2023年壯族三月三的風俗活動 壯族三月三武術感心得體會(精選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7 03:12:05
2023年壯族三月三的風俗活動 壯族三月三武術感心得體會(精選14篇)
時間:2023-11-27 03:12:05     小編:BW筆俠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壯族三月三的風俗活動篇一

壯族是中國眾多民族之一,舉世聞名的壯族三月三武術更是壯族文化的瑰寶。我有幸親身參與了一次壯族三月三武術活動,深受其感動和震撼。在這次活動中,我不僅領略了壯族文化的底蘊,還親眼見證了壯族人民對于傳統(tǒng)武術藝術的熱愛和執(zhí)著。在這里我將通過以下的五段式文章,分享我對壯族三月三武術的感心得體會。

第二段:壯族三月三武術的起源與歷史

壯族三月三武術,源自于壯族民間的傳統(tǒng)慶典活動。據(jù)傳,壯族三月三武術最早起源于壯族的祭山習俗,后來逐漸演變成以武術表演為核心的慶典活動。壯族人民在三月三這一天,會集結成隊伍,身著盛裝, carrying "打搶彝族風情,三月三門火腳"這句口號向聞風而至的游客和觀眾展示他們獨特的武術技藝。這一活動已經(jīng)有數(shù)百年的歷史,每年吸引著數(shù)以萬計的游客前來觀看。

第三段:壯族三月三武術的表演藝術

壯族三月三武術的表演藝術令人嘆為觀止。我記得那天在慶典現(xiàn)場,壯族武術表演隊伍成員有男有女,換上漂亮的盛裝后,他們踏著整齊的節(jié)奏,展示著他們獨特的動作和技巧。他們的表演充滿了威嚴和力量,猶如一群勇猛的壯士,躍然紙上。他們的拳法和腿法精妙絕倫,每一招每一式都經(jīng)過精心的設計和反復的演練。此外,他們的配合默契,步伐整齊一致,仿佛一個完美的整體。整個表演過程中,觀眾陶醉在精彩的場景之中,贊嘆不已。

第四段:壯族三月三武術的文化內(nèi)涵

壯族三月三武術不僅僅是一個表演形式,更是壯族文化的一種傳承和展示。通過這個慶典,壯族人民向外界傳遞了一種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同時也表達了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珍視和努力。在這個慶典中,壯族人民除了展示他們的武術技藝,還通過音樂、舞蹈等其他方式,向外界展現(xiàn)了他們自己獨特的藝術表達方式。而且,壯族三月三武術活動也成為了促進不同民族間的交流與融合的橋梁,增進了民族之間的友誼和理解。

第五段:壯族三月三武術的意義與價值

壯族三月三武術既具有文化內(nèi)涵,又具有實用價值。通過學習和練習武術,人們可以增強身體素質(zhì),培養(yǎng)毅力和耐力,提高身體協(xié)調(diào)性。而且,武術還可以培養(yǎng)人們的自信心和意志力,使其在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時能夠更加自信和堅定。另外,壯族三月三武術也是壯族人民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傳承和表達方式,更是凝結了壯族人民的良好品質(zhì)和精神風貌。正如活動現(xiàn)場一位壯族人民所說:“我們的武術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我們文化的象征和傳承方式。我們希望通過三月三武術的展示,讓更多的人們了解和認識我們壯族人民的優(yōu)秀文化。”

結尾:

參加壯族三月三武術活動,讓我對壯族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認識。壯族三月三武術不僅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壯族人民的一種表達和傳承方式。通過這種活動,壯族人民向世人展示了他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和執(zhí)著,也向世人傳遞了一種文化自信和自豪感。我深信,在今后的時光里,壯族三月三武術將繼續(xù)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促進著各民族的交流與發(fā)展,并為人們帶來更多的快樂和歡樂。

壯族三月三的風俗活動篇二

每年的農(nóng)歷農(nóng)歷三月三,是我們壯鄉(xiāng)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今年的“農(nóng)歷三月三”又快到了。時間在飛逝,明天就是我早盼望來到的“農(nóng)歷三月三”了,我的心情哪,甭提多高興了。

晚上,媽媽就開始作起“農(nóng)歷三月三”的食品準備。首先媽媽拿來紅蘭,炒了一下就滾了熱水,就把紅蘭泡入水中,媽媽就用手握著紅蘭,不過多久,紅蘭便冒著熱氣,水變成了紅紫顏色的了,香透了。我想……彩媽媽就把糯米洗好,泡入紅蘭水,等到明天早晨蒸。聽了媽媽說明天蒸,我焦急了。但還是得明天吃上這香噴噴的糯米飯,因為明天是“農(nóng)歷三月三”嘛,這只是準備。然后,媽媽做另一種食品,就是雞蛋。

第二天清早,我一骨碌地爬床來,穿上衣褲就聞到一股糯米飯的香味。于是,我趕忙來到廚房。早起的媽媽見了我說:“快快來吃糯米飯了?!蔽遗d奮地歡呼起來,擰開飯jin的蓋,哇,好香啊,只見飯jin里乘著美麗的糯米飯,有黃色的,白色的,紅色的,紫色的。我抓起一大把的糯米飯,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吃了一會兒,媽媽又遞給我雞蛋,我驚喜極了。于是,我又津津有味地吃起雞蛋來。原來這些美味食品是媽媽一清早起來做的。我想:“……”這天,有的小朋友還結了個雞蛋網(wǎng),掛在胸前,網(wǎng)里放著個紅通通的雞蛋。我們還拿著雞蛋,和別的同學斗呢,真是有趣。

我想:人們?yōu)槭裁匆龈鞣N顏色的糯米飯,肯定是它表示著使人們一年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吉利的含義吧!雞蛋呢,也許是祝愿我們小孩呢感快長快長,健康成長呢。

廣西壯族三月三黑板報

關于廣西“壯族三月三”放假安排通知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三月三放假通知

2017廣西壯族三月三清明節(jié)放假通知范文

關于梧州市“壯族三月三”假期道路交通安全公告

壯族餐桌禮儀

三月祝福語

三月歇后語

三月三的黑板報圖

三月三黑板報高中

壯族三月三的風俗活動篇三

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到了。三月三是我們壯族人民傳統(tǒng)盛大的節(jié)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殺雞宰羊、蒸糯米飯、煮彩蛋。

三月三的早晨,天剛蒙蒙亮,母親就已經(jīng)把蒸好的五色糯米飯倒進大圓盆里,熱騰騰地活像一個鮮花競艷的花盤。我吃了幾口糯米飯,就來到母親身邊,幫她選蛋煮蛋。母親說:“煮蛋的時候,火不要太旺,以免蛋在鍋里開裂。等水開后,你在一旁用筷子將蛋上下翻一翻,好讓它們受到均勻熱度,蛋在鍋里就安然無恙了?!蹦赣H說完就忙別的去了。我照著母親說的煮好蛋,并把這些蛋涂上七彩顏色,碼在竹籃里就像一籃五顏六色的貝殼。

你可知道,碰蛋比賽是三月三孩子們的最大樂趣。我和妹妹揀了幾個又尖又大的彩蛋,朝村口跑去,找伙伴們展開碰蛋大戰(zhàn)。

村里的伙伴也紛紛來到村口。我們有的把蛋放在衣兜里,走得慢慢的,生怕蛋在衣兜里“打起架”來;有的把蛋放進毛線網(wǎng)袋里,掛到胸前;有的兩手中各拿一個蛋,興沖沖地跑來。碰蛋開始了,村口頓時熱鬧起來,小伙伴們這一群那一伙地圍在一起碰蛋比高低?!芭?!”一個蛋被碰破了,人群里爆發(fā)出一陣歡笑聲。

我和妹妹拿了四個雞蛋、四個鴨蛋,和小伙伴碰了起來,結果三贏五輸,我們把碰破的蛋一個個剝開皮吃掉了。小伙伴們也在剝蛋,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用涂滿各種顏色的手抹著沾在嘴邊的蛋,笑了。

我們回到家里,只見母親正把一碗碗、一碟碟熱氣騰騰的魚、肉、菜擺滿一桌。這時,爸爸笑盈盈地拎來了幾瓶好酒,同邀來的親戚好友開懷暢飲。一桌人高高興興地吃飯、喝酒,歡笑聲在屋里回蕩著。

壯族三月三的風俗活動篇四

壯族傳統(tǒng)節(jié)日“三月三歌節(jié)”,又稱三月歌圩。廣西素有“歌?!敝Q,壯族每年有定期的民歌集會,其中以農(nóng)歷三月初三極為隆重。

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制作五色糯飯,染紅彩蛋,歡度節(jié)日,有的會持續(xù)二三天。各地歌節(jié)有特定的聚會場地。一般為峒場坡地。有的以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參加者以未婚男女青年為主,老人小孩只是來游樂助興。在歌圩場四周,攤販云集啊!較大的歌圩,方圓幾十里成千上萬的男女老少都前來參加,人山人海,歌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

著名的'歌圩有巴馬的盤陽河畔、都安的棉山、田陽的喬業(yè)、田東的仰巖、宜山的下澗、柳州的魚峰山等。人們到歌圩場上賽歌、賞歌;男女青年對歌,情投意合的便互贈信物,以為定情。此外,還有拋繡球、碰彩蛋、演壯戲等娛樂活動。拋繡球可也有講究啊!繡球為圓形,繡球有花鳥,里面裝木棉花或豆、米之類農(nóng)作物,四角都有彩色布帶,供手握拋擲。男女分成兩對,雙方人數(shù)相等。男女雙方相距一定距離,各列一方,每方有一個人即領隊,在中間樹一高竿,作為拋球的高度標準。

拋球時首先由女方領隊手拿繡球,唱完一首山歌將球拋出去,男方如能接住算男方勝利,否則女方勝。誰勝誰將對方踢出一人,然后由勝方發(fā)球。每發(fā)一次球,均必先唱山歌,如此輪流直至一方“全軍覆沒”。

這時,勝方追逐負方、搶取對方頭巾、手帕,互相追逐嘻戲,盡興方散。姑娘若看中一男青年,便將繡球有意拋去,男方接過繡球,若也有情意,即系禮物于繡球上投報之。

歌節(jié)不僅是民族文化的盛會,更是民族經(jīng)濟交流的盛會。為弘揚民族文化,1984年自治區(qū)人民政府組織了“三月三”歌節(jié)活動,全廣西各地歌手云集南寧,全國各兄弟民族和港澳同胞、外國友人也前來觀光。1985年,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便把“三月三”定為文化藝術節(jié)。

壯族三月三的風俗活動篇五

壯族傳統(tǒng)節(jié)日“三月三歌節(jié)”,又稱三月歌圩。廣西素有“歌?!敝Q,壯族每年有定期的民歌集會,其中以農(nóng)歷三月初三極為隆重。

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制作五色糯飯,染紅彩蛋,歡度節(jié)日,有的會持續(xù)二三天。各地歌節(jié)有特定的聚會場地。一般為峒場坡地。有的以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參加者以未婚男女青年為主,老人小孩只是來游樂助興。在歌圩場四周,攤販云集啊!較大的歌圩,方圓幾十里成千上萬的男女老少都前來參加,人山人海,歌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

著名的歌圩有巴馬的盤陽河畔、都安的棉山、田陽的喬業(yè)、田東的仰巖、宜山的下澗、柳州的魚峰山等。人們到歌圩場上賽歌、賞歌;男女青年對歌,情投意合的便互贈信物,以為定情。此外,還有拋繡球、碰彩蛋、演壯戲等娛樂活動。拋繡球可也有講究啊!繡球為圓形,繡球有花鳥,里面裝木棉花或豆、米之類農(nóng)作物,四角都有彩色布帶,供手握拋擲。男女分成兩對,雙方人數(shù)相等。男女雙方相距一定距離,各列一方,每方有一個人即領隊,在中間樹一高竿,作為拋球的高度標準。

拋球時首先由女方領隊手拿繡球,唱完一首山歌將球拋出去,男方如能接住算男方勝利,否則女方勝。誰勝誰將對方踢出一人,然后由勝方發(fā)球。每發(fā)一次球,均必先唱山歌,如此輪流直至一方“全軍覆沒”。

這時,勝方追逐負方、搶取對方頭巾、手帕,互相追逐嘻戲,盡興方散。姑娘若看中一男青年,便將繡球有意拋去,男方接過繡球,若也有情意,即系禮物于繡球上投報之。

歌節(jié)不僅是民族文化的盛會,更是民族經(jīng)濟交流的盛會。為弘揚民族文化,1984年自治區(qū)人民政府組織了“三月三”歌節(jié)活動,全廣西各地歌手云集南寧,全國各兄弟民族和港澳同胞、外國友人也前來觀光。1985年,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便把“三月三”定為文化藝術節(jié)。

壯族三月三的風俗活動篇六

說到壯族三月三習俗,很多人只知道對歌談情,其實壯族三月三習俗有很多,搶花炮、拋繡球、吃五色糯米板等也是有趣的節(jié)日活動。下面小編為您介紹壯族三月三習俗。

節(jié)前家家準備五色糯米板和彩蛋。人們采來紅蘭草、黃飯花、楓葉、紫蕃藤、用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紅、黃、黑、紫、白五色糯飯。相傳,這種食品是深得仙女們的贊賞后流傳下來的;也有人說是祭祀歌仙劉三姐的。吃了這種飯,人丁興旺,身體健壯。彩蛋則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際傳達情感的物品。

壯家人喜愛五色飯,把它作為幸福吉祥的象征。除了農(nóng)歷三月初三外,社日、中元節(jié),甚至過年等,也有人做五色糯米飯吃。在孩子滿月、新居落成等喜慶日子里,也要蒸煮五色飯分送左鄰右舍。壯人也愛楓葉,認為楓葉能“除邪驅鬼”,給人帶來吉利和平安。所以,農(nóng)歷三月三做五色飯的時候,家家戶戶門口都插上一枝精心挑選的楓葉。甚至做五色飯的染料渣,也要撒在房屋外圍的墻腳下,以求驅邪保平安。

在農(nóng)歷三月三以及秋收之后,廣西一些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民間會自發(fā)組織搶花炮運動。男女老少都會穿上節(jié)日盛裝,天剛亮就爭先恐后地奔向活動場所,搶得花炮的人被認為來年最有福氣,也最受姑娘青睞。

參與搶花炮的每支隊有8人,隊員通過突破、擋人、變向、快沖等方式?jīng)_進對方炮臺,將花炮放入算得分。規(guī)則類似于西方的橄欖球運動,故被稱為“東方橄欖球”。傳統(tǒng)的“花炮”是一個鐵制圓環(huán),直徑約5厘米,外用紅布或紅綢纏繞。比賽場地通常設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數(shù),也不分隊數(shù),每炮必搶,三炮結束。

歌圩的繡球是姑娘們在節(jié)前趕制的工藝品,制作工藝都很精巧,個個都是絲織工藝品:十二花瓣連結成一個圓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著一年中的某個月份,上面繡有當月的花卉。有些繡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繡球內(nèi)裝豆粟或棉籽。球上連著一條綢帶,下墜絲穗和裝飾的珠子,象征著純潔的愛情。

傳說靖西縣舊州古鎮(zhèn),貧窮人家的兒子阿弟愛上了鄰村的姑娘阿秀。阿秀在一次趕圩時,被鎮(zhèn)上一個惡少看上了,要娶阿秀為妻,阿秀以死相脅,誓死不從。惡少賄賂官府,將阿弟判了死刑并關進地牢,等待秋后問斬。阿秀哭瞎了雙眼后,開始為阿弟縫制繡球。針扎破了手,血流在了繡球上。經(jīng)過九九八十一天,繡球做好了。

阿秀用變賣了手飾的錢和家中的積蓄,買通了獄卒,見到了已被折磨的骨瘦如柴的阿弟,阿秀從身上取出繡球戴在了阿弟的脖子上。這時,奇跡出現(xiàn)了,只見靈光一閃,阿秀、阿弟和家人便不見,等醒來時,已躺在遠離惡魔的一處美麗富饒的山腳下。后來,阿秀和阿弟結婚了,生了一兒一女,靠著自已勤勞的雙手,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這就是繡球的由來。

打扁擔是傳統(tǒng)的自娛自樂活動,每一個壯家人都是打著堂的演員,婦女的動作輕巧優(yōu)美,男子的動作剛勁有力,自娛自樂的“打著堂”,寄托著壯族人民祈望豐收的愿望。

打扁擔的舞蹈形式有雙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種套式。舞者多為雙數(shù)。表演者手拿扁擔,圍在長凳或舂米槽旁,有節(jié)奏地時而敲打板凳,時而互相撞擊扁擔。扁擔在手中運用自如,或正面、或反面、或側面敲打,發(fā)出的聲音或脆、或沉,聲聲相異,形成節(jié)奏明快、起伏有致的韻律。在扁擔不斷相擊中,表演者不停地穿花轉動,更使人眼花繚亂。技巧嫻熟的各種動作,在聲聲扁擔撞擊聲中輕松完成。

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進行交際的好時機。每逢歌圩,方圓數(shù)十里內(nèi)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點。小伙子在歌師的指點下與中意的姑娘對歌。

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動唱“游覽歌”,觀察物色對手,遇到合適的.對象,便唱起見面歌、邀請歌。女方若有意就答應。男青年再唱詢問歌,彼此有了情誼,唱愛慕歌、交情歌。歌詞皆即興發(fā)揮,脫口而出。若姑娘覺得眼前的小伙子人才、歌才都滿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將懷中的繡球贈與意中人,“他”則報之以手帕、毛巾之類的物品,然后歌聲更加甜蜜,遂訂秦晉之好。

對歌前,劉三姐的神像由眾人抬著游行一周,人們祈求她賜予歌才,保佑三月三歌圩人人對歌如意。人們敬完了歌仙劉三姐,爭相亮開歌喉,相互對唱,歌聲此起彼落。男女老少在這歌圩中度過一個個不眠之夜。

廣西的一些少數(shù)民族素來有在節(jié)日慶典或祭祀中擊打銅鼓的習慣,這一風俗一直沿襲至今,現(xiàn)在東蘭、天峨等地壯族群眾每年過三月三和春節(jié),都安、巴馬、大化等地瑤族群眾過祝著節(jié),南丹瑤族舉行葬禮祭祀,南丹中堡苗族過春節(jié)或遇上喜慶時都要以擊銅鼓的方式表示慶賀或悼念之情。

銅鼓是壯族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不僅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征,也曾是傳遞戰(zhàn)爭信號、陪葬和祭祖驅邪的器物使用。壯族每逢婚喪嫁娶、喬遷新居和盛大節(jié)日,都有打銅鼓、唱山歌的習慣,銅鼓文化已經(jīng)成為壯族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流傳在壯族地區(qū)的銅鼓舞,表演時,一般是將四面銅鼓掛在村前的大榕樹上,由四個小伙子敲擊,作為伴奏;前面置一大皮鼓,由一老鼓手雙手持棍敲擊,他是舞蹈的主要表演者。他邊敲鼓,邊舞蹈,有正面打、抬腿打、轉身打、翻身打等各種擊鼓動作,節(jié)奏由慢到快,反復變化,舞姿靈活敏捷。另有兩個小伙,一個左肩扛竹筒,右手持竹棍邊敲竹筒邊舞,另一個拿雨帽為擊鼓者扇涼,邊扇邊舞,三人彼此穿插跳躍,配合自然協(xié)調(diào),場面熱烈,情緒歡騰。

彩蛋是把熟雞蛋染成彩色用以傳情之物。小伙子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讓碰,如果有意就讓小伙子碰。蛋碰裂后兩人共吃彩蛋,這就播下了愛情的種子。如今,碰彩蛋有了“碰碰碰,碰出好運氣”的意頭。

壯族三月三的風俗活動篇七

“年年三月擺歌臺,聲聲山歌唱不絕……”在農(nóng)歷三月初三時,便是壯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歌圩節(jié)。

而關于歌圩節(jié)還有這樣的一個傳說。

唐代,壯族出了一個歌仙,人們稱她“劉三姐”。劉三姐聰明過人,經(jīng)常有山歌歌頌勞動人民的辛苦,以及揭露財主們的罪行。以至于財主們一心想將劉三姐,除之而后快。在一年的三月初三,劉三姐上山砍柴,下山時,一位名叫莫懷仁的財主派人砍斷了山藤,導致劉三姐不幸墜崖身亡。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劉三姐,現(xiàn)在每年三月初三這天歌唱,一唱便是三天三夜,從此,歌圩節(jié)便形成了。

“咚,咚,咚?!?/p>

聽,這是哪的聲音?原來,這是有人在跳竹竿舞啊。

一些壯族的原住民手持竹竿,對立面的站著。口中唱著山歌,手中的竹竿便跟著山歌的節(jié)奏上下擺動著發(fā)出“咚咚”聲。唱起了山歌,那些手捧五彩糯飯的壯族老鄉(xiāng)也跟著節(jié)奏跳起了竹竿舞。激昂歡樂的竹竿舞,不僅深深地感染著我們的身心,也使一些游客情不自禁地加入了進去。頓時,所有的歡呼聲、喝彩聲、鼓掌聲都交織在了一起,形成了一首美妙的交響樂。

一曲竹竿舞未了,歌圩節(jié)的另一出重頭戲――山歌對唱,開始了。

“林中千萬樹,單這顆勻稱;林中這些人,數(shù)妹最心稱?!痹谶@個壯族一年一度的重大節(jié)日里,壯族人民不僅會舉行盛大的宴會,還會在這天擇良人。若有能對上山歌的人,便是有緣人。

除了竹竿舞,山歌對唱等活動,壯族人民還在那三天里舉行舞龍(獅)、斗牛、吃五彩糯米飯、拋彩球等活動,以示喜慶。

祭三姐,唱山歌,三月三,歌圩節(jié)。

壯族三月三的風俗活動篇八

充滿奇風異彩的壯族節(jié)慶,多數(shù)是以村寨或家庭為中心的`。說到交際最廣泛、規(guī)??缰葸^縣、可以把所有人都牽動起來的節(jié)慶,莫過于三月三的歌墟了。

壯族人的能歌善舞是舉世聞名的,他們以歌來講述事情、表露情感、渲泄情緒,自古以來就有以歌會友、賽歌選賢能、以歌傳情擇偶、賽歌擇婿等風俗,逐漸形成了“歌墟”這種以歌為主節(jié)日盛會。

每到農(nóng)歷三月初三,壯鄉(xiāng)處處成了歌的海洋。盛裝打扮的人們向“歌墟”涌去,他們帶著節(jié)前已做好的五色糯米飯和彩蛋,先去祭祀歌仙劉三姐的神像,祈求她賜予歌才。劉三姐是壯族人心目中美與愛、智慧與才能的化身,據(jù)說“歌墟”便是為紀念劉三姐而起的。

人們敬過劉三姐后,即爭相亮七歌喉相對唱,歌聲此起彼落。打擂臺式的對歌是最有趣的,應對雙方或單對單、或組對組,歌詞往往都是脫口而出,即興“爆肚”,以難倒對方為勝,當然大不乏戲謔詼諧之詞,逗得聽眾哄堂大笑。

節(jié)日期間,不但有歡歌笑語,還有搶花炮,耍雜技、舞龍舞鳳、演壯戲等各種文娛活動;而最終碩果累累的,卻是造就雙雙對對的美好姻緣。

實際上,壯族男女青年把三月三視為他(她)們的“情人節(jié)”,誰不想抓住這每年一度最好的交際機會,覓得意中人呢?這時,傳情擇偶的對歌便在歌墟的一角展開。通常先是小伙子唱“游覽歌”觀察特色對手,遇到合適的對象,就唱起見面歌、邀請歌,女方如果有意,便以歌聲回應,彼此有了傾慕之心,就唱愛慕歌。若姑娘覺得小伙子的人才、歌才都合意,就會悄悄將自己精心繡制的繡球贈給意中人。

繡球是用12塊花瓣結成的一個圓球,每瓣代表一個月份,它是壯族人傳情信物。有的專訪,歌墟場上還會搭起彩棚讓男女青年互拋繡球,那場面既歡樂又讓人感到情意綿綿,煞是動人。隆重的歌墟往往要一連狂歡幾天。而近年來,壯族歌節(jié)更發(fā)展成為“廣西國際民歌藝術節(jié)”,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民歌好手也云集而來,自然,活動內(nèi)容也更加豐富多彩了。

壯族三月三的風俗活動篇九

壯族人民主要分布在廣西、廣東、云南等省區(qū)。壯族的建筑、服飾、節(jié)日還有那著名的山歌,都彰顯了壯族人民的勤勞善良。

先看看壯族人民的建筑吧!他們的房子依山靠水。主要的原因是:壯族人民喜愛大自然,喜歡與大自然和大自然里的生靈一起生活。壯族人民的房子是由木頭搭建而成的。一樓是養(yǎng)生出的,二樓以上住人。

壯族人民的服飾是五花八門、色彩斑斕的。雖然壯族男子的服飾和漢族男子的服飾差不多,但壯族女子服飾和漢族女子的服飾相比就是天壤之別了。壯族人民勤勞善良,特別是女子。在壯族女子縫織衣服時同時也會繡上各種各樣的圖案。有鳥獸;有鮮花;還有許多具有沒號予以的圖案……壯族女子的服飾上除了精致的圖案外還會有各種繽紛的色彩。他們的頭飾也很精美別致,也有許許多多雕刻上去的圖案。壯族女子整套服飾上的色彩混起來都比彩虹沒美呢!

在壯族有一個最著名的節(jié)日,那就是在農(nóng)歷三月初三的“歌墟節(jié)”,在“歌墟節(jié)”那天,每個村子都會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在村口,幾乎全村人都在那迎接外村人,并接受他們的挑戰(zhàn)。挑戰(zhàn)什么呢?當人事唱山歌啦。臺上的人唱山歌的時候,臺下的人也會跟著唱兩句給自己村里人助威。這些比賽時為了增進各個村子之間的友情,這也驗證了那句話:“友情第一,比賽第二”。這也是壯族人民的品質(zhì)之一。壯族人民為什么可以吧山歌唱得那么好呢?請接著聽我介紹。

其實,在生活中,壯族人民也在一邊唱山歌。在壯鄉(xiāng),壯族人民無論在哪里,都可以即興創(chuàng)作一首山歌。也就是說,壯族人民在生活中已經(jīng)能夠達到一個代言的地步了。在田野里,可以聽見他們的歌聲,在兩個山頭間也可以聽到,甚至在他們自己家里有時候也會聽到他們用山歌對話。壯鄉(xiāng)人民憑著心情也能唱出優(yōu)美動聽的歌。那歌聲同時也表達了當時唱歌的人的心情,如果他的朋友聽到了,也會用山歌與他交談。

壯族真是一個豁達樂觀,勤勞善良的民族啊!

壯族三月三的風俗活動篇十

“三月三”是壯族人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為了慶祝這個節(jié)日,我校決定舉行“三月三”美食文化進校園活動。

活動當天,熱鬧非凡。一走進校園,便見到同學們個個臉上洋溢著笑容。

看到同學們有的已經(jīng)動手做水果拼盤,我立刻加入到他們的隊伍中。我來到我們之前組合好的小組,分好工,洗水果、切水果、拼盤。不一會,我們組就拼好了一盤水果,西瓜當皇冠,香蕉當頭發(fā),葡萄當眼睛,一盤名為“女王駕到”的水果拼盤就做好了。正當我品嘗飲料欣賞我們的作品時,突然聽到廣播里傳來通知:“請同學們拿你們的作品到操場擺好……”

我環(huán)顧四周,哇!我們班的糯米拼盤真是令人驚嘆,不知什么時候,我們班的幾位家長就在三個簸箕上擺出了不同的圖案。最大的一個糯米拼盤用黃、紅、藍、紫、黑五色糯米飯擺成“花瓣”,再用圣女果鑲邊,“花蕊”用臘腸圍成圓形,中間擺上半個挖空的“香瓜碗”,里面裝著已炒好的芝麻,偌大的簸箕被裝得滿滿的,稱得上是“巨無霸”了!另外兩個拼盤也是各有千秋,看著直叫人流口水!

我們小心翼翼地把美食拿到操場上展示,此時的操場已是人聲鼎沸。老師、家長、同學來回觀賞各班的美食。我也迫不及待地跟著去。哇!本以為我們班的最出色,沒想到別班的也不賴,特別是四年級,糯米拼盤做得像蛋糕一樣,真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呀!

當老師宣布可以品嘗美食時,我們立刻“大開殺戒”,把展桌上的美食給“一網(wǎng)打盡”。

吃著,笑著,快樂的“三月三”,別樣的“三月三”,期待明年更精彩!

壯族三月三的風俗活動篇十一

“壯族三月三”習俗

陽春四月,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迎來了一個節(jié)日,大家張燈結彩,喜氣洋洋,這,就是我們的“三月三”!

大家一定想問,三月三是怎么來的呢?其實,三月三有多種不同的來歷,但最著名的.非“劉三姐”莫屬。

相傳,劉三姐的歌聲婉轉動聽,被譽為“歌仙”,但她的山歌里,揭露了財主們犯下的滔天罪行,財主們對劉三姐恨之入骨,于是趁其上山砍柴的時候讓她跌入山谷身亡。于是人們在歌仙逝世的三月初三唱山歌來紀念歌仙。這,也就形成了三月三最有名的習俗,歌圩節(jié)。

三月三不僅僅是壯族的節(jié)日,也是漢族、瑤族等多個民族的節(jié)日,在一些地方,三月三甚至比過春節(jié)更重要。

三月三這一天,壯族人民家家戶戶制作五色飯,染彩色蛋,穿上節(jié)日盛裝,趕去參加“歌圩節(jié)”?!案枸坠?jié)”的地點一般在離村子不遠的地方?!案枸坠?jié)”一般持續(xù)兩三天,附近的群眾無論相識與否,都以飽滿的熱情迎接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在“歌圩節(jié)”上,各村的花季少年,紛紛三五成群地尋找別村的青年,集體對唱山歌。通常男青年先唱“游覽歌”,遇到合適的對象,便唱“見面歌”、“邀請歌”。得到女生回應,就唱“詢問歌”彼此互相了解。了解后便唱“愛慕歌”和“交情歌”。分別時,唱“送別歌”。歌曲隨心所欲地編,隨心所欲地唱。親切感人。

這,就是三月三,我們的三月三!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壯族三月三的風俗活動篇十二

每到這個時候,抬頭望望在天空中隨風飄蕩的風箏,我的腦海中總是浮現(xiàn)出兒時的情景——

農(nóng)歷三月三,是傳統(tǒng)的“風箏節(jié)”,在我的故鄉(xiāng),這個時候是孩子們的天堂。

這些都是有錢人家的孩子才能放的風箏。那時候,我家里很窮,就只能放自己用紙糊的風箏,這也是當時最普遍的風箏了。

紙糊風箏很簡單,一張廢報紙,兩根竹子,另外一杯漿糊,再加自己的巧手,就可以做成令人心動的`風箏了。

風箏糊好了,我們在上面寫上自己的心愿和理想。

迎著春風,讓手中的風箏放飛到天空。

風箏飄啊飄,有時翻兩個跟頭,有時搖擺一下尾巴……像是在跟我們訴說:一份成功·一份感動!

夜,來臨了。我們將手中牽著風箏的線,輕輕一放……

啊!風箏飛吧!飛得更高更遠!帶著我們的愿望盡情地飛吧!

……

光陰似流水,童年的美好時光,只能留在記憶深處回憶。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F(xiàn)在的我正當風華正茂,青春年少——我要回首昨天,吸取不足的教訓;把握今天,努力做好手頭上的事情;展望明天,有計劃地走好以後的人生道路!

朋友,跟我一起努力吧!!!

廣東河源龍川縣第一中學高三:飄飄

壯族三月三的風俗活動篇十三

每天早上,我都會吃早點,每每來到早點攤前,看什么包子、餃子、粑這些,我總是了了解決,吃吃就想起了每年三月三奶奶做的臘肉韭菜粑。我趴在座位上陷入了沉思。那是去年的三月初三,在我們這管這天叫鬼節(jié),又叫粑節(jié)。

快到粑節(jié)了,那個星期天我早早的起床,拉妹妹,到野外采了好多的韭菜,奶奶也提前把米淘洗干凈晾曬干磨成了粉,就等粑節(jié)的到來了,去年的粑節(jié)正好也是清明節(jié),我們祭祖回來后,奶奶就在忙活了,正在那和粉,里面放了韭菜和臘肉丁,我蹲在奶奶旁,問奶奶為什么三月初三叫粑節(jié),為什么要吃粑。奶奶告訴我,在我們這有這么個說法,這要從女媧造人說起,女媧在第七天造好了人,但是她已經(jīng)很累了,仙氣不足,給人靈魂時,沒附在肉體,風一吹就飄到野外了,每到三月三那天,野外的一種野韭菜氣味最濃,人的靈魂都被吸引了,附在了上面,女媧就叫人去吃這種野韭菜,還要吃米糊,這樣就歸位了,后來人們就將這種韭菜加米粉摻和在一起做成粑,吃下,靈魂就不再飄走了,粑魂粑魂,再說韭菜粑諧音久財發(fā)。我聽了,覺得有點迷信,但總算也是一種期盼,期盼平平安安,財運大發(fā),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奶奶揉了好多粑,我在灶下添柴,奶奶在鍋里放了些油,把揉好的粑放入鍋中,煎幾分鐘后又翻轉過來再煎兩三分鐘,奶奶說“好了,別再添柴了?!边€沒等奶奶裝起來,我就從鍋里搶出一個,那個燙的我左手換右手,香氣撲鼻使我忘記了痛,妹妹大老遠就喊“好香好香”,沖進廚房把我手中的粑,搶了去,我還沒來得及看清呢,奶奶邊說別急別急,多呢,又從鍋里取出一個用紙包放到了我們的手里。我望這焦黃的粑,直流口說,我輕輕咬了一口,外脆里嫩,既有臘肉的香味,又有韭菜的清香,好吃極了,我越吃越帶勁,一個粑不知不覺就下肚了。我看看妹妹,只見她雙手捧,從四周吃起,一個圓形最后成了圓點被她塞進了嘴里,最后還用舌頭向嘴唇四周撈了了一下,就像牛吃草一樣。

奶奶拿了兩個用碗裝放在鍋臺里邊,供灶神,然后用筷子夾起慢慢地吃,嘴角還一厥一厥的,每吃一口都用舌頭舔一下嘴唇。我一口氣吃了六個,妹妹說她也吃了六個。實在肚子裝不下,那個好吃真是沒的說。恨不得扒在鍋沿吃??上О謰尦D暝谕獯蚬?,沒能吃到奶奶的美味,我想,他們在外也作了家鄉(xiāng)的這種粑吧,因為今天可是三月三啊!吃完后,妹妹挺個大肚子大搖大擺的一手拿一個出去了,我也不甘落后,也拿兩個藏了起來,等能吃時在來享受。還叮囑奶奶說,晚上還要吃這粑。想想,口水都流進了裝早點的袋子里??斓饺氯?,我又可以嘗到奶奶的,臘肉韭菜粑了。三月三,真好。

壯族三月三的風俗活動篇十四

三月三是廣西壯族人民的重要節(jié)日。為了讓我們真正感受到這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濃烈氛圍,我們學校舉行了“傳承傳統(tǒng)文化,走進三月三”的活動。

當天早上8點鐘左右,我們班分成八大組,在課桌拼成的大桌上,擺上各自帶來的美食。嘩,真美!每組的食物都是那樣豐富多彩,有五色糯米飯、茶葉蛋、三角粽、鵪鶉蛋……但每組都少不了一種食品,那就是五色糯米飯,有的平鋪在小簸萁上,看似一朵五色花,有的躲在透明的碗里,宛若一朵五色花苞,有的則被捏成一團團,像一個個彩球……看著那么精美的食物,我們真舍不得吃掉它們,只靜靜地看著,輕輕地贊嘆。最后在老師的命令下,我們才動起了手。

品嘗完了美食,已是8點半左右了,我們便拿好小凳子排好隊到操場參加活動。

沒幾分鐘,臺上激動人心的音樂響了起來,第一個節(jié)目以非洲鼓開場,接著就是老師們跳舞,走秀……節(jié)目都完了,接下來就是讓大家都很期待的竹竿舞了。

“開開合合,開開合合……”這是竹竿擺動的節(jié)奏,我們跳竹竿舞時就要跟著這個節(jié)奏來跳?!伴_開”的時候,我們要把一只腳放在里面,點兩下,“合合”的時候,我們要把腳放在外面,點兩下,需要重復這些動作兩次,到了第三次“開開合合”的時候,我們應該先把一只腳跳在里面,另一只腳進去的時候,我們還要把剛剛跳在里面的腳給伸出來,伸到地面后,我們把還在里面的腳,像剛才一樣跳出來,就這樣竹竿舞就跳得又順暢又好了。

時間就這樣悄悄地溜走,不知不覺已到了活動結束時間,我們只好戀戀不舍地收起了竹竿。雖然是這樣,可大家的情緒還停留在那開心的時刻,臉上寫滿了興奮。

那天我們都很開心,既真正感受到了我們壯族的傳統(tǒng)文化,還可以吃到壯族的特色食物和跳上了令人身心愉悅的竹竿舞,真是一次有趣的活動。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5496383.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