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綜合運用語言文字來表達思想和觀點的過程,通過寫作文可以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和文字表達能力。要有清晰的結構和條理,將總結分成不同的部分,包含必要的要點。最后,附上一些相關的書籍和資料,供大家深入學習。
地理小博士論文篇一
第1章緒論。
1.地理學: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層地理環(huán)境的結構、分布及其變化的規(guī)律性以及人地關系的學科。
2.人文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層人類活動或人與地理環(huán)境相互關系所形成的現(xiàn)象分布和變化規(guī)律的科學。
3.人文地理學的研究對象:人文地理學是關于人類活動的空間差異(包括不同國家、不同地區(qū)、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思想意識)和空間組織以及人類與地理環(huán)境之間關系的學科。人文地理學研究的三大主題:一是人地關系的傳統(tǒng);二是區(qū)域研究的傳統(tǒng);三是空間分析的傳統(tǒng)。
4.人文地理的學科特征:社會性、區(qū)域性、綜合性。
5.拉采爾:(1844-1904)德國地理學家,他被認為是人文地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一方面他為人生地理學或人類地理學的比較系統(tǒng)的研究提供了指道路線。另一方面,他被認為是地理環(huán)境決定論的思想引入者。
6.赫特納:(1859-1941)德國地理學家,是區(qū)域學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張地理學應著重于空間分布的研究,區(qū)域地理學是地理學的核心,地理學研究的區(qū)域應是人類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結果,所有自然界中與人類活動相互影響的一切要素,與自然環(huán)境相互聯(lián)系的人文現(xiàn)象都是區(qū)域的特征。
7.施呂特爾:(1872-19520德國地理學家,是景觀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認為,地理學者應首先著眼于地球表面可以通過感官覺察到的事物,著眼于這種感覺—景觀的整體。
8.白蘭士:(1845-1918)法國地理學家,反對拉采爾的環(huán)境決定論思想,認為除環(huán)境的直接影響外,還有其它因素在起作用,強調人類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不是被動的,而是主動的。
9.麥金德:(1861-1947)英國地理學家,他把地理學說成是探索人及其自然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的一門學科,提出了“大陸腹地說”。麥金德第一個將全球作為整體來探討世界政治活動的規(guī)律性,開創(chuàng)了政治地理學的先河。
(1)理論與哲學方法論的多元化。
(2)研究方法的不斷革新。
(3)研究內容和方向的社會化、生態(tài)化和應用化趨向。
(4)學科的交叉性。
1.文化:廣義上是指人類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上指社會意識形態(tài)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以物質為基礎。具有歷史連續(xù)性、階級性和民族特征。
2.文化區(qū):文化區(qū)是指某種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體在空間上的分布。
(1)形式文化區(qū):某種文化現(xiàn)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聯(lián)系的文化現(xiàn)象,在空間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區(qū)與模糊的邊界的文化區(qū)。
(2)功能文化區(qū):以該文化特征受政治、經濟或社會某種功能影響,其內部彼此之間有一種相互聯(lián)系從而確定其分布區(qū)范圍的文化區(qū)。
(3)鄉(xiāng)土文化區(qū):居住于某一地區(qū)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種共同的區(qū)域自我意識。
3.文化的擴散(文化的時間現(xiàn)象):
(1)擴展擴散:某種文化現(xiàn)象出現(xiàn)后,通過其居民,從該地向四周不斷地傳遞,其所占據(jù)的空間也就越來越大。特點是空間上的相對聯(lián)系性。
a、接觸擴散:某種文化現(xiàn)象易于為接觸者所接受,幾乎接觸該文化現(xiàn)象的人,如同接觸到易于傳染的病菌一樣,就自然地接受了這種文化現(xiàn)象,從而實現(xiàn)了其擴散。
b、等級擴散:該文化現(xiàn)象的傳播,或接受該文化現(xiàn)象的人,在空間上或人群等方面,有一種等級現(xiàn)象。
c、刺激擴散:某種文化現(xiàn)象受某種原因而無法在另一地存在,不得不將原文化現(xiàn)象做某種程度改變,使其得以在當?shù)卮嬖?,得到傳播?/p>
(2)遷移擴散:某種文化現(xiàn)象與擁有這種文化現(xiàn)象的人或集團緊密聯(lián)系,往往由于擁有這種文化的人、群體遷移到新的地方,遂將該文化傳播到該地。特點是文化上保持原汁原味,速度快,空間上不連續(xù)。
4.文化生態(tài)學:主要研究地域文化系統(tǒng)的組成、功能、結構、空間特征和時間動態(tài),系統(tǒng)要素之間與系統(tǒng)內部發(fā)生的各種過程及其相互作用的機制。
5.文化整合:在一個文化系統(tǒng)內,各文化層次、各層次的文化特質在功能上形成協(xié)調。
6.文化景觀:亦稱人文景觀,是居住于該地的某文化集團為滿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觀的基礎上,疊加上自己所創(chuàng)造的文化產品。
7.環(huán)境決定論:原稱地理環(huán)境決定論,簡稱決定論,它強調自然環(huán)境對社會發(fā)展的決定性作用。代表人物:拉采爾、森普爾和亨丁頓。
8.可能論:也稱或然論,它不是強調環(huán)境與人的決定性作用,而是注重與人對環(huán)境的適應與利用方面的選擇能力。代表人物:法國地理學家白蘭士和白呂納。
9.適應論:是英國地理學家p.m.羅克斯比提出的。他認為,人文地理學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人群對他們的自然環(huán)境的適應:二是居住在一定區(qū)域內人群及其和地理區(qū)域之間的關系。
10.生態(tài)論:是美國地理學家h.h.巴羅斯提出的。他在1927年發(fā)表的一篇文章中稱,地理學為“人類生態(tài)學的科學”,其目的不在于考察環(huán)境本身的特征和客觀存在的自然現(xiàn)象,而在于研究人類對自然環(huán)境的反應。
11.環(huán)境感知:是文化地理學借心理學新的研究成果來分析人地關系的。他們認為,人與自然環(huán)境關系中的各種可能性進行選擇時不是任意的、隨機的和毫無規(guī)律的,而是有一定客觀規(guī)律可尋的。它是受一種思想意識的支配,這種思想意識就是環(huán)境感知。
12.文化決定論:在人地關系中出現(xiàn)一種人起著決定性作用的觀點。因為在這種人地關系中,人是通過文化在起作用,故稱之為文化決定論。
13.和諧論:在20世紀60年代,由于世界各國工業(yè)的發(fā)展,產生了大量的廢棄物,農業(yè)發(fā)展也引起了一系列的環(huán)境問題。雖然在各國的重視下,一定范圍內的問題得到解決,單全球性的環(huán)境問題還是有所加重。為此,一些地理學家提出人地關系應當和諧的思想。這種思想即為人地關系中的和諧論。
14.湯恩比的“挑戰(zhàn)與應戰(zhàn)學說”:
(1)挑戰(zhàn)與應戰(zhàn):環(huán)境向人類挑戰(zhàn),人類起而應戰(zhàn),經過長期艱苦的勞動,創(chuàng)造人類文明。
(2)逆境美德:文明的起源并不是由于生活環(huán)境條件特別好,而是相反。五類逆境:困難地方的刺激、新地方的刺激、打擊的刺激、壓力的刺激和遭遇不幸的刺激。
(3)中庸之道:逆境與挑戰(zhàn)的對應關系是有限度的,超過其限度,其結果反而走向相反。
1.經驗主義方法論:其基礎是歸納法。有以下兩個特點:一,觀察是重點,通過調查及實地研究,進行經驗斷定,得出結論。二,強調綜合和歸納的作用。
2.實證主義方法論:它和邏輯實證主義有很大的聯(lián)系,而且它的引入有了很多的變化:一、發(fā)展了人文地理學的理論。二、在空間科學的理論框架內更多地彩了演繹邏輯。三、加強發(fā)人文地理學的科學化。但是又有著很深的不足:(1)經濟決定論的.趨向。(2)實證主義模型含有強烈的普遍性原理。(3)地理系統(tǒng)是開放我多變量系統(tǒng),難以模擬實驗。
3.人本主義方法論:其以人為主體,重視人類行為的豐富意義和社會價值觀念體系中的非經濟成分。而且彌補了實證主義研究的不足,但最大的弱點則在于它的唯心主義趨向,把客觀存在看作為人的心理構造,構成人的感應行為的基礎是客觀環(huán)境世界。
4.結構主義方法論:其對人文地理學的影響有兩點:(1)從結構的整體性去認識事物。(2)試圖超越地理因素尋求深層結構解釋人文現(xiàn)象。但是它還不完善,不系統(tǒng),影響力小。
5.遙感技術:是指使用各種傳感器,從不同高度的平臺上收集、記錄來自地球表層各類地物的電磁波信息,再經加工處理獲得地物的圖像和數(shù)據(jù)信息,從而揭示地物特征的一種綜合性技術。
6.地理信息系統(tǒng):是以地理空間數(shù)據(jù)庫為基礎,在計算機軟、硬件的支持下,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法,適時提供多種空間和動態(tài)的地理信息,從而建立起來的為地理研究和地理決策服務的計算機技術系統(tǒng)。
第4章人口、人種和民族。
1.人口轉變:是指由傳統(tǒng)人口再生產類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向現(xiàn)代人口再生產類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的過渡。
2.人口容量:即人口承載量,是指地球及其各個部分在一定時期、一定條件下所可能容納和撫養(yǎng)的最多人口數(shù)量。
3.適度人口:是一個國家或地區(qū)最適宜的人口數(shù)量,它實際是一種理想人口數(shù)量。
4.人口分布:是指在一定時間內人口在一定地區(qū)范圍的空間分布狀況。
5.人口遷移:是指人們出于某種目的,移動到一定距離之外,改變其定居地的行為。
6.種族:即人種,是指具有共同起源并在體質形態(tài)上具有某些共同遺傳特征的人群。
7.地理人種:把地理條件對體質、血型、免疫系統(tǒng)和遺傳基因上都具有一定共性的人群稱為地理人種。
8.種族主義:是指一種以種族差異決定人類社會歷史和文化發(fā)展的反科學理論。種族歧視是指壓迫種族的統(tǒng)治階級敵視、迫害和不平等地對待種族的行為。種族壓迫是統(tǒng)治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的利益,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對其他種族實行掠奪和奴役的行為。
9.民族:在歷史上形成的一個有共同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以及表現(xiàn)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wěn)定的人群共同體,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是個歷史范疇。
10.民俗:又稱民間文化,是指一個民族或一個社會群體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并世代相傳、較為穩(wěn)定的文化事項,可以簡單概括為民間流行的風尚、習俗。
第5章農業(yè)的起源和發(fā)展。
1.傳統(tǒng)農業(yè):在自然經濟條件下,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鐵器等為主的手工勞動方式,靠世代積累下來的傳統(tǒng)經驗,以自給自足經濟居主導地位的農業(yè)。
2.敞田制:是指莊園內的農戶在各耕作區(qū)獲得耕種的長條份地,在作物收獲以后,各農戶均將自己耕作地段的籬柵或溝渠廢除,敞開供莊園內農戶共同放牧牲畜。
3.現(xiàn)代農業(yè):又稱商品農業(yè),是相對于傳統(tǒng)農業(yè)而言,廣泛應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現(xiàn)代工業(yè)提供的生產資料和科學管理方法進行的社會化農業(yè)。
(3)使用機械、化肥、高產種子,單位面積產量高;(4)農場規(guī)模大;(5)與其他農業(yè)企業(yè)形成聯(lián)合體。
5.現(xiàn)代農業(yè)類型:(1)種植園:靠大量勞力,實行集約式生產,專門生產某一種經濟作物。如加勒比海諸島、美國東南部、南美東北部、中美、非洲和亞洲的一些沿海地區(qū)。(2)谷物農業(yè):生產小麥、玉米、水稻,主要分布在美國、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亞和歐洲等。皮包農場(農場主只需帶個提包就可以進行其經營活動)、農業(yè)企業(yè)(大型的、高度機械化的商業(yè)農場);(3)牲畜育肥農業(yè):種植業(yè)與飼養(yǎng)業(yè)相結合的農業(yè),主要分布在美國五大湖以南、地中海沿岸、大西洋、波羅的海沿岸、巴西東南部;(4)乳品業(yè):適應城市居民對乳制品的需求,專門生產流質牛奶及一些乳加工制品的農業(yè)。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地區(qū)、瑞士、法國等地大城市郊區(qū)以及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5)市場園藝業(yè):為市場提供蔬菜、水果、花卉等產品的農業(yè)。(6)大牧場:規(guī)模大、雇用牧工、產品投向市場。在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阿根廷、南非等干旱地區(qū)。
6.農業(yè)景觀:是人作用于自然的綜合表現(xiàn)和積累。既包括農田景觀、農村聚落形式和建筑形式,還包括土地利用形式等。
7.觀光農業(yè):(或稱休閑農業(yè)或旅游農業(yè))是以農業(yè)形式為基礎,農業(yè)和旅游業(yè)相結合的一種新型的交叉型產業(yè)。
第6章工業(yè)的出現(xiàn)與工業(yè)區(qū)位。
1.產業(yè)結構:主要是指各類產業(yè)及其內部各部門的比例關系與相互聯(lián)系。
2.第三產業(yè):是指傳統(tǒng)意義上的服務業(yè),包括交通運輸業(yè)、商業(yè)、服務業(yè)、全球保險業(yè)、房地產業(yè)、公用事業(yè)等。
3.第四產業(yè):即以計算機和通訊設備行業(yè)為主體的信息產業(yè)。
5.第五產業(yè):即以精神文化生產方式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產業(yè)。
6.文化產業(yè):按照工業(yè)標準生產、再生產、儲存以及分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活動。
7.自然資源:是指自然環(huán)境中一切對人類社會物質生產有用的物質。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地理小博士論文篇二
我是一個愛讀書的孩子,從小便和書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讀過的書有許多種類,有童話類、詩詞類、笑話類、小說類……。
“書中自有黃金屋”,我藏書有378本,有《三國演義》、《紅樓夢》、《西游記》、《水滸傳》、《歷史小說》、《神魔小說》、《武俠小說》、《斗破蒼穹》、《大小姐駕到》、《絕色鋒芒》、《笑貓日記》、《女流日記》、《穆斯林的葬禮》、《挪威的森林》、《基督山伯爵》、《教父》、《蘇菲的世界》、《麥田里的守望者》、《白鹿原》、《破碎的四月》、《萬歷十五年》、《美的歷程》、《圍城》、《湯姆叔叔的小屋》、《塵埃落定》、《根》、《生命從明天開始》、《活著》、《許三觀賣血記》、《牛虻》、《呼嘯山莊》、《拿破侖全傳》、《曹禺劇本選》、《雪豹也有后爸》、《狼王夢》、《夏洛的網(wǎng)》、《草房子》、《根鳥》、《小海蒂》、《小公主》、《秘密花園》、《綠山墻的安妮》、《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魯賓遜漂流記》、《安妮日記》、《岳飛傳》、《父與子》《小王子》、《青鳥》、《窗邊的小豆豆》、《納尼亞傳奇》、《魯濱遜漂流記》、《林海雪原》、《校園笑話》、《巧克力味的暑假》、《我的同桌是班長》、《做好學生有點累》、《單翼天使不孤單》、《青蛙王子副班長》、《永遠的超級四班》、《我們班的狗仔隊》、《老天會愛笨小孩》、《沒有秘密長不大》、《生命流淚的樣子》、《**班的追星族》、《青蛙軍團愛地球》、《穿越天空的心靈》、《豬仔頭溫暖之旅》、《保姆狗的陰謀》、《塔頂上的貓》、《想變成人的猴子》、《能聞出孩子味兒的烏龜》、《幸福的鴨子》、《虎皮貓,你在哪里》、《藍色的兔耳朵草》、《小貓出生在秘密山洞》和《櫻桃溝的春天》、《那個黑色的下午》、《一頭靈魂出竅的豬》、《球球老老鼠》、《綠狗山莊》、《小白的選擇》、《孩子們的秘密樂園》、《永遠的西瓜小丑》《尋找黑騎士》《快樂王子》、《一千零一夜》、《鄭淵潔童話》、《一千零一夜》、《艾麗絲鏡中奇遇記》、《艾麗絲漫游奇境記》、《寶葫蘆的秘密》、《查理和巧克力工廠》、《長腿叔叔》、《吹牛大王歷險記》、《大盜賊》、《大盜賊第二次出現(xiàn)》、《大林和小林》、《哈克貝里?芬歷險記》、《講不完的故事》、《金銀島》、《藍色的海豚島》、《綠野仙蹤》、《毛毛》、《沒有風的扇子》、《湯姆?索亞歷險記》、《天鵝的喇叭》、《禿禿大王》、《夏洛的網(wǎng)》、《小布頭奇遇記》、《小飛俠彼得?潘、小老鼠斯圖亞特》、《小靈通漫游未來》《寶葫蘆的秘密》、《金拇指》、《舒克貝塔和歌唱家》、《寶葫蘆的秘密》、《故事三百首》、《宋詞三百首》、《三字經》、《弟子規(guī)22》、《生活是一本書》、《光輝歷程》、《情歸故事》、《沖浪科學》、《走近毛澤東》、《親情驛站》、《假如我是雪》、《秋天的童話》、《書山有路》、《愛的饋贈》、《一縷書香》、《奇趣的發(fā)現(xiàn)》、《愛的教育》、《長征故事》、《自然奧秘1000問》、《守衛(wèi)精神家園》、《快樂成長108》2本、《童話大王》、《神話大王》、《成語故事》、《書山有路》、《五彩童年》和《一生永遠珍藏》。
我愛讀書,書給我?guī)砹撕芏嗪芏?,這就是閱讀的力量。
地理小博士論文篇三
摘要:地理信息服務有效促進了地理信息的共享和功能復用,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yè)或組織將自己擁有的地理空間數(shù)據(jù)和軟件功能開放為地理信息服務供人們享用。然而,隨著網(wǎng)絡上地理信息服務的數(shù)量不斷增多,人們獲取滿足需求的地理信息服務變得越來越困難。因此,迫切需要高效的地理信息服務發(fā)現(xiàn)方法來幫助人們查找和選擇所需服務。
一、文字材料信息的獲取。
文字材料是常見的地理信息呈現(xiàn)形式。文字通常是對某一典型事物與現(xiàn)象的描述。在閱讀文字材料時,要注意文字材料中是否有關于下列內容的描述。
1.時間、地點的描述。
文字材料中關于時間的描述,如日期、季節(jié)等,通常是我們判斷某個地區(qū)或某種氣候的重要依據(jù)。要注意把時間與天氣、氣候特征的描述相結合。如下列一段文字材料。
王教授在日記中寫道:“早晨出門,天昏暗。強勁的東風刺骨般寒冷,氣溫在零下40℃以下。這季節(jié),在我的家鄉(xiāng)江南丘陵,鄉(xiāng)親們正忙著收割早稻了。”
這段材料中有關于時間的具體描述。如“早晨”、天氣特征是“天昏暗”“氣溫在零下40℃以下”。把時間和天氣特征的信息結合在一起,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早晨,天昏暗,可能是極夜現(xiàn)象,氣在40℃以下。該地區(qū)為南極地區(qū)。材料關于地點的描述,如“江南丘陵”、“收割早稻”。根據(jù)這些信息,我們可以判斷王教授家鄉(xiāng)的氣候是亞熱帶季風氣候,農業(yè)地域類型為水稻種植業(yè)。
2.自然要素及人類活動的描述。
文字材料有時會呈現(xiàn)一些關于人類活動或人文事物的`描述,如農業(yè)活動及農作物、工業(yè)生產及產品、交通運輸、民俗節(jié)日等。如下列材料。
田曉在《我的家鄉(xiāng)》中寫:“四月的早晨,廣闊低平的田野一望無盡,船兒在密如蛛網(wǎng)的河流中穿梭,田里綠油油的稻秧,迎風起舞。田邊的采桑姑娘歡歌笑語,池中的魚兒不時躍出水面,塘邊上蔗苗茁壯,果樹花香?!?/p>
材料關于自然要素的描述,如“廣闊低平的田野”、“密如蛛網(wǎng)的河流”,我們可以獲取的地形信息是平原地區(qū)。材料中關于人類活動和人文地理事物的描述,如“船”、“稻田”、“采?!薄ⅰ棒~塘”、“蔗苗”、“果樹”等??梢耘袛嘣摰貐^(qū)種植水稻,是我國南方地區(qū),地勢低平。有甘蔗、果樹和魚塘,應該是珠江三角洲地區(qū)。
綜上所述,文字信息材料,要注意文字中可能出現(xiàn)的地點、時間、從而可能推斷出當?shù)氐臍夂颍儆蓺夂蛲茢喑鲈摰氐霓r業(yè)生產等經濟活動,再結合有關地點的描述判斷當?shù)氐闹饕獏^(qū)域特征。
二、表格數(shù)據(jù)材料信息的獲取。
1.要認真觀察表格的名稱、結構。
表格的名稱通常告訴我們表格數(shù)據(jù)要反映的地理事物。表格的結構一般反映地理事物的類型、數(shù)量等。
2.分行、分列閱讀圖中的數(shù)據(jù)。
同一行內或同一列內的數(shù)據(jù)一般反映某一地理事物的時間發(fā)展方向、數(shù)量變化、內部結構等。不同列或不同行的數(shù)據(jù)一般表示不同類的地理事物。一般反映不同地理事物之間的相同(或相似)之處及存在的差異。
3.在分行或分列閱讀數(shù)據(jù)時,要注意數(shù)據(jù)的比較,找到最大數(shù)據(jù)和最小數(shù)據(jù)。
它一般反映數(shù)據(jù)的突出特征。例如下列表格。
該表左邊一列表示不同國家,上邊橫行表示不同能源。表中的數(shù)據(jù)從煤炭一列來看,c國家的數(shù)據(jù)最大,說明c國的煤炭發(fā)電量比其他國家的煤炭發(fā)電量大。d國的核電比重是各個國家中最大的,同時在d行中的數(shù)據(jù)也是最大,說明d國的各類能源發(fā)電量中核電比重是最大。
三、統(tǒng)計圖信息的提取。
地理統(tǒng)計圖是根據(jù)地理數(shù)據(jù)資料繪制成的直觀圖形,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時空變化過程和地理信息量化處理的一種形式。一般統(tǒng)計圖都要讀取下列信息。
1.讀圖名和圖例。
在讀圖時,首先要通過圖名了解統(tǒng)計圖要表達的地理事物,然后注意圖例的含義,進一步了解統(tǒng)計圖的構成和表達方式。
2.讀坐標和數(shù)據(jù)。
要注意觀察坐標軸的數(shù)量、坐標的數(shù)據(jù)特征、變化方向和范圍。一定要注意數(shù)值的單位和數(shù)據(jù)的大小變化趨勢等。
3.分析表達。
對統(tǒng)計圖的各個要素進行比較分析,用文字概括其內在聯(lián)系或分布變化規(guī)律。
四、其他地圖信息的提取。
1.僅有海陸、山河輪廓的區(qū)域綜合性地圖。
如圖中呈現(xiàn)某地區(qū)的經緯網(wǎng)、海陸輪廓、山脈和河流走向、城市與港口分布等。首先要注意圖中的經緯網(wǎng)信息,可以幫助我們對該地區(qū)進行地理定位。還要注意圖中的海陸輪廓、山脈和河流走向、城市與港口分布等,可以更加明確地輔助經緯網(wǎng)進行定位。
2.某種關聯(lián)圖、景觀圖。
景觀圖的讀取要抓住景觀中能反映區(qū)域地理特征的重要信息,例如,工農業(yè)生產、城市建筑、宗教習俗等人文信息,或植被、河流、地貌、土壤、等自然景觀信息。在讀取信息時要注意,每個圖像通常是相對獨立的,所以會有相對獨立的信息,一般不可以混用。某種地理事物和其他地理事物的關聯(lián)性一般表現(xiàn)為某種關系,如因果關系、并列關系、遞進關系或基礎關系等。如“毀林開荒”和“水土流失”是因果關系;“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是基礎關系等。
在我們解題時,通常見到的大多不是單獨的某一種信息題,所以要各種方法綜合使用,例如文字信息和地圖信息的綜合使用,數(shù)字信息和地圖信息的綜合使用等,方法要靈活。
地理小博士論文篇四
一、認真分析,積極制定切實可行的學年教育教學計劃。
本學年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和《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指導下編寫的魯教版地理新教材。本人承擔六年級的地理教學任務,希望該年級學生通過一學年的學習,了解地理學習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的技能。但由于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基礎較差,并且地理是中考選擇的科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再加上我是一名新教師,這樣給我?guī)砹撕艽蟮膲毫Α?/p>
通過與學生的課堂交流、課后談話,分析和了解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了解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深入到他們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真實呼聲和感受。六年級學生是剛從小學畢業(yè),所以在初中第一年的學習中一定要給他們打好基礎,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預習、上課聽課、思考回答問題、記筆記、課后的鞏固復習等各方面。
二、認真?zhèn)湔n、上課,細致批閱作業(yè)。
(一)一堂好課,前提還在于備課的質量好與壞。“向四十五分鐘要質量”,離不開夜以繼日的研究教材及學生、查閱資料、學習各種新的教育教學思想、手段。由于第一次走上初中的講臺,第一次參與初中的地理教學工作,第一次接觸新教材,對教材的思想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把握不足,所以,我經常為了備好一堂課,不厭其煩的問同事,尤其向那些在地理教學中積累豐富經驗的老教師請教,從他們的經驗中吸取教訓;到圖書室查找資料,到網(wǎng)絡上查找各種媒體等,為上好一堂課竭盡所能,付出了許多的精力,也為課堂良好教學奠定了基礎。因此,每次課堂下來,我都有種充實的感覺,我的勞動沒有白費,汗水沒有白流,同學們開心的笑容是我最大的鼓勵與快樂。
(二)精講精練抓提高。教學中我力爭做到了精講,重知識體系、結構、聯(lián)系和思維方法及解題思路,避免了面面俱到、拖泥帶水等一些問題。在上學期的第五章內容《發(fā)展與合作》講解中,我重點交給學生們如何總結歸納教材內容,把比較煩雜的內容梳理清楚,從領土面積、人口、政治制度、經濟發(fā)展水平等四個方面了解各個國家之間的差異,最后又回到各個國家地位是平等的,這樣本章內容條理究非常清楚,學生也掌握了基本的學習方法。在課堂上講究教學技巧和藝術,提高課時效益。訓練題做到精選、精練,對出現(xiàn)問題的學生及時地指導,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增強了學習的興趣。做到講練結合,努力提高了復習效率。
(三)地圖訓練抓能力。地圖是地理學科的一種特殊語言,學生地理成績的優(yōu)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對地理圖表的理解、分析、運用能力的高低。在這學期的教學中,我在上課的時候都要把世界地圖掛在黑板上,從一開始我就給學生強調地圖的重要性,也在不斷的教學中培養(yǎng)他們讀圖分析能力。尤其是在地理期末復習中,我重點以讀圖分析為主,就是讓學生明白,地理教學尤其是世界地理教學必須學會識圖。教學中我善于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地圖知識,重點掌握最基本的地圖閱讀和使用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圖像思維能力,掌握讀圖技巧,將所學知識落實到地圖上。熟練地掌握圖文轉換方法,,逐步建立地理事物和地理現(xiàn)象的相互聯(lián)系,完成對地理事物的準確定位,對重要大洲和重要國家的準確位置的掌握。
三、深入教研教改,加強校本研究,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水平。
1、積極進行新教材、新教法、新教育思想的學習、與運用實踐?,F(xiàn)正值教學改革的新時期,一場教育的革命正在興起,尤其以新教材為代表的教育教學思想蓬勃發(fā)展,只有融入這時代的步伐,都能適應教育的發(fā)展。我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教研教改的活動,把學習的方法應用到實踐中來。本學期學校搞了新崗教師幫扶對子活動,我也積極的參加。在整個活動中,我學會了聽課;學會了評課;學會了備課;學會了講課;學會了……我知道我學到的這些只是皮毛和其他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師沒有辦法相比較??墒牵@是一種進步,一種來自內心最深處的喜悅油然而生?!靶坳P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以后工作和學習中去我將會更加積極、主動,以高昂的斗志投入到新的教學中。
四、注重能力培養(yǎng),實施素質教育。
本人在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把課本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通過動手加深對課本知識的了解。如在本學期開始,在班里組織了小地球儀的制作比賽,有不少同學制作的地球儀非常標準,不好的同學也自己針對自己的錯誤加以修改??傊?,在活動中,他們把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動手實踐中增加了知識,鞏固了知識。學年的工作很快就要結束,還有很多的工作有待完成?!安粸槭≌医杩?,只為成功找理由”,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會繼續(xù)保持現(xiàn)在的工作狀態(tài),使自己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
地理小博士論文篇五
在素質教育中,各門學科都應該受到重視,各學科的地位是平等的。只有正確對待每一門課,才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素質,推動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地理是高中的一門基礎課,但是,在眾多的高中學習科目中,地理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長期以來,地理被放到了副科的位置之上,大部分學生都認為,在平時,應該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語數(shù)外、理化生的學習之上,地理學習不重要,也不需要深入理解,只要在考試之前結合課本簡單看看,記住相關的內容就可以了。即使學不會地理也沒有關系。由于學生對地理學習存在著誤區(qū),導致學生們在地理課堂上表現(xiàn)不積極,地理課堂的教學氣氛沉悶,課堂教學效果自然不高。
地理是一門重要的學科,作為一名高中地理教師,首先自己要認識到地理學習的重要性,擺在地理教學的位置。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向學生逐步滲透地理學習的重要性,綜合采用多種教學手段進行地理教學工作,以激發(fā)學生地理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當中。
作為一名高中地理教師,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組織課堂教學,提高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率呢?下面,筆者結合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學實踐,談談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的舉措。
一、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低的原因。
(一)教學方法單一。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過分注重“教師的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不能做到“教”和“學”的.有機結合。這種“重知識傳授”,輕“學生能力發(fā)展”的課堂教學模式,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更不能促進學生能力的發(fā)展。單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感到厭倦、乏味,學生在課堂上不能集中精力聽教師講課,自然不會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對地理學習沒有形成正確的認識。
一直以來,許多學生和家長都地理學習都沒有形成正確的認識。他們認為,地理學習不重要,沒有給予學習地理的充足時間。及時在學生學習地理知識時,他們也是根據(jù)教材和教師的講解進行進行機械記憶,不能結合地理學科的特點進行知識的學習,由于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導致地理學習的效率低下。
(三)學生的認知及思維能力方面有所欠缺。
地理知識包括的內容廣泛,有些地理知識比較抽象。由于高中生的生活閱歷有限,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也沒有發(fā)展成熟,在學習地理時,對于一些不熟悉,尤其是抽象的地理知識難以理解,在地理學習上遇到了攔路虎,削弱了他們地理學習的興趣,影響力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的措施。
(一)運用直觀教學法進行地理課堂教學。
高中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較強,對于形象的事物他們最感興趣,印象也更深刻。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運用直觀教學法,以便于給學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在地理課上,教師可以使用地理圖冊、地理掛圖、圖片、實物等為學生再現(xiàn)地理現(xiàn)象,進行直觀教學。通過直觀教學教學,能夠讓學生從生動形象的畫面中獲得感性認識,學生對感性認識進行處理加工之后,最終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形成理性認識。運用直觀教學法進行教學時,還可以把問題深入淺出的為學生講解清楚,學生在理解知識時會感到更容易,教師講解起來也更加方便,起到一舉兩得的作用。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地理課堂教學。
多媒體技術是輔助課堂教學的先進手段,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豐富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進行地理教學時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夠把地理場景更加生動、形象的展示給學生,讓學生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讓學生感到興奮,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參與性。多媒體技術能夠把教學內容以豐富的形式展示給學生,由于多種展示形式相結合,學生感到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教學內容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例如:在學習《地球的公轉》這一部分的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把“地球繞日運動”、“太陽光照射地球示意圖”等制作成多媒體課件。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能夠把眾多的信息生動、有序的展示給學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輕松,興趣更濃。
(三)理論聯(lián)系實際。
地理是一門實用的課程,在我們生活當中,我們身邊的許多地方都要用到地理知識。單純按照課本講解地理教學內容,就會使地理課堂變得空洞,脫離實際。在地理教學中,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既能夠幫助學生輕松理解地理知識,又能夠促使學生把所學地理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
為了更好地做到地理知識的學習和生活實際相結合,教師就要深入研究教材,從中挖掘出地理教學內容和實際生活有聯(lián)系的部分。在平時,教師還要多讀書看報,關心時政熱點,以豐富自己的知識,以便于把教學內容和生活更好地結合起來。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學手段豐富多樣,每種教學手段都有著自身的優(yōu)勢,我們不能單純的評定哪種教學手段的優(yōu)劣。只要是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教學方法就是有效的。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就要找到當前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實際問題尋找解決對策。只有找到正確的教學方法,才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識,從而構建出高效的課堂。我相信,只要教師不斷努力,一定能夠發(fā)揮出教育在學生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地理小博士論文篇六
――中心一(3)班班隊活動設計方案。
一、活動目的: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在班級內形成熱愛讀書的良好風氣。
2、通過活動,使學生養(yǎng)成愛看課外書的好習慣。
3、通過活動,促進學生知識更新、思維活躍、綜合實踐能力的'提高。
三、活動過程:
1、運用故事導入新課。
教師講《一路“亂”讀到清華》的故事,學生仔細聽,聽后說說自己的感受。
2、劉詩媛小朋友介紹自己的讀書經歷,說說看過的課外書,并選一個故事跟小朋友說一說。
3、說說自己的讀書計劃。
4、教師提出希望。
(1)每天晚上回去看20頁,看完一本書后講故事給小朋友聽。
(2)背誦古詩10首。
(3)建立“好書交換站”,把好書和大家一起分享。
教師寄語:毛主席所說的:“你們就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現(xiàn)在既是你們長身體的最佳年齡,也是你們長知識的最佳年齡,愿你們多讀一些書,成為一名真正的小博士!
地理小博士論文篇七
摘要:
21世紀是以海洋經濟發(fā)展為主的世紀,海洋是人類發(fā)展的希望,也是現(xiàn)代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地。圍繞海洋權益和海洋資源的爭奪已經激烈的展開,因此,國際形勢十分嚴峻。我國情況尤為突出,尤其是近些年來,與周圍國家海洋問題多有沖突,并且國人“重陸地,輕海洋”的思想一直比較突出,正因為國民意識淡薄導致了我們國家對于海洋問題關注和處理上的不合理性。國民意識淡薄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則是是教育上的缺失,而影響最大的階層是還沒有完全形成世界觀的學生。本文通過中學地理教材中關于海洋地理的知識,分析出中學地理教學中海洋地理教學的目的與必要性,希望為日后的海洋地理教學方面提供一定借鑒。
關鍵詞:海洋地理;國民意識;中學生。
1前言。
歷史已經證明,一個國家對待海洋的關注度越高,其就會越強大。在各國相應出臺的海洋遏制政策中,中國的周圍海域一直是關注的焦點,我們國家擁有較長的海岸線。明確海洋觀念與理論是國民應該具備的素養(yǎng),中學生是未來國家建設的中堅力量,海洋地理教育可以使我們的中堅力量發(fā)揮最大功效。而明確中學地理教學中海洋地理教學方面的內容,也是國民提高海洋素質的一個必要條件。
2中學地理教學中海洋地理教學的目的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海洋地理的教學應是中學地理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2.1對學生自身發(fā)展而言歸納與總結了高中地理教學中關于海洋地理教學方面的教學內容,海洋地理教育在教學中主要在選修當中,這種安排的不合理性造成了我國中學生只知道我國國土面積是960萬平方公里,而不知道海岸線的長度與海島面積,例如釣魚的島嶼事件,大多數(shù)都是看了新聞和上網(wǎng)查取資料才知道釣魚的島嶼的大致的地理位置和情況。因此,加強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海洋地理方面的教學內容,對豐富學生自身知識內容有很大的影響,并且除了我國的國土面積,海洋當中其他的知識內容也是學生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常識,例如海洋資源,海洋環(huán)境,各國海洋情況等,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海洋意識奠定基礎。
2.2對國家發(fā)展而言我們國家海岸線較長,海洋面積較為遼闊,并且周圍國家較多,因此與周圍在國家海洋問題的矛盾較為突出,近年來的黃巖島,釣魚的島嶼事件已經給中國敲響了警鐘,不重視海洋安寧,就達不到真正意義上的國泰民安。“重陸地,輕海洋”這一思想跟不上世界發(fā)展的主流,注重中學生的地理課程中的海洋地理,不僅對學生本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豐富自己的知識面,而且還可以在現(xiàn)代化的角度上“保家衛(wèi)國”這也是中學地理教學中海洋地理教學的目的。
3中學地理教學中海洋地理教學的必要性。
海洋問題不容小覷,不僅僅是為了資源,經濟發(fā)展,同時也是為了國家主權的完整。正因為如此,海洋事業(yè)和海洋問題已經成為世界性的大趨勢和各國家的戰(zhàn)略選擇。而海洋地理教學更是順應了時代的發(fā)展。
3.1我國海洋事業(yè)的發(fā)展進步需要。
陸地資源的不斷減少與污染,海洋的利用就呈現(xiàn)在現(xiàn)代人面前,擁有大量資源的海洋因此就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而海洋的權益是與海洋資源相連在一起的。因此各個國家尤其是大國競爭異常激烈。我國有著18000公里的海岸線,按照《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我們國家最大可以管轄以下六大海洋區(qū)域:港口,內海,臨海,毗鄰區(qū),專屬經濟特區(qū),大陸架等。據(jù)此規(guī)定,中國擁有300萬平方千米的海岸線,其中島嶼有6500多個。我國海洋面積十分廣大,并且海洋資源十分豐富,其中,漁場,生物物種,海底礦物資源數(shù)量非??捎^,因此,海洋開發(fā)成為我國新時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主要載體,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我們國家的經濟發(fā)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海洋的開發(fā)。中學生是國家未來的希望,中學海洋地理課程的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海洋觀念,培養(yǎng)興趣,開發(fā)海洋事業(yè),促進海洋事業(yè)的發(fā)展,從而為日后的經濟發(fā)展進一步發(fā)展打下基礎。
3.2豐富知識理論,立足于當下國際形勢的需要。
一方面來說,地理在一定意義上應該包括陸地,海洋,天文等一系列方面。并且,海洋地理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中學生進行海洋地理的教育是地理教學中完整性的體現(xiàn),可以豐富自身地理知識,強化頭腦。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經濟密不可分,世界各國已經認識到海洋的重要性,我們國家雖是海洋大國,但不是海洋強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落后于世界各國。縱觀全球來看,世界各國都在謀求新的發(fā)展,海洋是人類經濟發(fā)展的載體,并且這種情況在一定時間內是不會改變的。因此,現(xiàn)代社會對海洋的依賴越來越大,世界各國對海洋的興趣越來越濃,樹立并牢固海洋方面的知識已經是大勢所趨,我們國家的危機意識應該越來越強烈,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海洋地理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們強化海洋意識,樹立全球海洋觀念,為海洋事業(yè)發(fā)展奠定基礎。而且這樣還可以使得學生在日后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時候可以順應時代潮流,跟上國際趨勢,才可以立足于世界的發(fā)展之中。正是由于這樣的需要,我們才應該更加注重中學地理教學中海洋地理教學的培養(yǎng)。
3.3關注祖國領土完整,主權不容侵犯的需要。
海洋上的“爭奪”既是經濟發(fā)展上的競爭,也是綜合國力和主權領土的競爭。工業(yè)革命開始以來,曾經的海洋強國,都在歷史上留下過經濟強國的痕跡,我國曾經的閉關鎖國的海洋政策,導致我國經濟上的停滯,以至于后期出現(xiàn)了被迫打開國家大門的屈辱歷史。革命家孫中山先生曾經說過:“海權操之在我則存,操之在人則亡”??梢姾Q笾匾?。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開始進行海洋方面的開發(fā),防止歷史的悲劇重新上演,正是因為海洋上的不重視導致了經濟上的倒退與領土上的不完整,主權完整得到破壞。中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思想意識還未完全真正成熟,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海洋地理教學幫助其樹立正確的海洋觀,也就是進一步培養(yǎng)愛國意識和愛國情操,建立海洋部分是我國領土不可侵犯的部分。激勵學生愛國情感和海洋意識可以有效的面對未來發(fā)生的一切類似于釣魚的島嶼主權問題的情況。
3.4環(huán)境問題的改善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需要。
世界經濟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以及醫(yī)療事業(yè)的發(fā)展,造成現(xiàn)代人口急劇增加,人口出現(xiàn)了有大陸向沿海城市聚集,例如:旅游、工作、生活等。海洋的承載能力是有限的,人類的集聚,給海洋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比如,生態(tài)資源遭到破壞,生物數(shù)量的減少以及污染問題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時刻影響著海洋環(huán)境的存在,我們國家經濟發(fā)展還處于上升階段,并且處于發(fā)展中階段,規(guī)模龐大的人口數(shù)量,國民素質較低,工業(yè)的發(fā)展,給海洋帶來了強有力的沖擊,因此造成海洋的過度開發(fā),并且對其保護并未提供很好的措施,情況不容樂觀。促進海洋方面的環(huán)境保護刻不容緩,環(huán)境的保護不僅需要專業(yè)的人才,還需要較高的國民素質,中學生的行為習慣正是出于形成階段,加強海洋地理教育,可以提高國民素質,可以為未來環(huán)境保護方面提供相關的技術人才。盡管我國的海洋資源豐富,海洋面積廣大,但我國需求量較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開發(fā),沒有考慮到日后的發(fā)展??沙掷m(xù)發(fā)展沒有很好地貫徹下去,有序的開展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將是未來發(fā)展的必要途徑,中學的教育將起到很好的奠定基礎作用。
4結語。
中學時期是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階段,中學地理教學是中學學習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海洋地理教學順應時代潮流,緊跟國際形式則是必不可少的重點部分,海洋地理教學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培養(yǎng)下一代高素質的公民,本文通過當前國際問題中突出問題,結合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海洋地理教學,呈現(xiàn)出了海洋地理教學的目的與必要性,希望可以在未來開展教學活動中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申少云.中學海洋地理理念滲透與教學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
[2]李明.高中地理教學中海洋意識教育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
[3]谷方為.初中生海洋意識現(xiàn)狀與培養(yǎng)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
地理小博士論文篇八
【內容摘要】思維品質反映了每個個體的智力或思維水平的差異。本文結合思維品質的特點及旅游地理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分析了從激發(fā)學生興趣入手、充分利用中國旅游資源分布圖、設置障礙、模擬情境等教學方法,探討如何在學科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以達到教學大綱的教學要求,培養(yǎng)學生將知識與實際應用結合起來的能力。
教學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對所學專業(yè)的應用能力,最終達到綜合素質的進一步提高。中國旅游地理是職業(yè)學校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yè)的核心課程,承擔著向學生傳授旅游工作所需的文化基礎知識、培養(yǎng)學生將知識與實際應用結合起來的能力,和其他學科一樣承擔著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任務。該門學科不僅涉及地理學的諸多知識,而且還涉及到同旅游有關的學科,如社會學、民俗學、地質學、建筑學、宗教等眾多學科。學習中國旅游地理,不但可以掌握中國旅游地理基礎知識和技能,樹立較強的空間地域意識,并且能夠在豐富多彩的自然美景中陶冶情操,使學生樹立旅游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想;學生在光輝璀璨的中華文明中受到啟迪,激發(fā)愛國熱情,成為具有現(xiàn)代服務與管理素質的應用型人才。本文將結合教學實例探討旅游地理教學中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
一、旅游目的地景區(qū)實地講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激發(fā)學生思維的最活躍因素之一。旅游地理知識本身具有豐富性、趣味性、實用性、綜合性、多學科交叉的邊緣學科特點,對學生而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遵循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使旅游地理的教學活動貼近學生的生活,把教學活動同學生今后要從事的旅游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如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對今后從事的工作有更直觀的體驗和感受,通常要安排一次旅游目的地景區(qū)實地講解。教師在旅游景區(qū)講解時要做到講解全面,從地理知識、景區(qū)歷史沿革、文化背景等方面聲情并茂地進行現(xiàn)場導游講解,使學生增加對旅游地理課程的興趣和熱愛。在教學手段的使用上,配合景點講解,教師還可以將錄制好的、圖文并茂的景點視頻發(fā)到班級qq群里。在景區(qū),結合手機的視頻,教師帶領學生邊游覽、邊講解,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旅游地理的興趣,提高學生對旅游地理的認知,為培養(yǎng)出合格的、有較強專業(yè)素養(yǎng)的旅游從業(yè)人員作準備。
二、充分利用地圖,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學生積極思維。
中國旅游地理的內容是與中國一定地域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各地域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環(huán)境對各地旅游特色的形成影響至深。旅游地理課教學目標之一,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樹立較強的空間地域意識。因而學生不僅要會識別地圖,更為關鍵的是要樹立較強空間地域意識。換句話說,每個學生的心中都要有多張地圖,如中國行政區(qū)劃圖、中國旅游交通圖、中國旅游資源分布圖等。而中職生和普高生相比,在主動性、積極性、學習能力等方面還有所欠缺。上課時,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結對子、一對一的指圖識圖,還可以再讓學生回答所指地點有什么美景、美食等等,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如在上課時,教師給學生布置一道“特殊”作業(yè),要求學生在教室地面空白處畫出一幅中國行政區(qū)域圖。在布置作業(yè)之前,教師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負責一個區(qū)域。對于這樣特殊的“作業(yè)”,學生感覺很是驚奇,帶著迷惑、好奇的心情完成作業(yè)。
在畫圖過程中,各組學生潛意識中會比較圖的質量,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了團隊競爭意識。布置讓學生獨自畫出中國行政區(qū)圖的目的,實際上就是增強學生對中國行政區(qū)劃熟悉的過程、樹立空間地域意識。通過畫圖,實現(xiàn)三個教學目標。第一,熟悉、記憶中國的行政區(qū)劃及其所在地理位置,培養(yǎng)學生的記憶能力。記憶能力是很重要的思維能力之一。第二,隨著學習旅游景點數(shù)目不斷增多,面對眾多旅游景點所在地理位置的記憶也出現(xiàn)了困難。教師可充分利用畫在地上的行政區(qū)劃圖,像玩跳房子的游戲一樣,把每一個省份、自治區(qū)當做一個“小房子”,教師每提問一個景點,要求學生能夠迅速從一個“小房子”跳到另一個“小房子”,以游戲的方式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第三,識記地圖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在熟練掌握景點地理位置后,進行旅游路線的設計,而旅游路線的設計始終離不開地圖。通過利用地圖設計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發(fā)揮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在“玩中學”,“學中玩”,使學生思維能力不斷提高。
三、巧設障礙,培養(yǎng)思維的獨立性。
思維的獨立性是思維的內容、途徑、方法的重要一環(huán)。教學活動中要設計一些思維障礙,從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戰(zhàn)勝困難的能力。在教學方法上,盡可能采用自主探究學習方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在教授“黃山”這個景點時,給學生布置的作業(yè)是:假如你是一名導游員,你會怎樣向游客介紹黃山呢?請撰寫一篇黃山導游詞并進行現(xiàn)場導游模擬講解。學生需要結合教材、網(wǎng)絡或其他文本資料進行搜集、整理黃山導游詞。一篇優(yōu)秀的導游詞,不僅需要旅游地理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還需要導游實務等其他相關學科中學到的知識才能完成。通過布置作業(yè),給學生設置了一道道“障礙”,學生在越過“障礙”的過程中,不僅要查閱大量資料,還要對資料進行篩選、語言上的組織和再創(chuàng)作,形成獨特講解風格導游詞。在上課檢查學生現(xiàn)場模擬講解導游時,教師還要要求學生在模擬講解過程中要注意表情、肢體語言的使用,語言要幽默、語速快慢得當、抑揚頓挫和親和力等導游講解技巧。教師和其他學生充當“游客”,對講解的景點進行提問。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過程中,學生們積極發(fā)表不同看法,相互補充,不斷完善,從而完成教學任務。通過類似作業(yè)的完成,學生不僅溫習了旅游地理學科知識,而且還將其他學科的知識也應用到課堂上,使所學知識形成體系。在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在挑戰(zhàn)自我的過程中收獲了自信和成功的喜悅。
四、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思維的主動性。
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對于激發(fā)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具有重要意義。如果教學只憑教師的語言或教材的文字符號,從一個抽象概念到另一個抽象概念,很難激起學生對所學知識內容的深層興趣,尤其是對于旅游地理這種應用性的學科更是如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讓學生來分析、判斷問題,把問題層層解開,最終尋找到正確的答案。在講授宗教古跡類景區(qū)時,教師設置的問題是“假設你是一名導游,帶團到五臺山旅游,見到僧人時最常見的見面禮儀是什么”?學生在經過教師點撥、思考后回答:“合十禮”;接著教師繼續(xù)設置情境,“假如你自己就是一名僧人,你能夠示范施禮的動作嗎”?有了前面的`啟發(fā),學生做出了規(guī)范的“合十禮”動作。教師繼續(xù)播放有關“藏族民眾對藏傳佛教無限尊崇、在寺廟前深度行禮”的視頻,并且設置情境“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說到五體投地這個成語,實際上五體投地是佛教中的最高禮儀,“五體”指的是人體的哪五個部位”?請學生思考后回答并示范動作。
學生面對情境的設置參與意識強烈,興奮點不斷強化,大腦潛能被充分釋放,思維的主動性增強,在教學過程中同時也將職業(yè)教育思想融匯在學習過程中。再比如,講授到江南風姿、山水園林———華東旅游區(qū)安徽省旅游資源時,課前把學生分成若干課題小組,準備了包括交通工具、酒店、景點、游客類別等相關內容的數(shù)據(jù)材料和圖片資料,供學生查閱。上課時教師先對安徽省的概況做一個簡單的介紹,接下來的時間由學生做主角,請他們以導游員的身份,通過對課本的探討、研究分析,設計四條針對不同特色旅游團隊的游覽路線,要求每條路線配上簡單路線圖,具體要求如下:a.如果游客是從未到過安徽的國內游客,應如何根據(jù)他們的需要組織安排線路?b.如果是一個歐美團隊,且其中的大部分是第一次到中國旅游,你在安排線路進行講解時要突出哪些方面?c.如果是一個老年旅游團,你該如何安排?d.如果是一群以學生為主的夏令營活動,你在安排旅游線路時要注意什么?在上述問題的引導下,再加上學生對安徽主要景點有了較清晰的了解和掌握,他們很快進入到情境之中。面對來自不同地域的游客,如何讓來到安徽的游客在離開安徽時留下“美好安徽”的印象呢?各組的學生積極思考、分析問題,這時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指導學生靈活運用,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更深層。通過上述情境教學,以動手、動腦的探究式教學方式,在活潑、緊張、高效的課堂氣氛中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探究性和思維的主動性。
五、對比分析,擴展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
中國旅游地理教材涉及景區(qū)眾多,具有空間性、地域性、綜合性和復雜性的特點,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方法上下功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分類、對比、組合,使學生狹隘的思維擴展延伸為廣闊性思維,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教學中,列表比較分析是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如華北旅游區(qū)、華中旅游區(qū)、華南旅游區(qū)等八大旅游區(qū)可以在地理位置、旅游資源優(yōu)勢、氣候類型、最佳旅游季節(jié)等方面進行比較,巖溶地貌和熔巖地貌進行比較,花崗巖地貌和石英砂巖峰林地貌、丹霞地貌進行比較等等。把分散在各章的同類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通過對比分析“同類知識點的不同點、異類知識點的相同點”等方式,加深學生對知識的鞏固,拓展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培養(yǎng)學生對同類問題從不同角度、不同維度探究,加強思維的交錯和發(fā)散,鍛煉學生思維廣度和深度。
六、設組競爭,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在課堂上引入競爭機制,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采取必答、搶答、互問互答的方式,是提高學生思維敏捷性的最好途徑之一。學生小組之間不僅形成一種競爭意識,同時培養(yǎng)了小組成員間的團隊合作精神。旅游地理教學內容涉及的景點眾多,知識點之間基本上都是獨立存在,少有共性。教師在課前準備競賽題目時,可以把要競賽的內容進行分類,比如說中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景點有哪些?我國哪些地方的建筑擁有“世界建筑博物館”之稱?哪些名山屬于丹霞地貌?我國的四大佛教名山等等。這些內容可以作為搶答題或必答題來進行設置。另外一種競賽題型是分組設計旅游線路。要求各小組之間根據(jù)線路進行互相提問。比如,旅游路線經過哪些省份?省份的簡稱是什么?省會是哪?沿途會經過哪些鐵路線和水路線?途徑哪些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等等。學生在考問別人的同時,自己首先要對知識點非常熟悉,實際上也是處在被考問狀態(tài)中,時時準備解答其他小組可能提出的質疑。在這種模式狀態(tài)下思維得到了積極的開發(fā),學習情緒異常興奮,達到了理想的學習目的。
再比如,在講解旅游地理學的概念時,也可以設置競賽題目分小組搶答的方法進行學習。教師根據(jù)教材內容設置,如“旅游地理學起源于什么時候?”、“什么叫旅游地理學?”、“旅游地理學的學科性質?”。教師預設的問題,要求學生課前必須進行教材閱讀,找出答案,小組成員之間進行討論做好充分準備。上課時,教師提問,由小組代表進行搶答,其他小組成員進行補充。當各小組對他組答案有分歧時,教師可以指導小組之間展開激烈的辯論。教師再對問題進行點評、補充。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競爭意識不僅得到了加強,同時培養(yǎng)了思維的敏捷性??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所作為,要有意識地加強學生思維品質培養(yǎng),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通過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陳錫疇.中國旅游地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
[2]葉瀾.教育學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98。
[3]王鳳華.觀念更新:教育發(fā)展方式轉變的先決條件[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3,9.
地理小博士論文篇九
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要根據(jù)“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課程理念,時刻體現(xiàn)地理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讓學生不僅學會地理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習到的地理知識來更好地應用和服務于生活。
因此,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地理現(xiàn)象、地理知識,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向學生闡述地理與生活的關系,讓學生樂于接受地理、學習地理、應用地理。
關鍵詞:地理知識生活現(xiàn)象分析能力生活。
一、地理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地理教學要對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用地理知識來進行解釋和說明,激發(fā)學生用學到的地理知識解釋生活現(xiàn)象,從而激發(fā)學習地理的興趣。
在地理教學中根據(jù)講授內容恰當穿插一些趣味故事,既能加深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又生動活潑、引人入勝,促進了課堂教學。
如講“日界線”時,可以結合生活實例講一個故事:有個孕婦乘坐海輪由西向東航行,在接近日界線的時候,生下了一個女嬰,越過日界線后又生下了一個女嬰。
先出世的當然是姐姐,這一天正好是xx年元月1日,而后出世的妹妹是在日界線東側出世的,日期是xx年12月31日,于是妹妹的年齡就比姐姐大一歲。
在講述氣候或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時,給同學提出生活中的一個問題:“為什么夏天更多的人穿白色衣服,而冬天則有更多的人穿深色衣服?”
同學們討論總結之后,一些頭腦反應較快的同學則能舉一反三地列舉其他例子:阿拉伯地區(qū)的居民服飾為什么以白色長袍為主,我國藏族牧民則穿一件胳膊可以露出來的“不對稱”的藏袍等等。
教學中以大眾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現(xiàn)地理的學習內容,能大大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充分適應學生與生俱來的探索欲和好奇心,讓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學習地理,從中體驗學習地理的成功樂趣,樹立學好地理的自信心。
例如,教室里貼的課程表及一個學期變動幾次的作息時間表,其實也是很好的教材,從“月相”的講解,聯(lián)系校歷表中的“星期”,從變動的作息時間表來理解“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晝夜長短的變化”等內容。
例如,當學校更換作息時間表的時候,我在課堂中問學生:“上個學期18點30分上晚自習,天已暗下來了,而現(xiàn)在為什么19點30分上晚自習,天仍大亮”
……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實例更好地了解地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從而激發(fā)和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
二、鼓勵學生把學到的地理知識靈活運用在實際生活中,做到學以致用。
中國教育的一個普遍現(xiàn)象是中國教育過于重視動腦,而比較不重視動手實踐,雖然思維活躍了,但是接受的知識都是死的,除非用于實際的運用中。
讓學生學習地理就是為了讓他們能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運用地理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闡述一些生活現(xiàn)象,使地理這門學科的實踐性有所增強。
因此,應結合實際,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運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課堂運用實例,在課堂上動手繪制學校的平面圖,以培養(yǎng)繪圖能力(地圖基礎知識);肯德基分布調查(商業(yè)網(wǎng)點的布局);暑期夏令營的考察方案,包括目的、路線、景點概況、預算等,以培養(yǎng)考察能力(旅游活動);提供相關素材,讓學生為不同企業(yè)布局,培養(yǎng)地理評價與決策能力等。
三、結合鄉(xiāng)土地理資源和經濟發(fā)展策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地理問題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積極觀察身邊的生活,讓學生自己真切地感受地理就在自己的實際生活中。
例如,冬季北方松花江沿岸的霧凇和哈爾冰城市中的冰雕,夏季熱帶海南三亞的度假勝地。
以此為對比,利用鄉(xiāng)土地理資源,讓學生了解到不同的氣候類型對居民生活的影響,進而使學生明確氣候和農業(yè)的密切關系,學會利用氣候資源,因地制宜來發(fā)展農業(yè)生產。
地理與生產的聯(lián)系十分密切,農業(yè)在地區(qū)間、部門間雖然差別很大,但都離不開當?shù)匾欢ǖ牡乩憝h(huán)境,而農業(yè)類型的選擇及農業(yè)發(fā)展方針與措施的制定,都可以說是對地理知識的運用,使學生體會地理對于生產建設的巨大作用,也是對“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的具體體現(xiàn)。
保護環(huán)境,發(fā)展生態(tài)農業(yè)、綠色農業(yè)是當今農業(yè)發(fā)展的主流,贛州市各區(qū)縣的“豬-沼-果”工程,既是江南丘陵地區(qū)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一項重要措施,也是改善紅壤地區(qū)的一項重要的生態(tài)工程。
通過實施這一工程,贛南的山水變綠了,水土流失減少了,農民的收入增加了,而且贛南還成為我國重要的亞熱帶水果產區(qū),產生了全國甜柚之鄉(xiāng)-南康,臍橙之鄉(xiāng)-信豐,這一切激發(fā)了學生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和自豪感。
把鄉(xiāng)土教材知識融入到社會實踐的大課堂里,不僅使學生體會到人類維護生態(tài)平衡,保護自然環(huán)境的重要性,更為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由“要我學”轉為“我要學”,正如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p>
總之,讓高中地理課堂與生活接軌,使得高中地理教學生活化,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從而提高地理教學成績。
地理小博士論文篇十
身后是一個已逝的世紀,向前是一個新展開的世紀。我們的腳下,通往明天的路在朝著遠方高速地延伸。
我們注定必須奔跑。因為熱血在年輕的脈管里奔騰,尋常的行走不能讓生命飛揚。終點雖然在遠方之外,領先的渴望仍然在我們的心上生長出翅膀。時光在我們的身上剛刻下“跨世紀”的印記,黨又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責任放在了我們的肩上。一代人有一代人不能推卸的使命,我們這代人的使命有一種別樣的豪情和榮光。我們的祖輩,他們的使命是使中國站起來;我們的父兄,他們的使命是使中國富起來;而我們的使命,是要使中國強起來。
使中國強起來,人生的理想寄托于此,人生就約不會灰暗沮喪;使中國強起來,青春的創(chuàng)造能融鑄造于此,青春就塑成了永恒的雕像。我們創(chuàng)造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現(xiàn)實。當如火的團旗拂過我們的額際,映紅我們的雙眸,我們是重點工程建設工地上的突擊隊,我們是播撒精神文明種子的志愿者,我們是誠信服務人民的文明號,我們是抗擊“非典”的年輕醫(yī)生和護士,我們是從寬帶上下載財富的知識精英……我們是很多很多。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現(xiàn)代化中國的主戰(zhàn)場,到處都是我們理所當然的位置。我們懷揣著遠大理想艱苦奮斗,我們揮灑著汗水和智慧無止境地追求。奮斗使我們成功成才的渴望夢想成真,無止境的追求讓我們的個人價值和一代人的價值都得到了超出預期的豐收。
要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團員,我覺得必須符合以下的標準:
一、理想信念堅定,堅決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帶頭貫徹執(zhí)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永遠跟黨走,使共青團的性質和使命決定的。共青團十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從誕生的那一天起,就在黨的領導下前進:作為黨的助手,是黨聯(lián)系青年的橋梁和紐帶;作為黨的后備軍,源源不斷的為黨輸送著新鮮的血液。當?shù)恼尉V領決定了團的奮斗目標,鑄就了團員的理想信念;黨的指導思想就是團的行動指南,構筑了團員青年的強大精神支柱。黨在各個時期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的光榮使命,激勵著團員青年為之奮斗不息。永遠跟黨走,使當代青年成長成才必然要求決定的。當代青年是在改革開放新時期成長起來的一代,國家的發(fā)展、民族的進步為當代青年成就事業(yè)、實現(xiàn)自身價值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歷史機遇,黨的領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證,也是當代青年的根本利益所在。當代青年只有堅信不移跟黨走,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才能在新的偉大征程中健康成長,建功成才。
二、緊密圍繞本單位黨委和上級團組織的中心工作,充分發(fā)揮團員生力軍作用,帶頭降成本、增效益,工作盡職盡責,密切協(xié)作,帶領廣大青年職工完成本單位的各項任務指標;在團內青年成才計劃、青年創(chuàng)新創(chuàng)效及各項“青”字號活動中表現(xiàn)突出,在承擔的各項急、難、新、重任務中,模范帶頭作用強,在團員青年中有較高的威信。
三、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黨的重要會議和文件精神,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修養(yǎng),政治上要求進步,積極要求入黨。具有強烈的組織意識,成為堅決執(zhí)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模范,勤奮工作的模范,刻苦學習的模范,遵紀守法的模范,開拓創(chuàng)新的模范,并帶動周圍青年共同成長。
四、認真履行團章規(guī)定的團員義務,嚴格遵守團的紀律,按時按比例交納團費,積極參加團組織的各項活動,認真完成團組織交給的各項任務,組織觀念強。
五、作風過硬。具有求真務實、勤學好習、開拓進取、志在潮頭的時代精神以及愛崗敬業(yè)、誠實守信、奉獻社會等良好作風。
在這個創(chuàng)新為主題的時代,作為黨的助手和聯(lián)系青年紐帶,我們跟著黨與時俱進。這個時代最先進的生產力和最先進的文化里,有我們如潮奔涌的青春激情。當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成為歷史,屬于我們的那一章會因為這種奔涌的激情而格外生動和壯美。
我們的精彩注定成就時代的精彩。
地理小博士論文篇十一
在總結課程改革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為了更好的推進新一輪課程改革,落實市教研室提出的課堂教學改革目標,根據(jù)初中地理教材的特點,以及市教研室提出的“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交流、共享――學會發(fā)現(xiàn)自我、發(fā)展自我、展示自我、超越自我――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課堂教學改革的主題,市地理教研室在實驗的基礎上,歸納出了一套符合課堂教學素質化要求的教學策略。該教學策略的課堂教學結構及具體操作要求如下:。
【課堂結構】。
一、明確目標。
依據(jù)課標、教材緊扣三維目標,制定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的學習目標,此目標不僅注重于知識與技能的培養(yǎng)而且要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過程與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樹立正確的人地觀。學習目標呈現(xiàn)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不拘泥于形式;學習目標是學生應達到的學習要求,應貫穿于學生學習過程的始終。學習目標應注重于雙基的落實與鞏固,體現(xiàn)地理學習的方法與過程,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二、自主學習。
1、問題的設計與呈現(xiàn)。
教師通過認真?zhèn)湔n,依據(jù)學習目標和教材編制切合學生實際的學習綱要,便于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編制自主學習綱要應側重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題目可以是知識結構、問題、填空、圖表等形式。呈現(xiàn)方式可依據(jù)當?shù)亟虒W條件,多種方式呈現(xiàn),例如,學案、多媒體、板、小黑板等。
2、自主學習。
學生依據(jù)學習提綱,學習有關教材和有關資料,自主完成本部分內容。
三、展示交流。
展示類型主要包括學習成果展示、疑難問題展示、錯題展示。成果展示即導學提綱中的學習成果,方法、思路等的展示;疑難問題的展示即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模棱兩可、一知半解或非常棘手的問題的展示;錯題展示即學習過程中做錯的題目,及錯題的原因和思路的展示。
展示形式主要體現(xiàn)在組內宣讀,生生對話;組間討論,班內板演,投影;師生討論、辯論等靈活多樣的.方法和方式。展示應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應把握好時間和注重提高效率。同時注意對展示內容和對象的層次性和基礎性。
四、自主構建。
這是回扣目標,歸納總結的重要一環(huán)。學生在全面學習的基礎上,整體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用簡練的語言建構本節(jié)內容的知識網(wǎng)絡和體系。這一習慣和能力的形成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在備課和操作中需要教師靈活駕馭。
五、智能測評。
1、精選習題。
教師要全面把握學習內容,在充分了解學情的基礎上,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突出重點,覆蓋知識點,注重技能的培養(yǎng),緊扣學習目標,盡可能地運用各種資料,精心編制科學、新穎的訓練題。
2、測試要求。
要求學生獨立、限時完成,書寫規(guī)范;評價重在學生的互評,教師的點評及歸納式講評;評價時注意學生展示能力的提升和討論的深度與廣度的提高,并利用好評價結果。
六、遷移拓展。
針對本節(jié)內容,運用現(xiàn)實資料,結合社會、生活實際,編制具有開發(fā)性、靈活性、綜合性的問題,通過學生的集思廣義,以達到知識遷移和開拓學生視野的目的。該環(huán)節(jié)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進行。切忌課課必須有,牽強附會和難倒學生。
【幾點說明】。
1、本策略的理論依據(jù)。
該策略符合系統(tǒng)論、信息論、控制論的思想,體現(xiàn)了啟發(fā)式綜合教學法的觀點。
2、策略特點。
該策略符合初中地理教材特點和初中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愛學、會學、樂學。
3、注意事項。
(1)不要把該策略看成是僵死的框框,它只是一節(jié)課大體的設計程序思路。并非每節(jié)課都必須按以上六個環(huán)節(jié)機械進行。防止程序化。在教學過程中,可根據(jù)實際情況設計時間順序,或選擇其中的某些或全部環(huán)節(jié)。每環(huán)節(jié)所用時間長短,可視實際情況而定。一般情況下應突出“展示交流”環(huán)節(jié)。
(2)要充分為學生創(chuàng)設探索的機會,要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明確教師的“導”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學生活動所占時間,一般應不低于2/3。
地理小博士論文篇十二
”可見高中地理課程的復雜與困難。課堂上往往是教師講得淋漓盡致,學生聽得昏昏欲睡,導致學生對高中地理課程產生了厭倦的情緒。教師達不到地理課程教學的目標,學生也學不到地理的知識。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培養(yǎng)地理課堂注意力的有效催化劑。因此,教師要充分激發(fā)學生對學習高中地理知識的興趣,要把知識性與趣味性有效地結合起來,采用靈活新穎的教學方式,要讓學生從頭到尾對高中地理課程保持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很多學生認為地理太難學,因為又要背又要記,十分枯燥,對地理不感興趣。這時我們就要對學生說:“學習地理知識可以讓我們對地球有所了解,可以增長我們對自己國家的大好河山的認知,也可以幫助我們認識世界的、祖國的、家鄉(xiāng)的地理環(huán)境,地理知識在生活中具有實際應用價值,它還能使我們更好地了解世界,擴展我們的胸懷,能在我們足不出戶的情況下,帶我們游遍世界,能上高山下海底?!边@樣能讓學生認識到學習地理的重要性和學習地理的好處。例如,教師在開始講課之前,在黑板上掛圖,由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曾有學者對學生講了個案例:我們的地球好比一輛遠途旅行的汽車,這輛汽車規(guī)定成員是50億人,我們給這輛車準備了相應的燃料,給乘客準備了食物等生活必需品,如果在旅行的途中,我們無限制、無規(guī)劃地亂搭乘客,汽車就會嚴重超員,車上備用的東西遠遠滿足不了需要,結果不到目的地燃料就會被耗盡了,汽車會中途停下,或者是車子底盤變形,輪胎也可能會爆破,在缺食缺水的情況下,會導致客人死亡。這樣一則故事激發(fā)了學生的注意力,通過思考,就會令他們產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使課堂達到積極活躍的氣氛。
在傳統(tǒng)概念的教學方式下,多數(shù)地理教師在課堂上大多采用黑板、粉筆、地圖等方式為學生講解高中地理知識,教師取代了學生的位置,成為了課堂的主體,而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那這樣的教學效果就可想而知了?!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钡乩碇R的特點是內容多,比較繁瑣,知識所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教師在地理課程教學中,采用現(xiàn)代多媒體手段,可以更加直觀、更加動態(tài)地展現(xiàn)地理現(xiàn)象,使學生從枯燥乏味的課堂學習中解脫出來。
地理小博士論文篇十三
摘要:
目前,我國高中地理教學還存在認識不正確、學習不科學、依賴性強等問題,針對這些實際問題,筆者主要通過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學習思維和提高學習效益等措施,進而改善高中地理教學的不足之處。
關鍵詞:學習思維多元化地球知識。
高中地理是一門認知地球科學的重要學科,高中階段地理課堂教學活動的進展卻并不怎么順利。通過長期的教學活動的實踐以及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可以看出,學生普遍的感到地理學科的知識內容廣泛、學習的難度較大。高中學生在學習地理學科時所反映出的狀況非常的不理想,因此,應提出解決問題的有效的實施策略。
一、學習現(xiàn)狀和遇到的典型問題。
1、缺乏正確的認識。
在初中階段,地理學科一直以來都因為所占的分數(shù)比例比較小而長期被學生輕視,大多學生都把地理學科看成一門不重要的學科,并且在高中的學習當中也繼續(xù)漠視地理學習的重要性。思想是不重視地理學科的學習,再加上高中地理學科的知識內容難度較大,導致了學生們在地理學習中產生了抵觸情緒甚至畏懼地理學科的學習。高中地理結合了理科和文科的特點,不再像初中地理只需要依靠死記硬背就能夠考一個不錯的分數(shù),而是更加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
2、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
高中地理不再是一門純粹的文科學科,而很多學生顯然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許多學生以為只要通過不斷的記憶就可以學好高中地理,這就導致了很多的學生對基礎的地理知識背的滾瓜爛熟,而在考試當中卻不知道該如何做題。因為高中地理對學生的邏輯能力和思維分析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會讓很多的學生感覺到自身的努力沒有得到與之相應的回報,進而對地理學科產生厭倦感,有的甚至會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
3、學科思維差。
高中地理是一門綜合了許多學科的知識和特點的邊緣性學科,學科的內容更是非常的廣泛。學生在學習高中地理知識時,學生大都缺乏對問題多角度、深層次和客觀的思考,對地理學科中所遇到的問題缺乏邏輯分析。
同時,在平時布置給學生們的課后作業(yè)中,學生也反映出對地理問題的思考不但不夠全面、同時還缺乏深度。多個方面都展現(xiàn)出學生的地理學科思維能力差,不利于未來的地理學科的學習。
4、過度依賴老師。
在高中地理學習當中,因為所學的知識內容繁多同時有一定的難度,因此許多的學生都是能跟隨著老師的教學節(jié)奏走來追趕課程的進度。這導致許多學生缺乏對知識內容的獨立思考和相關性的聯(lián)系,學生只能聽老師講一個知識點,學生就學一個知識點,最后只剩下滿篇的筆記和一片空白的大腦。學生在高中地理學科中缺乏積極學習的動力,沒有自主獨立思考問題的精神,同時過度依賴老師導致學生的地理邏輯性不強、學科分析能力不足等問題。
二、解決教學中問題的策略。
1、激發(fā)學習興趣。
對地理的熱愛才是努力學習地理知識的持續(xù)動力,而學生對地理學科的熱愛首先要的到科任老師對其的認同。所以,地理老師應該給予每一個學生平等的對待,用心去教授學生知識內容并讓其感受到老師的人格魅力。同時,傳統(tǒng)式的灌輸教學讓學生會覺得課堂教學枯燥煩悶,沒有興趣去學習和理解地理知識,因此,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可以結合不同的課堂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來給予學生新鮮感,刺激學生的學習地理知識欲望。
2、培養(yǎng)學科思維。
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活動中,老師要積極運用巧妙地提問鼓動學生積極思考,提升地理教學課堂的效率。在具體的地理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結合學生所掌握的各種信息和地理所學知識水平,引導學生思考一些有深度的問題。高中的地理學科不僅具有理科性質,同時也具有文科的特點,因此,在地理課堂中學生的學習和思考是同等重要的。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層層遞進、不斷深入的思考一個問題,能夠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問題分析能力,為其良好的地理學科思維打下堅實的基礎。
3、提高學習效益。
高中地理學科的學習難度是比較大的,學科中存在許多的讓學生無法直觀就能夠理解的圖表、各種地理運動過程等難點。很多學生由于長期無法理解這些知識內容,逐漸積累起一種對學習地理的厭煩情緒,甚至放棄地理學科的學習。而多媒體教學能夠通過各種軟件很直觀的向學生闡述各種各樣的地理知識內容,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畫面中就能夠理解到復雜的地理知識。老師可以有效的利用好多媒體教學技術,讓學生在短暫的課堂教學中就能夠理解并記憶知識內容,極大地提升了學生學習的效率。
結束語:綜上所訴,高中地理作為一門既文又理的綜合學科,其本身的知識內容廣泛且學習難度較大,同時具有非常強的實用性并且相對于其它學科更加有趣。地理教育工作者應當審視自身教學活動中的不足,通過符合學生自身水平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其學習地理學科的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地理學科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益以及課堂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張亞晶.高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典型問題及對策探析[j]赤子(上中旬)。.17。
[2]史晶晶.高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典型問題及對策探微[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9.
地理小博士論文篇十四
摘要:課堂導入是最為有效的切入課堂的方式之一,也是高中地理課堂上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課堂教學的實際開展中,課堂導入因為方法眾多,且能夠迅速的將學生的狀態(tài)進行轉換,所以被多數(shù)高中地理教師所青睞。只要在地理課堂中對課堂導入進行靈活的應用,就能取得較為顯著的導入效果。
關鍵詞:高中地理;課堂導入;巧設懸疑;媒體渲染。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課堂導入是極為重要的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也是課堂開始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教師要依照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對課堂導入進行靈活的設計,使課堂導入在具備個性的同時,也具備一定的共性,從而全面的將課堂教學進行激活。也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一開始就引起學生的關注,使學生的注意力在三五分鐘之內就集中起來,迅速的進入到課堂學習的狀態(tài)之中,從而將課堂教學的各種積極因素充分調動起來,進而促使課堂學習氛圍向著良好的方向發(fā)展。但是正是由于課堂導入的靈活度極高,因此課堂導入的方式眾多,所以教師要根據(jù)教材的具體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進行綜合考慮,然后選出最適宜的課堂導入方法進行運用。
故事導入是課堂教學中最為常用的導入形式之一,也是學生最容易接受的導入形式之一。故事有人物有情節(jié),一般都較為完整的敘述了一件事或一個過程,最易被學生所接受,能夠迅速的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將其帶入到和故事相關的情景之中,讓學生受到全方位的刺激。高中生的思想已趨近于成熟,顯得比較活躍,但是其好奇心仍然較為強烈,因此對故事的接受較快,反應也較為明顯。高中地理教師在課堂開始前,使用故事作為引導來進行課堂導入,能夠對學生的思維起到很好的激發(fā),并將學生的想象力激活,特別是一些學生從來沒有聽過的陌生地理故事,更能激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一下子就將注意力放到故事上面來了,使學生不光是從故事從獲取了一些和教學有關的地理信息,還激起了學生對于地理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能夠更為投入的進行地理學習,對地理中的一些現(xiàn)象、概念進行更為深入的探究,從而形成良好的地理學習習慣,這對培養(yǎng)學生地理綜合素養(yǎng)是有重要意義的。
例如,在進行《荒漠化的危害與治理》這一章的學習時,就可以《狼圖騰》來作為開場,里面寫了知青陳陣在內蒙的一些事兒,也寫了人類不恰當?shù)姆拍?、狩獵、農耕,導致草原荒漠化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主人翁陳陣多次隨著牧民一起遷徙,就是為了找到新的草場,只是和以往不同的是,離開的草場并不是等來年恢復后再去,而是因為已經沒有草,只剩下沙子而被荒廢了。此時就可趁機告訴學生內蒙荒漠化的土地面積從2009年開始,正在人們的治理下逐年減少,向著好的方向發(fā)展著。這樣學生被故事吸引住了注意力,然后再聽見教師講內蒙古的土地荒漠化有所緩解,這就勾起了學生的好奇心,使其對地理知識有了繼續(xù)探索下去的動力,想要搞清楚荒漠化的原因和荒漠化面積減小是因為什么。這個時候教師就能順利地將學生引入到教材的講解之中,讓學生對“荒漠化”一詞有更為深入的了解,從而學習到相關的地理知識。學生通過教師講訴的故事對內蒙古大草原有了新的認識,知道了內蒙古大草原綠色不是其唯一的顏色,還有我們大家都不喜歡看見的荒漠的黃色也同樣存在于大草原之中,讓學生開始對如何保衛(wèi)大草原的綠色進行關注,這樣就使得學生的學習思維被成功的激發(fā),從而學生的地理學習效率就自然而然的'高了起來。
“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是朱熹說過的一句話。這句話雖然短短十字,卻倒出了學習的真諦,說明了質疑是學習的必要態(tài)度之一,學生只有在學習中保持一定的自主思維能力,對教師所教授的內容要聽,也要敢于進行質疑,這樣才能真正主動的學到知識,而不是接受教師的知識灌輸。高中地理的課堂教學也是如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合理地進行質疑,同時也要巧妙的設置一些帶有懸疑的問題,來引導學生對教學的內容進行質疑。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思維,讓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探究來完成學習,在學習到相關的地理知識的同時,也豐富自己對于地理學習的認知。高中地理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同時,也要進行不斷的學習,要搶在學生的前面對教材進行全面細致的把握,將教材搞懂搞透,從而對教材進行更為深入的挖掘,并將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考慮其中,設置一些有懸疑的問題,誘使學生去對問題進行思考,讓學生在思考、討論、歸納、總結的過程中完成對地理教材的學習,使學生能夠順利地將相關的地理知識進行內化,從而將這些知識真正的掌握。當然,高中地理教師在進行懸疑問題設置時,要注意將問題落到實處,從地理教學的實際出發(f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進行問題設置,并引導學生根據(jù)教材的設置情況來對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讓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問題的解決之中,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激發(fā)。
當前的教育教學中,多媒體教學設備已經基本達到了全覆蓋,因此,在高中地理課堂導入中,多媒體教學導入也是方法之一。高中地理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的便捷和信息量大的特點,為學生的課堂導入提供更多的可能,讓學生通過多元化的導入材料的運用,在聲光電的“三維”刺激下,迅速的進入到課堂教學的狀態(tài)之中。因為,直觀形象的教學視頻、豐富多彩的教學圖片、奇妙有趣的教學文檔等等,都能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向學生進行有效的展示,所以學生能夠更為有效的接受課堂導入的相關信息,并且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更容易被激發(fā)起來,從而使得高中地理課堂能夠很順滑的切換到課堂教學的狀態(tài)之中。
例如,在學習《行星地球》的相關內容時,由于天體的可全面觀測性較弱,學生無法較為直觀的對天體進行觀測,就更不用說對天體運行軌道的觀測了。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導入的手段,用一段3d模擬的視頻,將各大天體的情況展示在學生的面前,同時還可以以動態(tài)圖形的方式向學生展示天體的運行軌道,從而讓學生能夠以一種較為直觀的方式對天體進行觀察,使得學生更容易理解該部分的知識。
一次優(yōu)質的課堂教學導入,往往伴隨著的是一次成功的課堂教學,正是課堂導入這一優(yōu)美的樂章,才奏響了課堂教學的序曲,讓學生對將要學習的知識有一個更為深入的了解,在課堂氣氛得到全面活躍的同時,使課堂教學得以順利的開展。
地理小博士論文篇十五
摘要: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教育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初中地理占有一定的地位,同時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相對而言對于信息化教學來講能夠實現(xiàn)信息多媒體化、學習資源共享化和自主學習個性化的特征。將信息化教育融入初中地理教學中是一種必然的趨勢,能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在真正意義上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
信息化教育;初中地理教學;具體應用。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當前教學逐漸進入到信息化時代發(fā)展中。打破傳統(tǒng)教學黑板知識傳授的方式,進而轉向為互動式的多媒體教學中。另外,將原始抽象化的文字表述向具體圖文并茂的方式轉化。在教學工具上將多媒體融入其中,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進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本文將針對信息化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進行針對性的探討。
一、信息化教學的特點。
(一)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對于多媒體而言,信息化教學是一種新型的信息表現(xiàn)形式,能夠將信息學、心理學和傳播學結合起來,是一種綜合性的傳播媒體。將圖像、文字以及動畫等結合為一體,運用優(yōu)雅的文字以及生動的畫面吸引學生,進而產生較強的沖擊力,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使之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在初中地理教學“海陸變遷”這一部分內容的講解過程中,可以做相關的課件,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清晰地了解海陸變遷的過程,還能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
在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下,都是由老師進行詳細的講解,學生進行仔細分析。這樣的教學方式將教材內容全部搬到課堂中,沒有創(chuàng)新意識。因此,在新的教學形勢下,老師應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學會創(chuàng)新,進而能夠掌握到全面的地理知識。在講述“中國的行政區(qū)劃”這部分內容時,應將民族以及山脈和高原盆地等結合在一起,將制作后的課件運用在服務器上進行教學。這樣的方式能夠將重、難點進行區(qū)分,學生能夠有選擇性地進行學習。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對老師的恐慌心理能夠全部消除,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最大的發(fā)揮,不僅能夠使學生之間進行良好的探討,還能與老師進行探討,形成一種交互式學習。
二、信息化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一)運用動態(tài)模擬方式將教學重點進行闡述。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對于地理現(xiàn)象來講具有較強的空間感,運用傳統(tǒng)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接受具有一定的困難性。將多媒體運用其中,能夠實現(xiàn)模擬動態(tài)的過程,學生能夠對一些地理現(xiàn)象擁有更為直觀的了解以及掌握。例如,針對“地球板塊運動”這部分內容進行講解時,將多媒體融入其中,能夠將地球板塊運動過程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這樣的方式學生在理解時較為輕松。對于教學課件制作時,老師應突出難點以及重點,這樣的方式能夠方便學生的目標性學習。
(二)加強對老師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在地理教學中,應加強對老師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同時老師應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在現(xiàn)代教學技術全面掌握的情況下,應對知識儲備進行全面的改善。另外,在實際教學中應更新教學觀念,學校應加強對老師課件制作技術的綜合性培訓,同時還應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以及溝通,對于教學課堂中的難點問題應提出相關的解決措施。
(三)體現(xiàn)其輔助性作用。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對于老師而言應具有正確的多媒體觀念。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多媒體教學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但在實際運用中應堅持適度的原則。將教學方式進行全面的結合,進而才能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同時還能提高教學質量。另外,一些老師在運用信息化教學中,過度將信息化手段夸大,整節(jié)課都用多媒體進行展現(xiàn)。利用多媒體教學應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因此應強調其輔助性。例如對于世界氣候類型以及河流徑流的流量與變化等內容進行學習時,也能夠運用數(shù)據(jù)分析以及圖表制作功能,融入教學實踐中,進而起到輔助性作用??偠灾诔踔械乩斫虒W中,老師應提高自身的理論化素養(yǎng),將信息化教學融入地理教學中,不僅提高課堂效率,還能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對于信息化教學手段而言不能將教學中的所有問題全部解決,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就整體而言多媒體教學處于一種輔助性地位,進而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全面的消化,同時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在真正意義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夏紀玲.優(yōu)化初中地理教學的信息化,提升教學效率[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14):116.
[2]趙萍.淺析新課標下初中地理信息化教學[j].學生之友(初中版),2010(7):47.
[3]駱秦俐,陳小冬.“初中地理信息化教學”課題探討[j].地理教育,2013(3):29.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地理小博士論文篇十六
在高中地理活動教學中,教師由于受到傳統(tǒng)地理教學觀念的影響,將傳授地理知識,使學生到達應試考試的要求作為教學目的,從而構成了過多重視教學結果,而忽視高中地理教學過程的現(xiàn)象。因此,教師認為地理教材中章節(jié)后面的活動資料并不是很重要,所以將這部分資料簡單地為學生指點一二,并沒有對其給予足夠的重視,而將完成教學目標當作教學的重要資料。教師為了到達教學目標,將超多的地理知識生硬地教授給學生,很少將地理知識產生的具體過程講述給學生,僅要求學生理解、記憶以及運用地理知識。還有的地理老師正好相反,過分強調了高中地理教材中活動資料,在課堂上對這部分資料進行詳細地講解,反而忽略了地理課堂應講述的重點資料,從表面上看有很好的教學效果,事實上卻很難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難以實現(xiàn)最終的教學目的。
1、教師要充分利用地理教材中的活動資料,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
實現(xiàn)提高學生地理學習效果水平的目的。
2、教師要根據(jù)具體的教學資料精心安排教學活動。
效率教學水平??傊?教師要善于挖掘地理活動的資料,精心安排教學活動,從而實現(xiàn)提高學生地理學習水平的目的。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5408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