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數學分類教案設計(熱門1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6 20:12:05
小學一年級數學分類教案設計(熱門12篇)
時間:2023-11-26 20:12:05     小編:雁落霞

教案要求具有指導性強、操作性強的特點。編寫一個好的教案需要充分的教學準備和教材的研讀。感謝以下教師們分享的教案素材,對我們的教學提供了很好的參考。

小學一年級數學分類教案設計篇一

教學設計:

本課主要是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體驗前后、左右的位置與順序,這樣就需要創(chuàng)設解決問題的情境,把學生帶回生活中,學習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介紹同學,通過不同方向的介紹,明確前后的確定與面對的方向有關,為分清左右突破難點,學習左右時采用介紹同學、作游戲解決生活問題等,都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使學生在感受生活的同時學習數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在具體的生活實踐和游戲中,體驗前與后、左與右的位置與順序。能準確地確定物體前后左右的位置與順序,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首先確立參照物,再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

3、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反應能力和逆向思維能力,體會前后,左右的相對性,提高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能準確地確定物體前后左右的位置與順序,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教學難點:

準確的區(qū)分左和右。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老師想和大家做一個游戲,猜一猜同學的位置。

教師說位置,學生做一做,找一找。

二、新授:

(一)學習左右。

1、你能不能不轉身,把你周圍的同學介紹一下?

(1)出現兩種情況:

說出左右,(他這樣介紹同學的,你還能介紹嗎?)。

說不出左右,(他這樣介紹同學的,你還能怎么介紹?)。

(2)比較,兩種說法哪種更好?

(4)我們剛才用了哪兩個詞介紹我們兩邊的同學的?我們又認識了兩個新朋友。板書:左右。

你的哪邊是左邊?右邊呢?

指指你左邊是誰?右邊呢?

2、做游戲。

跟著老師的口令做動作。

舉左手、指右眼、左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腿、(起立)伸右腿、左腳向前一步……。

3、練習。

提出問題:他們?yōu)槭裁炊荚谧筮呑哐剑?/p>

組織學生討論,像前后那樣得到結果:面對方向不同,左右不同。

(二)學習前后。

向你的朋友介紹你的前后都是誰?

(三)觀察課件,請你向大家介紹你看到景物。

學生認識上、下。

三、鞏固練習。

46頁試一試。

1、看參照物。

2、說出相對應的前后左右的車。

47頁練一練。

1、左右的練習。

2、相對性的靠右行走(公共道德)。

3、思考題:上下左右的相對位置綜合練習。

四、課堂小結:

說說你學會了什么?

板書:

前上。

左右。

后下。

教學反思:

學生對于平面內前、后掌握較快,對于左右掌握會很慢,在介紹自己的前后左右的同學時,先讓他找到自己的右手(寫字的手一直舉著),學生很快分清左和右。上下是立體的通過樓上與樓下就分清。練習中讓學生學會看圖理解題目要求,學生就會了。

小學一年級數學分類教案設計篇二

1、整節(jié)課與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注重運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習新知識,如:導入。

結合地理位置用大福源超市場景導入,有親切感,激發(fā)學習興趣;動手整理衣服以及這部分的拓展交流,感知分類的數學知識其實就在身邊。比較好地體現了“學習有用的數學和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一課改理念。

2、小組合作學習運用比較到位。

本節(jié)課在開始和結束的兩個大環(huán)節(jié)中充分發(fā)揮了小組合作的優(yōu)勢,并在其他幾個練習環(huán)節(jié)中,貫穿了小組內互相說一說、指一指等不同的交流活動。這樣就給每個學生提供了一個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間和時間,培養(yǎng)了他們的觀察、分析、表達、合作能力。并激發(fā)了他們小組之間競爭的`欲望,使學生們更主動快樂地融入導課堂學習中來。

3、小組評價比較到位,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

以小組之間比賽的形式競爭,老師把每個小組回答問題、合作過程都納入到評價的范圍之內;此外一些評價語運用的也是比較到位的。評價及時達到一定的效果。

小學一年級數學分類教案設計篇三

(4)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統(tǒng)計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練習紙、彩筆、水果圖片。

教學預設: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原始數據。

大家喜歡看動畫片嗎?老師這兒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動畫片,你們想不想看?

電腦出示配樂動畫:

二、探索收集、整理數據的方法。

1、提問:聰聰的好朋友都是誰?它們各有幾只?

2、(沒看清)電腦再放動畫片。

3、提問。

a、五種動物各有幾只?誰同時數出來了?

b、沒有數出來(大家數的只數不一樣),看來光靠數還不行,還要用筆記一記,我再給大家放一遍,但你們要想出一個又簡便又好記的記錄方法把小動物的只數記下來,行不行?小組討論一下,比比看,哪個小組想出的方法最好。

4、報告整理數據的方法。

誰來說說你們組想用什么方法記錄?

b、下面就用你最喜歡的方法記下小動物的只數,開始!

5、電腦再放動畫片。

6、展示整理數據的方法。

a、請你說一說,你是用什么方法記錄的?你能把自己記錄的結果說給大家聽聽嗎?

b、大家同意嗎?

c、還有不同的記錄方法嗎?

7、小結。

同學們真棒!想出了用各種符號記錄每一種動物的只數。大家知道嗎?這些方法,就是數學中的“統(tǒng)計”?。ǔ鍪菊n題)。

8、比較。同樣是用符號來統(tǒng)計,哪種統(tǒng)計方法更簡便?為什么?

三、用統(tǒng)計圖表表示數據。

1、出示統(tǒng)計表。

2、提問。

a、這個同學統(tǒng)計出的每種動物各幾只?學生說教師在表中填出數:6、3、7、2、3。

b、聰聰的朋友各有幾只?這個同學統(tǒng)計得對嗎?你能來說一說嗎?

3、這樣一張用來統(tǒng)計各種數據的表格我們就叫統(tǒng)計表。

四、用條形統(tǒng)計圖表示數據。

1、根據這五種小動物的只數,請你在這幅圖上涂上顏色表示出來。比一比,看誰涂得又對又快。

2、學生根據數據用水彩筆在條形統(tǒng)計圖上涂色。

3、展示條形統(tǒng)計圖,集體訂正。

a、你涂了幾個格子?為什么這樣涂?

b、他涂得對嗎?

c、我這兒還有幾個同學的作品,請看!

d、他們涂得又對又漂亮!你們涂對了嗎?

五、練習應用。

2、學生說說自己的發(fā)現。

4、學生填調查表,在自己喜歡的水果下面做上記號。

5、老師讀數據,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填出統(tǒng)計表中的數量。再根據各類水果的數量,在統(tǒng)計圖中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來。

6、展示、評價。

(1)誰愿意跟聰聰說說我們班小朋友喜歡吃哪些水果?

(2)看著圖,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六、小結。

1、電腦繼續(xù)放動畫片。

小猴聰聰:謝謝小朋友的幫助,我今天有好多的收獲。小朋友,你們有什么收獲嗎?

2、生活中,我們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統(tǒng)計的知識,你發(fā)現了嗎?

3、別急,小猴聰聰還有話要說呢!(小朋友,你們可真厲害啊,今天就學會了這么多,還善于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學。謝謝大家?guī)土宋业拿Γ瑫r也歡迎你們明天到我家來過生日。再見,再見。)。

小學一年級數學分類教案設計篇四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含義;能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發(fā)展學生的數感。

2、情感、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勇于發(fā)表意見等良好的學習習慣;滲透估計的思想,發(fā)展估計意識。

教學重難點:

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含義;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

教學流程:

一、談話激趣,鋪塹導入。

二、引導交流,理解新知。

(一)觀察。師:這就是動物王國里的養(yǎng)殖場,多美麗呀!大家仔細瞧瞧,圖上有什么?跟同桌的同學說一說。

(二)反饋。學生自由發(fā)言,師根據學生的發(fā)言并板書:

雞85只鴨42只鵝34只。

(三)說一說。師:請你們用剛才的“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在小組里說一說,誰多誰少?(師巡視指導,幫助個別學習困難的小組。)。

(四)想一想。課件師:請大家打開課本觀察“想一想”的內容,羊可能有多少只?通過看圖,你還知道了什么?(由學生自由回答,師再板書,讀題后讓學生獨立完成。反饋交流時,讓學生自我評價或評價他人。)。

三、練習鞏固,扎實新知。

師:小朋友!闖關游戲開始了,今天要闖三關,大家可要努力哦,比一比,看誰得的紅旗多!

1、p31第1題。引導學生看清題意,再讓生獨立解答,最后集中交流,進行評價。

2、p31第2題。幫助理解題意,讓生認真思考后做答,交流評價。

3、p31第3題。指名生說明題意,再獨立思考做答。(反饋時,可能會出現兩個答案,只要理由正確,可以加以肯定。)。

4、游戲。

(1)師:恭喜小朋友闖完這三關,現在我們來玩?zhèn)€數學游戲,好不好呀?嗯,請大家注意了:

老師在紙上寫了一個兩位數,你們猜一猜,是多少?(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用“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加以提示。)。

(2)30頁,兔子有多少只?

三、總結。

師:今天玩得開心嗎?你學會了什么?

調查家里成員的年齡,并用“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說一說。

小學一年級數學分類教案設計篇五

說教學內容:新課程標準教材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分類》。

教學目標:

1、讓每個學生親自經歷分類的過程,理解分類的必要性。

2、初步感知分類有一定的標準。

3、培養(yǎng)學生有條理的整理事物的好習慣。教學重點:不同的事物按單一標準分類的方法。

說教學難點:

教具準備:掛圖、文具圖片、服裝圖片、玩具圖片、動物圖片、實物投影學具準備:

1、房間圖、文具圖片、服裝圖片、玩具圖片(每小組一份)。

2、學具盒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小朋友在家里一定能幫媽媽做做很多事情,誰愿意告訴大家你都會做些什么呢?

2、看來同學們都是熱愛勞動的好孩子!可是呀,老師家的寶寶林林,一回家就把房間弄成這個樣子了,你們看看(出示房間圖)。你們有什么想法?(好亂)。

二、創(chuàng)設時空、自主探究。

1、說說房間里有些什么呢?

2、你們都是她的哥哥姐姐了,你們愿意幫助她嗎?

3、師:這么多東西要收拾,好麻煩哦!你們準備怎么收拾呢?(同桌說一說)。

4、討論:一窩蜂的上來會有什么后果呢?我們怎么避免呢?(分工合作)我們怎么分工呢?強調: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整理,注意不能亂搶。比一比,看哪一組合作得最好!老師給這個小組獎一顆合作星!

5、生匯報,并說一說為什么都愿意把同一類的物品放在一起?

7、現在的房間變得怎么樣了?

看來,我們要學會把各種物體按照它們各自的特性進行分類,這樣就能使亂七八糟的東西變得整齊起來。

三、應用拓展、自主構建。

1、分類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應用呢?你能說說嗎?

2、把同類的圈起來。(找相同)先說說分別是些什么物體,再進行分類。

3、每行中不同的是什么?(找不同)。

4、給動物分類。

(1)教室里這么熱鬧,可把一群小伙伴可急壞了,它們好想和大家一起玩啊!想知道他們是誰呢?閉上你的眼睛,千萬別睜開,你會得到一份驚喜!(師分發(fā)動物圖給學生,并出示掛圖)。

(2)睜開眼睛看看,你們看到了什么?(生說)師:藍藍的天空,寬闊的草地,潺潺的小河……多美的大自然呀!

(3)想想你手中的小動物該回到哪里呢?(回到大自然!)那么這些可愛的動物該放回到大自然的哪個地方呢?你能把它貼到合適的地方嗎?(生有序地上臺貼動物)。

(5)誰能說說你是怎么分的呢?會飛的――天上;會跑的――草地上;會游泳的――水里。

5、整理學具盒。

(2)匯報:你是怎樣整理的?

(3)把學具有序地進行整理,放到學具盒里。

四、評價反思、自我體驗你今天有哪些收獲和感受?還有什么遺憾?

五、教學反思。

分類是一種基本的數學思想。它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對事物進行有序的劃分和組合的過程。學生分類能力發(fā)展的重要標志是能夠自己提出分類的依據,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到分類整理既是方便我們的生活,又利于學生自身的發(fā)展。根據數學課堂教學“有趣、有序、有用”的新思想,組織系列教學活動。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親自動手分一分、畫一畫、貼一貼、擺一擺,在數學活動中經歷分類整理的過程,從中體會分類的結果在不同的標準下的多樣性。培養(yǎng)學生分類、有序整理事物的能力。

通過拓展延伸,讓學生體會到分類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的方便。利用十一長假休息期間,帶孩子去北京旅游,恰逢北京新鴻儒教材教法研究所舉辦全國四市十二省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觀摩課交流研討會。帶孩子玩了兩天后,放棄了游玩時間,和孩子一起聽課了。

因此,有幸聽到了吉林市船營區(qū)實驗小學的張秋菊上的一節(jié)課《分類》,所不同的是這是北師大教材的。張老師的教學中,通過幾個活動――整理房間、分水果和蔬菜、貼動物、分卡片、整理書包,體會了分類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課后,聽取了湖北省特級教師梅安妮老師的指點,整節(jié)課雖然體現了分類的思想――按標準分類,體現了數學問題生活化,但是新課程倡導的生活問題數學化,幾乎沒有類似于給同類物體畫圈等練習,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缺憾。在張老師這節(jié)課的基礎上進行了一定的調整。

上完課后,感覺比較舒心。但是,美中有很多不足。例如,什么是類?什么是分類?這個重點突出不夠,學生盡管已經會分類了,但是還沒弄清楚什么是類。在學生整理完房間后,還有個小結:“衣服放在――柜子里;文具放在――書桌里;玩具放在――玩具箱。林林的房間現在怎么樣了?想拿衣服,上哪找?想玩玩具了,上哪找?想學習了,上哪找?”這部分其實就是突出類和分類的,這只有下一節(jié)課中強化了。

又如,給動物分類,還欠考慮。學生出現了“獅子老虎放遠點!”的呼喊,是我史料不及的??磥砦覍W生的了解還是欠缺,低估了學生的思維方向。還有對學生的組織還不夠,課堂雖然活,但是感覺有點亂。努力做到活而不亂,是我們所有老師共同的祈望。因為活,導致沒有完成教學任務,但是這不重要,學生已經掌握了分類的方法。聽了賀老師的評課,我更清楚該怎么上好這節(jié)課了。

《分類》評課分類是一種數學思想,也是一種數學方法。本節(jié)課要求學生能夠按照事物的用途、顏色、形狀等進行分類,也就是單一標準。那么,學生應該掌握什么呢?什么是類?什么是分類?是本節(jié)課學生所要感受的重點。

小學一年級數學分類教案設計篇六

1、通過練習,能夠熟練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能夠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正確、快速地進行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優(yōu)良品質。

3、通過練習,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用幾種不同的方法來進行計算,同時滲透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能夠用不同的方法來進行計算。

培養(yǎng)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

一、基本練習。

1、視算。

13-917-912-9。

18-914-915-9。

誰能說一說:18-9=?你是怎么想的?

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擺一擺,并與你的同桌說一說(邊擺邊說)。

指名學生說自己的算法,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學生口答,教師板書)。

你最喜歡哪一種算法?用你最喜歡的算法再把18-9等于幾說給你的小伙伴聽。

2、看圖寫算式。

板書:9+6=15。

6+9=15。

15-6=9。

15-9=6。

3、練習二第1、2題。

4、算一算。

練習二第5題。

要求:先同組的同學互相說一說,然后再列出算式。

最后集體訂正,對全對的同學給予鼓勵。

二、變式練習。

1、練習二第3題。

2、第4題。

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對又快,口答教師拿出準備的數學抽拉卡片或數字轉盤,隨意抽拉或轉動,讓學生口答出得數。

三、應用練習。

出示課件(練習二第6題和第8題)。

要求:

1)先讓學生看圖說圖意。

2)再列式計算,并與同桌說一說是怎么想的。

四、鞏固拓展練習。

完成書中第7題。

回家寫一個十幾減九的算式,給媽媽說一說,自己是怎么算的,能說出幾種方法就說幾種,比一比,看誰說的方法又多又好。

小學一年級數學分類教案設計篇七

1.學會分同一類物品,并按照多種標準分類,感知分類的意義。

2.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能應用于生活中。

重點:掌握選擇不同的分類標準進行分類的方法。

難點:會用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

一、引入新課

復習: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學了按一個標準進行分類,誰能說說什么是“分類”?

引入: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分類”。(板書課題:分類)

二、小組活動,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觀察這些人有什么不同?請你們根據觀察到的不同把這些人進行分類。

2.小組交流。

要求:說說你是怎么分的,再聽聽別人是怎么分的。

3.指導看書。

a.說說書上兩個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結:根據不同的標準,我們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鞏固練習,體驗根據不同標準分類

1.分圖形(第30頁第4題)

要求:想一想,你會怎么分?你為什么這樣分?

在表格中表示分組結果。

2.分圖片。(第31頁的第5題。)

3.小結分類方法。

師:通過活動,我們發(fā)現,每找到一種不同,就能相應地得到一種分法,這就是按不同標準分類。接著就請大家用今天學到的本領來做些練習。

4.混合練習。(第31頁的第6題)

四、應用練習

1.給公園中的人分類。(第32頁第7題)

引導: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現在就讓我們用學到的本領來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這是公園中的一個場景,請大家把他們分分類。

同桌互相說一種分法,然后交流。

2.給自己小組中的小朋友分類。

a.小組活動。(放背景音樂)

b.集體反饋交流。

c.優(yōu)勝組介紹所有的分法。

五、總結

上節(jié)課我們學了用一種方法分類,今天我們進一步學習了按不同標準分類。分類時的關鍵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小學一年級數學分類教案設計篇八

一、教學目標:

觀察、活動、交流,初步理解幾和第幾的不同含義。能區(qū)別幾個和第幾個。

二、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

1、出示排隊買票圖,談話,圖上有幾個人?他們在干什么?

2、數一數有帽子的小男還孩排在第幾?無帽子排第幾?

2、排第2是誰?第5是誰?

3、游戲:尋找寶物。

4、游戲:表演“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將孫悟空及各種妖怪的頭飾擺成一行,讓學生選。

5、游戲(買東西)。

將各種要買的東西排成一行,選一選你要買什么東西。

(一)想一想做一做:1—5題。

(二)你能說一句帶有幾和第幾的話嗎?在我們身邊找一找。

(三)本節(jié)你知道了什么?要求學生互相說一說,再交流。

教后記:

1學生基本上能掌握幾和第幾的定義。

2學生能結合生活實際用幾和第幾說話。

3通過三個游戲使學生鞏固掌握幾和第幾的定義。

小學一年級數學分類教案設計篇九

經過幾天的集體備課,今天終于將《物體的分類》的三度教學設計在本班進行教學,反思本次教學,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缺乏借助數學本質追問活動過程的技能。

1、在分一分初步感知物體特征這個活動中,我改操作為直接思考,轉學生的分實物為分序號,這樣組織便于老師把握課堂,可是在學生分完之后,讓學生來匯報分法時,沒有繼續(xù)追問學生是按什么來分的;沒有繼續(xù)追問魔方另外分一類的本質原因;沒有繼續(xù)追問其他同學的分類情況如果在這里,我將追問進行到底,那就可以讓學生有深度地感知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本質聯(lián)系和區(qū)別。

2、在我說你摸游戲鞏固形成表象這個活動中,在老師說出了物體的特征后,有的學生摸錯了,我沒有抓住物體的本質特征繼續(xù)引導、追問學生摸的過程,讓學生把摸的過程敘述一遍,并引導學生明了怎么摸才感覺是圓柱或長方體之類。

如果給予追問,學生對一些容易混淆的物體的認識將水到渠成。

3、在找一找解釋應用這個活動中,學生說出黑板是長方體,我沒有繼續(xù)追問黑板的6個面在哪里,以致后面又出現了投影儀是正方體的現象。

今天,我又收獲了!

小學一年級數學分類教案設計篇十

教學內容: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材p24—25頁)。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創(chuàng)設了“青蛙吃害蟲”的問題情境,使學生體會加減法的意義。然后,用計數器幫助學生建立加減的直觀表象。最后鼓勵學生列出抽象的算式,這使學生經歷了從“具體情境——形成表象——抽象出算式”的過程,有助于對加減法的理解。

設計理念。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關注內容的人文價值,引導學生關注社會。

3、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是學習的真正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4、培養(yǎng)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5、運用激勵性的評價,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積極的主動的學習。

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是百以內不進位、不退位加減法的第三課時,由于有整十數加減法以及兩位數加、減一位數這兩節(jié)課做鋪墊,再加上學生對這一類型的加減法已經有一定的計算能力和計算方法,因此,學生學習起來不太困難,學習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個十,也就是相同數位相加減。基于此,在教學中應將加減運算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結合起來,在加強學生的計算能力的同時,更側重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也就是讓學生在經歷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體驗算法多樣化。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使學生學會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加減法算式的計算方法,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初步學會應用加減法解決生活的簡單問題,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3、對學生滲透環(huán)保和愛護動物的教育。

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經歷探索運算方法的過程,體驗算法多樣化。

教學準備:計數器、小棒、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學前準備。

(1)填一填。

75里面有()個十和()個一。

50里面有()個十,30里面有()個十,合起來是()個十。

【復習數的組成,為學生鋪墊了相同數位相加的算理】。

(2)小競賽。

2、猜謎語,揭示課題。

小小游泳家,說話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蟲保莊稼。(打一動物----青蛙)。

青蛙現在在什么地方?它們在田里做什么呢?(吃害蟲)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青蛙吃害蟲”(出示課題)。

青蛙可以把莊稼里的害蟲吃掉,農民就不用把農藥噴撒在莊稼上,這對我們的環(huán)境就可以起到凈化的作用,我們就能吃上綠色食品。青蛙對我們有這么多的好處,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它們呢?(不能捉它,要保護它)。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過度:

比賽的現場可真熱鬧呀!看,有兩只青蛙正搶著吃害蟲呢!它們都說什么話呢?

生1:小青蛙說:“我吃了30只害蟲”。

生2:大青蛙說:“我吃了56只害蟲”。

生1:兩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蟲?

小學一年級數學分類教案設計篇十一

說教學內容:新課程標準教材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分類》。

教學目標:

1、讓每個學生親自經歷分類的過程,理解分類的必要性。

2、初步感知分類有一定的標準。

3、培養(yǎng)學生有條理的整理事物的好習慣。教學重點:不同的事物按單一標準分類的方法。

說教學難點:

教具準備:掛圖、文具圖片、服裝圖片、玩具圖片、動物圖片、實物投影學具準備:

1、房間圖、文具圖片、服裝圖片、玩具圖片(每小組一份)。

2、學具盒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小朋友在家里一定能幫媽媽做做很多事情,誰愿意告訴大家你都會做些什么呢?

2、看來同學們都是熱愛勞動的好孩子!可是呀,老師家的寶寶林林,一回家就把房間弄成這個樣子了,你們看看(出示房間圖)。你們有什么想法?(好亂)。

二、創(chuàng)設時空、自主探究。

1、說說房間里有些什么呢?

2、你們都是她的哥哥姐姐了,你們愿意幫助她嗎?

3、師:這么多東西要收拾,好麻煩哦!你們準備怎么收拾呢?(同桌說一說)。

4、討論:一窩蜂的上來會有什么后果呢?我們怎么避免呢?(分工合作)我們怎么分工呢?強調: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整理,注意不能亂搶。比一比,看哪一組合作得最好!老師給這個小組獎一顆合作星!

5、生匯報,并說一說為什么都愿意把同一類的物品放在一起?

7、現在的房間變得怎么樣了?

看來,我們要學會把各種物體按照它們各自的特性進行分類,這樣就能使亂七八糟的東西變得整齊起來。

三、應用拓展、自主構建。

1、分類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應用呢?你能說說嗎?

2、把同類的圈起來。(找相同)先說說分別是些什么物體,再進行分類。

3、每行中不同的是什么?(找不同)。

(1)教室里這么熱鬧,可把一群小伙伴可急壞了,它們好想和大家一起玩啊!想知道他們是誰呢?閉上你的眼睛,千萬別睜開,你會得到一份驚喜!(師分發(fā)動物圖給學生,并出示掛圖)。

(2)睜開眼睛看看,你們看到了什么?(生說)師:藍藍的天空,寬闊的草地,潺潺的小河……多美的大自然呀!

(3)想想你手中的小動物該回到哪里呢?(回到大自然!)那么這些可愛的動物該放回到大自然的哪個地方呢?你能把它貼到合適的地方嗎?(生有序地上臺貼動物)。

(5)誰能說說你是怎么分的呢?會飛的――天上;會跑的――草地上;會游泳的――水里。

5、整理學具盒。

(2)匯報:你是怎樣整理的?

(3)把學具有序地進行整理,放到學具盒里。

四、評價反思、自我體驗你今天有哪些收獲和感受?還有什么遺憾?

五、教學反思。

分類是一種基本的數學思想。它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對事物進行有序的劃分和組合的過程。學生分類能力發(fā)展的重要標志是能夠自己提出分類的依據,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到分類整理既是方便我們的生活,又利于學生自身的發(fā)展。根據數學課堂教學“有趣、有序、有用”的新思想,組織系列教學活動。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親自動手分一分、畫一畫、貼一貼、擺一擺,在數學活動中經歷分類整理的過程,從中體會分類的結果在不同的標準下的多樣性。培養(yǎng)學生分類、有序整理事物的能力。

通過拓展延伸,讓學生體會到分類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的方便。利用十一長假休息期間,帶孩子去北京旅游,恰逢北京新鴻儒教材教法研究所舉辦全國四市十二省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觀摩課交流研討會。帶孩子玩了兩天后,放棄了游玩時間,和孩子一起聽課了。

因此,有幸聽到了吉林市船營區(qū)實驗小學的張秋菊上的一節(jié)課《分類》,所不同的是這是北師大教材的。張老師的教學中,通過幾個活動――整理房間、分水果和蔬菜、貼動物、分卡片、整理書包,體會了分類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課后,聽取了湖北省特級教師梅安妮老師的指點,整節(jié)課雖然體現了分類的思想――按標準分類,體現了數學問題生活化,但是新課程倡導的生活問題數學化,幾乎沒有類似于給同類物體畫圈等練習,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缺憾。在張老師這節(jié)課的基礎上進行了一定的調整。

上完課后,感覺比較舒心。但是,美中有很多不足。例如,什么是類?什么是分類?這個重點突出不夠,學生盡管已經會分類了,但是還沒弄清楚什么是類。在學生整理完房間后,還有個小結:“衣服放在――柜子里;文具放在――書桌里;玩具放在――玩具箱。林林的房間現在怎么樣了?想拿衣服,上哪找?想玩玩具了,上哪找?想學習了,上哪找?”這部分其實就是突出類和分類的,這只有下一節(jié)課中強化了。

又如,給動物分類,還欠考慮。學生出現了“獅子老虎放遠點!”的呼喊,是我史料不及的??磥砦覍W生的了解還是欠缺,低估了學生的思維方向。還有對學生的組織還不夠,課堂雖然活,但是感覺有點亂。努力做到活而不亂,是我們所有老師共同的祈望。因為活,導致沒有完成教學任務,但是這不重要,學生已經掌握了分類的方法。聽了賀老師的評課,我更清楚該怎么上好這節(jié)課了。

《分類》評課分類是一種數學思想,也是一種數學方法。本節(jié)課要求學生能夠按照事物的用途、顏色、形狀等進行分類,也就是單一標準。那么,學生應該掌握什么呢?什么是類?什么是分類?是本節(jié)課學生所要感受的重點。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學一年級數學分類教案設計篇十二

教學內容:

第7---8頁。

教學目的:

1、通過練習鞏固十幾減8、7的計算方法,幫助學生形成計算的技能。

2、通過題組計算、比較,尋找規(guī)律,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善于與同伴合作學習。

教具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建議。

教學過程修改意見。

創(chuàng)建教學情景,引起學生的共鳴;利用學生好勝好強的心理特征,建立一個競賽機制,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第4題允許他們用自己的方法計算。爭取1分半時間內完成,最多不超過2分鐘。

第7題可以豎著分三組比一比,被減數不變,減數在變;也可以橫著分三組比一比,被減數在變,減數不變,讓學生感知差也在變化。

一、談話引入。

教師啟發(fā)談話引入練習。師:小朋友,你們看今天誰到了我們的教室與大家一起學習?(生:小瑪麗)她有一個提議把我們分成四個小組比賽,看哪組在這節(jié)課中表現最好,算對的題最多,那么那一組就是這次競賽的冠軍。(注:每個環(huán)節(jié)設紅花獎,最后哪組紅花多的`就是冠軍)。

二、練習。

1、第1題。練習后,引導學生觀察每組中填出的兩個數之間的聯(lián)系。

2、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第3題-----堆箱子。

4、第4題。(1)比賽,看誰在規(guī)定時間2分鐘內做完。(2)訂正,了解學生計算情況,指名分析錯誤原因。

5、第5題??磮D說一說已知條件和問題各是什么,再列式計算。讓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后交流解題時是怎樣想的。

6、第6題。學生獨立完成再訂正。

7、第7題。比比,猜猜,算算。

先讓學生比較一下每組3個算式有什么不同,猜一猜結果會怎樣?通過比一比,猜一猜讓學生初步感受被減數不變,減數變大,那么差就變小。最后把計算結果填在書上。

8、第8題。先讓學生觀察每組3個算式有什么特點,再計算。并同桌說說你有什么發(fā)現。

9、第9題。全班同學分成兩組比賽,看看誰先回到家。

10、第10題。先讓學生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再列式計算。

三、總結評價。

2.小結比賽結果,進行頒獎。教學后記。

通過練習鞏固十幾減8、7的計算方法,幫助學生形成計算的技能。通過題組計算、比較,尋找規(guī)律,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板書設計。

綜合練習課。

教學內容:完成《練習與測試》p8和p9。

教學重點:計算方法及能力;同時能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練習與測試》,實物投影儀。

本練習適當地在堂上完成,老師就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提示學生豎著做,以加深對加減關系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聽算。

14-516-913-412-8。

11-615-712-516-8。

(集體訂正)。

評講:說一說:16-8=?你是怎樣想的?

(對于全對的同學給予鼓勵)。

二、基本練習。

1、獨立完成p8:1。

(集體訂正)。

2、直接寫得數(限時2分鐘),對速度很慢的同學,教師進行個別的技巧輔導。

3、p8:3、4、5讀題后獨立完成。

4、p8:67引導學生完成后交流。

5、p9:1、2可獨立完成。教師巡查指導即可。

6、p9:3完成后引導學生觀察,小結出,總數不變,減去的數越多,剩下的就越少。

7、p9:4(要提示學生按規(guī)律填寫,完成后交流方法)。

8、將第5題制成卡片,然后再將卡片發(fā)給學生,讓他們朋友(或者請8個同學分成兩組進行找朋友的比賽,看看哪個組的同學找得又對又快)。

9、p9:67獨立完成前,進行方法的指導。

一、全課總結:根據學生完成練習的情況進行。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5392842.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