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shù)學除法練習課教案(匯總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6 19:38:11
三年級數(shù)學除法練習課教案(匯總18篇)
時間:2023-11-26 19:38:11     小編:紫薇兒

教案的使用應注重與學生的互動,注重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促進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編寫教案要注重教學資源的選擇和利用,豐富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手段。教師要具備良好的教案編寫習慣,提高教案的整體質(zhì)量和實用性。

三年級數(shù)學除法練習課教案篇一

教學重難點:進一步鞏固除法筆算中的重難點,打好基礎(chǔ)。

教學過程:

一、基礎(chǔ)練習題:

1、做p10(3)先出示題目后,讓學生觀察,并指出錯在哪里。

再在書上改正三道題,指名板演。

2、做p8(6)出示題目后,先估計第一題的商是幾十多。并指名說說估計的方法。

再在書上寫出各題的商是幾十多。

二、綜合練習題:

1、做p8(4)先看圖,自己讀題。說說你會解答嗎?

2、做p8(5)先獨立思考,再指名提問題。其他學生口答算式。

3、做p10(5)。

先看圖,讀題。

解答第一問。說明解答格式。

思考第二問:怎樣安排?

在黑板上列表幫助解答:

4、做p10(6)。

先看圖,讀題。

自己在草稿本上試算。學生分小組進行交流。

提問:為什么10頂帳篷還得加上1頂?

三、教學后記:

三年級數(shù)學除法練習課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

1.理解余數(shù)的含義,并知道有余數(shù)的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

2.通過實際操作感悟、理解有余數(shù)的除法,知道除數(shù)和余數(shù)的大小關(guān)系。

3.體驗數(shù)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性。

重點難點:

教學工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授引入。

師:這樣的題要怎樣思考?

生回答。

師:請學生依次任選一樣物品平均分給組內(nèi)4人。

小組活動。

師:平均分給4個人,分完了嗎?

生回答。

二、新授與探究。

探究一。

師:現(xiàn)在有14個草莓,平均分給4人,你會分嗎?

生交流。

生回答。

出示表格。

師:這里也有一些小朋友分草莓的情況,請你觀察一下,能不能列出算式呢?

生回答。

9÷4=2……1。

15÷4=3……3。

14÷4=3……2。

師:我們把不能再進行平均分的部分叫做余數(shù)。請你觀察,余數(shù)有什么特點?

生回答。

小結(jié):余數(shù)比除數(shù)小。

師:是不是所有的余數(shù)都比除數(shù)小呢?

探究二。

師:有17個圓片,5個一圈,能圈幾次?還剩幾個?

學生操作。

生:能圈三次,還剩兩個。

師:怎樣列式呢?

生:17÷5=3……2。

師:怎樣檢驗自己做得對不對呢?

生回答。

小結(jié):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

師:35÷4,請你自己圈一圈,算一算。

生:35÷4=8……3。

師:算得對不對呢?

小結(jié):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

師:27÷7呢?

生:27÷7=3……6。

小結(jié):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

三、練習與鞏固。

練習一。

出示大雁圖片。

師:請你說說你看到的。

生:一圈大雁飛過,每5只一圈,能圈幾次?

師:請你說出算式。

生:32÷5。

師:誰能算一算?

生:32÷5=6……2。

師:你用的哪一句口訣?

生回答。

出示企鵝圖片。

師:這幅圖呢?

生回答。

師:誰來列式?

生:52÷6=8……4。

師:說說你的想法。

出示小魚圖片。

師:可以怎樣圈?算式:

生回答。多種算式。

練習二。

師:誰知道余數(shù)最大能填幾?為什么?

學生討論。

生:最大填5,因為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

小結(jié):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

師:誰來說說除數(shù)可能是幾?為什么?

生回答。

多種算式。

練習三。

師:說說你的想法。

生回答。

課后小結(jié)。

四、本課小結(jié)。

1.知道分不完,剩下的數(shù)就是余數(shù)。

2.在有余數(shù)的除法里,余數(shù)必須小于除數(shù)。

三年級數(shù)學除法練習課教案篇三

教學內(nèi)容:

課本第57、58頁練習十二4~8題。

教學目標:

1、學生進一步理解“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含義,體會數(shù)量之間的相依關(guān)系。

2、能用轉(zhuǎn)化的方法來解決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實際問題的一般解方法。

教學重點:

使學生經(jīng)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數(shù)量關(guān)系過程并會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含義,學會用轉(zhuǎn)化的方法解決該類問題。

教學準備:

圖片、表格、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算:

24÷656÷832÷46×7。

2、口答:

56是7的幾倍?18是6的幾倍?

【設(shè)計意圖】:提高學生運用口訣的能力和理解“幾倍”的求法。

二、展開學習。

1、用投影出示練習十二第4題。

(1)解答蘭圓是紅圓數(shù)目的幾倍?你是怎么想的?

(2)請你給每一行的`圓涂上兩種不同的顏色。根據(jù)你涂的情況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放手讓學生自己涂,自己找出他們之間的數(shù)量關(guān)系,提出不同的數(shù)學問題,完成表格。

一種顏色圓片的個數(shù)另一種顏色圓片的個數(shù)你能提哪些問題。

2、完成練習十二第5題。

獨立計算,集體校對,通過加、減、乘、除的口算練習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

3、完成練習第6題。

(1)仔細觀察插圖,說說有哪些信息,有哪些問題。

(2)學生獨立解答。

(3)深化練習如果沒有第一個問題你會算第二個問題嗎?嘗試解答。

【設(shè)計意圖】:利用各種形式的練習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拓展應用。

1、完成練習十二第7題。

(1)自己觀察統(tǒng)計圖并完成右邊的表格。

(2)解決下面的3個問題。

(3)發(fā)揮學生的想象提出多種問題,可以是加、減、乘、除多方面的。

2、完成練習十二第8題。

學生獨立完成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用“去年小紅幾歲?媽媽幾歲?”進行降難指導。

【設(shè)計意圖】:盡可能讓每位學生都有思考的機會,同時積極開發(fā)學生的思路。有助于促成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課堂總結(jié):

三年級數(shù)學除法練習課教案篇四

例4:農(nóng)貿(mào)公司有農(nóng)藥98千克,每8千克裝一裝。

這些農(nóng)藥能裝多少袋,還剩多少千克?

98÷8=12(袋)......2(千克)。

12驗算12。

8)98×8。

896。

18+2。

1698。

2

答:這些農(nóng)藥能裝12袋,還剩2千克。

八、課后小結(jié):

三年級數(shù)學除法練習課教案篇五

教學內(nèi)容:練習七第11-15題。

教學目標:進一步掌握除法口算的方法,并能正確地口算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

教學重、難點:培養(yǎng)學生敏捷的思維能力。

教學具準備:小黑板、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口算,你能又快又對地口算除法嗎?

1.口算。

(1)8÷424÷290÷3。

80÷4240÷2900÷3。

800÷42400÷29000÷3。

學生一組一組地口算,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2)360÷4480÷62400÷8。

360÷3480÷42400÷2。

學生口算,并說一說想的過程。

2.歸納小結(jié)。

被除數(shù)是幾百幾十或幾千幾百時,如果被除數(shù)最高位上的數(shù)不夠除,可以把被除數(shù)看作多少個十,或者多少個百,直接口算得數(shù)。

1、練習七第11題。

(1)出示題目。

(2)學生做在做在書上。

(3)集體訂正,指名口答是怎樣想的?

2、練習七第12題。

指名說一說想的過程。學生先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四、課堂作業(yè)。

練習七第14、15題。

三年級數(shù)學除法練習課教案篇六

教學內(nèi)容:

第23頁練習五18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多種形式地練習,提高計算能力。

2.逐步培養(yǎng)學生思考能力,在練習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好數(shù)學的愿望。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對除數(shù)是三位數(shù)以內(nèi),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練習,加深對除法從高位算起的方法,及被除數(shù)除于除數(shù)不夠商1的除法算法,并讓其認識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

教學過程:

(列出所有題目)。

一、基本練習。

1.聽算20題乘除法練習題。

2.課本第23頁第一題,給合適的題目涂上顏色。

3.第23頁第二題,看好,并用尺子連線。通過除法運算,鍛煉計算能力。

4.解決問題:在整個過程中要同時要求格式及書寫的規(guī)范,然后認真檢查除法豎式的正確與否,是否漏了單位等。

5.螞蟻搬家:設(shè)置情境,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能力盡量的.幫助螞蟻搶運糧食過冬。

6.先進行估算商是幾位,然后再計算。

7.第7、8題,是綜合練習。要求學生綜合應用乘數(shù)、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乘除法知識、萬以內(nèi)數(shù)的加減法知識和分析、推理能力解答一席簡單的實際問題。另外第7題的解法有多種,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解答。

三年級數(shù)學除法練習課教案篇七

教學目標:1、通過實際操作,理解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數(shù)必須比除數(shù)小和每次余下的數(shù)要與下一位商的數(shù)合并造繼續(xù)除的道理。

2.掌握一位數(shù)除三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3.在操作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通過分錢幣的實踐操作活動使學生經(jīng)歷“除到某一位時有余數(shù),要把余數(shù)和后一位的數(shù)結(jié)合起來繼續(xù)除”的計算過程,從而明白算理。

教學過程:

一、準備。

1.口算。

2.出示人民幣3張100元、4張10元、2張1元券。

觀察:一共有多少元?

根據(jù)學生的操作回答,教師板書:

300÷3=100。

30÷3=10。

12÷3=4。

重點問一下12是從哪里來的?

342÷3=114。

二、新授。

1.出示例2:四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

三、鞏固。

1.第21頁第4題。

三年級數(shù)學除法練習課教案篇八

練習目的:

通過鞏固,使學生熟練地掌握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含義,提高口算和筆算有余數(shù)除法的能力。

練習過程:

一、復習:

2、在里最大能填幾?(略)。

3、根據(jù)題意寫出橫式。

(1)有8個蘋果,平均放在4個盤里,每盤放2個。列式:(略)。

(2)有8個蘋果,平均放在3個盤里,每盤放幾個?還余幾個蘋果?

(3)有8個蘋果,平均放在2個盤里,每盤放幾個?還余幾個蘋果?

4、計算:(用豎式計算)。

374496325257。

5、完成教材p54第5題。下面的計算對嗎?

(1)485=93()。

(2)337=52()。

(3)638=77()。

(4)56+4=34。

6、當師傅。(完成教材p54第6題:有29片扇葉,每臺電扇裝3片,這些扇葉可裝多少臺呢?)。

7、把計算卡片分一份。(p54第7題)。

8、求彩帶的長度。

一個8邊行,每邊長3厘米,一條彩帶圍一周后還剩下2厘米,求這條彩帶長多少厘米?

二、全課總結(jié)。(略)。

三、補充思考。(與家長同學習)。

(1)把10枝筆平均分給3個同學,每人得幾枝?還剩幾只?

(2)有羽毛球23個,如果每盒里裝5個,可以裝幾盒,還剩幾盒?

(3)有42個蘿卜,每袋裝8個,可以裝幾袋?還剩幾個?

四、下課。

三年級數(shù)學除法練習課教案篇九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0除以任何不為0的數(shù)結(jié)果都等于0。

2、經(jīng)歷探索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并能正確計算。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1。

1、創(chuàng)設(shè)情境,提出問題。

出示情境圖,問:從圖上知道了什么?平均每只兔能采到幾個蘑菇,算式怎樣列?

平均每只猴能摘到幾個桃,可以怎樣列式?

2、結(jié)合舊知,解決問題。

三只小猴摘桃,可樹上一個桃也沒有,那你覺得每只小猴能摘到幾個桃呢?

一個都摘不到那么03等于多少呢?

如果是4只小猴摘桃結(jié)果會怎樣?5只呢?9只呢?算式怎么列?結(jié)果呢?

問:仔細觀察這些算式,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引導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

二、鞏固練習。

想想做做1。

學生獨立完成后指名回答。

小結(jié):0除以或乘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結(jié)果都等于0。

三、教學例2。

1、創(chuàng)設(shè)情境,提出問題。

出示例題圖,問:你從圖上知道些什么?

問:要求前3天平均每天生產(chǎn)雞蛋多少千克怎樣列算式?

2、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談話:3063等于多少?先估算,再算一算。

了解學生的方法,有選擇地請學生把他們的方法寫在黑板上。

問:3063的商大約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算的?

重點學習筆算的方法及書寫格式。

分析引導:商的十位上為什么寫0(因為0除以3得0),這個0能不寫嗎?為什么?讓學生明確0有占位的作用。

三年級數(shù)學除法練習課教案篇十

教學目標: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到運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

情境引入。

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說說從圖中了解到什么信息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板書:有32人跳繩,6人一組,可以分幾組?

二、新課。

師:這個活動有沒有進行平均分?

該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小組討論)。

匯報,師板書:32÷6。

學生獨立算出結(jié)果。

匯報:可以是橫式,也可以是豎式。

師問:得到的5是什么意思?2又是什么意思?所以單位是什么?

師:在解決這樣的題目時,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歡來選擇用什么算式解決。注意結(jié)果的單位。

三、做一做。

出示食品飲料柜,問: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1)師:現(xiàn)在小麗有20元,全部買礦泉水,最多可以買幾瓶?剩幾元?

思考:買同樣的東西是不是把錢進行平均分?

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注意對橫式單位的檢查。

(2)如果你有15元,你能提出一個減法、一個有余數(shù)除法、沒有余數(shù)的除法問題嗎?(小組討論、匯報)。

四、練習。

練習的第3題。

出示四月份的日歷。從日歷上你發(fā)。

現(xiàn)了什么?師提出問題:四月份有幾個星期?

要求有幾個星期,必須知道什么信息?

四月份有幾天?一星期有幾天?

學生得出解決的辦法。30÷7。

既然有4個星期,那么一定會有幾個星期六和幾個星期天?如果要使四月份有5個星期六和5個星期天,那么剩下的兩天就分別是六、日。所以4月1日可能上星期六。

五、作業(yè):練習十三的第1、2題。

三年級數(shù)學除法練習課教案篇十一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規(guī)范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3~4頁。

教學目標。

1.使同學進一步理解余數(shù)的意義,會用豎式計算有余數(shù)的除法,理解并掌握有余數(shù)除法的試商方法。

2.使同學在操作、計算和比較等活動中,發(fā)現(xiàn)并初步理解“余數(shù)比除數(shù)小”,培養(yǎng)簡單的推理能力。

3.使同學感受探索活動的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學好數(shù)學的自信心。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入新課。

媒體出示情境圖:45個編成號碼的彩球,按紅、黃、藍的順序排列。

談話:同學們,屏幕上有很多彩球,每個球上都有一個號碼。老師不看屏幕,只要告訴我球的號碼,我馬上就能說出它是什么顏色的,信不信?誰來考考老師?(同學出題,教師回答)。

激趣:老師為什么能很快地猜出彩球的顏色呢?想知道嗎?學習了今天的知識,你也一定能像老師那樣,很快地猜出彩球的顏色。(提示課題:有余數(shù)的除法)。

二、借助直觀,理解算理。

1.自主探索算法。

出示例題的情境圖:7個桃,每盤放3個,放了()盤,還剩()個。

要求同學用自身喜歡的方法算出結(jié)果,并和小組內(nèi)的同學交流。

同學操作,在小組里討論、交流。教師參與小組活動,選擇有代表性的算法在全班交流。

同學中可能出現(xiàn)以下的方法:

(1)擺一擺。用7個圓片代替桃分一分,每份3個,分成2份,還剩1個。

(2)畫一畫。

(3)估一估。假如放1盤,就分掉了3個;假如放2盤,就分掉了6個;假如放3盤,需要9個桃?,F(xiàn)在只有7個桃,不夠放3盤,只能放2盤,還剩1個。

(4)用口訣。想7里面最多有幾個3。二三得六,7里面最多有2個3,商是2,可以分2盤,還剩1個。

比較:上面的幾種算法,你喜歡哪一種方法?為什么?(注意引導同學用口訣試商,算出結(jié)果)。

2.用豎式進行計算。

談話:剛才我們通過分桃的活動知道了7÷3的結(jié)果,那么用豎式怎樣計算7÷3呢?請同桌議一議,也可以試著做一做。

同學試做后,組織交流,并作如下引導:

(1)7÷3商是幾?怎樣很快找到商2的?(想7里面最多有幾個3)。

(2)7的下面應該寫幾?為什么?“6”表示什么?

(3)余數(shù)是幾?你是怎么算出來的?“1”表示什么?

1.出示“試一試”:13個氣球,有4個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幾個?還剩幾個?

提問:怎樣列式計算平均每人分幾個,還剩幾個呢?

再問:你能用豎式算出結(jié)果嗎?試一試。

同學獨立完成豎式,并組織交流。(結(jié)合同學交流板書豎式)。

2.提問:假如增加1個氣球,想一想,現(xiàn)在平均每人分幾個?還剩幾個?

根據(jù)同學回答,得出結(jié)果:14÷4=3……2(個)。

提問:再增加1個氣球,平均每人分幾個?還剩幾個?

根據(jù)同學回答,得出結(jié)果:15÷4=3……3(個)。

3.引導:13個氣球分給4個小朋友,平均每人分3個,余1個;14個氣球分給4個小朋友,平均每人分3個,余2個;15個氣球分給4個小朋友,平均每人分3個,余3個。(語速加快)那么16個氣球分給4個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幾個?余幾個?(同學會脫口而出,每人分3個,余4個,但一些同學會想到“16個氣球,分給4個小朋友,平均每人分4個,正好分完”)。

討論:余數(shù)到底是幾?為什么余數(shù)不能是4?(剩下的4個氣球每人還可以再分1個)。

4.提問:假如把這些氣球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你認為余數(shù)最大是幾?為什么?

小結(jié)并板書: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

四、聯(lián)系情境,掌握除法試商的方法。

1.改錯。

出示題目:哪只小動物算得對?為什么?

(1)同桌同學討論哪個小動物算得對?為什么?哪個小動物算錯了?錯在哪兒?

同學一一指出小狗、小貓、小猴的計算錯誤,并說明正確的算法。

(2)小熊是怎樣想到商是6的?假如商5行嗎?為什么?假如商是7呢?

通過交流,明確:利用乘法口訣,可以想“37里面最多有幾個6”。

2.利用乘法口訣直接說出下面各題的商。

1.完成“想想做做”第3、4題。(略)。

2.解決課始情境中的問題。

談話:現(xiàn)在你們知道老師為什么能很快猜出彩球的顏色嗎?(引導同學體會這些彩球按紅、黃、藍3種顏色為一組排列,我們只要將彩球的號碼除以3,余數(shù)是幾,就是一組中的第幾種顏色)。

同學在小組內(nèi)嘗試進行猜彩球顏色的游戲。

提問:假如彩球的顏色再增加一種橙色,同學們會猜嗎?試一試。

三年級數(shù)學除法練習課教案篇十二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分小棒地過程理解和掌握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地計算順序和商地定位方法。

2、學會一位數(shù)除法(被除數(shù)每一位商地數(shù)都能被除數(shù)整除)地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3、在實踐操作活動中學會思考,學會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以表內(nèi)除法的筆算、一位數(shù)除兩、三位數(shù)的'口算基礎(chǔ)上,進行一位數(shù)兩位數(shù)(被除數(shù)每一位上的數(shù)都能被除數(shù)整除)的筆算除法,難點是著重幫助學生理解被除數(shù)的哪一位,就把商寫再哪一位上面。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打開課本第3頁,在里填上正確地數(shù)。

60÷3=。

9÷3=。

69÷3=。

80÷2=。

6÷2=。

86÷2=。

二、新授。

1、出示例1,三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你會列式計算嗎?

2、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3、如果用豎式計算你會嗎?(教師巡視指導)。

5、有疑問嗎?(如果學生提不出問題,教師可以提問。)。

第21頁第2題。前兩題。

四、小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級數(shù)學除法練習課教案篇十三

經(jīng)歷探索用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進熱愛生活的情感,提高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重點:引導學生掌握合理的試商方法。

難點: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圖片。

(一)基本練習。

2.用豎式計算,并驗算。540÷90370÷20750÷60600÷30。

(二)提高練習。

1.()里最大能填幾?

20×()﹤91()×30﹤9498﹥30×()50×()﹤190()×60﹤482402﹥70×()。

練習時可以拿出其中的兩道題,讓學生進行比賽,交流自己的做法,學生有了一定的經(jīng)驗,再獨立完成余下的題目。(讓學生交流自己的做法,通過交流使學生取長補短,不斷完善自己的想法從而達到提高試商能力的`目的。)。

2.做兒童衣服每套用布,原來有布,用去了,剩下的布做40套兒童衣服夠么?

3.種植的玉米,需要種子,大約有100粒。

(1)玉米種子大約有幾百粒?

(2)種植的玉米,需要多少克玉米種子?

練習時,鼓勵學生用口算和估算解決問題,第(1)問可以用估算解答;第(2)問可以用筆算,也可以借助口算解答。(第一問,小組討論,怎樣列式?有幾種方法?小組間交流自己的想法。第二問自己獨立完成。第一問,可用估算解答,第二問,可用筆算,也可以借助口算解答。)。

三、(趣味練習)。

人體趣味數(shù)字:

兒童的頭發(fā)平均每月(按30天)長。

兒童的指甲從出生到10歲大約可以長。

人1小時大約眨眼840次。

(1)兒童兒童的頭發(fā)平均每天大約長多少毫米?

(2)兒童的指甲平均每年大約長多少毫米?

(3)人平均每分鐘大約眨眼多少次?

以小組合作為主,看看哪個小組最先求得結(jié)果。

20×()﹤91()×30﹤94。

98﹥30×()50×()﹤190。

()×60﹤482402﹥70×()。

完成同步練習的相關(guān)習題。

課后。

三年級數(shù)學除法練習課教案篇十四

一、教學內(nèi)容:

課本第103―104頁練習十七。

二、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的口算、筆算及驗算方法,并能比較熟練地進行口算、筆算和驗算。

三、教學重點:

進一步掌握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的口算、筆算及驗算方法。

四、教學難點:

進一步掌握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的口算、筆算及驗算方法。

五、教學材料:

口算卡片,應用題的投影片。

六、教學途徑:

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計算。

訓練。

1、口算。

教師出示口算卡片,學生練習。

28÷275÷3。

69÷376÷4。

84÷691÷7。

56÷495÷5。

2、請同學們完成練習十七的第1題,小組比賽,看看哪組算得又對又快。

3、計算下面各題,并且演算。

84÷772÷4。

57÷396÷6。

每組派一個代表上臺板演,并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板書:被除數(shù)=商×除數(shù)。

被除數(shù)=商×除數(shù)+余數(shù)。

4、列遞等式計算。

請同學們在課堂練習本上列遞等式計算。

1、師出示口算卡片,學生開火車回答。

2、小組比賽。

3、學生列豎式解答,每組派一個代表上臺板演。

4、教師板書。

5、學生列遞等式計算。

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應用。

訓練。

課堂。

作業(yè)。

1、文字題。

(1)請同學們自己讀題。

(2)根據(jù)題意列式計算。

2、應用題。

(1)完成練習十七的第5、6題。學生根據(jù)題意列式解答。

(2)根據(jù)條件,列式計算。

請同學們分別根據(jù)下面的4個條件,列式解答。同桌說一說,你是怎么解答的。

3、聰明題。

請4人小組討論,如何求被除數(shù)?再在書上解答。

完成練習十七第2題,學生列豎式解答,教師批改。

1、學生自己讀題。

2、列式解答。

3、根據(jù)題意,解答。

4、同桌互說,解答方法。

5、4人小組討論,在書上解答。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批改。

七、板書設(shè)計:

練習十七。

28÷2=1275÷3=25。

69÷3=2376÷4=19。

84÷6=1491÷7=13。

56÷4=1495÷5=19。

八、課后:

三年級數(shù)學除法練習課教案篇十五

經(jīng)歷探索用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進熱愛生活的情感,提高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重點:引導學生掌握合理的試商方法。

難點: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具準備:

圖片。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2.用豎式計算,并驗算。540÷90370÷20750÷60600÷30。

(二)提高練習。

1.里最大能填幾?

20×()91()×30949830×()50×()190()×6048240270×()。

練習時可以拿出其中的兩道題,讓學生進行比賽,交流自己的做法,學生有了一定的經(jīng)驗,再獨立完成余下的題目。(讓學生交流自己的做法,通過交流使學生取長補短,不斷完善自己的想法從而達到提高試商能力的目的。)。

2.做兒童衣服每套用布,原來有布,用去了,剩下的布做40套兒童衣服夠么?

3.種植的玉米,需要種子,大約有100粒。

(1)玉米種子大約有幾百粒?

(2)種植的玉米,需要多少克玉米種子?

練習時,鼓勵學生用口算和估算解決問題,第(1)問可以用估算解答;第(2)問可以用筆算,也可以借助口算解答。(第一問,小組討論,怎樣列式?有幾種方法?小組間交流自己的想法。第二問自己獨立完成。第一問,可用估算解答,第二問,可用筆算,也可以借助口算解答。)。

三、(趣味練習)。

人體趣味數(shù)字:

兒童的頭發(fā)平均每月(按30天)長。

兒童的指甲從出生到10歲大約可以長。

人1小時大約眨眼840次。

(1)兒童兒童的頭發(fā)平均每天大約長多少毫米?

(2)兒童的指甲平均每年大約長多少毫米?

(3)人平均每分鐘大約眨眼多少次?

以小組合作為主,看看哪個小組最先求得結(jié)果。

20×()91()×3094。

9830×()50×()190。

()×6048240270×()。

作業(yè)設(shè)計。

完成同步練習的相關(guān)習題。

課后。

三年級數(shù)學除法練習課教案篇十六

教學內(nèi)容:

第36頁例1、2。

教學目的:

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用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除整百整十數(shù)的口算除法的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口算,通過操作和小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的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算理的基礎(chǔ)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用一位數(shù)除的算理,正確進行口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溝通。

口算:

二、操作交流,探討算法。

1.創(chuàng)設(shè)情景,研究例1。

(1)全班有42位同學平均分成3組做游戲,每組有幾位同學?怎樣列式?

(3)小組互相交流分的方法。

(4)教師評價分的情況。

(5)教師演示分的過程。

(6)小組交流怎樣口算。并匯報。

(7)教師小結(jié)方法。

(8)做一做。

2.運用遷移,學習例2。

(1)出示例2,指名列式。

(2)小組合作運用舊知識研究4203的口算方法。

(3)小組匯報。

(4)教師小結(jié)口算方法。

(5)做一做。

三、鞏固與思考。

1.練習八第1題,先說再做。

2.第2提,先做再說。

3.第3、4、5題。

板書:

口算除法(一)。

423=144203=140。

想:303=10423=14。

123=44203=10。

10+4=14。

三年級數(shù)學除法練習課教案篇十七

進一步鞏固除法筆算中的重難點,打好基礎(chǔ)。

1、做p10(3)先出示題目后,讓學生觀察,并指出錯在哪里。

再在書上改正三道題,指名板演。

2、做p8(6)出示題目后,先估計第一題的商是幾十多。并指名說說估計的方法。

再在書上寫出各題的商是幾十多。

1、做p8(4)先看圖,自己讀題。說說你會解答嗎?

2、做p8(5)先獨立思考,再指名提問題。其他學生口答算式。

3、做p10(5)。

先看圖,讀題。

解答第一問。說明解答格式。

思考第二問:怎樣安排?

在黑板上列表幫助解答:

4、做p10(6)。

先看圖,讀題。

自己在草稿本上試算。學生分小組進行交流。

提問:為什么10頂帳篷還得加上1頂?

三年級數(shù)學除法練習課教案篇十八

讓學生通過學習深入理解除法的含義,學習使用6-9乘法口訣求商。在動手操作和探究學習中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應用6-9乘法口訣來計算商數(shù),領(lǐng)會乘法和除法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掌握除法的書寫格式。

選擇正確的口訣用于商數(shù)計算,做出估算并解釋其過程,從多個角度理解除法的意義。

使用手工制作的42只小鳥和6座小房子。

動手操作法。

創(chuàng)設(shè)情景,引入新課。通過故事引入新課:森林里有一只長頸鹿和一群小鳥是好朋友,一天,4只小鳥來長頸鹿家做客,后來又先后來了5群,問:一共來了多少只小鳥?繼續(xù)提問:這20只小鳥現(xiàn)在需要長頸鹿幫忙建造房子,每個房子能住4只小鳥,你們知道長頸鹿需要建造幾個房子嗎?繼續(xù)引導提問:現(xiàn)在長頸鹿家共有42只小鳥,它們都需要長頸鹿幫忙建房子,每個房子可以住6只小鳥,同學們知道長頸鹿需要建造幾個房子嗎?長頸鹿和小鳥。提問:引導學生思考:42只小鳥,每個房子住6只,長頸鹿需要建造幾個房子?(板書主題:“長頸鹿和小鳥”)在講臺上演示42只小鳥被分配到6個小房子里。并請學生思考:每個房子里有幾只小鳥?要求學生將課前準備好的42個小圓片分別放在6個小紙盒里。請學生回顧:42的乘法口訣是什么。在黑板上列出除法算式:42÷6=7,同時介紹除法的書寫格式,幫助學生理解各個數(shù)字的'含義。出示“想一想”,請學生進行練習。練習。

1.將第一題抄寫到黑板上,要求學生上來做。

2.糾正學生錯誤的答案并講解正確答案。

3.要求學生在小組內(nèi)獨立完成第二題,并討論使用哪句口訣。

4.展示"小動物回家"的第三題。請學生解釋題意并使用連線將答案呈現(xiàn)出來。

5.通過啟發(fā)學生,讓他們計算64÷8,并建議給小動物建造新的家。

6.要求學生獨立完成第四題"貓捉老鼠"并使用連線將答案呈現(xiàn)出來。

7.讓學生講述數(shù)學故事。

8.展示圖例"平均每人吃幾個",并列出計算式。

四、總結(jié):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進一步了解到,雖然數(shù)字增大了,但除法和乘法是息息相關(guān)的。

長頸鹿和小鳥。

如果每棟房子住6只鳥,42只小鳥需要準備多少棟房子?

42÷6=7(棟)乘法口訣:六七四十二。

答案:需要準備7棟房子。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5383372.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