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應包含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等關鍵要素。教案的設計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匆幌逻@些教案,或許能給你一些啟發(fā)和靈感。
答謝中書書教案篇一
同學們可別忘了要注意積累啊。文中說:“山川之美,古來共談”,請你積累一點描繪山水美景的詩句。
1、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2、野曠沙岸凈,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謝靈運《初去郡》。
3、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北齊)北朝民歌《敕勒歌》。
4、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唐)李白《蜀道難》。
5、青山看不厭,流水趣何長。(唐)錢起《陪考功王員外城東池亭宴》。
6、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唐)韓愈《送桂州嚴大夫同用南字》。
7、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唐)杜甫《望岳》。
答謝中書書教案篇二
知識與能力目標:掌握生字詞,領會文章大意,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習作者縝密的結構,凝練,極富特色的語言。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
1、領會課文大意,并背誦課文。
2、學習作者巧妙而縝密的構思。
學生準備:查閱有關蘇軾資料,預習課文。
老師準備:錄音機、多媒體。
課時安排: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情導入。
(一)導語:同學們,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用飽蘸深情地筆謳歌了祖國河山之美,其中不泛名篇。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一文。
(二)出示學習目標。
(三)檢查預習情況:
1、注音:夕日欲頹沉鱗能與其奇。
2、幾個重點詞語:
五色交輝四時將歇夕日欲頹沉鱗競躍與。
3、學生交流搜集的陶弘景的`資料與背景。
教師補充: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時人,曾任儲王的侍讀,因看透渾濁的現實,隱居句曲山(今茅山),有愛聽山野松濤之聲。他精通陰陽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氣象,每逢有吉兇、祭祀、征討大事,朝廷都要派人進山鄉(xiāng)他請教,故稱他為“山中宰相”。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悟。
1、請同學們認真聽課文的錄音后,模仿進行朗讀。
2、根據課下注釋,逐字逐句疏通文意,弄懂每字每句的意思,理出脈絡。
3、歸納本文的主題思想:
—通過高低,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立體感受,來傳達自己與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了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
4、背誦全文。(分組進行,比賽的形式)。
三、精讀課文,深入探究。
1、作者是怎樣寫美景的?(學生暢所欲言,互相補充后明確)。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仰視。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觀察不同的角度俯視。
平看。
其三:晨昏變化美其四:動靜相襯美。
劉禹錫《陋室銘》中“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又如陸游《書憤》中的“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想伯仲間”,都有古人自觀的意味,本文也是如此,“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看似感慨,其實表達了作者企盼與謝公比肩之意,也表達了作者酷愛自然、隱歸林泉的志趣。
四、質疑問難。
五、拓展延伸,以讀帶寫。
請根據課文內容,想象文中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繪,體會文章優(yōu)美的意境。
5分鐘后,學生班里交流,師生共同評價。
六、課堂總結:
學生談學習本堂課的收獲,教師評價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
七、布置作業(yè):
1.復習鞏固所學知識。
2.搜集有關寫山水之美的名篇。
八、板書設計。
主題:生命的愉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
九、課后反思。
答謝中書書教案篇三
本文四字寫景句非常多,試最大化地運用或改用它們說一段話來描繪景物,看誰用得多,用得好。
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春冬之時,素湍綠潭,回清倒影,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晴初霜旦,林寒澗肅,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答謝中書書教案篇四
知識與能力目標:掌握生字詞,領會文章大意,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習作者縝密的結構,凝練,極富特色的語言。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
學生準備:查閱有關蘇軾資料,預習課文。
老師準備:錄音機、多媒體。
課時安排: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情導入。
(1)導語:同學們,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用飽蘸深情地筆謳歌了祖國河山之美,其中不泛名篇。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一文。
(2)出示學習目標。
(3)檢查預習情況:
1、注音:夕日欲頹沉鱗能與其奇。
2、幾個重點詞語:
五色交輝四時將歇夕日欲頹沉鱗競躍與。
3、學生交流搜集的陶弘景的資料與背景。
教師補充: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時人,曾任儲王的侍讀,因看透渾濁的.現實,隱居句曲山(今茅山),有愛聽山野松濤之聲。他精通陰陽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氣象,每逢有吉兇、祭祀、征討大事,朝廷都要派人進山鄉(xiāng)他請教,故稱他為“山中宰相”。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悟。
1、請同學們認真聽課文的錄音后,模仿進行朗讀。
2、根據課下注釋,逐字逐句疏通文意,弄懂每字每句的意思,理出脈絡。
3、歸納本文的主題思想:
—通過高低,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立體感受,來傳達自己與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了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
4、背誦全文。(分組進行,比賽的形式)。
(三)精讀課文,深入探究。
1、作者是怎樣寫美景的?(學生暢所欲言,互相補充后明確)。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仰視。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觀察不同的角度俯視。
平看。
其三:晨昏變化美其四:動靜相襯美。
劉禹錫《陋室銘》中“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又如陸游《書憤》中的“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想伯仲間”,都有古人自觀的意味,本文也是如此,“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看似感慨,其實表達了作者企盼與謝公比肩之意,也表達了作者酷愛自然、隱歸林泉的志趣。
(四)質疑問難。
(五)拓展延伸,以讀帶寫。
請根據課文內容,想象文中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繪,體會文章優(yōu)美的意境。
5分鐘后,學生班里交流,師生共同評價。
(六)課堂總結:
學生談學習本堂課的收獲,教師評價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
(七)布置作業(yè):
1.復習鞏固所學知識。
2.搜集有關寫山水之美的名篇。
(八)板書設計。
主題:生命的愉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
(九)課后反思。
答謝中書書教案篇五
知識與技能。
1.能流暢而有感情地朗讀駢文。
2.能抓住關鍵文言字詞:“入”、“交”、“亂”、“競”等,讀出畫面。
過程與方法:
通過接觸文言字詞,挖掘文言字詞背后的情感與思想,從而品味陶弘景之心境。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欣賞山川之美,感受陶弘景脫俗之心境。
抓文言字詞,品析山川之美。
品悟陶弘景超凡脫俗的境界。
朗讀法、討論法。
一、導語。
預設:學生對人物進行評價。
2.這樣的人與我們永嘉還有一段緣分,在我們永嘉陶公洞生活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疤蘸刖霸谔煜碌谑5卮笕魩r,編撰成道教最著名的經典《真誥》——乾隆《溫州府志》、光緒《永嘉縣志》”。
二、整體感知。
1.齊讀題目,并講解題目。
預設:落實停頓和最后一個“書”的意思。
2.一人朗讀,并讓學生評價,說一說,他讀得如何?
預設:糾正停頓、讀音,并讓其他學生補充朗讀,可以及時落實讀錯的文言字詞。
3.這篇文章和我們以前學過的文言文在句式上有一個明顯的不同,發(fā)現了嗎?
預設:讓學生發(fā)現駢體文的特點,4個字為主,句式兩兩相對。讓學生齊讀,要求讀出韻律,放開膽子讀。
三、品讀文本。
1.一篇散文,短短68個字,卻成為古今共談山水的經典作品。陶弘景所談論的山川之美,究竟美在何處?要求:結合文本,具體談談自己的理解,并用這樣的句式:山川之美,美在。
預設:
(1)清峻的山水:高峰入云,清流見底。(讓學生想象的畫面。)。
追問:“入”直接改為“插”,行不行?(“入”是“峰”與“云”的結合,云霧繚繞著山峰,渾然一體,既寫出了山的高,也寫出了“云”的柔和之美,剛柔并濟。而“插”雖有了力量,但顯得很突兀,一種硬生生介入,破壞了那份美感。)。
(2)豐富的色彩: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追問:都有哪些色彩?僅僅只有這些嗎?你是從哪個詞語看出來的?
預設:出示資料,交,甲骨文。
像一個人,兩腿左右錯立,引申為彼此連接,彼此交融。并讓學生說說“交”字背后,你所看到的畫面。
小結:五色交輝,古人以為是正色,能融匯出萬千色彩的世界?!敖惠x”,色彩斑斕,就像畫畫一樣,用五色調和出了自然界萬物之色彩。這種色彩的美,又豈能光看字面能夠感受的了。
(3)勃勃的生機: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追問:為什么“亂”、“競”,能讓我們感受到那張揚的生命?
a.說說你對“亂”的理解。
預設:借用詩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讓學生先說說,此處“亂”寫出了什么?(花的多,花恣意,怒放的生命)“喜從千里來,亂笑含春語?!钯R”。此處“亂”又寫出了什么?(亂中有一份對生命的欣喜)。
小結:可見“亂”字寫出了猿鳥聲充滿在山谷間,此起彼伏,是一種生命,一種繽紛的生機之美。
b.說說你對“競”的理解。
預設:介入資料:“競”的繁體字為競,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競逐?!案?,逐也?!墩f文解字》”。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競”所表現的畫面感。
齊讀,讀出那份激蕩在山中的`生機,讀的歡快些。
四、深度解讀文本。
1.這些美景,經過我們的努力,都能發(fā)現、欣賞。陶弘景卻在文中說:“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碧蘸刖八l(fā)覺的美是不是僅僅是我們所體會到的那些“清峻的山水,豐富的色彩,勃勃的生機”?再自由朗讀課文,看看透過這些文字,你還有什么發(fā)現。
預設:(1)自由的生命:讓學生再讀“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p>
追問:僅僅寫猿鳥、魚兒的勃勃生機嗎?“鳴”與“叫”一樣嗎?“躍”與“跳”一樣嗎?小結:“鳴”帶來一種愉悅感,是一種歡快的聲音,“躍”充滿著生命的快樂,一種自由的生命,毫無拘束。
(2)脫俗的心靈:“實是欲界之仙都?!毕日垖W生翻譯。
a.作者為什么將“人間”,稱之為“欲界”?
資料:“欲:欲,
(谷,假借“榖”,表示糧食)。
(欠,張大嘴巴,急于進食),《說文解字》:欲,貪欲也。
背景:陶弘景一生歷經宋、齊、梁三朝。政權交替頻繁,時局動蕩不安,戰(zhàn)爭連綿不斷,皇室內部也因為爭奪皇位的斗爭,時常發(fā)生宗室血腥事件。
追問:用“欲界”,看出陶弘景怎樣的情懷?(是以超凡脫俗之心,觀俗世之景,一份恬淡浸在這兩字上。)。
小結:句號,陳述,表達是一種恬淡的心境,常處這樣美景的陶弘景,應是懷著一種淡然之心境,與美景相處,脫俗的心靈,使他寵辱不驚。這是一份心境,一份脫俗。山水常在,心境不同。以脫俗之心觀俗世之景,則能尋到人間之天堂,俗世之凈土。
2.當朝皇上下詔幾次讓他告別隱居的生活,想請他出山,都被他拒絕了?;噬虾懿唤?,問他“山中都有什么???”陶弘景回答道:“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在看似簡單的文字背后,我們品出了陶弘景如許的淡然,逍遙自在。
3.最后,一齊誦讀。
五、作業(yè)布置。
1.背誦并默寫這篇短文。
2.讀一讀,寫一寫:請你展開想象的翅膀,用現代文大膽地擴展描繪文中的景色。(可以適當增加精彩的描寫、生動的修辭、合理的想象、簡潔的議論)。
六、板書設計。
清峻的山水自由的生命。
豐富的色彩悟。
勃勃的生機脫俗的心靈。
答謝中書書教案篇六
1、兩岸石壁,五色()。
2、青林翠竹,四時()備。
3、曉霧將(),猿鳥亂鳴;
4、夕日欲(),()競躍。
5、未復有能()其奇者。
(二)本文運用了什么結構?運用了什么寫法來表現山川之美?
總—分—總的結構以動襯靜(動靜結合)的寫法。
(三)文中哪句話直接抒發(fā)了作者對山水景物的贊嘆?
實是欲界之仙都。
(四)課后任務:熟練背誦全文。
答謝中書書教案篇七
2.把握作品寫景內容理解作者表達的情感。
3.感悟作者多角度寫景。
1.把握作者寫景內容,理解作者表達的情感。
2.多角度寫景。
近代大學問家王國維“一切景語皆情語”導入。
2.明確學習要點。
1)古文學習要點(朗讀、翻譯、內容理解)。
1.誦讀。
1)學生自由讀。
2)教師示范讀。
3)師生互讀。
4)師生借鑒讀(觀看朗讀視頻)。
設計意圖:充分的朗讀是理解課文內容的前提,磁環(huán)一意在引導學生多讀,讀出節(jié)奏,讀出感情。
2.譯讀課文。
1)學生結合工具書理解詞句。
2)班級交流與展示。
3)教師預設。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五色交輝。
曉霧將歇。
沉鱗競躍。
夕日欲頹。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設計意圖:學生在自我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初步的理解課文內容,班級展示。強調重點詞句,為課文的理解蓄勢。教師適合推出預設譯文,供學生參考。
3.內容研討。
1)主問題:作者寫景的行文思路是怎樣的?
學生在讀課文理順思路。
班級交流。
教師預設與引導:
總領全文----描繪景色---議論總結。
2)探究內容。
作者寫景沒點在哪?找出相關語句試做分析。
師生互動,共同交流。
教師預設與引導:
山水映襯之美: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風物,境界清新。山的峻峭,水的明麗水的動勢給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給水鋪上了異彩,二者相映成趣。
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色彩配合)。
這句話山中之靜景。五彩的山石與青翠的竹木相映襯,呈現出一派絢麗輝煌的氣,新宜人,充滿了萬物勃發(fā)的生機。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晨昏變化)。
這句話山中之動景。猿鳥的鳴叫聲穿越了晨即將消散的薄霧,傳入耳際;夕陽的余暉中魚兒在水中競相嬉戲,畫面靈動而充滿生命氣息。
明確感情:
全文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重在理順作者的思路的基礎上理解作者抓住景物特點寫景(色彩配合、晨昏變化、動靜結合)進而理解作者借景抒情的手法。
3)質疑與探討(理解駢句)。
的句式特點。
設計意圖:拓寬課堂容量,引導學生能夠從句式角度理解課文的表達,為以后學習賞析奠定基礎。
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在線文中美景,不少于100字。
設計意圖:在理解作者寫景的同時,能夠發(fā)揮聯想和想象,借助現代語言在線作者筆下的美景,進而鍛煉學生的習作能力。
答謝中書書教案篇八
大自然是崇高的、卓越而美麗的。它煞費心機,創(chuàng)造了世界。我們無不為雄奇險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古人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曾引無數文人墨客的無限情思,就請你細細品讀陶弘景的寫景小品文《答謝中書書》,讀完后你一定會覺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麗的山水畫,是一首流動的山水詩呢!
答謝中書書教案篇九
集體背誦《三峽》后,教師導入:同學們,學習了《三峽》這篇課文后,我們領略到了三峽的奔放之美、清幽之美以及凄婉之美。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山水美文《答謝中書書》,再一次感受中華大地如詩如畫般的美景。
(二)、明確教學目標。
多媒體展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學生齊讀。
(三)、朗讀訓練。
1、多媒體配音示范朗讀(教師提示學生注意朗讀節(jié)奏,語調,感情等);
2、自讀課文,提示學生注意模仿朗讀的節(jié)奏、語調、感情等;
4、分兩大組進行朗讀比賽;教師做出評價;
5、全班齊讀;
(四)、文本解讀。
1、自主學習,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幻燈片出示問題)。
教師提示: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1)、文章主要寫了什么內容,請用一個詞來概括?
(2)、文章可以分為幾層?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各層層意?
(3)、文章是按照怎樣的結構來布局的?
2、合作、探究學習,感悟文章之美。
1)、感受文章的畫面美(幻燈片出示問題)。
教師提示: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以下問題:
(1)、文中一共描繪了幾幅風景圖畫?結合課文內容,給每一幅風景圖畫取名。
(教師舉例,如:高峰入云圖)。
(2)、根據課文內容,想像文中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些畫面。
2)、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幻燈片出示問題)。
(2)、作者是從哪些角度來寫山川之美的?
3)、感受文章的語言美(幻燈片出示問題)。
(例如:我認為“高峰入云”,這一句中的“入云”一詞用得很好。因為它寫出了山高聳挺拔的特點。而且“入”字把靜止的山給寫活了,顯得生動形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品味:“見底、亂(“亂”可不可以用“齊”來替代)、躍、實是”等詞語。
4)、感受文章的人情美(幻燈片出示問題)。
文章主要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
3、質疑問難:
你在學習本文的過程中,還存在哪些你不理解的問題,請大膽的提出來?大家一起來討論解決。(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師生共同討論釋疑)。
答謝中書書教案篇十
1、背誦并默寫課文。
2、品味、積累寫景的優(yōu)美語言。
3、理解作品意境,體會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的優(yōu)美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寫景的巧妙。
(一)情景導入。
同學們,你們覺得我們周圍的一切美嗎?也許你忙碌于繁重的學業(yè)中,無暇欣賞,但當你抬頭遠望的一剎那,你會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樣的美好。天的晴明,地的廣袤,山的挺拔,樹的健壯,,,,無不讓你心動神搖。今天我們學習的《答謝中書書》就是一幅怡神悅性的山水畫軸,讓我們一同去欣賞。
(二)題解。
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曰“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謝中書即謝征,字元度,陳郡陽夏人,曾作中書鴻臚,所以稱之為謝中書。
(三)作者與背景。
寫作背景:南北朝時,因政局動蕩,矛盾尖銳,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山繪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為對友人的安慰。
作者簡介:陶弘景――南北朝時期的思想家、醫(yī)學家和文字家。又被稱為“山中宰相”。他的《答謝中書書》,描繪山川秀美,清新簡淡,為寫景名作。
(四)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文句,讀出節(jié)奏、韻律、情調。讀畢,教師提示朗讀節(jié)奏。
(2)學生大聲朗讀,品味四字句的節(jié)奏。
(3)選一學生讀課文,其余同學點評。
(4)學生齊讀課文。
2、學生自由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理解文句,整體感知文意。質疑答疑。
(1)學生讀課文,口頭翻譯課文,畫出疑難句。
(2)同桌之間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問題。并向全班質疑問難。
(3)教師指導學生積累詞語,理解文句。
交輝:交相輝映;四時:四季;歇:消散;頹:墜落;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欲界之仙都:人間天堂;與:參與,欣賞。
3、指導學生理清行文思路。
(五)合作探究。
1、總領全文的一句話是什么?(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2、全文圍繞哪個字展開?(美)。
3、全文為了說明這個“美”字作者寫了什么時候的景物?(四季,晨昏。)。
4、寫了哪些景物?(有山、水、石壁、魚、樹木、猿鳥、夕陽、霧.)。
5、這些景物是雜亂無章的嗎?作者按什么樣的順序來寫的?
(由仰視到俯視再到平視。由早到晚。)。
6、活動:這短短的幾句話里蘊含著多少美呢?請你帶上發(fā)現美的眼晴,當一次小導游,用“我從_______,看到______之美,尤其是___字用得好。”的句式造句。
明確:這里有山水相映之美,你看峻峭的山峰直入云霄,嘩嘩的流水澄澈清明。尤其是“入”字用得好,(體現出一種向上的氣勢)。
這里有色彩搭配之美,你看山青水綠,石壁五色交輝。尤其是“交輝”用得好,(交相輝映,共增山色)。
這里有晨昏變化之美,你看早晨白霧繚繞,猿啼鳥鳴;傍晚紅日西沉,沉魚競躍。尤其是“將歇”、“將頹”用得好,(展示出慢慢消失的過程,不乏擬人化色彩)。
這里有動靜相襯之美,你看高峰的靜,流水的動;你看青林翠竹的靜,五色交輝的動;你看曉霧將歇的靜,猿鳥亂鳴的動。尤其是“亂鳴”、“競躍”用得好,(再現一種生機和活力,營造熱鬧的氣氛)。
(六)深入研讀課文,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想想此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2、最能體現作者思想感情的語句是什么?
“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p>
(七)總結。
答謝中書書教案篇十一
城關初中:王丹彤本課的教學設計,有兩個具體而明確的任務:一是發(fā)展語言,即讓學生在文言文字詞上獲得發(fā)展;二是豐富認知,從古代先賢那里吸納人生的智慧,即讓學生通過學習體驗作者熱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操。目的就是既重視語言也重視內容的學習。
完成本課教學后,反思這節(jié)課,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做得較好:
1、以朗讀帶動其他教學環(huán)節(jié)。朗讀,不能簡單的乏味地重復,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由讀準字音、讀準節(jié)奏到讀出感情,一次比一次讀得好。從實際效果來看,充分的朗讀為學生理解文句,讀懂全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鋪平了道路。
2、重視文言文字詞的學習,抓住最常用最具有生長性的字詞句講解,給學生留下自己繼續(xù)去學習去查找的空間。在教學中學生既認識了新得字詞,也鞏固了學過的字詞。
3、分析本文如何寫景狀物的時候,由教師先做示范,用多媒體課件顯示,教會學生從觀察角度、色彩配合、人的感官、景物狀態(tài)、時間變化、用詞準確等方面進行思考回答。學生掌握方法后,都爭著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有些見解和表述有自己獨到之處,甚至發(fā)揮想象(我們一定會做的更好)理解課文。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思考比較充分,對課文的賞析不是走馬觀花,而是深入文本,與文字對話,真真切切的領悟文字之美。
這節(jié)課,上得比較實在,沒有花里胡哨的多媒體課件,沒有熱熱鬧鬧的分組討論,沒有興奮激動的遷移,有的.是學生和學生的交流,有的是學生和文本的對話,有的是學生和老師的溝通。當然在教學本文完后,我也發(fā)現了一些存在的問題:
1、作為教師沒有做好范讀這一點,總覺得自己朗讀不夠好。其實作為語文教師范讀是非常重要的。
2、對學生回答的問題的評價過于單調,有些點評還欠缺深度。教師點評學生回答的問題,不應該是對學生理解的簡單重復,更重要的是補充學生的發(fā)言,優(yōu)化學生的發(fā)言。
改進方法:自己在朗讀方面要下功夫,要做到可以示范朗讀。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而不是滿堂灌教學方式。
答謝中書書教案篇十二
答:答復。謝中書:謝征,作者的朋友。中書,是謝征的官職。
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曰“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南朝齊、梁時期思想家、醫(yī)學家。隱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國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詢他的意見,時人稱為“山中宰相”。
寫作背景簡介。
南北朝時,因政局動蕩,矛盾尖銳,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山繪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為對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寫給謝中書﹙謝征﹚的一封書信,寫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
答謝中書書教案篇十三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再誦讀中體味文章的意境。背誦并默寫課文。掌握常用文言詞語,理解文意。
2、品味、積累寫景的優(yōu)美語言。
3、理解作品意境,體會文中蘊含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背誦并默寫課文。
2、品味、積累寫景的優(yōu)美語言。了解以聲襯靜、動靜結合、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親近自然歸隱山林的志趣,體會文中蘊含的熱愛自然思想感情。
課前預習:
1、借助注釋工具書了解課文大意。
2、查閱資料,了解陶弘景的生平。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大自然是崇高的、卓越而美麗的。它煞費心機,創(chuàng)造了世界。我們無不為雄奇險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古人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曾引無數文人墨客的無限情思,就請你細細品讀陶弘景的寫景小品文《答謝中書書》,讀完后你一定會覺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麗的山水畫,是一首流動的山水詩呢!
二、作者及寫作背景。
(一)、學生交流所查到的資料,教師補充。
陶弘景——南北朝時期的思想家、醫(yī)學家和文字家。又被稱為“山中宰相”。他的《答謝中書書》,描繪山川秀美,清新簡淡,為歷代寫景名作。
“山中宰相”——齊高帝曾經召他進宮陪伴太子讀書。后來,陶弘景遠離塵世,隱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陰陽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氣象。梁武帝繼位后,他“禮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兇吉、祭祀、征討大事,朝廷都要派人進山向他請教,故稱他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當輕風吹拂松枝,發(fā)出“沙沙”的聲響時,他就象聽到仙樂一樣如癡如狂。有時,他竟一人進山,專去聽山野松濤之聲,人又稱之“仙人”。
多媒體顯示: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時丹徒秣陵(今江蘇省江寧縣)人。他曾經擔任諸王的侍讀,因看透了混濁的人世,后隱居句曲山,可是“國家每有吉兇征討大事,無不前以咨詢,月中常有數信,時人謂為‘山中宰相’”。謝中書即謝征,字元度,陳郡陽夏人,曾作中書鴻臚,所以稱之為謝中書。陶弘景給謝征的這封回信,稱道江南山水之美,筆籠山川,紙納四時,文辭清麗,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南北朝時,因政局動蕩,矛盾尖銳,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山繪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為對友人的安慰,如吳均的《與顧章節(jié)》《與朱元思書》、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都屬于此類。這類作品雖沒有表現積極進步的政治觀點,但卻以其高超的藝術筆力,創(chuàng)作了具有相當美學價值的精品,具有較高的鑒賞意義。
(二)、文體簡介。
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曰“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
三、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一)、教師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文句,讀出節(jié)奏、韻律、情調。
教師提示朗讀節(jié)奏: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yu)其奇者。
(1)多媒體顯示優(yōu)美的山水圖畫,配樂朗誦,學生聽讀,掌握字音、節(jié)奏。
(2)反復朗讀課文。(學生大聲朗讀,選一學生讀、學生齊讀,品味四字句的節(jié)奏。
(二)、學生自由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理解文句,整體感知文意。
1、學生讀課文,口頭翻譯課文,畫出疑難句。
2、班級交流,教師補充并檢查掌握情況。
3、再次朗讀課文,鞏固理解。
解釋下列詞語(1)五色交輝: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斕。五色,古代以青、黃、黑、白、赤為正色。交輝,交相輝映。(2)四時:四季。(3)歇:消散。(4)夕日:夕陽。(5)頹:墜落。(6)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鱗,指代魚。(7)欲界:佛教指沒有擺脫世俗的七情六欲的眾生所處的境界,即人間。(8)康樂:指謝靈運,東晉人,是謝玄的孫子,襲封為康樂公,故稱之為謝康樂。(9)與:參與,這里指欣賞。(10)奇:指奇山異水。
答謝中書書教案篇十四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暢的美讀全文,在讀的過程中把握文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小組合作,賞析不同角度的山川之美,并能通過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創(chuàng)造性地再現課文景象。
3、能品味文章某些富有表現力的詞語,如“亂”“競”等字。
4、背誦全文,并積累優(yōu)美的寫景詞句。
5、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受作品優(yōu)美的意境,體會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通過不同角度表現山川之美。
教學準備:u盤。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你們覺得我們周圍的一切美嗎?也許你們忙碌于繁重的學業(yè)中,無暇欣賞,但當你抬頭遠眺的一剎那,你會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樣的美好。天的晴朗,地的廣袤,山的挺拔,樹的健壯……無不讓你心動神搖。今天我們學習的《答謝中書書》就是一幅怡神悅性的山水畫軸,讓我們一同去欣賞。多媒體顯示課題《答謝中書書》。
二、作者及寫作背景、文體簡介。
多媒體顯示。
1、題解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曰“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
2、讓我們一起走近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南朝梁時文學家,道教思想家,醫(yī)學家。37歲辭官隱居于茅山,繼續(xù)鉆研學問,煉丹習道,并遍游名山,尋訪仙藥。粱武帝蕭衍早年曾和他交游,即帝位以后經常向他咨詢國家大事,時人謂為“山中宰相”。著有《陶隱居集》。
3、作品背景:
南北朝時,因政局動蕩,矛盾尖銳,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山繪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為對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寫給謝中書(謝征)的一封書信,寫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三、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學生聽讀,掌握字音、節(jié)奏。讀畢,教師出示朗讀節(jié)奏:(略)。
2、學生大聲朗讀,品味四字句的節(jié)奏。選一學生讀課文,其余同學點評。
3、學生齊讀課文。
4、學生自由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理解文句,整體感知文意。
5、學生讀課文,口頭翻譯課文,畫出疑難句。
(1)同桌之間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問題。教師巡視酌情指導。
(2)多媒體顯示下列詞句,教師指導學生積累詞語,理解文句。
(3)理清文章思路,指導學生背誦。
四、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想象文中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體會文章的意境。
五、品味、探究作者是怎樣描繪景物?
六、深入研讀課文,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提問:文章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點撥:
2、學生齊讀課文,仔細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課堂小結。
八、布置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課文。
2、你最喜歡文中的哪一副畫面?請寫一段賞析的文字。
板書預設:
山水相映。
山川之美、色彩繽紛。
晨昏變化。
答謝中書書教案篇十五
一、學生交流所查到的資料,教師補充。
陶弘景——南北朝時期的思想家、醫(yī)學家和文字家。又被稱為“山中宰相”。他的《答謝中書書》,描繪山川秀美,清新簡淡,為古時寫景名作。
“山中宰相”——齊高帝曾經召他進宮陪伴太子讀書。后來,陶弘景遠離塵世,隱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陰陽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氣象。梁武帝繼位后,他“禮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兇吉、祭祀、征討大事,朝廷都要派人進山向他請教,故稱他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當輕風吹拂松枝,發(fā)出“沙沙”的聲響時,他就象聽到仙樂一樣如癡如狂。有時,他竟一人進山,專去聽山野松濤之聲,人又稱之“仙人”。
多媒體顯示: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時丹徒秣陵(今江蘇省江寧縣)人。他曾經擔任諸王的侍讀,因看透了混濁的人世,后隱居句曲山,可是“國家每有吉兇征討大事,無不前以咨詢,月中常有數信,時人謂為‘山中宰相’”。謝中書即謝征,字元度,陳郡陽夏人,曾作中書鴻臚,所以稱之為謝中書。陶弘景給謝征的這封回信,稱道江南山水之美,筆籠山川,紙納四時,文辭清麗,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南北朝時,因政局動蕩,矛盾尖銳,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山繪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為對友人的安慰,如吳均的《與顧章節(jié)》《與朱元思書》、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都屬于此類。這類作品雖沒有表現積極進步的政治觀點,但卻以其高超的藝術筆力,創(chuàng)作了具有相當美學價值的精品,具有較高的鑒賞意義。
二、文體簡介。
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曰“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
答謝中書書教案篇十六
《答謝中書書》,開篇直抒山河之美,自古以來,人人樂道。
1.誦讀古文,積累實詞
2.把握作品寫景內容理解作者表達的情感
3.感悟作者多角度寫景
1.把握作者寫景內容,理解作者表達的情感
2.多角度寫景
近代大學問家王國維“一切景語皆情語”導入
1.課題《答謝中書書》
2.明確學習要點
1)古文學習要點(朗讀、翻譯、內容理解)
1.誦讀
1)學生自由讀
2)教師示范讀
3)師生互讀
4)師生借鑒讀(觀看朗讀視頻)
設計意圖:充分的朗讀是理解課文內容的前提,磁環(huán)一意在引導學生多讀,讀出節(jié)奏,讀出感情。
2.譯讀課文
1)學生結合工具書理解詞句
2)班級交流與展示
3)教師預設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五色交輝
曉霧將歇
沉鱗競躍
夕日欲頹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設計意圖:學生在自我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初步的理解課文內容,班級展示。強調重點詞句,為課文的理解蓄勢。教師適合推出預設譯文,供學生參考。
3.內容研討
1)主問題:作者寫景的行文思路是怎樣的?
學生在讀課文理順思路
班級交流
教師預設與引導:
總領全文----描繪景色---議論總結
2)探究內容
作者寫景沒點在哪?找出相關語句試做分析。
師生互動,共同交流
教師預設與引導:
山水映襯之美: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風物,境界清新。山的峻峭,水的明麗水的動勢給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給水鋪上了異彩,二者相映成趣。
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色彩配合)
這句話山中之靜景。五彩的山石與青翠的竹木相映襯,呈現出一派絢麗輝煌的氣,新宜人,充滿了萬物勃發(fā)的生機。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晨昏變化)
這句話山中之動景。猿鳥的鳴叫聲穿越了晨即將消散的薄霧,傳入耳際;夕陽的余暉中魚兒在水中競相嬉戲,畫面靈動而充滿生命氣息。
明確感情:
全文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重在理順作者的思路的基礎上理解作者抓住景物特點寫景(色彩配合、晨昏變化、動靜結合)進而理解作者借景抒情的手法。
3)質疑與探討(理解駢句)
的句式特點
設計意圖:拓寬課堂容量,引導學生能夠從句式角度理解課文的表達,為以后學習賞析奠定基礎。
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在線文中美景,不少于100字。
設計意圖:在理解作者寫景的同時,能夠發(fā)揮聯想和想象,借助現代語言在線作者筆下的美景,進而鍛煉學生的習作能力。
答謝中書書教案篇十七
結合書下注釋疏通文意,理清全文的結構。
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掌握變換角度、動靜結合、以聲襯靜的寫景技巧,體會景物特點以及作者蘊含其中的情感。
感受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愜意之感。
對寫景技巧的分析以及對作者情感的感悟。
體會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愜意之感。
世有淵明,生為菊花無憾也。世有嵇康,生為琴弦無憾也。世有陶弘景,山水亦無也。
答謝中書書教案篇十八
一、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實詞好處,疏通文意,背誦課文。
2.透過感知課文,理解作者寄托于文中的思想感情。
3.找一找其它的山水詩或有關情景交融的詩句,試著分析。
二、教學重難點:
1.掌握實詞,疏通文意,背誦課文。
2.王國維“一切景語皆情語”,試著分析其它詩句。
三、教學方法:
1.討論法與講授法相結合。
四、教學資源準備:
1.制作多媒體課件。
2.學生搜集陶弘景的相關資料(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南朝齊、梁時期思想家、醫(yī)學家。隱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國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詢他的意見,時人稱為“山中宰相”。)。
五、課時安排:
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語。
在酈道元的《三峽中》,我們欣賞了三峽連綿不絕、高聳峻峭的山,水流湍急、澄明清澈的水,無不陶醉于三峽雄偉秀麗的美景中。當然,我們偉大祖國的美景絕不僅僅限于此,這天,讓我們來欣賞另一幅優(yōu)美的山水畫,品味另一首流動的山水詩,走進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
(二)寫作背景介紹。
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
(四)深入課文,仔細探究。
1.總領全文的一句話是什么?全文圍繞哪個字展開?
明確: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美。
2.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3.最能體現作者思想感情的語句是什么。
明確:“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4.本文運用了什么結構?運用了什么寫法來表現山川之美?
明確:總分總;以動襯靜(動靜結合)的寫法。
(五)拓展延伸。
王國維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請揣摩以下詩句的“情語”。
1.《滁州西澗》。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明確:從澗邊幽草、水急舟橫的清幽之景中,傳達出一種悠閑恬淡的情緒。
2.《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明確:描述了山村秋夜雨后恬靜、幽美的自然景色,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并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情緒。
3.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明確:和朋友離別時依依不舍的情感。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明確:清冷的秋夜客居異鄉(xiāng)的凄涼情緒。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明確:對自然景物由衷的熱愛。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明確:處境孤獨,但頑強不屈、凜然無畏、傲岸清高的精神。
4.請你們自己找一找這樣的詩句并進行分析。(學生自主討論)。
(六)教師小結。
透過本文的學習,我們領略了祖國大好河山的壯美,了解了作者寄托于山水中的思想感情,,更試著賞析了情景交融的詩句。以后碰到這類詩句,你學會如何分析了嗎?課后,請同學們自己找一找,積累一些有關山水的優(yōu)美詩句。
(七)作業(yè)布置。
1.背誦課文。
2.根據文意,用自己的語言將文中句子所寫的景象描述出來。(選取一兩句,不少于80字)。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5356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