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于丹人生感悟讀后感大全(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6 17:07:10
2023年于丹人生感悟讀后感大全(18篇)
時間:2023-11-26 17:07:10     小編:MJ筆神

感悟源于我們對世界和人生的觸摸和感知。如何通過感悟改變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以下是一些感悟類的文章,通過閱讀它們,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認識自己。

于丹人生感悟讀后感篇一

借市教育局組織開展“讀書思廉”活動之機,我在工作之余,忙里偷閑粗讀了于丹教授的《〈論語〉感悟》一書,對其中的道理雖然談不上大徹大悟,但也感到收獲良多。

《〈論語〉感悟》中講述了七道: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學習之道、誠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和仁愛之道,于丹教授用一個個淺顯易懂的小故事,把一段很難懂的《論語》,通過心得、感悟的方法來解讀,把深奧的道理,講得透徹而又入木三分,真正走到了我們心理,對我在人生道路上有很多幫助。結合自身體會,我主要講以下幾方面感悟:

首先讀《〈論語〉感悟》一書,讓我覺得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十分重要,自我到開發(fā)公司上班后,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這一點。公司工程項目建設是滋生腐敗的土壤,是教育系統(tǒng)高危部門,因此保持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尤為重要。書中所講小故事無不體現(xiàn)人生的哲理,讓我們審視自己的生活,審視自己的靈魂。從于丹教授《論語》感悟中能夠獲取人生所需要的種種心態(tài)。

在作者引用的故事里,有這么一則故事,讓我感觸很深。小和尚跟老和尚下山化緣,走到河邊,見一個姑娘正發(fā)愁沒法過河。老和尚對姑娘說,我把你背過去吧。于是就把姑娘背過了河。小和尚驚得瞠目結舌,又不敢問。這樣又走了二十里路,實在忍不住了,就問老和尚說,師父啊,我們是出家人,你怎么能背著那個姑娘過河呢?老和尚就淡淡地告訴他,你看我把她背過河就放下了,你怎么背了二十里地還沒放下?在現(xiàn)實生活中必定會碰到許多難題,如果事事只考慮個人利益,勢必患得患失,影響工作。我想有一句話很有道理,“做自己的事,讓別人去說吧!”只要認準的正確的事,不要過度計較得失,一往無前地把事情做實做好,這樣才能做到問心無愧、心安理得。

其次讀《〈論語〉感悟》一書,讓我更深刻地理解如何去學習。近幾年來,我從教育一線管理人員學校校長,到局辦公室再到局紀檢監(jiān)察室部門,現(xiàn)在開發(fā)公司工作,跨度很大,在短時間內適應工作,積極主動的學習尤為重要??鬃诱f:“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為之文也?!币粋€人內心有智慧,敏感多思,而且愿意好好去學。樂意向他人請教問題,這是一種難得的態(tài)度。到開發(fā)公司工作一年多來,由于是一個全新的領域,本人一是虛心向同事請教,二是積極主動地多做工作,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不足,并在實踐中虛心學習,不斷完善自己。

按成年人的邏輯,一直都在比較環(huán)保,和平,糧食哪個更重要。這時候一個孩子喊了一句:“把最胖的那個扔下去?!边@個答案其實最簡單也是最合理的。有的時候,孩子也可以是成人的老師,很多時候,像孩子看世界一樣,轉換一種思維方式,也許就會讓我們實際工作產生不一樣的效果。因此在平時工作中需要經常轉變思維方式,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不要受過多的條條框框限制。到開發(fā)公司工作后,深深感到許多工程項目在建設中,在符合大的政策原則、規(guī)定的情況下,需充分調動積極因素,要主動求變、善于變通,這樣才能使工作順利開展,決不能墨守成規(guī),否則只能束手束腳,一事無成。

幾千年來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話作為座右銘,作為修身養(yǎng)性的準則,我想正是為孔子忠于自己,善待他人的一種淡泊的襟懷所征服。不管世界如何紛亂,保持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閑適的心態(tài)去生活,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狀態(tài),這樣才無愧人生,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快樂地生活、工作,去找到你內心的安寧。我們努力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而真正和諧是什么呢?就是我們今天常說的,天時、地利、人和,讓世界充滿愛,《論語》正如一盞明燈指引著我們,更教會我們用圣人的智慧溫暖照亮整個人生,去正確對待生活、工作。

于丹人生感悟讀后感篇二

一口氣讀完整本書,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卻是那金圣嘆的三十三則不亦快哉。

于書齋前,拔去垂絲海堂紫荊等樹,多種芭蕉一二十本。不亦快哉!

子弟背誦書爛熟,如瓶中瀉水。不亦快哉!

夏月早起,看人于松棚下,鋸大竹作筒用。不亦快哉!

夏日于朱紅盤中,自拔快刀,切綠沉西瓜。不亦快哉!

這些體驗很稀奇嗎?想必不見得,但為什么我們卻很少有這一份微小感動了呢?

我們缺少了一顆感動的心,喝茶喝的不是茶葉的好壞,飲酒也不在于酒的濃淡,彈琴不在乎你琴藝的高低,只要你有一顆活著的心,在用心品茶,用心飲酒,用心撫琴,便是好的。

我們的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白巖松在他的《幸福了嗎?》里面曾寫到過墨西哥的一個寓言,說一群人在急匆匆的趕路,突然一個人停了下來。旁邊的人很奇怪,問:“為什么不走了?”停下的人一笑,說:“走得太快,靈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p>

曾經,古人可以用一個時辰來品茶,跋山涉水幾個月只為去見一個朋友,花很長的時間期待一封信的到來,在做這些事的過程中,享受一種名為等待的幸福。而現(xiàn)在的我們,用各種速溶飲料代替了茶水,只要上網頃刻之間便可得知對方的消息,太簡易的過程,讓我們少了一份珍惜,不再會靜下心來感受那每一份微小的感動。不再生活著,而只是活著。

漸漸的,“忙”成了一個習慣。不再停下腳步,為街口新裝的霓虹燈而感到驚喜;不再在吃完晚飯后,到樓下散散步,和鄰居打聲招呼;不再為路邊新開的野花而感動;不再珍惜朋友的關心······不再感覺這個世界的美好。

所以,在一段時間的忙碌以后,我們需要出去走走,走到山水之間,在不經意間,收獲一些微小的感動,嘆一聲“不亦快哉”!

于丹人生感悟讀后感篇三

1、世界上1%的人是吃小虧而占大便宜,而99%的人是占小便宜吃大虧。大多數成功人士都源于那1%。

2、關愛別人就是仁慈;了解別人就是智慧。

3、競爭,其實就是一種友誼,在對手的幫助下提高你的聰明度,害怕競爭的人已經輸給了對手。

4、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

5、我們可以躲開大家,卻躲不開一只蒼蠅。生活中使我們不快樂的常是一些芝麻小事。

6、在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你需要幫助的人。

7、越是競爭激烈,越是需要調整心態(tài),并且調整與他人的關系。

8、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內心的強大可以化解生命中的很多遺憾。

9、人都有以第一印象定好壞的習慣,認為一個人好時,就會愛屋及烏,認為一個人不好時,就會全盤否認。

10、不少平庸者與周圍人關系融洽,不少出眾者與周圍人關系緊張。

11、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沒有走不通的路。

12、君子之驕,驕傲的是內心的風骨。

13、知天命就是內心有一種定力去應對外界。

14、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

15、要學會把有限的知識融會貫通,融入自己的生命。要一邊學,一邊想,一邊應用。

16、只有建立自己內心的價值系統(tǒng)才能把壓力變成生命的張力。

17、你寬容一點,其實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

18、人的本性就是貪婪,但沒有貪婪社會就不會進步。

19、一個人做事的時候要知道什么是禮儀廉恥也就是對自己要有所約束。

20、失言就是一不小心說了實話。

21、如何謀其政,首先是做事的原則,要講究道義,其次是做事的方式,要少言多行。

22、一個人的視力本有兩種功能:一個是向外去拓展世界;另一個是向內來發(fā)現(xiàn)內心。

23、真正快樂的力量來自心靈的富足,來自于一種教養(yǎng),來自于對理想的憧憬,也來自于良朋益友。

24、人允許一個陌生人的發(fā)跡,卻不能容忍一個身邊人的晉升。

25、沒有不合格的學生,只有不合格的家長。

26、中國人學美國人容易,中國人學中國人難。

27、敵人變成戰(zhàn)友多半是為了生存,戰(zhàn)友變成敵人多半是為了金錢。

28、婚后的男女莫不“喜出”“望外”。

29、有半瓶子酒,悲觀主義者說:這么好的酒,怎么就剩半瓶了?樂觀主義者說:這么好的酒還有半瓶呢!

30、小人就是沒有大眼界,搶占眼前小便宜的人。

31、三流的化妝是臉上的化妝;二流的化妝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

32、人年輕時都是在用加法生活,但是到一定層次時,要學會用減法生活。

33、生命猶如一片綠葉,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變的枯黃,但他的葉脈還是那么清晰可見。

34、有一種人只做兩件事:你成功了,他妒嫉你;你失敗了,他笑話你。

35、承認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

36、童年的無知可愛,少年的無知可笑;青年的無知可憐;中年的無知可嘆,老年的無知可悲。

37、任何一個傻瓜都會引誘一個姑娘;但是知道怎樣離開她只有成熟男人才能做到。

38、笨男人+笨女人=結婚;笨男人+聰明女人=離婚;聰明男人+笨女人=婚外情;聰明男人+聰明女人=浪漫愛情。

39、這個世界既不是有錢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權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

40、內心有一種在理性制約下的自信與鎮(zhèn)定,這是因為他有著寬廣的胸懷和高遠的志向。

41、戀愛是想一個人的心,婚姻是拴一個人的心,愛情是吞一個人的心。

42、要本著平等和理性的態(tài)度去尊重每一個人,彼此之間留一點分寸,有一點余地。

43、真正的財富是一種思維方式,而不是一個月收入數字。

44、你有事沒事總是跟在朋友旁邊,雖然看起來親密,但離你們倆疏遠也就不遠了。

45、把愛情投資在一個人身上,冒險;把愛情投資在許多人身上,危險。

46、“總”要為愛人著想,“經”得起愛人嘮叨,“理”應對愛人謙讓,男人應當“總經理”。

47、有德有仁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心靈的勇敢。

48、懷著樂觀和積極的心態(tài),把握好與人交往的分寸,讓自己成為一個使他人快樂的人。

49、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物質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寧。

50、成功是一種觀念,致富是一種義務,快樂是一種權利。

51、當你再也沒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時候,就是你開始得到的時候。

52、怕爹是孝順,怕老婆是愛情。

53、有所得是低級快樂,有所求是高級快樂。

54、成長是內心在歷練中逐漸強大,所謂人生的歸位是把外在的東西變成內心的力量。

55、最好的進攻就是進攻自己。

56、一個人內心沒有了“憂”、“惑”“懼”,增強把握幸福的能力,正是學習的終極目的。

57、是英雄表現(xiàn)出來,是人才體現(xiàn)出來,是蠢才顯現(xiàn)出來。

58、物質意義上的幸福生活僅僅是個指標,從內心感到安定則來自于信仰。

59、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

60、中國哲學崇尚的是一種莊嚴、理性和溫柔敦厚之美。

61、要做到內心的強大,一個前提是要看輕身外之物的得與失。

62、人雖只有一顆心,然而有左右兩個心房,所以做事不但要為自己想,也要為別人想。

63、理想之道就是給我們一點儲備心靈快樂的資源。

64、懷著樂觀和積極的心態(tài),把握好與人交往的分寸,讓自己成為使他人快樂的人。

65、一個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66、我們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

67、把事情變復雜很簡單,把事情變簡單很復雜。

68、我們應結交那些可以完善自己品德,提高自身修養(yǎng),豐富你的內涵的人。

69、真誠并不意味著要指責別人的缺點,但意味著一定不恭維別人的缺點。

70、勇敢有時候是理性制約下的一種鎮(zhèn)定和自信。

71、人越是得意的事情,越愛隱藏,越是痛苦的事情越愛小題大作。

72、經營自己的長處,能使你人生增值;經營你的短處,能使你人生貶值。

73、“危機”兩個字,一個意味著危險,另外一個意味著機會,不要放棄任何一次努力。

74、人如果靠吃飯活著,那飯不叫飯,叫飼料。

75、你想要做一個別人愿意和你交流也可以和你交流,最關鍵是的你要有一個敞亮的心懷。

76、成功的職業(yè),不一定是你心中的理想。

77、現(xiàn)代的婚姻是情感的產物,更是競爭的結晶。

78、地球是運動的,一個人不會永遠處在倒霉的位置。

79、三十而立,這個“立”字首先是內在的立,然后才是在社會坐標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80、天才失敗了就是蠢才!

81、真正的和諧決不僅僅是一個小區(qū)鄰里之間的和諧。

82、一個人炫耀什么,說明內心缺少什么。

83、一個女人喜歡一個男人時,她希望聽到謊言;當一個女人厭惡一個男人時,她希望聽到真理。

84、物質的東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

85、如果你借太多的錢給一個人,你會令此人變成壞人。

86、三人行,必有我?guī)?,三劍客,必有一強,三角戀,必有一傷?/p>

87、“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是一種信仰,一種情懷,一種社會擔當。

88、每一個成年人都有他生命中的光榮與隱痛,真正的好朋友不要輕易去觸及他的隱痛。

89、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

90、學習要加,驕傲要減,機會要乘,懶惰要除。

91、我們往往不缺乏宏圖偉志,而缺少通向那個志愿的一步步積累起來的切實的道路。

92、如果你的心靈很敞亮,很仁厚,你有一種坦率和勇敢,那么你有可能收獲到許多意想不到的東西。

93、迷惑多是因為眼界不夠大,井底之蛙怎么能知道什么叫海闊天空呢?

94、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

95、《論語》傳遞的是一種態(tài)度,是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

96、二十一世紀工作生存法則就是:建立個人品牌,把你的名字變成錢。

于丹人生感悟讀后感篇四

1、最恰當的距離是:彼此互不傷害,又能保持溫暖。

2、關

別人,就是仁慈;了解別人,就是智慧。

3、三十而立,就是建立

心靈

的自信。

4、做一個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化解

生活

中的遺憾。

5、只有建立內心的價值系統(tǒng),才能把壓力變成生命的張力。

6、距離和獨立是對人格的尊重,最親近的人之間也應該保持。

7、知天命就是內心有一種定力,去對抗外界。

8、過分的苛責,不如寬容的力量更恒久。

9、理想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就是我們的天和地。

10、結交那些快樂的.,能夠享受生命的,安貧樂道的朋友。

11、多思、多想、多看;少指責、少抱怨、少后悔。

12、與其與他人斗,不如跟自己的能力斗。

13、寬容一點,給自己留下一片海闊天空。

14、一個有德有仁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勇敢。

15、

信仰

的力量,足以把一個國家凝聚起來。

16、勇敢有時候是理性制約下的一種鎮(zhèn)定和自信。

17、物質的東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

18、人生有限,把有限的感情留在最應該使用的地方。

19、沒有道德約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災害。

20、我們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

21、耳順就是悲天憫人,理解與包容。

22、君子之驕,驕傲的是內心的風骨。

于丹人生感悟讀后感篇五

1、寬容一點,給自己留下一片海闊天空。

2、真正的和諧決不僅僅是一個小區(qū)鄰里之間的和諧,也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還包括大地上萬物和諧而快樂地共同成長;人對自然萬物,有一種敬畏,有一種順應,有一種默契。

3、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內心的強大可以化解生命中的很多遺憾。

4、要做到內心的強大,一個前提是要看輕身外之物的得與失。

5、眼界的高低、境界的大小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6、心養(yǎng)就是用心去醞釀。

7、“神于天,圣于地”是中國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義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不妥協(xié)于現(xiàn)實世界上很多規(guī)則與障礙;又有腳踏實地的能力,能夠在這個大地上進行他行為的拓展。

8、我們的內心,在平靜的時候,和浮躁的時候,需要是不同的。心如止水,便如明鏡,方見本真。

9、我們的心淡然處之,很多事情就可以持久。

10、神圣神圣,神基本上是接近天空的,是像李白那樣的人;而圣是接近土地的,是像杜甫那樣的人。

11、人生的意義不在于拿一手好牌,而在于打好一手壞牌。

12、真正的領導不在于誰能領導多少君子,而在于誰能駕馭多少小人。

13、只有自己的心清楚了,才能去善待他人。

14、所謂飯局,吃的不是飯,而是局;所謂敬酒,敬的也不是人,而是身份。拒絕喧囂,復歸寧靜,拒絕奢華,返璞歸真,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做的功課。

15、過分的苛責,不如寬容的力量更恒久。

16、你必須親自丈量腳下的每一步路。

17、品茶而靜心,靜心而自省,自省而能悟,悟而能重新發(fā)現(xiàn)。

18、讓我們從大學校園出發(fā),帶著你的大氣磅礴,還有你的大眼界,大夢想,堅定不移,不計成敗地往外走,坦然走。

19、交到一個好朋友就是開創(chuàng)了一段美好生活。我們的朋友正像一面鏡子,從他們身上能看到自己的差距。

20、在今天看來,一個的發(fā)展往往不在于終極理想有多高遠,而在于眼前有一個什么樣的起點。我們往往不缺乏宏圖偉志,而缺少通向那個志愿的一步步積累起來的切實的道路。

21、人允許一個陌生人的發(fā)跡,卻不能容忍一個身邊人的晉升。

22、是英雄表現(xiàn)出來,是人才體現(xiàn)出來,是蠢才顯現(xiàn)出來。

23、把愛情投資在一個人身上,冒險;把愛情投資在許多人身上,危險。

24、人的本性就是貪婪,但沒有貪婪社會就不會進步。

25、最恰當的距離是在彼此不傷害的情總況下,保持彼此的溫暖。

26、朋友像一本書,通過他可以打開整個世界。

27、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提倡的是一種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言。

28、很多時候對一個事情的判定,并不能簡單地以應該不應該和好不好來區(qū)分。你什么時間做這件事,把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會直接影響到這件事的性質?!斑^”和“不及”都是要盡力避免的。

29、與其與他人斗,不如跟自己的能力斗。

30、一個人的視力本有兩種功能:一個是向外去,無限寬廣地拓展世界;另一個是向內來,無限深刻地去發(fā)現(xiàn)內心。

31、悠閑是生命的一種樂趣,一種節(jié)奏。拿捏得住輕重緩急,忙而不亂,就是一種境界。

32、幸福,不在比較中產生,而在體味中沉淀。

33、迷惑多是因為眼界不夠大,井底之蛙怎么能知道什么叫海闊天空呢?

34、三種人生態(tài)度:悲觀主義、職業(yè)主義、理想主義。君子應該是理想主義者。

35、只有建立內心的價值系統(tǒng),才能把壓力變成生命的張力。

36、孔子所說的“益者三友”,是指:第一,友直,直即正直。第二,友諒,諒即誠實。第三,友多聞,即見多識廣。

37、要學會把有限的知識融會貫通,融入自己的生命。要一邊學,一邊想,一邊應用。

38、一個有德有仁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勇敢。

39、無論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不妨忙里抽閑讓自己停一停、靜靜心,回頭看看最初的起點,向前望望最終的歸宿,然后帶著一個從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40、做一個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化解生活中的遺憾。

41、理想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就是我們的天和地。

42、藝術是在寧靜的流光里,在悠閑的心境下,像植物一樣生長的東西。

43、在我們成長中一定有某種潛能從沒有被開發(fā)出來。

44、笨男人+笨女人=結婚;笨男人+聰明女人=離婚;聰明男人+笨女人=婚外情;聰明男人+聰明女人=浪漫愛情。

45、三人行,必有我?guī)?,三劍客,必有一強,三角戀,必有一傷?/p>

46、懷著樂觀和積極的心態(tài),把握好與人交往的分寸,讓自己成為使他人快樂的人,讓自己快樂的心成為陽光般的能源,去輻射他人,溫暖他人。

47、人最難認知的是自己的心。

48、一個人,在你年輕的時候,你有責任把你的知識轉化為生產力,你不能說在你年輕的時候一個人就逍遙去了。其實,這種不入世,會讓人沒有一種價值實現(xiàn)感,而且你也挺不負責任的。

49、人如果靠吃飯活著,那飯不叫飯,叫飼料。

50、一個人幸運的前提,其實是他有能力改變自己。

51、地球是運動的,一個人不會永遠處在倒霉的位置。

52、有所得是低級快樂,有所求是高級快樂。

53、城市之美的魂魄是人情之美,回憶的溫度總與人情相關。

54、現(xiàn)代的婚姻是情感的產物,更是競爭的結晶。

55、其實就像我們面前有半瓶子酒,悲觀主義者說:這么好的酒,怎么就剩半瓶了?樂觀主義者說:這么好的酒還有半瓶呢!

56、物質意義上的幸福生活它僅僅是個指標,而真正從內心感到安定和對于政權的認可,則來自于信仰。

57、二十一世紀工作生存法則就是:建立個人品牌,把你的名字變成錢。

58、對自己的評估,只有內心能做出準確的回答。

59、要成為君子,就要有“恒心”。當我們真正有一番定力,有一個宏闊的境界,就離君子不遠了。

60、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斷地參悟、歷練,就是你心中有一種儀式。

于丹人生感悟讀后感篇六

1、要善于結交那些快樂的,能夠享受生命的,安貧樂道的朋友。

2、物質的東西越少,人就越容易迷惑。

3、交到朋友的前提是自己修身養(yǎng)性,自己是一個良性元素,還是個惰性元素,詰問自己配交到怎樣的朋友。

4、經營自己的長處,能使你人生增值;經營你的短處,能使你人生貶值。

5、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達芬奇密碼,找到一種符號寄托。找到自己內心的根據地,每天給自己一點點心靈的儀式,相信我們的理想是有根的,讓我們都做孔子席前一個安靜的學生。

6、人越是得意的事情,越愛隱藏,越是痛苦的事情越愛小題大作。

7、二十一世紀工作生存法則就是:建立個人品牌,把你的名字變成錢。

8、婚姻的殺手有時不是外遇,而是時間。

9、心靈環(huán)境的荒蕪,生命能量的浪費,是一種心靈資源的浪費。

10、當今社會,我們的痛苦不是沒有選擇,而是選擇太多。這是一個繁榮時代帶給我們的迷惑。

11、人生有限,生也有涯,把有限的情感留在最應該使用的地方。

12、思想的力量是世界上巨大的力量之一。

13、機遇是一個怪物,迎面走來時心存疑慮,走過時卻永遠抓不著。

14、距離和獨立是對人格的尊重,在最親近的人中也應該保有這種距離。

15、孔子的處面之道四個字:過猶不及。

16、敵人變成戰(zhàn)友多半是為了生存,戰(zhàn)友變成敵人多半是為了金錢。

17、我們習慣于自己的角色,在角色中欣然表演。

18、就在此際,從自我修養(yǎng)做起,做一個真君子。

19、真正崇尚學問的人,他的學習是為了人心靈的建樹,學習一種把握幸福的能力,而不是把學習當作謀生的手段,當作炫耀的資本。

20、我爸對我的教育,就是一切從源頭開始。

21、做君子就是要做最好的自己,按照自己的社會定位,從身邊做起,從今天做起,讓自己成為一個內心完善的人。只有內心真正有了一種從容淡定,才能不被人生的起伏得失所左右。

22、結交那些享受生命的安貧樂道的朋友。

23、人生其實就是木桶效應,你永遠不要追問你那塊最高板——你什么地方更優(yōu)秀,而你最低的板,最該去考慮。

24、我們的眼睛看外面太多,看內心太少。對外無限寬廣拓展世界,對內無限深刻發(fā)現(xiàn)內心。

25、真正的文化經典,都是那種可以無比深刻,但也可以無比簡單的東西,它的深刻是它的精神內涵,簡單是它的表面形式。簡單與深刻有時并不矛盾。

26、最重要的時間是當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你現(xiàn)在馬上要做的事情;最重要的人就是需要你幫助的人。現(xiàn)實主義和理想主義是一種大地生成的信念。理想主義不是職業(yè)主義;現(xiàn)實主義不是務實主義。

27、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28、天才失敗了就是蠢才!

29、地球是運動的,一個人不會永遠處在倒霉的位置。

30、四十不惑,內心不惶惑。

31、一個人有什么樣的朋友,直接反映著他的為人。要了解一個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就夠了,從中可以看到他的價值取向。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32、朋友像一本書,通過他可以打開整個世界。

33、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給予比獲取更有幸福感。

34、要做到內心強大,一個前提是要看輕身外之物的得與失?;嫉没际У娜?,不會有開闊的心胸,不會有坦然的心境,也不會有真正的勇敢。

35、懷著樂觀和積極的心態(tài),把握好與人交往的分寸,讓自己成為一個使他人快樂的人,讓自己快樂的心成為陽光般的能源,去輻射他人,溫暖他人,讓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廣闊的社會,從自己身上獲得一點欣慰的理由。

36、過分你的優(yōu)柔寡斷是在浪費你的生命能源。

37、交到一個好朋友就是開創(chuàng)了一段美好生活。我們的朋友正像一面鏡子,從他們身上能看到自己的差距。

38、生活中真正的快樂,是心靈的快樂,它有時跟外在的物質生活不見得有緊密的聯(lián)系。

39、孔子認為“以直報怨,以德把德”才是值得提倡的。

40、有所得是低級快樂,有所求是高級快樂。

41、生命猶如一片綠葉,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變的枯黃,但他的葉脈還是那么清晰可見。

42、在傳播學上有一個原則,就是你要永遠保持它那種特別簡單甚至是傻傻的笨笨的樣子,這才易傳播,你把它整的特別深邃的話,就傳不出去了。再傳播的前提就是使它簡單、傻瓜。

43、很多時候對一個事情的判定,并不能簡單地以應該不應該和好不好來區(qū)分。你什么時間做這件事,把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會直接影響到這件事的性質?!斑^”和“不及”都是要盡力避免的。

44、人人都希望過上幸??鞓返纳睿腋?鞓分皇且环N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

45、真正的勇敢是有約制的,有前提的,這個前提就是義“.勇敢有時候表現(xiàn)為一種理性制約下的內心的自信與鎮(zhèn)定。沒有道德約束的勇敢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災害。

46、對一草一木、一花一葉的關懷中折射出的一種光芒。

47、人的成長要接受四個方面的教育:父母、老師、書籍,社會。有趣的是,后者似乎總是與前面三種背道而馳。

48、絢爛之極歸于平淡。

49、關愛別人,就是仁慈;了解別人,就是智慧。

50、最恰當的距離是在彼此不傷害的情總況下,保持彼此的溫暖。

于丹人生感悟讀后感篇七

最近一直在看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首先想要說的是,這是一本非常好的書。

每每去到書店,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關于教人們“怎樣做人、怎樣對待人生挫折、怎樣處事”的書籍比比皆是,而這些所謂的“心靈雞湯”迎合了當今復雜社會下處于“心靈沖撞”中的人們所需要的那種必要的理解和必要的心靈慰籍,而這些書籍中,我認為于丹教授關于《論語》的心得體會卻是最值得一看的。

想起以前讀中學的時候,什么《論語》《莊子》在我的眼中都是很深奧的東西,雖然在添鴨式的教育中我背會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不在其位,不某其政”“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等朗朗上口的句子,可自問心里對這些話的理解卻是膚淺和隨意的?;蛟S,沒有于丹,我大腦中不會再想起《論語》,不會想到通過讀《論語》來指導自己的生活,也不會理解先人圣賢為什么會說出“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的那種推崇,當看了于丹教授的書后,我知道了孔夫子的偉大,也知道了過去自認為深奧的孔夫子的《論語》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賢們說的話,穿越滄桑,傳到今天,仍然可以讓我受益匪淺、溫暖備至。于丹教授說:“《論語》告訴大家的,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所以,當這本書被我認認真真地看完后,心里很為于丹教授把現(xiàn)代社會、現(xiàn)代人的生活通過《論語》完美結合后給予的精辟闡釋表示喝彩!

對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于我這等凡夫俗子來說,不會也不想做任何評論,對我來講,讀懂、讀透、悟到就可以了。

于丹人生感悟讀后感篇八

近日拜讀了于丹的《論語心得》后,感觸頗深……我想《論語》給予我們現(xiàn)代人的意義就在于讓那種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現(xiàn)代的規(guī)則之下圓潤地融合成一種有效的成分,讓我們的生命在智慧光芒的照耀下,讓我們每個人真正建立起有效率、有價值的人生,無愧于自己的一。

《論語心得》中共講述了七道,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天地人之道”。天地人之道是《論語心得》中的第一道,讀這一道時,我的感觸也是最大的。

我們現(xiàn)在常說,天時地利人和是國家興隆、事業(yè)成功的基礎。但人的力量如此強大的原因,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華融入人的內心,使天地人達到完美結合的程度,結成一個整體,所以,只有當天地之氣凝聚在一個人的內心的時候,他的強大,無堅不摧。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諧,就是大地上萬物和諧而快樂的共同成長,僅此簡單而已。讀到這里,我想,在當今社會,競爭如此激烈,我們應該如何為人呢?只要你的胸懷無限大,許多事情就小了,原來如此,就是“忠恕”二字啊!簡單的說,就是要做好自己,同時要想到別人;拓展一點說,“恕”字就是講你不要強人所難,不要給別人造成傷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給你造成了傷害,你也應該寬容。但是,真正做到寬容,又談何容易呢?有很多時候,一件事情已經過去了,而我們還老是在那兒想,這么可惡的事,我怎么能原諒它呢?然后就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咀嚼中,一次又一次再受傷害。這就是孔子告訴我們的,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了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闊天空。《論語》告訴我們的,不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還應該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所謂“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給予比獲取更能使我們的心中充滿幸福感。

關愛別人,就是仁;了解別人,就是智,就這么簡單。那么,怎樣做一個有仁愛之心的人呢?孔子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蹦阕约合胍兴鶚淞?,馬上就想到也要讓別人有所立;你自己想要實現(xiàn)理想馬上也要想到幫助別人實現(xiàn)理想。能夠從身邊小事做起,推己及人,這就叫“仁義”。

讀完這一道,聯(lián)想起生活中的自己,不禁羞愧萬分?,F(xiàn)實生活中的自己自私、蠻橫、無理、霸道,這跟書中相差了多遠啊!我仔細的考慮了,我以后一定要做到寬容、關心愛護他人等。這樣,自己的人生不是才會更完美嗎?我想圣賢的意義就在于,他以簡約的語言道出人生大道,而后世的子孫或蒙昧地,或自覺地,或痛楚地,或歡欣地,一一去實踐,從而形成以個民族的精神。

于丹人生感悟讀后感篇九

讀了這個故事,我知道了,一分鐘非常珍貴。一分鐘能做很多東西,教育家班杰名只用了一分鐘就能把亂七八糟的房子理成干干凈凈的房子。

我真的不敢相信!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我的十五年過去了,買不回來了,我現(xiàn)在不能再浪費時間了。

從現(xiàn)在開始我再也不浪費時間了,早上起來不在床上掙扎,吃飯大口大口地吃,作業(yè)不停息地做,不抓來抓去地抓癢,這些時間肯定有用。

時間就是財富。當我讀到“激光可以一分鐘走一千八百萬公里。最快的電腦一分鐘可以運算九十億次?!笔前。@巨大的數據使我驚訝得目瞪口呆。我想:在一分鐘里能做這么多的事,能為祖國創(chuàng)造多少財富??!

時間就是生命。醫(yī)生在搶救垂危病人時,總是爭分奪秒,不知從死神手中奪回多少人命?。?/p>

時間就是勝利。在硝煙滾滾的戰(zhàn)場上,解放軍叔叔必須及時地把握戰(zhàn)機,不然哪怕錯過一分一秒,都會招來可怕的后果。在熊熊的烈火中,消防戰(zhàn)士早上去一秒,就可以減少一份損失。

以前,我對一分鐘不在乎,媽媽經常教訓我,我總說:“短短的一分鐘,在生活中有多少個??!一會兒就是一分鐘,有什么可貴的?”我做作業(yè)不知道浪費了多少個一分鐘,結果總是時間不夠用。

我現(xiàn)在學會了珍惜時間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啊!

于丹人生感悟讀后感篇十

什么叫心靈上的高興,無欲無求、紅塵看破也不過是避世;忙繁忙碌地名利追求又會錯失良辰美景;人活于世,于大千天下,可以不為人情事故所困?人情事故即人的相處,我們最近的關系網莫過于親友好友、同事還有一些“假想敵”:。

溫暖、質樸的道理深化淺出讓我們再度重溫孔子,近間隔接觸孔子,實在“道不遠人”。她從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小人之道、交友之道。抱負之道和人生之道這七個方面辨別論述“怎么樣才能過上心靈所需的那種高興生活!”

“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蔬矣”,不論與領導還是朋友,都要守舊一定的間隔。與朋友相處時“忠告而善道之,不行則止,毋自辱焉?!币馑际?朋友做的不對的中央,要加之引導;要是他不聽就算了,不用自取其辱。

去年年末,于丹在百家講壇開講《論語心得》,百家講壇的收視率一下飆升,臨時網上議論的沸沸揚揚,一月份我去買這本書,就曾經重印了七次,看后以為心里克制了很久的東西自己表達不出來,但是書中表達出來了。對于《論語》,書店的書更多的是學者壓人式的講法,而《論語心得》這種親切的講法一下將讀者拉近了,我們好像就是孔子席前一個平靜的門生。正如書中說,論語差別與勵志格言,它不是一句一句的教導,而是一幕幕場景,像話劇一樣來看最故意思。

《論語》當中孔子是一個溫良恭儉讓的抽象,和門生探究題目總是平易近人,是商量的語氣,盡管孔子比他的門生要大很多多少歲。想想現(xiàn)在的講堂,老師在上面講,門生又要看幻燈,又要做筆記,忙的不亦樂乎,真是感慨良多啊。

于丹人生感悟讀后感篇十一

《論語》是一部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是我國儒家思想的前年經典絕學。那么讀者們讀后有什么收獲呢?請往下看。下面是本站小編精心為你整理論語讀后感之人生感悟,希望你喜歡。

何為人?還是孔子說得好:“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比司蛻撎ぬ崒嵉娜ジ勺约盒枰傻氖虑?,踏踏實實的將眼前要干的事干好,那么樣樣事都會變得有條不紊起來。不問收獲,只求耕耘也是我們能做成一件事之大根本。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往往成就一番大事業(yè)的人當初都是默默無聞的,所以說你若是到了“老之將至”而一無所成的話,真不是你太笨恐怕是太聰明的原因了。一個人能做到踏實穩(wěn)重,便是有禮了。“恭近于禮,遠恥辱也?!彼囟ǔ闪艘晃挥凶饑赖娜恕N覀冊谏鐣纤龅囊磺信Σ贿^就是想讓自己活的體面一些,能得到雖不是周圍人的尊重最起碼不會受到輕視。在這個社會上,越是卑微的人越是看重別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世俗大眾們努力的生活,努力的維護世俗的人情關系,可是終歸落下的卻是東家長李家短的是非人生。古人說:“兒女情長,英雄氣短?!碑斀裆鐣们椴蝗缬枚Y,“禮之用,和為貴,”與其為情所困,不如“君子之交淡如水,”處理家庭關系,人際關系,合作關系都應禮字當先。禮便是尊重,便是寬容。這才是人之大愛,也是對己獲得的最大的尊重。如果我們在生活中受辱,很可能是我們自己輕浮不穩(wěn)重的原因造成的?!凹核挥?,勿施于人”便是受辱之一;克,伐,怨,欲為二(好勝,自夸,怨恨,貪欲);巧言令色為三。孔子言:“剛﹑毅﹑木﹑訥近仁?!本褪墙涛覀儗W會忍讓,堅持,敦厚而謙卑。如若再能做到:“貧而無諂,富而不驕?!蹦俏覀儽憧蔀橐粋€真正的無憂無懼,坦坦蕩蕩的人了。

做好了自身又如何處事呢?孔子便是一個真真切切的世俗之人?!白R時務者為俊杰”是他最大的處事原則。在生活中他處處審時度勢,他教你怎樣和鄉(xiāng)黨們相處,如何表現(xiàn)。在工作中如何和上級交流,如何在上級面前表現(xiàn)自己。與自己水平相當的人怎樣相處,比自己差的又另當別論。社交中他處處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竭盡所能給人留下一個好的印象。在整部的《論語》中充斥著他的繁文縟節(jié),也許在現(xiàn)代人看來這些都是腐儒濫調,委曲求全,沒有自我的表現(xiàn)。實則不然,世俗才是最大的人生之修行場所。對于我們平凡的人而言,我們能活的知足而快樂,就是一個明白。明明白白生活的實質到底是什么??鬃幼龅搅诉@一點。社會無論怎樣變,人性不會變。怎樣做一個讓別人歡喜而又受尊敬的人,這就是孔子的滿足,難道這不也是我們平庸之人的夙愿嗎?我們又有什么才能去我行我素呢?子曰:“中庸之為德?!敝杏贡闶亲蠲?,最善的了。因為它能讓它身邊的一切人或事都變的舒服和自在,而這恰恰非善者或智者不可為也。孔子是智者,那么我們就做一個善者罷了。與人為善,是善待他人更是自己,沒有人喜歡活在怨恨和仇恨當中。只要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做到不亢不卑,我們便也有大智慧了。

接下來我們就要很好的享受生活了。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边@是生活的實質。了解了生活的實質性。順乎自然,順應天命,便可如回一般身在陋巷而不改其樂。方法之一:“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辈灰^多的參與與我們無關的事。我們首先得了解自己要什么?學會剔除過多的欲望,過高的要求,過多的想法,當然還有過多的思慮。不要跟風,不要攀比,不要眼高手低。現(xiàn)在的人就是想得多做得少,管的多拿得少而導致了內心的不平衡,不安穩(wěn),不快樂。其二:“無求備于一人?!辈灰獙ι磉叺娜饲笕霖?。如今我們的太多不快都源于怨恨,怨恨生活的不公,怨恨周圍人不好,怨恨孩子的不爭氣,甚至女人們怨恨老公的不優(yōu)秀。其實渴求別人便是將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即是一種自私的索取,又是自己無能的表現(xiàn)。將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自己的悲喜豈非由他人控制,那么何以能享受自我的生活呢?這尤其說的就是女性朋友們。為什么女人總是感覺自己受困于世俗,缺乏自我。那完全是因為她自己受了想要不勞而獲的控制。其三:“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不義而富貴,于我如浮云?!比艘欢ㄒ凶约旱闹鞠颍辛酥鞠蚰繕藷o論怎樣的生活我們都能過出味道來。這也便是回的快樂。人就應該有自得其樂的能力。最后用《論語》里的話結束:“死生有命,富貴在天?!碧┤惶幹?。

《論語》的交友觀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挖掘,但有一點好像沒有涉及到——如何處理一個朋友群的關系。即,幾個人彼此都是朋友,三五成群。這里面就不僅存在單純的兩兩交往的問題,還包含更復雜的一對多,多對多的問題。

說了這么多《論語》中的交友觀,由于《論語》主要記載的是孔子的思想,我倒對孔子的朋友產生了興趣。我想孔子應該有很多朋友。單就《論語》來看,我卻只找到兩處。一處是“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哉冗灯涿?。闕黨童子將命?;騿栔唬骸嬲吲c?’子曰:‘吾見其居于位也,見其與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另一處就是上面提到過的“朋友死,無所歸,曰:‘于我殯’?!焙笳卟恢獜暮慰甲C,前者看來只是孔子所“和”之人,并非所“同”之人??鬃佑袥]有純乎價值認同的“知己”呢?僅看《論語》,似乎沒有。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如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憲問)退而求其次,孔子的學生中有沒有人能充當這一角色呢?有時,師生關系也可到達一種朋友關系。我不由自主地注意到了顏回和曾參。

從前,我之所以讀一本書是因為它來到了我的手邊,而書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氣或分幾天讀完它。后來,知道了有公共圖書館這等讀書的好地方,我也懶得去翻書目卡片,只是在開放閱覽室書架上隨手抓一本我能讀得進去的書。再后來,通過網絡,也約略知道近來新出的哪幾本書是值得一讀的,可我也往往只關注自己感興趣的,偶爾在瀏覽的網頁上碰到一兩本好書也都是大概的翻翻,很少有時間和心情靜下心來看,相逢或相違全憑運氣。所以,我讀《論語》也只是因為選了《中西經典選讀》這門課,于是從圖書館借了這本書。

人們常掛在嘴邊的話,我竟然不知出于《論語》。像“父母在,不遠游。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道不同,不相為謀,任重而道遠,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秘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并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處死的,據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于?!保@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于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讀完《論語》感悟就兩個字:世俗。我真切的感受到只要我們活在這個世俗的社會里,它就是指導我們很好的活下去的一本工具書。結合現(xiàn)實而言,《論語》可以非常好的指導我們這些世俗男女和平庸大眾,它真真切切就是一部世俗哲學,它教人們如何很好的適應這個社會,很好的生活。

古之君子,今之為人也。如何做人,是現(xiàn)代的人類所關心的問題。因為他涉及到我們的生活,事業(yè),家庭,未來及成功與否。人性雖善,卻極易改變。面對當今社會的紛擾復雜,逐名追利,金錢至上的環(huán)境,人該何去何從?彷徨,孤獨,不安,浮躁,憤恨不平已然成了人之常態(tài),我們雖是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卻從未感到滿足過,開心過。那么,我們到底缺少什么呢?對,精神支柱。借用孔子的一段話解釋一下原因:如果你是一個善良仁德的人,你不好學問,你可能會被人利用;你天生聰明,如果不好學問,就可能自以為是;你誠實忠厚卻不好學問,可能會吃虧;你勇敢而不好學問,可能經常做錯事;你一味的爭強好勝,卻不好學問,可能就會變的狂妄。那就是說如果沒有學問,我們的生活永遠都是膚淺而片面的,我們的所獲所得也沒有立腳之處,也發(fā)揮不了它應有的價值,人便更容易患得患失,這就是為什么人得到的越多越不滿足。因為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對于生活沒有明確目標的人,便是渾渾噩噩,人云亦云的凡夫俗子。你知道嗎?在這個世上誰的日子最不好過,就是這些凡夫俗子們,用孔子的一句話說:“唯小人與女子難養(yǎng)也。”這里的小人并非卑鄙下流之人,而是被世俗生活中的瑣碎纏繞不得分身的無大德之狹隘男女們,他們正淋漓致盡的將人性的劣根展露無疑,爭名奪利﹑狹隘自私﹑貪便宜取小利??墒亲罱K,委屈的人是他們,憤憤不平的人是他們,失落的還是他們。這也正是應真證《論語》里:“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边@樣一句話。

于丹人生感悟讀后感篇十二

題記:又到了一學期一次的教科研考核,要交一篇理論學習讀后感,想起最近讀的書《于丹趣品人生》。就寫它,一舉多得:整理思想、應付考核、向同事推薦。

曾經在《讀者》中讀過這樣一段話,很是喜歡:“靜是一種境界,是精神與靈魂的平靜,是看透名利得失、榮辱成敗的覺悟,是內心本質需要的理解和把握。它平和、恬淡,寵辱不驚;它純真、靈動,不沾染世俗塵埃;它淡泊、舍得,超然于名利場外。一個心靈寧靜的人,高朋滿座,不會昏眩;曲終人散,不會孤獨;成功,不會欣喜若狂;失敗,不會心灰意冷。心靜的人就能做到:坦然處世,灑脫處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背踝x《于丹趣品人生》,突然又想起了這段話。

翻開《于丹趣品人生》,開篇白巖松作的序,一句反問“我們怎么了?”,讓我們不禁深?。何覀兠刻於荚诿γβ德?,似乎沒有一刻能夠平靜下來。正如他所說的平靜正成為一種奢侈品。

而作為教師的我們,每天面對學生層出不窮的問題,作業(yè)中亂七八糟的答案,一些家長的不理解,再加上工作、生活中的雜事……種種種種弄得我們焦頭爛額。我們的心是浮躁的,我們的學生也是浮躁的。在這種浮躁的氛圍中,我們懶得去聽學生的辯解,靜不下來去思考。生活的快節(jié)奏,讓一杯清茶,一杯淡酒,琴聲繞梁,邀山水入境的閑適成了虛影。

記得《功夫熊貓2》中,師傅告訴阿寶說:“我修練五十年,苦思冥想,悟到了功夫的最高境界,那就是----靜下心來。龍巖上滴落一滴水珠,每一滴靈動的水珠都蘊含著無窮的力量,而靜下心來,讓這力量一切皆有可能?!?/p>

無論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不妨忙里抽閑讓自己停一停、靜靜心,回頭看看最初的起點,向前望望最終的歸宿,然后帶著一個從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合上該書,我想,在喧囂的紅塵中,今后我一定會讓自己這顆浮躁的心時常回歸于安然和寧靜,偷得浮生半日閑,泡上一杯濃茶,捧上一本閑書,于音樂中聆聽生命的真諦,從書香中品味物外的超然,思考除了金錢和名利之外的人生。相對于歷史的長河和浩瀚的宇宙,我們只是一名匆匆過客,何必奢求太多呢。

讀過《于丹趣品人生》之后,你會認為,在適時的空當為自己找一個充分的理由,安靜地坐下來,聽聽自己的內心,少一點功利心,多一點真性情,這便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于丹人生感悟讀后感篇十三

季羨林先生是著名的北大三才子之一,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文藝理論家、比較文學家,同時也是散文家,他的人生經歷十分奇特與坎坷。早就與他相識,是在初中,那時的我,拿著他的《季羨林談寫作》,學著寫作文,給我很多寫作上的指導?,F(xiàn)如今,一代國學大師辭世,我不禁又拿起了他的《我的人生感悟》,去感悟他的人生,領悟他的人生哲學。

《我的人生感悟》一書將他在不同時期所寫的人生經歷、人生體驗與人生回憶的文章以匯集整理,內容側重于“人生”二字,季羨林先生從農民之子成長為學界泰斗的傳奇人生在這本書中得到了完美的詮釋。全書以“修身”“治學”“寄情”“曠達”為題,無論是回憶往事、記述師友,還是寫物抒情、感時言志,篇篇都洋溢著真情,字字都流露出匠心,讀來感人肺腑。

季老散文中流露出不少的智者之思,悟者之思。他自身修行歷練成一種智者的思想方法和文化底蘊,他經常從細微之處入手,以獨特的視角評析、判斷現(xiàn)實生活細節(jié)中的是與非,其所用之筆是如此的輕快準確,如此的駕輕就熟。恰到好處、實事求是的判斷使他能以一個普通人難以覺察到的角度去審視現(xiàn)實中的細部,使人們通過他的智慧之筆發(fā)現(xiàn)生活之美,觸摸鮮活的靈魂。身為智者的季先生在當前文化快餐充斥的情況下,敢為天下先,于默默無聞中,用如椽之筆為人們開啟了一扇扇智慧之窗,從中透出的使人駐足觀望、凝神思考的圣潔之光,毫無折射地射入人們的心田。

書中《賦得永久的悔》一文是最讓我感動的文章。我沒有想到的是作為如此成功的學術大師,他永生的悔恨居然是“不該離開故鄉(xiāng),離開母親”,他在書中寫到“世界上無論什么名譽,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即使她一個字也不識……”整篇文章縈繞著一種淡淡的哀愁、鄉(xiāng)愁。他用平鋪直敘的筆調通過描寫童年家鄉(xiāng)清貧的生活,寫出了回憶思念母親的真情,雖然沒有對母親大喜大悲進行詳細的描述,但那種淡淡的哀愁更能侵蝕到我的內心,看了讓我心碎落淚。

我佩服季老不把道理往深處說的態(tài)度。這本冊子談的人生道理,很多人都談過,但沒有一本書談得這么簡單通俗,平易近人。道理不是講出來的,是真正的談出來的,就像你的爺爺在和你聊天一樣,沒有故作高深,沒有冠冕堂皇,沒有自以為是。師者之風,循循善誘。

《我的人生感悟》有不少自己的人生體驗,寫出來頗似老人的諄諄教誨,不溫不火,一派仁者風范,因此又可說是仁者的散文。仁者似的評價對季先生而言頗為恰當。他的散文具有“老生派”性格化散文的特點,雖處塵世,但充滿了寧靜、淡泊、肅穆、安詳的氣氛。散文中既沒有顯山露水的抒情言志,也沒有劍拔弩張的激動情懷,只有光風霽月般的溫柔,在溫文爾雅中流露出明辨是非的骨耿與率直。他竭力以一顆對生活無比虔誠的心在當下環(huán)境中去尋覓那些被時間、世俗磨損而且遮蔽了的生命美感和生活詩意,以明察秋毫的目光去審視歷史的.瞬間所呈現(xiàn)的彩虹之美,這種寬廣的胸懷,超脫的精神,鑄就了仁者的大仁大義,一派長者之風。

“大象無形,大音稀聲”,雖然只是一己的人生感悟、小小悲歡,作為讀者的我依然被籠罩在作家本身所散發(fā)出的溫柔的精神光芒之中,并且從中體驗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這樣一種震顫靈魂的生命感動,不禁讓人想起千年之前范仲淹的那句慨嘆: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于丹人生感悟讀后感篇十四

最近一直在看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首先想要說的是,這是一本非常好的書。

每每去到書店,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關于教人們“怎樣做人、怎樣對待人生挫折、怎樣處事”的書籍比比皆是,而這些所謂的“心靈雞湯”迎合了當今復雜社會下處于“心靈沖撞”中的人們所需要的那種必要的理解和必要的心靈慰籍,而這些書籍中,我認為于丹教授關于《論語》的心得體會卻是最值得一看的。

想起以前讀中學的時候,什么《論語》《莊子》在我的眼中都是很深奧的東西,雖然在添鴨式的教育中我背會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不在其位,不某其政”“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等朗朗上口的句子,可自問心里對這些話的理解卻是膚淺和隨意的?;蛟S,沒有于丹,我大腦中不會再想起《論語》,不會想到通過讀《論語》來指導自己的生活,也不會理解先人圣賢為什么會說出“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的那種推崇,當看了于丹教授的書后,我知道了孔夫子的偉大,也知道了過去自認為深奧的孔夫子的《論語》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賢們說的話,穿越滄桑,傳到今天,仍然可以讓我受益匪淺、溫暖備至。于丹教授說:“《論語》告訴大家的,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所以,當這本書被我認認真真地看完后,心里很為于丹教授把現(xiàn)代社會、現(xiàn)代人的生活通過《論語》完美結合后給予的精辟闡釋表示喝彩!

對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于我這等凡夫俗子來說,不會也不想做任何評論,對我來講,讀懂、讀透、悟到就可以了。

于丹人生感悟讀后感篇十五

莊子是諸子百家中一個重要的代表人物,人們把孔子稱為“圣人”,稱莊子為“神人”。之前看過于丹的論語心得之后,我又在暑假中閱讀了于丹莊子心得。

最初知道莊子,是從一首詩“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雖不知道什么意思,只覺得詩句挺特別。后來知道莊子寫了逍遙游,逍遙游代表了莊子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對世俗社會的功名利祿及自己的舍棄。

如果說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莊子就是道家的化身。莊子留給我們的,是他那些充滿了寓言和小故事的文章。莊子一生窮困潦倒,卻能超越貧困樂在其中,莊子能言善辯,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嘲諷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莊子的文章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想象,充滿了尖酸刻薄的諷刺和挖苦。

他的所作所為,經常令人瞠目結舌,又令人拍案叫絕。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祿,甚至對于死亡,他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而莊子思想中最重要的東西就是他的逍遙游。

莊子是一個有智慧的人。雖是一個幽默而有涵養(yǎng)的人,但并不是一個衣食無憂的人,他貧窮到極點,處處求人,等米下鍋德地步。

在于丹莊子心得里,我很喜歡“境界有大小”一個人境界的大小決定了對事物的判斷,也可以完全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站在大境界上,就會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無為。世間的大,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世間的小,也同樣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

因為真正的大小不僅在眼界之中,還在人的心智之中。比如一個太大的葫蘆,惠子因為“其堅不能自舉”皮太薄不能做容器認為它沒用,莊子卻說;你怎么就認定它非要剖開當瓢,而不用完整的它系在身上去遨游江海呢?有人將可以抗凍的家傳秘方用于使家人在寒冷的冬天不被凍傷,而世代漂洗為生;有人卻高價買了此秘方使吳國兵士不被凍傷在向越國發(fā)起的水戰(zhàn)中大獲全勝,而裂地封候身價倍增。

順應外界,與外界相處要通達,而內心又要有所堅持,這樣才能在復雜社會中不迷失自己。

于丹人生感悟讀后感篇十六

我讀過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后第一個感觸就是萬物歸一。

這是一個關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萬古規(guī)律。綜觀人的一生,人這輩子,要么忙著生存,要么趕著去死。生命在逝水流年中悄然凋零,什么是看見的,什么是看不見的?大多數人都在為自己平凡而樸實的生活忙碌打拼,卻忘記適時停下休息欣賞自然之力與自然之美。人有追求與信仰,為實現(xiàn)自己理想進行能動性的創(chuàng)新與改進,以最大限度適應自身生存的環(huán)境,但或許就會漸漸迷失自我,迷失人的本性,做出愚蠢瘋狂幼稚傲大的可悲行為。從地球看我們生活的城市,很??;從銀河看地球,微??;從宇宙看銀河,微乎其微。而我們每一個個體,每個人,根本微不足道。可是還是有那么多的人在爭,在斗,為了無休止的利益,為了滿足與吞噬無限膨脹的欲望,在我們生存的小星球上拼命去捕捉原本并不屬于任何人的東西,我記得網絡上有一個簽名:天上的星星,為何象人群一樣擁擠,地上的人群,為何象天上的星星一樣疏遠?我想,這就可以用來解釋人與人之間的心態(tài)問題罷!簡言一句話,人,應該學會看透生命的本質,看穿亙古廣漠,潮起潮落,看清事物潛在的規(guī)則與本質。

如果說把寰宇看得寬闊透明,那么把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就應該看得坦然釋懷。四海之內皆朋友,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則是我的第二個感觸。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王維簡單的一首詩十足勾畫出了朋友之間的真摯情誼。古人以人生得到一知己足以來形容人的一生要找到一個十分了解自己的人有多么困難。在今天,我們仍然也會以擁有一個和多個知己而感到自己人生存在的價值意義??墒?,上帝總是帶有一絲幽默,他可以把人相隔千里之外,也可以讓人如親鄰一樣貼近。我們總是期望別人有多么了解自己,然后便有了被充分了解后的感嘆,然而事實上沒有誰能比我們自己更了解自己,只有認清自己,才會更好去了解他人。否則就會做出許多不該發(fā)生的事情,產生出許多不必要的麻煩?,F(xiàn)在,地球更象一個小的村落,只要有足夠的旅費,每個人都可以去他想去的任何地方,當然,如果可能,我們也可以認識任何一個在從前想都不可能想過未曾謀面的家伙,我們所生存的環(huán)境被無限地擴大與擴展。而我們對待他人的態(tài)度也因此該得到闊延和釋放,古人所云比較封閉的交友概念現(xiàn)在也已經絕跡,與人為善,就是與己為善。

與人產生爭執(zhí)和爭吵再所難免,因為我們的頭腦中存在成千上萬個不同的idea,因此人與人的思維方式和思考模式并不相同,對待同樣一個問題的處理方式和反應程度也不盡相同,于是偏差和誤解便產生。對待這種事情的我們該如何面對處理?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用直率去對待所有的問題,我們想讓別人了解和理解我們真正不被歪曲的想法,那么我們就要學會用最簡明最直接的說話方式去將我們的想法陳述給對方去聽。可惜的是,許多人并不愿將他們的直率使用到應該使用的地方,因為我們都很自我,都很主觀。我們認為自己應該是獨特的、獨一無二的,這沒有問題,問題出在我們過于自我,過于固執(zhí),固執(zhí)得乃至無法放下偏執(zhí)。這就嚴重得多了,回頭想想,我們連宇宙都可被認識,那么我們?yōu)槭裁淳筒荒馨炎约侯^腦中的idea真實地放映在對方面前呢?事實上我們可以做到。

古人云: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我們也許無法做到最好,但我們起碼可以用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我們的朋友,家人,愛人和我們所認識的一切善良的人們??桌戏蜃诱f幫人錦上添花不如幫人雪中送碳,能及時帶給別人最迫切的需求,那是我們道義上的責任。

我相信人本善良,只是在成長中受到了種種誘惑吸引,自己定力不夠才漸漸變成各種各樣的形態(tài)出現(xiàn)在人間。把握住內心的尺碼,不論外在怎樣,我本善良。希望自己在學習過此書后能用更高一層的心境和態(tài)度來釋懷面對身邊的一切事物。那才是我最終學習此書的目的。

于丹人生感悟讀后感篇十七

1、理想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就是我們的天和地。

2、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個國家凝聚起來。

3、我們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

4、寬容一點,給自己留下一片海闊天空。

5、關愛別人,就是仁慈;了解別人,就是智慧。

6、做一個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化解生活中的遺憾。

7、沒有道德約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災害。

8、勇敢有時候是理性制約下的一種鎮(zhèn)定和自信。

9、一個有德有仁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勇敢。

10、君子之驕,驕傲的是內心的風骨。

11、人生有限,把有限的感情留在最應該使用的地方。

12、最恰當的距離是:彼此互不傷害,又能保持溫暖。

13、距離和獨立是對人格的尊重,最親近的人之間也應該保持。

14、多思、多想、多看;少指責、少抱怨、少后悔。

15、過分的苛責,不如寬容的力量更恒久。

16、結交那些快樂的,能夠享受生命的,安貧樂道的朋友。

17、與其與他人斗,不如跟自己的能力斗。

18、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靈的自信。

19、物質的東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

20、知天命就是內心有一種定力,去對抗外界。

21、耳順就是悲天憫人,理解與包容。

22、只有建立內心的價值系統(tǒng),才能把壓力變成生命的張力。

于丹人生感悟讀后感篇十八

如今,在每年新出版的成千上萬種圖書中,真正稱得上好書的,并不算太多,而自己尤其排斥排行榜上的暢銷書。因了某個偶然的機緣,拜讀了一度炙手可熱的《于丹論語心得》,讀罷,感慨便也油然而起:好書在此。

在人們公認的好書中,有這樣兩類:一類以其認真給人以知識,把讀者帶入尚未涉足的領域并終生受益。另一類以其智慧給人以啟迪,仿佛不經意的幾句話,便使人茅塞頓開,難以忘懷。受益的人也許“覺”在某一刻,怦然心動,醍醐灌頂;也許“悟”在漫漫歲月,用一生的歷練完成一次不可復制的解讀?!队诘ふ撜Z心得》這本書之于我,便屬于后一類。讀過這本書,一向對《論語》敬而遠之的自己,對孔圣賢博大的思想和胸懷也有了大概的了解。

于丹在書中寫道:《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直白地說,《論語》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xiàn)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坐標。《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tài)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

在《論語》中,天地人并稱為“三才”,人的意義跟天和地是一樣的。所以,在孔子看來,人是值得敬重的,人又是應該自重的?!墩撜Z》的思想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華融入人的內心,使天、地、人成為一個完美的整體,人的力量因此而無比強大。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諧。我們今天也常說,天時、地利、人和是國家興旺、事業(yè)成功的基礎,這是《論語》對我們現(xiàn)代人的啟發(fā)。

好書離不開好的作者,而這本書的作者于丹,對中國古代文學卓有研究,功底深厚,下筆斐然成章,那行云流水般的遣詞造句,讀來更是一種美的享受。她的功力與魅力,字里行間,撲面而來,真是未曾展卷,便已心儀。

讓我們在于丹的引領下走進《論語》,也做孔子席前一個安靜的學生,跨越這千古的滄桑,在今天看一看他那淡定的容顏,想一想他讓我們回到自然中的緣由。在我們每一天忙碌的間歇里,給自己一點點心靈的鼓勵。

讀這本書,叫人知道了許多,又思索起許多,讓人不由地感慨:好書在此!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5342810.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