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核教學方案范文(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6 14:20:08
李子核教學方案范文(20篇)
時間:2023-11-26 14:20:08     小編:ZS文王

當面臨復雜的問題或挑戰(zhàn)時,一個明確的方案可以提供清晰的指導和方向。在制定方案時,應該優(yōu)先考慮效果最好的方案。一個好的方案可以幫助我們把握機遇,應對挑戰(zhàn),取得成功。

李子核教學方案篇一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理解周圍打算等詞的詞意。

2、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學習課文第1段。

教學過程。

1.聯(lián)系實際,揭示課題。

(2)出示課題,齊讀。學習核。這個字和哪個字很像?(指導學生用該、孩等字換偏旁的方法記字形。)。

2.聽課文錄音,略知大意。

邊聽邊思考:

(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討論后教師歸納,指出提得好的問題。大家?guī)е@些問題自己來讀懂課文。

3.自由讀課文,自學字詞。

要求:

(1)讀準生字字音,想想用什么好辦法記住字形,把生字組成的詞劃下來,想想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2)看看課文有幾段,每段告訴我們些什么?

4、檢查自學,初讀課文。

(1)指名分段讀課文,評一評誰讀得最好。

(2)正音:一會兒兒化塞是平舌音。結結巴巴中的結念輕聲。

(3)交流記生字的方法。剛才在自學中,你是怎么記住主字的,把你的好辦法說出來給大家聽聽。(生說一種方法,師在田字格中寫一個字。)。

5、學習第1段。

(1)媽媽買來李子準備晚飯后分給大家。指名讀第1段。

(2)哪個詞是準備的意思?(打算)孩子們是指誰?(瓦尼亞和他的兄弟姐妹們)。

(3)齊讀第1段。

6、寫字指導。

塞:上中下結枕年間是三橫。

吞:第一筆是橫,不要寫作撇。

7、作業(yè):

完成課堂作業(yè)第1、2、3題。

李子核教學方案篇二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理解周圍打算等詞的詞意。

2、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學習課文第1段。

(2)出示課題,齊讀。學習核。這個字和哪個字很像?(指導學生用該、孩等字換偏旁的方法記字形。)。

邊聽邊思考:

(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討論后教師歸納,指出提得好的問題。大家?guī)е@些問題自己來讀懂課文。

要求:

(1)讀準生字字音,想想用什么好辦法記住字形,把生字組成的詞劃下來,想想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2)看看課文有幾段,每段告訴我們些什么?

(1)指名分段讀課文,評一評誰讀得最好。

(2)正音:一會兒兒化塞是平舌音。結結巴巴中的結念輕聲。

(3)交流記生字的方法。剛才在自學中,你是怎么記住主字的,把你的好辦法說出來給大家聽聽。(生說一種方法,師在田字格中寫一個字。)。

(1)媽媽買來李子準備晚飯后分給大家。指名讀第1段。

(2)哪個詞是準備的意思?(打算)孩子們是指誰?(瓦尼亞和他的兄弟姐妹們)。

(3)齊讀第1段。

塞:上中下結枕年間是三橫。

吞:第一筆是橫,不要寫作撇。

完成課堂作業(yè)第1、2、3題。

李子核教學方案篇三

一、教學目標:

1.繼續(xù)學習生字:理解“發(fā)現(xiàn)、麻煩、結結巴巴”等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地朗讀課文。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3.懂得不能產謊話,要做誠實的孩子。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理解瓦尼亞的撒謊過程;難點是展開想象,說出瓦尼亞及媽媽的心理活動。

錄音機、錄音帶、投影片。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悠揚什么事?(板:瓦尼亞)。

2.指名讀課文1、2段。

3.說說不得兩段告訴我們什么?(板:偷吃了李子)。

過渡:瓦尼亞偷吃了李子后是怎么做的呢?我們接下去學課文3-5段。

(二)教學3-5段。

1.聽錄音朗讀3-5段,思考:瓦尼亞偷吃了李子后是怎么做的?

2.瓦尼亞在撒謊的過程中,臉色發(fā)生了不同的變化,自由朗讀課文,劃出瓦尼亞臉色變化的句子。

3.投影出示句子:瓦尼亞臉紅得像大紅蝦一樣。

瓦尼亞聽了,嚇得臉色發(fā)白。

讀句子,教學“蝦、嚇”,比較字形,理解字義。

為什么瓦尼亞會臉紅了?后來又嚇得臉色發(fā)白呢?我們仔細來閱讀課文。

4.齊讀第3段。

(1)說說有幾句話,每句分別是講誰的?

(2)“發(fā)現(xiàn)”可以換成其他詞嗎?為什么?媽媽的話該怎么讀?

(3)瓦尼亞聽了媽媽和大家的話,心里會怎么想?

(4)為什么瓦尼亞臉紅了?比較我句子:瓦尼亞臉紅了。

瓦尼亞臉紅得像大紅蝦一樣。

5.指名讀第4段。

(1)從哪句看出媽媽知道李子是誰吃的?當時媽媽心里會怎么想?

(2)選詞填空:(出示投影片)。

吞吃。

誰要是把核下去,那就麻煩了!

(3)想象一下會出現(xiàn)什么麻煩?

6.齊讀第5段。

(1)為什么瓦尼亞會嚇得臉色發(fā)白?

(2)“結結巴巴”是什么意思?

(3)他最后說的話可以的看出什么?

(三)復習鞏固。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當你做了錯事后,你該怎么辦?

(四)完成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第5、6、7題。

五、板書設計。

李子核。

聞聞摸摸拿……塞。

(偷吃了李子)。

瓦尼亞臉紅了說沒有吃做了誠實的孩子。

(不承認說謊)。

臉色發(fā)白結結巴巴。

六、教后感。

本文通俗易懂,寓意深刻。如果按通常的方法,問問答答,進行所為的分析。

教學,就會沖淡課文蘊含的教育,學生覺得索然無味。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上。多處讓學生展開合理想象,從學生的回答案中很自然地得出本課要做個誠實的孩子的道理。這樣既可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可在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談所受教育的過程中,提高認識水平。

李子核教學方案篇四

課時目標:

1、學習課文第2至5段,理解詞意,知道瓦尼亞開始為什么臉紅了,后來為什么又臉色發(fā)白。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1、復習鞏固。

抽認生字、組詞。

2.學習課文第2至5段。

(1)指名讀第2段。

a、瓦尼亞為什么要偷拿李子吃?(因為他從來沒吃過李子,非常想吃。)。

b、從哪里看出瓦尼亞非常想吃李子?

出示句子:他一會兒聞聞,一會兒摸摸,很想馬上吃一只。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他是誰?聞聞是聞什么?他想知道什么?(氣味)摸摸是摸什么?他想知道什么?(感覺一下外表。)他先聞聞再摸摸,這兩個動作課文里用什么詞來連接的?表示事物在較短時間內先后的變化可用一會兒一會兒。他問了李子的氣味,感覺了李子的外表,心里怎么想的?(想知道李子的滋味。)從這些詞可以露出他的急切心情?(很想、馬上)。

c、他是這樣想的',又是怎樣做的呢?看圖說說,找出句子談談。

比較句子:他看看周圍沒人。

他看看周圍沒人注意。

兩個句子一樣嗎?

塞在這兒換成放行嗎?為什么?

d、讀讀第2段,說說這段主要告訴我們什么?

(2)找出寫第2幅圖的課文,指名讀第3段。

a、出示:吃完后,媽媽發(fā)現(xiàn)李子少了一只。

在這兒為什么用發(fā)現(xiàn)不用看見呢?

(因為媽媽根本沒有想到李子會少,她感到很突然,所以用發(fā)現(xiàn)。

b、自己輕聲讀課文,對照圖畫,思考:圖中畫的哪位是瓦尼亞?

聽了媽媽的問話后瓦尼亞的表現(xiàn)與別的孩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c、討論思考題。

出示句子:

瓦尼亞臉紅了。

瓦尼亞臉紅得像大紅蝦一樣。

你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這句話把什么比作大紅蝦?為什么這么比?

瓦尼亞為什么臉紅得像大紅蝦一樣?

看插圖,說說當時瓦尼亞的樣子,想想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讀他說的話。

d、這段主要告訴我們什么?

(3)瓦尼亞的臉紅了,后來為什么又變白了呢?齊讀第4。5段。指名回答。想想該以怎樣的語氣讀好媽媽的話?為什么?(媽媽的話和句未的感嘆號表達了擔心、關切的語氣。)練讀媽媽的話。

嚇是什么意思?瓦尼亞為什么害怕?從哪里看出瓦尼亞心里十分害怕?(臉色發(fā)白。結結巴巴)結結巴巴是指什么?以結結巴巴的語氣讀讀瓦尼亞的話。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師小結課文內容。

4、課堂練習:

完成課堂作業(yè)第4、5、6題。

李子核教學方案篇五

課時目標:

1、總結課文,理解課文中事例闡明的道理,教育學生做個誠實的孩子。

2、學會用一會兒一會兒的句式造句。

3、復習鞏固所學字詞。

教學過程:

1、復習檢查:聽寫字詞。

2、提出本節(jié)課任務。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理解了內容。這節(jié)課我們要進一步弄清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還要復習鞏固這一課的知識。

3、圍繞問題展開討論:

(1)瓦尼亞做得對不對?為什么?

用小黑板出示3個句子,讓學生讀一讀,根據(jù)課文內容,把這三句話連起來,說說瓦尼亞錯在哪里。

a、瓦尼亞沒有得到媽媽的同意。

b、瓦尼亞吃了李子。

c、瓦尼亞說慌話。

(3)當你做錯了事后是怎樣做的?我們應該怎樣做個誠實的孩子?

小結:老師相信,瓦尼亞和你們一樣,通過這件事懂得了不能說謊話的道理,一定會成為一個受大家喜愛的誠實的孩子。

4、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鞏固練習,指導造句。

找出課文中運用一會兒一會兒的例句,讀一讀。這個句子用了兩個一會兒說明瓦尼亞很想吃李子時先后的兩個動作。想想在什么情況下用一會兒一會兒連接句子。

出示小黑板:天上的白云一會兒像小白羊,一會兒。

請同學把句子補充完整,說明白云形狀的多變。

仿照例句,獨立成句。想想:誰(什么)一會兒怎樣,一會兒怎樣。

6、課堂作業(yè)。

完成作業(yè)本第3、4題。

李子核教學方案篇六

1、總結課文,理解課文中事例闡明的道理,教育學生做個誠實的孩子。

2、學會用一會兒一會兒的'句式造句。

3、復習鞏固所學字詞。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理解了內容。這節(jié)課我們要進一步弄清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還要復習鞏固這一課的知識。

(1)瓦尼亞做得對不對?為什么?

用小黑板出示3個句子,讓學生讀一讀,根據(jù)課文內容,把這三句話連起來,說說瓦尼亞錯在哪里。

a、瓦尼亞沒有得到媽媽的同意。

b、瓦尼亞吃了李子。

c、瓦尼亞說慌話。

(3)當你做錯了事后是怎樣做的?我們應該怎樣做個誠實的孩子?

小結:老師相信,瓦尼亞和你們一樣,通過這件事懂得了不能說謊話的道理,一定會成為一個受大家喜愛的誠實的孩子。

找出課文中運用一會兒一會兒的例句,讀一讀。這個句子用了兩個一會兒說明瓦尼亞很想吃李子時先后的兩個動作。想想在什么情況下用一會兒一會兒連接句子。

出示小黑板:天上的白云一會兒像小白羊,一會兒。

請同學把句子補充完整,說明白云形狀的多變。

仿照例句,獨立成句。想想:誰(什么)一會兒怎樣,一會兒怎樣。

完成作業(yè)本第3、4題。

李子核教學方案篇七

課文《李子的核》是一篇敘述性較強的故事。向我們講述了從沒有吃過李子的萬尼亞在李子的誘惑,好奇心的驅使下吃了一個李子。在孩子因為害怕而不敢承認的情況下,爸爸用巧妙的方法讓孩子自己說出了事情的真相。

課文的語言通俗易懂,但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事情的一個發(fā)展線索和爸爸的這個巧妙方法是怎么會讓孩子從不敢承認到最后無意識的自己說出了事情的真相是一個難點。為了屏除課堂內教師煩瑣的講解,讓學生反復讀文,在讀文實踐中,解決難點是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并在讀文實踐中,聯(lián)系課文的有關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進行說話訓練,培養(yǎng)學生說規(guī)范的話,認真傾聽別人說話的習慣。

二、學情簡介。

課文講述的是每個孩子都知道的一個道理:要做誠實的人,學生在讀了課文以后一定能很快的知道故事所蘊涵的道理。如果課堂上仍反復圍繞“誠實”這個觀點,課堂教學的氛圍一定會變得枯燥、煩瑣、沉悶,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教學的重點放在課文中爸爸用的巧妙的方法上,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得到提高,從中也讓學生知道了整件事情的發(fā)展順序,了解了人物的心理變化。

根據(jù)課程標準、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及本班實際,指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目標一:能在課文的語言環(huán)境中,讀準平舌音“算、滋”的發(fā)音,學習部首“皿”。

以往從讀音到筆畫、筆順、偏旁、結構、字義,看似嚴謹,可學生對那一個個抽象的書面符號卻毫無興趣。其實識字在成為閱讀基礎的同時,閱讀也是幫助識字的一個有效的方法。所以漢字的教學萬萬不可脫離語言環(huán)境。同時由于識字量、教學時間等因素,我們在教學中必須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需求,對需要強化的生字進行重拳出擊,生字中“算、滋”都是平舌音,特別對上海學生而言是發(fā)音上的一個難點,教師應該關注。并結合課文內容,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看圖學習部首“皿”。

目標二:借助拼音正確朗讀課文,并能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感受萬尼亞兩次說話時不同的語氣,根據(jù)人物的心情有感情朗讀。

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基本技能訓練,要提高語文知識能力,都離不開閱讀。在讀時字字咬準,句句讀對是朗讀的基本要求,也是整個一年級語文朗讀訓練的要求。在此基礎上教師傳授朗讀技巧,緊扣文意,幫助學生聯(lián)系實際,體會課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動,根據(jù)提示語讀出一定的語氣。

目標三:能在聯(lián)系上下文的基礎上,讀懂爸爸說這段話的目的,感悟要做一個誠實的孩子。

這是一篇敘事的`課文,萬尼亞的心情變化離不開爸爸說的話和想的辦法,而爸爸說的話和想的辦法也離不開萬尼亞的行為和想法。為了要讓學生了解爸爸說這段話的目的一定要在理解上下文的基礎上展開。同時滲透“要讀懂課文,一定要聯(lián)系上下文”的學習方法。

四、教法:

1、在快樂中識字在識字中學習。

在教學初,李子核的實物將學生的關注點引到了學習生字“核”上,讓學生交流各自的記字方法。在落實部首“皿”的教學中,聯(lián)系生活實際,知道“皿”的意思,并用示范書寫的方法,直觀地表現(xiàn)皿字底的一般書寫規(guī)律。

但我們是否就只是為了識字而識字呢?如果我們能充分利用識字來滲透學習習慣、學習方法,那才是“授人以漁”。在學習“核”時,要求學生看教師板書,并跟著書空,學習部首“皿”時,幫助歸納帶有“皿”的字,結合字形來了解字意思。前者培養(yǎng)了學生靜心看,認真學的習慣,后者滲透了學習要時常歸納的方法,并幫助學生了解了中國文字形意結合的特點。

2、閱讀教學以讀為本。

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常見的基本訓練方式。它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項重點訓練項目。朗讀是多種感官參與,以聲釋意的活動,在教學中學生對生字的鞏固,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都可通過朗讀去獲得,去感知。

1)讀的形式多樣――自由散讀、指名讀、小組讀、男女生分讀、師生配合讀等。

各種不同形式的朗讀,使學生能饒有興趣地沉浸再讀書中,課堂內書聲朗朗,情意濃濃。學生在反復讀文中認識了生字,了解了課文內容,體會了人物心情的變化,真正提高讀書的效益。

2)讀有層次有指導――初讀課文,要求學生讀準字音,特別是生字的讀音,讀通課文中的句子,目標是在識字上;第二次自由讀課文,要求學生對課文的內容進行初步的了解和整體認識,并能用自己的語言簡單的講述課文講述的事情;再讀課文,質疑問難目標定位在了解課文的內容上。第三次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在反復讀文的基礎上,了解了課文的內容,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發(fā)現(xiàn)了爸爸在處理這件事情上的與眾不同之處。帶著自己的疑問,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聯(lián)系上下文,發(fā)現(xiàn)了爸爸方法的巧妙之處。通過重點指導朗讀萬尼亞說的話,能根據(jù)提示語讀出一定的語氣,加以體會。通過指導學生邊讀邊思考,培養(yǎng)學生靜心讀書的好習慣。

3、一切從學生的需求和實際出發(fā)。

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不能脫離學生的需求和學生的實際,否則再精彩的教學設計也只是教師一人的作秀。

在識字教學中,結合課文生字的特點和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重點放在了讀準“算、滋”的讀音上,反饋初,有部分學生不能咬準字音,但通過反復的讀詞、讀句、讀文,全班都能達到讀準字音的要求。

為了讓學生感受到萬尼亞并不是一個貪吃的孩子,組織學生交流平時吃李子的體驗,學生結合自己生活的實際從李子的形、色、味的角度把李子闡述得非常的誘人,萬尼亞一個從來沒有吃過李子,經(jīng)過反復思考,最后悄悄拿了一個李子吃的行為得到了大家情感上的溝通,這也是爸爸沒有批評孩子,而是用巧妙的方法讓他承認的一個重要的原因?!鞍职譃槭裁催@么說”的教學難點迎刃而解。

在指導學生根據(jù)提示語讀出一定的語氣時,又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展開合理的想象進行說話,在了解了萬尼亞的心情后,學會對要求讀出的語氣一氣呵成。

李子核教學方案篇八

認知目標:

1、學會“李、買、分、黑、尖、吞、肚、嚇”8個生字,會認“核、盤、完、踮、塞、晃、扔”7個生字。認識1個偏旁“八”。

2、正確流利地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情感態(tài)度目標:

通過課文的學習,懂得不能說謊話,要做誠實的孩子。

教學重難點:

1、正確認識和書寫生字。

2、區(qū)分平舌音和翹舌音。

3、尊重學生的獨特內心體驗。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你聽說過吃了李子核,肚子里會長出李子樹的故事嗎?板書課題,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是怎么回事。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生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注意把語句讀通順。

2、找出生字朋友,給他們做上記號,再讀三遍。

3、四人小組互相學習認字。

4、出示生字卡片,請學生教讀。

5、開火車讀生字,及時糾正字音。

6、出示本課生字所拓展的詞語,形成蘋果樹的形狀,玩“摘蘋果”的游戲。

7、把生字和詞語送回課文中,再讀課文,思考:課文到底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合作學習,讀中感悟。

1、全班交流課文講了什么。

2、你從哪里知道瓦尼亞很想吃李子,四人小組互相說說。

3、全班交流。

4、你能讀一下嗎?指讀。

5、指導學生用“一會兒------一會兒------”練習說話。

6、瓦尼亞非常想吃李子,,想一想后來他會怎么做?全班交流。

7、自由輕聲讀3至6自然段,看看書上怎樣寫的?

8、全班交流,指導朗讀。

四、教師總結。

第二課時。

一、讀中感悟,突破難點。

1、借助拼音讀通課文最后三段。

2、同桌分角色朗讀。

3、指名分角色朗讀。

4、小組討論: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嗎?學生可能會問:為什么一家人都笑了?如果學生沒提到,老師可以提出來讓大家討論。

5、全班交流。對課后練習中的問題,孩子們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內心體驗,不一定要統(tǒng)一答案。

二、指導寫字。

1、選擇你認為寫的好的字描紅,臨寫。

2、同桌欣賞,評議所寫的字。

3、在小組內向同學請教難寫的字。

4、向教師請教難寫的字,教師范寫。

5、自己練習,難寫的字多寫幾個。

三、拓展延伸。

讀了這個故事,你想對瓦尼亞說些什么?可以和小伙伴說一說,可以找老師說一說,還可以跟爸爸媽媽說一說。

知識鏈接: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19世紀俄國最偉大的作家。出生于貴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學,受到盧梭、孟德斯鳩等啟蒙思想家影響。1847年退學回故鄉(xiāng)在自己領地上作改革農奴制的嘗試。1851-1854年在高加索軍隊中服役并開始寫作。1854-1855年參加克里米亞戰(zhàn)爭。幾年軍旅生活不僅使他看到上流社會的腐化,而且為以后在其巨著《戰(zhàn)爭與和平》中能夠逼真地描繪戰(zhàn)爭場面打下基礎。1855年11月到彼得堡進入文學界,其成名作:自傳體小說《童年》(1855)、《少年》(1857),這些作品反映了他對貴族生活的批判態(tài)度,“道德自我修養(yǎng)”主張和擅長心理分析的特色。從中篇小說《一個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義貴族立場主張自上而下改革而在自己莊園試驗失敗的過程。

李子核教學方案篇九

1、學習課文第2至5段,理解詞意,知道瓦尼亞開始為什么臉紅了,后來為什么又臉色發(fā)白。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抽認生字、組詞。

(1)指名讀第2段。

a、瓦尼亞為什么要偷拿李子吃?(因為他從來沒吃過李子,非常想吃。)。

b、從哪里看出瓦尼亞非常想吃李子?

出示句子:他一會兒聞聞,一會兒摸摸,很想馬上吃一只。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他是誰?聞聞是聞什么?他想知道什么?(氣味)摸摸是摸什么?他想知道什么?(感覺一下外表。)他先聞聞再摸摸,這兩個動作課文里用什么詞來連接的?表示事物在較短時間內先后的變化可用一會兒一會兒。他問了李子的氣味,感覺了李子的外表,心里怎么想的?(想知道李子的滋味。)從這些詞可以露出他的急切心情?(很想、馬上)。

c、他是這樣想的,又是怎樣做的呢?看圖說說,找出句子談談。

比較句子:他看看周圍沒人。

他看看周圍沒人注意。

兩個句子一樣嗎?

塞在這兒換成放行嗎?為什么?

d、讀讀第2段,說說這段主要告訴我們什么?

(2)找出寫第2幅圖的課文,指名讀第3段。

a、出示:吃完后,媽媽發(fā)現(xiàn)李子少了一只。

在這兒為什么用發(fā)現(xiàn)不用看見呢?

(因為媽媽根本沒有想到李子會少,她感到很突然,所以用發(fā)現(xiàn)。

b、自己輕聲讀課文,對照圖畫,思考:圖中畫的哪位是瓦尼亞?

聽了媽媽的問話后瓦尼亞的表現(xiàn)與別的孩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c、討論思考題。

出示句子:

瓦尼亞臉紅了。

瓦尼亞臉紅得像大紅蝦一樣。

你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這句話把什么比作大紅蝦?為什么這么比?

瓦尼亞為什么臉紅得像大紅蝦一樣?

看插圖,說說當時瓦尼亞的樣子,想想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讀他說的話。

d、這段主要告訴我們什么?

(3)瓦尼亞的臉紅了,后來為什么又變白了呢?齊讀第4。5段。指名回答。想想該以怎樣的語氣讀好媽媽的話?為什么?(媽媽的話和句未的感嘆號表達了擔心、關切的語氣。)練讀媽媽的話。

嚇是什么意思?瓦尼亞為什么害怕?從哪里看出瓦尼亞心里十分害怕?(臉色發(fā)白。結結巴巴)結結巴巴是指什么?以結結巴巴的語氣讀讀瓦尼亞的話。

完成課堂作業(yè)第4、5、6題。

李子核教學方案篇十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懂得不能說謊話,要做誠實的孩子。

2、學會本課12個生字,理解打算、周圍、注意、麻煩。結結巴巴、等詞語的意思。

3、能正確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生字字形:塞(人下面有三橫)。吞(上面不是天)拿(會意字,把手合上就是拿)。

2、從瓦尼亞的語言、行動。神態(tài),讓學生明白瓦尼亞的錯誤。

教學難點:

理解瓦尼亞開始為什么臉紅了,后來又臉色發(fā)白。用一會兒一會兒造句。

教學準備。

李子一只、課文錄音、抄有比較句子和練習題的小黑板、課本掛圖。

教學時間:3課時。

李子核教學方案篇十一

對于課題學習選擇方案的教學,我形成了如下的教學反思:

1、本節(jié)課一開始的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以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問題恰當?shù)囊氡竟?jié)課的內容,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2、在教學設計中,基本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去主動探究做的還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師生中間的合作與交流,解決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與難點,讓每個學生都能從同伴的交流中獲益,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動口能力和歸納能力。

3、書上的例題只有一題“用那種燈省錢”,缺少方案選擇問題的恰當設元和規(guī)范書寫的訓練。為此教學時增加補充引例:活動1和活動2,分別以上網(wǎng)收費問題,購買毛筆和書法練習本的不同方案做鋪墊,它們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能更好的體會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

4、始終堅持“問題引領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設計不同梯度的問題,讓水平不同的學生均可以感受學習數(shù)學的的實用性,符合《課標》學習有用的數(shù)學的要求。

5、在學生的探究中出現(xiàn)故障時,能夠有耐心一步一步的引導,并能做到回歸教學的重、難點,讓學生自主描述,找出根源最終學生可以獨立自主的解決問題。

1、在解決學生困惑時,學生們的交流、合作應加以完善,注意掌握尺度做到收緊有度。并且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不滿意時,情緒有一次失控,對學生的學習不利,今后一定要杜絕。

2、課堂內容設計過多,不利于學生體會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即重點不夠突出!

3、在課堂的教學中,學生回答的偏少,教師講述的過多。

4、課時提前了3節(jié)課,學生沒有學習一次函數(shù)與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數(shù)與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數(shù)與二元一次方程組。而直接探究課題學習選擇方案為時過早,學生沒有知識準備,所以理解上有難度。

李子核教學方案篇十二

一、教育就是引導,導出是"引"的過程。

教育就是引導,導出是"引"的過程。教師要充分挖掘孩子的創(chuàng)作潛能,讓孩子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探尋者、創(chuàng)造者。激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作欲望,讓孩子們走進大自然,充分感受自然的美。

二、利用自然物,美化校園和生活。

通過對鵝卵石的巧妙運用,鼓勵幼兒在生活中用創(chuàng)造性的眼光去發(fā)現(xiàn)美和創(chuàng)造美,從創(chuàng)作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1、認識鵝卵石,了解其特點。

2、培養(yǎng)幼兒大膽運用多元化、夸張的表現(xiàn)手法,學習在石頭上作畫。

3、培養(yǎng)幼兒感受美的能力,鼓勵兒童在生活中要用創(chuàng)造性的眼光去發(fā)現(xiàn)美和創(chuàng)造美。

4、通過教學,使兒童不斷地觀察和想象,并運用多方面的嘗試和組合,提高孩子創(chuàng)造新形象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重點:幼兒能夠大膽想象,并能在鵝卵石上作畫。

難點:擅于運用多種輔助材料進行創(chuàng)作。

三、教學準備1、形狀各異的洗凈晾干的鵝卵石。

2、石頭畫作品。

3、各色顏料、各色彩紙、橡皮泥、雙面膠、幼兒用剪刀、棉簽、排筆、抹布等。

(一)、啟發(fā)引導(激發(fā)創(chuàng)意)。

1、教師課前將教室布置成幼兒在江邊玩耍的環(huán)境。幼兒進入環(huán)境后自由玩耍,感受石頭。(配音樂)。

2、教師出示石頭畫作品,讓幼兒帶著問題仔細觀察。(課件展示)。

(二)、要點輔導(構思創(chuàng)意)。

1、欣賞作品,啟發(fā)想象,討論思考方法。

(1)、選擇鵝卵石啟發(fā)幼兒想象,利用鵝卵石的大小、形狀進行巧妙的構思和大膽的想象。

(2)、幼兒討論,確定你根據(jù)卵石的形狀要制作出什么樣的'作品,鼓勵幼兒別出心裁和與眾不同,加強幼兒的觀察和聯(lián)想。

2、選擇材料,構思作品。

幼兒根據(jù)自己選擇的鵝卵石,挑選需要的材料,同伴間合作交流,既鼓勵幼兒獨立創(chuàng)作,也可充分發(fā)揮想象,用比較多元化的手法或比較夸張的手法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也可借助輔助材料做好作畫前的準備。

(三)、創(chuàng)作體驗(展現(xiàn)創(chuàng)意)。

1、幼兒可獨自創(chuàng)作,也可和小伙伴一起創(chuàng)作。

2、教師巡回指導,參與學生的制作過程。

3,、提醒幼兒在作畫過程中需注意的事項。

(四)、探索玩法(感受創(chuàng)意)。

1、組織先完成作品的幼兒向伙伴們做介紹,讓大家一起欣賞,學習玩法。

2、大家一起玩耍。

結束。

李子核教學方案篇十三

1、認識“奇、換”等生字;會寫“爸、全”等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

3、初步感知詩歌的韻律美,喜愛讀詩歌。

讀寫生字;朗讀課文;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

兩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出示謎語:

小小一間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戲,天天翻花樣。

(電視)。

2、自由猜謎。

3、交流課前的調查:

說說自己喜歡看什么電視,爸爸媽媽喜歡看什么電視?

1、出示讀書建議。

2、適時引導學生質疑、解疑。

3、組織交流。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

標自然段的序號,遇到不認識的自和不理解的地方劃下來。

(2)、小組內互相請教,解決疑難。

4、全班交流:

說說自己學會了什么,誰教會自己什么,小組內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1、課件出示生字。

5、檢查識記。

(1)、借助拼音自己讀。

(2)、自愿試讀,正音。

(3)、交流:

說說自己的'識記方法。

(4)、開火車認讀。

1、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韻律美。

2、自由練讀。

3、個別讀,評議:

生字念得準不準。

4、全班齊讀課文。

1、出示生字,引導學生找出規(guī)律。

2、指導寫“家”。

(1)、交流生字特點、書寫規(guī)律。

(2)、練習書寫。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出示生字卡片。

2、認讀生字卡片。

課件出示插圖:

這是誰的家?他家有哪些人?他們在干什么?交流討論。

1、“奇妙”是什么意思?我家有什么奇妙的事呢?

2、指名朗讀。

3、交流討論。

1、想一想、畫一畫、說一說:

我家有什么奇妙的事呢?

2、說話訓練。

(1)、大聲地讀詩歌。

(2)、交流反饋。

(3)、小組討論:

用“因為……所以……”說話。

1、讀一讀,想一想:

每個人的心中都裝著什么?

2、自己朗讀課文。

3、交流感受。

2、小組合作讀課文。

3、把生字制成卡片考考好朋友,看誰認的字多。

4、全班交流感受。

1、熟讀兩篇文章。

2、把自己積累的詞語在電腦上打兩遍。

李子核教學方案篇十四

1、(出示cai課件)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欢武浵瘢埧创笃聊唬?/p>

2、從錄像中你看到了什么?

3、羊和狼分別給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羊:溫順、善良。狼:兇殘、狡猾。)。

4、你還了解狼的哪些知識嗎?(簡介資料)。

(狼:哺乳動物,犬科,性格兇暴,平時單獨或雌雄同居,冬季往往集合成群,襲擊各種野生和家禽,是畜牧業(yè)的主要害獸之一。有時也傷害人類,毛皮可以做成大衣、褥、帽。)。

5、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與狼有關的課文。學習后,你可能對狼有一些新的認識。

6、大屏幕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1、讀準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利用工具書或聯(lián)系上下文解決。

3、把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讀一讀,在旁邊寫出自己的感受。

1、讀準字音。

練習:(課件出示)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2、說出你感受最深的部分,發(fā)表各自的見解。

1、出示閱讀思考提示:

思考題1:羅期福為了保護凱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結果怎樣?

思考題2: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2、分組交流討論。

3、學生匯報從書中發(fā)現(xiàn)的知識。

4、追問:什么原因是森林寵兒造成這樣的結果的?

(cai課件展示:饑餓造成鹿的大量死亡,加上疾病流行,鹿群數(shù)量急別下降。)。

(cai課件展示:狼是森林的保護者。狼吃鹿,維護了鹿群的相對穩(wěn)定。狼吃掉的多數(shù)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對鹿群的威脅。這樣就保護了森林的生態(tài)平衡。)。

6、這篇課文通過鹿、狼、森林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樣的道理呢?

(大屏幕展示: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lián)系的,人們必須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關系。)。

(《蛇與莊稼》告訴我們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lián)系的?!度淌яR》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要從正反兩個方面看,要有一分為二的觀點。)。

2、你還知道這方面的事例嗎?請你說一說。

3、出示cai課件,拓展知識。

1、課下收集有關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資料。以環(huán)保小報的形式向家人、朋友宣傳環(huán)保知識。

2、看看你身邊還有這樣的例子嗎?讓人們重新認識一下它們。

李子核教學方案篇十五

《鞋匠的兒子》是一篇演說辭,主要圍繞林肯的三段話展開描述。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演說辭這類題材比較陌生,是第一次接觸,還要在林肯的演說中感悟他的思想,難度頗高。上課前自己感覺準備地差不多了,但是課上下來以后,卻是讓我感觸頗多。以下是我對這堂課的幾點看法:

大家都知道,調動課堂氣氛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一堂課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堂氣氛活躍不活躍。教師首先要在備課時,創(chuàng)設一些有爭議性的話題讓學生去討論,讓學生在爭辯中激起學習的樂趣。

例如:《鞋匠的兒子》課文中有這樣一條隱線,參議員態(tài)度的變化:羞辱——大笑——靜默——掌聲,學習過程中,就可以緊緊扣住為什么最后參議員會從羞辱林肯轉變?yōu)榘l(fā)出贊嘆的掌聲,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分析林肯的三段演說,從而體會這三段話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和偉大的人格魅力。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朗讀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情趣,學生朗讀能力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因此在教學中恰當?shù)?、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fā)展語言、發(fā)展思維和陶冶情感。

有感情地朗讀是促使學生增強語感,積累語言的重要手段,對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并且,不同學生對和意境的體味是不同的。

在感情朗讀時對感情的理解和表達也是各不相同的。教師在指導學生有感情時必須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千萬不要強求一致。

在教學《鞋匠的兒子》時,我運用各種朗讀方式先讓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又隨機指名學生朗讀,及時地指出其中不足并予以正音,接著我范讀課文,用深情并茂地朗讀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的讀書欲望,最后,讓學生再細讀一遍,說說已經(jīng)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沒有讀懂。學生從中感悟到了林肯的思想感情,體會了林肯當時的心情。

不明白什么?從林肯的話中,你感悟到林肯是個什么樣的人?參議員的態(tài)度為什么會發(fā)生這么大的轉變?我通過引導點撥,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學生通過思考,逐步地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課雖然結束了,有遺憾也有收獲。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我將在不斷反思與探索中學習。

李子核教學方案篇十六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懂得不能說謊話,要做誠實的孩子。

2、學會本課12個生字,理解”打算、周圍、注意、麻煩。結結巴巴、等詞語的意思。

3、能正確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生字字形:塞(“人”下面有三橫)。吞(上面不是“天”)拿(會意字,把手合上就是拿)。

2、從瓦尼亞的語言、行動。神態(tài),讓學生明白瓦尼亞的錯誤。

教學難點:

理解瓦尼亞開始為什么臉紅了,后來又臉色發(fā)白。用“一會兒……一會兒……”造句。

教學準備。

李子一只、課文錄音、抄有比較句子和練習題的小黑板、課本掛圖。

教學時間:3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理解“周圍”“打算”等詞的詞意。

2、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學習課文第1段。

教學過程。

1.聯(lián)系實際,揭示課題。

(2)出示課題,齊讀。學習“核”。這個字和哪個字很像?(指導學生用“該、孩”等字換偏旁的方法記字形。)。

2.聽課文錄音,略知大意。

邊聽邊思考:

(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討論后教師歸納,指出提得好的問題。大家?guī)е@些問題自己來讀懂課文。

3.自由讀課文,自學字詞。

要求:

(1)讀準生字字音,想想用什么好辦法記住字形,把生字組成的詞劃下來,想想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2)看看課文有幾段,每段告訴我們些什么?

4、檢查自學,初讀課文。

(1)指名分段讀課文,評一評誰讀得最好。

(2)正音:“一會兒”兒化“塞”是平舌音。“結結巴巴””中的“結”念“輕聲”。

(3)交流記生字的方法。剛才在自學中,你是怎么記住主字的,把你的好辦法說出來給大家聽聽。(生說一種方法,師在田字格中寫一個字。)。

5、學習第1段。

(1)媽媽買來李子準備晚飯后分給大家。指名讀第1段。

(2)哪個詞是“準備”的意思?(打算)“孩子們”是指誰?(瓦尼亞和他的兄弟姐妹們)。

(3)齊讀第1段。

6、寫字指導。

塞:上中下結枕…年間是三橫。

吞:第一筆是橫,不要寫作撇。

7、作業(yè):

完成課堂作業(yè)第1、2、3題。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課文第2至5段,理解詞意,知道瓦尼亞開始為什么臉紅了,后來為什么又臉色發(fā)白。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1、復習鞏固。

抽認生字、組詞。

2.學習課文第2至5段。

(1)指名讀第2段。

a、瓦尼亞為什么要偷拿李子吃?(因為他從來沒吃過李子,非常想吃。)。

b、從哪里看出瓦尼亞非常想吃李子?

出示句子:“他一會兒聞聞,一會兒摸摸,很想馬上吃一只”。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他”是誰?”“聞聞”是聞什么?他想知道什么?(氣味)“摸摸”是摸什么?他想知道什么?(感覺一下外表。)他先聞聞再摸摸,這兩個動作課文里用什么詞來連接的?表示事物在較短時間內先后的變化可用“一會兒……一會兒……”。他問了李子的氣味,感覺了李子的外表,心里怎么想的?(想知道李子的滋味。)從這些詞可以露出他的急切心情?(很想、馬上)。

c、他是這樣想的,又是怎樣做的呢?看圖說說,找出句子談談。

比較句子:“他看看周圍沒人。

“他看看周圍沒人注意?!?/p>

兩個句子一樣嗎?

“塞”在這兒換成“放”行嗎?為什么?

d、讀讀第2段,說說這段主要告訴我們什么?

(2)找出寫第2幅圖的課文,指名讀第3段。

a、出示:“吃完后,媽媽發(fā)現(xiàn)李子少了一只?!?。

在這兒為什么用“發(fā)現(xiàn)”不用“看見”呢?

(因為媽媽根本沒有想到李子會少,她感到很突然,所以用“發(fā)現(xiàn)”。

b、自己輕聲讀課文,對照圖畫,思考:圖中畫的哪位是瓦尼亞?

聽了媽媽的問話后瓦尼亞的表現(xiàn)與別的孩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c、討論思考題。

出示句子:

瓦尼亞臉紅了。

瓦尼亞臉紅得像大紅蝦一樣。

你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這句話把什么比作大紅蝦?為什么這么比?

瓦尼亞為什么臉紅得像大紅蝦一樣?

看插圖,說說當時瓦尼亞的樣子,想想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讀他說的話。

d、這段主要告訴我們什么?

(3)瓦尼亞的臉紅了,后來為什么又變白了呢?齊讀第4。5段。指名回答。“想想該以怎樣的語氣讀好媽媽的話?為什么?(媽媽的話和句未的感嘆號表達了擔心、關切的語氣。)練讀媽媽的話。

“嚇”是什么意思?瓦尼亞為什么害怕?從哪里看出瓦尼亞心里十分害怕?(臉色發(fā)白。結結巴巴)“結結巴巴”是指什么?以結結巴巴的語氣讀讀瓦尼亞的話。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師小結課文內容。

4、課堂練習:

完成課堂作業(yè)第4、5、6題。

第3課時。

課時目標:

1、總結課文,理解課文中事例闡明的道理,教育學生做個誠實的孩子。

2、學會用“一會兒……一會兒……”的句式造句。

3、復習鞏固所學字詞。

教學過程:

1、復習檢查:聽寫字詞。

2、提出本節(jié)課任務。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理解了內容。這節(jié)課我們要進一步弄清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還要復習鞏固這一課的知識。

3、圍繞問題展開討論:

(1)瓦尼亞做得對不對?為什么?

用小黑板出示3個句子,讓學生讀一讀,根據(jù)課文內容,把這三句話連起來,說說瓦尼亞錯在哪里。

a、瓦尼亞沒有得到媽媽的同意。

b、瓦尼亞吃了李子。

c、瓦尼亞說慌話。

(3)當你做錯了事后是怎樣做的?我們應該怎樣做個誠實的孩子?

小結:老師相信,瓦尼亞和你們一樣,通過這件事懂得了不能說謊話的道理,一定會成為一個受大家喜愛的誠實的孩子。

4、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鞏固練習,指導造句。找出課文中運用“一會兒……一會兒……”的例句,讀一讀。這個句子用了兩個“一會兒”說明瓦尼亞很想吃李子時先后的兩個動作。想想在什么情況下用“一會兒……一會兒……”連接句子。

出示小黑板:“天上的白云一會兒像小白羊,一會兒”。

請同學把句子補充完整,說明白云形狀的多變。

仿照例句,獨立成句。想想:誰(什么)一會兒怎樣,一會兒怎樣。

6、課堂作業(yè)。

完成作業(yè)本第3、4題。

李子核教學方案篇十七

1、知識與技能:通過欣賞葫蘆工藝品,了解葫蘆由制作工藝、形狀、圖案、色彩表現(xiàn)的造型美、藝術美。了解葫蘆工藝品制作工藝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和欣賞力,人是葫蘆工藝品對美化環(huán)境陶冶情操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充分運用圖片、視頻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讓學生感受葫蘆工藝品的文化價值和魅力。

3、德育目標:通過欣賞、交流、評述,了解葫蘆工藝品的制作工藝,感受中國民間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yǎng)熱愛民間藝術的情感,將民間葫蘆工藝品發(fā)揚光大。教學難點:

學生對葫蘆工藝品制作工藝的認識及表述。

一、課前交流激起興趣。

1、出示禮物,生談對葫蘆的認識。

我們平時可以用葫蘆做什么?

2、了解吉祥寓意,引入課題。

二、學習欣賞制作工藝深入了解工藝特點。

1、出示制作工藝的名稱,學生根據(jù)名稱猜測可能的制作方法。

2、在以上基礎上,學生自學課本相關知識。

(1)實物展示,學生通過區(qū)分實物,了解天然葫蘆、針劃葫蘆、刀刻葫蘆、彩繪葫蘆4種簡單的制作工藝。

(2)拓展引入山東聊城的刀刻葫蘆取得的成就,引發(fā)學生對民間工藝的興趣,激發(fā)自豪感。

(3)投影與視頻展示,學習勒扎、范制等比較抽象的制作工藝。

(4)教師親自動手示范,制作烙畫葫蘆,生在觀看過程中了解烙畫葫蘆工藝。

(5)課堂小結,簡單總結葫蘆制作工藝。

三、學以致用,創(chuàng)作體驗。

1、教師示范制作彩繪葫蘆,學生了解制作方法。

2、教師提出制作要求、學生了解注意事項。

3、學生創(chuàng)作,教師巡視指點。

4、學生優(yōu)秀成果展示。

四、拓展課外資源,激發(fā)學生對傳統(tǒng)藝術的熱愛。

李子核教學方案篇十八

今天和朋友一起吃飯,當談到學生課堂聽課注意力很難集中時,朋友便聊到他小時候聽評書的事情。他說他小時候最愛聽評書,像《楊家將》、《隋唐演義》等,一聽就是半個多小時,興趣盎然,從不感覺厭倦,而且還基本上能將當天聽到的評述內容復述下來,這讓我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產生了思考。

“只要是學生喜歡的,學生就一定能接受”,中華書局祝安順老師在評價兒童國學教育時說。的確,現(xiàn)在的小學課堂,雖然有各種先進的多媒體設備,途徑拓寬了,但課堂的趣味性卻似乎并沒有多大的提升,學生上課的興趣同樣提高不起來,關鍵就在于我們所設計的課堂只關注到了課堂的知識性,只想到該傳授孩子哪些知識,而忽略了該如何傳授,忘記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效課堂的打造,()也是為了提高孩子的興趣,讓學生們感受到課堂是他們參與活動和展示的舞臺,在興趣中自主合作、交流、探究。

究竟該怎樣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呢?我感覺可通過以下幾方面著手:

備課是課堂教學的關鍵。備課時備“學案”,即學生學習的教案,從學生的學入手。老師要換位思考:“我”是學生,“我”會對這篇文章的哪個方面感興趣。這個興趣就是我們這堂課教學的突破口。備課中,要以怎樣讓學生感興趣為主線,注重每個環(huán)節(jié)教學的方法,力求做到課堂教學方法和知識性、趣味性的統(tǒng)一。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我們還可以搜集大量的相關資料來依托。

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感受,學生在課堂上才會愿意參與,愿意表達。課堂上學生面對同一個問題,往往會有不同的見解,有的可能比較稚嫩、有的可能比較極端,老師首先應當尊重學生的見解,因為這些見解的背后跟這個學生的興趣取向是不可分的,有因才有果。尊重學生的見解,就等于尊重了學生的興趣。但一些極端的、偏差的理解,我們也不能將錯就錯,還應當循循善誘,在肯定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正確思考。

不同題材的課文,老師可以運用不同的形式來上課。如:《長城》、《威尼斯小艇》可以通過培養(yǎng)小導游的形式來教學;《巨人的花園》、《小木偶的故事》等童話故事可以通過表演的形式來教學;像《橋》、《金色的魚鉤》則重點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來感悟;《觀潮》、《火燒圓明園》則可以借助一些視頻資料來教學;復習課甚至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來教學……不同類型的課,應當采用不同的方式,精心設計,學生的興趣才不會枯竭。

李子核教學方案篇十九

1.欣賞下雨時雨點滴落的場景,能用身體動作和語言大膽地表達。

2.嘗試用棉簽棒蘸水粉顏料畫出點,小短線及斜長線線表現(xiàn)不同的雨景。

3.激發(fā)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樂于參加美術活動并從中體驗到快樂。

嘗試運用棉簽棒作畫,用點、小短線、斜長線表現(xiàn)不同的雨景?;顒与y點:

引導幼兒區(qū)分小雨,大雨以及刮風時下大雨三者之間的不同,用點、小短線和斜長線來表現(xiàn)。

2.教師范畫的背景圖一張,幼兒添畫的底畫若干張。

3.藍色的水粉顏料每桌兩盤,棉簽棒若干,小毛巾每桌兩塊?;顒舆^程:

播放音樂《大雨、小雨》,激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一)播放課件,引導幼兒感受小雨、大雨及刮風時下大雨三種雨景的.不同。

1.播放第一張,欣賞后提問:“你聽到了什么聲音?你看到了什么?雨落下來時是什么樣的?(一滴一滴的)。

小結:小雨點一滴一滴地落下來,落在水面上發(fā)出滴答滴答地聲音。

2.播放第二張,欣賞后提問:“這會落下的雨和剛才的有什么不一樣?那它是什么樣的?”(一根一根的)。

小結:大雨落下來是一根一根的,像小短線一樣,請小朋友用自己的小手比一比像小短線一樣的雨。

3.播放第三張,欣賞后提問:“小朋友,你們除了聽見了下雨的聲音還聽見了什么聲音?那刮風時大雨落下來是什么樣的?”(斜斜的長線)。

小結:刮風時呀,雨會斜著落下來,有時向左斜,有時向右斜,好像在跳舞一樣,我們一起來學一學雨落下來的樣子。

(二)教師講解示范。

1.“小朋友們,剛才我們看了雨,聽了雨,說了雨,還學了雨落下的樣子,現(xiàn)在我們用棉簽來畫一畫雨吧?!?/p>

2.教師邊示范畫法,邊講解:“下小雨了,雨點從天上落下來,一滴一滴落在地上,下大雨了,嘩啦啦,雨像是線一樣一根一根的落下來,刮大風了,雨被風吹的都斜了過來?,F(xiàn)在,請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跟著老師一起畫一畫雨?!?/p>

(三)幼兒大膽作畫,教師指導。

1.“老師發(fā)現(xiàn)小朋友在空中畫的雨非常好看,我們把它們請下來,讓它們飛到我們的畫紙上來,讓更多的人看到它們,好嗎?”

2.幼兒進行創(chuàng)作,教師個別指導,鼓勵幼兒大膽作畫。

3.提醒幼兒注意保持畫面和桌面整潔。

(四)展示幼兒作品并評價。

1.展示部分作品,幼兒欣賞?!澳阆矚g哪張雨景,為什么?”(引導幼兒大膽講述)。

2.請幼兒給同伴講一講自己的作品。

律動《小雨點》結束?!皠偛盼覀儺嬃擞?,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和雨做游戲吧!”

李子核教學方案篇二十

一、教學目標:

1.繼續(xù)學習生字:理解“發(fā)現(xiàn)、麻煩、結結巴巴”等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地朗讀課文。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3.懂得不能產謊話,要做誠實的孩子。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理解瓦尼亞的撒謊過程;難點是展開想象,說出瓦尼亞及媽媽的心理活動。

錄音機、錄音帶、投影片。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悠揚什么事?(板:瓦尼亞)。

2.指名讀課文1、2段。

3.說說不得兩段告訴我們什么?(板:偷吃了李子)。

過渡:瓦尼亞偷吃了李子后是怎么做的呢?我們接下去學課文3―5段。

(二)教學3―5段。

1.聽錄音朗讀3―5段,思考:瓦尼亞偷吃了李子后是怎么做的?

2.瓦尼亞在撒謊的過程中,臉色發(fā)生了不同的變化,自由朗讀課文,劃出瓦尼亞臉色變化的句子。

3.投影出示句子:瓦尼亞臉紅得像大紅蝦一樣。

瓦尼亞聽了,嚇得臉色發(fā)白。

讀句子,教學“蝦、嚇”,比較字形,理解字義。

為什么瓦尼亞會臉紅了?后來又嚇得臉色發(fā)白呢?我們仔細來閱讀課文。

4.齊讀第3段。

(1)說說有幾句話,每句分別是講誰的?

(2)“發(fā)現(xiàn)”可以換成其他詞嗎?為什么?媽媽的話該怎么讀?

(3)瓦尼亞聽了媽媽和大家的.話,心里會怎么想?

(4)為什么瓦尼亞臉紅了?比較我句子:瓦尼亞臉紅了。

瓦尼亞臉紅得像大紅蝦一樣。

5.指名讀第4段。

(1)從哪句看出媽媽知道李子是誰吃的?當時媽媽心里會怎么想?

(2)選詞填空:(出示投影片)。

吞吃。

誰要是把核下去,那就麻煩了!

(3)想象一下會出現(xiàn)什么麻煩?

6.齊讀第5段。

(1)為什么瓦尼亞會嚇得臉色發(fā)白?

(2)“結結巴巴”是什么意思?

(3)他最后說的話可以的看出什么?

(三)復習鞏固。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當你做了錯事后,你該怎么辦?

(四)完成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第5、6、7題。

五、板書設計。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530011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