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對于教學過程進行合理安排和組織的必備準備工作。設計合理的教學過程和學習活動,注重師生互動和學生合作。借助下面的教案實例,相信你能更好地理解教案的編寫要點。
論語十二章教案篇一
《論語》是紀錄孔子及其門徒言行的書,其中有很多話都成為格言流傳于世。今年暑假的兩個月里,我每天都要和爸爸一起誦讀一則。
我覺得孔子的這三句話說出了我們學習、生活中的三種樂趣。第一是學習之樂,上課時,我們在老師的教導下,逐漸掌握了各種知識;下課后,我們又按時去復習、琢磨學習的內(nèi)容,心里就更加明白其中的道理了;然后還能去完成一道道習題,心情非常的愉快,體會到了學習成功的樂趣。第二是與朋友相處之樂,平時,我們同學之間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相互學習,共同提高,這也是令人感到快樂的事。第三是自身之樂。我認為這是最難得到的一種樂趣,但我覺得平常我們應該努力這樣去做,那就是即使我們周圍的人不了解你,不看中你,你心中也能保持穩(wěn)定的心緒,堅強的承受不公平的遭遇,這也許就是我們所說的樂觀豁達的境界吧!
我反復吟誦著幾句話,隱隱約約地感覺到一代圣人的智慧之花在靜靜地綻放。
論語十二章教案篇二
1.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xiàn)代漢語說出語錄的意義。
2.理解課文思想內(nèi)容,并能融入學習態(tài)度、方法及品德的養(yǎng)成之中。
3.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4.學習分類整理筆記的方法;積累成語、格言、警句。
理解課文思想內(nèi)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1.搜集資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學說的概況;了解《論語》的主要內(nèi)容。
2.借助工具書,通讀全文,把握內(nèi)容梗概。
(師生合作,共同完成,對孔子和《論語》進一步的認識。體現(xiàn)了新課標要求學生“初步具體搜集資料的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全新概念。此外從中可以看出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這為進一步學習課文作了鋪墊。)。
三、整體感知、誦讀。
(1)提出要求:我們學習文言文,有三條基本方法:
主旨的基礎上,熟讀背誦。培養(yǎng)學生大膽質(zhì)疑、共同探究的好習慣。
六、自由背誦課文。
七、探究性學習。
先對學生交代,這個問題,是許多人不解的問題,幾個語文網(wǎng)站的“論壇”中都有人提出和討論這個問題,可惜結(jié)論都不能讓人信服。你若能解決這個問題,就是一種創(chuàng)見。
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使教學內(nèi)容向課外、向生活的延伸。由于能擴展視野,滿足好奇心和求知欲,又沒有必須完成的作業(yè),它備受學生歡迎?;顒诱n還能密切師生關系,加深師生感情。
論語十二章教案篇三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論語〉十二章》是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12課課文。它選自于我國儒家經(jīng)典著作《論語》,是一本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語錄體古藉。
第三單元所談論的“學習生活”這個話題,所選課文側(cè)重于寫學習生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其中,《論語》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巨著,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人們所效法。課文中所選的《〈論語〉十二章》,著重敘述了求知態(tài)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內(nèi)容。其豐富的語言精華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對于心理發(fā)展正處于萌芽狀態(tài)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
二、知曉學生學情。
1、從教育心理學的分析看學情:這是同進入七年級后第二次學習文言文,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尚且存在一定難度,而且學習興趣較低。
2、從學生基礎分析:我們位于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生源嚴重不足,所照學生基礎薄弱,因此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問題的設置應降低難度。
2、要上好這節(jié)公開課,教師必須在預習課上加強對學生的指導。
三、學法和教法。
1、根據(jù)學生學情,我們在預習課上應指導學生要充分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弄清實詞的含義,理解每一章語錄的意思。為將來繼續(xù)學習古文打下堅實基礎。
2、分類整理歸納法。
這是一種整理性的課堂學習活動,也稱作“理讀”。而同時這也是一種帶有理性色彩的課堂學習活動,它所養(yǎng)成的是一種分類整理的能力及習慣。這種能力及習慣訓練得越早,學生對語言材料歸類的意識就越強。這也符合語文新課標的要求。
3、情景教學法(德育方式)。
古人云:“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文以載道”。教師充分利用語文課文中生動、豐富的德育材料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從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fā)點撥學生。初中學生已逐漸產(chǎn)生了豐富的精神需求,他們渴望知識,追求真善美,思考人生的價值,希望得到理解和尊重。要用學生的切身體會喚醒學生;用民族自尊、愛國主義的信仰激發(fā)學生。
4、誦讀法。
語文教學要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yǎng)語感。初中生剛接觸文言文不久,通過反復地讀、大聲地讀、氣韻暢達地讀,讀出古味,熟讀成誦,培養(yǎng)學生古文的語感。注音朗讀的語氣、語調(diào)和停頓等。
5、采用多媒體,擴大教學容量。
在教學中,采用多媒體來豐富教學手段,擴大了教學容量;這樣既吸引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習熱情,又通過直接感知,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四、教學過程展示及設計理念闡述。
1、導入語。
宋代的開國宰相趙普曾經(jīng)這樣標榜過《論語》的作用:“半部論語治天下?!敝醒腚娨暸_《百家講壇》欄目中北京大學教授于丹曾用七天時間講解《論語》心得??鬃釉趪獾挠绊懀喉n國的孔廟、日本的孔廟、新加坡的孔子塑像、日本研究《論語》的著作、法國巴黎1788年出版的《中國著名哲學家孔子生平》。
設計理念闡述: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看到中學生不喜歡學習文言文,理由無非是時代久遠、學了沒用、枯燥乏味之類。也有語文教師向我說傾訴過同樣的感受,問我文言文該怎么教。我的回答是:先把他迷住再說。這樣的導語無非是吸引學生的好奇心增強他們學習古文的興趣。
2、預習檢測。
a、學《論語》說《論語》(介紹《論語》這部書)。
b、學《論語》知孔子(介紹孔子生平,及其所著典籍)。
c、學《論語》清字詞(掃除課文中的生字詞障礙)。
本環(huán)節(jié)設計目的:了解《論語》及孔子,理解每一章。可以以學生為主,教師只稍加點撥即可。
3、教學目標確定。
教學目標的確定可有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討論確定,也可有師生共同確定。但無論是那種確定方法都在強調(diào)學生的參與。我采用的是:師生共同確定。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依據(jù)單元提示,結(jié)合本課具體內(nèi)容及課后練習,師生共同確定本課的教學目的:
a、了解《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歷史上的價值。
b、理解、掌握重點詞語的讀音、解釋,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nèi)容;
c、掌握整理歸納的學習方法;理解課文中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并懂得聯(lián)系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目標為“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種三維目標有利于教師操作。
a、梳理文言文知識。
此環(huán)節(jié)是本課時的教學重點之一,不僅讓學生理解鞏固課文的主要知識點,而且在此基礎上,能讓學生了解掌握“歸納整理知識點”的學習方法,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復習習慣??梢苑譃樗膫€部分:
“多音字”、“通假字”、“古今異義”、“成語歸納”
b、梳理課文思想內(nèi)容。
在上節(jié)課充分預習的基礎上讓學生小組合作從“求知識態(tài)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三個方面梳理課文內(nèi)容,從而感受其豐富的語言精華和深刻的思想精髓。
5、學《論語》悟人生(聯(lián)系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實際情況,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論語》所蘊含的人生道理)。
此環(huán)節(jié)是本課的另一個教學重點,針對我班學生2個月時間所出現(xiàn)的學習及人際交往等方面所遇到的問題,有意識地通過本節(jié)課所蘊含的道理,旁敲側(cè)擊的對同學進行指導教育,通過他們自己的思考討論,理解、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同時更為深刻地理解課文含義,加深記憶,并能學以致用。
教學方法:老師舉例,設置情景,請同學們討論,面對這種情況,應該用我們所學的課文中的哪一則來教育他們。
討論之后,回答“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并解釋意思。
我們學習完這篇課文,接觸到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對課文中的語言精華和思想精髓有了初步的理解與掌握,大家把自己學習《論語》的心得體會寫下來。也希望同學們把今天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實踐當中去,做到學以致用。
7、板書設計。
說孔子理知識。
悟人生寫心得。
板書設計本節(jié)課教學程序的體現(xiàn),也是預習課上師生共同確定的展示環(huán)節(jié),同時也是課文的提綱。
8、結(jié)語。
圣人思想傳千古,《論語》精神育后人。讓我們品味經(jīng)典,感悟古文化魅力,讓經(jīng)典陪伴我們,享受幸福人生。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論語十二章教案篇四
教學過程:
1、導入:(故事導入,化深為淺)。
公元前480年,在魯國按例舉行了一次春天的狩獵,魯國大夫季孫氏的家臣獵到了一頭異獸,無人能識。于是人們自然就想到去請教以博學多識著稱的孔子,沒想到孔子見到這頭已死的異獸時竟然流下了眼淚。他說,這是麒麟啊,這原本是在太平盛世出現(xiàn)的異獸,怎能出現(xiàn)在這樣的亂世之中,并且慘死在獵人之手呢?于是,他唱起了一首悲傷的歌曲:“唐虞世兮麟鳳游,今非其時來何求?麟兮麟兮我心憂?!边@首被后世稱為《獲麟歌》的歌曲充滿了悲涼之情。那么,孔子為何會對這頭麒麟的死如此悲傷?他究竟在悲嘆誰的命運呢?就請大家說一說你所知道的孔子。(學生根據(jù)自己收集的材料發(fā)言)。
孔子自己就是這頭麒麟的化身,生非其時,一生屢遭打擊,從沒有獲得過實現(xiàn)自己理想的機會。一年后,孔子預感到自己死期將至,望著遠道而來的學生子貢,他又詠嘆出一首辭世之歌:“太山壞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孔子預言了自己的死亡,也在總結(jié)自己一生坎坷的命運。七天后,孔子去世了。他的學生們都為他守墓三年,然后痛哭盡禮而去,唯有子貢守了整整六年方才離去??鬃尤ナ篮螅?jīng)涌現(xiàn)過一股否定孔子的聲浪,子貢奮力為老師辯護,維護了老師的名譽。孔子的聲名不僅令他的學生們欽佩,直到今天依然在影響著世界。西方曾經(jīng)評選過世界十大哲學家,孔子名列榜首。曾有西方哲學家說過21世紀是儒家文明的世紀。
如果我們細考孔子的一生,會發(fā)現(xiàn)他的一生無權(quán)無勢,只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掌握過治理國家之權(quán)??墒?,當時那些權(quán)勢煊赫的貴族王公們都為歷史所淹沒,他們的名聲早已被人遺忘,但孔子的思想至今依然對世界產(chǎn)生著重要的影響,他的家族至今傳承不絕。那么,孔子身上究竟有什么魅力可以令他成為后世敬仰的萬世師表?今天我們學習的《論語》十二章,只表現(xiàn)了孔子思想的一個小小片斷,但管中窺豹,我們也可以從中去感受這位偉大哲人的思想印記。
2、簡介《論語》(整體把握語言特點,明確學習目標)。
《論語》是孔子的學生們以及學生的學生們的課堂筆記,不過也可以稱得上是全世界最著名的課堂筆記,有一個數(shù)據(jù)稱這部書在全世界的印刷數(shù)量僅次于《圣經(jīng)》,而我們熟悉的成語大都源于古書,《論語》被稱為出現(xiàn)成語最多的書。這部書主要記錄了孔子和他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其核心就是孔子所倡導的理想的人生目標——“仁”,這也是中國歷代正直的知識分子所追求的人生理想。我們今天學習這篇課文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探究一下十二章表現(xiàn)了孔子所倡導的人格修養(yǎng)有哪些具體內(nèi)容,他的治學態(tài)度與處世方法各是什么?這些內(nèi)容又是如何體現(xiàn)出“仁”的內(nèi)涵。
3、初讀課文,疏通文義。
學習方法:
(1)配合音樂,讀出古文韻味。
(2)結(jié)合注釋,自學各章的大意,圈出各章中需要重點理解的詞語。
(3)將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詞語及自己無法理解的詞語標注出來并提出。(通過板書或投影展示出來)。
提示:
(1)“乎”“矣”“哉”“也”“夫”均為語氣詞?!昂酢保话阍趩柧浣Y(jié)尾,或反問、或疑問,根據(jù)上下文而定。“矣”“哉”“也”不翻譯,“也”的用法與《詠雪》一課中“左將軍王凝之妻也”不同?!把伞庇袝r也可以作為語氣詞,它的用法則不同,在書上已經(jīng)有解釋了。
(2)“之”與“下車引之”的“之”用法一樣,都是代詞,所代內(nèi)容根據(jù)文本而定。“學而時習之(代學習的內(nèi)容)”,“知之者不如好之(代學問和事業(yè))者”,“曲肱而枕之(代胳膊)”,“擇其善者而從之(代優(yōu)點),其不善者而改之(代缺點)”。
(3)“而”“其”在文中出現(xiàn)了多次,也有不同的解釋,需要我們根據(jù)上下文含義而定,這個字出現(xiàn)的較多,因此我們放在文中解釋。
(4)圈出三類字:通假字,如“說”“有”。語義與用法與今天有所區(qū)別的字,如“傳”“故”“新”“樂”“飯”以及需要我們重點理解的字。(要求學生解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心欲,不逾矩。”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p>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p>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p>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p>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p>
4、理解文意。
學習方法:
(1)以關鍵字為核心,結(jié)合字型理解含義。
(2)結(jié)合具體故事,深入淺出,理解各章含義。
(3)結(jié)合自己生活,通過自編故事,說出自己對各章的理解。
(4)以首章為核心,圍繞首章內(nèi)容,引導學生歸納孔子的人格修養(yǎng),具體的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
提示:
(1)“學而時習之”一章中,前兩個反問句強調(diào)了什么內(nèi)容?(自己的快樂)而最后一個問句說明這種快樂是一種高尚的快樂。那他為什么而快樂呢?我們先來第一句。這一句中“而”字需要翻譯嗎?這里的“而”
僅僅表示“學”與“時習”兩個詞組之間有一個先后順序。看甲骨文中的“學”,形狀象幾個人在建造房屋。建造房屋除了要模仿別人的行為,還需要什么?(思考房屋的結(jié)構(gòu),地基等等內(nèi)容)也就是說,學習需要領悟其中的精神。房屋是大家的棲身之所,因此古人如此造字,表現(xiàn)了“學”的重要性。領悟了新的精神就夠了嗎?在甲骨文中“習”寫成在太陽之上鳥飛翔的樣子。鳥要學會飛翔,不能停止,“習”強調(diào)了什么?(反復練習鉆研),因此翻譯成了“復習”。為什么這一內(nèi)容需要按時復習,不能一刻懈怠呢?(因為這不僅僅是普通的知識,而是對道德的追求,這是不能松懈的。)。
補充材料: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痹又敝辽淖詈笠豢虇l(fā)學生保全自己的肢體很難,保全自己的人生追求也是很難的。
(2)“有朋自遠方來”。為什么這些人會從遠方而來?從甲骨文來,“朋”的原意是指貨幣的單位,兩串錢為一朋,缺一不可,說明兩者的關系是什么樣的?(親密無間)“友”為兩只手,也可以理解為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也就是做生意。而做生意最根本的原則是什么?(誠信)因此,“朋”說明這些遠道而來的人與孔子之間是互相信任并且親密無間的。那么他們?yōu)槭裁磿湃慰鬃幽?“朋”的另一種解釋是“鳳凰”,鳳凰一出現(xiàn),百鳥就會追隨它飛翔,為什么?(物以類聚)??鬃泳褪恰傍P凰”,這些人因為有著共同的追求,因此都愿意追隨他。大家說,這些人是什么人呢?(孔子的學生們)。
補充材料:孔子周游列國時,屢遭打擊,他的學生雖然也有過怨言,但沒有一個人離開他??鬃右埠苄牢浚粫r地贊賞過他的這些學生們。
(3)“人不知而不慍”。這里的“而”需要翻譯為“卻”,語義發(fā)生了轉(zhuǎn)折。他為什么不生氣呢?因為他的追求與普通人不同,他追求的是什么?(最高的道德)只要他不喪失這一道德,他就不會生氣,也唯有具備高級道德修養(yǎng)的人才能做到這一點。
補充材料:孔子曾經(jīng)在陳蔡之間被圍七天,沒有糧食吃,跟隨的人都餓得站不起來了,但孔子卻還在彈琴唱歌。面對弟子的質(zhì)疑,孔子說出了一番堂堂正正的言論:“君子達(通)于道之謂達(得志),窮于道之謂窮(困頓)。今丘也拘(堅守)仁義之道,以(因為)遭亂世之患,其所也,何窮之謂?故內(nèi)省而不改于道,臨難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因此)知松柏之茂也?!?、蔡之厄(災難),于丘其幸乎!”這番話之前從沒有人說過,之后就成為了中國正直的知識分子的行為準則,被他們用各種方式實踐著。而這些人也構(gòu)成了中國的脊梁。
(4)這一章分成三段話,表面上看講了學習方法,交友原則和個人修養(yǎng),但核心卻只有一個,是什么?(表達對道德的追求)這是修養(yǎng)人格的最重要內(nèi)容,這一修養(yǎng)使孔子的人格完善,并且能夠影響遠人。孔子如何修養(yǎng)自己的人格?(永不松懈)這是人格修養(yǎng)的基礎,那么,孔子及他的學生們又圍繞這一點補充了哪些原則呢?(學生列舉相關語句,老師指出其中的關鍵字含義)。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而,語義很虛的轉(zhuǎn)折,可不譯。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睆?,隨。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惫?,舊的知識。新,新的見解??梢?,可以憑借。為,成為。而,表示先后關系,可不譯,也可譯為“就”。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倍?,表轉(zhuǎn)折,“卻”。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其,其中?/p>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切,懇切。近,當前。其,這。而,表并列,可以譯為“并且”。
(5)“三省吾身”一句中,甲骨文中的“省”的主體是一只眼睛,而一個箭頭直射眼睛,說明什么?(要注意觀察自己)看清別人的弱點容易,但看清自己的弱點就不容易了,所以需要多次反省。曾子所反省的內(nèi)容與前面孔子所說的內(nèi)容有什么相同?(強調(diào)了對別人、對朋友要講誠信,學習的知識要反復復習)“傳”字在甲骨文中的本字就是兩個人傳遞一個東西,這個東西被密封了起來,說明非常重要。這個字本來指傳遞信件,也可以引申為重要的物品。因此,必須不能遺失,就需要人們手把手傳遞,少了一個人都傳遞不到目的地。同樣,我們的學習也要按時,不能有一天懈怠。“溫故而知新”一章中,“故”指舊的知識,“新”指新的理解與體會,為什么溫習舊知就會得到新體會呢?我們看“新”的甲骨文,指砍掉樹木的旁枝,以便它長出新枝來。學習也同樣如此,我們對舊知識,要如同給大樹修枝一樣來整理它,就會發(fā)現(xiàn)了規(guī)律,新知識也會如樹木般長出新枝來。“為”的甲骨文,是指用手牽大象的鼻子,使大象成為馴服的家畜。同樣,通過我們自身的努力,我們也可以成為老師,主動地獲取新的知識。“思”字從篆文來看,是由頭與心組合而成的,在古人看來,頭與心均能誕生思想,是什么可以自頭腦至心,貫穿不絕呢?(人的想法)“罔”就是陷阱,從篆文來看,人陷在羅網(wǎng)之中,沒有一個缺口可以使自己逃出去,因此光學習不思考學習的意義,只能讓自己被大量的知識纏繞起來,無法掙脫?!按钡淖闹敢粋€人站在了高臺之上,四周無依無靠,那你說會有什么感覺?(恐懼)因此文中解釋為有害的。一個人總是胡思亂想,就會有許多害處?!吧啤钡淖挠伞把颉迸c“言”組成,原意是指吉祥,這里就是指人的優(yōu)點好處。子夏的話與上文有什么聯(lián)系?(補充說明了學習的內(nèi)容應廣博,學習的態(tài)度應誠實,還要多提問,多思考,是學習的基礎)(學生活動:根據(jù)自身經(jīng)歷,說小故事解讀這些內(nèi)容)。
補充材料:
孔子向魯國的樂官師襄子學習彈琴,學了十天仍止步不進。師襄子說:“可以增加學習內(nèi)容了?!笨鬃诱f:“我已經(jīng)熟習樂曲的形式,但還沒有掌握演奏的技巧?!边^了一段時間,師襄子說:“你已經(jīng)熟習演奏的技巧,可以學習新的曲子了。”孔子說:“我還沒有領會樂曲的意境、志趣啊?!边^了一段時間,師襄子說:“你已經(jīng)熟習樂曲的意境、志趣,可以繼續(xù)往下學了?!笨鬃诱f:“我還不了解樂曲的作者啊?!边^了一段時間,孔子默然沉思,欣喜陶然,高瞻遠望而意志升華的說:“我知道樂曲的作者了,那人皮膚深黑,體形頎長,眼光明亮遠大,像個統(tǒng)治四方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還有誰能撰作這首樂曲呢!”師襄子離開坐席連行兩次拜禮,恭敬的說:“老師說這樂曲就叫做《文王操》啊?!?/p>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其,這。樂,樂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p>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鼻瑥澢F?,這。
(7)在這幾句中,“樂”字反復出現(xiàn)。我們看甲骨文與篆文中的“樂”,均是表現(xiàn)了樂器。音樂需要聲音純正,需要音符和諧,這樣才能給人帶來持續(xù)的樂趣。那這一特點如何體現(xiàn)在這幾句話中呢?(顏回“不改其樂”,孔子視富貴如浮云,均是因為他們的立身純正,因此他們的生活盡管窮困,但卻是和諧的。其根本原因就是孔子把追求道德作為自己的樂趣,他堅信這種道德必然實現(xiàn),因此即使生活窮困也不會后悔。)。
補充材料:
孔子知道大家心里不高興,問子路說:“詩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我的道不對嗎?我為什么會到這個地步呢?”子路說:“也許我們還不夠仁吧?人們不能相信我們;也許我們還不夠有智慧吧?人們不肯去推行我們的道?!笨鬃诱f:“是這樣的嗎?由,如果仁者一定會讓人相信,怎么會有伯夷、叔齊?如果智者的道一定會得到推行,怎么會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去了,孔子讓子貢(端木賜)進來,問子貢說:“詩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我的道不對嗎?我為什么會到這個地步呢?”子貢說:“夫子的道至大,所以天下不能容。夫子為何不稍加貶損呢?”孔子說:“賜,良農(nóng)能種植谷物卻不一定能收獲谷物,良工的技藝高明卻不一定能順應物理。君子能修其道,卻不一定能為世俗所容。現(xiàn)在呢,你不求修道而求為世所容。賜,你的志向并不遠大呀!”子貢出來了,孔子讓顏回進去,問顏回說:“詩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我的道不對嗎?我為什么會到這個地步呢?”顏回說:“夫子的道至大,所以天下不能容。雖然這樣,夫子推行您的道就是了,天下不容,又有什么關系呢?不容然后見君子。道之不修,是我的恥辱;道已大修而不為天下所用,那是諸侯的恥辱啊。天下不容,又有什么關系呢?不容然后見君子!”孔子欣然,笑著說:“不錯啊,顏家的孩子!假如你有很多錢的話,我可以給你做管家呀?!?/p>
(8)孔子面對別人的不理解不會生氣,那他就不會難過嗎?面對重重打擊,他又是如何堅守自己的志向?(列舉相關語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眾Z,奪取。
(9)“逝”字的偏旁一般解讀為拾階而上,但我從這句話同樣產(chǎn)生了聯(lián)想,可以比作流水,走過的道路是不能回頭的,因此我們要珍惜這隨時而逝的時光??鬃拥耐砟暌苍?jīng)感嘆,說如果自己五十歲就學習《易》,則可以終身無大過了。五十歲已是“知天命”的年齡,孔子還在學習,可見他對時間的珍惜,他要抓緊一切時間去學習?!皧Z”字的古文寫作鳥兒從手中飛走,鳥兒是有生命的,就帶有沖破的意義了。換而言之,“奪”字所表現(xiàn)的是指用強力奪取。這種力量大到可以從千軍萬馬中奪取統(tǒng)帥,但卻不能改變一個人的意志??梢姡鬃訉ψ约豪硐氲膱允嘏c無所畏懼。
補充材料:
在宋國時,宋國大夫桓魋欲殺孔子??鬃诱f:“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表現(xiàn)出了一種大勇。
5、體會精神(歸納上文所學內(nèi)容,總結(jié)感受)。
(1)在我們學習了上述的內(nèi)容之后,大家總結(jié)一下孔子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的具體內(nèi)容。(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提示:
人格修養(yǎng):永不松懈,時刻反省自己的言行,時刻關注身邊的人與事,從中汲取經(jīng)驗教訓。
治學態(tài)度:善學善思,時時溫習舊知。
處世方法:堅守自己的信念,絕不因暴力或窮困或改變。
(2)你認為孔子身上最打動你的是什么?為什么?(可結(jié)合具體的故事來說)。
(3)總結(jié):孔子真正的魅力源于他高尚的人格以及堅韌的個性,他堅守理想,用自己的言行影響著中國一代又一代人,他的弟子們在他去世后定居在他的墓地周圍,后人們也因此將他視為“萬世師表”。我們學習這篇文章,最重要的就是感受他偉大的精神力量。
論語十二章教案篇五
學習目標(實現(xiàn)一個小目標,就是向理想進了一大步!)。
一、學習重點文言詞語,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二、認識并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激發(fā)熱愛民族經(jīng)典文化的熱情。
預讀(看誰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靜心自學。)。
一、查閱資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關知識。比比誰知道的多。
1、孔子:
二、初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新詞:
人不知而不慍()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不亦說()乎。
三省()吾身傳()不習乎。
誨女()知之乎不知為()不知。
是知()也。
三、翻譯下列語句,解釋加線詞語的意思。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溫故而知新。
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士不可以不弘毅。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思悟(相信自己,我能行!)。
一、課文里哪些話是談學習態(tài)度的,哪些話是談學習方法的?
三、在新知與舊知、知識與實踐的關系上,在學與思、學與問的關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四、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討論: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課外延伸(堅信自己,我真行!)。
一、與課文自相對照,談談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還有欠缺?應怎樣改進?
二、把文中成語、格言和警句摘抄在筆記本上。
檢測題(我努力我進步,我成功我快樂!)。
一、填空:
1.《論語》是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內(nèi)容主要是記錄的言行?!墩撜Z》并非孔子所作。
2.孔子,名,字,時期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家、家。
3.流傳至今的成語:
二、指出句中通假字:
1、不亦說乎?
2、由,誨女知之乎?
3、是知也。
三、根據(jù)“而”字的兩種基本用法歸類。
(1)敏而好學。(2)擇其善者而從之。(3)人不知而不慍。
(4)溫故而知新。(5)學而不思則罔。
表順接的有。
表轉(zhuǎn)接的有。
四、用現(xiàn)代漢語準確的表述下列語句的意思。
1、不恥下問:
2、擇其善者而從之:
3、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p>
4、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5、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p>
五、簡答題:
1、在從師這個問題上,孔子的意見怎樣?
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為什么是真知?
3、“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樂之”,這是為什么?
課外閱讀(人的差異在于業(yè)余時間。)。
木棉樹。
所有開花的樹看來都應該是女性的,只有木棉是男性的。
木棉樹又干又皺,不知為什么,它竟結(jié)出那么雪白柔軟的木棉,并且以一種不可思議的優(yōu)美風度,緩緩地自枝頭飄落。木棉花大得駭人,是一種耀眼的橘紅色。開的時候連一片葉子的襯托都不要,像一碗紅曲紅,斟在粗陶碗里,火烈烈地,有一種不講理的架勢,卻很美。樹枝也許是干得很了,根根都麻皺著,像一只曲張的手——肱是干的,臂是干的,連手肘、手腕、手指頭和手指甲都是干的——向天空討求著什么,撕抓些什么。而干到極點時,樹枝爆開了,木棉花幾乎就像是從干裂的傷口里吐出來的火焰。
木棉樹通常長得很高,那年在廣州初見木棉樹,不知是不是因為自己年紀特別小,總覺得那是全世界最高的一種樹了,廣東人叫它“英雄樹”。
初夏的公園里,我們疲于奔命地去接拾那些新落的木棉,也許幾丈高的樹對我們是太高了些,竟覺得每團木棉都是晴空上折翼的云。木棉樹的葉子便逐日濃密起來,木棉樹終于變得平凡了,大家也都安下一顆心。至少在明春以前,在綠葉的掩覆下,它不會再暴露那種讓人焦灼的奇異的美了。
1、作者根據(jù)木棉樹的什么外形特點,得出“木棉是男性的”這個結(jié)論?
2、文中畫線句,說木棉花的美讓人“焦灼”的依據(jù)是什么?摘引原句回答。
3、為什么作者用“云”,而且是“折翼的云”來形容木棉呢?
4、木棉花令作者產(chǎn)生很多聯(lián)想,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把它們表達出來的?
論語十二章教案篇六
【學習目標】復習有關孔子和《論語》的知識,激發(fā)熱愛民族經(jīng)典文化的熱情。
【學習重難點】激發(fā)熱愛民族經(jīng)典文化的熱情。
【資料準備】。
【教學過程】。
復習鞏固。
1.《論語》是記錄的一部書,是 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共篇。孔子,名,字,時期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
2.曾子以為治學的人應該重視品德修養(yǎng)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感嘆時光易逝,以勉勵自己和學生要珍惜時間求學的句子是。
預習檢測。
一、課文里哪些話是談學習態(tài)度的,哪些話是談學習方法的?
三、在新知與舊知、知識與實踐的關系上,在學與思、學與問的關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四、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討論:怎樣看待“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出示目標:品味句子中的深刻含義,激發(fā)熱愛民族經(jīng)典文化的熱情。
活動設計一、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學而時習之。(2)擇其善者而從之。(3)人不知而不慍。
(4)溫故而知新。(5)學而不思則罔。
表并列的有表順接的有。
表轉(zhuǎn)接的有表修飾的有。
二、用現(xiàn)代漢語準確的表述下列語句的意思。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3)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4)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5)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三、古今異義字。
君子:古義()今義()可以:古義()今義()。
匹夫:古義()今義()罔:古義()今義()。
水:古義()今義()朋:古義()今義()。
兒女:古義()今義()。
五、一詞多義。
可以為師人不知而不人不知而不。
為而博學而篤志知。
為人謀溫故而知新溫故而知新。
課后練習:完成練習冊“拓展提高”題。
論語十二章教案篇七
1.積累文言詞語,理解各章語錄,能準確流暢地朗讀并熟練背誦課文。
2。通過理解,感受孔子光輝的人格魅力;開闊胸懷,提高成熟處事的思想修養(yǎng)。
3.聯(lián)系自身學習經(jīng)歷,體會課文豐富精彩的內(nèi)蘊,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
教材分析與教法設想。
《論語十則》是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是學生接觸古代經(jīng)典文化的開始,可以說肩負著使學生學習并熱愛古典文化的使命。教師應精心備課、厚積薄發(fā),真正開啟學生的智慧?!墩撜Z》十二章選自于我國儒家經(jīng)典著作《論語》,是一本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語錄體古籍?!墩撜Z》十二章談的是學習方法、求知態(tài)度、道德修養(yǎng)和為人處世之道?!墩撜Z》十二章保留了《論語》十則中的6章,新添了6章,分別是3、6、8、10、11、12章。從中可以看出在道德修養(yǎng)和為人處世方面上所占增加更多。因此,其豐富的語言精華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對于心理發(fā)展正處于萌芽階段的初中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
學情分析:從教育心理學的分析看學情:這是學生進入七年級后第二次學習文言文,前面接觸的是《世說新語》兩則,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理解尚且存在較大難度,而且學習興趣比較低。
學習方法:
學習態(tài)度:
修身養(yǎng)性: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
(一)預習指導。
(二)預習檢測。
二、合作探究。
(一)學始于疑。
(二)質(zhì)疑探究。
探究點1:孔子思想。
三、達標測評。
熟讀課文,試著理解孔子的思想,
資料共享平臺。
1.提醒人們應該注意對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
2.認為應該虛心求教、博采眾長的句子是:
3.關于培養(yǎng)寬厚胸懷的句子是:
4.論述學習和思考辯證關系的句子是:
通過這十二章《論語》,你覺得孔子是個什么樣的人?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說說你的理由。
問題1:孔子在學習方法上有哪些主張,就其中一點談談你的體會?
問題2:孔子在學習態(tài)度上有哪些主張,就其中一點談談你的體會?
教學札記。
教學中存在不足之處,主要表現(xiàn)在:
1、由于古文中的知識點相對比較多,畢竟是初一學生,有的同學在個別知識點可能還不夠理解。
2、學生能積極參與討論,但質(zhì)疑能力還比較差,如果能讓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學生自己討論來得出結(jié)論,效果會更好。
一、教學目標。
1.疏通文意,掌握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
2.掌握關于學習方法與學習態(tài)度的名言警句。
3.了解《論語》的相關知識以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二、重點、難點。
1.掌握有關《論語》和孔子的基本文學常識。
2.掌握古文中重點詞語及句式的用法。詞語如“而”、“之”等。
3.領悟《論語》十二章的深刻含義,體會孔子所倡導的“為學之道”。
三、課時安排。
兩個課時。
四、作者。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他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開創(chuàng)者,被公認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其先世為宋國貴族。少年時家境衰落。成年后做過“委吏”(司會計)和“乘田”(管畜牧)等。五十歲時由魯國中都宰升任司寇,攝行相事。后罷官,曾周游列國,終不再仕。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詩》《書》等古代文獻,并把魯國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
孔子曾大力宣傳“仁”的學說。在世界觀上,對殷周以來的鬼神宗教迷信活動采取存疑態(tài)度,認為“未知生,焉知死”,提出“敬鬼神而遠之”的見解。在認識論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學”與“思”的結(jié)合,提出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溫故而知新”等觀點。首創(chuàng)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相傳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在政治上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應名實相副;在維護貴族統(tǒng)治的基礎上提倡德治和教化。自漢以后,孔子學說成為兩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統(tǒng),影響極大?,F(xiàn)存《論語》一書,是研究孔子學說的主要資料。
后世對孔子有非常崇高的贊譽,唐代的韓愈曾經(jīng)有詩:“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焙蟠慕y(tǒng)治者為了鞏固政權(quán)的需要,也一再的追封孔子,封其為“至圣先師,大成文宣王”、“文宣帝君”等。中國各地都有孔廟對其祭祀。山東的曲阜的孔府是我國北方除北京外另一重要的宮殿建筑,也是著名的旅游名勝。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于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jù)。
1、體式歸納起來有:
(3)、敘事體:其中多少有一點情節(jié),但也往往是以記錄孔子的話為主。
2、內(nèi)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jīng)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東漢時,《論語》被列為“七經(jīng)”之一,(七經(jīng):《詩》、《書》、《禮》、《易》、《春秋》、《論語》、《孝經(jīng)》)。南宋時,朱熹把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成為儒家的重要經(jīng)典。舊注本有《論語注疏》(三國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和宋朱熹的《論語集注》,清劉寶楠《論語正義》,今注本有楊伯峻《論語譯注》等。
六、創(chuàng)作背景。
《論語》基本上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著作,主要記載孔子的言行,只有一小部分記載孔門弟子(譬如曾子、子夏、有子等人)的言行?!稘h書·藝文志》云:“《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漢初所傳的《論語》,有古論、齊論、魯論之分,古論出自孔子壁中,用古文字寫成,孔安國曾為之作訓解,但已失傳。齊論為齊人所學,魯論為魯人所傳。東漢鄭玄就魯論篇章,參考齊論,為之作注,今亦殘佚。魏時的何晏集漢儒以來的各家之說,成《論語集解》,這就是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最早的《論語》注本。
七、課文講解。
1.課文朗讀。
范讀:教師朗讀示范。學生體會語氣、語調(diào)、停頓等。
自瀆:學生自讀課文。
感知、討論:本文的內(nèi)容包括學習的哪些方面?
本文主要包括學習的態(tài)度、方法和思想修養(yǎng)。
2.課文講解。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譯文:孔子說:“學習并時常溫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從心里感到高興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君子作風嗎?”
(2)、曾子(曾參,孔子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譯文: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謀慮是否不夠盡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夠誠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自己還不精通熟練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就有志于做學問;三十歲能自立于世;四十歲能通達事理;五十歲的時候我懂得自然的規(guī)律和命運;六十歲時對各種言論能辨別是非真假,也能聽之泰然;七十歲能隨心所欲,卻不逾越法度規(guī)矩?!?/p>
論語十二章教案篇八
在意思明確了后,學生找句子還是比較容易的,關鍵是如何說明理由。理由只要學生能講出個大概所以然來,就可以了,老師不做很硬性的規(guī)范,每個學生有每個人自己的理解。在理由上做了規(guī)范后,容易打擊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
學生交流后明確:學習態(tài)度強調(diào)謙虛,學習方法強調(diào)獨立思考與復習。
學習態(tài)度:
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在課堂小結(jié)中,把“分類式學習筆記法”即“理讀法”落實給學生,這是一種帶有理性色彩的課堂學習活動,它所養(yǎng)成的,是一種分類整理的能力及習慣。也就是對語言材料歸類的意識的培養(yǎng)。
先和學生共同回顧這堂課所學的內(nèi)容:了解了孔子和《論語》的大概情況,還附帶贈送了“四書五經(jīng)”這個知識點,合作探究學習了課文的前六章,落實了這六章的字詞。
在我們學了這么多知識點后,我們該如何把我們凌亂的筆跡整理出來呢?下面老師就結(jié)合我自己的學習經(jīng)驗,教大家一個“分類式學習筆記法”,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整理好筆記,以后復習的時候又可以省下很多時間。以本文為例,大家在預習的時候就可以先猜一下本文有哪些知識點需要我們掌握的,把它列出來如:作家作品(如果課文的作家作品不是很重要的,可以省略不記),重點語句(本文中的重點語句就是關于學習和修養(yǎng)做人的名言警句,以及出自本文的成語),疑難點(這個點完全是根據(jù)自己口味來的,你覺得我這個點掌握的還不是很好的,就把它摘錄出來,課后問老師,復習的時候有針對性。象本課的話你還可以摘錄一些自己沒弄懂的重難點字詞)。
1、背誦教過的六章《論語》并嘗試默寫。
2、預習下節(jié)課內(nèi)容:后六章。
探究學習課文后六章。
一、:(回顧上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
1、背誦上節(jié)課所學的六章,全班齊背和學生分則抽背。
2、重點詞句翻譯抽查:
與朋友交而不(信:誠實)乎?(傳:老師傳授的知識)不習乎?
學而不思則(罔:迷惑無所得),思而不學則(殆:有害)?!?/p>
抽查個別基礎不是特別好的學生,一來檢查他上節(jié)課掌握情況,二來可以加強他們對這些重點實詞的記憶。如果學生回答不出,就讓他把不會的詞語記錄到筆記中去,并叫其他同學補充。
這個環(huán)節(jié)以學生探究合作學習和老師指導串講法為主。
以四人學習小組為單位,先自主結(jié)合手頭資料掃除語言障礙,然后小組合作相互答疑,盡量字字落實,然后全班交流,各小組有權(quán)指定某組或某位同學翻譯或者答疑難點詞語。(如果學生有講得不到位的,可以讓其他同學補充或者是老師直接補充。)。
老師則對學生的探究合作學習成果做小結(jié),這個小結(jié)以串講的形式展開,稍微詳細一點,給基礎好的學生鞏固一下,給基礎稍微弱些的學生一個查缺補漏的時機。
老師小結(jié)(多媒體展示):
讀注釋翻譯全文,分組提出疑難語句,供師生當堂解決。
(在落實重點字詞的基礎上,把句子翻譯也落實到位。)。
(多媒體顯示:“信”忠實于原文,字字落實,句句落實,不隨意增減。
“達”表意明確,語言通暢,語氣不走樣。
“雅”用簡明、優(yōu)美,富有文采的現(xiàn)代漢語把原文的內(nèi)容、形式和風格準確地表達出來。)。
學生明確: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人不知而不慍;為人謀而忠;與朋友交而信;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讓學生結(jié)合實際生活,談談你對這樣的處世之道的看法。(每個人對這句都有自己的看法,老師對學生的看法不做任何的評價,鼓勵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關于作家作品欄里也就使孔子和《論語》的介紹,這里特別要向?qū)W生強調(diào)的是《論語》的作者不是孔子。關于孔子和《論語》課文注解里有現(xiàn)成的,無需多講。只要學生的筆記中有這兩個知識點就可以了,再補充一個“四書五經(jīng)”的文化常識知識點。
讓學生就自己找的全班交流一下,然后老師和學生共同把關看哪些不是成語的也找進來了。最后師生共同明確:。
對這些成語,不在課堂上做具體的解釋,在作業(yè)中布置學生選用這些個成語寫一段話,言語積累的最終目的是運用語言,以運用來檢測學生對成語的掌握。
用這兩個問題把純粹的核對問題化,讓學生也參與進來。讓學生自由發(fā)言,因為課堂探究學習課文時候已經(jīng)有落實了,即使部分學生講不全,但基礎好的學生能把他們補完整。
文中有涉及到孔子的仁的思想核心,學生對此不是很了解,這個需要老師作為課外知識延伸做個簡單說明,學生則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是否把這個額外知識點落實到筆記中去。
明確: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人不知而不慍;為人謀而忠;與朋友交而信;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關于孔子思想核心“仁”無需對學生講太多,只要學生能了解孔子思想核心是“仁”就足夠了,對初一學生講太多反而掌握不了)。
在這里老師給學生一個示范,這個示范是對文中虛詞“而”的歸納,虛詞對初一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由老師歸納。文中實詞“知”則由學生自己歸納,因為在落實重點字詞的時候已經(jīng)講得很詳細了。
學時習之然后,表示承接。
人不知不慍卻,但是;表示轉(zhuǎn)折。
而溫故知新從而,表示承接。
學不思則罔卻,但是;表示轉(zhuǎn)折。
思不學則殆卻,但是;表示轉(zhuǎn)折。
這是虛詞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文中有實詞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請同學們自己找找看,并把它歸納分類。
論語十二章教案篇九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xiàn)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論語》就是其中的一部輝煌的巨著,它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對我國的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學習目標:
1. 知識與能力:對《論語》十二章和補充材料中關于“修身”的章句進行品析,了解孔子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具備怎樣的品性。
2.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課內(nèi)和課外材料的研讀并聯(lián)系自身實際體會學習《論語》的現(xiàn)實意義。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中國文化經(jīng)典的底蘊,使學生經(jīng)歷一番文化濡染提升自我修養(yǎng)。
教學重點:對《論語》十則和補充材料中關于“修身”的章句進行品析,了解孔子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具備怎樣的品性。
教學難點:從文本中提煉、概括“修身”的方式。
一、導入:
二、檢測預習:
1、孔子簡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漢族,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人。中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chuàng)始人??鬃蛹A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后世統(tǒng)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師、萬世師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論語》是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jīng)》《尚書》《禮記》《易經(jīng)》《春秋》并稱“四書五經(jīng)”。
三、大聲讀文章:
1、學生讀,其他同學聽出有誤的地方并改正。
2、根據(jù)學案,自由誦讀。(在書上標出斷句)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p>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p>
子曰:“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p>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p>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老師范讀,學生評價。
提示:從停頓、重音、語調(diào)、語速、感情等方面著眼。
4、學生展示讀
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兩章進行展示。
四、疏通文章:
1、結(jié)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翻譯課文前六章。
2、小組合作學習,解決問題。
3、檢測學習成果。(要求:翻譯下列句子,并解釋加點字。)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
五、反思拓展
來勸解他,為他排憂解難。
六、課堂小結(jié):
不知面對這些煩惱的同學學過這一課是否有些釋懷了呢?
七、結(jié)束語:
通過這節(jié)課,我們了解到了中華民族最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對文章中的語言精華和思想精髓有了初步了解與掌握,希望同學們能夠?qū)W以致用,好下課!
論語十二章教案篇十
1.學習重點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能流暢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yǎng)閱讀文言文的語感。
3.學習古人端正學習態(tài)度,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
4、積累成語、格言、警句,能對照反省自己。
學習方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知識鏈接:
1、介紹孔子及其《論語》: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圣”。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說,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nèi)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jīng)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
宋代朱熹把《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
“五經(jīng)”:《詩經(jīng)》、《尚書》、《禮經(jīng)》、《易經(jīng)》、《春秋》。
古時有“六經(jīng)”之說:詩、書、禮、易、樂、春秋,但是“樂”已失傳。
2、孔門弟子簡介。
(1)冉求簡介:冉求(前522~?),姓冉名求,字子有,亦稱冉有、冉子、有子。春秋末年魯國人(今山東曲阜)。生于魯昭公二十年,卒年不詳。小孔子29歲。出身微賤,與仲弓、冉伯牛同宗。青年時作過魯季氏家臣,后拜師孔子,并辭官隨孔子周游列國。魯哀公五年(前490)秋,經(jīng)公之魯推薦,回魯當上季氏家族的總管。期間曾率魯軍擊退齊軍的侵犯,立下赫赫戰(zhàn)功。
(2)顏回簡介:顏回(前521~前481),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姓顏,名回,字子淵,亦稱顏淵后世也稱作“顏叔”,“顏生”。春秋末年魯國(今山東曲阜)人。生于魯昭公二十年(前521),卒亍魯哀公十四年,比孔子小30歲。在孔門弟子中,顏回以突出的德行修養(yǎng)而著稱。對于“仰之彌高”的孔門哲理,他堅守先生“不恥下問”的教會,一起畢生精力“研之彌堅”,“欲罷不能”,深得孔子的贊賞。自漢代起,顏回被列為七十二賢之首,有時祭孔時獨以顏回配享。此后歷代統(tǒng)治者不斷追加謚號:唐太宗尊之為“先師”,唐玄宗尊之為“兗公”,宋真宗加封為“兗國公”,元文宗又尊為“兗國復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復圣”。山東曲阜還有“復圣廟”。
(3)子路簡介:子路(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稱季路。春秋末年魯國卞(今山東泗水縣人)。生于魯襄公十一年,卒于魯哀公十五年,小孔子9歲,是孔子門中年齡較大的弟子。出身寒微,其性耿直好勇,為人爽直、粗莽。從師以后先后在魯、衛(wèi)兩國當官,后隨孔子游學于列國。魯哀公十一年,(前484),隨孔子結(jié)束游歷回到魯國,,繼續(xù)參與一些政治活動。魯哀公十五年(前480),衛(wèi)國發(fā)生內(nèi)亂,子路不顧安危挺身入險,死于亂中,時年63歲。
(4)子游簡介:子游(前506~?),姓言,名偃,字子游,亦稱言游、叔氏。春秋末年吳國人。約生于公元前5,卒年不詳。小孔子45歲。和子真、子張、曾子等同年輩,是孔門中的少年弟子。子游在孔子周游列國后期入學孔門,雖然從師較晚,但能學而又稱??组T有四科,“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論語·先進》),在文學一科中他占第一位。
自主學習:
讀注釋翻譯全文,分組提出疑難語句,供師生當堂解決。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先生,指孔子。而:表順承,“然后”之意。時:
習:反復練習。之:代詞,它,指學習的內(nèi)容亦:
說:“悅”的古字,愉快。乎:表疑問語氣助詞,可譯作樂:
朋:指志同道合的人。自:介詞,從。人:
知:了解,知道。而:連詞,表轉(zhuǎn)折,可譯作“慍:
君子:指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
翻譯:孔子說:“學習了(知識),然后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溫習)它,不也高興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到這里)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而:就學:做學問立:
不惑:通達事理知:懂得天命:
耳順: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逾:越過、超過矩:
我懂得自然的規(guī)律和命運;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七十歲能隨心所欲,卻不逾越法度規(guī)矩。
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p>
溫:溫習,復習。故、新:形容詞用作名詞,舊知識、新知。
而:連詞,表順承。知:領悟。
可:可以。以:介詞,憑。后省略“之”,代“溫故”
為:動詞,做。當。矣:語氣助詞,不譯。
翻譯: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后,能有新體會、新發(fā)現(xiàn),就可以當老師。
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則:副詞,就、而:連詞,表轉(zhuǎn)罔:同“。意思殆:有害。
翻譯: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是空想?yún)s不讀書,就有(陷入邪說的)危險?!?/p>
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p>
賢:高尚簞:古代盛飯用的圓陋巷:簡陋的住所堪:
翻譯:孔子說:“顏回的品質(zhì)是多么高尚啊!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里。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p>
8.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p>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1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p>
12.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p>
合作探究:
1、課文里哪些話是談學習態(tài)度的,哪些話是談學習方法的?
3、在新知與舊知、知識與實踐的關系上,在學與思、學與問的關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4、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討論:怎樣看待“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5、找出你喜歡的名言警句并說說理由。
練習反饋:
一、填空:
1、《論語》是記錄的一部書,是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共篇??鬃樱?,字,時期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
2、學與思辯證關系的一句話是。
4、當別人不理解自己時,我們應該不惱怒,保持應有的風范,正如論語中所說。
5、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聯(lián)想到《論語》中孔子的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曾子以為治學的人應該重視品德修養(yǎng)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論語》中說向一切人學習,隨時隨地都要注意學習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8、論述要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要借鑒別人的短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9、闡述讀書求學問的態(tài)度是以求學為快樂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10、孔子感嘆時光易逝,以勉勵自己和學生要珍惜時間求學的句子是:
11、寫出五個在論語出現(xiàn)現(xiàn)在還使用的成語。
二、根據(jù)“而”字的用法歸類。
(1)學而時習之。(2)擇其善者而從之。(3)人不知而不慍。
(4)溫故而知新。(5)學而不思則罔。
表并列的:表順接的:
論語十二章教案篇十一
一、文本分析:
如果我們仔細分析這十二章的內(nèi)容,就可以發(fā)現(xiàn)新版突出了一個主題,就是表現(xiàn)了對高尚生命的追求。以第一章為例,這是《論語》的首章,也是編選《論語》者不會缺少的一章。
這一章從表面上來看講了三個方面的問題,學習的方法、交友的原則及與人交往的態(tài)度。但實際上,這一句都是在圍繞追求高尚的品德這一個主題而言的。
唯有品德高尚者,才能做到“人不知而不慍”,《中庸》中引用孔子之言曰:“正己而無求于人則不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就是對這句話的進一步闡釋。那么如何“正己”呢?這需要時時警惕,事事用心,無時不心存敬畏之心,也就是《中庸》中所言的“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沒有比幽暗之中更為顯著的,沒有比細微之處更為明顯的,因此君子在獨處時要謹慎啊)要做到時時警惕,自然要“學而時習之”,此處的“時”,朱熹釋為“鳥數(shù)飛也,學之不已,如鳥數(shù)飛也”,而程頤釋為“重習也”,均強調(diào)了學習不可中斷。而“有朋自遠方來”則表現(xiàn)了這種追求的影響力,正如朱熹所言“自遠方來,則近者可知”。清劉寶楠的《正義》中明確指出“朋”指同門,并引用《中庸》“誠者,非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庇纱丝梢?,追求高尚的品德,不僅是指對自身品德的修煉,更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品德來影響他人,這才是儒家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分析這一章,我們就可以發(fā)現(xiàn)孔子所強調(diào)的對高尚品德的追求,及圍繞這一追求所展現(xiàn)的方法與態(tài)度和對他人的影響。這一主題同樣也在其它各章體現(xiàn)了出來——以往我們將之作為學習方法闡述的內(nèi)容均不能單純地視作對知識的學習,更應體現(xiàn)為對高尚品德的追求方法,而孔子對自身經(jīng)歷的敘述,對顏回的贊頌則體現(xiàn)出了高尚品德在現(xiàn)實中的表現(xiàn),孔子還通過自身的感受體現(xiàn)了高尚品德帶給人的自豪感。以此為綱,不僅可以把這十二章聯(lián)系為一個整體,也可以與前面幾篇課文相呼應——如果說前面幾篇文章表現(xiàn)了在老師的引導下,我們認識到了不同一般的學習收獲,那么這一篇則表現(xiàn)了生活中最高尚的追求,是學習的最高目標?!墩撜Z》中所體現(xiàn)出的中國士人所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標,以及在追求的過程中至死不易的信念。
學習本文,應遵循化難為易,由淺入深的原則,在起始階段無需將“而”“之”“于”“其”等文言虛詞的含義講得抽象而難懂,學生可以翻譯,了解區(qū)別就可以了。而對于文意的理解,可以通過老師穿插故事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同樣也可以讓學生結(jié)合自身的經(jīng)驗講相關的故事,讓他們在具體的內(nèi)容中了解文章的內(nèi)容。至于文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無需講得過深,從字型出發(fā),幫助學生理解其含義,能夠釋讀全文就可以了。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結(jié)合注釋、分析字形、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文義。
2、通過結(jié)合事例、編講故事把握各章所蘊含哲理。
3、通過結(jié)合背景,歷史事例感受孔子的精神力量。
三、教學準備:
參考書目:《論語》、《史記·孔子世家》、《孔子家語》。
學生收集一些有關孔子的材料。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故事導入,化深為淺)。
公元前480年,在魯國按例舉行了一次春天的狩獵,魯國大夫季孫氏的家臣獵到了一頭異獸,無人能識。于是人們自然就想到去請教以博學多識著稱的孔子,沒想到孔子見到這頭已死的異獸時竟然流下了眼淚。他說,這是麒麟啊,這原本是在太平盛世出現(xiàn)的異獸,怎能出現(xiàn)在這樣的亂世之中,并且慘死在獵人之手呢?于是,他唱起了一首悲傷的歌曲:“唐虞世兮麟鳳游,今非其時來何求?麟兮麟兮我心憂。”這首被后世稱為《獲麟歌》的歌曲充滿了悲涼之情。那么,孔子為何會對這頭麒麟的死如此悲傷?他究竟在悲嘆誰的命運呢?就請大家說一說你所知道的孔子。(學生根據(jù)自己收集的材料發(fā)言)。
孔子自己就是這頭麒麟的化身,生非其時,一生屢遭打擊,從沒有獲得過實現(xiàn)自己理想的機會。一年后,孔子預感到自己死期將至,望著遠道而來的學生子貢,他又詠嘆出一首辭世之歌:“太山壞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孔子預言了自己的死亡,也在總結(jié)自己一生坎坷的命運。七天后,孔子去世了。他的學生們都為他守墓三年,然后痛哭盡禮而去,唯有子貢守了整整六年方才離去??鬃尤ナ篮螅?jīng)涌現(xiàn)過一股否定孔子的聲浪,子貢奮力為老師辯護,維護了老師的名譽??鬃拥穆暶粌H令他的學生們欽佩,直到今天依然在影響著世界。西方曾經(jīng)評選過世界十大哲學家,孔子名列榜首。曾有西方哲學家說過21世紀是儒家文明的世紀。
如果我們細考孔子的一生,會發(fā)現(xiàn)他的一生無權(quán)無勢,只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掌握過治理國家之權(quán)??墒牵敃r那些權(quán)勢煊赫的貴族王公們都為歷史所淹沒,他們的名聲早已被人遺忘,但孔子的思想至今依然對世界產(chǎn)生著重要的影響,他的家族至今傳承不絕。那么,孔子身上究竟有什么魅力可以令他成為后世敬仰的萬世師表?今天我們學習的《論語》十二章,只表現(xiàn)了孔子思想的一個小小片斷,但管中窺豹,我們也可以從中去感受這位偉大哲人的思想印記。
2、簡介《論語》(整體把握語言特點,明確學習目標)。
《論語》是孔子的學生們以及學生的學生們的課堂筆記,不過也可以稱得上是全世界最著名的課堂筆記,有一個數(shù)據(jù)稱這部書在全世界的印刷數(shù)量僅次于《圣經(jīng)》,而我們熟悉的成語大都源于古書,《論語》被稱為出現(xiàn)成語最多的書。這部書主要記錄了孔子和他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其核心就是孔子所倡導的理想的人生目標——“仁”,這也是中國歷代正直的知識分子所追求的人生理想。我們今天學習這篇課文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探究一下十二章表現(xiàn)了孔子所倡導的人格修養(yǎng)有哪些具體內(nèi)容,他的治學態(tài)度與處世方法各是什么?這些內(nèi)容又是如何體現(xiàn)出“仁”的內(nèi)涵。
3、初讀課文,疏通文義。
學習方法:
(1)配合音樂,讀出古文韻味。
(2)結(jié)合注釋,自學各章的大意,圈出各章中需要重點理解的詞語。
(3)將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詞語及自己無法理解的詞語標注出來并提出。(通過板書或投影展示出來)。
提示:
(1)“乎”“矣”“哉”“也”“夫”均為語氣詞?!昂酢?,一般在問句結(jié)尾,或反問、或疑問,根據(jù)上下文而定?!耙印薄霸铡薄耙病辈环g,“也”的用法與《詠雪》一課中“左將軍王凝之妻也”不同?!把伞庇袝r也可以作為語氣詞,它的用法則不同,在書上已經(jīng)有解釋了。
(2)“之”與“下車引之”的“之”用法一樣,都是代詞,所代內(nèi)容根據(jù)文本而定。“學而時習之(代學習的內(nèi)容)”,“知之者不如好之(代學問和事業(yè))者”,“曲肱而枕之(代胳膊)”,“擇其善者而從之(代優(yōu)點),其不善者而改之(代缺點)”。
(3)“而”“其”在文中出現(xiàn)了多次,也有不同的解釋,需要我們根據(jù)上下文含義而定,這個字出現(xiàn)的較多,因此我們放在文中解釋。
(4)圈出三類字:通假字,如“說”“有”。語義與用法與今天有所區(qū)別的字,如“傳”“故”“新”“樂”“飯”以及需要我們重點理解的字。(要求學生解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心欲,不逾矩?!?/p>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p>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p>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p>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p>
4、理解文意。
學習方法:
(1)以關鍵字為核心,結(jié)合字型理解含義。
(2)結(jié)合具體故事,深入淺出,理解各章含義。
(3)結(jié)合自己生活,通過自編故事,說出自己對各章的理解。
(4)以首章為核心,圍繞首章內(nèi)容,引導學生歸納孔子的人格修養(yǎng),具體的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
提示:
(1)“學而時習之”一章中,前兩個反問句強調(diào)了什么內(nèi)容?(自己的快樂)而最后一個問句說明這種快樂是一種高尚的快樂。那他為什么而快樂呢?我們先來第一句。這一句中“而”字需要翻譯嗎?這里的“而”僅僅表示“學”與“時習”兩個詞組之間有一個先后順序??醇坠俏闹械摹皩W”,形狀象幾個人在建造房屋。建造房屋除了要模仿別人的行為,還需要什么?(思考房屋的結(jié)構(gòu),地基等等內(nèi)容)也就是說,學習需要領悟其中的精神。房屋是大家的棲身之所,因此古人如此造字,表現(xiàn)了“學”的重要性。領悟了新的精神就夠了嗎?在甲骨文中“習”寫成在太陽之上鳥飛翔的樣子。鳥要學會飛翔,不能停止,“習”強調(diào)了什么?(反復練習鉆研),因此翻譯成了“復習”。為什么這一內(nèi)容需要按時復習,不能一刻懈怠呢?(因為這不僅僅是普通的知識,而是對道德的追求,這是不能松懈的。)。
補充材料: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痹又敝辽淖詈笠豢虇l(fā)學生保全自己的肢體很難,保全自己的人生追求也是很難的。
(2)“有朋自遠方來”。為什么這些人會從遠方而來?從甲骨文來,“朋”的原意是指貨幣的單位,兩串錢為一朋,缺一不可,說明兩者的關系是什么樣的?(親密無間)“友”為兩只手,也可以理解為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也就是做生意。而做生意最根本的原則是什么?(誠信)因此,“朋”說明這些遠道而來的人與孔子之間是互相信任并且親密無間的。那么他們?yōu)槭裁磿湃慰鬃幽?“朋”的另一種解釋是“鳳凰”,鳳凰一出現(xiàn),百鳥就會追隨它飛翔,為什么?(物以類聚)??鬃泳褪恰傍P凰”,這些人因為有著共同的追求,因此都愿意追隨他。大家說,這些人是什么人呢?(孔子的學生們)。
補充材料:孔子周游列國時,屢遭打擊,他的學生雖然也有過怨言,但沒有一個人離開他??鬃右埠苄牢浚粫r地贊賞過他的這些學生們。
(3)“人不知而不慍”。這里的“而”需要翻譯為“卻”,語義發(fā)生了轉(zhuǎn)折。他為什么不生氣呢?因為他的追求與普通人不同,他追求的是什么?(最高的道德)只要他不喪失這一道德,他就不會生氣,也唯有具備高級道德修養(yǎng)的人才能做到這一點。
補充材料:孔子曾經(jīng)在陳蔡之間被圍七天,沒有糧食吃,跟隨的人都餓得站不起來了,但孔子卻還在彈琴唱歌。面對弟子的質(zhì)疑,孔子說出了一番堂堂正正的言論:“君子達(通)于道之謂達(得志),窮于道之謂窮(困頓)。今丘也拘(堅守)仁義之道,以(因為)遭亂世之患,其所也,何窮之謂?故內(nèi)省而不改于道,臨難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因此)知松柏之茂也。……陳、蔡之厄(災難),于丘其幸乎!”這番話之前從沒有人說過,之后就成為了中國正直的知識分子的行為準則,被他們用各種方式實踐著。而這些人也構(gòu)成了中國的脊梁。
論語十二章教案篇十二
學習本文,應遵循化難為易,由淺入深的原則,在起始階段無需將“而”“之”“于”“其”等文言虛詞的含義講得抽象而難懂,學生能夠翻譯,了解區(qū)別就能夠了。而對于文意的理解,能夠透過老師穿插故事的方式幫忙學生理解,同樣也能夠讓學生結(jié)合自身的經(jīng)驗講相關的故事,讓他們在具體的資料中了解文章的資料。至于文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無需講得過深,從字型出發(fā),幫忙學生理解其含義,能夠釋讀全文就能夠了。
教學過程:
1、導入:(故事導入,化深為淺)。
公元前480年,在魯國按例舉行了一次春天的狩獵,魯國大夫季孫氏的家臣獵到了一頭異獸,無人能識。于是人們自然就想到去請教以博學多識著稱的孔子,沒想到孔子見到這頭已死的異獸時竟然流下了眼淚。他說,這是麒麟啊,這原本是在太平盛世出現(xiàn)的異獸,怎能出此刻這樣的亂世之中,并且慘死在獵人之手呢于是,他唱起了一首悲傷的歌曲:“唐虞世兮麟鳳游,今非其時來何求麟兮麟兮我心憂。”這首被后世稱為《獲麟歌》的歌曲充滿了悲涼之情。那么,孔子為何會對這頭麒麟的死如此悲傷他究竟在悲嘆誰的.命運呢就請大家說一說你所明白的孔子。(學生根據(jù)自己收集的材料發(fā)言)。
孔子自己就是這頭麒麟的化身,生非其時,一生屢遭打擊,從沒有獲得過實現(xiàn)自己理想的機會。一年后,孔子預感到自己死期將至,望著遠道而來的學生子貢,他又詠嘆出一首辭世之歌:“太山壞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孔子預言了自己的死亡,也在總結(jié)自己一生坎坷的命運。七天后,孔子去世了。他的學生們都為他守墓三年,然后痛哭盡禮而去,唯有子貢守了整整六年方才離去??鬃尤ナ篮螅郧坝楷F(xiàn)過一股否定孔子的聲浪,子貢奮力為老師辯護,維護了老師的名譽。孔子的聲名不僅僅令他的學生們欽佩,直到這天依然在影響著世界。西方以前評選過世界十大哲學家,孔子名列榜首。曾有西方哲學家說過21世紀是儒家禮貌的世紀。
如果我們細考孔子的一生,會發(fā)現(xiàn)他的一生無權(quán)無勢,只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掌握過治理國家之權(quán)。但是,當時那些權(quán)勢煊赫的貴族王公們都為歷史所淹沒,他們的名聲早已被人遺忘,但孔子的思想至今依然對世界產(chǎn)生著重要的影響,他的家族至今傳承不絕。那么,孔子身上究竟有什么魅力能夠令他成為后世敬仰的萬世師表這天我們學習的《論語》十二章,只表現(xiàn)了孔子思想的一個小小片斷,但管中窺豹,我們也能夠從中去感受這位偉大哲人的思想印記。
2、簡介《論語》(整體把握語言特點,明確學習目標)。
《論語》是孔子的學生們以及學生的學生們的課堂筆記,但是也能夠稱得上是全世界最著名的課堂筆記,有一個數(shù)據(jù)稱這部書在全世界的印刷數(shù)量僅次于《圣經(jīng)》,而我們熟悉的成語大都源于古書,《論語》被稱為出現(xiàn)成語最多的書。這部書主要記錄了孔子和他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其核心就是孔子所倡導的理想的人生目標——“仁”,這也是中國歷代正直的知識分子所追求的人生理想。我們這天學習這篇課文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探究一下十二章表現(xiàn)了孔子所倡導的人格修養(yǎng)有哪些具體資料,他的治學態(tài)度與處世方法各是什么這些資料又是如何體現(xiàn)出“仁”的內(nèi)涵。
3、初讀課文,疏通文義。
學習方法:
(1)配合音樂,讀出古文韻味。
(2)結(jié)合注釋,自學各章的大意,圈出各章中需要重點理解的詞語。
(3)將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詞語及自己無法理解的詞語標注出來并提出。(透過板書或投影展示出來)。
提示:
(1)“乎”“矣”“哉”“也”“夫”均為語氣詞?!昂酢?,一般在問句結(jié)尾,或反問、或疑問,根據(jù)上下文而定?!耙印薄霸铡薄耙病辈环g,“也”的用法與《詠雪》一課中“左將軍王凝之妻也”不一樣?!把伞庇袝r也能夠作為語氣詞,它的用法則不一樣,在書上已經(jīng)有解釋了。
(2)“之”與“下車引之”的“之”用法一樣,都是代詞,所代資料根據(jù)文本而定。“學而時習之(代學習的資料)”,“知之者不如好之(代學問和事業(yè))者”,“曲肱而枕之(代胳膊)”,“擇其善者而從之(代優(yōu)點),其不善者而改之(代缺點)”。
(3)“而”“其”在文中出現(xiàn)了多次,也有不一樣的解釋,需要我們根據(jù)上下文含義而定,這個字出現(xiàn)的較多,因此我們放在文中解釋。
(4)圈出三類字:通假字,如“說”“有”。語義與用法與這天有所區(qū)別的字,如“傳”“故”“新”“樂”“飯”以及需要我們重點理解的字。(要求學生解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心欲,不逾矩?!?/p>
子曰:“溫故而知新,能夠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p>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p>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p>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p>
4、理解文意。
學習方法:
(1)以關鍵字為核心,結(jié)合字型理解含義。
(2)結(jié)合具體故事,深入淺出,理解各章含義。
(3)結(jié)合自己生活,透過自編故事,說出自己對各章的理解。
(4)以首章為核心,圍繞首章資料,引導學生歸納孔子的人格修養(yǎng),具體的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
提示:
(1)“學而時習之”一章中,前兩個反問句強調(diào)了什么資料(自己的快樂)而最后一個問句說明這種快樂是一種高尚的快樂。那他為什么而快樂呢我們先來第一句。這一句中“而”字需要翻譯嗎那里的“而”
僅僅表示“學”與“時習”兩個詞組之間有一個先后順序??醇坠俏闹械摹皩W”,形狀象幾個人在建造房屋。建造房屋除了要模仿別人的行為,還需要什么(思考房屋的結(jié)構(gòu),地基等等資料)也就是說,學習需要領悟其中的精神。房屋是大家的棲身之所,因此古人如此造字,表現(xiàn)了“學”的重要性。領悟了新的精神就夠了嗎在甲骨文中“習”寫成在太陽之上鳥飛翔的樣貌。鳥要學會飛翔,不能停止,“習”強調(diào)了什么(反復練習鉆研),因此翻譯成了“復習”。為什么這一資料需要按時復習,不能一刻懈怠呢(因為這不僅僅僅是普通的知識,而是對道德的追求,這是不能松懈的。)。
補充材料: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痹又敝辽淖詈笠豢虇l(fā)學生保全自己的肢體很難,保全自己的人生追求也是很難的。
(2)“有朋自遠方來”。為什么這些人會從遠方而來從甲骨文來,“朋”的原意是指貨幣的單位,兩串錢為一朋,缺一不可,說明兩者的關系是什么樣的(親密無間)“友”為兩只手,也能夠理解為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也就是做生意。而做生意最根本的原則是什么(誠信)因此,“朋”說明這些遠道而來的人與孔子之間是互相信任并且親密無間的。那么他們?yōu)槭裁磿湃慰鬃幽亍芭蟆钡牧硪环N解釋是“鳳凰”,鳳凰一出現(xiàn),百鳥就會追隨它飛翔,為什么(物以類聚)。孔子就是“鳳凰”,這些人因為有著共同的追求,因此都愿意追隨他。大家說,這些人是什么人呢(孔子的學生們)。
補充材料:孔子周游列國時,屢遭打擊,他的學生雖然也有過怨言,但沒有一個人離開他??鬃右埠苄牢?,不時地贊賞過他的這些學生們。
(3)“人不知而不慍”。那里的“而”需要翻譯為“卻”,語義發(fā)生了轉(zhuǎn)折。他為什么不生氣呢因為他的追求與普通人不一樣,他追求的是什么(最高的道德)只要他不喪失這一道德,他就不會生氣,也唯有具備高級道德修養(yǎng)的人才能做到這一點。
補充材料:孔子以前在陳蔡之間被圍七天,沒有糧食吃,跟隨的人都餓得站不起來了,但孔子卻還在彈琴唱歌。應對弟子的質(zhì)疑,孔子說出了一番堂堂正正的言論:“君子達(通)于道之謂達(得志),窮于道之謂窮(困頓)。今丘也拘(堅守)仁義之道,以(因為)遭亂世之患,其所也,何窮之謂故內(nèi)省而不改于道,臨難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因此)知松柏之茂也?!?、蔡之厄(災難),于丘其幸乎!”這番話之前從沒有人說過,之后就成為了中國正直的知識分子的行為準則,被他們用各種方式實踐著。而這些人也構(gòu)成了中國的脊梁。
(4)這一章分成三段話,表面上看講了學習方法,交友原則和個人修養(yǎng),但核心卻只有一個,是什么(表達對道德的追求)這是修養(yǎng)人格的最重要資料,這一修養(yǎng)使孔子的人格完善,并且能夠影響遠人。孔子如何修養(yǎng)自己的人格(永不松懈)這是人格修養(yǎng)的基礎,那么,孔子及他的學生們又圍繞這一點補充了哪些原則呢(學生列舉相關語句,老師指出其中的關鍵字含義)。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而,語義很虛的轉(zhuǎn)折,可不譯。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從,隨。
子曰:“溫故而知新,能夠為師矣?!惫剩f的知識。新,新的見解。能夠,能夠憑借。為,成為。而,表示先后關系,可不譯,也可譯為“就”。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倍磙D(zhuǎn)折,“卻”。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其中?/p>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鼻?,懇切。近,當前。其,這。而,表并列,能夠譯為“并且”。
從篆文來看,人陷在羅網(wǎng)之中,沒有一個缺口能夠使自己逃出去,因此光學習不思考學習的好處,只能讓自己被超多的知識纏繞起來,無法掙脫?!按钡淖闹敢粋€人站在了高臺之上,四周無依無靠,那你說會有什么感覺(恐懼)因此文中解釋為有害的。一個人總是胡思亂想,就會有許多害處。“善”的篆文由“羊”與“言”組成,原意是指吉祥,那里就是指人的優(yōu)點好處。子夏的話與上文有什么聯(lián)系(補充說明了學習的資料應廣博,學習的態(tài)度應誠實,還要多提問,多思考,是學習的基礎)(學生活動:根據(jù)自身經(jīng)歷,說小故事解讀這些資料)。
補充材料:
孔子向魯國的樂官師襄子學習彈琴,學了十天仍止步不進。師襄子說:“能夠增加學習資料了?!笨鬃诱f:“我已經(jīng)熟習樂曲的形式,但還沒有掌握演奏的技巧?!边^了一段時間,師襄子說:“你已經(jīng)熟習演奏的技巧,能夠?qū)W習新的曲子了?!笨鬃诱f:“我還沒有領會樂曲的意境、志趣啊。”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說:“你已經(jīng)熟習樂曲的意境、志趣,能夠繼續(xù)往下學了。”孔子說:“我還不了解樂曲的作者啊?!边^了一段時間,孔子默然沉思,欣喜陶然,高瞻遠望而意志升華的說:“我明白樂曲的作者了,那人皮膚深黑,體形頎長,眼光明亮遠大,像個統(tǒng)治四方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還有誰能撰作這首樂曲呢!”師襄子離開坐席連行兩次拜禮,恭敬的說:“老師說這樂曲就叫做《文王操》啊?!?/p>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其,這。樂,樂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鼻瑥澢?。其,這。
(7)在這幾句中,“樂”字反復出現(xiàn)。我們看甲骨文與篆文中的“樂”,均是表現(xiàn)了樂器。音樂需要聲音純正,需要音符和諧,這樣才能給人帶來持續(xù)的樂趣。那這一特點如何體此刻這幾句話中呢(顏回“不改其樂”,孔子視富貴如浮云,均是因為他們的立身純正,因此他們的生活盡管窮困,但卻是和諧的。其根本原因就是孔子把追求道德作為自己的樂趣,他堅信這種道德必然實現(xiàn),因此即使生活窮困也不會后悔。)。
補充材料:
多錢的話,我能夠給你做管家呀。”
(8)孔子應對別人的不理解不會生氣,那他就不會難過嗎應對重重打擊,他又是如何堅守自己的志向(列舉相關語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眾Z,奪取。
(9)“逝”字的偏旁一般解讀為拾階而上,但我從這句話同樣產(chǎn)生了聯(lián)想,能夠比作流水,走過的道路是不能回頭的,因此我們要珍惜這隨時而逝的時光??鬃拥耐砟暌惨郧案袊@,說如果自己五十歲就學習《易》,則能夠終身無大過了。五十歲已是“知天命”的年齡,孔子還在學習,可見他對時間的珍惜,他要抓緊一切時間去學習?!皧Z”字的古文寫作鳥兒從手中飛走,鳥兒是有生命的,就帶有沖破的好處了。換而言之,“奪”字所表現(xiàn)的是指用強力奪取。這種力量大到能夠從千軍萬馬中奪取統(tǒng)帥,但卻不能改變一個人的意志。可見,孔子對自己理想的堅守與無所畏懼。
補充材料:
在宋國時,宋國大夫桓s欲殺孔子。孔子說:“天生德于予,桓s其如予何”表現(xiàn)出了一種大勇。
5、體會精神(歸納上文所學資料,總結(jié)感受)。
(1)在我們學習了上述的資料之后,大家總結(jié)一下孔子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的具體資料。(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提示:
人格修養(yǎng):永不松懈,時刻反省自己的言行,時刻關注身邊的人與事,從中汲取經(jīng)驗教訓。
治學態(tài)度:善學善思,時時溫習舊知。
處世方法:堅守自己的信念,絕不因暴力或窮困或改變。
(2)你認為孔子身上最打動你的是什么為什么(可結(jié)合具體的故事來說)。
(3)總結(jié):孔子真正的魅力源于他高尚的人格以及堅韌的個性,他堅守理想,用自己的言行影響著中國一代又一代人,他的弟子們在他去世后定居在他的墓地周圍,后人們也因此將他視為“萬世師表”。我們學習這篇文章,最重要的就是感受他偉大的精神力量。
論語十二章教案篇十三
1.學習重點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能流暢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yǎng)閱讀文言文的語感。
3.學習古人端正學習態(tài)度,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
4、積累成語、格言、警句,能對照反省自己。
學習方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知識鏈接:
1、介紹孔子及其《論語》: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圣”。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說,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nèi)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jīng)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
宋代朱熹把《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
“五經(jīng)”:《詩經(jīng)》、《尚書》、《禮經(jīng)》、《易經(jīng)》、《春秋》。
古時有“六經(jīng)”之說:詩、書、禮、易、樂、春秋,但是“樂”已失傳。
2、孔門弟子簡介。
(1)冉求簡介:冉求(前522~?),姓冉名求,字子有,亦稱冉有、冉子、有子。春秋末年魯國人(今山東曲阜)。生于魯昭公二十年,卒年不詳。小孔子29歲。出身微賤,與仲弓、冉伯牛同宗。青年時作過魯季氏家臣,后拜師孔子,并辭官隨孔子周游列國。魯哀公五年(前490)秋,經(jīng)公之魯推薦,回魯當上季氏家族的總管。期間曾率魯軍擊退齊軍的侵犯,立下赫赫戰(zhàn)功。
(2)顏回簡介:顏回(前521~前481),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姓顏,名回,字子淵,亦稱顏淵后世也稱作“顏叔”,“顏生”。春秋末年魯國(今山東曲阜)人。生于魯昭公二十年(前521),卒亍魯哀公十四年,比孔子小30歲。在孔門弟子中,顏回以突出的德行修養(yǎng)而著稱。對于“仰之彌高”的孔門哲理,他堅守先生“不恥下問”的教會,一起畢生精力“研之彌堅”,“欲罷不能”,深得孔子的贊賞。自漢代起,顏回被列為七十二賢之首,有時祭孔時獨以顏回配享。此后歷代統(tǒng)治者不斷追加謚號:唐太宗尊之為“先師”,唐玄宗尊之為“兗公”,宋真宗加封為“兗國公”,元文宗又尊為“兗國復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復圣”。山東曲阜還有“復圣廟”。
(3)子路簡介:子路(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稱季路。春秋末年魯國卞(今山東泗水縣人)。生于魯襄公十一年,卒于魯哀公十五年,小孔子9歲,是孔子門中年齡較大的弟子。出身寒微,其性耿直好勇,為人爽直、粗莽。從師以后先后在魯、衛(wèi)兩國當官,后隨孔子游學于列國。魯哀公十一年,(前484),隨孔子結(jié)束游歷回到魯國,,繼續(xù)參與一些政治活動。魯哀公十五年(前480),衛(wèi)國發(fā)生內(nèi)亂,子路不顧安危挺身入險,死于亂中,時年63歲。
(4)子游簡介:子游(前506~?),姓言,名偃,字子游,亦稱言游、叔氏。春秋末年吳國人。約生于公元前506年,卒年不詳。小孔子45歲。和子真、子張、曾子等同年輩,是孔門中的少年弟子。子游在孔子周游列國后期入學孔門,雖然從師較晚,但能學而又稱??组T有四科,“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論語·先進》),在文學一科中他占第一位。
自主學習:
讀注釋翻譯全文,分組提出疑難語句,供師生當堂解決。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先生,指孔子。而:表順承,“然后”之意。時:
習:反復練習。之:代詞,它,指學習的內(nèi)容亦:
說:“悅”的古字,愉快。乎:表疑問語氣助詞,可譯作樂:
朋:指志同道合的人。自:介詞,從。人:
知:了解,知道。而:連詞,表轉(zhuǎn)折,可譯作“慍:
君子:指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
翻譯:孔子說:“學習了(知識),然后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溫習)它,不也高興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到這里)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p>
而:就學:做學問立:
不惑:通達事理知:懂得天命:
耳順: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逾:越過、超過矩:
我懂得自然的規(guī)律和命運;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七十歲能隨心所欲,卻不逾越法度規(guī)矩。
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p>
溫:溫習,復習。故、新:形容詞用作名詞,舊知識、新知。
而:連詞,表順承。知:領悟。
可:可以。以:介詞,憑。后省略“之”,代“溫故”
為:動詞,做。當。矣:語氣助詞,不譯。
翻譯: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后,能有新體會、新發(fā)現(xiàn),就可以當老師。
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則:副詞,就、而:連詞,表轉(zhuǎn)罔:同“。意思殆:有害。
翻譯: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是空想?yún)s不讀書,就有(陷入邪說的)危險?!?/p>
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賢:高尚簞:古代盛飯用的圓陋巷:簡陋的住所堪:
翻譯:孔子說:“顏回的品質(zhì)是多么高尚啊!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里。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p>
8.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p>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p>
1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2.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合作探究:
1、課文里哪些話是談學習態(tài)度的,哪些話是談學習方法的?
3、在新知與舊知、知識與實踐的關系上,在學與思、學與問的關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4、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討論:怎樣看待“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5、找出你喜歡的名言警句并說說理由。
練習反饋:
一、填空:
1、《論語》是記錄的一部書,是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共篇??鬃樱?,字,時期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
2、學與思辯證關系的一句話是。
4、當別人不理解自己時,我們應該不惱怒,保持應有的風范,正如論語中所說。
5、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聯(lián)想到《論語》中孔子的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曾子以為治學的人應該重視品德修養(yǎng)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論語》中說向一切人學習,隨時隨地都要注意學習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8、論述要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要借鑒別人的短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9、闡述讀書求學問的態(tài)度是以求學為快樂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10、孔子感嘆時光易逝,以勉勵自己和學生要珍惜時間求學的句子是:
11、寫出五個在論語出現(xiàn)現(xiàn)在還使用的成語。
二、根據(jù)“而”字的用法歸類。
(1)學而時習之。(2)擇其善者而從之。(3)人不知而不慍。
(4)溫故而知新。(5)學而不思則罔。
表并列的:表順接的: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論語十二章教案篇十四
1、學習重點文言詞語,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認識并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激發(fā)熱愛民族經(jīng)典文化的熱情。
一、預習檢測。
查閱資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關知識,記住知識要點。
1、孔子:
2、《論語》:
3、注音。
說、論、省、逾、罔、殆。
慍、簞、堪、肱、篤。
4、重點詞語理解。
時習:慍:
信:傳:
立:天命:
耳順:罔:
殆:逾:
川:樂(之者):
曲肱:于我如:
焉:斯:
篤:
二、自主學習。
讀注釋翻譯全文,分組提出疑難語句,供師生當堂解決。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p>
譯:
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p>
譯:
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p>
譯:
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p>
譯: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
8.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弊g: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譯: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p>
譯:
1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譯:
12.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p>
譯:
二、交流展示(略)。
三、檢測反饋。
1、填空。
《論語》是一部______體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所輯錄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錄。宋儒把《論語》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稱為“四書”。
孔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_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思想核心是______,政治上主張_______,鼓勵人們________,即“出來做事”。開______講學的風氣,傳說有弟子_______人,身通六藝者_________人??鬃颖救艘脖粴v代統(tǒng)治者尊奉為至圣先師。
論語十二章教案篇十五
三、語言特點。
【思考題】。
1.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包含哪些方面的內(nèi)容?試作歸納。
2.《論語》的語言風格有何特點?
一、作品簡介。
1.孔子其人。
《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生魯昌平鄉(xiāng)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禱于尼丘得孔子。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他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開創(chuàng)者,被公認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遠祖是宋國貴族,大約在孔子前幾世就沒落了。據(jù)考證,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國的一位大夫,做過大司馬,在宮廷內(nèi)亂中被殺,其子木金父為避滅頂之災逃到魯國的陬邑,從此孔氏在陬邑定居,變成了魯國人。孔子的父親叫叔梁紇(叔梁為字,紇為名),母親叫顏征在。叔梁紇是當時魯國有名的武士,建立過兩次戰(zhàn)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紇先娶妻施氏,生9女,無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稱孟皮。孟皮腳有毛病,叔梁紇很不滿意,于是又娶顏征在。當時叔梁紇已66歲,顏征在還不到20歲。梁紇老而征在少,時人謂之野合。禱于尼丘,得孔子,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年輕時做過“委吏”(司會計)和“乘田”(管畜牧)等幾任小官。五十歲時由魯國中都宰升任司寇,攝行相事。后罷官,曾帶領弟子周游列國,終不再仕。晚年返魯致力于整理文獻和繼續(xù)從事教育。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教出不少有知識有才能的學生??鬃拥乃枷爰皩W說對后世產(chǎn)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孔子是一個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個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個品德高尚的知識分子??鬃痈呱兄犯裰饕@樣幾個方面:發(fā)憤忘食,安貧樂道;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與人為善,直道而行。
后世對孔子有非常崇高的贊譽,所謂“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也作“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朱子語類》卷九十三)有言:“‘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唐子西嘗于一郵亭梁間見此語?!?孔子去世后,歷代帝王為彰顯對孔子的尊崇,不斷對孔子進行追封追謚,諸如“尼父”、“褒成宣尼父”、“文圣尼父”、“先師尼父”、“先圣”、“宣父”、“文宣王”、“玄圣文宣王”、“至圣文宣王”、“大成至圣文宣王”、“大成至圣文宣先師”,等等。
2.《論語》其書。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于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jù)。其體式歸納起來主要有:語錄體(也可稱格言體),僅指明是孔子的話,不寫出說話的環(huán)境(包括說話的對象),內(nèi)容大多是關于學習、道德修養(yǎng)、為人處事的一般原則;對話體,記錄孔子對弟子(或其他人)的問題所作的回答,它寫出了提問者的原話,但沒有寫談話的背景;敘事體,其中多少有一點情節(jié),但也往往是以記錄孔子的話為主。其內(nèi)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jīng)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東漢時,《論語》被列為“七經(jīng)”之一(七經(jīng):《詩》、《書》、《禮》、《易》、《春秋》、《論語》、《孝經(jīng)》)。南宋時,朱熹把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成為儒家的重要經(jīng)典。
《論語》成書于戰(zhàn)國初期。自漢代以來,注解《論語》之著作,真可謂汗牛充棟,舉不勝舉。比較重要的古注本有三國魏何晏《論語集解》,宋朱熹的《論語集注》,清劉寶楠《論語正義》等,今注本有程樹德《論語集釋》、楊樹達《論語疏證》、楊伯峻《論語譯注》、錢穆《論語新解》等。
何謂“論語”?班固《漢書·藝文志》云:“《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庇纱丝芍罢撜Z”的“論”是“論纂”的意思,“論語”的“語”是“語言”的意思,“論語”就是把“接聞于夫子之語”“論纂”起來的意思;并且,“論語”的名字是當時就有的,不是后來別人給它的。那么,“論纂”又是什么意思呢?《說文解字》云:“論,議也?!弊h,即商議、討論。商議、討論,顯然非一人之事,而且商議、討論的目的,無非是為了有所定論。所以,以本義,“論”就是大家共同商議論定。那么,班固所謂“論纂”,就是通過大家共同商議論定而纂集;“論語”,就是“大家共同商議論定的語錄”,或者“經(jīng)過討論的語錄”之義。也就是說,“論語”即是論纂(先師孔子的)語言。
論語十二章教案篇十六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是論語十二章中的第一則,我覺得把它放在開頭是很好的選擇。一句話,說明了三個道理——復習、以學為樂、為人之道(可改用三個句子來概括)。
復習是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以前對此句理解甚淺,雖然也復習但從未“時”習之,不按時。每次都是等到大考時,再一起復習?,F(xiàn)在,在爸爸的幫助下,稍微好了點。我看過某心理學家的遺忘曲線圖:剛學完時能記住很多內(nèi)容,但是在學后的短時間內(nèi)遺忘的速度很快,經(jīng)過一段時間才保持在一定水平上,不過,此時記住的只剩百分之二十了。因此,按時復習是很重要的。(從心理學理論來證明,有說服力)。
“有朋自遠方來”。朋友是人生中的一條路,一個助手(可改為一位良師、一筆財富等)。但這里的“朋”指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和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學習的確很開心。我覺得不但是學習如此,連興趣也是一樣。每當我和一些愛打乒乓球的人在一起打乒乓球時、學乒乓球(可改為練球、學球)時,別提多開心了,學得也起勁!
最后一句是說德行、修養(yǎng)的??晌覅s不像孔子說的那樣。我最恨的就是別人冤枉我,只要一點說得不對,我便會火冒三丈、破口大罵??磥砦业酶陌?!
這一則對我影響頗深,使我發(fā)現(xiàn)了我的兩個缺點。我會竭力改正的。。
論語十二章教案篇十七
知識和能力目標:
1.學習重點文言詞語,解讀各則語錄,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歷史上的價值。
3.學會朗讀背誦文言文,掌握學習古文的方法。
過程和方法目標:
聯(lián)系自身學習經(jīng)歷,體會課文豐富精彩的內(nèi)蘊,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能夠正確認識并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激發(fā)熱愛民族經(jīng)典文化的熱情。
1.通過學習重點文言詞語,理解各則語錄,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結(jié)合本文的學習認識并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激發(fā)熱愛民族經(jīng)典文化的熱情。
理解課文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并培養(yǎng)學生把所學知識、道理付之于實踐的意識。
誦讀法;分類整理歸納法。
多媒體課件。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
三、講授新課。
(一)、作家、作品簡介。
(二)、檢查預習情況。
(三)、聽錄音范讀,學生在音樂中初讀課文。
(四)、學習前六章內(nèi)容。
(五)、分類歸納前六章內(nèi)容。
四、課堂小結(jié)。
從通假字、古今異義、一字多義等方面對前六章進行知識點小結(jié)。
作業(yè)布置:
1.有哪些成語出自剛才學習的這六章當中?
3.背誦前六章,熟讀并自行翻譯后六章。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5082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