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教案是教師準備教學過程中應該完成的任務之一。編寫教案應該明確教學目標,確保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幾篇優(yōu)秀教案范文,供大家參考。
對外漢語教案一篇一
1.熟練掌握漢語的四聲調(diào)值,對外漢語四聲。
2.能夠熟練準確的讀出這四個調(diào)。
一、引入新課。
1.導語:同學們,你們肯定也曾經(jīng)因為你們的滑稽語調(diào)而獲得過大片掌聲,甚至是好感??梢娬Z調(diào)很是重要,能夠恰到好處的運用語調(diào)一定可以讓你更加與眾不同。外語的語調(diào)是沒有模版可以學的,但是漢語不同,通過學習她優(yōu)美的聲調(diào)可以藝術(shù)性的傳達出你的感情!今天,老師將在這里把這項漢語語言學界的創(chuàng)舉再次傳授給大家。學好聲調(diào),將撥開漢字的第一層神秘面紗。
2.老師書寫課題,學生看。
二、小牛試刀。
1.將四聲調(diào)值一個接一個的寫在黑板上,先讓大家自己試讀。
2.先讓大家聽老師讀,然后引導學生跟讀。
3.跟讀3-4遍之后,檢查同學們的掌握狀況,根據(jù)狀況加以指導。重新糾正。
三、孰能生巧。
在黑板上寫上一系列的拼音,讓同學們一起來練,做到發(fā)音飽滿,標準。
四、功德圓滿。
在黑板上寫上一些繞口令,讓大家多多練習發(fā)音。
五、布置作業(yè)。
1.熟讀這四聲聲調(diào)。
2.給學生發(fā)一篇短文回去練習,下節(jié)課檢查情況。
對外漢語教案一篇二
“把”字句是用介詞“把”將謂語動詞支配關(guān)涉的對象提到動詞前面的句子,它是現(xiàn)代漢語中很重要、很有特色的句式。在我們?nèi)粘=浑H活動中,“把”字句的使用頻率很高,加之“把”字句自身的用法十分復雜,稱它是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之一。這篇教學設(shè)計將通過具體語境環(huán)境設(shè)計對“把”字句的基本形式、語法功能作用進行教學與相應的練習,以使留學生能夠初步掌握“把”字句的用法和特點,能夠在實際的語言環(huán)境中運用。
利用動作演示的展示技巧展示語法點(在進入教室之后,把教室的門關(guān)上)在正式上課后,通過與學生們的交談,問學生相關(guān)的問題,“剛剛老師做什么了?”讓學生用漢語表達出來,并寫下同學們的答案,比如“老師關(guān)上門”。這時引出“把”字句,在黑板上寫下“老師把門關(guān)上了?!边@個句子,對這兩個句子進行比較,引出了“把”字句的第一個作用,語用表達的需求,強調(diào)動作的處置結(jié)果,當然在這個時候不會直接說出來,而是通過這樣的一種語境情況,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把”字句的“處置”作用。同時這時也可以指出,我們說的“門”是大家都知道的,是指教室的門。
接著寫出“把”字句的形式:
主語+(把+賓語)+謂詞性詞語。
接著,問同學們這一句型的否定形式是怎樣的,老師沒有把門關(guān)上。
介紹“把”字句的否定形式,在“把”字前加上否定詞“不”、“沒”、“沒有”。
在這之后,再通過動作演練的方式,做把書拿起來這樣一個動作,讓全班同學進行練習,寫出“把”字句以及它的否定形式,對這一基礎(chǔ)的知識點進行練習。在這個訓練的過程中,通過更多的例子,說明在“把”字句中,如果有否定副詞或助動詞,則應該出現(xiàn)在“把”字前面。
接著可以使用一些教具以及一些情景模擬的形式引出“把”字句,歸納法,列出一些“把”字句的一些句子,并找出規(guī)律,掌握“把”字句的語法意義,以及“把”字句中動詞的特點。通過這樣的練習和歸納,對“把”字句進行更深入的講解。
在一開始的句子中,“老師把門打開了?!薄拔野扬埑粤??!辈⒆寣W生可以自己造句,歸納出第一種類型:動詞+了(著)。
第三類:動詞+動量(時量)賓語通過答問的方式,給出非“把”字句的句子,讓學生進行改寫,我看了兩遍書,讓學生進行修改“我把書看了兩遍了。”
第四類:動詞是動結(jié)式、動趨式。這種較難理解,可以用具體情境的方式,那一本書拿到窗臺上,讓學生回答,老師把書拿到窗臺上。
第五類:動詞+介詞短語老師把畫掛在墻上、老師把書放在桌子上。
第六類:動詞+人稱代詞把書給我。
針對這些情況,并不需要把具體的格式給出來,在一開始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能讓同學們感受到“把“字句,在反復的練習中增強一定的語感。
在對這些形式進行了初步的講解就要開始進行練習,在課堂上的練習主要通過。情景練習的方式進行訓練。利用學生周圍的場景和環(huán)境,我先做出示范,說出三個“把”字句。
“我把書扔掉了?!?/p>
“小明,能把字典借我嗎?”
“同學們,把你們的書翻到第9頁?!?/p>
示范完后,讓學生分組練習,通過這樣的情景練習,學生可以體會出“把”字句的用法,同時讓一個學生發(fā)出指令,另一個學生完成動作,使學生在輕松的語言環(huán)境中來理解和把握“把”字句。并鼓勵大家能在日常交際的活動中進行“把”字句的使用。
對外漢語教案一篇三
教學內(nèi)容。
詞匯:水果,蘋果,香蕉,菠蘿,芒果,西瓜,草莓(7個)句型:
a:你喜歡吃什么?b:我喜歡吃??a:??好吃嗎?b:??好吃歌曲:水果之歌。
來來我是一個草莓莓莓莓莓莓莓莓莓莓莓莓莓莓莓來來我是一個香蕉蕉蕉蕉蕉蕉蕉蕉蕉蕉蕉蕉蕉蕉蕉來來我是一個蘋果果果果果果果果果果果果果果果來來我是一個菠蘿蘿蘿蘿蘿蘿蘿蘿蘿蘿蘿蘿蘿蘿蘿來來我是一個芒果果果果果果果果果果果果果果果來來我是一個西瓜瓜瓜瓜瓜瓜瓜瓜瓜瓜瓜瓜瓜瓜瓜作品:涂顏色:蘋果(本周作品)。
嘴巴(補交第二周的作品)。
教學目標。
1.看見圖片會說六種水果的中文名:蘋果香蕉菠蘿芒果草莓西瓜2.學會句型:
a:你喜歡吃什么?
b:我喜歡吃??a:??好吃嗎?b:??好吃3.會唱“水果之歌”
4.完成兩幅涂色作品:“嘴巴”和“蘋果”
教學重點。
六種水果的中文名稱:蘋果,香蕉,菠蘿,芒果,草莓,西瓜水果之歌的學習。
教學難點。
學生們對句型的理解和使用,如果沒有老師的泰語提示可能聽不懂,或者聽懂了不知道怎么樣完整的回答問題。
教學方法:翻譯法直接法認知法注意事項:
注意復習和學習相結(jié)合盡量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具:黑板粉筆學習卡片擴音器。
第一課時。
授課班級:高二十三班(2012年7月30號)教學內(nèi)容:
1)復習五官,唱“小星星”2)學習六種水果的中文名教學目標:
1)基本掌握上周的詞匯和歌曲2)熟悉六種水果的中文名。
教學方法:翻譯法直接法認知法注意事項:
游戲:將學生分成三組,交替提問,老師針對有困難的同學進行個別指導;總結(jié):再次復習今天學習的單詞。
注意:根據(jù)學生的水平和狀態(tài),適時調(diào)整上課內(nèi)容,如果學生接受不了句子就要降低難度,現(xiàn)教詞匯。教學反思:
高二十三班的課,感覺很吃力,非常鬧。因為語言溝通有障礙,孩子們無法理解我發(fā)出的課堂指令,積極性不是很高,學生喜歡和老師聊天,但是教學就很難開展下去。其中第一排有一個女生,喜歡偷偷看漫畫,還有幾個男孩子站在后面聊天。教學任務沒能完成,特別是句子部分。我不知道該怎么教這個班,孩子特別調(diào)皮,還是要想些有趣又易懂的游戲環(huán)節(jié)。在教案設(shè)計上也要注意降低難度,想辦法引起他們的注意。
對外漢語教案一篇四
泰國素叻他尼府華萌學校崔英群教學目的:使學生學會用簡單的漢語介紹自己,了解漢語拼音的結(jié)構(gòu),會讀,會寫漢語拼音a。教學內(nèi)容:(1)漢語句子:“你叫什么?”(2)漢語拼音的結(jié)構(gòu)(3)漢語拼音a教學重點:漢語句子:“你叫什么?”漢語拼音a教學難點:漢語句子:“你叫什么?”教學過程:一、教師用漢語和泰語介紹自己(2分鐘)二、學習課文:1.老師用漢語和泰語告訴學生我們今天首先學什么。2.老師用泰語說出“你叫什么?”這個句子,然后把它翻譯成漢語,寫在白板上。3.老師大聲地,慢慢地讀出這句話,然后鼓勵學生大聲地跟著讀(此舉重復三次)4.老師請一個同學到前面來,示意其他學生用漢語大聲地問他(她):“你叫什么?”5.老師示意該同學用“我叫……”來回答問題。之后,請他(她)回座位。6.老師再分別請其他同學到前面來,做第4和第5步。7.老師再次指著白板上的句子,一字一字地大聲朗讀,并示意學生跟著讀(此舉重復一次)8.老師說出“你叫什么”這句話的泰語,示意全體學生將它翻譯成中文并大聲地說出來(此舉重復三次)。9.教師用漢語和泰語告訴學生我們接下來學什么。10.教師用漢語和泰語介紹一下漢語從語音到漢字的'構(gòu)解過程。11.教師用漢語和泰語告訴學生漢語語音是由聲母和韻母構(gòu)成,漢語的聲母和韻母各是多少。12.板書聲母和韻母,并帶領(lǐng)學生大聲地讀出(此舉重復一次)。13.用漢語和泰語告訴學生我們今天要哪個字母。14.板書這個字母,帶領(lǐng)學生大聲地讀出(此舉重復三次)。15.發(fā)給每個學生一張格紙請他們在上面按照老師的要求書寫該字母。三.老師布置今天的作業(yè):在老師發(fā)的格紙上寫今天重點學過的字母。四.用漢語和手勢宣布下課,請學生起立,教他們用漢語向老師告別。:華文教育網(wǎng)。
對外漢語教案一篇五
1、了解基本的學習用品的名稱。
2、學會問別人物體的名稱。
二、教學重點。
1.生詞:這,那,手機,鉛筆,嗎,字典,不,這些,那些,書,也,漢語。
2.語法:句型:這是......那是......這些是......那些是......
三、教學方法。
1.運用翻譯法,講解詞語。
2.創(chuàng)設(shè)多種語言情景,以及實物,讓學生進行反復操練。
四、教學環(huán)節(jié)(共50分鐘)。
(一)組織教學(2分鐘)。
提問學生:你的書包里有什么?引出今天的話題――學習用品。
(二)復習舊課(3分鐘)。
他是......
(三)學習新課。
認讀,教讀,說漢語,要求學生翻譯為泰語。
這是什么?那是什么?這些是什么?那些是什么?
練習朗讀課文。分組朗讀,單個人指讀。擊鼓傳花朗讀。
(四)本課小結(jié)(3分鐘)。
詢問學生今天學習了什么。和學生一起復述。
(五)布置作業(yè)(2分鐘)。
課后生詞找到拼音,并抄寫一遍。
課后總結(jié):學生學起來比較簡單,但是記憶以及應用還是有問題。
對外漢語教案一篇六
1.會寫15個生字,會寫20個詞語。
2.了解課文的表達順序,把握詳略安排及其效果,學習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動進行細致描寫的方法。
3.體會老舍“京味兒”語言的特點,感受老北京春節(jié)的民風民俗。
4.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閱讀體驗,感受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春節(jié)習俗。
1.了解課文的表達順序,把握詳略安排及其效果,學習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動進行細致描寫的方法。
2.體會老舍“京味兒”語言的特點,感受老北京春節(jié)的民風民俗。
2課時。
課時目標。
1.通過初讀課文,讀準多音字,填準動詞,初步了解老北京的春節(jié)有哪些習俗。
2.根據(jù)學情選擇難寫的字詞展開教學。通過瀏覽課文,找出表示時間的重點詞語,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
3.通過自主學習課文,獨立填表,在集體交流中深入了解老北京過春節(jié)的習俗。通過聯(lián)系生活實際,合作填表,在同桌互助中了解本地春節(jié)的風俗習慣。
一、關(guān)注篇章頁,激趣導入新課。
1.學習篇章頁,明確任務。閱讀篇章頁,說說自己了解到了什么。在交流中理解“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這一名句,了解插圖的妙處,明確本單元的語文要素。
2.激發(fā)興趣,比較揭題。學生說說自己是如何過春節(jié)的,教師把關(guān)鍵的詞語(重要時間或重要事件)板書在黑板的一側(cè)。在大家交流本地春節(jié)習俗的基礎(chǔ)上走進《北京的春節(jié)》。
二、初讀課文,巧妙梳理脈絡(luò)。
1.初讀課文,讀通課文。
(1)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引導讀準多音字:間斷鋪戶正月?lián)胶头滞馊f象更新。
(4)學生互相提醒難寫的字詞:如“醋、戚”等,并展開書寫練習。
2.瀏覽課文,理清脈絡(luò)。
(1)直擊首尾,了解始末。指名讀課文第1、14自然段,了解春節(jié)開始和結(jié)束的時間。
(1)學生在讀課文的過程中獨立填寫表格,了解老北京過春節(jié)的風俗習慣。
(2)根據(jù)表格,同桌互相說說,老北京人是如何過春節(jié)的。
2.聯(lián)系生活,了解本地的春節(jié)。
(1)聯(lián)系課始談話內(nèi)容“本地的春節(jié)”以及黑板一側(cè)的板書,同桌一起再次合作填寫表格。
(2)小組內(nèi)展開交流,了解本地過春節(jié)的風俗習慣。在老師的幫助下,把表格內(nèi)容填寫完整。
課時目標。
1.通過深讀課文,分清內(nèi)容的主次,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體悟蘊含在文字中的情感,理解并傳承節(jié)日習俗中的傳統(tǒng)文化。(重難點)。
2.通過“閱讀鏈接”展開比較閱讀,聯(lián)系生活實際,試著遷移運用。
一、深讀課文,用心感悟?qū)懛ā?/p>
1.快速默讀,分清主次??焖倌x,邊讀邊想哪些部分是課文的主要部分。
2.選擇學習,體會寫法。
(1)選擇其中一個主要部分仔細品讀,體會作者是如何將這一部分寫具體的。
(2)在與同桌交流的基礎(chǔ)上,展開集體分享,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寫法。
3.分清詳略,領(lǐng)悟好處。出示第1課時已填寫完整的“老北京的春節(jié)”的表格,在表格旁邊加上一欄“詳略安排”,再繼續(xù)填寫。討論文章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說說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二、聚焦孩子,自由體悟情感。
1.跳讀課文,找出內(nèi)容。請大家跳讀課文,找出描寫小孩子過春節(jié)的相關(guān)句子。
2.集中呈現(xiàn),體會特點。靜心默讀這些句子,體會其中的特點。(情感特點、語言特點)再找找文中具有“京味兒”語言特點的句子。讀讀這些句子,體會“京味兒”語言的特點。
三、拓展延伸,自然傳承文化。
1.鏈接材料,比較閱讀。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遷移運用。
(1)再出示第1課時已填寫的“本地的春節(jié)”的表格,在表格旁邊加上一欄“閩南春節(jié)習俗”,繼續(xù)填寫,比較不同時代、地域的春節(jié)習俗。
(2)說說過春節(jié)時,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選擇印象最深的一處,試著寫一寫。
(3)有興趣的同學,課后還可以自己寫寫“本地的春節(jié)”。
本文是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我首先引導學生關(guān)注單元篇章頁,梳理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明確學習任務,讓學生對本單元“民風民俗”的學習有一個整體的認識。而且學生剛剛過完春節(jié)回校上課,讓他們先來聊聊自己過春節(jié)的事情,激發(fā)了學習興趣。在這樣的基礎(chǔ)上導入課題,巧妙地為后面的比較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胺智鍍?nèi)容的主次,體會作者是如何詳寫主要部分的”是本單元的語文要素。落實語文要素的關(guān)鍵是讓學生自己經(jīng)歷真實的學習過程,在快速默讀中分清內(nèi)容的主次,在有選擇的深入品讀中體會寫法,在有引導的交流分享中豐富認識。我利用“北京的春節(jié)”的表格,由學生自主完成“詳略安排”的填寫,在討論中進一步明確這樣寫的好處。最后我利用課后“閱讀鏈接”提供的材料展開比較閱讀,比較不同時代、地域春節(jié)習俗的不同。再聯(lián)系生活,繼續(xù)運用前面已完成的“本地的春節(jié)”的表格進行對比交流。在交流中將自己印象深刻的主要內(nèi)容用文字表達出來,這既是對語文要素的落實,又是對習俗文化的傳承。
對外漢語教案一篇七
1、了解基本的學習用品的名稱。
2、學會問別人物體的名稱。
1.生詞:這,那,手機,鉛筆,嗎,字典,不,這些,那些,書,也,漢語。
2.語法:句型:這是。那是。這些是。那些是。
1.運用翻譯法,講解詞語。
2.創(chuàng)設(shè)多種語言情景,以及實物,讓學生進行反復操練。
提問學生:你的書包里有什么?引出今天的話題——學習用品。
他是。
認讀,教讀,說漢語,要求學生翻譯為泰語。
這是什么?那是什么?這些是什么?那些是什么?
練習朗讀課文。分組朗讀,單個人指讀。擊鼓傳花朗讀。
詢問學生今天學習了什么。和學生一起復述。
課后生詞找到拼音,并抄寫一遍。
課后總結(jié):學生學起來比較簡單,但是記憶以及應用還是有問題。
對外漢語教案一篇八
2、發(fā)展幼兒認識漢字的興趣。
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
多媒體課件、漢字卡片等。
前幾天,一位考古學家給我發(fā)了一份電子郵件,說他考古發(fā)掘了一塊龜甲,上面刻有許多奇怪的符號。(出示幻燈2請幼兒觀察)他說,在這些奇怪的符號后面有著一個非常美麗的故事,你們想聽嗎?(配樂講故事,邊講故事邊播放幻燈3-11。故事內(nèi)容略)其實這些奇怪的符號是古代的漢字,請幼兒根據(jù)圖片猜一猜龜甲上的圖案是什么?根據(jù)幼兒回答,初步感知漢字的演變過程(圖畫——甲骨文——簡化字)。
1、播放動畫,幼兒欣賞。
2小結(jié)。
1、將漢字卡片提前貼在教室四周。
2、請小朋友找到與出示的象形字對應的現(xiàn)代字。
1、介紹規(guī)則:每名幼兒抽出一張獎券,根據(jù)“獎項設(shè)置”,尋找與象形字相對應的漢字,了解自己是幾等獎,站到相對應的獎項跟前。
2、幼兒上前抽獎,領(lǐng)取獎品。
活動延伸:
與爸爸媽媽一起欣賞不同德象形字及漢字字體,體驗漢字的有趣和博大精深。
對外漢語教案一篇九
1.通過對課文的聽力理解,使學生掌握關(guān)于旅行語言和文化的知識,學會使用文中出現(xiàn)的語法。
2.在提高聽力能力的基礎(chǔ)上,通過小組討論,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
2.理解對話語境,能夠熟練運用文中關(guān)于旅行的詞語和句子進行交際表達。
1.理解對話語境,能夠熟練運用文中關(guān)于旅行的詞語和句子進行交際表達。
聽寫法。
聽讀法。
﹙一﹚導課5分鐘。
復習詞語,開始聽力練習。﹙二﹚授新課。
a、快去找個年輕人幫幫我?b、我不是年輕人嗎?
這課主要鍛煉同學聽說結(jié)合的能力,并告訴他們所用的聽力練習方法。
2分鐘。
參加旅行團和自由行各有什么長處和短處。
對外漢語教案一篇十
教學對象:
課程名稱:初級漢語聽力課。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聽力能力并提高聽力水平。
2、掌握聽力題的方法與技巧。
3、從聽力材料中學習口語表達。教學時數(shù):2課時教學教具:錄音機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50分鐘)。
一、組織課堂(2分鐘)。
二、學習生詞(5分鐘)當然。
表示非??隙?。
例如:我問xx:你會說越南語嗎?(xx是同學的名字)xx可以回答我,我是越南人,當然會說越南語了。
三、完成聽力理解練習。
(一)聽句子并做練習。
1、給學生5分鐘時間熟悉聽力理解練習的第一部分。
插入講解做聽力的方法:根據(jù)答案猜問題,帶著問題聽材料。
2、聽兩遍材料,第一遍讓學生根據(jù)猜的內(nèi)容聽材料,并引導學生寫出正確答案,評講學生做錯的題目,然后再聽一遍鞏固聽到的內(nèi)容。
我要包;
題中關(guān)鍵問香水是誰的;
只有大夫才會說“我的病人”;在句中,老校長指的是以前的校長。
(二)聽對話,選擇正確答案。
1、給學生5分鐘時間熟悉聽力理解練習的第一部分。鞏固做聽力的方法:根據(jù)答案猜問題,帶著問題聽材料。
2、前10題聽兩遍材料,第一遍讓學生根據(jù)猜的內(nèi)容聽材料,并引導學生寫出正確答案,評講學生做錯的題目,然后再聽一遍鞏固聽到的內(nèi)容。
比大小。男的醫(yī)院有醫(yī)生和護士300多人,女的只有100多人。女說醫(yī)生工資高,男說醫(yī)生工作也很累。女詢問男哪有賣漢意詞典,說明她想買。李教授以前教我文學。
問地點,材料表明麥克在新留學生宿舍樓。
女說毛衣顏色太紅,不合適,就表示她不想買紅色的毛衣,男說我也不喜歡紅的,就表示男也不想買紅色的毛衣,故a不對,而句中只提及男對女說要換商店,并沒有說換毛衣,所以正確答案是b。
細節(jié)題,材料中提及商店有酒、咖啡、照相機、磁帶,但是沒有日用品。
女的需要詞典,最后強調(diào)要大的,故選擇c。女的問“我的雨傘呢?”也就是在找雨傘。
男說“有那么多中國人騎自行車”則表示中國的自行車很多,女的說“不太貴”則表示自行車很便宜。
后兩題,先給2分鐘看題目,讓學生根據(jù)答案猜對話,帶著問題聽材料,每段材料先聽一遍,然后讓學生作答,評講學生做錯的部分,在兩段材料都聽完后,再聽一遍材料。
11、(1)c女的因為媽媽身體不好而經(jīng)常去看媽媽。
(2)a最后一句,女的說:“不,她在家呢?!?2.(1)c對話是關(guān)于兩個醫(yī)生說醫(yī)院的事,故選c。
(2)b女第一句話說“我們醫(yī)院也很小”,故了解到,在小醫(yī)院工作的是女。
(三)聽短文,判斷正誤并回答問題。
根據(jù)答案找出關(guān)鍵詞,并帶著問題聽第一遍錄音。之后再看到回答問題的部分,根據(jù)問題有目的的再聽一遍錄音,再得到正確答案后再聽一遍錄音,鞏固聽到的答案。
短文。
(一)1.判斷正誤。
a.正確我弟弟是北京法律大學一年級的學生。b.錯誤他喜歡法律也喜歡英語。
(1)弟弟現(xiàn)在在學法律、經(jīng)濟和英語。(2)弟弟英語的發(fā)音和聽力不太好。
(3)弟弟常常在宿舍里聽英語磁帶,看英語報紙。短文。
(二)1.判斷正誤。
a.錯誤不累的時候也喝酒。
b.錯誤那天是文中提的今天,爸爸并不累。c.錯誤爸爸邀請他喝酒,所以不是只想一個人喝。
第二課時(50分鐘)。
一、復習第一部分的內(nèi)容:再聽一遍錄音,并引導學生復述最后的兩個短文。
二、學習第二部分:語音語調(diào)練習。
(一)選擇聽到的詞語。
聽一遍錄音,然后選擇答案,通過詢問單個同學的方式,了解同學的作答情況,并糾正錯誤的答案,在同學回答出答案后,請同學將正確的讀音帶到題目中,把題目讀一遍。
(二)聽后標出劃線的音調(diào)。
聽一遍錄音,然后請同學將答案寫到黑板上。
(三)選擇聽到的句子。
聽一遍錄音,請同學說出答案,并讀出正確的句子。
(四)和。
(五)布置回家完成。
三、教唱歌《寧夏》1.聽歌填空。2.學唱歌。
對外漢語教案一篇十一
三.教材:名稱、第幾冊。
四.教具:口型圖、圖片、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內(nèi)容:詞匯數(shù)量、課文內(nèi)容。
六.教學目的、要求:重點詞語、語法點;功能目標;技能訓練。
七.教學重點、難點:如“了”、“把”、同義詞。
八.教學時間/課時安排/時間分配:100分鐘。
九.教學步驟/環(huán)節(jié)/過程:
1.復習舊課:字、詞、語法、課文,寫、說等。
2.學習新課:
(1)學習生詞:認讀、部分詞語擴展、用法。
(2)講練課文:聽、讀、講、會話、問答。
(3)重點詞語講練:
(4)語法點講練:釋義、形式、練習。
3.活用練習:綜合練習、各類形式的練習題。
4.小結(jié)與布置作業(yè):
十.板書設(shè)計:
十一.課后記/思考/評估:成功與教訓;值得注意的問題;哪些問題沒講清楚;哪些問題學生掌握起來較困難等。
對外漢語教案一篇十二
抓語言項目:
語音:聲調(diào)、輕聲、兒化、語流變調(diào);
詞匯:近義詞、同音詞、多義詞、聯(lián)綿詞、成語、慣用語。
語法:量詞、語氣詞、助詞、“把”字句、各類補語、特殊句式、語序。
功能——意念(介紹、請求、同意、反對、感謝、道歉、看法、意愿)。
對外漢語教案一篇十三
1、教學對象:年級、國別、人數(shù)。
2、課型:綜合課、聽力課、閱讀課等。
3、教學內(nèi)容:什么教材、哪一課。
4、教學目標:知識、技能。
5、教學難點與重點。
6、教學方法。
7、板書設(shè)計。
8、教學時間。
9、教具。
10、教學步驟。
二、教學步驟部分。
1、組織教學。
2、復習舊課。
3、學習新課。
學習新課部分需要重點撰寫。需包括:
1)生詞。
2)課文。
3)重點詞語講解(詞義+具體講解的'方法與步驟)。
4)重點語法講解(語法點的意義+具體講解方法與步驟)。
5)練習。
6)本課小節(jié)。
7)布置作業(yè)。
三、設(shè)計教案時需要重點考慮的幾個因素。
1、考慮教學大綱要求,根據(jù)本課內(nèi)容以及學生水平,主要從知識、技能等方面制定明確具體的目標。
2、難點與重點:根據(jù)學生水平,參考教學內(nèi)容,明確學生學習的難點,確定教學重點。
3、方法需靈活多樣,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特點,合理應用多種教學技巧與方法,同時注意增強應變能力。
4、重點詞語與語法點:首先需科學地選出該課的重點詞語與語法點;其次,選用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法進行講練;最后運用多種形式進行練習鞏固。
5、科學地分配時間,精心策劃,分配每個環(huán)節(jié)所需要的時間。
對外漢語教案一篇十四
對外漢語中級精讀教案作者:panda呼…忙了一個下午加一個晚上,終于寫好教案了。老師布置了作業(yè),讓寫對外漢語中級精讀課的教案,估計不久就要抽學生上臺去演習了…起初有點昏,根本不知道怎么辦,上網(wǎng)搜也搜不著,唉,這年頭就這樣,網(wǎng)上沒資源就好像斷了線似的。我花了一下午去圖書館的數(shù)字資源站檢索論文,雖然沒有看到什么相干的文獻,但是理論不是白看的,心中漸漸有了點感覺,就是苗頭啦,哈哈哈。好了好了不說了,把教案貢獻出來,也為愁著找資料的朋友獻愛心啊~(注:僅供參考,水平有限,不要pia我啊…)對外漢語教學教案設(shè)計。
1、教授對象:中級班學生。
2、課文題目:《我擔心自己演不好》。
3、課程類型:精讀。
4、教學時間:90分鐘。
二、教學目標與要求。
1、通過本課教學,學習和掌握漢語疑問句的幾種表達方式,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的適當場合正確詢問和回答。
2、學習掌握幾種語氣詞的使用。
3、學習掌握“只要…就”句式,并能靈活運用。
4、掌握并會運用俗語“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5、學習了解幾種特殊的詞和詞組。
三、教學重點及難點。
1、疑問句:用疑問語氣的句子是疑問句。根據(jù)結(jié)構(gòu)的特點,疑問句可以分為是非問、特指問和選擇問。
?是非問句的結(jié)構(gòu)基本上和陳述句相同,它的一般標志是:有顯著的上升的語調(diào),有專用的語氣詞“嗎”。例如:
你好嗎?
背會了嗎?
坐得下二百多人嗎?
?特指疑問句的語調(diào)可升可降,在句中用疑問代詞指出要求回答的內(nèi)容。例如:
節(jié)目準備得怎么樣了?(怎么樣)。
你表演什么節(jié)目?(什么)。
誰跟你一起表演?(誰)。
這些問句表面上雖然沒有疑問代詞指明疑點,實質(zhì)上和用上疑問代詞的疑問句一樣,它規(guī)定了回答的內(nèi)容,所以也是特指問。如課文中的“你們的小話劇呢?”就是在問“你們的小話劇準備得怎么樣了?”這時,回答的是應該是“怎么樣”,所以課文中山本回答“我們也正在排練呢?!毙【毩?,安排學生對話。
2、語氣詞:語氣詞能幫助語氣表達,同時還增加了感情色彩。
?“呢”:表示不用懷疑,肯定的。課文中有很多句子用了語氣詞“呢”,例如:
大家都在積極地準備呢。
正背臺詞呢。
我們也正在排練呢。
那兒能坐三四百人呢。
說話的人都希望通過這些句子表達出肯定,根本不用懷疑的感情,所以,用語氣詞“呢”。
?“了”:表示已經(jīng)如此或出現(xiàn)新情況。如課文中“馬力的腿受傷了”,問學生:馬力的腿受傷了嗎?“了”在這里就是表示事情已經(jīng)發(fā)生了。(簡單介紹,不詳講。)。
?“吧”:表示不肯定。課文中山本請林老師表演節(jié)目,但他也不能肯定林老師就一定會同意,所以“吧”在這里表示山本不確定的心情。
?“嘛”:表示當然,很容易就明白了。比如你數(shù)學很好,小學二年級的弟弟請你教他做數(shù)學題,你會有什么感覺?是不是覺得小學二年級的題目很容易?這時,你就可以說:“這種題目很容易嘛!”。
語氣詞就提這么幾個,組織學生練習語氣詞的使用,簡單地造些短句。
3、充分條件復句。
?“只要…就”:“只要”只提出一定的條件,說明有了所說的.條件,就能產(chǎn)生所說的結(jié)果,但不排斥別的條件。例如:只要鬧鐘響了,我就起床。這里,“鬧鐘響了”是“起床”的條件,但我“起床”就一定是因為“鬧鐘響了”嗎?沒有別的條件嗎?大家想一下,是不是有的早晨醒得特別早,鬧鐘還沒響就已經(jīng)起床了?那這個時候,“鬧鐘響了”就不是我“起床”的條件了。換一種方式說,假設(shè)“只要a,就b”,那么,“a”推出“b”成立,而“b”推出“a”就不一定成立了。我們還可以舉很多例子,請同學們想一想,造個句子。
四、教學步驟與環(huán)節(jié)。
1、導入:復習舊課,引入新課。
?…大家編入這個班也有幾個月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起參加過聯(lián)歡會?(學生回答…)好,今天我們上的這篇課文,就是一個準備聯(lián)歡會的留學生班里的對話。請翻到課文pxx頁。
2、講解生詞。
?領(lǐng)讀生詞,糾正發(fā)音。
?共十個生詞如下:(生詞都不是很重要,大部分只需當背景了解,個別動詞要求學生造句。)。
咱們:代詞,就是我們。
積極:肯定的,正面的,和“消極”相對,常常和作用、想法搭配。
相聲:曲藝的一種,用說笑話等方法引觀眾發(fā)笑??梢苑乓恍《我曨l給學生看。
臺詞:戲劇角色所說的話,電視劇演員說的話也都是臺詞。
話?。河脤υ捄蛣幼鱽肀硌莸膽騽?。舉例,如莎士比亞的戲劇。
排練:排演練習,如排練文藝節(jié)目。
擔心:放心不下,如擔心生病。
爭取:努力獲得、努力實現(xiàn),如爭取時間、爭取勝利。
恐怕:表示估計也有擔心的意思,如恐怕會下雨,恐怕媽媽不同意等。
禮堂:供開會或舉行典禮用的大廳。
除了上述生詞外,我們還要簡單了解一些特殊詞和詞組。
?某些詞往往可以拆散或分裂,在中間插入別的成分,如:
說相聲dd說個相聲唱歌dd唱首歌吃飯dd吃頓飯喝水dd喝口水看書dd看本書。
但是,并不是每一個詞都可以這樣拆散,它的范圍有限,只有少數(shù)詞才可以這樣拆散,而且插進的詞也是有限制的。比如說我們不能說“決定dd決個定”。
?用“得”、“不”構(gòu)成的詞,如:
?課文中出現(xiàn)了“記不住”、“演不好”、“唱不好”,這里我們要單獨拿出來講解,要和前面說過的用“得”、“不”構(gòu)成的詞區(qū)分開來。在之前提到的用“得”、“不”構(gòu)成的詞中,如“對不起”和“對得起”,只要我們?nèi)サ羝渲械摹安弧焙汀暗谩?,就會發(fā)現(xiàn)剩下的并不是一個詞,漢語中沒有“對起”,同樣,“吃消”、“跑快”、“來及”等等,漢語中都沒有這些詞;而將“記不住”和“記得住”中的“不”和“得”去掉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剩下的“記住”是漢語中確實有的詞。這是因為“記不住”、“演不好”、“唱不好”是詞組,是后補詞組,所以拆散后仍然是詞,因為詞組是詞和詞的組合。
?同學們還可以仔細想一想,自己知道的詞語或詞組中,有沒有這幾類詞或詞組。鼓勵學生思考。
3、講解課文:不詳寫,如重點難點解釋。
4、鞏固練習:安排對話,請幾組同學表演課文的對話。
5、總結(jié)。
6、布置作業(yè)。
?分組改編對話,在下次上課前抽一組表演。
?運用“只要…就”造句。
msn(中國大學網(wǎng))。
對外漢語教案一篇十五
隨著漢語熱在世界各地的興起,關(guān)于如何提高詞匯教學的效果越來越成為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的重點。詞匯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重要根基。詞匯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正確認識、理解和記憶,而且能熟練運用所學的詞匯進行日常會話交際。本文將主要談論有關(guān)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方法。
比較法一般多用于同義詞的辨析中。使用比較法能更好的區(qū)別同義詞之間的相似和差別之處。
有的同義詞存在著意義的輕重。例如:輕視和蔑視都表示有瞧不起的含義。但是蔑視的程度明顯要高于輕視。還有類似這樣的詞語:盼望和渴望、失望和絕望。有的同義詞的范圍的大小不同。例如:戰(zhàn)役和戰(zhàn)爭,明顯戰(zhàn)役的范圍大于戰(zhàn)爭。還有的同義詞表示集體和個體的關(guān)系,具有明顯的包含特征。例如:樹林和樹、書籍和書、河流和河。還有同義詞所搭配的對象不同。充足和充沛都表示足夠的意思。但是充足搭配對象多是自然界或者物質(zhì)方面的東西。陽光充足、食物充足。充沛搭配對象多是比較抽象的事物。精力充沛、感情充沛。
有的同義詞就有褒義、貶義和中性的差別。例如:成果結(jié)果后果都有結(jié)局的意思。但是成果是褒義詞,結(jié)果是中性詞,后果是貶義詞。還有一些同義詞使用的場合不同,有的用在日??谡Z中,有的用在正式的書面語中。媽媽和母親,媽媽常用在口語中,母親則多見于書面語中,顯得比較正式。
例如:深刻和深入都表示深的含義。但是這兩個詞的詞性是不同的。深刻是形容詞,有接觸到事物本質(zhì)的意思。如:你分析得很透徹。還有表示人的內(nèi)心感受,如: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入是動詞,有達到事物內(nèi)部的含義。如:這句廣告語深入人心。
直接法是指不允許使用母語,用動作、幻燈、圖畫和肢體語言等直觀手段解釋詞義和句子。采用各種直觀教具,廣泛運用接近實際生活的教學方式,強調(diào)直接學習和直接應用。這種方法直觀形象、簡單易懂、一目了然。大多數(shù)的名詞可以使用這種方法,尤其是具體事物的名詞。例如:教室、黑板、臺燈、帽子、大樓、窗戶、房子。還有一些顏色的詞,教師可以利用彩色粉筆或者是彩色水彩筆。表示動作的詞,可以利用肢體動作來表示。例如:跑、跳、蹦、走。有些形容詞也可以用這個方法,例如:高、矮、胖、瘦、大、小。
翻譯法就是利用學習者的母語或者是某種中介語對詞語進行解釋和翻譯的方法。漢語中有一些詞語比較抽象,如果用漢語解釋只會越解釋越麻煩,讓學生聽的是一頭霧水。
這種情況下如果用翻譯法就會比較簡單方便,快捷省時,有利于學習者快速理解詞義。例如:制度、理論、政策就可以直接用英語system、theory和policy。翻譯法的積極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它同時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不同語言之間能夠?qū)ψg的詞語是非常少的。即使有一些詞從表面上看含義是相同的,但是文化含義、附屬義等方面往往存在著差異。比如:漢語中的叔叔、伯父、伯伯、舅父、姨丈、姑父等,在英語中只用uncle表示。還有再和又都可以用英語翻譯成again但是實際上這兩個字在漢語中還是有差別的,不宜直接用英語進行翻譯講解。
語境就是語言單位出現(xiàn)時的環(huán)境。有些詞語都多個義項,每個義項都有其自己特定的語境。所以要想真正學懂這個詞,就要把這個詞放在特定的語境中才行。
因此,教師使用的語境應該事先精心設(shè)計,盡量選擇跟學習者的日常生活環(huán)境有密切關(guān)系的,或者是學習者感興趣的。語境設(shè)計要真實貼近生活。這樣學習者不僅可以比較準確地理解詞義,而且會對所學的詞語有更加深刻的記憶。例如:教師在課堂上想給同學講解管用這個詞,就可以設(shè)計一個語境:假如你生病了,吃了藥后,你的病好了,這種藥是有效的。我們可以用怎樣的一個詞來形容這個藥呢?這是教師就可以引出管用這個詞,學生利用這個語境也就明白了。
luckydog、toworklikeadog、loveme,lovemydog。
綜上所述,對外漢語教學一定要重視詞匯的教學,從過去的錯誤觀念里轉(zhuǎn)變過來,積極研究詞匯教學的有效方法。教師要加強詞匯的教學,學生要加強詞匯的學習。真正做到使詞匯教學貫穿對外漢語教學的每一個過程。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5050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