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需要有邏輯性和條理性,以幫助讀者或聽眾理解和接受其中的信息。報告的結構要清晰有序,每個部分之間要有良好的銜接和過渡。在寫報告時,可以參考這些范文的結構和語言運用,提高寫作的效果。
旅游野外實習報告篇一
常言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而實習正是理論知識與實地實際相結合的過程。從理論到實際,用哲學的觀點來看,這是一次飛躍。我們有了理論知識,并不等于我們可以很高的分析實際眼前的問題,只有把學到的理論應驗于實地,用理論來知道實踐,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的結合才能真正了解地貌學。這種從理論上的認識到真正親臨現(xiàn)場去分析問題,就是一次飛躍。因此,作為一個地理科學與規(guī)劃學院的學生,應該把實習看成是從理論到實際的過程,把自己對每一種地貌類型的認識看成是自己在認識論上的一次飛躍。這次實習無疑鞏固了地貌學的教學效果,提高了學習的質量與熱誠,讓同學們學以致用,能夠用書本的知識來解決實際上的一些問題,提高同學們的野外作業(yè)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學會了一些外出實習的基本要領和考察方法。
2。時間。
20xx年1月16日至2xx年1月18日。
3地點。
肇慶市七星巖公園三水木棉圍崗美東崗村三榕峽公路旁。
二、肇慶地區(qū)主要地貌類型。
第一天,經(jīng)過幾個小時從珠海到肇慶的車程,在白土鎮(zhèn)安頓好,我們馬不停蹄的趕到這里的七星巖公園,考察七個秀麗的喀斯特石峰。由于地質運動,在七星巖附近形成了一個褶皺背斜山脈,正是由于肇慶地處亞熱帶,雨量多、氣溫高,侵蝕嚴重,尤其是流水侵蝕,這些巖石的抗蝕力都比較弱,因此背斜被破壞,部分巖石受風化成土,最終土山出露和石山形成當?shù)氐桶牡匦巍T儆捎谶M一步流水侵蝕,成排的背斜谷地兩側開始形成今天的七座石灰?guī)r山峰。七星巖風景區(qū)具體由閬風巖(峰頂高程103.3m)、玉屏巖(99.8m)、石室?guī)r(89.8m)、天柱巖(108.0m)、蟾蜍巖(89.9m)、仙掌巖(61.8m)和阿坡巖(119.6m)七座喀斯特奇峰以及東湖、青蓮湖、中心湖、波海湖、里湖等五個大湖組成。七座巖峰布列,矗立在6.5平方公里的湖面上,整個景區(qū)山環(huán)水繞,亭樓閣榭,波光巖影,渾為一體,自然風光絕佳。而這一次我們主要是要觀察這里的水平溶洞(雙源洞)和斷層及洼地地貌。
緊跟著老師的腳步,我們找到了地下河腳洞性質的雙源洞。阿坡巖下的雙源洞,其實就是一個喀斯特地下溶洞,它是七星巖最長的靜水地下河,全長320米,洞中有兩條溪水匯合,向東流出洞外,故稱“雙源洞”,洞內有鐘乳石。雙源洞是發(fā)育在石炭系中上統(tǒng)的壺天群灰?guī)r,之前我們沿路看到的是石炭系下統(tǒng)的,比較老。雙源洞洞口上,斷層、節(jié)理、褶皺均有。在這里,老師為我們解釋了有關的地質地貌知識。雙源洞是發(fā)育在石炭紀下統(tǒng)的壺天群石灰?guī)r,主要是由白云石灰?guī)r組成的,呈淺灰色,組成成分是方解石和白云石,隱晶質(或稱泥晶質)結構,個別地方有粉晶結構,為厚層狀構造。因為存在白云巖的緣故,故用10%的稀鹽酸滴在這些巖石上,巖石并不起泡,但是如果把巖石磨成粉,卻可以起泡,這是因為巖石成分里面含有碳酸鈣和碳酸鎂。因這些巖石比較堅硬,故其經(jīng)歷了千萬年而不倒,形成挺拔的山峰。雙源洞位于兩節(jié)理的交匯處,裂隙發(fā)育,洞內有兩條水源與外面的湖相連,使地下河水不斷循環(huán)流動。在雙源洞的洞口上,我們可以見到斷層、節(jié)理、褶皺以及強烈的根劈地貌。
在路的兩邊,時??吹较裨谏降谋砻骈L出的一大石柱,它是石鐘乳。在石灰?guī)r里面,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滲入石灰?guī)r隙縫中,會溶解其中的碳酸鈣。這溶解了碳酸鈣的水,從洞頂上滴下來時,由於水分蒸發(fā)、二氧化碳逸出,使被溶解的鈣質又變成固體(稱為固化)。由上而下逐漸增長而成的。而我們看到的石鐘乳就像在山的表面長出的一大石柱,是原來巖洞崩塌后留下來的,屬于洞穴次生化學沉積物,是經(jīng)過石灰?guī)r的不斷融蝕、再沉積的過程而形成的。這個石鐘乳是淺灰色的不透明體,這是因為雖然礦物的組成成分大部分是方解石,但是里面含有太多的雜質。
我們沿著一條小路登上馬欄崗。這是一個石灰?guī)r與沙頁巖的交匯處,馬欄崗主要是由石炭紀下統(tǒng)沙頁巖風化后形成的,經(jīng)過上千年的變遷,現(xiàn)在已經(jīng)遠遠低于兩邊的阿坡巖和天柱巖。據(jù)老師的介紹,這是一個背斜,馬欄崗是背斜的中部,由于頁巖的抗風化的能力比較弱,而且背斜中部由于張性大,收到擠壓而造成巖石的支離破碎,很容易受到侵蝕,再加上這里是沙頁巖與石灰?guī)r的交界處,可溶性巖石與不可溶性巖石交界處喀斯特水的溶蝕作用一般比較強烈,受到侵蝕背斜逐漸被削低,發(fā)育到現(xiàn)在就成為現(xiàn)在的馬欄崗低于兩邊的阿坡巖和天柱巖了,而且地表水在這里匯集形成一個巨大的落水洞。落水洞是開口于地面而通往地下深處裂隙、地下河或溶洞的洞穴。它的形成除了沿垂直裂隙溶蝕作用,還有侵蝕作用和重力作用,地表水匯集到落水洞后,流量增大,而與傾入洞內的砂礫同時沖擊和磨蝕洞壁,加上地下河及溶洞頂板崩塌,使之迅速擴大。落水洞發(fā)育于不可溶的砂頁巖和可溶的石灰?guī)r交界處,喀斯特作用特別旺盛。由背斜理論可知,落水洞上面的巖石看上去是山,實則多是谷。落水洞四周長滿了植被,陽光很難直射到落水洞底,所以從崗上望下去,一片漆黑,很難判斷落水洞有多深。我們在這里看到的就是落水洞,這里正好是巖層層面和巖層裂隙交接地點,有利于地下水集中,溶蝕較強,頂板崩落后便形成了。
接著,我們來到天柱巖腳下,喀斯特作用形成的石峰十分筆直,陡峭,很少有石峰連接而成山脈。天柱巖高108米,由下而上有4層溶洞,最低的一層在地下,越往上,溶洞的年代越久遠,這是由于抬升運動造成的,現(xiàn)在上面的三層溶洞由于缺少了有侵蝕性的水已經(jīng)停止了發(fā)育。第二層的溶洞較小,我們沒有仔細觀察。而是選擇仔細觀察第三層的溶洞,這個洞比較大,里面黑暗一片,我們無法看到洞里有多深,我們在洞里面的較外部聽老師講解。在洞里,我們在閃光燈和電筒的微光下可以看到洞頂比較光滑,有些地方還向上凹入成為一個倒扣的“臉盆”,即石鍋,這是由于過去經(jīng)常受地下水的溶蝕和侵蝕,而局部地區(qū)又受到強烈的紊流作用,水壓增大,溶蝕,侵蝕力加強,結果這些地方溶蝕量比周圍大,從而形成向洞頂凹入的弧形面。其上的裂隙發(fā)育有石鐘乳,但是目前已經(jīng)停止發(fā)育。四周也是比較光滑,并且發(fā)育有石幔,這是由于含有碳酸鈣的水溶液在洞壁上漫流時二氧化碳迅速散逸而形成的。繼續(xù)往上,我們看到了第四層溶洞,但是這些溶洞經(jīng)過長期的風雨侵蝕,現(xiàn)在已經(jīng)變的很小了,很多就剩下一個凹進山壁的窟窿了,但是從這些“窟窿”里面還是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溶洞的痕跡的,比如有些巖層上有明顯的水平層理,反映出靜水沉積的作用。老師說這一層以前經(jīng)過很多河流的沖刷,雖然我們無法觀察到具體流向,但大致水面的位置和可能的方向還是可以判斷出來的。而在這里,我們又看到了一個比較巨大的石鐘乳,老師說遲早一天他會整個掉下來。經(jīng)過大概1個小時的登山,我們到達山頂?shù)恼峭?。從山頂眺望,北領山脈自北向南過渡,背面有很多的別墅建在洪積扇上面,山前右傾斜平原過渡到?jīng)_積平原;西南是西江水到階地,接著是喀斯特丘陵;沖積平原上是市區(qū);七星湖上是其它六個喀斯特山峰。這些山峰都是背斜中部被侵蝕挖空之后的兩翼形成山巖的(稱為殘峰),它們本來是連在一起的,但是由于抬升和平移運動,它們才逐漸斷裂分開發(fā)育成為今天的這種地貌類型,斷層中間破碎帶由于風化和搬運作用,就發(fā)育成今天的五個大湖。老師還在這里給我們講解了肇慶市的地貌特點和大概的形成過程以及一些地貌知識,這里真是一個令人流連忘返的地方啊。
第二天,我們到了木棉圍的公路旁的河流階地上,那邊有大量的鵝卵石,普遍風化程度更深,形成歷史更長,部分被水泥蓋住了。此處階地鵝卵石磨圓度好,粒徑不大,硬度不大,是河流長時間的搬運,所經(jīng)距離遠。而且具有多種多樣的巖性,由于是主干流形成,上流很多物質被帶下來沉積,形成當?shù)貜碗s的巖性。而階地級數(shù)越高,形成時間越長,風化作用越強,巖性越脆,越易碎。階地是河流歷史時期的河漫灘下切或抬升造成,由鵝卵石可以判斷。沿西江邊一滑坡壁往上走到二級階地,在第四紀,此處是西江河漫灘,后來由于構造運動和河流的下切,使河漫灘抬升,從而形成了現(xiàn)在的二級階地。此現(xiàn)象體現(xiàn)了西江是擺動的,河流是下切的,兩岸是抬升的。沿途可見地上鵝卵石的成分多樣,體現(xiàn)此處基巖的多樣性。然后,我們還到一些村莊里面觀察了不少階地。而下午我們到了北嶺那邊的東崗村洪積扇參觀考察,肇慶市北部是北嶺山脈,西江從肇慶市的西部流進,在肇慶市的南端向東拐彎從肇慶市的南端流過,所以整個肇慶市自北向南的地貌構成基本上是從山脈到洪積扇,再到?jīng)_積平原的過渡。洪積扇是干旱,半干旱地區(qū)暫時性山地水流出山口堆積形成的扇形地貌。組成洪積扇的泥沙,石塊顆粒粗大,磨圓度差,層理不明顯,透水性較強,扇面上水系不發(fā)育。由于山前構造斷裂下降,洪積物厚度可達數(shù)百米。從扇頂至扇緣高差也可達數(shù)百米。一系列洪積扇互相聯(lián)結形成洪積平原,又稱山麓洪積平原。洪積扇因山地不斷抬升,山前平原不斷下降,形成上疊式扇體。當山地上升規(guī)模,幅度均較大時,老扇隨之抬升,在其下方發(fā)育新扇體,形成串珠狀洪積扇。當山地前緣有不等量的新構造活動時,新扇體向相對下降的一側移動,使新老扇體并列向一側偏轉,造成不對稱形態(tài)。簡單來說,洪積扇是由于山上下雨的雨水自溝谷出山口后,坡度驟減,溝谷水流所攜帶的物質大量堆積,就形成了以溝口為頂點的沖積錐或洪積扇。如果擴大到整個山腳四周即稱為洪積群,如果面積繼續(xù)擴大,即可形成洪積平原。老師介紹了關于東崗村附近這些地貌的特點,這里的巖石以沙葉巖為主,磚紅色,有一定的磨圓度,但有些有棱角,粒徑較大,較疏松,大多為礫石,而且顆粒由上到下,由山里到山外是由粗變細。
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我們到了三榕峽公路旁考察背斜,向斜,斷層,節(jié)理,巖層及滑坡等地貌。首先,我們在公路旁的山邊學習羅盤的用法。如何量巖石的走向,傾向和傾角,如何用羅盤定地物方位。然后,我們沿著公路一直走我們所在考察的地點位于背斜的北翼,面前的大山是北嶺山脈的延伸,巖性是砂頁巖。在這邊,地表大部分為沉積巖多覆蓋,但是可以看到明顯的節(jié)理和層理。背斜的軸部往往是比較低洼的地區(qū)。該背斜發(fā)育于最古老的泥盆系地層,主要是砂頁巖,頁巖具有巖理,與泥巖都是由粘土礦物組成。由于在公路旁200多人在走,警察也一度勸我們停止行程,但最后在老師們的交涉下,只出動警車為我們開路,看來應該有更重要的地貌值得我們冒這一個險。果然,一段步行后,我們看到一個大型的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體或者巖體,受河流沖刷,地下水活動,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響,在重力作用下,沿著一定的軟弱面或者軟弱帶,整體地或者分散地順坡向下滑動的自然現(xiàn)象?;率切逼聨r土體沿著慣通的剪切破壞面所發(fā)生的滑移現(xiàn)象?;碌臋C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應力超過了該面的抗剪強度所致?;率俏覀兊孛矊W第一節(jié)課所教的內容,現(xiàn)在親眼看到,還真是震撼。而3天的實習也到此為止。
三、結語。
這次肇慶地區(qū)地貌學實習能夠圓滿完成,有賴于老師們事先充分的踩點布置等各種的準備,令我們從課堂外這另一個角度去認識地貌學。在實習的過程中,我尤其要感謝我的實習指導老師,老師們的耐心指導教誨和經(jīng)驗技術的授予,使同學的積極性和學習氣氛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這一次實習,我深深的感受到以往書本上沒有生氣的文字和圖片里的石頭與地貌,活生生的呈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鞏固了我對硬知識的認識的同時,從另一個角度去加深對地貌學的體會和理解。總的來說,這一次的實習是一次美好的經(jīng)歷和一次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同時也是一次思維模式的轉換。希望再有機會去進行野外實習。
旅游野外實習報告篇二
實習地區(qū)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狀況(附交通位置圖)、實習的任務、目的、要求、人員的組成及實習時間等。
首先簡述實習地區(qū)出露的地層及分布的特點,然后按地層時代自老至新進行地層描述。分段描述各時代地層時應包括分布和發(fā)育概況、巖性和所含化石、與下伏地層的接觸關系、厚度等(附素描圖)。
描述各種巖體的巖石特征、產(chǎn)狀、形態(tài)、規(guī)模、出露地點、所在構造部位以及含礦情況。
概述實習地區(qū)在大一級構造中的位置和總的構造特征,分別敘述實習區(qū)的褶皺和斷裂。
褶皺:褶皺名稱(如玉皇山向斜),組成褶皺核部地層時代及兩翼地層時代、產(chǎn)狀、褶皺軸向、褶皺橫剖面及縱剖面特征。
斷層:斷層名稱、斷層性質,上盤及下盤(或左右盤)地層時代,斷層面的產(chǎn)狀,斷層。
闡述褶皺與斷裂在空間分布上的特點。
根據(jù)地層的順序、巖性特征、接觸關系、構造運動情況、巖漿活動過程等說明本區(qū)地質歷史上有那些階段。每階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征。
包括外動力地質現(xiàn)象。
說明實習后的體會、感想、意見和要求。
報告中文字要工整,圖件要美觀。報告應有封面、題目、寫作人專業(yè)、班級、姓名、寫作日期等。并進行裝訂。
旅游野外實習報告篇三
每個應屆畢業(yè)生在學校畢業(yè)前都需要進行畢業(yè)實習,以下是由中國人才網(wǎng)提供一篇實習報告范文,提供給應屆畢業(yè)生寫報告時參考所用。/shixi/。
地層:侏羅系上統(tǒng)稱高基坪群(為陸相中酸性火山巖),該群為一套復雜的陸相火山巖系,由中性、中酸性、酸性火山熔巖及相應的火山碎屑巖和沉積巖夾層組成,厚度巨大。
蓮花山的構造位置處于加里東運動以來的深斷裂帶上,形成于中生代燕山運動造山期,為一典型的褶皺山系。蓮花山山脈向東北經(jīng)豐順、梅縣、大埔進入福建的華安南靖一帶;向西南:至海豐、惠東寶安各縣分別于大亞灣、深圳灣如南海,又復出于萬山群島、高欄列島。廣東境內長約500km,寬20至40km,局部60km。深大斷裂為一條強烈擠壓破碎帶,共有120多條斷層組成,分東西兩斷層束,向東南有13條主干斷層,向西有14條主干斷層。此帶動力熱力變質作用強烈(屬低中壓型變質),可尋找到鉛、鋅、銅、鎢、錫等礦藏。是重要的導巖構造,中酸性巖漿發(fā)生多次裂隙式多間歇性噴發(fā),深斷裂內,巖體達100多個。為內生金屬礦床成礦帶。
早上10左右,我們土木工程專業(yè)的幾個班搭著校車到了蓮花山,上山的路比較陡,但沿途的風景不錯,一路鳥語花香,忍不住想快點下車,去好好的欣賞。終于到了山頂,下了車之后,我們就跟著老師,一邊聽著老師的講解,一邊欣賞美麗的風景名勝。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望海觀音,其規(guī)模宏大,氣勢非常壯觀。望海觀音金像高四十多米,這觀音像霞披獅海,光澤南天,據(jù)說是目前箔金銅像的世界之最。此時正恰夕陽西斜,觀音像頭頂佛光燦燦。望海觀音右側的就是觀音閣了,是仿古單體建筑,三層,面闊七間開,有外廊,按清代大木大式作法營造,雄偉莊重,氣勢恢宏,古色古香。于第三層閣頂高處有“蓮花禪寺”之牌匾。大殿門前置大型香案,香客善信們虔誠焚香禮拜,祈求福緣。
沿著石階往下走,就到了獅子巖了,它是傲然挺立的一塊石頭,像頭雄獅,估計是由此得名吧,據(jù)說它是蓮花山的標志之一。這塊石頭是由古代的海潮侵蝕而成的,看來千萬年前這里是水位還是很高的,石頭的巖性為沉積巖的棕紅色砂巖,層理構造明顯,極容易被風化。
接下來就是飛鷹古道和飛鷹崖了,飛鷹古道是人為開鑿的隧道,隧道洞穴比較寬大,穿透整個巖層,巖層巖性為沉積巖的棕紅色砂巖,層理構造明顯。
我們跟著老師一路走下去,獅子巖對面的就是觀音巖了,它是一塊上部向外凸出,下部向內凹陷的巖石,上面有“觀音巖”三個字,巖性也是沉積巖中的棕紅色砂巖,下面供奉的是一尊觀音像,很多善男信女在頂禮膜拜,還有求姻緣的,雖然我不信這一套,但面對著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我竟然也想去求一支簽,但最后沒有去,而是跟著老師走。接下來就是八仙巖了。八仙巖其實是一個巖石群,板塊形狀不一,但錯落有致,巖性為棕紅色砂巖,巖石層理構造明顯,上部有植物覆蓋,巖石上出現(xiàn)了水平節(jié)理,垂直節(jié)理,傾斜節(jié)理,還有波浪型節(jié)理,有的節(jié)理幾乎貫穿了整個巖石群。很明顯是巖石受到比較大的拉應力,還有生物風化作用。
旅游野外實習報告篇四
1、通過實習,鞏固和提高課堂所學的知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一步培養(yǎng)獨立工作和與人合作的能力。
2、學習用正確的方法和手段來觀察和研究動物,達到提高分析和綜合的能力。
3、掌握、昆蟲標本的采集與制作,種類檢索鑒定。植物的采集、壓制、標本的制作、種類檢索鑒定等工作的基本操作方法,為今后的生物教學和科研打下初步的基礎。
4、走出課堂,體驗生物多樣性與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達到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相結合,激發(fā)學習熱情。
1、通過野外實習,可以復習和鞏固課堂所學的動物學理論知識,實踐檢驗理論,以達到知識的升華的目的。
2、培養(yǎng)實踐和動手的能力,提高我們各方面的技能,達到教與學的統(tǒng)一。
3、通過野外實習,培養(yǎng)我們吃苦耐勞和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提高集體榮譽感。
4、通過野外實習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積極探索自然界的奧秘的興趣,進而產(chǎn)生求知的欲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20xx年5月29日—20xx年6月10日。
崇武海邊,廈門海滄動物園,集美大學標本室,清源山,校內荷花池。
崇武海邊:環(huán)境優(yōu)美,海生動物豐富,便于采集大量無脊椎等。
廈門海滄野生動物園:動物資源豐富,在短時間小范圍內就能觀察多種不同動物。集美大學標本室:有大量不同種類并且被完好保存的標本被收藏其中,并在部分標本周圍附有簡介,有利于學生加深印象。
清源山:清源山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也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由清源山、九日山、靈山圣墓三大—片區(qū)組成,總面積六十二平方公里。風景優(yōu)美,植物多,大量昆蟲棲息其中。
學習了解水生動物生活環(huán)境與習性、主要特征、標本的采集、標本的制作以及保存方法與鑒別。昆蟲類標本的采集、制作與保存、主要特征與類目上的鑒別。野外實習用具的運用和掌握等。
無脊椎動物。
1、標本的采集。
在老師帶領下,我們主要在崇武海邊采集標本。在近水的細沙內,樹根或石塊下,腐殖質堆中耐心仔細翻尋,發(fā)現(xiàn)動物后徒手捕捉或使用鑷子等工具捕捉。采到標本后應及時放入用水浸濕的塑料袋內,途中適時浸濕塑料袋,使塑料袋內經(jīng)常保持一定的濕度,以免動物干燥致死。對皮膚分泌物較多或帶有一定毒性的種類與其它種類分開裝袋。
2、標本的鑒定。
觀察標本外形特征(外形、皮膚、指與趾蹼的類型等),查閱書籍,對標本進行科、屬、種進行鑒別。
3、標本的制作與保存。
通過麻醉、測量、整形、標簽、固定等步驟對標本進行制作。
將制作好的標本放入75%的酒精中進行長期保存。
4、實習中采集到的標本資料總結。
節(jié)肢動物門:黑藤壺,寄居蟹,紅點黎明蟹,平背蜞。
棘動物門:海燕,林式海燕,海盤車,砂海星,細雕刻肋海膽,馬糞海膽,紫海膽。
多孔動物門:南瓜海綿,黑角珊瑚,海仙人掌,柳珊瑚,銀月珊瑚。
環(huán)節(jié)動物門:沙蠶。
軟體動物門:銼石鱉,毛膚石鱉,銹凹螺,單齒螺,鎵嘁,漁舟蜒螺,?;ü谛≡侣荩?,黑凹螺,麗凹螺,銀口凹螺,棒錐螺,珠帶擬蟹守螺,斑玉螺,褐玉螺,覆瓦小蛇螺。鳥蛤,帆鏡蛤,歧脊加夫蛤,西施舌等。
昆蟲類。
1、標本的采集。
我們小組在老師帶領下沿公路采集標本。在植物生長茂盛、灌木繁雜、雜草叢生、鮮花開放之初飛翔的昆蟲迎面掃網(wǎng),對靜息的昆蟲從后面或從側面掃網(wǎng)。用震落法采集有假死性的昆蟲,將采集瓶置于植物枝條下抖動枝條,昆蟲就會落入網(wǎng)內。將采集到的昆蟲放入乘有乙醚的瓶子中暫存,蝶蛾類放入三角紙中暫存。
2、標本的鑒定。
觀察標本外形特征(體型、口器、翅的類型、是否有觸須等),查閱資料,對標本進行科、屬、種的鑒別。
3、標本的制作與保存。
將蛾、蝶、蜂、蜻蜓等昆蟲翅膀展開固定在展翅板上。運用針插法將較大的昆蟲針插成干制標本,昆蟲針在蟲體上的針插位置隨昆蟲種類不同,其位置也有不同。對做好的標本貼上標簽。
4、實習中采集到的標本資料總結。
放或斜向豎立于背。半變態(tài)。成蟲的稚蟲均為捕食性。前翅革質,后翅膜質。腹末一對尾須。漸變態(tài)。短。漸變態(tài)。后翅膜質。尾須短。漸變態(tài)。部。后翅半圓形,折疊于前翅下。尾須革質,鋏狀。漸變態(tài)。體細長柱狀或葉狀。觸角絲狀。咀嚼式口器。前胸短,前翅革質,后翅膜質,或無翅。尾須短。漸變態(tài)。觸角長,絲狀,或為櫛齒狀。咀嚼式口器。前胸方形。兩對膜質翅,后翅基部寬大。靜息時翅呈脊狀置于背面,無尾須。完全變態(tài)。幼蟲水生。觸角多樣。咀嚼式口器。前翅角質化,在背中線處相遇。后翅膜質。無尾須。完全變態(tài)。為平衡棒。無尾須。完全變態(tài)。鱗翅目:觸角棒狀、絲狀或雙櫛狀。虹吸式口器或口器退化。兩對膜質翅,身體和翅面覆蓋鱗片。無尾須。完全變態(tài)。小,或無翅。雌性常有鋸狀,針狀產(chǎn)卵器或螯刺。無尾須。完全變態(tài)。
十天的野外實習是我們隊生活的另一種體驗,這無疑是我人生畫卷中濃墨重彩的一筆。那里沒有大城市的繁華卻獨有一種怡人的美麗。從第一天我們充滿好奇與無比興奮地跟著老師往海濱走,尋找無脊椎動物的足跡卻一無所知,到最后一天我們自信滿滿地參加實習考試,不得不感嘆這十天里我們的確學到了很多知識?,F(xiàn)在想一想,烈日的暴曬,長時間步行的辛勞,口渴的煎熬,都是值得的。通過對當?shù)貏又参锏目疾炫c學習,我們對書本的知識更加熟悉,大自然的魅力更讓我們折服。在外活動中與同學們之間培養(yǎng)出來的感情與合作精神更是重要至極。
旅游野外實習報告篇五
2.擴大地理視野,提高地理思維能力。
3不僅開闊了視野,使課堂上所學餓知識和理論得到印證,而且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出現(xiàn)的許多地理學問題會引發(fā)我們去思索、去探索,從而加深對問題的研究、理解和記憶,提高我們的地理思維能力。
4沿途中的地理景觀,能使我們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通過實習加強我們對區(qū)域地理的理解,了解鳳凰的旅游發(fā)展能力,以及鳳凰的人文資源,了解苗族風俗。
全面了解鳳凰的地質地貌、氣候氣象、河川水文、植被狀況、人文景觀、歷史文化、經(jīng)濟生活等自然人文現(xiàn)象,并依此研究分析鳳凰旅游開發(fā)的具備的歷史和自然優(yōu)勢,思考鳳凰旅游資源發(fā)展的前景與存在的問題。
采取教師指導和個人獨立鉆研相結合,小組活動和集體討論想結合的方式,遵循事實求是的原則,貫徹百家爭鳴的方針。
一鳳凰古城概況。
(萬壽宮):位于沙灣,舊為江西會館,建于清乾隆二十年間。前臨沱江水,背靠青龍山。院內的遐昌閣高聳,河邊的萬名塔拱衛(wèi)。閣樓飛檐斗拱,建筑古雅典樸,風韻別致。
(天王廟又名三候祠):在東門外觀景山麓,嘉慶三年修建。從東門井登山進廟,有石階100級,右側有三個臺階,原各有一馬一夫,大小與真人真馬一般,工藝精巧。
廟內有大戲臺,昔日常有戲班來縣演出,是城內一個娛樂場所。正殿有一尊高大的塑像,長年香火不絕。1911年11月鳳凰響應辛亥革命,田應會等曾在天王廟聚義。建國后戲臺、神像、夫、馬均被拆毀。1962年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縣人民政府撥款修復廟宇。
(文廟):位于登瀛街,系古代祀孔之地。清道光十九年(1839)重建。保存的大成殿飛檐翹角,蟠龍矯繞。朱漆金紋,浮雕飛動。
(朝陽宮):位于西門坳,舊為陳家祠堂,建于民國4年(1915)前有高大的門墻,粉紅色的墻壁上有12副浮塑。宮內是四合大院,頭門有一古式戲臺,兩側有包廂,整個院落的門窗雕刻精湛,朱漆色繪,典雅富麗,宛如宮殿。
(奇峰寺):位于城外大街南側。“一峰突出平地,石蹬紆回;松蔭夾道,山頂有寺,江水縈同,四山環(huán)抱,秀氣所鐘”。為鳳凰八景之一,名曰“奇峰挺秀”。(南華山):是縣城南邊屏障?!碍h(huán)城皆山,此峰獨竣;草深林茂,翠色千層,朝則薄霧籠青,暮則斜陽凝紫”。山頂過去有小庵,如今建有國營林場,設有招待所接待賓客。這是鳳凰八景的“南華疊翠”。
虹橋橫跨沱水,長50余丈?!按ㄆ斤L靜,皓月當空,清光蕩漾,近則兩岸煙村,遠則千山云樹,皆入琉璃世界中。橋上徘徊,恍似置身蓬島:。這是鳳凰八景的“溪橋夜月”。昔日橋上有亭,店鋪林立,1956年拆除建為公路橋?;佚堥w位于縣城東門外,閣下有一深潭,鳳凰八景的“梵閣回濤”就是指的此處。漲水時“兩溪合流,匯于江心寺下,紅黃異色,急流飛濺,觸石漩渦,隨風鼓浪,正如兩龍過峽”。
鳳凰縣地形復雜,東部及東南角的河谷丘陵地帶為第一級臺階,以低山、高丘為主、兼有崗地及部分河谷平地、地表切割破碎,谷狹坡陡。一般海拔在500米以下,包括竿子坪、吉信、橋溪口、木江坪、官莊、南華山,新場、廖家橋、七良橋、水打田、林峰、沱江鎮(zhèn)等地,最低的水打田鄉(xiāng)竹子坳海拔170米。地表物質以紅巖為主,夾有部分石灰?guī)r、面巖。氣候較溫暖。從東北到西南的中間地帶為第二級臺階,海拔500-800米,包括茨巖、茶田、黃合、阿拉營、落潮井、麻沖、都里、板畔、千工坪、山江、木里、兩頭羊、火爐坪及三拱撟、大田的一部分,以中低山和中低山原為主,地勢較平緩開闊,谷少坡緩、垅田較多,石灰?guī)r廣布,天坑溶洞甚多,氣候適中。西北部中山地帶為第三級臺階。海拔在800米以上,包括米良、柳薄、禾庫、兩林、臘爾山及太田、三拱撟的一部分。這些地方,地表組成物質石灰?guī)r占95%,地表起伏和緩,坡度在5-20度之間。邊緣地帶,峰巒連綿,谷深坡陡,為中山類型。氣候較寒冷。
旅游野外實習報告篇六
今年7月中旬,為了深刻認識和鞏固地質學和自然地理學知識,我們級人文城規(guī)跟隨著唐院長來到韶關進行我們大一暑假的實習。韶關位于間歇上升區(qū),流水侵蝕作用強烈,造成峽谷眾多,山地陡峭,以山地丘陵地貌為主。而且地質構造復雜,地層發(fā)育基本齊全,巖溶地貌廣布、種類多樣,巖類以紅色砂礫巖,砂巖、變質巖、花崗巖和石灰?guī)r為主,丹霞山更以獨特的紅巖地貌聞名于世。
第一天我們在去帽峰山的途中觀察到典型的平臥褶皺,沉積時是水平的,后來由強烈的擠壓力和構造變動使地表發(fā)生塑性變動,主要是碳酸鹽巖和石灰?guī)r,厚度都大于1米,屬于巨厚層沉積。
馬路的對面采石場,有典型的斷層構造,中間接近水平,兩邊近于直立,根據(jù)山體兩側巖石的顏色和巖性差異,判斷可能為正斷層。不難看出,這一帶的泥盆紀的地質運動比較活躍??梢酝瞥?,平臥褶皺受到斷層干擾。
隨后,我們來到帽峰公園南部,沿著公路由北往南走,出露地層由新到老,觀察巖層產(chǎn)狀及性質,可以明顯發(fā)現(xiàn)開始是以泥灰?guī)r為主,伴有粉砂巖、泥質灰?guī)r、頁巖,后來以石灰?guī)r為主。中部存在較多層間揉皺,小型斷層,考慮到屬于海相沉積,初步判斷為潮間帶到潮下帶過渡類型,地層由幾厘米的薄層變?yōu)閹酌椎暮駥?,說明沉積環(huán)境由復雜多變變?yōu)榉€(wěn)定,北側為帽子峰組,南側為天子嶺組。
最后,我們來到武江邊觀察河流的發(fā)育,河流在彎道處存在橫向環(huán)流,使凹岸侵蝕后退,凸岸堆積生長,而在河流一側可觀察到三級河流階地。
7月10號我們乘車到達廣東韶關芙蓉山國家礦山公園,首先觀察的是石炭系下統(tǒng)、石凳子組的斷層構造,觀察到上盤相對上升,下盤相對下降,所以判斷為逆斷層。返回出口的路上觀察到灰白色帶狀的方解石脈。
步行到達芙蓉山的石炭系下統(tǒng)測水組的煤窯所在地,()主要成分為煤矸石。往上步行到達古生物化石的沉積地點,圖示為挖掘化石所獲。
在登山終點,我們觀察到喀斯特地貌中的溶蝕洼地、峰叢及芙蓉湖的秀美景觀。芙蓉湖岸邊,我們觀察到山體的向斜構造,向斜判斷依據(jù)為巖層受到水平地質運動擠壓后巖石由老變新以及地形起伏狀況。
第三天,我們去到了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世界上由紅色陸相砂礫巖構成的以赤壁丹崖為特色的一類地貌均被稱為丹霞地貌,丹霞山便是這類特殊地貌的命名地。
不過在去的路程中,我們先在國道106線2202公里+250米的地方下了車,這里有一個性質為古湞江河流階地沉積的地貌點。我們對其進行了觀察,發(fā)現(xiàn)它是二元相結構,地層的上部為河漫灘相沉積,地層的下部為河床相沉積,它的成分大多是粘土粉砂粒、鵝卵石、泥沙,而且從鵝卵石有規(guī)律地朝同一方面排列這一現(xiàn)象,可看出古湞江河流的流向是近似水平的。
隨后,我們進入了丹霞山景區(qū)。一路往上走,我們來到了著名的陽元石景區(qū)。陽元石已經(jīng)有30萬年的歷史,被譽為“天下第一奇石”、“天下第一絕景”.它的性質是蝕余石柱,其巖性屬于碎屑巖類(包括砂巖、長石石英砂巖、礫石巖)。陽元石是由于地殼抬升后,兩組巖層相互交叉,流水沿著節(jié)理面侵蝕搬運,即是由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而形成的。在陽元石的表面我們能看出水平層理,這是由于巖層巖性軟硬不一,軟層被侵蝕凹陷,硬層不易侵蝕被保留而形成的。
后來我們又坐上車,來到了一處性質為水平韻律層理與節(jié)理發(fā)育的地貌點。它是由于地殼抬升后巨大巖塊由錯落方法墜落形成,而又由于其下錯的巖塊形似向上爬行的鱷魚,故稱“鱷魚上山”.其巖石的本色是紅色和白色,但因雨水沖刷而發(fā)黑。巖石的沉積層基本上為水平層理,其上的黑色條帶上有鵝卵石,反映了河流相與湖泊相轉換的古地理環(huán)境;巖石的紅色部分反映的是交錯層理和斜層理,其傾斜方向代表古水流方向和流速大小。
第四第五天我們來到馬壩人遺址、大峽谷,這是實習內容的最后一部分了。在路上我們還看到一個滑坡體現(xiàn)場,我們親自爬到滑坡體的對面進行觀察,老師們給我們介紹了滑坡體形成的特征以及我們面對滑坡體可以采取的一些防護措施。真正到野外實習了我們才會發(fā)現(xiàn),原來生活中,身邊的事物就蘊含知識。在你經(jīng)過一大堆黃土的時候,你絕不會想到那叫滑坡體,也不會想到我們還總結出它們的特征以及應對措施。
要觀察大峽谷,光有觀察力還不夠,還要有體力。在大峽谷中我們可以看到跌水、瀑布等,在汗流浹背之際感受水流沖下來引起的氣流,真的是應了那句廣告詞“透心涼,心飛揚”.當然,那一千多級的階梯更是考驗人,所以我覺得我們去實習不僅僅是收獲知識,更是磨練人的一個過程。當有想偷懶的同學問院長可不可以不爬的時候,院長調侃地說,你可以不上來,但一定要下去。是的,大峽谷下面沒有纜車,所以只能通過爬樓梯的方式上來。但是當你重返“地面”的時候,你會為自己自豪的。
最后一站就是馬壩人故址。在炎熱的夏天我們步入溶洞之中,不禁佩服古人竟會找到如此宜居之地。
為時五天的實習,你會發(fā)現(xiàn)你不僅僅在思維能力上得到極大提高,更能練就堅持的毅力。和組員一起分工合作,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不一樣的視覺來看生活!
旅游野外實習報告篇七
12月20日早上8點,我們在匆忙的準備后,坐上了前往華南植物園的大巴。在植物園門口和老師們匯合后,開始了第一天的實習。
還在華南植物園門外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問周勁松老師:“這是什么植物啊?”盡管那可能不是什么藥用植物,但我們所有人都記下了。進園以后。老師一邊走一邊給我們講解。有的是高大的喬木,有的是匍匐的小草本。只要是老師開講,我們肯定會將老師圍個水泄不通。
這天我們在華南植物園內主要逛了藥園和溫室,見到了很多很多的奇花異草,但它們的奇異性真的讓我們很難再見他們一面。一天下來,老師講解和要求我們記住的,反而是更多的是在綠化草地上或墻角石縫里的那些所謂的雜草,就好像:黃鵪菜、一點紅等。
回到宿舍我們只能對著電腦整理照片,一會兒就完成了。
第二天,我們在老師們的帶領下前往了廣州鳳凰山。同前一天一樣。周老師一下車就開始給我們講。不過這天有點不同的是:我們每個小組都帶了袋子、籃子、標簽紙和枝剪。老師一路講解植物,我們就一邊選擇性的采摘植物樣本,為的是方便我們復習和記憶。
在鳳凰山上,我們爬過了一個又一個山頭,在那些人跡罕至的地方,看到了很多很多我們曾經(jīng)以為很熟悉的植物,如鹽膚木、肖梵天花、刺蒴麻、大頭艾納香、懸鉤子、金毛狗等。
以前,我那些植物都是以平面的形式儲存在我們的腦海里,而經(jīng)過這么一天,我們才真正地認識這些中藥,讓它們從平面變成了立體的。老師也不遺余力地給我們講解了近200種植物,雖然我們不能完全記住這200多種,老師講得多了,我們才有印象,而且我們的筆記和采集的樣本都是很好的復習工具。這天的學習效果,比在公園逛好多了。
旅游野外實習報告篇八
班級:姓名:學號:
以前也曾在野外搭帳篷住過,生活過,比較喜歡爬山、游山玩水,感受大自然的氣息。但是像這種的野外生存也是第一次經(jīng)歷,經(jīng)歷了幾項若干活冒險動,還有這種飲食的情況也是第一次在外經(jīng)歷,挺有趣的,也增長了不少見識,鍛煉了很多,挺難忘的。
野外生存前一天,老師跟我們發(fā)放了一點食物,回到宿舍準備著在外可能會用到的東西,比如小刀、手電等。還有衣服,野外的天氣不好說,變化很大,要帶一些外套,以免天氣過冷。
周五那天下午,我們開始出發(fā),我也是到了后來才知道,自己準備的食物根本沒有帶,只帶了兩瓶水、3個面包、3根香腸,3包方便面,匆匆的忘記了,這的確是一個挑戰(zhàn)。當?shù)诙彀l(fā)現(xiàn)沒有吃喝的東西時,嘆氣了,還有一天,什么都沒有了,后來呀,不得不借的別人的一點水,以免強度過后來的時光。
一次進行這種冒險的活動,看來這的確有利于鍛煉人的勇氣。先看了幾個人的攀巖,主要是。
要事前找好將要攀巖的路線,攀巖時要找到找落地。我看了看,選擇了一條路線,還好,鼓足勇氣去攀巖,不過在攀巖中也挺害怕的,慢慢的上去了,下來的時候比較容易,兩腿叉開伸直,就迅速的下來了。雖然很冒險,但也挺有趣的。下一個項目,巖降,從一頭劃槳到另一頭,這個項目,主要是在巖將中,雙手要張開向下,以免被繩索摩擦劃破。我鼓足勇氣,順利巖將成功,真的還挺刺激的,非常有趣。然后開始下一個項目——竹筏。我們來到河邊,在河邊真的很舒服呀,風輕輕地吹著,兩腳赤裸,河邊嬉戲,還有小魚,太美妙了。在這里,老師先教我們如何扎竹筏,我們跟著老師的步驟,學著,一起合作把竹筏扎好了,下面開始每3人一組,在水上竹做飯筏。真的太有意思了,慢慢的在水中游樂,與水同樂......
我們回到營地后,開始殺雞,看著活生生的雞被我們殘忍的殺去,成為我們的晚飯,還挺可憐的。我們繼續(xù)點火、燒水做飯,一起動手,一起吃飯。
晚飯后就是篝火晚會,禮花四射,篝火晚會開始。一個組一個組的輪流表演節(jié)目,有個人演唱的,也有合唱的,歌聲嘹亮,充滿著感情,歡呼之聲與歌聲交織在一起,真的是一個美妙的夜晚。后來又進行詞語接龍唱歌,讓每個都唱歌,真的太有意思了。一直進行到了10點左右,我們開始睡覺了。
第二天早上,依然如此。早上6;15起來后,我們把帳篷、餐具整理好,進行最后一天的活動,下午就要回去了。第一項,橋降,從橋上降落下面,看起來還真刺激的,剛開始有些害怕,但在后來就很有意思了,自己還可以調節(jié)速度。冒險而有趣。之后進行最后一個活動——叢林穿越,我們在叢林里,從這里穿越到那里,每30分鐘休息一次,有的坡度很陡,大家相互幫助,相互提醒,不到2小時我們就完成了叢林穿越。這樣所有的野外生存活動就都進行完了。準備返校。
的人生價值。是一次有意義的野外生存,非常有趣,值得難忘......
旅游野外實習報告篇九
秦皇島地區(qū)位于河北省東北部,地理坐標為:119o30'e~119o50'e,39o50'n~40o10'n。包括三區(qū)四縣,三區(qū)為海港區(qū)、北戴河區(qū)和山海關區(qū);四縣為昌黎縣、撫寧縣、蘆龍縣和青龍縣。市區(qū)南北長20km、東西寬13km,總面積約7812.4ko,人口約為289萬人。全市海岸線總長為126km,是一個狹長帶狀濱海城市。北倚燕山,南臨渤海,東接遼寧省市,西接,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為燕山山脈東段,南部為華北平原北端的濱海沖積平原。柳江盆地國家地質公園(北江)實習基地位于秦皇島市北部,其中心距秦皇島市區(qū)28km,地理緯度為:119o34'45e~119o36'10e,40o7'45n~40o9'50n。位于燕山山脈東段,屬河北省秦皇島市阜寧縣管轄。
1.2.1.2交通。
秦皇島交通便捷,通訊發(fā)達。交通以水路、陸路為主,是連接東北與華北的交通樞紐,陸、海、空交通都極為方便。秦沈高速鐵路、京哈、京秦、四條鐵路干線和、、102、205國道貫穿全境。從、到只需兩個多小時。開通了至、、、、等國內數(shù)十條航線。此外,其港口是我國北方最重要的不凍天然良港,是我國最大的能源輸出港,由秦皇島碼頭乘輪船,可直接抵達煙臺、青島、大連和上海等地。秦皇島發(fā)達的通訊網(wǎng)絡系統(tǒng),可與全國各地和世界上230多個國家、地區(qū)直接通話,銀線連五洲,秦皇島與世界宛若比鄰。
1.2.2實習區(qū)的地形。
秦皇島北倚燕山,南臨渤海,東越長城與遼寧省綏中縣毗鄰,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為燕山山脈東段,南部為華北平原北端的濱海沖積平原。
鳥瞰秦皇島地區(qū),表現(xiàn)為北高南低,西高東低,總趨勢為西北高,東南低,由山地、丘陵、平原、濱淺海四個地帶組成,總體上屬于丘陵區(qū)。但其北部和西北部的局部為低山區(qū),低山區(qū)以東、以南為丘陵地區(qū),山體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并且多孤山,少線性山脊。
貫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區(qū)最主要的水系。盆地內以低山、丘陵地形為主,最高山峰為西北部的老君頂,海拔493.7m,最低處為東南部大石河河谷內的南刁部落,海拔為70m左右。盆地中西部的火山巖分布區(qū)為山高坡陡的地形,海拔多在200~300m之間,山峰多在400m以上;東部山區(qū)山峰海拔高度一般為160~300m。在低山和丘陵之間,多發(fā)育有小盆地和河流,河流短小,河床全是礫石堆積,河床、河漫灘和階地等河流地貌發(fā)育??偟牡孛蔡卣髋c全區(qū)相同,亦表現(xiàn)為西北高,東南低。
1.2.3實習區(qū)的氣候。
本區(qū)地處于中緯度地帶,為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區(qū),屬于暖溫帶半濕潤華北型大陸性季風氣候。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熱資源豐富。春季多日照,氣溫回升快,降水少,相對濕度低,空氣干燥,蒸發(fā)快,風速較大;夏季多陰雨,空氣潮濕,氣溫高但少悶熱;秋季時間短,降溫快,秋高氣爽;冬季長,寒冷干燥多晴天。年氣溫差較大,年降水量多寡變化顯著。四季氣候特征為,夏季平均氣溫為25.7℃,冬季平均氣溫為-7℃,春、秋季介于兩者之間,全年平均氣溫為10.5℃。每年11月中旬初入冬,到翌年3月底為冬季,長達140天;4月初到6月中旬初為春季,長約75天;6月中旬初到9月中旬初為夏季,約90天;9月中旬到11月上旬末為秋季,約60天。年降水量為400~1000mm,年平均降雨量為695.5mm,多集中于7~8月份,可達年降水量的70%,山洪也多集中在這個季節(jié)。總體而言,不熱不干不濕,氣候宜人。
1.2.4實習區(qū)的水文狀況。
秦皇島市水資源總量為16.22億立方米/年,其中地表水12.74億立方米/年,地下水7.08億立方米/年,重復計算水量為3.6億立方米/年?,F(xiàn)已開發(fā)利用水量8.6億立方米/年,有大型水庫一座,蓄水量1.42億立方米/年;中型水庫兩座,蓄水量1立方米/年;小型水庫286座。目前國家正在青龍河下游,即青龍縣與盧龍縣交界的三道河附近興建桃林口大型水庫,總庫容17.5億立方米,年平均調節(jié)水量7.14億立方米。實習區(qū)的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湯河、洋河和戴河等,均系入海河流,為臨海小型水系,都是明顯的季節(jié)性河流,且處于華北最大暴雨中心地帶。其特點是流程短、流量小、含沙量高、水系分散、汛期洪水量大、非汛期河水干涸或斷流、暴漲暴落。境內各河均發(fā)源于燕山山區(qū),其流向均為由北向南、由西北向東南流入渤海。河流的補給以降水補給占絕對優(yōu)勢,約占全年徑流量的80%左右。
1.2.4.1大石河。
大石河發(fā)源于青龍縣黃前山附近,是本區(qū)最主要的水系,由西北向東南流經(jīng)柳江盆地后在山海關西側老龍頭注入渤海,全長約70km,其中近60km河段流經(jīng)山區(qū),并有九條小河匯入,僅下游12km河段流經(jīng)向海傾斜的平原。該河流域面積約為600ko,其中560ko以上為山區(qū),故為山區(qū)性河流。河床總高差為400m,平均坡降為6‰左右,河床組成主要為礫石,少有粗砂和中砂,礫石的主要巖性為中生界侏羅系中的火山巖,其次為花崗閃長巖和花崗巖,河岸邊多鵝卵石,主要是沉積巖。大石河及其支流在小傍水崖村匯合,由于地殼斷裂和河流的侵蝕作用,再此形成離堆山。
大石河水量水量豐富,年平均徑流量多為1.68億立方米,河流補給來源以降水為主,所以平時流量很小,一般為0.3~0.6立方米/秒,枯水期最小流量僅為0.15立方米/秒,7~8月雨季時,平均流量為25.4立方米/秒,占全年的70%~80%,暴雨后洪水立即上漲,且暴漲暴落。據(jù)統(tǒng)計,大石河大汛周期為二十年,小汛周期為五年,過去曾造成多次水患。
湯河發(fā)源于撫寧縣柳觀峪西溝和溫泉市一帶,全長約36km,在秦皇島(海港區(qū))西側入海,流域面積約177ko,流域內除了西北源頭為低山外,其余皆為丘陵和平原。
洋河由東洋河和西洋河兩大支流組成,與洋河水庫匯合,至洋河口村西入海。東洋河發(fā)源于青龍縣南大峪和獨石,高差達500m,西洋河發(fā)源于盧龍縣相公莊的李家窩鋪,高差100m。洋河全長80余公里,流域面積約932ko。
戴河分為北戴河和南戴河,都是極好的旅游勝地,全長約35km。北戴河地處黃金旅游帶的節(jié)點,二十里長、曲折平坦的沙質海灘,沙軟潮平,背靠樹木蔥郁的連鳳山,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南戴河海濱旅游區(qū)東起戴河口,西至洋河口。海岸線長3公里,總面積為2.5平方公里,與避暑勝地北戴河海毗鄰相望,一橋相連。是一個進行日光浴、海浴、沙浴的理想天然佳境。
1.2.5實習區(qū)的社會經(jīng)濟狀況。
旅游野外實習報告篇十
生物學野外綜合實習是植物生物學、動物生物學、生態(tài)學等生物學基礎課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培養(yǎng)學生自律能力、自力能力、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協(xié)作精神、科研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和團隊精神的重要途徑。通過生物學野外綜合實習要達到以下目的。
生物學研究的對象是生物。生物的生長、發(fā)育、繁殖、地理分布等與其生存環(huán)境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生物科學、生態(tài)學專業(yè)的學生,一定要走進大自然,進行生物學野外綜合實習。通過野外實習,不但能驗證和鞏固課堂所學理論知識,而且還可以補充課堂學習內容。
在生產(chǎn)實踐中,人類在不斷的認識自然環(huán)境。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人類所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也在發(fā)生著變化。通過野外綜合實習,讓學生走進自然、深入社會,了解人類如何適應、利用自然環(huán)境,如何損傷、破壞、保護自然環(huán)境的。在了解當?shù)貏又参镔Y源保護與合理開發(fā)利用的現(xiàn)狀、不同人為干擾對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影響和主要受損情況、主要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生存環(huán)境保護現(xiàn)狀的基礎上,思考自然保護與社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之間的矛盾與對策,認識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的意義,從而增強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生物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識,提高環(huán)境理論修養(yǎng),加深對自然資源可持續(xù)利用的認識。
野外實習與學校不同,有時食宿不便,甚至風餐露宿,有時跋山涉水,風吹雨淋,非常辛苦。對于以應試教育為主背景下的大學生(其中不少是獨生子女),的確是個考驗。通過野外實習,使同學能在吃苦忍耐能力、應變能力、主動性、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團隊精神、人與自然和諧等綜合素質等方面得到鍛煉和提高。如20xx級生物學基地班學生趙莉在實習總結中寫到:“十多天的野外實習生活雖然是櫛風沐雨,酸甜苦辣,但讓所有同學獲益匪淺,終生難忘;我們學會了很多知識,包括野外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調查研究方法,獨立工作的能力和與他人協(xié)作的技巧等,并為我們在高年級學習專業(yè)知識和今后畢業(yè)論文的完成打下了一定基礎;通過實習,不僅把理論與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開闊了視野,獲得了知識,而且極大地發(fā)揮了團隊精神,互助互勵,表現(xiàn)出很強的集體凝聚力,加強了彼此間的友誼;這次實習使我們真正踏入了生命科學研究的大門,并將激勵我們在生命科學的道路上更加堅定的走下去?!?/p>
通過生物學野外實習,不但要學會識別物種的方法,而且要認識常見動植物(包括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類植物、苔蘚植物、菌類、地衣、藻類、昆蟲、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藥用動植物、珍稀動植物。
要求學生學會采集、制作、鑒定及保存動植物標本的方法。包括植物蠟葉標本和浸泡標本以及昆蟲、魚類、兩棲類、爬行類標本的基本技術和方法,以便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
通過指導教師講授、實地觀察,使學生能夠認識中國北方溫帶草原和森林各種植被類型,理解植被地帶性變化規(guī)律;了解受特定地形地貌等影響形成的濕地、沙地、山地等非地帶性植被類型,理解植被非地帶性變化規(guī)律;了解實習地區(qū)地形、地貌、土壤、氣候、主要環(huán)境類型如荒漠草原、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山地草原、森林、濕地等的基本概況,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生物的分布、數(shù)量、生活習性與環(huán)境的統(tǒng)一。
講述植被和植物群落調查時植物樣方的調查方法,介紹巢式樣方、分種產(chǎn)量樣方和記名樣方(頻度樣方)等的調查方法;選擇典型生態(tài)環(huán)境,以樣線法、固定半徑樣點法、樣方法調查統(tǒng)計脊椎動物的數(shù)量,使學生掌握生態(tài)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在識別實習地區(qū)常見動物種類的基礎上,觀察它們的行為。
國家對鳥獸及其棲息環(huán)境的保護非常重視,已不允許用傳統(tǒng)的鳥網(wǎng)、捕殺動物。在實習期間讓學生掌握野外鳥獸照相和攝像的基本方法和技術。
旅游野外實習報告篇十一
地理學是一門與自然和社會密切想關的科學,資源專業(yè)所涉及到的內容也有很多是以地理學為基礎的,所以,不論是地理專業(yè)還是資源專業(yè)的學生,都需要進行一定的實地考察與研究,野外綜合實習報告。從學科的角度,要求學生能將學到的理論和知識應用于實踐,要求學生掌握地理學研究的主要方法,掌握區(qū)域考察與研究的技能和技巧。因此,野外實習是地理專業(yè)教學計劃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野外實習,可以加深對地理學基本原理和實際問題的理解和認識,培養(yǎng)地理學的空間觀點和綜合分析能力,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野外考察是獲取科學研究資料的重要途徑。
所謂科學研究,簡言之就是有目的的探究,通常是以用發(fā)現(xiàn)的事實修正現(xiàn)有結論為目的而進行的大量調查和實驗。因此,收集和占有資料、特別是第一手科學資料的豐富程度,直接關系到研究者學術水平的提高,只有資料豐富才能提高科學的生產(chǎn)能力。地理資料包括的方面很多,除了文字資料外,地圖、航空照片、衛(wèi)星照片(tm磁帶)、幻燈片、錄像磁帶等也是地理資料的重要組成部分。搜集資料有很多方面,諸如教師講課、學術報告、專題講座、文獻閱讀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們既要收集室內文字圖件資料,博覽群書,選讀文獻,尤其是外國文獻原著,經(jīng)常做筆記、卡片,充分利用前人的勞動成果,作為我們從事研究的基礎,又要有拓寬和縱深,學會從實踐中獲得資料的基本技能。因此,堅持做科學的野外考察去收集第一手資料同樣是非常重要的。
(三)野外實習是提高綜合素質的教育環(huán)節(jié)之一。
大自然是地理學廣闊而富有生機的實驗室,是內容最為生動最為豐富的教育環(huán)節(jié)之一。野外實習是學生接觸大自然和社會的不可多得的機會,面對大自然和社會的諸多地學和現(xiàn)實問題,將促使大家去思考和探索。地理學野外實習,或是烈日炎炎下的沙漠戈壁,或是森林蔽日的深山峽谷,或是寒風凜冽的高山冰川,在這種嚴酷環(huán)境下要測量準確的地理數(shù)據(jù),取得可靠的第一手資料,往往需要經(jīng)歷艱苦的勞動,付出巨大的代價。這無論是對學生的專業(yè)思想教育,還是綜合素能的提高,均會起到非凡的作用。
總之,野外實習是地理工作者的基本功訓練,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技能,為以后獨立工作奠定基礎。參加實習的教師和同學必須認真對待,高度重視。
地理學的野外考察工作,根據(jù)時間的順序,一般可劃分為準備階段、野外工作階段和總結階段。其中雖以野外工作為重點,但準備階段和總結階段也是絕對不可缺少的。由于受時間的限制,教學計劃中規(guī)定的實習時間,大部分是用于野外工作的。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不重視準備工作或不進行野外工作的總結。相反地,只有充分地重視了這兩個環(huán)節(jié),實習才能得到圓滿的效果。
為了使野外實習取得預期效果,出發(fā)實習之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十分必要。野外實習的準備工作,一般要求在實習前的幾個月內進行,主要工作包括下列幾方面:
(1)確定野外實習的地區(qū)、路線和主要實習點。指定實習隊負責人,負責實習的準備工作。初步確定實習的時間、地點、主要路線和主要實習內容,初步做出經(jīng)費預算。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旅游野外實習報告篇十二
常言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而實習正是理論知識與實地實際相結合的過程。從理論到實際,用哲學的觀點來看,這是一次飛躍。我們有了理論知識,并不等于我們可以很高的分析實際眼前的問題,只有把學到的理論應驗于實地,用理論來知道實踐,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的結合才能真正了解地貌學。這種從理論上的認識到真正親臨現(xiàn)場去分析問題,就是一次飛躍。因此,作為一個地理科學與規(guī)劃學院的學生,應該把實習看成是從理論到實際的過程,把自己對每一種地貌類型的認識看成是自己在認識論上的一次飛躍。這次實習無疑鞏固了地貌學的教學效果,提高了學習的質量與熱誠,讓同學們學以致用,能夠用書本的知識來解決實際上的一些問題,提高同學們的野外作業(yè)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學會了一些外出實習的基本要領和考察方法。
2。時間。
20xx年1月16日至2xx年1月18日。
3地點。
肇慶市七星巖公園三水木棉圍崗美東崗村三榕峽公路旁。
第一天,經(jīng)過幾個小時從珠海到肇慶的車程,在白土鎮(zhèn)安頓好,我們馬不停蹄的趕到這里的七星巖公園,考察七個秀麗的喀斯特石峰。由于地質運動,在七星巖附近形成了一個褶皺背斜山脈,正是由于肇慶地處亞熱帶,雨量多、氣溫高,侵蝕嚴重,尤其是流水侵蝕,這些巖石的抗蝕力都比較弱,因此背斜被破壞,部分巖石受風化成土,最終土山出露和石山形成當?shù)氐桶牡匦巍T儆捎谶M一步流水侵蝕,成排的背斜谷地兩側開始形成今天的七座石灰?guī)r山峰。七星巖風景區(qū)具體由閬風巖(峰頂高程103.3m)、玉屏巖(99.8m)、石室?guī)r(89.8m)、天柱巖(108.0m)、蟾蜍巖(89.9m)、仙掌巖(61.8m)和阿坡巖(119.6m)七座喀斯特奇峰以及東湖、青蓮湖、中心湖、波海湖、里湖等五個大湖組成。七座巖峰布列,矗立在6.5平方公里的湖面上,整個景區(qū)山環(huán)水繞,亭樓閣榭,波光巖影,渾為一體,自然風光絕佳。而這一次我們主要是要觀察這里的水平溶洞(雙源洞)和斷層及洼地地貌。
緊跟著老師的腳步,我們找到了地下河腳洞性質的雙源洞。阿坡巖下的雙源洞,其實就是一個喀斯特地下溶洞,它是七星巖最長的靜水地下河,全長320米,洞中有兩條溪水匯合,向東流出洞外,故稱“雙源洞”,洞內有鐘乳石。雙源洞是發(fā)育在石炭系中上統(tǒng)的壺天群灰?guī)r,之前我們沿路看到的是石炭系下統(tǒng)的,比較老。雙源洞洞口上,斷層、節(jié)理、褶皺均有。在這里,老師為我們解釋了有關的地質地貌知識。雙源洞是發(fā)育在石炭紀下統(tǒng)的壺天群石灰?guī)r,主要是由白云石灰?guī)r組成的,呈淺灰色,組成成分是方解石和白云石,隱晶質(或稱泥晶質)結構,個別地方有粉晶結構,為厚層狀構造。因為存在白云巖的緣故,故用10%的稀鹽酸滴在這些巖石上,巖石并不起泡,但是如果把巖石磨成粉,卻可以起泡,這是因為巖石成分里面含有碳酸鈣和碳酸鎂。因這些巖石比較堅硬,故其經(jīng)歷了千萬年而不倒,形成挺拔的山峰。雙源洞位于兩節(jié)理的交匯處,裂隙發(fā)育,洞內有兩條水源與外面的湖相連,使地下河水不斷循環(huán)流動。在雙源洞的洞口上,我們可以見到斷層、節(jié)理、褶皺以及強烈的根劈地貌。
在路的兩邊,時常看到像在山的表面長出的一大石柱,它是石鐘乳。在石灰?guī)r里面,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滲入石灰?guī)r隙縫中,會溶解其中的碳酸鈣。這溶解了碳酸鈣的水,從洞頂上滴下來時,由於水分蒸發(fā)、二氧化碳逸出,使被溶解的鈣質又變成固體(稱為固化)。由上而下逐漸增長而成的。而我們看到的石鐘乳就像在山的表面長出的一大石柱,是原來巖洞崩塌后留下來的,屬于洞穴次生化學沉積物,是經(jīng)過石灰?guī)r的不斷融蝕、再沉積的過程而形成的。這個石鐘乳是淺灰色的不透明體,這是因為雖然礦物的組成成分大部分是方解石,但是里面含有太多的雜質。
我們沿著一條小路登上馬欄崗。這是一個石灰?guī)r與沙頁巖的交匯處,馬欄崗主要是由石炭紀下統(tǒng)沙頁巖風化后形成的,經(jīng)過上千年的變遷,現(xiàn)在已經(jīng)遠遠低于兩邊的阿坡巖和天柱巖。據(jù)老師的介紹,這是一個背斜,馬欄崗是背斜的中部,由于頁巖的抗風化的能力比較弱,而且背斜中部由于張性大,收到擠壓而造成巖石的支離破碎,很容易受到侵蝕,再加上這里是沙頁巖與石灰?guī)r的交界處,可溶性巖石與不可溶性巖石交界處喀斯特水的溶蝕作用一般比較強烈,受到侵蝕背斜逐漸被削低,發(fā)育到現(xiàn)在就成為現(xiàn)在的馬欄崗低于兩邊的阿坡巖和天柱巖了,而且地表水在這里匯集形成一個巨大的落水洞。落水洞是開口于地面而通往地下深處裂隙、地下河或溶洞的洞穴。它的形成除了沿垂直裂隙溶蝕作用,還有侵蝕作用和重力作用,地表水匯集到落水洞后,流量增大,而與傾入洞內的砂礫同時沖擊和磨蝕洞壁,加上地下河及溶洞頂板崩塌,使之迅速擴大。落水洞發(fā)育于不可溶的砂頁巖和可溶的石灰?guī)r交界處,喀斯特作用特別旺盛。由背斜理論可知,落水洞上面的巖石看上去是山,實則多是谷。落水洞四周長滿了植被,陽光很難直射到落水洞底,所以從崗上望下去,一片漆黑,很難判斷落水洞有多深。我們在這里看到的就是落水洞,這里正好是巖層層面和巖層裂隙交接地點,有利于地下水集中,溶蝕較強,頂板崩落后便形成了。
接著,我們來到天柱巖腳下,喀斯特作用形成的石峰十分筆直,陡峭,很少有石峰連接而成山脈。天柱巖高108米,由下而上有4層溶洞,最低的一層在地下,越往上,溶洞的年代越久遠,這是由于抬升運動造成的,現(xiàn)在上面的三層溶洞由于缺少了有侵蝕性的水已經(jīng)停止了發(fā)育。第二層的溶洞較小,我們沒有仔細觀察。而是選擇仔細觀察第三層的溶洞,這個洞比較大,里面黑暗一片,我們無法看到洞里有多深,我們在洞里面的較外部聽老師講解。在洞里,我們在閃光燈和電筒的微光下可以看到洞頂比較光滑,有些地方還向上凹入成為一個倒扣的"臉盆",即石鍋,這是由于過去經(jīng)常受地下水的溶蝕和侵蝕,而局部地區(qū)又受到強烈的紊流作用,水壓增大,溶蝕,侵蝕力加強,結果這些地方溶蝕量比周圍大,從而形成向洞頂凹入的弧形面。其上的裂隙發(fā)育有石鐘乳,但是目前已經(jīng)停止發(fā)育。四周也是比較光滑,并且發(fā)育有石幔,這是由于含有碳酸鈣的水溶液在洞壁上漫流時二氧化碳迅速散逸而形成的。繼續(xù)往上,我們看到了第四層溶洞,但是這些溶洞經(jīng)過長期的風雨侵蝕,現(xiàn)在已經(jīng)變的很小了,很多就剩下一個凹進山壁的窟窿了,但是從這些"窟窿"里面還是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溶洞的痕跡的,比如有些巖層上有明顯的水平層理,反映出靜水沉積的作用。老師說這一層以前經(jīng)過很多河流的沖刷,雖然我們無法觀察到具體流向,但大致水面的位置和可能的方向還是可以判斷出來的。而在這里,我們又看到了一個比較巨大的石鐘乳,老師說遲早一天他會整個掉下來。經(jīng)過大概1個小時的登山,我們到達山頂?shù)恼峭ぁ纳巾斕魍?,北領山脈自北向南過渡,背面有很多的別墅建在洪積扇上面,山前右傾斜平原過渡到?jīng)_積平原;西南是西江水到階地,接著是喀斯特丘陵;沖積平原上是市區(qū);七星湖上是其它六個喀斯特山峰。這些山峰都是背斜中部被侵蝕挖空之后的兩翼形成山巖的(稱為殘峰),它們本來是連在一起的,但是由于抬升和平移運動,它們才逐漸斷裂分開發(fā)育成為今天的這種地貌類型,斷層中間破碎帶由于風化和搬運作用,就發(fā)育成今天的五個大湖。老師還在這里給我們講解了肇慶市的地貌特點和大概的形成過程以及一些地貌知識,這里真是一個令人流連忘返的地方啊。
第二天,我們到了木棉圍的公路旁的河流階地上,那邊有大量的鵝卵石,普遍風化程度更深,形成歷史更長,部分被水泥蓋住了。此處階地鵝卵石磨圓度好,粒徑不大,硬度不大,是河流長時間的搬運,所經(jīng)距離遠。而且具有多種多樣的巖性,由于是主干流形成,上流很多物質被帶下來沉積,形成當?shù)貜碗s的巖性。而階地級數(shù)越高,形成時間越長,風化作用越強,巖性越脆,越易碎。階地是河流歷史時期的河漫灘下切或抬升造成,由鵝卵石可以判斷。沿西江邊一滑坡壁往上走到二級階地,在第四紀,此處是西江河漫灘,后來由于構造運動和河流的下切,使河漫灘抬升,從而形成了現(xiàn)在的二級階地。此現(xiàn)象體現(xiàn)了西江是擺動的,河流是下切的,兩岸是抬升的。沿途可見地上鵝卵石的成分多樣,體現(xiàn)此處基巖的多樣性。然后,我們還到一些村莊里面觀察了不少階地。而下午我們到了北嶺那邊的東崗村洪積扇參觀考察,肇慶市北部是北嶺山脈,西江從肇慶市的西部流進,在肇慶市的南端向東拐彎從肇慶市的'南端流過,所以整個肇慶市自北向南的地貌構成基本上是從山脈到洪積扇,再到?jīng)_積平原的過渡。洪積扇是干旱,半干旱地區(qū)暫時性山地水流出山口堆積形成的扇形地貌。組成洪積扇的泥沙,石塊顆粒粗大,磨圓度差,層理不明顯,透水性較強,扇面上水系不發(fā)育。由于山前構造斷裂下降,洪積物厚度可達數(shù)百米。從扇頂至扇緣高差也可達數(shù)百米。一系列洪積扇互相聯(lián)結形成洪積平原,又稱山麓洪積平原。洪積扇因山地不斷抬升,山前平原不斷下降,形成上疊式扇體。當山地上升規(guī)模,幅度均較大時,老扇隨之抬升,在其下方發(fā)育新扇體,形成串珠狀洪積扇。當山地前緣有不等量的新構造活動時,新扇體向相對下降的一側移動,使新老扇體并列向一側偏轉,造成不對稱形態(tài)。簡單來說,洪積扇是由于山上下雨的雨水自溝谷出山口后,坡度驟減,溝谷水流所攜帶的物質大量堆積,就形成了以溝口為頂點的沖積錐或洪積扇。如果擴大到整個山腳四周即稱為洪積群,如果面積繼續(xù)擴大,即可形成洪積平原。老師介紹了關于東崗村附近這些地貌的特點,這里的巖石以沙葉巖為主,磚紅色,有一定的磨圓度,但有些有棱角,粒徑較大,較疏松,大多為礫石,而且顆粒由上到下,由山里到山外是由粗變細。
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我們到了三榕峽公路旁考察背斜,向斜,斷層,節(jié)理,巖層及滑坡等地貌。首先,我們在公路旁的山邊學習羅盤的用法。如何量巖石的走向,傾向和傾角,如何用羅盤定地物方位。然后,我們沿著公路一直走我們所在考察的地點位于背斜的北翼,面前的大山是北嶺山脈的延伸,巖性是砂頁巖。在這邊,地表大部分為沉積巖多覆蓋,但是可以看到明顯的節(jié)理和層理。背斜的軸部往往是比較低洼的地區(qū)。該背斜發(fā)育于最古老的泥盆系地層,主要是砂頁巖,頁巖具有巖理,與泥巖都是由粘土礦物組成。由于在公路旁200多人在走,警察也一度勸我們停止行程,但最后在老師們的交涉下,只出動警車為我們開路,看來應該有更重要的地貌值得我們冒這一個險。果然,一段步行后,我們看到一個大型的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體或者巖體,受河流沖刷,地下水活動,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響,在重力作用下,沿著一定的軟弱面或者軟弱帶,整體地或者分散地順坡向下滑動的自然現(xiàn)象?;率切逼聨r土體沿著慣通的剪切破壞面所發(fā)生的滑移現(xiàn)象?;碌臋C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應力超過了該面的抗剪強度所致?;率俏覀兊孛矊W第一節(jié)課所教的內容,現(xiàn)在親眼看到,還真是震撼。而3天的實習也到此為止。
這次肇慶地區(qū)地貌學實習能夠圓滿完成,有賴于老師們事先充分的踩點布置等各種的準備,令我們從課堂外這另一個角度去認識地貌學。在實習的過程中,我尤其要感謝我的實習指導老師,老師們的耐心指導教誨和經(jīng)驗技術的授予,使同學的積極性和學習氣氛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這一次實習,我深深的感受到以往書本上沒有生氣的文字和圖片里的石頭與地貌,活生生的呈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鞏固了我對硬知識的認識的同時,從另一個角度去加深對地貌學的體會和理解??偟膩碚f,這一次的實習是一次美好的經(jīng)歷和一次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同時也是一次思維模式的轉換。希望再有機會去進行野外實習。
旅游野外實習報告篇十三
野外生存作為一種戶外運動在一些發(fā)達國家已開展很長一段時間了,并有個別學校已將這種運動引入到學校的體育課程教學中,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如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把野外生存能力作為青少年必須具備的一種生活技能,澳大利亞體育學院還開設了野外生存課程“大學生野外生存生活訓練”課題組組長、教育部體衛(wèi)藝司體育處處長季克異表示,之所以把這個課題申報為“十五”國家級課題,最重要的是要拓展高校體育課程。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體育習慣和生存生活能力。學生在野外生存生活訓練中能主動學習、生動活潑地去學習,這非常重要。野外生存課程是野外體育的一個組成部分,他是指在遠離居民居住的環(huán)境,如山區(qū)、叢林、荒漠、高原、孤島等復雜地形域內,在缺少提供生命所賴以維持生存的外部物質,個人或集體靠自身努力,在較短的一段時間內及近似人為營造的環(huán)境條件下,保存和維持生命的基本手段和方法的一門課程。野外生存課程作為高校體育內容,強調健身、趣味性和使用性,突出學生在學習中主動性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野外生存課程是一種全新的體育內容,它集竟技性和挑戰(zhàn)性于一體,包含登山、野營、野炊、負重行軍、攀巖、速降、定向、漂流、涉水、穿越叢林、野外自救、野外尋食(水)等豐富內容。
實踐時間:10月25日--27日。
1、鍛煉學生在野外遇到地理阻礙時克服困難的能力;
3、豐富學生野外生存知識,提高學生在自然環(huán)境中的生存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組織協(xié)調等能力。
20xx年10月25日星期五。
周五下午,期待許久的野外生存拉開了序幕。一路上都在對實習基地進行幻想,
一想到能零距離的接觸到大自然,可以自己做飯就很是興奮。經(jīng)過近5個小時的車程,再加上近一小時的船程,我們平安到達營地。環(huán)顧四周,發(fā)現(xiàn)這里真的是零距離接近自然,燈光了了,人煙稀少,依山傍水。在進行實習之前,我們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多次的理論學習,并且進行了分組。到達營地后,我們組在組長的帶領下,分工合作,在經(jīng)歷了收拾營地、刷鍋、取水、搭灶、生火等一系列環(huán)節(jié)之后。終于吃上了野外的第一頓飯,煮方便面!雖然簡單,但是很開心。飯后,大家對第二天的行程略作了解并做好安排后便回到各自的帳篷休息。就這樣,我們度過了野外的一晚。
20xx年10月26日星期六。
第二天我們很早就起來了,一是新鮮,二是凍的是在睡不下了。洗漱的時候再次體會到生存不易,毛巾上冰冷的水讓還睡眼惺忪的我們頓時精神抖擻,含在口中的漱口水也是凍得牙齒生疼。在勉強洗漱后大家做了簡單的早飯,便開始了我們的實習之旅。第一個項目是叢林穿越。望著那光滑陡峭的巖壁,我真是從心底里害怕,但是既然選擇了體驗野外生存的不易,就不能退縮。我硬著頭皮跟在隊友身后向上爬,上山的路很不好走,有很多很滑的陡坡,越往上走眩暈感越是強烈,中途經(jīng)老師許可進行了休整后,在老師和隊友的連拖帶拉下,終于順利完成了穿越的過程。之后一個項目是降巖,由于穿越過程中身體不適且體力消耗很大,在老師的許可下由助教老師沿小路帶下山,雖然沒有經(jīng)歷此次降巖,但之后聽隊友的講述也讓我感受到了他們當時那種刺激、緊張的心理,并由衷欽佩隊友們的勇氣和毅力。經(jīng)歷了這兩個項目后,大家回到基地附近開始學習扎竹筏,主要學習兩種基本而實用的結繩方式,并且在隊長的帶領下很快完成了我們的任務,隊員們撐著自己親手扎的竹筏在水中滑行時臉上的滿足感與成就感溢于言表。由于考慮到安全問題,大家只在湖中稍作逗留便回到岸上生火做飯。為了幫助同學們補充能量,學校給我們每組配發(fā)了一只雞。在經(jīng)歷了一天的勞累奔波后,野炊區(qū)頓時一派殺雞拔毛、磨刀霍霍的戰(zhàn)斗景象。在并不精致的加工下做了一頓豐盛的野外星光晚餐。之后是篝火晚會,每組都表演了精彩紛呈的節(jié)目,大家還圍著篝火取暖。為了不影響第二天活動的正常進行,晚會很早便結束了。這一天,在愉快中完美結束!
20xx年10月27日星期日。
隨后又開展了幾個小游戲,還對本次實習進行了最后的總結。大家原地休整了一段時間后,于當天中午十二點多,在校車帶起的塵土中和船上大家的歡聲笑語中離開了實習基地順利的返回了學校。
五、實踐總結與建議。
現(xiàn)在的大學生被戲稱為住在象牙塔里看世界的人,那說明了我們缺乏“走出去”的經(jīng)歷,缺乏體驗社會、體驗生活的經(jīng)歷,此次實習正是對我在野外生存這方面經(jīng)歷的彌補。在零距離的接近自然的同時,我真切的感受到野外求生的不易,也學到了很多求生技巧。在此,感謝老師的關心與鼓勵,感謝同學們對我的照顧與幫助。同時,我還學會了怎樣盡快的融入群體,出校門時大家只是互不相識的校友,而離開時我們依然成為了曾經(jīng)一起努力挑戰(zhàn)自我、一起克服困難的同進同退的戰(zhàn)友。回想整個實習經(jīng)歷,讓我覺得我們組能取得這樣的成績著實不易,感謝這門課程帶給我們的這些在課堂上永遠也不可能領悟的知識、感悟以及那些在此次實習過程中結識的良師益友。
此外,我們還發(fā)現(xiàn)了這次生存體驗實踐活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希望引起老師的關注,使我們的實踐活動更加完美。
1、實踐活動時間選擇不當,已經(jīng)進入冬季,天氣較寒冷,同學們在野外容易生病。
2、實踐活動內容過于單調,曾經(jīng)上過這個課的同學再選的時候會覺得無味。
3、老師應該幫助各組之間的交流,不要讓交流僅限于小組。
旅游野外實習報告篇十四
動物學是一門內容十分廣博的學科,研究對象是動物各類群的形態(tài)結構、分類和有關的生命活動、發(fā)育規(guī)律、以及動物和外界環(huán)境之間多種多樣關系的科學。人們掌握了這些規(guī)律,就可能很好地認識和利用動物,使它能更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會認識動物的特點,并且通過其特點對動物進行鑒定,了解其用途,以及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的預防;掌握動物標本的采集以及制作方法;通過野外實習,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會認識動物的特點,并且通過其特點對動物進行鑒定,了解其用途;掌握動物標本的采集以及制作方法;通過野外實習,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掌握所采集動物的種類名稱、分類地位、分類依據(jù)、采集場所、采集方法、標本制作方法和生境描述等。
1、通過野外實習,不僅能夠把在課本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聯(lián)系到實際中,還能夠使我們對已學的知識加深理解。同時可以增強我們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我們對于動物學學習的興趣。
2、通過野外直接捕捉野生動物(主要是昆蟲),學習采集動物標本的方法,并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類鑒定,同時學會和熟悉運用諸如圖片比照、動物分類檢索表、主要特征鑒別等方法進行動物分類鑒定。
3、通過對捕捉到的動物進行動物標本的浸制、剝制、干制等的標本制作,學會動物標本制作的基本技術和方法。
4、通過野外實習,可以培養(yǎng)我們在今后的教學科研工作中應有的科學態(tài)度,以及在生活中吃苦耐勞的精神、嚴明的組織紀律性和團隊榮譽精神,實習報告《關于動物學野外實習報告范文》。
1、實習時間:20xx年05月26日——20xx年05月29日。
2、實習地點:安徽省黃山市湯口鎮(zhèn)寨西浮溪村。
黃山市位于安徽省的南部溫和多雨,四季分明。本次的實習地點是黃山的最南端——湯口,該地動植物資源豐富,種類繁多,具有很高的教學和科研價值,是我們進行野外實習、學以致用的理想之地。
3、實習人員:20xx級生物科學班全體學生。
4、指導教師:耿學俠、查嶺生、李學明、丁建華。
1、認識100種以上的動物種類(主要是昆蟲),并至少能分類到目。
2、學會并掌握描述動物的分類特征。
3、學會利用檢索表檢索和鑒定動物的類別。
4、學會制作昆蟲標本和動物錄制標本的基本方法。
1、昆蟲采集工具。
捕網(wǎng)、毒瓶(裝有乙醚或酒精,用于迅速毒殺昆蟲)、三角紙包等。
2、昆蟲采集方法。
本次實習中我們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網(wǎng)捕法和燈光誘捕法,介紹如下:
(1)網(wǎng)捕法:分為飛網(wǎng)采集法和掃網(wǎng)采集法,一般是看到要捉的昆蟲后用捕網(wǎng)采集,適用于善跳會飛的昆蟲。飛網(wǎng)法主要對象為鱗翅目(蝶類)、蜻蜓目、雙翅目(蠅類)、和膜翅目(蜂類),掃網(wǎng)法主要對象為竹節(jié)蟲目、螳螂目、直翅目的蝗蟲、同翅目、脈翅目以及陸生半翅目和鞘翅目的主要類群等。捕網(wǎng)的使用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當昆蟲入網(wǎng)后,使網(wǎng)袋底部往上甩,將網(wǎng)底連同昆蟲倒翻上面來。一種是當昆蟲入網(wǎng)后,轉動網(wǎng)柄,使網(wǎng)口向下翻,將昆蟲封閉在網(wǎng)底部。
取蟲時,先用手握住網(wǎng)袋中部,將蟲束在網(wǎng)底,再將毒瓶伸入網(wǎng)內扣取。對于膜翅目昆蟲,應先隔著網(wǎng)將其彈暈再放入毒瓶中。對于鱗翅目昆蟲,應隔網(wǎng)用手輕捏其胸部,之后使其兩翅豎立,放入三角紙包中。
(2)燈光誘捕法:利用某些昆蟲趨光性的特點,夜間在駐地附近靠近河流的地方,樹起一方白幕布,幕上前方拉上一盞電燈。昆蟲會趨光而至,多數(shù)停在布幕上,或跌落布幕下,集中采集,用鑷子夾入毒瓶或紙包或浸入酒精中,以備制作標本。主要對象為蜉蝣目、廣翅目、鱗翅目(蛾類)、襀翅目。
其它的輔助方法有振落法,適用于在高大樹木上的昆蟲和一些具有假死性的昆蟲。搜索法,適用于躲藏在各種隱蔽的地方昆蟲。毒殺法,主要是用酒精和乙醚致死昆蟲。
旅游野外實習報告篇十五
毒瓶、采潔箱、網(wǎng)兜、紙袋、酒精、標本夾、鐵鏟、鑷子、枝剪、昆蟲針、大頭。
針、標簽、編織袋等。
1、實習單位:安順師范學院生物科學2009級(本科)。
2、實習時間:2011.09.20~2011.09.28。
3、實習地點:貴州省安順市紅巖水庫。
三、
紅巖水庫的概況。
能力的一個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整個實習過程包括六天,其中前三天在上午離開實習基地外出采集標本,晚上進行標本的鑒定和處理。
(一)、采集植物標本種類。
總結。
傘形科:竊衣、水芹、短毛獨活,多年生草本,全株被短硬毛,莖直立,粗壯,中空,上部分枝,基生葉與下部葉具長柄,3出或羽狀復葉,復傘形花序,花瓣白色;以上三種均在水環(huán)境下有分布。
薔薇科:白蒂梅、繡線菊、莖生葉互生,花單生,常三朵成傘房狀,花梗粗短,花瓣5,構成當?shù)爻R姽嗄緟?,龍牙草,水楊梅,莖生葉互生,奇數(shù)羽狀。
蓼科:杠板歸、水蓼,莖節(jié)部膨大托葉鞘圓筒狀,膜質,褐色花穗狀花序質生,花粉紅色莖通常具膨大的節(jié)。葉為單葉,互生,有托葉鞘花序由若干小聚傘花序排成總狀、穗狀或圓錐狀。
唇形科:地筍,寶塔菜,為多年生直立草本,根肥厚,須根肉質;莖多分枝,疏被倒生短硬毛,葉對生,近圓形、卵圓形或長圓狀卵形。
??疲喝劜?,葉對生,腋生,雌雄異株,雄花成圓錐狀柔荑花序,花黃綠色單一朵十分細小,萼5裂,雄蕊5枚;雌花為球狀的穗狀花。
玄參科:陰行草,一年生草本葉對生,葉片二回羽狀全裂,裂片狹線形;花對生于莖枝上部,成稀疏總狀花序花冠二唇形。
堇菜科:半葉堇菜,球果堇菜。葉叢生,葉柄長3~10厘米,托葉膜質,線狀披針形,基部附屬于葉柄,葉片長橢圓形,邊緣具圓齒,花腋生。
(二)采集動物標本種類總結:
(1)蟋蟀:無脊椎動物,昆蟲綱,直翅目,蟋蟀科。若干種類為旱作物的害蟲。蟋蟀多數(shù)中小型,少數(shù)大型。黃褐色至黑褐色。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顎發(fā)達,強于咬斗。前足和中足相似并同長;后足發(fā)達,善跳躍;尾須較長。前足脛節(jié)上的聽器,外側大于內側。雄性喜鳴、好斗,有互相殘殺現(xiàn)象。雄蟲前翅上有發(fā)音器,由翅脈上的刮片、摩擦脈和發(fā)音鏡組成。前翅舉起,左右摩擦,從而震動發(fā)音鏡,發(fā)出音調。
(3)馬蜂:膜翅目胡蜂總科類昆蟲,體型較大,色澤鮮艷,多黃、黑、棕色,有彩斑。觸角一般雄13節(jié),雌12節(jié),偶有例外。前胸背板向后延伸達翅基片。休息時翅縱褶覆蓋在身體上。馬蜂吃昆蟲尸體,也很喜歡甜食。城市樹木花草增多為馬蜂提供了豐富的昆蟲和蜜源等食物,垃圾堆里也有大量適合馬蜂吃的食物,使生于野外的馬蜂越來越多地遷居城市筑巢。
五、個人總結及感想。
在實習活動期間,我們實際認知了比課本上更多的物種,也體會了更深,實習的日子充實豐富而又屢有驚喜。鞏固了理論知識,增強了野外實踐能力,而且培養(yǎng)濃我們對生物學的興趣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學習標本的采集、制作和鑒定方法學習并熟練掌握使用工具書鑒別物種的方法。植被大多都是目前經(jīng)濟價值并不是很高的常見種,昆蟲種類可以說有很多,但特有種很少,很多在其他地方也很常見。
通過本次實習,鞏固了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并將課本上的知識應用于實踐,將腦中抽象的概念及知識具體化。更直觀地觀察了動物極其特征。知道了關于動物分類的知識,認識了多種常見動物,并了解了它們的識別要點和生理特征。同時,學會了制作標本的過程。不僅如此,在幾天的實習中,磨練了自己的意志,鍛煉了體魄,也增強了集體榮譽感和凝聚力。而且,在上山下山等等過程中,同學們互幫互助,師生之間的和諧,相互扶持,充分理解了團結協(xié)作的團隊精神,和吃苦耐勞的探索精神。同學們不畏艱辛,樂于學習,不僅獲得了更多知識,和經(jīng)驗,更留下了深深的體會,留下了難忘的記憶。這是一次充滿了學習,探索的野外實習,令我們收獲頗豐,更加折服帶隊老師對我們的關愛,深深的刻在了我心里。
七·參考文獻。
1、《普通動物學》第二版。
2、《普通植物學》。
3、動物學、植物學官方教育網(wǎng)站。
旅游野外實習報告篇十六
實習是理論的鞏固和提高,我們技術班5月12日—16日的大亞灣海濱動物學實習正好說明了這一點。動物學實習是動物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豐富我們的感性認識,不但彌補理論課本上難以理解和記憶的抽象概念和有關動物圖片不足的問題,而且彌補了動物學實驗課上動物標本不足和大多數(shù)是死標本的問題,還有實習可以補充課本里面為數(shù)不多或缺少的關于動物生態(tài)和動物行為的內容的介紹。通過這次實習培養(yǎng)了我們大學生學習動物學的興趣和探索大自然的強烈欲望,相對于單一和乏味的課堂理論知識的介紹和灌輸,實習既有趣又好玩,使我們充分的理解課本里面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它鍛煉了我們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思考問題的方法和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傊?,在這次實習中,我們不但學到了很多豐富的動物學專業(yè)知識,而且學到了專業(yè)以外的很多東西,收獲非淺,具體如下:
1、了解了動物(大多為海產(chǎn)貝類)的形態(tài)特征、生活習性、分布特點、動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以及動物的多樣性;掌握了觀察動物的基本方法、如何記錄觀察結果;學會了如何采集動物標本、鑒定和制作動物標本的方法。
2、培養(yǎng)了我們大學生應有的科學態(tài)度,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鍛煉和培養(yǎng)我們大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鍛煉和培養(yǎng)了我們大學生的學習毅力和組織工作能力,培養(yǎng)了我們大學生吃苦耐勞的工作作風、嚴明的組織紀律性和好問精神;鞏固專業(yè)思想,為我們今后的學習工作科研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深圳大亞灣青少年培訓基地沙灘、壩光的泥石灘和石礫灘、楊梅坑的石礫灘和沙灘、東郊場的巖石灘。
掌握所采集動物(大部分為海產(chǎn)貝類)的種類名稱、分類地位、分類依據(jù)、采集場所、采集方法、標本制作方法和生境描述等。
動物標本采集、海濱樣方調查、參觀東山珍珠養(yǎng)殖場。
經(jīng)過四天的努力,我們小組一共采了156種動物標本,分屬于11個動物門,從低等到高等分別是:海綿動物、腔腸動物門、扁形動物門、環(huán)節(jié)動物門、螠蟲門、星蟲門、軟體動物門、節(jié)肢動物門、腕足動物門、棘皮動物門、脊索動物門。其中軟體動物門占了絕大部分。
總結:通過這次海濱動物學實習不但鞏固和提高了我們的動物學專業(yè)知識,而且鍛煉了我們各方面的能力,開闊了我們的眼界,提高了我們學習的主動性。如果有條件的話,多一些進行野外的實習,不失為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海洋是我們的資源寶庫,它不但為我們提供了各種各樣的食物,而且還提供了各種各樣有用的資源,我們在開發(fā)海洋資源的同時,也又去保護它,而不應該為了短期的利益破壞它。
旅游野外實習報告篇十七
常言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而實習正是理論知識與實地實際相結合的過程。從理論到實際,用哲學的觀點來看,這是一次飛躍。我們有了理論知識,并不等于我們可以很高的分析實際眼前的問題,只有把學到的理論應驗于實地,用理論來知道實踐,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的結合才能真正了解地貌學。這種從理論上的認識到真正親臨現(xiàn)場去分析問題,就是一次飛躍。因此,作為一個地理科學與規(guī)劃學院的學生,應該把實習看成是從理論到實際的過程,把自己對每一種地貌類型的認識看成是自己在認識論上的一次飛躍。這次實習無疑鞏固了地貌學的教學效果,提高了學習的質量與熱誠,讓同學們學以致用,能夠用書本的知識來解決實際上的一些問題,提高同學們的野外作業(yè)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學會了一些外出實習的基本要領和考察方法。
2。時間
20xx年1月16日至20xx年1月18日
3地點
肇慶市七星巖公園 三水木棉圍 崗美 東崗村 三榕峽公路旁
第一天,經(jīng)過幾個小時從珠海到肇慶的車程,在白土鎮(zhèn)安頓好,我們馬不停蹄的趕到這里的七星巖公園,考察七個秀麗的喀斯特石峰。由于地質運動,在七星巖附近形成了一個褶皺背斜山脈,正是由于肇慶地處亞熱帶,雨量多、氣溫高,侵蝕嚴重,尤其是流水侵蝕,這些巖石的抗蝕力都比較弱,因此背斜被破壞,部分巖石受風化成土,最終土山出露和石山形成當?shù)氐桶牡匦?。再由于進一步流水侵蝕,成排的背斜谷地兩側開始形成今天的七座石灰?guī)r山峰。 七星巖風景區(qū)具體由閬風巖(峰頂高程103.3m)、玉屏巖(99.8m)、石室?guī)r(89.8m)、天柱巖(108.0m)、蟾蜍巖(89.9m)、仙掌巖(61.8m)和阿坡巖(119.6m)七座喀斯特奇峰以及東湖、青蓮湖、中心湖、波海湖、里湖等五個大湖組成。七座巖峰布列,矗立在6.5平方公里的湖面上,整個景區(qū)山環(huán)水繞,亭樓閣榭,波光巖影,渾為一體,自然風光絕佳。而這一次我們主要是要觀察這里的水平溶洞(雙源洞)和斷層及洼地地貌。
緊跟著老師的腳步,我們找到了地下河腳洞性質的雙源洞。阿坡巖下的雙源洞,其實就是一個喀斯特地下溶洞,它是七星巖最長的靜水地下河,全長320米,洞中有兩條溪水匯合,向東流出洞外,故稱“雙源洞”,洞內有鐘乳石。雙源洞是發(fā)育在石炭系中上統(tǒng)的壺天群灰?guī)r,之前我們沿路看到的是石炭系下統(tǒng)的,比較老。雙源洞洞口上,斷層、節(jié)理、褶皺均有。在這里,老師為我們解釋了有關的地質地貌知識。雙源洞是發(fā)育在石炭紀下統(tǒng)的壺天群石灰?guī)r,主要是由白云石灰?guī)r組成的,呈淺灰色,組成成分是方解石和白云石,隱晶質(或稱泥晶質)結構,個別地方有粉晶結構,為厚層狀構造。因為存在白云巖的緣故,故用10%的稀鹽酸滴在這些巖石上,巖石并不起泡,但是如果把巖石磨成粉,卻可以起泡,這是因為巖石成分里面含有碳酸鈣和碳酸鎂。因這些巖石比較堅硬,故其經(jīng)歷了千萬年而不倒,形成挺拔的山峰。雙源洞位于兩節(jié)理的交匯處,裂隙發(fā)育,洞內有兩條水源與外面的湖相連,使地下河水不斷循環(huán)流動。在雙源洞的洞口上,我們可以見到斷層、節(jié)理、褶皺以及強烈的根劈地貌。
在路的兩邊,時??吹较裨谏降谋砻骈L出的一大石柱,它是石鐘乳。在石灰?guī)r里面,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滲入石灰?guī)r隙縫中,會溶解其中的碳酸鈣。這溶解了碳酸鈣的水,從洞頂 上滴下來時,由於水分蒸發(fā)、二氧化碳逸出,使被溶解的鈣質又變成固體(稱為固化)。由上而下逐漸增長而成的。而我們看到的石鐘乳就像在山的表面長出的一大石柱,是原來巖洞崩塌后留下來的,屬于洞穴次生化學沉積物,是經(jīng)過石灰?guī)r的不斷融蝕、再沉積的過程而形成的。這個石鐘乳是淺灰色的不透明體,這是因為雖然礦物的組成成分大部分是方解石,但是里面含有太多的雜質。
我們沿著一條小路登上馬欄崗。這是一個石灰?guī)r與沙頁巖的交匯處,馬欄崗主要是由石炭紀下統(tǒng)沙頁巖風化后形成的,經(jīng)過上千年的變遷,現(xiàn)在已經(jīng)遠遠低于兩邊的阿坡巖和天柱巖。據(jù)老師的介紹,這是一個背斜,馬欄崗是背斜的中部,由于頁巖的抗風化的能力比較弱,而且背斜中部由于張性大,收到擠壓而造成巖石的支離破碎,很容易受到侵蝕,再加上這里是沙頁巖與石灰?guī)r的交界處,可溶性巖石與不可溶性巖石交界處喀斯特水的溶蝕作用一般比較強烈,受到侵蝕背斜逐漸被削低,發(fā)育到現(xiàn)在就成為現(xiàn)在的馬欄崗低于兩邊的阿坡巖和天柱巖了,而且地表水在這里匯集形成一個巨大的落水洞。落水洞是開口于地面而通往地下深處裂隙、地下河或溶洞的洞穴。它的形成除了沿垂直裂隙溶蝕作用,還有侵蝕作用和重力作用,地表水匯集到落水洞后,流量增大,而與傾入洞內的砂礫同時沖擊和磨蝕洞壁,加上地下河及溶洞頂板崩塌,使之迅速擴大。落水洞發(fā)育于不可溶的砂頁巖和可溶的石灰?guī)r交界處,喀斯特作用特別旺盛。由背斜理論可知,落水洞上面的巖石看上去是山,實則多是谷。落水洞四周長滿了植被,陽光很難直射到落水洞底,所以從崗上望下去,一片漆黑,很難判斷落水洞有多深。我們在這里看到的就是落水洞,這里正好是巖層層面和巖層裂隙交接地點,有利于地下水集中,溶蝕較強,頂板崩落后便形成了。
接著,我們來到天柱巖腳下,喀斯特作用形成的石峰十分筆直,陡峭,很少有石峰連接 而成山脈。天柱巖高 108 米,由下而上有 4 層溶洞,最低的一層在地下,越往上,溶洞的年 代越久遠, 這是由于抬升運動造成的, 現(xiàn)在上面的三層溶洞由于缺少了有侵蝕性的水已經(jīng)停 止了發(fā)育。第二層的溶洞較小,我們沒有仔細觀察。而是選擇仔細觀察第三層的溶洞,這個 洞比較大,里面黑暗一片,我們無法看到洞里 有多深,我們在洞里面的較外部聽老師講解。 在洞里,我們在閃光燈和電筒的微光下可以看 到洞頂比較光滑,有些地方還向上凹入成為一 個倒扣的"臉盆" ,即石鍋,這是由于過去經(jīng) 常受地下水的溶蝕和侵蝕,而局部地區(qū)又受到 強烈的紊流作用,水壓增大,溶蝕,侵蝕力加 強,結果這些地方溶蝕量比周圍大,從而形成 向洞頂凹入的弧形面。其上的裂隙發(fā)育有石鐘 乳,但是目前已經(jīng)停止發(fā)育。四周也是比較光 滑,并且發(fā)育有石幔,這是由于含有碳酸鈣的水溶液在 洞壁上漫流時二氧化碳迅速散逸而形成的。繼續(xù)往上, 我們看到了第四層溶洞,但是這些溶洞經(jīng)過長期的風雨 侵蝕,現(xiàn)在已經(jīng)變的很小了,很多就剩下一個凹進山壁 的窟窿了,但是從這些"窟窿"里面還是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 溶洞的痕跡的,比如有些巖層上有明顯的水平層理,反 映出靜水沉積的作用。老師說這一層以前經(jīng)過很多河流 的沖刷,雖然我們無法觀察到具體流向,但大致水面的 位置和可能的方向還是可以判斷出來的。而在這里,我們又看到了一個比較巨大的石鐘乳, 老師說遲早一天他會整個掉下來。經(jīng)過大概 1 個小時的登山,我們到達山頂?shù)恼峭?。從?頂眺望,北領山脈自北向南過渡,背面有很多的別 墅建在洪積扇上面,山前右傾斜平原過渡到?jīng)_積平 原;西南是西江水到階地,接著是喀斯特丘陵;沖 積平原上是市區(qū);七星湖上是其它六個喀斯特山峰。 這些山峰都是背斜中部被侵蝕挖空之后的兩翼形成 山巖的(稱為殘峰),它們本來是連在一起的,但 是由于抬升和平移運動,它們才逐漸斷裂分開發(fā)育 成為今天的這種地貌類型,斷層中間破碎帶由于風 化和搬運作用,就發(fā)育成今天的五個大 湖。老師還在這里給我們講解了肇慶市 的地貌特點和大概的形成過程以及一些 地貌知識,這里真是一個令人流連忘返 的地方啊。
第二天,我們到了木棉圍的公路旁 的河流階地上,那邊有大量的鵝卵石, 普遍風化程度更深,形成歷史更長,部分被水泥蓋住了。此處階地鵝卵石磨圓度好,粒徑不 大,硬度不大,是河流長時間的搬運,所經(jīng)距離遠。而且具有多種多樣的巖性,由于是主干 流形成,上流很多物質被帶下來沉積,形成當?shù)貜碗s的巖性。而階地級數(shù)越高,形成時間越 長,風化作用越強,巖性越脆,越易碎。階地是河流歷史時期的河漫灘下切或抬升造成,由 鵝卵石可以判斷。 沿西江邊一滑坡壁往上走到二級階地,在第四紀,此處是西江河漫灘,后來由于構造運動和 河流的下切,使河漫灘抬升,從而形成了 現(xiàn)在的二級階地。此現(xiàn)象體現(xiàn)了西江是擺 動的,河流是下切的,兩岸是抬升的。沿 途可見地上鵝卵石的成分多樣,體現(xiàn)此處 基巖的多樣性。然后,我們還到一些村莊 里面觀察了不少階地。 而下午我們到了北嶺那邊的東崗村洪積扇 參觀考察, 肇慶市北部是北嶺山脈, 西江從肇慶 市的西部流進, 在肇慶市的南端向東拐彎從肇慶 市的南端流過, 所以整個肇慶市自北向南的地貌 構成基本上是從山脈到洪積扇, 再到?jīng)_積平原的 過渡。洪積扇是干旱,半干旱地區(qū)暫時性山地水流出山口堆積形成的扇形地貌。組成洪 積扇的泥沙,石塊顆粒粗大,磨圓度差,層理不明顯,透水性較強, 扇面上水系不發(fā)育。由于山前構造斷裂下降,洪積物厚度可達數(shù)百 米。從扇頂至扇緣高差也可達數(shù)百米。一系列洪積扇互相聯(lián)結形成 洪積平原,又稱山麓洪積平原。洪積扇因山地不斷抬升,山前平原 不斷下降,形成上疊式扇體。當山地上升規(guī)模,幅度均較大時,老 扇隨之抬升,在其下方發(fā)育新扇體,形成串珠狀洪積扇。當山地前 緣有不等量的新構造活動時,新扇體向相對下降的一側移動,使新 老扇體并列向一側偏轉,造成不對稱形態(tài)。簡單來說,洪積扇是由于 山上下雨的雨水自溝谷出山口后,坡度驟減,溝谷水流所攜帶的物質大 量堆積, 就形成了以溝口為頂點的沖積錐或洪積扇。 如果擴大到整個山腳四周即稱為洪積群, 如果面積繼續(xù)擴大,即可形成洪積平原。老師介紹了關于東崗村附近這些地貌的特點,這里 的巖石以沙葉巖為主,磚紅色,有一定的磨圓度,但有些有棱角,粒徑較大,較疏松,大多 為礫石,而且顆粒由上到下,由山里到山外是由粗變細。
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我們到了三榕峽公 路旁考察背斜,向斜,斷層,節(jié)理,巖層及滑坡 等地貌。 首先,我們在公路旁的山邊學習羅盤的用 法。如何量巖石的走向,傾向和傾角,如何用羅 盤定地物方位。然后,我們沿著公路一直走我們 所在考察的地點位于背斜的北翼, 面前的大山是 北嶺山脈的延伸,巖性是砂頁巖。在這邊,地表 大部分為沉積巖多覆蓋, 但是可以看到明顯的節(jié) 理和層理。背斜的軸部往往是比較低洼的地區(qū)。該背斜發(fā)育于最古老的泥盆系地層,主要是 砂頁巖,頁巖具有巖理,與泥巖都是由粘土礦物組成。由于在公路旁 200 多人在走,警察也 一度勸我們停止行程,但最后在老師們的交涉下,只出動警車為我們開路,看來應該有更重 要的地貌值得我們冒這一個險。果然,一段步行后,我們看到一個大型的滑坡,滑坡是指斜 坡上的土體或者巖體,受河流沖刷,地下水活動,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響,在重力作用 下,沿著一定的軟弱面或者軟弱帶,整體地或者分散地順坡向下滑動的自然現(xiàn)象?;率切?坡巖土體沿著慣通的剪切破壞面所發(fā)生的滑移現(xiàn)象。 滑坡的機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應力超過 了該面的抗剪強度所致?;率俏覀兊孛矊W第一節(jié)課所教的內容,現(xiàn)在親眼看到,還真是震 撼。而 3 天的實習也到此為止。
這次肇慶地區(qū)地貌學實習能夠圓滿完 成,有賴于老師們事先充分的踩點布置等各種 的準備,令我們從課堂外這另一個角度去認識 地貌學。在實習的過程中,我尤其要感謝我的 實習指導老師,老師們的耐心指導教誨和經(jīng)驗 技術的授予,使同學的積極性和學習氣氛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這一次實習,我深深的感受到以 往書本上沒有生氣的文字和圖片里的石頭與地貌, 活生生的呈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 鞏固了我對 硬知識的認識的同時,從另一個角度去加深對地貌學的體會和理解??偟膩碚f,這一次的實 習是一次美好的經(jīng)歷和一次有意義的學習過程, 同時也是一次思維模式的轉換。 希望再有機 會去進行野外實習。
旅游野外實習報告篇十八
題目野外生存體驗。
姓名楊友鵬。
班級072132。
學號20xx1002251。
專業(yè)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院系機電學院。
日期20xx年4月13日
周五下午,期待許久的野外生存拉開了序幕。我們此行的目的地是武漢市新洲。到達營地后,環(huán)顧四周,發(fā)現(xiàn)這里真的是零距離接近自然,人煙稀少,依山傍水。在進行實習之前,我們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多次的理論學習,并且進行了分組。到達營地后,從橋上向基地運送個人裝備和集體物資,所有人分成兩批進行帳篷搭建和取柴火,準備工作完成后,就開始了我們的野外生存之旅。
我作為4組組長,開始帶領我們小組開始做野外的第一餐,刷鍋、取水、搭灶、生火等一系列環(huán)節(jié)分工明確的進行,第一餐雖然簡單,但是我們很開心。飯后,大家對第二天的行程略作了解并做好安排后便回到各自的帳篷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很多人都早早的起來,其實大部分是被凍醒了。簡單的洗漱過后,開始做第一個早餐,火腿粥,做的還是比較好吃的,早餐過后,開始第一天的野外生存體驗活動,第一項是攀巖,以小組比賽形式進行,雖然我們組沒有獲得前三名,但還是替各位組員的表現(xiàn)滿意,我們都很勇敢,勝利抵達最高峰。第二個項目是溜索。在助教的開導與保護下,我也體驗了一下“空中飛人”的感受,雖然有人在過程中比較緊張,但依然完成了溜索。第三個項目是扎竹筏,在各項活動開始錢。趙佳明助教就教回了我們扎竹筏需要的兩種繩結。在前邊幾組的基礎上,我們組只需要兩人合作,完成竹筏的滑行。因為繩結松動和個人操作原因,我們組最終與三人落水,我們互相幫助,讓我感受到了來自這個剛熟悉、新組建的大家庭的溫暖。竹筏活動結束,開始做野外生存中最豐盛的一頓晚餐,為了幫助同學們補充能量,學校給我們每組配發(fā)了一只雞,對于我們組幾個吃貨而言,前期準備是必不可少的,菜譜、材料、調料樣樣都買好了帶了過來,在我們全組的努力下,香噴噴的叫花雞成功做出來了,那美味真是棒棒的。之后是篝火晚會,首先是老師對各組的表現(xiàn)作出了點評,提出了不足與建議,之后每組都表演了精彩紛呈的節(jié)目,大家還圍著篝火做了很多有趣的游戲。晚會時間比較久,十點多才結束,為了不影響第三天的行程,各組組長對第二天的行程略作安排后大家便早早休息了。
第三天同學們明顯沒有第一天起得早,可能因為累了,今天的活動有森林穿越和橋降兩項,穿越稍微累一些,用了兩個多小時走完全程,橋降真刺激,也許是因為刺激,并沒有人退縮,都勇敢的參加了活動。在各組活動全部進行完成后老師組織同學們清理了基地的垃圾,做到了親近自然、愛護自然的環(huán)保。把垃圾全部帶走。大家原地休整了一段時間后,于當天中午一點多,在校車帶起的塵土中離開了實習基地順利的返回了學校。
現(xiàn)在的大學生被戲稱為住在象牙塔里看世界的人,那說明了我們缺乏“走出去”的經(jīng)歷,缺乏體驗社會、體驗生活的經(jīng)歷,此次實習正是對我在野外生存這方面經(jīng)歷的彌補。在零距離的接近自然的同時,鍛煉了學生在野外遇到地理阻礙時克服困難的能力、讓我們學會運用各種技法和可用資源彌補自身相對于客觀條件的不足與弱點、豐富了學生野外生存知識,提高學生在自然環(huán)境中的生存能力。同時,我還學會了怎樣盡快的融入群體,出校門時大家只是互不相識的校友,而離開時我們依然成為了曾經(jīng)一起努力挑戰(zhàn)自我、一起克服困難的同進同退的戰(zhàn)友?;叵胝麄€實習經(jīng)歷,我更珍惜此次生存中學到的技能和與組員之間的友誼,感謝幫助我們的助教和團結統(tǒng)一的組員們!
旅游野外實習報告篇十九
本次的韶關野外實習是在大學學習了《地質學》與《地貌學基礎》課程,對各種地質構造,包括褶皺構造、斷裂構造等有一定的知識基礎,且對不同時代地層的巖性、化石特征、巖層接觸關系等了初步的知識儲備,以及學會如何使用地質羅盤、作信手剖面圖、素描圖、標本采集后,在唐曉春院長、李春生教授、葉浩老師和王芳老師等的帶領下,和人文地理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兩個班的本科同學,在丹霞山、大峽谷、芙蓉山等地方,進行主要針對各種地質構造和不同時代地層的巖性、化石特征、巖層接觸關系等的實習活動。
野外實習是我們自然地理專業(yè)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在韶關地區(qū)進行對于地質和地貌的野外實習是學習自然地理學及地質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一方面可使學生加深理解和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通過實習,初步掌握野外工作方法和相關技能,并在實習中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觀察和分析地貌現(xiàn)象的初步能力和嚴肅、嚴格、嚴密和實事求是的科學修養(yǎng),為將來參加地理調查或科研奠定基礎,也為今后的專業(yè)學習提供實踐動力。
實習內容之一芙蓉山礦山公園。
芙蓉山礦山公園是第一批二十八家國家礦山公園,其目的為了恢復原來開礦留下的礦業(yè)遺跡恢復破壞的生態(tài),是具有礦山文化的礦山博物館。
在礦山公園內向斜剖面的礦層斷層中,從斷層面兩側,通過斷層面兩側巖層是否延續(xù)性判斷斷層上下盤,斷層面上部為上盤,斷層面下部為下盤,正斷層是上盤相對下降,下盤相對上升的斷層;逆斷層是上盤相對上升,下盤相對下降的斷層。在該斷層中找一個標準層,發(fā)現(xiàn)斷層面兩側上盤上升,下盤下降,所以為逆斷層。剖面上還有些裂縫,不過由于有些裂面兩端沒有發(fā)生錯動,因而不能是斷層,只能稱為節(jié)理。
在向斜核部的芙蓉湖區(qū)域,由于巖性變?yōu)榘自茙r和石灰?guī)r,抗侵蝕能力下降,發(fā)育了地表和地下的喀斯特地貌,而芙蓉湖實際上就是一個受喀斯特溶蝕和侵蝕形成的洼地。
喀斯特地貌有三種組合,分別是峰林谷地,孤峰盆地和峰叢洼地,而芙蓉湖就是一個典型的峰叢洼地。在地表,湖對面有峰叢地貌,兩側還分布著不少石灰?guī)r孤峰;()在地下,有許多溶蝕而成的喀斯特洞穴,有些洞穴被人工開挖成機耕道,而其中著名的芙蓉仙洞有三層結構,是喀斯特溶蝕洞穴的典型。
實習內容之二丹霞山。
丹霞山位于廣東省韶關市仁華縣和湞江區(qū)交界地帶,總面積約180km?,由680多座頂平、身陡、麓緩的紅色砂礫巖構成。早第三紀以后的喜山運動期中,丹霞盆地基本上繼承了燕山晚期構造運動的特征,仍以較大規(guī)模的斷塊抬升為特征,而無明顯的褶皺運動,因而丹霞組地層得以保持水平或近水平的產(chǎn)狀,在地塊抬升過程中,相對脆性的,主要由較堅硬的礫巖和砂礫巖組成的丹霞組形成了大量呈菱形的垂直節(jié)理。水流的不斷切割侵蝕使節(jié)理深度加大,同時,在懸崖峭壁的底部由堆積著許多由崩積物組成的山麓堆積物,形成了典型的丹霞地貌。
丹霞山的丹霞組按巖性可劃分為三個巖性段,從山下到山頂巖性由粗到細再到粗,分下、中、上三段。下段為下景觀層,半山亭-錦石巖為主要景點,也是觀察丹霞組下段粗碎屑巖組成的巖溶及懸崖峭壁等地貌景觀的典型地點。上段為上景觀層,在長老峰的觀日亭不僅可以觀賞日出和晚霞,還可以觀賞丹霞組上段的砂礫巖。
實習內容之三乳源大峽谷。
乳源大峽谷位于廣東省韶關市乳源縣城西南68km處的大布鎮(zhèn)。峽谷長約15km,深約300m.峽谷寬度介于100-1000m之間。該區(qū)域出露的巖層主要為泥盆系中下統(tǒng)的含礫砂巖、石英砂巖、石英巖、和第四系礫巖及砂質粘土層,另有少量泥盆系中統(tǒng)的片巖、頁巖、灰?guī)r和泥盆系下統(tǒng)的生物灰?guī)r,地層傾角約為5度。
峽谷頂部地形平緩,為粵北地區(qū)古夷平面的一部分。峽谷由兩組斷層形成,隨著河流侵蝕與新構造運動,屬于地塹式峽谷,在觀測點近處山頂為大峽谷頂面,屬于剝削面,因構造陷落、地殼開裂、河流下切形成,大約300萬年左右,遠處山頂主要由砂巖、礫巖組成,受現(xiàn)代地質構造運動強烈抬升而成,海拔約,峽谷附近海拔平均約1000m,至少有2-3級剝蝕面,是由于地殼階段性抬升及階段性穩(wěn)定的隆起與夷平。大峽谷發(fā)育有多級裂點,形成裂點帶,說明該地殼有多次抬升或侵蝕基準面多次下降。垂直落差200余m的埕頭瀑布就是大布河從大峽谷谷口沿梯級河床裂點墜下形成。
實習內容之四馬壩人遺址馬壩人博物館。
馬壩人為早期智人,馬壩人的化石是在獅子山發(fā)現(xiàn)的。獅子巖為可溶性,巨厚層(200m以上),屬于發(fā)育在水平流動帶的大型溶洞。洞內含有的石鐘乳、石筍、石柱都比較少,石鐘乳少也許是因為洞頂層薄,水里碳酸鈣的含量少。獅子巖有3層溶洞,說明地殼階段性抬升。第一層溶洞有地下暗河,第二層溶洞有13萬年前的馬壩人頭骨化石及動物化石,第三層溶洞里有生物化石。從獅子巖往下看,有喀斯特的地貌組合:孤峰和盆地。
馬壩人博物館的內容主要有兩部分:一樓為馬壩人遺址及附近同期化石地點出土的人類化石、文化遺物和動物化石;二樓為石峽遺址出土的各類人類文化遺存。
在學完了大一的相應地貌地質基礎知識,我終于有機會把它應用于實習中,但是在實際情況中,我們看到的地質地貌基本都不是它的原始樣貌。由于受到多種因素干擾,特別是人工開鑿挖取山體,導致其受到了破壞。所以我們在鑒定考證某種地質地貌時,要謹慎細微的從多方面觀察,才有可能判斷正確。理論知識是進行戶外拓展的前提,但是不可生抄照搬,需結合具體場景綜合考慮。而且,野外實習是一種苦力活,考驗的不單單是應用實踐的能力,更是對意志信念力的磨練。至今在乳源大峽谷爬的那個1368級階梯攀爬過程仍歷歷在目,雖然中途真的筋疲力盡,但是登到了最頂級,那種喜悅那種快感難以言語。那是意志力的勝利勛章。
旅游野外實習報告篇二十
了解海洋生物,認識貝類多樣性,具備對貝類的基本知識。
1、通過在野外直接觀察動物,了解動物生存環(huán)境和生活習性及外形特征,熟悉各種不同類群動物的分類特征,鞏固并應用在課堂上所學動物學知識。
2、學習采集制作動物標本的方法,同時學會運用諸如圖片比照、動物分類檢索表、主要特征鑒別等方法進行動物分類鑒定。
3、通過這次實習,對自己所學知識進行反思理解動物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并對自己的職業(yè)生涯進行一次明確的規(guī)劃。
6月8號至6月10號,在生科院動物學組老師的帶領下,我們進行了為期3天的海洋動物實習。
6月8號,前往壩光的泥石灘和石礫灘,在老師們的帶領下,我們在退潮的灘邊仔細地尋找各種各樣的貝類和螺類。撿了一些貝殼和螺類后,老師就向我們介紹紅樹林。紅樹以凋落物的方式,通過食物鏈轉換,為海洋動物提供良好的生長發(fā)育環(huán)境,同時,由于紅樹林區(qū)內潮溝發(fā)達,吸引深水區(qū)的動物來到紅樹林區(qū)內覓食棲息,生產(chǎn)繁殖。由于紅樹林生長于亞熱帶和溫帶,并擁有豐富的鳥類食物資源,所以紅樹林區(qū)是候鳥的越冬場和遷徙中轉站,更是各種海鳥的覓食棲息,生產(chǎn)繁殖的場所。紅樹林另一重要生態(tài)效益是它的防風消浪、促淤保灘、固岸護堤、凈化海水和空氣的功能。
6月9號,老師帶領我們去南澳市場參觀,了解各種海洋經(jīng)濟產(chǎn)物。給我們介紹市場上海洋中的經(jīng)濟產(chǎn)物,調查常見食用海產(chǎn)的種類及分類特征。然后,我們在珍珠島上觀看工人植珠的過程操作,那里的工作人員還教了我們怎么樣分辨真假珍珠。下午我們就來到了珍珠島。我們乘坐了大概十幾分鐘的快艇到達了一個小島,在海邊撿貝類。我們撿到許多種的貝類,還有撿到海參和海膽。不過最后海膽海參都被我們放回去取了。最后在晚上我們把標本清理干凈。
6月10號,我們先去標本室鑒定標本。
1、貝類及螺類簡介:
貝殼的數(shù)量、形狀和結構變異極大,有的種類具有1個呈螺旋形的貝殼(如蝸牛、螺、鮑);有的種類具有2片瓣狀殼(如蚌、蚶);有的種類具有8片板狀貝殼,呈覆瓦狀排列(如石鱉);有的種類的1塊貝殼被包入體內(如烏賊、槍烏賊);有的種類貝殼甚至完全退化(如船蛆)。貝殼的主要成分為95%的碳酸鈣和少量的殼質素。一般可分為3層,最外層為黑褐色的角質層(殼皮),薄而透明,有防止碳酸侵蝕的作用,由外套膜邊緣分泌的殼質素構成;中層為棱柱層(殼層),較厚,由外套膜邊緣分泌的棱柱狀的方解石構成,外層和中層可擴大貝殼的面積,但不增加厚度;內層為珍珠層(底層),由外套膜整個表面分泌的葉片狀霰石(文石)疊成,具有美麗光澤,可隨身體增長而加厚。
螺類是軟體動物腹足類的通稱。主要形態(tài)特征是身體分頭、足、內臟囊三部分。內臟囊在發(fā)育過程中經(jīng)過旋轉成為左右不對稱,并縮在一個螺旋形的貝殼內,又稱單殼類或螺類。足部廣闊,常位于身體腹側,故又稱腹足類。足的后端常能分泌出一個角質的或石灰質的保護物,稱為厴(肺螺亞綱的種類無厴)。頭部發(fā)達,具1—2對觸角。口腔形成口球,內有齒舌能刮食食物。大部分螺類用鰓呼吸,營底棲生活,有一部分螺類有“肺”能呼吸空氣,稱肺螺類,能營兩棲生活。螺類多半生活在水體較肥沃,水草較多的靜水環(huán)境,非螺類比較耐污,能在有機質豐富、溶氧不足的表面生活。螺類種類繁多,海淡水均有大量分布,具有重要經(jīng)濟價值。
2、實驗數(shù)據(jù)。
管角螺:腹足綱、中腹足目、盔螺科。主要生活在近海約10m的泥沙或泥質的海底,是淺海較大型的經(jīng)濟腹足類。主要分布在日本海及中國東、南沿海地區(qū)。由于它的外型個體大,味美,營養(yǎng)豐富,是高級海產(chǎn)品。
車輪螺:俗名,輪螺、滑車輪螺。貝類動物,軟體動物門,腹足綱,異腹足目、車輪螺科。貝殼低圓錐形、低圓錐形到平旋,胎殼逆旋,臍孔廣闊。殼表通常有獨特的螺旋雕刻??谏w角質,內側有小柄。殼表褐色斑較多,有多條螺溝,殼底臍孔色澤淡。有時也稱“螺旋梯螺”。在扁平的圓形貝殼底面階梯般的折褶,環(huán)繞著又寬又深的大臍孔。
疣荔枝螺:俗稱辣玻螺、辣螺,腹足綱、新腹足目、骨螺科,系廣溫性底棲貝類。分布在潮間帶巖石間,一般食用品種。
毛蛤:瓣鰓綱、毛蚶屬。
棕蚶:雙殼綱、蚶目、蚶科、須蚶屬。形態(tài)特征俗稱白頂蚶,貝殼呈卵圓形。殼高30。0mm,殼長49。2mm,殼寬22。0mm。殼面中央微壓縮,殼頂部微凹出,貝殼前端短,后端長,前后端邊緣均為圓形。背腹緣略平行。殼棕紅色,殼頂部具有2條白色放射狀條紋,放射肋細密,與生長紋相交成念珠狀。韌帶面前方短而寬,鉸合部略彎曲,齒短而密。殼內淡紅棕色。
棕帶仙女蛤:雙殼綱、真瓣鰓目、簾蛤科、仙女蛤屬。
環(huán)文蛤:貝類動物,軟體動物門,雙殼鋼,簾蛤目、簾蛤科。
菲律賓簾蛤:南方俗稱花蛤,遼寧和上海稱蜆子,雜色蛤,山東稱蛤蜊。貝類動物,軟體動物門,雙殼綱,簾蛤目、簾蛤科。
凸加夫蛤:貝類動物,軟體動物門,雙殼鋼,簾蛤目、簾蛤科。
唐冠螺:軟體動物、腹足綱、前鰓亞綱、中腹足目、唐冠螺科、鶉螺超科。
旅游野外實習報告篇二十一
20xx年11月6日中午十二點半,全體成員準時整裝在教一樓門前集中。劉老師做出發(fā)前的動員,主要強調了這次活動的紀律,最核心的問題是活動中絕對服從小隊長的領導。下午一點整,各組開始出發(fā),計劃于下午6點前到達目的地黃梅縣,搭帳篷,露宿。
五點鐘到了地點,于是我們開始搭帳篷,貌似帳篷不怎么好搭。就數(shù)那晚睡的踏實,晚飯自理,飯后自由活動,小組隊員相互認識,互相了解,增強團隊協(xié)作能力。其實我們組是最棒的。
次日進行4小時的山地穿越與巖降,主要是體力和毅力上的考驗,途中有些同學體力不支,但是大家相互攙扶,沒有一個人掉隊。下午我們學習扎竹筏。
經(jīng)過大家齊心合力,最終順利的完成了這項特殊任務。結束后全隊集中進行總結,晚上進行了別開生面的篝火晚會,10月7日,正是我們學校的校慶日,我們在野外生存中度過了這個有意義的日子。第三天,我們早早起來,準備一天的活動,這天是最后一天,整體來說時間還是比較緊迫,大家也是絲毫沒有松懈,認真完成每項項目。
其中一個項目是孤島求生:7個人靠著三塊不大的木板到達另一地點,中途腳不可以觸地。
總之,在團隊協(xié)作方面,我認識到,協(xié)作不僅需要有協(xié)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與人協(xié)作的品質。在最多的時候我們都處于某一個團隊當中,這就要求我們每個人都要有軟對的精神,這才是發(fā)揮實力取得成功的最有利武器。
活動所在地是山區(qū),和市區(qū)的天氣差別較大。由于我們大多數(shù)缺乏這一感性認識,導致普遍衣著單薄,到了夜晚更是有人凍的睡不著。這教會了我在任何時候都需要對惡劣的環(huán)境有所準備,哪怕是心理上的準備,這種環(huán)境不僅是自然的,更多的是現(xiàn)代人的生存環(huán)境。簡而言之就是居安思危,未雨綢繆!
另外一點就是下雨,有人根據(jù)市區(qū)的天氣判斷而沒有帶雨具,而我發(fā)現(xiàn)山區(qū)的天氣真的變化很快很大。只要一會就能變天。因此,要提高在復雜環(huán)境中的生存能力,充分的準備就顯得尤為重要。切莫因為當前環(huán)境良好而忘記了變化的存在。另外,我從山地穿越中看到了戶外環(huán)境雨傘的局限性。在行走和穿越的過程中,最好的雨具只有雨衣或沖鋒衣,在樹林中撐傘顯然是不實際的。通過這個小的環(huán)節(jié),我認識到充分準備的重要性。而往往一手的準備有時卻不夠,這要求起碼有備用的方案。還好這次只是短時間的淋雨而且雨并不大,否則我們的行動將變得非常被動。
體能,是野外活動的基本條件。如果體能良好,將更能欣賞到大自然無限的風光美景。同樣的,良好的身體素質能幫助我們在生活中體會更多的樂趣。到了山頂,清新的空氣和涼爽的山風讓我感受到了不可多得的片刻的釋然,看著四周的植物,遠處的縣城,那種感覺是未置身于此的人體會不到也想象不到的!
體能的另一方面是毅力,體能是時常達到極限的,此時決定勝敗的就是毅力了。說實話,沒受過訓練的我們在這段山路中不可避免的都有達到體能極限的時候,這時是倚靠大樹休息片刻再次前進,還是干脆坐下,等人催促或攙扶,這就是毅力的體現(xiàn)了。這次,我說服了自己要堅持,我做到了。下次如果情況更艱苦我還能做到嗎,我想經(jīng)過了這次以后,可能性就更大了。因為結束之后回想起來,都很慶幸沒有放棄,靠自己到達終點的感覺真的很不錯。
戶外運動的初衷就是遠離城市的喧囂,親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氣息,讓自己的心回歸一種寧靜的狀態(tài),它使我們更加熱愛和珍惜大自然。
環(huán)境保護這個概念過去我們只是在媒體的宣傳中體會到它的重要,自己并沒有切身的體會。這次,我不僅感受了大自然的美,更感受到了珍惜和關愛她的重要。如果山?jīng)]有了樹,那將變得空洞和冷漠,我懷著一顆敬畏的心來看待這里的一花一草一樹一木,他們仿佛都有生命,一起注釋著我。一路上,我沒敢丟下一片廢物,我怕受到來自大地的詛咒!
這次出行我學到了很多,并不是故作吹噓,我原本喜歡戶外,向往那種山間的魚鳥和流水的聲音。大自然的教化是無聲的,但也是不可抗拒的。對待她,需要敬畏之心!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5006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