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匯總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5 16:32:05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匯總16篇)
時間:2023-11-25 16:32:05     小編:XY字客

總結(jié)是我們向前看的關(guān)鍵一步,為未來的發(fā)展做好準備。寫總結(jié)時要注重邏輯性和連貫性,將各個總結(jié)要點有機地連接起來。"下面是一些優(yōu)秀的總結(jié)范文,希望對你的寫作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篇一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學會本課12個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詞語。

4、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教育學生關(guān)心親人,關(guān)心他人,并領(lǐng)略皓月當空的美景,進行美的教育。

二、教學重點:體會作者思念親人及熱愛生活的情懷。

三、教學難點:理解最后一節(jié)中的古文。

四、教具準備:課文插圖;小黑板;字詞卡片。

四、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即興簡筆畫(月亮):你想到了什么?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篇跟月亮有關(guān)的課文。

(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師述:但愿人長久,是蘇軾的千古名詞《水調(diào)歌頭》中的一句。

3、出示詞句指名讀賽讀齊讀。

4、過渡:蘇軾是北宋杰出的詩人、詞人和散文家?!端{(diào)歌頭》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是在怎樣一中情況下創(chuàng)作了這首詞的呢?我們一起看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輕讀全文,教師巡視。

2、出示生詞自由練讀指名讀。

蘇軾朝廷蘇轍嬋娟皓月當空寬慰玩耍吟誦。

躺下埋怨眼睜睜時隱時現(xiàn)觀賞品嘗悲歡離合。

陰晴圓缺屈指算來。

3、過渡:生字詞讀好了,老師要檢查你們的朗讀情況了,再給你們一分鐘。誰愿意來表現(xiàn)一下?勇敢點!

4、開火車分節(jié)讀課文,隨機正音。讀錯再讀。

三、初讀1、2、3。

1、指名讀:邀請一位同學來讀一下1、2、3自然段,其他同學仔細聽,呆會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我。

2、交流:讀明白了什么?簡介蘇轍。

3、哪個次寫出了蘇軾特殊的心情?(心緒不寧)。

4、你有沒有心緒不寧的時候?指名說師小結(jié)。

四、初讀4、5。

1、指名讀,思考:與詩有什么關(guān)系?(寫出了詩句的意境)。

五、齊讀6。

交流:心緒不寧埋怨寬慰。

小結(jié):在呆會的課上我們繼續(xù)具體看課文,下面我們抄寫生詞。

七、作業(yè)。

1、抄詞。

(1、讀生詞。

(2、強調(diào)字形。

(3、描紅。

第二課時。

一、導入。

2、有什么不理解的嗎?自由發(fā)問。

3、提得真好,真會動腦筋!下面就讓我們帶著問題,穿越時空,走近蘇軾的身邊!

二、學習1-3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交流,小結(jié):中秋佳節(jié),那是團圓的日子,人們都舉家品嘗著月餅瓜果,觀賞著明月,他們的心情是怎樣的?而我們蘇軾的心情卻是?用一個詞來概括。(心緒不寧)。

(1)他為什么心緒不寧?(思念弟弟)。

(2)他們兄弟感情怎樣?你能找出一個詞來形容嗎?(非同一般)。

(3)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手足情深”“形影不離”…)。

3、指導朗讀。

(2)老師體會到了其中的感情,可離非同一般還差點,誰再來試試?指名讀同學點評。

三、學習第4-6自然段。

1、月亮慢慢西沉了,月亮的銀光透過窗子灑到蘇軾的床前,思念在心中叫他久久沒能入眠!仰望天空,他不禁?(埋怨)他是怎樣埋怨的?誰來當個小蘇軾?全班一起埋怨!

2、一般人贊美月亮,而蘇軾去埋怨月亮,這是為什么???

3、然而,他又轉(zhuǎn)念一想,

(1)(出示小黑板)自由讀指讀。

(2)范讀齊讀:有人已經(jīng)走進了蘇軾的心中,有些還在門外徘徊,誰想走進去?

震撼了老師,老師還想聽聽你們優(yōu)美的聲音!

4、想到這,他的心情又發(fā)生了變化?(寬慰)于是,蘇軾低聲吟誦起來!齊讀。

四、釋疑。

1、到現(xiàn)在為止,這首詩的意思你懂了嗎?指名說。

2、剛才提問的同學,你們的疑問解開了嗎?

五、知識拓展。

1、讀《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六、作業(yè)。

1、寫出反義詞。

悲離()陰()圓()。

美()亮()遠()留()。

2、比一比,再組詞。

耍()賞()陪()偏()。

要()嘗()倍()遍()。

板書:

心緒不寧埋怨寬慰。

作者郵箱:gaotian111981@.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篇二

1、寫作背景。

蘇軾與弟弟蘇轍(子由)的自幼形影不離,手足情深。踏上官宦仕途之路后,兄弟二人的命運更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他們的政治見解相同,也都敢于直言極諫。當兄長被一貶再貶時,弟弟也因為受牽連日子很不好過,但做弟弟的從未有過絲毫怨言。

1074年,蘇軾由繁華的杭州調(diào)到荒涼的密州(今山東諸城),目的就是為了能與弟弟相距更近一些。當時的蘇轍在濟南為官。原以為到了密州就能接近弟弟,哪知,蘇軾來到密州時,面對的是長期干旱、蝗蟲遍野的慘淡景象。憑借文人的良知,他已無暇去探望想念已久的兄弟。在一年一度的中秋之夜,他觸景生情,情動辭發(fā),揮筆寫就《水調(diào)歌頭》,一泄思親的惆悵與傷懷。

2、教材分析。

全文共6個自然段,1-3節(jié)交代故事發(fā)生的背景,第4節(jié)寫蘇軾寫作的心理狀態(tài),第5-6節(jié)寫蘇軾心理的變化,同時引出他的詞作。全文緊扣“思念”,轉(zhuǎn)而“埋怨”,進而“轉(zhuǎn)念”,最后“寬慰”,以一條清晰的情感線索串連起蘇軾撰寫《明月幾時有》這一名篇的心理背景。

3、教材處理。

對于這篇教材的處理本人確實感到非常為難。查閱了很多資料,發(fā)現(xiàn)很多教師在教學的時間都遵循著文章的情感線索來組織學習,在第一次試上的時候,我就采用了這種方法。上下來之后卻發(fā)現(xiàn)這樣處理教材太過平實,而且比較拖踏。無法突出教學的重點。經(jīng)過一番思考之后,我決定“刪繁就簡”,從教材中跳出來看教材,從紛繁的思路中跳出來看教材,最終決定從文中的插圖入手,引出1-4節(jié)的學習,再由第4節(jié)的“埋怨”引出第6節(jié)的詞作,最后再引出第5節(jié)對詩句的解讀。這樣,指導朗讀和背誦的重點也就自然而然地落到4-6節(jié)上來,真正把時間用在了刀口上。

4、重點難點及媒體的運用。

本課教學的重點我放在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上,通過學生的朗讀去體會蘇軾內(nèi)心情感的變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提高他們綜合素養(yǎng)。在朗讀材料的選擇上,我重點選擇了文章的4-6自然段,尤其是第4和第6自然段。

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嘗試自己動手制作電子燈片來輔助自己的教學。在做課件的過程中,我從網(wǎng)上找到了一些媒體素材,如課文插圖、有關(guān)月亮的背景圖片及《但愿人長久》的flash動畫和mp3音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內(nèi)容,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我選擇了一些和文本內(nèi)在情感相一致的背景音樂,以起到一定的渲染作用。

總的來說,本課的教學力求做到“簡簡單單學語文”,以本為本,以人為本,做到目中有教材,心中有學生。整堂課的教學以讀背為主線,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通過朗讀去體味,通過背誦去積累,真正讓學生學有所獲,學以致用。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guān)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www.第一范文。com)。

本文轉(zhuǎn)載。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篇三

1、知識與能力:掌握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三個字只識不寫,認識一個多音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了解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

2、高出與方法: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4、5、6自然段,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對弟弟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蘇軾“寬慰”的心情和他豁達開朗、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難點: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一)激趣導入。

2、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就在這月圓之夜,因思念自己的`弟弟而寫下了這首《水調(diào)歌頭》。今天,我們就來了解這首詞作,以及它的創(chuàng)作過程。(板書:但愿人長久)。

3、交流關(guān)于蘇軾的情況。

(二)初讀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勾畫生字、詞。

3、課件出示生字詞。教師范讀,學生練習:讀準、讀好。

4、學生默讀課文,組織討論每自然段主要內(nèi)容。

(1)教師引讀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時間、地點、人物)。

(2)指名讀第2自然段,并在討論中了解這段內(nèi)容。(板書:思念)。

(3)中秋之夜,蘇軾為何會如此思念弟弟呢?指名讀第3自然段,并討論本節(jié)的主要內(nèi)容。

(4)真是手足情深,蘇軾后來是怎樣度過這個夜晚的呢?指名讀第4自然段,并通過討論了解蘇軾的情感變化。(板書:埋怨)。

(5)蘇軾轉(zhuǎn)念又想??指名讀第5自然段,并通過討論了解蘇軾的情感變化。(板書:寬慰)。

(6)想到這兒,他的心里似乎寬慰了許多,便低聲吟誦起來:全班齊讀第6自然段。

(7)組織學生默讀課文,并根據(jù)板書,連起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三)精度感悟。

1、指導讀2、3自然段,感悟“思念”。

(1)理解“皓月當空”。

(2)家家戶戶熱鬧非凡,觸景生情。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家過中秋節(jié)的情景。并引入王維的“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p>

(3)手足情探,分別已久。

2、自主學習第4自然段,感悟“埋怨”。

(1)過渡:面對明月,蘇軾思念弟弟的情感日益強烈。月亮漸漸西沉,在深深的思念之中,抬頭看著這明月,作者又滋生出另一種情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反復的朗讀中體會文章內(nèi)涵。

(2)組織交流:理解“眼睜睜”一詞在文中的意思。(看著這輪皎潔的圊月,自己卻沒有辦法和弟弟相聚,一種無奈和惆悵之情油然而生。)。

觀察文中插圖,在這樣的月夜,你看到了什么樣的情景?

明白省略號的意思,想想他還會說些什么?

如:想當初,我和弟弟形影不離,手足情深,可如今,卻天各一方,無法相聚。

雖然面對同一輪圓月,可我們卻天各一方,彼此分離。7年了,我多么想在這團聚的時刻和我的弟弟舉杯同飲呀!

(3)指導朗讀。

3、小組合作學習第五、六自然段,感悟“寬慰”。

(2)組織交流引導學生找找文中的幾組反義詞,體會“十全十美”的意思。

(3)自由讀讀蘇軾寫下的詞,聯(lián)系第5自然段,理解詞的意思。

(在交流的基礎(chǔ)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嘗試配樂朗讀)。

(四)課堂總結(jié)。

1、分享自己的收獲。

2、這首詞中,有兩句被人們千古傳誦,并表達了美好的祝愿。你知道是哪兩句嗎?

3、在哪些情況下,我們可以對他們說:“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月圓之際,還有許多人因為工作等原因漂泊他鄉(xiāng),不能與親人團聚時。

(五)拓展延伸。

搜集“詠月”的詩詞名句,下次課舉辦一次以“詠月”為主題的詩詞交流會。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篇四

蘇教版第七冊語文教材第一課,本課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北宋大文學家蘇軾詞中的名篇《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過。故事是詞義的具體展現(xiàn),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詞的內(nèi)容,領(lǐng)略詞的意境,體會蘇軾既思念親人,篤于情誼,又通情達理,以理遣情,熱愛生活,向世間所有離別的親人抒發(fā)誠摯祝愿的情懷。課文的重點顯然是在描繪蘇軾由“埋怨”而走向“寬慰”的精神軌跡,這正是詞人寫作時的著力點,也是這首詞的藝術(shù)魅力所在。

本教學將根據(jù)“文包詩”類課文特點,以蘇軾的感情變化為主線,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建構(gòu)”,結(jié)合古詩文經(jīng)典誦讀教研課題,熟讀背誦原詞,并引導學生換位體驗,以讀促悟,讓學生在融情探究中與文本進行心靈對話,領(lǐng)略古典詞的意蘊,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中的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探究詞人的感情變化的基礎(chǔ)上,背誦第四、五、六自然段。

3.體會蘇軾對親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學生:1.查閱一些有關(guān)蘇軾的資料。2.熟讀課文。

教師:有關(guān)課件。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扣題引發(fā)。

1.導入。(教師演示皓月當空、萬里無云的多媒體課件)。

同學們,這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jié),你能描繪一下圖上的景色嗎?在月色如此美麗迷人的中秋佳節(jié),你們家通常是怎樣度過的呢?我們看看北宋大文學家蘇軾又是怎樣度過這個中秋之夜的`呢?(隨即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guān)蘇軾的資料)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蘇軾寫的有關(guān)月亮的文章。(板書:但愿人長久)。

2.繼續(xù)演示多媒體課件,出示原詞。

《水調(diào)歌頭》。

北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此事古難全。

二、試讀課文,初步把握。

1.教師配樂范讀,請同學們聽準生僻字,捕捉誦讀的節(jié)奏和韻殷律。

2.學生初讀原詞,教師相機指導朗讀。

3.多媒體播放名家朗誦。

三、背景介紹,理解課文。

1.教師解說“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然后學生朗讀課文前三段。

2.教師引導學生簡單理解原詞下片。

3.學生自由讀課文四五六自然段。

4.組織學生將原詞下闕和課文對號入座。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逆向思維,初步提煉課文的關(guān)鍵詞。

四、字詞學習,背誦課文。

1.根據(jù)學生提取的詞匯,注意聯(lián)系上下文或查字、詞典,弄懂生字詞在課文中的意思。

2.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3.學生自由背誦原詞。

4.檢閱學生有感情的朗誦,并做適當?shù)脑u價。

第二課時。

一、初讀尋情,整體感知。

1.自讀,組織交流(教師相機板書),重點理清課文情感線“心緒不寧——埋怨——寬慰”。

2.引導學生看板書提問:蘇軾為什么會心緒不寧、埋怨、寬慰?(明確重點學習目標)。

二、換位體情,深入探究。

(學生扮演蘇軾,教師充當學生。)。

(一)體悟“心緒不寧”

1.學生自由讀第一至第三自然段,重點抓住“手足情深”“形影不離”“又有”等詞進行理解和體會。

2.引說(注意說話者的身份):蘇先生之所以會如此“心緒不寧”,是因為(思念弟弟)。是啊,蘇先生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時候()。

長大以后(),如今屈指算來()。怪不得蘇先生會這樣(思念弟弟呢)!

(其間穿插不同形式的朗讀,描寫明月和人們歡聚的句子要用愉快的語氣,描寫蘇軾思念之情的句子要用傷感的語氣。)。

(二)體悟“埋怨”

1.學生自由讀第四自然段。

3.師生、生生互動對話交流。

師:是呀,在月亮這么圓這么明的中秋之夜,蘇先生,您卻見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傳來憂傷的樂曲,更增添了您思念親人的感傷之情。

4.配樂范讀,指導讀好“偏偏”一詞。

5.學生練習讀,教師指名讀(評點讀)。

6.學生誦讀第四自然段。

(三)體悟“寬慰”

1.學生各自朗讀第五、六自然段,圈畫重點句段。

2.先小組(也可同桌)交流,再班級交流。

(1)指名學生說說詩人得到寬慰的理由。

(2)小組問相互補充,充分感受詩人從離愁別恨中解脫出來,如皎皎明月般的胸懷。

(3)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師: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們的心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既然離別難免,那就不必傷悲,將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賞良宵美景吧。

3.適度拓展,閱讀古代詩詞中表達相似情感的詩句。

王勃: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秦觀: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4.指導誦讀第五、六自然段。

在理解感悟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以情帶聲,聲情并重。在熟讀的基礎(chǔ)上指導學生背誦。

三、升華情感。體悟意蘊。

1.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再來感受一次蘇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變化吧。讓我們一起再來深情地讀好這首詞,體會詞中的情。(齊誦讀)。

四、拓展延伸,積累內(nèi)化。

1.同學們,古代文人以月亮為題材寫出了許多優(yōu)秀的詩篇,你能背出幾首嗎?

2.“思念親人,思念故鄉(xiāng)”一直是詩詞史上反復吟唱的主題,教師可指導學生搜集一些有關(guān)這個主題的詩詞,舉行一次朗誦會。

心緒不寧——埋怨——(轉(zhuǎn)念一想)寬慰。

(思念弟弟)(月圓人不圓)(真情留人間)。

第一課時主要引導學生背誦原詞,領(lǐng)略懂得原詞大意和意境,體會漢語古詩詞的意象性,從朗誦檢查情況看,已經(jīng)達到目的。原詞與課文對照讀,對比古今文體的不同表達方式、以古今語言的不同,促進思維發(fā)展,也是一種嘗試。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篇五

“文章不是無情物”,課文不僅是客觀事物的寫照,也是情感的載體,有時作者將這種情感蘊藏在字里行間,有時作者將這種情感欲言又止,這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空白。我們只有挖掘出這個空白,把情感點激化出來,才能打動學生的心弦,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錢老師在教學《但愿人長久》一課,在品讀“蘇軾跟弟弟蘇轍手足情深。小時候,他們倆一起讀書,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離?!边@段內(nèi)容時,教師先讓學生想像蘇軾兄弟倆小時候讀書、玩耍的情景,然后進行情感誘發(fā):“他們兄弟倆手足情深,還會在一起干什么?有的學生說:“他們一起去踏春……”有的學生說:他們也許會一起去河邊垂釣……”有的學生說:他們也許會一起來吟詩作對”……此時,教師已經(jīng)讓學生沉浸在角色的環(huán)境中了,從而進入“使我之心即入乎唐人之心,而又使唐人心,即為我之心”的境地。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guān)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www.第一范文。com)。

本文轉(zhuǎn)載。

劉繼英&id=908。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篇六

對于歷史文人,我長期以來一直十分欣賞蘇軾。喜歡他那雄關(guān)萬道真如鐵的豪邁詞風,更喜歡他豁達超然的處事態(tài)度。愛讀他《赤壁懷古》中那句“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似乎見到一個性情中人正大步向我走來。

課前,我打印了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及釋文。讓學生放學回去讀原詞,看釋文,在初懂的基礎(chǔ)上背誦這首詞。

講課前,我給學生講了一個蘇軾和他的老師王安石的故事。我說:同學們,我給你們講個故事,在中國歷史上,有個偉大的文人,有一次,他去拜訪他的老師……講故事的時候,我沒有直接地講出蘇軾的名字,給學生一個回旋的余地。故事為課文開講作一個良好的鋪墊。

學生在古人的情趣與學識淵博的熏陶下進入文本的解讀。講到中秋節(jié)的晚上,我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中秋節(jié)晚上,除了“皓月當空、萬里無云”以外,還會有怎樣的景象?;貞浖压?jié)中度過的情景以及說說人們的風俗習慣,體會甜美的親情溫暖和快樂。這樣的佳節(jié),讓我們想起了古詩《九月九憶山東兄弟》里的哪一句話——“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我及時抓住文本中運用對比的手法,讓學生感知蘇軾“思念”之情。月亮西沉,銀光灑到床前,這時使我們自然想起古人的哪一首詩?(《靜夜思》)學生深情地背誦,體會蘇軾的孤獨,進一步感受到兄弟情深?!八加H”之情逐步地在學生的心靈深處油然而生。

為使學生能與古人產(chǎn)生情感共鳴,我請有與親人分別經(jīng)驗的孩子談談他的親身感受。指導學生朗讀,我讓學生反復地讀,反復地感知,從情感上體會蘇軾當時的“思”和“怨”。

學生這樣多角度的體驗,使學生能感同身受。

最后在理解詞句思想時,我引入了秦觀的《鵲橋仙》“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以及王勃的“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最后我讓學生全體起立,一起讀背《水調(diào)歌頭》這首詞,將古詩情韻推向高潮。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guān)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www.第一范文。com)。

本文轉(zhuǎn)載。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篇七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4~6自然段。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4讓學生接受經(jīng)典詩詞的教育。

5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兩課時。

第一課時。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理解相配的詞語。

2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3了解蘇軾,欣賞配樂詩水調(diào)歌頭。

4讓學生接受經(jīng)典詩詞的教育。

一朗讀導入,簡介生平。

1播放水調(diào)歌頭的錄音,出示水調(diào)歌頭全篇。

2簡介蘇軾生平,并揭示課題。(板書:但愿人長久)。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出示要求。

自由練讀課文后的生字。

畫出課文中帶有生字的詞語,理解詞義。

力求讀順句子,讀通全文。

2師檢查自讀情況。

(1)檢查詞語的讀音與記憶(小黑板出示)。

品嘗玩耍埋怨睡覺吟誦悲歡離合屈指算來。

觀賞但愿寬慰眼睜睜隱藏陰晴圓缺躺在床上。

(2)學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詞語師生共同探討。

嬋娟埋怨皓月吟誦等。

(3)指名試讀課文,并思考:這篇課文寫的是誰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詩歌誦讀比賽。

1學生準備,小組之間先進行交流,比比誰讀得好,并選一名代表出來準備參加班級比賽。

2師生選好參賽人員和評委,準備比賽。

3比賽正式開始,師和評委打分。

4選出一名最佳讀手,關(guān)配樂朗誦詩。

四作業(yè)。

背誦水調(diào)歌頭,并描紅。

第二課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復習。

1指名背誦水調(diào)歌頭。

2學生齊背水調(diào)歌頭。

二細讀課文。

1觀察圖畫,學習第1到第4小節(jié)。

師:我們觀察一幅圖畫,一般都要觀察哪些要素?(生:時間地點人物事情)。

師:那時間、地點、人物、事情分別是什么?(師板書)。

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討論交流。

師生共同解決這些問題,并完成1—4小節(jié)的朗讀與理解。

(a重點理解“心緒不寧”和“手足情深”,b突出第3小節(jié)朗讀的歡迎與第4小節(jié)朗讀的憂愁c理解第四小節(jié)的后的省略號表示心里還有許多對月亮埋怨的話)。

師板書:心緒不寧。

師板書:埋怨。

2細讀5、6小節(jié),理解蘇軾心情的轉(zhuǎn)變。

(1)自由輕聲讀課文。

(2)出示句子:想到這兒,他的心里似乎寬慰了許多,便低聲吟誦起來。

師:“想到這兒”指想到哪兒?(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

師:“寬慰”是什么意思?他為什么寬慰了許多?這說明了什么?(這說明他豁達大度,熱愛人生)。

師板書:寬慰。

(3)師生一起背誦水調(diào)歌頭。

(4)再讀第5自然段。

用“~~~~~~~”畫出表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此事古難全”意思的句子。用“—————”畫出表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意思的句子。并進行朗讀。(女生讀原句,男生讀解釋句)。

1說說本課表現(xiàn)了蘇軾的哪些情感?

蘇軾埋怨月亮是因為它在()時候變得這么()、這么();但他想到世上本來就是(),就像天上的月兒()一樣,他祝愿()常留人們心間,這樣雖然(),也能共同擁有()!

2引導學生逐段理清敘述的順序,練習背誦。

1背誦第4~6自然段2抄寫書后詞語三遍。

板書:

心緒不寧————埋怨—————寬慰。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篇八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2、認識生字,理解詞語和含義深刻的句子。

3、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4、探究作者的心理情感變換及其原因,領(lǐng)悟作者表達的美好的感情。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篇九

千里共嬋娟!

學生跟著老師讀(師生共讀)。

4、指名讀,問:你們想了解這五行詞的意思嗎?課文已經(jīng)告訴我們了,自己找找吧,看哪位聰明的同學最先找到。

5、指名再讀意思。

問:這意思你們都讀懂了嗎?

指名讀意思。

你們能找到這句話的意思嗎?指名說。

你能聯(lián)系上文說說你的理解,體會嗎?

7、出示詞文,師范讀。

8、指名生讀,提示:低聲吟誦。

五、總結(jié)。

1、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再來感受一次蘇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變化吧。

2、同學們,你們想知道詞的全部嗎?

出示:師范讀——課后你們自己去想想它的全部意思,好嗎?

《水調(diào)歌頭》。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篇十

1、知識與能力:掌握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三個字只識不寫,認識一個多音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了解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

2、高出與方法: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4、5、6自然段,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對弟弟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蘇軾“寬慰”的心情和他豁達開朗、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難點: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一)激趣導入。

1、看美圖,欣賞歌曲《但愿人長久》。

2、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就在這月圓之夜,因思念自己的弟弟而寫下了這首《水調(diào)歌頭》。今天,我們就來了解這首詞作,以及它的創(chuàng)作過程。(板書:但愿人長久)。

3、交流關(guān)于蘇軾的情況。

(二)初讀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勾畫生字、詞。

3、課件出示生字詞。教師范讀,學生練習:讀準、讀好。

4、學生默讀課文,組織討論每自然段主要內(nèi)容。

(1)教師引讀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時間、地點、人物)。

(2)指名讀第2自然段,并在討論中了解這段內(nèi)容。(板書:思念)。

(3)中秋之夜,蘇軾為何會如此思念弟弟呢?指名讀第3自然段,并討論本節(jié)的主要內(nèi)容。

(4)真是手足情深,蘇軾后來是怎樣度過這個夜晚的呢?指名讀第4自然段,并通過討論了解蘇軾的情感變化。(板書:埋怨)。

(5)蘇軾轉(zhuǎn)念又想??指名讀第5自然段,并通過討論了解蘇軾的情感變化。(板書:寬慰)。

(6)想到這兒,他的心里似乎寬慰了許多,便低聲吟誦起來:全班齊讀第6自然段。

(7)組織學生默讀課文,并根據(jù)板書,連起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三)精度感悟。

1、指導讀2、3自然段,感悟“思念”。

(1)理解“皓月當空”。

(2)家家戶戶熱鬧非凡,觸景生情。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家過中秋節(jié)的情景。并引入王維的“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p>

(3)手足情探,分別已久。

2、自主學習第4自然段,感悟“埋怨”。

(1)過渡:面對明月,蘇軾思念弟弟的情感日益強烈。月亮漸漸西沉,在深深的思念之中,抬頭看著這明月,作者又滋生出另一種情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反復的朗讀中體會文章內(nèi)涵。

(2)組織交流:理解“眼睜睜”一詞在文中的意思。(看著這輪皎潔的圊月,自己卻沒有辦法和弟弟相聚,一種無奈和惆悵之情油然而生。)。

觀察文中插圖,在這樣的月夜,你看到了什么樣的情景?

明白省略號的意思,想想他還會說些什么?

如:想當初,我和弟弟形影不離,手足情深,可如今,卻天各一方,無法相聚。

雖然面對同一輪圓月,可我們卻天各一方,彼此分離。7年了,我多么想在這團聚的時刻和我的弟弟舉杯同飲呀!

(3)指導朗讀。

3、小組合作學習第五、六自然段,感悟“寬慰”。

(2)組織交流引導學生找找文中的幾組反義詞,體會“十全十美”的意思。

(3)自由讀讀蘇軾寫下的詞,聯(lián)系第5自然段,理解詞的意思。

(在交流的基礎(chǔ)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嘗試配樂朗讀)。

(四)課堂總結(jié)。

1、分享自己的收獲。

2、這首詞中,有兩句被人們千古傳誦,并表達了美好的祝愿。你知道是哪兩句嗎?

3、在哪些情況下,我們可以對他們說:“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月圓之際,還有許多人因為工作等原因漂泊他鄉(xiāng),不能與親人團聚時。

(五)拓展延伸。

搜集“詠月”的詩詞名句,下次課舉辦一次以“詠月”為主題的詩詞交流會。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篇十一

蘇教版第七冊語文教材第二課,本課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北宋大文學家蘇軾詞中的名篇《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過。故事是詞義的具體展現(xiàn),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詞的內(nèi)容,領(lǐng)略詞的意境,體會蘇軾既思念親人,篤于情誼,又通情達理,以理遣情,熱愛生活,向世間所有離別的親人抒發(fā)誠摯祝愿的情懷。課文的重點顯然是在描繪蘇軾由“埋怨”而走向“寬慰”的精神軌跡,這正是詞人寫作時的著力點,也是這首詞的藝術(shù)魅力所在。

本教學將以蘇軾的感情變化為主線,引導學生自主體驗,以讀促悟,讓學生在融情探究中與文本進行心靈對話,領(lǐng)略古典詞的意蘊。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探究詞人的感情變化的基礎(chǔ)上,背誦第四、五、六自然段。

3.體會蘇軾對親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1、體會蘇軾對親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探究詞人的'感情變化的基礎(chǔ)上,背誦第四、五、六自然段。

1、回顧蘇軾的詩:《贈劉景文》(二上)《飲湖上初晴后雨》(三上)《題西林壁》(四上)

(出示內(nèi)容)

2、師:正式這些千古絕句讓我們知道了蘇軾(簡介蘇軾)

3、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跟蘇軾的一首詞有關(guān),齊讀課題:但愿人長久

師:這是一種多么美好的祝愿啊!再來讀讀吧!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要求:借助拼音把課文讀正確,不讀錯字,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生詞:

蘇軾 蘇轍 嬋娟

皓月當空 萬里無云

手足情深 形影不離

屈指算來 時隱時現(xiàn)

悲歡離合 陰晴圓缺

a、指名讀生字詞。

b、你理解了哪個詞語?你是怎么知道的?(嬋娟、手足情深、形影不離)

c、齊讀生詞語。

3、課文中有一組與情緒有關(guān)的詞:心緒不寧 埋怨 寬慰

a、解詞:埋怨(“埋”表示不滿、責怪的是時候讀 )寬慰

b、自讀,用上這組詞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板書:心緒不寧——埋怨——寬慰)

學著他的樣子同桌說

(一)體悟“心緒不寧”

師:中秋之夜,家家戶戶都在品嘗月餅,欣賞明月,蘇軾為什么如此“心緒不寧”呀? 重點抓住“手足情深”“形影不離”“又有”等詞進行理解和體會。

a、你從哪里看出他們倆手足情深呢?(小時候,他們倆一起讀書,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離。)

b、那么后來呢,思念弟弟還因為——哪兩個詞特別體現(xiàn)出聚少離多?(很少、

又有)一個“很少”字幾多無奈,一個“又有”幾許情傷。

2、指導朗讀

你能讀好么?你能把這種感情讀出來嗎?你會用朗讀表現(xiàn)嗎?

3、引說(齊說或指名說):蘇軾之所以會如此“心緒不寧”,是因為——(蘇軾在思念著弟弟)是啊,蘇軾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時侯——……長大以后——……如今屈指算來——……怪不得蘇軾會這樣——(思念弟弟呢!)

(二)體悟“埋怨”

1、過渡: 瞧,月亮漸漸西沉,抬頭望月,月光如水,它還透過窗子把銀光灑到床前,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可是在月色這么美麗的中秋節(jié)晚上,蘇軾躺在床上,心里不禁埋怨起來了。

2、出示“他眼睜睜地望著那無情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來……”

朗讀

b、指導讀好“埋怨、無情、偏偏”;“啊、呢”;“?”

b、師:同學們,明月當頭,月光如水,景色如此美麗,這個躺在床上的人如果就是你。那你現(xiàn)在是身在異鄉(xiāng),與親人朋友已分別多年,這時,你看著月亮心里也會不禁埋怨起來——?”惱月、怨月、質(zhì)月……怎樣的才能以解這滿腔的思念啊!

c、配樂朗讀

是呀,在月亮這么圓這么明的中秋之夜,蘇軾卻見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傳來憂傷的樂曲,更增添了蘇東坡的思念之情,感傷之情。

指名朗讀,齊讀

(三)體悟“寬慰”

1、過渡:蘇軾這么無奈這么惆悵,后來又寬慰了。請同學們自己讀讀書,看看他的想法。

2、交流討論 a、找出幾組反義詞,用自己的話再來說說第一句的意思。

(重點理解“悲”“歡”“離”“合”,“隱”“現(xiàn)”“圓”“缺”的意思)

b、他還想到了什么呢?指名讀第二句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篇十二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tǒng)化規(guī)劃教學系統(tǒng)的過程。那么大家知道規(guī)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學會本課生詞,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詞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

3、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2課時。

1、學會本課生詞,其中田字個格中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詞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

理解詞語及重點句的意思。

可讓學生課前搜集一些與本文有光的資料,包括蘇軾的一些詩詞,然后老師再加以補充。

(1)介紹蘇軾。

四川人,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拭與弟蘇轍情同手足,但長期天各一方,時直中秋,目睹別人家團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傷感之時,悟出真締,于是解脫惆悵,寫出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的千古絕唱。

(2)板書課題。

1、自讀課文。

1)出示自讀要求。

自由練讀生字表上的生字。

2)劃出課文中帶有生字的詞語。

3)力求讀順句子,讀通全文。

4)、學生練讀全文。

5)、抽讀卡片。

6)讀準字音。

7)理解詞語。

皓月:明亮的月亮。

埋怨:因為事情不如意而對別人或事物表示不滿。

2、范讀課文。

1、細讀1-3自然段。

理解“朝庭“:密洲”兩個詞語。

2、學習第二自然段。

自由讀課文。

3、學習第三自然段。

蘇拭為什么思念弟弟。

“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

“形影不離”呢?

4、指導朗讀。

作業(yè)布置:抄寫詞語。

心緒不寧形影不離。

1、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工嬋娟的.含義。

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工嬋娟”的含義。

1、繼續(xù)細讀課文。

自由讀課文。

指明說說蘇拭為什么要埋怨月亮。

蘇拭移情于月也戲人,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

自由練讀。

這段后面是省略好,他省略了什么?

引導想象。

這個問題問的沒有必要,可刪去,因為課文已說得很完整了。

細讀5,6自然兩段。

想到這而,他的心里似乎寬慰了許多,便底聲吟誦起來。

想到這兒還想到哪兒?

他為什么寬慰了許多?這說明了什么?人有悲歡離合,就象月亮有陰晴圓缺,恰是世之長理,實難十全十美,他的寬慰,正是他與常人不同的可貴之處。

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們的心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既然離別難免,那就不必傷悲,將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賞良宵美景。

2、總結(jié)課文內(nèi)容。

本課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北宋文學家蘇拭的名詞《水掉歌頭》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過。

3、指導背頌第4-6段。

4、直到造句。

一起……一起……出示文中樣句。

示范:他們倆一起讀書,一起玩耍。

造句可隨課文教學,講到有關(guān)自然段直接讓學生在老師指導下練習造句。

5、作業(yè)。

心緒不寧----埋怨-----寬慰。

一直都很欣賞蘇軾。喜歡他那猶如東北大漢敲鐵板的豪邁詞風,更喜歡他豁達超然的初事態(tài)度。愛讀他《赤壁懷古》中那句“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似乎見到一個性情中人正大步向我走來。

昨晚,布置學生回去查找蘇軾的有關(guān)資料和抄錄《水調(diào)歌頭》。而我自己,就在浴室中大聲反復的將《水調(diào)歌頭》吟誦。這首詞中,我似乎窺到了俠骨柔情的文豪內(nèi)心中最柔軟的一塊,似乎感受到蘇軾超然中卻洋溢著的婉約柔情。

今晨,首先以《九月九憶山東兄弟》開課,引出“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在引導到中秋佳節(jié),回憶佳節(jié)中的度過的情景,體會甜美的親情溫暖。由此引入“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蘇軾,介紹蘇軾以及其家人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接著出示課題齊讀,猜猜課題的意思。我誦讀《水調(diào)歌頭》全篇。學生讀課文,在文中印證自己的猜測。而后,默讀中找到蘇軾情感變化的詞,想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然后分塊教學,指導朗讀。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篇十三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4-6自然段。

2、學會生字新詞,理解詞語。

3、體會蘇軾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4、通過朗讀,對學生進行理解性診斷與矯治,使學生初步領(lǐng)略古典詩詞的意蘊,激發(fā)起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詩意,體會蘇軾的思親之情。

教學過程?:

一、揭題,基礎(chǔ)性診斷與矯治。

1、讀題,理解題意。

2、簡介蘇軾。

3、基礎(chǔ)性診斷練習,學生交流課前查閱的有關(guān)蘇軾的資料。

二、初讀課文,自主性診斷。

1、自由讀課文,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2、同桌互相檢測,進行自主性診斷與矯治。

3、檢查,進行群體性診斷與矯治。

(1)認讀生詞。

(2)指名讀課文,相機指導讀好長句子。

(3)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三、精讀感悟,理解性診斷與矯治。

(一)學習1-3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你讀懂了什么?

2、討論交流,群體性診斷與矯治。

(1)交待了蘇軾創(chuàng)作的原因。

(2)中秋節(jié),各家團圓,而蘇軾卻“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你還聯(lián)想到什么詩句?

(3)蘇軾與弟弟感情如何?你從哪個詞看出的?

3、指導朗讀。

(二)學習4-5自然段。

1、詩人為什么睡不著?

2、詩人為什么埋怨月亮?從那些詞看出他的思親之情?

(1)帶著問題邊讀邊思考。

(2)討論交流,群體性診斷與矯治。

3、指導朗讀。

(三)學習第6自然段。

1、讀詩句,用第五段中的句子理解詩句。

2、介紹古典詩詞及《水調(diào)歌頭》。

3、聽課文錄音。練習朗讀。

四、總結(jié)課文,自主性診斷與矯治。

1、總結(jié)全文。

2、背誦《水調(diào)歌頭》。

五、發(fā)展性診斷與矯治。

1、收集有關(guān)古典詩詞的資料,在班級交流。

2、開展背誦“古典詩詞”活動,將生活與學習相互結(jié)合,開闊學生視野,增強學生能力。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篇十四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4~6自然段。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4、讓學生接受經(jīng)典詩詞的教育。

5、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兩課時。

第一課時。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理解相配的詞語。

2、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3、了解蘇軾,欣賞配樂詩《水調(diào)歌頭》。

4、讓學生接受經(jīng)典詩詞的教育。

一朗讀導入,簡介生平。

1、播放《水調(diào)歌頭》的錄音,出示《水調(diào)歌頭》全篇。

2、簡介蘇軾生平,并揭示課題。(板書:但愿人長久)。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出示要求。

自由練讀課文后的生字。

畫出課文中帶有生字的詞語,理解詞義。

力求讀順句子,讀通全文。

2、師檢查自讀情況。

(1)檢查詞語的讀音與記憶(小黑板出示)。

品嘗玩耍埋怨睡覺吟誦悲歡離合屈指算來。

觀賞但愿寬慰眼睜睜隱藏陰晴圓缺躺在床上。

(2、)學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詞語師生共同探討。

嬋娟埋怨皓月吟誦等。

(3、)指名試讀課文,并思考:這篇課文寫的是誰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詩歌誦讀比賽。

1、學生準備,小組之間先進行交流,比比誰讀得好,并選一名代表出來準備參加班級比賽。

2、師生選好參賽人員和評委,準備比賽。

3、比賽正式開始,師和評委打分。

4、選出一名最佳讀手,關(guān)配樂朗誦詩。

四作業(yè)。

背誦《水調(diào)歌頭》,并描紅。

第二課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復習。

1、指名背誦《水調(diào)歌頭》。

2、學生齊背《水調(diào)歌頭》。

二細讀課文。

1、觀察圖畫,學習第1到第4小節(jié)。

師:我們觀察一幅圖畫,一般都要觀察哪些要素?(生:時間地點人物事情)。

師:那時間、地點、人物、事情分別是什么?(師板書)。

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討論交流。

師生共同解決這些問題,并完成1—4小節(jié)的朗讀與理解。

(a重點理解“心緒不寧”和“手足情深”,b突出第3、小節(jié)朗讀的歡迎與第4小節(jié)朗讀的憂愁c理解第四小節(jié)的后的省略號表示心里還有許多對月亮埋怨的話)。

師板書:心緒不寧。

師總結(jié):晴朗的夜空萬里無云,一輪又大又圓的明月高高地懸掛著窗外不時傳來家庭中親人團聚、共賞明月的歡笑聲??蛇@一切都不屬于蘇軾,反而更增添他思念分別已久、獨居遠方的弟弟,他為心里不禁埋怨起來:無情的月亮啊,你為什么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這么亮呢?......

師板書:埋怨。

2、細讀5、6小節(jié),理解蘇軾心情的轉(zhuǎn)變。

(1)自由輕聲讀課文。

(2、)出示句子:想到這兒,他的心里似乎寬慰了許多,便低聲吟誦起來。

師:“想到這兒”指想到哪兒?(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

師:“寬慰”是什么意思?他為什么寬慰了許多?這說明了什么?(這說明他豁達大度,熱愛人生)。

師板書:寬慰。

(3、)師生一起背誦《水調(diào)歌頭》。

(4)再讀第5自然段。

用“~~~~~~~”畫出表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此事古難全”意思的句子。用“—————”畫出表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意思的句子。并進行朗讀。(女生讀原句,男生讀解釋句)。

1、說說本課表現(xiàn)了蘇軾的哪些情感?

蘇軾埋怨月亮是因為它在()時候變得這么()、這么();但他想到世上本來就是(),就像天上的月兒()一樣,他祝愿()常留人們心間,這樣雖然(),也能共同擁有()!

2、引導學生逐段理清敘述的順序,練習背誦。

1、背誦第4~6自然段2、抄寫書后詞語三遍。

板書:

心緒不寧————埋怨—————寬慰。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篇十五

教材分析:

本課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北宋文學家蘇軾的名詞《水調(diào)個頭》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過。故事是此詞意的具體展現(xiàn),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的內(nèi)容,領(lǐng)略詞的意境,體會作者既思念親人有通情達理的情懷。本文以故事的形式向?qū)W生們介紹了古典詩詞——《水調(diào)歌頭》創(chuàng)作的經(jīng)過。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4-6自然段。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并熟記生字組成詞語。

過程與方法目標:

初步領(lǐng)略古典詩詞的意蘊。

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

體會蘇軾對親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教學準備:

1.圖片,卡片,小黑板,磁帶。

2.網(wǎng)絡搜集蘇軾資料,了解蘇軾生平。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理解相配的詞語。

2.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3.了解蘇軾,欣賞配樂詩水調(diào)歌頭。

4.讓學生接受經(jīng)典詩詞的教育。

教學過程:

一、朗讀導入,簡介生平。

1.播放水調(diào)歌頭的錄音帶,小黑板出示水調(diào)歌頭全篇。

2.交流蘇軾生平,并揭示課題。(板書:2但愿人長久)。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出示要求。

自由練讀課文后的生字。

畫出課文中帶有生字的詞語,理解詞義。

力求讀順句子,讀通全文。

2.師檢查自讀情況。

(1)檢查詞語的讀音與記憶(小黑板出示)。

品嘗玩耍埋怨睡覺吟誦悲歡離合屈指算來。

觀賞但愿寬慰眼睜睜隱藏陰晴圓缺躺在床上。

(2)學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詞語師生共同探討。

嬋娟埋怨皓月吟誦等。

(3)指名試讀課文,并思考:這篇課文寫的是誰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作業(yè)。

背誦水調(diào)歌頭,并描紅。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篇十六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4~6自然段。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4讓學生接受經(jīng)典詩詞的教育。

5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理解相配的詞語。

2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3了解蘇軾,欣賞配樂詩水調(diào)歌頭。

4讓學生接受經(jīng)典詩詞的教育。

教學過程:

一朗讀導入,簡介生平。

1播放水調(diào)歌頭的錄音帶,小黑板出示水調(diào)歌頭全篇。

2簡介蘇軾生平,并揭示課題。(板書:6但愿人長久)。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出示要求。

自由練讀課文后的生字。

畫出課文中帶有生字的詞語,理解詞義。

力求讀順句子,讀通全文。

2師檢查自讀情況。

(1)檢查詞語的讀音與記憶(小黑板出示)。

品嘗玩耍埋怨睡覺吟誦悲歡離合屈指算來。

觀賞但愿寬慰眼睜睜隱藏陰晴圓缺躺在床上。

(2)學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詞語師生共同探討。

嬋娟埋怨皓月吟誦等。

(3)指名試讀課文,并思考:這篇課文寫的是誰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詩歌誦讀比賽。

1學生準備,小組之間先進行交流,比比誰讀得好,并選一名代表出來準備參加班級比賽。

2師生選好參賽人員和評委,準備比賽。

3比賽正式開始,師和評委打分。

4選出一名最佳讀手,關(guān)配樂朗誦詩。

四作業(yè)。

背誦水調(diào)歌頭,并描紅。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復習。

1指名背誦水調(diào)歌頭。

2學生齊背水調(diào)歌頭。

二細讀課文。

1觀察圖畫,學習第1到第4小節(jié)。

師:我們觀察一幅圖畫,一般都要觀察哪些要素?(生:時間地點人物事情)。

師:那時間、地點、人物、事情分別是什么?(師板書)。

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討論交流。

師生共同解決這些問題,并完成1-4小節(jié)的朗讀與理解。

(a重點理解“心緒不寧”和“手足情深”,b突出第3小節(jié)朗讀的歡迎與第4小節(jié)朗讀的憂愁c理解第四小節(jié)的后的省略號表示心里還有許多對月亮埋怨的話)。

師板書:心緒不寧。

師總結(jié):晴朗的夜空萬里無云,一輪又大又圓的明月高高地懸掛著窗外不時傳來家庭中親人團聚、共賞明月的歡笑聲??蛇@一切都不屬于蘇軾,反而更增添他思念分別已久、獨居遠方的弟弟,他為心里不禁埋怨起來:無情的月亮啊,你為什么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這么亮呢?......

師板書:埋怨。

2細讀5、6小節(jié),理解蘇軾心情的轉(zhuǎn)變。

(1)自由輕聲讀課文。

(2)出示句子:想到這兒,他的心里似乎寬慰了許多,便低聲吟誦起來。

師:“想到這兒”指想到哪兒?(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

師:“寬慰”是什么意思?他為什么寬慰了許多?這說明了什么?(這說明他豁達大度,熱愛人生)。

師板書:寬慰。

(3)師生一起背誦水調(diào)歌頭。

(4)再讀第5自然段。

用“~~~~~~~”畫出表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此事古難全”意思的句子。用“-----”畫出表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意思的句子。并進行朗讀。(女生讀原句,男生讀解釋句)。

三總結(jié)課文。

1說說本課表現(xiàn)了蘇軾的哪些情感?

蘇軾埋怨月亮是因為它在()時候變得這么()、這么();但他想到世上本來就是(),就像天上的月兒()一樣,他祝愿()常留人們心間,這樣雖然(),也能共同擁有()!

2引導學生逐段理清敘述的順序,練習背誦。

四作業(yè)。

1背誦第4~6自然段2抄寫書后詞語三遍。

板書:

心緒不寧----埋怨-----寬慰。

課后反思:

一直都很欣賞蘇軾。喜歡他那猶如東北大漢敲鐵板的豪邁詞風,更喜歡他豁達超然的初事態(tài)度。愛讀他《赤壁懷古》中那句“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似乎見到一個性情中人正大步向我走來。

昨晚,布置學生回去查找蘇軾的有關(guān)資料和抄錄《水調(diào)歌頭》。而我自己,就在浴室中大聲反復的將《水調(diào)歌頭》吟誦。這首詞中,我似乎窺到了俠骨柔情的文豪內(nèi)心中最柔軟的一塊,似乎感受到蘇軾超然中卻洋溢著的婉約柔情。

今晨,首先以《九月九憶山東兄弟》開課,引出“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在引導到中秋佳節(jié),回憶佳節(jié)中的度過的情景,體會甜美的親情溫暖。由此引入“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蘇軾,介紹蘇軾以及其家人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接著出示課題齊讀,猜猜課題的意思。我誦讀《水調(diào)歌頭》全篇。學生讀課文,在文中印證自己的猜測。而后,默讀中找到蘇軾情感變化的詞,想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然后分塊教學,指導朗讀。

為使學生能與古人產(chǎn)生情感共鳴,我請有與親人分別經(jīng)驗的孩子談談他的親身感受,然后將7年換成3000個日日夜夜,通過時間這一概念,增強了對孩子們的情感沖擊。而后再回首自己中秋的快樂,體會蘇軾的孤獨。再補充蘇軾被貶后在牢中寫下的詩,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兄弟情深。這樣多角度的體驗,使學生能感同身受。

在體會埋怨的原由時,我引入了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最后在理解詞句思想時,我引入了秦觀的《鵲橋仙》“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以及王勃的“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最后我和學生在古箏的伴奏下,齊讀《水調(diào)歌頭》將古詩情韻推向高超。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4999007.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