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嘉峪關概況導游詞精選免費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1-24 10:19:27
最新嘉峪關概況導游詞精選免費
時間:2022-11-24 10:19:27     小編:zdfb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嘉峪關概況導游詞篇一

大家好、我是嘉峪關關城講解員張敏,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巍巍雄關耀中華。這里,曾上演過一幕幕民族征戰(zhàn)的歷史話劇;這里,流傳過一篇篇各民族人民和睦相處,團結(jié)奮斗的動人故事。巍巍雄關耀中華,古老的嘉峪關,就象一位歷史老人,六百多年來,離合悲歡的往事,滄海桑田的巨變,映在它古老的青磚上,刻在它厚重的土墻里。

嘉峪關,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因建在嘉峪關西麓的嘉峪山上而得名,它比"天下第一關"山海關早建九年。這里地勢險要,南是白雪皚皚的祁連山,北是連綿起伏的黑山,兩山之間,只有30華里,是河西走廊西部最狹窄的地方,被稱作"河西第一隘口"。關西的大草灘,黃草平沙,地域開闊,素為古戰(zhàn)場,關東是絲路重鎮(zhèn)酒泉,緊靠關東南坡下,有的峪泉活水,"九眼泉"冬夏澄清,終年不竭,可供人馬飲用,并可灌溉良田。這些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和險要的地理位置,是這里建關的主要原因。早在漢代,就在距關城北七里的石關峽口設有玉石障,依山憑險,設共防守,據(jù)史料記載,明代以前,這里一直是"有關無城"。

明王朝建立后,為了加強河西的軍事防御,征虜大將軍馮勝收復河西后,在此選址建關,以控制西去的交通要道。據(jù)歷史記載,嘉峪關"初有水而后置關,有關而后建樓,有樓而后筑長城,長城筑而后關可守也"。嘉峪關從建關到成為堅固的防御工程,經(jīng)歷了一百六十多年的時間。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首筑土城,周長220丈,高2丈許,就是現(xiàn)在的內(nèi)城夯筑部分,當時只是有關無樓。明弘冶八年(公元148年),肅州兵各道李端澄主持在西羅城嘉峪關正門項修建嘉峪關關樓,也就是說,嘉峪關關樓是關城建成一百多年之后方修建的,史書上記載說:"李端澄構(gòu)大樓以壯觀,望之四達",又過了20__年,也就是明正德元年(公元1520__年)八月至次年二月,李端澄又按照先年所建關的樣式、規(guī)格修建了內(nèi)城光化樓和柔遠樓,同時,還修建了官廳、倉庫等附屬建筑物。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尚書翟鑾視察河西防務,認為這里必須加強防務,于是大興土木加固關城,在關城上增修敵樓、角樓等,并在關南關北修筑兩翼長城和烽火臺等。至此,一座規(guī)模浩大,建筑宏偉的古雄關挺立在戈壁巖崗之上,它像一隊威武雄壯的戰(zhàn)士,屹立在兩山之間、伸出雙臂,牢牢地守衛(wèi)著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公元1873年當時的陜西直隸總督左宗堂在收復新疆伊犁時速經(jīng)嘉峪關,面對雄偉壯觀、氣勢磅榜的關城,提筆寫下"天下第一雄關"的巨匾懸掛于嘉峪關樓上,為雄關又添了幾分威嚴、幾分雄壯。清末因禁煙而被貶赴伊犁的愛國將領林則徐于1842年10月11日途經(jīng)嘉峪關時,面對巍巍雄關和大漠風光寫下了的詩篇<出嘉峪關感賦)其中一首寫道:

嚴關百尺界天西,萬里征入駐馬蹄。

飛閣造連秦樹直,綜垣斜壓隴云低。

天山峭摩肩立, 瀚海蒼茫人望迷。

誰道堵函千古險,目看只見一九泥。

一生酷愛古詩詞和書法藝術的__同志曾手書過這首的詩篇。

嘉峪關概況導游詞篇二

尊敬的各位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嘉峪關關城講解員張敏,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巍巍雄關耀中華。這里,曾上演過一幕幕民族征戰(zhàn)的歷史話劇;這里,流傳過一篇篇各民族人民和睦相處,團結(jié)奮斗的動人故事。巍巍雄關耀中華,古老的嘉峪關,就象一位歷史老人,六百多年來,離合悲歡的往事,滄海桑田的巨變,映在它古老的青磚上,刻在它厚重的土墻里。

嘉峪關,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因建在嘉峪關西麓的嘉峪山上而得名,它比"天下第一關"山海關早建九年。這里地勢險要,南是白雪皚皚的祁連山,北是連綿起伏的黑山,兩山之間,只有30華里,是河西走廊西部最狹窄的地方,被稱作"河西第一隘口"。關西的大草灘,黃草平沙,地域開闊,素為古戰(zhàn)場,關東是絲路重鎮(zhèn)酒泉,緊靠關東南坡下,有的峪泉活水,"九眼泉"冬夏澄清,終年不竭,可供人馬飲用,并可灌溉良田。這些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和險要的地理位置,是這里建關的主要原因。早在漢代,就在距關城北七里的石關峽口設有玉石障,依山憑險,設共防守,據(jù)史料記載,明代以前,這里一直是"有關無城"。

明王朝建立后,為了加強河西的軍事防御,征虜大將軍馮勝收復河西后,在此選址建關,以控制西去的交通要道。據(jù)歷史記載,嘉峪關"初有水而后置關,有關而后建樓,有樓而后筑長城,長城筑而后關可守也"。嘉峪關從建關到成為堅固的防御工程,經(jīng)歷了一百六十多年的時間。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首筑土城,周長220丈,高2丈許,就是現(xiàn)在的內(nèi)城夯筑部分,當時只是有關無樓。明弘冶八年(公元148年),肅州兵各道李端澄主持在西羅城嘉峪關正門項修建嘉峪關關樓,也就是說,嘉峪關關樓是關城建成一百多年之后方修建的,史書上記載說:"李端澄構(gòu)大樓以壯觀,望之四達",又過了20xx年,也就是明正德元年(公元 1520xx年)八月至次年二月,李端澄又按照先年所建關的樣式、規(guī)格修建了內(nèi)城光化樓和柔遠樓,同時,還修建了官廳、倉庫等附屬建筑物。嘉靖十八年(公元 1539年),尚書翟鑾視察河西防務,認為這里必須加強防務,于是大興土木加固關城,在關城上增修敵樓、角樓等,并在關南關北修筑兩翼長城和烽火臺等。至此,一座規(guī)模浩大,建筑宏偉的古雄關挺立在戈壁巖崗之上,它像一隊威武雄壯的戰(zhàn)士,屹立在兩山之間、伸出雙臂,牢牢地守衛(wèi)著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公元1873年當時的陜西直隸總督左宗堂在收復新疆伊犁時速經(jīng)嘉峪關,面對雄偉壯觀、氣勢磅榜的關城,提筆寫下"天下第一雄關"的巨匾懸掛于嘉峪關樓上,為雄關又添了幾分威嚴、幾分雄壯。清末因禁煙而被貶赴伊犁的愛國將領林則徐于1842年10月11日途經(jīng)嘉峪關時,面對巍巍雄關和大漠風光寫下了的詩篇<出嘉峪關感賦)其中一首寫道:

嚴關百尺界天西,萬里征入駐馬蹄。

飛閣造連秦樹直,綜垣斜壓隴云低。

天山峭摩肩立, 瀚海蒼茫人望迷。

誰道堵函千古險,目看只見一九泥。

一生酷愛古詩詞和書法藝術的毛澤東同志曾手書過這首的詩篇。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49304.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