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學過程中的一份指南,也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橋梁。在編寫教案之前,教師應(yīng)該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困難,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shè)計。教案是教師為了開展教學而編寫的一種書面指導材料,它起著指導和規(guī)范教學活動的作用。如何編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一直是教師們面臨的重要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選教案范本,供大家參考借鑒。
論語的教案篇一
本文短小精悍,擬通過通讀感知、品讀賞析、創(chuàng)讀拓展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自讀、探究中獲得知識,得到啟示。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
1(學生之間交流)把你了解的孔子和《論語》的知識講出來,如果不完整可以互相補充。
2(1)介紹孔子??鬃?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2)介紹《論語八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9篇,內(nèi)容有孔子談話,弟子問及弟子間的互相討論,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nèi)容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jīng)濟、藝術(shù)、宗教等方面,它是儒家精典著作之一。
(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i學生齊讀課文;。
2學生朗讀課文。(1)齊讀,散讀;個人讀。(2)點撥朗讀文言文的技巧。
(3)結(jié)合語言環(huán)境讀準字音;(4)注意朗讀節(jié)奏,語速語調(diào)。
3討論、質(zhì)疑、析疑。
根據(jù)課文注釋,理解課文,互相提問,互相解答。把討論后仍不能解答的疑難問題,提交全班同學討論。
學生質(zhì)疑、析疑結(jié)束后,老師提出一些值得探究的詞、句,供學生探究。
如(1)指出下列句中加點字的含義。
0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同'悅。,愉快)。
0人不知而不慍(惱恨,)。
0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罔,迷惑不解;殆,這里是'學業(yè)陷入困境'的.意思)。
0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認為可恥)。
0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厭,滿足;誨,教導)。
0擇其善者而從之(好的)。
又如分別說說下列句子的意思。
0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不也很快樂嗎)。
0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復(fù)習了舊知識,獲得了新的理解和體會,這樣的人就可以做老師)。
0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幾個人一同走路,這里面一定有可以當我老師的人)。
4反復(fù)朗讀直至背誦。
5檢查學生背誦情況。
(四)小結(jié)。
'溫故而知新'。當我們回顧這節(jié)課學的知識時,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孔子的每一句話,對我們的學習都有很大的啟示啊!
(五)作業(yè)。
完成課后思考與練習三。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大致理解了課文的內(nèi)容,在《(論語)六則》中,每條語錄都滲透著孔子的教育思想,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
(二)品讀賞析,探究內(nèi)涵。
l學生散讀、背誦、討論、賞菥。
2(1)從文中找出關(guān)于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的句子。
(2)課文在學習方法方面強調(diào)什么?在學習態(tài)度方面又強調(diào)什么?
(要點提示:學習方法)。
0'學而時習之'(學習要經(jīng)常溫習)。
0'溫故而知新'(在溫習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過程中,獲得新的理解和體會)。
論語的教案篇二
1.熟讀并背誦正確翻譯這篇課文。
2.積累文言詞匯,積累成語、格言、警句。
1.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性、主動性。
2.學生采用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學習方式進行學習。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借鑒孔子提出的學習方法。
2.借鑒孔子提出的修身原則。
重點
1.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nèi)容。
2.積累文言詞匯、文言知識。
難點
1.文言的理解。
2.積累文言詞匯、文言知識。
一、自主學習
(一)、自學課文
1.熟讀課文。
2.根據(jù)注釋理解課文內(nèi)容。
(二)、導學練習
作者簡介
1.關(guān)于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是魯國陬邑(現(xiàn)山東曲阜)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說創(chuàng)始人,封建社會中被尊稱為“圣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詩》、《書》,刪修《春秋》,注釋《周易》。創(chuàng)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相傳有弟子3000人,著名者有72人。自漢以后,其學說成為兩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統(tǒng),影響極大。
2.關(guān)于《論語》
《論語》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語錄體的書?!墩撜Z》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是封建社會讀書人必讀之書。
《論語》共20篇,492章,內(nèi)容涉及很廣:哲學、政治、教育、文學、藝術(shù)乃至立身處世之道等。它是我國現(xiàn)成最早的用語錄體記錄的古籍。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依據(jù),在我國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廣的影響,在文化史上也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3.常說"三教九流",其中的三教指什么?
4.儒教的創(chuàng)始人是誰?儒家思想、儒家風范、儒商等等就是源于儒家文化。
5.給加點字注音。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3)吾日三省()吾身。
(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由,誨女()知之乎!
(三)自學疑難摘要:
二、合作探究
1.翻譯下列句子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知之為知之。
(3)吾日三省吾身。
(4)學而不思則罔。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展示提升
1.朗讀第二則
(1).學而時習之,而:表順接。
(2).不亦說乎?不亦......乎固定句式,表反問,釋為不也......嗎?亦:也。
(3).有朋自遠方來。朋:志同道合的人。
(4).人不知而不慍。知:了解。而:表卻。
2.翻譯第一則
3.第一則講了那方面的內(nèi)容?
4.背誦第一則
四、反饋與檢測
1.朗讀第二則
(1)吾日三省吾身。三省:多次的反省。
(2)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誠,誠實。
(3)傳不習乎?傳:老師傳授的知識。
2.翻譯第二則
3.第二則講了那方面的內(nèi)容?
4.背誦第二則。
5.朗讀第3-5則。
(1)溫故而知新。故:舊的。知:領(lǐng)會。
(2)可以為師矣。是個省略句,應(yīng)為可以(之)為師,譯為可以把(他)當作老師???可以;以,把。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而:轉(zhuǎn)折連詞,譯為可是。罔:迷惑而無所得。殆:疑惑,精神疲倦無所得。
(4)由,誨女知之乎!誨:教導。知:知道,懂得。之:代詞,代正確認識事物的道理。
6.翻譯3-5則。
7.3-5則講了那些方面的內(nèi)容?
8.背誦3-5則。
論語的教案篇三
1、認知目標:識記本節(jié)選中的基礎(chǔ)知識(詳見《預(yù)習檢測》)。
2、技能目標:通過翻譯文中重點句子分析作者觀點(翻譯見《預(yù)習檢測》)。
3、情感目標: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現(xiàn)代價值。
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重點理解“什么是仁”“怎樣才能達到仁”“為什么這樣做就可以達到仁”)。
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現(xiàn)代價值。(集中探討“仁”與我們的生活)。
1、5課時(0、5為預(yù)習檢測,達到認知、技能目標,本課時為1)。
多媒體授課。
啟發(fā)、探究。
翻開《論語》,圣人孔子從神壇上走了下來,我們看到了一位真誠、坦率的師者,看到了一位尊重學生個性的師者,看到了一位在學生心目中如日、如月、如天的師者,看到了一位讓學生感到“仰而彌高,鉆之彌堅”的師者,看到了一位充滿智慧的智者,正所謂“學高為師,德高為范”,他堪稱“萬世師表”。
走近他,我們需要了解他的思想的內(nèi)核——仁。
什么是仁,也許誰也無法全部解說清楚。從文字上看,仁就是人旁加二,二有多地意思,很多人能夠聚在一起和平共處,這就是仁。那么怎樣才能夠聚集在一起和平共處呢?那內(nèi)容可就多了。下面,我們將來了解一下仁說的倡導者孔子對此是怎么解說的。
接下來,請大家集體背誦第四章節(ji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學生集體背誦。(落實背誦,活躍課堂氛圍)。
教師:其實,文言文的語感培養(yǎng)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靠朗讀來完成。在平時,只要你想讀,敢讀,然后大聲讀,就可以讀出味道,讀出情感,讀出人生?!隘偪裾Z文”,讓我們一起在文言文的大地上瘋狂,領(lǐng)略文言文這塊質(zhì)樸的土地帶給我們的享受。
3、文本解讀:
(1)我們節(jié)選的小標題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請大家聯(lián)系自身生活,談一談生活中哪些事情和這句話是相聯(lián)系的。(盡量使用實例)(整體感知文本)生活中,我們總是希望別人對我們好一點,但很少想到自己對別人好一點。說一點最簡單的,我們總是希望老師多關(guān)注我們一點,多關(guān)心一點,多理解自己一點,可是我們可曾想過,我們是否也曾關(guān)心過老師,關(guān)注過老師,理解老師內(nèi)心的苦衷呢。也許,我們也總希望朋友多為自己做一點事,爸媽多給自己一點愛,一點理解????或許,從今天開始,當我們想到這一個的時候,希望大家都能夠想這句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從大家的討論中,我們大致可以知道這其實是一種推己及人、寬以待人的生活處世方式,生活中只要多一點換位思考,多一些寬容,那么每個人的世界都是燦爛多彩的。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本章節(jié)中孔子究竟要告訴我們哪些關(guān)于“仁”的.內(nèi)容呢?請大家根據(jù)屏幕上的提示找出文本中的相關(guān)句子。(篩選整合文中信息)。
什么是仁?怎樣做才能達到“仁”,施“仁”之后會怎么樣?
(重點句)。
a、克己復(fù)禮為仁。(什么叫克己復(fù)禮??思簭?fù)禮后會怎么樣:天下歸仁。什么樣的行為是克己復(fù)禮: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怎么樣: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c、愛人,知人(是什么。怎樣做: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
d、其“恕”乎?
e、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f、我欲仁,斯仁至矣!
g、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h、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概括)。
a、什么是仁:克己復(fù)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愛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b、怎樣才能達到仁: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能近取譬。
c、施仁之后會怎樣:天下歸仁;在邦無怨,在家無怨;我欲仁,斯仁至矣;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表述)。
下面,請大家結(jié)合我們找出來的句子,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一下什么是仁,怎樣才能達到仁,施行仁后會怎么樣。
什么是仁:仁就是要克制自己,回復(fù)到禮的規(guī)定。就是在平時不要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強加給別人,就是自己要站得住就得幫別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達就使別人先通達。從字面意義的理解上看,孔子認為人在生活中不能縱放自己的欲望,而應(yīng)該以禮來要求自己;生活中要推己及人,寬以待人,學會換位思考,學會團結(jié)合作。
4、“仁”與生活。
正如孔子所說,其實要做到仁并不難,只要你想做。當大家了解完孔子的仁之后,大家得到了哪些啟發(fā)?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要怎么做才是“仁”呢?接下來,讓我們再一次與孔子親密接觸,看看我們應(yīng)該怎樣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運用“仁”學。
(1)克己復(fù)禮:克制自己,回復(fù)到禮的規(guī)定。
生活中,我們都會有很多欲望,有些欲望是合理的,而有些欲望則是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比如教學樓前的山茶花開了,我相信許多同學都有想要摘取的欲望,但是,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里面有明確的規(guī)定:不得損壞公物,茶花是公物,所以我們就得抵住誘惑,這樣做就是仁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生活中,我們總是希望別人對我們好一點,但很少想到自己對別人好一點。說一點最簡單的,我們總是希望老師多關(guān)注我們一點,多關(guān)心一點,多理解自己一點,可是我們可曾想過,我們是否也曾關(guān)心過老師,關(guān)注過老師,理解老師內(nèi)心的苦衷呢。也許,我們也總希望朋友多為自己做一點事,爸媽多給自己一點愛,一點理解????或許,從今天開始,當我們想到這一個的時候,希望大家都能夠想這句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愛人。
仁其實很簡單,只要你懂得愛人就可以了。你可否意識到,你身邊的每個人都很重要,你是否曾經(jīng)關(guān)注過他們,比方說為我們學校的校園環(huán)境衛(wèi)生默默奉獻的陳秀金老師,如為我們宿舍的安定和諧而苦口婆心的生管老師,如為我們學校的安全筑起第一道防線的門衛(wèi)老師????當你再次遇見他們時,請問一聲好,請給他們一個微笑,這樣,你就已經(jīng)是一個“仁”者了。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5、總結(jié):從生活到智慧,從智慧到著書立說,從文本再到生活,今天我們在汲取先圣的生存智慧的營養(yǎng),明天,我們雖然不能成為圣人,但我們絕對可以說我們一直正在沿著圣人為我們描繪的藍圖在建設(shè)和發(fā)展著我們的文化,再此,請讓我們再一次用真誠來朗讀這么幾句話:克己復(fù)禮;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同學們,大家心中一定有這樣的疑問:選修課應(yīng)該如何讀,應(yīng)該讀什么?這邊,我想說:讀好選修課,要靠手腦口;時間要用足,背誦要落實;習慣須養(yǎng)成,知識重遷移;開啟青春門,邁好人生路。
6、作業(yè)。
學習了本章節(jié),大家會有很多的感悟。請結(jié)合你對“仁”理解,擬一份面向全校師生的倡議書,倡議大家都能以“仁”為行動準則,積極投身到和諧一中的建設(shè)中來。
要求:1、字數(shù)不少于400字。2、符合倡議書的寫作要求。
論語的教案篇四
教材分析:
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言行的一部書,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選文中的十則有的談求知態(tài)度,有的談學習方法,有的談修身做人。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認讀字詞、積累文言詞匯。
2、翻譯、理解課文內(nèi)容。
3、整理、積累成語、短語等語言材料。
過程與方法目標:1、誦讀2、合作探討3、培養(yǎng)勤學好問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習態(tài)度人生修養(yǎng)。
教學重、難點:
揣摩文中重點語句的含義。并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淺談自己的見解和主張,
學情分析:語言簡練,含義深遠,因?qū)W生出次接觸文言文所以授課過程中老師要精講,學生要熟記深思牢記。
課前準備:收集有關(guān)孔子的有關(guān)資料。
教具準備:朗讀磁帶、幻燈片。
教學過程:
論語的教案篇五
本文是六則語錄性的文言文。由于初中學生剛剛接觸文言文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讀讀、背背、議議中理解常用的文言實詞,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并積累文中出現(xiàn)的成語、格言等。同時通過對內(nèi)容的探究,讓學生從我國古代文化瑰寶中獲得啟迪,受到教育。
本文短小精悍,擬通過通讀感知、品讀賞析、創(chuàng)讀拓展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自讀、探究中獲得知識,得到啟示。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
1(學生之間交流)把你了解的孔子和《論語》的知識講出來,如果不完整可以互相補充。
2(1)介紹孔子。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2)介紹《論語八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9篇,內(nèi)容有孔子談話,弟子問及弟子間的互相討論,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nèi)容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jīng)濟、藝術(shù)、宗教等方面,它是儒家精典著作之一。
(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i學生齊讀課文;。
2學生朗讀課文。
(1)齊讀,散讀;個人讀。
(2)點撥朗讀文言文的技巧。
(3)結(jié)合語言環(huán)境讀準字音;。
(4)注意朗讀節(jié)奏,語速語調(diào)。
3討論、質(zhì)疑、析疑。
根據(jù)課文注釋,理解課文,互相提問,互相解答。把討論后仍不能解答的疑難問題,提交全班同學討論。
學生質(zhì)疑、析疑結(jié)束后,老師提出一些值得探究的詞、句,供學生探究。
如(1)指出下列句中加點字的含義。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同"悅”,愉快)。
人不知而不慍(惱恨,)。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罔,迷惑不解;殆,這里是"學業(yè)陷入困境"的意思)。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認為可恥)。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厭,滿足;誨,教導)。
擇其善者而從之(好的)。
又如分別說說下列句子的意思。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不也很快樂嗎)。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復(fù)習了舊知識,獲得了新的理解和體會,這樣的人就可以做老師)。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幾個人一同走路,這里面一定有可以當我老師的人)。
4反復(fù)朗讀直至背誦。
5檢查學生背誦情況。
(四)小結(jié)。
"溫故而知新"。當我們回顧這節(jié)課學的知識時,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孔子的每一句話,對我們的學習都有很大的啟示啊!
(五)作業(yè)。
完成課后思考與練習三。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大致理解了課文的內(nèi)容,在《(論語)六則》中,每條語錄都滲透著孔子的教育思想,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
(二)品讀賞析,探究內(nèi)涵。
l學生散讀、背誦、討論、賞菥。
2(1)從文中找出關(guān)于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的句子。
(2)課文在學習方法方面強調(diào)什么?在學習態(tài)度方面又強調(diào)什么?
(要點提示:學習方法)。
"學而時習之"(學習要經(jīng)常溫習)。
"溫故而知新"(在溫習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過程中,獲得新的理解和體會)。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思要結(jié)合,要辯證地對待學思之間的關(guān)系)。
學習態(tài)度。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要謙虛好學)。
"學而不厭"(學習要不滿足不斷進取)。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要隨時隨地向人學習,擇善而從)。
歸納:學習態(tài)度強調(diào)要謙虛,學習方法強調(diào)獨立思考與復(fù)習)。
(在學生闡述這些內(nèi)容的過程中,要求能結(jié)合自己的學習經(jīng)歷來說,只要說得合理,老師就應(yīng)給予肯定)。
(三)創(chuàng)讀文句,拓展創(chuàng)新。
1學生朗讀(分齊讀、二讀、個人朗讀)。
2(1)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并說明理由。
(2)課文中有些話己凝固為成語,試著把它找出來。
(3)在我們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你在哪些方面做得還不夠,結(jié)合課文說說,并闡明今后的打算。
(四)小結(jié)。
(論語》中關(guān)于學習的思想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讓我們"默而識之學而不厭"。從我國五千年文明史中獲得更多的知識,為我們的成長,為建設(shè)祖國服務(wù)。
(五)作業(yè)。
課外摘錄《論語》中的格言警句,在班上交流。
論語的教案篇六
(廣東省珠海市第六中學語文科組招明樂e-mail:z@)。
目的要求。
一、理解六則語錄中包含的道理,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
二、背誦課文,培養(yǎng)閱讀文言文的語感。
要點難點。
一、誦讀時讀準字音,正確停頓;
二、閱讀注釋,正確理解詞語的意義;
三、理解語錄的含義,受到啟發(fā)。
寫作背景。
孔子所處的社會,是動蕩的社會;所處的時代,是變革的時代。
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諸侯之間的爭霸戰(zhàn)爭連年不斷。給勞動人民帶來了嚴重的災(zāi)難,但在客觀上也促進了民族融合,加快了統(tǒng)一的步伐。此時因鐵器和牛耕的使用,生產(chǎn)力得到發(fā)展,私田增多,井田制瓦解,奴隸社會走向崩潰。
作者簡介。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創(chuàng)始者。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先世為商后宋國貴族。少“貧且賤”,及長在魯曾任相禮(司儀)、委吏(管理糧倉)、乘田(管理畜養(yǎng))一類的小官。魯定公時(孔子約年五十)任中都宰、司寇,因不滿意魯國執(zhí)政季桓子所為,離魯而周游衛(wèi)、宋、陳、蔡、楚列國,都不為時君所用,歸死于魯。曾長期聚徒講學,開私人講學的風氣,傳說有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藝者72人。古文學家說他曾刪《詩》、《書》,定《禮》、《樂》,贊《周易》,修《春秋》。雖未必完全可靠,但孔子熟悉古代經(jīng)典,可能曾作過某種整理工作。由于他弟子的活動,在他死后就形成儒家學派,對后世有重大影響。他的學說以“仁”為核心,以“禮”為手段,“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在政治態(tài)度上是保守的,有利于有權(quán)勢者維持舊秩序的要求。通過自漢代董仲舒以來儒家的補充修正改造,他的思想經(jīng)過系統(tǒng)化,成為我國長期封建社會的統(tǒng)治思想,孔子本人也被歷代統(tǒng)治者奉為至圣先師。
段落大意。
課文六則分為六段,實為六章,分屬于《論語》中的四篇。
第一則,講學習方法,態(tài)度和個人修養(yǎng)。
第二則,講學習方法,指出復(fù)習舊知識的目的是為了知新、創(chuàng)新。
第三則,講學習方法,講明學習與思考的關(guān)系。
第四則,講學習態(tài)度,稱贊聰敏好學,虛心求教的`態(tài)度。
第五則,講治學態(tài)度,為人師的條件。
第六則,講學習態(tài)度,主張向任何人學習,但不是肓目的學習。
主題思想。
孔子很重視學習態(tài)度,強調(diào)要終身“好學不厭”。他肯定孔圉“敏而好學”,而且謙虛地說自己都沒有做到“學而不厭”。他還特別提倡互相學習的態(tài)度,“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種“樂”,是與朋友相互學習,研討之樂,是增長學識之樂。最可貴的是孔子提倡“不恥下問”的精神,他肯定了學生孔圉“不恥下問”的精神,其實他自己就是楷模,“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三人”當然不會都是強于己的人。只要有“善者”,就要“從之”,對于“不善者”要引以為戒,改正自己也有的缺點。這里指出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傳說孔子曾向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等人學習,他就是一個虛心求教善于學習的人,所以才成為古今聞名的大教育家。
寫作特點。
《論語》主要記言,是語錄體散文。所選六則中,五則直錄孔子的言論,第四則記錄孔子與弟子之間的對話。每則字數(shù)不多,僅三言五語,所記述的言論,直起直落,僅提出觀點或提出結(jié)論,并沒有論據(jù)或論證。
由于語言凝煉,思想內(nèi)容極其深刻,所以一些語句已成為千百年來廣為傳誦的成語,至今仍活躍在人民的語言中。如“不恥下問”、“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钡取?/p>
另一些名句,在人們不斷引用的過程中又被簡化、緊縮,形成了成語、典故,如“溫故知新”、“擇善而從”。
作業(yè)練習。
一、朗讀下列各句,指出停頓錯誤的一句。
a.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b.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c.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d.是以/謂之“文”也。
()。
二、“溫故而知新”可以有兩種理解。第一種是:溫習舊知識可以以此為基礎(chǔ)進一步學習了解新的知識。第二種理解是什么?你試著說說看。
三、下面短語或句了,翻譯時要調(diào)整詞序,試著把它們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2.不恥下問。
3.何有于我哉!
四、朗讀以下格言般的警句,自己再搜集一些警句抄在筆記本上。
知識就是力量。
--培根。
智慧是經(jīng)驗之母。
--達芬奇。
無知識的熱心,猶如在黑暗中遠征。
牛頓。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岳飛。
業(yè)精于勤,荒于嬉。
--韓愈。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荀子。
答案:一、b。
二、多次的溫習可以對舊知識有新的更深入的理解。
三、1.孔文子,為什么稱他為“文”呢?
2.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而不以為羞恥。
3.在我身上有哪一樣呢!
論語的教案篇七
《論語》十則選自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
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預(yù)習自主介紹查閱的資料、展示搜尋的成果,在積累詞匯、疏通文意中各組自主搶答、討論質(zhì)疑,在交流體驗、歸納拓展中聯(lián)系自身的學習實踐、修身做人進行自我對照,反省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哪些方面還有欠缺,今后有何打算。學生可以從任何角度進行探究反思,所有學習活動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讓學生在相互合作、交流討論中愉快地獲得知識,最后學生自主發(fā)言小結(ji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1、能流暢地朗讀課文,做到當堂成誦,學會整體感知淺易文言文。
2、了解并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匯,正確理解課文意思,學會質(zhì)疑問難。
3、結(jié)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進一步探究反省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及品德修養(yǎng)。
學生了解諸子百家及其著作名稱;查閱孔子、《論語》及儒家學說的有關(guān)資料;搜集有關(guān)孔子及其弟子的小故事,整理一些成語、格言;借助工具書,誦讀課文。
一、導入。
師:“上下五千年,縱橫九萬里。”我們中華民族有著幾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史,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就出現(xiàn)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請同學們說說他們的名字和著作。
讓學生課外搜集與課文有關(guān)的資料,豐富自己的知識,了解先秦文化對我國幾千年的政治、思想、文化產(chǎn)生的深遠影響。
現(xiàn)在我們共同學習探究《〈論語〉十則》,一起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出示課題。)。
二、課前激勵。
全班同學按座位分為四組,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活動中比一比、賽一賽,最終名次記入每個人的平時分,每一組表現(xiàn)突出者酌情加分,“笑到最后”的一組獎勵上閱覽室或電腦室。
小組比賽的名次與平時分掛鉤,在精神獎勵的刺激下能夠幫助學生擁有自信,為小組爭光的活躍氣氛中鍛煉思維、訓練口語、培養(yǎng)積極性;閱覽室、電腦室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去處,這種獎勵可謂投其所好,還能促使他們養(yǎng)成經(jīng)??磿筒殚嗁Y料的習慣,不斷充實自己。小組合作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思維火花,形成競爭機制,產(chǎn)生激勵氛圍;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表達能力、交際能力和進取精神。
三、講小故事、并交流展示查尋成果。
每組派一名代表講有關(guān)孔子及其弟子的小故事,要求簡明扼要,通俗易懂,限時一分鐘。其他組點評后教師定分。出示關(guān)于孔子和《論語》的畫面,配以古典音樂,讓學生自主介紹查閱的資料,展示搜尋的成果;教師予以鼓勵,給每組打分,最后出示須重點掌握的文學常識。
以講小故事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鍛煉語言組織和口頭表達能力,通過師生互評以促提高,充分利用電腦進行多媒體教學,創(chuàng)設(shè)一種學習情境,給學生以視覺、聽覺上的享受。
四、朗讀比賽。
出示下列詞句,每組派一名學生回答三道讀音測試題,其他同學說理由并正音(音義結(jié)合),教師出示正確讀音,然后根據(jù)正確率評分。
教師進行朗讀方法指導,可采用“搖頭晃腦”式,語速稍慢,語調(diào)抑揚頓挫,在停頓、節(jié)奏、語氣、感情等方面也給予點撥。學生先自由朗讀,然后每組選一名代表進行朗讀比賽,分四組讀完,一組比賽后,其他三組進行點評,最后分組齊讀比賽,教師根據(jù)實際情況打分。
新課程強調(diào)凸顯個性、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在語文課中的表現(xiàn)之一就是強調(diào)個別朗讀。的確,個別朗讀有凸顯學生朗讀個性、提高朗讀水平等長處。然而一味地進行個別朗讀,其表現(xiàn)往往是:一人讀,眾人聽。雖然老師也布置聽的任務(wù),但相當部分的學生感覺自己與朗讀關(guān)系不大。個別朗讀的時間越長,多數(shù)學生讀書的實踐就越少;被動聽讀的學生越多,單位時間內(nèi)的朗讀效率就越低。實際上,齊讀不僅為全體學生的朗讀實踐提供機會,還具有扶優(yōu)攜差、共同提高的作用。適當?shù)凝R讀不僅不會扼殺個性,而且利于全員訓練,利于優(yōu)生和學困生在各自的水平上更上一層樓。
五、在積累詞匯、疏通文意的基礎(chǔ)上整體把握課文。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睂W生根據(jù)自己的預(yù)習在組內(nèi)自主討論、疏通文意,其中一組提出三個文言詞,其他三組搶答注解,不許重復(fù);每一組根據(jù)教師的指定翻譯兩三則。(教師根據(jù)正確率評分。)。
整體感知:你從《〈論語〉十則》中讀懂了什么?請讀讀原句說說你的理解。
各組自主搶答,一人一次一句,不能連續(xù)回答,如有不同意可反對,限時半分鐘。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適當補充,使解釋更準確,然后根據(jù)回答的質(zhì)量定分,最后請各組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大屏幕顯示)。學習方法:如“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態(tài)度: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思想品德修養(yǎng):如“人不知而不慍”,“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任重而道遠……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新的理念要求課堂教學是民主平等的對話過程,教師要想方設(shè)法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形成樂學的氛圍;要充分調(diào)控學生的注意力,舍得夸獎學生。“整體感知”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努力改變文言文課堂氣氛,可我的熱情并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原因何在?由此我想到有些老師在公開課上“你真棒”、“好聰明”不絕于耳,并不能達到預(yù)期的效果。其實表揚、鼓勵作為教育激勵學生的一種手段,并非一用即靈,凡用皆靈。表揚要適度,要因人而異,要講究方式,讓學生感到老師的微笑、點頭、贊許是一種崇高的精神獎賞,做到該表揚的絕不吝嗇,該高歌的絕不低調(diào),該委婉的切忌過露。
六、通過質(zhì)疑問難、交流體驗進行自我反思。
每組討論后選一名代表發(fā)言,教師大屏幕出示:“不亦樂乎。溫故知新。見賢思齊。擇善而從。任重道遠。死而后已。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核挥?,勿施于人。”然后評價給分。
每組自主討論質(zhì)疑(如“溫故”一定會“知新”嗎),提問組有權(quán)指定某組某同學回答。學生可以從任何角度進行反思(如“仁以為己任”體現(xiàn)孔子儒家學說推行“仁”的思想,對于我們的言行有著深刻的指導意義),對難懂詞句的理解(如“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義)教師應(yīng)加以點撥、補充,然后根據(jù)優(yōu)劣評分。
大屏幕出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二組為正方,三四組為反方,雙方同學進行辯論比賽,力求觀點鮮明,理由充分,教師定分。
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局面,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大量的課堂時間讓學生質(zhì)疑討論、交流評價,讓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合作交流的互助性、探究未知的開拓性得到有效發(fā)展。然而實踐證明,這種學習方式要求學生有一定的學習基礎(chǔ)與個性品質(zhì)。優(yōu)生具備這一條件,自主質(zhì)疑時他們是發(fā)現(xiàn)者、合作討論時他們是組織者、發(fā)言交流時他們是代表者,他們的潛能得到良好發(fā)揮。而學困生基礎(chǔ)薄弱,參與性、主動性欠缺,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遜,往往總是落后優(yōu)生半步,常常是問題剛想到一半,結(jié)果已被他人答出,無形中失去了思考、發(fā)言、表現(xiàn)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被變相剝奪了學習的權(quán)利。因此,語文教師在課堂中應(yīng)充分認識、研究這一現(xiàn)象,格外注意呵護學困生,想方設(shè)法為其提供機會,促進他們的發(fā)展。
七、背誦接龍。
教師指導背誦,要求語音準確、聲音響亮,切忌斷句、破句,并參考朗讀標準,每組十個人,一人背一則,其他組點評,然后四組選代表背誦接龍,一人背一則,不能連續(xù)背,接著每組齊背接龍,最后教師打分。
全篇課文除去“xx曰”等字眼,不過二百字,完全有可能做到當堂成誦,但要保證學生的誦讀時間,以靈活、生動的方式指導學生進行背誦練習事半功倍。
八、自主小結(jié)。
學生小結(jié):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適當調(diào)整,并指出《論語》對于我們的學習、做人仍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各小組評出表現(xiàn)突出者,教師予以贊賞,最后宣布本節(jié)課活動的獲勝組。
學生小結(jié)學習內(nèi)容,教師可以比較全面地了解掌握情況,以便查漏補缺、及時更正。
九、延伸作業(yè)。
多讀多背課文,課外自愿選讀《論語》。
請根據(jù)文中的成語、格言寫一篇讀《論語》心得,并聯(lián)系自己的學習實踐、修身做人進行自我反省,然后把習作貼在教室里互相對照、監(jiān)督。
生活體驗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基礎(chǔ),語文學習的過程實質(zhì)上是不斷激活生活體驗的過程。同時,生活體驗也能照亮語文學習,語文學習是在不斷地理解已有的生活體驗及其意義,而已有的生活體驗也在不斷地解讀語文。生活體驗愈豐富,愈能從不同的角度和深度進入語文并掌握語文。教師應(yīng)鼓勵學生寫自己真實的學習體驗、生活經(jīng)歷,通過聯(lián)系實際來指導自己的言行,充分利用語文資源溝通課內(nèi)課外,重視語文與生活的緊密結(jié)合。這樣學生學到的不僅是活生生的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養(yǎng)成了關(guān)心生活、留心語文的習慣。由此可見,只要語文學習與生活體驗相聯(lián)相融,就能雙贏。
論語的教案篇八
教學目標:
2、掌握重點詞句,理解十則語錄的意思并背誦。
3、學習正確的學習方法與學習態(tài)度。
教學重點:初步掌握古代文言文的學習方法,掌握實詞意義。
教學課時:2。
第一課時。
以宋代宰相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引入《論語》(語錄體散文,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和介紹孔子(配合出示孔子及“三孔”圖片。)。
論語說慍罔殆誨人不倦女識哉。
(采用讀讀講講的方式,即每一則語錄讓學生掌握重點詞語,然后理解大致意思,朗讀背誦。然后進行集中的字詞訓練和朗讀背誦。)。
第一則:掌握“時”(按時)“說”(通“悅”,愉快)“樂”(快樂)“知”(了解)“慍”(怨恨)“君子”(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
——講學習方法與態(tài)度和個人修養(yǎng),不斷學習,方能牢固,遠道而來,切磋促進,自求長進,不怨他人。
第二則:掌握“溫故(溫習舊知識)而知(領(lǐng)悟)新”和“可以”(可以憑)的含義。
講學習方法:常復(fù)舊課,領(lǐng)悟新知。
第三則:掌握“罔”(迷惑而無所得)“殆”(疲倦而無所得)的意義;
——講學習方法:學思結(jié)合,方有所得。
第四則:掌握“誨”(教導)“女”(通“汝”,你)“知”(明白,懂得)“是”(這)的意思。
——講學習態(tài)度:要老實謙虛,不要不懂裝懂。
第五則:掌握“謂”(稱)“恥”(以為恥)“是以”(因此)。
——講學習態(tài)度,要勤奮好學,謙虛好問。
:朗讀并背誦。
第二課時。
第六則:掌握“識”(記)“厭”(滿足)“倦”(疲倦)。
——講學習方法與學習態(tài)度:默記成育,積累知識,好學不止,熱情教導。
第七則:掌握“三”(虛數(shù),幾個)“從”(順從,學習)“善者”(好的方面,優(yōu)點)。
——講學習方法:要虛心求教,取長補短。
第八則:掌握“知”(懂得)“好”(喜歡,愛好)“樂”(以之為樂)。
——講學習態(tài)度:唯會尋學習樂趣,方能學大成。
第九則:掌握“川”(河流)“斯”(這)。
——講學習態(tài)度:一寸光陰一寸金,要珍惜時間,勤學不輟。
第十則:掌握“嘗”(曾經(jīng))“寢”(睡覺)“以”(用來)“益”(好處)。
——講學習方法:要學思結(jié)合,親身實踐勝于空想,意同第三則。
“而”的用法。
——1、順接(表修飾、表并列、表順承);2轉(zhuǎn)接。
——學習態(tài)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p>
——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默而識之;思無益,不如學也.
六小結(jié)本課成語。
1見課后練習一、三,使用課件。
2寫一段話,用上下面給出的短語中的三個以上。
k、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蒷、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m、逝者如斯夫。
o、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翻譯原則:1“信”(忠實于原文,字字落實,句句落實,不隨意增減。
2“達”(表意明確,語言通暢,語氣不走樣。)。
3“雅”(用簡明、優(yōu)美,富有文采的現(xiàn)代漢語把原文的內(nèi)容、形式和風格準確地表達出來。)。
翻譯方法:1留(專有名詞,人名等照譯。)。
2補(補出省略成分,如主語,賓語)。
3刪(刪去不譯的詞語)。
4換(把古詞換成現(xiàn)代詞)。
5調(diào)(調(diào)整倒裝句句序)。
6選(根據(jù)上下文,選用恰當?shù)脑~義)。
7譯(譯出實詞、虛詞、活用的詞幫通假字)。
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譯法)。
9意譯(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譯不通,用意譯)。
論語。
一、要有好的學習態(tài)度。
敏而好學——好學。
不恥下問——肯問,善問。
學而不厭——不滿足,不驕傲。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t虛誠實勤學。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謙虛老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以學習為樂。
二、要有好的學習方法。
學而時習之——按時復(fù)習。
溫故而知新——總結(jié)復(fù)習,發(fā)現(xiàn)新知。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思結(jié)合。
默而識之——不斷積累。
以思,無益,不如學——學習與實踐相結(jié)合。
三、要珍惜時間——逝者如斯夫。
論語的教案篇九
“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人?!闭l有這樣偉大的人格魅力,讓司馬遷這樣的大歷史學家心向往之。古史亦有:半部《論語》而治天下!雖曰夸張,然實則確也!《論語》作為中華古典文獻巨著之一,蘊含著厚重的傳統(tǒng)文化精髓,其中所體現(xiàn)的孔子思想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形成與發(fā)展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對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影響深遠。《論語》作為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在歷史上一直是蒙童教育的必讀典籍。全書二十篇,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即古人所云:微言大義。今天,我們重讀《論語》(亦或初讀),就是以心向往之的探究精神去品味厚重精髓中的微言大義,將經(jīng)典古籍化為今用,吸收前人思想精華中有益于自己品德修養(yǎng)的精神食糧。
《論語》里有許多句子發(fā)展成為成語、名言、警句,其數(shù)量之多,流傳之廣,在中國的典籍中可謂獨占鰲頭!所選十則,各有所側(cè)重,或談學習態(tài)度與方法,或談思想品德修養(yǎng),亦或直切孔子之核心思想“仁”。教讀這些,要謹記三要:其一,激發(fā)文言興趣,自主探究學習;其二,注重生成發(fā)散,完善知識積累;其三,創(chuàng)造“反芻”條件,沉淀鍛塑人格。
任務(wù):搜集主題資料,并進行分類整理
活動:主題預(yù)設(shè)走近儒家傳統(tǒng)文化(結(jié)合北師大版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第十課《思想的活躍與百家爭鳴》)、走近孔子(高中語文教材第一冊主題活動:《孔子世家》司馬遷、《孔子:第一位教師》馮友蘭、《孔孟》黃仁宇、《四書五經(jīng)的假面目》南懷瑾、《孔子家語》王肅、《儒學對人生價值的追求》余翔林等)、走近《論語》(《論語》相關(guān)簡介及評論)
學情預(yù)估:
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搜集與整理長期以來是語文學習的“禁區(qū)”,學生相對來說比較陌生,同時又略顯有點難度,因此,平時我在閱讀教學和綜合實踐活動課上比較注意讓學生搜集、分類并進行整理這方面的知識,依此作為文言學習的知識儲備。與“走進儒家傳統(tǒng)文化”相比,“走進孔子”“走進《論語》”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搜索與分析。
說明:
資料的搜集與整理是本節(jié)課學深學透的基礎(chǔ),同時隨閱讀量的增加,疑點會呈波浪式出現(xiàn),有些問題不解自知,而更多的疑點則會呈現(xiàn)一派“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情景。我們正是抓住這點點滴滴的疑,從而展開探究。
活動:話題預(yù)設(shè)“遨游儒家傳統(tǒng)文化”、“感悟傳統(tǒng)經(jīng)典”“我心中的孔子”“我與孔子的心靈對白”“走進《論語》”……依小組為單位,依據(jù)搜集資料的實際選擇言之有物的話題,結(jié)合文本具體信息完成初讀學習的生疑、質(zhì)疑,進而為下一步的悟疑、解疑作下鋪墊!
學情預(yù)估:
初一的學生交流自己查找的資料,可能不很主動,最重要的是交流要切中主題,這需要教師既要點燃學生自我展示的熱情,又要進行方向性極強的指導。
說明:
關(guān)注文本,注重文本的生成與創(chuàng)新是文言學習的主旨所在,依據(jù)資料生疑、質(zhì)疑,進而圍繞文本展開討論,走進文本,深入探究。(重點參讀南懷瑾《四書五經(jīng)的假面目》)
任務(wù):圈點文言重點字詞,訓練句讀,分類商譯文本內(nèi)涵
活動:
1、抄讀文本,刪除標點,訓練句讀,自主探究
2、圈點字詞,商譯(商討、翻譯)文本,分類整理
3、交流異議,反復(fù)誦讀
4、《論語》成語、格言、警句集錦
學情預(yù)估:
學生可能對文言文中的通假、句式、詞義的演變以及文言文常識性問題的解決產(chǎn)生障礙,諸如“說”同“悅”;“知”同“智”;“女”同“汝”以及“三省”、“三人行”中“三”的用法等,這些我們需要引導學生借助工具書進行正確詮釋!同時,在進行句讀訓練時,注重語法,商譯文本時,也要符合現(xiàn)代漢語語法。
說明:
句讀訓練是文言學習的最基本能力,通過訓練可以增加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為商譯與誦讀做好了鋪墊。而商譯與誦讀的過程則是對文本的深層次的探究研讀。由文本歸納總結(jié)成語、格言以及名言警句便是活學活用文言文的標志,更容易拉近學生與文言文的距離。
任務(wù):沉浸文言經(jīng)典體驗感悟?qū)嵺`
活動:
1、誦讀感受,體驗經(jīng)典
2、交流感悟,結(jié)合所搜集資料,整體感悟孔子思想及《論語》
3、歸納大家的想法,進行類的升華
4、參照文本,強化自我體驗,實踐真知
學情預(yù)估:關(guān)注學生的是實際情感體驗,給學生搭建一個自我展示的舞臺,內(nèi)化文本知識,拓展學生視野,關(guān)注學生的知識構(gòu)建和人文素養(yǎng)。交流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最具開放性的,學生依據(jù)《〈論語〉十則》的文本信息,加之補充讀物和所搜集資料,從而學生會更有可言之的話題,因此,“放之有度”的教學在這里更能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民主與開放,也更具有人文關(guān)懷,因為我們始終在關(guān)注著學生。
論語的教案篇十
生齊答:學生。
師:我的身份是什么?
生齊答:教師。
生齊答:有興趣。
師:好,今天我們先來學習其中的部分章節(jié)——《論語》十則。學習文言文,誦讀是最基本的方法。讀準字音、讀準節(jié)奏、讀出韻味、讀出智慧。在讀中領(lǐng)悟文意、在讀中積累語匯、在讀中質(zhì)疑思辨、在讀中陶冶情*。今天就讓我們走近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隨他一起探討有關(guān)學習方法、求知態(tài)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請對照注釋朗讀《〈論語〉十則》。
(生放聲朗讀)。
師:大家讀后一定會發(fā)現(xiàn),每一則都有一個“子曰”?!白釉弧笔鞘裁匆馑??
生齊答:孔子說。
師: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子曰”呢?
生1:因為《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書。用“子”是表示對老師的尊敬。
師:《論語》在我國歷史上影響很大,是封建時代人人必讀的書。請大家拿出我們預(yù)習時所做的讀書卡,全班交流,資源共享。(多媒體出示“作者作品”讀書卡)。
(討論交流,填“作者作品”讀書卡)。
生2: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字仲尼,魯國人,他長期從事私人講學,曾周游列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晚年回到魯國。
生3: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創(chuàng)辦私學,不問出身貴賤和家境貧富,廣收門徒,先后培養(yǎng)的學生有三千人,孔子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啟發(fā)學生思考問題,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論語》一書,記載了孔子的言論。
生4:孔子自幼聰明好學,他學識淵博,但從不自滿,相傳孔子有門徒三千,其中有72人被譽為“賢人”,文中說到子路、子貢都在72位賢人之列,孔子去世了,這些人為他守了3年的墓。
《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和他徒弟的言行書,由若干篇組成。全書今本486章,本文選取了10章。雖只是一個零頭,但也可看出這本書形式上的特點,分為兩個方面:1、關(guān)于學習態(tài)度及方法的;2、關(guān)于思想品德修養(yǎng)的,這樣寫體現(xiàn)了“古為今用”的原則。
生5:孔子自幼聰明好學。他學識淵博,但從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國時,在去晉國的路上,遇見一個七歲的孩子攔路,要他回答兩個問題才讓路。其一是:鵝的叫聲為什么大??鬃哟鸬溃葫Z的脖子長,所以叫聲大。孩子說:青蛙的脖子很短,為什么叫聲也很大呢?孔子無言以對。他慚愧地對學生說,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師??!
師:常言道“書讀百遍,其意自見”。請大家再讀課文,要求對照注釋讀準字音。
(生朗讀課文)。
師:哪位同學來給大家朗讀一遍,看看你是否讀準了字音。
(一生范讀課文)。
師:大家覺得他讀得怎么樣?
生1:第一則中的“說”同“悅”,應(yīng)讀作“yue”;第五則中的“女”同“汝”,故讀作“ru”。
師:“女”在這里為什么讀“汝”?
生2:因為它是通假字。
師:什么叫通假字,誰來說說看?
生3:《童趣》中的“昂首觀之,項為之強”中的“強”同“僵”。
生4:舉一反三。
師:你知道是誰最先提出來的嗎?
生5:孔子。
師:好,注意了平時的課外積累??鬃釉诒疚闹幸蔡岢隽嗽S多學習和做人的秘訣,請大家細讀課文。要求讀準節(jié)奏,讀出文言的韻味。讀準了節(jié)奏,文言文就讀懂了一大半。大家可分四人為一小組互讀互評,將不太理解的字詞找出,抄寫到你的“難句理解”類讀書卡上,然后小組討論。讀書時看誰搖頭晃腦搖得好。(多媒體出示“難句理解”讀書卡)。
(生搖頭晃腦地讀)。
師:剛才,我看見同學們在下面讀得搖頭晃腦,聽起來很有韻味,誰上臺來搖一搖呢?
生6:(搖頭晃腦地)朗讀第1則。
師:很有味道,如果坐在那把椅子上,戴上一幅老花鏡,就更像老先生了。
生7:(踱著方步)朗讀第3、4則。
師:他是一個踱著方步的孔子。
師:我們一起讀一遍,好不好?
生齊讀。
師:有沒有小組解答不了的問題提出全班討論?
生8:前幾則比較好懂,第八則意思我不太理解。
師:哪一組的同學能幫他講解一下?
生9:曾子說:“士人不可以沒有寬廣的胸懷和堅強的意志,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道路又很遙遠。把實現(xiàn)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嗎?到死為止,不也很遙遠嗎?”理解這一句話并不難。這一則中有一個關(guān)鍵詞“弘毅”,可用換字辦法來解釋,即“剛毅”“強毅”;有的可用加字辦法來解釋,如“任(任務(wù))重(重大)而道(路程)遠(遙遠)”。
生10:成語。
師:大家能不能從文中再舉幾個例子?
生11:溫知知新。
生12:見賢思齊。
生13:學而不厭。
生14:循序漸進。
師:有的同學已將這些成語寫在了讀書卡上?!墩撜Z》中的.成語非常豐富,大家下課之后可設(shè)置一個“《論語》與成語”專題進行摘抄積累,豐富自己的語言倉庫(多媒體出示:《論語》與“成語”讀書卡)。《論語》是為現(xiàn)代貢獻成語最多的一本書,我為大家搜集了一些,下面來看一看。(網(wǎng)頁顯示《論語》中的成語。)。
師:其實除了成語,還有許多的格言警句,至今膾炙人口。下面請就你最喜歡的幾則當堂背誦??凑l背得最多最快。要求背出文言文的韻味來,而且談?wù)勀愕母惺埽岢瞿愕膯栴}。
生16:這句話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謝的。
師:這樣理解還只是字面上的意思,那更深的意思是什么呢?
生17:只有經(jīng)過艱難困苦的考驗,才能知道一個人的意志是不是堅強。也就是古詩所說的:“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p>
師:還有哪些同學來背、來讀?
生18:(背誦“曾子”篇)這句話是說:人都要有堅強的意志,要為自己的理想去奮斗,即使是付出了什么,那也是值得的。
生19:學習態(tài)度類、學習方法類、思想品德修養(yǎng)類。
師:在上一節(jié)課的自由背誦中每個人的喜好各不相同。因為每人的生活經(jīng)歷不同,閱讀體驗自然也不盡相同。讀著你最喜歡的語句,你是否讀出了一份智慧,讀出了一個自我呢?請大家再品讀這些語句,聯(lián)系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生活體驗談?wù)勀愕囊娊狻?/p>
像這樣的問題還有許多,大家可以充分展開討論。
(生再讀背課文。)。
生1:我特別喜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格言。因為我有一些體會。有時候,我不喜歡做一些事,但有的同學硬要我去做,為了不影響同學間的友誼,我只好順從了。我真想把這句話送給他。
師:看來,你與孔子的思想發(fā)生了碰撞,產(chǎn)生了共鳴。下來,你可以與他更深入地交流。
生2:我特別喜歡“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句話。因為讀了這句話,我想到了我們校門口的牌子上的“每日三問——今天,我的學習進步了嗎?我的身體進步了嗎?我的品德進步了嗎?”如果我們每天都能這樣問問自己,那我們就會不斷進步。
師:看來,同學們理解很深,真正讀出了智慧,讀出了個性。
師:有人說,若中國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論語》,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1988年初75位諾貝爾獲得主在巴黎集會,發(fā)表了宣言,其中說:“人類要在二十一世紀生存下去,就要從中國的孔子那里去尋找智慧?!睆闹袊目鬃舆@里找智慧,就要從《論語》里面去找智慧。
我在讀《論語》時,我的思緒就常常穿越時空走進孔子的那個時代,也許正因為他的“知其不可而為之”的任重道遠精神,才與眾弟子無間隔地坐而論道,使那些學說成為中國數(shù)千年綿綿不絕的浩然正氣。我想,孔子這樣做時,一定沒有認為自己是什么圣人先師。他不過是一個童心未泯又熱愛藝術(shù)且善于思想的真誠人罷了。與其說喜歡孔子的學說,不如說更喜歡孔子這個人。孔子的真誠坦蕩,仍然是我們現(xiàn)代人最需要的品質(zhì)。那么你心中的孔子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請課后廣泛地搜集資料,了解他的身世、他的故事、他的主張、他的性格、他的為人等等方面,充分占有材料后,以我心目中的孔子為題,寫一份讀書報告。
古詩文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走近它、熟讀它、背誦它。讓它植根于我們的心靈,伴我們成長。
論語的教案篇十一
1. 知識與能力:對《論語》十二章和補充材料中關(guān)于“修身”的章句進行品析,了解孔子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具備怎樣的品性。
2.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課內(nèi)和課外材料的研讀并聯(lián)系自身實際體會學習《論語》的現(xiàn)實意義。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中國文化經(jīng)典的底蘊,使學生經(jīng)歷一番文化濡染提升自我修養(yǎng)。
對《論語》十則和補充材料中關(guān)于“修身”的章句進行品析,了解孔子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具備怎樣的品性。
從文本中提煉、概括“修身”的方式。
1、孔子簡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漢族,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人。中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后世統(tǒng)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師、萬世師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論語》是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jīng)》《尚書》《禮記》《易經(jīng)》《春秋》并稱“四書五經(jīng)”。
1、學生讀,其他同學聽出有誤的地方并改正。
2、根據(jù)學案,自由誦讀。(在書上標出斷句)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p>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p>
子曰:“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p>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p>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p>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p>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p>
3、老師范讀,學生評價。
提示:從停頓、重音、語調(diào)、語速、感情等方面著眼。
4、學生展示讀
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兩章進行展示。
1、結(jié)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翻譯課文前六章。
2、小組合作學習,解決問題。
3、檢測學習成果。(要求:翻譯下列句子,并解釋加點字。)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
來勸解他,為他排憂解難。
不知面對這些煩惱的同學學過這一課是否有些釋懷了呢?
通過這節(jié)課,我們了解到了中華民族最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對文章中的語言精華和思想精髓有了初步了解與掌握,希望同學們能夠?qū)W以致用,好下課!
論語的教案篇十二
1。熟讀并背誦正確翻譯這篇課文。
2。積累文言詞匯,積累成語、格言、警句。
過程與方法:
1。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性、主動性。
2。學生采用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學習方式進行學習。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借鑒孔子提出的學習方法。
2。借鑒孔子提出的修身原則。
重點1。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nèi)容。
2。積累文言詞匯、文言知識。
難點1。文言的理解。
2。積累文言詞匯、文言知識。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
(一)、自學課文。
1。熟讀課文。
2。根據(jù)注釋理解課文內(nèi)容。
(二)、導學練習。
作者簡介。
1。關(guān)于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是魯國陬邑(現(xiàn)山東曲阜)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說創(chuàng)始人,封建社會中被尊稱為“圣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詩》、《書》,刪修《春秋》,注釋《周易》。創(chuàng)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相傳有弟子3000人,著名者有72人。自漢以后,其學說成為兩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統(tǒng),影響極大。
《論語》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語錄體的書?!墩撜Z》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是封建社會讀書人必讀之書。
《論語》共20篇,492章,內(nèi)容涉及很廣:哲學、政治、教育、文學、藝術(shù)乃至立身處世之道等。它是我國現(xiàn)成最早的用語錄體記錄的古籍。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依據(jù),在我國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廣的影響,在文化史上也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3。常說"三教九流",其中的三教指什么?
4。儒教的創(chuàng)始人是誰?儒家思想、儒家風范、儒商等等就是源于儒家文化。
5。給加點字注音。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3)吾日三?。ǎ┪嵘?。
(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由,誨女()知之乎!
(三)自學疑難摘要:
二、合作探究。
1。翻譯下列句子。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知之為知之。
(3)吾日三省吾身。
(4)學而不思則罔。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展示提升。
1。朗讀第二則。
(1)。學而時習之,而:表順接。
(2)。不亦說乎?不亦......乎固定句式,表反問,釋為不也......嗎?亦:也。
(3)。有朋自遠方來。朋:志同道合的`人。
(4)。人不知而不慍。知:了解。而:表卻。
2。翻譯第一則。
3。第一則講了那方面的內(nèi)容?
4。背誦第一則。
四、反饋與檢測。
1。朗讀第二則。
(1)吾日三省吾身。三省:多次的反省。
(2)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誠,誠實。
(3)傳不習乎?傳:老師傳授的知識。
2。翻譯第二則。
3。第二則講了那方面的內(nèi)容?
4。背誦第二則。
5。朗讀第3―5則。
(1)溫故而知新。故:舊的。知:領(lǐng)會。
(2)可以為師矣。是個省略句,應(yīng)為可以(之)為師,譯為可以把(他)當作老師。可,可以;以,把。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而:轉(zhuǎn)折連詞,譯為可是。罔:迷惑而無所得。殆:疑惑,精神疲倦無所得。
(4)由,誨女知之乎!誨:教導。知:知道,懂得。之:代詞,代正確認識事物的道理。
6。翻譯3―5則。
7。3―5則講了那些方面的內(nèi)容?
8。背誦3―5則。
論語的教案篇十三
1詳細了解孔子的生平大概和《論語》產(chǎn)生的社會背景。
2品味孔子語錄的藝術(shù)特色。(排比的語言氣勢,比喻的形象意義,對偶的整齊形式)
3懂得語錄所闡述的道理。
品味孔子語錄的藝術(shù)特色。
懂得語錄所闡述的道理。
課前收集有關(guān)孔子和《論語》的資料。
教學內(nèi)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策略說明
一、揭示主題
導入新課。
1板書:先哲智慧
“先哲”指什么?你是如何理解“先哲智慧”的?
2提問:你能說出幾個先哲的例子呢?
1齊讀板書。闡述各自觀點。
2交流所知。
使學生明確本單元學習內(nèi)容。
檢查學生的感悟力,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
二、信息交流,
語文激發(fā)興趣。
1過渡:這節(jié)課熟悉一位先哲。
板書:孔子
2關(guān)于孔子,你們知道些什么呢?
3他與他弟子的智慧在哪本書中集中體現(xiàn)?板書:《論語》八則。
4誰對《論語》有所了解?
1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guān)信息。
2自由回答。
3齊讀課題。
4自主交流。
加強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shù)的整合,旨在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檢驗學生的文化底蘊。
三、自讀語錄,
整理哲理。
1《論語》八則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請自己學習。
2你們懂了哪些語錄,注意朗讀,最喜歡哪則,結(jié)合生活談它給你的啟示。
1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自學八則語錄,小小組交流討論準備小組發(fā)言。
2自主朗讀,集體交流。
通過自學交流朗讀,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又養(yǎng)成合作學習習慣,感悟語錄中的哲理。使學生懂得學習要舉一反三,并積累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
四、拓展學習,
增加積累。
1《論語》中語錄有上千條,推薦《初中文言讀本》。
2檢查學生學習情況。
1學習《子罕三則》,完成讀讀背背。
2同桌交流。
3課后另選幾則《論語》加以背誦積累。
增加學生的積累量,不斷加強他們的文化底蘊。
論語的教案篇十四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情導入: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同學們自讀課文“閱讀提示”,慢讀全文。
2.聽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體會語調(diào)。
三、細讀課文,整體感知朗讀課文:
1、聽錄音,朗讀課文。
2、結(jié)合課下注釋,串譯課文。
3、了解各章大意。
a、“見賢思齊”章:見賢思齊、勇于自省。
b、“三人行”章:擇善者而師之。
c、“士不可以不弘毅”章:人必須堅強并且有仁愛之心,并能堅持到底。
d、“歲寒”章:學會在逆境中求生存,不畏艱難。
e、“子貢問”章:自己做不到的,不要強加于別人。
4、小組內(nèi)交流每則文意,領(lǐng)會蘊含。
5、教師抽查學生翻譯難句。
6、學生集體大聲、流利、快速地朗讀全文。
7、學生跟著錄音輕讀,嘗試背誦。
四、課堂總結(jié):學生小結(jié)本節(jié)內(nèi)容。
五、布置作業(yè):背誦課文。
六、板書設(shè)計:
七、課后反思: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論語的教案篇十五
初中階段,文言文教學到底應(yīng)該如何教?是不是都按《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的“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背誦優(yōu)秀詩文80篇?!眮碜觯x一讀、背一背、理解大意就行了?我個人認為,這得依據(jù)所選文言文文本的特點來定,標準里的要求是總體要求,是基本要求,是最低要求,這不應(yīng)成為語文教師從事單篇文言文文本教學的桎梏。語文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在“思考”這面超驗的旗幟下借助語言文字進行“聚會”的活動,這思考拒絕以某個在先的目的的名義而結(jié)束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這種教學要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文言文教學如何讓學生進行大量實踐呢?最為有效的一條就是把教學的觸角伸到文本所提供的場景或文本作者所處的時代去,讓學生置身于特定的交際場中,進行場復(fù)原。這與《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語文教學與生活相聯(lián)系是一致的。只不過,這種聯(lián)系,是一種特殊的方式,我把它稱之為場復(fù)原(回到原始狀態(tài))。
場復(fù)原,說簡單一些,就是把教師與學生的“思考”通過時光隧道送到文本所提供的場景或文本作者所處的時代之中,讓這種“思考”接近更為原始的狀態(tài),實現(xiàn)教師、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完全融合,進而讓教師、學生在這種狀態(tài)下進行交際,實施教學行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對《十則》的教學,若能采用這種方式,其教學必將產(chǎn)生特效。
文本教學的基本策略是“個性解讀,對話生成”。文言文教學要把握好“度”:太淺,學生學得皮毛;太深,學生無法理解。對《十則》的教學,這個“度”以場復(fù)原為標。具體地說,就是要讓學生在理解文本字面意思的基礎(chǔ)上,穿越時光隧道,完成對原文本的修改或再創(chuàng)造;學生、教師這個復(fù)原的“場”中,對言語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實現(xiàn)平等對話。
生:第十則。
師:是誰問誰答?
生:孔子的學生子貢問,孔子答。
師:請問,子貢問了一個什么方面的問題?他怎么問,孔子如何答呢?(學生思考了一會兒,有學生站了起來。)
生:我認為子貢問的這個問題是關(guān)于修身做人的。他這樣問,“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孔子回答,“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師:你能結(jié)合問語和答語的意思給大家以解釋嗎?
生:可以。用現(xiàn)代文翻譯這一問一答,子貢問的就是“有一詞可以用來一生踐行嗎?”孔子說,“大概就是‘恕’了。自己所不喜歡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這告訴我們,做人要有“寬恕”之心。所以,子貢的問題是關(guān)于修身做人的。
師:是呀!你的思考嚴密,也很正確。謝謝!請坐!
(教師依據(jù)全班同學自然分組情況,由第一大組完成第一、三則,由第二大組完成第二、八則,由第三大組完成第四、五、六則,第四大組完成第七、九則的問語設(shè)計。先獨立思考,再前后四個同學一組討論修正,形成統(tǒng)一意見。由中心發(fā)言人匯總討論結(jié)果,準備發(fā)言。)
師:下面,我們來聽聽大家學習的成果。(第三大組多人舉手,我點了一人發(fā)言。)
生:第四則,僅有孔子的答語,我們經(jīng)過討論認為,答語回答的是學習方法中學習與思考的關(guān)系這一問題。所以,問語應(yīng)這樣設(shè)計,“先生,學習與思考的關(guān)系是怎樣的呢?”
師:那你能如同第十則那樣,把你加入到問語之前嗎?
(生有點不理解。師提示:第十則中是誰提問的?學生答,子貢。師提示,這時是你提問,你應(yīng)將自己的名字加到問語之前。是不是?生笑了。)
生:xxx問曰:“先生,學習與思考的關(guān)系是怎樣的呢?”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p>
師:大家同意他的意見嗎?
生(齊):同意!
師:下面,請讓我們回到春秋時期,我當孔子,你做學生,全班同學擔任旁白,我們來進行問答對話。
(學生旁白:xxx問曰。)
生:先生,學習與思考的關(guān)系是怎樣的呢?
(學生旁白:子曰。)
師: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注:師生逐一完成其余八則的問語添加,學生、師生之間采用古人問答時的語氣語調(diào)進行問答訓練。在對話過程中,師生對第一則,做了較為全面的分析。即認為“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說的是學習方法中溫習的快樂,“有朋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說的是會學友,后一句則講人的修養(yǎng)問題。三句話三層意思,層層遞進。)
筆者曾多次執(zhí)教《十則》,先前由于思想未認識到這個層面上來,也就是采用“讀一讀、背一背、理解大意”的思路,把這節(jié)課“忽悠”過去了。在學習《語文課程標準》之后,我對我以前的做法進行了反思,認為聯(lián)系生活不夠。如何聯(lián)系生活呢?筆者結(jié)合自己提出的“語文交際場教學理論”進行了再思考。我發(fā)現(xiàn),我過去在處理文本的時候犯了兩個錯誤。一是對《論語》中話語產(chǎn)生的背景缺少關(guān)注。二是聯(lián)系生活的方式不對。如果運用語文交際場的觀點,我就應(yīng)該讓學生、教師穿越時光隧道,置身于文本所提供的場景或文本作者所處的時代之中,在這個特定的場中進行語用交際!如何做呢?選文的第十則剛好給我提供了這樣一個范例。于是,我大膽地實施了我的設(shè)想。沒想到,取得了空前的成功!這種教學,將傳統(tǒng)的逐句析文義、師生的機械分析變?yōu)榻處熍c學生的對文本之象的個性解讀。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之中完成對《十則》中每則的個性化修改和創(chuàng)造,使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真正主人,達到了傳統(tǒng)教學所不能達到的境界。
這種設(shè)計是遵循了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語文學習規(guī)律的,從實施的過程來看,教學策略也是完全正確的。這節(jié)課結(jié)束后,我無比興奮。一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由于角色的置換而產(chǎn)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行為的高度自主性,讓我體會到了新理念運用到教學實踐之中所產(chǎn)生的魅力。二是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了富有創(chuàng)意的修改和再創(chuàng)造,這使得學生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的主人”。三是教師與學生組成了“學習共同體”,教師教的成份明顯比傳統(tǒng)式少多了,教師也輕松了許多。
當然,這種策略并不是適用于對每篇文言文的教學,這又反映出“場復(fù)原”式聯(lián)系生活法的局限性??舍槍Α妒畡t》而言,這種方法又是最恰當不過的。但這種教學是不是又超出了《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了呢?沒有超過吧,我想。
這節(jié)課也有不足之處,那就是中心發(fā)言人發(fā)言時,常出現(xiàn)“我認為”而不是“我們小組經(jīng)過討論,認為”。要知道,小組討論的成果應(yīng)是小組所有成員一起探究的結(jié)晶,怎么能讓中心發(fā)言人一個人獨享呢!但對于這一點,只要我們做教師的,在課堂上多多提醒就行了。
論語的教案篇十六
知識與能力:
1.熟讀并背誦正確翻譯這篇課文。
2.積累文言詞匯,積累成語、格言、警句。
過程與方法:
1.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性、主動性。
2.學生采用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學習方式進行學習。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借鑒孔子提出的學習方法。
2.借鑒孔子提出的修身原則。
重點1.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nèi)容。
2.積累文言詞匯、文言知識。
難點1.文言的理解。
2.積累文言詞匯、文言知識。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
(一)、自學課文。
1.熟讀課文。
2.根據(jù)注釋理解課文內(nèi)容。
(二)、導學練習。
作者簡介。
1.關(guān)于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是魯國陬邑(現(xiàn)山東曲阜)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說創(chuàng)始人,封建社會中被尊稱為“圣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詩》、《書》,刪修《春秋》,注釋《周易》。創(chuàng)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相傳有弟子3000人,著名者有72人。自漢以后,其學說成為兩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統(tǒng),影響極大。
《論語》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語錄體的書。《論語》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是封建社會讀書人必讀之書。
《論語》共20篇,492章,內(nèi)容涉及很廣:哲學、政治、教育、文學、藝術(shù)乃至立身處世之道等。它是我國現(xiàn)成最早的用語錄體記錄的古籍。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依據(jù),在我國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廣的影響,在文化史上也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3.常說“三教九流”,其中的三教指什么?
4.儒教的創(chuàng)始人是誰?儒家思想、儒家風范、儒商等等就是源于儒家文化。
5.給加點字注音。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3)吾日三?。ǎ┪嵘?。
(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由,誨女()知之乎!
(三)自學疑難摘要:
二、合作探究。
1.翻譯下列句子。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知之為知之。
(3)吾日三省吾身。
(4)學而不思則罔。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展示提升。
1.朗讀第二則。
(1).學而時習之,而:表順接。
(2).不亦說乎?不亦......乎固定句式,表反問,釋為不也......嗎?亦:也。
(3).有朋自遠方來。朋:志同道合的人。
(4).人不知而不慍。知:了解。而:表卻。
2.翻譯第一則。
3.第一則講了那方面的內(nèi)容?
4.背誦第一則。
四、反饋與檢測。
1.朗讀第二則。
(1)吾日三省吾身。三?。憾啻蔚姆词?。
(2)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誠,誠實。
(3)傳不習乎?傳:老師傳授的知識。
2.翻譯第二則。
3.第二則講了那方面的內(nèi)容?
4.背誦第二則。
5.朗讀第3—5則。
(1)溫故而知新。故:舊的。知:領(lǐng)會。
(2)可以為師矣。是個省略句,應(yīng)為可以(之)為師,譯為可以把(他)當作老師???,可以;以,把。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而:轉(zhuǎn)折連詞,譯為可是。罔:迷惑而無所得。殆:疑惑,精神疲倦無所得。
(4)由,誨女知之乎!誨:教導。知:知道,懂得。之:代詞,代正確認識事物的道理。
6.翻譯3—5則。
7.3—5則講了那些方面的內(nèi)容?
8.背誦3—5則。
論語的教案篇十七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情導入: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同學們自讀課文“閱讀提示”,慢讀全文。
2.聽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體會語調(diào)。
三、細讀課文,整體感知朗讀課文:
1、聽錄音,朗讀課文。
2、結(jié)合課下注釋,串譯課文。
3、了解各章大意。
a、“見賢思齊”章:見賢思齊、勇于自省。
b、“三人行”章:擇善者而師之。
c、“士不可以不弘毅”章:人必須堅強并且有仁愛之心,并能堅持到底。
d、“歲寒”章:學會在逆境中求生存,不畏艱難。
e、“子貢問”章:自己做不到的,不要強加于別人。
4、小組內(nèi)交流每則文意,領(lǐng)會蘊含。
5、教師抽查學生翻譯難句。
6、學生集體大聲、流利、快速地朗讀全文。
7、學生跟著錄音輕讀,嘗試背誦。
四、課堂總結(jié):學生小結(jié)本節(jié)內(nèi)容。
五、布置作業(yè):背誦課文。
六、板書設(shè)計:
七、課后反思:
論語的教案篇十八
1.有韻味地誦讀文言經(jīng)典,積累名句,激發(fā)對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
2.通過教師講解、學生自悟相結(jié)合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把握選言含義;通過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3.思考行孝與立德的相關(guān)問題,繼承孔子提倡的行孝立德、去偽存真、重義輕利、推己及人等君子之道。
準確理解選言含義。
既能整體感知又能細致思考言論中的思想。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一年前,我們曾有幸結(jié)識孔子,體驗了學而時習、學而思之的學習境界和謀事而忠、交友而信的人格品性。今天,我們將再次捧讀《論語》,繼續(xù)聆聽圣賢的教誨。
二、充分誦讀。
1教師范讀。教師有滋有味地朗讀課文,以陶醉之情和虔敬之意感染學生。
2教師領(lǐng)讀。教師讀一句,學生復(fù)讀一句,強調(diào)字音,強調(diào)句讀,傳達文言語感。
3學生放聲讀。教師要求學生爭取做到旁若無人,放聲讀書,讀出自己的風格。
4學生個別朗讀。一名男同學和一名女同學分別朗讀課文,學生個人展示鍛煉,教師了解具體學情。
5師生齊讀。讓教室傳出抑揚頓挫的瑯瑯書聲。
三、默讀初解。
1.給學生十分鐘時間,結(jié)合工具書和書下注釋默讀課文前四則。要求學生絕對安靜。
2.提醒學生在筆記本上抄錄最感興趣的一則,記下閱讀過程中產(chǎn)生的疑問。
四、講解交流。
1.學生交流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則,并帶領(lǐng)全體同學背誦這一則。
2.學生提出閱讀過程中產(chǎn)生的疑問,教師和其他同學解答。要求學生借助《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清除詞句理解障礙。
3.教師提問,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思考。
(1)前四則談?wù)摿艘粋€共同的話題,是孝道。同樣問孝,
孔子給孟武伯和子游的回答為何各有不同?
孔子對弟子提問的回答都是有針對性的,針對學生不同的個性和狀態(tài)給予不同的引導和教誨,正所謂因材施教。孟武伯是魯國世家孟孫氏的子弟,其父孟懿子曾按照其祖父的臨終囑托向孔子學禮,但有始無終。所以其父孟懿子在向孔子問孝時,孔子回答的是“無違”,暗指他不應(yīng)違背父親的囑托。孟武伯行事錯亂,所以孔子教導他不要讓父母因身體疾病之外的事情為他操心。子游為人公正方明,但有些不拘小節(jié),所以孔子教導他要注意表達對父母的恭敬孝順之心。
孔子提出這一觀點是希望子女能夠盡量膝下承歡、床前盡孝,把行孝落實在日常的聽命侍奉上,關(guān)心父母的衣食冷暖,關(guān)注父母的健康狀況,能及時行孝。
母在,不遠游”記在心間。
知道父母的年紀,壽高康寧,子女得以成歡膝下,是乃人生喜事,足以擺酒相賀,此為“喜”。但也要念及父母年紀增高,人生苦短,來日不多,時有不測之憂,因此而“懼”,所以身為人子更應(yīng)珍惜光陰,盡心侍奉。
(4)“百善孝為先”。《論語》中有很多談及“孝”的篇章,你能再舉幾例嗎?(借助幻燈,指導學生朗讀、理解、背誦。)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學而》)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學而》)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狈t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于我,我對曰,無違?!狈t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為政》)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為政》)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里仁》)
五、背誦感悟。
1.學生背誦自己最喜歡的一則。
2.全體同學隨發(fā)言同學齊誦這一則。
六、課后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課文。
2.按照課上摸索的解讀方式在課后獨立完成對后五則的解讀,選擇感受最深的一方面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讀書筆記,題目自擬。下節(jié)課交流。
板書設(shè)計:
行孝——唯疾之憂
——敬而養(yǎng)之
——游必有方
——知年喜懼
不動筆墨不讀書。相信同學們都已經(jīng)在讀書筆記中寫下了你的讀書思考,請你選擇自己讀書筆記中自認為最精彩的部分朗讀,可側(cè)重于詞句理解方面的收獲,也可側(cè)重于思想感悟方面的收獲。傾聽同學發(fā)言時,大家要注意隨時吸納,及時補充自己的不足。
學生展示。
1.學生分小組展示。
2.教師及時點評,鼓勵學生形成個性理解,并提醒其他學生整理補充。
教師補充。
1.視學生展示情況而定。
2.教師參照《教師教學用書》作如下準備:
(1)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p>
孔子說:“花言巧語,偽善的面貌,這種人,仁德是不會多的?!?/p>
仁,是愛人。弟子問仁,孔子的回答各異。克己復(fù)禮為仁,仁者樂山,仁者不憂,仁者必有勇……都是針對弟子的不同個性和狀態(tài)加以引導和教誨,使之接近真君子的品性。對仁的解說可以各異,但有一點被孔子反復(fù)強調(diào),那就是“巧言令色”之下很難有仁的存在。只敢順情說好話,不敢說逆耳之言;只敢顯和顏悅色,不敢顯真實怒容?;ㄑ郧烧Z、面貌偽善,這是生命的病態(tài)和假象,嚴重影響人與人之間的相知相愛。首先看到仁的反面,堅決地與之劃清界限,才能順暢地走向仁的中心。
(2)子曰:“德不孤,必有鄰?!?/p>
孔子說:“有道德的人不會孤單,一定會有志同道合的人來和他做伙伴?!?/p>
遙遠。有德者立于世,同聲相應(yīng),同氣相求,自然會有朋自遠方來;更何況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樣,不論能否歡聚暢談,有德者都不愁沒有精神知己相伴。
(3)孔子所說的“義”和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義”有何異同?
孔子所說的“義”和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義”都是指公正合宜的道理和舉動,“見義勇為”“義不容辭”“義務(wù)勞動”中的“義”都是這個含義。但是,因為“舍生取義”“大義凜然”“大義滅親”“共產(chǎn)主義”等價值觀的滲透和影響,人們心中的“義”有約定俗成地縮小為“大義”的傾向,即重要的原則,如“民族大義”等。
(4)如何理解孔子所說的“恕”的深刻含義?
曾子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笨梢娫诳鬃拥乃枷胫校『苤匾?。什么是恕?孔子的定義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講,我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別人也不要把他的想法強加給我。恕很不容易做到。子貢說,“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孔子說,“賜也,非爾所及也”。恕是將心比心,古人拆字為解,“如心為恕”。我們要注意的是,孔子所謂恕,與現(xiàn)在的寬恕不同。今語寬恕,強調(diào)的是寬,從寬引申為原諒??鬃诱劦乃?,含有對等原則。
追求至圣境界的人。如果立志做一位21世紀的君子,應(yīng)繼承什么?還應(yīng)有哪些發(fā)展?
如果立志做一位21世紀的君子,應(yīng)繼承孔子提倡的行孝立德、去偽存真、重義輕利、推己及人等君子之道,踏踏實實做事,堂堂正正為人。除此而外,還應(yīng)賦予君子以時代的新內(nèi)涵,如應(yīng)有強烈的家庭責任感、民族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積極面對人生的磨難和挑戰(zhàn),善于接納新鮮事物和理念,在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把握機會、顯現(xiàn)才能,但也要懂得納悅自己。
(6)《論語》中還有哪些關(guān)于“君子”的論述?(借助幻燈,指導學生朗讀、理解、背誦。)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學而》)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學而》)
子曰:君子不器。(《為政》)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從之?!?《為政》)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為政》)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八佾》)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里仁》)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里仁》)
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顏淵》)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顏淵》)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子路》) 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憲問》)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憲問》)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憲問》)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弊迂曉唬骸胺蜃幼缘酪病!?《憲問》)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衛(wèi)靈公》)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衛(wèi)靈公》) 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衛(wèi)靈公》)
知也?!?《衛(wèi)靈公》)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季氏》)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季氏》)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陽貨》)
子貢曰:“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陽貨》)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陽貨》)
1.學生放聲朗讀后五則。
2.學生分別背誦后五則。
3.全體背誦后五則。
1.默寫課文后五則。
2.以小組為單位,堅持研讀《論語》,并搜集最新的有關(guān)《論語》的熱評。讀書課上交流。
論語的教案篇十九
1、引導學生進一步品讀《論語》,積累其中的經(jīng)典語句,激發(fā)學生對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2、在教師的指導下,采取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方式,注重學生的個人感悟,力求達到對所選內(nèi)容的個性化解讀,達到用經(jīng)典文化有效指導思想、生活的目的。
3、汲取精華思想,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
正確理解每一則選言的含義。
能深入理解每一則選言所傳達的思想。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最近,你隨意地走入哪一家書店都會看到這樣的書籍:《于丹〈論語〉心得》《人味孔子》《孔子傳》《論語新解》《學而時習之》《喪家狗——我讀〈論語〉》等等,顯而易見,在我們的生活中已掀起了一股學習《論語》,走近孔子的熱潮,面對這股熱潮,你有哪些思考呢?(學生可以各抒己見,如:時代呼喚著君子;經(jīng)典文化必須傳承;學習《論語》,增長智慧等。)孔子是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中承前啟后的第一人,也是對中國歷史文化及民族精神的形成影響最大的文化巨人,他不僅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條大河,同時也是中華民族文化江河的源頭之一。而《論語》里邊更多的內(nèi)容已經(jīng)成為我們判斷是非的標準,或者早已化作千年不易的做人與行動的準則,或者已經(jīng)成為學習、處世與生活的智慧。其實孔子離我們很近,《論語》和我們息息相關(guān)。今天,我們就再來品讀《論語》選言。
二、充分誦讀。
1、教師范讀。(教師的朗讀要起到示范的作用,感情充沛,讓學生領(lǐng)悟文言篇章的誦讀技巧。)。
2、學生自由朗讀。(學生的自由朗讀,除讀準字音外,也要把握好語速、節(jié)奏。)。
3、以小組為單位比賽誦讀。
4、學生個人朗讀。
5、男女生分別讀其中的幾則,如第一、三、五、七、九由男生來讀,其余由女生來讀。
6、全體齊讀。
三、結(jié)合書下注釋以及工具書著重理解前四則的內(nèi)容。
1、要求學生在理解前四則內(nèi)容時及時記下自己的感悟。
2、要求學生及時標注在閱讀過程中的困惑之處,提醒自己在交流時重點記憶。
四、精講前四則的內(nèi)容。
1、在閱讀前四則之后,你是否發(fā)現(xiàn)了這四則的共同之處?
這四則所談?wù)摰亩际切⒌馈?/p>
2、在這四則中,你對哪一則的感觸最深?談?wù)勀愕睦斫狻?/p>
第一則:子女的成長無時無刻不牽動著父母的心,心情高興與否,吃飽穿暖與否,事業(yè)通達與否,與人交往順利與否等等。面對父母的擔憂,為人子女,能做到的就是減少父母的憂慮,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因為很多事情憑借個人的努力,是可以讓父母少擔憂,少操心的,也許只有身體的疾病,是個人的力量所改變不了的,所以這一則實際上是在提醒我們?yōu)槿俗优胄行⒕鸵斏鞒稚?,這樣就可以讓父母放心、安心,少掛心。
1、那么在我們今天生活的這個時代,應(yīng)該如何去做才是真正的行孝呢?
能給予老人心靈上的安慰,使老人在精神上不寂寞,不孤獨。能從尊重的角度出發(fā)去對待老人。
第三則:父母在,為人子女盡量不遠行,一方面,子女的遠行會讓父母牽腸掛肚,寢食難安,另一方面,父母年事已高,當有些事始料未及時,讓子女空留遺憾。如果必須遠行,那么一定要告之父母你的行蹤,及時讓父母知道你的情況,以免父母擔憂。
及時給父母打電話向父母報平安,?;丶铱纯?,及時知曉父母的近況。
第四則: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曉,知道父母的年齡常懷著這樣的心情,喜悅和恐懼。喜悅則是因為父母還很健康,很長壽,恐懼的是父母已經(jīng)高齡,生命已經(jīng)衰竭,即將走到生命的盡頭,所以內(nèi)心非常恐懼。
3、知曉父母年齡的意義是什么?
知道父母的年齡意義在于提醒自己應(yīng)該及時行孝,盡心行孝。
《論語》第一章即談到:“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請談?wù)勀銓Α氨尽钡睦斫狻?/p>
行孝是為人的根本,孝心即仁心,一個人如果以私心去對待父母對待家庭,怎么可能期待他以愛心、忠誠和責任感去對待他人和國家呢?所以孝是根本,只有“務(wù)本”,才可以生道。
五、背誦。
課后作業(yè):
積累《論語》中其他與行孝有關(guān)的內(nèi)容。
板書設(shè)計:
唯疾之憂。
敬而養(yǎng)之。
孝為人之本。
游必有方。
知年喜懼。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由學生背誦前四則導入。
二、完成后五則內(nèi)容的學習。
1、朗讀后五則。
(1)教師范讀。(力求以虔敬之情感染學生)。
(2)學生互相讀。
(3)讀一則背誦一則。
2、將學生分成小組,選擇其中的一則進行探討。各小組指派一名同學做代表,將小組成員的研究成果公布給其他同學。
3、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研究結(jié)果給予評價并引導學生做更進一步的思考。
(1)“巧言令色”的.人是怎樣的一種人?這種人對他人、對社會有什么危害?
“巧言令色”的人是偽善之人,為了達到個人目的不惜去逢迎、獻媚、討好,是小人,這類人的存在會讓他周圍的人看不清自己,破壞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尤其是那些為政者,聽信了花言巧語,就會腐化墮落,危害國家、百姓。
(2)“德不孤”應(yīng)該如何理解?一“必”字寫出了孔子怎樣的信念?
“德不孤”是指有德之人,絕對不會被孤立??鬃訄孕乓粋€道德高尚,人格偉大的人,他盡管會遭遇到不理解,但只要有恒心、有意志的話,就一定會有志同道合之人陪伴。
(3)“義”與“利”的不同之處是什么?
義,是道義真理之所在。義者,宜也。凡事先問是與不是,對與不對,當與不當,遵循事理,明辨是非,然后再決定做與不做。君子以義為道德自律,不義之物不取,不義之財不獲,不義之名不居。義,是天理之所宜;利,是人情之所欲。君子通曉大義,小人只懂得私利。義和禮不同,禮是外部規(guī)定,義是內(nèi)心約束。君子始終把義放在首位來做選擇,是出于內(nèi)心的需求而不是外在的約束,這是很高的道德境界。
(4)君子為什么會“坦蕩蕩”?小人為什么會“長戚戚”呢?
君子以“義”行天下,樂天知命,俯仰無愧于天地,所以其心坦然。而小人追名逐利,私欲滿腹,因此常會處心積慮,又常會患得患失,所以其心憂戚。
(5)應(yīng)該如何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推己及人,仁愛待人。這句話強調(diào)在生活中,我們應(yīng)該學會站在他人的立場上想問題,多一些理解、包容,少一分苛責,這樣很多的問題便會迎刃而解。
三、后五則著重體現(xiàn)的內(nèi)容是立德,這部分內(nèi)容與行孝有何關(guān)系?
行孝是立德的一部分,也是立德的基礎(chǔ),如果沒有根本上的孝道就無法談及其他。
四、課后作業(yè)。
1、積累《論語》中有關(guān)君子的內(nèi)容。
2、閱讀李零的《喪家狗——我讀〈論語〉》。
論語的教案篇二十
1.熟讀并背誦正確翻譯這篇課文。
2.積累文言詞匯,積累成語、格言、警句。
1.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性、主動性。
2.學生采用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學習方式進行學習。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借鑒孔子提出的學習方法。
2.借鑒孔子提出的修身原則。
重點1.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nèi)容。
2.積累文言詞匯、文言知識。
難點1.文言的理解。
2.積累文言詞匯、文言知識。
一、自主學習。
(一)、自學課文。
1.熟讀課文。
2.根據(jù)注釋理解課文內(nèi)容。
(二)、導學練習。
作者簡介。
1.關(guān)于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是魯國陬邑(現(xiàn)山東曲阜)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說創(chuàng)始人,封建社會中被尊稱為“圣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詩》、《書》,刪修《春秋》,注釋《周易》。創(chuàng)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相傳有弟子3000人,著名者有72人。自漢以后,其學說成為兩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統(tǒng),影響極大。
《論語》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語錄體的書。《論語》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是封建社會讀書人必讀之書。
《論語》共20篇,492章,內(nèi)容涉及很廣:哲學、政治、教育、文學、藝術(shù)乃至立身處世之道等。它是我國現(xiàn)成最早的用語錄體記錄的古籍。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依據(jù),在我國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廣的影響,在文化史上也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3.常說"三教九流",其中的三教指什么?
4.儒教的創(chuàng)始人是誰?儒家思想、儒家風范、儒商等等就是源于儒家文化。
5.給加點字注音。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3)吾日三?。ǎ┪嵘?。
(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由,誨女()知之乎!
(三)自學疑難摘要:
二、合作探究。
1.翻譯下列句子。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知之為知之。
(3)吾日三省吾身。
(4)學而不思則罔。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展示提升。
1.朗讀第二則。
(1).學而時習之,而:表順接。
(2).不亦說乎?不亦......乎固定句式,表反問,釋為不也......嗎?亦:也。
(3).有朋自遠方來。朋:志同道合的人。
(4).人不知而不慍。知:了解。而:表卻。
2.翻譯第一則。
3.第一則講了那方面的內(nèi)容?
4.背誦第一則。
四、反饋與檢測。
1.朗讀第二則。
(1)吾日三省吾身。三?。憾啻蔚姆词 ?/p>
(2)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誠,誠實。
(3)傳不習乎?傳:老師傳授的知識。
2.翻譯第二則。
3.第二則講了那方面的內(nèi)容?
4.背誦第二則。
5.朗讀第3—5則。
(1)溫故而知新。故:舊的。知:領(lǐng)會。
(2)可以為師矣。是個省略句,應(yīng)為可以(之)為師,譯為可以把(他)當作老師???,可以;以,把。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而:轉(zhuǎn)折連詞,譯為可是。罔:迷惑而無所得。殆:疑惑,精神疲倦無所得。
(4)由,誨女知之乎!誨:教導。知:知道,懂得。之:代詞,代正確認識事物的道理。
6.翻譯3—5則。
7.3—5則講了那些方面的內(nèi)容?
8.背誦3—5則。
論語的教案篇二十一
知識目標:
1、了解文言文的常識和方法
2、理解課文詞語和句子的含義(前一部分)。
能力目標:
能夠比較通順流暢的翻譯古文句子。
情感目標:
學習古人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前部)。
辨別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的句子。
落實句子翻譯。
講讀法、朗誦法、提問法。
1~2課時
1、熟讀背誦課文
2、落實課前基礎(chǔ)字詞。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妒龆罚?/p>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泰伯》)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衛(wèi)靈公》)
注意重點詞語:
重點句:
各句均要掌握。
關(guān)于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1、2、3、4、5章
關(guān)于思想品德修養(yǎng):1、4、5、6、7、8、9、10章
關(guān)于孔子思想體系核心:“仁”的概念:8、10章
前九章的形式都可以說是格言的體系,而第10章的形式為對話,其核心在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可以用來作為格言。
(一)教學目標
1、背誦、翻譯、默寫全文。
2、指導學生領(lǐng)會文章中關(guān)于學習方法與學習態(tài)度的幾則名言。領(lǐng)會關(guān)于人生的幾則名句。
3、指導學生領(lǐng)會關(guān)于語段中的文言虛詞。
(二)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能夠背誦、翻譯、默寫全文。
(2)掌握基本的文學常識。
(3)掌握語段再出現(xiàn)的一些參與的古今含義。
(三)教學難點:
(1)掌握“而”“之”兩個文言虛詞的用法。
(2)領(lǐng)略每一則話的深刻含義。
(四)教學課時:二課時
(五)預(yù)習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完成本周練習中的相關(guān)基礎(chǔ)練習。
課時一
(本課時重點:指導學生領(lǐng)會前五則)
導入:(以講故事的方式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介紹孔子的生平: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開創(chuàng)者。
其父叔梁紇,其母顏征在是叔梁紇的第三個夫人??鬃佑啄陠矢?,其母被迫離家。少年孔子是在貧困的家境中度過的。但由于他的勤奮好學,虛心求教,終于成為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鬃拥?思想核心是“仁”,他編訂整理了我國古代第一部的詩歌總集《詩經(jīng)》,重要的文獻《尚書》,并把魯國史官記錄的《春秋》加以刪修,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墩撜Z》則是記錄他與及再傳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其中有許多的話今天仍然有廣泛的影響。所以宋代的趙普曾經(jīng)說過半部《論語》得天下,半部《論語》治天下。到了漢代,漢武帝采納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的建議,把儒家思想做為中國思想的正統(tǒng),從此,儒家思想整整影響中國兩千多年,成為我們民族性格的一個重要思想來源。
后世對孔子有非常崇高的贊譽,唐代的韓愈曾經(jīng)有詩:“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后代的統(tǒng)治者為了鞏固政權(quán)的需要,也一再的追封孔子,封其為“至圣先師,大成文宣王”?!拔男劬钡?。中國各地都有孔廟對其祭祀。山東的曲阜的孔府是我過北方除北京外另一重要的宮殿建筑。也是著名的旅游名勝。
(二)教學過程:
1、檢查預(yù)習情況:
2、請學生朗讀課文,糾正讀音。
(三)分析課文:(串講時加點詞語尤其要作為重點。)
第一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1、譯文:學習需要不斷復(fù)習才能掌握。學了知識,按時復(fù)習,這是愉快的事。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在一起探討問題,是一種樂趣。人家不了解,我卻不怨恨,是君子的風格。這里既有學習方法,也有學習態(tài)度也有講個人修養(yǎng)問題。
(點評:本則論語第一句講述了學習的方法,也講述了學習的態(tài)度。第二句則講述了學須有友,朋友間虛心互相學習的態(tài)度。第三句重點闡明了做人的修養(yǎng)。)
第二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2、曾子說:“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簽閯e人辦事有竭盡全力嗎?和朋友交往有不誠實的表現(xiàn)嗎?老師較我的東西沒有去復(fù)習嗎?”
(點評:本則論語主要講的是個人修養(yǎng)的問題)
第三則: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3、譯文:復(fù)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fā)現(xiàn)。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
(點評:本則論語講的是一種學習的方法:知新應(yīng)該指的是新的體會,也就是加深了認識,另外也指領(lǐng)悟到新的內(nèi)容。)
第四則: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4、譯文:只讀書而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有疑惑。
(點評:這里闡述了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guān)系,也是講學習方法的。)
第五則: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保ā独锶省罚?/p>
5、譯文:孔子說:“子路,教給你正確認識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边@段說的是對待事物的正確態(tài)度??鬃诱f:“看見賢人便想要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便要檢查自己。
(點評:本則論語主要是講述一種實事求是的學習態(tài)度。)
第六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妒龆罚?/p>
6、譯文: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yīng)當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這里說的是只要虛心求教,到處都有老師。
(點評:這則論語主要講述的學習上要有虛心好學的態(tài)度。就內(nèi)容上與第五則相似,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以別人的缺點作為請教。)這里可以穿插孔子虛心好學的幾個小故事。(向師襄子學習彈琴?!段耐醪佟?,向郯子、老聃禮與文化知識。)
第七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泰伯》)
7、曾子說:“讀書的人不可以不心胸寬廣大度,意志剛強堅韌,因為他重任在身而路途遙遠。把實現(xiàn)仁當作自己的責任,負擔不也是很沉重的嗎?死了以后才停止,路程不也是遙遠的嗎?”
(點評:曾子名參,字子輿,孔子的弟子,孔子曾經(jīng)專門向他傳授孝道,他據(jù)此整理了《孝經(jīng)》,成為儒家“七經(jīng)”之一。后世尊其為宗圣,本段主要是講述讀書人的責任的問題)
第八則: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保ā蹲雍薄罚?/p>
8、孔子說:“到了寒冷的天氣,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后凋落的。
(點評:本段中歲寒的松柏比喻在逆境中能夠保持節(jié)操的人。)
第九則: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保ā缎l(wèi)靈公》)
9、子貢問孔子說:“有沒有一句話可以終身奉行的呢。?”
孔子說:“那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就不要強加給別人。”
(點評:本段主要是講述做人的道理)
(三)全班齊讀課文,當場背誦。
(四)講評配套練習及配套古文語段。
論語的教案篇二十二
子曰2.學習古人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前部)。
子曰3.理解課文詞語和句子的含義(前一部分)。
目標3
目標3
預(yù)習指導
子曰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子曰慍 罔 殆 謂哉 焉 誨
子曰2.看課文注釋或查字典,試翻譯課文。
子曰3.熟讀。
一、三分鐘演講
子曰二、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子曰請同學自由發(fā)言,說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關(guān)學習的格言或諺語來,以此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
子曰由此導入孔子關(guān)于學習的論述。
子曰三、文言文入門:
子曰教師講解:
子曰1.文言文的翻譯方法:直譯和意譯
子曰2.文言文的古今義和一詞多義
子曰3.通假字
子曰4.朗讀與背誦
子曰5.四種特殊句式:
子曰四、朗讀指導
子曰1.教師范讀課文。
子曰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一次,教師糾正學生朗讀過程中語音和停頓方面的錯誤,學生齊讀課文。
子曰3.抽二個學生朗讀,眾評。
子曰注意:引導學生注意文言文朗讀的停頓和重音。
子曰五、指導文言句子翻譯。
子曰因為是第一次接觸文言文,要與學生講清以下幾點:
子曰(l)弄懂每個字的含義。(2)把古代的單音字換成現(xiàn)代雙音詞。(3)弄清虛詞的用法。(4)補充適當?shù)脑~語。(5)調(diào)整句子的語序。(6)揣摩句子的語氣。(7)注意古今義的不同。(8)注意一詞多義的現(xiàn)象。(9)四種文言文特殊句式。
子曰六、指導翻譯第1--5則:
子曰處理方法:
子曰1.第一則由老師示范性翻譯:
子曰由個別的詞義,到句意的直譯和意譯。
子曰2.每一則由教師講解幾個普遍性難字詞,然后學生自己試譯,不明白的舉手發(fā)問,由會的同學或老師答疑。
子曰3.分別請四位同學展示翻譯的結(jié)果
子曰4.師生共同評價,糾正。
子曰七、指導背誦
子曰八、小結(jié)
子曰由學生談?wù)剬W習了這五冊明白了什么學習方面的道理.
子曰自由發(fā)言,不拘對錯.
子曰九、作業(yè)
子曰l.課后練習一、二題。a類
子曰2.背誦全文。b類
子曰3.默寫全文。c類
子曰1.學習古人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
子曰2.理解課文詞語句子的含義(后半部分)。
子曰4.朗讀與背誦.
子曰教學重點:目標2
子曰教學難點:辨別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的句子。
子曰教學過程
子曰一、三分鐘演講
子曰二、檢查復(fù)習
子曰朗讀全文。
子曰二、導入
子曰上一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學習理解、翻譯幾段文言句子。這一節(jié)課,請同學們自己來試翻譯余下的課文。
子曰三、翻譯課文6-10則
子曰l.教師講解下列難句:
子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p>
子曰2.學生嘗試自己翻譯,遇到有不明白的提出來大家講座,由明白的學生或老師答.
子曰3.抽查二個學生翻譯,其他同學進行評價糾正補充。
子曰四、獨立思考:本課所選各則都是談學習的,有的談學習態(tài)度,有的談學習方法,請各舉例說明。
子曰獨立思考后抽查發(fā)言,學生互相補充:
子曰(1)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默而識之。
子曰(2)學習態(tài)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五、片斷寫作:
子曰當堂完成學習本文的體會,要求結(jié)合自己的學習應(yīng)該怎樣去做。100字左右
子曰寫完后班內(nèi)交流。(有關(guān)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的問題)
子曰五、小結(jié)
子曰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許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積極意義。我們在學習中應(yīng)進行借鑒、參考。
子曰六、背誦指導:
子曰抓關(guān)鍵詞的背誦法
子曰七、作業(yè)
子曰a 1.課后練習三、四題。b 默寫課文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4911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