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熱門1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5 09:31:20
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熱門13篇)
時間:2023-11-25 09:31:20     小編:溫柔雨

唯有總結(jié),才能更好地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在寫一篇完美的總結(jié)時,我們應該注重客觀地評價自己的優(yōu)缺點,找到改進的方向。"以下是一些個人成長總結(jié)的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fā)。

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篇一

一、教材分析。

本課講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qū)W的一個小故事,贊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茍的科學研究態(tài)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這篇課文人物形象鮮明,語言清新流暢,適合訓練學生分角色朗讀。

二、學情分析。

本課的學習,應以讀貫穿課的全過程,以不同形式的讀引導學生感悟、積累和遷移語言。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抓住自學中的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4、給課文分段,并說說段落大意。能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四、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的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教學難點。

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第一課時。

目的:初讀課文,讀準本課的生字新詞,幫助學生理清本文的脈絡,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一、出示掛圖,揭示課題。

1、出示教學掛圖。

圖上畫的是什么花?誰能看圖說說杏花的樣子?

畫上的三個人分別是誰?他們在討論什么問題?

2、讀“竺、楨”2個字,能讀準字音即可。

3、討論第二題,相機板書課題:第一朵杏花。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讀要求:

(1)輕聲自讀課文兩遍。

(2)畫出生字詞,結(jié)合生字表讀準字音。

(3)標出自然段序號,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抽讀字音。

(2)指導讀長句子。

出示投影片(第一自然段第二舉、第五自然段第三句,第十六自然段第二句)。

指名讀句子,相機指導停頓斷句。

(3)指名朗讀課文。

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

三、范讀課文。

1、范讀課文。

出示投影片上分段提示:

(1)按時間先后順序,本文應該如何分成兩段?

(2)文章最后一個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獨立成一段?

2、范讀后根據(jù)提示討論分段。說說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楨要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幫助下,竺可楨爺爺準確地記下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

第三段(16):竺可楨爺爺通過長年精確觀察,掌握了氣候變化規(guī)律。

四、指導書寫生字。

1、注意點。

2、學生用鋼筆描紅。

五、布置作業(yè)。

1、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讀音。

2、組詞。

3、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目的:運用各種形式來朗讀課文,深入體會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和敬業(yè)的精神。

一、導入。

1、說說這篇課文寫了哪位科學家的故事?[板書:竺可楨]。

2、課文寫了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兩次)。

分別是什么時間?(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學習第1---5自然段)。

1、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討論(學生可相互解答,教師只作點撥)。

3、指導朗讀。

4、重點指導第3自然段,體會帶點詞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開了?!闭f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

(彎下腰來:說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習慣地問”說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里養(yǎng)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tài)度。)。

5、四人小組練讀。

一個讀竺爺爺?shù)脑?,一個讀小孩的話,一個讀旁白,一個做評委。

6、指名練讀。

三、第二次(學習第6---15自然段)。

1、師述:一年前,孩子對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答不上來,帶著竺爺爺?shù)膰谕校荒旰?,孩子有答案了。文章?自然段,作者用簡潔優(yōu)美的文筆,描繪了一幅春景圖,誰來讀讀看。

2、指名讀,突出“綠、皺、鼓”等關鍵詞。

3、齊讀。

4、重點放在對話朗讀上。

(1)讀第一遍:自由輕聲讀,想想這是誰說的?幫它加個提示語。討論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shù)貑枺骸笆裁词虑檠???/p>

小孩子()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地問:“什么時候?”

小孩子()地說:“剛才。”

竺爺爺()地問:“是第一朵嗎?”

小孩子()地說:“是。”

(2)讀第二遍:同桌討論,每一句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指名說說,歸納答案:

奇怪、高興、激動、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讀第三遍:根據(jù)提示與讀出語氣,指導朗讀。

(4)讀第四遍:指名生一個讀竺爺爺?shù)脑?,一個讀小孩子的話,其余讀旁白。

(7---14)。

5、師述:從同學們的朗讀中,不難聽出竺爺爺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動、非常興奮。那王老。

師不禁要問小。

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篇二

課文《第一朵杏花》是從科學家竺可楨日常生活中擷取一個小故事,贊美了他在科研中一絲不茍的精神,勤于觀察的習慣和嚴謹治學的態(tài)度。

故事緊緊圍繞兩次對話展開。兩次對話是全文的主線索,雖極其簡單,卻是人物心靈的鏡子,是閱讀故事的眼睛。正是兩次簡單而又深刻的對話,從中反映了竺可楨卓越的科學精神、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折射了他難能可貴的觀察、記錄、不恥下問的科學習慣。常言道:言為心聲。細細揣摩文中對話,有助于領會人物內(nèi)心世界,透視人物所思所想,傳達人物所感所悟。領會了對話,也就領會了故事的用意,為我們真正走近竺可楨作下鋪墊。

第一次對話。

故事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開始了。正值春天,桃紅柳綠,蜂飛蝶舞,春意盎然。杏花也不甘落后,慢慢地出現(xiàn)在了我們的視野中:“院墻旁的一株杏樹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紅?!边@時,對于所有人,該做的除了賞花還有什么呢?于是,杏樹的主人帶著他的孩子來看花了。碰巧,竺可楨也來了,“走近”杏樹“數(shù)了數(shù)”,和孩子的第一次對話也由此展開。雖是極其簡單的語言,但我們卻能讀出人物的內(nèi)心。

“爺爺,您又看花啦?”

“是啊,杏花開了?!?/p>

從“啦”、“啊”、“了”看出,此時他們的心情是閑適的。竺可楨到底是個治學嚴謹?shù)目茖W家,當他發(fā)現(xiàn)了一處可供研究的物候現(xiàn)象時,該是多么驚喜。他身為一名科學工作者,對于花開時間這一問題是敏感的。所以當他“習慣地”問及花開時間時,語氣變得急促而焦急。

“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

“我是問第一朵是哪天開放的?!?/p>

語言干凈利索,卻能把人物內(nèi)心解讀得淋漓盡致。這第一朵杏花的開放時間,對于竺可楨是多么重要!一個熱愛科學、勤于觀察、不恥下問的科學工作者的形象躍然紙上了。當他欲知而不得時,竺可楨告訴孩子:“我有用處,明年你可要留心點?!?/p>

第二次對話。

時間像飛箭,轉(zhuǎn)眼迎來了第二個美麗的春天。“春風吹醒了柳梢,吹綠了小草,吹皺了河水,吹鼓了杏樹的花苞?!?/p>

這一次竺可楨和孩子的對話顯得更精練。

“什么事情???”

“什么時候?”

“是第一朵嗎?”

竺可楨的問句短小,語氣急促,不難看出他此時因在第一時間知道了第一朵杏花確切的開放時間而格外激動、興奮,幾近欣喜若狂的情態(tài)。于是,他“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這就是竺可楨親眼所見后的高興,是他親自觀察后的勝利,也是他作為一名科學家因掌握了最確切的資料而發(fā)自內(nèi)心的興奮。

這是他對待科學的態(tài)度,正如他自己所說“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代替觀察。”

從這兩處對話中,竺可楨對待科學的精神、態(tài)度與習慣,可見一斑。資料表明,竺可楨在科學中特別重視調(diào)查研究,他每到一處,不恥下問,勤于觀察,注重精確時間,這種一絲不茍的科學態(tài)度值得我們學習。

在弘揚竺可楨的可貴精神時,作者獨具匠心,與兒童的認知、內(nèi)心成長相適應,沒有空洞的說教,沒有無病呻吟的教條,而是將樸素的道理穿插其中,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故事出現(xiàn)。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熏陶與感染,竺可楨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也銘刻于心了。

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篇三

1.學會8個字,認識7個字。正確讀寫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結(jié)合上下文體會用詞的準確和傳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讀懂課文內(nèi)容,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地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讀懂課文內(nèi)容,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地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特別是人物對話),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相關課件。

(第一課時:學習并書寫本課生字詞;學習1—5自然段)。

一、妙引課題,感受春景之美。

1、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第16課《第一朵杏花》,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這篇課文。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學習第六自然段。指導朗讀。

陽光明媚的春天,百花爭奇斗艷,多么令人神往??!誰能用朗讀把我們帶進這美妙的春天。點讀3人,注重評價語,再現(xiàn)畫面。

同學們,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誰來說說春風輕拂,大地還會有什么變化?(語言拓展)。

這么美的春天,老師也想來把她贊美——(指導本段朗讀)。

師生共同贊美春天。(齊讀本段)。

3、回顧舊知,質(zhì)疑。

美麗的春天就要來到人間,杏花馬上就要開放了,同學們你們還記得去年杏花開放時,竺爺爺遺憾地說了什么嗎?(生答)。

二、學習對話,體會人物情感。

1、學習7—15自然段,合作完成“快樂讀寫園地”。

孩子今年還會錯過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嗎?自由讀7——15自然段。問:孩子今年錯過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了嗎?你從哪里知道的呢?同桌互讀對話部分。

一年前,孩子還不能確定第一朵杏花盛開的時間;一年后,帶著組爺爺?shù)亩?,孩子終于等到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他多想快一點把這個好消息告訴竺爺爺呀!。(出示對話)這是他們倆的一段對話,書上沒有他們說話的表情、語氣,小組為單位想一想、填一填,填好的小組再分角色讀讀這段對話。(完成“快樂書寫園地”)。

小組分角色展示對話。

2、指導朗讀,走進人物內(nèi)心,體會人物情感。

孩子說的話時,大多填了“激動”、“興奮”,這又是為什么?(挖掘人物內(nèi)心。)。

綜合大家的智慧結(jié)晶,老師選出了這樣一些詞語,帶著你們的體會讀一讀。(指導朗讀)。

3、學習重點句子。

孩子為看見第一朵杏花的開放而欣喜,竺爺爺為孩子的執(zhí)著而欣慰,看,連杏花也為他們高興:“陽光下的杏樹,捧出了第一朵盛開的杏花,多么美麗的杏花啊!”誰來讀出杏花的美?(指導朗讀)。

三、學習竺可楨語錄,悟理。

1、竺可楨人物介紹。

2、學習第16自然段。

抓住關鍵詞句,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地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什么是“精確”?課文中“精確的時間”指的是什么?

當竺可楨知道了這一精確時間后,他認真地、嚴肅地、一絲不茍地記了下來。書上用了一個什么詞來形容他的態(tài)度?(鄭重)。

“大概”、“也許”精確嗎?“估計”、“推斷”精確嗎?(相機板書)。

3、引導學生說說課文給予自己的啟示。再讀文。

四、深化情感,拓展延伸。

1、布置課堂作業(yè)。

讓我們精確地記錄下竺可楨爺爺對我們的諄諄教導吧?。〞鴮戵每蓸E語錄)。

2、教師小結(jié)。

當我們精確的記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當我們精確的觀察生活中每一處細小的變化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生活是多么神奇、美好!生活是有規(guī)律可尋的!同學們,讓我們在欣賞美妙的春景時,學會享受科學的春天帶給我們的無限快樂吧。

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篇四

1、學會8個字,認識7個字。正確讀寫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結(jié)合上下文體會用詞的準確和傳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讀懂課文資料,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懂得只有透過精確地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讀懂課文資料,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懂得只有透過精確地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個性是人物對話),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相關課件。

(第一課時:學習并書寫本課生字詞;學習1―5自然段)。

一、妙引課題,感受春景之美。

1、上節(jié)課,我們一齊學習了第16課《第一朵杏花》,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這篇課文。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學習第六自然段。指導朗讀。

光陰似箭,轉(zhuǎn)眼又是一年,大地都有什么變化呢?自由讀第6自然段。

這些變化都仿佛告訴人們什么季節(jié)來到了?

陽光明媚的春天,百花爭奇斗艷,多么令人神往啊!誰能用朗讀把我們帶進這美妙的春天。點讀3人,注重評價語,再現(xiàn)畫面。

同學們,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誰來說說春風輕拂,大地還會有什么變化?(語言拓展)。

這么美的春天,老師也想來把她贊美――(指導本段朗讀)。

師生共同贊美春天。(齊讀本段)。

3、回顧舊知,質(zhì)疑。

美麗的春天就要來到人間,杏花立刻就要開放了,同學們你們還記得去年杏花開放時,竺爺爺遺憾地說了什么嗎?(生答)。

二、學習對話,體會人物情感。

1、學習7―15自然段,合作完成“快樂讀寫園地”。

孩子今年還會錯過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嗎?自由讀7――15自然段。

問:孩子今年錯過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了嗎?你從哪里明白的呢?

同桌互讀對話部分。

一年前,孩子還不能確定第一朵杏花盛開的`時間;一年后,帶著組爺爺?shù)亩?,孩子最后等到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他多想快一點把這個好消息告訴竺爺爺呀!。(出示對話)這是他們倆的一段對話,書上沒有他們說話的表情、語氣,小組為單位想一想、填一填,填好的小組再分主角讀讀這段對話。(完成“快樂書寫園地”)。

小組分主角展示對話。

2、指導朗讀,走進人物內(nèi)心,體會人物情感。

同學們對人物情感的體會有所不同,但都說的很有道理。剛才在同學們填的時候,老師注意到填竺爺爺?shù)膯栐挄r,同學們大多填了“關切”、“驚喜”等詞語,這是為什么?在填孩子說的話時,大多填了“激動”、“興奮”,這又是為什么?(挖掘人物內(nèi)心。)。

綜合大家的智慧結(jié)晶,老師選出了這樣一些詞語,帶著你們的體會讀一讀。(指導朗讀)。

3、學習重點句子。

孩子為看見第一朵杏花的開放而欣喜,竺爺爺為孩子的執(zhí)著而欣慰,看,連杏花也為他們高興:“陽光下的杏樹,捧出了第一朵盛開的杏花,多么美麗的杏花?。 闭l來讀出杏花的美?(指導朗讀)。

三、學習竺可楨語錄,悟理。

1、竺可楨人物介紹。

2、學習第16自然段。

抓住關鍵詞句,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懂得只有透過精確地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什么是“精確”?課文中“精確的時間”指的是什么?

當竺可楨明白了這一精確時間后,他認真地、嚴肅地、一絲不茍地記了下來。書上用了一個什么詞來形容他的態(tài)度?(鄭重)。

“大概”、“也許”精確嗎?“估計”、“推斷”精確嗎?(相機板書)。

3、引導學生說說課文給予自己的啟示。再讀文。

四、深化情感,拓展延伸。

1、布置課堂作業(yè)。

讓我們精確地記錄下竺可楨爺爺對我們的諄諄教導吧!(書寫竺可楨語錄)。

2、教師小結(jié)。

當我們精確的記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當我們精確的觀察生活中每一處細小的變化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生活是多么神奇、完美!生活是有規(guī)律可尋的!同學們,讓我們在欣賞美妙的春景時,學會享受科學的春天帶給我們的無限快樂吧。

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篇五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的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搜集有關竺可楨爺爺?shù)墓适隆?/p>

1課時。

1、說說這篇課文寫了哪位科學家的故事?[板書:竺可楨]。

2、課文寫了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兩次)。

3、分別是什么時間?(一年前,一年后)。

1、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討論(學生可相互解答,教師只作點撥)。

3、指導朗讀。

4、重點指導第3自然段,體會帶點詞的作用。

5、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開了。”說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彎下腰來:說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傲晳T地問”說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里養(yǎng)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tài)度。)。

6、四人小組練讀。一個讀竺爺爺?shù)脑?,一個讀小孩的話,一個讀旁白,一個做評委。

7、指名練讀。

1、師述:一年前,孩子對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答不上來,帶著竺爺爺?shù)膰谕?,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自然段,作者用簡潔優(yōu)美的文筆,描繪了一幅春景圖,誰來讀讀看。

2、指名讀,突出“綠、皺、鼓”等關鍵詞。

3、齊讀。

4、重點放在對話朗讀上。

(1)讀第一遍:自由輕聲讀,想想這是誰說的?幫它加個提示語。討論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地問:“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地問:“什么時候?”

小孩子()地說:“剛才?!?/p>

竺爺爺()地問:“是第一朵嗎?”

小孩子()地說:“是?!?/p>

(2)讀第二遍:同桌討論,每一句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指名說說,歸納答案:奇怪、高興、激動、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讀第三遍:根據(jù)提示與讀出語氣,指導朗讀。

(4)讀第四遍:指名生一個讀竺爺爺?shù)脑?,一個讀小孩子的話,其余讀旁白。(7———14)。

5、師述:從同學們的朗讀中,不難聽出竺爺爺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動、非常興奮。那王老師不禁要問小孩子為什么高興?竺爺爺為什么高興?(小孩子是為自己終于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為自己終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6、除了對話部分,你還可以從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讀體會帶點詞語的作用“竺爺爺頃刻間象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p>

7、“鄭重”什么意思?你從“鄭重地計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日子又體會到什么?

“鄭重”的意思是嚴肅認真。從“鄭重地計下”可以看出竺可楨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

[板書:一絲不茍]。

師述:是的,“一絲不茍”,竺爺爺?shù)脑捯沧C實了這一點。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p>

2、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3、你怎樣理解“精確”一詞?(非常準確)能不能結(jié)合前文來說說。

4、指導朗讀。

5、竺爺爺作為一名物侯學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來的,你找到原因了沒有?

師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么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

7、再讀讀竺爺爺?shù)脑挘由铙w會。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總結(jié):課文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qū)W的一個小故事,贊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茍的科學態(tài)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3、學了本文,你覺得應向竺爺爺學些什么?

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篇六

1、正確認讀本課16個生字,掌握9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nèi)容,能通過竺可楨爺爺?shù)膭幼骱驼Z言體會他對科學的嚴謹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想象對話時的情景,從而感悟竺可楨爺爺?shù)娜宋镄蜗蟆?/p>

1、繼續(xù)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通過各種朗讀訓練,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增強對文章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們從竺可楨爺爺和小女孩身上受到啟發(fā),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準確地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合作交流,讀中感悟,想象訓練。

1、理解竺可楨所說的含義深刻的句子。

2、通過對人物神態(tài)、語言、動作的品析,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和品質(zhì),

課前讓學生搜集有關資料,(可以是竺可楨生平資料、故事或者關于氣象學方面的資料)

課件、小黑板

兩課時

預習作業(yè):

1、正確流利地讀會7課課文

2、自學本課生字,要求會讀會組詞。

1、通讀課文,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一、展示資料,了解竺可楨,導入新課

1.教師出示竺可楨的照片:同學們,你們認識他是誰嗎?(竺可楨爺爺)

2.老師:我知道,同學們在課前已經(jīng)搜集了不少關于竺可楨爺爺?shù)馁Y料,能拿出來展示給大家看嗎?(學生展示搜集到的資料,說中加深對竺可楨爺爺?shù)牧私?。?/p>

3.教師:竺可楨爺爺為什么能夠成為我國著名的氣象學家呢?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第一朵杏花》要告訴我們的正是這個答案。

(引導學生在搜集、展示資料的過程中,了解竺可楨,體會他在氣象學上做出的突出貢獻。同時培養(yǎng)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頭表達的能力。教師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生探究課文內(nèi)容的積極興趣)

二、出示要求,學生自讀

1、自讀課文,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想一想課文圍繞“第一朵杏花”寫了一件什么事?

三、集體反饋,檢查自讀的情況

1、教師出示生字詞語卡片,指名認讀,教師強調(diào)要點。

字音:“載”是平舌音,“綻”“皺”是卷舌音;“律”的聲母是“l(fā)”。

字形:重點指導“慣”的筆畫順序;注意區(qū)別“梢”和“稍”。讓學生注意觀察“搬”“撒”的字形結(jié)構(gòu),注意各部分的書寫比例。“釣”字右半邊是“勺”,不要寫成“勾”?!把恪卑氚鼑Y(jié)構(gòu),注意里面的寫法。

2、教師再次出示含有這些生字的詞語,大家一起讀一讀,在讀中鞏固生字,積累詞語。

3、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幫助把課文讀得更好。

4、指名反饋:課文圍繞“第一朵杏花”寫了一件什么事?(竺可楨向一個孩子了解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孩子答不上來。于是,竺可楨讓孩子留心觀察,來年告訴他。第二年,孩子準確地觀察到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并立即告訴了竺可楨,竺可楨鄭重地記下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

5、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以學生自讀為主,讀后交流,檢查學生自讀的情況。在自讀中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在交流中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四、課堂小結(jié)

教師小結(jié):同學們,作者圍繞第一朵杏花所敘述的這件事情和竺可楨爺爺成為一名著名的氣象學家有什么關系呢?下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

第一課時課后檢測

1、給下列生字組詞

搬( )( ) 釣( )( ) 雁( )( ) 慣( )( )

2、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立即( ) 著名( )

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篇七

《第一朵杏花》講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qū)W的一個小故事,贊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茍的科學態(tài)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在前語言在后、語言在前人物在后、人物在中間語言在兩邊的三種人物語言的形式。

2、繼續(xù)練習用題目擴展發(fā)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1、默讀課文,讀準字音,標出自然段序號。能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

2、小組內(nèi)對讀課文,糾正字音。

3、師檢查,找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4、體會人物在前語言在后、語言在前人物在后、人物在中間語言在兩邊的三種人物語言的形式,完成學案。

1、默讀課文,邊讀邊思:

課文是按什么順序連段成篇的?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讀后完成學案思考探究。

1、總結(jié):竺爺爺就是這樣一絲不茍,所以才成為了我國著名的氣象學家。

2、課下搜集有關竺可楨爺爺?shù)墓适隆?/p>

1、爺爺您來看杏花啦那孩子仰起臉天真地問。

2、是啊杏花開了說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

3、這一天,竺爺爺正在書房里看書忽然聽見窗外一個小孩子地聲音竺爺爺竺爺爺。

課文講了哪兩件事?分別發(fā)生在什么時間?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步驟一:

小組內(nèi)讀課文,邊讀邊思課文時按什么順序連段成篇的。

(1)文中第()自然段到第()自然段時寫竺可楨第一次看杏花。

(2)文中文中第()自然段到第()自然段時寫竺可楨第二次看杏花。

步驟二:

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

課文主要講了我國著名的科學家竺可楨()次看杏花的故事,竺可楨第一次看杏花沒有知道()開放的時間,第二年又去看杏花,竺可楨爺爺()地記下了()開放的時間。竺爺爺正是通過常年的()和(),成為我國著名的()。

想想這些話是誰說的,每一句應給用怎樣的語氣讀,照樣子幫它們加上提示語。相信你能行喲!

例1:

這一天,竺爺爺正在書房里看書,忽然聽見窗外一個小孩子(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地問:“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地問:“什么時候?”

小孩子()地說:“剛才?!?/p>

竺爺爺()地問:“是第一朵嗎?”

小孩子()地說:“是?!?/p>

例2:

孩子邊跑邊叫喊,急切的語氣中掩飾不住內(nèi)心的興奮:“竺爺爺,竺爺爺!”竺爺爺(親切地撫摸著孩子的頭)問:“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地問:“什么時候?”

小孩子()地說:“剛才?!?/p>

竺爺爺()地問:“是第一朵嗎?”

小孩子()地說:“是?!?/p>

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篇八

這是對學生進行科學上的“模糊與準確”的教育,讀這篇文章,你傳感到這篇文章寫得很美,也很直白,孩子讀完自會豁然開朗。而我認為,第一課時就應在定位上下功夫,所以我就從自己思考的定位說來設計這一課時。

師:誰能說出“模糊”的反義詞是什么?

生:

師:誰能說出“大概”的反義詞是什么?

生:

師:在第三單元中,全班同學根據(jù)范文,模仿寫出一篇觀察植物的文章。這篇文章我已經(jīng)批完了,同學們也讀過了批改過的文章,你們觀察潛力怎樣樣?我想同學們心中有數(shù)。我尊重你們的保密,在那里我不說每個同學的觀察潛力,這天我們來共同研究一篇個性有好處的觀察文章――第一朵杏花(板書),我們一齊來欣賞科學家的觀察吧。

師:請同學們先自已欣賞一篇吧!

(學生自讀課文)。

師:合上書本想一想這一課,然后談談這篇閱讀的感受好嗎?

生:

(生繼續(xù)讀,此時我也與大家一齊讀,因為我本人也需要欣賞呀!好的文章誰不喜歡?)。

師:請同學再一次談談,看看有什么新的感受沒有?

生:

師:我輕輕地放一遍標準的朗讀,哪個同學愿意與錄音比讀?

(放光盤中的讀)(一學生同讀,大家共同欣賞兩種讀)。

師:(讀完后)請同學們靜靜傾聽一遍錄音吧!

(重放錄音)(我與師生共同傾聽欣賞)。

師:哪位同學愿意為大家訴說第一朵杏花?

生:

師:(放一段輕音樂)其他同學閉上眼睛,一個同學在那里訴說“自己心中”的第一朵杏花。

[三次傾聽,學生的欣賞定位能夠到達了第一課時的高潮]。

師:讀完這篇文章,你想研究哪些問題?請?zhí)岢鰜砗脝幔?/p>

生:

師:請大家把這些問題寫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課后自己或者與同學研究研究,看看能否解決這些問題?不管找到怎樣的答案,都是你們努力得來的,推薦你們最好把尋找的過程作為日記記下來,這是一件很有好處的事。

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篇九

2.課文寫了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兩次)分別是什么時間?(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學習第1---5自然段)。

1.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討論(學生可相互解答,教師只作點撥)。

3.指導朗讀。

4.重點指導第3自然段,體會帶點詞的作用。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開了?!闭f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彎下腰來:說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傲晳T地問”說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里養(yǎng)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tài)度。)。

5.四人小組練讀。一個讀竺爺爺?shù)脑挘粋€讀小孩的話,一個讀旁白,一個做評委。

6.指名練讀。

(三)第二次(學習第6---15自然段)。

1.師述:一年前,孩子對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答不上來,帶著竺爺爺?shù)膰谕校荒旰螅⒆佑写鸢噶?。文章?自然段,作者用簡潔優(yōu)美的文筆,描繪了一幅春景圖,誰來讀讀看。

2.指名讀,突出“綠、皺、鼓”等關鍵詞。

3.齊讀。

4.重點放在對話朗讀上。

(1)讀第一遍:自由輕聲讀,想想這是誰說的?幫它加個提示語。討論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竺爺爺?shù)貑枺骸笆裁词虑檠?”小孩子()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竺爺爺()地問:“什么時候?”小孩子()地說:“剛才?!斌脿敔?)地問:“是第一朵嗎?”小孩子()地說:“是?!?/p>

(2)讀第二遍:同桌討論,每一句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指名說說,歸納答案:奇怪、高興、激動、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讀第三遍:根據(jù)提示與讀出語氣,指導朗讀。

(4)讀第四遍:指名生一個讀竺爺爺?shù)脑?,一個讀小孩子的話,其余讀旁白。(7---14)。

5.師述:從同學們的朗讀中,不難聽出竺爺爺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動、非常興奮。那王老師不禁要問小孩子為什么高興?竺爺爺為什么高興?(小孩子是為自己終于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為自己終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6.除了對話部分,你還可以從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讀體會帶點詞語的作用“竺爺爺頃刻間象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p>

7.“鄭重”什么意思?你從“鄭重地計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日子又體會到什么?(“鄭重”的意思是嚴肅認真。從“鄭重地計下”可以看出竺可楨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

四.點明中心(學習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p>

2.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3.你怎樣理解“精確”一詞?(非常準確)能不能結(jié)合前文來說說。

4.指導朗讀。

5.竺爺爺作為一名物侯學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來的,你找到原因了沒有?

6.小結(jié):正如竺爺爺所說的,他正是通過長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花的規(guī)律。[板書:精確觀察]師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么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

7.再讀讀竺爺爺?shù)脑挘由铙w會。

五.總結(jié)遷移。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總結(jié):課文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qū)W的一個小故事,贊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茍的科學態(tài)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3.學了本文,你覺得應向竺爺爺學些什么?

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院墻旁的一株杏樹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紅。竺可楨爺爺從外面回來,看到杏花開了,便走近杏樹數(shù)了數(shù),已經(jīng)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綻開了花瓣兒。這時,杏樹的主人正領著她的孩子走過來。

“爺爺,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臉來天真地問。

“是啊,杏花開了?!闭f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

“哪天?今天開的?!焙⒆佑行┢婀?。

“我是問第一朵是哪天開的?!斌脿敔斞a充了一句。孩子回答不上來了,可是他不明白為什么要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竺爺爺告訴他:“我有用處,明年你可要留心點?!?/p>

時間像飛箭,轉(zhuǎn)眼又是一年。春風吹綠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皺了河水,吹鼓了杏樹的花苞。

這一天,竺爺爺正在書房里看書,忽然聽見窗外一個小孩子的聲音:“竺爺爺!竺爺爺!”

是誰喊得這么急?他趕忙走出書房,一看,就是前院的那個孩子。

“什么事情啊?”

“竺爺爺,杏花開啦!”

“什么時候?”

“剛才?!?/p>

“是。”

竺爺爺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陽光下的杏樹,捧出了第一朵盛開的杏花。多么美麗的杏花呀!竺爺爺走回書房,打開筆記本,鄭重地記下了這個日子:清明節(jié)。

竺可楨爺爺曾不止一次地說過:“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類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代替觀察?!斌脿敔斦峭ㄟ^常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化的規(guī)律。

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篇十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4、給課文分段,并說說段落大意。能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第一課時。

一、出示掛圖,揭示課題。

1、出示教學掛圖。

圖上畫的是什么花?誰能看圖說說杏花的樣子?

畫上的三個人分別是誰?他們在討論什么問題?

2、讀“竺、楨”2個字,能讀準字音即可。

3、討論第二題,相機板書課題:第一朵杏花。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讀要求:

(1)輕聲自讀課文兩遍。

(2)畫出生字詞,結(jié)合生字表讀準字音。

(3)標出自然段序號,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抽讀字音。

(2)指導讀長句子。

指名讀句子,相機指導停頓斷句。

(3)指名朗讀課文。

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

三、范讀課文。

1、范讀課文。

出示分段提示:

(1)按時間先后順序,本文應該如何分成兩段?

(2)文章最后一個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獨立成一段?

2、范讀后根據(jù)提示討論分段。說說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楨要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幫助下,竺可楨爺爺準確地記下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

第三段(16):竺可楨爺爺通過長年精確觀察,掌握了氣候變化規(guī)律。

四、指導書寫生字。

五、布置作業(yè)。

搜集有關竺可楨爺爺?shù)墓适拢乱惶谜n交流。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說說這篇課文寫了哪位科學家的故事?[板書:竺可楨]。

2.課文寫了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兩次)分別是什么時間?(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學習第1---5自然段)。

1.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討論(學生可相互解答,教師只作點撥)。

3.指導朗讀。

4.重點指導第3自然段,體會帶點詞的作用。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開了?!闭f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彎下腰來:說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傲晳T地問”說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里養(yǎng)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tài)度。)。

5.四人小組練讀。一個讀竺爺爺?shù)脑?,一個讀小孩的話,一個讀旁白,一個做評委。

6.指名練讀。

(三)第二次(學習第6---15自然段)。

1.師述:一年前,孩子對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答不上來,帶著竺爺爺?shù)膰谕?,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自然段,作者用簡潔優(yōu)美的文筆,描繪了一幅春景圖,誰來讀讀看。

2.指名讀,突出“綠、皺、鼓”等關鍵詞。

3.齊讀。

4.重點放在對話朗讀上。

(1)讀第一遍:自由輕聲讀,想想這是誰說的?幫它加個提示語。討論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竺爺爺()地問:“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竺爺爺()地問:“什么時候?”小孩子()地說:“剛才?!斌脿敔敚ǎ┑貑枺骸笆堑谝欢鋯幔俊毙『⒆樱ǎ┑卣f:“是?!?/p>

(2)讀第二遍:同桌討論,每一句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指名說說,歸納答案:奇怪、高興、激動、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讀第三遍:根據(jù)提示與讀出語氣,指導朗讀。

(4)讀第四遍:指名生一個讀竺爺爺?shù)脑?,一個讀小孩子的話,其余讀旁白。(7---14)。

5.師述:從同學們的朗讀中,不難聽出竺爺爺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動、非常興奮。那王老師不禁要問小孩子為什么高興?竺爺爺為什么高興?(小孩子是為自己終于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為自己終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6.除了對話部分,你還可以從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讀體會帶點詞語的作用“竺爺爺頃刻間象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p>

7.“鄭重”什么意思?你從“鄭重地計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日子又體會到什么?(“鄭重”的意思是嚴肅認真。從“鄭重地計下”可以看出竺可楨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

[板書:一絲不茍]師述:是的,“一絲不茍”,竺爺爺?shù)脑捯沧C實了這一點。

四.點明中心(學習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p>

2.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3.你怎樣理解“精確”一詞?(非常準確)能不能結(jié)合前文來說說。

4.指導朗讀。

5.竺爺爺作為一名物侯學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來的,你找到原因了沒有?

6.小結(jié):正如竺爺爺所說的,他正是通過長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花的規(guī)律。[板書:精確觀察]師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么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

7.再讀讀竺爺爺?shù)脑?,加深體會。

五.總結(jié)遷移。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總結(jié):課文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qū)W的一個小故事,贊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茍的科學態(tài)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3.學了本文,你覺得應向竺爺爺學些什么?

六.作業(yè)搜集有關竺可楨爺爺?shù)墓适?,下一堂課交流。

竺精確觀察。

楨一絲不茍。

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篇十一

(1)學生說:杏花開得最早的那一朵。

(3)下面請大家打開課文讀讀相關的文字就知道了。

(4)學生讀課文。

二、新授。

1.鼓勵學生堅持讀完課文。

2.我覺得看完16自然段讀完就可以知道原因了。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小節(jié)。

(1)學生讀課文。

(2)讀完這一段,你覺得哪個詞語有研究價值?

學生說:我對精確觀察這個詞語有研究的意思。教師板書:精確觀察。

3.竺可楨爺爺是怎樣觀察的?

(1)請大家自己讀讀2—5自然段。

(2)這些文字中,哪些能表現(xiàn)竺爺爺是在精心觀察?。浚▽W生說:第一自然段)。

(3)再讀第一自然段。哪些是竺爺爺精確觀察的?

學生說:

(4)出示:竺可楨爺爺從外面回來,看到杏花開了,便走近……從哪里看出是精確觀察?

學生說:一朵一朵地數(shù)。

學生說:竺爺爺是走近了杏花才數(shù)的,這樣可以數(shù)得更加清楚一下。

學生說:四朵杏花開放的程度還是不同的。

教師幫助學生理解“不同程度的四朵花”,這樣的觀察才是“精確地觀察”,

(5)齊讀這一個片斷。

4.請大家接著往下讀。

(1)出示:“爺爺,您又來看花啦?”……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

(2)讀完這個自然段,哪個詞語給你的印象深刻???

學生說:“又”,這里可以看出竺爺爺又來看花了……。

學生說:“習慣地問”

竺爺爺看見桃花開了,會怎樣問呢?

(3)竺爺爺關注的是……(第一朵花開放的時間)。

這是一個優(yōu)秀的科學家的優(yōu)秀的習慣。

(4)齊讀這個段落。

5.學生接著讀后面的段落?!澳奶欤拷裉扉_的?!薄拔矣杏锰?,明年你可要留心點?!?/p>

(1)學生讀完,教師語言過渡。

(2)孩子發(fā)現(xiàn)了第一朵杏花的開放時間,這里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對話,你們想讀讀嗎?請大家自己讀讀這個段落,分角色讀(12—17小節(jié))。

(3)學生分角色讀。

(6)竺爺爺?shù)母吲d是為了什么呢?(學生說:竺爺爺看到杏花開了)。

竺爺爺?shù)降子袥]有看見杏花開呢?(課件展示)。

竺爺爺每年都知道杏花什么時候開?為什么要這么高興呢?

所以竺爺爺高興地問:(學生讀)。

(7)指導朗讀。

孩子是想把第一朵杏花開的消息告訴竺爺爺,而竺爺爺則是想早點看見第一朵杏花。

男女生分角色朗讀(師;覺得味道怎么樣?)我們再來到讀讀,這次,女生來讀竺爺爺?shù)脑挘猩x小男孩。

6.老師讀下面的語言:……這里又有哪些詞語給你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

(1)他僅僅記下來的是一個日子嗎?

(2)竺爺爺,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

(3)興沖沖也能看出竺爺爺?shù)男那榉浅:谩?/p>

(4)指導朗讀,特別是把你感受比較深的詞語讀好,好嗎?

(5)學生讀竺爺爺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鄭重地記下了這個日子:“清明節(jié)”。

7.想想,在這些文字和那些精確的數(shù)據(jù)背后有什么呢?

(2)師生交流。

學生:在成功的背后是辛勤的汗水。

學生:是他認真的態(tài)度。

學生:這源自于科學的熱愛(教師板書)。

(3)每個觀察,每個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能不讓竺爺爺高興和欣喜萬分嗎?所以當?shù)弥谝欢湫踊ㄩ_放了,他頃刻間……(電腦出示:竺爺爺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打開筆記本,鄭重地記下了這個日子:清明節(jié))。

8.讓我們再來讀讀這篇文章的課題。

(1)讓我們帶著……情感來讀。

(2)讓我們帶著……的感受來讀。

(3)帶著竺爺爺?shù)恼J真的態(tài)度來讀。

三、學生拓展練習。

1.孩子們連杏花都被竺爺爺感動了,不是綻放是捧出啊,捧出的是對竺爺爺?shù)木磹?,對他的熱愛?/p>

(1)齊讀。

1.學生動筆練習。

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篇十二

1、正確認讀本課16個生字,掌握9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nèi)容,能通過竺可楨爺爺?shù)膭幼骱驼Z言體會他對科學的嚴謹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想象對話時的情景,從而感悟竺可楨爺爺?shù)娜宋镄蜗蟆?/p>

1、繼續(xù)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通過各種朗讀訓練,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增強對文章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們從竺可楨爺爺和小女孩身上受到啟發(fā),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準確地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合作交流,讀中感悟,想象訓練。

課前讓學生搜集有關資料,(可以是竺可楨生平資料、故事或者關于氣象學方面的資料)。

提前預習課文。

教師準備:生字卡片、小黑板。

1、揭課導入:(板書課題:第一朵杏花)可讓孩子帶著問題走進課文。

2、問:你知道每年第一朵美麗的杏花是什么時候開的嗎?(通過學生的預習回答)。

3、師:今天就讓我們走進課文去看看竺可楨爺爺是用什么辦法得知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的!

1、學生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問同學、查字典等。

2、用課件出示文中的生詞,指明讀,開火車讀。

3、用各種形式理解文中詞語。

如:“綻開、“吹皺”教師可以問:“什么東西可以綻開呀?”

“吹皺”找出文中的句子來理解,想象這美麗的景色。

如:“習慣”、“頃刻間”、“需要”、“搞研究”通過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理解。

如:“估計”、“推斷”、“規(guī)律”可以結(jié)合文中的具體語境來理解。

4、檢查讀文情況:

教師指名學生讀課文,聽者可以習慣性的進行評價。指名逐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只有讀正確、讀通順才能更好的理解課文。

2、引導學生交流讀后的看法。

3、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重點進行交流,即文中語言文字的品位與理解。(引導學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交流。)。

a、我明白了竺可楨爺爺要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請學生讀1——5自然段,并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師:“你能想象出當時的情景嗎?”(前后兩個同學互相讀)。

重點指導讀第3自然段,體會這些詞句的作用。(“彎下腰來”說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傲晳T地問”說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里養(yǎng)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tài)度。)。

b、我明白了第二年在孩子的幫助下,竺可楨爺爺準確地記下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請學生讀6——15自然段)。

問:“當時他們的心情怎樣?你能讀出來嗎?”(學生自由試讀)。

在讀的時候讓學生自由讀,想想每一句是誰說的?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并幫它加個提示語。鼓勵學生根據(jù)對課文的理解填一填。

如1:“爺爺,您又看花來啦?”那孩子仰起臉來天真地問。

“什么事情???“竺爺爺()。

“竺爺爺,杏花開啦!”()。

如2: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地問:“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地問:“什么時候?”

小孩子()地說:“剛才?!?/p>

竺爺爺()地問:“是第一朵嗎?”

小孩子()地說:“是?!?/p>

如3:孩子邊跑邊叫喊,急切的語氣中掩飾不住內(nèi)心的興奮:“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問:“什么事情呀?”

孩子()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問:“什么時候?”

孩子():“剛才。”

竺爺爺()問:“是第一朵嗎?”

孩子():“是?!?/p>

討論之后讓學生根據(jù)自己所填提示語讀出語氣,指導朗讀。從中學生明白小孩子是為自己終于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為自己終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師:引導學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學生有可能問:“竺爺爺為什么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呀?”(讓學生讀一讀15自然段,讀后說說自己的看法)。

c、我明白了竺爺爺對待科學研究很認真,從來不使用“大概”和“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代替觀察!

師:那大家怎樣理解這句話呢?你能用一個成語說說他這個人嗎?(一絲不茍、專心致志……)。

師:竺可楨爺爺作為一名物侯學家,他的成就是這樣么得來的。

4、整體回顧全文。

1、識字:對于本課出現(xiàn)的生字,要求學生盡量自學,識記。讀準“撒、鱗、嵌、略”幾字的讀音。

2、指導書寫時,讓學生注意觀察“搬”“撒”的字形結(jié)構(gòu),注意各部分的書寫比例?!搬灐弊钟野脒吺恰吧住?,不要寫成“勾”。“雁”半包圍結(jié)構(gòu),注意里面的寫法。

1、說一說從竺可楨爺爺身上,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2、教師還可以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么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

3、鼓勵學生交流有關竺可楨爺爺?shù)墓适拢鹿?jié)課舉行一次“名家匯萃”的故事會,了解名人故事,體味名人情操。

文本細讀:

課文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qū)W的一個小故事,贊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茍的科學研究態(tài)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題為“第一朵杏花”,實際上是從把握第一朵杏花開放的精確時間來說明竺可楨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例子,卻蘊含著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

課文按時間先后順序,分為三部分:1——5自然段講竺可楨要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6——15自然段講第二年在孩子的幫助下,竺可楨爺爺準確地記下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16——17自然段講竺可楨爺爺通過長年精確觀察,掌握了氣候變化規(guī)律。

本課的學習,應以讀貫穿課的全過程,以不同形式的讀引導學生感悟、積累和遷移語言。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抓住自學中的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是感悟?qū)W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篇十三

1、學會四個生字,會認“竺”、“楨”。能夠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頃刻、估計、推斷”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大意,體會竺可楨爺爺?shù)恼Z言和動作,了解他嚴謹?shù)墓ぷ髯黠L和治學態(tài)度。

3、從竺可楨爺爺和小男孩兒身上得到啟示,激發(fā)學生從小愛科學地興趣和,對科學的熱情。

正確評價人物,激發(fā)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的強烈興趣。

教學課時:

兩課時。

學生在課前搜集竺可楨或其他科學家的資料,如:文章、生平簡介、事跡、肖像、圖片等,對竺可楨有一個初步的整體的了解。

第一課時。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師: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人類文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人們的生活、學習也越來越離不開科學,這一單元的五篇文章將帶我們走近科學、了解科學。你將會聽到享譽世界的科學家竺可楨的故事,還會身臨其境地感受潛艇發(fā)射火箭的壯觀場面。這些科學故事將會給你耳目一新的感受。今天我們走近科學家竺可楨。竺可楨是一位我國乃至世界都很了不起的科學家,許多同學在課前已經(jīng)收集了有關竺可楨爺爺?shù)囊恍┵Y料,誰愿意為大家介紹一下。

2、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讀一個發(fā)生在竺可楨爺爺生活中的小故事,我相信:讀完之后,同學們一定會有一些感受,也一定會得到一些啟發(fā)。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學生說一說,讀完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認真讀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準確,句子讀通順。

三、再讀全文,進一步感知人物。

1、默讀課文。想一想:他們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集體交流。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一朵杏花》。

二、評議人物,激發(fā)情感。

本文有兩個主要人物:竺可楨和小孩子。仔細讀課文,你認為他們是怎樣的人呢?從文中找一找。

1、學生默讀課文,整理自己的想法,組織語言。

2、小組交流。教師適時點撥,抓住細節(jié)把握人物。

從他得知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準確時間后的興奮中流露出的對工作的深深熱愛。

(2)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老少二人的對話,仔細體會竺可楨嚴謹?shù)墓ぷ髯黠L和治學態(tài)度。

(3)抓住最后一段中竺可楨說的“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代替觀察”,重點體會,深刻理解含義。

(4)師生一起總結(jié)竺可楨的性格特征。

4、你喜歡竺可楨爺爺和小男孩嗎?請說說你的理由。

談談學了本課后的感性,可以從人物入手書法對科學家的崇敬和贊美之情,也可以表達自己對科學領域的神往。

三、向課外延伸。

你知道哪些科學家?他們有哪些突出成就呢?

四、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讀了竺可楨爺爺?shù)墓适拢擦私饬艘恍┢渌闹茖W家,我們深深地認識到:從事科學研究的人無論是誰,無論從事的是那一方面的研究,都需要有嚴謹?shù)墓ぷ髯黠L和治學態(tài)度。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4890306.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