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提供給學生作為學習的指導和參考,幫助他們更好地自主學習。教案的編寫還要考慮到教學環(huán)境和資源條件,以確保教學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查看這些教案范文,可以發(fā)現不同教師對于教學目標的理解和教學方法的運用是有差異的。
中學生物教案篇一
本課是新人教版教材七年級生物下冊第四章第一節(jié)的內容。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和大氣中的氧進入人體后,怎樣才能運送到全身各處的組織細胞中被利用?組織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廢物又怎樣運走?學生在學習了人的營養(yǎng)和呼吸之后,順理成章的就要學習第四章《人體內物質的運輸》。而本課是本章的基礎,了解了本節(jié)的內容,不但有利于學生對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形成完整、清晰的認識,還為后面學習第四節(jié)中的輸血、獻血做了鋪墊。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初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觀察血樣標本,解讀血常規(guī)化驗單,知道血液的組成。
(2)通過觀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觀看課件,了解血漿和血細胞的形態(tài)、數量和主要功能。
(3)通過使用顯微鏡觀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圍繞問題的提出,通過學生之間的分析與交流,來獲取知識和技能,體驗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
(2)在分析與討論的過程中,初步學會收集信息,解讀數據、交流表達等科學研究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認識,形成正確的血液觀。
(2)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索生命的奧秘的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本著人教版七年級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血液的成分及主要功能。
教學難點:
用顯微鏡觀察葉綠體。
1、顯微鏡下分辨血細胞,理解血液屬于組織。
2、運用所學的血液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相關問題。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jié)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說教法。
血液對學生來說既熟悉又陌生。說學生熟悉血液,是因為每個學生幾乎都有流血、抽血和驗血的經歷,對血液的顏色等有一些感性的認識,還可以從報刊、雜志、電視和廣播中獲取有關血液的信息;說學生對血液陌生,是因為學生大都不知道血液里到底含有哪些成分,以及每種成分各有什么功能。
我們都知道生物是一門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培養(yǎng)人的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考慮到我校初一學生的現狀,在教學中我充分貫徹新課改“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并在活動中得到認知和體驗。同時激發(fā)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基于本節(jié)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
利用視頻錄像、圖片及flash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實驗法:
通過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自學能力和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
針對教材提出的問題和一些實際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由于本節(jié)內容與生活的關系比較密切,學生已經具有了一些直觀的感受,因此,實際教學中要注意詳略得當、突出重點。關于血漿,教師只需做簡單的介紹。需要指出的是,水占了整個血漿的絕大部分,這既與血漿的功能密切相關又可以為后面介紹無償鮮血作鋪墊。關于血細胞,教材的意圖是讓學生先通過顯微鏡觀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從感性上認識紅細胞、白細胞的形態(tài)及數量,然后從理性的角度進行學習,這樣做可以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積極開動腦筋和主動求知的學習熱情。在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中,教師介紹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時,應該特別注意與生活實際中的一些問題相聯(lián)系,如貧血、發(fā)生物觀察人血涂片炎和傷口處血液逐漸凝固等,這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五、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會”向“會學”轉變,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節(jié)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觀察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總結反思法等。
最后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
首先,播放有關血液循環(huán)的視頻錄像,利用有聲圖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對所學內容初步感知。緊接著教師通過提問,溫故引新,導出章節(jié)標題。
之后,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前收集的血液化顯微鏡下的愛情驗單,通過討論嘗試說出對化驗單的初步解讀(教師注意用幻燈片突出顯示需要學生注意的部分――rbc、wbc、plt、hb,并對縮寫字母略作解釋,從而深入雙語教學的成分)。
2、推進新課。
(1)觀察血液分層現象。
用課前準備好的新鮮雞血代替書上的血圖片。(更直觀,不照搬教材)。
設問:樣品分為幾層,為什么會出現分層現象什么會出現分層現象?樣品血分幾層?各層是什么顏色?它們分別是血液的什么成分?(不要求學生立即給出給出正確答案,教師可適時予以點評)。
(2)血漿的成分及功能。
通過血液分層現象觀察到的最上層過渡,教師指導學生觀察教材血漿成分示意圖,并提問:血漿包括哪些成分?請推斷血漿的功能。(培養(yǎng)識圖能力和分析能力)。
(3)用顯微鏡觀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教師進行思路引導:
血液的其他組成部分又分別起什么作用?血細胞很“微小”,用什么來“明察秋毫”?(學生表達出“顯微鏡”一詞),簡單回顧顯微鏡使用步驟后,教師巡視、指導學生進行分組實驗(培養(yǎng)自主學習、局部合作的精神)。實驗結束后,學生描述觀察結果。(教師通過幻燈片展示人血涂片,引導學生進一步明辨紅細胞和白細胞,并解釋血小板在光學顯微鏡下看不見的原因)。
(4)紅細胞。
展示電鏡下的紅細胞圖片并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相應內容,找出紅細胞的形態(tài)特點及功能。之后通過發(fā)問:“紅細胞為什么能運輸氧?”引導學生描述血紅蛋白的特性。
(5)白細胞。
播放白細胞吞噬細菌的視頻錄像,引導學生歸納出白細胞的特點和功能。(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揭示抽象的生理過程)。
(6)血小板。
幻燈片顯示思考題:當皮膚劃破流血體視顯微鏡之后,一會兒血就會自然止住,這是怎么回事?(學生會初步說出與血小板有關)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課本相應內容的基礎上總結出血小板的特點和功能。
(7)血細胞的概念圖。
教師引導學生繪制血細胞的概念圖,并適時予以引導(落實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綜合概括能力)。
(8)解讀血常規(guī)化驗單。
屏幕顯示兩份化驗單,并引導學生分析化驗單中有哪些項目異常。
幻燈片展示問題:如果一個人的化驗報告單上紅細胞計數和血紅蛋白含量都低于正常值,會有什么癥狀?在飲食中應注意什么?教師引導學生嘗試用本節(jié)及之前所學內容作答(學以致用)。
3、評價反饋。
大屏幕顯示思考題:
中國足球隊在備戰(zhàn)世界杯亞洲區(qū)預選賽時,在眾多條件優(yōu)越的地點中,最終選擇昆明為集訓地。你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這對運動員的身體機能會產生什么影響?教師從地理環(huán)境和紅細胞功能方面適當引導。(即學即練,即學即用)。
4、板書設計。
教學中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tǒng)的板書設計,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于學生能夠理解掌握,同時解決進行多媒體教學不便于學生筆記的難題。
中學生物教案篇二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細胞不能無限長大,以及細胞通過分裂進行增值這兩部分內容,知道真核細胞有三種分裂方式:有絲分裂、無絲分裂和減數分裂。下面我們就重點學習一下真核生物主要的細胞分裂方式——有絲分裂。
首先請同學們利用五分鐘的時間閱讀教材有絲分裂這部分的內容,并思考如下問題:
1、如何理解細胞進行有絲分裂具有周期性
2、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
3、比較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區(qū)別
4、有絲分裂的意義
好,時間到!下面請同學回答一下什么是細胞周期。(學生回答)
恩,很好!連續(xù)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為一個細胞周期。一個細胞周期包括兩個階段:分裂間期和分裂期(板書:細胞周期、分裂間期、分裂期)。這里,同學們要注意兩點:首先,只有“連續(xù)分裂的細胞”才具有細胞周期,例如皮膚的生發(fā)層細胞、根的分生區(qū)細胞等;而高度分化,失去分裂增殖能力的細胞,例如神經細胞,就不具有細胞周期。其次,是從分裂完成時開始到分裂完成時為止。我們如果在細胞周期圖上標出甲乙這兩個點的話,那么細胞分裂間期也就是從乙到甲的這一段,甲到乙的這一段表示細胞分裂期,一個細胞周期是指從乙到甲再到乙的整個階段。在分裂間期結束之后,就進入分裂期。分裂期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人們?yōu)榱搜芯糠奖悖逊至哑诜譃樗膫€時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這張表格顯示的是不同細胞的細胞周期持續(xù)時間。同學們根據表格中提供的數據分析一下分裂間期和分裂期在時間分配上有什么特點呢?(學生回答)恩,我剛才聽到有的同學說分裂間期比分裂期時間長。沒錯,細胞周期的大部分時間處于分裂間期,大約占細胞周期的90%—95%。另外,不同種類的細胞,一個細胞周期的時間也是不同的,比如說蠶豆根尖分生區(qū)細胞的一個細胞周期為17。3小時,而人的肝細胞細胞周期為22個小時。
下面以高等植物細胞為例,了解有絲分裂的過程。這幅圖是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全過程的模式圖,下面請同學們觀察圖中各時期細胞的變化,尤其注意染色體的形態(tài)和數目的變化,同時結合教材內容,進行小組內討論,總結細胞分裂各個時期的特點,十分鐘后我們請同學來匯報一下你們小組的討論結果。~~~~~~好,剛才老師旁聽了幾個小組的討論,看到大家都很積極的參與,那么哪個小組先來匯報一下你們的討論結果呢?好,這位同學!(伸手示意)恩,總結的很好,請坐!還有哪個小組對他們的總結有補充的?或者說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正的嗎?好,那位同學!恩,非常好,請坐!下面老師帶領大家一起來分析歸納一下有絲分裂各個時期的特點,同時同學們也可以檢測一下你們小組的討論結果是否全面準確。
首先看一下分裂間期細胞都發(fā)生了哪些變化。比較左右兩幅圖,我們發(fā)現,細胞核內染色質發(fā)生了變化,右圖中的每個染色質都包含兩條并列的姐妹染色單體,這兩條姐妹染色單體由一個共同的著絲點連接著,實質上,這是染色質復制的結果。之前我們在學習細胞核的結構時,講到染色質是由dna和蛋白質組成的,所以染色質的復制實質上是dna分子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這是分裂間期最主要的一個特點。另外,間期細胞還存在適度的生長。那么間期染色質復制的結果又是怎樣的呢?我們接著往下分析。這個是正常情況下的染色體(實際情況是以染色質絲的狀態(tài)存在),這個是細胞分裂時才出現的染色體(包含兩條姐妹染色單體),正常情況下的1個染色體含有1個dna,經過復制,dna數目加倍,變成兩個。這里,同學們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染色體的數目等于著絲點的數目,也就是說當我們看細胞中有多少染色體或者染色質的時候,我們可以直接數有多少個著絲點。所以,復制前后細胞中染色體的數目是不變的。歸納一下就是,每個染色質都形成兩個姐妹染色單體,呈細絲狀。細胞中dna數目加倍,染色質數目不變。
有絲分裂的前期,我們首先來看染色質的變化,比較前后兩幅圖,我們會發(fā)現,前期細胞中出現了染色體,這是染色質螺旋纏繞,縮短變粗的結果。另外前期細胞中的核膜、核仁消失了,而且從細胞兩端發(fā)出了很多絲狀結構,我們把這種絲狀結構稱為紡錘絲,眾多的紡錘絲形成了紡錘體。我們用兩句話來總結一下前期的特點,那就是出現染色體、紡錘體,核膜、核仁消失。這里,老師教給大家四句口訣,來幫助同學們理解和記憶有絲分裂各時期的特點。分裂前期的口訣為“膜仁消失顯兩體”。膜仁指核膜和核仁,兩體指染色體和紡錘體。
有絲分裂中期細胞的特點主要在于染色體的變化,所有染色體的著絲點在紡錘絲的牽引下排列在赤道板上。赤道板是一個與紡錘體縱軸相垂直,并將其平分的一個平面,是假想出來的,實際上并沒有這種板狀結構的存在。另外,中期染色體的形態(tài)比較穩(wěn)定、數目比較清晰,是進行染色體觀察及計數的`最佳時機。那么中期特點的記憶口訣是什么呢?“形定數晰赤道齊”
有絲分裂后期,著絲點一分為二,姐妹染色單體分離,成為兩條子染色體。染色體平均分為兩組,在紡錘絲的牽引下分別移向細胞兩極。細胞兩極這兩套染色體的形態(tài)和數目完全相同,而且每一套染色體與分裂前親代細胞中的染色體的形態(tài)和數目也相同。由于著絲點的分裂,每條姐妹染色單體稱為一條子染色體,所以細胞中染色體數目加倍。“點裂數加均兩極”
當這兩套染色體分別到達細胞的兩極后,每條染色體逐漸變成細長的染色質絲,同時,紡錘絲消失,出現了新的核膜和核仁。核膜把染色體包圍起來,形成了兩個新的細胞核。這時候,在赤道板的位置上出現了一個細胞板,細胞板由細胞中央向四周擴展,逐漸形成新的細胞壁。最后,一個細胞分裂成了兩個子細胞。歸納一下,分裂末期的特點有三點:
1、核膜、核仁重新出現。
2、紡錘體消失,染色體變回絲狀的染色質3、在赤道板的位置上出現細胞板,進而形成新的細胞壁?!皟上麅涩F重開始”,兩消指的是染色體和紡錘體消失,兩現指的是核膜核仁重現,重開始是指新形成的子細胞大多數進入下一個細胞周期的分裂間期狀態(tài)。
學習完了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我們再來學習一下動物細胞的有絲分裂。同學們參照這幅圖,比較一下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和動物細胞有絲分裂有哪些不同點,我們找同學來說一下他有什么發(fā)現?(同學回答)恩,請坐,這位同學說他發(fā)現動物細胞比植物細胞多出來兩個中心體,還發(fā)現動物細胞中沒有細胞板。事實上,的確是這樣的。動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與植物細胞的基本相同,不同點有兩個,分別在前期和末期:首先,前期中紡錘體的形成不同。動物細胞有中心體,每個中心體由兩個相互垂直的中心粒組成,中心粒在間期倍增,成為兩組。在進入分裂期后,兩組中心粒分別移向細胞兩極。在這兩組中心粒的周圍,發(fā)出無數條放射狀的星射線,兩組中心粒之間的星射線就形成了紡錘體。而植物細胞中紡錘體是由細胞兩極發(fā)出紡錘絲形成的。其次,在分裂末期細胞質分成兩部分的方式不同。植物細胞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上出現細胞板,并向四周擴展,形成新的細胞壁,把細胞分成兩個子細胞。動物細胞分裂的末期不形成細胞板,而是細胞膜從細胞的中部向內凹陷,最后把細胞縊裂成兩部分。
在有絲分裂過程中,親代細胞經過染色體的復制,使每條染色體包含兩條姐妹染色單體,再經過細胞分裂形成兩個子代細胞,由于染色體的平均分配,新形成的兩個子代細胞的染色體形態(tài)和數目完全相同。所以說有絲分裂的意義在于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后,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由于染色體上有遺傳物質dna,因而在細胞的親代和子代之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wěn)定性。
中學生物教案篇三
一年的初三畢業(yè)班的生物教學工作結束了,我也順利且圓滿地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面對畢業(yè)班的教學工作,我深感“任重道遠”。因此,我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結合各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F將我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全面、具體、認真做好教學計劃工作。
初三畢業(yè)班工作非比尋常,我們每位老師心中都很清楚:教初三,就意味著要犧牲更多的個人時間和利益,教初三,就意味著肩頭多了一份沉重的責任,因為我們要對學生、對家長負責,更要對學校的聲譽負責!追求合格率和優(yōu)良率是我們一貫的目標,為了表達我們的決心,在初三學年開學伊始,每位任課老師就向校領導遞交了教學計劃書,每位老師都全面、具體、認真制定了自己的教學計劃。凡事早安排,做事有章法,禁止“前松后緊”。使得之后的教學工作循序漸進,有條不紊。
二、認真?zhèn)湔n。
備課是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一年來,我都嚴格要求自己認真?zhèn)浜妹恳还?jié)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并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做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并制作各種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課后及時對該課做出總結。
三、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教學質量。
在課堂上我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使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松,覺得愉快。備課充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課效果就好。但同時又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因為學生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因此上課一定要設法令學生投入,不讓其分心,這就很講究方法了。上課內容豐富,現實。教態(tài)自然,講課生動,難易適中照顧全部,就自然能夠吸引住學生。所以,老師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自然氣氛。這樣,授課就事半功倍。
四、針對性、高質量地布置作業(yè),認真批改作業(yè)。
作業(yè)的布置我不僅要求數量適中,而且要求有針對性,有代表性,高質量地布置作業(yè),讓學生每一次作業(yè)都有收獲。對學生的作業(yè)批改及時,認真分析并記錄學生的作業(yè)情況,將他們在作業(yè)過程出現的問題做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講評,并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課后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
在課后,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同時加大了對后進生的輔導的力度。對后進生的輔導,并不限于學生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生思想的輔導,提高后進生的成績,首先解決他們的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fā)興趣。這樣,后進生的轉化,就由原來的簡單粗暴、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
六、鼓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我們平時不僅注意鼓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向重點高中沖刺。而且每次月考后,對學習成績優(yōu)秀和有明顯進步的學生進行大張旗鼓的表揚,激發(fā)學生勤奮刻苦、自覺學習的熱情。通過樹立身邊的榜樣,激勵每一位同學再接再厲,你追我趕,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引導學生做好長計劃、短安排,抓緊每一天、每一小時、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間,積少成多,提高時間的利用率和效率。樹立爭分奪秒的時間觀念,師生均有較強的緊迫感。
七、全面提高各層次學生的水平。
1、抓尖子生的培養(yǎng)。
年級部定期集中研討、分析各學科問題,交流體會,倡導合作、競爭。對成績處于年級前列同學后期進行周考,成績跟蹤分析,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根據學科情況進行個別交流、查缺補漏等,使尖子生全面發(fā)展,樹立爭進名牌和奪取狀元的信心。
2、抓學困生的培養(yǎng)。
對學困生,我非常注意關心他們的思想、學習、生活等各方面情況,及時經常與班主任聯(lián)系;安排優(yōu)秀學生負責監(jiān)督檢查,課堂上對一般問題對給予他們回答的機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3、抓臨界生的培養(yǎng)。
對于這部分學生思想教育是關鍵,給他們施加一定的壓力,向前面的同學看齊,并加強試卷、作業(yè)監(jiān)督檢查,及早發(fā)現知識薄弱環(huán)節(jié)并進行補救,促使這些學生再上一個臺階。
八、堅持考后質量分析制度,善于發(fā)現問題并及時解決。
每次月考后盡快做好成績統(tǒng)計,按經驗劃出分數線,進行橫向縱向比較分析,肯定成績,表揚進步,同時找準存在的問題,調整復習的方向、進度和方法,提出下一階段的工作目標和措施。
九、存在的問題。
1、教師方面。
由于經驗欠缺,不能及時全面把握學生的學習程度,因此對學生的督促不夠到位,加之本學期都是復習內容,對學生學習狀況有些懈怠。
受考試分數的影響,有些學生對生物不夠重視,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課下根本不復習,使學生對復習知識記的快忘的也快所以成績不理想。
總之,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干”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中學生物教案篇四
知識目標:
1.理解動脈、靜脈、毛細血管的結構特點和功能特點。
2.知道出血的初步護理。
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三種血管,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2.通過學生對三種血管的比較,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歸納的思維能力。
3.通過實驗知道止血帶的使用,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德育目標:
1.通過學習毛細血管及心臟的結構特點與功能,使學生樹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2.通過學習,教育學生熱愛體育鍛煉。
重點:三種血管的結構和功能。
難點:三種血管的功能與結構相適應。
學習了血液的組成,對于運輸血液的管道并不陌生,但具體的特點以及功能還不了解。
掛圖法實驗法觀察法分類比較法。
掛圖止血帶(布條)木條。
教學雙邊活動。
一、引入新課。
提問1)我們每天都用水,那你每天用的水都是從那獲得的呢?
2)現代化的家庭中,用天然氣做飯,那天然氣的運輸需要什么呢?(天然氣管道)。
3)人體內有血液,血液在人體內是怎么樣流動的呢?(運輸血液的管道)。
二.講授新課。
出示)血流示意圖和血管示意圖。
講)根據血管內血流方向和血管的結構,功能,劃分為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三種。
觀察)血流示意圖,說明三種血管。
實驗1.摸手腕動脈。
觀察)動脈的結構特點(管壁厚)。
過度:動脈分布在身體較深的部位,如同樹干,與分越細,最后與毛細血管相連。
提問)圖中哪個是毛細血管?
生)第三個。
過渡:毛細血管的另一端與靜脈相連。
實驗2.觀察手背的的靜脈。
提問:靜脈是那一個?
學生:第二個。
問:管壁又有何特點?血流速度又怎樣?分布在哪里?
師生總結:管壁較薄,血流速度較慢,有的分布較深,有的較淺。
講:靜脈功能(將血液從身體各部送回心臟)。
小結:整體看三種血管結構與功能相適應。
過度:生活由于磕碰劃破,就會引起血管出血,你都見過什么樣的出血?
學生自學出血的初步護理。
試驗3演示:用止血帶止血。
總結:本節(jié)主要學習了三種血管的結構及功能,還知道了出血的初步護理。
習題:課本p55填表。
想一想:1,2題。
思考:動脈血和動脈有何區(qū)別?
靜脈血和靜脈有何區(qū)別?
中學生物教案篇五
一、活動背景泡菜、果酒、果醋等是以發(fā)酵方式加工制成的浸制品,成本低廉,營養(yǎng)衛(wèi)生,風味可口,味道咸酸,口感脆嫩,色澤鮮亮,香味撲鼻,開胃提神,醒酒去膩,能增進食欲,幫助消化。
二、活動目的。
為了豐富學生的`業(yè)余校園生活,我校生物科組舉行發(fā)酵食品的制作活動,促使學生學習生活更融洽和諧,進一步塑造良好的校園飲食文化,并提高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三、活動要求。
1.以個人或小組名義參加活動;
3.請參賽者自備紙張詳細填寫:姓名、班別、作品名稱、制作過程、生產日期;
4.制作過程中,請同學們注意衛(wèi)生和安全。
四.活動評比時間------5月4日(周一)下午第三節(jié)課。
注:比賽將評比出一、二、三等獎,獎品豐厚;請同學們積極參與,發(fā)揮最好的水平。
中學生物教案篇六
3、通過實際測量,使學生了解血壓和脈搏的基本知識。
4、通過觀察出血狀況的錄像,使學生了解出血護理的基礎知識。
1、通過學習血液循環(huán)的途徑,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及歸納、總結的思維能力。
2、通過分析血液循環(huán)的血液成分變化,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
3、通過學習血壓、脈搏,學會用血壓計給同學測量血壓及自己會測量脈搏,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保健意識。
4、通過對出血的初步護理方法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緊急救護的一些方法。
5、查閱有關冠心病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
1、通過對科學史的學習,了解科學方法。
2、介紹最新醫(yī)學動態(tài),培養(yǎng)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3、通過出血的初步處理這部分教學,對學生進行自我救護和互愛的教育。
4、通過對“切脈”診病的學習,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5、通過小組測量血壓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材分析。
人體需要的氧氣和養(yǎng)料必須及時運來,二氧化碳等廢物必須運走,人體才能正常進行生命活動,這些物質的運輸靠血液循環(huán)來實現,所以本節(jié)成為本章重點內容的核心。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的途徑是本節(jié)的教學重點,在循環(huán)途徑中血液成分的變化及血壓是本節(jié)的難點。解決辦法: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哺乳動物的血液循環(huán)入手;從感性入手——讓學生觀察血液循環(huán)的錄像及vcd獲得感性知識,再結合掛圖講解來突破重點和難點。
關于《血液循環(huán)》:
1、課上結合血液循環(huán)的錄像、vcd和掛圖,從感性認識入手,識記血液循環(huán)途徑。先安排學生觀察錄像,在觀察錄像時,最好采用分步觀察,先觀察體循環(huán),再觀察肺循環(huán),為了使觀察針對性強,教師指導學生觀察時,最好列出觀察提綱:
(1)、體循環(huán)的起點、止點、大致路徑?
(2)、體循環(huán)中血液成分的變化及發(fā)生變化的地點?
(3)、肺循環(huán)的起點、止點及大致路徑?
(4)、在肺循環(huán)過程中,血液成分又有哪些變化?在何處發(fā)生的變化?使觀察明確具體,并且每觀察一步都及時進行反饋,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再結合掛圖歸納并板書血液循環(huán)途徑(見板書設計)。
2、分析循環(huán)過程中血液成分的變化:在分析體循環(huán)過程中血液成分的變化時,采用教師引導學生聯(lián)系已有的知識:毛細血管壁的特點、血紅蛋白、動脈血的特點來分析,而肺循環(huán)中血液成分的變化可讓學生自己分析,以鍛煉學生舉一反三及語言表達能力。分析完后,教師在板書結構里,把流動脈血的結構用紅粉筆來表示(如體循環(huán)中的動脈和肺循環(huán)中的肺靜脈),流靜脈血的結構用蘭色粉筆來表示(如體循環(huán)中的靜脈和肺循環(huán)中的肺動脈)。這樣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并不是動脈血管里一定流動脈血,靜脈血管并不一定流靜脈血。
3、最后教師用投影寫出下列圖解并配合錄像來使學生獲得: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是同時進行的,它們的起止點都是心臟,二者在心臟處匯合,組成一條完整的循環(huán)途徑,血液循環(huán)的原動力來自心臟。
關于《血壓》:
聯(lián)系有關醫(yī)學知識,有條件的學校最好安排幾人一臺血壓計讓學生分組實驗——親自用血壓計來相互測量血壓,學會血壓計的使用方法,同時加深學生對血壓的理解。
在用血壓計測量血壓的實驗教學時:教師要先介紹血壓計的結構,并找?guī)讉€學生上講臺來示范,演示測量血壓的完整步驟及介紹如何讀數,如果是老式血壓計,教師要介紹毫米汞柱和千帕的換算關系:
1mmhg=0.133千帕。
1千帕=7.5mmhg。
學生在測量時,首先是血壓計的擺放:如果兩人一臺,將血壓計擺放在實驗桌的兩個同學的中央,若四人一臺,則讓前面的兩個同學和后面的兩人為一組;血壓計帶有水銀柱刻度的朝向學生,不要倒放。
中學生物教案篇七
在研修日日夜夜里,我十分珍惜這次不斷完善和提高自我的機會,并且積極參加了培訓的全過程。在培訓中,我聆聽了教育專家的精彩講座,觀摩了教師的優(yōu)秀課例,遠程教育培訓學習即將結束,我的心中除了不舍還是不舍,是遠程研修平臺拉近了我們初中生物教育工作者的距離。
在這次遠程研修學習中,我們按時觀摩學習了每一個專題的講座,認真聽取了專家們對初中生物教學的指導和解讀。對每一個專題的問題都和本期研修同學們進行了探討,同時按時完成了作業(yè)。積極參與交流,廣泛閱讀了學員們提交的作業(yè)及發(fā)表的文章并及時做出評論。認真閱讀了每一期班級簡報。
各級領導對這次研修給予了高度重視和支持。為做好遠程研修培訓的組織和管理工作,更有效探討分散學習教學管理的方法,大家分擔著存在的困難、分享著能參加這個難得的學習機會的喜悅。最后大家表示,一定會合理安排時間,克服一切困難,認真學習。
在學習過程中,我們通過網絡途徑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研討,按時完成每天的課題作業(yè),每天的收獲頗多。指導老師在研修過程中,對我們學員的作業(yè)及時的批改和鼓勵,促使我們學習熱情一直高漲。因此整個學習過程中,我們學員盡管遇到了諸多困難,但我們的學員都能想盡辦法解決,保證每天的上網學習時間不少于6小時,研修學習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正因為有了領導的重視和支持,指導老師的跟蹤學習,學員們的主動參與,在研修專家的指導下,我們在理論知識、學習狀態(tài)、教學技能上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收獲,多次得到專家組的好評。在這個知識舞動的平臺上,我們所有參加研修的學員們累并快樂著!通過本期研修培訓,我認真學習別人的成功經驗,借鑒別人的好的教學方法,通過這些資源的綜合利用,來加強自身的建設。
通過這次研修我對今后的教學工作,信心百倍,熱情高漲。我們的目標只有一個:為了孩子的明天!感謝國培,讓我學會智慧的工作,敏于觀察,善于鉆研,從小處著眼,關照教育細節(jié),探索創(chuàng)新。
參加骨干教師國培初中生物的學習研修,這既是教育發(fā)展形勢的新要求,更是對教師提升教學工作能力、提高業(yè)務素質、增強工作后勁的關愛和期待。2011年4月,我結束了國培初中生物培訓研修第一階段的培訓學習后,又投入到緊張的為期三個月的在職研修階段,在這階時間的學習中使我更新了教育觀念、開闊了教育視野、增長了新知識、提高了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和科研能力?,F就自己在崗研修的情況總結如下:
一、 培訓計劃貫徹情況
網上培訓學習后,就和生物教研組的老師一起,認真學習國培工作計劃和教務處工作計劃,明確了在崗學習研修工作的目標和任務,結合本組工作的現狀和特點,按照《初中生物教學大綱》的要求,制定了詳盡的在崗學習研修計劃。學習中認真遵照教學大綱要求,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根據在崗學習研修要求,堅持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相結合,大力推廣素質教育,按時按質地完成了本期的在崗學習研修工作。
二、把國培精神貫徹到在崗學習工作中
革的精神,結合本校的.具體情況,充分利用在國培中所學到的先進的教育理念,大張旗鼓的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和教學改革。教學中體現了時代精神,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趨勢。注意適合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注意循序漸進的知識講授和學科的趣昧性教學。
三、認真完成了在職期間的研修任務
培訓研修后,我分別于2011年4月30日和5月13日向全校教師匯報了國培學習研修的成果,一次是學習情況匯報,介紹了國培學習研修的具體學習任務、內容和要求。一次是學習成果情況匯報,讓老師們了解我在國培中的作品和培訓期間完成的作業(yè)。其次,我根據國培要求和學校安排,主辦了公開教學三次,獨立設計了5個教學案例,堅持每周寫2篇教學反思,每月讀一部教育名著,并撰寫讀后感。并在今年的6月份完成了《農村初中生物新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運用研究課題實施方案》的艱巨任務。
四、培訓觸動了自己的思維,逐步更新了自己的教學方法
通過理論與實踐的培訓,我覺得受益頗多。從網上的經驗交流中,我看到了在實施基礎教育新課程過程中的問題和困惑,學到了在教學過程中處理各種問題的方法,感受到了教師們積極創(chuàng)新的意識;從教授們的講座中,我領略了初中生物最前沿的理論,學習了教學的新理念、新知識、新技能,進一步更新了我的教育觀念,完善了我的知識結構。怎樣才能成為研究型的教師,通過本次培訓學習活動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示。
我們深知,安排一次學習研修不容易,安排一次全國的骨干教師培訓學習更不容易。為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我經常自主到網上查看各種資料,收集各種教學的先進理念和優(yōu)秀的教學方法。在網上進行教學經驗交流和學術探討,使我成了自覺的學習者、積極的參與者。始終保持著對知識的渴求,對事業(yè)的激情,希望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能不斷取得新成績。
中學生物教案篇八
本學期我們開展了生物興趣小組活動,輔導老師有羅樂和韓海軍,成員是七年級生物愛好者,我們共十個小組,每組由組長負責,都有自己的小組名字,共四十人?,F將活動總結如下:
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我們主要進行了校園內及千畝游園生物的調查活動,顯微鏡的使用方法練習及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洋蔥及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的制作過程,在校園內收集鼠婦并觀察鼠婦,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觀察種子的結構,探究種子萌發(fā)的環(huán)境條件,觀察葉片的結構并學會制作葉臨時切片等,由于時間不允許,加上季節(jié)我們的個別計劃沒能完成,像花的結構只有到明年春天才能進行觀察。
1、小組成員學會了對生物的調查方法,同時還認識了校園的一大部分生物,由于天氣變冷,樹葉落了,所以有個別植物不易認識區(qū)分。
2、小組成員熟練掌握了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步驟和原理,能使用顯微鏡快速找到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我們還進行了顯微鏡使用操作比賽,小組成員都在制定時間內圓滿完成,效果特別好。
3、小組成員學會了制作洋蔥鱗片葉臨時裝片、番茄果肉細胞臨時裝片、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葉片的結構的臨時切片等。同時還掌握了規(guī)范操作和注意事項。
4、小組成員通過去抓鼠婦,知道了鼠婦的生活環(huán)境,還學會了探究活動實驗方案的設計、問題的提出、做出假設、方法步驟和結論的得出,還弄明白了探究實驗怎樣去設計對照實驗,充分理解了課本中對照實驗的概念。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愛心要愛護生命,做完實驗后把鼠婦放回自然中。
5、小組成員通過對玉米、大豆、花生種子的結構的觀察實驗,牢固掌握了單子葉植物種子的結構是有果皮和種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組成,雙子葉植物種子的結構是有種皮和胚兩部分組成;同時還學會了區(qū)分它們,它們的胚的結構相同都有四部分組成,都有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單子葉植物的胚有一片子葉,營養(yǎng)儲存在胚乳內,雙子葉植物種子胚有兩片子葉,營養(yǎng)儲存在子葉內。比如我們吃的小麥面粉,營養(yǎng)在種子的胚乳內,我們吃的花生油,營養(yǎng)在種子的胚的子葉內。
總之:通過活動使課本知識得到理解掌握和充實,以至于學以致用。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調查、實驗探究、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等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學生學習生物學的濃厚的學習興趣。
中學生物教案篇九
反思之一:課程價值的追求與現實取向的偏移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價值在于彌補單一學科課程的不足,通過它全新的教學方式的輻射,帶動學科課程實現教學方式的轉變,克服傳統(tǒng)教育的弊端。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成為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然而,學校和教師在實施該課程時的價值取向卻發(fā)生了根本的偏移。一是某些學校受市場利益的驅動導致課程實施中出現許多不規(guī)范的操作行為。
如以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提升學校品牌為惟一價值追求,當有上級檢查時開出一些課來做樣子;二是在經濟體制轉換的復雜環(huán)境中,部分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價值觀念和價值取向發(fā)生變化,從傳統(tǒng)的集體主義向利己主義偏移,以個人利益為出發(fā)點,決定對工作的取舍和投入精力的程度。調查發(fā)現,有大部分教師在課程伊始便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逐漸失去了熱情。因為在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過程中復雜、瑣碎的指導工作和相當廣泛的指導空間要求教師投入更多精力,而經濟收入卻不如中考考試科目。
反思之二:課程執(zhí)行的難度與教師素質的薄弱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具體體現在:教師要設計整體的活動方案,在活動方案中要對學習內容、目標要求、組織方式和時間分配等做出安排;在組織實施活動課程過程中要向學生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條件;這門課程的特點又決定了沒有現成的適合所有學校和班級的教材和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案。因此,該課程的實施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但是,追溯教師在學校所受的教育和畢業(yè)后作為教師所受到指導的過程,主要是在分科教學的環(huán)境中,受學科教材、教法的影響發(fā)展起來的。
多年來所受到的影響以及所從事的教學活動,使他們更適應傳統(tǒng)的學科教學形式。在完成教育轉型的過程中,教師必然會遇到各種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觀念上的滯后,對設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意義和目的不明,對其本質不了解。一些教師認為讓學生玩玩、說說、動手制作即為活動課。在活動中學生、教師的地位、任務不清,教師不知道使用什么方法指導學生去活動,離不開教材的束縛,擺脫不開“教”的方式,在頭腦中缺乏學生自主活動的概念,面對如何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往往是束手無策。對于學生的評價方式的改變更是受簡單的分數評價的影響,教師更是感到不知所措,有的學校甚至干脆忽略評價這一環(huán)節(jié)。
中學生物教案篇十
國家課程標準“應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guī)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和評價建議?!边@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三維”最初的闡述。
與此相適應,我國生物課程標準結合學科自身特色,將中學生物課程目標表述為課程總目標和具體目標兩個層次,其中具體目標從知識、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以及能力這“三維”三分別進行設定的。
上述兩種“三維”都是在課程目標層次做出的闡述。為了更好地實現課程目標層次的“三維”,《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中將“對具體內容標準的表述所用的動詞分別指向知識性學習目標、技能性學習目標和情感性學習目標,并且分為不同的層次”,這表明生物教學目標也可以從三個維度進行設定。通過“三維教學目標”的完成最終達到課程目標地“三維”。
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對“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存在一定的偏差:
第一,部分教師錯誤地理解“三維教學目標”為一堂課的硬性指標。教學目標是對課程目標的進一步具體化,在擬定具體教學目標時,“要依據生物課程標準中相應的內容標準,并充分考慮到具體教學內容和任務的特點?!辈皇撬薪虒W內容都同時包含知識性學習目標、技能性學習目標和情感性學習目標,比如人教版新課標高中生物必修一中的“細胞中的無機物”、“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細胞增殖”等內容只有知識性學習目標和技能型學習目標,沒有情感性學習目標。所以,針對這些內容,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只需針對前知識性和技能性的學習目標進行設計,不必為了涉獵所有目標而牽強地給學生滲透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第二,部分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存在生搬硬套的現象,致使教學效果不顯著。例如,在講人教版新課標高中生物必修二中“從雜交育種到基因工程”一節(jié)內容時,除了要達到知識性學習目標和技能型學習目標外,本節(jié)內容還應向學生滲透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但大多數教師在本節(jié)內容滲透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時,都只是讓學生閱讀課本相關材料,最后讓學生思考轉基因的安全性。但學生通過閱讀課本有限的資料并不能全面的看待轉基因的安全問題。
因此,教師應當結合所要滲透給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網絡、媒體等資源開發(fā)新的課堂教學資源,同時讓學生自己去搜集資料,最后讓學生以辯論或小組匯報展示的形式再深入學習這部分內容,從而達到對轉基因安全的全面認知。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達到滲透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目的,同時還能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獨立思考等能力。這種教學設計會比生搬硬套的教學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素質教育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身體和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目標,中學生物的課程目標也以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來與此相對應,最后將課程目標細化到教學目標進行落實和完成。但是,當這些目標都達到后,學生是否就真正的具備了素質教育所期望的能力?結果不得而知。深入分析,素質教育培養(yǎng)目標的實質在于提升學生素質,讓學生具備生存能力,獨立生活能力和獲得幸福的能力。
例如,學生在學習了人教版新課標高中生物必修一“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一節(jié)內容后,達到了知識性目標要求的“說出葉綠素種類和作用;說出葉綠體結構和功能;說明光合作用以及對它的認識過程;說出光合作用原理;簡述化能合成作用”,也達到了技能性目標要求的“嘗試探究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環(huán)境因素”,也達到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通過研究科學家對光合作用原理的探究過程,使認同科學是在不斷觀察、探索和爭論中前進的;認同科學家不僅要繼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見中的合理成分,還要具有質疑、創(chuàng)新和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和態(tài)度”的要求。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所掌握的是三個方面分散的能力與素質,基于讓學生具備生存能力、獨立生活能力和獲得幸福的能力的要求,教學不應該只停留在此,而是應該進一步給學生時間與空間來應用課堂所學,所以,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還缺少讓學生在實踐中驗證和鞏固所學,最終通過實踐來整合三種分散能力的環(huán)節(jié)。
學生只有將學到的分散的能力進行綜合的運用和實踐,最終才能內化為自身的一種能力或素質,在其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外化為強大的生存能力,獨自生活能力和獲得幸福的能力。
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教學不應該僅停留在三大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師應幫助學生整合所學知識與能力,同時盡量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與空間來應用課堂所學,才能達到素質教學目標的實質要求。
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素質教育在某種程度上即是創(chuàng)新教育。針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當前中學生物教學中大多是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而采用“問題——探究”教學模式,并輔以啟發(fā)性教學原則。但在實施過程中,發(fā)現一些教師存在著諸多誤區(qū):
第一,部分教師未充分考慮學情,所選教學內容偏難。探究式教學模式是以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布魯納的發(fā)現學習理論以及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思想,這就決定了探究式教學模式是基于學生已經掌握了一部分與所探究內容相關的知識而進行的教學模式。而部分教師在選擇探究內容時,未充分考慮學情,所選探究內容偏難,導致學生不能自主進行探究,既影響教師的教,也影響學生的學,不能很好地達到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目的。
因此,教師應精準把握每種教學模式的應用條件,在全面分析知識內容和學生學情的情況下,選擇恰當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原則進行教學。
第二,部分教師創(chuàng)設的探究情景存在局限性。探究式教學模式一般要創(chuàng)設一個情景,讓學生從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經過一系列探究過程最終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習“植物激素生長素的發(fā)現”一節(jié)內容時,教師多以語言描述創(chuàng)設情境,結合圖片展示讓學生發(fā)現問題,這種教學方式雖然對學生的思考和理解有一定的幫助,但是,創(chuàng)設的情境和提供的圖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假如將創(chuàng)設的情境變?yōu)檎鎸嵉那榫?,提前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用自家的植物做一些簡單的實驗,增加學生的體驗,讓學生更加直觀、更加真實的了解問題,既有利于學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本節(jié)課知識,也能幫助學生將該問題的探究過程內化為自己的一套方法或是一種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達到素質教育的教育目標。
第三,部分教師片面地理解啟發(fā)式教學原則。啟發(fā)式教學原則不是簡單的提問題,也不是提簡單的問題?!墩撜Z》和《學記》給啟發(fā)式教學原則做出了最恰當的解釋。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憤”為心求通而未得之,即心里想想明白,但又想不通,“悱”為口欲言而未能其貌,即想說又不知道怎么說。教師要在學生這些理解的關鍵知識給予啟發(fā)即可,不必對一些瑣碎淺顯的陳述性知識進行提問。
除了在學生思維的關鍵點啟發(fā)之外,教師還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即《學記》里提到的“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引導學生學,但不牽著學生走;鼓勵學生學,但不壓抑學生個性;啟發(fā)學生拓展思維,但不替學生做出結論。
談及教育,必定涉及三個方面的影響因素:教師、學生、環(huán)境(其中環(huán)境可以分為教育環(huán)境及社會環(huán)境)。目前提出的促進高中生物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措施大致涉及改革教學方法和創(chuàng)新學習方法兩個方面,在改革教學方法方面以“生物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課堂教學要設法選擇合理的教學策略、方法和媒體”[7]等措施為主,在創(chuàng)新學習方法方面以“一要指導自學,二要指導觀察分析、三要指導實驗、四要指導抽象概括”幾個角度為主。但無論是改革教學方法還是創(chuàng)新學習方法,大多是以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作為出發(fā)點,忽視了環(huán)境對于教育的影響。
一方面,教育環(huán)境(包括家庭環(huán)境和學校環(huán)境)對實施素質教育有一定的限制。生物學是一門涉及面非常廣的自然科學,課本里的有些內容在家庭環(huán)境和學校環(huán)境無法讓學生親身體驗,學生的體驗減少,與之相對應,對知識內容的認識和掌握或許就不會特別深入。另一方面,由于社會環(huán)境的限制,學生學到的一些知識無法得到實踐和驗證,這些知識也就不能很好地內化為自身的能力或素養(yǎng),這也給素質教育帶來一定的局限。
綜上所述,雖然我國已開展素質教育二十余年,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阻礙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和落實,只有學校、家庭、社會不斷探索、總結、反思和改進,探索合適、有效的教學方法,最終才能達到素質教育的實質要求。
中學生物教案篇十一
摘要:本文著重分析目前中學生物教學的現狀以及提出了一些使中學生物教育走出目前的困境的觀點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關鍵詞:中學生物教學現狀;策略;重要性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12)17-068-1一、中學生物教學現狀分析(一)目前的考試制度使得中學生物教育有點偏離素質教育高考實行文理分科,部分學生不再學習生物,部分省、市高考實行小綜合或大綜合,生物也只是會考,或生物學科分值也低。就此,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和積極性較以前差的甚遠。再說中考,全國可能只有瘳瘳無幾的幾個省市把生物學科納入中考成績,部分省市中考考了生物,分值少得可憐。這樣的考試制度,使得中學教育失去了應有實施素質教育的意義。(二)部分領導“行政化”意識,使得中學生物教育被邊緣化1.師資分布不合理。大部分中學合格生物教師不足。農村中學很缺乏,學非所用是其中的主要原因。有些本、??飘厴I(yè)的生物教師因基本素質較好,而改教化學或其他學科的現象也屢見不鮮。據統(tǒng)計數據看,全縣中學生物教師的專業(yè)達標率不到60%。2.師資隊伍不穩(wěn)定。由于城鄉(xiāng)中學在福利和其它待遇上有明顯差距,導致農村中學教師的流動性大,相當一部分生物教師或調離戰(zhàn)線,改行跳槽,或另起爐灶,改教它科,或校內易崗,干些雜事。3.生物課時量不足。相當一部分學校領導對國家教育部規(guī)定的生物學科標準課時量不予開足,他們認為,生物是“副科”,有時,還將不足的生物課時分別搭配給部分主科教師充實周工作量。4.生物課節(jié)分配不平衡。部分學校對生物課節(jié)分配不平衡,缺乏科學性和嚴肅性。絕大部分的生物課節(jié)被擠在上午三、四節(jié)和下午七、八節(jié),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聽課效果。(三)教師自身教育觀念滯后,教法陳舊1.教研氛圍不濃。由于老師有副科意識,自然而然上生物課的教師就少了;再者,幾個教師中本身就有不是生物學專業(yè)畢業(yè)的,教研氛圍不濃;有時也是走過場,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2.教學模式陳舊。部分教師教學方法不能有效地體現學科特點,照本宣科、滿堂灌的現象極為普遍。教師的提問、問題的難易度、作業(yè)的量與度只能照顧少數升學有望的學生,題型缺乏變化,不善于激發(fā)大多數學生的思維。3.常出現一些知識性錯誤。有些生物老師由于是非生物專業(yè)畢業(yè)的,再加缺少教研,備課不充分,所以上課時對生物知識內容自己認識不足,理解不透,常會出現一些知識性錯誤。(四)學校的“績效考核”失衡,使生物教育的發(fā)展后繼乏力有些學校生物教師被校內排輩為“老弟”,課時獎金無“額外”,住房評優(yōu)是“編外”,考核晉升屬“候補”,評優(yōu)排序為“等外”。這對生物教師良好的教學心態(tài)構成莫大的沖擊。在期終評先方面,部分學校領導時常扮演“重主輕副”的`角色,對主科教師的“巨大貢獻”高唱贊歌,以突出重點,達到“揚主抑副”的評先目的。二、如何使生物教育走出困境(一)營造實施素質教育的良好環(huán)境,在全社會尤其是在學校領導和師生中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對生物學科的正確認識,摒棄“副科”意識一是生物學科在開課、教學質量、硬件建設等方面要納入年終綜合考評,促使學校建立健全一套比較科學的激勵機制,調動現有生物教師的積極性;二是生物教師在業(yè)務進修等方面享有一定的優(yōu)惠條件,在評先評優(yōu)方面確保與其他學科同等對待;三是加強調控職能,合理配置師資,畢業(yè)分配、在職教師的調動都要符合師資優(yōu)化的原則。(二)不斷改革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使學生能有一個適合接受生物學知識的理想途徑1.集體備課。建議縣級每年各組織3次―4次、學校每年組織6次―8次集體備課活動,請有經驗的學科帶頭人主講,分析教材特點,提出教法和學法的建議,幫助青年教師提高備課的能力。2.成立學科中心教研組。由教研室組織部分城內教師和鄉(xiāng)校選派的部分農村骨干教師,每學期深入到1―2所學校聽課、評課、講課,了解教與學的情況,發(fā)現問題及時幫助其調整教學,促使青年教師教學水平的盡快提高。3.定期舉行優(yōu)質課和教學論文評選。建議縣級定時舉行學科優(yōu)質課和教學論文評選。此項活動能有效地調動了教師鉆研教學規(guī)律、及時交流和總結教學經驗的積極性。(三)理論聯(lián)系實際,建立生物學“知識―技能―應用”三合一的教育形式1.創(chuàng)設“生動課堂”。教師要不斷地積累生動的生物資料、圖片。鍛煉自己的語言,力爭課堂教學生動形象,引人入勝,塑造學生愉快的學習情緒。2.增加“鄉(xiāng)土意識”。中學生物學既是一本很好的國情教育讀本,又是一本可揉進鄉(xiāng)土生物教育的好教材。我們可結合身邊的鄉(xiāng)土資源、農業(yè)、人口等直觀性資料來分析鄉(xiāng)土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農業(yè)綜合開發(fā)、人口與計劃生育等問題,增強學生的“鄉(xiāng)土意識”。3.走進“第二課堂”。結合教材的具體內容,大膽地讓學生走向社會大課堂,或作物栽培、動物飼養(yǎng),并對當地工業(yè)、農業(yè)、牧業(yè)、漁業(yè)等產業(yè)部門及環(huán)境問題進行觀察、調查、預測等,使學生在實地考察中學到知識,增加興趣。三、中學生物教學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中學生物學教學的任務是:普級和提高公民的生命科學素質,使廣大青少年具有從事社會生產、生活和繼續(xù)學習所必需的生命科學基礎知識和能力,樹立生命科學的觀點,培養(yǎng)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科學態(tài)度,使學生形成較強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生物學科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是影響21世紀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學科。近二十年來,世界各國已充分認識到生物技術在高科技領域中的特殊地位,并予以高度重視;我國也已把生物技術列入“863”高科技計劃,作為重要研究和優(yōu)先發(fā)展的課題,越來越顯示其重要意義。[參考文獻][1]何金旺.農村中學生物教學現狀及對策.廣西師范大學,2000(53).[2]黃明韶.中學生物教學現狀研究.中學生物教學,1999(07).
中學生物教案篇十二
今天下午在3班講“開花和結果”一節(jié),先讓每組3號同學到黑板對照圖說出花的結構,可能是同學能力好加上內容簡單,這部分進行比較順利。又讓6號同學說出傳粉的過程要求指著圖說,我是讓學生感覺自己能行了就主動上來說,等了很長時間,終于在小組內其他成員的`鼓勵下,學生一個個上來說了(即使有一個沒有指圖)。
對于受精的過程我先描述了一遍,讓大家自己對照課本上的圖描述,等了一會才叫2號到黑板上指圖展示,沒想到還是等了很長時間,而我發(fā)現同學們在下面已經能說得很好了,為什么不能主動到前面來展示呢?我鼓勵他們要相信自己,組里其他人也不斷鼓勵。終于一個一個……說完后每位同學都露出了笑容。
看來學生還是不夠自信,也許在下面能做的很好,卻沒有勇氣站到前面來面對所有同學。我會在以后的教學中讓每位同學都能站到前面,希望他們一次比一次更自信。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中學生物教案篇十三
摘要:生物教師的語言應該達到啟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的目的。
關鍵詞:生物;語言;藝術。
一、生物學語言以準確性和科學性為原則。
生物學語言的兩大基本特征是科學性和準確性。這也是生物學教學中最重要、最根本的特征。教師通過自己的語言把教材中的知識和信息傳遞給學生。學生通過自己的認知和學習,從中吸收和理解化為自己的知識。如果教師的語言不準確,表達方式不明確,就會很大可能地使學生產生誤解,與所傳授的知識意義相違背。因此,語言準確、深思緊密是每個生物教師所必備的能力,并且用專業(yè)的術語使學生正確地理解生物學名詞概念和實驗。
二、生物學語言能啟發(fā)學生的思維。
生物學本身是一個深奧的學科,在生物學中還有著許多的秘密,能夠吸引許多學生的眼球,讓學生養(yǎng)成善于提出問題,巧妙設置懸念的學習方法。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根據教材的重點難點,巧妙地出題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研究生態(tài)環(huán)境所必需的因素可提出以下幾個問題:(1)所有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都有陽光,為什么有些生物能在黑暗的環(huán)境下生存?(2)為什么在缺少陽光的神態(tài)系統(tǒng)最終會崩潰?通過提問一些簡單的問題來使學生積極思考。
在啟發(fā)學生的同時也要注意一些問題:(1)我提出的問題不要過難,但一定要有深度,學生經過仔細思考和相互商議后能夠答出。(2)提出的問題一定是本質性的問題,使學生充分理解所學的知識和運用的方法。(3)打出問題后應適當地鼓勵學生,從而活躍班上的學習氛圍。
三、教師傳教的藝術性。
正所謂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所以教師以什么形式開始上課是很重要的。它不但體現到學生能學到什么,而且還決定著教學質量,如果以一個好的開場白開始,就注定這節(jié)課是成功的,是有深刻意義的一節(jié)課。例如,在講植物的根這節(jié)時,可以應用一個成語開始?!巴瑢W們,在上課之前先給同學們講一個故事。一天農夫去田地里看禾苗,看到禾苗后他大失所望,為什么我們一塊兒種的禾苗,別人家的比我們家的高呢?他垂頭喪氣地圍著田地轉了一圈,他突然想到了一個辦法。他把他們家的`禾苗全部都向上拔了一些,心里想這次我家的禾苗長得最高了。于是農夫高高興興地回家了。第二天他來到了田地,同學們你們說他們家的禾苗怎么了,沒錯他們家的禾苗全都死了。”這就是“揠苗助長”的故事。為什么農夫家的禾苗死了呢?是因為他拔禾苗時把禾苗的根拔斷了,這節(jié)課我們將學習植物根的作用,從這節(jié)課中我們就能明白植物的根是怎樣給植物提供營養(yǎng)物質的,它是怎樣維持植物正常生長的。所以以一種巧妙的開場白來吸引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的氣氛,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喜梅。中學生物課堂有效提問的對策。學周刊,(11)。
[2]王鳳霞。中學生物教學語言藝術的研究。山東師范大學,-04.
(作者單位河北省鹿泉市銅冶鎮(zhèn)第二中學)。
中學生物教案篇十四
(1)學生獲得生物學的基本事實、概念、原理和規(guī)律等基礎知識,了解并關注這些知識在生產實踐和社會發(fā)展中的應用。
(2)學生初步具有生物學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學探究和實踐能力,養(yǎng)成科學思維的習慣。
(3)學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諧發(fā)展的意義,提高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樹立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4)初步形成生物學基本觀點和科學態(tài)度,樹立正確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一)教材教材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及特點,構建突出人與生物圈的知識體系,設計了許多系列化、多樣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刪除了部分死記硬背的內容,以靈活應用的知識點為主。在時代性,增加與科技社會相結合的知識,注重反映生物科學的新進展,大大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二)學生情況學生剛步入初中,面對繁多復雜的學科,在學習方法和應對上不免有些不適應,甚至出現不知所措的情況。所以,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應付學習。但也存在能較快適應新學習環(huán)境,掌握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勁頭十足的學生。因此學生差異較大而且明顯。
1、鼓勵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提問,并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性方案的設計和實施。
2、注意課內外活動的結合。打破課堂內外的約束,有計劃地安排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完成的活動,包括必要的調查、訪問、參觀等,充分利用多種教學資源,保證活動的落實,并引導學生分工合作,樂于交流。
3、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
4、重視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
5、倡導探究性學習。
6、滲透“科學、技術、社會”的教育。
7、加強和完善生物學實驗教學。
8、備課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真正體現“以學生學習為中心,以問題研究為手段,以個性質量為目標”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想聽并聽懂。
9、幫助學生確定恰當的學習目標,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的方法和技巧。10、管好班級的紀律和秩序,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
中學生物教案篇十五
本學期我擔任教初一(4)班的生物課。這個班的同學很活潑,應對著天真活潑的面孔,我一向琢磨著如何激發(fā)學生對生物課的愛好。透過近兩個多月的學習,我發(fā)現這個班同學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
上過初一生物的教師都明白,生物教材以“生命特征”為線索,滲透涵蓋了許多物理、化學的名詞、概念和原理等知識,教材的編寫者無論采用何種表述技巧,都無法0避開諸如“濃度”、“擴散”、“無機物”、“有機物”、“能量”等字眼。而初一的學生對化學和物理方面的知識不明白,所以我在備課前首先就要作好應急處理,比如:預測學生在學習某一教學資料時,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以及如何處理好這些問題的方法。這就是課前務必對教學計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進行深入的思考。
其次是:
1、對學生知識學習的反思生物知識的學習采用問題來激發(fā)互動。如在學習第5章綠色開花動植物的生活方式——光合作用的資料時,我和學生圍繞光合作用的場所在哪里?過程如何進行?等問題展開互動交流,我能夠將這個問題拓展,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又提升了知識深度。
2、對學生潛力培養(yǎng)的反思如:我在對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進行潛力的培養(yǎng)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觀察、思維等潛力。
3、對學生情感構成的反思老師要用強烈情感語言創(chuàng)設情景,把情感傳給學生,觸動學生心靈,在生物知識構建中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再次是:
是當前最常見的反思,它能使教師有比較充裕的時空,對自己教學的得失進行較深入的思考和總結。
總之,由于年齡的原因,初一學生學習主動性尚未完全建立,作為老師必須要幫忙他們找到學習重點難點并督促他們理解把握,對生物課的教學,重在準備,課前課后不斷反思,做到有備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這樣才能讓教學變活,使我的教學經驗理性化,以指導、改善以后的教學。
中學生物教案篇十六
有些教師自認為生物學科在高考中所占分值較低,不敢向學校積極申請一些條件,導致學校的某些領導和其它學科對生物教學存在偏見,不予重視。要提高實驗教學效果就應該充分利用一些優(yōu)勢。一方面應爭取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領導的重視、理解和支持,投入一定的經費購買必要的設備、儀器、藥品等。另一方面,廣大生物教師也應克服困難,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現有設備的作用,盡量能基本完成好新課程所要求的實驗內容。
二、更新觀念,端正態(tài)度,提高認識。
把探究實驗變成了知識傳授,學生靠死記硬背來掌握這些知識,實驗探究的目的沒有真正得到實現,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沒有得到真正的培養(yǎng)。因此只有教師本身認識到實驗探究對培養(yǎng)學生能力,實現新課程目標的重要性,才能認真有效的去實施實驗教學。要有效的實施實驗探究,教師本身對實驗探究要有積極態(tài)度,堅定的信念,執(zhí)著的精神,同時要善于學習和積累,不斷提高實驗探究教學的能力。對于在實施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困難,比如實驗條件的限制,學生能力和興趣的問題,教師還要有這些動手實驗的能力,而不是那些簡單紙上的播放錄像、講解等。做為生物教師,對素質教育的認識,對實驗教學目的的認識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要從思想意識上真正認識到實驗課的重要性,應擺正實驗課與理論課的關系。
三、注重探究方法,提高實驗探究的有效性。
實驗探究法的一般模式是:誘導準備――實驗探索――歸納研究――遷移深化。這是學生探究實驗的具體實施過程。在誘導準備階段,課前,教師要做必要的有目的的誘導,使學生對探索目的和途徑有比較明確的認識。如何做誘導準備呢?可根據實驗目的,設計一系列程序性實驗,印成講義,發(fā)給學生在實驗課前預習準備。在實驗探索階段,要加強觀測方法的指導,分析實驗原因,培養(yǎng)實驗修養(yǎng),抓住時機誘導學生思考。這樣,邊實驗,邊思索,邊總結,就會水到渠成,為最后的總結奠定良好的基礎。實驗探究實施過程中教師若能抓住時機,創(chuàng)設質疑的環(huán)境,“以其所知,喻其不知”,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學生物教案篇十七
生物學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實驗科學,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生實驗教學,尤其注意培養(yǎng)對生物學有濃厚興趣的學生,逐步引導使他們成為對未來生物學的發(fā)展有創(chuàng)意的人才。
在觀察細胞時,注意觀察細胞的形態(tài)及結構特點,能區(qū)分動物和植物細胞。為了保證觀察結果的可靠性,觀察次數要多,否則就難以區(qū)分偶然發(fā)生和一貫現象。因此,必須通過反復多次的觀察。
學生根據已學知識,并通過對親自動手制作的實驗材料觀察到的現象,各抒己見,提出問題,在討論和爭議中解決問題,得出結論。培養(yǎng)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教師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維,以擴展學生的思路,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其能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學會運用知識。
讓學生動手設計實驗,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一方面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獲得勞動技能;另一方面可拓寬學生的基礎知識,培養(yǎng)其自學能力。
增強學生團結、合作的優(yōu)良品質通過課堂上分組討論、小組競賽既可以增強學生組織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優(yōu)良品質。
通過生物學的調查研究,教育學生愛護生物、保護環(huán)境,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正確看待生物學的發(fā)展和生物技術對人類社會的作用和影響。
總之生物興趣活動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而且有助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生物學教學中,一定要重視課外活動的開展。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4860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