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認識平均分(專業(yè)1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5 05:35:07
教案認識平均分(專業(yè)12篇)
時間:2023-11-25 05:35:07     小編:文鋒

教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科特點進行合理設計,使教學活動順利進行。教案的編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能力。在這里分享一些教學設計的范例,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提升教學水平。

教案認識平均分篇一

根據教學的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學法和講練法,讓學生在情景中親自動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享受成功的喜悅,并讓他們通過觀察、討論,形成知識,然后運用學習成果,把數學知識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培養(yǎng)學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學習方式。

教案認識平均分篇二

學生欣賞黃山風光圖片。

師:想拍照嗎?

教師示范,學生用手勢拍照。

師:介紹一下拍到什么?你的照片是從哪個方向拍的?

老師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二、組織活動,引導觀察。

1、教學例1。

出示教科書94頁例1中的兩張照片。

師:哪張是在教室的前面拍攝的,另一張是在教室的哪一面拍攝的?你是怎么想的?

小組討論。

全班交流,并說明理由。

師:這兩張照片的一樣嗎?都是在教室里拍的為什么不一樣?

小結:雖然都是在教室里拍攝的,但是由于拍攝的位置不同,所以拍出的照片也不同。

想想做做1。

出示兩張校門的照片。

師:哪張是在學校外面拍攝的?哪張是在學校里面拍攝的?

師: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2、教學例2。

拿出玩具小豬,并將小豬的臉朝著1號位的小朋友放好。

每個小朋友在自己的座位上給小豬拍照。

師:仔細觀察,你拍到小豬的哪些部位?

小組交流。

師:說說你拍的小豬是什么樣的?你是從小豬的哪一面拍攝的?

出示從4個不同的角度拍攝的小豬的照片。

師:從小豬的前面拍攝,能看到小豬的后面嗎?也就是屏幕上的哪張照片?

師:從小豬的后面拍攝,能看到小豬的臉嗎?也就是屏幕上的哪張照片?

師:從小豬的右面拍攝,能看到小豬的連朝著哪一面?也就是屏幕上的哪張照片?

師:從小豬的左面拍攝,能看到小豬的連朝著哪一面?

也就是屏幕上的哪張照片?

師:每個小組的四個小朋友看到的照片一樣嗎?

師:為什么給同一個小豬拍照,看到的卻不一樣呢?

學生換座位拍照。

小組交流,說說拍到小豬的什么,是哪一張照片?

學生再換位置為小豬拍照。

師:一共拍了幾張小豬的照片?這四張照片一樣嗎?分別是在小豬的哪一面拍攝的?

師:拍左側面的時候,小豬的臉朝哪一面?

師:拍右側面的時候,小豬的臉朝哪一面?

師:同一個小朋友為同一個小豬拍照片,為什么照片不一樣?

進一步強調:由于拍攝者的角度不同,拍到的畫面的也就不同。

3、連一連。

出示書上小猴圖,學生連線。

師:先在小組里把你的想法說一說。

師:說一說第一張照片是誰拍到的?小蘭拍到了小猴的哪一面?

師:說一說第二張照片是誰拍到的?小猴的臉朝哪一面?

師:說一說第三張照片是誰拍到的?他拍到了小猴的哪一面?

師:說一說第四張照片是誰拍到的?小猴的臉朝著哪一面?

三、實踐與應用。

1、出示想想做做2。

學生連一連。然后在小組里說說想法。集體核對。并說說每個人拍到汽車的哪一面?

2、想象做做3。

出示一個茶壺,老師介紹茶壺的各部分名稱。

每個小組拿出茶壺,并從信封里拿出四張茶壺的照片。

學生為茶壺拍照,并選出照片。

師:通過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師:面對面的小朋友交換位置,拍照選照片。

師:說說你拍的照片與剛才的有什么不同?

師:猜一猜,其他的小朋友拍的是哪張照片?

小結:

今天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教案認識平均分篇三

平均分(教案)一、創(chuàng)設情境小朋友你們喜歡小動物嗎?你喜歡什么小動物?現(xiàn)在已經是深秋了,森林里的果實都成熟了。為慶祝豐收,今天小動物們要在森林里舉行一次有趣的森林聚會。我們一起去瞧瞧吧。(課件出示)桌子上放有竹筍(12個)、桃子(20個)、蘿卜(16個)和松果(15個)。哇!桌子上為他們準備了這么多好吃的食物,都有些什么呢?指生說一說。二、探究新知活動一:分竹筍1、(出示兩只熊貓)它們正盯著竹筍,引出問題:怎樣分竹筍呢?2、學生利用圓片代替竹筍幫熊貓分一分。學生動手操作。3、指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分的.,師板書:6、65、74、83、94、指生說一說哪種分法會讓兩只熊貓都滿意。并說一說為什么?5、師指出:像這種每份分得同樣多的分法,在數學上叫做平均分。(板書平均分)6、同桌之間說一說什么叫做平均分?;顒佣旱诙畏种窆S1、(出示又來了一只熊貓)學生思考:怎樣吧12個竹筍平均分給3只熊貓呢?2、學生動手操作把12個圓片平均分給3只熊貓。在分之前想一想,怎樣分才能分得同樣多。3、分完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一下自己的分法。4、學生展示匯報自己的分法。(1)一個一個地分(每只熊貓分一個,分完一輪再接著分)(2)2個2個地分(3)4個4個地分5、小結:把12個竹筍平均分給3只熊貓,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但不管怎么分,最后結果都是每份分得同樣多,都是平均分。活動三:分桃子1、同桌合作昂锿醢20個桃子進行平均分。(在分之前同桌先商量一下,打算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幾個)2、學生動手操作。3、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分法。4、指生匯報交流他們的分法。5、學生說一說在平均分時有什么竅門?;顒铀模悍炙晒吞}卜1、(出示兔子和松鼠)兔子的想法:每只兔子分4個松果,能分給幾只兔子?松鼠的想法:每只松鼠分5個松果,能分給幾只松鼠?2、學生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幫它分一分。學生動手操作。3、學生匯報自己的分法。(讓學生說一說4個一份或5個一份,是不是平均分,為什么?)三、鞏固練習1、判斷下面的分法是不是平均分。2、出示圖10條小魚和5只小貓平均每只小貓分幾條魚?3、出示24支圓珠筆24支圓珠筆()支包一袋,可以包()袋。四、課堂小結說一說本節(jié)課有哪些收獲?

教案認識平均分篇四

1.使學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結果同樣多。

2.通過分一分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科書第8頁情境放大圖或課件;按例1內容,讓學生準備實物卡片,準備6張正方形卡片。

一、創(chuàng)設情境,建立平均分概念。

1.情境導入,實際操作。

把6塊糖分成3份,可以怎么分?請小朋友們用手中的卡片分一分。

2.對比分的結果,特殊中認識平均分想一想,哪種分法才公平呢?為什么這種分法才是公平的呢?每份都是2塊糖,同樣多。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3.提供素材,通過辨析鞏固概念。

二(1)班明天要去參觀科技園。同學們正在準備食物,你找到平均分了么?

4.聯(lián)系生活,感悟概念。

請你開動腦筋想一想,在我們的生活中遇到過平均分嗎?

二、動手操作,探討平均分方法。

1.讀懂題意,理解平均分。

把18個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幾個?分一分。你知道了什么?(分什么?平均分成幾份?)。

2.實際操作,應用平均分(1)自己試著分一分。

(2)交流分的結果,邊分邊跟大家說一說你是怎么分的。

3.交流分法,提升認識平均分。

(一)辨析練習。

1.課本第8頁的做一做。

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號里畫。

2.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盒。

(二)基本練習。

(1)一共有()片楓葉,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

(2)如果將這16片楓葉,平均分成2份,每份()片楓葉。說一說你是怎樣分的。

四、課堂作業(yè)。

作業(yè):第11頁練習二,第1~4題。

教案認識平均分篇五

平均分(教案)一、創(chuàng)設情境小朋友你們喜歡小動物嗎?你喜歡什么小動物?現(xiàn)在已經是深秋了,森林里的果實都成熟了。為慶祝豐收,今天小動物們要在森林里舉行一次有趣的森林聚會。我們一起去瞧瞧吧。(課件出示)桌子上放有竹筍(12個)、桃子(20個)、蘿卜(16個)和松果(15個)。哇!桌子上為他們準備了這么多好吃的食物,都有些什么呢?指生說一說。二、探究新知活動一:分竹筍1、(出示兩只熊貓)它們正盯著竹筍,引出問題:怎樣分竹筍呢?2、學生利用圓片代替竹筍幫熊貓分一分。學生動手操作。3、指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分的.,師板書:6、65、74、83、94、指生說一說哪種分法會讓兩只熊貓都滿意。并說一說為什么?5、師指出:像這種每份分得同樣多的分法,在數學上叫做平均分。(板書平均分)6、同桌之間說一說什么叫做平均分?;顒佣旱诙畏种窆S1、(出示又來了一只熊貓)學生思考:怎樣吧12個竹筍平均分給3只熊貓呢?2、學生動手操作把12個圓片平均分給3只熊貓。在分之前想一想,怎樣分才能分得同樣多。3、分完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一下自己的分法。4、學生展示匯報自己的分法。(1)一個一個地分(每只熊貓分一個,分完一輪再接著分)(2)2個2個地分(3)4個4個地分5、小結:把12個竹筍平均分給3只熊貓,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但不管怎么分,最后結果都是每份分得同樣多,都是平均分?;顒尤悍痔易?、同桌合作昂锿醢20個桃子進行平均分。(在分之前同桌先商量一下,打算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幾個)2、學生動手操作。3、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分法。4、指生匯報交流他們的分法。5、學生說一說在平均分時有什么竅門?;顒铀模悍炙晒吞}卜1、(出示兔子和松鼠)兔子的想法:每只兔子分4個松果,能分給幾只兔子?松鼠的想法:每只松鼠分5個松果,能分給幾只松鼠?2、學生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幫它分一分。學生動手操作。3、學生匯報自己的分法。(讓學生說一說4個一份或5個一份,是不是平均分,為什么?)三、鞏固練習1、判斷下面的分法是不是平均分。2、出示圖10條小魚和5只小貓平均每只小貓分幾條魚?3、出示24支圓珠筆24支圓珠筆支包一袋,可以包()袋。四、課堂小結說一說本節(jié)課有哪些收獲?

教案認識平均分篇六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景中學會“第幾排第幾座、第幾層第幾號、第幾組第幾個”等方式描述物體所在的平面位置,或根據平面位置確定物體。

2、培養(yǎng)初步的空間觀念。

3、使學生體會生活里處處有數學,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

教學重點,難點:使學生在具體情景中學會“第幾排第幾座、第幾層第幾號、第幾組第幾個”等方式描述物體所在的平面位置,或根據平面位置確定物體。

教具準備:掛圖、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老師想和我們小朋友一起去參觀動物學校,你們高興嗎?

二、教學例圖。

1、出示例題圖,組織學生觀察。

看看小動物們正在干什么呀?(小動物們正在排隊做操)。

師:小猴告訴我們它站在第1排第1個。小熊告訴我們它站在第2排第3個。

小朋友,你們能說說他們告訴我們的是什么呢?(位置)。

2、課件演示:小兔在第幾排第幾個?

(詢問:怎樣數到第4排的,怎樣數到第2個的?)。

師:看來小動物排隊做操都有自己的位置,而且都用第幾排第幾個來表示。

3、課件演示:你能說出其它小動物的位置嗎?

(選2個-3個小朋友自由選擇小動物說說位置)。

4、同桌之間相互交流說一說小動物的位置。

三、教學試一試。

小朋友,小動物做操有它們的位置,那么我們坐在教室里有沒有自己的位置呢?

1、師給小朋友明確一條為一組。

2、直接指名某個學生讓其他同學說出他的位置。

(如果有錯,讓學生幫助改正)。

詢問:第5組是怎樣數的?第3個是怎樣數的?

3、請學生交流自己的位置(老師組織學生集體交流)。

4、師:今天老師發(fā)現(xiàn)第幾組第幾個小朋友上課真認真,誰能告訴老師他叫什么名字?

5、你還可以怎樣說?

四、鞏固練習。

下面我們去看看小動物的家。

1、多媒體演示內容為:書本85頁想想做做的第1題的前半題。

(1)讓學生根據書本所給的信息“我住在第2層第3號”來確定怎樣數第幾層第幾號。

(2)小朋友你們想去小動物的家玩玩嗎?那我們先一起來認識一下他們的家住在什么地方。

選幾只小動物讓學生說說他們分別住在第幾層第幾號?

(小朋友說到哪一個就點擊哪個小動物,課件會顯示你是否說的正確)。

如果有錯,請其他小朋友告訴他怎樣數第幾層第幾號。

(3)小朋友,老師家的門牌號是403,說說就是第幾層第幾號?并在圖中找出相應的位置。

2、多媒體課件演示書本85頁想想做做的第1題的后半題。

(1)讓學生根據書本所給的信息“第一層第二本是《新華詞典》”,來確定怎樣數第幾層第幾本的。

(2)然后讓學生說說《成語詞典》、《數學家的故事》分別放在第幾層第幾本。

3、先引導學生觀察圖片,找到電影院座位的特殊規(guī)律,然后討論交流“怎樣才能很快找到座位”。

引導學生明確座位一般是單號在一邊,雙號在另一邊。

讓根據所給的提示知道怎樣來數第幾排的。

4、多媒體課件演示書本85頁想想做做的第3題。

(1)按要求擺一擺:讓學生自己說說根據信息你知道了什么?

(先同桌之間進行交流,在集體交流,最后一起總結得出數第幾排是按從下往下的順序來數的,數第幾個是按從左往右的順序來數的。)。

(2)4人小組合作,一個學生說其他同學擺。

(3)然后再請幾位小朋友到上面來通過課件操作,下面的學生說擺在什么位置,上面的同學操作!

五、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得到了哪些收獲?

教案認識平均分篇七

1、結合具體情境,經歷動手操作把10顆松果從“任意分成2份”到“平均分成2份的”過程。

2、了解平均分的含義,能根據要求把一些具體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并寫出每份的結果。

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了解“每份同樣多”是“平均分”的實質。

動手操作把10顆松果從“任意分成2份”到“平均分成2份的”。

了解平均分的含義。

一、創(chuàng)設情境。

通過情境談話引出本課課題。出示課件。

師:(松鼠)秋天到了,松鼠們開始儲存食物,為過冬做準備。今天松鼠媽媽去森林里又采了一些松果,松鼠媽媽海給了10個松果給松鼠兄弟們,讓他們去分。如果你是松鼠兄弟,你打算怎樣去分?誰來說一說?教師指名答。

二、探究新知。

1、討論。

師:請大家觀察這些分法,你認為哪種分法最好,最公平。學生說出自己的意見,最后形成共識:每只松鼠分5顆松果最公平。因為分得一樣多。

2、動手操作。

出示課件。師:要想兩只松鼠分的同樣多,應該怎樣去分呢?請大家拿出10根小棒代表10顆松果,分一分吧。(學生動手操作)。

3、出示課件,邊演示邊說。師:幫小松鼠分松果,我們可以一個一個的分;也可以先兩個兩個的分,再一個一個;還可以一只松鼠五個。不管用哪種方法去分,每只松鼠最后都得到了同樣多的松果。那么每份分得“同樣多”,就是平均分。板書:每份分得同樣多,就是平均分。

4、出示課件。師:誰試著把剛才把剛才平均分的過程說一說。有(10)個松果,平均分給(2)只松鼠,每只松鼠分得(5)顆松果。

三、深化新知,應用提高。

1、出示課件。你們看這是不是平均分?為什么?

2、出示課件。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我們的小白兔們要到地里去拔蘿卜了。地里一共有12個蘿卜。

師:到底怎樣才能做到平均呢?請大家拿出12根小棒代表12個蘿卜來分一分吧。

3、小組合作根據要求擺小棒。

4、看圖說一說是怎么分的。

5、按要求填空??偨Y:分的份數越多,每份分得越少;分的份數越少,每份分得越多。

6、完成課本上的練習,鞏固知識。

四、總結。

五、板書。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樣多,就是平均分。

教案認識平均分篇八

今天聽了呂老師的《平均分》一課,覺得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現(xiàn)在將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1、開課教師通過頒發(fā)獎品的活動,不經意地引出實際問題———分得不公平,滲透平均分的概念,做到了鋪墊的作用。

2、在情景圖的引出部分,利用學生自己觀察圖,引導學生觀察得出食品分得數量同樣多,初步建立了平均分的現(xiàn)象,概括出了平均分的概念。

3、在通過操作分糖果、分面包、分礦泉水、分桔子活動,讓學生在豐富的實踐活動中,多次經歷平均分的過程,建立和形成平均分的表象,進一步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這就為學生認識除法打下好的基礎。

4、在練習題的處理上,利用比賽的形式,激發(fā)了學生積極性,并且利用圖的形式直觀的使學生對平均分進一步的得到鞏固。

5、在學生的動手分12個學具時,學生實際操作時出錯了,教師及時就給予了糾正,在這里是否可以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錯誤,更能起到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案認識平均分篇九

聽了潘老師執(zhí)教《平均分》一課,感受很深。認識平均分是浙教版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認識除法里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也是今后學習除法的基礎,它是較難理解的數學概念。而除法的含義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的,要突破除法學習的難點,關鍵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因此本節(jié)教學的“平均分”是除法學習的基礎,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和地位。

潘老師這節(jié)課的教學,有以下幾點感受:

1、層次性突出。教學時從生活入手,層層推進,理解平均分,讓學生從小動物分蘿卜、分桃子入手,學生興趣濃厚。在例題中再次喚醒已有知識,進行無序的分;在認識了平均分后,在試一試里加強動手操作,強調平均分,此時關注結果,只要符合定義就行;在后面教學中深化平均分含義,重點教學每幾個一份的平均分,層層推進,使學生認識不斷深入。另外,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上,層次性也比較突出: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平均分;實際操作,學好平均分;應用拓展,理解平均分;體驗成功,回味平均分;全課總結,拓展平均分。

2、數學教學離不開生活。為了讓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導入從學生熟悉的分東西場景入手,再到小棒操作平均分,最后再回到生活中找平均分,無疑增強了學生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其實,例題教學平均分的知識,都在現(xiàn)實的問題情境里進行,練習題幾乎都是生活中常見的實際問題。這樣編排,無疑也增強了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3、重視了操作。平均分的本質內涵是每份分得同樣多,所以,操作顯得尤為重要。在平時的課堂中,動手操作一直是老師比較頭疼的問題,因為孩子天生好動,組織教學會浪費大量的時間。潘老師組織學生操作的有序性很好。本課全班統(tǒng)一操作小棒有4次之多,操作的有效性得到了很好的保證,這樣的操作有效的讓學生抓住平均分的本質。

4、這幾課有些方面我覺得可以更好地教學。進行“平均分”這個概念的教學有點過快,學生在比較平均分和不平均分時讓學生說的、比的不夠充分,什么叫平均分總結的過快,至于一小部分孩子理解消化的并不是很好,從后面?zhèn)€別孩子匯報的語言可以看出來,在這里,要充分鋪墊,讓概念的引出達到呼之欲出的程度,從而才能讓所有孩子接受。表揚的激勵手段必不可少。孩子到二年級了,對于一些物質性的獎勵會淡卻,盡管課堂對孩子的精神性表揚有過幾次,但是從實際效果來看,孩子還是比較小,對于各種形式的表揚還是很需要,對于表揚手段還是很需求的?;蛟S,這樣的表揚更能在后半節(jié)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校效率。

教案認識平均分篇十

學習“平均分”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學好“平均分”對學習除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周老師對本課教材的領會是深刻的,教學方法把握得當,營造了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敝饕w現(xiàn)在以下幾點:

周老師踏上工作崗位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個月,但她能深入鉆研教材,正確理解編者意圖,依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guī)律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教學具準備充分,多媒體課件制作精巧,有效輔助教學,學生愿學、樂學。

平均分對于學生來說是全新的,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是重要的。數學學習是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的一種自主建構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周老師從學生熟悉的“分成”入手,先讓學生思考“可以怎么分”,進而引導學生思考“這么分公平嗎”,逐步引導學生明確“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做平均分”。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fā)展的過程”。周老師摒棄了“師生問答”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組織、引導、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擺一擺、比一比、說一說,并讓學生上臺展示。尊重了學生的意見,發(fā)揚了學生的個性,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實現(xiàn)了由單一被動式接受學習向自主探究式學習的轉變,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索精神,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群體的積極性。

本節(jié)課的練習設計具有及時性、針對性、基礎性、多樣性和開放性等特點,特別是能做到講練結合,并注重學生說理能力的培養(yǎng),有效地鞏固了新知,提升了能力。

商榷之處:

1、周老師的教學語言需要進一步修煉。

對于低年級學生,教師的語言應該兒童化且盡量具有啟發(fā)性,同時還要追求準確性和精煉性。特別是不能出現(xiàn)低年級學生還不能理解的一些用語(如課堂中出現(xiàn)的:你有無異議等)。

2、教學過程中設計的合作操作環(huán)節(jié),應該建立在學生明確要求的基礎上再進行,不能直接放手,無形中大大降低了合作的效果。

教案認識平均分篇十一

一、課題:認識平均分二、教學目標:1在具體情境中,通過平分實物,經歷“平均分”的過程,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義。2、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3、主動參與合作交流,大膽說明自己的想法,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三、教學重點、難點: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四、教具準備:教師準備課件;學生每人準備小棒若干五、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1、師:老師知道同學們最喜歡幫助別人了,現(xiàn)在,兔媽媽給他的兩個孩子分蘿卜,它有三種分法,請大家仔細看,幫兔媽媽分析分析哪種分法最公平,最合理?并說出你的理由。師出示課件請學生觀察、分析,說出自己的理由。師課件出示三種分法,引導學生明白平均分的概念。師課件出示: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做平均分。請生齊讀三遍。2、師:同學們給兔媽媽的幫助非常成功,這不獅子大王也碰到了一個難題需要大家的幫助,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師課件出示,學生完成分蘋果環(huán)節(jié)。師課件出示:有6個蘋果,平均放在3個盤子里,每盤放2個是平均分。生齊讀兩遍。3、師:同學們真棒!順利的幫助了兔媽媽和獅子大王。下面,請你們繼續(xù)幫助準備春游的`同學們,替他們想想該如何分桔子和水?師課件出示情境圖及桔子圖師:把15個句子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能分到幾個?請同桌兩個同學利用手中的小棒分一分。生用小棒操作體驗分的過程,師巡視。生匯報自己的分法。師課件展示各種分的分法:1個1個地分,2個2個地分,3個3個地分,5個5個地分。。。。。。。。。4、師:同學們非常成功地把15個桔子平均分成了5份。下面,我們再試試把12瓶水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能分到幾瓶?請同桌兩個同學利用手中的小棒分一分。生用小棒操作,體驗分的過程,師巡視,生匯報自己的分法。5、師:通過上面的學習,同學們已經掌握了平均分的方法,下面我們做幾道題,考驗考驗你們學得怎么樣?同學們,準備好了嗎?那我們開始吧!完成練習6、師:今天,兔媽媽和老師被同學們樂于助人的精神感動了。這不,兔媽媽為了感謝大家,特意做了一個大月餅送給大家,請大家品嘗。請大家想一想,我們班62個同學平均分這個月餅,每人能分到這個月餅的多少,請大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思考這個問題好嗎?7、小結

教案認識平均分篇十二

“平均分”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本節(jié)教材主要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實踐操作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在頭腦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進而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范老師這堂課,讓我感觸頗深:

新課標中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范老師在設計本堂課時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一開始就讓學生進行分棋子,分6個棋子,分成兩堆,怎么樣可以分得公平?學生一開始就分成了2堆,每堆3個。

接著又讓學生分成3堆,同樣要公平地分,學生也和容易得分成3堆,每堆2個,其實學生本身已經會進行平均分了,在課后,范老師向我們透露了在上課之前,他特地進行了學生已有知識起點的調查,抽取了部分同學讓他們進行平均分物品,很多同學都會進行平均分,在得知學生已經會進行平均分的情況下,范老師一開始就索性讓學生去分,再告訴學生這種分法叫做“平均分”,并在教學中讓學生去體會這種分法,弄清平均分的概念,在實踐操作中,學生很快地理解了原來自己這種方法就是平均分。

他們所擁有的知識是零散的、無序的,對于平均分缺乏體驗與認識,對于整個平均分的過程沒有進行富有邏輯的思考,范老師通過讓學生先分棋子,進行實踐操作,再將一些生活的非平均分但是公平的分法展示給學生,學生通過比較、分析、弄清了平均分的概念,真正意義上會用平均分的方法。

素質教育力求使每個學生在本身原有素質基礎上,獲得和諧和充分的發(fā)展,從而提高其身體素質、思想素質、文化素質,使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造,學會自我教育,具備現(xiàn)代社會的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素質教育強調基礎的形成,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加強基礎知識教學,使學生形成扎實的數學基礎,是素質教育的需要。

范老師在課中特別注重學生對平均分概念的表述,在分棋子的時候,學生兩堆分得同樣多,學生說成了“一樣多”,范老師進行了矯正,應該是“同樣多”,對概念的表述的語言應該比較精確,再次,在對每次分物品的時候,都讓學生進行表述“把幾個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是幾個”,通過個別說、指名說、集體說、集體讀等等形式,從而讓學生在本課中形成扎實的基礎。

在課結尾,范老師出示了一個生活中的情境:學校進行講故事比賽,選出了前三名,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在給這三名獲獎者發(fā)獎品時,準備了6支鋼筆,請學生幫忙分一分?有學生提出每人2支,范老師首先肯定這種方法是“平均分”,但同時提出了疑惑,第一名2支,第三名2支,這樣分,你覺得他們會怎么想?馬上有學生提出了不同的分法,第一名3支,第二名2支,第三名1支,范老師又問,這樣分同意嗎?同學們都表示同意。

這時,范老師提出疑問,剛才我們說平均分是公平的,怎么這里不平均反倒是公平的呢,學生討論得出名次不一樣,也就是取得成績不一樣,所以獲得的獎品也應該不同,最后師生進行小結,在生活中,平均分要在不同情況下看,有些不平均分,卻是公平的,讓學生體會了生活中的平均分。

新課標中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數學應當是來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的。平均分在小孩子眼里認為是公平的象征,然而在具體生活中平均分有時卻是不公平的,就如課中給獲獎者發(fā)獎品,不平均的分法才是公平的,因為每個人獲得成績是不同的,這樣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了“平均分”的更深層次的內涵,從而使學生懂得生活中的平均分知識。

這樣,在實踐活動中建立的有關概念,必將清晰、深刻地印入每個學生的頭腦中。再如一年級學生在學習“元、角、分的認識”時,倘若事先讓學生了解各種商品的價格,親自嘗試如何購買東西,再通過課堂上模擬購物,并相互交流,學生一定會獲得準確、清晰的“元、角、分”的概念,并且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課本知識,而是充滿魅力與靈性,與現(xiàn)實生活息息相關的活動,數學教學帶給學生的不是“題?!贝髴?zhàn)后的厭倦,而是探索、發(fā)現(xiàn)之余的喜悅。學生體會到了數學的內在價值,增進了對數學的理解和運用數學的信心。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4828444.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