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是解決問題或實現(xiàn)目標的一種具體行動計劃。最后,要對方案的執(zhí)行結果進行評估和總結,為下一次制定方案積累經驗。下面是一些制定方案時需要注意的關鍵問題和解決方法。
學校課題研究方案篇一
一、問題的提出:
(一)學校發(fā)展的需要。
荷花池小學是一所積淀豐厚文化底蘊的百年老校,學校因校園荷池而命名,春季小荷尖尖、夏季荷葉田田、秋季荷香飄飄、冬季荷韻連連。近年來,校園以“荷”為精髓,挖掘荷之韻、蓮之品,延伸到“和雅”文化,修建了荷花長廊、花壇;成立了小荷文學社、設計了荷花校徽、創(chuàng)作了《荷花池里唱荷花池》校歌,學校先后開展了十一五國家規(guī)劃課題《小學語文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研究》、省級《信息技術教育在教學中的運用》、縣級《荷花文化與小學生素養(yǎng)形成的研究》等課題的研究,提升了學校的辦學品位。同時,學校還派出教學骨干去校園特色建設比較好的南京跟班學習,經過長期的努力,學校已逐步構筑起獨有的“荷花”文化,但在規(guī)模、力度上還不夠,為此,學校遵循“文化是行為的精神支柱”的科學理論,運用“和雅教育”理念、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荷花”校園文化,試圖通過此課題研究促使學校形成校園文化特色。
(二)教育發(fā)展的需要。
優(yōu)秀的校園文化所形成的學校精神和校風,不僅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而且還催化有潛在能力人才的迅速成長。建設富有創(chuàng)造性、具有鮮明特色的校園文化能夠催人奮進,甚至對人的思想和精神產生深遠影響,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學校必須進一步加大力度,強化校園文化特色建設,全面提高小學生的文化素質和道德水準,以適應新世紀對人才的要求和需要。”
(三)課程改革的需要。
新課程改革關注人文精神、倡導學校應該在長期的校園文化建設中構筑起自己獨有的“靈魂”。
二、課題概念界定:
荷花文化:荷花積極入世卻不為世俗所染;嬌艷美麗卻不向他人獻媚;行為正直而不趨炎附勢;獨立自尊而不可褻瀆,是美好高潔的象征,人們賦予了它高尚、正直、廉潔、和雅的君子之風。荷花文化包括“荷品、荷風、荷香、荷韻、荷雅”,統(tǒng)一理解為“和雅”文化。校園文化:校園文化是學校本身形成和發(fā)展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
校園文化特色:學校創(chuàng)設獨特的校園文化基因特征,形成獨創(chuàng)校園文化風格,打造學校文化品牌,鑄造學校辦學特色。
校園文化特色建設:在建設學校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中,能有自己的文化基因主張,并彰顯自己的文化特性?!昂苫ǔ乩锍苫ā薄獓@此別具一格主題,來建設校園建筑、校園景觀、綠化美化這種物化形態(tài)的內容,也包括學校的傳統(tǒng)、校風、學風、人際關系以及學校的各種規(guī)章制度和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guī)范的行為準則,以及班級文化、課程文化等。
三、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述評:
通過網絡和大量報刊復印資料數據庫網站的查尋,以及閱讀相關的研究著作和論文,查到與“校園文化”有關的論文345篇,與“學校特色”有關的論文近百篇,通過學校文化建設形成學校特色的論文有近十篇,這些論文對“學校文化”與“學校特色”的內涵、功能、建設學校文化與形成學校特色的方法從不同角度進行了探討。查到以“荷花”作為“校園文化建設”有關的學校目前還沒有。
四、選題意義與研究價值。
針對了我校的實際,本課題能促進我??茖W而跨越式的發(fā)展。
1、學校通過100多年的發(fā)展,已在社會上產生重要影響,亟需實現(xiàn)由外延式發(fā)展向內涵式發(fā)展轉變以提升品牌形象。辦成特色學校是我們達成目標必須要走之路。
2、國家制定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我省將于2012年9月實施2011版新課標,這都需要我們實現(xiàn)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突破。
3、能增強學校的綜合實力,實現(xiàn)學校的個性發(fā)展,把學校發(fā)展推向更深層次,更新階段,更高水平,最終形成學校品牌,使之更具競爭力,更能充分發(fā)揮作為省示范學校和市直屬學校的輻射、示范作用。
4、能為“精品校園“的發(fā)展提供借鑒。我校雖是一所百年老校,但位于城市中心,校園面積發(fā)展空間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我校能通過文化建設的方式建成“面積小而文化精”的特色學校,其經驗可作為其他類似學校發(fā)展的借鑒。
五、研究理論依據:
1.教育學理論依據:
德國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教育的“文化適應性”原則,他認為人的自然本性的發(fā)展必然受到民族的、歷史的、社會的、文化的影響,因而教育要適應社會文化的要求,要善于選用生活中的真、善、美,引導人的各種天賦能力的發(fā)展。現(xiàn)代教育學認為人的整體素質是由生理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組成的有機整體,是先天遺傳和后天環(huán)境因素的“合金”,人不僅受他所處的環(huán)境的影響,也在不斷地改變環(huán)境,這個環(huán)境又進一步影響他人和自己。長期處在某一校園文化中的師生,在這獨特的校園文化的熏陶感染下,會形成特定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行為模式,能夠陶冶師生的情操,激發(fā)人們開拓進取、積極上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諧地發(fā)展。
2.心理學理論依據:
心理學家班圖拉認為人的行為和環(huán)境之間存在著一個相互作用,相互決定的過程,環(huán)境影響決定了那些潛在行為傾向可成為實際的行為。良好的心理素質為培養(yǎng)高尚的思想品德提供了更為有效的途徑。因此,建設一個優(yōu)美和諧的校園素質,營造高尚廉潔向上的濃厚思想文化氛圍,是發(fā)展學生心理素質,提高德育實效的有效手段。
3、以人為本理論依據。
以人為本的基本思想就是人是校園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人是能動的,與環(huán)境是一種交互作用,創(chuàng)造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和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可以促進人的發(fā)展和學校的發(fā)展。
六、研究目標及研究內容。
目標:
1.在制訂“荷花校園文化建設實踐研究”實施方案的基礎上提出四年的特色辦學規(guī)劃,形成明確的特色辦學理念、特色辦學目標和特色辦學方略。
2.結合“荷品”“荷色”“荷香”“荷韻”文化精神完成學校文化建設,讓環(huán)境對師生進行“荷花”文化的熏陶。
3.通過創(chuàng)建特色活動項目、特色教學模式、特色課程、特色管理、特色師資建設等方式,將特色學校文化內化為全校教職員工和學生的自覺行為。
4、從荷花“高尚、正直、廉潔、和雅”品格中挖掘出“和雅”的教育思想,編寫“荷池里唱荷花”系列校本教材。
內容:
1、通過實施“荷花校園文化建設實踐”,辦成以“荷花”為核理念的特色學校,形成系統(tǒng)的特色管理經驗。
2.充分利用荷花教育資源,完成特色校本課程建設。
3.根據學生特點、學校條件等開展“荷花節(jié)”、“荷花杯系列師生競賽活動”等豐富多彩的特色活動,形成以““荷花”為核心理念的特色文化。
4.根據學生低中高學段年齡、學習特點,塑造“”藕娃、金哪吒、荷花大使”三個荷花形象,制定《荷花學生評價手冊》,培養(yǎng)學生形成高尚、純潔、正直、儒雅秀美而堅強的荷花少年。
七、可能的創(chuàng)新之處。
1.內容方面,目前尚未查到以“荷花”為核心理念的學校戰(zhàn)略文化工程,本課題研究本身具有一定創(chuàng)新之處。
2.研究方式上,本課題研究以“藕娃、金哪吒、荷花大使”特色人物形象和特色校本課程建設為突破口,且與學校的文化建設結合,有一定創(chuàng)新之處。
八、實施思路。
荷花校園特色文化建設計劃分三步走,1首先初步形成特色項目;其次整合所有特色項目,形成學校特色校園文化系列;再次融合制度特色、環(huán)境特色、活動特色,最終形成“荷花池里唱荷花”的校園文化整體特色。
九、研究方法:
擬采取文獻調查、總結歸納、文化研究等方法進行綜合研究。
1、文獻調查法。充分發(fā)揮網絡資源優(yōu)勢,獲取與本課題有關的文獻信息,為課題研究服務。
踐邊修改。
之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導新的研究活動。找出實際經驗中的規(guī)律,從而更理性地改進實踐研究,并在一定區(qū)域內加以推廣。
十、技術路線。
2、開發(fā)系列校本課程,編輯學生文集,開設特色課程,為學生發(fā)展提供平臺。
十一、課題實施過程。
課題實施過程:
前期準備階段(2012年)。
撰寫課題研究方案和開題研究報告。成立課題研究小組,召開開題會議,邀請專家來校指導等。
2012年,著重研究荷花文化在校園文化特色建設中的可行性、價值性。開展“荷花校園文化活動”,撰寫研究論文。
2013年,著重研究校園文化特色建設的理論依據、整體設計思路、實施建設方案等,著重研究物質文化、精神文化、行為文化、班級文化、課程文化等的規(guī)劃設計,建設過程,成效影響等。編寫校本課程,撰寫中期研究成果和研究論文。
2014年,研究辦學理念、管理制度等隱性文化和建筑主體、裝飾景觀、生態(tài)樣體的顯性文化的特色主題有機統(tǒng)一的策略。研究文化力對生命力生成的作用。著重研究師生行為文化的特性,校園文化特色對生命社會屬性的開發(fā)力度。進行調查問卷。
后期總結階段(2015年)。
整理研究資料,進行梳理提煉,發(fā)表研究論文和課題研究成果報告,填寫課題成果鑒定申請表。
十二、課題研究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基礎及已取得的相關研究成果。
1、已為創(chuàng)辦“荷花”校園文化研究做了較扎實的前期準備。
(1)、學校組織老師進行了20多次學校文化建設的研討,同時還向學生和家長發(fā)放了學校文化建設調查問卷,提出了進行以荷花為主題的學校文化建設的想法。荷花池小學研究“荷花“文化,這既是歷史的巧合,也是歷史的饋贈,我們荷小人就應該如校名具有“荷品”“荷色”“荷香”“荷韻”體現(xiàn)秀美而堅強的文化精神。
(2)、學校規(guī)劃創(chuàng)建“荷花”特色校園后,派課題組主要成員張曉英、全愛梅等骨干教師去校園文化建設頗具特色的南京秦淮河區(qū)區(qū)跟班學習,返校后整理出《秦淮河區(qū)學校因特色而美麗》,對創(chuàng)建“荷花”特色校園文化有寶貴的借鑒意義。
2、實施學校文化戰(zhàn)略工程取得一定成績。
(1)、基本形成了學校的文化體系提煉出了辦學的理念系統(tǒng)。即以“荷花”為辦學的核心理念,以“和雅”為校訓,以“荷花池里唱荷花”為教育理念。提出了學校的辦學愿景:做精品校園,創(chuàng)荷花品牌。提出了學校的辦學方略:全面激活教師智慧,全程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全力打造學校品牌。
(2.)、視覺文化體系基本建成。整個校園有濃厚的文化氛圍,學校校建有“荷花長廊”、“藝術墻”、“高尚、正直、廉潔、和雅”為主題的雕塑;教學樓的電子屏幕上有“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做人準則;在樓道、走廊、教室、閱覽室、實驗室均懸掛了激勵人們努力學習和工作的名人名言;學校成立了小荷文學社、《小荷尖尖》??ⅰ逗苫ǔ乩锍苫ā沸8?、荷花校徽及校服??學校每個角落都散發(fā)著濃濃的荷花文化氣息,學生在校園里時時處處都能感受到荷花文化的熏陶。
(二)、主要參加者的學術背景和研究經驗、組成結構。
課題負責人葉艷,小教中高,荷花池小學校長、黨支部書記,長期從事教科研工作。曾參與多項課題研究,國家教師基金“十一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創(chuàng)設口語交際情境的研究》,本課題成果獲得省級一等獎。現(xiàn)在參與研究課題:“十一五”規(guī)劃課題《信息技術在小學教學中的運用》,多篇論文發(fā)表獲獎?!稖\談多媒體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減負增效》分別在《中國信息技術教育》發(fā)表?!秳?chuàng)設校園交際情景的研究》在《湖南科技報》發(fā)表。《校園建設特色建設之我見》獲得市論文評選一等獎,《傳承精粹思想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獲得市論文評選二等獎,張福秀、宋宗軍、張培海、劉衛(wèi)紅是我校中層領導,都有很強的科研能力。張曉英老師是縣十佳魅力教師、教學能手,舒娟、全愛梅老師是市級教學能手,舒蓉老師是校教學能手,楊銀霞老師是縣教學新秀,他們都是我校骨干教師,有較強教科研水平。
(三).研究保障條件。
1、實行項目負責制,責任到人,各負其責。
2、創(chuàng)建完善的激勵機制,激勵全體師生員工積極主動參與創(chuàng)建特色校園。
3、制訂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讓學校特色文化成為全體師生員工的自覺行動。
(1)、通過視覺文化,讓師生員工受到“荷花”文化的熏陶。
(2)、通過組織特色活動,讓荷花文化體現(xiàn)在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思想行為中。
(3)、通過特色師資建設、創(chuàng)建特色教學模式、開設特色課程等,將“荷花”文化體現(xiàn)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
4、通過聘請專家指導和進行校本培訓,使課題研究科學、規(guī)范、高效。
5、充分發(fā)揮我??蒲泄歉傻膸ь^示范作用。
6、提供必要的配套經費和研究時間。
7、總結成果與推廣結合,不斷深化課題研究。
(四)、主要參考文獻。
1、高韋芳。論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基于蘇州市金閶區(qū)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d]。蘇州大學,2010.2、謝燕玫。中學校園文化建設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3、文軍慶,王燕。全國校園文化建設專家研討會綜述[j]。中國教育學刊,2007,(4)。
4、徐書業(yè):《學校文化建設研究——基于生態(tài)的視角》〔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26頁。
5、張文娟:《價值觀——學校文化建設的關鍵》〔j〕,教育科學論壇,2007(2)。
6、王吉鵬:《價值觀的起飛與落地——企業(yè)文化建設實證分享》〔m〕,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4(6)。
7、王斌:塑造形象,推進學??缭桨l(fā)展,《教育理論與實踐》,2000年版。
8、閻德明:構建讓學生心動的校園文化,《教育理論與實踐》,2000年第八期。
彭鋼:《在學校文化建設中形成學校特色》,《教育發(fā)展研究》,2008,2。
9、黃兆龍:現(xiàn)代學校形象初探,《武漢教育學院學報》,1995年第一期。
10、于琳:《讓每所學校都美麗》,南京教科所。
11、朱永新:《新教育》,文藝出版社出版。
學校課題研究方案篇二
隨著社會節(jié)奏的加快,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介方式深受大家的喜愛。因此啟發(fā)我開始關注能否引用到學生的教育工作中,班會是一直是教育學生的主要形式,是養(yǎng)成良好習慣解決班級問題,發(fā)揚民主精神的平臺,同時,我校一直以20分鐘晚點活動為學校常規(guī)教育平臺。因此,將20分鐘晚點活動轉變成學生自我教育的微型主題班會有重要的教育意義,首先他時間較短,符合初中階段學生持續(xù)注意力時間,在短時間可以更高效解決問題,達到思想上的共識;其次微型主題班會主題明確,圍繞一個主題開展活動,目的明確、快速安排班級任務;再次活動選材簡單、短小精悍。學生可以用隨機生成的教育素材,如一句話、一個故事、一個情景劇,學生通過簡捷快速的語言表達,就可以生成一種觀點或者解決一個小的班級問題;正所謂小活動、大德育。
而在現(xiàn)實中班會課存在很多問題:
1、老師不知道如何開展班會課;。
2、班會課流于形式,達不到教育效果;。
3、如何結合學情、班情開展有效的班會課。
4、開成功的班會課如何去總結記錄并讓效果延生。
學生在初中階段。
助于學生的成長。
研究此課題,對如何開展高效的微型主題班會活動有重要的意義,還直接影響班級建設。讓微型主題班會真正成為學生的舞臺,成為自我反思和教育的平臺。最后讓班級用微型主題班會促進學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我成長的班級,并走向卓越。
1、塞林格曼積極心理學。美國積極心理學之父塞林格曼將人的樂觀、幸福感、好奇心、韌性、利他、智慧和創(chuàng)造的勇氣等積極品質作為實證研究的課題,他提出要關注學生積極向上的自我力量,自身性格優(yōu)勢,并借助這種力量解決心理困擾、消除問題行為、建立防御挫折的機制。這對于正在成長的初中生來說,陽性激勵、正面引導更有利于學生成長。
2、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學理論:我十分堅信,能激發(fā)出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是學校教育中極重要的一個因素,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3、吉姆.克萊默的組織心理學:老師是學生可以問路的旅伴,路在學生與老師的前方,班級是一個團隊,團隊有助于普通人實現(xiàn)不平凡的業(yè)績,老師作為團隊的指導者,就應該激勵這個團隊中的每一個成員。
微型主題班會達到三個層次的教育效果:第一層達到發(fā)現(xiàn)班級問題、明確個人職責、統(tǒng)一思想認識的自我認知教育;第二層達到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自主管理水平,鑄造班魂的自覺行為教育;第三層達到培養(yǎng)學生健康、快樂、幸福的人生觀,從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建立起一個相互親近家庭式的幸福班級體的自我成長教育。
所成型的研究成果可以為其他老師或者學校有借鑒價值。
探索微型主題班會怎樣達到有效的教育效果,主題班會的效果從3個方面界定:1、是否解決了班級問題;2、是否起到凝聚班級力量的作用;2:是否提高了學生某項能力。為了指導日常教育,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將從以下方面去研究:
(三)、研究有效的微型班會的教育方法:歸納總結學生能夠接受的方法,及巧妙處理問題的方法,不讓主題班會流于形式,使主題班會在20分鐘達到較好的教育效果。
(四)、研究微型主題班會的形式:針對不同的內容或者主題,采取何種形式的活動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哪一些活動形式可以取得更多的教育成果。
(五)研究微班會的效果延生:如何讓班會產生持續(xù)性的效果。
1、文獻研究法。
通過參閱教育家關于班級活動的書籍和文章,以及教育一線班主任在主題班會的研究成果,給微課題效果研究提供方法和理論的指導。
主要通過晚點時間堅持實施小主題為核心的自主教育活動,并把活動從準備到實施、再到效果進行文字性記錄,并配上照片或者拍班會實錄。
3、經驗總結法。
通過總結以往的班會經驗或者借鑒他人有效的班會活動方案,來解決自己班級的問題,從而研究同一個主題和方案在不同班級實施的教育效果有何不同。
4、問卷調查法。
主要通過調查問卷,了解實施自主小班會后,學生內心和行為發(fā)生的變化,調查和搜集學生更具創(chuàng)意和有效的教育題材和形式。
準備階段。
1.用文獻研究法進行理論搜集和學習研究,了解教育理論和其他人研究的前沿動向。
2.通過調查確定研究方法、內容及措施。
3、召開班干部會議和學生會議,明確微型主題班會研究的意義和班級要做的準備工作。
實施階段。
1.根據制定的“初中微型主題班會效果研究”課題研究的實施方案,進行實證性研究。主要是通過主題班會時間去實踐,總結、反思,提升來驗證班會教育效果的實效性。
2.由參與者學生對微型主題班會進行體驗式感受班會效果并完成效果調查問卷。
3.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及時記錄實施過程和效果,根據實施的情況和反饋的結果,及時調整改進微型主題班會操作流程和主題設計,積累有效的教育方法和形式。
整理各個階段研究的材料:
1.收集整理課題研究的過程性資料,進行分析、歸納、總結.
2.撰寫研究報告,書寫結題報告。
學校課題研究方案篇三
少年兒童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系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高度重視對下一代的教育培養(yǎng),努力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是黨和國家事業(yè)后繼有人的重要保證。今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zhàn)略高度出發(fā),頒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對新世紀新階段加強和改進少年兒童思想道德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作出了新的重要部署。要求我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中華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加強公民道德教育,切實改進學校德育工作,廣泛開展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和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道德實踐活動,積極營造有利于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良好輿論氛圍和社會環(huán)境,不斷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教育部頒布的從今年9月1日施行的《中小學生守則》和《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為廣大中小學生加強思想品德和道德修養(yǎng),形成熱愛祖國、積極向上、團結友愛、文明禮貌的當代中國學生精神世界主流指明了方向。
面對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少年兒童思想道德建設既面臨新的機遇,也面臨嚴峻挑戰(zhàn)。我國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為廣大少年兒童了解世界、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條件。與此同時,國際敵對勢力與我爭奪接班人的斗爭也日趨尖銳和復雜,他們利用各種途徑加緊對我少年兒童進行思想文化滲透,某些腐朽沒落的生活方式對他們的影響不能低估。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fā)展,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yè)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樣化,為少年兒童的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更加廣闊的空間,與社會進步相適應的新思想新觀念正在豐富著他們的精神世界。與此同時,一些領域道德失范,誠信缺失、假冒偽劣、欺騙欺詐活動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黃賭毒等社會丑惡現(xiàn)象沉渣泛起,成為社會公害;一些成年人價值觀發(fā)生扭曲,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滋長,以權謀私等消極腐敗現(xiàn)象屢禁不止等等,也給少年兒童的成長帶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互聯(lián)網等新興媒體的快速發(fā)展,給少年兒童學習和娛樂開辟了新的渠道。與此同時,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過網絡傳播,腐蝕他們的心靈。這些新情況新問題的出現(xiàn),使少年兒童思想道德建設面臨一系列新課題。
目前,少年兒童思想道德建設工作還存在許多不適應的地方和亟待加強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一是全社會關心和支持少年兒童思想道德建設的風氣尚未全面形成,還存在種種不利于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社會環(huán)境和消極因素;二是學校教育中重智育輕德育、重課堂教學輕社會實踐的現(xiàn)象依然存在,推進素質教育的任務艱巨;三是隨著人員流動性加大,一些家庭放松了對子女的教育,一些家長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獨生子女的觀念和方法上存在誤區(qū),給少年兒童教育帶來新的問題;四是少年兒童思想道德建設在體制機制、思想觀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還有許多與時代要求不相適應的地方。這些問題在我們廣大農村學校尤為突出,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從少年兒童抓起,培養(yǎng)和造就千千萬萬具有高尚思想品質和良好道德修養(yǎng)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既是一項長遠的戰(zhàn)略任務,又是一項緊迫的現(xiàn)實任務。學校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須按照黨的教育方針,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要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思想道德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納入中小學教育的全過程。因此,本研究課題旨在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貫徹落實《意見》精神,切實提高農村小學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緊密結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際,針對少年兒童身心成長的特點,積極探索新世紀新階段少年兒童思想道德建設的規(guī)律,教育和引導他們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yǎng)成高尚的思想品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新時期農村小學德育工作尋求切實可行的教育模式及途徑。
二、理論思考。
思想品德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良好的行為的教育,立足于“德”對學生“人”的關注與發(fā)展,使學生生成“道德”的“人”。全面提高學生道德素養(yǎng),是一動態(tài)過程,是循序漸進,不斷提高的過程。思想品德教育不僅要重視理論性學習,更要注重德育教育的實踐性、針對性和實效性,要求學生“學以明禮”“學以致用”。思想品德教育的方式要以“學生是學習與發(fā)展的主體”這一基點,順應這一規(guī)律必須“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同時為高效形成學生的道德能力,促進學生的生命發(fā)展,也有賴于這些學習方式的推行。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德育課程,一方面是德育實現(xiàn)(最優(yōu)化地實現(xiàn))根本目的的保障,另一方面也是德育課程建設的目標和發(fā)展趨勢。
加強和改進少年兒童思想道德建設要遵循以下原則:(1)堅持與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標相一致、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guī)范相協(xié)調、與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相承接的原則。既要體現(xiàn)優(yōu)良傳統(tǒng),又要反映時代特點,始終保持生機與活力。(2)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少年兒童的原則。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設的普遍規(guī)律,又要適應少年兒童身心成長的特點和接受能力,從他們的思想實際和生活實際出發(fā),深入淺出,寓教于樂,循序漸進。多用鮮活通俗的語言,多用生動典型的事例,多用喜聞樂見的形式,多用疏導的方法、參與的方法、討論的方法,進一步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3)堅持知與行相統(tǒng)一的原則。既要重視課堂教育,更要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養(yǎng)成教育,注重自覺實踐、自主參與,引導少年兒童在學習道德知識的同時,自覺遵循道德規(guī)范。(4)堅持教育與管理相結合的原則。不斷完善思想道德教育與社會管理、自律與他律相互補充和促進的運行機制,綜合運用教育、法律、行政、輿論等手段,更有效地引導少年兒童的思想,規(guī)范他們的行為。
少年兒童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任務是:(1)從增強愛國情感做起,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深入進行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教育和中國革命傳統(tǒng)教育、中國歷史特別是近現(xiàn)代史教育,引導廣大少年兒童認識中華民族的歷史和傳統(tǒng),了解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深重災難和中國人民進行的英勇斗爭,從小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2)從確立遠大志向做起,樹立和培育正確的理想信念。進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教育與國情教育,引導廣大少年兒童正確認識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正確認識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把個人的成長進步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同祖國的繁榮富強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為擔負起建設祖國、振興中華的光榮使命做好準備。(3)從規(guī)范行為習慣做起,培養(yǎng)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大力普及“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yè)奉獻”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積極倡導集體主義精神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引導廣大少年兒童牢固樹立心中有祖國、心中有集體、心中有他人的意識,懂得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備文明生活的基本素養(yǎng),學會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基本關系。(4)從提高基本素質做起,促進少年兒童的全面發(fā)展。努力培育少年兒童的勞動意識、創(chuàng)造意識、效率意識、環(huán)境意識和進取精神、科學精神以及民主法制觀念,增強他們的動手能力、自主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引導他們保持蓬勃朝氣、旺盛活力和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激勵他們勤奮學習、大膽實踐、勇于創(chuàng)造,使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三、實驗假設。
康社會的實際,針對少年兒童身心成長的特點,積極探索新世紀新階段少年兒童思想道德建設的規(guī)律,教育和引導他們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yǎng)成高尚的思想品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新時期農村小學德育工作尋求切實可行的基本教育模式及途徑,為普遍的學校提供借鑒,同時培養(yǎng)一批富有開拓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并取得顯著成果的學校德育工作的管理者和實施者。
四、課題界說。
德育指的是道德教育,是全面發(fā)展教育的組成部分。廣義的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政治方向、態(tài)度的教育)、思想教育(世界觀、方法論的教育)和道德教育(人的行為準則與道德規(guī)范的教育);狹義的德育指道德教育,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行為等方面的教育。
實效是指實際的效果。實效性是相對于“形式”和“低效率”而言,也就是說通過有效的教育形式、方法、途徑和實實在在的教育內容提高教育的實際效果。
德育的實效性是區(qū)別于那些“空洞”、“大而泛”的德育教育內容和形式,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引領,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為基點,根據小學生年齡特點、認知規(guī)律、情感因素,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充分挖掘和整合各學科教材德育教育內容,切實做好學校德育教育工作,最大限度、最大效率地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
五、研究內容。
本課題擬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以全面正確的德育教育觀念為先導,以正確的兒童發(fā)展觀為依據,以探索農村小學德育教育的目標、途徑、評價為抓手,研究提高學生品德素養(yǎng)的基本途徑和教育模式,創(chuàng)造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技術,為我校學生良好思想品質和道德素養(yǎng)的形成和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1.研究現(xiàn)階段小學生德育教育的目標體系。根據學生年齡、個性特點和德育課程標準,制定合理正確的教育目標,主要表現(xiàn)為辨別是非能力的培養(yǎng),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觀念的形成,關心他人和尊老愛幼,初步學習了解有關法律法規(guī)知識。
2.探索提高學生思想品德素養(yǎng)的操作體系,即采用何種模式、途徑、方法來提高德育的實際效果。
3.注重農村小學德育工作與學校人文環(huán)境及相關學科的聯(lián)系、整合和滲透。
4.研究制定出符合我校特色的小學生思想品德評價體系。強調多元性和主體性,切合實際判斷學生是否達到正確合理的培養(yǎng)目標,結合學生個體評判思想品德素養(yǎng)是否得到提高。
根據本研究內容,在研究過程中,主要采用調查研究法,文獻研究法和實驗研究法等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調查研究是課題研究的前提,主要調查現(xiàn)階段各年級學生思想品德的現(xiàn)狀和影響學生思想品德發(fā)展的因素。調查的范圍和對象是本校教師、學生、部分家長及社會人士。
理論研究是課題研究的基礎。在研究過程中,將通過文獻研究為學生思想品德的目標、操作、評價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和指導,同時將成功經驗總結建立在科學的理論基礎上。實驗研究是課題研究的主體。在研究過程中,將依據正確的理論指導組織課堂教學實驗和課外活動實驗,再根據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論證,循環(huán)進行,以期達成目標。
七、成果形式。
本課題研究成果以調查報告、研究論文和典型課例、教案、個案分析及綜合實踐教育。
方案等形式予以反映。擬完成調查報告4-6份,8萬字左右的研究論文集,10萬字左右的典型課例、教案、個案分析及綜合實踐教育方案集,1張反映研究成果的光盤,并組織5節(jié)以上的研究課和實踐活動請有關專家進行指導和鑒定。
八、研究計劃。
1.課題組成員及具體分工:
(1)課題組成員:
顧問:陳文。
組長:曹國林。
副組長:王卿邵國鎖鄧忠俊。
成員:李榮銘鄧利強張月蘭吳煒芳謝輝吳良俊倪云華陶靜張?zhí)m琴吳艷吳小會吳良輝。
謝云杜麗娟周麗華袁培華陳學文虞惠珍潘琴潘益斌。
(2)具體分工:
課題組的領導和組織工作由曹國林同志負責;課題研究的總體設計和組織實施由王卿、李榮銘同志負責;目標體系的研究由鄧忠俊等同志負責;操作體系由鄧利強等負責;評價體系由邵國鎖等同志負責。
2.研究工作的實施計劃:
(1)準備階段(2004.9——2004.10)。
(2)調查研究階段(2004.11——2005.1)。
確定調查方案,實施調查,完成調查報告。
(3)文獻研究階段(2005.2——2005.7)。
以理論學習為中心內容,進行理論研究,研究成果以論文來反映。
(4)實驗研究階段(2005.9——2007.5)。
運用實驗法在課堂教學和校外活動中進行綜合實驗、分析和論證。
(5)結束總結階段(2007.6——2007.8)。
收集整理資料,完成研究報告。
九、研究經費。
本課題研究約需4萬元左右,將有我校自行籌集予以解決。
二oo四年九月。
學校課題研究方案篇四
睢寧縣沙集中心小學楊柳。
一、課題的提出。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科技迅速發(fā)展、物質條件相對豐富的時代,小學生在享受著無比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但是當前社會這種急劇變化與發(fā)展對學生的生命觀也帶來了種種消極影響,加之可怕的自然災害和人為事故的發(fā)生,都強烈說明在校園中開展“生命與安全教育”迫在眉睫。教師應引導學生懂得如何善待生命與護衛(wèi)生命,幫助學生在目前并不相對安全的成長環(huán)境中完善人格、健康成長,同時,強化學校安全建設與安全教育管理,營造出安全的校園教育環(huán)境。以“生命為本”的教學,才可能讓學生的認知、情感、意志、態(tài)度等都參與到學習中來,使學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識的同時,獲得精神的豐富升華和完整健康生命的成長。綜上所述,此課題的提出具有一定的意義與研究價值。
1.以生命教育觀理論為指導。生命教育觀認為教育乃是生命與生命交流之過程。生命教育應遵循生命發(fā)展的原則,依據生命發(fā)展的動力,引導生命走向完整、和諧和無限的境界,保證生命發(fā)展的無限可能性,促進生命不斷超越。而教育,則是生命意義逐漸顯現(xiàn)的過程。
2.加強課程與學生生活和現(xiàn)實社會的聯(lián)系,實現(xiàn)課程生活化、社會化。
1、通過課題研究,建立健全學校生命教育的工作機制,形成學校、家庭與社會互補的生命教育實施體系。
2、通過課題研究帶動全校師生及家長對生命與安全教育的關注和重視。形成自覺的生命與安全意識。幫助學生認識生命、欣賞生命、珍惜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的質量。
3、通過課題研究,使教師認識自己生命的意義與教育生涯的價值,能通過教育教學研究,主動討論生命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并在研究中成長,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yǎng)和科研能力。
1、從我校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探討如何有效利用課堂教學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如何讓學生熱愛生命、尊重生命。
2、如何利用各種活動及形式,使學生學習并掌握自我保護、應對災難的基本常識和技能。
3、怎樣發(fā)揮家庭、學校、社會三方的合力作用,形成學校、社會、家庭融會貫通的教育渠道。
本課題研究主要采用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行動研究法、實驗研究法。
1、學科教學。
課堂是學生學習與生活的主要場所,課堂應成為實施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徑。將小學生命教育與語文、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體育、心理健康等學科有機結合滲透生命教育的內容,增強生命教育意識,挖掘顯性和隱含的生命教育內容,適時、適量、適度地對學生進行生動活潑的生命教育,提高小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人性的贊美。
2、專題教育。
學校將根據學生實際需要和學校有利因素,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環(huán)境教育和法制教育等專題教育形式,開展靈活、有效、多樣的生命教育活動。
(1)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在學科教學、學校教育活動和班主任工作、少先隊工作等多項工作中,隨時、隨地、隨機地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指導。進行心理健康專題講座和開展有關的心理健康文體活動,團體輔導采用專題講座、專題活動等方式,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幫助。開展個別心理咨詢和輔導,幫助學生提高調控自我、發(fā)展自我的能力。
(2)安全教育。
容開展主題教育。
(3)法制教育。
(4)環(huán)境教育。
第一階段:(2013年9月至10月)準備籌劃階段。
2、組織教師收集相關信息及資料。
第二階段:(2013年11月至2014年6月)實施研究階段。
組織實驗教師以研究問題為導向,深入開展行動研究,通過多種教育途徑與形式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收集與積累實驗資料,寫出階段性實驗總結。
第三階段:(2014年7月至8月)完善總結階段。
對實驗成果進行全面的總結,把在行動研究中獲得的記錄材料,進行分類統(tǒng)計分析,形成理性的思考,提升實驗研究成果,撰寫課題論文,形成項目研究報告,準備評審鑒定。
預期研究成果:總結、交流、體驗。
八、課題的成果呈現(xiàn)形式。
研究報告、論文、活動紀實。
主持人:楊柳。
成員:孫寧程剛宋偉顧建國余群彥沙根生。
王莉夏輝李曉娟。
睢寧縣沙集中心小學。
二0一三年九月。
學校課題研究方案篇五
口語交際的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但老師們往往輕視這一環(huán)節(jié)。
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學生由于受民族方言影響,不能在交際情景中用普通話準確的表達。民族地區(qū)學生由于視野的局限,在交際情景中無話可說,缺乏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和興趣。
因此,我希望利用課標要求和“教學排序”等理論,研究出適用性,操作性強的教學策略。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的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
“民族地區(qū)”,主要指少數民族聚居區(qū)?!翱谡Z交際教學策略”是指在口語交際教學活動中的序列計劃。師生間連續(xù)的有實在內容的交流技巧及對數學活動的調節(jié),控制過程。
本課題以對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部分學校三四年級口語交際教學活動的調查為基礎,針對其現(xiàn)狀展開研究。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
2,孟軻指出:“盈科而后進?!?/p>
3,美國查爾斯m拉格魯斯的“教學排序”論。
1,調查民族地區(qū)小學中段口語交際教學的現(xiàn)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展開分析,指導研究。
2,在教學活動中探究科學的序列計劃與交流技巧。研究對教學活動的調節(jié),控制。
1,調查階段(20xx年6--8月)。調查恩施州部分學校三四年級口語交際教學活動的現(xiàn)狀,完成課題方案的設計,向恩施州教育科學規(guī)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申報課題,請求立項。
2,思辨階段(20xx年9月)。深入學習孟軻及拉格魯斯的教育理論,與實際聯(lián)系,展開分析,指導研究。
3,實施階段(20xx年xx月--20xx年5月),在理論指導下展開學習實踐,實施研究。并請專家指導,以手記等形式展開中期研究成果。
4,總結階段(20xx年6月至8月),總結,反思,撰寫結題報告,上交研究成果。
1,調查報告一份。
2,研究隨筆,案例,教學反思,小論文若干篇。
3,結題報告一份。
4,反思隨筆若干篇。
20xx年xx月。
學校課題研究方案篇六
新課程標準對于低年級的寫話要求是“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了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比沼浭亲钭杂傻臅姹磉_形式,繪畫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已經具備的表達的形式。我發(fā)現(xiàn),用“圖文結合”的形式來幫助孩子開始寫話,不僅充分尊重了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又能降低寫話書寫表達的難度,更快地促使他們口頭和書面語言發(fā)展。
圖文日記的形式激發(fā)了學生寫話興趣,降低了日記的寫作難度,建立了學生寫話的信心和恒心。在研究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學會仔細觀察周圍的人、事、物,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通過敘事或抒情、議論等方式在日記中表達出來,逐步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勤思考,多練筆的好習慣。通過寫日記探索出有效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寫話能力的路徑,為中、高年級的習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
小學生日記的界定:小學生日記,即指小學生把每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記下來。
圖文日記:以畫面為主,以文字為輔的初級“寫話”形式,孩子用這種形式把每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用筆記下來。
1、研究用圖文日記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寫話能力的方法。
2、研究圖文日記促進小學低年級學生多元智能的發(fā)展的方法。
3、探索適合低年級學生寫話訓練的形式和方法。
1、文獻法。通過專題輔導,自學討論,認真學習作文教學的學術論文,夯實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
2、檢測法。通過前期檢測,了解實驗前小學低年級學生作文能力的實際情況,通過實驗后的檢測,掌握具有說服力的數據,用以證實實驗的效果。
3、行動研究法。通過對實驗班前后的比較,從中歸納出實驗所取得的優(yōu)勢。
4、經驗總結法。對在實踐中搜集的材料進行歸納總結,從而,探索圖文日記的具體操作方法。
三、課題研究讀書學習計劃以及具體時間安排。
(一)、所讀書目。
《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美)坎貝爾等著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
《圖解語文》江偉英著新世紀出版社。
(二)、閱讀設想。
從即日起至xx年6月,工作日利用午休時間讀1小時書,暑假期間利用每天下午時間讀書。
(三)、具體時間安排。
xx年6月——xx年7月完成《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的閱讀。
xx年8月——xx年9月完成《圖解語文》的閱讀。
xx年10月——xx年1月完成相關篇目的閱讀。(根據課題研究的所需選擇更多書籍)。
四、完成讀書筆記與課例分析的具體時間安排。
(一)、完成讀書筆記的具體時間安排。
1.網上收集理論知識,學習相關知識xx年6月。
2.《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xx年6月——xx年7月。
3.《圖解語文》xx年8月——xx年9月。
4.每天讀書1小時,每月寫兩篇讀書筆記。
(二)、完成課例分析的具體時間安排。
1、xx年7月完成研究案例分析(現(xiàn)狀調查及分析)。
2、xx年9月完成教學案例分析。
3、xx年5月完成教學案例。
五、申請結題。
**年6月完成課題研究,申請結題。
研究結果以論文或報告的方式表現(xiàn),規(guī)劃方案《個人課題研究方案》。
學校課題研究方案篇七
1、貫徹“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充分、客觀地認識現(xiàn)階段我市學前教育工作面臨的新形勢了解各級各類幼兒園的基本情況摸清底數掌握第一手資料實現(xiàn)教育工作的科學決策加快學前教育改革、發(fā)展的進程。
2、通過調研了解各級幼兒園面臨的生存和發(fā)展的困難了解目前我市學前教育在經費投入、教育改革、教師隊伍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特別是人民群眾關心的孩子“入園難”等熱點問題找準制約我市學前教育發(fā)展的癥結所在分析這些問題產生的根源以及解決問題的對策與措施提高工作效能努力辦好讓人民滿意的學前教育。
3、在深入基層的過程中總結“十五”期間我市學前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所取得的成績發(fā)現(xiàn)各地在實踐中的先進經驗和典型同時了解國內外有關學前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信息和動態(tài)思考我市“十一五”期間學前教育的發(fā)展方向研究新世紀學前教育發(fā)展宏觀戰(zhàn)略目標以應對時代發(fā)展的需要為《學前教育法》的頒布和實施奠定基礎。同時根據我市的實際情況研究如何建立起面向農村的學前教育體制探索普及與提高農村學前教育的具體方法與措施努力實現(xiàn)城鄉(xiāng)教育的均衡發(fā)展。
1、學前教育普及程度、事業(yè)發(fā)展狀況調查。
2、學前教育質量調查與分析。
3、普及農村學前教育的有效措施調查與研究。
4、各類幼兒園教師隊伍情況調查。
5、“十一五”期間學前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
6、民辦幼兒園現(xiàn)狀與情況分析。
調研形式:。
1、深入基層、實地考察課題組的同志要深入到市幼兒園和鄉(xiāng)鎮(zhèn)中心幼兒園、村小的學前班通過聽課、看環(huán)境、聽取幼兒園領導匯報等環(huán)節(jié)實地考察、了解情況。
2、召開座談會組織國辦幼兒園、鄉(xiāng)(鎮(zhèn))中心幼兒園及民辦幼兒園的園長、教師代表圍繞調研內容進行座談。
3、抽查檔案材料查看部分幼兒園近三年的檔案資料抽查教師教案、教師業(yè)務學習及培訓筆記了解其在管理、教育教學、師資隊伍、教研科研等方面工作的情況。
4、發(fā)放調查問卷課題組要對部分幼兒園的園長和教師、家長發(fā)放調查問卷請基層的幼教工作者結合自己的實際提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惑。
5、查閱相關文件、資料查閱國家、省市近年來頒發(fā)的有關學前教育的法規(guī)、文件以此作為調研工作的依據;查閱國內外有關學前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文獻和資料明確學前教育的發(fā)展趨勢和方向;了解國內外有關幼兒教育方面的先進經驗作為今后我市學前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借鑒和參考。調研對象:調研的范圍為國辦幼兒園、鄉(xiāng)(鎮(zhèn))中心幼兒園以及部分民辦幼兒園和農村村小的校帶學前班。調研方法:運用教育學、管理學、統(tǒng)計學等相關理論采用文獻資料法、理論研究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行動研究法、統(tǒng)計法等研究方法。
第一階段:20xx年6月下旬。
1、成立由教育局牽頭教研部門和科研部門人員、學前教育專家組成的調研課題工作組制定調研方案。
2、查閱國家省市近年來頒發(fā)的有關學前教育的法規(guī)、文件查閱國內外有關學前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文獻和資料。
3、根據調研內容編制調查問卷表設計調查提綱為深入基層實地調研做準備。
4、調研工作組要根據調研內容結合當地實際編制本地的調查問卷表設計調查提綱。
5、通過點、面結合的方式深入到轄區(qū)內各類幼兒園和部分村小的校帶學前班進行實地考察。
第二階段:20xx年7月上旬。
1、收集整理資料,對調查的素材和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形成初步的調查意見。
2、調研組完成本地區(qū)的調研報告,上交長春市教育局基礎教育處。
組長:。
張廣垠德惠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科長。
組員:。
李珍德惠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科員。
盧冶市綜合教研室副主任。
宋晶波市綜合教研室幼兒教研員。
宮小波市教科所所長助理。
劉暢市幼兒園副園長。
德惠市教育局。
20xx年6月18日。
學校課題研究方案篇八
各位領導、各位教研組長:
大家好!
針對“教學目標的確定與敘寫”這一研究主題,我想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談談:
教學目標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是教師在充分進行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的基礎上確定的。教學目標的確定和敘寫是整個教學設計的基礎。但一直以來,教學目標的確定存在著嚴重的問題,我們書寫教學目標的角度是站在“教師本位”的立場上,選用描述內部心理狀態(tài)的詞語來陳述,只說清了“教師做什么”,至于學生學習后是否切實發(fā)生變化,這種變化能否被觀察到,則沒有設定。
本學期在教研中心的統(tǒng)一安排下,通過教師個人上網查看資料、教研組內討論交流學習以及市教研會議,我們發(fā)現(xiàn):教學目標屬于課程目標的第三個陳述層次。第一層,制定九年義務教育課程的目標;第二層是制定學科課程標準,最后一層,是制定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并在教學設計中予以落實。鑒于教學目標在課程目標中的地位,教學目標不能偏離課程標準,我們認為很有必要將義務教育課程的總目標和學科課程標準、學段課程目標、學習領域進行系統(tǒng)的學習,因此我們組教師對上述文件進行了學習,讓老師在制定教學目標前有一定的理論依據,從而更好地指導我們對教學目標的敘寫。
在不斷的學習中,我們逐漸發(fā)現(xiàn):看似簡單的教學目標的敘寫包含著大學問,教學目標陳述應遵循四個原則:
1,目標的陳述必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不能用“讓學生……”、“引導學生……”“培養(yǎng)學生……”等陳述方式,行為主體必須是學生,而不是教師。
2,行為動詞應使用可觀察、可測量的具體行為詞語,如說出、闡述、表達、展示等等,而不是掌握、領會、理解這樣的描述內部心理變化的詞語。
3,應陳述影響學生產生學習結果的限制或范圍。
4,應說明學生對目標所達到的最低表現(xiàn)水準。
雖然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但我們深知“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的研究”我們的認識還很膚淺,我們做的還遠遠不夠,在以后的教研中,我們將繼續(xù)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繼續(xù)開展好教學目標敘寫的研究工作,具體想這樣操作:開展目標敘寫比武活動,通過比賽的形式,進一步促進教師對于教學目標的掌控能力,下學期,將開展聽評課活動,在課堂上進一步檢測教學目標確定的合理性,進一步的完善教學目標。希望通過開展這樣的活動,促進體育課堂的效率,將課堂真正的圍繞著學生轉動,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科學素養(yǎng)。
以上是我們體育組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批評指正.
學校課題研究方案篇九
課題研究是項復雜的探索性工作,又是一項有序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很強的計劃性,要做到有序、有控,以確保課題研究的質量。因此,課題研究必須重視研究方案的設計。當研究者確定了研究課題后,就應為完成研究課題的任務制訂必需的研究方案。課題研究的方案(亦稱課題研究計劃)有多種形式。
它是合理組織課題研究活動的必要條件,是為完成課題研究任務而詳細編制成的施工藍圖。在制訂課題研究的方案時,不僅需要認真考慮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具體題目、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條件、程序步驟,還應充分預計到可能遇到的問題與困難,留有備用的時間,增加調整、回旋的余地。在課題研究方案的制訂過程中,還應廣泛征詢導師的意見,聽取同學的建議,多交流研究構思,多討論切磋課題研究的具體方祛,從而使整個課題研究方案趨向完善。
題目名稱是課題研究內容的高度概括,要能畫龍點睛般反映整個課題研究的最主要的特征。在確定題目名稱時,要著重考慮題目名稱與課題內容,尤其是與課題的研究論點之間的關系。一個好的題目名稱既可以揭示課題,又可以揭示課題的論點。題目名稱一般不宜過長。
選題依據亦即課題研究的目的與意義。在課題研究方案中要明確扼要地闡明選擇本課題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出發(fā)點以及本選題研究的理論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預期本選題研究可在哪些方面能有所突破、有自己新的見解或能在實際中解決哪些問題,借以說明本課題研究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只有明確了本選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才能確保課題研究工作的價值,不至于偏離研究方向。
課題研究范圍主要指課題研究內容、研究對象以及所需采用的資料、設備等方面的范圍。只有確定了課題研究的范圍,才可能使研究工作能集中優(yōu)勢兵力,有的放矢地進行。明確選題研究任務,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以避免徒勞無益的勞動。
課題研究不能采用小農生產方式,干到哪兒是哪兒。必須預先有個大致的安排,使所有課題的研究人員都能做到心中有數。研究的步驟、方法和時間進程都是確保課題研究方案實施的具體保證。沒有這些研究工作的具體措施安排、時間保障,方案就會落空。因此,在確定課題研究步驟時要注意符合該課題的性質,在選擇研究方法時更要兼顧課題要求和研究者的特長以及可能提供的研究條件。在規(guī)劃時間進程時,要注意留出定備用時間,以應付那些原先預料不及的特殊情況的產生,做到有備無患。
學校課題研究方案篇十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越來越覺得只注重一本教科書的學習已經不能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也不適應學生成長發(fā)展的需求,于是人們越來越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但審視當前學生的課外閱讀現(xiàn)狀卻不令人樂觀:其一是教師對課外閱讀的重視程度不夠,很多教師本身不愛讀書,又如何指導學生讀書呢?其二是家長支持力度不大,多數家長只要求孩子學好課本知識,并且周末的時間全安排孩子上各類語數興趣班,至于課外書有時間就讀,沒時間就不讀,即使讓孩子讀課外書,也讀一些與作文有關的書,比如:日記起步,作文起步等,對孩子的閱讀水平的提高并沒有太大的幫助;其三是孩子沒有一個好的書香氛圍,僅有的一點熱情很快消失,便成了負擔。其四是對課外閱讀課指導薄弱,很多教師都專注在書本上,而且花大力氣研究考試,受到考試的束縛,把課外閱讀作為附屬品。
國內外都很重視兒童閱讀教育的研究。一些發(fā)達國家,課外閱讀已成為閱讀教學目標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甚至政府直接介入。如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在1998年10月簽署了閱讀卓越法案;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長就宣布了一個“促進學生閱讀計劃”;英國提出要利用班級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中為兒童提供豐富的讀物;法國在假日中心建立課外閱讀計劃。從大陸的情況看,目前很多學校和老師在加大學生的閱讀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學生的閱讀實踐等方面進行有益的嘗試,總結出了不少寶貴的經驗。浙江特級教師樂蓮珠老師出版了《快速閱讀教學》一書,在指導閱讀方法,提高閱讀速度上有其獨到的見解。但總的來說,因為應試教育的影響和相關理論研究的滯后,一直沒有能夠在小學階段建立起一個科學的課外閱讀實踐活動課程體系。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閱讀實踐活動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辈⒁?guī)定了具體的課外閱讀量,第一學段,閱讀量不少于5萬字,第二學段不少于40萬字,第三學段不少于100萬字。
2、蘇霍姆林斯基有關閱讀的論述。
學生到了中年級和高年級能不能順利地學習,首先就取決于他會不會有效地閱讀,在閱讀的同時能否思考,在思考的同時能否閱讀。因此,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彼€提出了閱讀跟學習緊密聯(lián)系的主張,認為閱讀給學習創(chuàng)造“智力背景”,認為課外閱讀“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p>
3、心理學觀點。
心理學家認為小學生的心靈發(fā)展是一個由量變向質變的發(fā)展過程。而大量閱讀、語言的積累則是促進質變的有效渠道。因為大量閱讀擴大了信息的輸入和積累,這些信息的廣泛性、層次性和新穎性,促進學生人格與才華向高層次發(fā)展。再者,根據人的發(fā)展關鍵期論點,十三歲以前,也就是小學階段是人的機械記憶的黃金時期。因此,我們在教學工作中,應遵循兒童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讓學生多讀多記,擴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量,豐富詞匯量,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做準備。
4、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強調“情境”、“協(xié)作”、“會話”、“意義建構”是學習的四大要素。在學習過程中,建構主義強調學習者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認知的主體,教師由舞臺上的主角變成幕后導演,成為學生建構意義的幫助者、指導者。教師應組織協(xié)作學習,并對學習過程加以引導,使之朝著有利于意義建構的方向發(fā)展。
“課外閱讀有效性”:所謂課外閱讀,是指學生在課外的各種獨立的閱讀活動。它是課外語文活動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經常的形式,是課堂閱讀的繼續(xù)與拓展,是閱讀能力訓練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有效”意味著人們在實現(xiàn)目的的過程中的一切付出都能產生好的效果,達到預期目的。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是符合規(guī)律性,本課題是指課外閱讀教學的實效性和符合規(guī)律性,由于它是符合規(guī)律性的,因此就能事半功倍,又因它是講究實效性的,因此就能用最短的時間、最少的精力達到最佳的效果。
“實踐研究”:即行動研究,就是在實踐中進行研究,在實踐中進行反思,在反思中矯正行為,增強實踐的有效性,即在課外閱讀的活動中研究課外閱讀。
1、本課題從加強課外閱讀指導入手,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氛圍,探索小學六年課外閱讀的內容、閱讀的形式以及課外閱讀指導的方法,形成學校課外閱讀指導特色。
2、本課題研究旨在通過讓教師介入學生的課外閱讀,讓學生的課外閱讀與教師的'指導同步,探索有效的指導形式,提高推薦閱讀的質量,使學生真正走進課外閱讀,品嘗課外閱讀的樂趣,養(yǎng)成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為孩子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3、通過課外閱讀的有效指導使學生喜歡閱讀,在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同時,學會做人。
(一)研究對象:小學段全體學生。
1、調查研究法。通過一定范圍的調查,歸納出目前閱讀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積極與消極現(xiàn)象,以及這些現(xiàn)象背后的內在原因,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此方法一般用在研究初期。
2、行動研究法?!爸軙粤崦麕煿ぷ魇摇钡牧鶄€學員所在學校開展課外閱讀的實踐,邊行動邊研究。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強調研究的探究性和可操作性,堅持邊實踐、邊探索、邊研究、邊總結,做到總結成果和推廣運用相結合。這一方法伴隨著整個研究過程。
3、個案分析與經驗總結法。不斷收集教師的典型課例及相關教學細節(jié),從中發(fā)掘和提煉有效的實施舉措,及時予以推廣。注意收集積累和總結課題研究中的成功經驗和做法,通過撰寫論文、教學反思等形式,及時總結,定期交流。在研究后期采用此法較多。
(一)、研究內容。
1、探索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有效性實踐研究的途徑,通過兩年的研究與實踐,使學生養(yǎng)成“好讀書、多讀書、讀好書”的習慣,具有很強的自主學習能力,成為“知書達理”的文明人。
2、有效地進行課外閱讀的指導,將指導閱讀和自能閱讀進行銜接和整合。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為小學階段要完成145萬字的課外閱讀量制定體切實可行的措施。
3、分年級段研究內容(此次研究主要以低、中年級段學生為主)。
1)、小學低年級段(1——2年級)。
(1)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
(2)誦讀兒歌、童謠和淺顯的古詩詞。
2)、中年級(3——4年級)。
(1)閱讀著名童話、寓言、故事。
(2)閱讀淺顯歷史故事,科普科幻讀物,古今中外寓言。
3)、高年級(5——6年級)。
(1)閱讀面擴大,開始閱讀文學名著,及科技文章。
(4)二年內閱讀量不少于100萬字。至少讀學校推薦書目不少于5本書。
(二)、研究方法與途徑。
(一)保證課外閱讀時間。
(1)每周一節(jié)課外閱讀指導課,各班按課程表上好每周課外閱讀指導課。
(2)每天保證20——30分鐘家庭自由閱讀時間。
(二)保證閱讀量。
我校的課外閱讀實行“上不封頂,下要保底?!卑凑招抡n標的要求,低年級的閱讀量為5萬字,分解到各個學期,每學期應達到12500字;中年級不少于40萬字,分解到每個學期應達到10萬字;高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即每學期應達到25萬字。為了保底,每天閱讀量500字左右。
(三)推薦課外讀物,做到“兩統(tǒng)一”
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引導學生閱讀經典篇章,推薦讀物,做到在統(tǒng)一的時間閱讀統(tǒng)一的書籍,既便于檢查,又便于學生及時交流,提高閱讀質量。
(四)指導學生閱讀。
1、上好閱讀課。
(1)確定經典著作書目。
(2)制定閱讀指導課計劃、撰寫教學設計。
(3)每月一節(jié)課外閱讀指導課。
(4)每學期一次閱讀指導課展示活動。
2、做好讀書筆記。
3、開展多項活動,加強閱讀交流。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激勵學生堅持課外閱讀的動力環(huán)節(jié)。在學生讀書有了一定收獲或讀完一部書后,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自己交流讀書“成果”,給學生提供展示交流平臺,讓學生暢談讀書收獲,享受成功的喜悅,實現(xiàn)自我創(chuàng)新。操作方式有:
(1)每周以班級為單位開展課外閱讀活動。
(2)每學期舉行一次全校課外閱讀展示活動。
具體形式可以是:故事會、書評會、演講、朗誦會、作文比賽、閱讀知識競賽、優(yōu)秀讀書筆記展、誰讀的課外書多評比賽……這些“交流展示”活動的開展,不但可以讓學生在對話及成果的展示中交流讀書方法,提高生命創(chuàng)新的價值,而且會激勵學生堅持課外閱讀的興趣,把課外閱讀進行到底。
(五)加強考查與評價。
通過考查與評價,監(jiān)測本方案的有效性以及對方案的實施情況。既要考察各班級對方案落實與否,又要考查學生每天讀與未讀,讀得多少,閱讀習慣形成的好與差,以便確定對課外閱讀的有效指導。
對學生的考查主要依據是以筆墨為憑。
1、教師定期檢查。如檢查讀書卡、讀書筆記等。
2、家長督促、檢查。
3、小組同學互查。
對教師的考查重在考查其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及活動開展情況,具體考查內容有:
1、檢查班級課外閱讀活動課是否有活動方案計劃、教學設計。
2、檢查班級是否有對學生課外閱讀情況的跟蹤檢查記錄。
3、進入班級隨堂聽課外閱讀指導課。
4、每月有課外閱讀活動小結,每學期有總結。
(六)科研手段。
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邊實踐,邊探索,邊檢驗,邊完善,理論研究與實際教學相結合,邊歸納,邊總結,形成一套系統(tǒng)的課外閱讀指導課方法與策略。
2、個案研究法。
要求研究者從本專題入手,針對某一課例、某次活動等進行個案研究,提煉出共性的結論。
3、調查法。
專題研究之前及研究過程中,采用調查方式,進行跟蹤調查,為研究的順利進行提供事實性依據。
相信通過制定方案,具體實施,考查評價,進行持續(xù)改進,層層深入,循環(huán)上升,一定能將“課外閱讀”扎實有效地進行到底,讓我們的學生“嗜書如命,每天閱讀,務成習慣,終生堅持”!
(一)、課題前期工作:20xx年4月—20xx年5月。
針對現(xiàn)有的小學生課外閱讀現(xiàn)象,學習、研討提出課題:如何改革現(xiàn)行的小學語文課外閱讀,使之適應新課程標準及素質教育的要求,根據實際情況,選準研究方向,確立研究課題,學習有關方面的資料,對研究內容有清楚的認識。
(二)、課題啟動階段:20xx年6月—20xx年7月。
1、整理課題申報相關資料,完成課題申報、立項。
2、收集國內外有關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實踐活動的探索與研究文獻及實踐資料。
3、制定研究方案及研究計劃,做好實驗準備。
(三)、課題實施階段:20xx年8月—20xx年4月。
1、進一步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并深入實踐研究。
2、按方案開展課外閱讀指導的實踐研究,定期組織案例分析與交流。
3、做好研究過程中的資料積累,并對研究過程中獲得的資料、數據進行分析、匯總。
4、開展“閱讀匯報課”和教學設計、經驗論文撰寫等活動展示活動成果。
5、完成階段研究報告,進行階段成果評估。
(四)、課題的總結階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
2、對于在研究中形成的所有材料進行整理、匯總,并認真撰寫結題報告,進行總結提煉和實驗成果的綜合評估。
3、全面總結提煉研究經驗,推廣研究成果。
通過一年的努力,使學生養(yǎng)成濃厚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真正能做到“好讀書、多讀書、讀好書”
在閱讀中吸收和儲備大量的優(yōu)美語匯拓寬知識面提高閱讀分析理解能力從而具備較好的語文素養(yǎng)增強語言文化積淀提高閱讀能力。
2、推出顯現(xiàn)研究成果的觀摩課;
3、編寫各年級學生課外閱讀書目;
4、編制學生讀書筆記集;
5、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報告;
6、反映研究活動的影像資料。
學校課題研究方案篇十一
相對于大課題研究而言,小課題研究具有應用性、群眾性、廣泛性的特點。
應用性。相對于理論性的課題研究而言,小課題研究在研究的性質上屬應用性的課題研究。理論性的課題研究通常是一種大課題研究,它是以建立和形成較系統(tǒng)的教育理論體系、系統(tǒng)闡述并檢驗各種假說、原理、法則為最終目標的。而作為應用性研究的小課題研究旨在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或者說它針對的是中小學教育的具體實踐,為的是解決教育實踐中某一領域或某一方面的具體問題。它的研究成果一般可以直接用于教育實踐。它是一個教中研、研中用的過程,教、研、用三者是一體化的。某位教師的小課題研究的成果盡管對其他教師也具有啟發(fā)性,但由于受教育教學情境的限制,小課題研究成果的運用主要是研究者個體在其教育教學活動中的運用,或者說它的運用是主要在縱向維度上進行的。與專職的教科人員相比,教師開展課題研究的`優(yōu)勢體現(xiàn)為自己是教育教學實踐躬親者,實踐經驗相對豐富,但與此同時,由于教育教學任務繁重,難以有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從事科研;這就決定了教師在開展教科研課題研究時,應更多地選擇那些與實踐聯(lián)系較密切的應用性的微觀課題或小課題進行研究。
群眾性。從研究的主體來看,小課題研究具有群眾性的特點。大課題的研究往往是學校一部分教師,其主持人經常是少數幾個人;與大課題研究不同,人人都可以是小課題的研究者,人人都可以是課題主持人。無論什么學科的教師,也無論其教科研的能力是強、是弱,都可致力于小課題的研究。只要你有教育科研的意望,你就可以進行小課題的研究。
廣泛性。從研究的范圍來看,小課題研究的問題是以教學問題為中心的、涉及學生素質全面發(fā)展的所有問題。這也就是說,小課題研究盡管是以教學中的問題為中心的,但它不僅包括對教學問題的研究,而且包括教學工作以外的涉及學身心發(fā)展所有問題的研究;直接和間接涉及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所有問題都可以是小課題研究的問題;小課題涉及的范圍,既包括教學、也包括學校其他方面的工作。它是立足于學校整個教育實踐、為教育實踐而展開、在教育實踐中進行的,而不僅僅是“立足教學實踐,為教學而展開,在教學中進行”的。這是因為任何教師教育實踐或行動的目的都是整體性的,任何教師行動的目的不僅應使學生理解、掌握學科知識,而且應促進學生智能、思想品德、個性的發(fā)展,維護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在促進學生整體性的、全面發(fā)展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是所有教師都可能遇到的問題,因而也是值得所有教師關注、并加以研究和解決的問題。就此而言,我們不能認為小課題研究的只是教學中的問題。目前一部分學校將小課題的選題局限于學科教學范圍的做法是片面的。
開展小課題研究,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如教師須具備一定的研究能力和時間、精力,學校應有必要的圖書資料的儲備,并為教師提供一定的研究經費。除此之外,教師具有較強的研究意識、重視教育理論的學習、學校為教師營造良好的研究環(huán)境、學校的整個教育教學活動以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為目的,這些也是教師開展小課題研究所必不可少的條件。
1.學校應為教師營造良好的研究環(huán)境。
對于小課題研究,運用一定的行政手段如學校最高管理層或學校教科室采取一定的措施對教師開展小課題研究進行動員、布置等是必要的。但如果學校只是依靠行政指令的方式來推動小課題研究,那么,其成效將大打折扣。因為單純用行政手段去推動小課題研究,易于使教師感到開展小課題研究是一種外在的強制而處于被動應付的狀態(tài),從而易于使小課題研究落入形式化的巢臼。而教師的被動應付行為、小課題研究的形式化將大大地貶損研究的效果,這正是任何課題研究、包括小課題研究之大忌。所以,學校應盡可能少用行政性指令去推動小課題研究,而應更多地從營造良好的教育科研環(huán)境人手去推動小課題研究。對教師開展的小課題研究,不作統(tǒng)一時間、統(tǒng)一步調的規(guī)定,以及教師研究什么課題、用什么方法研究、以什么形式結題,讓教師享有充分的自主權,是為教師營造小課題研究的良好環(huán)境的最基本的要求。另外,為教師營造小課題研究的良好環(huán)境,學校應從發(fā)展性的教師評價出發(fā)積極引導教師開展小課題研究,如可對自覺進行小課題研究的教師和卓有成效者進行表彰,以調動其他教師開展小課題研究的積極性。
2.學校的整個教育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為目的。
一般而言,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越是圍繞如何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則越有利于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因為越是圍繞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教育活動,對教師素質的要求越高,同時也對教師的挑戰(zhàn)越大,而當教師對這種挑戰(zhàn)和對挑戰(zhàn)的反應進行反思時,越可能產生認知沖突,所以越有可能發(fā)現(xiàn)需研究的小課題。但時下在學校較為普遍存在的以提高學生考試分數、追求升學率為唯一目標的應試教育,不僅使學生片面發(fā)展,而且阻抑了教師開展小課題研究等教育科研活動的自覺性、積極性,阻礙了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由于傾心于提高考試分數、追求升學率,已嚴重弱化了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活動的意識,已使教師無心、無力于開展教科研活動??梢哉f,目前圍繞如何提高學生考分、以追求升學率為目標的應試教育已成為抑制教師教育科研的自覺性、積極性的最大障礙。很難想象,一所一心一意、目不旁視、心無旁鶩、全力應試的學校,教師會開展怎樣的教科研活動?!學校背離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而企望提高教師教育科研、包括小課題研究的水平、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真可謂是南轅北轍!而只有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是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目標的,才會強化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活動的意識。
總之,教師只有開展小課題研究的自覺性、積極性,小課研究的春天才會真正到來。學校要為教師營造開展小課題研究的良好環(huán)境,莫過于真正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了。
學校課題研究方案篇十二
從“課程材料”、“學習時間”、“學習小組”、“課堂環(huán)節(jié)”、“練習題訓練”等五個方面進行研究。
(1)優(yōu)組課程材料。結合教材,隨機索取信息材料,訓練數學知識的駕馭能力。
(2)優(yōu)組學習時間。激活課堂流程,多角度討論,從思維的不同擴散方向,獲得多種可能的結果。
(3)優(yōu)組課堂環(huán)節(jié)。課堂形式多樣,環(huán)節(jié)經濟實效,討論點撥恰倒好處。盡可能讓學生的思維流暢、變通、獨特。
(4)優(yōu)組訓練練習題。題少而精,能真正起到知識遷移、提高思維能力的作用。
(1)轉變教師教學觀念,淡化課堂教學傳統(tǒng)的角色地位,變“主宰”為“主導”,把課堂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充分發(fā)揮大腦潛力,提高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
(2)發(fā)揚創(chuàng)新學習精神,于探究中發(fā)展學生的發(fā)散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愉悅氛圍中,對學生實施情感滲透、人品塑造。使學生養(yǎng)成勤于思考、善于探究、大膽質疑、勇于創(chuàng)新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1)類比法:通過類比訓練,學生對解題思路做出概括,形成解題模式,并通過經常變換題目情節(jié),提高學生模式辨認的能力。
(2)歸納法:學生要善于歸納知識、規(guī)律,教師只起強化作用。
(3)假設法:假設思維方法的訓練,開始由老師作假設,讓學生思考回答,在各種假設的情況下,如何解決問題,使學生領會要點,直至學生能獨立假設解題為止。
(4)樂學法:根據保加利亞心理學家喬治的“樂學法”原則,充分利用多種媒體,結合多種形式,營造愉悅氛圍,產生樂學效果。
根據實際,我設計了“計劃——行動——檢測——反思”四步循環(huán)的思路,分為四個時間段來實施。
第一階段(用時1個月):
主要是確立研究的具體內容、進行文獻研究和學習、調查現(xiàn)狀、擬定研究計劃。
1.確定內容:通過數學教學,滲透發(fā)散性思維培養(yǎng);運用多種訓練手段,提高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能力。
2.理論學習:理論是行動的指南。我暢游與學校的圖書室,查閱相關文獻資料;通過互聯(lián)網,學習先行者的寶貴經驗。我閱讀了《發(fā)散性思維訓練叢書》、《思維影響認識》、《思維導圖(思維導圖系列)》[東尼·博贊]等圖書,學習了吳正憲等專家關于中小學數學教育的論著、教學方法,學習了國家教育部出臺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
3.調查現(xiàn)狀:通過問卷和座談,了解學生對數學教學的需求,掌握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動態(tài)。雖然調查的結果讓我有些失望,但這卻更堅定了我進行研究的決心。
4.擬定計劃:在學校領導的支持和有經驗的同事的幫助下,我完成了研究計劃。
第二階段(用時5個月):
主要是進行實驗、觀察、比較,完善教學模式,反思、修正計劃。
1.進行課堂教學方法的研究,合理安排時間,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發(fā)散性思維的訓練,注意訓練過程中學生表現(xiàn)的情況記錄,以便修整訓練方法和方案。
2.邀請學校教師參與聽課并提出建議,通過教師的評課,找到自己教學中的不足。
3.加強課題研究材料、分析材料的收集、整理、歸檔、管理;4.定期與學生交流,促進研究深入。
5.針對研究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反思,修正研究計劃。
第三階段(用時5個月):
1、進一步發(fā)掘教材中的“發(fā)散”素材,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的積極性。
2、充分運用“一題多解”的訓練方式,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的求異性。
3、注重變式引申,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的探索性。
4、重視開發(fā)創(chuàng)造潛能,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
5.針對研究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反思,進一步修正研究計劃。
第四階段(用時1個月):
主要是進行研究行動驗證,總結研究成果,撰寫課題研究報告和研究工作總結,迎接結題驗收。
1.進一步研究、探索、總結、運用發(fā)散性思維培養(yǎng)教學模式;在校內上研究課,進一步獲取同行們的評價和建議。
2.通過多種方式,測試學生的訓練成果。
3.收集、整理課題的研究材料,總結研究的過程,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關于開題報告課題。
關于作文課題的開題報告范文。
關于關于課題開題的報告。
學校課題研究方案篇十三
一、研究目的:
我們班級有一部分小朋友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孩子由老人帶著,整天關在家里讓他獨自玩耍,不讓他與其他孩子交往;有的家長對孩子過于溺愛,過分地照顧與遷就,使孩子難以適應集體環(huán)境,以致性格比較內向、膽小、退縮,不愿與其他小朋友交往,一起玩耍,平時上課的時候也不舉手回答問題,更不愿到陌生的環(huán)境中去,對待班級的各項活動比較被動,寧愿一個人呆著。我們稱這樣的孩子為退縮型幼兒。孩子童年時代的退縮行為如果不注意引導,有可能持久地影響到他們成年后的社交能力。從上學期開始,我發(fā)現(xiàn)班級幼兒特別喜歡音樂活動,每次的音樂活動小朋友都能積極參加,就連平時比較內向的孩子都能積極參與,因此老師鼓勵這些孩子參加各種音樂活動,充分創(chuàng)造自由寬松的條件,使孩子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歌唱、一起表演,并鼓勵他們能主動進行表演。希望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音樂活動使班級通縮型幼兒性格變得開朗活潑、增強自信,幫助他們克服孤獨感,適應集體環(huán)境,和小伙伴之間建立和睦的人際關系。
二、研究內容:
本次課題研究以大班幼兒為主,教師根據自己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和幼兒音樂的實際水平,自己立課題,從大班年齡幼兒入手,從各個層面上對音樂活動對班級退縮型幼兒性格塑造的積極影響進行研究,具體內容為:
(1)歌唱、打擊樂器活動對班級退縮型幼兒性格塑造的積極影響。在幼兒園音樂歌唱、打擊樂教育活動中,一切從孩子周圍生活和實際水平出發(fā),注意幼兒的個別差異,進行因材施教,使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得到發(fā)展,為每個幼兒創(chuàng)造表現(xiàn)自己能力的機會,培養(yǎng)幼兒活潑、開朗、勇敢的性格。
(2)歌表演活動對班級退縮型幼兒性格塑造的積極影響。幼兒歌表演活動是綜合性活動,是幼兒在優(yōu)美的音樂伴奏下做一些有規(guī)律的、富有美感的動作,具有樂、歌、舞為一體。不僅能提高幼兒的音樂能力、欣賞能力,增強對音樂的敏感性和動作的協(xié)調能力,而且能真正感受美、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
三、研究對象及范圍:
班級內性格比較內向的退縮型幼兒。
四、預期成效:
以審美體驗為核心,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幼兒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通過音樂欣賞、音樂技能的學習和音樂活動的參加,能夠培養(yǎng)幼兒積極向上、樂觀自信、堅強不屈的性格。
五、研究的形式本研究以行動研究、觀察法(個案記錄)、情感熏陶法和訓練法、比較法、案例研究法、總結評價法等。根據本班幼兒的特點和音樂的實結際水平,做到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研究。
具體如下:
1、調查法:初測,班級任意抽30%的幼兒進行抽樣調查,并以統(tǒng)一的音樂內容對幼兒進行測試:其內容為:興趣、性格、看圖說話、聽音樂的感受和描述或附加動作,根據調查情況加以分析,為實驗和研究采取的教育方法提供依據。
2、觀察法:研究者在實施過程中要充分了解幼兒園的實際情況,依據幼兒園的心理狀態(tài)和表現(xiàn),有的放矢的進行教育,并廣泛收集與本課題有關的一系列內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同時教師將觀察過程記錄撰寫成退縮型幼兒觀察個案,不斷積累經驗,提高研究水平。
3、情感熏陶法和訓練法:音樂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一個人只有在情感方面發(fā)展是健全而豐富的。它的智力、體力和品德才能協(xié)調一致的發(fā)展。也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健康的個性,才能在體力與智力、知識與道德、性格與知覺、美的體驗與美的表現(xiàn)等方面,獲得高度和諧的發(fā)展。因此,幼兒園在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中極為注意營造優(yōu)美和諧的音樂氛圍,激起幼兒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讓幼兒在優(yōu)美、愉快、輕松、無壓力的環(huán)境下感受音樂、理解音樂,使幼兒能主動積極地參加音樂活動,然而教師以有效的方法進行音樂舞蹈、節(jié)奏感的訓練,從而提高了幼兒音樂欣賞水平,陶冶了幼兒的情操,達到了音樂教育的目的。
4、比較法:在實驗中,根據對比班發(fā)展情況,進行各方面的測試,然后比較分析,再進一步的探索,不斷的給予評價與總結,教師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撰寫了音樂教育個案、論文和總結。
六、研究進度:
1、第一階段(20xx.3-20xx.5)課題的準備和初步實施:查閱、收集有關資料,加強相關理論的積累。認真學習有關音樂研究的理論知識,在音樂教育活動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制定方案,并進行課題研究的設計。
2、第二階段(20xx.6-20xx.7)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幼兒年齡、與幼兒生活有密切關系、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有組織地進行教育活動,首先激起幼兒對音樂的興趣,使幼兒理解音樂,喜愛音樂,感受到音樂的美,提高音樂水平。同時培養(yǎng)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發(fā)展智力。在實踐中對課題的目標進行合理的補充和調整,論證教學方法、形式的可行性。運用案例研究法,分析案例,整理有效教育策略。確保本課題研究的質量和效益性。
3、第三階段(20xx.9-20xx.11)在總結前一階段研究的基礎上,通過行動研究、觀察記錄等方法進行驗證研究,調整、完善已有的教育策略。
學校課題研究方案篇十四
1、我們原有的數學課堂教學在新一輪課程改革大潮的沖擊下,逐漸顯露出它對促進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無耐和乏力。在這種形勢下,我們教育工作者渴求有力的支撐。無論從何種角度講,我們都呼喚并迫切的想找到一把能解開這種困惑的鑰匙。
2、計算是中學數學中一基重要的基礎知識,學生的計算能力強弱與否,直接關系到他學習數學的興趣。在多年的中學數學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計算的正確率一直是影響學生成績的主要問題??梢哉f,提高中學生的計算能力,已經成了當前中學數學教學的一個突出問題。
1、培養(yǎng)中學生數學計算的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需要。
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發(fā)展學生智力是中學數學教學的目的和任務之一,也是人全面發(fā)展的需要。因此,在中學階段給學生打好數學初步基礎,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對于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提高全民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培養(yǎng)中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是數學課堂教學現(xiàn)狀的需要。
數與計算是人們生活、學習、科學研究和生產實踐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數學方法。在當今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的時代,科學中各個領域都有非常巨大的變化,但是,基本的計算方法卻沒有多大的變化。這充分說明中學數學中計算的基礎性和工具性。對于每個人來說,僅在中學階段學習實數,進行加、減、乘、除、乘方、開方六則計算及其混合運算。因此,在中學階段學好以上計算,并形成一定的計算能力,這是終身有益的事情。
1、學生計算錯誤的原因分析。
在計算練習中,學生的計算錯誤經常發(fā)生:不是看錯數字,就是寫錯數字;不是抄錯數字,就是漏寫符號;加法當減法做,乘法當成了除法,有時甚至會出現(xiàn)一些無法理解的錯誤等。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歸納為知識性錯誤和非知識性錯誤。知識性錯誤是指學生對于計算法則概念或運算順序的不理解。非知識性錯誤是指學生不是不懂得運算導致錯誤,如抄錯數字、不認真審題、注意力不集中、易受負遷移干擾等。
2、概念、法則理解不清。
概念和法則是學生思維的基本形式,又是學生進行計算的重要依據。只有正確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計算法則才能正確地進行計算。有些錯誤是由于學生對數學概念理解不清而引起的。
3、運算不認真。
計算題數據較大,運算步驟過多時,學生就會產生排斥心理,表現(xiàn)為極不耐煩,不認真審題,沒按運算順序進行計算,沒有耐心去選擇合理算法,從而導致錯誤出現(xiàn)。
4、思維遷移的影響。
5、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也是造成學生錯誤重要原因。首先學生對學習重要性和正確性的必要性認識不足,不感興趣,解題只是為了應付老師的檢查,沒有力求準確的情緒傾向,心不在焉,敷衍了事,結果出現(xiàn)錯誤。其次是耐心不足,在計算時學生都希望很快能算出結果。因此,每當遇到較為陌生的算式或較復雜的算式時,就不能耐心地去審題,選擇合理的算法。在怕難怕繁、耐心不足的情況下進行計算,常會出現(xiàn)錯誤。
1、通過開展“數學小課題研究”,我們要使學生親身經歷和自我體驗,讓學生體驗研究的過程,掌握研究的方法,感受研究的艱辛,分享合作與成功的喜悅。
2、在研究的過程中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從而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的發(fā)展,使他們不僅僅實現(xiàn)在知識與技能、情感與態(tài)度的發(fā)展,更重要的是實現(xiàn)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實現(xiàn)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3、培養(yǎng)學習數學的興趣,為學生提供獨立創(chuàng)新的舞臺。
1、實踐法。
通過數學教學活動親自參與學生“小課題”的研究,對其起引導點撥作用,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調查我校數學教師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及想法,了解學生“小課題”研究的經驗及存在的問題,共同討論解決。
3、上網查詢法。
通過計算機網絡查找國際上對這一課題先進的經驗及研究成果,對自己的研究起借鑒作用。
4、經驗總結法。
(一)研究步驟。
1、準備階段:(1)制定計劃要求。(2)制定研究方案。
2、試驗階段:(1)實施具體方案。(2)反思經驗與不足。
3、總結階段:(1)根據課題研究,觀察學生在合作交流和,口語表達方面的變化。
(2)對課題進行總結,形成課題研究報告。
(二)實施措施:
1、創(chuàng)設情境,理解算理。
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因此,教學時要特別注意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感知來理解算理,只有理解了算理,學生的計算的準確性才有保障。
3、開展競爭,形成技能。
開展競賽符合學生好勝、不甘落后,喜歡表揚的年齡特點,競賽中,通過競爭可以促使學生計算技能的形成。
4、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計算得以正確、迅速的保證。許多中學生計算法則都能理解和掌握,計算教學中應培養(yǎng)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習慣。所以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做到;一看,看清楚數字和運算符號,明確運算順序;二想,想算特點,可否利用運算定律,運算性質進行簡便運算;三算,應用法則計算時要邊算邊檢查,形成良好的計算習慣,提高計算的正確性。
5、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計算法則。
知識和能力是密切聯(lián)系相互促進的,培養(yǎng)學生計算能力必須以理解掌握數的概念、四則運算的意義、運算定律和法則為基礎,“理解”要求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應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學生基本掌握法則后,可簡化中間的環(huán)節(jié)進行計算。學生學習計算法則都是從單個法則開始的,在教學中應進一步將這些法則聯(lián)系起來,形成法則系統(tǒng)。
6、精心設計與安排好練習。
要使中學生計算達到正確、迅速、合理、靈活,就需要進行必要的練習。要精心設計練習題,精心安排好練習。首先練習要有明確的目的。要重視練習過程中的思維因素,把計算練習和思維訓練結合起來。一堂課的練習要分層次進行,逐步加深。
盡量在短期內使學生掌握計算方法和技巧,平時養(yǎng)成認真檢查的習慣,并且靈活運用計算方法快速計算。
2、案例分析及論文。
3、論文個案: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途徑與方法研究。
4、調研報告:初中學生不良學習習慣的成因的調查與分析研究。
學校課題研究方案篇十五
二、問題的提出:本園位置處于孟家溝村,前身為孟家溝小學,地理位置較為優(yōu)越。幼兒園的性質為公立幼兒園,無論在幼兒教師師資隊伍和教學物資等方面都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但幼兒園的生源現(xiàn)狀卻不甚如人意,許多家長把孩子送去了相對較遠的孟家溝仁和小區(qū)里面的私立幼兒園。目前國家正在大力發(fā)展幼兒教育,這對我們幼兒園的發(fā)展是個很好的機遇,但生源是幼兒園生存發(fā)展的根本,在有利的環(huán)境下,如何擴大幼兒園的生源,更好的發(fā)展我們的幼兒園,提高幼兒園的知名度成了我們當務之急所面臨的問題,所以我們選擇了這一課題。
幼兒園全體幼兒及其家長。
20xx年10月-20xx年6月。
以實驗研究法為主,觀察法、操作法、調查法、談話法、文獻法等方法為輔。
(一)讓幼兒認識各種常見的色彩,學習正確的涂色方法,對多種色彩感興趣。
(二)通過幼兒對周圍環(huán)境和美術作品的感知,誘發(fā)幼兒興趣,陶冶幼兒情操,開啟智力,在獲得美感和喜悅的同時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新精神。
(三)通過“觀察—體驗—發(fā)現(xiàn)—想象—表現(xiàn)—創(chuàng)造”來開展活動,讓幼兒觀察、游戲、創(chuàng)作等具體實踐活動來進行,學習色彩的運用。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4815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