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寫給人看的,條理不清,人們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這樣就達不到總結的目的。相信許多人會覺得總結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yōu)秀總結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學生對自己的反思 大二反思總結1500字篇一
在我來讀大學之前,就像每個剛入學的大學生一樣,對大學充滿幻想,充滿期望,充滿幸福。其實當時對大學并沒多少認識。
將近過了一年多了,在大學讀了很多東西,昨天我們社團的社長給我們說了一句話讓我感受深刻。
什么是讀書?“讀有字之書,讀無字之書”
大學可以學很多東西,圖書館的書籍,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有字之書,而什么是無字之書呢?其實你去聽一場講座,去參加一次社會實踐,都叫讀書。一次講座,之所以成為講座,能夠有資格做一場講座的人,我想必然有他的過人之處,可學之處,但是很多講座并不是每個人都去聽都去學了。大學四年我相信肯定有人一次講座都沒去聽過。
楊叔子(原華中科技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專訪時,談了他對當代大學教育的看法。
中國青年報:有人覺得,人文講座對理工科學生的就業(yè)幫助不大,您怎么看?
楊叔子:我覺得張口閉口“有用沒用”的人,太近視!人文講座聽的人很多,但我也知道有的學生四年一次沒去。不去聽講座吃虧的是學生自己。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沒有錯。沒有金屬的發(fā)現,就沒有農業(yè)革命;沒有蒸汽機的發(fā)明,就沒有工業(yè)革命;沒有電磁現象的發(fā)現,不可能有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但是誰發(fā)現,誰發(fā)明?人!人靠什么支持?精神!老子有一句話:“有之為利,無之為用”,“有”可以理解為科學技術,“無”則是精神力量?,F在我?guī)У牟┦窟€必須背誦《老子》、《論語》,很多人問這有什么用。我認為,作為一個中國人,這些知識終究是有用的,因為人還是要有點精神生活的。
這是我在網上看到了一個例子。其實我想通過這個例子表達的是,現在大學生很多人缺少文化修養(yǎng)。很多人就是把上大學是當做為就業(yè)做準備,只是單純的學習技能方面的東西,很多大學生因此而變得功利、自私、冷漠等等。大學生的社會評價逐漸降低,社會對大學生的期望值也在降低。大學不應是培養(yǎng)出這樣一批失敗的學生。不禁要問:大學究竟是該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才?大學應該培養(yǎng)的是學基礎知識的,不是學就業(yè)的?,F在該大學生轉變觀念了:讀大學是為了提高人的素質,不是為了找工作。教育最根本的任務是提高國民素質,如果把教育和就業(yè)等同起來,是不科學的?!笆芨叩冉逃?就業(yè)”這個觀點不全面,社會越進步就越不全面。我希望現在的大學的教育跟中小學的教育一樣,不能忘記人格教育和價值觀教育。
說到這個問題,我又想起我們的一個老師給我們講的一堂課,那節(jié)課他花了半節(jié)課來訓斥我們,就因為班上有人交的作業(yè)是從網上直接抄下來的。老師給我們講到:即使這個社會是多么的復雜,多么的黑暗,但是你們有什么理由就要變的如此的差勁,你們憑什么作假。每個人都有正義、光明、積極的一面,為什么要變的如此的負面呢。。。這個社會可以黑暗,消極,但是你們?yōu)槭裁匆欢ㄒ麡O,黑暗呢。。。你來讀大學不是叫你來學壞的,是來學好的,花了錢你學到了什么?騙人的伎倆、我不允許你們自甘墮落,即使你們學不到知識,但是你們不能把你們的人格學壞了。。。。
這節(jié)課是我來大學來,上的最有意義、最為深刻的一節(jié)課。
大學生對自己的反思 大二反思總結1500字篇二
針對過渡環(huán)節(jié)孩子也是主人的行為問題的教育反思
在組織幼兒一日活動中,為環(huán)節(jié)過渡,我一直費心不少,因為幼兒在這段時間的“行為問題”總是不斷,教育反思――過渡環(huán)節(jié)孩子也是主人。
通過《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學習,以及工作實踐,我認識到,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是老師環(huán)節(jié)過渡組織得不合理,而不是孩子的問題。因此,我對環(huán)節(jié)過渡進行了一些改進,并且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區(qū)域活動后的環(huán)節(jié)過渡
每天早上區(qū)域活動結束時,我一般是先收玩具,然后進行游戲評價,接著集體盥洗、喝水,最后進行下一個活動,自始至終都是集體行動。在這段時間里,經常是動作快的等動作慢的,收完的等沒收完的。評價的時候,幼兒由于對別的活動區(qū)的情況不了解,往往無話可說。幼兒在廁所聊天、在盥洗室打鬧的時有發(fā)生。老師們常常為這些行為問題大傷腦筋。
現在,我同樣是利用音樂作為環(huán)節(jié)的轉換信號,但把放音樂的時間延長了,并將環(huán)節(jié)過渡中的單一化活動內容改變成了可依個人需要進行多項選擇的.活動內容:幼兒可以聽著音樂收玩具,然后去盥洗、喝水,喝完水后可以去各個活動區(qū)參觀,或向別人介紹自己的活動情況,幼教之友《教育反思――過渡環(huán)節(jié)孩子也是主人》。最后,教師根據幼兒完成情況結束音樂。幼兒聽到音樂結束回到座位,進行活動評價。這樣一改,幼兒收玩具時的等待現象沒有了,混亂現象減少了,評價時也有的可說了。
同樣是利用音樂作為轉換信號,原先是5分鐘之后就可以開始評價,而現在卻要在15、20分鐘之后才能開始評價。從時間上看,前者看似用時很短,但實際上卻浪費掉了幼兒相互等待的時間。這種隱性的時間浪費,在原來的組織過程中被忽視了?,F在,我們讓孩子根據自己的需要主動選擇活動內容,把過去相互等待的時間留給孩子自己去安排,使孩子成了環(huán)節(jié)過渡的主人。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對于即將進入小學的他們來說尤為重要。
午飯前的環(huán)節(jié)過渡
午飯前,每天都有15- 20分鐘的安靜活動時間。以往在這段時間里,我都會組織集體活動。但是由于內容單一,不能適合每一位幼兒,活動枯燥無味。現在我們對這一環(huán)節(jié)也進行了改進。
首先,給幼兒創(chuàng)設寬松的活動環(huán)境。我們和孩子一起在臥室的一角布置出了一個圖書講述區(qū),給孩子提供了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由于營造了一個寬松愉快的活動氛圍,就連平時膽小的孩子也樂于在這里大膽表現。
第二,鼓勵幼兒自帶玩具,交換著玩。這既豐富了幼兒在園的活動,又增進了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
第三,豐富玩具材料,促進幼兒與玩具材料間的互動。教師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手頭操作材料,如釣魚、夾球、摸箱等,并針對孩子普遍存在的問題,利用這個時間進行觀察、指導。
由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活動內容多了,活動材料豐富了,孩子可以自己去支配時間,飯前的這段時間就不再難挨了。
每個孩子個性不同,需要不同,選擇活動的內容就會不同。而原先在過渡環(huán)節(jié)的組織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到幼兒的需要,也就坐失了培養(yǎng)幼兒個性發(fā)展的良機。而今,不論是哪個活動后的過渡環(huán)節(jié),教師都把時間交給孩子,讓孩子自主選擇活動內容,既滿足了孩子的合理需要,又照顧到了個體差異。
大學生對自己的反思 大二反思總結1500字篇三
美國本科教育反思 大學招生政策折射社會不公
注:“student?debt”意為“學生(貸款)債務”
讀書新聞點:高考落幕,高校招生大戰(zhàn)開鑼,人們的焦點也隨之轉向大學:名校萬眾熱捧,差校門前冷落。急速擴招和無序擴張,使一些大學面臨招不到學生的尷尬,也讓很多大學教學質量持續(xù)下降。本科文憑越來越難以找到滿意的工作,而這又反過來影響大學生源的質量和經費的來源――這些中國高校面臨的問題,在美國同樣存在。美國學者安德魯德爾班科(andrew?delbanco)在他的新著《大學:過去、現在和未來》(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里對美國本科教育進行了調查和剖析。觀察這些世界性的問題也許會對我們改進和完善教育制度有所裨益。
“生意經”侵蝕“大學魂”
近年來,美國大學里人文類基礎課程越來越少,而“人文學科滋潤學生心靈”之類的教育箴言似乎也成了醉漢的胡話。德爾班科在書中指出,美國大學學費急劇上升,而就業(yè)難度卻不斷加大,嚴峻的投入產出比讓學生和家長不得不比以往更傾向將大學教育看做一場生意,而這場生意的成敗要看大學畢業(yè)后的第一份工作。其他的評價標準都被看做是神話:比如大學人文傳統(tǒng)的傳承等,它們在無情的市場評估面前顯得毫無價值。
為了壓縮教學開支,美國大學使用非正式教師授課十分普遍,甚至在哥倫比亞大學和芝加哥大學這樣的名校,本科生也由年輕教師甚至研究生授課。多數年輕教師又都希望盡快從基礎課的教授中解脫出來,因為從事研究工作可以掙到更多的錢。這些基礎課正是西方大學教育的精華所在:最適合啟發(fā)活躍的思想、最具有知識的建設性。經費壓縮的結果就是精華的流失。
再說獎學金,美國大學提供比世界任何地方都多的獎學金,國家提供給有色人種和家庭困難學生的獎學金比一個世紀前多了很多。然而,隨著近年來美國普通大學入學率急劇升高,固然更多人可以接受本科教育,但大學的經費卻隨著經濟危機而急劇減少。分到每個學生身上的獎學金更是少得可憐。過去足以應付學費、生活費的獎學金,而今已經很難用來完成學業(yè)了。德爾班科認為目前保持美國傳統(tǒng)的大學正在受到來自各個方面的威脅。本該是充滿激情和造就學生最有效的本科教育卻只能提供“缺乏聲譽、利潤和前途”的教育。
大學生對自己的反思 大二反思總結1500字篇四
迷失的大學精神dd美國本科教育反思
[提要]讀書新聞點:高考落幕,高校招生大戰(zhàn)開鑼,人們的焦點也隨之轉向大學:名校萬眾熱捧,差校門前冷落。為了壓縮教學開支,美國大學使用非正式教師授課十分普遍,甚至在哥倫比亞大學和芝加哥大學這樣的名校,本科生也由年輕教師甚至研究生授課。注:“student?debt”意為“學生(貸款)債務”
讀書新聞點:高考落幕,高校招生大戰(zhàn)開鑼,人們的焦點也隨之轉向大學:名校萬眾熱捧,差校門前冷落。急速擴招和無序擴張,使一些大學面臨招不到學生的尷尬,也讓很多大學教學質量持續(xù)下降。本科文憑越來越難以找到滿意的工作,而這又反過來影響大學生源的質量和經費的來源dd這些中國高校面臨的問題,在美國同樣存在。美國學者安德魯德爾班科(andrew?delbanco)在他的新著《大學:過去、現在和未來》(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里對美國本科教育進行了調查和剖析。觀察這些世界性的問題也許會對我們改進和完善教育制度有所裨益。
“生意經”侵蝕“大學魂”
近年來,美國大學里人文類基礎課程越來越少,而“人文學科滋潤學生心靈”之類的教育箴言似乎也成了醉漢的胡話。德爾班科在書中指出,美國大學學費急劇上升,而就業(yè)難度卻不斷加大,嚴峻的投入產出比讓學生和家長不得不比以往更傾向將大學教育看做一場生意,而這場生意的成敗要看大學畢業(yè)后的第一份工作。其他的評價標準都被看做是神話:比如大學人文傳統(tǒng)的傳承等,它們在無情的市場評估面前顯得毫無價值。
為了壓縮教學開支,美國大學使用非正式教師授課十分普遍,甚至在哥倫比亞大學和芝加哥大學這樣的名校,本科生也由年輕教師甚至研究生授課。多數年輕教師又都希望盡快從基礎課的教授中解脫出來,因為從事研究工作可以掙到更多的錢。這些基礎課正是西方大學教育的精華所在:最適合啟發(fā)活躍的思想、最具有知識的建設性。經費壓縮的結果就是精華的流失。
再說獎學金,美國大學提供比世界任何地方都多的獎學金,國家提供給有色人種和家庭困難學生的獎學金比一個世紀前多了很多。然而,隨著近年來美國普通大學入學率急劇升高,固然更多人可以接受本科教育,但大學的經費卻隨著經濟危機而急劇減少。分到每個學生身上的獎學金更是少得可憐。過去足以應付學費、生活費的獎學金,而今已經很難用來完成學業(yè)了。德爾班科認為目前保持美國傳統(tǒng)的大學正在受到來自各個方面的威脅。本該是充滿激情和造就學生最有效的本科教育卻只能提供“缺乏聲譽、利潤和前途”的教育。
大學教育折射社會不公
精英大學(如常青藤聯盟高校)經常以品格優(yōu)異或運動成績出色為由招更多其他族裔和貧困家庭的孩子,這似乎折射出美國大學教育的公平。然而,這種招生的公平原則實質上相當虛偽,德爾班科調查顯示,進入精英大學的絕大多數機會還是留給了名人、學校潛在贊助者甚至那些從郵政編碼可以判斷來自富人區(qū)的孩子。這些高校的所作所為絕不是他們標榜的推動社會平等,而是加劇社會不公。
德爾班科在書中對美國精英大學給出了一個清晰而令人信服的描繪,揭露了這些學校所謂的“珍視多元價值”的口號到底是什么樣的本質。德爾班科還指出,最糟糕的是荒唐的大學入學考試卻在制造一個只有5%到6%的申請者可以進入這些精英高校的假象,似乎這些幸運者都是通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才進入的。這種自欺欺人的考試游戲,不僅成了對窮人的障眼法,而且那些權貴們的孩子不會像羅斯?;蛘呖夏岬夏菢?,清醒地認識到自己能夠進入精英大學是由于自己所處的社會地位決定的.,相反,他們不覺得應該為自己的出身而心存感激,他們誤以為這些都是自己努力的結果。
德爾班科舉例說,當他詢問進入耶魯大學的“秘訣”時,一位著名銀行家告訴他,他的父輩曾經毫無愧意,甚至是自豪地跟他說過:“看看耶魯的新生名單,這些都將是美國未來的領導者,而他們沒有一個(窮人才上的)公立中學畢業(yè)生?!?/p>
精英高校越來越昂貴,這就保證了這些高校生源的階層、教師的高薪、優(yōu)質的教學水準和良好的畢業(yè)前景。如此這般也造就了一個成本不斷上升的系統(tǒng),沒錢沒勢的人們被排除在系統(tǒng)之外。這真是對美國大學宣揚的所謂“民主精神”的最大諷刺。
不要為找工作而讀大學
德爾班科在書中通過大量的實例說明了一個驚人的觀點:不要為了找工作而讀大學。盡管“人們仍然看重教育”,而且在有學位和沒學位的人之間很可能總是會存在經濟和社會鴻溝。但是,用人單位和教育機構都在不斷演變,人們對學士學位的態(tài)度也在改變。一些用人單位更看重經驗、技能和態(tài)度,而不是學位;另一些用人單位則從一開始就要求員工持有更高的學位。
學士學位曾經是受過良好教育、可以勝任工作的標志,如今卻失去了這一優(yōu)勢。時間短、花費少的培訓項目提供了另一種有吸引力的職業(yè)出路,而更有威望的碩士學位正在超過學士學位,使后者淪為墊腳石。一方面,經驗不足的高校畢業(yè)生大軍期待著從事管理性工作,而另一方面,用人單位卻找不到它們需要的技能嫻熟的工人。
1950年,美國約有34%的成年人完成了中學教育,而如今,超過30%的人都有大學及以上學歷。,高等院校頒發(fā)了160多萬個學士學位,這一數字將在增至近200萬?!叭缃竦膶W士學位就相當于過去的中學文憑?!眃d這已經成了社會共識。這種“螺旋上升的學位通脹”現象讓越來越多的美國人不必要地背上了高昂的學生貸款。
德爾班科指出,大學教育的宗旨本應是發(fā)揚科學精神、繼承人文傳統(tǒng),當上大學僅僅為了找工作的需要時,大學的意義也就失落了。(呂慎)
大學生對自己的反思 大二反思總結1500字篇五
迷失的大學精神美國本科教育反思論文
注:“studentdebt”意為“學生(貸款)債務”
讀書新聞點:高考落幕,高校招生大戰(zhàn)開鑼,人們的焦點也隨之轉向大學:名校萬眾熱捧,差校門前冷落。急速擴招和無序擴張,使一些大學面臨招不到學生的尷尬,也讓很多大學教學質量持續(xù)下降。本科文憑越來越難以找到滿意的工作,而這又反過來影響大學生源的質量和經費的來源--這些中國高校面臨的問題,在美國同樣存在。美國學者安德魯.德爾班科(andrewdelbanco)在他的新著《大學:過去、現在和未來》(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里對美國本科教育進行了調查和剖析。觀察這些世界性的問題也許會對我們改進和完善教育制度有所裨益。
“生意經”侵蝕“大學魂”
近年來,美國大學里人文類基礎課程越來越少,而“人文學科滋潤學生心靈”之類的教育箴言似乎也成了醉漢的胡話。德爾班科在書中指出,美國大學學費急劇上升,而就業(yè)難度卻不斷加大,嚴峻的投入產出比讓學生和家長不得不比以往更傾向將大學教育看做一場生意,而這場生意的成敗要看大學畢業(yè)后的第一份工作。其他的評價標準都被看做是神話:比如大學人文傳統(tǒng)的傳承等,它們在無情的市場評估面前顯得毫無價值。
為了壓縮教學開支,美國大學使用非正式教師授課十分普遍,甚至在哥倫比亞大學和芝加哥大學這樣的名校,本科生也由年輕教師甚至研究生授課。多數年輕教師又都希望盡快從基礎課的教授中解脫出來,因為從事研究工作可以掙到更多的錢。這些基礎課正是西方大學教育的精華所在:最適合啟發(fā)活躍的思想、最具有知識的建設性。經費壓縮的結果就是精華的流失。
再說獎學金,美國大學提供比世界任何地方都多的獎學金,國家提供給有色人種和家庭困難學生的獎學金比一個世紀前多了很多。然而,隨著近年來美國普通大學入學率急劇升高,固然更多人可以接受本科教育,但大學的經費卻隨著經濟危機而急劇減少。分到每個學生身上的獎學金更是少得可憐。過去足以應付學費、生活費的獎學金,而今已經很難用來完成學業(yè)了。德爾班科認為目前保持美國傳統(tǒng)的大學正在受到來自各個方面的威脅。本該是充滿激情和造就學生最有效的本科教育卻只能提供“缺乏聲譽、利潤和前途”的教育。
大ink“ >
精英大學(如常青藤聯盟高校)經常以品格優(yōu)異或運動成績出色為由招更多其他族裔和貧困家庭的孩子,這似乎折射出美國大學教育的公平。然而,這種招生的公平原則實質上相當虛偽,德爾班科調查顯示,進入精英大學的絕大多數機會還是留給了名人、學校潛在贊助者甚至那些從郵政編碼可以判斷來自富人區(qū)的孩子。這些高校的所作所為絕不是他們標榜的`推動社會平等,而是加劇社會不公。
德爾班科在書中對美國精英大學給出了一個清晰而令人信服的描繪,揭露了這些學校所謂的”珍視多元價值“的口號到底是什么樣的本質。德爾班科還指出,最糟糕的是荒唐的大學入學考試卻在制造一個只有5%到6%的申請者可以進入這些精英高校的假象,似乎這些幸運者都是通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才進入的。這種自欺欺人的考試游戲,不僅成了對窮人的障眼法,而且那些權貴們的孩子不會像羅斯福或者肯尼迪那樣,清醒地認識到自己能夠進入精英大學是由于自己所處的社會地位決定的,相反,他們不覺得應該為自己的出身而心存感激,他們誤以為這些都是自己努力的結果。
德爾班科舉例說,當他詢問進入耶魯大學的”秘訣“時,一位著名銀行家告訴他,他的父輩曾經毫無愧意,甚至是自豪地跟他說過:”看看耶魯的新生名單,這些都將是美國未來的領導者,而他們沒有一個(窮人才上的)公立中學畢業(yè)生?!?/p>
精英高校越來越昂貴,這就保證了這些高校生源的階層、教師的高薪、優(yōu)質的教學水準和良好的畢業(yè)前景。如此這般也造就了一個成本不斷上升的系統(tǒng),沒錢沒勢的人們被排除在系統(tǒng)之外。這真是對美國大學宣揚的所謂”民主精神“的最大諷刺。
不要為找工作而讀大學
德爾班科在書中通過大量的實例說明了一個驚人的觀點:不要為了找工作而讀大學。盡管”人們仍然看重教育“,而且在有學位和沒學位的人之間很可能總是會存在經濟和社會鴻溝。但是,用人單位和教育機構都在不斷演變,人們對學士學位的態(tài)度也在改變。一些用人單位更看重經驗、技能和態(tài)度,而不是學位;另一些用人單位則從一開始就要求員工持有更高的學位。
學士學位曾經是受過良好教育、可以勝任工作的標志,如今卻失去了這一優(yōu)勢。時間短、花費少的培訓項目提供了另一種有吸引力的職業(yè)出路,而更有威望的碩士學位正在超過學士學位,使后者淪為墊腳石。一方面,經驗不足的高校畢業(yè)生大軍期待著從事管理性工作,而另一方面,用人單位卻找不到它們需要的技能嫻熟的工人。
1950年,美國約有34%的成年人完成了中學教育,而如今,超過30%的人都有大學及以上學歷。20,高等院校頒發(fā)了160多萬個學士學位,這一數字將在20增至近200萬?!比缃竦膶W士學位就相當于過去的中學文憑?!?-這已經成了社會共識。這種”螺旋上升的學位通脹“現象讓越來越多的美國人不必要地背上了高昂的學生貸款。
德爾班科指出,大學教育的宗旨本應是發(fā)揚科學精神、繼承人文傳統(tǒng),當上大學僅僅為了找工作的需要時,大學的意義也就失落了。
大學生對自己的反思 大二反思總結1500字篇六
美國本科教育反思 大學招生政策折射社會不公
注:“student?debt”意為“學生(貸款)債務”
讀書新聞點:高考(微博)落幕,高校招生大戰(zhàn)開鑼,人們的焦點也隨之轉向大學:名校萬眾熱捧,差校門前冷落。急速擴招和無序擴張,使一些大學面臨招不到學生的尷尬,也讓很多大學教學質量持續(xù)下降。本科文憑越來越難以找到滿意的工作,而這又反過來影響大學生源的質量和經費的來源――這些中國高校面臨的問題,在美國同樣存在。美國學者安德魯?德爾班科(andrew?delbanco)在他的新著《大學:過去、現在和未來》(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里對美國本科教育進行了調查和剖析。觀察這些世界性的問題也許會對我們改進和完善教育制度有所裨益。
“生意經”侵蝕“大學魂”
近年來,美國大學里人文類基礎課程越來越少,而“人文學科滋潤學生心靈”之類的教育箴言似乎也成了醉漢的胡話。德爾班科在書中指出,美國大學學費急劇上升,而就業(yè)難度卻不斷加大,嚴峻的投入產出比讓學生和家長不得不比以往更傾向將大學教育看做一場生意,而這場生意的成敗要看大學畢業(yè)后的第一份工作。其他的評價標準都被看做是神話:比如大學人文傳統(tǒng)的傳承等,它們在無情的市場評估面前顯得毫無價值。
為了壓縮教學開支,美國大學使用非正式教師授課十分普遍,甚至在哥倫比亞大學和芝加哥大學這樣的名校,本科生也由年輕教師甚至研究生授課。多數年輕教師又都希望盡快從基礎課的教授中解脫出來,因為從事研究工作可以掙到更多的錢。這些基礎課正是西方大學教育的精華所在:最適合啟發(fā)活躍的思想、最具有知識的建設性。經費壓縮的結果就是精華的流失。
再說獎學金,美國大學提供比世界任何地方都多的獎學金,國家提供給有色人種和家庭困難學生的獎學金比一個世紀前多了很多。然而,隨著近年來美國普通大學入學率急劇升高,固然更多人可以接受本科教育,但大學的經費卻隨著經濟危機而急劇減少。分到每個學生身上的獎學金更是少得可憐。過去足以應付學費、生活費的獎學金,而今已經很難用來完成學業(yè)了。德爾班科認為目前保持美國傳統(tǒng)的大學正在受到來自各個方面的威脅。本該是充滿激情和造就學生最有效的本科教育卻只能提供“缺乏聲譽、利潤和前途”的教育。
大學教育折射社會不公
精英大學(如常青藤聯盟高校)經常以品格優(yōu)異或運動成績出色為由招更多其他族裔和貧困家庭的孩子,這似乎折射出美國大學教育的公平。然而,這種招生的公平原則實質上相當虛偽,德爾班科調查顯示,進入精英大學的絕大多數機會還是留給了名人、學校潛在贊助者甚至那些從郵政編碼可以判斷來自富人區(qū)的孩子。這些高校的所作所為絕不是他們標榜的推動社會平等,而是加劇社會不公。
德爾班科在書中對美國精英大學給出了一個清晰而令人信服的描繪,揭露了這些學校所謂的“珍視多元價值”的口號到底是什么樣的本質。德爾班科還指出,最糟糕的是荒唐的大學入學考試卻在制造一個只有5%到6%的申請者可以進入這些精英高校的假象,似乎這些幸運者都是通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才進入的。這種自欺欺人的考試游戲,不僅成了對窮人的障眼法,而且那些權貴們的孩子不會像羅斯?;蛘呖夏岬夏菢?,清醒地認識到自己能夠進入精英大學是由于自己所處的社會地位決定的,相反,他們不覺得應該為自己的出身而心存感激,他們誤以為這些都是自己努力的結果。
德爾班科舉例說,當他詢問進入耶魯大學的“秘訣”時,一位著名銀行家告訴他,他的父輩曾經毫無愧意,甚至是自豪地跟他說過:“看看耶魯的新生名單,這些都將是美國未來的領導者,而他們沒有一個(窮人才上的)公立中學畢業(yè)生?!?/p>
精英高校越來越昂貴,這就保證了這些高校生源的階層、教師的高薪、優(yōu)質的教學水準和良好的.畢業(yè)前景。如此這般也造就了一個成本不斷上升的系統(tǒng),沒錢沒勢的人們被排除在系統(tǒng)之外。這真是對美國大學宣揚的所謂“民主精神”的最大諷刺。
不要為找工作而讀大學
德爾班科在書中通過大量的實例說明了一個驚人的觀點:不要為了找工作而讀大學。盡管“人們仍然看重教育”,而且在有學位和沒學位的人之間很可能總是會存在經濟和社會鴻溝。但是,用人單位和教育機構都在不斷演變,人們對學士學位的態(tài)度也在改變。一些用人單位更看重經驗、技能和態(tài)度,而不是學位;另一些用人單位則從一開始就要求員工持有更高的學位。
學士學位曾經是受過良好教育、可以勝任工作的標志,如今卻失去了這一優(yōu)勢。時間短、花費少的培訓項目提供了另一種有吸引力的職業(yè)出路,而更有威望的碩士學位正在超過學士學位,使后者淪為墊腳石。一方面,經驗不足的高校畢業(yè)生大軍期待著從事管理性工作,而另一方面,用人單位卻找不到它們需要的技能嫻熟的工人。
1950年,美國約有34%的成年人完成了中學教育,而如今,超過30%的人都有大學及以上學歷。,高等院校頒發(fā)了160多萬個學士學位,這一數字將在增至近200萬?!叭缃竦膶W士學位就相當于過去的中學文憑?!报D―這已經成了社會共識。這種“螺旋上升的學位通脹”現象讓越來越多的美國人不必要地背上了高昂的學生貸款。
德爾班科指出,大學教育的宗旨本應是發(fā)揚科學精神、繼承人文傳統(tǒng),當上大學僅僅為了找工作的需要時,大學的意義也就失落了。(呂慎)
大學生對自己的反思 大二反思總結1500字篇七
復旦校長開學致辭引用學生網文反思大學教育
復旦校長開學致辭引用學生網文反思大學教育09月02日13:08新民網【新民網(微博) ?獨家報道】在中小學生開學之后,高校也相繼邁入教學日程。9月2日,復旦大學迎來了本年度的一年級新生,楊玉良校長在新生典禮上為學生致辭,他引用兩篇復旦學生的網文,反思當下大學教育,提醒大學教師及學生在面對社會發(fā)展中所應擔當的責任。
9月2日上午,復旦大學舉行了級新生開學典禮,常務副校長陳曉漫主持典禮,校黨委書記秦紹德向學生代表授志得、騰飛、克卿和任重四個書院的書院旗,陸p教授宣布復旦學院2011級學生導師名單。隨后,師生代表分別進行了講話。
會上,楊玉良校長為新生致詞,他說,前一晚讀到兩篇學生的網文引發(fā)了自己的思考,于是對原來的講話稿做了大幅度的修改。其中,一個新生寫了一篇名為《我將如何與大學》的文章提到,在還未踏入大學門檻時,就有人向他普及如何混進學生會、如何討領導歡心云云,該學生十分害怕自己的.獨立性因為不得不妥協而被無情地吞沒。
對此,楊玉良說,這名學生擔心的,正是當前大學所存在的問題,也是每個教育工作者擔心的。他指出,復旦今日的成就凝聚了無數復旦人的心血,體現了一代代復旦人對真理的追求,對知識的創(chuàng)造和對文化的傳承。面對未來,復旦和同學們一樣同樣要保持冷靜和警覺。
此外,楊玉良還引用了一名二年級生寫的《我和復旦》,內容對復旦諸多方面提出批判,十分尖銳。他當眾朗讀了其中一段:“不要對大學抱有多大的幻想,這里有的老師上課也會非常無聊,這里的制度會讓你感慨腐敗已經深入到滋養(yǎng)精神的這個殿堂。大學經不起你們太美麗的希望,如果大家關心高等教育,一定已經看到社會各界對高等教育有很多的質疑。近年來也有許多中學生選擇放棄高考而出國讀書。他們用腳來表達了對高等教育的不滿?!?/p>
楊玉良說:“正因為這樣,所以我為什么一上來首先得要感謝你們,同時也感謝我們的老師們,因為你們在這樣的情況下依然選擇了復旦?!彼赋觯斍暗拇髮W包括整個社會當中暴露出來的各種各樣問題,反映了中國社會精神和價值的迷失。面對經濟社會發(fā)展當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和我們精神、思想上的困惑,楊玉良連提三個反問:大學沒有責任嗎?大學的老師們沒有責任嗎?尤其是難道我們在座的大學生們就沒有責任嗎?
楊玉良說,得到gpa卻沒有學到東西的人是最可悲的,如果只是想著好的成績可以讓以后出國、保研或者找工作更加有利,這是在復旦的可悲之處,也是當代中國大學的可悲之處。他表示,在這樣一所高校里,一個校長其實也是顯得勢單力薄的,正因為如此,所以一切都需要共同努力,為了中國的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fā)展。在這樣一個時代當中,復旦鼓勵每一位學生能夠自由探索和獨立思考,復旦希望每一個學生保持對復旦的信任和忠誠,更鼓勵每個學生個性簽名無可替代。(新民網記者 周晏)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481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