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讀后感書寫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樣才能寫一篇優(yōu)秀的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淖x后感優(yōu)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金鎖記讀后感200字 金鎖記讀后感800字篇一
曹七巧的婚姻生活乃至人生都是不幸的,然而她并沒有從自身的不幸滋生出同情心,而是要把自己的快樂建筑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為了保留形式上的兒子,為了不讓其它女人快樂,她用殘酷的精神折磨法直接導(dǎo)致了兒媳的死亡。甚至,她還把黑手又伸了自己的親生女兒。
曹七巧自己從未有過美滿的夫妻生活和性經(jīng)歷,使其極其嫉妒兒子和女兒的婚戀。
在長安爭取到上學(xué)的機會時,長安整個人煥發(fā)出青春的活力,然而曹七巧并不甘心長安有健康快樂的生活,一再的羞辱她,使她沒臉去見老師同學(xué)。終于,長安退學(xué)了,退學(xué)后的長安漸漸的安分守己起來,雖然不停的和母親賭氣、拌嘴,可是言談舉止越來越象曹七巧了。整日東家長西家短。因一場痢疾,在曹七巧的誘引下吸上了毒品。
長安,這個瘦弱的憂郁女子三十歲才與留洋歸國的童世舫戀愛,這是她生命中的惟一火花。然而正當長安為愛情,以驚人的毅力和耐力努力改變著一切惡習(xí),曹七巧不愿女兒得到幸福,金錢與情欲扭曲了靈魂的曹七巧卻如魔鬼一樣,不斷的譏諷、挖苦女兒。她要控制她,要折磨她!無端地罵女兒不守婦道,品行不端,以致于弄的沸沸揚揚,長安沒了信心,退了親??僧敳芷咔傻弥吏撑c女兒還有來往時,便假意邀請童世舫吃飯,故意說自己的女兒抽毒品已有十幾年的歷史。事實上,曹七巧知道長安為了愛情已戒了煙,可她不愿意女兒擁有美滿的婚姻生活,于是她親手斬斷了長安的幸福生活。只有這樣,她的內(nèi)心才會得到平衡。自己得不到的,兒女也別得到!喪失了母性的母親只是徒具形式的母親!曹七巧的內(nèi)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曹七巧用自己的手段占有著兒子,從此長白不敢再娶了,更是早就斷了結(jié)婚的念頭。
弗洛伊德說:“本我是匹馬,自我是騎手,”曹七巧已成了一匹失控的馬,她的生活愿望被壓抑后的極端變態(tài)心理所帶來的變態(tài)行動是一種沒有分寸的瘋狂!
金鎖記讀后感200字 金鎖記讀后感800字篇二
看完《金鎖記》,一聲嘆息。不,幾聲嘆息。
為七巧嘆息。她在生命的最后階段,手臂瘦到可以把腕上玉鐲一直推到腋下,然而她曾經(jīng)有著怎樣渾圓的胳膊,怎樣青春而張揚的笑容啊。只因誤入豪門,便把此生誤。她臨終之時,有沒有后悔當初的選擇?張愛玲的小說里,沒有提到七巧是自愿還是被迫嫁到姜家的,我猜還是自愿的多。一個麻油店鋪的女兒家,終于不用天天站柜臺賣麻油,可以進到姜家做太太,哪怕是給一個病弱不堪的半殘疾的人做太太。
在年輕的她的眼里,大約先生出嫁入豪門的欣喜吧?只是她不知道,這一生從此不再一樣,不是一個她期待的前路光明的人生,而是人性被壓抑被扭曲的悲哀的人生。她以為是用自己的青春,而其實是用一生,換來了足以讓后半生衣食無憂的財富。然而,她并沒有無憂,而是始終處于惶惶然的狀態(tài)。分家獨立門戶之后,三少爺季澤前來造訪,她馬上警覺到是為了她的錢來,于是心中殘存的一點柔情都被惱恨的烈火焚燒掉,她變成了一只滿身長滿了刺的刺猬,扎向季澤,也徹底毀滅了自己生命中唯一的一份愛。自此她簡直開始了自我毀滅的過程。不但毀了自己,也毀了自己的一雙兒女。
為長安嘆息。那個傻孩子啊,當初好容易離開家庭來到學(xué)校里,幾個月下來臉色都紅潤了幾分,身體也豐滿了一點,何苦就要為臉面所拘,因為母親要去大鬧學(xué)堂,一定不肯再去上學(xué)?假如你知道因為這一個當時看似不那么重要的決定,從此開始命運完全無法掌控,最終孑孓一生,你還會那么顧忌你一個孩子的顏面么?你完全活在了母親的陰影之下,為什么就不懂得去抗爭,最終接受了這樣的命運安排?看到你跟世舫有了那樣一個溫情脈脈的開始,真是為你高興,你也終于感覺到這份愛的力量,于是努力變得更好——你不再跟母親吵,你努力地戒煙,你只想做一個世舫眼里最溫良貞淑的中國古典女子。哪里知道,你的母親竟然親手斬斷了你的前路,讓你無路可逃,于是,你徹底繳械,讓自己的人生就這么一味地黯淡了下去,再也照不進一絲陽光。暗夜里,那口琴的旋律幽幽地響起,那是你心底對于愛的渴望和訴說。然而,你生命中所有的音樂終于渺不可聞,隨著世舫離去的腳步而歸于沉寂。包括你的人生,還未開始,已經(jīng)看到了最終的結(jié)局。
為芝壽嘆息。這個袁家的善良女兒,怎會料到嫁給長白,不是幸福生活的開始,而是厄運的開始?竟然還在新婚之夜,就開始遭到了婆婆的侮辱。她只是長得不那么好看罷了,而在七巧這個惡婆婆眼里,竟然那么不堪,說得出那么刻薄的語言。那語言穿透薄薄的門簾,似一把冰冷的刀,讓她不寒而栗。這個性情憨厚的女子,卻只是一味地忍著,卻不料婆婆竟然變本加厲,讓芝壽羞愧到恨不能一死。她沒有勇氣上吊,卻最終在那個有著慘白的月亮的夜晚,一步步走向了她的不歸路。
小說當然是描述的典型環(huán)境下的典型人物,唯有如此,才能帶給讀者強烈的震撼,才會引發(fā)我們的諸多思考。是以直到今天我們讀來,還感覺到小說所具有的強烈的現(xiàn)實意義。
于家庭教育的意義。多少父母假以愛的名義,為孩子安排了自以為正確的人生道路?你真的以為,你為孩子所做的選擇就是他要的嗎?愛,絕不是控制和占有,而是需要適度的放手。不然,你的愛也是一副金制的枷鎖。你自己扛枷前行,不堪重負,你的孩子也會被你戴上一副這樣的枷鎖,陪著你一起承受生命之重。
于當代擇偶觀的意義。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非誠勿擾”節(jié)目上,那個“寧在寶馬車里哭,不在自行車上笑”的拜金女孩?如果她看過《金鎖記》,是否還能說得出這樣的話?回頭再設(shè)想一下七巧的人生,假如當時她嫁給肉鋪的朝祿,兩個身強力壯的年輕人生一群活潑潑的孩子,無論以后經(jīng)營肉鋪還是麻油店,過一種普通人的人生,就一定不好嗎?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七巧一定后悔過,不然,不會在腦海里閃現(xiàn)出那些年輕時的片段。
那么多生動的生活場景,都是曾經(jīng)年輕而美好的她擁有過的,為什么她那時不懂得珍惜?她曾經(jīng)有過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是金錢可以帶來的。恰恰是這些足夠她錦衣玉食的財富,變成了一道困住她一生的枷鎖。如果沒有這枷鎖,她就可以放心地愛季澤,哪怕只是在心里想著,也可以讓那些細細的喜悅溫暖孤苦的后半生。如果沒有這枷鎖,世舫走近早已變成剩女的長安,她只有替女兒高興才是,又何必去擔心世舫另有所圖,所以橫加攔阻?
假如一切可以重來,七巧會做怎樣的選擇,我想我們已經(jīng)有了結(jié)論。而人生,卻已經(jīng)沒有了回頭路。
金鎖記讀后感200字 金鎖記讀后感800字篇三
初讀張愛玲,很難不為她的才華所震動,接踵而至的全是來不及的驚奇,唯有感嘆。但讀過之后,我總覺得少了點什么,仿佛在久旱的土地上忽然看到黑云壓城,大風(fēng)閃雷激動地喧騰了好一陣,結(jié)果淅淅瀝瀝掉了幾點雨,又安靜地收晴了。張愛玲的小說充滿荒涼景致,她的散文卻往往有戲謔和隨意的氣氛。她寫小說有些哀傷的快意,而散文卻是在笑中露出一絲冷蒼來。
一九二零年,正是瘋狂的年代。九月,張愛玲出生,帶著這個月份特有的冷靜和犀利。她無疑有巨大的天才,但可憫的是她的天才無論怎么飛跳,也跳不出她那種逼得人發(fā)狂的理智。她說自己“是天生的俗”,正透露出這無奈的意思。胡蘭成也曾說她:“從來不悲天憫人,不同情誰”,“非常自私,臨事心狠手辣?!弊鳛橐粋€在浮華亂世中掙扎求生的女子,她是相當理性的。對于在五四反叛傳統(tǒng)浪潮中的女性,魯迅曾尖銳地提出“娜拉走后”在中國的現(xiàn)實中只會有兩種結(jié)局:墮落,或者妥協(xié)。張愛玲寫到:“走!走到樓上去!——開飯的時候,一聲呼喚,她們就會下來的”。這確實道盡了當時民族資產(chǎn)階級“新女性”矛盾尷尬的處境,她們既渴望擺脫封建禮教的束縛,追求自由,又無法獲得經(jīng)濟上的獨立。非常不幸的是,她把自己這類人看得如此透徹,以至于總不免有幾分自嘲自憐的情緒。我分不清是她的高傲使得她有些自卑,還是她的自卑令她有幾分高傲,這些個性她總十分用心地掩飾著。
然而張愛玲同樣是分外敏感和多情的女子?!芭K與亂與憂傷之中,到處會發(fā)現(xiàn)珍貴的東西,使人高興一上午,一天,一生一世?!彼龑ι磉吺挛锏母惺芗氈碌揭唤z一毫,對人性的觀察洞若觀火。她想到“文官執(zhí)筆安天下,武將馬上定乾坤”這樣的純潔和光整便要落淚;看到床頭疊得很齊整的藍青睡衣便會很高興??墒沁@天才一旦碰到她鐵冰的理智,便被那種冷酷和哀戚滲透了,開始呈現(xiàn)出一抹青慘的色調(diào)。她的天才和理智似乎一直在斗爭。天才不斷地生出夢幻的花朵,這花旋而又被理智掐滅了,然而天才的夢卻總是不屈不撓地繼續(xù)盛開。所以她終究是個不徹底的人――既成不了徹底的天才,也做不到徹底的俗人。
這種斗爭造就了她作品中的虛無色彩。理性洞徹了人生所能洞徹的部分,終于便觸碰到了余下的荒謬。一切人生的美好、繁華、燦爛。在刻薄的理性面前,都會成為煙花過后的沉寂。理智這條盤踞在心靈王位上的蛇時刻提醒我們,歡樂的代價是痛苦,繁華過后是沒落,人生的終點是死亡。越是想拋開一切痛飲生命的苦樂悲喜,越是要猛烈地撞上這面冰冷的墻。我覺得,正是這種碰撞產(chǎn)生了《金鎖記》這樣一部杰作。
近代中國在政治上遭受列強侵略的同時,傳統(tǒng)文化也面臨西方思想的沖擊。舊有的倫理觀念不斷瓦解,而新的價值觀卻還來不及形成,這樣精神上便出現(xiàn)了一片茫然虛無的地帶,令人無所適從。一種價值觀念的瓦解對個人而言既意味著解放和自由,同時又預(yù)示著人必須面對虛無和幻滅。人不能再將選擇的責(zé)任交給某種倫理或思想。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中說過,盡管大多數(shù)人向往自由,但是過度的自由卻是常人無法忍受的。若說存在主義認為人在面對虛無的時候還可以靠自身來做出選擇,那么,對于連“自我”都失去的人來說,自由就意味著失去安全感、相與感,意味著虛無和死亡。這種焦慮感導(dǎo)致“個人希望與自己不相干的某人或某事結(jié)合起來,以便獲得他所缺乏的力量”,這種放棄獨立自由的傾向就是逃避自由。
通常逃避虛無感的心理最明顯的表現(xiàn)是企圖服從和支配他人,也就是被虐待狂和虐待狂。虐待狂通過主宰他人,對人施加痛苦來感覺自己的重要性;被虐待狂則企圖完全放棄自己來與更強大的對象結(jié)合為一體。弗洛姆認為每個人大都存有虐待與被虐待的個性,如果一個人的性格全部為這方面所控制則必走極端?!督疰i記》中曹七巧和長安這對母女正是如此。
五四運動之后,中國的地主階級經(jīng)歷了最后的掙扎,終于走向沒落,民族資產(chǎn)階級開始興起。傅雷分析說曹七巧的悲劇有兩個原因,第一是門戶的錯配,第二是老太太讓她做了正室,令這個低賤女子有了被金錢刺激的環(huán)境和殘害別人的能力?!扒山銉骸笔情_麻油店的商人,她出身貧寒,是鎦銖必較的性格,總希望抓住些實實在在的東西;而她嫁入的姜家則是沒落中的地主家族,凡事可有可無,醉生夢死。她和婆家的矛盾也就是這兩個處于新舊交替之間的階層矛盾斗爭的體現(xiàn)。但斗爭的結(jié)果既不是舊的把新的扼殺,也不是新的將舊的征服,而是一片令人壓抑的荒涼。
金鎖記讀后感200字 金鎖記讀后感800字篇四
“我們也許沒趕上看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輕的人想著三十年前的月亮應(yīng)該是銅錢大的紅黃的濕暈,像朵云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老年人回憶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歡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圓、白;然而隔著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帶著凄涼?!?/p>
的確,張愛玲筆下,月亮是最為常見的意象,無論是在小說還是散文。那片皎潔的月光,寒冷、光明、朦朧而又感懷,總能隱隱的觸動人心中最為溫?zé)岬牡胤?。浩渺蒼涼,仿佛張愛玲本身,細膩而又倔強。
有人說,張愛玲的小說一定要伴著她的散文一塊讀。只有這樣,才能真真的體悟到那種蒼涼下的美,才能感受到那份不二的永恒與感性。張愛玲的作品并不寬廣也不深厚,卻常常入人心,讀著她的書,感覺周圍的一切都不存在了,腦海里浮現(xiàn)出那些市井、那些瑣碎、心里竟會不禁泛起漣漪。時間悄悄的消逝在她筆下那細微的生活中,靜靜地,很雋永,心里仿佛被細密的雨滴淋著;又會感覺像是在一個閑適的午后,慵懶的看著空氣下的塵埃,安靜的品味著生活,任憑思緒飛來飛去。當你從書中抽回眼,也許已過了小半天,透窗而望,看見的是一輪銀色的月亮,很圓,也很美。
讀張愛玲的書,你會發(fā)現(xiàn)她的文章離不開生活,甚至有時讓人覺得很世俗。但是細品這些世俗,你會發(fā)現(xiàn)她的入俗背后有著很深的文化與底蘊——細膩而又精致。讀她的作品,你會感覺那么的自然流暢,娓娓道來,那樣的自由,無拘無束,使人心里很舒服,既不做作也不煽情,真實,而且豐滿。你會想到那個時期上海市井魚龍混雜,充斥著油煙和喧囂的生活;會想到車水馬龍,燈紅酒綠,以及小市民家的柴米油鹽和無奈繁瑣。即便是如此庸俗和物質(zhì)的畫面,夜幕下卻仍舊懸著一輪皓月,以無限的蒼涼做底色,純凈簡出,而又是那樣的敏感細致。
有時,你會感覺張愛玲是一個絕對的悲觀主義者,有著“嚴肅而悲劇式”的人生觀。就像她自己所說:“長的是苦難,短的是人生”。出生于顯赫的人家,到她這一代卻已經(jīng)是最后的絕響。陰暗的童年,混亂的時代,不幸的愛情,促成了張愛玲悲觀而又現(xiàn)實的性格。正因如此,她的作品更加貼近生活,是實實在在的,經(jīng)得起時間的考驗。沒有無病呻吟,有的是人生的積淀和厚重。人們常說,能寫出好的文章的作家必定有著百態(tài)的經(jīng)歷。張愛玲有著很深的人生體悟,她小說中的女主角,永遠不是至純至善的完美女人,她們會有小小的自私,會有城府,很堅強,很倔強,有血有肉,也很現(xiàn)實,讓人又愛又恨。人物在她筆下,有了真正的生命。就是這些近人情的角色的永恒性加重了她文字里蒼涼的味道,反復(fù)地提醒著我們所有現(xiàn)今的文明終會消逝,只有人性的弱點得以長存于人間。深色的夜幕做背景,月亮總是像個玉盤一樣高懸,透過那些那一個個鮮活人物淚眼,月亮卻又是“大而模糊,銀色的,有著綠的光棱”,仁慈而又在冷笑著。
“自從煤貴了之后,熱水汀早成了純粹的裝飾品……梅雨時節(jié),門前積水最深。街道上完全干了。我們還得花錢雇黃包車渡過那白茫茫的護城河……屋頂花園里常常有孩子們溜冰,咕滋咕滋銼過來又銼過去,聽得我們一粒粒牙齒在牙仁里發(fā)酸如同青石榴的子,剔一剔便會掉下來”。這樣的細節(jié)描寫在張愛玲的小說和散文中有很多很多。細細回味,又會覺得張愛玲是一個懂得生活的人,她的成功不單單是因為她對文字那種特殊的感覺,更多的是因為她把生活和藝術(shù)完美的結(jié)合在一起。時而她很幽默,“時間就是金錢。女人站在鏡子前的時間越長,那么她花費的金錢就越多”。時而她又很溫婉,“每一只蝴蝶都是一朵花的靈魂,飛回來尋找她前世的影子”。更多的時候,她在抱怨中體味瑣碎的樂趣,“下了一黃昏的雨,出去的時候忘了關(guān)窗戶,回來一開門,一房的風(fēng)聲雨味,放眼望出去,是碧藍的瀟瀟的夜。”她的作品總是亦雅亦俗,讓人如醉如癡。
每次讀完張愛玲的作品,總感覺像是從一個畫展中走出來,她總是可以把事物的顏色形容的生動而又恰當。在她的文章里,生命和生活也是有了色彩的,所有的抽象幾乎都成了有顏色的具體,是如此的奇特與細致?!拔也幌矚g壯烈,我是喜歡悲壯,更喜歡蒼涼。壯烈只有力沒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劇則如大紅大綠的配色,是一種強烈的對照。但它的刺激性還大于啟發(fā)性。蒼涼之所以有更深長的回味,就因為她像蔥綠陪桃紅,是一種參差的對照。”將美術(shù)與文學(xué)如此完美的結(jié)合,是因為她對色彩和文字的敏感,更是因為她細膩的內(nèi)心。翻閱她的書,你會感覺自己的身上也沾上了那種染料的味道,生活成了一個調(diào)色盤,周圍的一切都浸在了或深或淺的顏色中。也許,有些東西不能用詞語準確的描述,但是卻可以用色彩勾勒出真實。那種厚重的,濃墨重彩的感覺,就好比時而混沌的月光,些許的昏黃濁色,卻又是那樣的耐人尋味。
金鎖記讀后感200字 金鎖記讀后感800字篇五
在那個封建的時代,一切都顯得如此荒繆。一個場景讓我印象深刻。在姜家衰敗后,姜家分了家。七巧帶走兒子女兒另租了一棟屋子住下。長白的正房芝壽身體本不好,"芝壽直挺挺躺在床上,擱在肋骨的兩只手蜷曲著像宰了的雞的腳爪。帳子吊起了一半。外面?zhèn)鬟M來說絹姑娘生了個小少爺。丫頭丟下熱氣騰騰的藥罐子跑出去湊熱鬧。.。.。.然而芝壽不再抗議了。"在那個封建時代,生兒子就奠定了一個女子在夫家的地位。這也反映了一個重男輕女現(xiàn)象嚴重的時代。在那個時代,那個封建家庭,芝壽自認為已沒有資本去抗議了。她的心也死了。絹兒為長白生了兒子,就證明了她的婚姻就也只剩下一張白紙。
那個時代,充斥著是一片死寂。人們在封建制度、封建的禮教壓抑下,如同被關(guān)進了監(jiān)獄。被他人支配著自我的行為乃至意志。而在整部作品中,塑造得最豐滿的人物莫過于七巧。七巧的哥哥為了攀上高宅大院的姜家,也為了省掉一筆嫁奩,將親妹妹曹七巧送進了姜家癱瘓少爺?shù)男路坷?。一個正值青春年華的少女,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要遇見姜家三少爺季澤,為了命中注定她要和季澤相愛而嫁到姜家。然而在姜家,七巧受到壓抑,不僅僅在情欲上,并且在精神上。她,一個麻油店的小姐,從市井來到一個充滿繁文縟節(jié)的大家庭中。首先在行動上,七巧就失去了自由,她的行動受到了身邊的人及封建禮教的監(jiān)視限制。在市井的種種行為放在姜家,七巧則被身邊的人指指點點,甚至連丫環(huán)都在心底認為,二奶奶比自我都低等。
在姜家,折磨七巧的不僅僅是與地主大家庭的格格不入,而是情感的空虛與情欲的壓抑。七巧因為愛嫁入姜家,卻只能天天應(yīng)對服侍著一個殘廢的丈夫。她對丈夫沒有感情,經(jīng)過作品中描繪的種種現(xiàn)象,七巧甚至對丈夫嫉惡如仇。她恨自我的青春時光就注定伺候這樣一個丈夫。她愛季澤,卻只能在同一個屋檐下天天望著他而不能向他表露自我的情感。只能從季澤的玩笑話語中來獲取情感上的慰藉。作品正是經(jīng)過故事研究了一個健康的生命在正常的情欲得不到滿足后的形態(tài)。這個情欲得不到滿足的少婦為了黃金,熬了半輩子,后分得了一大筆遺產(chǎn)。這黃金是以愛欲的禁錮換得的。
為黃金而鎖住愛欲,結(jié)果卻鎖住了自我,愛欲折磨了她一生,也折磨了她一家。七巧畸形的愛欲最終導(dǎo)致了她的兒女長安、長白的蒼白生命與畸形情感。
七巧的女兒長安,有過幸福,有過一段能讓她從墮落生活中蘇醒的戀情,讓她能明白自我是一個女人,也有被愛的權(quán)利。但這段即將步入殿堂的戀情卻因為七巧的作梗而夭折。女兒嫁給一位優(yōu)秀的留洋生,本是一件幸事,況且長安也已三十,在那時已是黃花大閨女。能遇到童世舫,作為母親本應(yīng)歡喜。而七巧卻不樂意。其實分析來,也不奇怪,七巧可能對女兒有種妒忌心理。七巧在年輕時代因為家里窮,為了錢財嫁到了姜家。她人生最美的時光中得不到向往的感情,而女兒卻能夠在優(yōu)越的環(huán)境中去追求自我的感情。她不需要研究經(jīng)濟上的困難,這些都是七巧年輕時代所不曾擁有的。所以七巧嫉妒,她在心理上想讓女兒也去體會自我的苦。最終,她最終做到了。這時的七巧在心理上已經(jīng)是畸形了。她在心理上獲得的歡樂是要以女兒幸福的失去為代價。
七巧為兒子取了兩房妻子。一個是正房芝壽,一個是姨太太絹兒。然而在長白與芝壽的新婚夜晚,七巧卻讓兒子為自我燒煙,而讓芝壽獨守空房。這也就直接導(dǎo)致了長白與芝壽婚姻的不和。芝壽死后,絹兒扶了正,但不上一年,絹兒吞了生鴉片自殺了。長白不敢在娶了,只在妓·院走走。長白在婚姻上的儈子手也是他的母親七巧。七巧畸形的婚姻也導(dǎo)致了她對兒子婚姻的心理不平衡。最終斷送了兒子的幸福。
七巧在整個作品中就是一個杯具的形象。作品結(jié)尾更是將七巧的悲哀描繪得十分凄涼"七巧似睡非睡橫在煙鋪上。三十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她明白她兒子女兒恨毒了她,她婆家的人恨她,她娘家的人恨她。她摸索著腕上的翠玉鐲子,徐徐將那鐲子順著骨瘦如柴的手臂往上推,一向推到腋下。她自我也不能相信她年輕的時候有過滾圓的胳膊。就連出了嫁之后幾年,鐲子里也只塞得進一條洋縐手帕。十八、九歲做姑娘的時候,高高挽起了大鑲大滾的藍夏布衫袖,露出一雙雪白的手腕,上街買菜去。喜歡她的有肉里的朝祿,她哥哥的結(jié)拜兄弟丁玉根、張少泉,還有沈裁縫的兒子。喜歡她,也許只是喜歡跟她開玩笑。然而如果她挑中了他們之中的一個,往后日子久了,生了孩子,男人多少對她有點真心。七巧挪了挪頭底下的荷葉邊小洋枕,湊上臉去揉擦了一下,那一面的一滴眼淚她就懶怠去揩試,由它掛在腮上,漸漸自我干了。"七巧的一生在渴求感情。然而現(xiàn)實的真實讓她的感情變得虛假了。對感情也逐漸死心了。轉(zhuǎn)而投向?qū)﹀X財?shù)淖分鹋c守護,乃至用自我兒女的感情作為她感情杯具的陪葬品。
《金鎖記》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個了無生氣的封建時代與七巧這個杯具的人物。是時代導(dǎo)致了她的杯具,同時也是她自我扼殺了自我的幸福。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480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