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面積單位教案(實用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4 17:33:07
小學數學面積單位教案(實用20篇)
時間:2023-11-24 17:33:07     小編:字海

通過編寫教案,教師可以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教案需要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可操作性,以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需求。以下是一些經過實踐檢驗、針對不同學生群體的優(yōu)秀教案范例。

小學數學面積單位教案篇一

教科書第132頁例4及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三十的第5~10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的推想過程,加深對面積單位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推想能力。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具準備。

皮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與思考。

1、讓學生說一說如何計算一個長方形的面積。

2、做下面的題,并說一說是怎樣推想的。

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3平方米=()平方分米。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教學例4。(把例題進行改編,讓學生直接測量課桌的長、寬,計算出面積,再進行單位間的換算。)。

(2)學生列式計算,教師根據具體情況,做出判斷。

(3)學生討論由平方厘米換算成平方分米推理過程。(100平方厘米是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數里面有多少個100平方厘米,就是多少平方分米。)。

2、做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習題:(學生說出推想過程)。

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4200平方分米=()平方米。

三、鞏固反饋,掌握換算方法。

1、做練習三十的第5題,說一說是怎樣推想的?

2、做練習三十的第6題,請學生說一說推算過程。

小學數學面積單位教案篇二

能直接在方格圖上,數出相關圖形的面積。

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將較復雜的圖形轉化為簡單的圖形,并用較簡單的方法計算面積。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策略、方法的多樣性。

一、出示圖形,讓學生觀察討論:

1.地毯上的圖形面積是多少?

2.圖形有什么特點?

3.求地毯上藍色部分的面積有哪些方法?

小組討論求積的方法:

(1)數格

(2)大面積減小面積

(3)分割數格

二、練一練

1.求下列圖形的面積: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每個圖形的面積?(討論)

2.下列點圖上的面積是多少?

請學生說如何分割?

為什么這樣分割?

3.總結:求這類圖形的面積有哪些方法?應注意什么?

三、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

19頁第3題第二部分。

課外作業(yè)

在方格紙上設計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并求出它的面積。

小學數學面積單位教案篇三

教科書第132頁例4,“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三十的第59題。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的推想過程,加深對面積單位的認識。

多媒體課件。

一、復習。

1、讓學生說一說如何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2、說一說是如何推想的。

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3平方米=()平方分米。

二、新課。

1、教學例4。

教師用多媒體出示例4,指名學生讀題,然后提問:“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這個桌面是什么形狀的?”

“它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

“知道了桌面的長和寬,怎樣求桌面的面積?”

然后讓學生計算并指名說出計算結果和單位名稱,教師板書:

120×55=6600(平方厘米)。

教師接著再問:我們算出桌面的面積是6600平方厘米,把它折合成平方分米,應該怎樣推想?最后教師寫答案。

6600平方厘米=66平方分米。

2、做例4下面的“做一做”的習題。

指名學生板演,其余做在練習本上,教師巡視,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及時幫助。

三、練習。

1、做練習三十的第5題。

讓學生獨立做,集體訂正。

2、做練習三十的第6題。

讓學生獨立做,找?guī)酌麑W生說一說推想過程。

3、做練習三十的第7題。

這道題有三問,前兩問讓學生自己做,做第三問學生如果有困難,教師加以引導。

四、作業(yè)。

練習三十的第810題。

小學數學面積單位教案篇四

教科書第132頁例4,“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三十的第59題。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的推想過程,加深對面積單位的認識。

多媒體課件。

1、讓學生說一說如何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2、說一說是如何推想的。

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3平方米=()平方分米。

1、教學例4。

教師用多媒體出示例4,指名學生讀題,然后提問:“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這個桌面是什么形狀的?”

“它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

“知道了桌面的長和寬,怎樣求桌面的面積?”

然后讓學生計算并指名說出計算結果和單位名稱,教師板書:

120×55=6600(平方厘米)。

教師接著再問:我們算出桌面的面積是6600平方厘米,把它折合成平方分米,應該怎樣推想?最后教師寫答案。

6600平方厘米=66平方分米。

2、做例4下面的?!白鲆蛔觥钡牧曨}。

指名學生板演,其余做在練習本上,教師巡視,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及時幫助。

1、做練習三十的第5題。

讓學生獨立做,集體訂正。

2、做練習三十的第6題。

讓學生獨立做,找?guī)酌麑W生說一說推想過程。

3、做練習三十的第7題。

這道題有三問,前兩問讓學生自己做,做第三問學生如果有困難,教師加以引導。

練習三十的第8、10題。

小學數學面積單位教案篇五

1、經歷探索面積單位進率的過程,能用圖示等方法解釋相鄰面積單位的進率,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結合解決問題的情景,體會面積單位換算的必要性,能正確進行面積單位之間的換算。

3、提高推理能力,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4、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面積單位換算的必要性,初步培養(yǎng)學生操作、分析能力。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間的換算方法。教學難點:面積單位間的換算方法。

多媒體課件,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和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一、情境導入。

1、說一說: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大約有多大?

2、課件出示:明明家要裝修廚房,廚房的長是30分米,寬是27分米,用面積是900平方厘米的地磚鋪地,需要地磚多少塊?想一想: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先知道什么?引導學生明白:廚房地面的面積和地磚的面積單位不一樣,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得先進行單位換算??梢韵劝选胺置住睋Q算成“厘米”為單位,再進行計算;也可以計算出廚房的面積,再換算。教師:面積單位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呢?其它兩個相鄰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怎樣換算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自主探究。

1、課件出示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和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說一說:它們的面積各是多少?

5、填一填1平方分米=x平方厘米3平方米=x平方分米。

200平方厘米=x平方分米500平方分米=x平方米學生自己填一填,說說是怎么想的。

總結換算方法:進行單位換算時,要先確定兩個單位間的進率,再看是把較小的單位換算成較大的單位,還是較大的單位換算成較小的單位,從而確定是該添上幾個0還是去掉幾個0。

6、再出示開始時的問題:明明家要裝修廚房,廚房的長是30分米,寬是27分米,用面積是900平方厘米的地磚鋪地,需要地磚多少塊?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說說怎么解決。

板書:900平方厘米=9平方分米30×27÷9=810÷9=90(塊)學生說說每一步計算的含義。

三、自主練習。

1、自主練習第1題。學生自己填一填,訂正時說說怎么想的。

2、自主練習第2題。學生先認真讀題,明白“占地面積”的意思。然后獨立完成。

小學數學面積單位教案篇六

1、知識技能。

2、數學思考與問題解決。

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關系,能利用面積換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情感態(tài)度。

培養(yǎng)學生實際操作、分析、比較和綜合的能力,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重點: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

難點:能進行簡單的面積單位的換算,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直尺、邊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形。

一、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知道我們學過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嗎?

生: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師:厘米、分米和米之間的進率是怎樣的?

生:一米等于十分米等于一百厘米。

師:那么,一平方分米等于十平方厘米嗎?一平方米等于一百平方厘米嗎?我們本節(jié)課就來探究一下這個問題。

師:用邊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形紙片,鋪1平方分米的大正方形,要用多少小正方形呢?

生:我這里才十來個小正方形,肯定不夠用。

師:大家先看看用十個小正方形行不行?

生:不行。

師:不行,就說明一平方分米不等于十平方厘米。到底需要多少小正方形,我們初步估算下吧。

生:猜測需要的正方形數童。

生:10行。100個小正方形。

師:擺出1平方分米的大正方形需要100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這就說明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

師:剛才大家知道了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那么一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呢?大家想辦法試一試吧。

生:沒有那么多面積為一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呀。

師:是啊。我們沒有那樣多的小正方形??磥砦覀兊孟胄┺k法?大家說說有什么辦法嗎?

生1:用邊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形代替邊長為1分米的小正方形。

師:我看這個辦法可以試一下。

生2:根據1米等于10分米,我們可以推算出它們之間的關系。

生:(齊答)100平方分米。

師:現在大家想一下,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生:1000平方厘米。

師:這個結果正確嗎?

生:不正確。1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100乘以100,應該是10000平方厘米。

三、鞏固練習。

教材第57頁“練一練”第2題。

本題主要練習了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之間的互相轉化。

教材第57頁“練一練”第3題。

本題主要從生活實際的角度,幫助學生認識面積轉化的事例。

四、本課總結。

通過對本節(jié)課內容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疑惑的問題嗎?

小學數學面積單位教案篇七

本節(jié)課教學的特點是,樸實無華、扎實高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學習內容來自生活,來自學生;。

(2)教學過程尊重學生的學習需求;。

(3)學習過程重視體驗。

(一)學習內容來自生活。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睂W習內容來自學生生活實際,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之上學習,可使學習更有效。因為,學習內容貼近學生知識經驗,符合學生心理特征,容易形成知識結構,同時也充分體現了學習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從生活中的各種不同方面的“比大小”引入,使學生了解事物的大小的不同方面;讓學生充分地摸手背、摸學習用品的面,感知物體表面的大小;利用學生描出的各種平面圖形,比較大小,讓學生明白平面圖形有大小;讓學生用1平方米測量教室里的大黑板、教室門等面積,引導學生體會數學學習的應用價值。

(二)學習需求來自學生。

引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根據學生的認知特征和心理特點,充分激發(fā)學習動機,是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的有效途徑。因為學生第一次學習有關面積單位,對于為什么要有統(tǒng)一的面積單位,是必須首先要知道的。因此,本案例教學中,教師花了比較多的時間,讓學生在操作中充分體驗統(tǒng)一測量標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得學生明確了學習的意義,也為學生主動、積極學習鋪平了道路。例如,讓學生選用一種物體表面來表示胸卡的面積,從表示的結果中可以使學生逐步體會到:用不同物體來測量容易產生誤會,并通過創(chuàng)造矛盾沖突,使學生明確要測量面積的大小必須要有統(tǒng)一的面積單位,然后主動地投入到學習面積單位的活動之中。面積單位有哪些呢?教師不直接告訴,而是把這個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充分地表現自我,進而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而當學生提出“平方”是否就是“平方米”時,教師更是抓住契機,在肯定學生猜想的同時告訴學生生活中的數學真是無處不在。

(三)學習過程重視體驗。

新課標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體驗。所謂體驗性學習,就是強調學生的參與性和實踐性,讓學生參與知識探索、發(fā)現與形成的全過程,并通過體驗與感受(體會),建構屬于自己的認知體系。可見,體驗性學習是知情合一的學習,是真正屬于學生自己的數學學習活動,它旨在讓學生通過手腦并用的探究活動,學習科學知識和方法,增進對科學的理解,體驗探究的樂趣。學生在說一說、摸一摸、估一估、站一站、量一量的過程中,通過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理解了面積的含義,認識了面積單位。例如,1平方米有多大,讓學生先估計,后拿出1平方米紙,估計它的邊長是多少,再用尺量,最后概括出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讓學生想一想1平方米有多大,發(fā)展空間觀念,再聯想生活中哪些物體表面的面積接近這個面積單位,把頭腦中的表象和生活中的實物聯系起來,再現面積單位,進而建構出面積單位的概念??梢哉f,整個學習過程都非常關注學生的體驗。

小學數學面積單位教案篇八

1、使學生經歷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面積的過程,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和平方米,并通過遷移體會平方分米。

2、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面積意義的理解,初步體會一個平面圖形的面積就是這個圖形包含面積單位的個數。

一、聯系生活,引入新知。

出示照片和文字說明:吳江市實驗小學本部校園面積大約有2個標準足球場那么大;吳江市實驗小學愛德雙語分校校園面積大約有4個標準足球場那么大。

師:看了這兩幅照片和這兩句話,你知道了什么?

生1:愛德雙語分校的面積比本部的面積大。

生2:愛德雙語分校的面積是本部的2倍。

出示照片和文字說明:神舟6號飛船降落傘的面積大約有半個足球場那么大。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神舟6號飛船降落傘的面積。

師:同學們,李老師工作的學校、神舟6號飛船的降落傘等我們并不熟悉,但是,借助足球場來打比方,我們對它們的面積就有了大概的了解。你們平時聽過或者用過這樣的比方嗎?今天,我們就從打比方入手,學習新的知識。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概念。

師:如果媽媽問我們課桌面的面積有多大,你準備用什么東西來打比方呢?

生1:我想用書本來打比方。

生2:我想用樹葉來打比方。

師:那就讓我們用一些物品來鋪整個桌面,看看課桌面的面積到底有多少個這種物品的大小。(指導學生分別用一次性紙杯、數學練習簿、大楷簿和樹葉等物品鋪滿課桌面,要求同一張課桌面只能用同一種物品來鋪。)。

生1:我是用數學練習簿來鋪的,課桌面面積大約有8本數學練習簿那么大。

生2:我是用樹葉來鋪的。課桌面面積大約有15片樹葉那么大。

生3:我鋪的是大楷簿,課桌面面積大約有6本大楷簿那么大。

生4:我鋪的是紙杯,我的課桌面面積大約有40個一次性紙杯口那么大。

生:先數一行有10個,再數正好有4行,410=40,所以一共有40個。

生:這些數都不同。

師:是啊,同樣大小的桌面,怎么表示面積的數卻不同呢?你有什么好的建議嗎?

生:用同樣的物品來鋪。

師:同學們,還記得學習長度單位時的情景嗎?當時,我們用鉛筆、小刀、手來測量課桌的長,也得到了不同的數,覺得不好,后來學習了厘米這個長度單位,解決了這個問題。所以要準確測量或計算面積的大小,就要用同樣大小的正方形的面積做面積單位。(板書:面積單位)。

2、認識平方厘米。

(1)學。

生:正方形。

師:請用直尺量出這個正方形的邊長。

生:邊長是1厘米。

師:邊長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

生: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

師:(板書: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平方厘米可以用符號cm2來表示(板書:cm2),也讀作平方厘米。請用筆寫一寫這個符號cm2。

(2)記。

生:(齊)有了!

師:來,讓我們拿起筆,把腦海中的1平方厘米請出來,畫在紙上。(學生齊畫1平方厘米。)。

師:再拿1平方厘米的模型對照一下,畫對了嗎?不對的可以重新改一改。(學生對照,修正。)。

(3)找。

師: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面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米?

生1:紐扣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米。

生2:我的貼花紙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米。

生3:我的.指甲面大約有1平方厘米。

師:大家拿起1平方厘米的模型,和自己的指甲比一比,你哪個指甲面大約是1平方厘米?

生1:我的大拇指指甲面大約是1平方厘米。

生2:我的是中指。

(4)拼。

師:請大家從學具籃中再取出6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用6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長方形,拼在桌面上。如果有不同拼法,可以拼好一種后,再拼另一種。(學生拼圖。)。

師:同桌間互相看一看,拼法相同嗎?你拼成的長方形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生1:6平方厘米。因為是用6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

生2:因為它們都有6個1平方厘米。

師:這兩個長方形的形狀相同嗎?面積呢?

生:形狀不同,面積相同。

師:也就是說,看一個平面圖形的面積有多少平方厘米,就看它包含多少個面積單位;一個平面圖形中有幾個面積單位,面積就是幾。

(5)估和量。

師:請每人從學具籃里取出一張郵票。估計一下,一張郵票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生1:8平方厘米。

生2:20平方厘米。

師:你是怎樣估計的?

生:我的食指指甲面大約是1平方厘米,剛才我用食指指甲比畫了一下,大約是8平方厘米。

師:你的想法很好,但是我們有1平方厘米的模型啊。大家把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鋪在郵票上,看看它的面積到底有多少?。▽W生發(fā)現一個人的面積單位數量不夠,于是與同桌合作。)。

師:郵票的面積是多少?

生:(齊)12平方厘米!

師:為什么?

生:它的面上能鋪12個1平方厘米。

師:請每人再拿出一張電話卡。先估計面積是多少,再用面積單位檢驗。(由于面積單位的數量不夠,指導學生用印有1平方厘米方格的面積量具來測量。)。

師:我們一起來數一數電話卡的面積。(實物投影儀展示蒙著量具的電話卡)。

生:先數整格的,一行有8格,共6行,68=48,接下來2個半格或3個小半格可拼成1格,大約是56平方厘米。

3、認識1平方米。

師:你們估計黑板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演示用1平方厘米量)你們覺得怎么樣?

生1:太小了!

生2:應該有一個大一點的面積單位。

生:平方米。

師:能說說怎樣大小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嗎?

生: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板書)。

師:會用符號表示平方米嗎?寫在本子上。(請學生在黑板上寫m2)。

師:(出示4塊1平方米的布,發(fā)給每個小組1塊)每組的同學先商量,準備在1平方米的布上鋪什么物品,再實際鋪一鋪,看能鋪多少這種物品。

學生分組鋪物品,三個組分別鋪書本、書包、椅子,還有一個組擠著站在1平方米的布上。

師:請每組派一個代表介紹本組鋪物品的情況。

生1:我們組在1平方米的布上鋪了24本書。

師:可你們并沒有鋪滿,怎么知道要24本書的?

生1:因為一排鋪了6本,可以鋪4排,一共能鋪24本。

生2:我們在1平方米上鋪了9個書包。

生3:1平方米上可以放4把椅子。

師:我們一起來數一數1平方米上可以站幾個人。

生:(齊)1、2、313人。

師: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米?

生1:(指屏幕)這個屏幕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米。

生2:我家的桌面面積大約是1平方米。

生3:有的電視機的屏幕面積大約是1平方米。

師:這塊黑板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米?

生:(齊)2平方米。

4、認識平方分米。

生: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在黑板上寫出dm2)。

師:學具籃中有一個1平方分米的模型,你能把它找出來嗎?(學生找到模型)對照這個模型,用手比畫出1平方分米的大小。(示范并指導學生比畫)。

師: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分米?

生1:(舉起學具籃)這個籃子的底面大約有1平方分米。

生2:插座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分米。

三、鞏固練習,內化新知。

師:下面我們做些練習來鞏固新學的知識。請看課本第79頁想想做做第2題。自己在書上完成。(學生完成練習)。

師:我們先看方桌面的面積大約是64。

生1:平方厘米。

生2:平方分米。

師:你同意誰的意見?

生:64平方分米。因為剛才電話卡的面積是五十多平方厘米,方桌面比電話卡大多了。

師:再看信封的面積大約是200。

生:平方厘米。

師:操場的面積大約是3600。

生:平方米。

師:最后看第一小題。誰把這個問題再讀一讀,要讀出點味道來。

生:數學書封面的長大約是24。

師:誰來回答?

生1:平方厘米。

生2:厘米。

師:今天學的是面積單位,你為什么填了長度單位呢?

生:24是數學書封面的長。

生:它們相差很大。

師:它們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呢?以后我們會進一步學習。

小學數學面積單位教案篇九

面積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學生知識水平來看,這部分內容是從直線到平面,從長度到面積,由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化的開始,知識跨度大、難度高。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內容在空間形式上經歷了“從線到面”的飛躍、是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化的開始,學生對于本節(jié)課的內容先前知識是抽象的、陌生的,因而在學習本節(jié)課之前,我就讓學生進行較充分的自主預習,包括對課本情境圖的認識,面積的意義,面積單位及面積單位的規(guī)定等。教學本課時,一些學生對面積的意義、面積的單位有了粗淺的認識。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直觀操作等認識活動,學生會理解面積的意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建立面積單位的正確表象。

2、過程和方法目標: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過程中,提高交流,實踐能力。同時感受建立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性。

3、情感目標:學生體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進一步對數學產生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面積的意義、認識三個常見的面積單位。

教學難點: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面積單位的正確表象。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2、探究新知,認識面積

3、認識面積單位。

小學數學面積單位教案篇十

教學內容:

《面積和面積單位》是課程標準人教版實驗教科書三年級數學下冊第70至74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通過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方式,讓學生理解面積的意義。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體會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并在活動中獲得關于它們的空間觀念,形成正確的表象。初步形成面積單位實際大小的表象。

3.通過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操作、概括能力、自學能力和估測能力。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使學生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教學重點:

理解面積的意義,認識面積單位并建立正確的表象。

教學難點:

1.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確表象。

2.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

教學課件和1平方米的正方形紙,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長25厘米、寬15厘米的長方形,另一個長35厘米,寬10厘米的長方形。

學具:

每四人一組,長25厘米、寬15厘米的長方形;長35厘米、寬10厘米的長方形各一個,每組一袋學具,內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學具若干;每個學生面積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學具各一個)。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充分感知面積的意義。

1、感受物體的表面。

同學們,今天鐘老師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來學習。大家有信心來上好這節(jié)課嗎?有信心的話咱們同桌之間擊個掌,(孩子們擊掌)我也來(老師加入學生的擊掌中,從第一排開始從左向右依次與學生擊掌,停留在與一個學生擊掌的過程中)。老師的手掌面大還是他的大?(學生進行比較)同學們,請把你的手掌輕輕地放在數學書的封面上,比比看,數學書的封面大還是手掌面大。(學生進行比較)摸一摸桌面,比一比,桌面大還是數學書的封面大。比比看,桌面大還是黑板面大(師比黑板),比一比,教室地面大還是黑板面大。

師:剛才我們說手掌、數學書、黑板、教室地面都是物體,他們有的大,有的小,像這樣物體的表面的大小,這是他們的面積(板書:物體的表面的大小就是他們的面積)。今天我們來研究面積(板書課題:面積)。

師:誰能舉例說說什么叫面積?(師拿出數學書摸數學書的封面)如數學書封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

2、感受封閉圖形的面積。

物體的表面有大小,平面圖形有大小嗎?

課件出示:

選一組你喜歡的圖形涂上顏色,比較這組圖形的大小,說說在比較中你發(fā)現了什么?

(學情預設:大部分學生都選擇(1)或(3),不選擇(2),適時提問,為什么不選擇(2),學生會認為(2)的圖形無法比較,因為這個圖形是不封閉的。這時老師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可以讓課件上的其余四個封閉圖形進行鋪展變色。)。

師:可見封閉圖形也有大小。(板書:封閉圖形)我們說物體的表面和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二、動手實踐,探究新知。

(一)觀察法。

師:孩子們,咱們來玩一個比大小的游戲。

直接出示兩個非常明顯的有大小之分的圖形。

哪個面積比較大?你怎么比的?(板書:觀察法)。

師:兩個面積相差比較大的圖形,我們只要觀察一下就能直接比較出它們面積的大小。

(二)重疊法。

師:這兩個看上去相似的圖形,你有什么好辦法比較出它們的辦法?

預設:重疊法,移多補少法。

師:就聽你的,我們用重疊法來比一比。

可以采用重疊的方法比較它們面積的大小。(板書:重疊法、移多補少法)。

(三)測量法。

出示兩個面積接近但形狀不同的長方形。

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個長方形的面積小一些?為什么?

學生經過觀察、重疊、割補都無法比較,激發(fā)認知沖突,怎么辦?

(預設:學生可能會說用尺子量,比周長。學生猜測周長相等,面積也就相當)。

小學數學面積單位教案篇十一

教學目標:

掌握面積單位間的進率,并運用進率進行單位換算。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掌握單位換算的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邊長為1分米的正方形,上面劃分成邊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讓學生回憶之前已學過哪些長度單位,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還學過哪些面積單位。

引入新課:

教師板書題目,并把剛才學生們說的長度單位、面積單位歸納板書。

二、探究新知。

1、學習教材第70頁例6。

出示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讓學生列式求出它的面積。

翻過來看背面,現在把面積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邊長平均分成10份,1份是多少?

教師說明:這個正方形的邊長可以看作是10厘米,前面我們學了1分米是10厘米,按邊長是10厘米再計算一下這個正方形的面積。

10×10=100(平方厘米)。

讓學生觀察兩次求正方形面積的計算過程,分小組討論,你能發(fā)現什么嗎?

教師板書: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引導學生去想,根據前面學習的經驗,你能推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嗎?

教師板書: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學生記憶相鄰的兩個面積單位的進率,教師把板書補充完整。

區(qū)別相鄰的長度單位間的進率和相鄰的面積單位間的進率,并啟發(fā)學生找出它們之間的規(guī)律。(當相鄰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10時,相應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就是100)。

8平方米=平方厘米。讓學生討論并回答結果,然后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5平方米=()平方分米。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陳述自己的思考過程。

3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讓學生比較這道題與前兩道題有什么不同。(前兩道題是從大單位換算成小單位,這道題是將小單位換算成大單位)請同學們討論這道題該何如去做。

三、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填一填、

7平方米=()平方分米3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700平方分米()平方米10平方米=()平方分米。

4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2、在下面的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

課桌長是5()黑板的面積是3()。

四、思維訓練。

1、一個長方形的周長是160厘米,它的長是50厘米,寬是多少分米?

教學反思: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在實際的計算中理解了面積單位間的進率,弄清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的算理。

掌握了單位換算的方法,能夠正確進行面積單位間的換算。

第六課時課題: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教材第71頁例7、72頁例8及第74頁5—8題,75頁9、10題。

教學目標:

1、鞏固復習面積和面積單位,區(qū)別面積單位和長度單位,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和周長公式。

2、提高綜合運用面積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正確運用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面積公式和周長公式。

教學難點:

正確靈活地運用面積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讓學生從大到小說出已學過的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教師板書)說出它們之間的進率,并說出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和周長公式。

二、探究新知。

1、學習教材第71頁例7。

出示例7標識牌和問題。

教師:觀察圖,從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我們怎樣計算呢?怎樣換算成平方米呢?

(1)較大面積單位的數換算為較小面積單位的數。

方法一:乘它們之間的進率。

方法二:兩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中有幾個“0”,就在數字后添幾個“0”。

(2)較小面積單位的數換算為較大面積單位的數。

方法一:除以它們之間的進率。

方法二:兩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中有幾個“0”,就在數字后去掉幾個“0”。

所以6400平方厘米=64平方分米。

2、學習教材第72頁例8。

出示例8。

教師:觀察圖,從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

師生共同探求計算方法。

先算出客廳的長和寬分別可以鋪多少塊地磚,然后再用乘法計算出一共需要的地磚數量。

方法一:6×3=18(平方米)。

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

3×3=9(平方分米)。

1800÷9=200(塊)。

答:一共要用200塊地磚。

方法二:6米=60分米。

3米=30分米。

60÷3=20(塊)。

30÷3=10(塊)。

20×10=200(塊)。

答:一共要用200塊地磚。

教師:我們計算得對不對呢。下面來驗證一下。

9×200=1800(平方分米),1800平方分米=18平方米。

正好與客廳的面積相等,解答正確。

三、鞏固練習。

1、讓學生在教材上完成第74頁的第5題,集體訂正。

2、判斷下面各題,錯的要說明原因。

(1)6平方米=60平方分米。

(2)邊長為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長和面積相等。

(3)用8個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只有一種拼法。

(4)用8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圖形它們的面積都是8平方分米。

3、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74頁的第6—8題。

讓學生先讀題,并理解題意,說明每題要解決的問題和解決問題所需的信息數據,然后獨立完成。學生在解答過程中教師注意巡視,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重點輔導。最后指名學生說出解題思路、計算過程和計算結果。

第6題:18×12=216(平方分米)。

答:墻報的面積是216平方分米。

(18+12)×2=60(分米)。

答:花邊總長60分米。

通過練習,明白需解決的兩個問題:一是求面積,二是求周長,所用公式不同,所用的單位也不同。

第7題:6×3=18(平方米)18—3=15(平方米)。

答:要粉刷的面積是15平方米。

解決此題時要讓學生明白:用墻壁的面積減去黑板的面積,才是粉刷的面積。

第8題:200×6=1200(米)1200×8=9600(平方米)。

答:能給9600平方米的地面灑上水。

讓學生明白灑水車灑水的面積是長方形,用長方形面積公式解決問題。灑水的寬度是8米不變,灑水的長度是(200×6)米,長×寬就是灑水的面積。

4、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75頁第10題。

讓學生讀題,了解題意,獨立完成。

四、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在橫線上填寫適當的單位名稱。

樓房高15()數學書厚6()。

課桌面的面積33()課桌長8()。

足球場的占地面積是7200()。

五、思維訓練。

1、判斷。

(1)用14米的鐵絲圍成的正方形,要比圍成的長方形面積小。

(2)數學書封面的面積是26厘米。

(3)6公頃=600平方米。

(4)邊長為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積與邊長為10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積相等。

(5)用6個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只有一種拼法。

(6)用4個1平方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圖形,它們的面積都是4平方米,但周長不一定相等。

小學數學面積單位教案篇十二

1.使學生體會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形成不同單位面積的表象,能說明或比劃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實際大小,能根據實際正確選擇面積單位。

2.使學生通過觀察、比劃和操作等活動,建立面積單位和單位面積大小的觀念;培養(yǎng)觀察、類比等思維方法,體會不同面積單位意義的一致性,發(fā)展空間觀念。

3.使學生通過面積單位的認識,體會學習內容的發(fā)展和自身的知識的積累,初步了解面積單位在現實生活里的應用,激發(fā)進一步學習數學的興趣。

認識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教學難點]建立面積單位實際大小的表象。

教師準備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和4把米尺;學生在課本第111頁上剪下12個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2個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每組準備4把米尺。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1.創(chuàng)設情境。

引導:你能用一個物體的面量一量,說出大約有幾個這樣的物體面大嗎?自己選一個物體,比如課本、文具盒、墊板、長方形或正方形的紙,用它的面去量一量,看看大約是多少,等會大家交流結果。學生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交流:你量出的課桌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教師板書交流的結果) 2.引入新課。

質疑:同樣大小的課桌面,為什么量得結果里的數不一樣?請你說說是為什么。那怎樣就能使大家量得的結果里的數是一樣的呢?說明:看來,要得到相同的結果,就需要用統(tǒng)一大小的面去量面積。我們量長度用長度單位,而這里量面積就要用面積單位。也就是說,為了準確測量或計量面積大小,要用統(tǒng)一的面積單位。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面積單位。(板書課題)

二、觀察感受,認識單位1.說明單位。

引導:你看了這個課題,想知道些什么?說明:大家想知道什么是面積單位,面積單位有哪些。首先我們來看面積單位。在測量和計量面積時,常用的單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板書: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提問:看了這些面積單位,你又想知道些什么?說明:大家看到這些面積單位,又想知道這些面積單位是怎樣的,各有多大。接下來我們就認識這些面積單位。 2.認識平方厘米。

(1)說明:我們上節(jié)課數方格比較面積大小,看一個圖形面積有幾個方格大,用的方格是正方形的。今天要認識的三個面積單位,是像方格那樣的正方形,但不同的單位,正方形大小不同。

引導:1平方厘米有多大呢?你能從我們準備的這些小正方形中,找到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嗎?找出來舉給老師看一看。

指出:小朋友的眼光真準,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就是1平方厘米。(黑板上貼出1平方厘米)小朋友量一量這個正方形邊長是多少。

提問:邊長是多少?指出: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大家仔細觀察這1平方厘米的大小,記住它的大小。(板書:1平方厘米――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厘米可以寫成1 cm2。(板書:1 cm2)這里cm表示厘米,右上角的小“2"表示“平方",也讀成1平方厘米。(讓學生集體讀兩遍) (2)引導:拿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紙片,摸一摸它有多大。你有什么感覺呢?告訴大家。

拿這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與你的指甲比一比,看看哪個指甲面的大小最接近。交流:你哪個手指的指甲接近1平方厘米?和同桌說說你接近1厘米的是哪個指甲,把那個指甲給同桌看一看。觀察:大家看一看1平方厘米的大小,閉上眼睛想一想,把1平方厘米記在心里。強調:1平方厘米就是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大小。 (3)引導:大家觀察教材第61頁的兩個長方形,都是由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你知道每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嗎?為什么面積都是6平方厘米?說明:要知道一個圖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只要看這個圖形含有幾個1平方厘米,面積就是多少平方厘米。

(1)引導:平方厘米這個單位比較小,一般用來測量比較小的面。如果要測量像課桌面、椅子面這樣比較大些的面的面積,就要用稍大一些的面積單位?,F在大家拿出你準備的這樣一個稍大些的正方形,(貼出1平方分米)量一量邊長,想想它可能是哪個面積單位。

提問: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你認為它是哪個面積單位?

(2)引導:你能用手勢比劃出1平方分米的大小碼?試著比劃給老師看一看。指導:1平方分米可以這樣比劃:一只手手心朝前,一只手手心朝里,用拇指和食指搭成邊長大約1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大約就是這么大。想象:大家在頭腦里畫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記住它的大小。提問: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面接近1平方分米呢?請你舉出說一說。(學生舉例交流)強調:1平方分米就是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大小。.(3)測量:請大家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紙片,同桌兩合作,再量一次課桌面,看看大約多少平方分米。(學生操作測量)交流:課桌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指名幾人說結果)這次測量結果里的數相同了嗎?為什么這次會相同呢?提問:我們是怎樣測量的?把你的量法做給大家看一看。(指名學生演示)說明:測量長方形面的面積,可以一行一行地量出這一行是多少平方分米,再量出有多少行,得出一共有多少個平方分米。長方形桌面含有多少個1平方分米,面積就是多少平方分米。 4.認識平方米。

(1)引導:根據前面的學習,你認為1平方米應該是怎樣的一個正方形的大小?說明:邊長1平方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板書畫出邊長1米的正方形,并板書:1平方米――邊長1米的正方形)像這樣大的正方形是1平方米。量較大面的面積,通常用平方米作單位。

提問:1平方米還可以怎樣寫?學生讀一讀。 (2)引導:你能用米尺擺出1平方米嗎?由組長負責,帶領全組同學在前面或后面擺一擺,看一看1平方米有多大;再往里面站人,看看1平方米的地方可以站多少個同學。

學生操作,教師指導。

提問:看到1平方米有多大了嗎?你個例子說說,什么物體的面大約1平方米? 1平方米大約可以站多少個同學?說明:1平方米是邊長1米的正方形。像大家剛才那樣站9~10個同學所占的面積大約1平方米。

(3)引導:根據黑板上畫的1平方米,你能估計一下黑板面大約有幾平方米大小嗎? 5.梳理面積單位。

(1)提問:通過上面的學習,你認識了哪些面積單位?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各有多大?你能比劃或者舉例,說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大約各有多大嗎? (2)讓學生讀一讀板書的面積單位的三句話。提問:這三個面積單位從大到小怎樣排列?說明:其實還有比1平方厘米更小的,比1平方米更大的面積單位呢,以后我們再認識。(在板書的3個面積單位兩端往左右標出箭頭)

三、練習鞏固,深化認識1.做“想想做做”第1題。

讓學生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擺一擺,量出面積特別是多少。

交流:長方形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你是怎樣擺的?(演示、觀察每排擺了幾個1平方厘米,擺了幾排,一共多少平方厘米)正方形面積是多少?你擺了幾排,每排有幾個1平方厘米?說明:一個圖形含有多少個1平方厘米,面積就是多少平方厘米。在測量長方形或正方形面積時,可以像剛才這樣,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看每排是幾個1平方厘米,有幾排,就能知道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2.做“想想做做”第2題。讓學生在圖下對應填寫單位名稱。交流:你是怎樣填的?這兩個單位有什么不同?你發(fā)現有什么聯系嗎?(用1厘米做正方形的邊長,面積就是1平方厘米)指出:長度和面積的意思不一樣,長度是線段的長短,面積是面的大小。所以長度單位用線段表示,面積單位要用正方形表示。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引導:這里要填哪些面的面積單位?插圖表示什么地方的大小?請小朋友想想這些面的實際大小,看看量得的數,想想用哪個單位名稱,再在( )里填一填。

交流:你是怎樣填的?選擇3道要求說說怎樣想的。

說明:選擇面積單位,要想想物體面的實際大小,再看看量出的數,思考用哪個單位是正確的。

四、全課總結,交流收獲

1.課堂總結。

提問:這節(jié)課你認識了什么?有哪些收獲?還有問題要幫助解決嗎?

2.課后活動。

布置:每個小組由組長負責、相互合作,用舊報紙拼出1平方米的正方形,量一量黑板面積和門窗面積,在小組之間交流。回家作業(yè):補充習題第49頁。

小學數學面積單位教案篇十三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面積的意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建立1平方米,一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探索物體和圖形大小的過程,體驗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發(fā)展空間觀念。

理解面積的意義,認識面積單位。建立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的正確表象。

新授課

以自主探究為主。

教學課件。

(課件出示信息窗1主題圖)

1、師:你能解決剛才我們提出的“餐廳和廚房哪個大”這個問題嗎?

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提出比較房間地面的大小。

利用比一比或擺一擺的方法,自己嘗試解決。

2、請學生匯報自己是怎么做和,有什么發(fā)現。

學生可能用正方形、三角形、圓形擺,得到廚房比餐廳大。

4、現在你知道什么是面積了嗎?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對面積的理解。

1、師: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解決“晚廳的面積有多大?”的問題嗎?

學生自己擺。

2、師:把你解決的辦法向大家介紹一下。

學生交流。

3、師:大家用來計量的單位不一樣,所以得到的結果不一樣。為了方便,人們統(tǒng)一了面積單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師: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就是1平方厘米。

(1)畫出1平方厘米大的正方形。(2)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面大約有1平方厘米。(3)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量身邊較小物體的面的面積。

師:請你量量桌子面的面積是多少?

學生操作,會感到太麻煩,質疑,有沒有大一點的面積單位呢?

師介紹面積單位1平方分米,并感受它們的大小。

(1)介紹1平方米有多大。(2)畫出1平方米的大小。(3)讓學生站一站,看大約站多少名同學。

課堂: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學生思考,回顧學習內容)

課堂練習設計: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面積的意義。

2、進一步感受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實際大小,初步形成面積單位實際大小的表象。

3、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所學,進一步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進一步理解面積的意義,認識面積單位。能運用所學熟練地解決問題。

1、引導學生回憶所學的面積的意義及面積單位。

2、設計練習題注意以下幾種題型。

(2)、動手操作的題目:

拼圖游戲:用12個面積是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可以拼成多少長方形?它們的面積是多少?讓學生小組合作拼一拼,記一記,算一算,說一說。

畫一畫。在方格紙上畫出形狀不同,面積相同的圖像,這種題目更能加深同學們對面積的理解。

估一估。讓學生估一估身邊物體的面積。如黑板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米?這種題目可以加深學生對面積單位的理解。

設計題。如請學生在方格紙上設計一個面積大約是16平方厘米的漂亮花壇。(一小格代表1平方厘米)

3、教學時,可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再引導學生相互討論交流,然后再進行解決問題方法的展示。

現在我知道大家弄懂了怎么制作軸對稱圖形了,下面檢驗一下哪組制作的最棒?

自主練習1.拿出課前剪好的圖形折一折,看哪些是軸對稱圖形?

小學數學面積單位教案篇十四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包括四部分:面積和面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面積單位的進率,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這部分內容的結構如下:

三、教學目標。

1.結合實例使學生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引進統(tǒng)一的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頃,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使學生探究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會應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四、重點難點。

1、教學中展現概念的形成過程。

3、教學中強化概念的比較辨析。

五、教學建議。

1、變概念的機械學習為有意義的學習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還能為以后學習其他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本單元主要內容兇手:面積和面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面積單位的進率,常用的土地面積。

2、加強直觀教學,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

3、讓學生探究,主動獲取結論。

4、重視估測能力的培養(yǎng)。

六、課時劃分。

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2課時。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1課時。

公頃、平方千米2課時。

整理和復習1課時。

小學數學面積單位教案篇十五

12月湖南大學岳麓書院從香港搶救性收購了一批秦代竹簡,這批竹簡是繼1975年云夢睡虎地秦簡和湘西里耶秦簡之后的又一次重要發(fā)現。其中涉及數學內容的竹簡二百四十余枚,總字數6300字左右,完整算題80余例,另有解決某一類問題的單獨術文。按照原簡背面的標題,這部分被稱為《數》,經研究確定其成書時間早于1983年出土于湖北張家山漢墓的《算數書》,成為迄今為止所發(fā)現的最早的系統(tǒng)性中國數學文獻。

秦漢時期的數學史料極其稀缺,每一次考古發(fā)現涉及數學的部分,都值得深入研究。但其他一些涉及數學內容的竹簡,僅記載零星的數學資料,如清華大學所藏戰(zhàn)國竹簡中有記載乘法運算的《算表》,20發(fā)現的里耶秦簡中也有九九乘法口訣,其能提供的數學史信息均不夠豐富。少有像《算數書》和《數》這樣較為完整具、編排較成體系的著作。《算數書》自簡文公布以來,在數學史界產生了重大影響,關于其作者以及與《九章算術》的關系等問題,學界均作了深入研究和討論,中國數學史的開篇將因此改寫,《算數書》成為不可不書的重要一章。12月《數》的原簡照片出版公布,經考古學界和數學史界的初步研究發(fā)現,與《算數書》一樣,《數》的題目類型、內容、表述方式和解題思路跟漢代成書的經典傳世文獻《九章算術》有密切聯系,與《算數書》也有部分呼應,另外還出現了其他早期數學文獻中罕見的駐扎營軍問題。

而一直作為數學史界研究重點的《九章算術》,在有了《算數書》和《數》這兩部出土文獻作為文本上的他者(theother)的對照,也隱隱凸顯出以往被忽略的一些特性,如更宏大的問題背景、更嚴謹的數據處理和更復雜的.制度設計思想等。這或許意味著,在中國傳統(tǒng)數學實用取向的基礎上,還分化出不同的層次。有必要將傳世文獻《九章算術》與出土文獻《算數書》《數》就其中的典型問題進行深入比較,進一步解釋這三者之間的聯系與區(qū)別,這將有助于我們加深對中國早期數學的理解和認識。

小學數學面積單位教案篇十六

《面積和面積單位》說課稿各位評委、老師們,上午好!我說的課題是《面積和面積單位》。下面我將從教材、前測、教學目標等環(huán)節(jié)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本課內容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70~74頁。

教材簡析:《面積》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被安排在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這一單元具體包括:面積和面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面積單位的進率,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四部分。本課是這一單元的起始課,它的教與學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度和長度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化的開始,是空間形式“由線到面”的一次飛躍。學好本課,不僅是學習面積計算的基礎,更是小學階段幾何教學的基礎知識。

為了幫助學生建立面積概念,教材在編寫上非常重視展現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注重常用面積單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觀操作和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體驗。教材按照先認識面積(包括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封閉圖形的大小),然后歸納面積的概念,再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包含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為什么用邊長是“1”的正方形作面積單位及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說前測:。

關于面積和面積單位學生知道些什么呢?對三年級兩個班學生的前測結果統(tǒng)計表明:。

關于面積,87%的學生通過其他渠道或自學課本知道“面積”一詞,13%的學生表示從未聽說;15%的學生對“面積”的含義有錯誤認識,56%的.學生認為“面積”和物體的大小有關,29%的學生表示說不清楚。

關于面積單位,69%的學生表示通過其他渠道或自學課本知道“面積單位一詞”,31%的學生表示從未聽說;10%的學生對面積單位的含義有錯誤認識,47%的學生認為面積單位和物體的大小有關,43%的學生表示說不清楚。

據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1)通過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體驗活動,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建立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積單位的建立規(guī)則。

(3)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動中獲得關于它們實際大小的空間觀念,形成正確的表象。

(4)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學生體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并建立正確的表象。

難點: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四、說教學準備:。

(1)教具:多媒體課件;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小學數學面積單位教案篇十七

教學目標:

1.知道1公頃、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并能正確運用地積單位解決問題。

2.通過親身丈量、體驗、感受1公頃的實際大小及適用范圍。通過觀察和想象身邊熟悉的場景體驗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及其適用范圍。

3.感受大面積單位產生的價值,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

知道1公頃、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掌握平方米、公頃、平方千米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建立1公頃、1平方千米的實際觀念,并能在具體的情境中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

教學準備:

實際測量,步測,留有影像資料。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加強理解。

聯想——出示一個邊長為1分米的正方形,看到它,想到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聯想,回顧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和1平方米的概念的界定,為了后面教學1公頃和1平方千米時能夠準確的進行概念界定。

2.選擇合適的單位。

課件出示下面三道題。

計算機鍵盤上小按鍵的面積大約是1()。

咱們班教室地面的面積大約是48()。

黑板表面的面積大約是4()。

3.對比理解。

黑板表面的面積大約是400()。

【設計意圖】同樣是黑板表面的面積,單位卻不一樣。讓學生體會到一定要根據物體表面的實際大小和數據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

(一)導入,產生認識沖突。

【設計意圖】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渲染氣氛,讓學生在聽和看中感受到大的特點。

在欣賞之余,我也產生了一個問題想問一問大家,如果想了解太湖的面積,

選擇什么面積單位更合適呢?

預設1:平方米。

預設2:平方千米,公頃做單位。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到如果選擇的面積單位小的話,那么前面的數據就會很大,讀起來不方便。這時,就需要學習較大的面積單位,與原有的知識產生沖突。

2.結語并板書課題。

1平方米大約是多媒體教室地面4塊磚的面積,看來,太湖的面積如果以平方米作單位,就有2425000000個1平方米那么大,讀起來確實有一些困難。面積的大小是不變的,要想讀起來簡潔、方便,就只能選擇更大的面積單位。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在測量較大的土地面積時需要用到的更大的面積單位。——板書課題(土地面積單位)。

(二)建立1公頃的表象。

出示:太湖的面積大約是242500公頃,讓學生說說看后有什么想法?

1.解決1公頃的概念。

1公頃:是邊長100米的正方形的土地面積。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敘述,解釋,計算,了解概念及掌握1公頃與1平方米之間的進率。并說說知道1公頃的概念和進率后有什么想法。繼續(xù)抓住“大”的特點進行教學,為下面作鋪墊。

2.出示課前的影像資料,幫助學生對1公頃實際觀念建立的過渡。

讓學生舉例說說生活中哪里的面積會運用到公頃這個單位。

學生會說到之前測量過的學校足球場的占地面積,學校的占地面積等等。

出示:學校足球場的畫面以及相應的信息。

其實,在舉行一些重大比賽時,比如,世界杯足球賽,奧運會足球賽等等,都是在正規(guī)的足球場里舉辦的。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建立起的比較模型,已經感受到1公頃有多少個自己熟知的事物的面積。從數量上有了感受,體會由一個到多個,為學生建立起1個1公頃的實際觀念打基礎。

3.感受學校的占地面積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

出示同學們測量學校占地一周的畫面。學校近似一個長方形,長110米,寬90米。讓學生計算出學校的占地面積,并運用剛剛學到的1公頃與1平方米的進率的知識進行換算,以公頃為單位,得到學校的占地面積大約就是1公頃。

4.語言描述對1公頃實際大小的理解。

你能用一句話來表示1公頃的實際大小嗎?

預設:1公頃有200個教室那么大,10個學校足球場那么大,2個正規(guī)足球場那么大等等。

結語: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我們要善于用身邊的事物感受數學,數學無處不在。

(三)建立1平方千米的表象。

1.運用1公頃比較,進行估計,感受多個1公頃。

過渡語:在假期中,老師和同學們都會去一些景點游玩,你們看,這是咱們豐臺區(qū)的世界公園,這是世界公園的占地面積,這是咱們學校的占地面積——大約是1公頃,這些都已經按照相同的比例進行了縮放。

估一估世界公園的占地面積大約是多少公頃?

出示信息:世界公園的占地面積大約是47公頃,將估計與信息比較。

這是天壇的祈年殿,天壇公園的占地面積大約是273公頃,相當于()個世界公園的占地面積那么大。

2.感受平方千米,引發(fā)聯想。

過渡:太湖的面積是242500公頃,管理員還告訴了我另外一個信息:太湖的面積是2425平方千米。這是我們國家的臺灣島,它的占地面積大約是35800平方千米。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中發(fā)現新的信息——平方千米,并產生聯想:什么是1平方千米,有多大,與1公頃、1平方米之間的關系等等。

3.知識遷移,解決概念和進率。

讓學生結合板書猜測一下1平方千米是怎樣定義的,并通過計算、觀察、比較、推算等方法得到1平方千米和1公頃、1平方千米和1平方米之間的進率。讓學生體會1平方千米比1公頃“更大”的特點。

4.展開聯想,估計1平方千米有多大。

預設。

1平方千米是1公頃的100倍。

相當于100個豐臺一小豐益分校的占地面積那么大。

相當于0個咱們的教室占地面積那么大。

【設計意圖】讓學生結合以建立起的比較模型說說自己對1平方千米大小的描述,由100個到20000個,數據這么大,學生能算出來,但是這么多到底是什么樣子,是無法想象到的。使學生產生學習1個1平方千米的迫切需求。

5.直觀感受1平方千米到底有多大。

過渡:(出示三維地圖畫面)你們看,這是從三維電子地圖上截取的咱們學校附近的畫面,這是路口的紅綠燈,這是豐北橋下,這是華堂商場,這是東大街的順天府超市,連接這四個地點,圍成的土地面積大約是1平方千米,看,這個是咱們學校,1平方千米大約有100個咱們學校這么大。

說說體會。

【設計意圖】選擇學生熟悉的生活區(qū)域的三維電子地圖,幫助學生解決認知上的難點,真正建立起1平方千米的實際觀念。

6.了解,運用。

(出示北京市地圖)我們生活在豐臺,我們也都參與了“知豐臺。

愛豐臺”的活動,那么大家對豐臺區(qū)的占地面積是否有所了解呢?豐臺區(qū)的占地面積大約是304()。

說說自己的理由。

合30400公頃,大約有30400個學校的占地面積那么大。

老師的家在昌平,我也了解了一下昌平區(qū)的土地面積,一起來讀讀。你有什么感受?(大、遼闊)。

昌平區(qū)、豐臺區(qū)都是首都北京的一個區(qū)縣,估一估我們首都北京的土地面積有多大?

我們偉大的祖國幅員遼闊,物產豐富,你們知道我們的祖國有多大面積嗎?讀一讀,9600000平方千米。

(四)總結:今天我們又認識了兩個土地面積單位,通過計算、想象、觀察感受到了它們面積的大小,希望同學們能夠在今后的生活中,根據面積的大小能夠合理的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

小學數學面積單位教案篇十八

“面積和面積單位”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面積的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教學前期深思考、教學過程講策略、效果預測促達成三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學前期深思考。

思考一:讀教材、讀學生,為實施“主導”、落實“主體”做保障。

面積屬于圖形與幾何領域。這一單元包括:面積和面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面積單位的進率,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本課是這一單元的起始課,它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度和長度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化的開始,是空間形式上“由線到面”的一次質的飛躍。

三年級學生的思維正處于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而且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觀察能力,喜歡操作、樂于探究。所以,我們引導學生在實踐操作中經歷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

思考二:定目標、定方法,為實施“主導”、落實“主體”打基礎。

我們結合本學段課標要求及學生實際,確定本課教學目標為:(1)通過指一指、摸一摸等活動,使學生理解面積的意義。(2)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動中獲得關于它們實際大小的空間觀念,形成正確的表象。(3)學習選用觀察、重疊、數格子以及估測等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教學重點是: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并建立正確的空間觀念。教學難點是:在操作中體會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我們將通過觀察、比較、測量等教學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利用感性認識,提高知識攝取的效果。同時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體驗與他人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

二、教學過程講策略。

為全面落實教學目標,我們設計了如下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1)談話引入,明確目標;(2)趣味游戲,激發(fā)興趣;(3)充分感知,合作建構;(4)聯系實際,達標檢測;(5)結合目標,總結提升。下面我就針對本課的重難點具體闡述以下兩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談話引入,明確目標。

課上教師采用談話引入的方式,提出了:“關于面積和面積單位,你想知道什么”這個問題。教師根據學生對新知的學習需求確定學習目標,目的在于: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

第二環(huán)節(jié):充分感知,合作建構。

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應做到:讓教學中的每一環(huán)節(jié)都服務于教學目標。根據我們對教材編寫意圖的分析,發(fā)現教材是從“實物”抽象出“平面圖形”感知概念。但我們了解到學生已經掌握平面圖形的相關知識,所以我們適當調整了認知順序。把游戲中的素材當做學材,抓住“長方形的大小就是長方形的面積”,引入對平面圖形面積的認知。又運用觀察、重疊、比較的方法,突破了對封閉圖形的理解。這樣順學而教,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當學生對面積的概念逐漸清晰時,教師就引導學生體驗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重要性。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們采取“合作探究”的有效措施,給學生提供充分合作學習的空間。學生根據合作要求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全班匯報的過程中優(yōu)化方法。教師順勢引出“數格子”的方法,再通過比較6個格子和12個格子的圖形大小,使學生意識到:只有統(tǒng)一面積單位才能比較面積的大小。這節(jié)課的難點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學習面積單位時,教師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采取“先扶后放、教學合一”的有效策略。在“量一量建立認知,找一找形成表象,測一測實際運用”的過程中感知1平方厘米的大小。學生掌握了這種“量、找、估”的學習方法后,教師利用類推思想認識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目的就是讓教法成為學法,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三、效果預測促達成。

為了預測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我們認為本課運用了以下幾點教學策略:

1.以學定教,為學而教。本課教學關注并激活學生已有的經驗,讓學生基于經驗主動構建對數學的理解。

2.開展實踐活動,提高學生數學素養(yǎng)。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將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經歷各種教學實踐活動,在“做”的過程和思考的過程中學習方法、積淀數學活動經驗。

3.回顧反思,再次體會數學思想方法的作用。本節(jié)課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促使學生養(yǎng)成追問的習慣,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形成用數學思想方法學習更多新知的心向和愿望。

以上是我們的教學預案,許多新的知識、新的思想、新的方法,都是在師生互動中生成。這就需要教師讀懂課堂,做到該出手時才出手,為“主體”而“主導”,以學定導,和諧高效的課堂才能真正得以實現。

小學數學面積單位教案篇十九

知識技能:

1.通過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動,使學生初步理解面積的意義。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體驗建立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積單位的建立規(guī)則。3.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動中獲得關于它們實際大小的空間觀念,形成正確的表象。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學生體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讓學生初步理解面積的意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

教學難點:

2.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過程。

(一)游戲新課,感知面積。

1、黑板出示:面積關于面積你知道了些什么?

游戲1:手心的面向上,手背的面向上,手心、手背、手背、手心、手背……。

(二)創(chuàng)設情境,理解面積的意義。

出示:現在,請大家看這個盒子,有面嗎?

師:是看到還是摸到的。

生:看到的。

師:再請你閉上眼睛,摸盒子的2個面,(指定)你有什么發(fā)現?還有想說的嗎?

生:面是光滑的。

生:我摸的兩個面是一樣大的。

生:上面大,右面小。

師:那就是說,物體的面有大有小(生說)(板書;面大小)面的大小就是面積(板書:面積)。

師;好,大家一起拿出數學書,和老師一起摸一摸數學書的封面。

生;2個說。

師:有了面積單位,就可以量物體的表面的面積。請大家量一量書面的面積師:生匯報,你量了…..

驗證:請一個學生上臺板演?怎么辦?引導,用大的面積出示:平方米。

師:更大的面積單位是平方米。

師:他講得對嗎?誰會說出到底多大的圖形?

師:出示小卡片,這張卡片,用面積單位來量這個卡片面積多大呢?

思考:量這張小卡片,能用剛才的面積單位嗎?生:不能,理由。

放手問:從中你想到什么?還有更小的面積單位?

引導生說: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是1平方厘米(反復說)猜猜1平方厘米多大呢?(很小)屏幕出示(縮放)。

師:找找生活中的面積單位。哪些物品是1平方厘米,哪些是1平方分米,哪些是1平方米?!?.

板書。

面的大小是面積。

邊長1米的正方形1平方米。

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

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里米。

小學數學面積單位教案篇二十

《面積和面積單位》是《九年義務教育》第7冊134頁—136頁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學了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們的周長計算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學生學了這部分內容,為以后學習習近平面幾何圖形的面積打下基礎。面積的學習,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相對較難,教材首先讓學生通過觀察所熟悉的物體表面的大小來幫助理解面積的含義,在認識面積的意義后,接著學習面積的單位,使平面圖形的大小有了度量的標準,這樣就減少了認識上、理解上的難度。

二、教學目標。

基于對教材的以上認識,按照大綱的要求,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面積的含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知道他們實際的大小。

2、能力目標:初步學會用面積單位測量圖形的面積。

3、情感目標: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面積的意義,認識面積單位。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新課。

讓學生說說多功能教室有哪些物體,和你家的房子比較一下誰大一些?并問學生想不想知道多功能教室到底有多大?比你家房子大多少?從而順其自然的導入新課。教師板書:“面積”。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主要是想體現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和生活之中,拉近了本課的所學的內容與學生的認知之間的距離,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及學習的積極性。

(二)探索面積的概念。

這一環(huán)節(jié)分兩步來完成:第一步認識面積首先讓學生通過用手摸數學書的封面、文具盒的面和課桌的桌面,看電腦中的兩個鏡框的畫面,來感受物體表面有大有小。接著讓學生畫平面圖形,讓學生知道平面圖形也有大有小。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想、議、說,給他們的大小起個名字,最后師生共同總結面積定義,教師板書。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知識入手,通過眼看、手摸、口述、用腦思考等多種感觀參與到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中,豐富了學生的表象。教師及時捕捉學生的反饋信息,引導學生抽象出面積的概念。第二步,比較面積的大小,引出面積的單位首先讓學生知道正確比較面積的大小,必須有統(tǒng)一的標準,教師先出示一個正方形,一個長方形,學生用觀察法比較,會有三種答案,用疊起來的方法比較(試一試),還是不能確定大小,教師根據學生的兩次信息反饋,鼓勵同學們大膽創(chuàng)新,有意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教師再演示,在兩個圖形上分別畫上同樣大的小方格,通過數小方格的數量,學生明白方格多的面積就大。在學生已經知道用數格法來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前提下,運用游戲的方法來比較同樣一個圖形,可以是6格也可以是12格,從而產生了矛盾,達到了學而思,思又惑,惑求解的目的,經過師生共同分析原因,知道要正確地比較兩個面積的大小,必須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接著教師巧妙引出面積單位這一概念。測量長度要用長度單位,測量面積要用什么單位?告訴學生今天先學習三個常用的面積單位,板書: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指出面積單位還有別的,如“平方千米”也是一個面積單位。以上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學生的思維在師生共同提出問題、產生矛盾、解決矛盾的`過程中一直處在積極探索之中,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fā)揮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三)認識面積單位。

這個環(huán)節(jié)分三步來完成:第一步讓學生自學課本并出示相應的自學提示。第二步是分層次來學習三個常用的面積單位:“1平方厘米”的教學以“教”為主;具體環(huán)節(jié)如下:找,從自己備的學具中找出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想:看著1平方厘米并把它印到腦子里。比,比一比你手上的哪個指甲大約是1平方厘米。畫,畫一個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量一量你的橡皮大約是多少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教學以“扶”為主;“1平方米”的教學以“放”為主。以上利用多種方法的教學,促使學生鞏固了面積單位,發(fā)展其空間觀念。第三步用單位面積測量物體表面的面積。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解決問題,促進理論同實踐的結合,為此,在教學中都進行了操作練習讓學生去量一量橡皮、書本封面、課桌,并讓學生學會估量黑板和教室地面的面積。

(四)鞏固練習。

主要設有填空題判斷題和操作題。目的讓學生明白(1)正確運用三個常用的面積單位,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滲透長度和面積的區(qū)別,為下節(jié)課做好鋪墊。并且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求知欲,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為學生提供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空間。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4703140.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