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不僅僅是默默寫下一段文字,更是在心中梳理自己的成長歷程。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可以讓生活更有節(jié)奏感和充實感。范文是總結寫作的參考,但要注意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
大人國與小人國教學設計篇一
今年暑假,媽媽給我買了幾本書,其中我最喜歡的一本是《大人國與小人國》。它主要講述的是大約在三百年前,一個名叫格列佛的英國醫(yī)生航海遇險的故事,他經歷了種.種古怪而又刺激的奇遇:在小人國,那里的人還沒有普通的鉛筆高,格列佛被他們稱作巨人山,可以輕松拖走五十只戰(zhàn)艦;到了大人國格列佛缺成了小不點,遭受黃蜂、冰雪和蘋果的毒害,結果被裝在一個小箱子里提來踢去。他在小人國和大人國遇到的事情都充滿了滑稽和戲劇性,讓我看的愛不釋手。
格列佛在小人國的時候和他們的民眾們友好相處,并幫助了小人國阻止了外敵軍艦的侵犯,可是他們中的幾個大臣卻由于自己自私與貪婪的欲望,忘恩負義,聯合起來給國王寫了彈劾書,格列佛知道了這個消息只能逃到了敵國。過了不久他乘著輪船回到了他的家鄉(xiāng)——英國??墒沁^不了多久,他又不安分起來,又有了要繼續(xù)去航海的念頭。這一次在海上他遭遇了危險,到達了大人國,這里的人們像一座座巨塔,可他們溫柔善良,都非常的喜歡格列佛。在那里格列佛卻被猴子玩,還遭受蘋果的襲擊,最后被一只巨鷹叼上了高空,結果掉入了海中僥幸被人救起。最后經過了一番艱辛,格列佛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鄉(xiāng),見到了親人和孩子。
看完這本書以后,我覺得我們應該做一個善良和可愛的人,不應該像小人國里的大臣那樣自私與貪婪。我一定要做個勇敢誠實和善良的人。
大人國與小人國教學設計篇二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感知大小是由對比產生的。
2、學生通過對比的方法,發(fā)揮想像力,表現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又大小對比的有趣場景。
3、通過”說一說”找一找、想一想、畫一畫等學習活動,豐富學生的想像力。
教學準備:教師:查找有關大人國和小人國情景的圖片,收集相關繪畫作品或課件。學生:閱讀大人國與小人國相關作品,如《格列佛游記》《別惹螞蟻》等,準備水彩筆或油畫棒等色彩繪畫工具。
教學重點:感知大小是由對比產生,并能用繪畫的方式來表現大小的對比。
難點:大膽想象,表現大小對比、感知大小對比的視覺沖擊所帶來的審美感受。教學過程:一引導階段:
1、同學們看過西游記么?西游記中你最喜歡誰?為什么?
2、可是,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到了如來佛的手中,卻怎么也飛不出去,說明如來佛的手怎么樣?(大)那孫悟空呢(?。?。
3、看來同學們觀察的很仔細,那你想不想也到大人國和小人國去看一看呢。
5、學生回答教師師范。
要想表示出你是在大人國還是在小人國,一定要把大小對比畫的清清楚楚,假如你是在大人國,那就把背景畫的大自身畫的.小,相反色彩要豐富些。
6、看看優(yōu)秀作品。
同學們請閉上眼睛一分鐘時間想一想你會遇到什么事情。
同學們的想像力都非常豐富,那你能不能把想象中的情景畫下來呢。
這幾位同學介紹的很好,沒有機會展示的小組內互相介紹你的作品。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進入想象中的大人國和小人國,同學們表現都非常優(yōu)秀,很積極,都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自己在大人國和小人國的奇遇,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學習中再接再厲,畫出更好更獨特的作品。
大人國與小人國教學設計篇三
書里講述了格列佛醫(yī)生在一次航海過程中,船不幸觸礁了,格列佛飄到了小人國,在小人國里格列佛簡直就是一個龐然大物,在小人國的人的眼里,格列佛就是巨人,他們還把格列佛叫做“人山”。小人國里的人有一種“人山”做不到的事情,比如說:捉住一只還沒蚊子大的畫眉或用線穿過在肉眼看來小的看不見的針眼。這些我們“人山”做不到吧!但小人國的人就可以做到。之所以小人國的人能做到,是因為他們是在是太小了。在小人們看來,格列佛的食量大得驚人。在小人國里他一頓飯可以吃200輛馬車的肉,和500桶酒。要是我們現在是小人國的人民,那格列佛可以破世界吉尼斯紀錄了。因為格列佛吃得太多了,小人國的所有東西都不夠他吃,所以小人國的國王決定把格列佛趕出小人國。就這樣,格列佛又變的無家可歸了。饑寒交迫的他流浪到了大人國。大人國的人就是我們所說的巨人。在巨人國里格列佛“舒舒服服”的當了一回“小人”。在大人國里,最小的魚就是鯨魚。最大的魚頂的上一個中國,可見大人國到底有多大。在大人國里人們飯量大的驚人,一頓飯能吃幾百頭牛和幾百頭豬。終于,格列佛在“大人”的幫助下回到了自己的國家。
格列佛的旅行可真是驚險又有趣啊!大家也可以看一看這本書。
大人國與小人國教學設計篇四
教學內容與目標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讓學生認識大與小、高與矮的'特征及相對性。應會:嘗試用對比的方法表現大小與高矮的區(qū)別。
隱性內容與目標通過創(chuàng)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大膽想象、創(chuàng)新的精神,培養(yǎng)與人交流的能力和分享快樂的意識。
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表現大小、高矮的對比關系,進行大膽而豐富的想象,表現出有情趣的內容。
難點:敢于大膽想象,表現出有情趣的內容。學習材料水彩筆、油畫棒導入:同學們誰看過西游記?(看過)西游記中你最喜歡誰?(孫悟空)為什么?可是,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到了如來佛的手中,卻怎么也飛不出去,說明如來佛的手怎么樣?(大)那孫悟空呢?如來佛就好比是童話故事里講述的“大人國”里的人物,孫悟空就好比是“小人國”里的人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三課《大人國與小人國》。
同學們請看大屏幕,這是什么?
(小的很多)這是一架很小的玩具飛機。原來,大小是通過比較才能顯示出來的。
交流討論大與小的想像??磥?,同學們觀察的很仔細。那你想不想也到大人國或者小人國去玩一玩呢?同學們請閉上眼睛,一分鐘時間,想像一下,你也來到了大人國或者小人國,你會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時間到,誰來說說你的奇遇?同學們的想像力非常豐富,那你能不能把你想像中的情景畫下來呢?講解畫面要求。要想表現出你是在大人國還是小人國,一定要把大小對比畫的清清楚楚。如果你是在大人國,那就要把背景畫的(大)而你自己畫的(?。喾?,如果你是在小人國,那就要把背景畫的(?。┒阕约寒嫷模ù螅.斎?,色彩也要豐富一些。學生創(chuàng)作。
:看來同學們在大人國或者小人國的經歷已經畫好了,相信你的奇遇記一定很吸引人。誰能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你作品?這幾位同學介紹的都很好,沒有機會展示的同學小組內互相介紹自己的作品。
大人國與小人國教學設計篇五
三年級學生對不同繪畫用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經驗,會用生動的線條和色彩來表現自己的想法?,F在的孩子接受信息的途徑很廣,思維活躍、想象豐富,愛表現自己,但他們都以自我為中心,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表現畫面。而本課就是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想法,符合學生發(fā)展的特點。
四、教學目標:
基于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情況的把握,我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大小是通過對比體現出來的,并能夠運用對比的繪畫方法,表現“大人國與小人國”。
2、過程與方法:利用聯想與比較,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觀察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引導學生體驗美術學習活動的樂趣,在創(chuàng)作中激發(fā)探索欲,培養(yǎng)個性。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學會利用對比的方法來突顯主人公的“大”和“小”。
教學難點:學生對比方法的應用。人物與周圍環(huán)境的對比、色彩的對比。
六、教法、學法:
本課在教法上我采用觀察比較的方法,使學生通過語言交流總結出對比的表現方法,通過故事和畫面聯想,引領學生走進豐富的幻想世界,分享想象帶來的無窮樂趣,通過語言交流激活學生的興奮點,聯想更有創(chuàng)意的構思。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本課教學的一個能力目標。
七: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課我利用學生們非常喜愛的動畫片《格列佛游記》《白雪公主》等視頻片段來導入新知,激發(fā)興趣,引導學生從中觀察動畫片中的人物共同特點(動畫片中人物大與小的鮮明對比)由此引出新課“大人國與小人國”。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首先,我找學生到黑板上畫一片樹葉,問同學們這片樹葉大還是小,這時有的學生會說“小”,有的會說“大”我提出質疑,“到底大還是小呢?”并找兩名同學畫出一個更大的和再小一些的。再問同學們,這樣學生會很輕松說出哪一個大、哪一個小,從繪畫游戲中學生直觀的理解大于小是通過相互對比得出來的。
(三)激趣探究,想象創(chuàng)作。
2、接著我在大片樹葉上貼一個小人女孩,問同學們她是誰呀?他來自哪里?班級學生的照片出現在我的課件中,并將他變得很大,這時學生興趣盎然時我在將這位學生變小并放在另一名學生手中,這時學生將課堂氣氛推向一個活躍點。接著我引導學生設想在魔法世界會發(fā)生什么樣的故事呢?學生會說出自己的大膽想象。
3、教師引導學生想象將自己準備的物品變大或變小,你和它來到了哪里?會有什么樣的奇遇,發(fā)生什么樣的故事?(同桌互相說一說,并找學生講一講)。
4.欣賞同齡人的作品后,談談自己的想法和構思。
(三)分層作業(yè),創(chuàng)作表現。
1、畫人與景的對比(c層)。
2、畫人與動物的對比(b層)。
3、畫人與人的對比(b、a層)。
4、可以把多種對比運用到一幅畫中。(a層學生)。
注意:構圖要飽滿,對比要明顯,想象的內容要有趣味。
(四)賞畫評畫,課后拓展。
本課采用學生自評、互評的評價方式,評出孩子們喜歡的畫面和故事,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獲得成功的體驗。最后教師對學生的表現及作品進行評價,并鼓勵學生課后用泥塑等形式,把生活中的東西放大或縮小。
對比。
大小。
下面是學生繪畫展示區(qū)。
板書內容圖文并茂的體現了本課的精髓,并為學生展示自我提供了平臺,使學生在美術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大人國與小人國教學設計篇六
教材分析:
1、指導思想。
(1)本課是一節(jié)繪畫創(chuàng)作課,屬于造型表現領域。在讓學生認識大與小、高與矮的基礎上,通過對比的表現方法將兒童眼中的魔法世界自由的呈現在我們眼前。通過繪畫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表現能力。
(2)在學習方法上應當偏重與討論式的學習方法,使學生通過語言上的交流表達自己豐富的幻想世界,分享想象帶來的無窮樂趣。通過語言交流可以激活學生的興奮點,聯想到更有創(chuàng)意的構思。
(3)在教學中啟發(fā)學生思路時可以引導學生從熟悉的生活內容入手進行想象,也可以從他們的嗜好入手。如:喜歡的童話故事、科學幻想等入手。這需要教師對學生非常了解。
2、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讓學生認識大與小、高與矮的特征及相對性。
應會:嘗試用對比的方法表現大小與高矮的區(qū)別。
(2)隱性內容與目標。
通過創(chuàng)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大膽想象、創(chuàng)新的精神,培養(yǎng)與人交流的能力和分享快樂的意識。
3、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表現大小、高矮的對比關系,進行大膽而豐富的想象,表現出有情趣的內容。
難點:敢于大膽想象,表現出有情趣的內容。
4、學習材料。
水彩筆、油畫棒。
一、導入:
1、同學們誰看過西游記?(看過)西游記中你最喜歡誰?(孫悟空)為什么?
2、可是,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到了如來佛的手中,卻怎么也飛不出去,說明如來佛的手怎么樣?(大)那孫悟空呢?(?。?。
3、如來佛就好比是童話故事里講述的“大人國”里的人物,孫悟空就好比是“小人國”里的人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三課《大人國與小人國》。
二、新授:
1、認識大小要相互比較。
(1)[投影-大飛機]同學們請看大屏幕,這是什么?對,這是一架由飛行員駕駛的飛機在天空中飛行。
(2)[投影-小飛機]那這架飛機跟剛才的那架比,有什么不同?(小的很多)這是一架很小的玩具飛機。
(3)原來,大小是通過比較才能顯示出來的。
2、交流生活中大與小對比的現象。
(1)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大小對比的現象。比如,跟螞蟻比,我們每個人都是巨人,跟長頸鹿比,我們又成了小個子。
(2)誰還能找到類似的現象?
(1)看來,同學們觀察的很仔細。那你想不想也到大人國或者小人國去玩一玩呢?
(3)時間到,誰來說說你的奇遇?
(4)同學們的想像力非常豐富,那你能不能把你想像中的情景畫下來呢?
三、活動:
1、講解畫面要求。
要想表現出你是在大人國還是小人國,一定要把大小對比畫的清清楚楚。如果你是在大人國,那就要把背景畫的(大)而你自己畫的(?。喾?,如果你是在小人國,那就要把背景畫的(小)而你自己畫的(大)。當然,色彩也要豐富一些。
2、學生創(chuàng)作。
四、展示:
2、這幾位同學介紹的都很好,沒有機會展示的同學小組內互相介紹自己的作品。
五、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進入了想像中的大人國和小人國,課后大家多讀一讀有關的課外書,說不定你還會有新的發(fā)現呢。
大人國與小人國教學設計篇七
《大人國與小人國》是人教版三年級美術上冊第三課的內容。屬于造型、表現領域。大人國與小人國的相關內容多次出現在孩子熟悉并喜歡的童話故事中。如《白雪公主》中七個可愛的小愛人、《拇指姑娘》中拇指般大小的小女孩。動畫片《亞瑟和他的迷你王國》等等。在讓學生認識大與小、高與矮的基礎上,通過對比的表現方法將兒童眼中的魔法世界自由的呈現出來。通過繪畫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表現能力。
為了達到幫助開闊孩子們視野,發(fā)散他們的思維,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欲望的目的,在制作課件時,我搜集了很多有趣的圖片。不斷的修改教案、課件,進行了充分的準備。今天,一堂課下來,自我感覺還是不錯,因為孩子們學得開心投入,我的`教研課也達到了預期的效果。課前導入很順利的進行下來,到了課件播放時,孩子們睜大了驚奇的眼睛,以及接連不斷的唏噓聲,讓我感到自己付出時間去搜集是值得的。我主要抓住了小學生的好奇心和喜歡新奇事物的心理,以學生熟知并喜歡的童話故事圖片導入,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富有情趣的情境,使學生興趣盎然。然后通過繪畫游戲“誰畫的樹葉大”,讓學生體會大小是通過相互比較才可以顯示出來的。接著我以動畫片《亞瑟和他的迷你王國》里的精彩片段展開,用語言引導渲染,將學生引入一個奇妙的世界。然后提出問題:假如你是故事中的一員,你和同伴之間,或其他昆蟲植物會發(fā)生什么有趣的事呢?通過小組之間愉快地討論,學生產生了很多奇特的想法,培養(yǎng)了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的想象力也得到了發(fā)展。當時他們的情緒高漲,我并沒有就此結束,而是用一組更有趣的圖片,引導學生發(fā)現這組圖片有趣的地方就是把我們平時見到的大的事物變小,小的東西變得更大,從而產生了一個有趣味的情境。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大和小的強烈對比,為下一步的作畫奠定基礎。為了讓學生鞏固認識,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示了一棵樹和一個小女孩的圖片,并希望孩子們能幫我想辦法讓小女孩變成巨人。教室里頓時熱鬧起來,孩子們嘰嘰喳喳的說話聲,高高的舉起了小手,創(chuàng)作熱情被我點燃,我順勢而導:你們一定很想把你的奇遇告訴大家吧,就用自己的巧手來描繪一個心中神奇而有趣的幻想世界。然后提出繪畫要求,要突顯主人公的“大”或“小”;構圖飽滿;內容設計生動、有趣。并且要注意畫面的完整性,主題要突出。孩子們很快全都投入到繪畫創(chuàng)作中去了,就連這個班最能鬧的謝俊銀也拿起畫筆認真的繪畫,而對什么都不興趣的楊明杰同學也表現得不錯。很快20分鐘過去了,到了展示的階段,我請已經完成作品的同學上講臺介紹自己的作品,出乎意料的是楊明杰也將自己的作品舉了起來,我抓住時機,趕緊將他請上講臺,當他完整的介紹出自己作業(yè)的有趣情境時,全班同學爆發(fā)出一片熱烈的掌聲,畫面上的線條雖然不是很流暢,但他豐富的想象力顯示出他的與眾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盡管在別的方面不是很出眾,借此機會,我將這為同學狠狠的表揚了一番。
大人國與小人國教學設計篇八
《大人國與小人國》屬于造型表現領域。大人國與小人國的相關內容多次出現在孩子熟悉并喜歡的童話故事中。如《白雪公主》中七個可愛的小愛人,《拇指姑娘》中拇指般大小的小女孩,動畫片《亞瑟和他的迷你王國》等等。運用對比的表現方法讓學生認識大與小、高與矮,將兒童想象中的魔法世界自由的呈現出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表現能力。
為了達到幫助孩子們開闊視野,發(fā)散思維,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欲望的目的,在制作課件時,我搜集了很多有趣的圖片,課上下來,感覺還是不錯,因為孩子們學得開心投入,繪畫的內容題材多樣,表現孩子們的童心、童趣。課前導入我抓住小學生的好奇心和喜歡新奇事物的心理,以學生熟知并喜歡的童話故事圖片導入,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富有情趣的情境,使學生興趣盎然。然后通過繪畫游戲“誰畫的樹葉大”,讓學生體會大小是通過相互比較才可以顯示出來的。在課件播放時,孩子們睜大了驚奇的眼睛,教室里鴉雀無聲,孩子們都聚精會神的盯著屏幕。
我以動畫片《亞瑟和他的迷你王國》里的精彩片段展開,用語言引導渲染,將學生引入一個奇妙的世界。然后提出問題:假如你是故事中的一員,你和同伴之間,或其他昆蟲植物會發(fā)生什么有趣的事呢?通過小組之間愉快地討論,學生產生了很多奇特的想法,培養(yǎng)了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的想象力也得到了發(fā)展。當時他們的情緒高漲,我并沒有就此結束,而是用一組更有趣的圖片,引導學生發(fā)現這組圖片有趣的地方就是把我們平時見到的大的事物變小,小的東西變得更大,從而展現了一個有情趣的內容。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大和小的強烈對比,為下一步的作畫奠定基礎。為了讓學生鞏固認識,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示了一棵樹和一個小女孩的圖片,并希望孩子們能幫我想辦法讓小女孩變成巨人。
教室里頓時熱鬧起來,孩子們嘰嘰喳喳的說話聲,高高的舉起了小手,創(chuàng)作熱情被我點燃,我順勢而導:你們一定很想把你的奇遇告訴大家吧,就用自己的巧手來描繪一個心中神奇而有趣的幻想世界。然后提出繪畫要求,要突顯主人公的“大”或“小”;構圖飽滿;內容設計生動、有趣。并且要注意畫面的'完整性,主題要突出。孩子們很快全都投入到繪畫創(chuàng)作中去了,就連這個班最不老實的朱炳宇也拿起畫筆認真的繪畫,而對什么都不感興趣的從政同學也表現得不錯(熟悉他的老師都知道,這孩子難得看到他主動學習,平時也是沉默寡言的)。由于時間關系,我提示孩子們可以只用鉛筆繪畫,評價的重點是繪畫內容的設計和想象是否大膽、有趣。
大人國與小人國教學設計篇九
這幾天,我讀了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的《格列佛游記》。這本書以辛辣的諷刺與幽默、離奇的想象與夸張,描述酷愛航海冒險的格列佛,四處周游世界,經歷了大大小小驚險而有趣的奇遇。
書中的主人公格列佛是個愛好出游的人,在小人國里,他成了龐然大物,刀槍不入;在巨人國里,他變成了巨人們的玩偶,被玩弄于手掌間;后來,他來到神秘的飛島國,這里的人利用鳥的下部的天然磁鐵和海底下的磁鐵的力量,隨心所欲地移動。那些玩偶般的小人,高大威猛的巨人,長得像魚的飛島國居民,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看完了這本書,我感受很多:從這本書里,我看到了太多社會的黑暗一面,“大人國”的平民為了賺錢,把格列佛當做物品來展覽,拍賣,使他生不如死,“小人國”的人為了升官,不惜去誣陷別人,用別人的痛苦來換取自己的幸福.“飛島國”的貴族們制定了一個見國王要舔地板的規(guī)矩,貴族大臣們還以能舔國王腳下的地板為榮!
我們現在的社會在文明道德等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大多數都能活得體面,活得有尊嚴。但是我們還存在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的行為,諸如:欺詐、虛偽、損人利己等行為。如果我們積極的去踐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這16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那么我們的社會將會十分美好。如果格列佛再來這邊旅游,那么他將經歷的一定是一次沒有危險、充滿愉快和溫馨的旅游。
大人國與小人國教學設計篇十
在xx-xx10月8日下午,我買了三本書:《小人國和大人國》,《假話國歷險記》和《是與否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看英國江`斯威夫特寫的《大人國和小人國》,因為這個國度里的人都是不超過三英寸高的小矮人,而我自己也比較矮。
讀了這本書,我的感受是:本文的主人翁非常大膽,而且面對危險時能夠鎮(zhèn)定自若,并且能夠勇往直前。我覺得我太膽小了,而且我面對危險與困難時很慌張,不能夠靜下心來慢慢地思考,我只會找一些語言在欺騙自己,而不是把事實說出來。
我今后一定不會再那么膽小,而且遇到困難是要永往直前。但是不是莽撞的勇往直前,而是靜下心來認真思考的前提下。并且,如果我以后遇到
什么
危險,比如地震,火災等,一定要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然后自己在想辦法逃離危險,如果我們都被困在一個地方的話,我一定要振奮每一個人的精神,然后靜下心來想辦法出去。2.
格列佛從小就有個
愛
好,就是航海,但是一直沒有能夠實現自己的愿望。有一天,有艘船要去航海,格列佛終于有機會了。途中碰到了暴風雨
,他獨自一人漂流到了小人國,在小人國里,格列佛遇到了種種難題,他用盡全力克服困難,最后順利回到了祖國。后來,又有一艘船去航海,格列佛控制不住航海的愿望,跟著這艘船又去冒險了一番。途中,格列佛被遺落在了一個小島,他在島上看到了幾個巨人,就把這座小島叫作大人國。在大人國中,格列佛又遇到了一些困難。最后,他又憑著勇敢和智慧,平安地回到了祖國。敢面對,并且設法想出克服困難的辦法
玩轉思維的魔方
暑假
里,孩子在老師的推薦下讀了《大人國和小人國》。這是一本啟智的`讀物。孩子讀了以后,覺得一會兒在小人國,一會兒又到了大人國,思維就像脫了韁的野馬任意馳騁。孩子在與格列佛共同經歷了一系列驚險刺激后,完全沉醉在了故事的情節(jié)中,大有非要自己做一次“格列佛”不可的意思。其實,她不知道,在我們與她相伴成長的日子里,經常會像格列佛經歷“大人國和小人國”的情況,只不過大家沒有在意罷了。
故事的情節(jié)固然構思巧妙,現實生活卻比故事還要精彩。我們不妨想想,在與孩子們共同相處的日子里,我們自己是否就像在“大人國和小人國”探險,思維經常要根據不同的境地而轉換。有時候,我們像是到了小人國,我們對孩子來說,就是一個巨人,幫助孩子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承受他們弱小身軀不能承受的壓力,讓小樹苗茁壯成長;有時候,我們又像到了大人國,很多事情我們都不能代替,比如每一次的考試,每一次的作業(yè),需要孩子自己一件一件地去獨立完成。這時,我們只有默默地為她祝福,期望她能夠順順當當地走過去。
大人國與小人國教學設計篇十一
格列佛從小就有個愛好,就是航海,但是一直沒有能夠實現自己的愿望。有一天,有艘船要去航海,格列佛終于有機會了。途中碰到了暴風雨,他獨自一人漂流到了小人國,在小人國里,格列佛遇到了種種難題,他用盡全力克服困難,最后順利回到了祖國。后來,又有一艘船去航海,格列佛控制不住航海的愿望,跟著這艘船又去冒險了一番。途中,格列佛被遺落在了一個小島,他在島上看到了幾個巨人,就把這座小島叫作大人國。在大人國中,格列佛又遇到了一些困難。最后,他又憑著勇敢和智慧,平安地回到了祖國。
讀完這本書以后,我特別喜歡格列佛這個人物。因為,他聰明善良,能夠堅持自己的主張,并且在堅持的過程中,遇到困難能夠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保持心態(tài),很快想出辦法。我在學習和生活中也應該學習格列佛的這些優(yōu)點。首先,我要學習他有主見,在碰到困難時能夠有自己的想法;其次,我要像他一樣學會關心他人,不能自私,在學校里能夠主動幫助其他同學,樂于助人;最后,我要學習格列佛機智勇敢,在學習和生活中碰到困難不能退縮,要勇敢面對,并且設法想出克服困難的辦法。
大人國與小人國教學設計篇十二
1.能夠舉例說明大小是通過相互比較才可以體現出來的。
2.能夠用比較的方法,繪畫(制作)“大人國”或“小人國”
課時2課時。
教學實施。
一、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教具:一些玩具汽車,房子,人物等迷你型的'物品,一些與這些物品大小較匹配的景物圖片,有條件的可以準備一些有關的動畫片,電影等影像資料。
2.學生準備學具:學生將自己過家家用過的各種玩具“娃娃,動物,積木,汽車,廚具……)帶來。帶齊繪畫工具。
二、課堂教學。
1.引導階段。
請學生將帶來的各種物品放在不同的背景前,說說感覺并討論:是什么原因使同一樣物體看起來有時候顯得非常大,有時候又顯提非常小,讓學生舉例說明。
教師也可以用一些圖片,影像資料告訴學生:大小是通過相互比較才可以顯示出來的。
2.發(fā)展階段。
學生根據自己的創(chuàng)意開始作業(yè)。
3.收拾與整理。
4.學生的創(chuàng)作往往要兩課時才能完成,在第一課時結束的時候,教師可將作業(yè)收起來。
三、課后拓展。
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圖表現立體的大人國或小人國。
大人國與小人國教學設計篇十三
在10月8日下午,我買了三本書:《小人國和大人國》,《假話國歷險記》和《是與否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看英國江`斯威夫特寫的《大人國和小人國》,因為這個國度里的人都是不超過三英寸高的小矮人,而我自己也比較矮。
讀了這本書,我的感受是:本文的主人翁非常大膽,而且面對危險時能夠鎮(zhèn)定自若,并且能夠勇往直前。我覺得我太膽小了,而且我面對危險與困難時很慌張,不能夠靜下心來慢慢地思考,我只會找一些語言在欺騙自己,而不是把事實說出來。
我今后一定不會再那么膽小,而且遇到困難是要永往直前。但是不是莽撞的勇往直前,而是靜下心來認真思考的前提下。并且,如果我以后遇到什么危險,比如地震,火災等,一定要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然后自己在想辦法逃離危險,如果我們都被困在一個地方的話,我一定要振奮每一個人的精神,然后靜下心來想辦法出去。
大人國與小人國教學設計篇十四
(1)本課是一節(jié)繪畫創(chuàng)作課,屬于造型表示領域。在讓同學認識大與小、高與矮的基礎上,通過對比的表示方法將兒童眼中的魔法世界自由的出現在我們眼前。通過繪畫活動培養(yǎng)同學的想象能力、發(fā)明能力、表示能力。
(2)在學習方法上應當偏重與討論式的學習方法,使同學通過語言上的交流表達自身豐富的幻想世界,分享想象帶來的無窮樂趣。通過語言交流可以激活同學的興奮點,聯想到更有創(chuàng)意的構思。
(3)在教學中啟發(fā)同學思路時可以引導同學從熟悉的生活內容入手進行想象,也可以從他們的嗜好入手。如:喜歡的童話故事、科學幻想等入手。這需要教師對同學非常了解。
(1)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讓同學認識大與小、高與矮的特征和相對性。
應會:嘗試用對比的方法表示大小與高矮的區(qū)別。
(2)隱性內容與目標
通過創(chuàng)作活動,培養(yǎng)同學大膽想象、創(chuàng)新的精神,培養(yǎng)與人交流的能力和分享快樂的意識。
重點:表示大小、高矮的對比關系,進行大膽而豐富的想象,表示出有情趣的內容。
難點:敢于大膽想象,表示出有情趣的內容。
水彩筆、油畫棒
1、同學們誰看過西游記?(看過)西游記中你最喜歡誰?(孫悟空)為什么?
2、可是,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到了如來佛的手中,卻怎么也飛不出去,說明如來佛的手怎么樣?(大)那孫悟空呢?(?。?/p>
3、如來佛就好比是童話故事里講述的“大人國”里的人物,孫悟空就好比是“小人國”里的人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三課《大人國與小人國》。
1、認識大小要相互比較。
(1)[投影-大飛機]同學們請看大屏幕,這是什么?對,這是一架由飛行員駕駛的飛機在天空中飛行。
(2)[投影-小飛機]那這架飛機跟剛才的那架比,有什么不同?(小的很多)這是一架很小的玩具飛機。
(3)原來,大小是通過比較才干顯示出來的。
2、交流生活中大與小對比的現象。
(1)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大小對比的現象。比方,跟螞蟻比,我們每個人都是巨人,跟長頸鹿比,我們又成了小個子。
(2)誰還能找到類似的現象?
3、交流討論大與小的想像。
(1)看來,同學們觀察的'很仔細。那你想不想也到大人國或者小人國去玩一玩呢?
(3)時間到,誰來說說你的奇遇?
(4)同學們的想像力非常豐富,那你能不能把你想像中的情景畫下來呢?
1、講解畫面要求。
要想表示出你是在大人國還是小人國,一定要把大小對比畫的清清楚楚。假如你是在大人國,那就要把背景畫的(大)而你自身畫的(?。?,相反,假如你是在小人國,那就要把背景畫的(小)而你自身畫的(大)。當然,色彩也要豐富一些。
2、同學創(chuàng)作。
2、這幾位同學介紹的都很好,沒有機會展示的同學小組內互相介紹自身的作品。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進入了想像中的大人國和小人國,課后大家多讀一讀有關的課外書,說不定你還會有新的發(fā)現呢。
大人國與小人國教學設計篇十五
這是一本啟智的讀物。孩子讀了以后,覺得一會兒在小人國,一會兒又到了大人國,思維就像脫了韁的野馬任意馳騁。孩子在與格列佛共同經歷了一系列驚險刺激后,完全沉醉在了故事的情節(jié)中,大有非要自己做一次“格列佛”不可的意思。其實,她不知道,在我們與她相伴成長的日子里,經常會像格列佛經歷“大人國和小人國”的情況,只不過大家沒有在意罷了。
故事的情節(jié)固然構思巧妙,現實生活卻比故事還要精彩。我們不妨想想,在與孩子們共同相處的日子里,我們自己是否就像在“大人國和小人國”探險,思維經常要根據不同的境地而轉換。有時候,我們像是到了小人國,我們對孩子來說,就是一個巨人,幫助孩子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承受他們弱小身軀不能承受的壓力,讓小樹苗茁壯成長;有時候,我們又像到了大人國,很多事情我們都不能代替,比如每一次的考試,每一次的作業(yè),需要孩子自己一件一件地去獨立完成。這時,我們只有默默地為她祝福,期望她能夠順順當當地走過去。
我想,孩子成長的歷程就是一個從“小人國”向“大人國”前進的過程。作為他們成長中最忠實的陪伴者之一,我們要適時扮演一下“格列佛”的角色,在換位思考的過程中給孩子更多的支撐。畢竟,這個世界將屬于他們!
大人國與小人國教學設計篇十六
這節(jié)課我主要抓住了同學們的好奇心和喜歡新奇事物的心理,以講故事的方法導入,給同學創(chuàng)設了富有想象的情境,同學興趣昂然。然后通過實物直觀的比較讓同學體會大小是通過相互比較才可以顯示出來的。這節(jié)課的關鍵是讓同學們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進入想象的世界,展開想象的.翅膀,激發(fā)起同學們強烈的表示欲望。在這節(jié)課中我做到了讓同學們遵循漸進的學習,一步一步深入,把重難點處置得都很細致,學生學得有興趣、有熱情,既發(fā)揮了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又體現了教師的主導性。特別是在小組討論這一塊,我充分激發(fā)了同學們的想象空間,引導他們從多角度構思,抓住有情趣的內容進行大膽想象;然后再次欣賞同齡人的作品,激發(fā)創(chuàng)作欲望;最后教師示范,使同學們掌握作畫的基本步驟,把自身的奇思妙想表現在自身的作品上。
大人國與小人國教學設計篇十七
在2017年10月8日下午,我買了三本書:《小人國和大人國》,《假話國歷險記》和《是與否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看英國江`斯威夫特寫的《大人國和小人國》,因為這個國度里的人都是不超過三英寸高的小矮人,而我自己也比較矮。
讀了這本書,我的感受是:本文的主人翁非常大膽,而且面對危險時能夠鎮(zhèn)定自若,并且能夠勇往直前。我覺得我太膽小了,而且我面對危險與困難時很慌張,不能夠靜下心來慢慢地思考,我只會找一些語言在欺騙自己,而不是把事實說出來。
我今后一定不會再那么膽小,而且遇到困難是要永往直前。但是不是莽撞的勇往直前,而是靜下心來認真思考的前提下。并且,如果我以后遇到什么危險,比如地震,火災等,一定要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然后自己在想辦法逃離危險,如果我們都被困在一個地方的話,我一定要振奮每一個人的精神,然后靜下心來想辦法出去。
大人國與小人國教學設計篇十八
一、教材內容:
二、教材分析:
《大人國與小人國》是一節(jié)繪畫創(chuàng)作課,屬于造型表現領域。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認識大與小的對比,而《大人國與小人國》的相關內容卻多次出現在孩子們喜歡的童話故事和動畫片中。如: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拇指姑娘、格列佛游記等等,因此,本課通過看動畫片、繪畫游戲直觀的讓學生感受大人國與小人國的差異,并讓學生認識大與小是通過對比得出的。通過對比的表現方法將兒童眼中的童話世界自由地呈現在我們眼前。通過繪畫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表現能力。
三、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對不同繪畫用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經驗,會用生動的線條和色彩來表現自己的想法。現在的孩子接受信息的途徑很廣,思維活躍、想象豐富,愛表現自己,但他們都以自我為中心,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表現畫面。而本課就是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想法,符合學生發(fā)展的特點。
四、教學目標:
基于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情況的把握,我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大小是通過對比體現出來的,并能夠運用對比的繪畫方法,表現“大人國與小人國”。
2、過程與方法:利用聯想與比較,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觀察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引導學生體驗美術學習活動的樂趣,在創(chuàng)作中激發(fā)探索欲,培養(yǎng)個性。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學會利用對比的方法來突顯主人公的“大”和“小”。
教學難點:學生對比方法的應用。人物與周圍環(huán)境的對比、色彩的對比。
六、教法、學法:
本課在教法上我采用觀察比較的方法,使學生通過語言交流總結出對比的表現方法,通過故事和畫面聯想,引領學生走進豐富的幻想世界,分享想象帶來的無窮樂趣,通過語言交流激活學生的興奮點,聯想更有創(chuàng)意的構思。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本課教學的一個能力目標。
七、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課我利用學生們非常喜愛的動畫片《格列佛游記》《白雪公主》等視頻片段來導入新知,激發(fā)興趣,引導學生從中觀察動畫片中的人物共同特點(動畫片中人物大與小的鮮明對比)由此引出新課“大人國與小人國”。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首先,我找學生到黑板上畫一片樹葉,問同學們這片樹葉大還是小,這時有的學生會說“小”,有的會說“大”我提出質疑,“到底大還是小呢?”并找兩名同學畫出一個更大的和再小一些的。再問同學們,這樣學生會很輕松說出哪一個大、哪一個小,從繪畫游戲中學生直觀的理解大于小是通過相互對比得出來的。
(三)激趣探究,想象創(chuàng)作。
2、接著我在大片樹葉上貼一個小人女孩,問同學們她是誰呀?他來自哪里?班級學生的照片出現在我的課件中,并將他變得很大,這時學生興趣盎然時我在將這位學生變小并放在另一名學生手中,這時學生將課堂氣氛推向一個活躍點。接著我引導學生設想在魔法世界會發(fā)生什么樣的故事呢?學生會說出自己的大膽想象。
3、教師引導學生想象將自己準備的物品變大或變小,你和它來到了哪里?會有什么樣的奇遇,發(fā)生什么樣的故事?(同桌互相說一說,并找學生講一講)。
4.欣賞同齡人的作品后,談談自己的想法和構思。
看到同齡人的作品,誰能說說你想去哪個國家,去干什么?用哪種對比方法來表現你的畫?
(三)分層作業(yè),創(chuàng)作表現。
1、畫人與景的對比(c層)。
2、畫人與動物的對比(b層)。
3、畫人與人的對比(b、a層)。
4、可以把多種對比運用到一幅畫中。(a層學生)。
注意:構圖要飽滿,對比要明顯,想象的內容要有趣味。
(四)賞畫評畫,課后拓展。
本課采用學生自評、互評的評價方式,評出孩子們喜歡的畫面和故事,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獲得成功的體驗。最后教師對學生的表現及作品進行評價,并鼓勵學生課后用泥塑等形式,把生活中的東西放大或縮小。
八、板書設計:
對比。
大小。
下面是學生繪畫展示區(qū)。
板書內容圖文并茂的體現了本課的精髓,并為學生展示自我提供了平臺,使學生在美術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4659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