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得的紅圈圈最多課文(1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2-27 06:14:12
他得的紅圈圈最多課文(10篇)
時間:2023-02-27 06:14:12     小編:zdfb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他得的紅圈圈最多課文篇一

一、 興趣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首先,把課題《說勤奮》的“勤”字獨立理解,再組“勤奮”一詞。通過近義詞的理解,能夠掌握課題的“說”是“談一談,說一說”的意思。那么作者是怎么說,說了什么呢?學生很快把注意力集中起來,為下面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 自讀課文,初步探究

課文中最能表達作者意思的一句話是什么?生很快畫出這句表達觀點的句子。把它和課文末端的句子并列討論。

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什么?是勤奮。

只有一生勤奮,才能對社會、對人民做出應有的貢獻。

通過抓住關鍵詞的方法,學生自己討論后的結果,知道設問句的作用,“只有”“一生”關鍵詞的解讀。此環(huán)節(jié)中我沒有真正做到以生為本,自己提問顯得比較繁多。

三、 精讀課文,合作探究

課文中的兩個實例,司馬光和童第周的故事,我分別通過繼續(xù)抓住關鍵詞和文中文的形式來講解。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學生非常熟悉,對司馬光也有了初步的認識。那么,這是不是就是司馬光的全部呢?我引領著學生深入課文,邊讀邊畫出自己理解的重點詞,在讀中體會司馬光的勤奮。通過“小時候”“長大后”兩個時間段的事例得知,他一直堅持,勤奮好學,終于完成了歷史名著《資治通鑒》。

童第周的事例使學生更深入了解童第周是怎么刻苦努力,使得原本基礎很差的他能夠獲得巨大的成功。這一段通過學生的看、讀、討論,對文本深入了解。并通過兩人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總之,這節(jié)課使我懂得了以生為本的重要性,懂得了教學不能急于求成,要真正做到循循善誘就必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教材本身,更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學習技能和學習習慣。我也會在今后的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身體力行,踏踏實實地為學生上好每一節(jié)課,讓他們學有所得,學有所悟。

他得的紅圈圈最多課文篇二

《語文百花園》是每個單元的總結與升華,一般分為溫故知新與口語交際兩大部分,本節(jié)課我所執(zhí)教內容為溫故知新部分中的詞語辨析、認識分號、拓展與交流三個環(huán)節(jié)。

在進行本課的教學設計時,我力求挖掘出本課教材的特色,同中求異,將三個環(huán)節(jié)按照學生的適應能力進行了重組,讓學生有一種全新的感覺和與眾不同的收獲。為此,我的教學設計的著力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通過教學實踐,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一、趁熱打鐵,過渡自然,挖出主題深度

對于剛剛結束的第五單元,每篇課文都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一單元向我們展示了大自然的奇妙,展現(xiàn)了人類的科學精神。于是我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復習本單元內容,讓學生選擇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篇課文進行分析,領悟文章所蘊含的道理。小組合作積極性高,并且可以及一家之長。討論結束后,展示小組成果,選擇代表上臺闡述自己的見解,剛開始是我隨意挑選小組,漸漸的我讓學生自愿上臺;學生最初都是拿著課本說,在后來我要求邊看邊說一直到最后的脫稿說。這一系列貌似不起眼的要求,都是在慢慢鍛煉學生的能力,由被動變主動,由緊張到自信,把課堂還原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做講臺的主角,并由學生自己補充、升華。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情緒高漲,順利將拓展與交流這個環(huán)節(jié)內容掌握。

二、將聽、說、讀、寫訓練有機結合起來

打亂三個環(huán)節(jié)的順序后,我又將學生的目光引導了第一環(huán)節(jié)——詞語辨析。我分四個步驟進行授課,首先出示課文內三組反義詞,并讓學生找出出處,以便于更好地學會聯(lián)系語境來尋找詞語的反義詞。其次,在一個句子中,填寫相關詞語的反義詞,這就要求學生多讀、多寫,加深了難度。然后是積累與運用,除了課本上的練習外,我還搜集了本單元的一些詞語,讓學生試著運用。在提問時,我采用先舉手有優(yōu)先選擇權的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且,照顧到全班的學生,每個學生選擇自己有把握的詞語進行回答,大大地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并且使這些內容成為摘抄本上的一頁知識。

三、課堂教學的完整與和諧

分號作為一個新的標點符號出現(xiàn),說明學生就應該學會正確使用分號了。只有正確了解分號的作用才能更好的運用。所以在認識分號這個環(huán)節(jié)時,我采用男女生分讀的方法來理解分號的作用是用于復句內部并列分句之間的停頓,讓學生明白分號前后的兩個句子是并列關系,又表達一個相同的含義。先讓學生表達自己所認為分號前后兩個句子的關系,最后我再做相關總結。在練習時,學生做個充分的預習,掌握不錯,但在拓展時,學生知識面太窄,語言很匱乏,以至于所造的句子枯燥沒有新意。

課堂需改進方面:

一、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只依靠課堂知識就相當于杯水車薪,作用微不足道,只有真正走進書的海洋,才能真正使學生文思泉涌、口若懸河。在日記本和摘抄本交替練習的情況下,應將讀書這項作業(yè)作為一個長期的慣性要求,使學生養(yǎng)成好讀書、讀好書的習慣。

二、提高語文相關練習題的準確度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教學,雖然說沒有絕對的對錯,但在細節(jié)上面,我應該要求學生力爭最優(yōu)答案,力求最完美的回答,所以在日常訓練中,我要多提醒學生,要對知識抱著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將大概、差不多這類觀念拋之腦后。

三、讓學生做好充分的練習

課前的預習非常重要,“一人二事三事物,四讀五問六感悟”,這就是我教給學生的預習方法。做好充分的練習,意味著學生已輕松掌握本課內容,意味著學生的知識又提高一個層面,意味著及時反饋與及時糾正的重要性。在課下,應該讓學生切實掌握本節(jié)課內容,收到“課課沒有小問號,全部都是感嘆號”的效果。

正是這些方面的努力,使得我的這節(jié)看似簡單的課有了許多的亮點,學生學習的眼睛亮起來,激情高漲了起來,我決定繼續(xù)努力,改正不足,爭取在教學設計的環(huán)節(jié)多設計一些亮點并且努力實踐,使每一節(jié)課都“靚妝出場”。

他得的紅圈圈最多課文篇三

這篇文章是以童話的方式來告誡人們環(huán)保有多么重要,課文內將蒲公英和椰子樹伯伯都化身為人,用人物對話的方式來引出環(huán)保問題,課文從蒲公英擔心開不了花的原因和第二天開花的現(xiàn)狀進行思考,結尾以夢境的形式出現(xiàn),更襯托出蒲公英開花的心愿只能在夢境中實現(xiàn)的悲痛心里。

這篇文章的成功之處在于文章內容較清晰,文體學生比較喜歡,在設計過程中運用分角色朗讀,提高學生積極性。讓學生自己動手畫一畫,蒲公英擔心開不了花地原因是什么?這樣的問題學生在書中都能找到答案,我在用圖片和視頻的方式對于環(huán)境污染的問題進行渲染,學生很快就能體會到現(xiàn)在的環(huán)境已經遇到了許多問題,在此處讓學生自己想象除課文中的汽車尾氣、河流污染、噪音外還有什么環(huán)境問題,學生思維的發(fā)散及問題的回答更能真實的放映出環(huán)境問題的刻不容緩,加強了環(huán)保意識。最后以自然段的指導朗讀也較為成功,學生在體會了環(huán)境問題后,就更能體會到蒲公英的擔心,讓學生作為蒲公英想象著能開出美麗的花來讀一讀最后以自然段,情景的交融能讓學生感受到蒲公英夢里的快樂與高興。

不足之處有以下幾點:

1、對童話這種題材的講解不透側,用這種方式有什么具體的好處教師的引導不到位,只能停留在表面層次上,比如說生動、具體、形象,沒有深入了解。

2、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只是理解,沒有對此引發(fā)出來的內容進行鞏固和進一步了解,應該讓學生以寫作的形式或是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來加深對環(huán)保意識的認識,這是文章的重點部分,挖掘的不夠透徹。

3、課堂學習方式比較單一,沒有給孩子更多的探究和合作的時間,只是一味的讓孩子自己品悟,對于童話的方式,學生也沒過多的體會,也沒發(fā)現(xiàn)孩子對這種文體的喜愛。這也是老師的失敗之處,童話以它生動的語言描寫,發(fā)散的思維方式,應該能贏得更多孩子的喜愛!

他得的紅圈圈最多課文篇四

《畫家鄉(xiāng)》一文以五個孩子畫自己的家鄉(xiāng)為內容,向小朋友們展示了我們祖國清新美麗的山水。課文圖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說是一幅極具人文色彩,適合欣賞、領悟的風景畫。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的孩子要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激發(fā)閱讀興趣在低年級教學中是重要目標之一。因此,每一堂的新授課上,閱讀始終是教學重點。本堂課。我結合課文插圖,合理利用課件向,孩子們展示祖國各地的秀麗風光,把學習課文變?yōu)槿ビ斡[,讓孩子們去祖國各地游覽、觀賞的同時掌握語文文字,體會語言文字的魅力,讓學習課文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而是一次有趣的旅游。學生在愉快的讀書活動中走進了文本,感知了課文內容。這樣既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又激發(fā)了學生對學習課文的興趣。

課文學好了,我們還得教給孩子們遷移運用。如何學會畫自己的家鄉(xiāng)?我給孩子們展示了我們瑞安市的圖片,街道,高樓大廈,瑞安廣場,體育館等,引導孩子們模仿“京京的家鄉(xiāng)”來說說。于是,有了下面的這段說話訓練:

我的家鄉(xiāng)在瑞安。我畫的瑞安廣場那么美,那么大。寬寬的街道,高高的樓房,還有一座體育館。那個正在瑞安外灘快樂地玩耍的小女孩(小男孩),就是我。

既讓“……那么……那么……”關聯(lián)詞得到了實際的運用,又讓“寬寬的”“高高的”這些詞語給孩子得到了積累。

本想根據(jù)課文的2-6自然段段式相似的特點,給孩子來個先習得方法,再來個舉一反三的,可是有時候對于一年級的孩子想讓他們自主學習,真的只是美好的幻想,孩子們不知道如何自主,自己又總是不自覺得又將孩子們攥在了自己的手心,慢慢教,慢慢學,要耐心啊,語文老師!

他得的紅圈圈最多課文篇五

從這篇教材來說,篇幅比較長,記敘了一件我為鄧小平爺爺表演電子計算機,受到了鼓舞的事情。如果按部就班地往下上,感覺平淡突不出重點。

從學生角度來說,二年級了,應該具備一些基本的理解詞句、圈圈劃劃的能力。

所以,我決定把重點放在詞句的品讀。把圈圈劃劃能力的培養(yǎng)與課文的理解、朗讀相結合。

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教師要求劃出相應的詞語,學生容易劃成句子或短句。分不清神態(tài)和動作。

分析:前一個問題反應“詞語”與“句子”概念混淆,跟原來沒有專門的劃過,感到比較陌生有關,從難度上看,劃詞語要比劃句子難。

對策:課堂上板書重點詞語,加深學生對“詞語”這個概念的認識。

課后抽查學生的語文書,及時糾正錯誤,個別指導,也告訴孩子如果劃錯了在同學匯報后要及時改正。

本課不足:重點句段的朗讀多以齊讀為主,個別讀缺乏,使得雖然詞句理解都比較到位了,但是學生朗讀的增量不明顯。

好的地方:抓住了兩個大問題:

1、為什么我的心情一開始比較緊張,后來就平靜下來?

2、為什么說“我”忘不了這一天?

他得的紅圈圈最多課文篇六

本學期,我擔任初三語文的教學工作,在工作中,我感覺到,興趣和智力是嫡親姐妹,蘇霍姆林斯基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興趣”。如果一個人對認識事物缺乏濃厚的興趣,那他的智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話。因而培養(yǎng)興趣是培養(yǎng)智力和能力的必要前提和條件,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興趣的培養(yǎng)對于初中學生和語文教學更具有特殊的意義。

初中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正處于一個由幼稚到成熟的過渡時期,單純熱情但自制能力、意志能力較差,他們做事大多憑興趣去做,對那些自己不感興趣而又必須要學習的功課缺乏高中學生那樣清醒的認識、理智的把握和持久的精神,

一、以感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情感具有感染的功能,能提高課堂情緒的興奮性和對教學內容的接受性,是學生智力的催化劑。語文教材大多數(shù)都充滿了深厚的感情,更有不少抒情名篇,教師如果能夠飽含激情進行課堂教學,那么,教材的情感、教師的情感都可以感染學生,引起學生感情的共鳴,讓學生在積極健康的情感驅使下真正進入課文的意境,品嘗學習語文的樂趣。

情感教育首先要引發(fā)情感。精心設計導語,為課堂創(chuàng)設濃郁的感情氛圍,是引發(fā)情感的重要藝術手段。好的導語可以導引和控制學生課堂學習活動的順向心理定勢和和諧的課堂氣氛,形成良好的教學準備狀態(tài),使學生迅速進入預定的教學軌道,可以說是教學成功的基石。語文教學中,有許多情景交融的佳作,它們或激昂、或深沉、或喜悅、或悲憤,在開講時,先適當導控一下學生的情感,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應。例如《沁園春·雪》,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先反復誦讀體會詩人的思想,在此基礎上全班賽讀,激發(fā)學生誦讀的積極性,以帶動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最后教師進行范讀,使學生情趣激昂,體驗詩人博大的胸襟和偉大的英雄氣概,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有的學生就因此對我的課感興趣,喜歡上了語文。

以感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不應該僅僅停留在情緒的感染上,還應該使學生從本質上深刻理解、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把文章的情與理相互聯(lián)系在一起。例如在學習《孔乙己》的時候,學生們感到孔乙己既可笑、又可憐,值得同情。這樣的認識顯然還是停留在課文的表層。于是我引導學生深入分析,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造成孔乙己悲劇的根源,認識到封建科學制度和冷漠的舊社會的罪惡。

二、不斷變化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讓學生常聽常新。

好奇好勝是初中學生的特點之一,新異的刺激能引起他們的定向探究活動,因此初中學生學語文的興趣往往來自于新。一個老師的教學如果形式程式化,老是一成不變的模式,就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感。反之,如果能不斷更新和變化,就可有效地激發(fā)學生新的控求活動,保持與發(fā)展旺盛的求知欲。因此,我總是要求自己不斷“求新”、“求異”,爭取每節(jié)課都能給學生新的刺激。例如分析課文時,我擯棄了從頭到尾分析講解的模式,經常變換切入的角度,有時從開頭切入(例《背景》),有時從結尾切入(例《棗核》、《看戲》),有時從標題講起(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有時從學生最喜歡的語段入手,有時從學生的疑點入手。在閱讀課的設計上,我也經常變換花樣,采取的形式有討論型、競賽型、摘記型、列提綱型、比較型、質疑型等等。讀書的方法有淘汰朗讀法、學生互相指定朗讀法,分角色朗讀法、競賽朗讀法、配樂朗讀法等等。課堂教學小結有概括式、評儀式、歸納式、理序式、抒情式、承上啟下式、檢測式。由于經常變換各種方法,學生聽課常聽常新,從而有效地保持、鞏固了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

教法的變化更主要的應該體現(xiàn)在單元教學的整體設計上。教學單元是由互相作用和依賴的幾篇課文結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單元教學應從單元整體出發(fā)。對處理課文所使用的力量、教法以及整個單元的節(jié)奏作統(tǒng)籌安排,經過累積、整合、提升、遷移的基本途徑完成單元教學目標。我在安排單元教學方面,一般是這樣處理的:講讀課以老師講授為主,學生讀、析為輔,準確地傳授知識,自讀課以學生讀練為主,教師點撥為輔,達到學生鞏固新授知識、提高讀說能力的目的;課外自讀課,以學生讀用為主,教師檢查為輔,使學生能正確的遷移新授知識與能力。在節(jié)奏上通常是慢——快——慢。講讀課用慢板,讓同學們反復朗讀,細心品味,用盡可能多的教學手段講透講足。有了這個基礎,在上自讀課時學生很容易進入定向思維,理解比較到位,所以使放快節(jié)奏,抓住重點,展開比較、討論。課外自讀是完成知識的遷移,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能力是教學的最終目的,也是教學目標系統(tǒng)中的最高層級,所以我往往留給學生比較充裕的時間,讓他們自己去分析,并對學生的遷移能力進行認真的檢查,對所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認真的糾正。這樣,一個單元教下來,學生感既充實又輕松。

三、對作文踏實評改,拒絕形式,提高學生寫作興趣

長期以來,許多學生對作文不感興趣,對老師發(fā)還的作文本連看一眼也覺多余。為什么?排除一部分同學確實無心向學這一原因不考慮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這種令我們老師深感傷心的現(xiàn)象,其實跟我們的作文批閱習慣有極大關系。

以前,我也認為在作文本上寫上“中心(不)突出、選材(不)準確、形象(不)鮮明、語言(不)流暢”之類的眉批、總批,是批閱作文的最好做法,但我現(xiàn)在必須承認,這種做法,恰是最不可取的辦法,因為它已變成了一種形式。說得不好聽,它只是寫給學校領導檢查教學工作時看的,不是寫給學生看的。學生需要老師的具體意見,例如文章開頭如何吸引讀者,中間如何波瀾起伏,結尾如何出人意表,心理描寫怎樣顯示性格,環(huán)境描寫怎樣襯托心情,外貌描寫怎樣凸顯個性,語言簡練該是什么樣,活學活用(指襲用別人的結構甚或句子)該如何學,等等……

根據(jù)一年來的實踐,我們以為作文的評、批要注意下面幾點:

(1)“評、批”少用或不用套話、空話,要明明白白地指出該文的優(yōu)缺點。例如學生寫“我的老師”之類的文章,運用了典型事例表現(xiàn)了一個老師的盡責、有愛心、淵博等優(yōu)秀品質,我們評他寫得好,就不必說“中心突出、選材恰當”等套話,我們應在文中每一個事例旁注明該事反映了老師的什么品質,并在文末寫下這樣的總評:“文中的老師很使我感動,我希望也能像他一樣?!奔偃缥闹杏袀€別事例是多余的,甚至是有礙中心的表達的,就要把它圈出來,在旁邊注明“此處應刪(改)”,并寫出具體理由。

(2)“評、批”用語盡量使用商量、談話的語氣。學生認認真真寫下一篇文章,是學生的一項勞動成果,我們通過批改,目的是提高他的水平,不是如報刊編輯那樣只需決定取舍。我們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學生也會因此而受感染,反過來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也就不會冷漠地對待我們的“評、批”。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我們的“評、批”采取了商談的語氣,學生的主體地位受到極大的尊重,必然會從心理上非常自覺地接受老師的指導。只有做到這一點,我們的“評、批”才能真正起到應有的作用。

(3)“評、批”的形式要靈活,要做到個別輔導與全面提高相結合?!霸u、批”不一定在作文簿上寫,也可以在課堂上講;不一定只有老師評,也可以在老師指導下進行小組討論;不一定只有老師評學生的習作,也可以讓同學評老師寫的同題的文章??傊还苣囊环N形式,只要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和寫作水平,我們都可以去嘗試采用。

(4)“評、批”重點在表揚優(yōu)秀,因為我們要讓其他同學有一個學習的對象,前進的方向,而不是嚇唬他們誰寫得差。

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最見成效的方法

我認為初中語文老師要保證教學質量,必須下大功夫培養(yǎng)和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興趣培養(yǎng)起來了,一切事都好辦;興趣培養(yǎng)不起來,往往會勞而無功。

他得的紅圈圈最多課文篇七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小露珠》一課巧妙地運用了童話所具有的特征——奇特的幻想,采用了擬人化的寫作方法,寫了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過程,以及小動物和植物對小露珠的喜愛,贊揚了小露珠的美麗、可愛以及大自然的和諧、融洽。

全文共七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先交代小露珠形成的時間,再寫小露珠形成的地點,最后寫小露珠在形成時是怎樣變化的。第2至5自然段寫小露珠受到小動物們的喜歡。小動物們見到小露珠紛紛和她打招呼,并且贊美她“像鉆石那么閃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圓潤”,這也正是小動物們都喜歡小露珠的原因。第6自然段寫小露珠裝點了花草樹木。小露珠不僅本身很美,而且還會用自己的美來裝點別人,讓植物們顯得更精神更美麗。第7自然段寫小露珠消失的過程,植物與她依依惜別。

在教學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小動物都喜歡小露珠時,先讓孩子們自讀課文,找出小動物喜歡小露珠的原因,同學們都能很快找到,我相機板書“像鉆石那么閃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圓潤”。接著指導學生感情誦讀,學生能夠抓住重點詞語重讀,我還提醒學生看圖,抓住小動物的特點朗讀。

然后讓學生扮演小動物,我扮演小露珠,進行說話練習,拓展思路?!凹偃缒阕兂闪艘恢恍游铮阆胱兂墒裁?你會怎樣和小露珠打招呼呢?”學生很喜歡這種形式,部分學生說得很好,任倚影說“你早哇,像花朵一樣美麗的小露珠,我是小蝴蝶。”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講的是植物喜歡小露珠的原因。通過自讀,同學們很快就找到“讓植物們顯得更加精神”“讓植物更加生機勃勃”,部分學生還說出了“小露珠讓植物們更加美麗動人”。接著我問:“小露珠讓植物們更加生機勃勃,植物們會怎么感謝小露珠呢?”學生說“謝謝你小露珠,讓我這么美麗”“謝謝小露珠,讓我這么精神”……

第四部分(第7自然)寫小露珠消失的過程,植物與她依依惜別。首先讓學生自己讀,然后說一說自己讀懂了什么,學生們說得真好,“我讀懂了植物們喜歡小露珠,關心小露珠”。在講到植物們“都想把小露珠留住時”,我問為什么, “小露珠把植物們裝點得格外精神,植物們舍不得小露珠?!薄?

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到了小露珠的美麗可愛,植物與小露珠之間的相互關心。

雖有一些讓人欣喜的地方,但還有很多地方沒有引導學生深入感悟,很遺憾。

他得的紅圈圈最多課文篇八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豐富語言的積累?,F(xiàn)行小學語文教材也非常重視學生語言的積累,特別表現(xiàn)在大量成語的練習上。因此,我在上這節(jié)課時一直緊扣這個中心,變換多種形式,從不同方面積極引導學生成語的積累和運用。這節(jié)課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擦出了不少的“火花”。

一、新

“新”主要表現(xiàn)為本節(jié)課的組織形式上。本節(jié)課,我以模仿中央電視臺的“非常6+1”欄目為貫穿始終的主線。本節(jié)課的開始,我就以一句“同學們看過中央電視臺的非常6+1的智力闖關嗎?今天老師就設置了幾個成語關,你們有信心闖關成功嗎?”激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同時也激起了學生知難而進,積極進取的豪氣。

在整節(jié)課中,一共設置了五道難關,一關比一關難,一關更比一關富有挑戰(zhàn)性,學生在闖關的過程中披荊斬棘,經受著難題的困擾。在過五關斬六將的時候,也享受著成功的喜悅。那一張張緊鎖眉頭積極思考的臉、那成功闖關的掌聲,給予了我無限的激動和啟發(fā),在課堂教學中只要積極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營造挑戰(zhàn)的氛圍,就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巧

“巧”,表現(xiàn)為成語練習形式的設計巧妙。本課我一共設計了五個闖關的環(huán)節(jié),每個闖關的環(huán)節(jié),其實都是復習了一個成語的練習形式。五種形式分別是:①選擇正確的讀音(讀);②訂正錯別字(寫);③成語填空、成語分類、按要求寫成語(背);④聯(lián)想題(理解);⑤造句、寫段(運用)。

這幾種練習形式,基本涵蓋了小學階段的成語練習形式。學生們在這幾種練習形式中,能做到游刃有余,也就能說明他們的成語積累程度了。整節(jié)課完成下來,大家頗有成就感,說明平時的成語學習,還是扎實的。同時,也更加激起了同學們繼往開來的信心。

三、練

因為,本節(jié)課是成語復習課,所以學生自主練習的時間不能少,否則,教者講多了,就會顯得是喧賓奪主了。從本節(jié)課來看,學生自主練習的時間還是比較適當和充足的。無論是“說”、“寫”,還是“背”、“理解”和“運用”,都能讓學生充分地練習。

本節(jié)課,在教師的引導和組織之下,學生的練習很到位,不是蜻蜓點水,不是一帶而過,而是真正扎實有效地進行。因此,本節(jié)課教師的“講”只不過是引導和輔助,學生的“學”、“練習”才是真正的主角。

本節(jié)課,“練”的特點還指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得到了練習。在課堂上,獨立思考,獨立完成練習,發(fā)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小組內討論交流,用集體智慧攻克難關,發(fā)展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在一系列的開放練習中,發(fā)展了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

四、美

“美”主要指教者課堂的語言美。因為,本節(jié)課是一節(jié)成語復習課,因此,在課堂上多出現(xiàn)一些成語,能營造出學習成語的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本節(jié)課,我充分利用闖關環(huán)節(jié),適當而巧妙地用成語銜接了課堂教學的幾個環(huán)節(jié),引導了學生,達到了熏陶感染的作用。

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深切地認識到,在語文教學中,只有不斷更新理念,挖掘學生感興趣易于接受的教學資源,巧妙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營造出熱烈而適當?shù)慕虒W氛圍,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他得的紅圈圈最多課文篇九

20__年2月22日,在學校教務處的安排下,我作了一節(jié)所謂的示范課?,F(xiàn)在想拿這節(jié)課與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我所授的這節(jié)課是《口技》的第二課時。第一課時,我讓學生熟讀了課文,積累了重點文言詞語并串譯了課文。我的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的設置如下:第一,掌握課文的基本內容,理清文章思路;第二,掌握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在文章中的運用;第三,分析口技的中心;第四,情感目標:讓學生獲得成就感的滿足。

我的設計思路是這樣的:

1、課前小測:復習《口技》的重點文言詞語的翻譯。課前小測是我語文課上的一項常規(guī)訓練,每節(jié)課前我都會布置不同的內容讓學生加以復習,主要以古詩文默寫、生字詞音形記憶、文言詞句的翻譯為主,主要目的是鞏固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

2、簡單點拔本課的理解切入點并讓學生獨立思考。這一步是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做準備。

3、自主學習。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自主學習并將學習成果用小黑板進行板示,然后進行逐個小組的展示。每一個小組在之前都已經做好了分工,有組長1人、發(fā)言人2名,記錄員1—2名,計時員1名,聲控員1名,分工十分明確,每位成員都有自己的職責,這就改變了以往小組討論時學生天南地北東拉西扯的低效合作的現(xiàn)狀,使小組在最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最多的任務。分組完成任務后,由小組發(fā)言人上臺介紹本小組的成果,這既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而且,每個小組為了吸引同學們的眼球,常會設計一些富有小組特色的創(chuàng)意,這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同時,發(fā)言中,各小組對文章的知識進行了多次的重復,加深了學生的印象,鞏固了學生的記憶。當然,在展示的過程中,學生中會出現(xiàn)一些錯誤的認識,這一點,我會及時的補救,及時地予以更正或補充。

4、課堂小結

教師利用串講的方法,對課文的重點進行板示和整理。這是對學生自主學習的一個補充,可以讓學生將掌握的知識形成系統(tǒng)。

5、拓展延伸

告訴學生,口技是一門技藝,一門本領,然后讓他們表演口技。借此,讓學生展示自已的才華,讓他們獲得成就感。

6、練習鞏固。

這節(jié)課的設計借鑒了當前玉州區(qū)在全國引起轟動的一種教學方法,那就是孟兆斌提出的eepo高效課堂。跟隨著我參加的特級教師工作坊——韋錦珍老師主持的初中語文探究空間,我聽了好幾節(jié)運用eepo"平臺互動式"進行教學的語文課,看著他們的課堂,我敢肯定,這樣的教學一定能提高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比如動手能力、合作能力等。但用這樣方式上語文課總覺得好像缺了點什么,反復思量才知道,是文本解讀的深度不夠,但這畢竟是學生自己的解讀,而不是老師“灌輸”給他們的。因此,我在借鑒這種方法的同時,又盡力地在避免文本解讀膚淺化的的弊端,我已很努力在做,但也許還遠遠不夠。另外,這樣的課堂是自由化的,所以課堂中會出現(xiàn)許許多多不能預設的狀況,這一點,我處理的不夠老到。而且,到授這節(jié)課時,我只用這種方法上過兩節(jié)課,所以課堂還是比較亂,小組自主學習中,聲控員的作用沒有發(fā)揮,而且也還不能真正做到高效,我想,以后我還得再加以改進,從而揚長避短,爭取更大的進步。

他得的紅圈圈最多課文篇十

《魯班和櫓板》是一篇傳說故事,講的是魯班根據(jù)鴨子的腳發(fā)明櫓板的過程。為了讓孩子們更清晰地了解發(fā)明的整個過程,我采用了簡筆畫的方式:

一、先畫腳蹼,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在感受了老艄公撐船吃力的基礎上,我和孩子們一起朗讀課文,一起體會魯班的困惑。學習第三自然段,在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觀察圖,并結合生活記憶,想想鴨子的腳蹼的特點,通過交流,我在黑板上畫下了鴨子的腳蹼。隨著腳蹼的成型,孩子們的嘴里發(fā)出了“呀”的聲音,顯然覺得很有趣。畫好了腳蹼,我?guī)ьI著孩子們學著鴨子的樣子一起用腳蹼進行劃水,感受鴨子游水的輕快。

二、在腳蹼外圍畫上櫓板的樣子,清晰記住櫓板的成形過程

學習第四自然段,先讓孩子們讀課文,了解櫓板的整個形成過程。還是采用簡筆畫的方式,讓孩子們更清晰地記住櫓板的樣子,并記住它的成形過程。重點出示句子:他把木棍上半截削成圓形,就像鴨子的腿,把下半截削成扁形,就像鴨子的腳蹼。先讀,再一邊讀一邊在起先的鴨子腳的外圍慢慢畫櫓板的樣子。隨著櫓板樣子的出現(xiàn),孩子們的眼睛發(fā)亮,他們說:好像啊!我問:像什么?他們齊聲說:像鴨子的腳。接著,我們又反復朗讀著出示的那句話,記著櫓板的樣子。

《魯班和櫓板》講述了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魯班受鴨子游泳的啟示而發(fā)明櫓板的故事。這篇課文沒有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也沒有優(yōu)美的意境,學生對這樣的文章一般都不太感興趣。但這樣的文章最能培養(yǎng)學生靜思默想的好習慣,我們教師一定要好好把握。

魯班如何發(fā)明了櫓板是教學的重點。教學時我讓學生仔細閱讀第3、4自然段,一步一步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好詞好句:“出神地”、“忽然眼睛一亮”、“馬上找來”,然后讓學生做動作,發(fā)揮想象,身臨其境地體會魯班愛觀察、善聯(lián)想、能創(chuàng)造的美好品質。接著我再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第4自然段,可以邊讀邊看圖,借助插圖讀懂課文;可以讀讀課文,再動手畫畫魯班發(fā)明的櫓板,也可以用橡皮泥捏一捏;可以同桌互當講解員,以講解介紹的方式來讀課文……充分解放學生的雙手與大腦,發(fā)揮他們的自主性。邊讀邊動手,這樣學生在寬松、民主、合作的空間里,帶著好奇心自主探究,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了提高。

教學時還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拓展,由課堂向課外延伸,激發(fā)學生進一步閱讀探究:1.魯班是一名能工巧匠,收集一些有關他的資料,為大家講一講有關他的故事。2.魯班受鴨掌的啟示發(fā)明了櫓板,你還知道哪些東西是受動物的啟示而制造出來的嗎?可以去查查資料,問問爸爸媽媽。適當滲透少許仿生學的知識,打通課內外、學科間的界限,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得到發(fā)展。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44145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