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三年級語文微課教案(優(yōu)質2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3 08:14:06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微課教案(優(yōu)質21篇)
時間:2023-11-23 08:14:06     小編:念青松

教案的編寫需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資源的利用。教案的編寫需要不斷反思和修正,以提高教學質量。最后,祝愿每個教師編寫出更加出色的教案,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引導。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微課教案篇一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背誦課文。

2、引導學生通過批注式閱讀品味本文優(yōu)美的詞句。

3、感受槐鄉(xiāng)五月的美麗景色,感受槐鄉(xiāng)孩子的勤勞能干、熱情好客和淳樸可愛,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欣賞、品讀本文優(yōu)美詞句,感受槐鄉(xiāng)五月的美麗景色。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感受槐鄉(xiāng)“花美、人更美”,從而獲得美的體驗。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今天老師帶大家去一個地方出示:槐鄉(xiāng)。

2、指名讀。讀得很正確,真了不起?!盎薄笨墒且粋€生字,看老師在黑板上寫。板書:槐(左邊木,右邊鬼)。描紅“槐”。什么樣的地方被稱為槐鄉(xiāng)呢?見過槐樹嗎?(出示投影)師介紹。

3、五月,洋槐開花了。出示第一句:指名讀。

二、初讀課文。

要求:自由朗讀課文,爭取把字音讀正確,句子讀通順,遇到難讀的詞語或句子多讀幾遍,并標上小節(jié)號。

三、檢查朗讀,隨文識字。

都讀好了?你標出了幾個自然段。(4個)你想讀哪個小節(jié)?

(一)預設第一自然段(這小節(jié)可長了,建議和同學合作讀,怎么分工自己思考,也是學問)。

1、第一塊:指名讀第一塊。(你有什么要表揚或提醒他的嗎?)。

正音:披散多音字小辮兒兒化音。

(1)讀著讀著,你有什么詞語不太明白嗎?(生說)預設:(山山洼洼、坡坡崗崗)有誰懂?指名說。畫圖(點圖哪里山洼、坡崗)。讓我們讀好這兩個詞(齊讀)。

瑞雪初降:真的是下雪了嗎?

出示“玉雕”

出示“維吾爾族姑娘”(簡介齊讀詞語)。

指導書寫“肩”

這部分告訴我們什么?

(2)、不管是山頭還是洼地,山坡還是山崗,到處都盛開著雪白的槐花,想看嗎?

2、第二塊:盛開的槐花引來了誰呢?朗讀,正音。

(1)點擊出示“挎”:懂嗎?除了挎籃兒,還可以挎什么呢?(挎包)胳膊也能挎呢,師生表演:咱們手挎手,好朋友一起走?!翱妗斑€有很多兄弟姐妹呢,腳動作跨組詞。

(2)文中帶“挎”的這句話誰來讀給大家聽?指名讀。這部分寫的什么?

3、第三塊:指名讀,正音。這部分你讀懂了什么?

(2)有一個詞把這么多的香就包括其中了——香海,此時走在槐鄉(xiāng),不管在哪兒都能聞到陣陣香味。如果一個地方有數(shù)不清的花呢,我們就可以說——花海,圖書館的書很多——書海,有很多樹——不是樹海,是林海。還有什么海?(竹海、人海)。

4、現(xiàn)在讓你再來讀讀第一自然段,一定能讀得更準確更通順,誰有信心來挑戰(zhàn)?指名讀。

(二)預設第二自然段。

1、過渡:槐花的美,美在它的樣子,美在它的香味。在洋槐開花的季節(jié),如果你走進槐鄉(xiāng),一定會被香氣熏醉而不想回家。不過,別擔心,你一定不會餓肚子沒飯吃的,因為槐鄉(xiāng)的孩子特別好客,不信,讀讀第二自然段。

2、出示,指名讀第二小節(jié)。你有什么要對他說。正音。

3、槐鄉(xiāng)的特產(chǎn)可多啦。你找到了什么?有槐花干、槐花蜜、還有槐花飯!

你最喜歡吃什么?(槐花飯)出示句子。

4、幾種吃法?兩名學生分讀。

5、這一句里的生字可真多!你覺得哪個比較難寫,有什么好辦法幫助大家記住它們呢?

(1)咸:還有什么味兒?酸甜苦辣。

(2)蒜、芝:都帶著一頂小草帽呢。字謎記憶:二小二小,頭上長草。(指導書寫蒜)。

(3)炒、拌:都是烹調方式,“拌”是常用的,因為要用手,所以是提手旁。你見過誰拌過什么?炒要用到火,所以它是“火字旁”。

(4)還有想吃槐花飯的嗎?指名讀。

(6)讓我們一起嘗一嘗。引讀第二自然段。讀了這部分你知道了什么?板書:槐童好客。

(三)預設第三自然段。

2、指名讀。正音。

3、我們也來做一次槐鄉(xiāng)娃,參加到他們的活動中好不好?女同學加入姑娘們的隊伍;小小子們,你們想有這口福嗎?那就挺起腰板別掉隊!老師讀第一句。出示句子。

4、像甜絲絲、香噴噴這樣的詞課文里還有很多呢,你找到了嗎?(你還能再說幾個嗎)。

5、在這小節(jié)中你感受到最多的是什么——(生說。)板書:快樂。

(四)再讀課文。

1、通過讀課文,(看板書)我們在第一自然段里欣賞了槐花美、香,在第二自然段里感受了槐鄉(xiāng)孩子的熱情好客,第三段里了解了槐鄉(xiāng)孩子的快樂。

(五)第四自然段。

1、課文讀到這兒(出示)五月的槐鄉(xiāng),(),你最想說——。

2、出示最后一段,齊讀。再讀。

四、指導其他生字書寫。

五、作業(yè)布置。

板書設計:

槐花美香。

槐童好客快樂。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微課教案篇二

1、學習課文,感受“我”童年時趕海的樂趣,激發(fā)學生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2、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品讀語氣詞,初步體會其在句中所表達的情感。

3、初步感知首尾呼應的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放《大海啊故鄉(xiāng)》。

(齊讀課題)。

師:還記得課文主要講的是一件什么事嗎?

板書:童年趣事。

師:這在文章第一小節(jié)就告訴我們了,來打開語文書齊讀課文的第一節(jié)。

二、整體把握,感悟文本。

過渡:看——碧藍的海水,松軟的沙灘。聽——海浪的聲音!想去趕海吧,那就讓我們跟著作者一起去。

1、自由讀課文2-3段。

學生自讀課文。

反饋:板書: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蝦(指導寫捏)。

師:這些事情在課文的哪幾節(jié)中向我們介紹的!

指名讀2、3小節(jié)。

2、小組活動。

3、學生交流,相機指導。

過渡:哪一件事最吸引你,最有趣?

1)追浪花。

出示句子:來到海邊,剛巧開始退潮,海水嘩嘩往下退,只有浪花還不時回過頭來,好像不忍離開似的。我興奮極了,飛跑著追趕遠去的浪花。

a師:說說看有趣在哪?

指名讀。

師:這是浪花嗎?這就像誰?你看我興奮的樣,在那——。

b指名讀。

師:你看,浪花看到你們小朋友都不舍得走了!

c想追浪花的同學就一起來讀一讀。

過渡:還有哪件事最吸引你?

2)抓海星。

出示句子: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指名讀。

出示海星圖。

師:這是一只怎樣的海星?

來齊讀這句。

過渡:有趣的還不止摸海星呢!還有什么?

3)捉螃蟹。

出示句子:哎,那邊一個小伙伴,正低著頭尋找著什么。我走過去想看個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兒,不作聲,原來是一只螃蟹不趕束手就擒,正東逃西竄哩。突然,小伙伴“哎喲”一聲叫起來,原來是螃蟹用大螯夾住了他的手。

a(能讀一讀這段話嗎?)能說一說你的感受嗎?

師:你們捉過螃蟹嗎?

束手就擒(出示詞卡)讀。

東逃西竄(出示詞卡)。

男生聲音響亮全體男生讀。

過渡:還有有趣的事嗎?

4)擒大蝦。

出示句子:咦,怎么我的腳也癢癢的?低頭一看,哦,原來是一只大蝦在逗我呢!它搖擺著兩條長須,活象戲臺上的一員武將。我輕輕伸過手去,只一捏,這武將就成了我的俘虜,再也神氣不起來了。

a指名讀。

師:先讀讀。

師:他有兩個詞讀的特別好,咦哦你為什么這樣讀讀的好說的更好!

b齊讀。

師:看這有只大蝦,與你想象中一樣嗎?

師:你看它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夠神氣的。還搖擺著兩條長須,活象戲臺上的一員武將。夠威風的。

師:我輕輕伸過手去,——。

c指名讀。

齊讀。

師:我們來一起捏這只大蝦。(引讀)。

4、出示課文插圖講省略號。

5、伴著寧靜的音樂引讀第4段。

6、介紹首尾呼應。

三、作業(yè)。

課文學完了,我們得做點作業(yè)吧,如果讓你自己來設計,你們想做些什么作業(yè)呢?你喜歡的就是的。

為了給同學們更多選擇的空間我這也開了一間作業(yè)超市,你也可以到這里來選擇。

板書:

追浪花。

童年趕海趣事摸海星。

捉螃蟹。

捏大蝦。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微課教案篇三

(一)啟發(fā)談話,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喜歡禮物嗎?誰能向同學們介紹介紹,你在什么時候收到過親人送的什么禮物?(學生交流)。

2、師小結:當你過生日時,當你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時……,家人都會滿懷關愛和期盼地送上一份禮物。這些禮物,寄托著親人的關愛和期盼。我們的學習小伙伴冬冬也和你們一樣,收到過很多親人的禮物。她把自己的感受寫成了一首小詩,題目就是《禮物》,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看看小作者收到了什么禮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學生自由讀文,要求正確流利,困難的多讀幾遍。

2、同桌互讀互評,然后再讀課文。

3、把自己讀得最滿意的地方讀給全班同學聽聽。

(三)再讀課文,初步體驗。

1、默讀課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分小組合作解決,篩選出難解之疑。

3、小組匯報學習結果。

(四)品讀課文,體會發(fā)現(xiàn)。

1、讀一讀:

(1)自由讀文,想象詩歌描寫的畫面。

(2)小組朗讀,并派代表在班上讀。

(3)班級賽讀,評選班級“朗讀能手”。

2、說一說:

(3)讓我們齊讀課文最后一段,體會親人的關愛之情。

(4)你覺得家人對你還會期待些什么?

3、背一背:

鼓勵學生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背下來,評選“背誦能手”。

(五)仿寫詩歌,積淀語言。

2、師生交流。

3、讓我們仿照課文1—4自然段作詩。

4、自己練說,小組內說,指名說,教師相機指導。

5、學生自由作詩。

6、評選班級“小詩人”。

(六)作業(yè)超市,自主選擇。

任選以下兩項作業(yè)內容,獨立完成。

1、摘抄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2、讀一讀,背一背詩歌。

3、收集的有關親情的文章或詩句。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

二、交流資料。

交流收集的有關親情的文章或詩句。

三、學習生字。

1、學習生字(教師重點指導:博、套、綿、)。

2、抄寫文中好詞(7頁抄一抄)。

3、選用抄下的好詞造句。

四、指導書寫。

1、讓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橫中線上的筆畫。

2、寫字。注意把字寫端正。

五、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詞3遍。

2、背收集的有關親情的文章或詩句。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微課教案篇四

1.贊美祖國的成語:山清水秀、江山如畫、物華天寶、人杰地靈、錦繡河山。

2.描繪山水的成語:重巒疊嶂、崇山峻嶺、連綿起伏、青山碧嶺、水平如鏡、一瀉千里、水天一色、水波不驚。

3.描寫祖國河山的名句。

長江: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唐)杜甫《登高》。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黃河: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唐)王之渙《登鸛雀樓》。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唐)王之渙《涼州詞》。

廬山: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宋)蘇軾《題西林壁》。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唐)李白《望廬山瀑布》。

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習題解答】習題3答案:這首詩從歌頌祖國壯麗的山河、豐富的物產(chǎn)、多樣的名族、光輝的歷史和偉大的成就等方面抒發(fā)了熱愛祖國的感情。

習題4答案:我們愛你——京劇的字正腔圓,皮影的活靈活現(xiàn),書法的筆走游龍,國畫的栩栩如生。

我們愛你——北京長城的蜿蜒起伏,云南石林的千姿百態(tài),陜西兵馬俑的惟妙惟肖,山西云岡的神奇美妙。

我們愛你——古箏的情悠意長,笛子的悠揚婉轉,二胡的柔婉連綿,腰鼓的厚重回響。

我們愛你——南京板鴨的芳香撲鼻,金華火腿的皮薄肉嫩,寶應大閘蟹的鮮美。

2鄭成功。

3.不同方式的看:眺望、環(huán)視、仰望、俯視、瞻仰、瀏覽。

4.中國歷史上的名族英雄及其主要事跡:岳飛——精忠報國,抗擊金兵。

鄭和——七下西洋,揚威異域戚繼光——抗擊沿海倭寇林則徐——虎門銷煙。

5.愛國詩句: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懹巍妒緝骸?。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一片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忠家?!鳌び谥t。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宋·陸游。

【習題解答】。

習題3答案:褒義詞:慷慨激昂、載歌載舞、喜出望外。

貶義詞:橫行霸道、負隅頑抗、驚恐萬狀。

造句:1.溫在劍橋大學里慷慨激昂的演講贏得了陣陣掌聲。

2.在鄉(xiāng)里橫行霸道多年的不法分子今天終于被逮捕歸案,百姓們無不拍手叫好。

習題4答案:總結全文、突出中心的作用。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微課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1.指導背誦這首詩。

2.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仿照課文第三節(jié)再編一段。

3.學會九個生字及由這些生字組成的新詞。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1.指名分小節(jié)朗讀課文。

2.配樂齊讀課文。

3.指名讀第三節(jié)。要求:仿照這一節(jié),再編一段。

(1)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想象。

(2)同桌相互說,相互評價。

(3)推薦讀得好的同學向大家匯報。

二、背誦指導。

1.依據(jù)板書內容自己獨立試背。

2.指名分小節(jié)背。

三、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詞卡片檢查認讀情況。

2.小組內相互交流識記字形的方法。

3.小組代表匯報。

悠谷腳丫軟。

營柔堂遙。

4.指導書寫。

學生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四、擴詞練習。

悠:悠久悠揚悠閑。

谷:稻谷谷子深谷。

腳:腳印腳步腳趾。

軟:松軟柔軟軟弱。

營:軍營營地營房。

堂:食堂紀念堂禮堂。

柔:溫柔柔弱柔美。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微課教案篇六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2、通過比較閱讀了解本詩特點(“詩中有畫”、先直抒胸臆,再具體描述等)。

3、通過文本細讀,想象畫面,并嘗試將體悟到的畫意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

二、預習作業(yè):

2、熟讀,爭取上課前能夠做到接近背誦的程度;。

3、對不理解意思的字與詞,查一查工具書;。

4、制作一張簡單的表格,比較一下這兩首詩的異同,可從時間、地點、顏色、景物、詩人當時心情等你認為值得比較的方面來進行。

三、教學過程:

第一板塊——利用比較閱讀簡析本詩,兼鞏固前詩,初讀本詩。

用表格對前面一課所學的詩歌《望湖樓醉書》進行簡單分析。

朗讀詩歌《曉出》。(抽加齊讀)。

解決重點字詞,相互解釋詩句,全班交流。

交流預習表,比較兩首詩的異同。

第二板塊——分析古詩“詩中有畫”的特點。

明示“詩中有畫”,告知這是中國相當部分古詩的典型特點。

欣賞詩——出示畫《江雪》;。

欣賞畫——出示本詩。

討論:這是一幅怎樣的畫?你看到了什么?

在討論中,將對詩句的理解融為一個整體。并嘗試將體悟到的畫意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

第三板塊——了解本詩先直抒胸臆,再具體描述的寫法特點。

通過和《飲湖上初晴后雨》比較,了解本詩先直抒胸臆,再具體描述的寫法特點,這也是本詩流傳千古的原因之一;通過和《望湖樓醉書》比較了解本詩夸張手法的運用。

第四板塊——精細化朗讀詩歌。

教師出示一些提示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對本詩的朗讀;。

個人揣摩朗讀;。

小組交流朗讀;。

全班交流朗讀——要說出如此朗讀的理由。

第五板塊——作業(yè)。

可以搜集描寫西湖和荷花的詩歌,嘗試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進行賞析。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微課教案篇七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自學生字詞。

(2)理解課文重點詞句,讀懂課文內容。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學、合作學習,掌握生字詞,理解課文內容。

(2)通過誦讀品味,體會小徒弟為何會被畫師稱贊。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在學習課文中加深體會,明白要勇于開拓創(chuàng)新、勤動腦、多思考,才能想到別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獲。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畫師稱贊小徒弟的原因。

教學難點:理解畫師最后說的那段話。

教師準備:

1、寫有生字詞、自學提示的小黑板。

2、收集一些“想別人沒想到的”例子。

3、布置學生預習課文。

學生準備。

1、預習課文。

2、收集一些“想別人沒想到的”例子。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揭示課題。

1、(出示一張白紙)同學們,如果要讓你們在這么大一張紙上畫盡可能多的駱駝,你會怎樣畫?(學生自由作答)。

2、大家說的都有道理。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畫師的三個徒弟是怎么畫的。(板書課題:想別人沒想到的,齊讀課題。)。

二、學習課文。

1、按自學提示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

(2)畫出生字詞,同桌合作,識記字形,理解詞意。

(3)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與同桌討論解決。

2、學生按要求自學,教師巡視指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3、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生字詞學習情況。指名讀,齊讀。(小黑板出示)。

(2)生交流詞意,掌握字形。

(3)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4、再讀課文,分組討論:

(1)三個徒弟的'畫分別是什么樣的?

(2)你覺得誰畫得最棒?為什么?

(3)從三個徒弟的畫中,你體會到什么?

5、學生讀課文,討論。

6、學生匯報。

7、說得真棒!誰能讀一讀畫師的話,看誰讀得最像,最有感情。

8、指名讀,師生評價。齊讀。

三、拓展延伸。

1、你們平時是不是也有想到過別人沒有想到過的事?

2、你還知道哪些想過別人沒有想到的故事?

四、總結全文。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只要肯動腦筋,大膽創(chuàng)新,就會有很多新發(fā)現(xiàn),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所以,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我們也要多動腦筋,做一個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孩子。

五、作業(yè)設計。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試一試,在一張白紙上怎樣畫出最多的花?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微課教案篇八

步驟一、回憶故事,概括出主要情節(jié)。

1、要求學生在回憶這個故事的基礎上,認真讀書,歸納出“水罐”發(fā)生的幾次神奇的變化。

過渡:是啊,故事講述的就是一個空空的水罐變出來了七顆鉆石的神奇故事。當然,在變出鉆石之前,水罐還發(fā)生了一系列的變化。

提出讀書要求:請同學們認真讀書,看看水罐在文中一定發(fā)生了多少次變化,每一次變化都是怎樣的?在文中勾畫一下關鍵的詞語或者句子,然后用一句話說一說。

學生讀書,勾畫關鍵詞語或者句子。

請學生交流。

要點:

空水罐——裝滿。

水罐掉在地上,水沒有灑。

水罐變成了銀。

水罐變成了金的。

涌出了水流。

跳出了鉆石。

(學生還可能說出來——全是變成了七顆星星,說出來就板書,沒說出來先不理會)。

2、簡要說出水罐產(chǎn)生神奇變化的原因。

學生用簡單的話說出原因之后,要求學生用一個字來表達所有變化的原因:你們讀懂了這些變變化的原因了嗎?用一個字來說就是是什么:(愛)。

步驟二、研讀作者如何寫水罐產(chǎn)生神奇變化原因,感悟作者用“轉折”的寫法來寫人物內心矛盾斗爭的方式,體會小女孩母女的愛心。

1、閱讀童話開始部分對小女孩的行為表現(xiàn)和內心矛盾斗爭描寫,體會作者如何表現(xiàn)女孩的愛心的。

教師提示:作者是如何小女孩的愛心寫出來的呢?我們先看課文的第二自然段。請你勾畫出作者寫小女孩非常有愛心的句子。

學生勾畫、交流。

要點:“夜里出門、為生病的母親找水、哪兒都找不著、累的在沙地上睡著了”“喜出望外,真想喝個夠、但有一想、給媽媽還不夠呢、就趕緊”

(1)引導學生讀第一部分,提示思考:作者這么寫怎么就讓我們感覺到小女孩很有愛心?

指導:抓住“夜里”,體會小女孩當時怎么想——聯(lián)系上文體會母親的病情,體會小女孩關心母親為母親擔憂的焦急;抓住“哪兒”“累得睡著了”體會小女孩找了很多地方,都沒有水,內心是怎樣的交際、怎樣的不放棄。

教師給學生強調:遇到了很多困難,找了很長時間啊,就是不放棄,因為她想的是母親的生命。

指導:抓住喜出望外、真想喝個夠、但是又一想、母親還不夠呢,體會:沒寫出來的小女孩當時內心的念頭,做出的決定。

(相機板書:找到水,自己沒喝——給母親)。

(3)指導朗讀。第一部分,讀出小女孩找誰的艱難,第二部分,讀出決定的果斷。

(4)總結:是啊,在一部分,作者通過對小女孩的行為和想法的描寫,讓我們感受到了小女孩的愛心,讓我們感受到了小女孩同樣也非常焦渴、想喝水的情況下,艱難的去找水,想到了先把水給生病的母親,自己沒喝,把水留了下來。這樣的小女孩怎么不讓我們感動呢!

2、自己研讀其他幾個部分描寫小女孩和母親認真自己饑渴把水讓對方喝的描寫部分,練習抓住關鍵詞句,想想小女孩和母親的內心想法,體會作者所表達出來的“愛”。

(2)學生勾畫,思考,交流。

交流中注意提示指導:

把水給小狗喝(相機板書:給小狗)——看到小狗“哀哀”叫,學生想象小女孩內心對小狗的關愛。

小女孩給路人喝(相機板書:給路人)——抓住“正想湊喝個夠”、“路人”咽了口唾沫;引導學生體會當時小女孩內心相對更復雜的想法。

3、總結:好啊,我們認真讀了作者對有了水以后,小女孩內心的想法、行為表現(xiàn)、目前的行為表現(xiàn),并去想象,從而深深地感受到了小女孩和母親同樣面臨饑渴的困難,但是,他們還是先想著別人的想法,從而深受感動。

步驟三、體會愛心換來世界的神奇,朗讀課文,讀出作者對小女孩和目前的贊美,讀出神奇變化帶來的驚喜。

教師導語:同學們,這童話多好啊,愛心,帶來了神奇的變化,愛,是讓每一個人向往和贊美的,神奇的變化是讓每一個人都驚喜不已的。下面,我們來分角色讀書,讀出對小女孩和目前的贊美,讀出對愛心換來的神奇而產(chǎn)生發(fā)的驚喜!

男女生分角色,女生讀小女孩、母親的想法和行為部分,男生讀神奇變化部分,教師引讀過渡部分。然后男女互換角色。

指導:讀驚喜部分,先思考“喜出望外、竟、又”等詞語所表達出來的態(tài)度,讓我們產(chǎn)生的感覺。

步驟四、指導學生體會“變化神奇”之“愈來愈深”的情節(jié)構思特點,體會鉆石變成星星的含義。

1、回顧五次變化,每一次神奇變化與上一次的不同點,用“越來……越……”表達這個特點。

2、研讀五次變化,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最后一次變化與前面四次的不同點——升到天上,變成七顆星星。

指導思考討論:最后一次,怎么不寫成給了小女孩,讓他們家里有了使用不完的財富呢?

讓他們想象:北斗七星的特點,變成北斗七星對人們有啥作用?

教師總結:愛心,星星星一樣閃亮,永遠照耀著人們,鼓舞著人們,就像這篇童話故事一樣,能夠使我們永遠記住這個善良的小女孩,讓愛心,永遠閃亮下去,讓每一個人都在星光照耀下,充滿愛心!

3、朗讀:讀出對小女孩鉆石一般金貴、星星一般閃亮的愛心的贊美!

步驟五、布置課下作業(yè):

續(xù)寫童話:自從小女孩水罐中的水變成了水流之后…….

提示:小女孩做了什么?結果呢?母親病情的變化,2、河流水井的變化,大地草木的變化。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微課教案篇九

教學目標:運用所學的識字方法學會本課12個生字及新詞,認讀7個字。結合課文能容理解詞義。能用“成千上萬、彬彬有禮”造句。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感受南極的神奇。

教學重點:運用所學的識字方法學會生字詞,了解南極。

教學難點:結合文意理解詞語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激發(fā)學生學文興趣。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學生練習讀課文。

2、檢查字詞的讀音:

1)詞語:

登上企鵝大陸紀念(指名讀,領讀,齊讀)。

彬彬有禮。

厚厚的()厘米形近字區(qū)分。

2)認讀字:腹部頸部嘔出來。

3)比較同音字:毛茸茸絨毛身軀驅逐出境。

4)鞏固容易錯的字音:

(出示)盡管南半球正是夏天,可是南極大陸上仍然覆蓋著厚厚的白雪,只有在考察隊建立的長城站附近才能看到一些露出的地面。

我看到長城站旁邊有幾只黑白相間的小動物。

他們彬彬有禮,站在遠處向我們點頭,像歡迎我們似的。

4、師:請你們再讀一讀課文,注意在讀準字音的同時把句子讀通順。(自由讀)。

指名讀,評議、反饋交流。

三、細讀一、二自然段,了解南極。

1、默讀課文1、2自然段,提出要求:

指名反饋。

氣候特點:盡管南半球正是夏天,可是南極大陸上仍然覆蓋著厚厚的白雪,只有在考察隊建立的長城站附近才能看到一些露出的地面。

讀有關句子,說感受。

引導理解“盡管……可是”所表達的意思。

“覆蓋”是什么意思?你有什么感受?

指導朗讀。

出示有關圖片或錄象,感知南極冰天雪地的景象。

再讀,評議。

企鵝數(shù)量多:

“考察隊的劉伯伯告訴我,長城站對面有個企鵝島,上面的企鵝成千上萬,可壯觀了?!?/p>

師:“成千上萬”是什么意思?想象一下冰天雪地里成千上萬的企鵝是一種什么樣的景象?

你能用“成千上萬”說一句話嗎?口頭造句。

這句話應該怎樣讀?練習讀,指名讀,評議。

四、總結全文。

這成千上萬的企鵝是多么的壯觀呀!“我”真想早一點兒到企鵝島上去看看?你們呢?

五、作業(yè)。

1、課后完成生字的書寫作業(yè),用“成千上萬”和“彬彬有禮”造句。

2、結合課文內容查找有關企鵝的資料或圖片。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微課教案篇十

教學目標:

學習本課生字。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通過這個故事讓學生學習達麗瑪知錯就改的勇敢精神,以及老師真摯的愛,激發(fā)他們對老師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1、讀懂課文內容,體會師生之間真摯的情感。

2、在朗讀、討論、感悟中理解課題“春天的雨點”的含義。

3、抓住第1和第20自然段體會達麗瑪?shù)淖兓?,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p>

教學策略: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討論、感悟,體會課文最后一段的深刻含義,懂得“春天的雨點”指的是師生之間細膩、真摯的情誼,并引導學生感受、表達這情意。還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談一談老師對學生的關愛。

教學準備:

學生讀一讀課文,認一認生字。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內容:

熟讀課文,15個生字。體會老師對學生的愛。

學習過程:

(一)導入。

俗話說:“春雨貴如油,再這如油般貴重的雨滴下會發(fā)生什么故事呢?

1、師:同學們昨天都預習了課文,誰能給大家講一講你了解了哪些詞語?

2、檢查生字的讀音(小黑板出示)。

特別提出多音字:蒙、調(通過組詞來掌握)。

3、找同學讀課文(每人一段)。

[設計意圖:

1、培養(yǎng)學生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的能力。

2、一步鞏固生字。

(二)學習課文。

1、教師幫助學生總體感知課文脈絡,滲透學習方法和寫作方法。

這篇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時間)。

有哪幾個時間?(上課、補課、回家、第二天)。

分別在什么地點?(課堂、辦公室、路上、師門前)。

2、學習1-3自然段(課堂上的故事)。

哪幾個自然段寫了課堂上的故事?(學生舉手表示)。

(1)請同學自讀1-5自然段提出問題。

初讀課文后,提出自己的疑問。(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

將學生的問題寫在黑板上,因勢而問。

(2)請同學們帶著以下幾個問題自學課文:

[培養(yǎng)自學探究能力。引導學生體會出老師的認真負責和對學生的愛]。

3、自學4-6自然段。

(1)朗讀課文第4-6自然段。說說達麗瑪為什么有了這樣的變化?對此你有什么感想?

學生暢所欲言,將自己的感受表達清楚,從而體會深厚、真摯的師生情。

(三)有感情朗讀全文。

回到整體,再次品味。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微課教案篇十一

由于時間關系,這節(jié)課上,我們的自畫像只能畫到這兒,相信許多同學還有很多真心話要對同學或朋友說,也很想把自己的卡給更多的人看,讓更多人了解自己。我們還可以相互交流,你可以把別人的祝?;蛑腋嬗浽诳ㄉ?。到期末,我們再來搞一次活動,相信到時,你們的自畫像會更完美。

附板書:我的自畫像。

朋友。

讓同桌更了解我,多幫助我。

大家認識自我,認識他人。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微課教案篇十二

1、檔案卡的制作可根據(jù)學生的喜好,不規(guī)定顏色、形狀、大小。

2、本次活動只是圍繞同學之間的互相認識進行,不存在比較學生好壞的性質。

3、活動結束后,可以把卡紙收集起來張貼于教室。

4、此活動可以5-6人的小組開展,也可以全班進行。

5、此活動適用于小學中、高年級。雖說小學的幾年生活,學生已經(jīng)有了認識,有了了解,但并不一定真正地了解。此項活動讓學生有意識地認識自己,也認識他人,有利于在以后的交往中減少矛盾和誤會。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微課教案篇十三

教學過程:

一、巧設導語,激發(fā)興趣。

(板書課題)敦煌莫高窟是古代無數(shù)無名的工匠創(chuàng)造的藝術寶庫。敦煌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每一幅壁畫都是那么精美動人。因此,敦煌莫高窟吸引著許多中外游客。你們有誰去過嗎?能給大家談談感受嗎?其他同學想不想飽覽一下莫高窟的塑像和壁畫呢?(學生談內心的想法)。

同學們都盼望一睹敦煌莫高窟的風采,老師今天就帶你們去。

二、教師范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教師范讀,學生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2、敘述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課文具體介紹了敦煌莫高窟的塑像和壁畫)。

三、自瀆課文,檢查預習。

1、指名讀課文,糾正讀音。

2、出示生字詞卡片,讓學生自讀、識記、交流。

3、引導敘述借助工具書,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詞語。

四、理清課文層次。

1、默讀或自由輕聲讀課文,按自然段邊讀邊畫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詞語和句子,然后歸納各自然段段薏。

第1自然段:介紹了敦煌莫高窟是浩瀚沙漠里的一顆閃光的珍珠。

第2自然段:介紹了莫高窟中彩色塑像和壁畫的數(shù)量多。

第3自然段:介紹了敦煌的虛象和壁畫的精美。

第4自然段:具體描寫了敦煌的壁畫。

第5自然段:贊美了敦煌的壁畫。

2、給課文分部分,概括段意。

課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總體介紹了敦煌莫高窟是浩瀚少摸里的一顆閃光的珍珠。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體介紹了敦煌的塑像。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贊美了敦煌的壁畫。

五、朗讀課文,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1、自由讀課文。

2、小組內談談文中哪些語句寫得生動優(yōu)美。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聽寫生詞。

二、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指名學生讀第一部分。

2、質疑、合作探究。

作者把莫高窟比作什么?

這一段寫了什么內容?用簡單的話概括這一段的主要內容。

三、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自由讀課文,體會課文內容。

2、學生匯報對課文的理解。

3、抓重點句子進行理解。

a、“在保留下來的492個洞窟中,共有彩色塑像2000多尊,各種壁畫45000多平方米?!薄霸诒A粝聛怼闭f明還有很多洞窟沒有被保存下來,這個句子從數(shù)量方面介紹了敦煌的洞窟多,彩色塑像多,壁畫多。

b、“的佛像有九層樓那么高,最小的菩薩還沒有一個手掌大?!边@個句子介紹了敦煌的和最小的菩薩,是從大小兩個方面介紹的。把“的佛像”和“九層樓”進行比較,“最小的菩薩”和“一個手掌”進行比較,分別表現(xiàn)了佛像的大和菩薩的小,表現(xiàn)了敦煌塑像的精美。

c、“在萬紫千紅懂得鮮花叢中,有些描繪的是古代勞動人民打獵、捕魚、耕田、收割的情景,有表現(xiàn)的是人們奏樂、舞蹈、演雜技的場面,還有許多講述的是佛教故事?!薄叭f紫千紅”,是說敦煌的壁畫非常多、精美。這個句子具體介紹了敦煌壁畫的內容,敦煌的壁畫不但十分精美,而且內容豐富,題材廣泛,藝術成就很高,充分體現(xiàn)了古代勞動人民的非凡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

d、“站在壁畫前,眼前的一切仿佛都活了起來,能聽到流水淙淙和琴聲丁冬,能看到奇妙的舞姿和會說話的眼睛?!边@句話寫了敦煌壁畫栩栩如生,精美動人的特點。

4、教師領讀課文,學生齊聲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象畫面。

5、討論交流。

你認為課文中描寫敦煌壁畫的句子,哪些最生動?哪些詞語用得好?說說他們的意思。

6、學生匯報,讀中品位、感悟。

四、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1、教師范讀,學生齊讀。

2、思考:最后一段寫了什么內容?(贊美了敦煌的壁畫)。

找出概括敦煌壁畫特點的詞語。(精美動人)。

最后一段說明了什么?(敦煌壁畫精美動人,藝術成就高)。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微課教案篇十四

準備有關蝦的資料,學生熟讀課文,處學業(yè)本課的生字、詞。

第一課時。

一、課時目標:

1、初步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小蝦的生活習性。

2、學會本課的生字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小蝦的喜愛之情。

二、導入新課:

我了解到同學們都特別喜歡小動物,你能不能把你喜歡的的小動物給大家介紹一下呢?(學生交流,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是什么?有什么特點?)。

二、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大意?

1、自由讀文,并解決不認識的生字、詞。

2、檢測生字、詞。(老師在文中選詞,學生讀……)。

3、你從文中讀懂了什么?(學生回答:……)。

4、你覺得小蝦給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小蝦很——(有趣)(脾氣不好)?

指導朗讀:有的稍帶點灰黑色,……。

根據(jù)學生回答的順序來學習:

小蝦脾氣不好:從哪感受到小蝦脾不好的?(生氣時、搏斗時的動作、神態(tài)……)。

再讀課文:小組交流:

1、小蝦仁是什么樣子的?

才長大的小蝦:通體透明。

千年蝦:灰黑、長青苔。

2、感悟作者的喜愛之情。

引導學生讀第三自然段:

1、打出中心句。

2、是如何一句一句寫具體的?

吃食有趣,非常小心。

脾氣不好,打架兇猛。

3、觀察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寫一段話,把話力求寫具體。

三、作業(yè):

要求學生畫蝦。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進一步了解小蝦的生活習性,學習如何把小動物寫具體。

導學過程:

一、你覺得小蝦有趣嗎?那么小作者是如何把小蝦寫得這樣有趣呢?

引導學生有順序地觀察小動物,并進行描寫。(并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描寫小動物的寫法)。

以文章為例,讓學生進行學習。

第一部分:1——2寫“我”家葡萄架下有一口水缸,“我”捉到了一些小蝦養(yǎng)在里面。

第二部分:3——4寫作者對小蝦的細心照顧,它很有趣,但脾氣不好。

第三部分:5——6作者發(fā)現(xiàn)小蝦一天天的變了,體現(xiàn)了作者對小蝦仁的喜愛之情。

學生總結如何寫好小動物。結合語文天地的筆下生花,進行練習介紹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朗讀課文。

二、作業(yè):

語文天地d2、d3、d4。

介紹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微課教案篇十五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體會人物對話在文中的作用和表達效果。

3、了解總司令是在什么情況下幫助老陳頭挑行軍鍋的,體會總司令關心戰(zhàn)士、平易近人的可貴品質。

教學重、難點:

1、體會人物對話在文中的作用和表達效果。

2、了解總司令是在什么情況下幫助老陳頭行軍鍋的,體會總司令關心戰(zhàn)、平易近人的可貴品質。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卡片)。

淅瀝泥濘袖標隊伍瀝青幸虧擋住懵住踉蹌。

火辣辣淅淅瀝瀝和眉善目人影幢幢。

2、剛才復習的這些詞語都是這篇課文的重點詞語。這節(jié)課我們將通過這些重點詞語和重點句子去感受、體會發(fā)生在長征中的又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

二、品讀感悟:

1、請同學們快速地讀一讀課文,回顧一下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下面,請同學們再次讀文,找一找,這個故事是在什么樣的情況(環(huán)境)下發(fā)生的呢?自由的讀1-8自然節(jié)。

(1)“夜雨淅淅瀝瀝,黃土高原一片泥濘?!币痪淅斫狻耙褂辍?、“淅淅瀝瀝”,“泥濘”。體會紅軍在這樣的情況行軍,可見當時的環(huán)境特別的惡劣。

(2)再把這句話讀一讀,體會體會。

小結:從這里的環(huán)境描寫,我們可以感受到行軍的惡劣、條件的艱苦??烧窃谶@樣惡劣的天氣和環(huán)境里,我們的紅軍隊伍卻越過了兩道光禿禿的山嶺,又過了一條很深很長的溝。

(3)你有什么感受?學生暢所欲言。

(4)“老陳頭步子一扭一拐的,有點踉蹌?!崩斫狻磅咱劇斌w會走路不穩(wěn),受傷了。

(5)“老陳頭抹去臉上的雨水,順勢往路邊的草垛子上一靠,整了整擔子,然后抬起腳后跟,用草擦去上面的泥漿,從煙袋里撮出一點旱煙往傷口上糊?!?/p>

a.讀一讀這話,說一說你都體會到了什么?學生自由讀。

b.體會到了老陳頭不在乎,畫動詞。再讀,體會。

c.下面就把你們的體會放到課文中,我們齊讀這話。

小結:此時此刻,通過同學們的讀,我的眼前仿佛就出現(xiàn)了這樣一位堅強、執(zhí)著的老紅軍形象。在這段描寫中,作者通過準確而生動地動作的描寫,讓這樣一位堅強、執(zhí)著、樂觀的老紅軍形象躍然紙上,而這樣的老紅軍在長征中有千千萬萬,他們正是憑著對革命必勝的信念和對未來勝利的憧憬,才能讓他們在如此惡劣的環(huán)境下,在艱苦的條件下,繼續(xù)走在長征的路上!

3、正當老陳頭在草垛邊熟練處理傷口時,又發(fā)生了什么事呢?請你和同桌飽含深情地讀一讀總司令與老陳頭之間的三次對話,并把你感動的句子畫下來、體會體會,然后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1)“哎—同志哥!你放下,我自己來!”體會老陳頭堅強。

(2)“莫要緊,我?guī)湍闾粢唤刈?,再還給你!”搶挑子的也是個和眉善目的老同志,嘴唇厚厚的,道出一口四川話,火辣辣的?!?/p>

a.理解“和眉善目”體會總司令,和藹可親,沒有官架子?!盎鹄崩薄笨闯隹偹玖畹闹彼?。

b.帶著體會讀一讀。

(3)“我看見你腳上的血印子了,還有好幾里路才到目的地,你就莫客氣了!”

a.體會總司令是一位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好司令,無微不至的對戰(zhàn)士關心和愛護的總司令。

b.帶著體會讀一讀。

(4)“我跑了,你就去司令部要人!”老同志也打了個哈哈,挑起油桶和行軍鍋一陣風似的走了。

a.體會總司令的幽默、果斷。

b.帶著體會讀一讀。

4、下面讓我們把這三次對話完整地讀一讀,從一句句感人肺腑的對話讓我們再一次感受發(fā)生在長征路上的感人的一幕吧!

a.自己先和同桌練習讀一讀。

b.指名讀。

c.教師分角色讀。

總結:此時我們再看課題,《總司令挑行軍鍋》,我們就能感受到課題所深藏的濃濃的情誼。總司令挑行軍鍋凝結了總司令心中只有戰(zhàn)友,沒有自己的高貴品質;體現(xiàn)了總司令舍己為人的偉大精神;更見證了紅軍戰(zhàn)士互相關心、互相扶持(戰(zhàn)友之間偉大的愛)完長征路的決心。

(1)老陳頭懵了。體會“懵”

(2)“什么?總司令……”此刻老陳頭的心情是怎么樣的?他又是怎么想的,接著讀一讀,想到這,老陳頭心頭涌起一股熱浪,為什么會涌起一股熱浪?(感動)。

學生回答。

總結:在二五里長征路中,有許許多多這樣感人的事,還有許許多多令我們敬佩的人,有這樣無私無畏的領袖,有這樣意志如剛的戰(zhàn)士,他們所組成的鋼鐵一般的隊伍,他們才越過了一座座高山、走出了一片片草地,完成了長征的偉大壯舉,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

三、拓展延伸。

1、在長征路上像這樣感人的故事還有很多,老師收集了這樣一首詩《紅軍不怕遠征難》介紹給大家。這首詩就充分表達了紅軍戰(zhàn)士在長征中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

2、學生練讀、齊讀(配樂)。

3、總結:長征是世界軍事歷的一個偉大的奇跡,在這個奇跡背后是紅軍戰(zhàn)士歷盡千難萬險,是無數(shù)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微課教案篇十六

課前準備:最近讀的書,摘抄書的作者,主要內容和精彩片段。

1.教師談話:我們在與大家講話或聽別人講話時,要注意什么?

2.仔細看插圖,四人小組討論。

3.小組交流:組織語言時注意語句通順,條理清楚,聲音響亮,速度適中。聽別人發(fā)言,要精神集中,注意禮貌。

5.把你們在讀書過程中所了解的書的作者、主要內容,摘錄的精彩片段,用自己的話說給大家聽。

6.同學們開始組織語言,努力講得語句通順,條理清楚,聲音響亮,速度適中。

8.學生評議。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微課教案篇十七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盲人如何知道貨主欺騙自己的道理。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抓住課文主要內容,并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描寫,體會人物的品質。

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懂得盲人的手能分辨顏色的道理。

教學準備:課件、課文朗讀錄音帶、

教學過程:

一、設置懸念,導入課題。

1、出示卡片,認顏色;繼而詢問:我們是怎樣知道這些顏色呢?(眼睛看的)。

2、眼睛被稱為“心靈的窗戶”。人們用眼睛看清周圍的事物,分辨事物的顏色、好壞,如果說手也能像眼睛一樣分辨物體的顏色,你們會相信嗎?然而在巴格達,有一個盲人竟能用手分辨出罐子的黑白,這是怎么一回事呢?讓我們一同走入課文《能辨顏色的手》。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翻開書,翻到75頁,自由閱讀課文,圈畫出不理解的詞句,看看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學生匯報自己的閱讀體會。

3、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老師想先檢查一下同學們的生字詞認讀情況。(課件出示:)。

4、同學們讀得真不錯,那這個盲人怎么用手摸摸就能辨別出哪個是白罐子,哪個是黑罐子呢?我想請幾個同學讀讀課文,其它同學聯(lián)系課文想想原因。

三、細讀課文,品味語言。

指名分段讀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

師:故事發(fā)生在哪?當時天氣情況怎樣呢?

生:第一自然段。

(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巴格達一條大街盡頭有一個小貨攤,擺著許多精致光滑的罐子,有白色的,有黑色的,溫暖的陽光灑在上面。貨主不停地吆喝著,招攬來往的行人。第一自然段。)。

師:大家一起來讀一讀。(生齊讀)。

(在第一自然段下面出示:巴格達一條大街盡頭有一個小貨攤,擺著許多罐子,有白色的,有黑色的。貨主吆喝著招攬來往的行人。)。

師:比比看,這兩段有何不同?

生:下面的少了“精致光滑的”、“溫暖的陽光灑在上面”、“不停地”。

師:“精致光滑的罐子”和“罐子”,哪個比較好?為什么?

生:“精致光滑的罐子”把罐子描寫得更加具體了,更加突出了罐子的好,更能吸引顧客。

師:“溫暖的陽光灑在上面”這是作者埋下的一個伏筆,等學完課文,我們再來看看它的重要性。

師:“吆喝”是什么意思?

生:大聲喊叫。

師:“不停地吆喝”和“吆喝”有何不同?

生:“不停地”寫出了貨主想把罐子快點賣掉,心情急切。

師:那誰來學貨主不停地吆喝?(指名兩位同學吆喝)。

2、學習第二自然段。

師:聽到吆喝聲,盲人走過來了,貨主是如何向盲人推銷他的罐子的?在文。

中找一找。

生反饋(課件出示:貨主忙做了一番介紹,然后說:“先生,這是巴格達的罐子,我不欺騙你——騙人要受到真主懲罰的!買一個吧,幾十個罐子,賣得就剩這幾個了?!?。

師:誰來讀一讀?(指名讀,“最”、“就”重讀。)。

生:不是。

師:你們從哪看出來的?

3、學習三、四、五自然段。

生反饋(課件出示:奸詐的貨主收下錢,眼珠骨碌一轉,把一只白罐子給了。

盲人。)。

師:如果去掉“奸詐”和“眼珠骨碌一轉”,感覺有什么不同?

(課件出示:貨主收下錢,把一只白罐子給了盲人。)。

(男生讀原句,女生讀去掉后的。)。

生:去掉后感覺貨主沒那么奸詐了。

師:“眼珠骨碌一轉”是什么描寫?

生:神態(tài)描寫。

師:通過貨主的這個神態(tài),我們可以知道他正在打壞主意。他會想些什么呢?

(生自由想像回答)。

師:這個貨主居然欺騙盲人,他可真不講誠信,真奸詐啊!那我們讀這句話的時候,就應該讀出貨主的奸詐、狡猾,誰來讀一讀?(指名讀,齊讀。)。

師:盲人上當了嗎?

生:沒有。

師:你從哪看出來的?讀出文中的原話。

生反饋(課件出示:盲人接過罐子,上下摸了個遍,又伸手摸其余的四個。

摸著摸著,盲人突然高聲嚷道:“你這個狡猾的商人,竟欺騙一個雙目失明的人!”)。

生:盲人在進行比較。(自由回答)。

師:從“高聲嚷道”,我們可以看出此時此刻,盲人的心情如何?

生:生氣。

師:誰來生氣地讀一讀?(指名讀,齊讀?!熬埂敝刈x。)。

師:這時貨主是怎樣想,怎樣做的?從文中找出來。

生反饋(課件出示:他想,用手是摸不出顏色來的,便冷笑著說:“給的是黑罐子,你摸錯了!”)。

師:“冷笑”是什么意思?(指名答)不是發(fā)自于內心的假笑,往往是對別人觀點表示不贊同和不屑時的表現(xiàn)。

師:貨主明明說過他不欺騙盲人,他卻一而再再而三地欺騙盲人,他可真不講誠信,真奸詐啊!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再次感受貨主的奸詐。

4、學習五至十一自然段。

師:如果你在現(xiàn)場,你會怎么想?怎么說?

(生自由想象并反饋。)。

師:圍觀的路人又會議論些什么呢?

(生自由想象并反饋。)。

師:他們不光議論,還試探盲人呢,他們怎么試探的?(板書:試探)。

生:有人懷疑他是否真是盲人,就握起拳頭假裝向他眼睛擊去。

生:一個青年人靈機一動,故意對盲人說:“先生,你錯怪貨主了,他給你的是黑罐子,不是白罐子”

師:試探結果如何?

生:結果,盲人沒有絲毫反應。他確確實實什么也看不見。

生:“不要用謊言去袒護騙錢坑人的行為!”盲人說,“你們也親手摸一摸吧!”

師:路人通過親手觸摸明白原因,對偽善的貨主充滿了厭惡。(板書:厭惡)可他們并沒有把原因寫出來啊,老師還是不知道盲人是如何用手辨出罐子黑白的?你們知道嗎?知道的舉手告訴我,滿足一下老師的好奇心吧!

生:盲人實際上是通過太陽照射下罐子的不同溫度而辨出罐子的黑白顏色。

(課件出示:顏色不同的物體,吸熱本領不同。顏色較深的物體吸收熱量的本領強,顏色較淺的物體吸收熱量的本領較弱。)。

(課件出示:巴格達一條大街盡頭有一個小貨攤,擺著許多精致光滑的罐子,有白色的,有黑色的,溫暖的陽光灑在上面。貨主不停地吆喝著,招攬來往的行人。)。

生:不能。

師:所以這個劃線部分是萬萬不能去掉的。

師:學完這篇課文,你能分別用一個詞來形容盲人和貨主嗎?

生:盲人聰明,貨主奸詐。(板書:聰明奸詐)。

三、小結。

師:貨主再奸詐,也被盲人識破了騙局,這真是一個聰明的盲人,他用生活中的科學維護了自己的權益,可真了不起!

四、思維拓展。

生活中處處都有科學,說說你發(fā)現(xiàn)的生活中的科學知識。

雞蛋放醋里會變軟;。

箱子里的樟腦丸會消失;。

背大書包會減輕。

五、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聰明的盲人,他善于把科學運用到生活中。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只要我們肯動腦,肯用心,在生活中善于運用科學知識,生活一定會更美好!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微課教案篇十八

教材分析:

《小蘿卜頭的故事》通過小蘿卜頭捉蟲子、放蟲子的所思所想,體現(xiàn)了小蘿卜頭固然身陷逆境,但他珍愛生命,渴望自由、對解放后的'生活充滿希望。小蘿卜頭這種善良、樂觀、向上、渴望自由的精神是他人性的閃光點。這也是他短暫人生的超人之處。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語句的含義。

2、了解小蘿卜頭雖身陷困境,但是對自由生活有著無限的追求和向往。解析小蘿卜頭對小蟲子“一捉一放”的心理變化。

3、由“驕傲”(例中學)“若有所思”(實踐悟)兩個詞語展開想象,填補課文空白,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教學重難點:

由“驕傲”、“若有所思”這個詞語展開想象,填補課文空白。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情導入。

1、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一位吃著霉米飯長大,不知糖是什么味兒的小朋友,他就是我們的同齡人——小蘿卜頭。今天就讓我們繼續(xù)關注小蘿卜頭,感受他那不一般的生活!

2、誰來說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設計意圖:以情導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回顧課文內容,幫助學生梳理課文思路。

二、品讀文章,例中學。

1、找學生讀學案第一部分的要求。

2、學生默讀,師巡視并提出默讀要求。

設計意圖;默讀是三年級學生的起始階段,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默讀習慣。

3、匯報展示:

預設:

(1)小蟲子外形的描寫讀中悟,指導朗讀。

(2)小蘿卜頭兩手輕輕捧著那只小蟲子,唯恐傷害了它。(小蘿卜頭動作的描寫,體會小心翼翼。)。

(3)入春以來,這種蟲子很多,常常撞進鐵窗,陪伴著常年呼吸不到自由空氣的人們。

(失去了自由的人們看到飛來的小蟲很親切,小蟲們似乎也很懂事,知道來陪伴這些禁錮已久的人們。)。

(4)又飛來一只,他們并排在一起,故意在人面前驕傲地爬著。

抓“驕傲”“并排在一起”兩個詞,體會小蟲子可能在想什么?

小蟲可能在想:我有(),你沒有()。我能(),你不能)。我可以(),你不可以()。

師小結方法:

設計意圖:給學生支架填補課文空白,降低了難度,多樣選擇拓展了學生的想象空間。

三、填補空白,實踐悟。

1、小蘿卜頭這么喜歡小蟲,為什么又把它放了呢?

預設:

他正要關上盒子的時候,突然瞥見那只蟲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動。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蘿卜頭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

(學生也可用自己的話說)。

2、“若有所思”這個詞語展開想象,填補課文空白。

3、學生練寫。

4、展現(xiàn)學生作品。

5、師小結。

設計意圖:體驗情感,由動嘴說到動筆寫,寫作是閱讀知識的鞏固和發(fā)展,這是一個知識遷移的過程。

四、布置作業(yè),遷移用。

“小蘿卜頭大概剛下課,他把每天讀的書放在樓欄桿旁,雙手抓住比他還高半頭的樓欄桿,踮起腳,看白公館墻外的群山?!?/p>

小蘿卜頭可能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動筆寫一寫。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微課教案篇十九

教學要求:

1.學生獨立識字6個,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盛開、玩耍”等詞語。

2.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草地顏色的變化及原因,引導學生體驗文中“我”對蒲公英的感情變化。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復述片斷,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

4.讀懂課文內容,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樂趣,同時學習作者善于觀察事物,養(yǎng)成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學習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對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熱愛之情。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內不同時間的變化,體會細致觀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細心地觀察,才能發(fā)現(xiàn)事物的本質,才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教學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都見過草地嗎?誰來形容一下你見過的草地。

2.讀了課題之后你們想到了什么?(這片草地為什么是金色的?)(板書:金色的草地)。

3.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帶著心中的疑問聽老師讀課文。學習生字、詞語。

2.自由讀,檢查生字:

(1)預習時大家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獨立識字的習慣,現(xiàn)在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生字。

3.指名讀,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思考:讀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老師幫助學生梳理問題。

三、理解課文。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2.討論交流:“我們住在鄉(xiāng)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边@句話告訴我們草地的位置?!安莸厣祥L滿了蒲公英。當蒲公英盛開的時候,這片草地就變成金色的了?!边@句話告訴我們草地是金色的跟蒲公英有密切關系。

3.指導朗讀。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感悟童真:

1.弟弟和哥哥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戲呢?自讀課文第2自然段,找出答案認真讀一讀。

2.指導學生看圖說說弟弟和哥哥玩了怎樣的游戲。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探究“變色之謎”:

1.聽老師讀課文,思考:我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草地為什么會變顏色?

2.分組討論交流。

我的發(fā)現(xiàn):

早晨草地是綠色的;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傍晚草地又變綠了。

草地會變顏色的原因: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

早晨,花朵(合攏),是(綠)色的,草地也是(綠)色的;。

中午,花朵(張開),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

傍晚,花朵又(合攏),是(綠)色的,草地就變成(綠)色的。

3.為什么小作者這么厲害,能發(fā)現(xiàn)這個秘密?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有了這一發(fā)現(xiàn)之后,小作者對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了什么變化?

2.討論交流。

3.體會句子的作用:“它和我們一起睡覺,和我們一起起床?!边@句話你是怎么理解的?

四、總結全文。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微課教案篇二十

教學目標:

1、認識本文的6個生字,會寫8個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參照“我的詞語庫”和課后習題自主積累好詞好句。

2、通過識字、讀書活動,引導學生采取多種方法識字;通過誦讀課文,展開想象,感悟、積累語言;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引導學生感受語言美,想象文中描繪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麗,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識字與寫字,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寫字;想象文中描繪的情景。

教學準備:

有關蟈蟈的知識;課外讀物《金色的草地》。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引入:

1、播放蟈蟈發(fā)出的聲音,猜一猜這是那種昆蟲發(fā)出的聲音?

2、介紹蟈蟈的有關知識,如果讓你給蟈蟈的歌曲一個好聽的名字,你會去什么樣的名字?

3、板書課題《綠色的歌》,為什么歌是綠色的?

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

二、初讀感悟,自主識字:

1、初讀課文,標出生字詞和自然段的序號。

2、小組合作識字,學文。

3、檢查識字情況。

4、鞏固月字旁的字,找出“真摯”的近義詞,“樸素”的反義詞。

三、朗讀評比:

1、學生分組朗讀課文,做好競賽的準備。

2、學生匯報朗讀課文,全體參與評價。

3、老師評價朗讀情況,重點指導第2自然段的朗讀。

四、學寫生字:

1、出示要寫的生字,仔細觀察。

2、自由發(fā)言:你認為哪個字最難寫?為什么?

3、教師范寫,學生認真觀察。

4、獨立練習,揣摩,老師巡視,指導。

5、書寫評價。

五、課堂小結:

請同學們說說本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六、作業(yè)設計:

1、把課文讀給爸爸媽媽聽。

2、想想你還聽過哪些小動物的歌聲?

3、積累形容詞。

()的晚霞()的月亮。

()的秋天()的心情。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導入:

1、認讀生字卡。

2、出示本課學習任務。

二、精讀課文:

1、要求學生齊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2、說說每一段寫了什么?有哪些小動物唱歌?

3、哪一段寫了蟈蟈的歌好聽?畫出各個時間蟈蟈的歌有什么不同?找出比喻句。

4、自由發(fā)言:小歌唱家在什么地方歌唱呢?

5、討論:為什么說是“綠色的歌”呢?

飄著“金色的夢”又是怎么回事?

三、指導朗讀:

1、激趣:誰愿意把課文有感情地朗讀給大家聽?

2、重點指導朗讀方法。

3、師生一起讀感悟。

四、語文實踐活動:

1、想想,你還聽到過哪些昆蟲的歌聲?由此你會產(chǎn)生什么感受?

2、抄一抄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五、課堂小結:

這篇課文是按總—分—總的順序來寫的,寫得非常優(yōu)美,我們也可以用這樣的寫作順序來寫作文。

六、作業(yè)設計:

1、背誦課文。

2、推薦學生閱讀《金色的草地》。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微課教案篇二十一

(1)樂趣一:引導學生讀出“我”興奮的語氣。小結:浪花回頭,有趣;追趕浪花,更有趣。(板書:追浪花)。

(2)樂趣二:引導學生抓住“咦”、“哦”來體會作者的心情;通過“武將”和“俘虜”的對比,及“伸”、“捏”、“只一……就……”的理解來體會作者的成就感。

(4)樂趣四:小伙伴捉螃蟹。交流、示句:“那邊一個小伙伴――夾住了他的手!”想一想、說一說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有趣的,最后一起通過朗讀把這件事的有趣表達出來。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4317729.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