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教案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教學經(jīng)驗和知識儲備,同時也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特點。教案的設計要注重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多樣性,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教案范文,供教師參考備課時使用。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一
張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大家,他的小品文歷來受人推崇,《陶庵夢憶》與《西湖夢尋》是兩本非常受人歡迎的書,他的文字淡雅雋永,讀后叫人回味無窮,但也就是在這淡雅雋永的文字背后,隱藏一份悠悠的家國情懷,寄情于山水是中國文人歷來的一種自我解脫的方法,當個體生命面臨不可抗爭之命運時,便會把精神寄托于紛爭喧鬧以外的青山綠水家園,在山與水的調和中覓到一份安寧,以此再來尋求更高遠的超脫,張岱就是在這種心境下完成了他的《陶庵夢憶》的,里面的這篇《湖心亭看雪》是全書中的精品,它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古典散文的奧妙,把古典散文的文字美,意境美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這一篇文字更可以看作是描寫西湖雪景的千古絕唱。
本文的'教學設計以新課標對文言文的教學要求為依據(jù),注重文言文的詞匯理解和積累,注重對文章的整體感知,注重通過朗讀體味文章的思想感情。根據(jù)這一原則,我把本文的教學過程分為“白文斷句——整體感知”和“賞讀文章——體會情感”兩部分。
文言文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讀讀背背和積累文言詞匯為主要目標。在語文課程中,文言文教學所用課時、師生所花時間都逐漸增多,主要是花在文言詞語的記憶上。在文言字詞教學中,我們大多采用借助課下注釋和參考書、工具書理解課文意思,然后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反復記憶鞏固。這種方法對文言文初學者是必須的,也是有效的。但隨著文言詞匯積累的增加,學生對詞匯的遺忘率也逐漸增高,學生文言文學習的能力沒有提高。這主要是因為死記硬背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缺乏思考,對文言詞語沒有真正理解,效果也就達不到要求。初二學生經(jīng)過一年的學習,有一定的文言詞匯積累,這時可以考慮讓學生不借助任何材料給白文斷句(在初始階段可以提示難點),也就是根據(jù)學生自己的積累和經(jīng)驗給白文斷句,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再經(jīng)過看書下注釋,同學互相探究討論、老師點撥理解文章意思。通過給白文斷句這一訓練,我們希望能使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能有所進步。這一教學方法也得到市區(qū)教研員和聽課教師的肯定。
賞讀環(huán)節(jié)注重通過品讀來理解文本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感情。在教學過程中,我以讀為主,以“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中的“癡”為切入點,通過找“癡行”、賞“癡景”、說“癡人”三個步驟悟“癡心”。對文中描寫雪景的句子“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比宋锏恼Z言“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進行賞析、品讀,使學生能較好地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本節(jié)課的多媒體運用也力求簡單有效。課前的有關西湖的詩詞欣賞營造了良好氛圍。應該注意的是:重點字詞解釋的那張幻燈片應該給重點字詞加點,否則就會造成歧義。
下次注意的問題:
1、備課一定要備學生,而且課前的預設要充分。
2、教學目標一定要明確,這樣教學重點才會突出。
3、課堂上要把握住教學契機,尤其是對學生的講評一定要到位。
《湖心亭看雪》講完了,然而我卻久久不能平靜,那顆被張岱深深地孤寂與落寞所打動的心依然沉浸在他那篇僅160余字的小品文所帶給我的震撼之中。它如開放在深山石隙間的一叢幽蘭,疏花續(xù)蕊,迎風吐馨,雖無灼灼之艷,卻自有一段清高拔俗的風韻。
謝道韞在《詠雪》中的名句“未若柳絮因風起”以及岑參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并且指出它們都是從視覺來寫雪,而張岱卻從聽覺上著眼,一個“絕”字,寫出了大雪后一片靜寂,湖山封凍,人鳥都瑟縮著不敢外出,寒噤地不敢做聲的森然寒意。
“霧凇沆碭”的景致,這句把大雪蓋地的靜穆與湖面上雪花、水氣茫宕一片的景致生動地表現(xiàn)了出來。另外作者連用三個“與”字,把天空、云層、湖水之間渾茫莫辨的壯闊雪景進行了總體描繪。
我們大家會發(fā)現(xiàn)在這樣一個時刻,天地之間一片白茫茫,作者所乘的小船在緩緩行進,船槳劃過水面,發(fā)出嘩嘩的響聲,一切都是那么靜謐,極目望去,茫茫雪景中隱隱露出長堤的一道痕跡、湖心亭的一點輪廓,好像淡妝的西子在向我們悄然走來,這對于看慣了西湖平日里車水馬龍、游人如織的張岱而言,不就是一番奇景嗎?恍惚中,作者覺得自己好像已經(jīng)到了湖心亭上,想想自己剛才坐得那一葉小小的扁舟以及舟中那如豆粒般大小的人影,真是覺得天地是那樣的廣大,而人又是那樣的渺校面對著這樣的奇景,怎能不讓張岱思緒萬千!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二
《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即文言文單元的第四篇文章。本單元所選取的文章都是我國古代以自然山水為題材的優(yōu)秀篇章,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點。幾篇文章分別采用不同的寫景方法來呈現(xiàn)自然美景以及在其中寄寓的作者的深情?!逗耐た囱愤@篇文章在本單元中所承載的任務是:以白描的手法呈現(xiàn)奇景,敘事與寫景結合體現(xiàn)作者的雅趣,抒情寓于敘事之中表達作者的一片癡情。作者張岱生活在明末清初,所以他所要表達的情感不同于一般的貶謫之士和隱逸之人,他在他的文章中執(zhí)著地表達著他的故國之思,本文即是很好的體現(xiàn)。
八年級的學生經(jīng)過七年級一年的訓練及八年級近兩個單元的文言文的學習,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礎、掌握了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在本單元前四篇文言文學習的基礎上,基本了解了情景交融的文言文的特點。
1.通過初讀課文,借助注釋、工具書,整體感知文意。
2.通過精讀課文,品味雪后西湖美景,了解白描的寫作手法。
3.通過品讀課文、合作交流,體悟作者的“癡”情。
(一)導入:
文學家梁衡說過,有兩篇小品文就像兩幅精美的畫卷掛在中國文學歷史的長廊里,一篇是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一篇就是張岱的《湖心亭看雪》。
(以文學家的評價突顯其文學地位和價值,激發(fā)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正字音斷句讀(落實目標1)
1.先出示需要注意的重點字讀音
2.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3.生范讀,讀準字音,試斷句讀。
4.生提出斷句讀意見,師總結。
5.師生齊讀
設計意圖:常態(tài)的誦讀訓練,是培養(yǎng)文言語感必不可少的一步。這是學習文言文的基礎,也是理解文章的前提。
(三)再讀課文,曉文意知內容(落實目標1)
1.默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理解文章內容,劃出解釋不通的字詞。
2.組內交流疑點,不懂的提出來全班解決。
3.帶著對課文的理解,全班齊讀。
學生活動:自主探究、質疑、合作交流、朗讀
設計意圖:八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文言語感,也有一定的理解文意的能力,本文篇幅短小,生僻字不多,所以這個部分,不要求完全的逐字逐句的翻譯,不去破壞文言的語境、意境,所以通過自主、合作的方式來理解文意。
(四)精讀課文,品奇景(落實目標2)
1.“看雪”看到了__(原文)的雪景,感受了__意境。
2.由此可以看出張岱是__人。
要求:先獨立思考,再組內交流。
(1)引導學生分析描寫雪景的句子,體會作者營造的悠遠脫俗意境,由此引導學生關注作者的情懷,尤其要引導學生品味“舟中人兩三?!斌w現(xiàn)了作者融入自然達到無我之境,癡迷于山水之樂。
(2)追問作者是運用什么手法達到這種效果的?用資料對比分析白描的手法:
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學生活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朗讀、表達
設計意圖:通過對雪景的分析,了解白描的藝術手法,體會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美的享受,初步感受作者的遺世獨立的情懷。
(五)品讀課文,悟癡情(落實目標3)
知人論世、詞蘊“癡”情:
資料一:簡介及材料“少為紈绔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出自《自為墓志銘》)
資料四:金陵就是現(xiàn)在的南京,明朝開國之初建都于此,稱金陵。清朝建立,改金陵為江寧。
結合張岱的經(jīng)歷,品讀課文,圈點勾畫,品悟文字背后的深情。
大雪獨行:大雪三日、俱絕、更定、獨往——雅趣即清高、脫俗的情懷。
(分析:空闊、蒼茫、冷寂、世俗之外故國之中)
偶遇知音:崇禎、金陵、客此、更、大喜、同飲、強飲、癡似——癡情即故國之思。(分析:明的紀念、都城、客的身份、遇知音的喜悅、告別的哀傷)
學生活動:圈點勾畫、自主分析、合作交流
設計意圖:文言文的特點,首先體現(xiàn)在“文言”上;學習文言文,實質是體認它們的言志載道,而這往往體現(xiàn)在章法考究處、煉字煉句處;最終的落點是文化的傳承與反思。所以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通過對詞的品味來感悟作者蘊含期中的深情。同時體現(xiàn)文言文教學中文言并重的理念。
(六)拓展,感悟文化情懷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他們寧愿自己是山是水是花是草是一朵云是一片冰。他們在這片山水中來尋找心靈的歸依和心智的獨立。因為凝寒獨立是其人格,所以蒼茫天地就成為了他們必然的心靈歸宿。這就是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天人合一。
設計意圖:學習文言文最終的落點是文化的傳承與反思。而學習語文最終的落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所以本課最終的落點在文化上。希望由此能激發(fā)學生對這一類文章的興趣,引起學生對中國文化的關注。
(七)作業(yè)
1.比較閱讀:柳宗元的《江雪》
問題:同是寫雪景,也寫到人的活動,體會兩文在描寫手法和表達情感上的異同。
2.如果經(jīng)歷時空隧道,張岱、柳宗元、陶淵明、蘇軾等這些癡人們相遇了,張岱最可能以誰為知己呢?這個問題,留給同學們下來探討吧。
設計意圖:作業(yè)1主要鞏固對語文知識的掌握,作業(yè)2主要引導學生對同類文章及作家的文學上的分析思考,進而更深刻的體認中國文化。
湖心亭看雪
張岱
奇景山水之樂
雅趣世俗之外
癡情故國之思
天人合一
設計意圖: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提煉文字背后的意蘊。思路清晰,簡潔明了。希望學生們能學以致用。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三
一、教學目標:
1、熟讀美讀課文,理解“絕、拿、強、更、癡”等字。
2、賞析雪后奇景,體味白描手法。
3、解讀張岱的精神世界。
二、教學重點:
賞析雪后奇景,體味白描手法。
三、教學重難點:
解讀張岱的精神世界。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四幅西湖風光圖片)你知道這些圖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的風光嗎?
是西湖。
回憶一下我們曾學過哪些有關西湖景色的詩詞。
(很好,看來大家積累了不少古詩文,善于積累是學好語文的一大法寶呢)。
有人說,西湖觀景,晴景不如雨景,雨景不如霧景,霧景不如月景,月景不如雪景。在前人的筆下西湖的陰晴風雨已經(jīng)被描繪得變幻多端,搖曳生姿了。西湖的雪景又將有怎樣一番動人的意韻呢?今天,我們就跟隨著張岱去湖心亭看雪,去領略西湖的雪景。
(二)了解作者。
誰告訴我張岱是誰?你是通過什么了解到張岱的?(你表現(xiàn)很棒,因為你懂得借助工具書、注解來預習課文)。
“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仕”?——不想給清廷做事。這說明他有深深的故國之思。
《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這節(jié)課我們就賞讀《湖心亭看雪》。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順,讀通。
下面先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老師來考考大家,這些字音你都讀準了嗎?
橈毳衣霧凇沆碭一芥鋪氈強飲(幻燈)。
下面老師請一個學生讀課文,這次要求更高一點,不僅要讀準字音還要注意節(jié)奏。
好,你不僅讀得字正腔圓,而且讀得有板有眼。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四
1、知識、能力: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積累常識,學習概括課文的基本內容,理清文章思路、感受作者的情懷。
2、過程、方法:在“疏通文字——熟讀文章——理解內容——想象風景——體味情味”的學習過程中,進一步歸納提煉本文“不敘常事、不繪常景、不抒常情”的寫作特點,并嘗試以它為標準來評價作文,或進行寫作實踐。
3、情感、態(tài)度:能體會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及不隨流俗的生活方式,能感受作者古人“天人合一、渾然忘我”的賞景境界、并能深切領會古士子的故國情懷。
讀出悟,議中思
一、憶詩詞,導入學習
憶一憶寫西湖的詩詞,學習本文
二、讀文字,理解學習
(一)初讀,了解常識與文意
(二)再讀,讀出故事,感受景致。
1:看雪的事情。本文究竟寫了怎樣一件“往事”呢?請同學們在文中找一找記敘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jīng)過、結果),然后用古文把它們連貫地表達出來,看誰寫得最完整,最連貫。
看雪的時間新奇
看雪的地點新奇
看雪的過程新奇
(三)深讀,討論交流,分析人物,領會情緒情感、精神氣質,學習在文章中巧妙運用旁人形象。
文中哪一個字最能形容“湖心亭看雪”中的張岱?
“癡”。
感傷的,雖遇知音,但轉眼東西。(“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張岱為什么要以舟子和他說的這段話收束全文呢?
你認為張岱當時聽到舟子這番話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在舟子這個旁人看來,也知張岱遇見了知音,可在張岱聽來不會喜反而悲,產生的應是雖遇知音,但轉眼東西的孤獨、落寞和惆悵之感。起到的是振起全篇的作用。
綜上所讀,可見《湖心亭看雪》表現(xiàn)出的是一個孤獨落寞,清高拔俗的明朝士子在普通的一個冬日雪天經(jīng)歷的一番并不普通的心路歷程。這可以說是本文的第三大特征,我們可以概括為“不抒常情”。
三、思內涵,悟出人生
作者的“癡”好不好?我們如何對待?
四、固成果,布置作業(yè)
課后思考題與文科愛好者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五
知識與能力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掌握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以及虛詞的意義和用法。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習作者寫景和敘事的技巧。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評價作者的性情。尋求人生的啟示。
在深入理解寫景特點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系。
一、導入。
有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的西湖一直以她的秀麗風光吸引著人們,文人墨客為他夢縈魂牽,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請同學們回憶這些詩句:
這些分別是描寫西湖的春夏之景,西湖的雪景又如何呢?今天我們就隨張岱去領略西湖雪景感受作者情懷。
走進作者。
二、疏通文意。
1、首先請大家聽讀課文,注意字音和停頓.
2、請大家熟讀課文,讀準字音,理解屏幕上的字詞。
3、2生朗讀課文,字義理解。
4、對照課文注釋,同學間相互幫助,用現(xiàn)代文翻譯全文,有難點的地方做好記號。
5、訂正難點。
6、抽點翻譯。
三、品雪景。
既然看雪,請找出描寫西湖雪景的句子。
1、這種景色給你什么樣的感受?{讀出蒼芒靜寂之感,似乎作者此時的心境也猶如此景}。
2、如果換成:一道一座一艘三個,有什么不同?
3、這段景物寫法上有何特點。(用繪畫的手法寥寥幾筆就勾畫出景物特征,長與短,點與線,方與園,多與少,大與小動與靜簡潔概括。表現(xiàn)出悠遠脫俗,蒼茫靜寂的情味。)。
4.理解白描,并辨別例句。
5.背誦。
四、析人物。
1.癡在何處?請出文中找出相關語句。
癡在行為,分析【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寫法特點(聽覺)。
癡在情感【獨】(清高孤傲超凡脫俗)(有舟子隨同前往,為何還說是獨往湖心亭)。
2.作者已夠癡了,更有癡似相公者。兩位癡人相見會是何種情形呢?
根據(jù)課文最后自然段加上自己的想象生模擬表演。
師小結:從你們的表演中我看到了他鄉(xiāng)遇故知的喜悅,看到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和別曾相識的坦蕩,志趣相投以酒代情的豪放。也感受到了離別的傷感。
注重的心靈的交流,注重的眼前的景,心中情,而不是身外俗事。這也是他們不同常人,“癡”的性情的表現(xiàn)。
4.不知有一點我們同學們注意沒有,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其實是清朝,而開頭時間依然以明朝的崇禎年號記錄時間。有何深意?(文章彌漫一種淡淡愁緒,對故國的思念,是作者情感孤傲,超凡脫俗的性格形成的原因)。
五、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欣賞了清淡雅致西湖雪景,了解了蒼勁大氣白描手法,也感受了作者情感脫俗情懷??芍^“情在景中,景在情中”。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寫作中學會讓景物含情。
六、背誦。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六
1、知識與能力:
(1)積累一些文言詞語,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2)揣摩文中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語言風格和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
(3)賞析課文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爐的寫作特色。
(4)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通過反復誦讀、想像、揣摩關鍵字詞等方法,咬文嚼字地賞奇景、議“癡”人,悟“癡”情。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本文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tài)度,應引導學生感受作者的性格,理解作者的“癡”。
[教學重點]。
1、深入理解本文的寫景特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系。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本文文字較淺顯,注釋較詳細,學生自讀課文,把握文意不成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寫作特色和語言風格。
3、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教學工具]多媒體。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杭州西湖自古以來以美景而名揚天下,文人墨客慕名而來,紛紛留下頌揚的詩文。關于西湖的詩句同學們能背誦多少?生:背詩句。預設:
1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2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3飲湖上初晴后雨。
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此環(huán)節(jié)可以出示相關圖片提示學生吟誦相關詩句。
師:同學們是否感受到了:詩人心中有一個春天,他筆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詩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筆下的西湖就溫柔纏綿。(學生回應)可是?如果詩人的心中一片寒冰,他筆下的西湖會是什么樣子的呢?讓我們和張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課文朗讀。
演示課件:配樂朗讀課文。
1、聽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
2、出示課件,檢查預習情況,幫助正音。
3、指名讀,檢查朗讀的正確熟練情況。
三、檢查課前翻譯,先交流疑難點,再通過下面的方式落實。
第一步(問):
1、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生:作者去湖心亭看雪)。
2、作者什么時間去的?(此問在于引導學生明確:是:這;更定:晚上八點左右,更:古代的計時單位。)。
3、作者是怎樣去的?幾個人去的?(此文引導學生明確:拏:撐船;毳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擁:穿著、帶著;獨:獨自。)。
第二步(出示兩張圖片,然學生配上原文內容,并說明理由)。
1、第一幅圖:幫助學生理解——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2、第二幅圖:幫助學生理解——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第三步:出示第二段的翻譯,設5處錯誤,讓學生尋找。
到了湖心亭上,有兩個人鋪著氈席,相對而坐,一個小書童正在燒酒,酒爐中的酒正在沸騰。(那兩個人)看見我,十分驚喜地說:“想不到在湖中更會有你這樣有(閑情雅致)的人?!北憷乙煌染啤N颐銖姡ㄍ矗┖攘巳笸?杯)就告別。(我)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金陵人,在此地做客(客居)。急忙(等到)下船的時候,船夫喃喃自語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癡的人!”
四、賞讀課文。
過渡語:同學們明白了重點詞句的意思,咱再來第一遍課文。
(一)再讀課文。請一位同學讀。要求:這篇短文中作者犯了一個頗嚴重的錯誤------前后矛盾,請你把它找出來。
預設:
生1:文中開頭是說“獨往湖心亭”,應該是一個人,可是后文又出現(xiàn)了一個舟子在說話。
生2:不僅有舟子,前文還說“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底是多少人啊,這幾處都是矛盾的。
師過渡:同學們好敏銳!名篇名作怎么可以前后矛盾呢?我們能不能讓張岱改一改呢?(學生否定)。
(二)又讀課文。
師:我們再來齊誦一遍課文,這次要求更高了。文中有一個詞語可以形象地概括出張岱的形象,請你找出來。(癡)。
師:“癡”用通俗的話怎么講?。浚A設:生:傻,笨!呆。就是行為舉止不同常人,怪。)。
師:對,這個張岱啊,就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呆人。大家再自由讀兩遍,在小組內討論一下,他哪些地方表現(xiàn)出特別的怪異了。找出來之后,用下面的提示發(fā)言:
假如你是一名記者,穿越到明末清初,去采訪張岱,你要這樣提問:
張先生,舟子說您癡,我也覺得很奇怪:您為什么﹍﹍﹍呢?
根據(jù)文章具體內容,請用以上句式為自己設計一個問題,并在小組成員的幫助下,解決問題。(每小組選一名記者,一個張岱來發(fā)言)。
學生發(fā)言預設1:
生1:張先生,舟子說您癡,我也覺得很奇怪:您為什么會在晚上八點的時候去看雪呢?
師:你把這句子有感情地,稍微夸張地讀一遍。(提醒學生夸大處理了“大”字和“絕”字)。
師:張岱,居然在這樣的天氣里晚上八點左右跑到湖上去看雪,你看他,是不是有些“怪異”啊?(明確并板書:行癡):
生3:張先生,舟子說您癡,我也覺得很奇怪:明明是舟子架船和您去看雪,您為什么說獨自去湖心亭去看雪呢?(張岱清高孤傲,板書)。
引導發(fā)言預設2。
張先生,舟子說您癡,我也覺得很奇怪:您眼中的雪景為什么和平常人不一樣呢?(學生初答)。
1、如果學生分析不到位,老師幫助:老師覺得這一句問題也挺多的。你看“天與云與山與水”多啰嗦啊,古人不是說要惜墨如金嗎?一連用了四個“與”,我看一個都不用也行。老師去掉四個“與”,讀給學生聽。問效果有何不同?如果學生說不出,再讓學生對比讀一讀。先去掉“與”讀一遍,然后再把原文讀一遍。
預設:(1)這四個“與”并不多余,它讓“天、云、山、水”四個景物融和在了一起,如果去掉,好像它們就有界限似的。
(2)四個“與”字就造成了一種天地蒼茫的浩大氣象。有這四個“與”,后文的“上下一白”才顯得更有氣勢。
老師確定:這是營造了天地茫茫的景象,咱們讀出天地蒼茫的景象。
2、師(1):還有一個地方,老師不解。你們看文中這些量詞怎么這么怪???明明應該是這樣的嘛:惟長堤一道,湖心亭一座,與余舟一艘,湖中人兩三個而已。(課件出示)。
預設比較結果:不好,原文中的量詞寫出了人和物在大自然中的渺小。
師:一語驚醒夢中人,這讓我想起了一句詩: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人在大自然面前太渺小了。原來癡人眼中有癡景,是因為有個“天人合一”,(師板書“癡景”)。
3、師:假如同學們處在這天地茫茫的夜色雪景中,你的感覺會是怎樣的?(凄涼、凄清、寒冷等)作者和你們有同感。(板書:清冷孤寂)。
學生發(fā)言預設3:
張先生,舟子說您癡,我也覺得很奇怪:你在湖心亭遇到了知己,您為什么不和他們交個朋友呢?(或者:你明明是問的是人家的姓氏,為什么答非所問,說“金陵人”?)(學生自由發(fā)言)。
師引導:請一同學讀讀“大喜”一句。
師:客說“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此人”是哪種人,咱們用文言文說出來。
預設生:湖中焉得有此雅興之人。
師:張岱又是如何表現(xiàn)的呢?(痛飲了三大杯)。
師:是啊,酒逢知己千杯少啊??墒?,老師有一疑問?。猴嬀浦安粏栃帐?,飲酒之后才問;問卻避而不答姓氏,只說“是金陵人,客此”,然后不留詳細地址,你覺得張岱愿意和這兩個人交朋友嗎?。(學生會否定)。
師:如此看來,張岱知音尚且不顧,何況是舟子呢?他前面說“獨往湖心亭看雪”不是失誤,根本就是因為他“眼中無人”。(這表現(xiàn)了他的“清高孤傲”)。
師:開始上課時,老師說張岱心中有寒冰,同學們,找找這個迷,就在全文第一句第一個詞語,還有注釋一。
師:舟子說他癡,他會辯解嗎?(學生發(fā)揮)。
師:此時此刻,他心里會想什么呢?(學生發(fā)揮)。
預設生1:他想:你怎知我心!大明已亡,我豈可因那繁華紅塵忘記故國?
預設生2:他想:我無力改變這天下,那我就在這山水之間來度過余生罷。
同學們,老師非常佩服你們。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終于透過癡行癡景觸摸到了并且走進了張岱這位癡人之癡心。(板書“癡心”——故國之思)。
五、拓展。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這樣的古代文人啊,他們在現(xiàn)實中被壓彎了腰,透不過氣來了,于是,他們只有到大自然中來深深地呼吸一口干凈的空氣。他們寧愿自己是山是水是樹是花是草是一朵云是一片冰。讓我們回顧柳宗元的《江雪》。(師生齊誦《江雪》)。
師:同學們,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有一名詩,送給大家,你們再細細去品張岱之癡吧:
滿紙荒唐言,
一把心酸淚。
都言作者癡,
誰解其中味。
結束語:愿同學們在今后的語文學習中,用欣賞的眼光去碰觸作者的內心,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學鑒賞能力。
板書設計:
張岱。
癡行清高孤傲。
癡癡景蒼茫清冷。
癡心思念故國。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七
閱讀課文,反復誦讀,培養(yǎng)誦讀能力。積累文言詞匯,培養(yǎng)古文的閱讀理解能力。體味文章寫作手法及語言風格,體味、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本文寫景的白描手法;寫景、抒情、寫人、敘事的關系;教學內容解題。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表達手法打好基礎。整體感知課文,熟悉內容,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品味,弄清寫景、抒情、敘事、寫人之間的關系。體會白描手法、人物語言的妙處,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拓展閱讀,深化理解。
【教學過程】。
新課。
不二齋。
張岱。
不二齋,高梧三丈,翠樾千重;墻西稍空,臘梅補之。但有綠天,暑氣不到。后墻高于柵,方竹數(shù)竿,瀟瀟灑灑,鄭子昭“滿耳秋聲”橫披一幅。天光下射,望空視之,晶沁如玻璃、云母,坐者恒在清涼世界。圖書四壁,充棟連墻,鼎彝尊,不移而具,余于左設石床竹幾,幃之紗幕,以障蚊虻,綠暗侵紗,照面成碧。
夏日,建蘭,茉莉薌澤侵入,沁入衣裾。重陽前后,移菊北窗下,菊盆五層,高下列之,顏色空明,天光晶映,如沉秋水。冬則梧落葉,臘梅開,暖日曬窗,紅爐()毛氍(毛毯)。以昆山石種水仙列階趾。春時,四壁下皆山蘭,柵前芍藥半畝,多有異木。
余解衣盤礴,寒暑未曾輕出,思之如在隔世。
——(《陶庵夢憶》)。
評析:不二齋,思之如在隔世,卻又如此清晰地呈現(xiàn)于眼前,可見作者對它用情之深。作者懷念故國,思戀逝去的生活,卻隱而不表,只以清淡筆墨細致地敘寫書齋內外之景及四時之情趣,而恰在此字里行間,那種情緒隱隱流露。結尾句“思之如在隔世”,看似淡淡一筆,實如重錘一擊,作者的感傷情緒全于此噴發(fā)出來。尋夢,尋夢!過去的生活如夢中,如畫中,飄然而逝,現(xiàn)而有隱,作者只有靠“夢憶”來尋求心靈的慰藉,其情其景,令人感嘆不已。(《明清名家小品精華》)。
完成課后作業(yè)二。
閱讀柳宗元的《江雪》,體會它和本文在描寫手法和表達感情上的異同。(略)。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八
知識與能力:
1.指導學生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字詞。
3.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基本內容。
過程與方法:
1.小組合作探究,班級讀、評、講、議。
2.引導學生初步掌握深入分析作者情感的基本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初步領會作者復雜的心境,樹立積極的人生觀。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九
一、教學目標:
1、熟讀美讀課文,理解“絕、拿、強、更、癡”等字。
2、賞析雪后奇景,體味白描手法。
3、解讀張岱的精神世界。
二、教學重點:
賞析雪后奇景,體味白描手法。
三、教學重難點:
解讀張岱的精神世界。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四幅西湖風光圖片)你知道這些圖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的風光嗎?
是西湖。
回憶一下我們曾學過哪些有關西湖景色的詩詞。
(很好,看來大家積累了不少古詩文,善于積累是學好語文的一大法寶呢)。
有人說,西湖觀景,晴景不如雨景,雨景不如霧景,霧景不如月景,月景不如雪景。在前人的筆下西湖的陰晴風雨已經(jīng)被描繪得變幻多端,搖曳生姿了。西湖的雪景又將有怎樣一番動人的意韻呢?今天,我們就跟隨著張岱去湖心亭看雪,去領略西湖的雪景。
(二)了解作者。
誰告訴我張岱是誰?你是通過什么了解到張岱的?(你表現(xiàn)很棒,因為你懂得借助工具書、注解來預習課文)。
“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仕”?——不想給清廷做事。這說明他有深深的故國之思。
《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這節(jié)課我們就賞讀《湖心亭看雪》。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順,讀通。
下面先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老師來考考大家,這些字音你都讀準了嗎?
橈毳衣霧凇沆碭一芥鋪氈強飲(幻燈)。
下面老師請一個學生讀課文,這次要求更高一點,不僅要讀準字音還要注意節(jié)奏。
好,你不僅讀得字正腔圓,而且讀得有板有眼。
2、讀懂。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F(xiàn)在我們來齊讀一遍,讀的過程中去發(fā)現(xiàn)一個字,一個評價張岱的字。
“癡”
“癡”說通俗點就是什么?
傻,笨,舉止異常。
是啊,生活中有些人的行為就是古怪,顯得呆氣。比如:有一位老師,研究數(shù)學非常投入,常常走路也在思考數(shù)學題。有一次,他不小心碰到一根電線桿,他忙道歉連聲說:對不起,對不起!現(xiàn)在,我們說張岱也很癡,舉止也有些異常。
你能用原文中的句子來回答嗎?
冬天看雪有什么難理解的呢?
大雪三日,人鳥聲俱絕。
絕?消失。
想到了哪首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為什么這時會鳥飛絕,人蹤滅?
天太冷。
可以說是天寒地凍呀,作者還選擇了哪個時辰前往看雪?
更定。
更定?
晚上八點。
天寒地凍時晚上8點,你會做些什么?
躲在空調房看電視,躺在被窩看書。
有著與眾不同情趣的人,是個孤獨的人。
張岱說是獨往,真的是一人去的嗎?有沒有同行的人?
舟子。
這不是自相矛盾了嗎?
舟子不是看雪人,不能說同往看雪。另外張岱很清高,孤傲,不愿與舟子為伍。
是呀,蕓蕓眾生不可為伍,舟子雖然存在卻猶如不存在。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張岱文人雅士式的孤傲,清高自守。
(四)賞析雪景,體味白描。
孤傲的張岱去湖心亭看雪,看到了怎樣的雪景呢?請讀出文中集中描寫雪景的句子。希望能讀出氣勢和感情。
因為這句顯得很有氣勢,而男生就很有氣勢。這句寫的景很大氣,應該男生讀。
很好。那就請男同學讀出這種大氣、讀出氣勢來。
你們說讀好哪幾個詞,就能讀出浩大的氣勢來?
讀好“上下一白”。
三個“與”也要讀得舒緩點。男生再讀一遍。
這次讀得真好。不過,我發(fā)現(xiàn)了這句話中的一個問題。
(屏顯:“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一句中,三個“與”顯得拖沓應去掉,你認為呢?)。
我認為不能去掉?!芭c”字寫出天、云、山、水萬物融為一體,難以分辨的浩大景象。
去掉呢?
去掉的話,仿佛物與物之間有了界線似的,分開了,沒有那種天地蒼茫的意境。
品得多好啊!我真的很佩服。現(xiàn)在女生讀一讀后句,你們說說要讀出什么意。
味?
輕柔點、渺小的味道。
(屏顯:“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笔遣皇且某伞伴L堤一條、湖心亭一座、與余舟一艘、舟中人兩三個而已”?為什么?)。
不要改。這樣寫,更好地表現(xiàn)了朦朧。
更好地表現(xiàn)了霧凇沆碭,天地蒼茫的意境。
景物的渺小。
這些景物為什么會顯得這么渺小?
天地一片蒼茫,顯得很空曠、浩大。
是呀,把人、物至于天地之間,人、物事何其渺小,何其微乎其微,不禁讓我們頓生“寄蚍蜉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之感。
聽到你們這樣精彩的發(fā)言,真是美的享受。如果要我們描寫一段雪景,你會怎么描寫?
我會用上一些比喻和優(yōu)美的詞句。
張岱用了修辭手法沒有?
沒有。
這樣寥寥幾筆,不加渲染,勾畫景物的寫法叫什么手法?
白描。
(屏顯:張岱用白描的手法,寫出了天地之浩大蒼茫,人物的渺小輕淡,人似乎完全融入天地之中,真是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妙境。)。
一切景語皆情語,透過文字勾勒的雪景,你能隱隱約約感到作者具有怎樣的品性嗎?
超凡脫俗、孤獨。
你已經(jīng)觸碰到了張岱的內心。我們看看張岱對自己的敘述,進一步去了解他。
蜀人張岱,陶庵其號也。少為紈绔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
——《自為墓志銘》。
陶庵國破家亡,無所歸止,披發(fā)入山……夜氣方回,因想余生平,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
——《〈陶庵夢憶〉自序》。
經(jīng)歷國破家亡的重大變故,張岱的心境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不再追求繁華靡麗,因為這一切都是過眼云煙。
是的,他不在追求外在,轉而注重自身的內心世界了,追求與自然的融合了。
讓我們齊讀這兩句,感受天地蒼茫,感受天人合一。
這么融情于景的佳句,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去背呢?同學們讓我們背起來吧!
(五)解讀張岱之癡。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孤獨脫俗的張岱到湖心亭看雪,不想亭上早有了人。是誰呢?
金陵人。
金陵人在亭上見到張岱心情如何?用文中的詞表述:大喜。
同學們你們揣摩一下這個大喜,用朗讀來表現(xiàn)大喜之情。
讓學生朗讀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我聽出了欣喜和激動啊。你現(xiàn)在可以把這句話譯成現(xiàn)代漢語嗎?
在湖中怎么還能碰上這樣的人。
這樣?怎樣?文言文翻譯中有時可以增添成分,讓意思表達的更明確,現(xiàn)在就請你在這樣的人間加上詞語。
金陵人在湖上遇到張岱,喜悅興奮之情溢于言表,張岱也和他們一樣滿心歡喜嗎?
強飲三大白而別。
“強”字做什么解釋?
盡力。本不想喝酒但是此情此景不得不喝,勉強喝下三大白就匆匆告辭。
張岱為什么沒有金陵人那份喜悅激動呢?
張岱是孤傲的,他選擇這一特殊時間出行,本想獨享西湖雪景之美,不想被人擾了清凈。
“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仕”?
不想給清廷做事。這說明他有深深的故國之思。
《陶庵夢憶》,憶什么?憶前塵影事。
引用資料。
——《〈陶庵夢憶〉自序》。
是什么讓張岱無法大喜?
思念故國的愁緒。
情動于中而形于言,字里行間我們總能讀到這種追念故國的情思。請默讀全文,試著尋找作者表達對已逝明朝留戀的詞、句。
崇禎五年十二月。
這是什么紀年?明。文章寫于明亡后清朝時。
實際上,張岱集子中凡紀昔游之作,大多標明朝紀年,以示不忘故國。
——《詩的小品小品的詩》。
張岱就是這樣癡迷于他的故國。
(五)小結課文。
老師:同學們,我們通過找“癡行”、品“癡景”、議“癡心”,已經(jīng)體會到了張岱的癡,他是個怎樣的人呢?請你用“好個______________的張岱”的句式評點張岱其人。
好個孤獨的張岱。好個清高的張岱。好個癡人張岱。好個超凡脫俗的張岱。好個癡迷自然的張岱。好個思戀故國的張岱。好個內心孤獨的張岱。
(六)配樂朗讀,讀出情味。
最后讓我們在悠揚的音樂聲中,讀著文字,走進西湖雪景,走進張岱。
結束語:
和張岱同時代有一位文人叫張潮,他曾經(jīng)說“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因閱歷之淺深,所得之淺深耳”?!逗耐た囱芬欢ㄟ€有更多的滋味,同學們在未來的日子里慢慢地感悟吧。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十
1.引導回顧曾經(jīng)學過、讀過的與西湖有關的詩文作品。
2.導語:明人汪珂玉曾說:“西湖之勝,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同學們平日所見多為“晴湖”“雨湖”,今天,讓我們跟隨明末清初的文學家張岱一起去湖心亭,看一看雪后的西湖。
設計意圖:學生已經(jīng)學過、讀過不少于西湖有關的詩文作品,通過回顧可以幫學生更好的進入課文,同學引起學生對“雪湖”的興趣。
(二)疏通文意。
1.教師范讀,幫助學生讀準字音。
2.學生自讀課文,嘗試結合書下注釋疏通文意。
3.學生翻譯課文,教師進行方法點撥和重難點字詞的糾正與強調。
方法點撥:(1)將古代漢語詞替換成現(xiàn)代漢語詞,特別是要注意古今詞義的差別;(2)將古代漢語的單音節(jié)的字擴展成現(xiàn)代漢語的雙音節(jié)詞;(3)人名、地名、官職名等沿襲保留;(4)適當增補省略成分。
重點字詞:湖中人鳥聲俱絕(消失);是日更定(代詞,這);惟長堤一痕(只有);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還);余強飲三大白而別(盡力、竭力);是金陵人,客此(客居)。
設計意圖:本文字詞難度不大且注釋較為詳細,讓學生結合書下注釋與運用所學方法疏通文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理解內容。
1.全班齊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2.嘗試使用幾個小標題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舉例:夜游西湖賞雪、偶遇雅士飲酒。
設計意圖:通過關鍵詞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有助于學生對文章進行宏觀、整體地把握,同時有助于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要點。
(四)共賞雪景。
1.準確尋找描寫雪景的語句。
2.朗讀描寫雪景的語句,思考:你眼前感受到一幅怎樣的雪景,這幅雪景有怎樣的特點。(引導學生抓住“與”“一”“惟”“而已”等重點詞語)。
舉例:迷蒙、朦朧、夢幻、靜謐、安寧。
3.再次朗讀描寫雪景的語句,讀出雪景的特點。
4.與其他文章,如《觀潮》對比,了解白描的寫作手法及其使用意圖。(引導學生強化寫作手法為寫作內容服務的特點)。
設計意圖:通過朗讀,有助于學生融入雪后西湖的意境氛圍當中。抓住重點詞語,有助于學生加深體驗,享受審美。以讀促解,以解助讀,有助于學生加深思考感悟,受到情感熏陶。
(五)揣摩情感。
1.從文章中提煉出“癡”字來概括作者的情感。
2.討論探究作者之“癡”,除“癡”在游覽欣賞西湖雪景外,還“癡”在何處。(引導學生關注“偶遇雅士飲酒”中所含蘊的作者情感)。
3.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總結梳理。(給予學生提示:聯(lián)系前后文,從“寫景”“敘事”兩個角度,抓住文本依據(jù)進行思考。)。
角度一:酒逢知己千杯少。
“大喜”既是客人大喜,也是張岱大喜,作者“反客為主”。
“強飲”表達了作者的欣喜之情,正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
“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對話簡短,看似所答非所問,可見張岱與亭中之人雖身份背景不同,但有一樣的雅趣。
角度二:話不投機半句多。
“拉”標明作者并不想和湖中二人同飲,如果真是“酒逢知己”,或許用“邀”“請”更為恰切。
“爐正沸”破壞了“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的孤寂美。
“獨往湖心亭看雪”的“獨”寫出了作者的孤傲,雖然“舟中人兩三?!?,但作者與他們的精神境界截然不同,作者更向往獨往的游賞,更向往空曠的雪景。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可以激發(fā)起學生思維的火花,有助于學生各抒己見。同時,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不預設“標準答案”,旨在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多角度的閱讀。
(六)拓展閱讀。
柳宗元的《江雪》描寫的也是雪景,也寫到人的活動,體會它和本文在描寫手法和表達感情上的異同。
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明確:在描寫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為人設。在表達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達了作者清高自賞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緒,而《江雪》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孤獨感。
(七)寫法探究。
敘事是行文的線索,如文中寫“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交代了作者的游蹤。
本文寫雪景的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點,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正是茫茫雪景中的亮點,作者以他準確的感受體會到簡單背后的不平凡,宇宙的空闊與人的渺小構成了強烈的對比,景物因此有了內容。
湖心亭巧遇雖是敘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兩個賞雪人而驚喜,短暫的相遇很暢快,隨之而來的分別不免傷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讓他釋然。情緒的變化一波三折,但是都與“看雪”有關,是“看雪”行動的延伸。由從景的角度寫景轉變?yōu)閺娜说慕嵌葘懢埃瑢⑷伺c景有機地結合起來。人的參與,給有可能顯得冷寂、單調的景物注入了生機。而人與景的融合,正是本文的特色。
設計意圖:從敘事、寫景、抒情三個角度分析,引導學生理清行文的思路與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八)布置作業(yè)。
拓展遷移:課后自讀張岱《龍山雪》,通過對寫景、敘事的分析,揣摩作者的思想情感。
設計意圖:《龍山雪》同樣為張岱描寫雪景的作品,所蘊含的思想情感與《湖心亭看雪》有異曲同工之妙。通過拓展遷移,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在寫景、敘事中分析作者情感的基本方法,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十一
掌握白描寫作的手法。
體會人物語言的妙處,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導入新課〗。
雪帶給我們的感受?--靜穆、純潔、純凈、闊大而遼遠--。
上學期我們學過一篇課文《詠雪》,謝道韞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成為詠雪的佳句,謝道韞因此被譽為“詠絮之才”。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明末張岱的小品《湖心亭看雪》。閱讀課文,動腦思考,看看張岱是如何抓住“看”字寫雪的。
〖作者簡介〗。
〖理清文章線索〗。
明確:時間--崇禎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時分;
人物--作者、及兩個金陵人?(舟子、小童);
〖合作探究〗。
『品味白描手法的妙處。
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這種寫作手法就是白描。
你能在文中再找出一些能表現(xiàn)作者此種情懷的詞或句子嗎?并分析。(獨、癡)。
作者在巧遇時的心情如何?
本文敘事是線索,寫景是重點,抒情是靈魂。作者在描寫的過程中做到了景有含情,情景交融,情事交融。作者在寫景、敘事中透露出作者游湖觀雪的雅趣,顯得悠遠脫俗,卓然獨立。湖、山、人共同構成了極具藝術境界的畫面。
〖分組完成下列問題〗。
1、敘事是本文的線索,請找記敘文的要素,看雪的時間、目的地、人物、事件。
時間-----崇禎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時分;
人物---作者,及兩個金陵人?(舟子,小童)。
事件---看雪?(僅僅是看雪嗎?還有看人)。
2、全文共兩段,請簡要介紹各段的大意。
第一段總寫雪的環(huán)境和雪夜舟中看雪。
第二段寫亭中與人共飲。?。
見余大喜”中的“大喜”既是亭中人的驚喜,也是作者夜游的獨特心境。
作者落拓不羈,放浪于山水之間的高雅情調得到了應和。
5、本文的語言有何特點?試舉例分析說明。
6、從小品文的角度,試分析此文的特點。
本文是張岱小品中的名篇,有美的情趣,美的意境,美的韻味,美的語言。?。
〖達標訓練〗。
一、課堂討論:對“西湖”詩文的認識有哪些?
二、自測題。
1、下面句中加點字的意義與其他三句不同的是(c?)。
a、惟長堤一痕?????????????????????b、一童子燒酒。
c、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d、余拿一小舟。
2、下面句中加點字與“客此”的“客”用法相同的是(?c?)。
c、以河為守亞夫為將軍,軍細柳????????d、有兩人鋪氈對坐。
因為湖上霧濃,所以長堤、湖心亭看似“一痕”、“一點”、“一芥”,形容船小。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描寫手法表達感情。
《江雪》烘托懷才不遇的孤獨感。
〖知識網(wǎng)絡〗。
景中含情。
情景交融。
天空???步??一點????局部????孤獨落寞。
白描手法,如臨其景?。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十二
(生興致勃勃背誦“孤山寺北賈亭西”,背誦“水光瀲滟晴方好”)。
師:是啊,同學們,詩人心中有一個春天,他筆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詩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筆下的西湖就溫柔纏綿??墒??如果詩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筆下的西湖會是什么樣子的呢?讓我們和張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點評:三言兩語的導入,留下了懸念】。
師:請一位同學朗誦全文,同學們仔細聽,粗步感知一下課文內容。
(生陳熙之讀,很有感情,師生簡評。)。
師:再請一位同學讀一遍。這次朗讀的要求高了一點兒:這篇短文中啊,作者犯了一個頗嚴重的前后矛盾的錯誤,請你把它找出來。(生驚詫好奇)。
(一同學舉手要求讀,也還不錯。)。
生:老師,我找出來了,文中開頭是說“獨往湖心亭”,應該是一個人,可是后文又出現(xiàn)了一個舟子在說話。
生:還不僅有舟子呢,前文還說“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底是多少人啊,這幾處都是矛盾的。
生:我建議先不急,等咱們深入鉆研了課文再作定奪,說不定這其中另有奧妙呢!
(大部分同學表示同意)。
師:來,我們一起來再齊誦一遍,這次要求更高了。文中啊有一個詞語可以形象地概括出張岱的形象,請你找出來。
(生齊讀,老師適時多次幽默提醒:沒有陳熙之讀得好。學生會意,迅速主動調整。)。
生:老師,我找出來了,這個字是“癡”。
(學生紛紛表示贊成,老師板書“癡”)。
師:“癡”用通俗的話怎么講???
生:傻,笨!
生:呆。反正就是行為舉止不同常人。
師:對,這個張岱啊,就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呆人。大家再自由讀兩遍,咱們討論一下,他哪些地方表現(xiàn)出特別的呆氣了。
(生自由朗讀,討論,紛紛舉手。)。
生:“是夜更定”,他居然在凌晨的時候去看雪,真不可思議!
生:還自稱是一個人駕船去的,膽子可真大。(眾笑)。
生:還不是一個普通的冬天的凌晨,是“大雪三日,西湖人鳥聲俱絕”的時候去的。
師:你把這句子有感情地,稍微夸張地讀一遍。
(生動情讀,有意識地夸大處理了“大”字和“絕”字,師生頷首。)。
;師:想想,三天大雪之后的情景?
師:什么聲音都沒有。
師:用一個成語表達如何?
生(想了想):萬籟俱寂。
師:這是從哪個感覺器官來描寫的?
生:聽覺。
師:能從其他角度來寫嗎?
生:湖上白茫茫的一片,白得刺人的眼睛,人呵出的氣,到空中馬上就被凝固了,耳邊是呼呼的風聲,空氣都是冰涼的。
師:想象得還可以。也能用一成語來表達嗎?
生:天寒地凍。
師:好。這樣天寒地凍的天氣里,你會在家干什么?
生:烤火。
生:縮在被窩里看書睡覺。
生:喝熱茶熱咖啡聊天。
生:就是,癡人首先是行為癡。(眾笑)。
師:妙?。ò鍟盒邪V)。
生:還有老師,你看張岱,他眼中的西湖雪景我覺得也挺異的。
師:你有感情地讀一遍,說說異在哪兒?
(生讀,還挺有感情。但是抓耳搔腮說不出來)。
師:來,咱們一起讀這兩句,細細體會一下。
(生讀,搖頭晃腦的,有些韻味兒)。
生:這幅圖嘛,反正就是覺得很不一樣,一會兒大一會兒小的。(眾笑)。
師:不著急,我來幫你。老師覺得呀,這一句問題也挺多的。你看“天與云與山與水”多拖沓啊,古人不是說要惜墨如金嗎?一連用了四個“與”,我看一個都不用也行。
生:不行,老師。
師:為什么不行?你看我讀。
(師去掉四個“與”,很認真地讀了)。
生:效果不對了。
師:哪點不對,你得說服我。
(大家仿佛表達不出來一樣)。
師:那我們對比讀一讀。先去掉“與”讀一遍,然后再把原文讀一遍。
(生對比讀了一遍)。
生:哦,老師,我感覺出來了,這四個“與”并不多余,它讓“天、云、山、水”四個景物融和在了一起,如果去掉,好像它們就有界限似的。
生:四個“與”字就造成了一種天地蒼茫的浩大氣象。有這四個“與”,后文的“上下一白”才顯得更有氣勢。
師:好樣的,有眼光!來,咱們讀出天地蒼茫的景象。
(生拖長音調讀,搖頭晃腦,韻味兒十足)。
師:還有一。
個地方,老師不解啊。你說文中那些量詞怎么這么怪???明明應該是這樣的嘛:惟長堤一條,湖心亭一座,與余舟一艘,湖中人兩三個而已。
生:不好,顯得好大喲!
師:大有什么不好嗎?看得更清楚有什么不好嗎?
生:前面的大和后面的小形成鮮明對比,這樣才“異”嘛!(眾笑)。
師:哼,不僅是量詞有問題,我還覺得順序也有問題呢,如果我來寫就這樣安排“湖上影子,惟舟中人兩三個、余舟一艘、湖心亭一座、長堤一條”,你看,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清晰,符合人的心理要求嘛!
生:不好,味道全沒有了。
師:啥味道?
生:好像作者要把自己融和進蒼茫宇宙的那種味道。
師(驚喜的):漂亮!咱們讀讀最后一句,把那個“而已”的味道讀出來。
(生反復讀“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教師反復指導“而已”的讀法)。
師:感覺到這“而已”的言外之意了嗎?
生:景啊,人啊,不過是這滄海一粟罷了,在蒼茫天地中,他們都似有似無,“天人合一”了!
(師生驚喜,熱烈鼓掌)。
師:哦,這同學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原來癡人眼中有癡景,是因為有個“天人合一”,融入宇宙的愿望?。。◣煱鍟鞍V景”)。
生:老師,如此安靜的環(huán)境,后文突然又寫喝酒聊天什么的,是不是意境全破壞了?
師:問得好。說不定這后邊還藏著關于“癡人”的秘密呢!咱們先到對話中去找。來,請一同學讀讀“大喜”一句。
(一生起,讀得回腸蕩氣,神態(tài)語氣俱佳)。
師:客說“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此人”是哪種人,咱們用文言文說出來。
生:湖中焉得有此雅興之人。
生:湖中焉得有此豪情之人。
生:湖中此人,知音也!
生:志同道合,三生有幸!(眾笑)。
師:如果張岱要回答,用文言如何回答?
生(抱拳):彼此彼此?。ū姶笮Γ?。
生(抱拳鞠躬):幸會幸會?。ū娦Γ?/p>
師:是啊,酒逢知己千杯少啊,可是,老師有一疑問?。猴嬀浦安粏栃帐?,飲酒之后才問;問卻避而不答姓氏,只說“是金陵人,客此”,然后不留地址,不留電話不留e-mail,這段奇遇,是不是張岱處理得太草率了。(眾笑)。
生:應該是故意的吧。正如舟子所說“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文中三人都是癡人,何需留名,一留反而就俗了。
生:我想起《還珠格格》中的一個細節(jié),小燕子的哥哥才出現(xiàn)時,爾康他們問他姓名,他不答,只說“一簫一劍走天涯”。(眾笑)。
師:這樣看來,張岱追求的人。
生是一種什么樣的人生???
生:他不愿和人深交,他生活在自己的內心世界中。
生:他只愿融入自然中,和自然為友,而不愿進入世俗的生活。
生:我懂了,根本就不是失誤,根本就是因為他“眼中無人”,知音尚且不顧,何況舟子。(生鼓掌)。
師:那他的眼中只有什么呢?
生:只有自己的心,只有自然,他是屬于自然的。
舟子說他癡,他會辯解嗎?
生:不會。
師:為何?
生:舟子沒有文化,不可能懂他。
師:當時他會是怎樣的表現(xiàn)?
生:他一言不發(fā),搖著頭,臉上有一絲琢磨不透的微笑。
生:他一臉端莊而嚴肅,眼睛如深潭般深邃。在又起的漫天大雪中凌寒獨立,一言不發(fā)。(生鼓掌)。
師:此時此刻,他心里會說什么呢?
(生蹙眉思考)。
師:開始上課時,老師說張岱心中有寒冰,同學們,找找這個迷,就在全文第一句第一個詞語,還有注釋一。
(生急看,恍然大悟)。
生:他想:你怎知我心!大明已亡,我豈可因那繁華紅塵忘記故國?
生:他想:我無力改變這天下,那我就在這山水之間來度過余生罷。
生: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我張岱,絕不媚俗失節(jié),一湖寒冰,就是我的志向。(生鼓掌)。
師:
同學們,老師非常佩服你們。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終于透過癡行癡景觸摸到了并且走進了張岱這位癡人之癡心。(生板書“癡心”)中國歷史上,有多少這樣的古代文人啊,他們在現(xiàn)實中被壓彎了腰,他們在現(xiàn)實中透不過氣來了,于是,他們只有在大自然中來伸一伸他們要被壓垮了的腰桿,在大自然中來深深地呼吸一口干凈的空氣。他們寧愿自己是山是水是樹是花是草是一朵云是一片冰。他們不僅僅是寄情于山水,而且是寄情于闊大寧靜清寒靈動之山水。他們在這片山水中來尋找心靈的歸依,尋找心智的獨一。同學們,正如那位同學所說,雪是其節(jié),冰是其志,蒼茫天地是其歸宿,凝寒獨立是其人格。讓我們回顧大家非常熟悉的柳宗元的那首《江雪》。
(師生齊誦《江雪》)。
師:同學們,孤舟一寒士,獨品滿湖冰。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有一名詩,送給大家,你們再細細去品張岱之癡吧:
滿紙荒唐言,
一把心酸淚。
都言作者癡,
誰解其中味。
(在動情的朗讀中結束全文)。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十三
教材分析:
教學設計
一、 導入:
ppt1展示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哪一個同學能夠說一說這首詩的內容?(生1、評價)
通過這首詩,可以看出夏天的西湖確實是美輪美奐
ppt1展示“西湖之勝,清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
二、 整體感知:(落實目標1、2)
請同學們拿出導學案,認真聽老師誦讀課文,完成其中的第一題
ppt2展示畫面及播放配樂
師范讀課文(誦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讀準字音集中學生注意力;讀出情感為下面講解做鋪墊)
第一題:學有所得
挐( ) 毳( ) 淞( ) 沆( ) 碭( )
堤( ) 氈( ) 強( ) 喃( )
一童子燒酒爐正沸
學生展示完成情況并評價
一分鐘準備后,生范讀(生2)評價后齊讀
ppt3展示教學目標
1、 讀準音節(jié)
2、 讀懂文意
3、 讀出情感
俱絕: 是日: 挐: 毳衣: 霧凇沆碭:
一白: 焉得: 此人: 強: 客此: 舟子:
根據(jù)所做第二小題,小組合作理通文意,看文中還有那里弄不明白?(生4)
若有就讓學生提問解答
若無就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
三、 深入研討:(落實目標3)
(一)景(抓重點)
ppt4展示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先)
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先)
這兩個句子你能夠翻譯出來嗎?(生5)
同學們,誰能告訴我這句話在表達方式上屬于什么?
描寫(齊說)
什么描寫?
環(huán)境描寫
再具體的說是什么時候什么地點什么樣的環(huán)境描寫?
晚上西湖雪后的環(huán)境(生6、答案不確定師引導)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扶尺而已《口技》
那么我們這兩句話能不能改為
霧凇沆碭,天云山水,上下一白(后)
湖上影子,惟長堤一,湖心亭一,與余舟一,舟中人兩三而已(后)
不能,就第一句而言,在讀的時候你看老師的手勢能不能說說出不去掉的原因
師肢體語言展示(無“與”只是,手勢是不連貫的有“與”之時,手勢連貫,表達出茫茫然何其大之感)
學生發(fā)言(生7)
ppt5展示
山水之樂、天人合一
我們回過頭來再看這兩句,作者僅僅用一個連詞“與”和“痕、點、芥、?!?/p>
幾個量詞,沒有對景物做任何了的修飾和渲染,就把這一天人合一的圖畫展現(xiàn)
了出來這種手法我們以前也學過《天凈沙·秋思》······,對了就是白描(識
識點講解白描手法)
好,一起來讀這兩句,看能不能讀出這種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齊讀)
(二)心(看性情)
(生9)
“是日更定矣”
“是日”是那一日?【大雪三日后】
大雪三日后環(huán)境如何?【湖上人鳥聲俱絕】從聽覺角度,寫出了湖上非常的安靜
ppt6展示天氣晴好時西湖游人之盛圖畫
因為冰天雪地又是在晚上,所以人們沒有一個愿意在這樣的時候去西湖觀景
作者在別人不去的時候去西湖,作者難道就不怕冷嗎?【擁毳衣爐火】一個“擁”字寫出作者環(huán)境的寒冷(賞析“擁”字,讓學生表演,突出環(huán)境的惡劣)
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沒有人愿意外出,更別說是可有可無的觀賞雪景了,但作者卻樂此不疲,說明作者怎樣?(聯(lián)想《記承天寺夜游》“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有閑情雅致
那作者又和誰去看雪的呢?
“獨往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十四
了解作者及寫作年代,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理解課文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爐的寫作特色。體會本文清新淡雅的意境和嚴整而富于變化的語言。
積累文言詞匯,培養(yǎng)古文的閱讀理解能力,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掌握白描寫作的手法。
體會人物語言的妙處,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冬季最令人高興的莫過于下雪了,那飄揚著的雪花,凝聚著對大地的熱愛,從無垠的天幕灑落,在我們頭頂飛舞,撫摸著我們,感化著我們,讓我們享受熱烈、靜穆、自由。下雪啦,多好!
雪帶給我們的感受?--靜穆、純潔、純凈、闊大而遼遠--。
上學期我們學過一篇課文《詠雪》,謝道韞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成為詠雪的佳句,謝道韞因此被譽為"詠絮之才"。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明末張岱的小品《湖心亭看雪》。閱讀課文,動腦思考,看看張岱是如何抓住"看"字寫雪的。
張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僑寓杭州。其家自曾祖以來,均為顯宦。他早年過著精舍駿馬,鮮衣美食,斗雞放鷹,彈琴吟詩的貴公子生活。喜游山水,通曉音樂戲劇,一生未曾仕宦。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從事著述。著有《石匱書》《史闕》《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瑯yuan集》《快園道古》《夜航船》等。其小品文多回憶個人經(jīng)歷的生活瑣事。同時也是對晚明社會文化風俗的出色平述。其中表現(xiàn)出對鄉(xiāng)土和故園的懷念,也流露出不少傷感情緒。描寫細膩生動,風格流麗清新,極富詩情畫意。在晚明小品中獨樹一幟(《明清名家小品精華》第583頁)。文體:《湖心亭看雪》是一篇小品文。
明確:時間--崇禎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時分;
目的地--西湖湖心亭;
人物--作者、及兩個金陵人?(舟子、小童);
(一)既然題目是《看雪》,現(xiàn)在我們就共同來品味張岱眼中的雪世界。請大家在文中找出描寫雪景的句子并加以評析。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通過聽覺寫景,寫出了大雪后一片靜寂,湖山封凍,人鳥瑟縮不敢外出,寒噤不敢作聲,連空氣仿佛也凍結了。一個"絕"字巧妙地從人的聽覺和心理感受上畫出了大雪的威嚴。這不禁讓我們聯(lián)想到唐人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視覺)二者雖寫法不同,但達到了同樣的藝術效果。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前一句作者連用三個"與",生動地寫出了天空、云層、湖水之間白茫茫渾然難辨的景象,寫全景,突出天地茫茫,闊大遼遠之勢,即著眼于"大"字。移步換景,變換角度,作者又連用"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表現(xiàn)了隨著小舟的緩緩行進,湖中景物依稀可辨的景象,同時它們的排列由大至小,突出"小"字。
本段文字寫景所用手法為白描,你能否在我們學過的課文中舉出一兩個例子并加以分析。
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這種寫作手法就是白描。
一切景語皆情語,情以景生,景以情存,情景相生。本文寫景有兩句,先從大處下筆,"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描寫雪后西湖全景,設造了靜寂、空曠、混沌的境界;接著,作者落筆眼前,寫西湖近景:"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使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形象地描繪出了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與曠遠莽蒼的大自然進行對比,渲染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栗"的一種人生情緒。作者寫景,使用白描手法,不渲染不雕飾,簡潔樸素自然,如一幅寫意山水畫卷。人物云天、高低遠近、濃淡疏密,人與自然在精神世界達到了高度的統(tǒng)一和諧。然而,寧靜之中,我們仍然感受到作者內心深處的漂泊無依、茫然、無奈的傷感。
本段文字寫景,卻又不止于寫景,透過這個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讓我們不難感受到作者那種人生天地間如"蒼海一粟"的深沉感慨。有孤獨、落寞之感慨;有超凡脫俗的閑情雅致。此正謂: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學生再朗讀體味)。
你能在文中再找出一些能表現(xiàn)作者此種情懷的詞或句子嗎?并分析。(獨、癡)。
(二)難道真的無人擁有如此情趣嗎?看來不是,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還有誰有這樣的閑情雅致。(湖心亭對座飲酒觀雪的兩個金陵人)。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十五
1、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
2、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3、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
1、揣摩文中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語言風格。
2、把握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
3、賞析課文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爐的寫作特色。
情感目標:
本文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tài)度,但又流露出消極避世的意緒,應引導學生批判地對待,歷史地分析。
教學重點:
1、深入理解本文的寫景特點。
2、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同學們,杭州西湖是我國著名的旅游勝地,被譽為“人間天堂”,自古以來就有無數(shù)文人墨客為它留下了不少傳世佳作。關于西湖的詩句,同學們能背出哪些?(一起回顧“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薄敖犹焐徣~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钡鹊?。)這些都寫出了雨中西湖的迷人,春游西湖的喜悅,六月西湖荷花的艷麗。(展示圖片)
同學們,詩人心中有一個春天,他筆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詩人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筆下的西湖就溫柔纏綿。可是,如果,詩人的心中只有孤寂落寞,他筆下的西湖會是什么樣子呢?讓我們步入張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
多媒體顯示:
張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蝶庵、天孫,明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過著布衣優(yōu)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極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窮困以終?!短这謮魬洝泛汀段骱魧ぁ芳磳懹谒魍鋈肷揭院?,書中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影事,字里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他文學創(chuàng)作以小品文見長。文筆清新生動,饒有情趣,風格獨特。張岱曾有《自題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貴耶如夢。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十六
是西湖。
回憶一下我們曾學過哪些有關西湖景色的詩詞。
(很好,看來大家積累了不少古詩文,善于積累是學好語文的一大法寶呢)。
有人說,西湖觀景,晴景不如雨景,雨景不如霧景,霧景不如月景,月景不如雪景。在前人的筆下西湖的陰晴風雨已經(jīng)被描繪得變幻多端,搖曳生姿了。西湖的雪景又將有怎樣一番動人的意韻呢?今天,我們就跟隨著張岱去湖心亭看雪,去領略西湖的雪景。
誰告訴我張岱是誰?你是通過什么了解到張岱的?(你表現(xiàn)很棒,因為你懂得借助工具書、注解來預習課文)。
“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仕”?——不想給清廷做事。這說明他有深深的故國之思。
《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這節(jié)課我們就賞讀《湖心亭看雪》。
1、讀順,讀通。
下面先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老師來考考大家,這些字音你都讀準了嗎?
橈毳衣霧凇沆碭一芥鋪氈強飲(幻燈)。
下面老師請一個學生讀課文,這次要求更高一點,不僅要讀準字音還要注意節(jié)奏。
好,你不僅讀得字正腔圓,而且讀得有板有眼。
2、讀懂。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現(xiàn)在我們來齊讀一遍,讀的過程中去發(fā)現(xiàn)一個字,一個評價張岱的字。
“癡”
“癡”說通俗點就是什么?
傻,笨,舉止異常。
是啊,生活中有些人的行為就是古怪,顯得呆氣。比如:有一位老師,研究數(shù)學非常投入,常常走路也在思考數(shù)學題。有一次,他不小心碰到一根電線桿,他忙道歉連聲說:對不起,對不起!現(xiàn)在,我們說張岱也很癡,舉止也有些異常。
你能用原文中的句子來回答嗎?
冬天看雪有什么難理解的呢?
大雪三日,人鳥聲俱絕。
絕?消失。
想到了哪首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為什么這時會鳥飛絕,人蹤滅?
天太冷。
可以說是天寒地凍呀,作者還選擇了哪個時辰前往看雪?
更定。
更定?
晚上八點。
天寒地凍時晚上8點,你會做些什么?
躲在空調房看電視,躺在被窩看書。
張岱卻選擇去湖心亭看雪,你能從他的行為中看出他什么性格嗎?
有著與眾不同情趣的人,是個孤獨的人。
張岱說是獨往,真的是一人去的嗎?有沒有同行的人?
舟子。
這不是自相矛盾了嗎?
舟子不是看雪人,不能說同往看雪。另外張岱很清高,孤傲,不愿與舟子為伍。
是呀,蕓蕓眾生不可為伍,舟子雖然存在卻猶如不存在。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張岱文人雅士式的孤傲,清高自守。
(四)賞析雪景,體味白描。
孤傲的張岱去湖心亭看雪,看到了怎樣的雪景呢?請讀出文中集中描寫雪景的句子。希望能讀出氣勢和感情。
因為這句顯得很有氣勢,而男生就很有氣勢。這句寫的景很大氣,應該男生讀。
很好。那就請男同學讀出這種大氣、讀出氣勢來。
你們說讀好哪幾個詞,就能讀出浩大的氣勢來?
讀好“上下一白”。
三個“與”也要讀得舒緩點。男生再讀一遍。
這次讀得真好。不過,我發(fā)現(xiàn)了這句話中的一個問題。
(屏顯:“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币痪渲?,三個“與”顯得拖沓應去掉,你認為呢?)。
我認為不能去掉?!芭c”字寫出天、云、山、水萬物融為一體,難以分辨的浩大景象。
去掉呢?
去掉的話,仿佛物與物之間有了界線似的,分開了,沒有那種天地蒼茫的意境。
品得多好??!我真的很佩服?,F(xiàn)在女生讀一讀后句,你們說說要讀出什么意。
味?
輕柔點、渺小的味道。
(屏顯:“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是不是要改成“長堤一條、湖心亭一座、與余舟一艘、舟中人兩三個而已”?為什么?)。
不要改。這樣寫,更好地表現(xiàn)了朦朧。
更好地表現(xiàn)了霧凇沆碭,天地蒼茫的意境。
景物的渺小。
這些景物為什么會顯得這么渺小?
天地一片蒼茫,顯得很空曠、浩大。
是呀,把人、物至于天地之間,人、物事何其渺小,何其微乎其微,不禁讓我們頓生“寄蚍蜉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之感。
聽到你們這樣精彩的發(fā)言,真是美的享受。如果要我們描寫一段雪景,你會怎么描寫?
我會用上一些比喻和優(yōu)美的詞句。
張岱用了修辭手法沒有?
沒有。
這樣寥寥幾筆,不加渲染,勾畫景物的寫法叫什么手法?
加入初二學習小組更多超值免費資料不容錯過!
sectiontargeting。
白描。
(屏顯:張岱用白描的手法,寫出了天地之浩大蒼茫,人物的渺小輕淡,人似乎完全融入天地之中,真是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妙境。)。
一切景語皆情語,透過文字勾勒的雪景,你能隱隱約約感到作者具有怎樣的品性嗎?
超凡脫俗、孤獨。
你已經(jīng)觸碰到了張岱的內心。我們看看張岱對自己的敘述,進一步去了解他。
蜀人張岱,陶庵其號也。少為紈绔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
——《自為墓志銘》。
陶庵國破家亡,無所歸止,披發(fā)入山……夜氣方回,因想余生平,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
——《〈陶庵夢憶〉自序》。
經(jīng)歷國破家亡的重大變故,張岱的心境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不再追求繁華靡麗,因為這一切都是過眼云煙。
是的,他不在追求外在,轉而注重自身的內心世界了,追求與自然的融合了。
讓我們齊讀這兩句,感受天地蒼茫,感受天人合一。
這么融情于景的佳句,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去背呢?同學們讓我們背起來吧!
(五)解讀張岱之癡。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孤獨脫俗的張岱到湖心亭看雪,不想亭上早有了人。是誰呢?
金陵人。
金陵人在亭上見到張岱心情如何?用文中的詞表述:大喜。
同學們你們揣摩一下這個大喜,用朗讀來表現(xiàn)大喜之情。
讓學生朗讀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我聽出了欣喜和激動啊。你現(xiàn)在可以把這句話譯成現(xiàn)代漢語嗎?
在湖中怎么還能碰上這樣的人。
這樣?怎樣?文言文翻譯中有時可以增添成分,讓意思表達的更明確,現(xiàn)在就請你在這樣的人間加上詞語。
金陵人在湖上遇到張岱,喜悅興奮之情溢于言表,張岱也和他們一樣滿心歡喜嗎?
強飲三大白而別。
“強”字做什么解釋?
盡力。本不想喝酒但是此情此景不得不喝,勉強喝下三大白就匆匆告辭。
張岱為什么沒有金陵人那份喜悅激動呢?
張岱是孤傲的,他選擇這一特殊時間出行,本想獨享西湖雪景之美,不想被人擾了清凈。
“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仕”?
不想給清廷做事。這說明他有深深的故國之思。
《陶庵夢憶》,憶什么?憶前塵影事。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十七
1、欣賞西湖美景,反復誦讀課文,培養(yǎng)鑒賞美的能力和誦讀能力。
2、積累文言詞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激發(fā)學生提問題的熱情。
3、品味文章語言,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誦讀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與點撥法相結合。
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寫作特色和語言風格。
1課時。
請同學們欣賞一組杭州西湖風光圖片。
關于西湖的詩句,同學們能背誦多少?
學生吟誦: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p>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p>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讓我們步入張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多媒體摘要顯示:張岱,字宗子,號陶庵、蝶庵,明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過著布衣優(yōu)游的生活。明末清初文學家。清兵南下滅亡了明朝,明亡以后,消極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窮困以終。《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即寫于他明亡入山以后,書中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影事,字里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他文學創(chuàng)作以小品文見長。文筆清新生動,饒有情趣,風格獨特。
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據(jù)說是宋代整修西湖時,以湖泥堆成小山,成為一島,是西湖三島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閣,叫湖心亭。這是觀賞西湖風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賞景。
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或設置背景音樂,教師范讀,學生聽讀,把握字音及停頓。
2、學生齊讀課文,師生互助完成朗讀節(jié)奏的劃分;
(1)學生自讀課文,疏通文句并對文句、內容等大膽提出質疑。
(2)小組討論交流、質疑解難,教師與學生互動感知課文內容。
一讀課文同學們提出難懂或不懂的問題;
對課文中的內容可以提出質疑;
教師預設:“更定”是晚上八點左右還是凌晨五、六點?
“獨往湖心亭”與“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及舟子的喃喃自語是否矛盾?
(師生互動,自主、合作、探究)。
二、讀課文?找出文中景物描寫雪景的詞句。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p>
教師點撥:白描是一種描寫的方法。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指一種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線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畫法。作為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質樸的文字,寥廖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白描用于寫人,只需三言兩語即可勾畫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態(tài),使讀者如見其人。白描用于寫景,只需幾筆就可勾勒出一幅鮮明的圖畫,使人如臨其境。白描用于寫事,也只要幾筆就可使事態(tài)畢現(xiàn),生動形象。
1、作者疊用三個“與”字,把天空、云層、湖水之間渾茫莫辨的壯闊雪景表現(xiàn)了出來。這是對湖心亭雪景的總體描繪。
2、“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作者通過這些高度準確而形象的數(shù)量詞,暗寫出視線的移動、景物的變化。這是簡約的畫,夢幻般的詩,給人一種似有若無的、依稀恍惚之感。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來寫,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長與短、點與線、方與圓、多與少、大與小、動與靜簡潔概括,表現(xiàn)出悠遠脫俗的情味。
三、讀課文湖心亭巧遇是敘事、是抒情?
如此安靜的環(huán)境,后文卻又寫喝酒聊天,是否意境全然被破壞了?
1、讀“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以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p>
2、作者之所以選擇更定后獨往觀雪,是因為不愿見人,也不愿被人看見,也因為此時雪景更妙。湖心亭巧遇雖是敘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兩個賞雪人而驚喜,短暫的相遇都很暢快,隨之而來的分別不免傷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讓他釋然。
四、讀課文品味舟子的話:?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所謂“癡”正是一般俗人所不能理解的清高、超逸的情懷。
學生由此生發(fā)開去,大膽提出自己的理解。
五、讀課文背誦課文。
1、背誦并默寫課文及相關詩文。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飲湖上初晴雨后》(蘇軾)。
《秋山》(楊萬里)。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楊萬里)。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十八
教師。
陳吉峰。
科目。
語文。
班級。
課題。
課型。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掌握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以及虛詞的意義和用法。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習作者寫景和敘事的技巧。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評價作者的性情。尋求人生的啟示。
教學重點。
在深入理解寫景特點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有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的西湖一直以她的秀麗風光吸引著人們,文人墨客為他夢縈魂牽,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請同學們回憶這些詩句:
這些分別是描寫西湖的春夏之景,西湖的雪景又如何呢?今天我們就隨張岱去領略西湖雪景感受作者情懷。
走進作者。
二、疏通文意。
1、首先請大家聽讀課文,注意字音和停頓.
2、請大家熟讀課文,讀準字音,理解屏幕上的字詞。
3、2生朗讀課文,字義理解。
4、對照課文注釋,同學間相互幫助,用現(xiàn)代文翻譯全文,有難點的地方做好記號。
5、訂正難點。
6、抽點翻譯。
三、品雪景。
既然看雪,請找出描寫西湖雪景的句子。
1、這種景色給你什么樣的感受?{讀出蒼芒靜寂之感,似乎作者此時的心境也猶如此景}。
2、如果換成:一道一座一艘三個,有什么不同?
3、這段景物寫法上有何特點。(用繪畫的手法寥寥幾筆就勾畫出景物特征,長與短,點與線,方與園,多與少,大與小動與靜簡潔概括。表現(xiàn)出悠遠脫俗,蒼茫靜寂的情味。)。
4.理解白描,并辨別例句。
5.背誦。
四、析人物。
1.癡在何處?請出文中找出相關語句。
癡在行為,分析【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寫法特點(聽覺)。
癡在情感【獨】(清高孤傲超凡脫俗)(有舟子隨同前往,為何還說是獨往湖心亭)。
2.作者已夠癡了,更有癡似相公者。兩位癡人相見會是何種情形呢?
根據(jù)課文最后自然段加上自己的想象生模擬表演。
師小結:從你們的.表演中我看到了他鄉(xiāng)遇故知的喜悅,看到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和別曾相識的坦蕩,志趣相投以酒代情的豪放。也感受到了離別的傷感。
注重的心靈的交流,注重的眼前的景,心中情,而不是身外俗事。這也是他們不同常人,“癡”的性情的表現(xiàn)。
4.不知有一點我們同學們注意沒有,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其實是清朝,而開頭時間依然以明朝的崇禎年號記錄時間。有何深意?(文章彌漫一種淡淡愁緒,對故國的思念,是作者情感孤傲,超凡脫俗的性格形成的原因)。
五、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欣賞了清淡雅致西湖雪景,了解了蒼勁大氣白描手法,也感受了作者情感脫俗情懷。可謂“情在景中,景在情中”。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寫作中學會讓景物含情。
六、背誦。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十九
設計意圖:
《湖心亭看雪》是張岱山水小品的代表作,課文用清新淡雅的筆墨,描繪了雪后西湖凝靜清絕的景象,表現(xiàn)了游湖人的雅趣和作者對故國的懷念之情。寫景上采用白描手法,可謂簡潔凝練,別有情趣。
如何將這篇美文通過最優(yōu)化的教學讓學生品出其中獨特的滋味來呢?很顯然,用傳統(tǒng)的逐句落實的文言文串講方式肯定難以實現(xiàn)這個目標。新課標倡導要讓學生“自主體驗”,像這樣的美文,更應如此。通過細心品析,我發(fā)現(xiàn)這篇文章可用一個字“奇”來串領全篇。通過“奇”這個字可以將相應的課文中的人、景、情等像串珠子一樣串連起來,然后一線牽拽出來,這樣應該可以帶來生動活潑、緊湊高效的良好的課堂效果。
教學過程。
一、?以欣賞西湖美景,背誦詩句導入新課。
二、?走近張岱。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
2、學生齊讀。
四、品讀課文。
1、拋出主問題:老師讀完《湖心亭看雪》,感覺這篇文章真奇特,明明有舟子同行,作者卻說自己是“獨往”,文中還有很多奇特的地方,請大家?guī)兔φ乙徽摇?/p>
2、學生再讀課文,從文中找出依據(jù)說說“奇”在哪里。
3、教師歸納:“奇”表現(xiàn)在:看雪的時間奇、看到的雪景奇、描寫雪景的手法奇、看雪的人物奇、賞雪的情趣奇等幾個方面。
4、課堂練習。
六、布置作業(yè):
1、把文中“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币恍」?jié)內容改寫成一段生動描寫西湖雪景的20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抓住“奇”的特點來描寫。
板書設計:
張岱。
時間奇???大雪三日?更定時分。
雪景奇???霧凇沆碭?上下一白。
手法奇???白描手法?。
量詞奇???(堤)痕、(亭)點、(舟)芥、(人)粒。
奇?????人物奇???癡迷雪景?行異于眾。
情趣奇????高雅??脫俗??。
……???????????……。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二十
1、 了解文言文常用詞的含義,增加文言文閱讀能力。
2、 認識白描手法。
3、 體會作者復雜而微妙的情感
在理解寫景特點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一、 導入:
杭州西湖自古以來以美景而名揚天下,文人墨客慕名而來,紛紛留下頌揚的詩文。如蘇軾的“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裝濃抹總相宜?!卑拙右椎摹跺X塘湖春行》中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币约八牧硪皇住洞侯}湖上》:“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比欢覀儼l(fā)現(xiàn)詩文多描寫西湖春的嬌,夏的艷,對秋冬的蕭瑟與凄清很少提及。明末清初的文學家張岱卻與眾不同,描寫了西湖美麗的雪景。今天就隨著張岱去《湖心亭看雪》吧。
二、出示目標(略)
世上沒有機器貓,沒有時空機,我們不能跨越時空去當年的西湖觀看雪景,與張岱作面對面的交流。可是文字的魅力恰恰在于只要我們靜下心來,透過文字走進文章,用心去品讀文章,走近作者,像朋友一樣用心來交流,去體味他的喜怒哀樂。
三、檢查預習
1.讀準字音;
2、有節(jié)奏的朗讀。
四、重點詞語及課文內容的理解。
此過程中,老師提煉出幾個重點的字詞句,以方便學生記憶。(板書)
崇禎五年 更定 獨往 霧凇 湖上影子 鋪氈對坐 癡
五、共賞雪景
閱讀課文導語,提出問題:雪后西湖景色如何?請同學們從文中找出描寫雪景的句子。
你比較喜歡哪一句?說說你的看法。
小結: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簡練自然,不事雕琢,卻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寥寥數(shù)語露出馬腳已勾勒出一個亦真亦幻、凄清淡雅的雪世界,頗有意味。這種寫作手法就是白描。它可用于寫景、寫事和寫人。
先思考,然后看資料,了解張岱的生活經(jīng)歷和當時的時代背景,對張岱家國之痛的深切感受。
討論:
(1)這篇文章寫于明亡后.而作者仍用明朝紀年,表現(xiàn)了作者的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2)作者會在凌晨這個無人的時刻來到湖心亭看雪,可見作者當時的心態(tài)如何?(獨——淡淡的愁緒)
(3)“獨往湖心亭看雪”與“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有沒有矛盾?(與從不同的情趣,蕓蕓眾生中,知己難求,而舟子在猶如不在,由此可見他的清高孤傲。
(4)遇客后“強飲三大白”,為何?(偶遇知音的欣喜)
對于這樣一個人,你認為哪個字最能體現(xiàn)他個性?(癡。確實,這是對張岱最確切的的評價。他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癡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以一種孤芳自賞的心態(tài)凌晨來到湖心亭看雪。
拓展:其實,從古到今,像蘇軾這樣的癡人并不少,本冊中就有學過的?;貞浺幌拢禾K軾“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陶弘景“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周敦頤“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其他的還有:李白 杜甫 陳子昂 柳宗元等。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二十一
3.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教學重點】
雪后奇景的賞析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抒情的關系。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本文文字較淺顯,注釋較詳細,學生自讀課文,把握文意不成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把握作者的情感。
【教學媒體】多媒體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有人說,沒有見過西湖冬景的人,只要讀了張岱的《湖心亭看雪》,就足夠了。你看,這些雪后西湖圖片(出示ppt),雪后的西湖多美!下面就讓我們隨張岱去杭州西湖的湖心亭欣賞別有情趣的雪景。
1.推薦讀 (讀準字音)
2.聽錄音跟讀 (讀出節(jié)奏)
3.自由朗讀。 (讀懂文意)
請概述作者看雪的經(jīng)過。
四、研讀課文
問:“癡”為何意?
“癡”在中國藝術中,常被用來指創(chuàng)作中最動人,最不可解,執(zhí)著而又專注,到了渾然忘我的那種境界?!鞍V”是一中本真自然,特立獨行的個性。
默讀課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讓你讀出“癡”。
1.“癡”于行
是日更定
獨往湖心亭看雪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穿插是、更、焉等詞教學)
追問:從張岱的這些癡舉中,你覺得張岱有著怎樣的情趣?
張岱癡于行(與眾不同 不隨流俗)
過渡:前往湖心亭時,張岱看到了什么樣的景?
2.“癡”于景
找出文中的雪景句,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齊讀,疏通,再齊讀 (穿插一、白、芥、粒等詞的理解)
(小組合作交流)明確:
(朦朧、寂靜、空曠、遼遠、闊大、混沌、依稀、恍惚、茫茫、悠遠等感覺;
讀出作者孤獨落寞之感。)
比較讀: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
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
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
體驗讀: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當堂背誦寫景句,并抽查落實。
小結:本段文字寫景,卻又不止于寫景,透過這個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讓我們不難感受到作者那種人生天地間如“蒼海一粟”的深沉感慨。置身其中,張岱既癡迷,又備感孤寂落寞。(學生再朗讀體味)
張岱癡于景(孤寂落寞 思考人生)
經(jīng)過這堂課學習,我們理解了作者的癡。他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更癡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讓我們一起朗讀課文,在瑯瑯的讀書聲中,再次體味作者的雅趣。
(白、一、更、是等一詞多義)
俱 長堤一痕 一 喜 下船 此等
1.背誦課文
2.課外閱讀張岱《不二齋》,體味作者的情感世界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4289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