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那些年散文寫作篇一
年的記憶
嫵媚兒
年!
喜悅!祥和!幸福!團圓!
年的文化源遠流長,在我國已有四千年的歷史。每逢過年,大紅的燈籠高高掛,喜慶的春聯(lián)戶戶貼。人們滿面春風,做事小心翼翼,說話和顏悅色。
年,彌漫著春的氣息!
翻閱童年的記憶,很小的時候,我總會掰著手指頭數(shù)啥時候過年,心中對“年”的渴望急切得難以形容。
年,是急切的等待!
過年了!“咚!叭!”爆竹聲把我從美夢中喚醒。睜開惺忪的睡眼,準會看到母親親手為我做的.新衣服和枕邊放著的嶄新壓歲錢,我頓時露出幸福的笑顏。
年,是幸福的味道!
起床了!全家人在母親的領導下,分工明確,各負其責,井然有序。父親負責為各位神靈和列祖列宗點燃小紅燭,拱揖上香。孩子們端著各種面制供品:銀子罐,麥稈垛子,渾身眼,棗山,梭子,罐罐,餛飩飯等,負責依次供上。接著,父親帶領家人給他們送“盤纏”,燒紙馬,焚紙錢,虔誠地磕頭跪拜。母親則口中念念有詞,乞求神靈及列祖列宗保佑全家,一年之內(nèi)身體安康,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財源廣進;孩子們聰明伶俐,積極上進。
年,是虔誠的祭拜!
放炮了!大人先點燃一堆柏枝火,然后鳴放鞭炮、雙響、八響等。噼噼啪啪,響聲震天。大家圍著火堆烤烤手,再依次從火上跳過,寓意辟邪除災,迎祥納福。
年,是人們的美好心愿!
小孩兒頸上佩戴銅錢、烤熟的帶著淡淡的香味的面制蓮花和餛飩,神氣活現(xiàn),笑容燦爛。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團圓飯,比試誰吃的飯中有硬幣,預示著誰在新的一年有福氣。碗中的餛飩飯“破了”說“掙了”,“完了”說“滿了”。大家談笑風生,熱鬧非凡。內(nèi)心的醇美、甘甜和喜悅如清泉般歡快流淌。
年,是熱氣騰騰,合家歡樂的團圓飯!
大人們穿著潔凈的衣服,走街串巷,走親訪友,聲聲道年好,句句祝幸福,春風滿面,其樂融融。
年,是祥和、祝福的味道!
孩子們呼朋引伴,無拘無束地玩樂,走到誰家就吃到誰家,盡情地瘋,盡情地野。
年,是孩子們狂歡的味道!
人到中年,活到了一定的厚度,事務繁雜,忙工作,忙生活,已不再渴望過年,但“年”的腳步匆匆,如約而至。你走著走著卻不經(jīng)意間撞開了“年”的大門。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這是我們?nèi)A夏民族的風俗習慣。不論你是否混出了模樣,不論你是忙碌還是清閑,老人、孩子盼你回家過年。不論你內(nèi)心幸福還是強裝笑顏,都必須笑容滿面。
年,是五味雜陳!什么味道,只有自己明白。
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子女的外出,父母內(nèi)心孤獨,面容憔悴,要過年了,眼巴巴地盼著兒孫們早日歸來。哪怕只看一眼,哪怕只吃一頓團圓飯。
年,是老人對晚輩苦苦的思念和無言的期盼!
匆忙回到父母身邊,看他們滿頭白發(fā),步履蹣跚,健康每況愈下,苦澀、酸楚的滋味,怎能不溢滿心田?又感謝“年”的到來而能與父母重新團圓,瞬間化為無限的喜悅!放下一年的疲憊,與父母相陪,濃濃的年味幸福的滋味!
年,是為人子女對父母深深的愧疚和團圓時的幸福喜悅!
年,是什么?年,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種特別的味道,回味其中,苦辣酸甜,自己細心品味。
20xx年1月11日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那些年散文寫作篇二
我有一位沉默寡言的朋友。有一回他來看我,嘴邊綻出微笑,我知道那就是相見禮,我肅客入座,他欣然就席。我有意要考驗他的定力,看他能沉默多久,于是我也打破我的習慣,我也守口如瓶。二人默對,不交一語,壁上的時鐘的答的答的聲音特別響。我忍耐不住,打開一聽香煙遞過去,他便一枝接一枝的抽了起來,巴答巴答之聲可聞。我獻上一杯茶,他便一口一口的翕呷,左右顧盼,意態(tài)蕭然。等到茶盡三碗,煙罄半聽,主人并未欠伸,客人興起告辭,自始至終沒有一句話。這位朋友,現(xiàn)在已歸道山,這一回無言造訪,我至今不忘。想不到“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的那種六朝人的風度,于今之世,尚得見之。
明張鼎思《瑯琊代醉編》有一段記載:“劍器之待制對客多默坐,往往不交一談,至于終日??鸵馍蹙?,或謂去,輒不聽,至留之再三。有問之者,曰:‘人能終日危坐,而不欠伸欹側,蓋百無一二,其能之者必貴人也?!云溲栽囍?,人皆驗?!笨梢妼湍拢^去亦不乏其例。不過所謂“主貴”之說,倒頗耐人尋味,所謂貴,一定要有一副高不可攀的神情,縱然不拒人千里之外,至少也要令人生莫測高深之感,所以處大居貴之士多半有一種特殊的本領,兩眼望天,面部無表情,縱然你問他一句話,他也能聽若無聞,不置可否。這樣的人,如何能不貴?因為深沉的外貌,正好掩飾內(nèi)部的空虛,這樣的人最宜于擺在朝堂之上??鬃蛹艺Z明明的寫著,孔子“入太祖后稷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边@廟堂右階的金人,不是為市井細民作榜樣的。
謇諤之臣,骨梗在喉,一吐為快,其實他是根本負有諍諫之責,并不是圖一時之快。雞鳴犬吠,各有所司,若有言官而鉗口結舌,寧不有愧于雞犬?至于一般的仁人君子,沒有不憤世憂時的,其中大部分憫默無言,但有間或也有“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的'人,這樣的人可使當世的人為之感喟,為之擊節(jié),他不能全名養(yǎng)壽,他只能在將來歷史上享受他應得的清譽罷了。在有“不發(fā)言的自由”的時候而甘愿放棄這一項自由,這也是個人的自由。在如今這個時代,沉默是最后的一項自由。
有道之士,對于塵勞煩惱早已不放在心上,自然更能欣賞沉默的境界。這種沉默,不是話到嘴邊再咽下去,是根本沒話可說,所謂“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華示眾,眾皆寂然,惟迦禾破顏微笑,這會心微笑勝似千言萬語。蓮池大師說得好;“世間釅醯醇醴,藏而彌久而彌美者,皆繇封固牢密不泄氣故。古人云,‘二十年不開口說話,向后佛也奈何你不得?!荚昭院?”二十年不開口說話,也許要把口悶臭,但是語言道斷之后,性水澄清,心珠自現(xiàn),沒有饒舌的必要?;浇蘡arthnsian教派也是以沉默靜居為修行法門,經(jīng)常彼此不許說話?!按酥杏姓嬉?,欲辯已忘言?!鼻f子說:“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現(xiàn)在想找真正懂得沉默的朋友,也不容易了。
讀梁實秋《沉默》有感
梁實秋寫了篇文章《沉默》論朋友,論“對客默坐”。有沉默寡言朋友登門拜訪,梁公故意不言,二人對坐,意態(tài)蕭然,一言不發(fā)。這等事情是風骨?是惺惺作態(tài)?我只覺此事饒有趣味。
細想故事里的主人花了37年譯《莎士比亞全集》,客人已歸道山,能做出此事,并不稀奇。此事于我乃天方夜譚,今日我所識之友,倘若有這般行徑,我必是毛骨悚然。雖不能為此仙風道骨之事,但諸公也莫得不償失,淪為酒肉之徒,或是溺死宦海。
記得一次酒席之上,有兩位前輩是同窗好友,甲是大官老爺,乙大概自謀生路。甲不茍言笑,乙風趣幽默。乙談到自己和一個男的好友常常喝茶聊天就一個下午,甲徐徐言道此二人必有“基情”,乙哭笑不得。或許甲老爺更能耐得住寂寞和人默坐一個下午,他是戴著偽裝的面具,而梁公所言是內(nèi)心的平靜安寧。我只得感嘆,宦海沉浮,略有所失罷了。
現(xiàn)世浮躁,熙熙攘攘,我打心眼里是向往逃避到無人之處的,可滾滾紅塵里,又有多少我深深愛著人吶,活在夾縫里,就更喜愛梁公所說的“沉默”了。我有時會苛刻地需求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即使家中無人,家電的轟鳴、鄰居的腳步、院中樹里的蟬鳴也喜歡交織在一起打破寂靜,我就難以沉靜,索性嘆一聲氣,消逝其中。
和朋友們還是絕無可能默坐半日的,倒是和自己卻能如此,大不了對著鏡子。往事里,讓我感到環(huán)境最安靜,內(nèi)心最安寧的時候有兩次。一次在教堂里,一次在冬天的海邊,不是死寂無聲,相伴的還有悠揚的鐘聲,還有輕嘆的海浪。那個片段心里未曾有思索過任何大大小小的問題,但這段空白大概人類對于時間最奢侈的一種享受。
面對朋友默坐無言,真是太無情了,若是一人享受孤獨,我會覺得快樂,心生喜悅。在我們還不到坐而論道的年齡,還沒到品味孤獨的年齡時,何不夜夜歡歌狂飲,任孤獨肆意地去流浪。
我開始遐想面對深淵,投下一顆石子,然后等待回聲,時光飛逝。
那些年散文寫作篇三
立春過后,天氣升了幾日的溫,如同夏天般溫暖,人們歡欣。不料氣溫陡降,一場冰雪過后,有些年衰的水管,一冷一熱,炸裂了。
接著繼續(xù)降溫,下凍雨,路面濕滑。小區(qū)里,人們大都要去幾百米以外的地方提水使用。平時享慣了開了管子,就用水的福氣,有些年歲的人,腿腳關節(jié)沒有勁,這下真的就開始叫苦不迭了。
耳聞目睹,不光年紀大的叫苦,年輕的,在微信上也不停地嚷嚷,驚呼已經(jīng)停水多少天了,再沒水,就要要命似的;路上,遇到的人,怨聲充滿路道,儼然是誰故意把水管弄壞的情緒和表情。
我在心里呢喃,兒時農(nóng)村老家,到了冬天,雪下得很大,每家每戶的屋檐上,都掛滿長長短短的冰棱,一排排的,看上去,晶瑩剔透,很整齊、壯觀,像凝固的瀑布和屏障一般。長的冰棱,起碼有三尺多長。我們掰在手里,當棍棒、當玩具戲耍。玩得都不知道啥叫冷,臉手凍得通紅,手拇指不能收縮,要上廁所,連褲子上的紐扣都解不開,還不想回家,可勁玩耍著,也不見誰就因此感冒啥的。
上學時,為了應對下雪過后的嚴寒,我們的腳上一般都套著兩雙鞋子,外面是大碼子的水鞋,里面穿上母親親手工做的布鞋。踩著淹沒到膝蓋深的皚皚白雪,“嚓嚓”,一步一跌,樂呵呵去上學。有時嘴巴里還“咔嚓、咔嚓”嚼著天然的冰凌,可口甘甜。手上抓著雪團,你扔來打我,我扔去打你。舉目望處,處處活躍著童年歡樂的身影,一路上飄灑著嬉鬧喧雜的`歡笑聲。課堂上,依然傳出我們朗朗的讀書聲,老師們敬業(yè)傳道,學生們神情專注。
家里沒有水用,大人們就把白雪鏟到大鍋里,加熱變成水使用。記憶中,雪花飄飄,積雪覆蓋大地的日子,從沒有聽到大人們叫苦喊煩,焦愁不休。如今感佩那時的人們真能吃苦,穿的少,吃的用的是那么差劣,人們卻不輕易就叫苦。
我能清晰回憶起的是,一年之中,整個寒冷漫長的冬季,只有這個時候,才能見到母親在火塘邊烤烤火,做做針線,有點清閑的日子過過。也只有這個時候,村中的婦女們,才會被母親邀約來到家中,一邊做針線,一邊嗑瓜子、吃燒煮的土豆、豌豆、陰包谷一類自產(chǎn)自消的零食。她們聊著天,擺著白,不知講到啥子有樂的事情,就都笑得歪來倒去,你靠著我,我推倒你,笑過之后,又再笑,笑聲此起彼伏。
兒時就不明白,村里的婦女們何以那么可樂?我們只是跟著在一旁撿笑,湊熱鬧,大人們讓出門自己玩,都攆不走。就想沾大人們的光,吃點零食,撿點笑。這個時候,是家中最熱鬧,最溫暖,是我童年最幸福的時光。母親因為高興,也不會怎么斥責呵斥我們,或是讓我們天寒地凍,還去干什么田野勞動。
母親在這時候,把一年中最好的收成,做成食物,犒勞家人、鄰居和親戚朋友。我們因此也得了實惠,讓饑腸轆轆的胃袋得以充實,童年總是喜歡下雪天陰的日子。這樣的日子,母親才有時間做美味,喂飽我們兒時,時時刻刻,流著口水、饞涎欲滴的胃口。因此,就有人編出:“爹親娘親,不如下雪天陰”的應景順口溜。
我當時就認為這些順口溜,十分恰切,說出了我們的美好心聲和愿景。現(xiàn)在覺得做為農(nóng)人,沒有啥文化水平的她們,才是最好最真實的作家,她們每時每刻都在用自己的雙手和大腦,在天地間,辛勤、瀟灑自在地寫作,寫出了生活最錦繡的篇章。她們是值得我們最敬重和佩服的人,他們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我們生活的真正主人和上帝。因為只要我們張著嘴,就要吃飯、穿衣、住行,沒有農(nóng)人的勞作,我們寸步難行,只有死路一條。
我在心里想,如今提高了文化素質(zhì)的人們,如果當上農(nóng)民,或是做了基層前沿一線的勞動者,他們更是杰出的作家。可以把艱苦的勞作,創(chuàng)意得輕松、簡單、詩意。不必一定要離鄉(xiāng)背井,奔波來到喧鬧、擁擠的城市,過競爭壓力山大,讓人容易產(chǎn)生焦慮、自卑、抑郁失眠的日子。
農(nóng)人固守在農(nóng)村的田園里,一年四季,自己當自己的老板,辛勤勞作之余,看山看水看花,哪樣都是自己的。心隨山水、白云一樣無拘無束,逍遙自在。唯一要努力的,就是精心耕作,盡力不讓家里老的小的肚皮餓著。我是真真正正向往這樣的生活??上б呀?jīng)年老力衰,難以足愿。
年輕的人們,如果有這個愿望,并付諸實踐,一定可以在農(nóng)廣的天地里,大有作為。何況如今黨中央有一系列的惠農(nóng)政策,將來的農(nóng)民屬于綠領階層,一個新興的職業(yè),有遠遠超過白領和藍領的發(fā)展優(yōu)勢和潛力。
年輕的人們,你準備好了嗎?去做一個優(yōu)秀、有出息的新式農(nóng)民,所謂的綠領階層,走在前頭,去當排頭兵吧!
那些年散文寫作篇四
(一)供灶神
“臘月二十三,灶王上西天?!迸D月二十三,俗稱“小年”。每年這天,農(nóng)村百姓都擺上供品,恭恭敬敬地送灶王上天。
我老家在農(nóng)村,對這一風俗十分熟悉。記得小時候,過了臘八,父母就開始愁年貨。那時年景不好,年貨也不過二三斤肉和幾十斤白菜。盡管簡單,父母也會愁不少天,然而母親總忘不了請一張灶神。
灶神請回來,母親鄭重地放進櫥柜里,不許我們看,更不許動。我不解,驚奇地看母親。母親說:“新年人們穿新衣服,灶王也得穿新衣服。小孩手不干凈,會弄臟的。新衣服弄臟了,灶王會不高興的?!?/p>
臘月二十三到了。母親把新灶神端端正正地貼在鍋灶上方,又在灶神下方的木板上放一只盛滿沙土的小碗,再插上幾柱香,把香點燃。我抬頭望著這位方面大耳、慈眉善目、兩撇胡須一直垂到脖頸的灶神,在青煙繚繞中忽隱忽現(xiàn),真不知他有何神通,竟讓人們對他這般尊重!
灶神貼好了,母親又忙著包餃子。餃子煮好了,母親盛上滿滿的一碗,再倒上一杯酒,放在灶神面前,燒紙,磕頭。母親也讓我磕,我就糊里糊涂地跟著磕。灶神在人們的祈禱中,乘著馨香的煙火,起駕回天了。供完灶神,一家人才能吃餃子。
七歲正是討人嫌的年齡,那年臘月二十三,我和伙伴們野了一晌,肚子餓得咕咕叫。一進家門就聞到餃子的香味,便三步并作兩步,沖進屋里。一看桌上的餃子,哪還管灶神鍋神,手不洗就抓餃子。還沒有沾著餃子邊,“嗖”的一聲,餃子不翼而飛。我扭頭一看,餃子被母親搶在手里。母親沉著臉呵斥道:“還沒供灶神呢!”我身子一倒,躺在地上大哭起來。母親急忙放下碗,一把把我攔在懷中,也哭了。母親邊哭邊說:“灶王要去天庭奏事了,人們對他恭敬,他就讓老天爺降福;人們不恭,他就讓老天爺降禍。有一家人,把煙囪開在灶王牌位上,不長時間,他家的房子就著火了。因為灶王無處安身,就給他家降了禍?!蹦赣H還說:“臘月二十三這天,全家人不能外出,如果有人外出,灶王少報了人口,這人一年就沒飯吃了?!甭犃四赣H的話,我不敢再造次,對灶王也格外恭敬起來,每年臘月二十三,我都給灶王磕頭,因為他主宰著人間的禍福。
后來,我上學了,讀了很多書,當然也就知道沒有灶王。我曾多次勸說母親,但她一如既往。改革開放后,農(nóng)民日子富裕了,母親給灶王的供品也豐盛起來。看著母親那副虔誠的樣子,我心里不禁一顫:母親哪里是在拜灶神,而是在用一顆誠心在為一家人祈求幸福!
大學畢業(yè)后,我參加了工作。每年都要忙到臘月二十五,才能回家和母親團聚。母親就改在大年三十供灶神,她說怕把兒子辭在外邊而沒有飯吃;我結婚后,有了妻兒,母親也在大年三十供灶神,她又怕把兒子、兒媳、孫子辭在外邊而沒有。
(二)祭祖先
年的記憶,是歡樂的,又有一點拘謹。
大年三十那天,要請祖先,俗稱“請爺爺奶奶”。請祖先之前,先要放家炮,最佳時刻是清晨六點。六點一到,村莊里便響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這是給沉睡在野外的祖先釋放信號,爺爺奶奶醒醒,該回家過年了!據(jù)說,時間早了也不行,會驚擾祖先休息,那是對祖先的不敬。
放完家炮,就去族長家集合。家族老少聚齊了,再放族炮。這樣的儀式一年一次,非常隆重,炮放的越多越好,人去的越多越好。以此來宣告家族人丁興旺和對祖先的尊重。
男孩子對鞭炮有特別喜愛,搶落地炮就成了孩子最快樂的事。族炮放完了,孩子們圍上來爭著搶。手快的孩子會裝滿口袋,然后向別的孩子炫耀。請祖先活動結束,孩子們便開始扒炮筒,倒火藥,用紙包好,點燃,“轟”的一響,放一陣亮光,冒一股青煙。那種快樂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
放完炮,族長一聲吆喝,請祖先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向墓地出發(fā)了。去墓地的路上,人們說笑不停。到了墓地,所有人就嚴肅起來,恭恭敬敬地磕頭,小心翼翼地焚紙,直到供紙變成灰燼,飄飄悠悠飛到空中,人們才立起身,手捧著煙霧繚繞的香回家。
偶爾有的孩子不懂規(guī)矩,吵鬧不止,便會受到大人的呵斥,并會被強制跪在地上。記得那年,我大約有七八歲。我搶的落地炮最多,兩只口袋裝得滿滿的,兩只手里也滿滿的。同族的孩子不樂意了,非要我分給他們。為了保住“勞動果實”,我加足了馬力奔跑。他們緊追不舍,我就奔跑不已。跑著跑著,墓地就到了,我只好停住腳步。他們一齊圍上來,我盡管拼命守護,也無濟于事。口袋被撕扯了,手被抓破了,鞭炮搶光了。我急得要和他們拼命。這時,大人們趕到了,父親喝斥我,一把把我按跪在地上,默默地等待族長燒完紙,才令我起身。
回來的路上,人們一路沉默,以示對祖先的虔誠。我怒氣未消,要和那幾個孩子廝殺,父親扯著我的手就是不放。回到家,我委屈的想哭。我剛一出聲,父親就喝令我住嘴。
據(jù)說,大年三十不能哭,新年是一年的開始,歡歡喜喜會帶來好運,哭鬧會不吉利;再說祖先在家,不能惹祖先生氣,否則就是對祖先的不孝敬。
一進家門,父親在門里橫了一根棍子,俗稱攔門棍。這是敬祖先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表示對祖先的挽留。我氣沒處撒,一腳踢了攔門棍。父親大怒,抬起手就要打我,被母親攔住了。
進了屋門,母親已擺好供品。父親磕頭,插香,把祖先的族譜掛起來。至此請祖先的儀式便告結束。
少不更事,小孩嘴饞。滿桌的供品,五顏六色,煞是誘人。黃黃的花生散著香味,紅紅的醉棗發(fā)著甜味,白胖的饅頭飄著麥香,潔凈的豬肉閃著白光,麻黃的`藕合漾著油香……我的口里早已灌滿了涎水,守在供桌邊,挪不動腿。饅頭、豬肉、藕合不是我覬覦的對象,吃飯時能吃到,那醉棗可是一年到頭才能吃到的東西。父母忙著招呼串門的鄉(xiāng)鄰,我趁機抓了一個醉棗,丟在嘴里。母親發(fā)現(xiàn)了,用眼翻我,我一溜煙跑了。等我回到家,母親已把供品補齊了,可是那個醉棗很小,那是母親為初一來拜年的孩子留的。
那樣的年月,讓孩子開心地吃一頓,簡直是異想天開。初二送走了祖先,供品就成了我們的美食。我要父母吃,父母說,我們這么大年紀了,什么都吃過了。
現(xiàn)在每年回家過年,母親總是給我留著醉棗,她說,那是我最愛吃的。
(三)熬三十
祖先請回來,要在家里呆兩天,三十和初一,初二就被送走。因此人們對祖先就格外尊重。不斷的添香,不斷的換水,還要倒一盅酒。因此新年屋里就始終飄蕩著濃郁的香氣。初一拜年的人,先要拜祖先,其次才拜健在的長輩。不尊重祖先會受到人們的譴責的。
有一年,一位老頭照看孫子,去鄰居家串門。坐在了供桌邊,孫子看見了供品,伸手去抓。老頭慌忙起身,孫子扭著身子,嘴里不住喊:“要!”老頭情急之下,指著供品喊道:“巴巴!”又指著祖先牌位喊道:“猴猴!”鄰居一家馬上變了臉色,紛紛斥責他。老頭慌忙辯解,這家人不依不饒。老頭在人們的怒喝聲中灰溜溜地離開了。
祭祖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熬三十。大年三十夜晚,一家人要輪流守在供桌邊,直到初一早晨來了拜年的人。據(jù)說,有一些孤魂野鬼,因為沒有后人上供,會趁大年夜來偷供品,那樣祖先就得不到后人的供奉,會挨餓。為了能保障祖先豐衣足食,必須有人看護供品。看護供品的必須是家里的男性,女性是不能參與的。大概人們認為男性是力量的象征,剛強威猛,那氣勢就會使鬼魂退避三舍;女性是柔弱的象征,孱弱無力,鬼魂也不會懼怕??梢娂雷娴膬x式里也滲透著中國的傳統(tǒng)觀念。
據(jù)說,有一戶人家,一家五口,只有三個女兒,沒有男孩,守夜的任務就落在了男主人肩上。恰好那年大女兒出嫁了,而且就在大年二十八。因忙于女兒的婚事,非常疲勞。三十守夜,不知不覺就睡著了。醒來后,他懊悔不迭。后來就做夢,夢見祖先向他討要食物。于是他燒了很多供紙,才算彌補了此事。
我十歲那年,母親說守夜應該把我排上。父親不同意,說我年齡小,正是睡覺的年齡,不一定啥時候就睡著了。我出于好奇,拍著胸脯說道:“爹,你放心,我不會誤事的!”父親說:“那你守前半夜,我守后半夜吧!”我高高興興地答應了。
父親起來了,我的守夜任務宣告結束。我打著呵欠,去睡覺了。
我的腦海里又浮現(xiàn)出父母親身影---滿頭白發(fā),滿臉皺紋,兩眼昏花,他們在祈禱,祈盼兒子、兒媳、孫子回家團聚,祈盼兒子一家永遠幸福!
這樣想著,我對父母油然而生敬意。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那些年散文寫作篇五
那些年的我們,迷茫中又有著執(zhí)著的追求;那些年的我們,幼稚中又有著些許的成熟;那些年的我們,活潑中又有著沉著;那些年的我們,雖然很乖但是也很淘氣......
那一年的我們還在讀高二,還在那幢有五層樓高的教學樓里。在那里我們一起度過了開心快樂而又忙碌的時光,我現(xiàn)在還可以清晰地記得我們一起呆過的課室的樣子。課室雖然不新,但是卻總是很整齊。
那個時候的我們最討厭的就是下雨天,特別是下幾天都不停的那種。但是我們又喜歡下雨天,但最喜歡的炎炎夏日午后的對流雨。不管是哪一種,不可否定的是,它們都同樣給我們留下了特殊的回憶。
印象最深刻的就得說說我們的課室了,因為每到下雨天,他總會是最偉大的慈善家,無私的為那些到處流浪的雨水提供安居場所,直至整個課室都收留下那些看似可憐的家伙雨水。每次看到這樣的情況,我們總會跟前來上課的老師開玩笑說:老師,小心。我們這里鬧洪水了,小心了。世界末日要到了。
而老師呢?總是一臉的無奈,繼而一笑了之。如果晚上下大雨時,再來點電閃雷鳴,整個班就跟沸騰的水一樣,瞬間活躍起來。別班都是些女生害怕的尖叫聲,唯獨我們是打鬧起哄得像個菜市場。
有的同學趁著天色很暗,故意關掉全部的燈,講著令人驚悚的鬼故事;有的則打開臺燈圍在一起打起牌來,別擔心老師,我們是有站崗人員的,一有動靜馬上撤退;當然還是有積極的學生的,有的要不在討論物理,要不就在討論數(shù)學題;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這暴風雨之夜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快樂......
那個時候的我們還經(jīng)常以捉弄我們老實憨厚的數(shù)學為樂,數(shù)學老師長得并不高大強壯,但是發(fā)型卻很特別。他的頭發(fā)柔順光滑得無法形容,他很愛笑,為樂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很愛講一些冷笑話,然而講完之后我們還沒有笑,他自己卻早已笑不攏嘴了。
于是一臉無語的我們只好附和著他傻傻地笑......每次他理完頭發(fā)來上課,淘氣的男生們就開始起哄了:標哥,你的發(fā)型是在哪里弄的啊,好帥啊,給我們介紹介紹唄?然而,每次這樣他都不會生氣,而卻還很樂意的告訴我們說他是在哪里理得頭發(fā),然后又還順便介紹一下那家理發(fā)店的悠久歷史。
快樂的時光總是太短暫。就在我們開開心心的度過著高二生活時,我們很快升入了高三。于是我們搬離了曾今帶給我們無限歡樂的課室,來到了每屆高三生都會呆的教學樓。雖然那里不會像以前那樣有洪災了,但是愛玩愛鬧的.我們依舊過得很快樂,因為我們是無產(chǎn)階級革命分子,說難聽一點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在那年,我們一起寫下了我們共同的約定為青春而奮斗,為高考而戰(zhàn)斗。在那年,我們和老師一起揮灑汗水,備戰(zhàn)高考。時間雖然緊張,但是我們從容應對。在那年,我們從大大小小的考試中一點一滴的成長著,無論好壞,我們始終堅持一個口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課間是我們的天堂,我們聚在一起看搞怪相冊,笑得前俯后仰,肚子疼痛;我們一起拉著男生跳性感的舞蹈;我們一起開水果大戰(zhàn)每個人人手里都捧著一個水果;我們圍在一起看最新的電影;我們一起團購叉燒包,集體以叉燒包為早餐......這就是我們,淘氣快樂的,團結一致的我們!
后來,高考在即,學弟學妹們在樓下為我們吶喊加油,令我們倍感意外的同時也深受感動。時間是個高明的神偷,不管我們愿不愿意,總是能夠偷走我們的歲月。我不知道高考完的那一天,自己是懷著一種怎樣的心情離開學校的。那些回憶那么美好,猶如天邊的云彩帶著純真,扯痛著我的神經(jīng),停在眼角的淚水最終還是流了下來......
那一年我悄悄地來,那一年又悄悄地離開了。我知道離開也是一種成長,當初的歲月雖已不再,但是回憶還在,它會一直陪在我們的身邊,陪著我們一直走下去。
那些年散文寫作篇六
等待是一個動詞,有很多種。在我眼前的常常是,在漫天飛舞的大雪節(jié)令里,一個人頭頂雪花。滿身的白色,眼睛撲敕敕的望向遠方,翹首等待著生命中重要的人,那是焦急的等待。
等待,即使再焦急,但是,卻是一個過程。你越是期盼遠方身影,這身影卻遲遲不出現(xiàn)。而他終于從遠方模糊到清晰時,眼前早已是淚花一片。
等待是誰都不用導演指引的戲,每個人都嫻熟地演好這出戲。等待,是分不同心境的,有時候,等待越是渴望越等不來。有時候,越是達觀越是開闊。
我喜歡這樣的等待,在一朵花開的時間內(nèi),在一支曲子釋放的時間內(nèi)。在一杯茶沉淀的時間內(nèi),等待得細致、等待得輕巧。那份寂靜猶如釣魚者的淡然,但沒有餌,沒有線。那份等待有繡花者的執(zhí)著,但是,沒有那么濃的愛。也或許如漁婦等待那打魚晚歸的漁民,但是,沒有那么多的望眼欲穿。
等待,在慢慢時光里溫婉流轉?;蛟S,就如鐵杵磨成針的.孩童,知道那樣的答案,卻不在意哪一日會出現(xiàn)這樣的一瞬。
我要的等待,必定是苔痕上皆綠一遍遍,有了時光滄老的意味。偶爾有一天,當所有的帷幕都謝下裝扮。一個身影緩緩地向我走來,那樣的等待畢竟是無言。等待應該是繁華的盛世,我想,在櫻花下默默地等待著,必定是如翻開一本花間集,婉約而又凄美。
等待應是浩大的一場指揮,每一個神魄都在聆聽。那心魂之曲,是一場戲已經(jīng)排練好無數(shù)遍,熟悉卻偏偏仍是無限地期待。
那些個等待,見多了,喜歡,翻轉書頁。等待那一枚纏綿多年前許下的心事,突然跌落腳下。等待得緋徹纏綿,那些個等待。早已沒有淚眼,就那樣在等待中傾聽時光慢慢變老的聲音。仿佛多年前,我與你的對話,在無限地延長,沒有止境。
等待著吧,為了那些個不需要強調(diào)的等待。終有一天,會無視門前流水的喧嘩,終有一天,會不再一遍遍地細數(shù)燕兒的歸來又歸去。終有一天,眼前都變成一片空有,那些個等待都變成了記憶,而只有等待本身回應著等待,茫然嗎,也茫然。失落吧,或許有過,而轉身后一切的等待都仿佛不成有過了。
那些年散文寫作篇七
只言片語的近義詞成語有三言兩語、片言只字、一言半語等等,它的'反義詞成語有千言萬語長篇大論等等。
1、你不能單純通過只言片語來判斷一個人或一件事。
2、這篇小說篇幅龐大,你單純通過只言片語來評價它的好壞,這是不妥當?shù)摹?/p>
3、只根據(jù)只言片語來評論一篇文章的好壞,那是不恰當?shù)摹?/p>
那些年散文寫作篇八
一
在傳說中,“年”是一種怪獸,相貌怪異,生性兇殘,平常隱藏深山老林中,每年到了寒冬臘月萬物凋零時候,就流竄來人間,禍害人類,而人的能力又無法與之抗衡,就只能用豐厚的食物,敲鑼打鼓鞭炮齊鳴的送它走,于是就有了“年關”和“過年”之說。這畢竟是傳說,人們所說的過年,是平常奔波勞累,辛辛苦苦一年了,在過年的日子里,吃好的穿好的玩好的,熱熱鬧鬧,高高興興。
我小時候聽我那趕馬出身見識多廣的父親說,從小年到元宵節(jié)這些天,玉皇大帝派觀音菩薩主持人間的工作,她老人家慈悲心腸,看到人們平常那么苦,就安排不用干活勞累,天天有酒喝有肉吃有新衣服穿,讓人們皆大歡喜。我知道這也是老輩人的傳說,年畢竟是一個節(jié)日,是華夏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是千百年來民間不可或缺的重大節(jié)日,是連接親情鄉(xiāng)情的橋梁。
年年有年年年過,歲歲花開人不同。
的年,是農(nóng)歷戊戌年,按照天干地支的十二屬相是狗,這憨態(tài)可掬的乖乖狗,貌似狼類卻不是狼,不會發(fā)生與東郭先生的故事,不論貧窮富貴,它們誓死追隨主人,知道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狗是人類最忠實的伙伴和朋友,古往今來,有條件的人家都要養(yǎng)只狗,特別是偏僻貧困的山村,傳說有妖魔鬼怪,那些年還有土匪強盜,就要養(yǎng)狗看門做伴,狗們與人榮辱與共生死相依。山村里那些老人,養(yǎng)育到不孝順的子女時總會說,這個忤逆種,還不如養(yǎng)條狗呢。其實這新年剛到,狗年才剛剛開端,就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預示這一年將是個好年份。于是,在即將過年的日子里,浪跡天涯的游子,南來北往的客,不辭辛苦不約而同的往家趕,是為了和親人們過個年。
過年的情結,深植于華夏兒女心底。
曾經(jīng),我是那么的盼望過年,特別是兒時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可以說是饑寒交迫,生活窮困潦倒,就盼望穿新衣服,盼望吃上一口肉,盼望不用讀書不用干農(nóng)活隨心玩樂。后來走出大山,成了浪跡天涯的游子,盼望過年能夠見到父母親人,盼望鄉(xiāng)村一景一物和那份獨特的風情。再后來,生活好了,天天吃好的穿好的,醉生夢死下,年在我心里就漸漸淡去,仿佛那么遙遠,只留下童年的記憶,留下父母親做年夜飯時候忙碌的身影、慈祥的面容和兄弟姊妹老老小小一家人開心的笑顏。
戊戌年的頭年即,是農(nóng)歷丁酉年,屬相是雞,雄雞高啼,萬物茂盛,母雞“個個大(咯咯噠)”的下蛋,真的是太平盛世,人畜興旺。當年的小芳現(xiàn)今的老芳胡謅說,這年份是雞飛狗跳,那烏鴉嘴隨口亂說的,果然就印證到我身上,從雞年到狗年,一波三折的事態(tài),防不勝防的病魔,光顧我瘦弱的身子和弱智的大腦,一如我老家那間破舊的老屋,在風雨飄搖中,在歲月的折損下一點點剝蝕。
雞飛狗跳,這個年呵,在機器一樣輪轉的工作中,在生活的瑣碎煩惱下,在不斷的尋醫(yī)問藥里,在病痛與精神的雙重折磨下,我從春到冬,從冬又到春的煎熬,就像我年前年后那只破瓦罐里熬的那些中藥草藥,急煮慢煎,升騰了精華,留下了殘渣。只有文字,還在我昏沉且疼痛的大腦中跳躍,扯動我的情感,拉伸每一根神經(jīng)。
愛恨交織,喜憂參半,我不得不寫。
二
世事難料,人生無常。
有個歇后語,叫“公雞頭上的肉——大小是個冠(官)”,如果七品以下算官的話,沉浮官場二十多年的我,到末,就站在“花甲”的邊緣,成為全域年齡最大的履職者,領導說該“改非”了,我欣然同意。其實不同意也是枉然,人不服老是不行的。領導很人性化的問我,離退休還有三年多,你要去哪里繼續(xù)發(fā)揮余熱,我說就去做文史資料吧,我從小喜歡讀書寫字,現(xiàn)在也是。遇到了好領導就欣然同意,想不到不幾天,才跨入20,就再次服從領導安排,抽調(diào)到老城區(qū)改造辦公室了。
這小山城從明代萬歷十九年建城,在山區(qū)確實是老城了,于是那些老矛盾就像居住在老巷子里那些老人一樣,日積月累絆得像老屋上那些稠密的蜘蛛網(wǎng),剪不斷理還亂。領導說總算對頭了,老同志去做老人的工作,順理成章。領導是隨口說的輕巧,其難度只有身臨其境的人才知道。
面對千家萬戶千難萬難,改造辦是一個時間倒逼高速運轉的機構,我孩子說爸爸你身體不好,管得不嚴就不要去了,我說做任何事情都要無愧于心,何況管得還真嚴呢。于是,本來就破損的身體就成了破舊的機器,沒有周日節(jié)假日,我像一只小螞蟻,成天東張西望爬行在老城區(qū)的大街小巷,走東家串西家,找老找小,談心吵架,爾后就制作表格審閱資料上報請示。小城有多悠久的歷史,改造中的故事就有多少。日復一日,這架老機器,因零配件松散保養(yǎng)不到位,終究沒有跨過雞年,在除夕頭天的臘月29日,因牙疼頭疼導致口歪眼斜不得不破帽遮顏、愁眉苦臉的進了醫(yī)院大門。是日看到,即便身體還沒有完全康復的病人們忙著辦出院,說是要趕回去過年家人等著呢云云,而我忙著辦住院的一應手續(xù),萬般無奈寫在病痛的臉上,那些個眼含秋水面帶口罩身材苗條的小護士,邊為我裝上手腕上的“身份證”邊安慰我說,大爹不怕啦,我們還不是一樣加班陪你們呢。我看到諾大一個醫(yī)院,只有哼哼唧唧的幾個病友。
躺在白色的床上,透過那扇不太干凈的窗子,我看到了灰蒙蒙的天空和偶爾掠過的燕子。我想這么多年來除了酒醉就沒有打過針吃過藥,這次就要打針吃藥了,而且是干針(針灸)水針(點滴)一起打,中藥西藥一起吃,真的是像俗話說的一樣,平常不病,一病要老命。
這個年,早知道要放大假的`,就提前科學安排。老了就戀舊,本來計劃好回老家去,召集兄弟姊妹和孩子們一起聚集老屋老院子,吃山珍海味穿綾羅綢緞,講坊間趣事敘人間真情,歡天喜地過大年。年前就抽空忙前忙后,把鍋碗瓢盆柴米油鹽一應所需全部準備妥當,微信電話一家老小通知好,不想事與愿違。
人在病床,心系紅塵。我知道沒有我,這世界依然按照它的想法輪轉,搞不好轉的還更好一些。許是多年的習慣,性格使然或是年老昏聵,總是對一些事一些人牽腸掛肚。我負責的老城區(qū)改造那個小組工作推進怎么樣,我的家人們在我計劃改變后將如何過年,小女的婚期臨近,準備工作進展如何等等。知道的親戚朋友絡繹不絕的來看望我,仿佛我這病已入膏肓不可救藥似的,他們像哄幼兒園的小朋友一樣說這是小病不怕不怕,好好醫(yī)治之類的,不斷的介紹說省城的某家大醫(yī)院好市里的某個專家好,散布民間的某個草醫(yī)草藥偏方好。
反正大腦閑著也是閑著,在杞人憂天中,我還在想,這老天真會安排,農(nóng)歷雞年從頭到尾,工作上就沒有安排半天休假,好不容易過年放了十天大假(國假七天,民族節(jié)日三天),剛好我就住院十天,就巧合得天衣無縫。好好的皮肉脾胃日日扎針喝藥,好好的天氣朝朝涼風微雨,特別是春節(jié)前后的幾天,耳畔不斷傳來此起彼伏的爆竹聲,聲聲震耳,眼前看到潔白的病房潔白的用品用具,沒有半點詩情畫意,也不像天上的云朵和山間的云霧。
年來了,輕輕地來,又去了,悄悄地去。
三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天下萬物總是相生相克,詩人們說上帝為你關閉一扇窗的同時,又為你打開了另一扇窗。是的,我一直堅信,風雨過后是彩虹,甚至風雨中也有彩虹,那是在“東邊日出西邊雨”的時候。
風雨彩虹,這個年,這個平凡的家,就有了一件不平凡的事,我們家唯一的女兒結婚了。
當年我們唱“光榮屬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輩”,我女兒就是隔一個時代的八零后,當然她是接近九零了。這從富裕到富強承上啟下的一代,有憂郁困惑和歡喜,有獨特的見解和獨到的追求,他們面對這洶涌澎湃的改革大潮,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漫游。他們被漫長的學制折損了激情四溢的青春,在漫長的北漂南漂中找一份發(fā)揮才能維持生計的工作。成家立業(yè),業(yè)未果何以為家,他們會問到底是誰,耽誤了他們的美滿姻緣,真愛到底在何方。風雨中,他們苦苦的漂泊尋覓和等待,寒暑如斯,冬去春來,待到山花爛漫事業(yè)小成,再來尋覓意中人,也許再也找不到夢中的他(她)。緣分的天空飄著毛毛細雨,尋尋覓覓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當年流行的一個熟詞說年齡大的女孩是剩女,我曾經(jīng)說我侄女是剩女,后來千里姻緣一線牽就變成了圣女,圣潔高雅,超凡脫俗。
女兒就要結婚了,小家碧玉,達不到超凡脫俗,卻帶給了全家老幼莫大的欣喜。
于是,全家總動員,在無怨無悔中在分工協(xié)作下事無巨細,事前的籌備情況就好像舉辦奧林匹克運動會。老的奔走四方尋訪山中高人瞧黃道吉日,力求彰顯傳承的古老奇風異俗;年輕的按照現(xiàn)代化新時代的婚禮習俗出謀劃策,忙省城跑市里逛小城采購一應所需,科學安排合理布置新房;小朋友歡天喜地亂跑亂串,嚷嚷著想要小紅包想吃糖果看小禮炮揀滿地飄飛的彩球;坐飛機乘高鐵,新郎新娘不遠千里奔赴上海,訪親會友拍婚紗買衣服購婚戒。全家老小不辭辛苦的操勞,緊鑼密鼓的籌備,自然,婚禮進行曲演繹得抑揚頓挫,余音繞梁中,親朋好友歡歡喜喜,我和老芳喜上眉梢。
可憐天下父母心,當人年近花甲而身體每況日下,情感日益脆弱而大腦日益呆萌之際,秒秒鐘牽掛的就是自己的兒女。我們這輩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出生的人,經(jīng)歷了耕田放牧的童年,不好好讀書的少年,狂熱追求知識的青年,工作家庭雙重壓力下的中年到身體漸損的花甲,可以說一波三折命運多舛。一生的奔波勞累,嘆平常人無能力無水平治國安邦,無辦法無舉措光宗耀祖,只愿兒女幸福美滿,只愿親朋好友和天下好人一生平安。
護犢之情,慈愛之心,源于華夏生生不息的光榮傳統(tǒng),源于我家族老實憨厚的血脈。人們常說窮養(yǎng)兒子富養(yǎng)女,我們對女兒的愛之深,體現(xiàn)到從小到大就事事為她提前安排,現(xiàn)在回過頭來想想,真的不應該。想天下父母,無不為兒為女,卻忽視了社會、時代環(huán)境和孩子個人的興趣愛好,用自己的思維去取代孩子的思維,難免適得其反。
女兒從小乖巧可愛,聰慧靈動,很聽話,會讀書,是朋友同事公認的乖乖女,當年讓我們很自豪。于是從讀書到工作,我們?yōu)樗隽嗽斠?guī),就像做一個工程項目的詳規(guī),她個人的興趣愛好和才華也許就此埋沒了,成就了平凡的工作平凡的她,每念及此,我總是心懷內(nèi)疚。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現(xiàn)如今,淡淡擔憂的,還有她一輩子的婚姻選擇,但我愿意相信真愛無悔,我時刻祝福他們相親相愛,在舉案齊眉中廝守一生。
這個年呵……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4244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