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場不斷總結和學習的旅程,總結是我們進步的階梯。寫總結時要注重審題,明確總結的目的和對象,遵循寫作規(guī)范和要求,做到準確、簡潔、明了。下面是一些總結范文的例子,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淺談非智力因素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培養(yǎng)論文篇一
1、改進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落實新課程改革,提倡教育形式多樣化,積極探索多種教育途徑,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充分開發(fā)和利用課程教育資源,一堂課要有引人入勝的導入、豐富多彩的內容、留有韻味的回味。教學時要史論結合,注重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豐富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體驗,如利用精彩的故事、電影、謎語、典故……;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形象;提出問題、設置懸念;趣聞軼事、哲理故事等,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上還要錘煉教學語言,做到科學性與知識性相統(tǒng)一,趣味性與幽默性相并存,使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深奧的問題具體化,從而不斷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2、加強學法指導。陶行知先生說:“與其把學生當作天津鴨兒填入一些零碎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把鑰匙,使他們可以自動的去開發(fā)文化的金庫和宇宙的寶藏?!币虼藢W習方法得當,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并使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悅,產生愉快的情感,學習興趣會更加濃厚;反之則產生內疚、痛苦、厭學等消極的情感,隨即降低或失去學習興趣。因此老師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指導,注重拓寬歷史課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進行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的同時,充分發(fā)掘課程內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內涵,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熏陶,如歷史知識的記憶方法;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評價;歷史經驗和教訓的總結與吸取,教科書的閱讀、解題答題的方法等,都應進行科學的指導。
三、建立和諧的師生情感。
四、鍛煉學生堅韌的學習意志。
淺談非智力因素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培養(yǎng)論文篇二
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不但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智力因素,但是也不能忽視學生非智力因素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內因固然重要,但如果外在因素利用不恰當,會對初中物理學習造成不利的影響,給初中物理學習帶來阻礙作用。在所有的非智力因素中,筆者認為學生的學習欲望、學習興趣和學習的自信心尤其重要,所以在本文略加闡述,希望各位同仁多多指教。
參考文獻:。
淺談非智力因素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培養(yǎng)論文篇三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可能性1.歷史學科的特點是滲透情感教育的基礎歷史是一門古老的學科,是人類已經發(fā)生的社會實踐活動的記錄,所以歷史知識具有不同于其他學科知識的特點,即過去性,轉瞬即逝,不能再現,不會重演,只能通過歷史文物、歷史遺跡、文獻資料來進行間接觀察.
作者:陸綺文作者單位:肇慶市第十中學刊名:新課程(教師版)英文刊名:xinkecheng年,卷(期):“”(7)分類號:關鍵詞:
淺談非智力因素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培養(yǎng)論文篇四
長期教學實踐證明,我們的教學活動,僅僅依靠學生的智力因素是遠遠不夠的,為了持續(xù)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績效,我們的教學還必須依賴于學生高度的注意力、濃厚的興趣、正確的動機、昂揚的激情、克服學習障礙的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列寧曾說:“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逼鋵?,學生學習成績的差別主要不在于智力高低的差異,而在于在于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及興趣、愛好、意志和毅力等的差異,即認知基礎和非智力因素的差異。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注重智力因素的同時,還更應注重非智力因素的開發(fā),下面就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略談己見。
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
有什么樣的需要,就會有什么樣的動機。學習動機是在學習目的和學習需要共同作用下產生的,為引導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應該考慮以下三個方面:
二、培養(yǎng)學生持續(xù)的學習興趣。
1、改進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落實新課程改革,提倡教育形式多樣化,積極探索多種教育途徑,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充分開發(fā)和利用課程教育資源,一堂課要有引人入勝的導入、豐富多彩的內容、留有韻味的回味。教學時要史論結合,注重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豐富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體驗,如利用精彩的故事、電影、謎語、典故……;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形象;提出問題、設置懸念;趣聞軼事、哲理故事等,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上還要錘煉教學語言,做到科學性與知識性相統(tǒng)一,趣味性與幽默性相并存,使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深奧的問題具體化,從而不斷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2、加強學法指導。陶行知先生說:“與其把學生當作天津鴨兒填入一些零碎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把鑰匙,使他們可以自動的去開發(fā)文化的金庫和宇宙的寶藏。”因此學習方法得當,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并使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悅,產生愉快的情感,學習興趣會更加濃厚;反之則產生內疚、痛苦、厭學等消極的情感,隨即降低或失去學習興趣。因此老師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指導,注重拓寬歷史課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進行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的同時,充分發(fā)掘課程內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內涵,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熏陶,如歷史知識的記憶方法;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評價;歷史經驗和教訓的總結與吸取,教科書的閱讀、解題答題的方法等,都應進行科學的指導。
三、建立和諧的師生情感。
四、鍛煉學生堅韌的學習意志。
3、要有意識地,適時適量地增加學生的學習難度,鼓勵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歷史,培養(yǎng)發(fā)現歷史問題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養(yǎng)成探究式學習的習慣。
五、激發(fā)學生愉悅的學習情感。
每一個學生都渴望成功、渴望肯定。大凡學生都希望在教師的悅納中盡情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從而愉悅的學習,但是篩選式的教育卻更易于制造學生學習的失敗,挫傷學生學習的情感,長此以往,學生對學習越來越缺乏熱情。因而我們必須轉變我們的教育,讓我們相信失敗是成功之母,但讓我們應更加相信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我們的教育應成為制造學生成功,一個接一個更大的成功的舞臺;我們的教師要學關愛學生、寬容學生、尊重和悅納學生;我們的評價要更加關注每一個學生學習上的前進、品德上的進步。惟其如此,我們才能營造一個學生樂學、親學、要學、善學的教育環(huán)境,從而長久地激發(fā)學生愉悅的學習情感。
淺談非智力因素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培養(yǎng)論文篇五
現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理念是:“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一理念詮釋了物理學科更加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消除對物理的“恐懼”,培養(yǎng)起對物理的興趣,使學生“樂學”,而要做到讓學生“樂學”,就必須研究如何提高學習興趣、啟發(fā)情感、引起學習動機、增強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對學生的影響。本文就物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談四點體會。
一、抓好課堂這個主要陣地,讓學生樂學。
課堂是培養(yǎng)學生“非智力因素”的主要陣地。如果教師把“非智力因素”與“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緊密結合起來,可以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把智力活動由最初的興趣引向更深入的思考中,從而提高學習的主動性。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生動有趣的教學語言會給課堂注入活力,所以教師要注意語言的趣味性,且講課必須照顧到中、差生,使他們對學習感興趣。要盡量以生產、生活中的實例來構成概念、規(guī)律的感性材料,且以生動有趣的語言來表達。有趣的生活語言用到課堂也有助于理解。例如,初中講并聯電路的實物圖連接法,可以說就像“頭接頭,尾接尾”,頭、尾各指什么?我給學生解釋:電流先流過的接線柱即為頭,電流后流過的接線柱即為尾。這樣學生便可以輕松突破并聯電路實物圖連接這一難點知識。
二、認真做好每個實驗,讓學生在直觀中獲得真知。
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做好每個實驗,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能起到難以想象的效果。
課堂演示實驗要目的明確,先告訴清楚,要設置懸念,在實驗中必須配以主動的講解,形象的手勢,以達到預期效果,以短路現象演示為例,在做實驗前簡單告知實驗儀器和實驗過程,提出實驗會產生什么結果,再以驚人的語調引起學生注意,在學生睜大眼睛的瞬間,迅速按短路開關,一個保險絲快速熔斷引起一片驚嘆。這時再分析討論得出結論,學生記憶深刻,學生分組實驗要注意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作風和尊重科學,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的良好習慣。分組時,讓中、差生單獨成一組,激勵他們獨立完成實驗,盡量多指導他們,使他們逐步提高動手能力,注意在實驗中培養(yǎng)操作的規(guī)范性,同時要多組織一些課外活動,如小發(fā)明、小制作、智力競賽等,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創(chuàng)造性。
三、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進行肯定和表揚。
要嘗試把“賞識教育”滲透到物理教學中,讓學生在教學中得到及時表揚,這種學習上的成功喜悅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種反饋。教師要結合教材和學生實際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的層次和梯度,以適應學生智力的發(fā)展,創(chuàng)設條件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感受。注意抓住每次考試、每次回答問題、每次實驗機會,對學生微小的進步都及時給以肯定、表揚。這樣學生就能產生積極的學習動機,誘發(fā)出對物理學習的內部情感動力,從而增強學習物理的自信心。
四、發(fā)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發(fā)學習的責任感。
要使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認真學習,單靠培養(yǎng)學習興趣是遠遠不夠的,要發(fā)掘教材的德育因素,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激發(fā)學習的責任感,才能鞏固學習的積極性。運用課后的“閱讀材料”,給學生講科學家的故事,偉大的發(fā)現、科技新成就等,使學生既開闊了眼界,又受到了教育。例如結合教學我講了“神七奔月”,看了“神七奔月”的現場直播,我不失時機的講了火箭的原理、計算機控制中心等設備的巨大作用,使學生明白,高科技離我們并不遙遠,只要我們努力學習,將來也可能參與像“神七奔月”這樣舉世矚目的工程。
總之,只要我們真正認識到“非智力因素”對學生學習物理的重要作用,并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機會來培養(yǎng)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那么學生肯定會漸漸喜歡上物理。
淺談非智力因素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培養(yǎng)論文篇六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阿勒泰地區(qū)青河縣中學)。
非智力因素是對學生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以非智力因素的教育理論來指導素質教育實踐,是素質教育重要的做法。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所有心理因素,它對人關于自然人生社會的認識,起到直接的限制作用。非智力因素包括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是認識活動的動力系統(tǒng)。
一言概之,非智力因素是引導和促進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的驅動力,是學生的智力和能力發(fā)展的作用力。因此,作為一名生物老師,以生物課為媒介,對學生進行非智力因素培養(yǎng)尤為重要。
一、曉之以理擺事實來正心。
任何知識的學習都要做到:正確看待,明確目的,動機端正。這就是“正心”。動機直接推動學習者內部學習動機,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與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動機的激發(fā)成正比。教師有效地激發(fā)和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在生物教學過程中,通過自己的日常教學,教師要經常向學生介紹生物學在日常生活、市場經濟、科學和技術研究等領域的實用價值,讓學生明白,未來的.生物群落需要了解更多信息,21世紀的建設者面對科學的飛速發(fā)展,要具備更多的生物學基礎和素養(yǎng),才能滿足知識經濟時代的需求,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教法靈活豐富以激趣。
興趣是一個人對事物的選擇態(tài)度,是在需求的基礎上形成的,當需要得到滿足,就帶來情緒上的快感。在生物教學中,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方法,使學生產生好奇、興奮之感,覺得有趣,無意注意就會被激發(fā)出來。如“發(fā)現法”讓學生自制生物標本,自主設計小實驗等,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去發(fā)現生物的奧妙。另外,還有“趣味導入”“師生換位”“有獎問答”等,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
三、以“評價激勵”培養(yǎng)學習情感。
情感學習是指心理反應的各種刺激,如熱愛,喜歡等。利用激勵評價語,讓學生體驗成功,感受成功,從而培養(yǎng)積極的學習情緒。如“輔導激勵”,定期輔導和鼓勵,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培養(yǎng)自信,也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這種感覺最終會轉化為積極的學習情緒。實踐證明,運用了多種激勵評價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情感,激發(fā)他們的潛能的有效途徑。
總之,生物學學生的教學必須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它不僅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fā)展,同時還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在素質教育和要求人才的全面發(fā)展的今天大力提倡,我們不能忽視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要培養(yǎng)非智力因素和心理因素同樣重要的地位。
編輯李姣。
淺談非智力因素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培養(yǎng)論文篇七
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在全國中小學素質教育經驗交流會上指出:“在教學中要盡量反映科學、技術進步,引導學生對社會的關心和參與,使學生樂學”,而要做到“樂學”,就必須研究如何提高學習興趣、啟發(fā)情感、引起學習動機,增強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對學生的影響。
以下就中學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非智力因素談幾點體會。
一、上好每一堂課,讓學生樂學。在課重教學中注意情感交流。如果教師把情感因素與智力因素結合好,可以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把智力活動由最初的興趣引向更深入的思考,從而提高學習的主動性。生動有趣的教學語言給課堂注入活力。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則意味著講課必須照顧到中差生,使他們對學習感興趣。要盡量以生產,生活中的實例來構成概念、規(guī)律的感性材料,且以生動有趣的語言來表達。有趣的'生活語言用到課堂也有助于理解。例如初中講串聯電路的聯法,可以說就象“頭咬尾巴”,串聯電路的特點就象是“一條江河流到底”.在流動過程中電流不減小,而能量減小,導致電壓降低.這使學生對電壓的實質育了初步的了解。
二、搞好每一個實驗,讓學生在直觀中獲得”真知。課堂演示實驗要目的明確,先交待清楚,要設置懸念,在實驗中必須配以主動的講解,形象的手勢,以達到預期的效果,以壓縮空氣引人儀實驗為例,在做實驗前簡單交待實驗儀器和實驗過程,提出實驗會產生什么結果?再以驚人的語調引起學生注意,在學生眼睛睜大的瞬間,迅速一壓,一個明亮的火花引起一片驚嘆。這時再分析討論得出結論,學生記憶深刻,學生分組實驗要注意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作風和尊重科學,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的良好習慣。分組時,讓中差生日成一組,激勵他們獨立完成實驗,盡量多指導他們.使他們逐步提高動手能力,注意在實驗中培養(yǎng)操作的規(guī)范性,同時要多組織一些課外興趣活動,例如小論文,小制作、智力競賽等,這有利于培養(yǎng)技能和創(chuàng)造性,如我們要求學生做彈簧稱,天平、電鈴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珍惜學生學習上的點滴進步及時肯定、表揚。中學生的自我意識開始形成,希望自己獲得成功,得到表揚,學習上的成功喜悅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種正反潰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材和學生實際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的層次和梯度。適應學生智力的發(fā)展,創(chuàng)設條件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成功的感受。注意抓住“主個一”(第一次考試,第一次回答問題,第一次實驗)的分寸,對學生微小的進步都及時給以肯定、表揚。這樣學生就能產生積極的學習情緒。誘發(fā)出對物理學習的內部情感動力,從而增強學習物理的信心。
[1][2]。
淺談非智力因素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培養(yǎng)論文篇八
學生的思維是遇到了要解決的問題而引起的。學生有了解決問題的愿望,才會引起積極的思維活動。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培養(yǎng)多思、善思,要引導學生多問、善問。
一、鼓勵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
老師如果在課堂上習慣于自己教學生聽,往往使學生的學習處于被動,不利于思維的發(fā)展,我在教學過程中,課前布置學生預習,要求學生把看不懂的地方劃出來,看懂的也問個“為什么”。上課時,我先請學生提出問題,然后根據教學要求,結合他們的問題講課,啟發(fā)他們共同解決問題,這樣既培養(yǎng)學生多思善問,又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維。開始學生不習慣,也不會提問題。我就逐步加以啟發(fā)、誘導。在學習加減混合運算時,學生問:“為什么加減混合運算要依照法則演算?不要算的為什么要抄下來?為什么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加法同樣適用?”學習小數乘法法則時,學生問:“豎式里的小數點為什么可以不對齊?為什么積里的小數位數,是各因數小數的和?”我表揚學生提得好,說明這些問題也正是老師要向大家提問的。我告訴學生:第一個問題是運算順序問題是一種規(guī)定;第二個問題,運算時不要算的,不抄下來的話等式前后就不等了;第三個問題,從小數加法的意義與整數加法的意義相同來說明。關于小數乘法法則中的兩個問題,我結合例題討論,先把因數都變成整數,按照整數乘法計算,只要把末位對齊,不需要小數點對齊了,再根據積的變化規(guī)律,把因數都變成整數,就是把兩個因數都進行了擴大,積就擴大ab倍。要得到原來的積,就要把所得的積縮小ab倍。通過例題討論,解決了學生提出的問題,也講解了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這樣,把老師的要求變?yōu)閷W生的需求,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了,思路也開闊了。
另外我發(fā)現,上課時女學生提問得較少。據了解,他們有的是膽子小不敢提,有的怕提錯被人家笑話,還有的是提的問題和別人一樣,別人先提出來了,自己就不再提了。上課時我就有意識地讓女同學先提問。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思維活躍了,提問沒有顧慮了。于是,我講解就針對學生的問題講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注意力也集中了。
二、允許學生插問、議論,學生的思維活躍了,在學習過程中,就會不斷產生新問題。他們隨時都想問,有時也會插話議論。有的教師并不歡迎,認為這樣會影響教學的系統(tǒng)性和教學秩序,常要求學生等老師講完了再舉手提問,結果等到老師講完時,學生有的忘了,有的問題老師在自問自答中講解了。這樣壓抑了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在我講課時,允許學生提問,也允許學生插話議論。這樣的問題對教師的備課起補充作用。如我講“8個小方格可組合成三種不同的長方體?!睂W生在下面插話:“只有兩種另外一種是正方體?!庇械恼f:“不止三種,有4種、5種……,最多的有10種?!睂W生還拿出學具擺給老師看。我結合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關系,長方體的長、寬、高的定義給他們作了詳細的講解。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發(fā)展了思維能力。
三、引導學生提高提問的質量。有問題是思維的開端,在不斷提問的過程中,要提高提問的質量,我要求學生你們不但要問個為什么,還要思考對這個問題是怎樣想的,怎樣解決的。在教學乘除混合運算時,有一道原題是這樣的。0.34×8.25÷0.85=2.805÷0.85=3.3學生提出四種解法:(1)0.34×(8.25÷0.85),(2)0.34÷0.85×8.25,(3)8.25÷0.85×0.34,(4)0.85÷(8.25×0.34)其中(1)、(2)、(3)的解法是正確的,因為根據積、商不變的性質,除數只有1個是0.85。但(1)(3)兩個式子中第一步的商是無限小數,所以計算不簡便。(2)式0.34÷0.85×8.25=0.4,計算比較簡便,(4)式是錯誤的。我先肯定他們能提出問題進而發(fā)表自己解決問題的見解。接著告訴同學們,從這一題得出的規(guī)律及注意點。這樣引導學生從幾個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淺談非智力因素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培養(yǎng)論文篇九
摘要:掌握知識技能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參與的結果。體育教學中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學生從事體育教學活動時,智力以外的全部因素的總合。非智力因素對發(fā)展學生的運動能力,鞏固教學效果,促進智力的發(fā)展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體育教師應明確非智力因素在體育教學中的價值,應采取最佳的激勵方法,使非智力因素發(fā)揮應有的作用,促進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
非智力因素是相對智力因素來說的。一般認為智力因素包括六個方面:注意力、觀察力、想象力、記憶力、思維力、創(chuàng)造力。非智力因素則是與認識沒有直接關系的情感、意志、興趣、性格、目標、信念、世界觀等方面。一個智力水平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沒有得到很好的發(fā)展,往往不會有太多的成就。相反,一個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發(fā)展,就可能取得事業(yè)上的成功,做出較大的貢獻。著名生物學家、《物種起源》作者達爾文曾說過:“我之所以能在科學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我對科學的熱愛,對長期探索的堅韌,對觀察的搜索,加上對事業(yè)的勤奮?!敝橇Πl(fā)展不好的孩子,只要非智力因素得到發(fā)展,可以彌補其智力的不足,俗話“笨鳥先飛,勤能補拙”就是這個道理??茖W家愛因斯坦、大發(fā)明家愛迪生,從小被人斥之為笨蛋,沒出息的人,然而偏偏是他們?yōu)槿祟愖龀隽私艹龅呢暙I??梢姺侵橇σ蛩卦谌瞬诺某砷L過程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當前,我們的學生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家長們對待孩子智力的發(fā)展十分重視,進行了大量的智力投資,但卻往往忽視了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孩子智力的發(fā)展與學習效果的提高。不少孩子由于家長的溺愛、嬌慣等不良教育方式的影響,造成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差、懶惰、意志薄弱等。
《新體育課程標準》非常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它要求“培養(yǎng)學生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體育精神等都是非智力因素。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它的關鍵在于為孩子今后的學習和成長奠基。這個基礎不僅是智力的基礎,還是非智力的基礎。對于智力水平高的孩子,非智力因素有助于他們智能的發(fā)展和發(fā)揮;對于智力水平一般和偏低的孩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能彌補他們智力上的某些弱點,促進他們智力的發(fā)展與提高。所以說小學教育不僅要注意發(fā)展學生的智力,更要重視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
1、動機的動力作用。發(fā)揮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應以培養(yǎng)體育學習動機為先導、動機是直接推動一個人進行行為活動的內部動力。動機在非智力因素結構中處核心地位,是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基礎和前提。體育教學中,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進行體育活動的心理學動因,啟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其明確學習目的,是激勵其奮發(fā)學習的前提;加強對學習目的的深化,可從中獲得成功的感情體驗。學生只要有了明確的學習動機及學習目的,就會產生巨大的動力,就能堅定信心、勇于攀登、克服困難。排除干擾,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學習內容之中,自覺地完成任務,力求達到學習的最高目標。例如學生觀看了nba籃球賽,球星們的藝術表演;會使學生產生了練練籃球的沖動。因此,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和強烈的參與欲望就成為個體學習的動力和催化劑。
2、情感的感化作用。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能否滿足自身需要而產生的體驗,感化作用則主要是非智力因素情感活動的結果。學生對教學的全過程及其內容,有各自不同的體驗,因而產生不同的情感,表現出喜、樂、煩、厭等不同情緒,積極而增力的情感能提高學生的活動能力,并主動投進學習過程中;消極而減力的情感可降低學生的活動能力,影響其拼搏與進取。只有積極的`情感,才能更好地掌握運動技能。學生在練習中遇到某些技術較復雜,難度較大不易掌握的動作時,會產生緊張、畏難和激動的情緒,而積極又穩(wěn)定的情緒,能夠起到消除過分的緊張或激動,把行為引向合理的軌跡上來。例如在籃球賽中教師給比賽的學生表表揚,學生將產生更積極的情感,更加拼搏。為此,以豐富健康的情感來感化學生,在提高學習效果中,就顯得更有意義。
3、意志的強化作用。意志是指在行動之中的,為了達到目的而克服困難的心理過程。例如耐力訓練中強化學生的意志是以非智力因素來實現的,一方面表現為意志努力,一方面表現在意志行動。意志不是單獨存在的,它依賴于認識,是認識的結果,只有充分認識所從事的活動后,才能進行有意識的記憶和思維、克服干擾,做意識的努力。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做好有意識、有目的地克服困難的心理準備,當遇到因技術復雜不易掌握的動作時,要進行意志的努力和實施意志行動,促使動作完成得協(xié)調、省力,進而達到掌握技術動作的目的。意志薄弱者,雖有意志努力的意愿,但不具備克服困難的意志行動,不可能全面掌握運動技能,完成各項活動任務。這就顯示意志的強化在體育教學中的價值。
三、如何在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和發(fā)展非智力因素。
1、細心關愛法,使學生產生幸福的溫暖感。
教師對待學生應該以愛心為最基本的出發(fā)點。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曾說:“當教師必不可少的是最主要的品質,就是熱愛學生?!睂W生的愛,是教師對教育對象情感的體現,是開啟學生心靈世界的鑰匙,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體育教師愛學生,不僅要根據學生的年齡、性別、身體狀況合理調節(jié)運動負荷,而且要做到:風天,讓學生背風而立;熱天,置學生于樹蔭之下;冷天,考慮學生衣著是否單薄。一個對學生沒有愛心的教師,就不能獲得學生的尊敬和信任,無法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也就不可能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在體育教學中,教師的責任是培養(yǎng)興趣,啟發(fā)心智,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fā)展。為此,要求教師擺脫“師道尊嚴”的影響,放下教師的架子,和小學生做“童心未泯”,以一個活潑、樂觀、有趣甚至于天真的形象出現在小學生當中,既當游戲的組織者,又是游戲的參與者,和小學生們一起跳、一起唱、一起玩、一起樂,共同營造一個溫馨、輕松的課堂氛圍,使小學生們都能在自己感興趣的游戲教學中,不斷養(yǎng)成禮儀、文明、寬容、團結、協(xié)作的心態(tài)和習慣。這樣才能與學生建立起“雙愛”的感情通道,有效地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使教學獲得了成功。因此,教師要以愛心去貼近童心,以愛心去培養(yǎng)童心,用愛開啟他們的心扉。使他們在充滿愛的課堂氣氛中學習、鍛煉,讓他們在學習和鍛煉中感到安全、幸福和溫暖。
2、娛樂教學法,使學生產生愉快感。
娛樂性是體育的固有特征之一,當前國內外的研究表明,作為基本手段的運動具有“玩”的特性。針對低年級學生好勝性格,喜歡比高低,對競賽和游戲感興趣的特點,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經常運用競賽和游戲的方法,活躍課堂氣氛,增強教學趣味性。我對自己所任教的兩個平行班做了一次嘗試;一個班級由隊列練習和準備活動開始,然后進入到前滾翻的學習,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動作質量也差;另一個班先由一個滾動練習的游戲開始,首先讓學生認識正確動作的重要性,然后進入學習部分。從效果上看比前一個班明顯好,因為第二個班大部分的學生開始就被游戲吸引了,學習的注意力集中了;興趣激發(fā)了。然后運用興趣遷移的規(guī)律,組織學習各項教材內容。愛玩是少年兒童的天性,根據課的內容適當地設計競賽和游戲教學,從玩入手,可以很快喚起學生熱烈、高昂的歡快情緒,產生愉快的感覺,使學生在“玩”中掌握知識技能,體驗到知識之樂。
3、花樣誘導法,使學生保持新鮮感。
興趣心理易激發(fā)也易轉移,它會隨時空變化而變化,學生對過多地重復做同一個動作感到厭煩,喜歡新鮮的內容;固科學地安排內容,實施行之有效、多樣變化的教學手段,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大有裨益。在安排教學內容與練習方法時,要考慮動作的難易程度及學生的接受能力,使其通過自身努力能夠掌握。每次課的目的、任務、要求以及對掌握技術、技能的意義等都要講清楚,激發(fā)引起學生們的求知欲望。教學方法要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生理、心理特點,要具有新穎性、創(chuàng)造性、適用性、多樣性,并隨著學生對技術的掌握程度,適當變換方法與練習形式等措施,來激勵學習興趣。例如在進行廣播操練習時用不同節(jié)奏、不同音樂讓學生去感受、去理解,使廣播體操變成歡快的舞蹈,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就產生。又如在進行籃球教學時播放nba花樣扣籃、花樣運球的光盤;讓強勁的音樂和體育明星非凡的藝術表演使學生產生了對他們的祟拜,甚至產生要到球場練球的沖動。因此,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經常變換教學形式,給學生新異的刺激,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產生好學之樂。
4、激勵評價法,使學生體驗克服困難的成功感。
體育課程的價值不僅體現學生獲得運動知識和技能以及增強體質方面。還十分重視對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方面的作用。強調在經歷挫折和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緒調節(jié)能力,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品質,在不斷體驗進步或成功的過程中增強自尊心和信心。在體育教學中,學生會遇到很多問題,有學習本身給學生造成的問題,例如身體鍛煉過程中的體力問題,學習動作過程中的方法問題;也有學習環(huán)境給學生帶來的問題,例如人際關系的處理問題,個人與群體的協(xié)調問題,個人需要與社會需要之間發(fā)生沖突等問題。體育教學是一個需要付出艱苦努力的勞動過程。怎樣才能使學生在艱苦的、反復的練習過程中享受到體育的樂趣呢?最重要的是加強激勵性的教學評價及千方百計地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有的學生對自己的進步和成功,不一定能認識到,也就體驗不到成功感,這就需要我們體育教師指導學生體驗成功。如在體操教學中,學生完成了某個技巧動作,而且完成得很漂亮,自己往往無法感覺到,只有得到老師的評價后,才會知道自己取得了成績或進步了多少。這時,老師要用贊賞的語言來肯定學生的成功,及時反饋信息給學生,學生就知道自己剛才是怎樣成功的,從而對正確的技術動作更加了解,直到鞏固。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方法好多,如一句表揚、一個贊賞的眼神、一個“好”字都能使學生體驗到成功,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我們要重視信息反饋,作好評價總結,對于那些難以成功的學生,更應幫助他們去體驗成功,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成功的樂趣,體驗到有所得益,有所提高的喜悅,調動其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爭取更大的成功。
綜上所述,非智力因素在體育教學中有不可低估的價值。但它不是單獨存在的,它與智力因素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具有一定的補償和動力作用。為此,只有充分認識非智力因素的價值,并采取最優(yōu)化的激勵方法,才能培養(yǎng)學生持久的學習動機,穩(wěn)定而積極的學習興趣,熱情愉快的情感情緒,果斷堅毅的意志品質,進而開發(fā)學生智力,通過教學活動,從而激發(fā)學生身、心兩方面健康發(fā)展,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效果,培育四有新人之目的。
參考文獻:
1、林為詳“談在象棋教學中培養(yǎng)非智力因素”。河南教育新聞網,2006年8月。
2、陳漢有、郭仲才“非智力因素與體育教學”??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1996年8月。
3、“小學低年級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yǎng)”。新教育網,2003年4月。
4、“淺談激發(fā)小學生體育興趣的有效途徑”.《網絡科技時代》2007年第24期。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淺談非智力因素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培養(yǎng)論文篇十
摘要: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素質教育是先導。對于當今語文素質教育的先進理論和先進經驗,筆者廣納博采,兼收并蓄,將大家的經驗與自己的探索有機地融入到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形成了筆者所謂的“導學”式教學思路。
關鍵詞:語文;導學;導思;導練。
新世紀對人才的智力特征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思維的靈活性、批判性和求導性。高中語文教學要適應這個全新的要求,必須明確教學過程的重點:
(1)正確處理語言訓練與思想教育的關系,努力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2)在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中,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能力和寫作能力;
(3)努力使學生初步具有鑒賞和評價文學作品的能力。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語文教學從讀到說到寫有著明顯的脫節(jié)現象。那么長的課文,按教參的要求又有那么多的授課內容,一般是課堂上教師忙于講,學生疲于聽和記,這中間容不得學生有獨立思維的過程,即使是啟發(fā)式的教學也是十分有限的,因為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根本就是啟而不發(fā),加上課后沒有相應的輔助教材讓他們復習鞏固,長期這樣下去就不能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語文學科的教與學就會像剃頭匠的挑子――一頭熱一頭冷,久而久之也挫傷了教師的教學熱情,不得不鳴金收兵,順其自然,從而陷入了“在數理化外的夾縫里求生存”的困難境地。
在明確新世紀教學重點和反思舊模式教學弊端的基礎上,近年來在有經驗教師的幫助下,筆者嘗試著進行導學、導思和導練的教改試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體做法是:在教學中改變了以往從掌握教材到模仿作文的較粗疏的教學程式,把重視語文訓練作為改變以往讀與說、讀與寫脫節(jié)現象的重要措施,讓基礎知識真正服務于說和寫的能力訓練。
首先,濃縮了課文內容的教學時間,把主要氣力花在基本篇目的名家名篇上,不但要求學生熟讀它,而且還和語言訓練緊緊地結合在一起,通過詞語造句、關聯詞造句、標點符號造句、修辭手法造句、句式造句、語段結構分析,真正做到把語言教學放在重要地位。特別是語段結構分析,筆者認為是培養(yǎng)高中學生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的一種極其重要的訓練手段。掌握句群的知識,學會句群的分析方法,在聽說讀寫中有很大的實用價值,它不僅有助于正確地掌握句子間的聯系,準確理解層段的中心,而且對提高句間銜接,安排和組織段落的能力有所幫助。因此,筆者每備一篇課文,總要著重找出課文中的典型語段,認真地尋找每個語段的關聯,最大限度地濃縮課文和教參的內容講解以及主題思想挖掘的教學時間,盡力突出每一課教學上的重難點,這樣一來雖說增加了備課量,但也只有這樣才能騰出更多的時間在課堂上加強表達能力的訓練,盡量地啟發(fā)學生理解和掌握,而不是照本宣科地念答案。有時我們也會提出一些“怪”問題來故意為難學生,點到即止,見好就收,把反饋的問題再綜合地組織,通過個別的輔導或是課堂集體講解,把傳授的知識引向更高的一個層次。
第二,基于對學生實際情況的具體分析,針對學生的實際需要和要求,在說的方面,每節(jié)課拿出三五分鐘讓學生輪流演講,來達到訓練學生復述和轉述見聞的.能力。而演講的內容可以由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也可以從報刊雜志上摘錄,內容積極健康、生動活潑、體裁不拘,時間限制在三分鐘以內,倘若有對話內容,還可以兩三個學生一起來練習會話,演講結束后自己先來歸納中心,說明演講的目的和教育意義,再指定一些學生從選材、效果等點評。這種訓練,演講的同學是輸出語言信息,但這個過程絕不是直入直出的過程,而是接受了信息之后在頭腦中要加以內化再外化的過程。聽的一端是接收有聲語言信息,在聽的過程中,全班同學都在積極展開思維,因此不管是演講的同學還是評論的同學,他們的中心環(huán)節(jié)都是思考,把得到的語言信息整理加工,以內部語言加以條理化,當學生把思考的內容說出來,標志著內部語言向外部語言的轉化,讓每一個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一下,對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實踐意義。當然,學生的歸納和評論有時是不盡如人意的,筆者往往還要花點時間加以分析歸納,遇到一些較好的演講內容,還可以加以發(fā)揮,啟發(fā)學生的聯想和想象的能力。這種教學方式,師生是平等的,除了積極參與外,沒有別的思想顧慮,大家都樂于參加,而且課前課后也豐富了學生議論的話題,在相互交流中學到不少知識。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筆者又對學生提出了更高點的要求:聽,要做到聲聲入耳;說,要力求出口成章。這實際上是一種集中注意力品質的訓練。聽、說、讀、寫這四種能力并不是齊頭并進平行發(fā)展的,聽的能力應該先于讀的能力,說的能力應該先于寫的能力。聽說能力有利于讀寫能力的提高,反過來,讀寫能力也能促進聽說能力的發(fā)展。當代中學生的信息攝入量很大,他們從報紙、雜志、電影、電視和網絡上獲取許多的信息,他們學習和模仿的能力又很強,只要我們引導得當,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啟發(fā)學生隨時隨地學習,要過好語言這一關并不是太難。
再次,改革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模式,把課內作文和課外練筆納入寫作教學計劃。大作文要有教案,從訓練目的、要求到解題、寫法都一一列出,向同學們交代清楚。學生作文完篇后,再認真選出例文,寫出中肯同時又有的放矢的評語,肯定優(yōu)點,指出不足,再刻印給學生,作為信息的反饋。注意觀察到學生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常常要動手寫點東西,比如日記、讀書筆記、學習小結、板報稿和發(fā)言稿等,這些都帶有練筆的性質,教師引導得當,既能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分析事物的習慣,豐富寫作的素材,又能使學生得到足夠的構思訓練,還能增強學生的語感,提高他們運用語言的技巧。所以,筆者要求學生必須寫周記,把周記列入作文訓練計劃,提倡“有感而發(fā)”、“言之成理”、“言必由衷”,提倡寫具有真情實感和真知灼見的文章,提倡寫樸實清、富有生活氣息的文章。學生們寫得自由、生動和活潑,一學期下來,就多練了十七八篇課外作文,這些作文更顯得珍貴。
鼓勵學生公開“發(fā)表”自己的作品,實際上就是給學生一個抒發(fā)自己思想感情、交流思想觀點的機會,學生會產生一種光榮感和責任感,使他說話、寫文章考慮到“社會效果”。講評課上,學生讀自己的文章,讀寫作構思,師生共同評議文章的成敗得失,發(fā)動愛好寫作的學生向校外報刊投稿,更好一些的習作,由教師推薦并寫評析短文,在語文報刊上發(fā)表。
總之,要培養(yǎng)適應21世紀國家現代化建設的新型人才,語文教師在教學的全過程中要怎樣起主導作用,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是一個期待切實解決的重大課題。只有認真研究語文學習方法的基本理論,針對所教學生的客觀實際,實事求是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在教學實踐中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導學、導思、導練的措施,從而較圓滿地完成教和學的任務,達到真正提高學生各方面素質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淺談非智力因素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培養(yǎng)論文篇十一
知識經濟時代呼吁更多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綜合型人才,同時,“培育開發(fā)創(chuàng)新能力,只有從它關系到國家和民族興盛存亡這個高度來認識,才能把握培育創(chuàng)新能力的深刻意義和重要性,激勵我們不斷開發(fā)個人的創(chuàng)新能力、個人所在企業(yè)或單位的創(chuàng)新能力,以至我們整個民族的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造力是智力成分的重要組成部分?,F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凡是正常人,從兒童期開始,都具有創(chuàng)造的能力,只是具有大小之分。但是創(chuàng)造力和別的智力成分不同,它屬于一種潛在的能力,如果不注意提供寬松、自主的環(huán)境來激發(fā)的話,就很容易扼殺一個人的創(chuàng)造力,而一個缺乏創(chuàng)造力的人就更談不上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孩子創(chuàng)新能力主要是指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就是對已知事物從新的角度、新的途徑重新進行思考,提出新穎、獨特的見解;或對未知的事物進行前所未有的探索性的,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尤其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教育,特別是小學的基礎教育,對我們從事教育事業(yè)的人來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加強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又要一改以往填鴨式的'教育模式,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語文教學大頭在農村,難點在農村,希望在農村??梢哉f,農村語文教學為農村中學語文教師提供了一個艱巨而又前景廣闊的大舞臺。說艱巨,是因為農村學生生活窄、見識少、讀的少,沒有城市兒童那種視角廣、內容多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說前景廣闊,是因為只要我們認識到這一點,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手段方式,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能帶動各種能力的提高,從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必須擺脫傳統(tǒng)思想的束縛,提倡開放式的創(chuàng)新思維教學,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使學生成為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要實現這個目的,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教師的觀念必須更新。
“教師職業(yè)是一種專門職業(yè),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的專業(yè)人員,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學生施以影響,使之成為合格的社會成員?!卑凑者@一概念,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教師的觀念必須更新。要打破“教師萬能”及“唯我獨尊”的觀念,允許學生自行探索,容納各種不同意見,放棄權威式的發(fā)號施令,讓學生能夠依其能力與興趣學習。教師應發(fā)揮積極的主導作用。因為創(chuàng)新教育的先決條件是教師尊重學生,與學生建立平等的關系,以啟發(fā)引導的方式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接納其意見,使學生在無拘無束的氣氛中自主學習、主動學習。同時,教師還應在課堂上建立無權威性的學習環(huán)境、無批判性的學習氣氛。另外,實現教育觀念向信息文明時代的創(chuàng)新教育觀念的轉變,就必須樹立大教育和終身教育的觀念,必須由傳授知識的教學觀向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的教學觀轉變,進而實施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教師用課改的新的教育理念指導教學實踐,盡快轉變課堂教學行為。觀念是教育改革的首要問題。只有當觀念自覺地體現在教學行動中,變成教師的精神追求時,才能發(fā)揮其指導教學實踐的功能?!?/p>
二、教師應具備較高的素質。
首先,教師要按照課程的內容及有計劃的教學活動,利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策略,配合課程,讓學生有應用想象力的機會,培養(yǎng)其敏銳力、流暢力、變通力、獨創(chuàng)力及周密的思維能力。而且教師應該知道,創(chuàng)新性思維教學并非特殊的或標新立異的教學方法,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并不沖突,而是相輔相成的。其次,教師要發(fā)揚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創(chuàng)造能力,善于吸收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掌握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方法,在教育教學中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豐富、完善知識結構,提高教學藝術,使學生能主動地、愉快地、成功地、創(chuàng)造性地獲得知識和能力,個性得到自由充分發(fā)展,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第三,教師應具備心理健康方面的相關知識和多媒體的應用技術,掌握一些創(chuàng)造學、教育哲學、教育經濟學、信息科學及腦科學等學科的相關知識?!爸行W教師的心理素質高低直接影響著他們教育和教學工作的質量。因此,廣大中小學教師都應加強自我修養(yǎng),不斷提高其心理素質的水平?!?/p>
三、注重培養(yǎng)自學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
做任何事情都應當講究有主有次,農村中學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也必須在培養(yǎng)學生一般的聽說讀寫能力的基礎上,著重培養(yǎng)自學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這是因為“自學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所必須具備的核心能力?!?/p>
四、發(fā)揮課堂教學主渠道的作用。
“學校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蓖瑯拥?,課堂教學也是創(chuàng)新性思維培養(yǎng)的主渠道,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開放的、互動的教學環(huán)境,構建以“‘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注重積累”、“注重語文實踐”為目的新型課堂,倡導互動教學,培養(yǎng)學生主體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造能力健康發(fā)展的新的教學體系,使學生在主動參與、主動學習的前提下,創(chuàng)新思維得到訓練和培養(yǎng)。
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首先應讓學生感到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新”無處不在。
例如,多年來的中、高考話題作文,平時的改寫、續(xù)寫、縮寫、仿寫及想象作文等,就是課文與日常閱讀的文章,沒有“創(chuàng)新”
幾乎是不存在的。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教會方法也很重要。讓學生丟掉過去的思考“習慣”,擺脫思維單向的干擾,進行“反向”、“多向”、“發(fā)散”、“超前”、“綜合”、“變異”、“變通”思維。
例如,在初中學語文語文版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口語交際內容,安排了“要不要注意生活細節(jié)”的問題。應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位思考問題,杜絕“非此即彼”想法。
高中語文人教版第一冊第二單元寫作內容,以“想象與聯想”為題。在弄清“想象”與“聯想”概念的基礎上,可以舉《天上的街市》與《“零”的聯系》作例子,使學生加深認識。
要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真正成為一種“本領”,還應在語文教學中不斷鞏固、完善,轉變各種傳統(tǒng)觀念,切實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鋪平道路。
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強化能力訓練。如在改寫《木蘭詩》、改寫《曹劌論戰(zhàn)》、改寫《十五從軍征》、續(xù)寫《清兵衛(wèi)與葫蘆》等時,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
五、開展各種活動,全方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開展適量的課外活動,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讓學生嘗試新的體驗,對于有興趣的事物作進一步的探究。學校要開展一些課外活動,鼓勵學生參與,讓學生置身其中,去看、聽、嘗試、探索及操作,讓學生充分利用語言、文字、圖畫等方式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作品,從而使創(chuàng)新思維得到全面培養(yǎng)和提高。
總之,有目的、有計劃地加強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是提高農村中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淺談非智力因素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培養(yǎng)論文篇十二
機電專業(yè)教學論文:在中職機電專業(y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摘要:針對學生現狀,在機械制圖教學中利用三維動畫軟件制作教學模型,創(chuàng)建一個圖、物的感性認知環(huán)境,使學生感到學習比較輕松,逐步樹立起學習信心。同時,在鉗工實訓中,通過鋸、銼、磨、鉆等純手工操作來培養(yǎng)學生的堅強意志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非智力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興趣、習慣等心理因素。教學實踐證明,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學生掌握知識、發(fā)展智力的重要基礎,是由初中的應試教育向職業(yè)中學素質教育轉軌的關鍵措施。
一、培養(yǎng)情感。
“皮格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如果教師對學生傾注了滿腔的熱情,抱有殷切期待,學生就必然會產生喜悅、樂觀、自信、奮發(fā)向上的積極情緒,就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面對職校學生這一特殊的教育對象,教師要傾注無私的愛,像母親賞識自己的孩子一樣賞識他們。
筆者在教學中注意把某些生活對象同教學內容相結合。在講授電工基礎中的電路時,筆者先講其基本構成,再談到家庭中的照明電路,并列舉家庭常見電氣故障,然后根據故障現象,運用知識進行分析,最終找出故障點。學生感到自己所學知識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就會對自己有點自信心了,不知不覺中也會對老師親近了許多,并開始喜歡上這門課。在上課時,筆者力求語言簡潔、易懂、幽默、準確,不歧視、挖苦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善意、和諧的氣氛,在學生思考、討論的同時,給予及時、準確的啟發(fā)、引導,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二、鍛煉意志。
意志、情感都是一種心理過程。(職教論文)意志包括人的自覺力、自制力、毅力等品質,是取得成功的必要心理條件。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大部分是應試教育的失敗者,他們在升學教育的環(huán)境中,經歷過太多的失敗,自信心已經被磨掉,學習成為一種負擔。
針對學生的現狀,筆者在機械制圖教學中利用三維動畫軟件制作教學模型,創(chuàng)建一個圖、物的感性認知環(huán)境,使學習更直觀,學生感覺比較輕松,逐步就樹立起學習的'信心了。同時,在鉗工實訓中,筆者通過鋸、銼、磨、鉆等純手工操作來培養(yǎng)學生的堅強意志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筆者經常用科學的態(tài)度、一絲不茍的精神教育學生,還要求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獨立完成作業(yè)。作業(yè)要規(guī)范,步驟完整,盡量不求助于別人,若一時做不出,可暫時放一放,先做別的作業(yè),過會兒再從別的角度去思考,往往事半功倍。事實證明,這樣的方式既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又鍛煉了其意志品質。
三、激發(fā)學習興趣。
要使學生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有兩點不可忽視。
一是重視第一課的教學。“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課是學生接觸本課程的開始,教師必須從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出發(fā),精心設計,認真上好這課堂。如在液壓與傳動課程開課時,筆者通過視頻介紹液壓技術在我國汽車、航海、航天中的應用,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是重視實踐操作。實踐不僅能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習興趣,而且通過實踐來驗證規(guī)律,能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例如在“三極管放大特性”的教學中,可以先讓學生進行門鈴的制作。當門鈴只能發(fā)出很小的響聲時,教師向學生提出如何提高音量這一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學完了三極管的放大特性之后,讓學生在電路中接上三極管增強音量,來驗證三極管的放大作用,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感性認識。
四、培養(yǎng)良好習慣。
1.預習的習慣。
每節(jié)課前要求學生預習新課內容,并要求學生課前把本課涉及到的已學過的知識復習一遍,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講電機與變壓器的工作原理時,會用到電工基礎中的電磁學知識,這部分知識學生在較早的時候已經學習過,為了保證新課學習效果,必須在課前加以復習。
2.動手實踐的習慣。
實踐是職業(yè)學校學生學習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要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就必須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逐步加深對知識的認知,從而達到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的目的,這樣學生走上社會后也能很快勝任工作。
3.自我檢查的習慣。
多數學生都有一種“通病”,就是作業(yè)做完了就算完成任務,有應付了事的心理。要使作業(yè)真正起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就必須要求學生進行自我檢查,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再去要求數量。例如在車工實訓中,若學生加工的工件尺寸不符,筆者就會馬上指出來,并讓學生及時改正,從而讓學生養(yǎng)成認真檢查的習慣。
4.及時總結和復習的習慣。
為了防止遺忘過快,在每節(jié)課后應及時進行總結和復習,形成知識系統(tǒng)化,促進正遷移。對不同類型的題目,應歸納總結,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留下牢固的印象,盡量做到學而不忘、學而少忘。此外,再配合以必要的練習、考試、實訓等,讓學生將從課堂獲得的知識由瞬時記憶變?yōu)殚L久記憶。
(作者單位:江蘇省通州中等專業(yè)學校)。
淺談非智力因素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培養(yǎng)論文篇十三
作為一名歷史教育者,我們要能夠認識到,學生是我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體,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幫助學生能夠得到好的學習方法,我們要利用好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讓學生自身進行對歷史知識的不斷探索,從而進行掌握,又或者來說是通過學生進行小組性的自我學習來進行對知識的強化和鞏固。
例如,我們在進行“洋務運動”的教學時,要改變一般的教學模式,把教師為主體變?yōu)閷W生為主體,對學生進行小組的劃分,讓學生進行小組性的探索,從洋務運動的背景、過程以及影響來進行討論,讓學生組成討論小組進行對知識的強化和補充,使學生在知識方面能夠做到很好的完善,通過自己對于知識的探索來掌握知識。
在我們看來,學生在學習方面往往是弱者,但是從一定程度上來說,讓學生從根本上動起來是鼓動學生進行學習所使用的方法,學生進行小組的合作學習一方面能夠加強學生進行學習時的動力,讓學生能夠在快樂的環(huán)境中進行學習,另一方面,學生能夠增強相互之間合作的積極性,增強合作能力。對于教育者來說,學生健康的發(fā)展就是我們最大的成功。加強學生的合作已經成為我們刻不容緩的事情,我們要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補充,讓學生能夠認識到學習合作的重要性,從而能夠進一步強化學生自身的合作意識,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加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已經成為我們在進行教育時所注重的一方面。學生在學習上的合作能夠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讓學生進行自我的良性發(fā)展,所以說,加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勢在必行。
二、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我們在歷史教學中除了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外,培養(yǎng)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興趣也是非常重要的。對于興趣的培養(yǎng),不但能夠使學生對各種歷史環(huán)境增強自身的感受,同樣能夠讓學生進行自我的培養(yǎng)。俗話說,興趣是學生的第一導師,只有讓學生有了對歷史深刻的認識了解,才能夠讓學生在歷史上得到很好的學習,才能夠進一步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我們在歷史教學的課堂上能夠充分利用我們的教學課本,讓學生在課本中進行知識的遨游。初中生在歷史的學習過程中,對于圖片、有趣的人物甚至是卡通人物都能夠吸引住眼球,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不斷地增強教學的質量。對于我們來說,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最主要的就是豐富學生在歷史學科上知識的儲備。
除此之外,教師通過利用現代化的推進對學生進行歷史的教育。我們在歷史教育中,充分地利用多媒體技術,吸引住學生的眼球,讓學生能夠不斷地強化對于歷史知識的探索。在歷史的學習過程中,歷史教育者可以通過視頻或者圖片的模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強化學生的思維活力,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所以我們說,通過高科技的運用,我們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加熱愛歷史的學習。
我們也可以活躍學習的氣氛,把課堂從古板變得活躍,讓學生自己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因此,我們必須因勢利導,不能夠盲目追求課堂上的求知率而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和好奇心。我們要通過抑揚頓挫、語調豐富、風趣幽默、充滿誘因或懸念的語言,并配以豐富的表情和手勢來組織課堂教學,能給學生創(chuàng)造開放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能夠有好的學習環(huán)境,促進學生更好地發(fā)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進行歷史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和學生合作的強化,這二者都是不能夠缺少的部分,學生的學習主要是興趣在進行引導,合作學習僅僅只是一種學習的方式。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我們要做好完美的鋪墊,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更好的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進行小組化的合作方式,讓學生能夠進行充分的知識補充,促進學生合作的意識。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合作進行不斷地強化。對于學生之間的合作和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勢在必行,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強化,實現學生發(fā)展的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
[1]杜芳。新理念歷史教學論。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單位遼寧省阜新市海州區(qū)第二十七中學)。
淺談非智力因素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培養(yǎng)論文篇十四
語文是一門由飛揚著作者靈性的特殊教學內容而形成濃郁的人文特色的課,是一門不僅訓練學生分析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而且熏陶其情操,發(fā)展其個性,培養(yǎng)其審美能力,實現人格的完善與心靈的和諧的特殊課。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積極地滲透審美教育。最優(yōu)化的語文數學,是以智育為中心,德育、智育、美育的“三位一體”。
語文教學應重視美育的實施,使我們發(fā)現語文教學美的現象和美的規(guī)律,使我們能運用美的規(guī)律來觀照語文學習,按照語文美的規(guī)律來創(chuàng)造語文,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充滿尋美的樂趣。
一、感知教材之美,在美德熏陶中發(fā)展語文能力。
語文教學幾乎可以傳達世界上美學家們所致力研究的一切美。教師應把語文看作美的載體,把語文看作一個美的系統(tǒng)存在,引導學生去感受美、理解美,從審美感知中獲得美感,獲取知識,在美的熏陶中發(fā)展語文能力。縱觀語文教材,美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純文學的美和文章的美。從語體學角度看,純文學既文藝語體,其中包括敘事語體、抒情語體和戲劇語體,三者都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純文學的美集中體現在“語言--意象”(從語言媒介創(chuàng)造的審美意象)上。一般的文章主要是公文語體、科技語體、政論語體等。其中鼓動公文語體、通俗科技語體和文藝政論語體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他們的美集中在“審美--感情”(用語言傳達情緒、情感等)上。文章中的情不是融于意象之中,而是與人、事、理相依傍。
2、語文教材的形式美與內容美。漢語教材形式美首先體現在字形、語音及其組合上。漢字是方塊,能體現整齊(如田字)、對稱(如林字)等形式美的規(guī)律。漢語語言豐富,包括聲、韻、調,能帶來形式美。比如律詩,有平平仄仄的對稱呼應,有韻腳的重復回環(huán),誦讀起來有規(guī)律的節(jié)奏間隔,能造成抑揚頓挫之美。漢語教材的形式美還能體現在文章作品的起承轉合的結構和敘事類的作品的悲歡離合的結構。它是抑揚頓挫之美在結構布局上的體現,切合我們民族由傳統(tǒng)文化所鑄造審美形式美。另外,漢字的字形本身就具有調動讀者對形象的直覺聯想的功能。如“暴”字,從字形上就可以看出意思,太陽位于當頭,兩只手捧出米來曬,很明顯,這是曬的意思。
語文教材的內容美表現在,語言文字能夠鮮明生動地描繪社會美、自然美和藝術美的形象。如《最后一課》展現心靈美,《三峽》頌山水美,《故宮博物院》寫建筑美等,能給人以如臨其境般地想象。語言文字還能細致充分地展示優(yōu)美(如《春》)、壯美(如《安塞腰鼓》)、悲劇美(如《斑羚飛渡》)等不同的形態(tài)的美,給人以各種不同的審美感受。這種描繪和展示本身也融合著作者的感情,表現著作者好惡的態(tài)度和是非傾向,能夠化媚為美,還能夠化丑為美(如《變色龍》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也有一些教材是作者思想感情較直接的表達,這種感情本身也具有審美價值。
課文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美,那美不勝收的畫面,精彩的修辭手法,鮮明的感情色彩,具有個性的人物刻畫等,無不具有豐富的美學內容。語文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去發(fā)現美、感受美、理解美,以致創(chuàng)造美,不斷發(fā)展學生的語文能力。
二、美化教學過程,培養(yǎng)學習語文興趣。
語文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教材之美的同時,還要帶領學生深入體會作品的神韻美,與作者發(fā)生感情上產生共鳴,更要在發(fā)現美的基礎上,進行美的創(chuàng)造。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美學滲透,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彼此成為審美對象,互相關照,互相感染,互相融合,形成美的藝術的教學整體,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為此,我們可以采用如下四個階段的教學過程,以進行美育的實施。
1、引入佳境,激發(fā)興趣。在這一階段,老師積極引發(fā)學生的感情,使他們與具體課文建立審美關系。其中關鍵是引起學生對課文感興趣,喚起他們內在的審美需要和欣賞課文的熱情。此時教師可直接把教材的美展示給學生。教師可以根據自身的條件范讀,朗讀技巧較好的范讀,能使學生有一種親切感,并隨著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率先進入佳境,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美的感受。若朗讀條件較差,可借助放錄音來彌補不足,配樂范讀更有效。老師可選擇意境相近的樂曲來播放,這就使審美客體通過音樂的優(yōu)美旋律,在審美主體的腦海中更加形象,產生更加熱烈的氛圍。教師也可以在剖題,介紹作家及其所處的時代背景時,抓住其中與教材美相關的感情因素來影響學生。比如在教學《石壕吏》、《春望》時,可以先向學生介紹詩人杜甫于“安史之亂”中漂泊的人生歷程和潦倒處境,使學生深刻體會詩人“窮年憂黎遠,嘆息腸內熱”,“無力拯乾坤”的憂國憂民的心情,進入角色,進入佳境,為以后教學創(chuàng)造良好情境。
2、自主欣賞,形成美感。在這個階段,教師可以在上個階段的基礎上,不斷地誘導學生自主地欣賞課文,這是理性的分析、講解與欣賞性閱讀、描述交錯進行的階段,也是學生“入乎其內,出乎其外”的過程。其中的關鍵是,此時的教學更要重視藝術,教學始終應在審美化、情感化的情境中進行。教師要逐步地把課文中的美突現出來,使學生自覺介入。如在教學《背影》時,教師不宜把文章作支離破碎的分析,而應抓住文章的切入口--背影,把講解、美讀和描述結合起來?!侗秤啊芬晃囊浴氨秤啊睘榫€索,一線串珠。全文四次出現“父親的背影”,前呼后應,首尾圓合,盡顯父親對兒子的一片拳拳愛心。學生精讀課文,找出文中出現的四次背影,教者適當進行點撥,這樣既不會損壞文章的整體性,又突現了文章的美,使學生在欣賞性閱讀的同時,被文章所表達的至深的父愛所感動,并調動自己的生活經歷,進行審美想象,從而形成審美化的教學情境。
3、深入啟發(fā),升華美感。在這一階段,教師進一步深入啟發(fā)學生,使他們的審美感受得以升華,這通常是在課文總結時進行的。但無論是思想內容的總結,還是寫作特色的歸納,都不應是抽象的概括和枯燥的歸納,而應當是根據學生實際獲得的審美感受,并飽含教師的審美感受而作的有血有肉的言語概述。我們對《背影》的教學,在經過上一階段的欣賞性閱讀和分析講解之后,教師可以水道渠成地把朱自清散文的寫作特色加以歸結為:真誠、含蓄、適度六個字。真誠就是情真意切,出自肺腑;含蓄就是委婉細膩,微微沁出;程度就是濃而不烈,清而不淡,濃淡相宜。這三個特點互相滲透,使《背影》成為膾炙人口的藝術珍品。其實,這一特色同學們在閱讀時基本上都能體會出來,教師在這一階段進行深入啟發(fā),學生對這篇美文的感受就得到了升華。
4、精心指導審美創(chuàng)造。教師對文章作歸結,并非教學過程的終結。教師還應當在分析課文美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目的地進行審美創(chuàng)造,把語文教學與審美欣賞能力和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結合起來。教師在學生獲得美的感受時,及時地進行口頭或書面作文訓練,一方面結合欣賞課文的感受,一方面調動有關的生活經驗,有感而發(fā),有法可效。在《背影》一文結束時,我們可以讓學生根據文章所寫的至深的父愛,聯系自己的生活閱歷,寫一篇題為《媽媽的背影》的記敘文。學生此時一定不會感到無話可說,因為通過課文的學習,學生的審美感受已經被調動起來,并激發(fā)起他們創(chuàng)造美的愿望。再比如我們學習《春》這篇文章時,可以布置這樣的作業(yè):“多美的一篇文章?。∽x了這篇文章,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呢?你能根據對這些美的感受創(chuàng)作一幅書畫作品嗎?讓我們來比一比,賽一賽?!贝祟}一出,定會激起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欲望。
語文教學和美育是不可分離的。我們應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去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使語文教學像春雨,像清風,像楓葉,像瑞雪,去開墾荒陌的心田,去滌蕩污濁的心靈,使以靜態(tài)的文字沉睡在課本中的美質語文,還其本色,以教者的才情,使語文教學具有美學風范,使學生真正地喜愛語文。
[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審美能力]。
淺談非智力因素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培養(yǎng)論文篇十五
摘要:江澤民1995年曾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講話中說:“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fā)達的動力。……一個沒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敝腥A民族的創(chuàng)新能力正是要靠創(chuàng)造教育來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之一,在各學科教學中,重視學生創(chuàng)造性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學科教學的重要任務。筆者從事中小學語文教學十二年,就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做了一些嘗試性研究,現談談其中的粗淺體會。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淺談非智力因素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培養(yǎng)論文篇十六
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向學生傳授其基本觀點、基本理論,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掌握科學的思維方1法,這只是完成了教學過程中的淺層目標,而注重培養(yǎng)學生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去認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完成了教學的深層目標,真正地實現了認識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的哲學精神。
但是.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里,我們對二者關系的理解和處理_在有許多偏頗,特別是哲學理論課,往往側重于向學生傳授基個人工資掛的多,如果年終節(jié)余可轉到下年使用等辦法,解決了一人開藥全家用的弊端,大大減少了醫(yī)療費用的開支數額。與此同時,我們還為衛(wèi)生所購置了x光機、b超及各種常規(guī)醫(yī)療設備,既方便了教工,又減少了開支。衛(wèi)生所還開設了對外門診,每年為學校創(chuàng)收萬余元。五是實習工廠實行全額承包。辦好學校實習工廠,不僅可以方便教學,提高教學質量,而且可以為學校增加創(chuàng)收41992年以前,我校實習工廠每年不僅不能給學校創(chuàng)收,有時人員工資都發(fā)不起,要學校補貼。后來我們調整了實習工廠領導班本知識,認為能力培養(yǎng)與哲學課教學關系不大,忽視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顯然,這種狀況與當今時代對人才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為此,在哲學理論教學中,在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條件下,應將“學科本位”轉移到“能力本位”上來,突出能力培養(yǎng),使學生學會運用哲學觀點和科學方法認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對獲得信息進行加工、具有獲取新知識的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判斷能力和概括能力。那么,如何加強對學生能力培養(yǎng)呢?筆者就這個問題,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點粗淺的看法。
一、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思路,提高學生分析認識社會現象的能力。
理論聯系實際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持點和要求,也是哲學理論教學的一個根本方法。但怎樣聯系實際,聯系什么實際.二者的有機結合離不開科學的思維方式。把實際生活中的具體例子與科學的邏輯思維有機地結合起來去說明抽象的理論,既思路清晰,又通俗易懂,學生易于接受。如在學習中,學生對‘'矛盾的共性與個性相互關系”感到難以理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首先運用現實生活中最通俗的“人“為例,指出教師面對全班學生憑借自己的視覺感官和記憶能分辨出每個同學,正是由于每個同學具體形態(tài)模樣不同,有其自己的個性。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具備人的特征,都是人。人這個概念正是拋開了形形色色人的個性特征而抽象出來的,是對人的共同屬性的反映,它離不開具體人而存在,即矛盾的共性存在于個性之中;反過來,我們每一個之所以是人,也就在于我們都具有人的共同屬性,即矛盾的個性也離不開共性s可見,“矛盾的共性與個性相互聯結”的原理,正是隊諸如“張三是人”廣梨是水果電視機是商品”等具體事物中概括出來的,反映了所有事物的矛盾關系。在學生掌握原理的基礎上,我又進一步向學生分析說明,從認識具體的人上升到抽象的人,不僅揭示了人們認識事物由個別到一般,又由一般到個別的科學思維方法,而且還給我們指明了”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合”的工作方法。為了加深學生對原理的理解,我要求學生用這一原理分析說明“建設具有中國持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正確性=總之,在講理論時,并不只是講原理本身是什么,而是講這些結論是用什么思維方法從實踐中概括出來的,教給學生求得真理的科學思維方法。聯系實際,不僅僅是用例子去說明原理或去解釋例子.而應詼是教會學生運用原理和科學的思維方法去觀察、分析、認識問題,寓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于解決問題之中。
二、增強教學內容的時代感和針對性。
培養(yǎng)學生探索新問理、新理論的興趣和能力多次調查表明,學生對政治理論教學不感興趣的原因之一,是大多數學生認為“學了沒用”或“用處不大'不能解決他們關心的實際問題,不能適應他們思考人生,思考在多元化社會中生存的現實需要。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在系統(tǒng)的理論講解中,聯系學生的實際褊要?介紹一些新的理論動態(tài)、社會發(fā)展趨勢、特點及對人才的需求狀況》例如,在介紹事物聯系系統(tǒng)性的基礎上,針對學生對自主擇業(yè)的心理需求,介紹了信息的特點、掌握信息的方法。圍繞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介紹了前蘇聯及東歐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一些情況等,引起了學生們的極大興趣。在討論中,他們聯系自己的親身感受,提出了一些新的見解,如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現狀、發(fā)展方向、農民素質等。學生提出的問題不僅涉及面廣,有些思考還較為深刻。面對學生個性與群體的思想實際,面對我國與世界形勢迅速變化的實際,切實增強社會現實因素的含量,并寓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于各神社會現象的剖析過程中,能使學生感到哲學蓬勃的生命力,有利于確立其廣闊的時空視野,進行多層次、多角度、多側面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學生的思維能力朝著開拓型方向發(fā)展。
三、勤寫多練.注意培養(yǎng)學生總結概括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即便是學生對哲學理論背得滾瓜爛熟,但若讓他們用語言或文字形式概括說明問題時,卻往往是語無倫次,答案簡單,內容空洞.缺乏內在聯系,普遍感到力不從心=針對這種情況,對學生的作業(yè),采取了由淺人深的兩步練習法。
通過課堂提問或書面作業(yè)的形式,荽求學生把原理變成自己的話表述出來。在學生理解掌握原理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哲學原理和實踐意義之間的雙向思維練習。如學習了“世界統(tǒng)一于物質原理后,使學生明白既然世界統(tǒng)一干物質,物質具有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實在性,那么在實踐中就要求我們做一切工作都要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反過來,義使學生懂得**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的工作方法包含著“世界統(tǒng)一于物質”的深刻哲理。通過教師的示范講解和學生反復的作業(yè)練習,學生清晰表述自己見解的能力有了明顯提高_也逐步增強了答題的邏輯性和寫作技巧,其次,隨著教學內容的不斷深化,及時把習題作業(yè)轉變?yōu)椤按笞鳂I(yè)”,引導學生練習寫作“哲學'寫論文難度比較大,是對學生慨括能力的綜合訓練,它要求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分析現實社會問題.得出自己的結論。為了使學生對論文寫作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克服學生對論文寫作的畏難心理。
四、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學法進行能力培養(yǎng)。
首先,采取民主教學法,建立一種教育吉與受教育者平等的'雙向交流的教育模式?,F在的學生是以抽象思維為主,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越來越強,無論對誰都不愿輕信盲隊.在選擇、決斷時總喜歡運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識進行分析判斷,得出結論=在教學過程中,允許并鼓勵學生大膽地發(fā)表不同觀點,提出質疑,對學生一時想不通的問題,給以充分的時間,使他們有一個內部消化過程,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鑒別分析問題的能力。
再次,開辟第二課堂,加強社會實踐活動?,F在的學生是被稱之為“抱大的一代”,據不少學生反映,他們當前所受的教育?在家莛方面是溺愛和低層次的,在學校方面是單調乏味的,在社會方面是空洞和片面的,其心理素質和為人涉世方面能力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弱點,這與他們將面臨的激烈競爭的社會環(huán)境是極不適應的=要解決這個問題,最重要的教育方法就是鼓劻學生去實際行動。因此,要利用適當的機會,組織學生參觀學習,進行社會調查,開展社區(qū)眼務。例如:當組織學生參觀了社會上有關部門主辦的關于“反貪”成果圖片展后,在學生思想上引起了強烈的震動,紛紛表示走上社會后要廉潔自律,正派作人,切莫以身試法^通過社會實踐,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活動能力,為他們能很好地走向社會、適應社會、眼務社會奠定了基礎。
綜上所述,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能力培養(yǎng),并實現二者之間的有機交融,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要經歷一個量的不斷積累的發(fā)展過程,是一件相當困難和復雜的工作^要創(chuàng)立適應新形勢下哲學理論教學的科學方法,使之更好地眼務社會,還需繼續(xù)努力。
淺談非智力因素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培養(yǎng)論文篇十七
興趣是學生作文的內在力,因而,喚起學生對作文的興趣,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全力投入就顯得至關重要了。部分學生寫作文沒興趣,甚至出現了怕寫作文,遇到寫作文就頭痛的不良現象。學生沒有寫作文的心理基礎,寫作水平怎么能提高呢?怎樣使學生山“要我寫”轉變?yōu)椤拔乙獙憽?,變被動為主動,是當前小學作文教學中著力探索解決的的一個主要課題。那么,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呢?在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有以下四個方面:
1引導觀察,積累素材,結合課堂,觀察生活,從點滴小事中體會寫作之樂。
作文就是讓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有意義的內容用自己的語言形象地表達出來,要學生寫出有意義的內容,就必須要有豐富的生活。為了使學生作文有充實的內容,就必須引導學生深入了解生活,仔細觀察生活,在生活中積累素材,這樣學生在作文中才能真實地反映生活,真誠地說出自己內心深處的話,使文章具有真實感人的內容,何打動讀拆的情感。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隨時留心觀察周圍事物,把觀察到的情況用順序說出來、寫出來,觀察植物說植物,觀察活動說活動,學生情緒高,興趣濃。如,我讓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從生活中尋找發(fā)現鮮為人知的事物,自擬題目寫篇文章。這就熱鬧了,大家熱情高漲,發(fā)現了那么多大自然中不為人知的事物,他們的發(fā)現令人驚嘆,文章更令人興奮、令人激動,充分體現了學生通過引導怕主觀察生活的能力,其中兩篇《我的發(fā)現,……》被刊登在《黃河少年》雜志上。
在指導學生觀察的過程中還要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如:觀察植物時,觀察它們的干、枝、葉、花、果、色、味等;觀察動物時,觀察它的形態(tài)、動作、生活習慣等;觀察人物時,要注意觀察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這樣學生不但學會了觀察,而且善于觀察。
2讀中感悟,情動辭發(fā),要運用好表揚和鼓勵這把鑰匙,從情感中體會寫作之樂。
要用好表揚和鼓勵這把鑰匙,以此來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我曾教過的—位學生說:“作文對我來說一直是個難題,—寫作文我就頭疼,總是攻不下來。(論文范文)有一次,老師鼓勵我們寫真人真事,說心里話,在給《老師說心里話》和給《爸爸媽媽說心里話》的兩篇作文中,我如實寫出了作文的難處:一提筆就頭疼,肚子里有話卻寫不出來;真實地道出了爸爸媽媽經常打麻將給我?guī)淼挠绊懞妥约盒闹械耐纯?。沒想到老師在班上讀了我的這兩篇作文,還說我寫的真實可信,并鼓勵我繼續(xù)努力,從此我對作文產生了興趣”。由此看來,鼓勵對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是豐常重要的。
體驗成功是興趣作文的最大奧秘,大家知道,許多書本知識道理很枯燥,但一經聯系實際便趣味橫生,作文教學中寫作興趣的培養(yǎng),其實就是教師以激勵的教育方式,從外部給學生以適度的刺激,誘導其產生內動力,使學生把老師的教學要求轉化為自己的自覺行動,自覺主動地去學習和發(fā)展。恰如法國著名教育家斯第多惠所說的:教學的藝術主要在于“激脅、喚醒、鼓舞”。唯如此,學生才能“自奮其力”達到“自致其知”的效果。
3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插上聯想的翅膀,從記憶中體會寫作之樂。
想象力是寫好作文至關重要的—個因素,建立在對生活觀察的基礎上的想像力,主要是記憶、聯想和想象。
興趣只是基礎,觀察也并非目的,最重要的是要寫出來,這也就是說要對五光十色的生活用比較準確的語言文字再現在紙上,這就是記憶的能力。為此,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做到“日憶”,即每日一憶,對當天發(fā)生的事情進行一次回憶,想想有什么事可以成為作文素材。對“日憶”的要求即入睡前,把一天中經歷的事情在腦海里演—遍電影——這是會想,把有意義的事情挑選出來,思考可以把它寫成什么作文——這是記得。為了帶動全班學生積極主動進行日憶,我經常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比賽,看看誰說得是數量多,質量高。比賽時,總是以身作則,跟學生一起參賽,說—說今天有哪些事可以寫成作文。他們聽了,心悅誠服,大受啟發(fā),紛紛舉手,爭相發(fā)言。也有的學生覺得事情不少,可惜沒有意義,不能寫成作文。因為他對“有意義”理解很狹隘,以為只有好人好事才算有意義。其實不然,凡是對自己或他人具有教育作用,對事物的認識程度有所提高的事情都是有意義的。比如:因為“我上課講小話,插嘴,不遵守紀律,被老師批評了,這是壞事,但是有意義,他使“我”認識到我做錯了;班里的兩名同學打架,這是壞事,但是他使“我”懂得同學之間應該團結友愛……要求學生把這些事情記敘下來,積極動腦,寫成一篇篇有血有肉,棱角分明的佳作。聯想是寫作的動力。在描寫某一事物時,需要根據其所具有的特點,展開豐富的聯想,它不僅能增加作文的文采,而且能使文章內涵豐富,回味無窮。這就要善于培養(yǎng)學生對事物間互相聯系的能力。開始同學們在作文中總是不能很好的運用聯想,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在學了《小音樂家楊科》一文后,問同學們:“假如楊科生活在我們中間該怎么樣呢?”同學們思緒非?;钴S;有的說:“他會來到我們碌曲的大草原,為喜愛音樂的藏族小朋友演奏優(yōu)美動聽的曲子”,有的說:“我要讓楊科當我的小老師,將來長大了和楊科一起到北京為全國的小朋友們演奏”……在他們談了自己的想法后,我就要求他們根據這些想法寫一篇《假如楊科在我們中間》的作文,這次同學們都展開了豐富的想象,效果很好。
合理的想象,需要孩子們對生活熾熱而純真的感情。為此,我常常幫助他們樹立追求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信念。我利用同學們己有的知識基出,在學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和《窮人》一文后,分別寫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到我家做客》,及通過想象續(xù)寫《窮人》這個故事。沒想到《窮人》一文的續(xù)寫打開了同學們的思路,激發(fā)了同學們想象的翅膀,續(xù)寫的得心應手,一課時就脫稿而出。此時,我又利用同學們興趣正濃的時機,又出一題《二十年后的我》,同學的思路猶如打開的閘門,—發(fā)不可收拾。這樣,同學們的'想象力不斷增加,聯想逐漸豐富,作文不再是干巴巴的記述了。
4讀寫結合,加強仿寫,培養(yǎng)學生作文興趣,從興趣中體會寫作之樂。
小學階段的習作教學,首先要定位在“小”字上,從基礎抓起;其次,要遵循“讀寫結合”的原則:第三,最好以模仿起步,由模仿到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始終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篇篇文質兼?zhèn)涞恼n文是學生學習作者寫作方法的優(yōu)秀范例。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達方法,使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同時能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喚起創(chuàng)作欲望。我在講讀課文中,學習有些文章時,引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事物的方法,然后利用學到的觀察方法,去觀察周圍的事物,最后把觀察到的東西寫成文章。例如:我教《記金華的雙龍洞》時指出,這篇文章作者是按地點的轉變進行觀察的,課文是按作者游覽的順序寫的。先寫游覽的時間和地點,接著寫路上的見聞,然后介紹了外洞的情景,由外洞到內洞經過的情形,以及游內洞的情景,最后簡單介紹出洞的情景,但文章重點寫了游內洞的情景。學過這篇課文后,我便以《春游則岔》為題,同學們都去過則岔,我先引導同學們回憶則岔的一景一物,然后讓同學們按游覽的經過的風景:路上—石林—一線天—石林內的順序,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景物作為重點描寫下來。這次作文大部分同學寫得都很好。
由此可見,先積累后表達,由模仿到創(chuàng)造,從量的積累到質的突破,是提高小學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
以上這些做法都是我在教學中的一些嘗試,“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只有積極開動腦筋,不斷創(chuàng)新,變換寫作方法,激發(fā)學生興趣,才能夠讓學生從寫作中得到樂趣,才能夠使每位學生真正喜歡作文,讓我們攜起手來將快樂作文進行到底!
淺談非智力因素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培養(yǎng)論文篇十八
在當前化學教學中,有些老師仍然只考慮對知識、技能的傳授,而對如何通過教學發(fā)展學生智力,培養(yǎng)能力卻常常重視不足.
作者:陳亞寧顧紅菊作者單位:陜西省吳起縣高級中學刊名:新課程(教師版)英文刊名:xinkecheng年,卷(期):”“(7)分類號:關鍵詞:
淺談非智力因素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培養(yǎng)論文篇十九
知識經濟呼喚創(chuàng)新人才。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培養(yǎng)需要創(chuàng)新教育,其主渠道是創(chuàng)新性教學。如做人,作文能力是人的多方面的素質的綜合體現,因此,如何把創(chuàng)新教育落實到作文教學中,是我們目前必須探討的課題。
一、模仿,是創(chuàng)新的必由之路。
張志公先生說:“需要正確處理模仿和創(chuàng)造的關系。模仿,是學生的必經之路。不僅初入學的孩子愛模仿,中學生,大學生,以至早已離開學校的成年人,都在有意無意之間模仿自己認為好的事物?!彼谠u論前面引用的呂叔湘先生的話時說道:“語文的使用是一種技能,一種習慣,只有通過正確的模仿和反復的實踐才能養(yǎng)成。這些觀點是超越時空局限的,長時間可用?!?/p>
仿寫是學生學作文的必由之路,這條規(guī)律在近些年的作文教學經驗中,也能看到一些“蹤影”:“多讀多寫”“讀寫結合”“范文引路”,有人形容得更形象一點:“范文——寫作的實物教學”等等。其實,前人說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也是在強調“多讀”是“寫好”的前提條件。如今的中小學生,實在是沒工夫多讀,在寫的訓練環(huán)節(jié)上又出現了缺失,他們學作文就不能不陷入進步緩慢、舉步維艱的被動境地。
認識問題解決了,教學上,也不是個多么復雜的麻煩事。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
1.模仿課文,參照寫法。
寫作,必須從閱讀中攝取材料,主要是學習寫作技巧(主要是寫作實例而不是道理)。因為寫文章只有生活經驗是不行的,生活經驗還要用適當的合乎規(guī)范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即運用語言文字的技能,除此之外還需要一種更高級的能力——寫作技巧。寫作技巧可以概括為一套寫作規(guī)則,這些規(guī)則哪里來?如果只是由老師直接告訴學生,效果肯定是極微的。因為寫作規(guī)則要真正融入到學生思維中并控制學生寫作實踐,才會幫助學生寫出一篇好文章來。這就需要老師積極引導學生從學過的課文中來找規(guī)律,總結歸納方法,學生自己從課文中找出的規(guī)則比較具體實在,而且印象深刻,在寫作中可以運用,并通過老師的批改來驗證自己的實踐的正確性。
2.從修改中反向模仿。
寫作中的失誤是在所難免的。但明知是錯而重犯的機會卻是不多的,在寫作訓練中,加強學生的修改能力的培養(yǎng)也很有助于寫作能力的提高。修改錯誤的雖然不是直接模仿吸收人家的長處,但在批評別人的錯誤時,自己的認識本身是一種提高。因此,我們也可以把修改病文看成一種反向模仿。
3.在欣賞范文中借鑒。
欣賞范文中讓學生在寫作前欣賞一篇類似的優(yōu)秀范文,目的是著眼于吸取范文在構思立意、遣詞造句等方面的長處,至于成篇,寫作時只能求其神似,而不能照抄。
仿寫的訓練,還可以很好地規(guī)劃一下,解決各教學階段、各種文體的仿寫如何安排,各種仿寫練習在作文教學中如何穿插,尤其是精選一系列可仿的句、段、篇而形成一套切合實用的“模板”,由它鋪成“必由之路”的臺階,那么學生的作文在中學階段將得到更符合技能發(fā)展規(guī)律的培訓。
二、優(yōu)化寫作環(huán)境,為創(chuàng)新提供土壤。
寫作實踐的主體是寫作者自己,寫作教師的指導職能歸根結底只是為寫作者創(chuàng)設優(yōu)良的寫作環(huán)境,并有效地促使他們在這個環(huán)境中主動地進行寫作實踐,而不是“手把手地教”“口對口地傳”。寫作環(huán)境是指提供給學生的有關寫作實踐的各種條件的綜合。好的寫作環(huán)境有利于學生在寫作實踐中發(fā)揮主體作用。
1.少點空洞道理,多些行為引導。
作文的真正的資源是生活。生活是一切藝術創(chuàng)造的源泉;生活的本來面目是豐富多彩的,這是“資源”的客觀豐富性。這看起來已解決了寫作的生活源泉問題,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學生們在作文中普遍感到無事可寫無話可說,也就是說,客觀上豐富多彩的生活資源與值得寫到文章中的可用生活資源形成巨大的反差。其原因就是缺少促使學生去關注生活的引導工作。怎樣去觀照生活,觀照什么樣的生活,教師都沒有明確的把握和切實的指導措施。從學生角度來說,學生需要的不是道理,而是實實在在的行為引導。
2.更新評價觀念,鼓勵創(chuàng)新意識。
應該樹立怎樣的評文標準?首要的是講究“誠實”。葉圣陶先生提出“通”與“好”作為評文的標準?!霸鯓硬拍苁刮恼潞媚亍抑幌胩岢鰞牲c……這兩點是‘誠實’和‘精密’。”“‘誠實’就是有什么寫什么,或者是內心怎樣想怎樣感,筆下就怎樣寫?!堋瘎t是文字里要有由寫作者深至地發(fā)現出的,親切地感受到的意思情感,而寫出時又能不漏失它們的本真。”從葉老的話看,“精密”其實是“誠實”的高一層次的要求。
一般寫作,總要先讓學生覺得有事想講,有人想介紹,有話可說,有意見要提,先讓他覺得筆端不枯,這是必不可少的心理儲備。倘若過早地提出“典型”“反映”的要求,學生在心理上一下子被管制起來,一番“神傷”之后,會發(fā)現可寫的東西原來不多,即使寫出來,還不知能否符合老師的口味。他一下子感到自己的生活積累成了無用的東西,或者根本就沒有生活積累,感覺到自己的思想認識與老師需要的思想認識不是一回事,今后總要為“寫什么”大傷腦筋。如此下去,思路枯竭,激情消退,興趣漸無。學生作文全程滲透“積極”和“典型”意識,是對學生心靈的漠視和心理的壓制,從根本上違反了作文心理學規(guī)律,當然不會有創(chuàng)新的作文。我們應該提倡的,還是“以我手寫我心”,強調“獨抒性靈”。
三、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核心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
創(chuàng)新能力,包括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現創(chuàng)新設想的實際能力,其中,創(chuàng)新思維居于核心地位。心理學研究證明,創(chuàng)新思維與聚合思維和發(fā)散思維密切相關,聚合思維以邏輯思維為基礎,它十分強調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試圖形成對外界事物理解的種種模式,追求問題解決的惟一正確的答案。要培養(yǎng)中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就要充分認識發(fā)散思維在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要在培養(yǎng)學生聚合思維的同時,注重學生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
另外,題材新還指有時代感,新的時代為我們提供了大量新鮮材料,要鼓勵學生寫作時善于選取這些材料,寫出具有時代特色的好文章。
總之,文章是寫出來的,改出來的,但更重要的是想出來的。韓愈主張“行成于思”,葉圣陶先生說:“作文不僅僅練筆,實為訓練腦筋,使其就某一事物評悉思之,思之既明,取舍自定,條理自見,由作文啟迪精思之途。”因而,突破思維定勢的求異思維就更為重要了,它能鍛煉學生寫出一紙新穎,寫出一紙巧妙,寫出一紙風格,寫出一紙獨秀。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4205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