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根據(jù)教學任務和教材內容編寫的一種教學設計文稿,它是教師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具有指導教學、組織教學和管理教學的重要作用。編寫教案前,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和特點。部分教案范文來自優(yōu)秀教師的實際教學,具有一定的教學指導價值。
生物的遺傳現(xiàn)象教案篇一
知識目標:描述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的關系,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說出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說明人的性別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理解生男生女的問題,學會分析色盲病的遺傳方式,舉例說出人類主要的遺傳病,了解近親結婚的危害和遺傳病的預防。
能力目標:嘗試通過分析實驗現(xiàn)象推導出其包含的生物學本質,培養(yǎng)學生由現(xiàn)象到本質的抽象邏輯思維方法。嘗試運用逆向推導法,探討基因的傳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嘗試運用遺傳學解釋一些遺傳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激發(fā)學生深層次地對生命的思考和對生命的熱愛,增強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運用科學方法解釋生命科學的有關問題,關注轉基因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影響。能用科學態(tài)度看待生男生女的問題,運用所學知識影響周圍人們的舊觀念。
生物的遺傳現(xiàn)象教案篇二
了解課文講述的三種生物共棲現(xiàn)象,弄清生物共棲的原因,激發(fā)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講述的三種共棲現(xiàn)象,弄清它們共棲的原因。
教學難點。
理解什么是共棲。
課前準備。
熟讀課文,搜集其他生物共棲的資料。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教師引導學生活動設計說明。
1.導入新課。
2.板書質疑。
3.激發(fā)自主探究的興趣學生根據(jù)課題提出問題。
1.自讀課文解決問題。
(1)運用學過的方法讀懂課文。
(2)以表格式進行摘錄。
(3)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在小組內討論。
2.交流學習情況。
3.回答什么是共棲學生自學,解決剛才提出的問題,并按要求做筆記。
引導學生通過所填表格總結并發(fā)言。
生物共棲指不同物種間互惠共生的現(xiàn)象。
1.學習了課文,同學們一定深有感觸,現(xiàn)在,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說給大家聽。
2.把你最想說的那句話寫在表格的旁邊,并表格貼在讀書筆記本上。
學生自由發(fā)言,學生做筆記。
意在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樹立人與動物和平共處的觀念。
提醒學生要注重積累。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生物的遺傳現(xiàn)象教案篇三
課堂小結:
認識基因的顯性和隱性。
控制顯性性狀的基因(顯性基因),用大寫英文字母表示。
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隱性基因),用小寫英文字母表示。
分析基因對生物性狀的控制。
顯性性狀只有一個顯性基因就能表現(xiàn)如:aa或aa。
只有兩個隱性基因在一起時才表現(xiàn)隱性性狀,如:aa。
板書設計:
1、認識基因的顯性和隱性。
顯性基因——大寫英文字母表示。
隱性基因——小寫英文字母表示。
2、分析基因對生物性狀的控制。
aa或aa——顯性性狀。
aa——隱性性狀。
作業(yè):績優(yōu)學案(教材自主學習)。
教學反思:
這是生物的遺傳第3課時,前面已將遺傳現(xiàn)象、性狀、相對性狀;染色體、基因及dna三者的關系、染色體及其攜帶的基因是通過生殖活動實現(xiàn)的等相關內容都已介紹完畢,這節(jié)課的重點就是理解基因的顯、隱性及分析基因對生物的性狀是如何控制的。
本節(jié)課仍然是從孟德爾的豌豆實驗說起,純種高莖豌豆產生的后代是高莖。純種矮莖豌豆產生的后代是矮莖。純種高莖豌豆和純種矮莖豌豆雜交產生的第一代后代是高莖。第一代后代再自交產生的后代有高莖和矮莖,由此孟德爾認為性狀有顯性、隱性之分,控制性狀的基因也有顯性和隱性之分,從而得出基因的顯、隱性。通過分析豌豆實驗中基因對性狀的控制規(guī)律,得到顯性性狀只有一個顯性基因就能表現(xiàn)和只有兩個隱性基因在一起時才表現(xiàn)隱性性狀這樣兩條規(guī)律。
可以讓同學根據(jù)父母的情況分析子女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從而驗證自己調查的準確性。
整節(jié)課是層層遞進,一步一個腳印,老師講得流暢富有激情,學生聽得認真配合默契。不足之處:內容結束的稍早了幾分鐘,可以兩手準備多提供一些習題,靈活使用。
生物的遺傳現(xiàn)象教案篇四
常德方言在語音、詞匯發(fā)生了變異,這種變異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變革發(fā)展有關,同時也跟語言使用者的年齡、職業(yè)、文化修養(yǎng)、社會心理等有密切關系.
作者:任永輝作者單位:湖南城建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湘潭,411101刊名:考試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6)分類號:h1關鍵詞:語言變異常德方言語音詞匯
生物的遺傳現(xiàn)象教案篇五
引言:在了解生物界的豐富多彩之后,有些同學會提出一些新的問題:各種生物在生存發(fā)展過程中,是否會有共同的規(guī)律?(比如說,每種生物是怎樣將自己的特征傳給后代的?最初的生物是怎樣發(fā)生又是怎樣演變的?)生物能否孤立的生存,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等等。我們將在以后的生物課的學習中探討這些問題,共同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
對于“遺傳”這一詞,我們并不陌生。同學們可以在日常的觀察中發(fā)現(xiàn)許多遺傳的現(xiàn)象,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虎父無犬子;一代沒好妻,三代沒好子;種下的黃瓜不會成為葫蘆;兒子的長相像爸爸,等等。
在課下,同學們對人的一些特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我們看到了這些特征在上下代的連續(xù)性。生物體的親代與子代之間,在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等方面具有許多相似特征的.現(xiàn)象,叫做生物的遺傳。這些特征在上下代的傳遞過程中有沒有規(guī)津?我們先來分析這些特征。
學生活動】。
(1)小組討論。每小組選擇一項特征,分析該特征在上下代傳遞中有幾種方式,比如某同學的上眼瞼是雙眼皮,他的爸爸、媽媽也是雙眼皮,這是一種傳遞方式。會不會還有其他的方式,大家可以根據(jù)本小組的調查的結果進行分析。
(2)全班討論。各小組介紹小組討論的結果,所分析的特征有幾種傳遞的方式;各種特征在上下代的傳遞中是否有共同點;將討論的結果以列表的方式做出小結。
2、生物的性狀與基因和染色體。
遺傳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不同種類的生物有不同的形態(tài)特征、生理特性,就是同一種生物的不同個體在這些方面也會有所不同。這些特征,也就是生物體的形態(tài)特征或生理特性稱為性狀。同學們在自己身邊到處可以遇到。下面我們一起來認識生物的性狀。
學生活動: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叫做相對性狀。
那么你能否舉例說出那些屬于生物的相對性狀?
習題:1)、下列各組性狀中,屬于相對性狀的一組是(d)。
a、狗的卷毛和貓的直毛&nb。
sp;b、菜豆的白花和菜豆的綠葉。
c、豌豆的高莖和菜豆的矮莖d、小麥的有芒和小麥的無芒。
2)、下列各組性狀中,屬于相對性狀的是(c)。
a.狗的長毛與黑毛b.人體的身高與體重。
c.棉花的掌狀葉和雞腳葉d.豌豆的高頸與蠶豆的矮莖。
生物的遺傳現(xiàn)象教案篇六
尊敬的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級生物下冊第二章第四節(jié)《人的性別遺傳》,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材處理與學法指導、課堂教學設計等四個方面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做以下說明:
本節(jié)課是在前三節(jié)介紹基因控制生物性狀以及基因傳遞和顯隱性的基礎上,繼續(xù)學習《人的性別遺傳》,這節(jié)課主要是運用前三節(jié)的知識,解釋學生關注的人的性別遺傳問題,可以說是遺傳知識的擴展。從本節(jié)課的前后聯(lián)系來看,教材內容體現(xiàn)了經典與最新科技發(fā)展的統(tǒng)一,它將人人關心的性別問題轉化為染色體的組合,最終落腳于基因上,正是基因的差異,導致染色體的不同,結果產生男女有別。
教材在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上,注意了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從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自主獲得知識、技能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如通過讓學生觀察男、女成對染色體的排序圖和生男生女圖解,引導學生深入討論,男、女性染色體有哪些不同,不同染色體在組合中,會有什么結果出現(xiàn)?并歸納得出結論“生男生女機會均等”。同時教材也注意了科學與社會,科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指出所謂的“轉胎丸”并不能決定生男生女,而是人體生殖細胞中卵細胞是否與含有x染色體或y染色體的精子結合決定的。
1)重點: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男女染色體圖片,知道人的性別差異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
2)難點:通過模擬隨機受精活動理解生男生女機會均等的原因。
教學重、難點的確定依據(jù):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是新課標的核心,這是我確定本課重點的依據(jù);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讓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男孩女孩都一樣,從遺傳的角度分析,生男生女機會均等,這是我確定本課難點的原因。
根據(jù)初中生物課程標準和本地學生的實際。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
說明人的性別差異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
2.能力目標。
能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機會均等的原因。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能用科學的態(tài)度看待生男生女問題。
1、說教法。
在教法上,我采用了本校的“差異適應性教學”新教學模式,在“獨學”“對學”“群學”三個方面,根據(jù)教材的內容進行了的設計。我設計了以合作探究為主的學習方法:讓學生運用比較法發(fā)現(xiàn)“人的性別差異與第23對染色體有關”;運用實驗法探究生男生女的幾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始終主動地參與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
2、說學法。
性別是一種特殊的性狀,在學生中總是存在著一種神秘感,因此本節(jié)課自然會成為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本節(jié)課的關鍵是一方面是讓學生明白生男生女機會均等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與思考,分析與討論獲得科學探究的方法。
首先,我播放了前一段時間新聞中播出的《產子秘方—“轉胎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提出一個學生們非常感興趣的問題“轉胎丸”真的能決定生男生女嗎?”
接下來,我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教材p36~p39內容,勾畫男女染色體差別及生男生女機會角等的原因,并完成教材助讀中的問題。
1、人的性別是由什么決定的?
2、是誰發(fā)現(xiàn)了性染色體?如何發(fā)現(xiàn)的?
3、美國細胞學家威爾遜和斯特蒂文特是如何進一步給男女的性染色體命名的?
4、生男生女機會均等、女人在兩次月經之間會排出一個含___染色體的卵細胞。男人在一次生殖活動中可排出上億的精子,從含有的性染色體來說有___種,一種是含___染色體的,一種是含__染色體的。
自讀完畢后,小對子相互交流,質疑在閱讀教材和教材助讀中的問題,并解決問題,相互檢測后,共同解決p38頁的討論題,讓學生們在觀察與思考中知道男女有別的原因,從而培養(yǎng)學生互助和歸納的能力。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要組織好同學間的討論。如x與y染色體兩者有什么差異?對于生男生女圖解,我讓學生借助模擬生男生女機會均等實驗活動來完成,讓學生在活動中感知生男生女的機會是均等的。
通過學生們分析我國人口比例失調的原因?讓學生能用科學的態(tài)度看待生男生女的問題。
學生。
運用本節(jié)課的知識,來解釋一下“雙胞胎”、“龍鳳胎”各是怎么一回事嗎?
從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男女染色體的差別。
二、生男生女機會均等的原因。
x、y染色體的隨機組合使得生男生女機會均等。
生物的遺傳現(xiàn)象教案篇七
遺傳和變異是高中牛物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特別是分子生物學和以基因丁程為核心的生物科學技術更是高考的.熱點和牛物命題取材的重要素材.所以做好本專題的復習顯得尤為重要.“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和“伴性遺傳”是位于常染色體上和性染色體上的基因在生物體產生有性生殖細胞(減數(shù)分裂)時所發(fā)生的規(guī)律,在學習過程中我們要理解等位基因的概念,基因型、表現(xiàn)型及二者的天系,知道三個基本規(guī)律的適用范圍.
作者:張梅作者單位:三河二中,河北,三河,065200刊名:考試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2)分類號:q3關鍵詞:
生物的遺傳現(xiàn)象教案篇八
1、說出遺傳密碼的閱讀方式。
2、說出遺傳密碼的破譯過程,包括伽莫夫的三聯(lián)體推斷,克里克的實驗推斷,尼倫伯格和馬太的蛋白質體外合成實驗。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教學重點。
遺傳密碼的破譯過程,引導學生感受這種思維過程并產生與科學家的思維共鳴。
(二)教學難點。
1、克里克的t4噬菌體實驗。
2、尼倫伯格和馬太的蛋白質體外合成實驗。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研究背景。
什么是莫爾思電碼呢?它是由美國畫家和電報發(fā)明人發(fā)明的一套有“點”和“劃”構成的系統(tǒng),通過“點”和“劃”間隔的不同順序來表達不同的英文字母、數(shù)字、和標點符號。請根據(jù)莫爾思電碼表,將書本中問題探討中的那段電文譯成英文。
學生:where。
are。
genes。
located。
學生:基因位于dna上。
要破譯一個未知的密碼,一般的思路就是比較編碼的信息,即密碼和相應的譯文。對遺傳密碼來說最簡單的破譯方法就是將dna順序或mrna順序和多肽相比較。但和一般的破譯密碼不同的是,遺傳信息的譯文——蛋白質的順序是已知的,未知的都是密碼。
(二)遺傳密碼的閱讀方式的.探索。
1954年,科普作家伽莫夫在理論上嘗試了遺傳密碼的解讀,他設想:若一種堿基與一種氨基酸對應的話,那么只可能產生4種氨基酸,而已知的天然氨基酸有20種,因此不可由一種堿基對應一種氨基酸;若2個堿基與一種氨基酸對應的話4種堿基共有16種不同的排列組合,也不足以編碼20種氨基酸;因此他認為3個堿基編碼一種氨基酸就可以解決問題。4個堿基與一種氨基酸對應的話就會產生256種排列組合。相比較而言。只有三聯(lián)體較為符合20種氨基酸。伽莫夫是用數(shù)學的排列組合的方法在理論上作出推測的,后來的實驗證實這一推測是完全正確的。
接下來,人們不禁要問在三聯(lián)體中的每個堿基只讀一次還是重復閱讀呢?以重疊閱讀和非重疊方式閱讀dna序列會有什么不同?思考p74的問題:
學生:1個。
如果密碼子是重疊的,這一改變又將影響多少個氨基酸?
學生:3個。
學生:將會影響后面所以的氨基酸。
如果插入2個堿基呢?
學生:也會影響后面所以的氨基酸。如果插入3個堿基呢?
學生:將會在原氨基酸的序列中多一個氨基酸。
學生:如果插入1個堿基,影響3個氨基酸,多肽比原來正常多肽多1個氨基酸。
學生:如果插入2個堿基,影響4個氨基酸,多肽比原來正常多肽多2個氨基酸。
學生:如果插入3個堿基,影響5個氨基酸,多肽比原來正常多肽多3個氨基酸。
(三)遺傳密碼的驗證(克里克實驗)。
結合書本74頁有關句子中插入英語字母對語句產生的變化來理解。
當插入1、2個堿基時,會對后面所以的氨基酸產生影響。當插入3個堿基時,則可能對部分的氨基酸有影響,所以有可能合成正常功能的蛋白質。
補充遺傳密碼的特點:
(1)不間斷性:mrna的三聯(lián)體密碼是連續(xù)排列的,相臨密碼之間無核苷酸間隔。
(2)不重疊性:對于特定的三聯(lián)體密碼而言,其中每個核苷酸都具有不重疊性。不重疊性使密碼簡單而準確無誤。并且當一個核苷酸被異常核苷酸取代時,不會在肽鏈中影響多個氨基酸。
(3)減并性。
(4)通用性。
(5)起始碼和終止碼:gug作為起始碼,到目前為止只在一種噬菌體蛋白質中發(fā)現(xiàn)過,在正常情況下,它是纈氨酸的密碼子。所以說肽鏈合成的第一個氨基酸總是甲硫氨酸。
(四)遺傳密碼對應規(guī)則的發(fā)現(xiàn)。
馬太和尼倫伯格和克里克的方法和思路完全不同,他們采用的體外合成蛋白質的技術。
(1)去模板:除去dna和mrna。在細胞提取液中含有核糖體、atp及各種氨基酸。是一個完整的翻譯系統(tǒng)。
(2)加入多聚尿嘧啶核苷酸代替天然的mrna,發(fā)現(xiàn)合成了單一的多肽,既多聚苯丙氨酸。這一結果不僅證實了無細胞系統(tǒng)的成功,也說明uuu是苯丙氨酸的密碼子。
生物的遺傳現(xiàn)象教案篇九
吳丹丹。
【教學目標】。
3.能對自己家人的外形特征進行比較,并能說出哪些地方相似。
【教學重點】。
了解遺傳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教學難點】。
【教學準備】。
教師材料:課件。
學生材料:與家人的照片、記錄單。
【教學時間】。
1課時。
(交流展示,情景導入)。
1.教師通過諺語俗語引入新課。(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天下烏鴉一般黑;爹矮矮一個,娘矮矮一窩;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虎父無犬子)學生知道的也可以發(fā)言。學生思考這些諺語俗語是從哪里來的呢?人們是通過什么來。
總結。
出這些諺語俗語的呢?——引出課題(生物的遺傳現(xiàn)象)。
2.做游戲,找出三對家長的孩子或根據(jù)孩子找家長。(利用ppt打出來)。
通過觀察三個孩子和家長的外貌尋找相似點,從而確定三個孩子的家長,在這個活動中老師可以不給孩子以標準答案,只要是孩子找到的相似點教師就可以給予肯定。
(目標驅動,互動探究)。
3.讓學生根據(jù)剛剛找家長的規(guī)律來找自己同學的家長。
把班級分成八個小組,每位同學都從家里帶來自己父母的照片,然后每組的照片裝在一個信封里,教師把小組的信封打亂再發(fā)下去,讓學生組內討論交流找家長。
匯報:每個小組選一名代表展示自己小組交流所得出的結論,也就是所找到的是哪位同學的家長,并說出自己的依據(jù)。(這里可能會有很多同學找錯,這個沒有關系,可以充分讓學生去互動,最終確定結果,充分體現(xiàn)了開放的課堂。)。
(同學們根據(jù)孩子和家長有許多相似的特征找出他們是一家人,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一些和父母相似的特征呢?)再研究一對父子。
1.研究陳強、馬季父子的照片。
(這是我國著名的喜劇演員陳佩斯和他的父親陳強的照片,大家仔細找找,他們哪些地方相似。)。
眼睛。
眉毛。
耳朵。
臉型。
嘴巴。
頭發(fā)。
其他。
像
不像。
2.關于頭發(fā),同學們討論和爭執(zhí)的非常劇烈,陳強我們看的出來他患有脫發(fā),這里要補充的,陳佩斯原來頭發(fā)也是一樣的,也患有脫發(fā),頭上的頭發(fā)不多,為了演出的方便把其他的頭發(fā)也剃了,所以你們再想想他們的頭發(fā)是否是相似的。
3.除了長相和疾病以外,孩子與父母還有可能具有哪些相似的特征呢?我們再來看一看另外一對父子。
4.(課件出示馬季父子的全身照)。
(圖1馬季)(圖2馬東)。
5.讓學生找出他們的身材很像,都有微微發(fā)福的體型。(教師點撥,提煉建模)。
6.孩子和父母都有一些相似的特征,你們都知道這種顯現(xiàn)叫什么嗎?(遺傳)。
7.讓孩子用一句自己的話解釋一下什么叫做遺傳?
(可以多請幾個孩子回答,老師做總結)。
8.教師總結:子女和父母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著一些相似的特征,這種現(xiàn)象叫做遺傳。
(校正反饋,內化提升)。
9.陳強父子有遺傳,馬季父子有遺傳,你們和父母之間有遺傳嗎?
10.看樣子我們中國人都有遺傳現(xiàn)象,那外國人呢?(出示布什父子的照片)。
(圖片1:老布什)(圖片2:小布什)。
11.引導學生得出結論:中國人有遺傳現(xiàn)象,外國人也有遺傳現(xiàn)象,看來遺傳是人類的普遍現(xiàn)象。
三、
1.出示動物一家讓學生尋找遺傳特征。
(分別出示動物小狗、企鵝、豹子、馬、長頸鹿五家的家庭照片,讓學生尋找遺傳的現(xiàn)象,主要通過觀察他們的毛皮的顏色、花紋、形態(tài)等尋找遺傳的現(xiàn)象)。
2.教師總結:生物都有遺傳,世界上所有能繁衍后代的生物都有遺傳。
4.教師用電腦出示一塊豌豆地和幾幅豌豆圖片讓學生觀察并思考要是讓自己去尋找遺傳的現(xiàn)象,那么自己會從哪幾個方面下手。
5.老師出示遺傳學家孟德爾的研究項目。
(種子的形狀、種子的顏色、種皮的顏色、豆英形狀、豆英顏色、花的位置、莖的高度)。
四、拓展延伸。
2.學生推測并說明自己的理由。
3.觀看小貓找爸爸動畫。
【板書設計】。
植物。
動物子女與父母或多或少相似的特征遺傳。
人類。
生物的遺傳現(xiàn)象教案篇十
1.遺傳的現(xiàn)象:
對于“遺傳”這一詞,我們并不陌生。同學們可以在日常的觀察中發(fā)現(xiàn)許多遺傳的現(xiàn)象,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兒子的長相像爸爸,等等。我們知道,不同種類的生物有不同的形態(tài)特征、生理特性,就是同一種生物的不同個體在這些方面也會有所不同。這些特征,也就是生物體的形態(tài)特征或生理特性稱為性狀。
在課下,同學們對人的一些性狀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我們看到了這些性狀在上下代的連續(xù)性。這種連續(xù)性是否也是遺傳現(xiàn)象?這些性狀在上下代的傳遞過程中有沒有規(guī)津?我們先來分析這些性狀。
【學生活動】。
(1)小組討論。每小組選擇一項特征,分析該特征在上下代傳遞中有幾種方式,比如某同學的上眼瞼是雙眼皮,他的爸爸、媽媽也是雙眼皮,這是一種傳遞方式。會不會還有其他的方式,大家可以根據(jù)本小組的調查的結果進行分析。
(2)全班討論。各小組介紹小組討論的結果,所分析的性狀有幾種傳遞的方式;各種性狀在上下代的傳遞中是否有共同點;將討論的結果以列表的方式做出小結。
性狀與父母相同,或者與父母之一相同,這種現(xiàn)象就是遺傳。用生物學的術語敘述遺傳這一概念,遺傳是指生物的性狀傳給后代的現(xiàn)象。
若性狀與父母不同,叫做什么?子女為什么會出現(xiàn)不同于父母的性狀?這些問題,我們將在下一節(jié)討論。
提出問題,討論:父母能否直接將具體的性狀傳給孩子?父母傳給孩子的是什么?
從生殖發(fā)育的過程看,聯(lián)系父母與子女的結構是生殖細胞。所以,我們可以說父母的性狀是通過生殖細胞――卵細胞和精子傳給后代的。同樣,各種生物也是通過生殖細胞把性狀傳給后代的。
提出問題:一個小小的生殖細胞為什么可以決定后代具有什么性狀?
我們必須研究細胞內部的結構和細胞所含有的物質。
2.染色體和基因:
(1)染色體:
科學家在研究細胞時發(fā)現(xiàn)細胞核中有一種物質,這種物質很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就將這種物質稱為染色體??茖W家還發(fā)現(xiàn)各種生物的細胞中染色體的形態(tài)結構和數(shù)目是不同的。每種生物的染色體有自己獨特的特點。
展示人的染色體和果蠅(雌)染色體圖:不同生物染色體形態(tài)不同。
展示幾種生物染色體的數(shù)目:不同生物染色體數(shù)目不同。
提問:從以上四種生物染色體的形態(tài)和數(shù)目我們可以看到什么?
――各種不同物種生物的細胞中染色體的形態(tài)結構和數(shù)目是不同的。同一物種又是相對穩(wěn)定的。
――體細胞染色體數(shù)是生殖細胞染色體數(shù)2倍,或者說生殖細胞染色體數(shù)是體細胞染色體數(shù)的1/2。
進一步研究細胞中的染色體,發(fā)現(xiàn)體細胞中總有每兩條形態(tài)大小相同,可以配成對,所以人的體細胞中有染色體46條,配成23對,玉米體細胞中有染色體10對。
提出問題,討論:在生殖發(fā)育過程中,體細胞與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是怎樣變化的?
這樣,孩子的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就與父母的相同了。就我們體細胞中的每一對染色體來說,其中一條來自父親,另一條來自母親。
提出問題:人們?yōu)槭裁催@樣重視染色體的變比?
――這是由于染色體數(shù)目規(guī)律的變化與生物的遺傳有密切的關系。
我們知道,生物體的遺傳物質存在于細胞核中,在細胞核中遺傳物質又主要存在于染色體上。受精卵中的每一對染色體,一條來自父親,另一條來自母親,由受精卵經過發(fā)育形成的孩子的細胞中就具有了父母雙親的染色體或者說父母雙親的遺傳物質了。父母的遺傳物質就是這樣傳給了子女。
染色體中的遺傳物質叫做核酸。同學們在廣播、電視和報刊上聽到看到的dna就是核酸的一種。
提出問題:每種生物都有許多性狀,染色體上的遺傳物質怎樣控制這些不同的性狀?
(2)基因:
“基因”這一名詞,同學們也不陌生。但是它到底是什么?它與生物性狀有什么關系?
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生物的不同性狀是由不同的基因決定。我們常說的基因是指位于染色體上的分成若干小單位的遺傳物質,這些決定生物性狀的遺傳物質的小單位叫做基因。如:豌豆的花有紅色、白色,莖有高、矮,人的上眼瞼有雙眼皮、單眼皮,等等,是由不同基因決定的。
基因是染色體上遺傳物質的小片段,所以基因也與染色體相同,在體細胞中成對存在,在生殖細胞中只有其中的一個。它們的關系可以這樣表示:
我們是否可以這樣理解:在我們體細胞中的每一對基因中的兩個基因,一個來自父親,一個來自母親。
【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討論分析了什么是遺傳,知道了生物性狀的遺傳是通過生殖細胞傳給后代的,最終決定性狀的遺傳的是位于染色體上的遺傳物質。具體到某一性狀,遺傳是由基因決定的。不同的基因會有不同的性狀。在了解了這些知識后,有些同學會提出新的問題,這一對基因怎樣決定性狀?同樣是一對基因,為什么有的人是雙眼皮,有的人是單眼皮?為什么會出現(xiàn)子女與父母不同性狀的現(xiàn)象?這些問題我們將在下一節(jié)課討論。
【板書設計】。
生物的遺傳現(xiàn)象教案篇十一
1.遺傳的現(xiàn)象:
性狀:生物體的形態(tài)特征或生理特性稱為性狀。
遺傳:生物的性狀傳給后代的現(xiàn)象叫做遺傳。
各種生物通過生殖細胞把性狀傳給后代的。
2.染色體和基因:
(1)染色體:
(2)基因:
第二課時:
【復習】。
(1)什么是性狀?什么是遺傳?請舉例。什么叫染色體?什么叫基因?
(3)為什么說我們體細胞中的遺傳物質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
【引入】。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有關染色體和基因的知識,我們還提出了這樣幾個問題。
(1)一對基因怎樣決定性狀?
(2)同樣是一對基因,為什么有的人是雙眼皮,有的人是單眼皮?
(3)為什么會出現(xiàn)子女與父母不同性狀的現(xiàn)象?
【新課】。
下面我們以人的上眼瞼為例,研究以上問題。
生物的一些性狀是由一對基因控制的,如人的眼瞼,耳垂等。
提出問題,討論:以a或a表示控制上眼瞼特征的基因,這兩個基因在人體內會有幾種結合方式,分別決定什么特征?同學們可以討論并提出自己的假設。
a與a結合,可能會有三種方式:aa、aa和aa。
有的同學會問為什么不是aa決定雙眼皮呢?在研究這個問題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細胞中的成對基因有顯隱性之分,即顯性基因和隱性基因。
3.基因的顯性與隱性:
見下頁。
雙眼皮由顯性基因決定,以大寫字母表示顯性基因,細胞中的基因是aa;
單眼皮由隱性基因決定,以小寫字母表示隱性基因,細胞中的基因是aa。
那么,基因為aa,既有顯性基因,又有隱性基因,會表現(xiàn)出什么性狀呢?
在基因為aa時,隱性基因a不能表現(xiàn),只表現(xiàn)顯性基因a決定的性狀,所以aa也是雙眼皮。
提出問題,討論:上一節(jié)課,我們在分析人體幾種性狀的遺傳方式時,歸納出有這樣幾種情況,以上述眼瞼的特征為例:
示投影片:(1)爸爸、媽媽雙眼皮,孩子雙眼皮;
(2)爸爸、媽媽單眼皮,孩子單眼皮;
(3)爸爸、媽媽雙眼皮,孩子單眼皮;
(4)爸爸雙眼皮、媽媽單眼皮,孩子雙眼皮;
(5)爸爸雙眼皮、媽媽單眼皮,孩子單眼皮;
(6)爸爸單眼皮、媽媽雙眼皮,孩子雙眼皮;
(7)爸爸單眼皮、媽媽雙眼皮,孩子單眼皮。
請同學們利用顯隱性基因的知識對以上各種情況產生的原因作出解釋。
提問:父母都是雙眼皮,體細胞中成對基因會有幾種情況?
(1)父親的基因aa,母親的基因aa,會不會生出單眼皮的后代的后代?
示投影片:教材p.133圖v-3。
提出問題:請同學們思考,會不會有這種情況,父母都是單眼皮,生出一個雙眼皮的孩子?要說明可能或不可能的理由。
留一個小作業(yè),請同學們根據(jù)以上學到的知識對投影片所示的(1)、(2)、(4)、(5)等幾種情況進行分析。
4.遺傳病與禁止近親結婚:
禁止近親結婚是我國婚姻法的規(guī)定。為什么將遺傳病與婚姻法的規(guī)定聯(lián)系起來?我們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遺傳病。
請同學們看課本p.133下面的圖。這是一個先天性愚型病患者。這種病人的患病特征主要是天生智力低下,發(fā)育遲緩,坐立走都很晚,只會說“爸”、“媽”單音節(jié)詞,有的缺少抽象思維的能力。這種疾病是天生的,但得這種病的孩子的父母可能是正常的。那么,患者患病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經過研究發(fā)現(xiàn),患者的父母產生的生殖細胞中遺傳物質發(fā)生變化,使患者一生下來就有這種疾病,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遺傳病。
(1)遺傳?。河捎谶z傳物質發(fā)生變化引起的疾病為遺傳病。
遺傳病是遺傳物質變化引起的,不具有傳染性。目前,已經了解的人類遺傳病有4000余種,如白化病、色盲、血友病等。其中一些遺傳病直接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甚至造成死亡。
以前,遺傳病一般是無法治療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科學家們正在力圖使發(fā)生變化的遺傳物質恢復正常的活動來治療某些遺傳病。但目前大多數(shù)遺傳病仍然不能治療。
提出問題:遺傳病不會傳染,也不能治療,對于它是否可以不管,隨它發(fā)生?
我們不能治療,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一定的措施減少遺傳病的發(fā)生。這些疾病的患者給家庭帶來了精神、經濟負擔,也對社會造成一定的影響。為提高整個民族的素質,我們應該盡量減少遺傳病的發(fā)生。如何減少遺傳病的發(fā)生?。
(2)禁止近親結婚:
根據(jù)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近親結婚,如表兄妹、表姐弟結婚,婚后所生子女遺傳病發(fā)生的幾率高于非近親結婚。如白化病,近親結婚子女患病的可能性是非近親結婚子女患病可能性的13.5倍;全色盲,近親結婚子女患病的可能性是非近親結婚子女患病可能性的17.9倍。我們國家某地有一個山村,由于近親結婚的人多,出現(xiàn)了許多傻子,被稱為“傻子村”。
有的同學會問,為什么近親結婚,后代遺傳病發(fā)生的機會會增加?我們知道,攜帶致病基因的人并不一定表現(xiàn)出遺傳病,如由隱性基因引起的遺傳病,但這種基因有可能遞給下一代。血緣關系遠,具有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比較小。而近親結婚,婚配的雙方遺傳基因相近,婚后所生子女得遺傳病的可能性就大。
為提高整個民族的素質,也為了減少遺傳病給家庭、個人帶來的痛苦,我國婚姻法明確規(guī)定,禁止近親結婚。表兄妹、表姐弟結婚是違反法律的行為,是不允許的。
【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初步了解了基因是怎樣決定生物具體的性狀的,這可以幫助我們解釋一些遺傳現(xiàn)象。我們也初步了解了國家為什么規(guī)定近親禁止結婚的原因和意義。
生物性狀的遺傳是很復雜的,也是很有趣味的,在這里我們只是學習了最基本的知識。有關這方面的知識,我們在高中還會繼續(xù)學習。同學們如果有興趣,可以閱讀些有關的書籍,也可以向老師或有關人員請教。
【板書設計】。
3.基因的顯性與隱性(見下頁首):
4.通傳病與禁止近親結婚:
(1)遺傳?。河捎谶z傳物質發(fā)生變化引起的疾病為遺傳病。
(2)禁止近親結婚。
小資料。
1.人類染色體數(shù)目的確定:
人類認識染色體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1882年,德國細胞學家弗魯門(w.flemming)在研究細胞分裂時,發(fā)現(xiàn)細胞核中有易被堿性染料染上顏色的物質,把它稱為染色質。1888年,德國解剖學家沃德耶(w.waldeyer)將染色質稱之為染色體。從此以后,人們對染色體的研究報告不斷提出,人們知道了連多生物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那么,人的染色體數(shù)目是多少?30多年前,遺傳學家卻一直不清楚。有的遺傳學家提出人的染色體數(shù)目與大猩猩、黑猩猩一樣都是48條。1952年,在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工作的美籍華人徐道覺博士意外的發(fā)現(xiàn)了人的染色體數(shù)目。一天,他對在常規(guī)組織培養(yǎng)下的細胞進行觀察,無意中發(fā)現(xiàn)顯微鏡下出現(xiàn)鋪展得很好的染色體,雜色體數(shù)目為46條,而不是48條。后來,徐道覺博士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搞清了“奇跡”出現(xiàn)的原因,不知實驗室的哪位實驗員把配制的沖洗培養(yǎng)細胞的平衡溶液誤配成低滲溶液,細胞膜在低滲溶液中容易漲破,所以染色體逸出,鋪展良好,清晰可辨。遺憾的是,雖然徐道覺博士發(fā)現(xiàn)了人類染色體不是48條,而是46條,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他沒有堅持自己的發(fā)現(xiàn)。1956年,華裔學者莊有興和他的同事通過實驗證明了人的染色體是46條,并發(fā)表了實驗結果。為此,莊有興榮獲美國肯尼迪國際獎。
2.常見生物的染色體數(shù)目。
3.常見遺傳病的遺傳方式:
單基因遺傳: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并指、多指;
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白化病、先天性聾啞。
x連鎖隱性遺傳:血友病、紅綠色盲;
x連鎖顯性遺傳:抗維生素d佝僂??;
染色體結構畸變:貓叫綜合癥。
4.隱性遺傳病的近親結婚和非近親結婚的發(fā)病率:
生物的遺傳現(xiàn)象教案篇十二
在相對性狀的遺傳中,表現(xiàn)為隱性性狀的基因組成只有一種dd;表現(xiàn)顯性性狀的基因組成有兩種dd或dd。
基因組成是dd的個體只表現(xiàn)d控制的性狀不表現(xiàn)d控制的性狀,但d不受d影響還會繼續(xù)遺傳下去。
能卷舌為顯性基因,用r表示。
不能卷舌(平舌)為隱性基因,用r表示。
能卷舌的基因組成:rr或rr,平舌的基因組成:rr。
認識基因的顯性和隱性。
控制顯性性狀的基因(顯性基因),用大寫英文字母表示。
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隱性基因),用小寫英文字母表示。
分析基因對生物性狀的控制。
顯性性狀只有一個顯性基因就能表現(xiàn)如:aa或aa。
只有兩個隱性基因在一起時才表現(xiàn)隱性性狀,如:aa。
1、認識基因的顯性和隱性。
顯性基因——大寫英文字母表示。
隱性基因——小寫英文字母表示。
2、分析基因對生物性狀的控制。
aa或aa——顯性性狀。
aa——隱性性狀。
作業(yè):績優(yōu)學案(教材自主學習)。
這是生物的遺傳第3課時,前面已將遺傳現(xiàn)象、性狀、相對性狀;染色體、基因及dna三者的關系、染色體及其攜帶的基因是通過生殖活動實現(xiàn)的等相關內容都已介紹完畢,這節(jié)課的重點就是理解基因的顯、隱性及分析基因對生物的性狀是如何控制的。
本節(jié)課仍然是從孟德爾的豌豆實驗說起,純種高莖豌豆產生的后代是高莖。純種矮莖豌豆產生的后代是矮莖。純種高莖豌豆和純種矮莖豌豆雜交產生的第一代后代是高莖。第一代后代再自交產生的后代有高莖和矮莖,由此孟德爾認為性狀有顯性、隱性之分,控制性狀的基因也有顯性和隱性之分,從而得出基因的顯、隱性。通過分析豌豆實驗中基因對性狀的控制規(guī)律,得到顯性性狀只有一個顯性基因就能表現(xiàn)和只有兩個隱性基因在一起時才表現(xiàn)隱性性狀這樣兩條規(guī)律。
可以讓同學根據(jù)父母的情況分析子女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從而驗證自己調查的準確性。
整節(jié)課是層層遞進,一步一個腳印,老師講得流暢富有激情,學生聽得認真配合默契。不足之處:內容結束的稍早了幾分鐘,可以兩手準備多提供一些習題,靈活使用。
生物的遺傳現(xiàn)象教案篇十三
教學建議。
本節(jié)是本章的重點節(jié),內容也比較多,可以用兩課時來完成。
在上課的前一周,要布置學生按照課本上c看一看,想一想)中提出的五項特征,向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作調查。在布置調查任務時,要教會學生具體識別這些性狀的相對性狀(識別方法見“參考資料”部分)。要提醒學生注意,如果某人的“雙眼皮”是經過美容手術而造成的,則不能當做雙眼皮。上課以前,教師還應該了解學生調查的情況和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以便在上課時心中有數(shù)。
因為是調查自己和親人的特征,學生們會有很大的興趣,往往會在課上或課下提出許多問題,課堂上也容易活躍甚至會很熱鬧。因此,教師必須把握住課堂秩序。上課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對學生調查情況的了解,提出一兩個具體的問題請某個同學回答。事先要了解好,最好選取的是該生的一種隱性性狀,其父母一方為顯性性狀,而另一方為隱性性狀。如該生為卷舌的,其父母一方為卷舌而另一方為不卷舌的。通過提問只要能夠說明遺傳和變異現(xiàn)象就可以了。要避免在課堂上泛泛地問全班學生哪些性狀與父方相同,哪些性狀與母方相同。因為這樣問,同學們都想說說自己調查的情況,課堂上容易混亂。課堂上不要引導學生去討論那些性狀本身,而要在認識到遺傳現(xiàn)象后,立即轉入講解“性狀”的概念和“遺傳”的概念。
關于性狀,課本上只舉了形態(tài)特征的例子。教師還可以補充一兩個生理特征方面的例子。例如,一般人都能分辨各種顏色,稱為正常色覺。但有的人對各種顏色都不能分辨,稱為色盲。也有的人對大部分顏色能夠分辨,只是對紅、綠色分辨不清,稱為紅綠色盲。又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相同的溫度和陽光的照射下,有的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高,積累的有機物多,如玉米、甘蔗等,而有的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就低一些,有機物積累得也少一些。
關于遺傳途徑,可以結合學生已經學過的關于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方面的知識來講述。在說明了父母的性狀是通過他們的生殖細胞傳給子女以后,還可以提一下:一個多細胞生物體的全部體細胞,都是由最初的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逐漸發(fā)育而來的。這為后面講述生物體所有的細胞內都含有本物種所特有的遺傳物質,以及講述體細胞內都含有一定數(shù)量的.染色體奠定必要的基礎。
遺傳的物質基礎――染色體、dna和基因是本節(jié)的重點,也是難點,要注意講清以下幾個要點。
1、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物質決定的,主要的遺傳物質是dna。
2、生物的某個具體性狀是由遺傳物質上的一個小片段(即一個小單位)基因決定的。
3、基因存在于染色體上,而染色體是存在于細胞核內的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
4、每種生物都有一定的穩(wěn)定不變的染色體數(shù)。
5、在體細胞中,染色體成對存在,因此決定某一性狀的基因也是成對存在的。
6、在形成生殖細胞進行細胞分裂時,成對的染色體要彼此分開,分別存在于新產生的生殖細胞中。因此,在生殖細胞中,染色體只是成單存在,即只有每對染色體中的一個;染色體上的基因也是成單存在的,即只有每對基因中的一個。
7.控制生物性狀的基因具有顯性、隱性之分,分別稱為顯性基因和隱性基因。因此,它們控制的同一性狀就有顯性表現(xiàn)和隱性表現(xiàn)兩種。
由于學生沒有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的知識,使得這部分內容很難講清。為了幫助學生能夠理解,教師可以制作一個簡單的活動掛圖來講解(若做成投影幻燈的疊片,使用更為方便。做法見“參考資料”)。
在講清這些要點之后,還可以介紹一下卷舌和不卷舌的遺傳實例。這可以通過和學生一起討論來解決。在所討論的實例中,要注意下面幾個問題:
(1)父母雙方控制卷舌和不卷舌的成對基因,是由一個顯性基因(a)和一個隱性基因(a)組成的。
(2)在形成生殖細胞時,由于同一對染色體的分開,這一對基因必然會分離,因此會形成兩種不同的生殖細胞(精于或卵細胞),即帶有a基因的精子或卵細胞和帶有a基因的精子或卵細胞。
(3)在受精過程中,不同的精子和卵細胞相融合的機會是均等的,也就是說:帶有a基因的精子有可能與帶有a基因的卵細胞相融合,也有同等的可能性與帶有a基因的卵細胞相融合;同理,帶有a基因的精子與帶有a或a基因的卵細胞相融合的可能性也是同等的。因此,其子女就有可能出現(xiàn)三種基因的組合方式,即aa、aa、aa。
(4)由于顯隱性的關系,子女最后表現(xiàn)出來的性狀一般只會有兩種情況,即卷舌或不卷舌。
關于人類的遺傳病,重點是闡明遺傳病的病因是遺傳物質發(fā)生了改變。先天性愚型病的病因則是由于染色體發(fā)生了異常改變,從而造成先天智力低下。至于遺傳病的各種癥狀,像課文所寫的那樣簡單地介紹一下就可以了,不必多講。
生物的遺傳現(xiàn)象教案篇十四
探究過程和方法:
能仔細觀察并描述圖片中三個孩子及其父母所具有的相似點;能對自己與家人的外型特征進行比較,并作合理解釋;能對動物的遺傳現(xiàn)象做出合理的推測;會查閱和收集有關植物的遺傳資料。
知道人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遺傳的,如頭發(fā)、雙眼皮、膚色等;知道動植物的很多特征也是可以遺傳的;了解遺傳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體會到合作與交流的重要價值;
感受遺傳的神奇和美妙。
重點:什么是遺傳現(xiàn)象。
難點:能對動物的遺傳現(xiàn)象做出合理的推測。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安排教學效果。
一、導入。
1.以前我們已經學過克隆技術,克隆出來的動物和本身是一模一樣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生物的遺傳現(xiàn)象。(板書課題)。
2.我們先來看看書上p42,大家?guī)瓦@三位同學找找他們的父母是誰。
3.學生討論后回答。
4.為什么他們是他的父母呢?你從哪知道的?(讓學生找找這幾位父母與孩子的相似特征)。
二、學習新課。
(1)剛才我們已經發(fā)現(xiàn)孩子和父母之間多少都有些相似的特征,這種現(xiàn)象科學上稱為“遺傳”。
(2)你有沒有被媽媽或者爸爸的同事說過很像你媽媽或者爸爸?
(3)我這里在課前請幾位同學帶來了他們的全家福,我們就來找找他們的父母。
(4)不少同學也帶來了父母的照片,那小組間混合一下,看能不能為同學找到他的家人。
(1)觀察p43圖片,說說這些動物家庭的成員間有哪些相似的特征。
(2)小組討論回答。
(1)觀察p44圖片,說說這些動物家庭的成員間有哪些相似的特征。
(2)小組討論回答。
4.總結。
不僅人類每代間有遺傳現(xiàn)象,動植物也存在同樣的遺傳現(xiàn)象。
你還知道哪些描述遺傳現(xiàn)象的諺語嗎?
例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三、遺傳現(xiàn)象的推測。
1.觀察圖片中每只小貓的顏色和花紋,推測一下小貓的爸爸可能是什么樣子的?
2.小組討論后匯報。
四、拓展作業(yè)。
板書設計。
膚色、眼睛、臉形、遺傳:親代與子代之間或多或少的。
花紋、手指形狀在相似的特征。
鼻子、嘴形。
生物的遺傳現(xiàn)象教案篇十五
第二章《生物的遺傳和變異》內容較難,大多數(shù)學生掌握不好。它理論性較強,難度大,以前的老師也覺察到了。所以我在本章的教學過程中重視講解法的作用,對于一些學生難于探究的問題,我多借助講解法的優(yōu)勢,并結合畫圖的方式進行講述。
我優(yōu)選了基礎訓練一部分題目,精講精練,然后在布置一部分題目加深鞏固。特別是孟德爾定律的顯隱性性狀,以及后代中出現(xiàn)的幾率,這部分題目最難。還有根據(jù)表格來判斷后代的顯隱性性狀和后代出現(xiàn)的幾率,學生就是掌握的不好。在課堂上我提出的問題讓學生來解決,然后展開討論,遇到不同的答案先不急于確定,讓學生多提出不同的意見,最后學生實在沒有了,我再公布答案,這樣答對的學生更有自信,打錯的學生思維也得到了鍛煉,加深了印象,這需要老師給予鼓勵,不論是正確還是錯誤。理越辯越明嘛。一部分同學上課回答不好老師提出的問題,我也給與鼓勵,讓他考慮一番再作答,對于故意不學習的給予適當?shù)呐u,希望他改正學習態(tài)度。對于上課中遇到冷場時,要反思是不是給予的題目較難,并找到課本上相應的內容再來理解一番;對于討論的較熱烈的'場面要加以保護吧,在爭論中知識掌握的更扎實,牢固。如果討論中完不成課我看也值,簡單的地方加快節(jié)奏,調整一下教材內容。
通過對這部分復習,學生首先在基礎知識方面有所加深,促進了學生能力的發(fā)展,讀圖能力,圖解能力,教學內容突出了以學生為主體,設計還算合理。就是因為教材內容難,教師還是參與了講解,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實的不好,希望以后繼續(xù)努力。
生物的遺傳現(xiàn)象教案篇十六
《有趣的生物共棲現(xiàn)象》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第八冊的一篇略讀課文,主要講生物界一些有趣生物互惠共棲的事情。
本課教學目的及重點是讓學生了解生物界這一有趣的現(xiàn)象及生物共棲的原因,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
由于這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且內容淺顯,因此設計教學時以自學為主,讓學生利用學過的方法進行自學,有困難的同學可合作學習達到學習的目的。為了激發(fā)學習興趣,我首先抓住題目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如誰與誰共棲,有那些有趣的現(xiàn)象,共棲的原因等,然后讓學生通過已掌握的學習方法進行自學,從文中找到答案。當所有的問題解決以后,什么是共棲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為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我鼓勵學生查閱書籍或上網搜集其它生物共棲的現(xiàn)象的資料,進一步激發(fā)學習興趣和探索自然科學的興趣。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進行人文教育,讓學生通過學文后說說你最想說的一句話,引發(fā)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情感。
這一課的設計力求體現(xiàn)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思想以及激發(fā)積極閱讀課外書籍的興趣,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探索中獲得知識和情感體驗。
了解課文講述的三種生物共棲現(xiàn)象,弄清生物共棲的'原因,激發(fā)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興趣。
了解課文講述的三種共棲現(xiàn)象,弄清它們共棲的原因。
理解什么是共棲。
熟讀課文,搜集其他生物共棲的資料。
一課時。
教師引導學生活動設計說明。
1.導入新課。
2.板書質疑。
3.激發(fā)自主探究的興趣學生根據(jù)課題提出問題。
1.自讀課文解決問題。
(1)運用學過的方法讀懂課文。
(2)以表格式進行摘錄。
(3)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在小組內討論。
2.交流學習情況。
3.回答什么是共棲學生自學,解決剛才提出的問題,并按要求做筆記。
引導學生通過所填表格總結并發(fā)言。
了解學習情況,并做適時指導。
達到自讀自悟。
交流搜集到的資料學生繼續(xù)填寫表格,進行知識積累加強學科實踐活動,促進學生自主發(fā)展。鍛煉查閱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1.學習了課文,同學們一定深有感觸,現(xiàn)在,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說給大家聽。
2.把你最想說的那句話寫在表格的旁邊,并表格貼在讀書筆記本上。
學生自由發(fā)言,學生做筆記。
意在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樹立人與動物和平共處的觀念。
提醒學生要注重積累。
生物的遺傳現(xiàn)象教案篇十七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蘇教版科學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節(jié)內容,通過本課的教學,讓學生認識到生物具有遺傳現(xiàn)象等知識點。下面談一談上完這節(jié)課的感受。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通過猜一猜(根據(jù)明星小時候照片猜一猜她是誰)以及幫孩子找父母兩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認識生物具有遺傳現(xiàn)象,我們可以根據(jù)遺傳現(xiàn)象來初步探尋孩子像父母之處。
二、通過大量資料來進一步認識。
遺傳現(xiàn)象不僅是人類特有的,植物和動物都是有遺傳現(xiàn)象的。植物:俗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以及生活中留種子的經驗和ppt的圖片資料,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動物:通過可愛的動物家庭圖片和視頻資料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發(fā)現(xiàn)遺傳現(xiàn)象。
三、拓展遷移,學會應用。
根據(jù)生物的遺傳特性,布置學生課后調查“人的性格、脾氣是否也能遺傳?”。
四、缺陷與不足。
本節(jié)課由于沒有相應的課堂科學實驗匹配,部分學生在聽講時易走神,教師需關注每個學生的狀態(tài)。
生物的遺傳現(xiàn)象教案篇十八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tài)度。
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以及親子代間在性狀上的延續(xù)現(xiàn)象。
理解性狀與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的關系。
通過對性狀的調查和圖片、圖示的觀察,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調查、觀察等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增強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運用科學方法解釋生命科學的有關問題。
什么是遺傳?什么是性狀?什么是相對性狀?請舉例。
生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是什么?dnadna與染色體的關系是怎樣的?存在與染色體上。
閱讀資料,尋找答案。
科學家在研究細胞時發(fā)現(xiàn)細胞核中有一種物質,這種物質很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就將這種物質稱為染色體??茖W家還發(fā)現(xiàn)各種生物的細胞中染色體的形態(tài)結構和數(shù)目是不同的。每種生物的染色體有自己獨特的特點。
展示人的染色體和果蠅(雌)染色體圖:不同生物染色體形態(tài)不同。
展示幾種生物染色體的數(shù)目:不同生物染色體數(shù)目不同。
提問:從以上四種生物染色體的形態(tài)和數(shù)目我們可以看到什么?
——各種不同物種生物的細胞中染色體的形態(tài)結構和數(shù)目是不同的。同一物種又是相對穩(wěn)定的。
——體細胞染色體數(shù)是生殖細胞染色體數(shù)2倍,或者說生殖細胞染色體數(shù)是體細胞染色體數(shù)的1/2。
進一步研究細胞中的染色體,發(fā)現(xiàn)體細胞中總有每兩條形態(tài)大小相同,可以配成對,所以人的體細胞中有染色體46條,配成23對,玉米體細胞中有染色體10對。
染色體中的遺傳物質叫做核酸。同學們在廣播、電視和報刊上聽到看到的dna就是核酸的一種。
提出問題:每種生物都有許多性狀,染色體上的遺傳物質怎樣控制這些不同的性狀?
“基因”這一名詞,同學們也不陌生。但是它到底是什么?它與生物性狀有什么關系?
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生物的不同性狀是由不同的基因決定。我們常說的基因是指位于染色體上的分成若干小單位的遺傳物質,這些決定生物性狀的遺傳物質的小單位叫做基因。如:豌豆的花有紅色、白色,莖有高、矮,人的上眼瞼有雙眼皮、單眼皮,等等,是由不同基因決定的。
基因是染色體上遺傳物質的小片段,所以基因也與染色體相同,在體細胞中成對存在,
提出問題,討論:在生殖發(fā)育過程中,體細胞與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是怎樣變化的?
怎樣才能使孩子體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與父母相同呢?
分析圖21—3基因在親代、子代之間傳遞示意圖。
我們在了解人的生殖和發(fā)育過程時已經知道,每個人都是由受精卵發(fā)育形成的,而每個受精卵又是由卵細胞和精子融合而成的。即從生殖發(fā)育的過程看,聯(lián)系父母與子女的結構是生殖細胞。所以,我們可以說父母的性狀是通過生殖細胞——卵細胞和精子傳給后代的。同樣,各種生物也是通過生殖細胞把性狀傳給后代的。
只有這樣,孩子的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就與父母的相同了。就我們體細胞中的每一對染色體來說,其中一條來自父親,另一條來自母親。
提出問題:人們?yōu)槭裁催@樣重視染色體的變比?
——這是由于染色體數(shù)目規(guī)律的變化與生物的遺傳有密切的關系。
我們知道,生物體的遺傳物質存在于細胞核中,在細胞核中遺傳物質又主要存在于染色體上。受精卵中的每一對染色體,一條來自父親,另一條來自母親,由受精卵經過發(fā)育形成的孩子的細胞中就具有了父母雙親的染色體或者說父母雙親的遺傳物質了。父母的遺傳物質就是這樣傳給了子女。由于成對的基因位于成對的兩條染色體上,我們是否可以這樣理解:在我們體細胞中的每一對基因中的兩個基因,一個來自父親,一個來自母親。
1、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是()。
a.染色體又叫基因b.染色體位于基因之中。
c.一條染色體上由許多基因d.一對染色體上有一對基因。
2)每個人都是由________發(fā)育來的,而________又是由________和_______融合而成的,由此可見,父母的性狀是通過他們的___________遺傳給他們的子女的。
3)基因的作用是()。
a.改變生物體的形態(tài)和功能。
b.控制某些生物的性狀。
c.遺傳給后代。
d.發(fā)生變異,產生新物種。
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人的受精卵里有46條染色體,肌肉細胞里也有46條染色體。
b、控制生物性狀的成對基因在形成生殖細胞是要彼此分開。
c、受精卵內既含父方基因,有含母方基因。
生物的遺傳現(xiàn)象教案篇十九
1.讓學生了解與遺傳有關的結構與物質的基本知識,即染色體、基因以及遺傳物質(核酸)與性狀遺傳的相互關系,幫助學生認識遺傳現(xiàn)象的物質基礎。
2.通過分析某一具體性狀的遺傳現(xiàn)象,幫助學生認識性狀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并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習的知識分析其他遺傳現(xiàn)象。
3.在區(qū)別遺傳病與其他疾病的過程中,讓學生了解遺傳病的基本特點以及禁止近親婚配的生物學原因,對學生進行有關法律知識的教育。
重點、難點分析。
1.基因的概念以及顯性基因與隱性基因的概念是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也是本節(jié)的難點,是課堂討論的中心。對基因這一名稱,學生從各種媒體和一些科普讀物已經有所了解,但不一定能認清基因的本質以及基因和性狀之間的關系。所以,在這一節(jié)的教學中,可以以性狀在上、下代傳遞為線索幫助學生認識有關基因的基本知識:基因與染色體的關系;基因與生物性狀的關系,基因在生物上、下代的傳遞規(guī)律以及顯、隱性基因之間的相互關系,等等。
2.染色體在生物的上、下代傳遞規(guī)律與基因的傳遞的關系也是本節(jié)的一個重點和難點,講清染色體在體細胞和生殖細胞中的變化以及在生物上、下代中的變化有助于理解基因的活動。教學中可以利用圖表甚至制作相應的教具幫助學生了解染色體的活動規(guī)律。
3.國家婚姻法規(guī)定,禁止近親結婚。國家為什么要通過立法來禁止近親結婚?生物課的教學重點應該放在幫助學生認識近親結婚所造成危害的遺傳學原因上――遺傳病產生的細胞學基礎和發(fā)生遺傳病概率較高的原因,可以以具體的例子認識近親結婚的危害。
參考課時。
本課題建議授課時數(shù)為2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在上一節(jié)課結束時,向學生發(fā)放一調查表,對自己家庭成員的某些性狀進行調查。調查結果為學生在上課時的討論分析材料。調查表如下:
性狀調查表。
調查前教師應注意:
1.要求學生如實填寫表格中的內容,不能為完成作業(yè)而隨便填寫。通過這項活動培養(yǎng)學生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
2.向學生說明如何識別這些性狀特征,特別對上眼瞼這一特征中的雙眼皮、單眼皮,應說明不是美容后的特征。
【教學過程】。
引言在了解生物界的豐富多彩之后,有些同學會提出一些新的問題:各種生物在生存發(fā)展過程中,是否會有共同的規(guī)律?比如說,每種生物是怎樣將自己的特征傳給后代的?最初的生物是怎樣發(fā)生又是怎樣演變的?)生物能否孤立的生存,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等等。我們將在以后的生物課的學習中探討這些問題,共同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
新課第五部分生物的遺傳、進化和生態(tài)。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4100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