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精選1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1 21:26:08
2023年一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精選10篇)
時間:2023-11-21 21:26:08     小編:QJ墨客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一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篇一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4——5頁1——5的認識例1——例3

教學目標:1、對1——5各數感性的認識

2、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

3、初步體驗數學來源與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

教學重點:1、邊擺邊數數

2、由抽象的數到物體可一表示什麼

二、教學例1

(1)出示圖,看圖,用數字說一句話

(2)想一想,你能按照一定的順序說說圖意嗎?

(3)按照數字順序從1說道5

三、教學例2

(1)擺學具數數

學生一邊擺一邊說,從1到5

92)在黑板上寫1——5,請學生在黑板上數字上面百圓

(2)老師指圓,學生說數,

問:3個圓片用幾表示?5個圓片呢?……

老師指數字,學生說圓片。

問:3用幾個圓片表示?4呢?

四、教學例3

剛才用數字2表示2個圓片,2還可以表示什麼?

看書5頁例3

小結:2可以表示任何個數使的物體。

小組討論:說說3、4、5可以表示什麼?

全班交流

五、課堂活動

6頁1題

課后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5頁例4,6頁課堂活動3、4,12頁練習一1、2

教學目標:1、進一步鞏固1——5的認識

2、初步感知1——5各數的聯系,變化,感悟數序

3、初步學會用手指比,劃,涂,寫1-5

4、操作分小棒,親身體驗探索數的分解的多樣性。

教學重難點;規(guī)范書寫1-5各數

教學過程:一、談話引入

昨天我們學習了1——5個,小朋友們能用手來表示嗎?

二、教學例4

1、看書例4,共右個要求:比,劃,讀,寫,想想,你認為小手和小嘴怎樣分工最合適?

小組討論交流,全班交流

2、根據手和嘴的分工,完成例4

自己練習后小組交流

3、書上有這樣一句話,1添上1是2,2添上1是3,……….你能用手指表示嗎?

4、教學在田字格里面規(guī)范書寫

91)讓學生說1——5的形狀

(3)老師示范,學生書空

(4)學生練習

三、課堂活動

1、6頁1,寫數

2、6頁3,圈一圈,寫一寫。

出示這些圖,引導學生看懂題意。

3、下面用5根小棒分成2堆,看誰的方法多。

獨立操作后全班交流。

四、課堂練習

12頁1、2

一年級數學教案2:《10》

教學內容:

教材分析:

學生在前面剛剛認識了1-10各數,這部分內容是在數數的基礎上學習數的大小比較。教材呈現的是拔河比賽的場面。首先利用兩邊拔河人數不相等,引導學生學習比較兩個數的大小,接著利用跑過來的同學加入到比賽中,使兩邊人數相等,學習兩數相等的關系。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比較方法,最終要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數的大小。

教學目標:

1、在拔河的情境中通過數數、比較活動,體驗多少的比較方法。

2、認識符號“〉”、“〈”、“=”,知道它們的含義,會用符號來表示比較的結果。

3、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加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符號“〉”、“〈”、“=”,知道它們的含義。

教學難點:

會用“〉”、“〈”表示比較的結果。

教學關鍵:

掌握比較多少的方法。

教學準備:

小圓片、課件、小圓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你們玩過拔河比賽嗎?誰能說說應該怎樣進行這個比賽?那今天組織我們班的同學來進行拔河比賽,分為兩組,一組10個人,二組9個人,我們一起去玩吧!(課件出示情境圖)

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問題要問?

二、認識大于號、小于號

1、比賽怎么還沒開始呢?怎樣才能知道哪邊人數多,哪邊人數少?你有什么好辦法?(學生思考后交流)

2、匯報展示:誰能說說你的好方法?(老師利用教具與學具組織學生自己來擺一擺,找出比較的方法。并將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通過擺一擺的過程讓學生們自己找到的方法,最后教師給予指導。)

3、由拔河比賽以及上面的展示來引出9比10小,10比9大。在數學上有一對符號可以表示數的大小關系。

出示課件

10比9大可以寫成:10〉9,讀作:10大于9

9比10小可以寫成:9〈10,讀作:9小于10

4、接著仔細觀察這兩個式子,你有什么好辦法區(qū)分大于號和小于號呢?

(引導學生交流,可以用兒歌如:大口朝大數,尖尖朝小數,大口朝左大于號,大口朝右小于號;可以用手指如:把左手食指和中指撐開,形成一個小于號,“大口朝右小于號”,把右手食指和中指撐開,形成一個大于號,“大口朝左大于號”,等等。)

三、認識等于號

1、現在我們再回到拔河的場地看看,現在可以比賽了嗎?為什么?同桌之間討論,并派代表自愿的將結果進行展示。

2、你能像剛才那樣用圓片擺一擺,使別人一眼就看出兩邊的人數同樣多嗎?

3、同樣多用哪個符號表示呢?你知道嗎?

出示課件:10等于10可以寫成10=10,讀作:10等于10

四、練習與拓展

第一題:比一比:誰更多呢

第二題:比較大小

第三題:練習使用“”“”

在比賽現場還有許多啦啦隊員,哪邊的人數多呢?你能用大于、小于表示嗎?試一試!同桌相互說一說。

五、總結與延伸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師:下課后請大家觀察一下我們的教室,或者回家看一看哪些東西和哪些東西可以比?誰和誰比?幾大于幾?幾小于幾?幾等于幾?我們下節(jié)課交流,比比看誰找得多!

一年級數學教案3:《11~20各數的認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數出11—20物體的個數。

2。通過看圖數數,初步培養(yǎng)學生有序觀察、分類觀察等良好的觀察習慣。

3。在學習數學的具體情景中,讓學生充分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4。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鞏固數序知識,滲透算法多樣化,使學生經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和主動探索發(fā)現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正確掌握11—20這些數的順序,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激發(fā)興趣

課件出示例6插圖,提問:大家從圖中知道了什么信息?

表揚學生觀察的非常仔細,看看需要解決的

問題是什么?

這個問題該怎樣解答?組織學生討論

二、小組討論,合作探究,領會新知

讓學生匯報討論的結果

教師對學生想出的辦法給予肯定

三、模擬訓練,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1.教材79頁“做一做”

2。練習十八第5題和第6題

一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篇二

1、學生會用1-5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知道1-5的數序,能認、讀、寫1-5各數,并注意書寫工整。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積極動手操作和認真書寫的習慣。?

3、利用“野生動物園”圖,使學生初步感知“用數學”的樂趣,同時滋生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良好愿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學會用不同的物品表示1-5各數,并知道1-5的多少。

教學難點: 會用自己的語言正確表達。

教學過程

一、看數說數

2、師問:你能用圖片、計數器上的珠子或自己的東西來表示這些數嗎?

3、大家能在教室里找出1、2、3、4、5嗎?老師相信你,找找看。 (學生觀察周圍,說出各數,說得清楚、數量詞正確都給予表揚。)

二、看圖找數

剛才小朋友們找了我們身邊的1、2、3、4、5,小朋友們說了很多,你們都是最棒的,老師這兒有一幅圖,你能幫老師找找圖中的數嗎? 教師出示主題圖,學生仔細觀察,說出圖中的數。(1個圓、2個三角形、3個桃心、4顆五角星、5個太陽)

三、說一說

四、比一比

1、誰的眼睛最亮? 課件展示圖片,請小朋友仔細觀察,說出有幾個? 2、誰的耳朵最靈? 教師在4個杯子中放入圍棋子,讓學生聽聲音判斷多少,先排排隊,再進行一一驗證。

五、寫一寫

1、觀察1、2、3、4、5在日字格中的位置,說一說象什么(1字像粉筆、2字像鴨子、3字像耳朵、4字像紅旗、5字像秤鉤)。

2、看教師寫,注意書寫順序。

3、學生在書上的日字格里描一描,將好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看。

一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篇三

1.在回顧和整理本單元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熟練掌握多位數乘一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正確的進行乘法口算、筆算、估算。

2.運用所學知識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靈活解決生活的簡單問題。

3.在復習過程中,滲透學習方法,體會數學學習的價值。

二、教學重點

正確的進行乘法口算、筆算、估算

三、教學難點

滲透學習方法

四、教學具準備

練習小篇子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今天我們要一起復習《多位數乘一位數》(板書課題)。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內容。這個單元包括哪些內容呢?

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

口算:用乘法口決計算再添0,因數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幾個0。

估算:注意四舍五入。

筆算:從個位算起,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二)探究新知

1.多位數乘一位數乘法的口算方法

4×60=(說算法)80×5=(注意0的個數)103×4=(十位要加進位數)

2.多位數乘一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1)學生獨立完成

(2)同桌訂正

(3)全班交流

3.選擇合適的方法解決下面的問題。

(1)第1個問題你選擇什么方法?

(2)第2個問題你怎么選擇筆算呢?

(3)第3個問題可以估算吧嗎?

(4)小結:我們要根據問題和數據的特點合理選擇算法,考慮清楚什么時候可以用近似值,什么時候必須用準確值。

(三)拓展延伸

1.快速搶答爭第一

(1)出示題目:

(2)學生搶答

2.認真觀察填表格

(1)出示題目:

(2)觀察: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看看從第一行的數怎樣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數。

(3)根據規(guī)律填數:同學們真的很了不起,通過觀察、計算,大家發(fā)現了第一行的數乘4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數,請同學們運用我們發(fā)現的規(guī)律,把表格填寫完全。

3.趣味數學找規(guī)律

(1)觀察:認真觀察下面的算式,你發(fā)現了什么?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一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篇四

1[記憶]年分為平年、閏年;月分為大月、小月和特殊的2月。平年有365天,閏年有366天。(大月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7個);小月有:4月、6月、9月、11月)(4個)

平年的2月有28天,閏年的2月有29天。

2、連續(xù)的大月有7月和8月,或者12月和1月。連續(xù)兩個月天數是61天,其中一個是大月,一個小月。

3、各類節(jié)日:元旦節(jié)1月1日、植樹節(jié)3月12日、國際勞動節(jié)5月1日、國際兒童節(jié)6月1日、建軍節(jié)8月1日、建黨節(jié)7月1日、國慶節(jié)10月1日、教師節(jié)9月10日等。

4、通常每4年里有3個平年、1個閏年。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的一般是閏年。公歷年份是整百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公元8、1200年、1600年、、2400年等)。

一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篇五

師:五顏六色的氣球既經濟又實惠,我們就去買一些氣球來布置教室。(板書:買氣球)

師:售貨員阿姨說只剩下紅,黃,綠,藍四種顏色的氣球,陳老師不知道要買哪種顏色的氣球多一些,所以今天想和大家一起來調查一下你們最喜歡哪種顏色。請你在紙上寫下你最喜歡的顏色,每個同學只能選擇一種顏色哦!

一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篇六

一、帝國主義加緊侵華,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清政府賣國殘民的面目更加暴露,人民的反抗情緒也不斷增長。

二、二、資產階級革命政黨的成立及其領導的反清武裝斗爭

第二節(jié)武昌首義成功,全國掀起革命高潮(1910月—12月)

一、清軍在武漢的部署和革命黨人的起義計劃

二、二、武昌首義,光復武漢三鎮(zhèn),成立軍政府,編組革命軍

三、各省響應起義,紛紛宣告獨立,首先響應起義的是湖南。接著,山西、云南、貴州、上海、浙江、江蘇、安徽、廣西、福建、廣東、四川先后宣布獨立。

第三節(jié)漢口、漢陽保衛(wèi)戰(zhàn)(1911年10月—11月)

武昌起義的消息傳到北京,清政府極為惶恐,漢口保衛(wèi)戰(zhàn)首先是從爭奪劉家廟開始的。10月18日黎明,革命軍在炮兵支援下發(fā)起進攻,很快逼近劉家廟車站,與清軍展開肉搏戰(zhàn)。10月19日晨,革命軍約三千人,以騎兵為前鋒,在炮兵支援下,從兩翼發(fā)起進攻,清軍無法立足,丟棄大量輜重,向三道橋退卻。革命軍占領劉家廟,追至三道橋附近,才停止了進攻。

保衛(wèi)漢口之戰(zhàn)

保衛(wèi)漢陽之戰(zhàn)

漢口、漢陽失守

革命軍為保衛(wèi)漢口、漢陽,與敵人進行了四十多天的浴血奮戰(zhàn),充分表現了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它打破了清政府妄想以北洋精銳之師,一舉將革命起義扼殺在搖籃中的企圖。經過革命軍的頑強抗擊,給維護清王朝的反動支柱——北洋軍以重大殺傷,使全國各地革命黨人受到巨大鼓舞,為各省組織起義贏得了時間,對全國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第四節(jié)蘇浙聯軍攻取南京和成立中央臨時政府(1911年11月—194月)蘇浙滬革命黨人為了減輕武漢的壓力,發(fā)展東南地區(qū)的革命力量,決定聯合攻取南京。

臨時政府的成立和反對袁世凱,

在內外反動勢力聯合進攻下,軟弱的資產階級節(jié)節(jié)退讓,由無數革命志士流血犧牲換來的新生的資產階級革命政權,僅僅存在三個月,即被扼殺了。政權落到了袁世凱手里,開始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tǒng)治。

辛亥革命戰(zhàn)爭深遠意義:命洪流給清王朝以沉重打擊。三年十一月十三日(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十二月二十五日清帝宣布退位。辛埃革命戰(zhàn)爭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統(tǒng)治,從此使中國歷史進入一個新時期。

一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篇七

1、數一數

數數:數數時,按一定的順序數,從1開始,數到最后一個物體所對應的那個數,即最后數到幾,就是這種物體的總個數。

2、比多少

同樣多:當兩種物體一一對應后,都沒有剩余時,就說這兩種物體的數量同樣多。

比多少:當兩種物體一一對應后,其中一種物體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種物體多,沒有剩余的那種物體少。

比較兩種物體的多或少時,可以用一一對應的方法。

第二單元:位置

1、認識上、下

體會上、下的含義:從兩個物體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處的物體,下是指在低處的物體。

2、認識前、后

體會前、后的含義:一般指面對的方向就是前,背對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體,相對于不同的參照物,前后位置關系也會發(fā)生變化。

從而得出:確定兩個以上物體的前后位置關系時,要找準參照物,選擇的參照物不同,相對的前后位置關系也會發(fā)生變化。

3、認識左、右

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為標準,確定左邊和右邊。右手所在的一邊為右邊,左手所在的一邊為左邊。

要點提示:在確定左右時,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觀察者的左右為準。

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

一、1--5的認識

1、1—5各數的含義:每個數都可以表示不同物體的數量。有幾個物體就用幾來表示。

2、1—5各數的數序

從前往后數:1、2、3、4、5.

從后往前數:5、4、3、2、1.

3、1—5各數的寫法:根據每個數字的形狀,按數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認真、工整地進行書寫。

二、比大小

1、前面的數等于后面的數,用“=”表示,即3=3,讀作3等于3。前面的數大于后面的數,用“”表示,即32,讀作3大于2。前面的數小于后面的數,用“”表示,即34,讀作3小于4。

2、填“”或“”時,開口對大數,尖角對小數。

三、第幾

1、確定物體的排列順序時,先確定數數的方向,然后從1開始點數,數到幾,它的順序就是“第幾”。第幾指的是其中的某一個。

2、區(qū)分“幾個”和“第幾”

“幾個”表示物體的多少,而“第幾”只表示其中的一個物體。

四、分與合

數的組成:一個數(1除外)分成幾和幾,先把這個數分成1和幾,依次分到幾和1為止。例如:5的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個數分成幾和幾時,要有序地進行分解,防止重復或遺漏。

五、加法

1、加法的含義:把兩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計算。

2、加法的計算方法:計算5以內數的加法,可以采用點數、接著數、數的組成等方法。其中用數的組成計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六、減法

1、減法的含義:從總數里去掉(減掉)一部分,求還剩多少用減法計算。

2、減法的計算方法:計算減法時,可以用倒著數、數的分成、想加算減的方法來計算。

七、0

1、0的意義:0表示一個物體也沒有,也表示起點。

2、0的讀法:0讀作:零

3、0的寫法:寫0時,要從上到下,從左到右,起筆處和收筆處要相連,并且要寫圓滑,不能有棱角。

4、0的加、減法:任何數與0相加都得這個數,任何數與0相減都得這個數,相同的兩個數相減等于0.

如:0+8=89-0=94-4=0

第四單元:認識圖形

1、長方體的特征:長長方方的,有6個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

2、正方體的特征:四四方方的,有6個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一樣。

3、圓柱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樣粗,上下兩個圓面大小一樣。放在桌子上能滾動。立在桌子上不能滾動。

4、球的特征:圓圓的,很光滑,它的表面是曲面。放在桌子上能向任意方向滾動。

5、立體圖形的拼擺:用長方體或正方體能拼組出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在拼好的立體圖形中,有一些部位從一個角度是看不到的,要從多個角度去觀察。用小圓柱可以拼成更大的圓柱。

第五單元: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一、6—10的認識:

1、數數:根據物體的個數,可以用6—10各數來表示。數數時,從前往后數也就是從小往大數。

2、10以內數的順序:

(1)從前往后數:0、1、2、3、4、5、6、7、8、9、10。

(2)從后往前數:10、9、8、7、6、5、4、3、2、1、0。

3、比較大?。喊凑諗档捻樞?,后面的數總是比前面的數大。

4、序數含義:用來表示物體的次序,即第幾個。

5、數的組成:一個數(0、1除外)可以由兩個比它小的數組成。如:10由9和1組成。

記憶數的組成時,可由一組數想到調換位置的另一組。

二、6—10的加減法

1、10以內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根據數的組成來計算。

2、一圖四式:根據一副圖的思考角度不同,可寫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

3、“大括號”下面有問號是求把兩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計算?!按罄ㄌ枴鄙厦娴囊粋扔袉柼柺乔髲目倲抵腥サ粢徊糠?,還剩多少,用減法計算。

三、連加連減

1、連加的計算方法:計算連加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先算前兩個數的和,再與第三個數相加。

2、連減的計算方法:計算連減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先算前兩個數的差,再用所得的數減去第三個數。

四、加減混合

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計算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相減),再用得數與第三個數相減(或相加)。

1、數數:根據物體的個數,可以用11—20各數來表示。

3、比較大小:可以根據數的順序比較,后面的數總比前面的數大,或者利用數的組成進行比較。

4、11—20各數的組成:都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20由2個十組成的。如:1個十和5個一組成15。

5、數位: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

6、11—20各數的讀法:從高位讀起,十位上是幾就讀幾十,個位上是幾就讀幾。20的讀法,20讀作:二十。

7、寫數:寫數時,對照數位寫,有1個十就在十位上寫1,有2個十就在十位上寫2.有幾個一,就在個位上寫幾,個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寫0占位。

8、十加幾、十幾加幾與相應的減法

(1)、10加幾和相應的減法的計算方法:10加幾得十幾,十幾減幾得十,十幾減十得幾。

(2)、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的計算方法:計算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時,可以利用數的組成來計算,也可以把個位上的數相加或相減,再加整十數。

(3)、加減法的各部分名稱:

在加法算式中,加號前面和后面的數叫加數,等號后面的數叫和。

在減法算式中,減號前面的數叫被減數,減號后面的數叫減數,等號后面的數叫差。

9、解決問題

求兩個數之間有幾個數,可以用數數法,也可以用畫圖法。還可以用計算法(用大數減小數再減1的方法來計算)。

第七單元:認識鐘表

1、認識鐘面

鐘面:鐘面上有12個數,有時針和分針。

分針:鐘面上又細又長的指針叫分針。

時針:鐘面上又粗又短的指針叫時針。

2、鐘表的種類:日常生活中的鐘表一般分兩種,一種:掛鐘,鐘面上有12個數,分針和時針。另一種:電子表,表面上有兩個點“:”,“:”的左邊和右邊都有數。

3、認識整時: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電子表上,“:”的右邊是“00”時表示整時,“:”的左邊是幾就是幾時。

4、整時的寫法:整時的寫法有兩種:寫成幾時或電子表數字的形式。如:8時或8:00

第八單元:20以內的進位加法

1、9加幾計算方法: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可以采用“點數”“接著數”“湊十法”等方法進行計算,其中“湊十法”比較簡便。

利用“湊十法”計算9加幾時,把9湊成10需要1,就把較小數拆成1和幾,10加幾就得十幾。

2、8、7、6加幾的計算方法:(1)點數;(2)接著數;(3)湊十法??梢浴安鸫髷?、湊小數”,也可以“拆小數、湊大數”。

3、5、4、3、2加幾的計算方法:(1)“拆大數、湊小數”。(2)“拆小數、湊大數”。

4、解決問題

(1)解決問題時,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分析、從而找到不同的解題方法。

(2)求總數的實際問題,用加法計算。

如何學好數學?

想學好數學,首先我們要知道什么是數學,它都包括哪些東西(初中數學內容)。我們宏觀的去看初中數學,主要倆大模塊:幾何、代數。幾何包括點、線、面、圖形(三角形、四邊形、橢圓、圓):代數中有有理數、分式、整式、函數等。清楚它的大致包含的內容所對應的知識點,針對每個知識點如何的掌握,巧妙的去運用,達到我們所需要的結果是最終的目標。然而,在這一過程中最難做到的就是去運用。運用的巧妙、合理,我們就能很快的將題目解答出來。學會了,但不知道怎么去運用,往往要走很多彎路,這是大多數學生學不好數學,為學數學最苦惱的事情。針對這一情況,我在此為大家談一下我學習數學的一些心得。

當拿到題目時,第一步要讀題,大致的了解下屬于哪方面的知識點,都有哪些已知條件,,第二步,審題,通過已知條件我們可以得到哪些隱藏的信息;例如告訴你在一個三角形中,三條邊的邊長分別為3,4,5,就可以判斷次三角形為直角三角形;或者說其中的兩個角互余,也可判斷為直角三角形。甚至每一句話都有可以隱藏一個條件,將每一句話都審清楚申明白,不撿不漏。所有的條件都搞清楚后,第三步,我們要知道題目所求未知是什么,通過已知條件與未知條件建立關系,一般的未知值都是通過某些公理推理得到,而我們就是要用已知的條件去證實存在這樣的公理推理,這就要求我們要熟練的掌握這些理論。

一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篇八

?買氣球》是《組織比賽》之后的一節(jié)課,不同的是它是橫向統(tǒng)計圖,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基礎,所以學生學起來難度會相對減少。但在收集數據的過程中會有重復或遺漏的現象,為了學生收集數據的過程能順利進行,要向學生滲透有序思考及數學的科學性,嚴謹性。

(二)教學方法及選擇的依據

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教學時,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愉快的學習情境,有效地組織實踐活動,促進學生主動地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并能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要注重學生經歷統(tǒng)計的過程,讓學生體會統(tǒng)計的必要性,從而提高學生的統(tǒng)計意識。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動者。

(三)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及實用性

教學中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教師要針對教學中學生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采取個別輔導、啟發(fā)、引導、講解等方法來調控課堂教學,達到教學方法靈活性和實用性。

(四)教具學具準備

四種顏色的氣球,不同顏色的磁鐵,記錄表,橫向統(tǒng)計圖。

一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篇九

教學內容:教科書p27例1、例2及“做一做”,練習六第1、2、5、6題。

教學目標:1、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和平面圖形的關系,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

2、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去思考、想像再創(chuàng)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設計: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還認識它們嗎?(出示 )

它們的身上還有很多的秘密,這節(jié)課老師看看哪位同學發(fā)現的秘密最多。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教學例1

(1)拿出一張長方形紙和正方形紙,讓學生沿所標虛線折一折,體會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從而了解到: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2)帶著學生做風車,在做的過程中,讓學生說一說紙的每一步變化,從面體會到平面圖形的特征又看到它們之間的關系。

如把長方形紙折成正方形紙利用了正方形四邊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紙剪成四個三角形時,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關系,轉動風車時,又看到了風車所轉動的路徑是一個圓。

2、教學例2

師:用幾個相同的圖形能拼出什么圖形呢,請同學們拼拼看。

(讓學生分組拼,拼完后組內交流,后教師引導全班交流。)

說一說用了幾個什么圖形拼成了一個什么圖形。

三、鞏固練習

(1)按p28上的“做一做”減正方形。

(2)思考并做一做練習六的第2、5、6題。

四、全課總結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p28例3及“做一做”,練習六的第3、4、7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感知立體圖形的關系及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2、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去思考、想像再創(chuàng)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3、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設計:

一、復習鋪墊

師:同學們還認識它們嗎?(出示 )

誰來給我們介紹介紹?

二、動手操作,探求新知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漂亮美麗的物體都是由它們組成的,老師相信同學們用它們也能擺出很多漂亮的物體。現在同學們的手中都有很多的正方體和長方體,用幾個相同的圖形能拼出什么圖形呢?請同學們拼拼看。

學生分組拼,拼完后在組內交流,后教師引導全班交流:說一說用了幾個什么圖形拼成了一個什么圖形。

三、鞏固深化

(1)學生動手操作:用長方形紙做一個圓筒。(說一說你是怎么做出來的。)

(2)練習六的第3、4題: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練習六的第7題:讓學生獨立思考,指名回答,后實物演示,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四、全課小結

一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篇十

1、通過生活中的簡單事例,使學生初步體會到優(yōu)化思想在解決問題中的應用。

2、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中的策略的多樣性,初步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yōu)化方案的意識。

3、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體會優(yōu)化思想。

教學難點:尋找解決問題的最優(yōu)方案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409152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