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2-19 08:46:00
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5篇)
時間:2023-02-19 08:46:00     小編:zdfb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篇一

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

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從小沒看過多少國學、史書的我,對孔子、老子等人物的認識一竅不通,但我卻可以從爸爸的嘴里聽到。漸漸長大了,聽多了,“國學”這個詞也熟悉了。我真切的體會到“國學”兩個字存在的魅力!

在我的心目中,國學她像是一位“音樂家”一樣,她的“音樂”能陶冶著我的情操,調節(jié)我的心情。國學她像是一位作家,在她的筆下內容那樣的流暢、優(yōu)美,用詞是那樣的精辟,凄美的情節(jié)讓我為之而動容。

從《弟子規(guī)》中,我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guī)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guī)有矩,俗話說“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細細地品《弟子規(guī)》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做人首先要有一顆仁善之心,這樣才能夠真心的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做事時能夠誠實守信,謙虛禮讓。以上做到了,其次才是學習文化知識,增長自己的能力,為百姓國家做貢獻!

雖然我不太理解《詩經》里的詩是什么意思,但我卻可以體會詩里飽含的蘊意,例如《葛覃》的一句“薄污我私,薄浣我衣?!焙︿胶Ψ瘢瑲w寧父母。從這里我感受到了織布女人非常惦記自己的父母,想趕緊洗完自己的衣服去看爹娘,濃濃的生活氣息油然而起。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辈焕⑹浅鲎岳献涌谥?,果然是千古佳句。即使有些句子我不太懂,但她像是一位指揮家一樣,牽引著我的好奇心!從而使我沉陷其中。所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發(fā)揚和光大革命精神,不可不從國學啟蒙開始。回溯源頭,傳承命脈,“國學”是民族精神的源頭活水。

“國學”有利于中華大民族的民族融合和文化融合,有利于五千年來積累的的民族文化大整合,有利于凝聚中華民族文化向心力!有利于中華民族大團結。雖然國學不是哲學,但是國學的發(fā)展史囊括著中國幾千年來的哲學發(fā)展脈絡,國學無法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單一的揀出來,設立學位要找基本依據,全面復興中國的國學文化,實行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復興包括五術、六藝、諸子百家之說文化,才是真正的國學復興之日。

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篇二

中國,一個以五千年文明為積淀,以百余年磨難為基點,以五十余年發(fā)展為基石,多少榮辱悲歡,多少興衰成敗,成就了中國這只浴火重生的鳳凰!

在當今開放的世界里,我們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也要大力弘揚華夏五千年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只有這樣,世界才會健康地朝多元化方向發(fā)展,才能更加地充滿生機和活力。

小時候,每當大年三十晚,村里便鼓聲四起,霎時間村當街便擠滿了人,有敲鑼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蹺的,有玩龍的,村里好不熱鬧。小孩子穿著棉襖在街上你追我趕的,不時地放著炮,老人們聚成一堆兒聊天,年輕小伙兒,俊俏姑娘則在給人們表演節(jié)目。

而清明節(jié),人們總會把嫩綠的柳枝插在門上;端午時,奶奶總會給我們系五線繩,煮雞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中秋節(jié)呢,我們一家老小坐在院子里,舉頭望明月,低頭吃月餅,真是人間一大樂事。

可現(xiàn)在呢,“洋節(jié)”來襲,西方的情人節(jié)代替了我們的七夕節(jié)。洋節(jié)風靡而傳統(tǒng)節(jié)日卻逐漸被人們淡忘,身為一名中國人,你難道不應為此做些什么嗎?

現(xiàn)在,每當過年時人們總是出去大吃一頓,守在電視機旁看春晚,有許多人在嘆氣,說:“怎么一點年兒都沒有?”孰不知扭秧歌,敲大鼓等這些文化習俗正在揮手向我們告別。

清明節(jié)人們哪還會在自家門前插一枝嫩柳呢?僅僅去墳里掃掃墓,僅此而已。端午節(jié),還有誰會安分地在家包粽子?中秋夜圓之夜,又有誰會和家人們愜意地坐在院子里手拿月餅,抬頭賞月呢?

中華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慢慢被人們所淡忘。傳統(tǒng)佳節(jié)在現(xiàn)在社會里日益冷清,怎能不令人擔憂?不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呢?

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老祖先留給我們的無形財富,傳統(tǒng)佳節(jié)蘊含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因子,這些是我們民族的優(yōu)秀勞動成果和智慧的結晶。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能倡議大家為弘揚傳統(tǒng)文化而貢獻一份微薄之力。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不屬于這個民族,它更屬于這個世界。我們要盡全力把我們的傳統(tǒng)佳節(jié)推廣到世界上,讓世界變得更加炫彩多姿。保衛(wèi)傳統(tǒng)文化,弘揚民族精神,你還等什么?快行動吧!

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篇三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很多,比如剪紙、過春節(jié)、放風箏等等。

今天,我就講講春節(jié)吧。

春節(jié)是小朋友們最喜愛的節(jié)日,也是最吉祥的日子,到了那時,廣場上就會熱鬧非凡,我想知道為什么會這么熱鬧,于是就查了資料,我終于明白了:春節(jié)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jié)日。我還找到了關于春節(jié)的小故事:古時候,有一種怪獸叫“年”,它頭上長觸角,兇猛異常,每次到春節(jié)的時候,就要到村里吃人,但是有一次來了一位老人,他說有辦法趕走“年”,然后,他利用火、響聲和紅色趕走了“年”,從那以后,每到春節(jié),人們就會放鞭炮,家家戶戶的門上都貼上對聯(lián),“年”再也不敢來了。

春節(jié)也有很多的風俗習慣,比如:臘月二十三:祭灶,差不多家家的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的神位;臘月二十四:掃塵,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都統(tǒng)統(tǒng)掃出門;臘月二十五: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的表現(xiàn),以博取玉皇歡心,降幅來年;臘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浴——洗掉不好的運氣;臘月三十:除夕,貼門神、貼春聯(lián)、守歲、放爆竹、吃年夜飯、給壓歲錢、祭祖。

我的老家一到春節(jié)就會有各種各樣的活動,比如有人在舞臺上表演,也有人舞龍舞獅子等很多節(jié)目。

貼對聯(lián)是一個重要的活動,先把對聯(lián)涂上膠水,再貼在門上,左邊一個,右邊一個,上面還有一個橫批,不管是被丟棄的房子正在住著的房子都要貼上對聯(lián),我老家的對聯(lián)幾乎都是我和爸爸貼的。

經過對春節(jié)的了解,我還知道好多的事情,以后我會帶來更豐富、更好玩的事情與大家分享。

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篇四

今年暑假,學校組織老師看國學視頻,我抱著完成任務的心態(tài)去看,不看不知道,一看我就深深地被吸引住了。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經過此次的學習,讓我對國學有了一定的認識,感受到國學中的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經典理論,細細的反省一下,我感覺確實受益匪淺。

學習國學,讓我更進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學說。

修身養(yǎng)性,德行人生。細讀《論語》,頗有感觸?!墩撜Z》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xiàn)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生活,找到個人坐標。因此,《論語》可以作為我們個人尤其是作為教師的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指南?!墩撜Z》中關于修德的言論,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耙嬲呷?,損者三友”,“益者三樂,損者三樂”??鬃诱J為:血氣未定的年少之時,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氣方剛的成年時期,不要與人爭斗:而到血氣既衰的老年,不要貪得無厭。一個人遇事不要主觀臆測,不要盲目武斷,不要固執(zhí)己見,不要自以為是??鬃舆€認為,和正直,誠實守信,博學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諂媚的人,虛偽陰險的人,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時他還認為,如果以適度的禮樂來節(jié)制自己,以稱道別人的好處,以擁有很多賢德的朋友為快樂,對人是有益的,而以驕奢淫逸,游蕩忘返,宴飲荒淫為快樂,對人則是有害的。這些言論,簡潔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讓人持守美德或教人棄去偏執(zhí)。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把這幾句話牢記在心,時時警醒自己,應該說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會有大的過錯了,作為教師,為人師表,更是要牢記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為范。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許多人過分地強調物質利益的追求,因為種種原因而使得人們的利益主體多元化,于是,人們的價值觀也呈現(xiàn)多元化,而作為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責任,肩上的擔子千斤重,一頭挑著學生的現(xiàn)在,一頭挑著國家的未來,必須給予學生的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引導,教育學生為民族的復興而不懈努力并成為國家的棟梁。而要達到此目的,教師自己首先要有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因此,教師必須修身養(yǎng)性,經得起各種不良現(xiàn)象的誘惑。

學習國學讓我學會感恩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說:"學生,在家里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眾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通過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于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梢哉f,國學知識里面對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是國學,只有接續(xù)國學薪火,才能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所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發(fā)揚和光大革命精神,一定要從國學開始。

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篇五

《論語》之類的書對于以前來說,是那樣得無趣,那樣得難以懂得!可是《論語》現(xiàn)在對于我來說,有了與以前不一樣的價值,現(xiàn)在《論語》可以被我用來寫作文,用來與別人交談,令別人明白的更多。

我主要看的是學習篇,這一篇主要是關于學習的論語。就如: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蹉,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我還明白了中國文化歷史悠久,千百年來,留下了無數華彩的經典辭章,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朗聲朗讀和身體力行之中,繼承和鑄造著博大精深,優(yōu)美絢爛的民族文化品格。因為經典,我們有了自己的歷史和傳統(tǒng)。

對于經典,以前的私塾先生要求學子們不管懂不懂,自己讀通,自己背熟。一本書,要讀到爛熟于心,終身不忘。據說,要達到這種效果,大約需要反復練習500遍。那些你今天讀起來生澀油口的文字竟然是你的智慧!相信吧,只要你肯這樣把這本書吃下去,滾瓜爛熟,那美妙的時刻一定會如約而至。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蘊,不亦君子乎?相信這句話你一定有聽說過,這可是一句非常之經典的話。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語文教育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技能,更在于造就人,讓學生“精神成人。”文學作品特別是中外經典地影響力地不可估量的,一本書能夠讓一個人受益終身,甚至能激勵一代人的成長。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39218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