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對教學過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合理組織和安排的結果。那么我們應該如何編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呢?首先,我們需要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然后,我們應該合理選擇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行設計;此外,我們還應該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最后,我們需要進行教學評價,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果。教案范文的分享和交流可以促進教師之間的互相學習和共同進步,提高整體教學水平。
外國詩兩首教案篇一
1、領會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2、了解詩歌用語同散文的區(qū)別。
蟈蟈與蛐蛐。
濟慈(英國)。
朗讀、體會詩人的情感、了解詩歌聯想的特點。
1、中國是詩歌的王國,詩歌有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之區(qū)別。今天我們要學習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濟慈的《蟈蟈與蛐蛐》,感受一下外國作家筆下的大自然的美好。
2、朗讀課文。(根據前面學過的讀詩的方法,請同學們在讀詩之前先給詩歌劃上節(jié)奏和重音,然后自由朗讀,注意體會詩歌的意境之美。)。
1、請一位同學給我們介紹一下詩人濟慈。
2、請說一說你對“蟈蟈與蛐蛐”這個題目的理解。
3、詩人寫這兩種小動物是為了給我們介紹它們的生活習性嗎?(回憶《綠色蟈蟈》)。
明確面對大自然,詩人有唱不完的歌。濟慈敏銳地捕捉到兩種極為平常的昆蟲的叫聲,發(fā)出“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的感嘆。
1、朗讀全詩。劃出的重音處要強調一下。
2、將你認為最能體現出詩人情感的地方作上記號,并且在旁邊寫上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
3、抽學生來說一說自己的體會。
4、小結:詩人在詩歌中表現出對大自然的喜悅之情,在朗讀時要讀出高興的語氣和贊嘆。
分析這道思考題意在引導學生注意在朗讀中體會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象,了解作者的。
夜
葉賽寧(俄羅斯)。
朗讀、體會詩人的情感、認識詩人的寫景技巧、比較兩首詩寫作手法上的異同。
1、朗讀詩歌?;貞浺郧皩W過的寫夜的詩歌。提問人們對夜的認識是怎樣的?
2、關于葉賽寧。
1、問題:詩人在《夜》中主要想表達一些什么思想呢?(學生討論后回答,老師補充。)。
明確《夜》是一首優(yōu)美的小夜曲,全詩著力展示夜的靜謐、美麗,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安適、寧靜的心境。全詩雖是純然寫景,但詩人從自然中汲取靈感,又把自己融入自然,時時流露出詩人對自然的心靈感應,滲透出了豐富的生命底蘊。
2、讓學生在朗讀的時候,劃出節(jié)奏,標明重音。仔細體會詩句中傳達出的情感。
外國詩兩首教案篇二
(一)知識目標:
1.了解詩人簡況,了解作品內容。
2.了解作品說理的技巧和象征的手法。
(二)能力目標:
1.感悟詩人以真情說理征服讀者的技巧,領會詩歌象征的手法,提高鑒賞能力。
2.體會詩人對生活和人生道路的思考,提高分析詩歌內容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感受詩人的真誠的態(tài)度、博大的情懷和堅強樂觀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
1.了解詩人簡況,了解作品內容。
2.了解詩歌相關知識,并能運用到自讀、自學中去。
(二)難點。
感受詩人的真誠的態(tài)度、博大的情懷和堅強樂觀的精神。
三、教學設計思路。
詩歌教學不宜多講,重在體會,但本課的兩首詩歌都具有很強的哲理性,在指導自讀、自學的過程中還是要有教師的適當點撥。當然這種點撥并不是簡單灌輸,更重要的是啟發(fā)誘導,調動學生思考、探究的積極性。
四、教學方法。
朗讀、討論。
五、教學媒體。
投影儀。
六、課時安排。
1課時。
七、教學步驟。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一、作者及寫作背景:
普希金,俄國的偉大詩人。別林斯基曾贊譽他的詩:“所表現的音調和語言的力量到了令人驚異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樣柔和、優(yōu)美,像松脂一樣醇厚,像閃電一樣鮮明,像水晶一樣透明、潔靜,像春天一樣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劍擊一樣鏗鏘有力?!?/p>
這首詩是詩人于被流放時期題在鄰居的女兒的紀念冊上的,詩人以明白如話的詩句,叮囑孩子要善待生活,善待自己在不幸和痛苦的面前鎮(zhèn)靜振作,等待光明的到來,其實這更是支撐詩人在艱難歲月里不懈奮斗、追求、創(chuàng)作的座右銘。
二、首先朗讀全詩,了解詩的大體內容。
(一)讀準字音:
憂郁向往瞬息。
(二)解詞:
憂郁:憂傷,愁悶。
向往:因熱愛、羨慕某種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達到。
瞬息:一眨眼、一次呼吸的短時間。
三、學習本詩。
(一)思路:
第一節(jié),開宗明義,否定了面對生活的欺騙而產生的消極態(tài)度:“不要悲傷,不要心急!”說明了正確的態(tài)度:“憂郁的日子里需要鎮(zhèn)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p>
第二節(jié):說明要采取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從欺騙的陰影中解脫出來:“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要向前看,相信未來是光明的,是幸福、美好的;艱難困苦、痛苦悲傷帶來的憂郁只是暫時的。
(二)思考:
1.學生反復朗讀全詩,交流自己讀詩的體會:
提示(總結時):
詩人在詩中闡明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心急,不要悲傷,苦惱時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我們應永保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善待生活,善待人生。
2.概括這首詩的內容。
提示:
詩人用誠摯的語言傾訴了自己對生活的體會,假如受到了生活的欺騙,不要消沉,要積極面向未來,戰(zhàn)勝自己,做生活的主宰。
《未選擇的路》。
一、關于作者:
羅伯特·弗羅斯特,美國著名詩人。他出版過十多部詩集,其中包括他的成名作《波士頓以北》集,另外還有《山罅》、《新罕布什爾》、《西流的小溪》、《見證之樹》、《在林間空地》等。他的詩歌獨具風格,以口語人詩,生動樸實地描寫了田園風光和農村日常生活。他的詩充滿了美國的鄉(xiāng)土氣息,流傳廣泛,深為人們喜愛。
二、先朗讀本詩,熟悉全詩。
(一)讀準加黑字的音。
佇立涉足萋萋誘人幽寂人跡。
(二)解詞:
涉足:指進入某種環(huán)境或生活范圍。
萋萋;形容草長得茂盛的樣子。
佇立:長時間地站著。
三、學習本詩。
思考:
1.“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這句話象征了什么?為什么?
提示:
“我選擇了其中的一條”象征了如何抉擇人生的道路;這條路上人跡罕至,代表著這條路也許更艱辛、更需要開拓,正因為如此,才更具有魅力。
2.本詩能寄寓著詩人無限的人生感慨的句子是哪些?
提示:
一片樹林里分開出兩條路——。
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
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3.這首詩語言有什么特點?
提示:
這首詩語言樸素自然,情感真摯,讀來親切。在樸素自然的語言中蘊含深刻的哲理。
4.反復朗讀全詩,理解、體會詩中的“路”有什么含義?
提示:
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際上,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和探索,這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用的是象征手法。
5.詩中的“路”、“荒草”、“足跡”、“落葉”等象征什么呢?
提示:
6.反復品讀全詩,你從中悟出怎樣的人生哲理?
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四、布置作業(yè):
1.完成課后習題。
2.反復朗讀這兩首詩歌,有能力的同學可以背誦下來。
作者郵箱:
外國詩兩首教案篇三
1.查閱有關資料,了解萊蒙托夫、休斯的經歷以及其創(chuàng)作。
2.反復朗讀,感受詩中藝術形象,體會詩人傳達的情感。
3.質疑討論,品味、明確詩歌意象以及傳達的情感。
4.熟讀成頌,體會詩歌或平實見真情或深邃閑自豪的特點。
教學重點。
1.復朗讀,感受詩中藝術形象,體會詩人傳達的情感。
2.質疑討論,品味、明確詩歌意象以及傳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
1.反復朗讀,感受詩中藝術形象,體會詩人傳達的情感。
2.熟讀成頌,體會詩歌或平實見真情或深邃閑自豪的特點。
教學方法。
誦讀、討論。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教學設計。
二課時。
板書設計。
祖國。
我愛祖國(奇異的愛情)。
我愛草原、森林、大海、小路、燈光。
輕煙、車馬、山頭、白樺。
打谷場、農家茅房、小窗、節(jié)日夜晚。
(景物、家鄉(xiāng)的人民)。
黑人“我”------黑人種族。
談濃郁的尋根意識,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河流熟知的、孕育黑人古老文化的河流,如:
幼發(fā)拉底河、剛果河、密西西比河。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親愛的同學,愛國主義是詩歌永恒的主題,更是詩人永恒的歌唱素材。今天,我們就將一同走進《外國詩歌兩首》,一同去聆聽俄羅斯詩人萊蒙托夫的愛國心聲。
結合查閱的資料,請給大家介紹一下萊蒙托夫的生平。
參考:
萊蒙托夫(1814年---1841年),俄羅斯十九世紀繼普希金之后偉大的詩人。14歲開始創(chuàng)作詩歌,1837年他為普希金因決斗而死寫的《詩人之死》一詩名震文壇。短短的十三年創(chuàng)作生涯里,他一共寫下了四百多首抒情詩,名篇有《帆》、《浮云》、《祖國》。詩人繼承了普希金的傳統(tǒng),把熱愛祖國和歌頌自由作為詩歌創(chuàng)作的基本主題,風格沉郁中有鋼勁。
《祖國》在怎樣的背景下開始創(chuàng)作呢?
(參考)。
《祖國》,發(fā)表于1841年四月號的《祖國紀事》。針對1839年俄國斯拉夫派詩人霍米亞柯夫創(chuàng)作的歌頌沙皇的《祖國》,針鋒相對、感情熱烈地指出俄羅斯的偉大并不在于百姓的溫順和對東正教的虔信,而是另有其他的因素。
今天,我們就將一同學習萊蒙托夫的《祖國》,一同去探究一下這篇充滿強烈感情的作品。
二.自讀,體會詩歌表現的意象以及傳遞的情感。
1.生自讀感受,結合工具掃清生字障礙。
2.質疑討論,師生合作解決生字障礙。
(投影)。
重要的字音:
虔信慰藉鑲嵌。
重要的詞義:
顫抖覆蓋鑲嵌。
三.討論,明確詩歌表現的意象以及傳遞的情感。
討論明確:
表達對祖國的情感,祖國往往被人們化身為母親(長者)的形象;在本詩中的祖國卻被賦予了情人的形象,如:我愛祖國,用的是奇異的愛情!
2.“我”對祖國的愛“奇異”在何處?
討論明確:
連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勝。無論是鮮血換來的光榮,無論是充滿了高傲的虔信的寧靜,無論是那遠古時代神圣的傳言,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藉的夢幻。
4.詩中三節(jié)開始,“我”所愛的景物與上文有何異同?
討論明確:
我愛草原、森林、大海、小路、燈光。
輕煙、車馬、山頭、白樺。
打谷場、農家茅房、小窗、節(jié)日夜晚。
(景物、家鄉(xiāng)的人民)。
四.聽讀,明確詩歌表現的意象以及傳遞的情感。
1.詩中哪些詞語體現出了詩人對祖國的愛?
討論明確:
愛、奇異;也不能、無論是、無論是、無論是、都不能;但、凄清冷漠的沉靜、隨風晃動的無盡的森林、洶涌的河水的奔騰、愛乘、奔上村落間的小路、透過那蒼茫的夜色、惦念、點點顫抖的燈光、愛、輕煙、大隊車馬、閃著微光的白樺;人所不知的快樂、堆滿、打谷場、覆蓋、農家茅房、鑲嵌、小窗、直、更深夜半。
2.聽讀,明確重音部分。
五.熟讀成頌。
第二課時。
一.導入。
結合資料,請給大家介紹一下美國詩人、小說家,黑人文藝復興的領導者休斯的生平以及創(chuàng)作。
(生暢所欲言)。
參考:
休斯,被譽為“黑人桂冠詩人”。寫國小說、劇本、自傳以及詩歌,以詩歌的成就最高。代表作《哈姆雷的莎士比亞》、、《單程票》、《延遲的夢之蒙太奇》。
休斯的創(chuàng)作植根于美國黑人生活,對他們的痛苦生活給予同情,謳歌了他們美好的情感,悠遠流長的文化。創(chuàng)造性地把黑人民歌引入詩歌創(chuàng)作,形成了輕松、活潑、豪邁奔放的風格,對美國黑人詩歌的發(fā)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今天,我們就將學習他的一篇佳作《黑人談河流》。
二.自讀,體會詩歌表現的意象以及所傳達出的情感。
1.生自讀感受,結合工具掃清生字障礙。
2.質疑討論,師生合作解決生字障礙。
(投影)。
重要的字音:
深邃潺潺瞰望。
重要的詞義:
晨曦黝黑。
三.討論,明確詩歌表現的意象以及所傳達出的情感。
1.詩中的黑人化身為怎樣的形象?
2.“我”談河流,談到了怎樣的河流?
討論明確:
河流的古老黝黑預示著歷史的悠久;我反復出現在古老河流邊,預示著文明的創(chuàng)造離不開黑人的努力;靈魂像河流,預示著我牢記祖先悠久的文明與歷史,充滿了民族的自豪感。
4.詩中“我”僅只作者嗎?
參考:
黑人“我”------黑人種族。
談濃郁的尋根意識,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河流熟知的、孕育黑人古老文化的河流,如:
幼發(fā)拉底河、剛果。
四.聽讀,體驗詩歌表現的意象以及所傳達出的情感。
五.熟讀成頌。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外國詩兩首教案篇四
這是一首哲理抒情詩,讀了這首詩后同學們一定會有像高爾基所說的“我開始讀普希金詩時,好像我走進了樹林中的一片草地,到處盛開著鮮花,到處充滿著陽光”的感覺。
首先朗讀全詩,了解詩的大體內容。
一、讀準字音。
憂郁向往瞬息。
二、詞。
解詞:
憂郁:憂傷,愁悶。
向往:因熱愛、羨慕某種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達到。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時間。
三、學習本詩。
思考:
1、這首詩蘊含著什么人生哲理?
生活是本教科書,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才能戰(zhàn)勝挫折,真正學會生活。
2、概括這首詩的內容。
詩人用誠摯的語言傾訴了自己對生活的體會,假如受到了生活的欺騙,不要消沉,要積極面向未來,戰(zhàn)勝自己,做生活的主宰。
《未選擇的路》。
關于作者:羅伯特弗羅斯特,美國著名詩人。他出版過十多部詩集,其中包括他的成名作《波士頓以北》集,另外還有《山罅》、《新罕布什爾》、《西流的小溪》、《見證之樹》、《在林間空地》等。他的詩歌獨具風格,以口語人詩,生動樸實地描寫了田園風光和農村日常生活。他的詩充滿了美國的鄉(xiāng)土氣息,流傳廣泛,深為人們喜愛。
先朗讀本詩,熟悉全詩。
一、讀準加紅字的音。
佇立()涉足()萋萋()。
誘人()幽寂()人跡()。
二、解詞。
涉足:指進入某種環(huán)境或生活范圍。
萋萋;形容草長得茂盛的樣子。
佇立:長時間地站著。
三、學習本詩。
思考:
1、“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這句話象征了什么?為什么?
“我選擇了其中的一條”象征了如何抉擇人生的道路;這條路上人跡罕至,代表著這條路也許更艱辛、更需要開拓,正因為如此,才更具有魅力。
2、本詩能寄寓著詩人無限的人生感慨的句子是哪些?
一片樹林里分開出兩條路--。
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
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3、這首詩語言有什么特點?
這首詩語言樸素自然,情感真摯,讀來親切。在樸素自然的語言中蘊含深刻的哲理。
外國詩兩首教案篇五
詩歌通過聯想將兩個畫面疊印在了一起,詩人只選取兩種景物來寫,但留給讀者更多想象空間,大自然的歌手還有很多,大地歌聲不斷,以少勝多。通過引發(fā)讀者的想象,豐富詩歌的內涵。美好的詩歌是動人心弦的,因為它是生命的歌吟。詩人把蟈蟈和蛐蛐當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們的鳴唱當作大自然的詩歌,借以歌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和生機勃勃,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由衷的贊美。雖然描繪景物不同,但詩歌的情感前后一致。
令人欣慰的是大家都積極參與了詩歌的感悟,意外地發(fā)現,學生頭腦里面有教師所想象不到的潛能和想法,有時他們能夠給我們的教學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實現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是我在教學設計時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實踐證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圍繞教師設計的“我感受到”“我發(fā)現了”“我不理解”“我欣賞”等幾個環(huán)節(jié),很好地掌握了第一首詩的學習要點。教師及時做了一番學法總結后,學生自學第二首詩歌時得心應手,完成效果相當不錯。課后讓學生完成小詩:草,還是很不錯的。
外國詩兩首教案篇六
面對大自然,詩人有唱不完的歌。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濟慈敏銳地捕捉到兩種極為平常的昆蟲的叫聲,發(fā)出“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的感嘆;而在俄國田園詩人葉賽寧的筆下,夜是那么靜謐、美好,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
蟈蟈與蛐蛐。
[1]。
濟慈。
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
當所有的鳥兒因驕陽而昏暈,
隱藏在陰涼的林中,就有一種聲音。
在新割的草地周圍的樹籬上飄蕩,
那就是蟈蟈的樂音啊!它爭先。
沉醉于盛夏的豪華,它從未感到。
自己的喜悅消逝,一旦唱得疲勞了,
便舒適地棲息在可喜的草叢中間。
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當嚴霜凝成。
一片寧靜,從爐邊就彈起了。
蟈蟈的歌兒,在逐漸升高的暖氣,
昏昏欲睡中,人們感到那聲音。
仿佛就是蟈蟈在草茸茸的山上鳴叫。
夜
[2]。
葉賽寧。
河水悄悄流入夢鄉(xiāng),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響。
夜鶯的歌聲沉寂了,
長腳秧雞不再歡嚷。
夜來臨,四下一片靜,
只聽得溪水輕輕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輝,
給周圍的一切披上銀裝。
大河銀星萬點,
小溪銀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也閃著銀色光芒。
夜來臨,四下一片寂靜,
大自然沉浸在夢鄉(xiāng)。
明月撒下它的光輝,
給周圍的一切披上銀裝。
研討與練習。
二反復朗讀《夜》,完成下列各題。
1.用你自己的話,描繪一下詩中所寫的夜景。
2.這首詩傳達出詩人怎樣的心境?
3.這首詩與郭沫若的《靜夜》給你的感受有什么異同?
三從下面兩題中選做一題。
1.以“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或“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為題,寫一段抒情性的文字。
2.去感受夜色,寫一篇抒情短文或幾行小詩。
蟈蟈與蟋蟀。
濟慈。
大地富詩意,綿綿無盡期:
日炎鳥倦鳴,林蔭且棲息。
竹籬繞綠茵,芳草新刈齊;
其中忽有聲,繞籬悠悠起—。
原是蟈蟈歌,歡樂渠為首;
仲夏多繁茂,泛若不系舟,
享之不能盡,歌來不知愁;
偶然有倦意,野草叢中休。
大地富詩意,綿綿永不息:
冬夜洵凄清,霜天多岑寂,
此時有灶爐,火焰暖人心。
蟋蟀乘雅興,引吭吐妙音;
主人嗒然坐,似眠又似醒,
莫非蟈蟈歌,來自遠山青。
(孟光裕譯。孫梁校)。
外國詩兩首教案篇七
(一)知識目標:
1、了解詩人簡況,了解作品資料。
2、了解作品說理的技巧和象征的手法。
(二)潛力目標:
1、感悟詩人以真情說理征服讀者的技巧,領會詩歌象征的手法,提高鑒賞潛力。
2、體會詩人對生活和人生道路的思考,提高分析詩歌資料的潛力。
(三)情感目標:
感受詩人的真誠的態(tài)度、博大的情懷和堅強樂觀的精神。
(一)重點。
1、了解詩人簡況,了解作品資料。
2、了解詩歌相關知識,并能運用到自讀、自學中去。
(二)難點。
感受詩人的真誠的態(tài)度、博大的情懷和堅強樂觀的精神。
詩歌教學不宜多講,重在體會,但本課的兩首詩歌都具有很強的哲理性,在指導自讀、自學的過程中還是要有教師的適當點撥。當然這種點撥并不是簡單灌輸,更重要的是啟發(fā)誘導,調動學生思考、探究的用心性。
朗讀、討論。
投影儀。
1課時。
外國詩兩首教案篇八
2、寫景詩的特點。
3、分析寫景詩的意境。
4、欣賞和熱愛大自然,培養(yǎng)生活的情趣。
如何欣賞寫景的詩歌的意境。
一、??導入??。
二、??學習和欣賞第一首詩《蟈蟈與蛐蛐》。
作者簡介:濟慈,美國浪漫主義詩人,出身卑微,少年既成孤兒,自幼喜愛文學,他的一生寫了不少的著名詩篇,如《夜鶯頌》等,可惜正當他初展宏才的時候,就不幸與世長辭,時年才25歲。
三、??讀熟詩歌,注意體會所表達的感情。
四、??整體把握;
這是一首大自然的頌歌,他通過對盛夏“蟈蟈的樂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兒”的描寫,贊美“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
五、??問題研究:
這首施在構思上有什么特點?
(提示:開頭一句與“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相對應分為兩部分;動靜相襯,意境優(yōu)美。)。
六、??課后練習一:
詩人這樣寫,借以歌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和勃勃生機,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贊美之情。
一、??作者簡介:
葉塞寧,俄羅斯詩人,他的詩感情真摯,格調清新,并擅長描繪大自然景色。
二、??賞析,歸納這首詩的內容,并體會詩歌所描寫的意境美。
第一節(jié):寫夜的靜謐。
第二節(jié):寫溪水的歌唱。
第三節(jié):寫月光下大自然的美麗。
第四節(jié):再次寫到美麗的月色。
三、??結合課后練習二訓練:
1、?用自己的話,描繪所寫的夜景。
2、?這首詩傳出詩人怎樣的心境?
四、??反復朗誦這首詩,體會詩中所描繪的美景。
五、??布置作業(yè)?。
外國詩兩首教案篇九
一《祖國》一詩中,詩人所抒發(fā)的愛國之情主要是通過描寫俄羅斯大地的夜色及夜色中人們的活動表現出來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談談你的看法。
解答:在《祖國》中,詩人以平實的筆調描寫俄羅斯原野的景色,還詳細描述自己在原野夜色中旅行的感受,以及和農民一起歡樂的場景。詩人沒有使用激烈昂揚的口氣直接抒發(fā)對祖國的愛,只讓自己的感情在尋常的生活里緩緩釋放。在對原野景色和農家生活的描述里,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詩人對俄羅斯祖國深切的愛,這種愛是真實的,也是最本色的。
二?朗讀《黑人談河流》,回答下面的問題。
1.詩人想通過談“河流”來表達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2.“我的靈魂變得像河流一般深邃”應該怎樣理解?這句詩兩次出現有什么表達效果?
解答:1.在《黑人談河流》一詩中,河流是個高度凝練的意象。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歷史的象征。黑人對河流的追溯,就是對自身歷史的追溯,就是對祖國和故土的尋根。
2.“我的靈魂變得像河流一樣深邃”,可以理解為由于黑人對“河流”(歷史)的見證,人類文明、文化的成果都在黑人的“靈魂”里積淀。這句詩是作者代表全體黑人發(fā)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種族是有著悠久傳統(tǒng)的種族。這句詩人第二節(jié)和第五節(jié)兩次出現,形成結構上的前后呼應。
外國詩兩首教案篇十
不要憂郁,也不要憤慨!
不順心時暫且克制自己,
相信吧,快樂之日就會到來。
我們的心兒憧憬著未來,
現今總是令人悲哀:
一切都是暫時的,轉瞬即逝,
而那逝去的將變得可愛。
烏蘭汗譯。
未選擇的路。
弗羅斯特。
黃色的樹林里分出兩條路,
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
我向著一條路極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
但我卻選擇了另外一條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顯得更誘人,更美麗;
雖然在這兩條小路上,
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
雖然那天清晨落葉滿地,
兩條路都未經腳步污染。
啊,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見!
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
恐怕我難以再返回。
也許多少年后在某個地方,
我將輕聲嘆息將往事回顧:
一片樹林里分出兩條路——。
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
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外國詩兩首教案篇十一
教學重點:
1、感受詩歌的形象,體會詩歌的意境。
2、感受詩歌的建筑美,學寫一首小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大自然的美無處不在,有時候即使極普通的昆蟲如蟈蟈和蛐蛐,只要細心觀察大膽想象,你也會發(fā)現其中的深刻內涵和濃郁情味。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感受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濟慈筆下的它們的別樣風采吧。
二、體會標題的作用。
首先讓我們在讀中感受一下標題,看看標題與內容有什么聯系。
活動方式:先請同學們聽老師讀(老師的讀旨在讓學生體會朗讀的節(jié)奏、語氣、情感等,再請同學們齊讀。
(如果學生回答有困難,師提示:標題中的兩個對象可以交換位置嗎?學生自然會明白詩歌先描寫蟈蟈后描寫蛐蛐。)。
(生答后板書:揭示描寫對象,體現詩歌思路)。
三、感受詩歌的形象。
下面我們換一種方式讀,請男生讀第一節(jié),女生讀第二節(jié),注意要進入到詩的畫面里去,看看你看到、聽到、想到什么,準備回答老師的提問。生讀完后老師提出如下問題,要求邊問邊答。
1、用一個詞語說這首詩描寫了蟈蟈與蛐蛐的什么?(聲音)。
2、作者把它們的聲音分別說成什么?(樂音、歌兒)共同說成什么?(大地的詩歌)。
3、用作者的話說大地的詩歌有什么特點?(兩節(jié)的開頭句)。
生答后師完成如下板書(在板書時要學生思考第四個環(huán)節(jié)的第一個問題)。
蟈蟈樂音從來不會死亡。
聲音大地的詩歌。
蛐蛐歌兒從來沒有停息。
四、品味詩歌的意境。
請大家討論一下,說說這兩節(jié)詩在結構上、表達方式的運用上有什么相似之處?
五、體會詩人的情感。
作者借蟈蟈與蛐蛐歌頌了大自然的什么特點?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什么感情?
(無限美好和勃勃生機;無限熱愛和由衷贊美;“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正是全詩主旨的揭示。)。
引導小結并板書:(引導:剛才我們從哪些方面感受了這首詩歌的美點?)。
標題美形象美意境美情感美。
六、學一學寫法——烘云托月寫小景。
第一步:觀察一種景物,想想有什么與眾不同之處,或者說有什么獨特之處,寫一句有情味的觀點句。
第二步:在這句有情味的觀點句的引領下,描寫一段有情味的景物。
外國詩兩首教案篇十二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學重點?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
教具準備?收集兩首古詩的有關資料;背誦有關春天的古詩。
導??學??過??程?二次備課。
預習提綱???。
1.自由讀詩,自主識字。
2.搜集有關春天的古詩。
3.搜集兩首古詩的有關資料。?。
第一課時。
一、激趣背詩,導入新課。
1.誰來背背有關春天的古詩?(指名背誦)。
二、板題《詠柳》,解題。
1.看題目,說說“詠”是什么意思?(詠,意思是用詩詞的形式描述。在本課是歌頌、贊美的意思。)。
2.誰能說說“詠柳”的意思。(誰贊美柳樹?要求說完整。)。
3.簡介賀知章。
賀知章(659—744)唐代詩人。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越州永興(今浙江省蕭山)人。少年就以文詞而出名。公元695年擢進士,做過工部侍郎等官。晚年與李白交友,酒后作詩文,神采飛揚。他工書法,尤善章草隸書?!度圃姟反嫫湓娨痪?,共存詩20首。寫景的詩,較為清新通俗,除本課《詠柳》外,還有《采蓮詩》《回鄉(xiāng)偶書》廣為傳誦。)。
三、自讀古詩,初步釋疑。
1.把古詩讀正確、流利,認記生字“詠、絳”。
2.指名讀詩,提醒讀準“絳”“妝”“裁”
3.根據注釋了解詩歌的大意。
4.小組交流;互相釋疑。
四、讀中理解,體會詩境。
1.指名讀詩句,說說自己對詩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機點撥:
(1)“碧玉妝成一樹高”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柳樹的枝葉比作碧玉)”
相機引導學生理解以下詞語:
a.“碧玉”,綠色的玉,這里把柳樹的枝葉比作碧玉。
b.“妝”,打扮。
c.“一樹”,滿樹,“一”字在這里不表示數量,表示滿、全、整個的意思。
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裝扮的一樣。
(2)“綠絲絳”指什么?為什么說柳枝是“綠絲絳”?(想象體會柳枝的綿長和柔軟)”
相機引導學生理解以下詞語:
a.“萬條”,泛指柳樹枝條多。
b.“絳”,一種用絲編成的帶子。
全句的意思是:從樹上垂下來無數好像綠色絲帶一樣的柳條來。
相機引導學生理解以下詞語:
a.“細葉”,柳樹新萌發(fā)滋生的又細又嫩的葉子。
b.“裁”,裁剪。
全句的意思是: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剪裁出來的?
(4)“二月春風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為什么這么比喻?
相機引導學生理解以下詞語:
似,好像。
全句的意思是:原來是二月春風這把剪刀裁出來的啊!
3.結合理解,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1)自己練習讀,邊讀邊想象。
(2)指名讀,師生評議。
(3)以讀代講,師生合作:老師朗讀散文,學生用恰當的詩句來對答。
師:你看那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裝扮的一樣,真是青翠欲滴??!那垂掛下來的萬千柳條,柔軟綿長,隨風搖曳,多像綠綠的絲帶!
生: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師:再看那小巧的新長出來的柳葉,細細尖尖的,整整齊齊的,是誰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二月春風這把剪刀裁出來的??!
生: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4.這首詩前兩句主要寫什么?(靜態(tài)中柳樹的色彩美、形態(tài)美。)。
5.這首詩后兩句主要寫什么?這兩句采用了什么樣的形式?(想象并體會春風剪開柳葉的動態(tài)景象,也就是在春風中柳葉翻飛飄動的情景)(自問自答)。
6.指導朗讀古詩,在朗讀中想象春天美麗的畫面。。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1)要求學生把握節(jié)奏、注意停頓,讀出詩的韻律。
(2)前兩句寫柳,后兩句由寫柳過渡到寫春,從整首詩的描寫中,你體會到詩人對柳,對春抱著一種什么樣的感情?(贊美柳樹,歌頌春)。
五、反復朗讀,背誦這首詩。
六、學習本詩生字。
1.出示生字認讀:詠、碧、妝、裁、剪。
2.自己觀察,集體交流識字方法。
詠,用口吟誦,與口有關,故口字旁;
泗、濱,與河水有關,左邊是三點水旁;
絳,與絲織有關、左邊是絞絲旁。
裁,與衣服有關,里面是衣字:剪,用刀來剪,下面是刀字;
妝,梳妝,女人常梳妝,右邊是女字旁。
3.先描寫觀察重點筆畫,再集體交流:
“裁”是半包圍結構,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筆是點,不是捺;
4.學生練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齊背《詠柳》。
二、板《春日》,釋題。
1.“春日”你怎么理解?(詩題的意思是在春天里。全詩講的是作者在春日里游覽,看到無限的春光,從中有所體悟,闡發(fā)了自己的哲理思考。)。
2.簡介作者。
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字元晦,號晦庵、晦翁,別稱紫陽、考亭。他博覽群書,廣注典籍,對經學、史學、文學、樂律以至自然科學有不同程度的貢獻。朱熹的詩富于哲理性而不乏詩味,寓議論于寫景,別有風格。
三、自讀古詩,初步釋疑。
1.把詩歌讀正確、流利,認記生字“泗、濱”。
2.指名讀詩,提醒讀準“勝”“泗”“濱”。
3.根據注釋了解詩歌的大意。
4.小組交流:互相釋疑,討論難點。
四、朗讀古詩,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1.指名讀詩句,說說自己對詩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機點撥:。
(1)作者到泗水邊尋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煥然一新”嗎?(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積累具體感知“無邊光景一時新”)。
相機引導學生理解以下詞語:(備課參考)。
a.“勝日”,即晴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
b.“尋芳”,游覽、賞玩美好的風景。
c.“泗水”,水名,在山東省中部,源于山東省泗水縣東蒙山南麓,因四源并發(fā)而得名。它是淮河的支流,流經曲阜,也是孔子講學的地方和死后安葬處的近旁。
d.“濱”,水邊。在泗水邊“尋芳”,實際上說的是追求圣人大道。
e.“光景”,風光景色。
f.“一時”,一個時辰,這里形容時間很短,一時之間。
這前兩句的意思是:在風和日麗的一天,詩人到孔子曾經呆過的地方泗水流域去觀賞風景。那里風光無限,一時之間許多新鮮奇麗的景色映入眼簾。?????????(2)“萬紫千紅”是說春天的什么?能具體說說嗎?(借助圖畫形象感知花兒的繽紛色彩,春天的美麗景象)。
相機引導學生理解以下詞語:(備課參考)。
a.“等閑”,平常、隨便。
b.識得,認識到。
c.“東風面”,春風的面貌,因我國春夏季多為東南風,故稱春風為東風。
d.“萬紫千紅”,形容百花爭奇斗艷的景色。
e.“總是”,都是。
這后兩句的意思是:人們尋常中都知道有春風,但要是真正認識它,只有在見到萬紫千紅的景象以后。也就是說,春風徐來,各種景象煥然一新,有了春風,才有這無邊的美景。
3.結合理解,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1)自己練習讀,邊讀邊想象。
(2)指名讀,師生評議。
(3)以讀代講,師生合作:老師朗讀散文,學生用恰當的詩旬來對答。
師: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邊尋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煥然一新了,全沒了冬日的蒼白和蕭瑟。
生:勝日尋芳漸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師:人們尋常中都知道有春風,但要是真正認識它,只有在見到萬紫千紅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風徐來,各種景象煥然一新,到處萬紫千紅,百花爭艷,有了春風,才有這無邊的美景。
生: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4.背誦古詩。
五、學習本詩生字??。
1.出示生字認讀:濱、紫。
2.識記字形,集體交流。
“濱”字第七筆是一筆撇,不是兩筆;“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丟掉一點。
3.學生練寫。
六、作業(yè)。
2.詩配畫。
外國詩兩首教案篇十三
(一)知識目標:
1、了解詩人簡況,了解作品內容。
2、了解作品說理的技巧和象征的手法。
(二)能力目標:
1、感悟詩人以真情說理征服讀者的技巧,領會詩歌象征的手法,提高鑒賞能力。
2、體會詩人對生活和人生道路的思考,提高分析詩歌內容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感受詩人的真誠的態(tài)度、博大的情懷和堅強樂觀的精神。
(一)重點。
1、了解詩人簡況,了解作品內容。
2、了解詩歌相關知識,并能運用到自讀、自學中去。
(二)難點。
感受詩人的真誠的態(tài)度、博大的情懷和堅強樂觀的精神。
詩歌教學不宜多講,重在體會,但本課的兩首詩歌都具有很強的哲理性,在指導自讀、自學的過程中還是要有教師的適當點撥。當然這種點撥并不是簡單灌輸,更重要的是啟發(fā)誘導,調動學生思考、探究的積極性。
朗讀、討論。
投影儀。
1課時。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一、作者及寫作背景:
普希金,俄國的偉大詩人。別林斯基曾贊譽他的詩:“所表現的音調和語言的力量到了令人驚異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樣柔和、優(yōu)美,像松脂一樣醇厚,像閃電一樣鮮明,像水晶一樣透明、潔靜,像春天一樣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劍擊一樣鏗鏘有力?!?/p>
這首詩是詩人于被流放時期題在鄰居的女兒的紀念冊上的,詩人以明白如話的詩句,叮囑孩子要善待生活,善待自己在不幸和痛苦的面前鎮(zhèn)靜振作,等待光明的到來,其實這更是支撐詩人在艱難歲月里不懈奮斗、追求、創(chuàng)作的座右銘。
二、首先朗讀全詩,了解詩的大體內容。
(一)讀準字音:
憂郁向往瞬息。
(二)解詞:
憂郁:憂傷,愁悶。
向往:因熱愛、羨慕某種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達到。
瞬息:一眨眼、一次呼吸的短時間。
三、學習本詩。
(一)思路:
第一節(jié),開宗明義,否定了面對生活的欺騙而產生的消極態(tài)度:“不要悲傷,不要心急!”說明了正確的態(tài)度:“憂郁的日子里需要鎮(zhèn)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第二節(jié):說明要采取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從欺騙的陰影中解脫出來:“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要向前看,相信未來是光明的,是幸福、美好的;艱難困苦、痛苦悲傷帶來的憂郁只是暫時的。
(二)思考:
1、學生反復朗讀全詩,交流自己讀詩的體會:
提示(總結時):
詩人在詩中闡明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心急,不要悲傷,苦惱時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我們應永保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善待生活,善待人生。
2、概括這首詩的內容。
提示:
詩人用誠摯的語言傾訴了自己對生活的體會,假如受到了生活的欺騙,不要消沉,要積極面向未來,戰(zhàn)勝自己,做生活的主宰。
《未選擇的路》。
一、關于作者:
羅伯特·弗羅斯特,美國著名詩人。他出版過十多部詩集,其中包括他的成名作《波士頓以北》集,另外還有《山罅》、《新罕布什爾》、《西流的小溪》、《見證之樹》、《在林間空地》等。他的詩歌獨具風格,以口語人詩,生動樸實地描寫了田園風光和農村日常生活。他的詩充滿了美國的鄉(xiāng)土氣息,流傳廣泛,深為人們喜愛。
二、先朗讀本詩,熟悉全詩。
(一)讀準加黑字的音。
佇立。
涉足。
萋萋。
誘人。
幽寂。
人跡。
(二)解詞:
涉足:指進入某種環(huán)境或生活范圍。
萋萋;形容草長得茂盛的樣子。
佇立:長時間地站著。
三、學習本詩。
思考:
1、“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這句話象征了什么?為什么?
提示:
“我選擇了其中的一條”象征了如何抉擇人生的道路;這條路上人跡罕至,代表著這條路也許更艱辛、更需要開拓,正因為如此,才更具有魅力。
2、本詩能寄寓著詩人無限的人生感慨的句子是哪些?
提示:
一片樹林里分開出兩條路——。
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
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3、這首詩語言有什么特點?
提示:
這首詩語言樸素自然,情感真摯,讀來親切。在樸素自然的語言中蘊含深刻的哲理。
4、反復朗讀全詩,理解、體會詩中的“路”有什么含義?
提示:
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際上,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和探索,這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用的是象征手法。
5、詩中的“路”、“荒草”、“足跡”、“落葉”等象征什么呢?
提示:
6、反復品讀全詩,你從中悟出怎樣的人生哲理?
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四、布置作業(yè):
1、完成課后習題。
2、反復朗讀這兩首詩歌,有能力的同學可以背誦下來。
外國詩兩首教案篇十四
教學目標:
1、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特點。
2、寫景詩的特點。
3、分析寫景詩的意境。
4、欣賞和熱愛大自然,培養(yǎng)生活的情趣。
重點難點:如何欣賞寫景的詩歌的意境。
課時安排:1。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學習和欣賞第一首詩《蟈蟈與蛐蛐》。
作者簡介:濟慈,美國浪漫主義詩人,出身卑微,少年既成孤兒,自幼喜愛文學,他的一生寫了不少的著名詩篇,如《夜鶯頌》等,可惜正當他初展宏才的時候,就不幸與世長辭,時年才25歲。
三、讀熟詩歌,注意體會所表達的感情。
四、整體把握;
這是一首大自然的頌歌,他通過對盛夏“蟈蟈的樂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兒”的描寫,贊美“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
五、問題研究:
這首施在構思上有什么特點?
(提示:開頭一句與“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相對應分為兩部分;動靜相襯,意境優(yōu)美。)。
六、課后練習一:
詩人這樣寫,借以歌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和勃勃生機,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贊美之情。
第二首:《夜》。
一、作者簡介:
葉塞寧,俄羅斯詩人,他的詩感情真摯,格調清新,并擅長描繪大自然景色。
二、賞析,歸納這首詩的內容,并體會詩歌所描寫的意境美。
第一節(jié):寫夜的靜謐。
第二節(jié):寫溪水的歌唱。
第三節(jié):寫月光下大自然的美麗。
第四節(jié):再次寫到美麗的月色。
三、結合課后練習二訓練:
1、用自己的話,描繪所寫的夜景。
2、這首詩傳出詩人怎樣的心境?
四、反復朗誦這首詩,體會詩中所描繪的美景。
五、布置作業(yè)。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3868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