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讀后感是對一本書或文章閱讀后所產(chǎn)生的觀點和感受的總結(jié)。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情感、有觀點的讀后感?請跟隨我的步驟一起來探討。如果你正在寫讀后感的文章,不妨閱讀一下下面這些范文,或許能幫助到你。
愛迪生讀書的故事讀后感篇一
今天我饒有興致地讀了一本書,它的名字是《愛迪生的故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它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無論我們遇到什么樣的事情,在困難面前都要去動腦想問題。
我也聽過幾個類似的故事。
在果園里,豐收的季節(jié)到了,許多果民都紛紛去采摘蘋果,可是他們都沒有發(fā)現(xiàn),樹上的蘋果成熟后都會垂直從樹上掉下來,而不是掉到天上去。細心地牛頓發(fā)現(xiàn)了這件事情,他經(jīng)過一番認真的.思考,終于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成了一名著名的科學家。
還有一件事情,當敵人的艦隊進攻阿基米德所在的城市時,由于守城的部隊太少了。這時,阿基米德在緊要關頭想出了好辦法,他叫城里每個人都拿起自家的一面鏡子,集中對準敵人船帆的方向。由于過去的船帆都是用油布做成的,很快,透過鏡子聚焦陽光反射到船上,敵人的船隊著起了大火。敵軍就這樣很快被消滅了。
通過這些故事,讓我懂得“思考是智者的習慣,思考是成功的關鍵。思考是智慧的火花,思考是成就未來的翅膀。”的深刻道理。
愛迪生讀書的故事讀后感篇二
愛迪生從小就是一個好奇心很強的孩子,他不僅喜歡問為什么,還喜歡動手試一試。有一次,他看見母雞在孵蛋,很好奇,便從家里拿了幾個雞蛋,躲到一個地方,自己孵起蛋來,直到天黑了,他還在認真地孵蛋呢。
愛迪生在課堂上總是喜歡問為什么,有時候,他會問老師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老師答不上來,便斥責他為“低能兒”,還把他攆出了學校。從此以后,他的母親成了他的`“家庭教師”。后來愛迪生在媽媽的教育下,對讀書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通過讀書,愛迪生獲得了很多知識,為他后來搞科學實驗打下基礎。有一次,愛迪生在火車上做了一次實驗,結(jié)果不小心,點燃了整節(jié)車廂,列車長很生氣,扔掉了他所有的實驗設備。
愛迪生雖然遭受了很多挫折和失敗,但是他沒有因此而放棄,反而更加堅定地投入到科學實驗中。經(jīng)過6000多次的失敗,愛迪生為人類發(fā)明了電燈,還給人類留下了大約20xx項創(chuàng)造發(fā)明,為人類的文明作出了貢獻。
《愛迪生的故事》這本書,使我深深的體會到要取得優(yōu)異成績,必須要刻苦學習、勇于實踐、頑強鉆研。也讓我懂得了失敗是成功之母,沒有失敗就不會有成功,不要因為一次的失敗而沮喪。更讓我領悟到了愛迪生的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今后我也要像愛迪生學習,學習他那種永不言敗,堅韌不拔的精神,為祖國的科學事業(yè)而奮斗。
愛迪生讀書的故事讀后感篇三
看完了這本書對我的.啟發(fā)很大,知道了原來偉大的發(fā)明家愛迪生雖然以前在學校不好好學習,愛迪生一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小學,但是通過母親的教導和自已努力,自己自學成才。由于愛迪生從小就喜歡動腦筋,愛探索,愛研究。他就根據(jù)自己這方面的興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發(fā)明的工作。也讓我知道他一生共發(fā)明了電燈、電報機、留聲機、電影機、壓碎機等等總計兩千余種東西可見他多么的偉大呀。
這本中也讓我知道了他在這么多的發(fā)明當中遇到過無數(shù)個困難但都被他給克服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所以我們不管遇到什么樣的困難事情,在困難面前都要去動腦筋想問題,去怎樣解決難題,相信只要好好努力一定不會被困難所打倒的,我們一定要做到在困難面前永不退縮。要像愛迪生一樣,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
愛迪生讀書的故事讀后感篇四
這本書主要講了愛迪生只讀了三個月的書就被老師趕出了學校,之后她的母親就親自教他讀書,經(jīng)過母親的耐心教育和教導,他刻苦學習,長大之后,他不斷實驗發(fā)明一些東西,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失敗,發(fā)明了20xx多樣東西,成為了發(fā)明大王。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他堅持不懈的'精神是能成為發(fā)明大王的關鍵。他在發(fā)明電燈時,為了發(fā)現(xiàn)一種適合做絲的材料,用了1600多金屬、礦物都未能成功的情況下,毫不氣餒地繼續(xù)夜以續(xù)日的實驗其他材料,終于在1879年發(fā)明出來了一種能亮45小時的電燈。我覺得他能從1877年堅持到1879年很不容易,因為他每天除出了吃飯和睡覺,其他時間都全部用來反復做辛苦又枯燥的實驗,還要不斷更改方法來z制造燈,如此的堅持了2年,實在了不起。
讀了這本書,我想起了在學而思里發(fā)生的一件事。有一次老師教我們算一下2的20次方是多少,我一看就知道要寫很多算式,于是我就不寫。現(xiàn)在我覺得當時自己做得不對,愛迪生為了發(fā)明一種新電池不斷研究,而我算這道題只要幾分鐘,我以后要學習他,不要因為怕麻煩就放棄。
愛迪生讀書的故事讀后感篇五
愛迪生是科學界的傳奇人物——雖未受過良好的學校教育,但憑個人奮斗和非凡的才智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他自學成才,以堅忍不拔的毅力,罕有的熱情和精力從千萬次的失敗中站了起來,完成了1100多項發(fā)明,我們今天的電燈、電話、電影等等,他給世界帶了光明,給我們后人帶來了幸福生活。
想想我們現(xiàn)在的小孩,大多數(shù)嬌生慣養(yǎng),遇到一點困難和挫折就放棄了,而愛迪生在千萬次的失敗中都站了起來,完成那么多的發(fā)明。如今我們生活在如此幸福的時代,更應該奮發(fā)圖強,不怕困難,堅持,堅持,再堅持,迎著像愛迪生一樣偉大先人的步伐不斷前進!
最令我難過與感動的是有一次,火車發(fā)動了,愛迪生還沒上車,到最后一節(jié)列車的'門前,他縱身往上一跳,想跳到踏板上,一個列車員為了幫他一把,雙手正好抓住了他的耳朵,由于用力過猛,愛迪生的耳朵再也聽不到任何聲音了,這種生理缺陷伴隨了他的一生。
愛迪生為了實現(xiàn)理想貢獻出了自己的一切,這種忘我的奉獻精神需要多大的勇氣啊。而我們在家里連自己的衣服還不會洗,功課和作業(yè)還要在老師、家長的不斷監(jiān)督下才能完成。我們不缺吃,不缺穿,在社會物質(zhì)豐富的環(huán)境中,我們更應該激勵自己好好學習,從小就要學會不虛度光陰。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做一個對社會對人類有價值的人。
愛迪生讀書的故事讀后感篇六
愛迪生成為有名的科學家,與他刻苦學習分不開的。讀完愛迪生的故事,大家的感觸是什么呢?來看看本站小編精心為你整理愛迪生故事讀后感,希望你喜歡。
愛迪生11歲時,到火車上當了報童。在得到列車長允許以后,他在行李車的一個角落里,布置了一個簡單的小實驗室。一次,火車的震動把一瓶黃磷震翻在地,著起了火?;鹕嘞蛐欣疃烟蛉?。愛迪生急忙脫下衣服撲打,拼命地喊:”救火啊!”大家聞聲趕來,把火及時撲滅了。列車長勃然大怒,狠狠地打了愛迪生一記耳光,并把他的實驗用品統(tǒng)統(tǒng)扔出車外,愛迪生的右耳被打聾了。
后來,愛迪生當了一名夜班報務員。一天清晨三四點鐘,他下班扛起白天從舊書店買來的幾十本書回住處。巡邏的警察遠遠看見他,疑心是小偷,就大聲喊他站住。可惜他耳朵聾,聽不見,仍然急急忙忙地趕路,警察以為他要逃跑,忙舉槍射擊。當呼嘯的子彈擦著耳邊飛過,愛迪生才站住了。警察追上來,一問才知道是個聾子,扛的全是舊書,不覺抽了一口涼氣,說:”算你有運氣,要是我的槍法準,那你白送了一條命!”
由于愛迪生對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受到了全世界的尊重。1920xx年,他被評選為美國當代12大偉人中的第一名。
今天我饒有興致地讀了一本書,它的名字是《愛迪生的故事》。文章內(nèi)容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它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無論我們遇到什么樣的事情,在困難面前都要去動腦想問題。
我也聽過幾個類似的故事。
在果園里,豐收的季節(jié)到了,許多果民都紛紛去采摘蘋果,可是他們都沒有發(fā)現(xiàn),樹上的蘋果成熟后都會垂直從樹上掉下來,而不是掉到天上去。細心地牛頓發(fā)現(xiàn)了這件事情,他經(jīng)過一番認真的思考,終于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成了一名著名的科學家。
還有一件事情,當敵人的艦隊進攻阿基米德所在的城市時,由于守城的部隊太少了。這時,阿基米德在緊要關頭想出了好辦法,他叫城里每個人都拿起自家的一面鏡子,集中對準敵人船帆的方向。由于過去的船帆都是用油布做成的,很快,透過鏡子聚焦陽光反射到船上,敵人的船隊著起了大火。敵軍就這樣很快被消滅了。
通過這些故事,讓我懂得“思考是智者的習慣,思考是成功的關鍵。思考是智慧的火花,思考是成就未來的翅膀。”的深刻道理。
在1847年2月11日的美國米蘭出生了一個天才,他一生憑著高度的智慧和驚人的勤奮,完成了20xx多項發(fā)明,一生中平均每15天就有一項發(fā)明,這個人就是美國的被稱為“發(fā)明大王”的愛迪生。他說:“天才只不過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沒錯,他自己說的這么一句話便反映了他那偉大而又平常的一生,同時也不斷地激勵著后人,他雖然是個耳聾患者,可他仍然用他畢生的時間為人類作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
我想,天才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勤奮激發(fā)出來、制造出來的。他―――愛迪生,天生缺陷和家庭貧困,可他還是成功了。我們在這個幸福的大家庭里生活的人是否更應該拼搏向上呢?也許,有的人會受家庭、身體、金錢等的種種影響,但勤奮卻永遠是人們最終和最好的依靠。這個發(fā)明巨人有許多未了的心愿,但所有心愿都指向一個目標―――發(fā)明,為人類造福,他直至1931年10月18日凌晨死于尿毒癥,始終沒有停止過他的工作。
熄滅了嗎?不,愛迪生的精神是一盞永不熄滅的明燈,它點亮了人們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精神,永遠存活在我們心中。
愛迪生讀書的故事讀后感篇七
于是,愛迪生就馬上去拿來幾塊玻璃圍在燈光下面對著媽媽的傷口,就這樣使醫(yī)生對媽媽的.手術順利進行,手術進行了幾個小時,手術總算進行完了,媽媽的痛苦也總算進行完了,媽媽正夸著愛迪生,連醫(yī)生都贊嘆不以呢。愛迪生通過這件事情之后,受到了許多人的贊美和表揚呢,每次與小伙伴們玩時都會受到小伙伴的歡迎,通過這件事情讓我對愛迪生的童年一部分的了解也使我更喜歡科學。
想了解更多讀后感文章信息,詳情請登錄:p。
愛迪生讀書的故事讀后感篇八
今天我饒有興致地讀了一本書,它的名字是《愛迪生的故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它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無論我們遇到什么樣的事情,在困難面前都要去動腦想問題。
在果園里,豐收的季節(jié)到了,許多果民都紛紛去采摘蘋果,可是他們都沒有發(fā)現(xiàn),樹上的蘋果成熟后都會垂直從樹上掉下來,而不是掉到天上去。細心地牛頓發(fā)現(xiàn)了這件事情,他經(jīng)過一番認真的思考,終于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成了一名著名的科學家。
還有一件事情,當敵人的艦隊進攻阿基米德所在的城市時,由于守城的部隊太少了。這時,阿基米德在緊要關頭想出了好辦法,他叫城里每個人都拿起自家的一面鏡子,集中對準敵人船帆的方向。由于過去的船帆都是用油布做成的,很快,透過鏡子聚焦陽光反射到船上,敵人的船隊著起了大火。敵軍就這樣很快被消滅了。
通過這些故事,讓我懂得“思考是智者的習慣,思考是成功的關鍵。思考是智慧的火花,思考是成就未來的翅膀?!钡纳羁痰览?。
所以我們在困難面前,要不退縮要勇于面對。
愛迪生讀書的故事讀后感篇九
愛迪生是科學界的傳奇人物――雖未受過良好的'學校教育,但憑個人奮斗和非凡的才智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他自學成才,以堅忍不拔的毅力,罕有的熱情和精力從千萬次的失敗中站了起來,完成了1100多項發(fā)明,我們今天的電燈、電話、電影等等,他給世界帶了光明,給我們后人帶來了幸福生活。
想想我們現(xiàn)在的小孩,大多數(shù)嬌生慣養(yǎng),遇到一點困難和挫折就放棄了,而愛迪生在千萬次的失敗中都站了起來,完成那么多的發(fā)明。如今我們生活在如此幸福的時代,更應該奮發(fā)圖強,不怕困難,堅持,堅持,再堅持,迎著像愛迪生一樣偉大先人的步伐不斷前進!
最令我難過與感動的是有一次,火車發(fā)動了,愛迪生還沒上車,到最后一節(jié)列車的門前,他縱身往上一跳,想跳到踏板上,一個列車員為了幫他一把,雙手正好抓住了他的耳朵,由于用力過猛,愛迪生的耳朵再也聽不到任何聲音了,這種生理缺陷伴隨了他的一生。
愛迪生為了實現(xiàn)理想貢獻出了自己的一切,這種忘我的奉獻精神需要多大的勇氣啊。而我們在家里連自己的衣服還不會洗,功課和作業(yè)還要在老師、家長的不斷監(jiān)督下才能完成。我們不缺吃,不缺穿,在社會物質(zhì)豐富的環(huán)境中,我們更應該激勵自己好好學習,從小就要學會不虛度光陰。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做一個對社會對人類有價值的人。
愛迪生將是我永遠的學習榜樣!
愛迪生讀書的故事讀后感篇十
愛迪生。
詩歌偉大的發(fā)明家,可是他背后的一些故事你了解嗎?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準備的愛迪生故事讀后感,希望大家喜歡!
今天我饒有興致地讀了一本書,它的名字是《愛迪生的故事》。文章內(nèi)容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它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無論我們遇到什么樣的事情,在困難面前都要去動腦想問題。
我也聽過幾個類似的故事。
在果園里,豐收的季節(jié)到了,許多果民都紛紛去采摘蘋果,可是他們都沒有發(fā)現(xiàn),樹上的蘋果成熟后都會垂直從樹上掉下來,而不是掉到天上去。細心地牛頓發(fā)現(xiàn)了這件事情,他經(jīng)過一番認真的思考,終于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成了一名著名的科學家。
還有一件事情,當敵人的艦隊進攻阿基米德所在的城市時,由于守城的部隊太少了。這時,阿基米德在緊要關頭想出了好辦法,他叫城里每個人都拿起自家的一面鏡子,集中對準敵人船帆的方向。由于過去的船帆都是用油布做成的,很快,透過鏡子聚焦陽光反射到船上,敵人的船隊著起了大火。敵軍就這樣很快被消滅了。
通過這些故事,讓我懂得“思考是智者的習慣,思考是。
成功。
的關鍵。思考是智慧的火花,思考是成就未來的翅膀?!钡纳羁痰览怼?/p>
所以我們在困難面前,要不退縮要勇于面對。
一天我饒有興致地讀了一本書,它的名字是《愛迪生的故事》。文章內(nèi)容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它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無論我們遇到什么樣的事情,在困難面前都要去動腦想問題。
我也聽過幾個類似的故事。
在果園里,豐收的季節(jié)到了,許多果民都紛紛去采摘蘋果,可是他們都沒有發(fā)現(xiàn),樹上的蘋果成熟后都會垂直從樹上掉下來,而不是掉到天上去。細心地牛頓發(fā)現(xiàn)了這件事情,他經(jīng)過一番認真的思考,終于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成了一名著名的科學家。
還有一件事情,當敵人的艦隊進攻阿基米德所在的城市時,由于守城的部隊太少了。這時,阿基米德在緊要關頭想出了好辦法,他叫城里每個人都拿起自家的一面鏡子,集中對準敵人船帆的方向。由于過去的船帆都是用油布做成的,很快,透過鏡子聚焦陽光反射到船上,敵人的船隊著起了大火。敵軍就這樣很快被消滅了。
通過這些故事,讓我懂得“思考是智者的習慣,思考是成功的關鍵。思考是智慧的火花,思考是成就未來的翅膀?!钡纳羁痰览?。
所以我們在困難面前,要不退縮,要勇于面對并認真思考,驚慌失措并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拖延解決困難的。
時間。
不如早點著手解決。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愛迪生的故事》。書中講述了愛迪生小時候是一個既頑皮淘氣,又很“笨”的孩子,就連老師也認為他天資笨到無法教育,甚至不讓他上學。然而愛迪生經(jīng)過自己的勤奮努力,克服種種困難,最終成為一個舉世聞名的科學家。
讀了這篇文章不禁使我想到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不是每個人在人生的道路上總是一帆風順的。天資固然十個重要的因素,但是如果你不去努力最終將會一事無成。相反,如果你的天資不是很好,但是經(jīng)過了你的不懈努力,最終就一定會取得成功。
就像我們班的某某同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天資不錯,總覺得自己不努力也行,低年級時,他的成績還不錯,可是他長期不肯努力,所以現(xiàn)在成績越來越差。如果他再不努力,他的成績將會更差。相反,我有個哥哥,他天資就不怎么樣,可是他有決心,說過他一定會把成績提高。他勤奮努力,刻苦。
學習。
他常常是除了吃飯的時間,其他時間就把自己關在房間里。
讀書。
看書??果真不久后,哥哥的成績大大提高。
以上兩例說明了勤奮是很重要的。
現(xiàn)在,我們有些同學認為自己頭腦笨,學不進去就不想學了,這樣他的成績就會一落千丈。我要對這些學生說:“你們要學學愛迪生,學習他勤奮努力,克服困難,這樣你就一定會取得好成績?!?/p>
愛迪生讀書的故事讀后感篇十一
今天我饒有興致地讀了一本書,它的名字是《愛迪生的故事》。文章內(nèi)容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它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無論我們遇到什么樣的事情,在困難面前都要去動腦想問題。
在果園里,豐收的季節(jié)到了,許多果民都紛紛去采摘蘋果,可是他們都沒有發(fā)現(xiàn),樹上的蘋果成熟后都會垂直從樹上掉下來,而不是掉到天上去。細心地牛頓發(fā)現(xiàn)了這件事情,他經(jīng)過一番認真的思考,終于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成了一名著名的科學家。
還有一件事情,當敵人的艦隊進攻阿基米德所在的城市時,由于守城的部隊太少了。這時,阿基米德在緊要關頭想出了好辦法,他叫城里每個人都拿起自家的一面鏡子,集中對準敵人船帆的方向。由于過去的船帆都是用油布做成的,很快,透過鏡子聚焦陽光反射到船上,敵人的船隊著起了大火。敵軍就這樣很快被消滅了。
通過這些故事,讓我懂得“思考是智者的習慣,思考是成功的關鍵。思考是智慧的火花,思考是成就未來的翅膀?!钡纳羁痰览?。
所以我們在困難面前,要不退縮要勇于面對。
愛迪生讀書的故事讀后感篇十二
今天我饒有興致地讀了一本書,它的名字是《愛迪生的故事》。文章內(nèi)容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它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無論我們遇到什么樣的事情,在困難面前都要去動腦想問題。(開門見山式開頭,亮出小作者的觀點,給讀者印象深刻。這是此類作文常見的開頭形式之一。)。
我也聽過幾個類似的故事。(過渡,引出下文。)。
在果園里,豐收的季節(jié)到了,許多果民都紛紛去采摘蘋果,可是他們都沒有發(fā)現(xiàn),樹上的蘋果成熟后都會垂直從樹上掉下來,而不是掉到天上去。細心地(名詞前:的)牛頓發(fā)現(xiàn)了這件事情,他經(jīng)過一番認真的思考,終于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成了一名著名(改為:舉世聞名)的科學家。
還有一件事情,當敵人的艦隊進攻阿基米德所在的城市時,由于守城的部隊太少了。這時,阿基米德在緊要關頭想出了好辦法,他叫城里每個人都拿起自家的一面鏡子,集中對準敵人船帆的方向。由于過去的船帆都是用油布做成的,很快,透過鏡子聚焦陽光反射到船上,敵人的船隊著起了大火。敵軍就這樣很快被消滅了。(因為讀后感、觀后感,重在寫出自己的感受,所以小作者所持觀點正確與否是根本,其次來證明觀點的事例要典型有說服力,切記!今后只有多讀書,廣泛積累素材,才能寫好此類文章。)。
通過這些故事,讓我懂得“思考是智者的習慣,思考是成功的關鍵。思考是智慧的火花,思考是成就未來的翅膀?!钡纳羁痰览恚ㄕ撌鲆辛Γ@一段最為關鍵,要力透紙背,令人耳目一新?。?/p>
所以我們在困難面前,要不退縮要勇于面對(改為:思考,才能創(chuàng)造奇跡)!
愛迪生讀書的故事讀后感篇十三
他的一生,共有三千多項發(fā)明,這些發(fā)明改變了所有人的生活。他像一個最偉大的的魔術師,把電送到我們身邊的每一個角落,讓整個地球變得燈火通明,讓圖片上的人會唱會跳,讓遠隔千里的人們聽到彼此的聲音。他,就是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
他的小時侯和一般人太不一樣了。他讓鄰居家的孩子自己調(diào)制的藥水,差點把人家害死;他在火車上賣過報紙,空閑之余還做實驗,火車上發(fā)生火災,站長給了他一耳光,他的一只耳朵失聰了……真不知道他闖了多少禍。他只上了90天的學,卻在媽媽的指導下,讀完了《世界史》《英國史》《羅馬帝國盛衰史》等等著名書籍。
他聰明,他刻苦,他勤奮。他步入了發(fā)明大門的門檻,門里是個神奇的世界。數(shù)不清的問號,解不開的謎底都在向他頻頻招手。12歲那年,他在火車上做了報童;15歲那年,他在火車上辦報紙;22歲那年,發(fā)明自動表決機;29歲那年,開始改進貝爾發(fā)明的電話……就連“汽車大王”福特也做過他的工人,然而就在他無限光榮的背后,是付出過多少汗水與淚水的?。?/p>
1931年10月18日,愛迪生從昏睡中醒來,他睜開眼睛對床邊的人微笑著說:“哦,那里真美!”說完,他就永遠閉上了眼睛。人們通過他發(fā)明的電話,電報,收音機,知道了這個不幸的消息。葬禮那天,整個美國熄燈一分鐘,向這位偉大的人表示紀念與哀悼。
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這才不是懦弱者的表現(xiàn)。愛迪生一生讓我們知道:在倡導科學的社會里,凡是有志之者,他的機會必定是均等的。只要辛勤地工作并且有堅定的信念,就必然會有成功的機會!這個事實,將不斷激勵我們追求上進!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愛迪生讀書的故事讀后感篇十四
終其一生,發(fā)明的東西有白熾電燈、留聲機、活動電影、自動電報機、速寫機等一千三百二十八種,平均每十一天就有一項發(fā)明〔當然,這里也包括他的助手的功勞)。一八八二年,是他發(fā)明最盛之年,平均每三天就發(fā)明一種東西。
人們不禁要問:這位發(fā)明大王,是怎樣走上成功之路的呢?
剛上小學時,他的老師很討厭他,因為愛迪生不象別的孩子那樣乖乖地聽話,而是愛提一些怪問題難老師。有一天,老師被他惹火了,找到愛迪生的媽媽說,你的小孩真怪、老問我為什么二加二等于四。這么一來,搞得課堂難以進行,如果再傳染上別的孩子,就更糟了。我教不了他,你另想辦法吧。
愛迪生的媽媽是理解孩子的。她把孩子領回家來,親自授課。就這樣,愛迪生通過刻苦自學,掌握了比在學校讀書的孩子還要多的知識。
為了謀生,也為了掙點錢做實驗,愛迪生開始賣報。早上六點出發(fā),晚上九時半回家。稍有空暇,他就鉆圖書館,看書,想問題。這個圖書館座落在底特律,是愛迪生乘火車賣報的終點站。
一天,愛迪生在專心致志地看書,有位紳士向他走來:“我時常在這里遇到先生,請問您讀了多少書了?”
“唔,我已經(jīng)讀了十五英尺高的書了。”愛迪生看了看這位很有點古怪的紳士,認真地回答道。
“哈哈哈哈”,紳士大笑起來,有點使愛迪生感到驚異,
過了一會兒,那紳士又認真起來:“噢,十五英尺,值得佩服,請問你讀書時,有個什么確定的目的嗎?據(jù)我觀察所見,你以往讀的書與今天讀的書,性質(zhì)就不一樣,你是不是隨便亂讀的呢?”
小愛迪生忽閃著明亮的'眼睛?!安?我是按照次序讀的,我下了決心,要讀完這個圖書館里的所有的藏書?!敝v完這番信心十足的話,愛迪生直盯著那紳士,盼望著他做出一句評判性--不,表彰性的話。不料,那紳士卻說:。
“啊!你要讀完這圖書館所有的書,情神可嘉!但是,你這種讀法是會浪費精力的。經(jīng)濟實效的讀書方法是,先應有一定的目的,之后再去選書讀。從今以后,你要定一個方針、計劃呀,有了方針、計劃,就可以循序漸進了!”
一番話,猶如一道陽光透過心扉,射入了愛迪生求知欲強盛的心田。他牢牢地記住了那位紳士的指點,開始更加自覺、更加有計劃地讀書學習了。
在研制改進打字機的一個部件的時候,他就把有關打字機的書全部借來,系統(tǒng)閱讀,并且很快解決了問題。在發(fā)明電燈的日子里,他常常鉆進圖書館,把各種雜志書報上的有關文章閱讀一遍,而后根據(jù)需要摘抄一些段落。有人統(tǒng)計說,為了研究發(fā)明電燈,愛迪生在圖書館使用的筆記本達二百本,共計四萬多頁。這種帶著一定目的,有計劃積累知識的學習、讀書方法,給愛迪生帶來莫大的好處。
要說“讀書的妙訣”,這也應該算作重要的一條吧。
愛迪生讀書的故事讀后感篇十五
國外有許多的偉人:愛因斯坦﹑牛頓﹑瓦特……但我卻崇拜另一位——托馬斯·愛迪生,他是一位舉世聞名的美國電學家和發(fā)明家,被譽為“世界發(fā)明大王”。他一生發(fā)明了許許多多的對我們有用的東西如:留聲機、電燈、電話、電報、電影……我今天來介紹愛迪生發(fā)明電燈的故事。
在電燈問世以前,人們普遍使用的照明工具是煤油燈或煤氣燈。這種燈因燃燒煤油或煤氣,因此,有濃烈的黑煙和刺鼻的臭味,并且要經(jīng)常添加燃料,擦洗燈罩,因而很不方便。更嚴重的是,這種燈很容易引起火災,釀成大禍多少年來,很多科學家想盡辦法,想發(fā)明一種既安全又方便的電燈。1878年愛迪生宣稱要解決電照明的問題。愛迪生經(jīng)數(shù)千次的挫折發(fā)明高阻力白熾燈。改良發(fā)電機。設計電流新分布法,電路的調(diào)準和計算法。發(fā)明電燈座和開關。發(fā)明磁力析礦法。12月21日《紐約快報》報道了愛迪生的白熾電燈。12月25日對來自紐約市的3000名參觀者在門羅公園作公開電燈表演。愛迪生成功了。
看了這個故事我懂得了我們要從小學會細心觀察,觀察能積累知識擴寬視野,增長智慧。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觀察對于兒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陽光、空氣、水分對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樣。在這里,觀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我們愛科學,人人都努力!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愛迪生讀書的故事讀后感篇十六
15歲,創(chuàng)辦自己的報紙;
32歲,發(fā)明電燈;
……。
84歲,給世人留下1093項發(fā)明,安詳?shù)仉x去。
他就是舉世聞名的美國電學家和發(fā)明家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
愛迪生這樣一個充滿“問題”,一生只讀過三個月小學,有嚴重聽力障礙的人,卻對人類作出巨大的貢獻,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改變了這個世界。他的成功“秘訣”是什么呢?讀了中外名人傳記之愛迪生》這本書,我終于找到了答案——是勤奮、堅持與奉獻使他從平凡走向偉大!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實現(xiàn)了愛迪生的發(fā)明夢想。
在我心中,也有一顆夢想的種子。還記得七歲時,爸爸第一次帶我到乒乓館,一陣“乒乒乓乓”的聲音就吸引了我,好多大哥哥、大姐姐在打乒乓??粗麄儞]拍自如、奮力拼搏的樣子,我好羨慕??!
后來,我纏著爸爸給我買了乒乓拍和乒乓球。爸爸首先教我握拍,然后教我怎樣發(fā)球、接球。我第一次接不到球,心里有些失望,但是并沒有放棄。我又嘗試了幾次,還是沒接到球。小小銀球十分頑皮,一點兒也不聽話。它跳到我的面前,好像在嘲笑我。我生氣了,扔掉球拍。這時,一個乒乓球又跳到我的面前,我冷靜下來,想到了鄧亞萍大姐姐,雖然身材矮小會影響成績,但是她滿懷雄心壯志,靠著常人難以想象的意志,苦苦練了十幾年,終于成為世界冠軍。再看看我,遇到這點小困難就打退堂鼓了,跟她比起來,我可就差遠了。對,我要迎難而上,打好每一個球!想到這兒,我又重新握起了球拍,這一次,握得是那么緊……經(jīng)過幾年的刻苦訓練,我和隊友們多次在宜興市、無錫市的乒乓比賽中獲獎。
今天,當我懷揣夢想走進《愛迪生》的故事,我深深明白了:只有播下夢想的種子,才能收獲成功的碩果!
愛迪生讀書的故事讀后感篇十七
在很久以前沒有發(fā)明燈泡的時候,很多人晚上的照明一般是使用蠟燭燈、煤油燈等,讓人們生活倍感不便,那時候的愛迪生內(nèi)心十分的苦惱,他決心要發(fā)明一種能夠耐用的光線明亮的燈泡。于是愛迪生在實驗室里面不斷地進行各種材料試驗,使用了一種碳條進行試驗可是這種材料十分的脆弱,根本難以作為燈泡材料,失敗之后又開始使用了釕和鉻這些材料進行試驗,當燈泡亮起來時候他非常高興,認為這種材料十分適合用于制作燈泡的燈絲,可是大約幾分鐘之后燈絲也燒斷了。
幾年之后愛迪生失敗的經(jīng)歷被許多的人嘲笑,認為他是做白日夢,尤其是認為愛迪生做了很多失敗的實驗。面對別人的質(zhì)疑和不信任,愛迪生卻并沒有放棄燈絲實驗計劃,反而以此為動力繼續(xù)展開自己的科學實驗,于是又試驗了一種碳化棉簽作為燈絲材料,把燈泡中真空花,這種材料還是堅持很久,可是在四十五小時不久就燒斷了,但是愛迪生已經(jīng)興奮不已了,他已經(jīng)嘗試了超過六千多次的實驗了,而這一次無疑是找到突破點。
愛迪生又開始進行了燈絲實驗,功不負有心人,他發(fā)現(xiàn)了鎢絲可以作為電燈材料,為此他欣喜若狂,這種材料是燈泡的絕佳材料,發(fā)出的光線十分的明亮,又不易燒斷適合長期使用。如此燈泡便慢慢的進入了尋常百姓家,成為我們夜晚中必備的照明工具。
愛迪生讀書的故事讀后感篇十八
在1847年2月11日的美國米蘭出生了一個天才,他一生憑著高度的智慧和驚人的勤奮,完成了2000多項發(fā)明,一生中平均每15天就有一項發(fā)明,這個人就是美國的被稱為“發(fā)明大王”的愛迪生。他說:“天才只不過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沒錯,他自己說的'這么一句話便反映了他那偉大而又平常的一生,同時也不斷地激勵著后人,他雖然是個耳聾患者,可他仍然用他畢生的時間為人類作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
我想,天才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勤奮激發(fā)出來、制造出來的。他―――愛迪生,天生缺陷和家庭貧困,可他還是成功了。我們在這個幸福的大家庭里生活的人是否更應該拼搏向上呢?也許,有的人會受家庭、身體、金錢等的種種影響,但勤奮卻永遠是人們最終和最好的依靠。這個發(fā)明巨人有許多未了的心愿,但所有心愿都指向一個目標―――發(fā)明,為人類造福,他直至1931年10月18日凌晨死于尿毒癥,始終沒有停止過他的工作。
熄滅了嗎?不,愛迪生的精神是一盞永不熄滅的明燈,它點亮了人們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精神,永遠存活在我們心中。
你了解愛迪生嗎?讀了《愛迪生的故事》這本書后,我終于知道愛迪生是一位美國的大科學家和大發(fā)明家。他發(fā)明了留聲機、電報機、電燈、有聲電影等上千項發(fā)明,造福了人類。
愛迪生從小就是一個好奇心很強的孩子,他不僅喜歡問為什么,還喜歡動手試一試。有一次,他看見母雞在孵蛋,很好奇,便從家里拿了幾個雞蛋,躲到一個地方,自己孵起蛋來,直到天黑了,他還在認真地孵蛋呢。
愛迪生在課堂上總是喜歡問為什么,有時候,他會問老師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老師答不上來,便斥責他為“低能兒”,還把他攆出了學校。從此以后,他的母親成了他的“家庭教師”。后來愛迪生在媽媽的教育下,對讀書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通過讀書,愛迪生獲得了很多知識,為他后來搞科學實驗打下基礎。有一次,愛迪生在火車上做了一次實驗,結(jié)果不小心,點燃了整節(jié)車廂,列車長很生氣,扔掉了他所有的實驗設備。
愛迪生雖然遭受了很多挫折和失敗,但是他沒有因此而放棄,反而更加堅定地投入到科學實驗中。經(jīng)過6000多次的失敗,愛迪生為人類發(fā)明了電燈,還給人類留下了大約2000項創(chuàng)造發(fā)明,為人類的文明作出了貢獻。
《愛迪生的故事》這本書,使我深深的體會到要取得優(yōu)異成績,必須要刻苦學習、勇于實踐、頑強鉆研。也讓我懂得了失敗是成功之母,沒有失敗就不會有成功,不要因為一次的失敗而沮喪。更讓我領悟到了愛迪生的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今后我也要像愛迪生學習,學習他那種永不言敗,堅韌不拔的精神,為祖國的科學事業(yè)而奮斗。
愛迪生讀書的故事讀后感篇十九
關于愛迪生耳聾的原因,為我們所知的說法是:
12歲時,在火車上賣報紙和飲料,酷愛做實驗的他把藥品和化學器皿搬進空閑的吸煙室,在賣完報紙后,鉆進吸煙室,一心搞實驗。
這天他正做實驗時,列車突然傾斜,水里放著黃磷的罐子從架子上掉下來。罐子破碎,黃磷遇空氣燃燒,周圍成了一片火海。
列車員史蒂芬森急忙跑過來,撲滅了火。隨后生氣地向愛迪生打了幾拳,有一拳頭打在耳朵上,鼓膜破裂,愛迪生的耳朵從此再也聽不到聲音了。
不過,愛迪生本人的說法完全相反。他說:“有一天,我上火車晚了,兩手抱著一大捆報紙,勉強抓住已開動的車把手,但力氣不足,漸漸下滑。列車員趕忙伸手來拉,不湊巧抓住了我的耳朵,就這樣硬把我拉了上來,當時我的耳朵嗡嗡作響,我的生命得救了,但耳朵卻聾了?!?/p>
對于多數(shù)人來說,耳聾是非常不幸的,但愛迪生卻能變害為利。他常風趣地對人說:“耳聾是一種福音?!?/p>
實際上,他只是聽力受到了阻礙。他后來回憶自己當電報員時說:“我可以毫無誤差地聽出自己電報器的發(fā)聲節(jié)奏,卻聽不到其他分散注意力的聲音,甚至也聽不見大房間內(nèi)身旁同事的電報機聲?!?/p>
愛迪生在研制早期貝爾電話時,由于自己聽覺不靈敏迫使他作出改進電話的決定,最終創(chuàng)造出了迄今仍廣為應用的`炭極式發(fā)射器。
留聲機的發(fā)明也與他的耳聾有著莫大的關系。愛迪生說:“純粹是耳聾促成我完善了對這種機器的試驗。在制作鋼琴曲唱片的問題上,我足足用了20年的光景,因為鋼琴曲充滿了泛音。之所以我能制作出來——正是因為我的耳聾?!?/p>
除此之外,耳聾還給精通經(jīng)商的愛迪生帶來了另外一個好處。在與人打交道時,特別是在充滿爾虞我詐的工商界,愛迪生從不在交易中和人搞“口頭”協(xié)定,而是將所有條款寫在白紙上。
飲食與睡眠。
愛迪生在飲食方面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與做法。他認為,大部分的病都是由于吃得太多而引起的。盡管他同意從事體力勞動的人應該比腦力勞動的人增加一倍的飲食,但他仍然極力主張全美國所有的人都應該減少2/3的食量。
他還認為,人們應該吃許多不同的食物。他說這個世界上充滿了不同的食物,人們應該試試各種食物。愛迪生吃除了一種軟的稱之為筍瓜之外的所有植物。他說,和筍瓜一樣,容易吃的東西對人沒有幫助。
愛迪生出名以后,人們經(jīng)常宴請他,但他赴宴時要么自己攜帶喜歡吃的東西,要么先在家中吃了一些才去。在宴會上,大家吃6~8種不同的食物,而愛迪生只吃幾種簡單的他喜歡的菜:魚罐頭、水果、帶葉子的菜、粗面包和牛奶。
愛迪生認為,人們花在睡覺上的時間太多了,少睡覺不至于傷害身體。
愛迪生睡覺的方式很奇怪。他沒有一個定量的睡眠,有時睡4個小時或9個小時,有時很長時間不休息,有時又接連睡24個小時。當他對某事物發(fā)生濃厚興味時,簡直不需要正常的睡眠。他持續(xù)地工作,一直到他的腦力耗盡時,隨處倒下便睡。
愛迪生的一位同事說:愛迪生睡覺,不分時間,不分地點,什么都可以當床。我曾見他用手作枕頭睡在工作臺上;還見過他兩腳架在辦公桌上睡在椅子里;有時也穿著衣服睡在小床上。還有一次我見他一連睡了36個小時,中間只醒來一個小時,吃了一大塊牛排和一些土豆、餡餅,抽了一支雪茄。此外,他還有站著睡覺的時候。
更有趣的是,他有時不用手當枕頭,而是墊一本化學辭典,等醒來時,立刻就有許多新的設想,所以人們常說他在睡覺的過程中也吸收著辭典里的知識。
警世箴言。
如果你希望成功,當以恒心為良友,以經(jīng)驗為參謀,以謹慎為兄弟,以希望為哨兵。
失敗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
我的人生哲學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奧秘,并以此為人類造福。我們在世的短暫的一生中,我不知道還有什么比這種服務更好的了。
一語識人。
全世界都應該感謝愛迪生,首先是教育界,特別是各類工藝研究所都要感謝愛迪生。因為他是一位培養(yǎng)了整整一代人的第一流的導師。他以自己的影響力(絕不亞于任何一個教育機構(gòu)所產(chǎn)生的影響力),激發(fā)了人們要用科學的成就去無止境地造福于全人類的崇高理想。
——莫科拉林博士。
愛迪生讀書的故事讀后感篇二十
名人簡介: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thomasalvaedison,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出生于美國俄亥俄州米蘭鎮(zhèn),逝世于美國新澤西州西奧蘭治,發(fā)明家、企業(yè)家。
愛迪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利用大量生產(chǎn)原則和電氣工程研究的實驗室來進行從事發(fā)明專利而對世界產(chǎn)生重大深遠影響的人。他發(fā)明的留聲機、電影攝影機、電燈對世界有極大影響。他一生的發(fā)明共有兩千多項,擁有專利一千多項。
愛追根問底的孩子。
一位傳記作家曾這樣說過:“越是偉大的思想家,時代的特征在他的傳記中就表現(xiàn)得越明顯,他的傳記就越是自然而然地變成為歷史?!?/p>
我們知道,“18世紀是理性時代,19世紀是科學時代,20世紀是科學在人類物質(zhì)的、智力的、感情的和美學的生活的所有方面進行徹底變革性的干預的時代?!?/p>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出生于科學時代。他誕生于1847年2月11日。愛迪生的一生與美國走向現(xiàn)代化的過程交織在一起。這是美利堅合眾國及歐洲技術力量高速發(fā)展的時期,蓬勃發(fā)展的美國經(jīng)濟需要廣泛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以進一步發(fā)展生產(chǎn)力,而愛迪生則是這個科學時代的偉大發(fā)明家。有人這樣評論美國這位最偉大的發(fā)明家:“雖然愛迪生不發(fā)明歷史,但他的發(fā)明卻為歷史錦上添花?!?/p>
愛迪生誕生的地方,是美國中西部的俄亥俄州的米蘭小市鎮(zhèn)。當時的米蘭鎮(zhèn),是有名的小麥集散地。俄亥俄州東北部的小麥被運送五大湖,它是必經(jīng)之地,同時富庶的休倫湖的出口也在這里。有一家公司把航程從河口擴展了數(shù)公里,剩下的一段用來挖拙運河,可以通行載重250噸的船只。這地方因為是谷物的出口,所以擁有“西方敖得薩”之稱。因此,造船業(yè)也很發(fā)達,使得這個小鎮(zhèn)十分繁華。
關于美國這位最偉大發(fā)明家的家庭,某些傳奇故事是這樣說的:愛迪生家一貧如洗。其實這不符合歷史事實。美國汽車大王亨利·福特(henryford)寫道:“愛氏一家不可算是真正貧寒的,換句話說,他們始終是豐衣足食,住宅也好。人家說愛迪生出生赤貧,那簡直是無稽之談?!?/p>
阿爾的祖先是荷蘭人,于1728年從荷蘭阿姆斯特丹移居美洲。
阿爾的祖父約翰愛迪生由于在美國獨立戰(zhàn)爭中站到了英王軍隊一邊,不久,英軍戰(zhàn)敗,所以,約翰不得已帶著全家躲到了加拿大的新斯科舍。他在那兒以務農(nóng)為生,并安定了下來。
他的兒子——也就是阿爾的父親塞繆爾·愛迪生(samueledison),在伊利湖畔的維恩那城經(jīng)營旅館生意,生活過得還算不錯。在這城里有個名叫南希(nancy)的女教師,她是蘇格蘭裔的加拿大人,由于她教學認真,頗受市民的尊敬。她引起了小塞繆爾的愛慕,于是這位旅館主人開始向她求婚。后來他們的愛情日漸增進著,最后終于達到了沸點,便在1828年結(jié)婚了。結(jié)婚后,他們在城里住了一段時間才遷走。
這一次他們又乘著“草原馬車”再次遷徙,定居在美國俄亥俄州的米蘭。塞繆爾在此經(jīng)營屋瓦的制造和販賣,生意還不錯,夫婦倆過著幸福的日子。
他的住宅是一幢帶有頂樓小屋的紅磚砌的平房。房子座落在山腳處,外觀樸實大方。
南希結(jié)婚后,前后生過7個孩子。在全家遷居米蘭之前,南希就生下了4個孩子。此后,她又生了3個孩子。愛迪生是排行第七,也是他母親所生的最后一個兒子。按照祖先長者的名字,愛迪生取名為托馬斯,由于他父親與阿爾瓦布雷德利船長私交甚好,便又借了這位船長的名叫阿爾瓦。愛迪生的全名叫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周圍的人都叫他阿爾瓦,他的母親喜歡叫他阿爾。
他們一直住在這個淳樸的小鎮(zhèn),直到阿爾7歲他們才又離開。不過這個城市卻令阿爾難以忘懷。
雖然他并不完全記得這城市的一切,但是教堂的尖屋頂,寬闊的原野,家門前那棵聳立的大樹等等,卻永遠留在他的腦海里,當他年老時,他仍然清晰記得這些景象。
小阿爾在米蘭的軼事傳說很多。有人說他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孩子。首先,小家伙出世以后幾乎從來不哭,總是笑?;疑难劬?,亮晶晶的,看起來很聰明,不過頭顯得特別大,身體很孱弱,看上去弱不禁風。他常對一些物體感興趣,然后試圖用手去抓。他的嘴和眼睛活動起來,就像成年人考慮問題時一樣。他從來不停止他已決定做的事情。他一學會走路,就無需人的幫助。這孩子的頭發(fā)稀少,豎了起來,一點也不服貼,長得很難看。父親看了不舒服就替他理了發(fā),結(jié)果反而更難看,母親也皺起了眉頭。3歲時,阿爾瓦像一個大人思考問題時所做的那樣,用手指理他的頭發(fā)。
阿爾的與眾不同,不僅如此。孩子在小時候都有好奇心,喜歡問東問西。所不同的是,“阿爾比一般孩子更為好奇,并且有一種將別人告訴他的事情付諸實驗的本能,以及兩倍于他人的精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本腿藗兊挠洃浰?,他學說話好像就是為了問問題似的。他提出的一些問題雖然不重要,但不容易回答。由于他問的問題太多,他家的大多數(shù)成員甚至都不想回答。但是,他的母親總是試圖幫助他。一次他問父親:“為什么刮風?”塞繆爾愛迪生回答:“阿爾,我不知道”。阿爾又問:“你為什么不知道?”
他不但好奇愛問,而且什么事都想親自試一試。
有一次,到了吃飯的時候,仍不見愛迪生回來,父母親很焦急,四下尋找,直到傍晚才在場院邊的草棚里發(fā)現(xiàn)了他。父親見他一動不動地趴在放了好些雞蛋的草堆里,就非常奇怪地問:“你這是干什么?”小愛迪生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在孵小雞呀!”原來,他看到母雞會孵小雞,覺得很奇怪,總想自己也試一試。當時,父親又好氣又好笑地將他拉起來,告訴他,人是孵不出小雞來的。在回家的路上,他還迷惑不解地問,“為什么母雞能孵小雞,我就不能呢?”
由于阿爾對許多事情感興趣,他經(jīng)常碰到危險。一次,他到儲麥子的房子里,不小心一頭栽到麥囤里,麥子埋住了腦袋,動也不能動了。他差一點死去,幸虧被人及時發(fā)現(xiàn),抓住阿爾的腳把他拉了出來。還有一次,他掉進水里,結(jié)果像落湯雞一樣被人拉了上來。他自己也受驚不小。他4歲那年,想看看籬笆上野蜂窩里有什么奧秘,就用一根樹枝去捅,臉被野蜂蜇得紅腫,幾乎連眼睛都睜不開了。
阿爾經(jīng)常到塞繆爾(samwinchester)的碾坊去玩。一天,他到的碾坊,看見正在用一個氣球做一種飛行裝置試驗,這個試驗使阿爾入了迷。他想,要是人的肚子里充滿了氣,一定會升上天,那該多美啊!幾天以后,他把幾個化學制品放在一起,叫他父親的一個傭工邁克爾奧茨(michaeloates)吃化學制品后飛行。奧茨吃了阿爾配制的化學制品后幾乎昏厥過去。阿爾似乎認為奧茨飛不起來是奧茨的失敗,不是他阿爾的失敗。
這次事件不僅使阿爾的父母感到頭痛,同時也震驚了附近孩子的父母,他們紛紛警告自己的小孩說:“不要和阿爾玩!”
小孩子們聽了父母的告誡,都不敢再和阿爾在一起,即使阿爾邀請他們,他們也只是以畏懼的眼光看著他,一步也不敢接近,有時幾個比較大膽的小孩,甚至會唱著歌來侮辱阿爾,他們唱著:阿爾、阿爾,奇怪的小孩;阿爾、阿爾,他是個呆子;我們再也不和阿爾玩了。
由于做這些事情,阿爾遭到父親的鞭打。他的父親認為,只有鞭打阿爾,他才不會再惹麻煩。他的母親也認為,如果一個孩子做錯了事,你不鞭打他,他將不會成為一個好人。她不希望這種事情再發(fā)生在阿爾身上。雖然阿爾受了鞭打,但不能阻止他對一切事情發(fā)生興趣。
他6歲就下地勞動。愛觀察,愛想問題,愛追根求源是他向新奇的大千世界求知的鑰匙。村子中間十字路口長著大榆樹、紅楓樹,他就去觀察那些樹是怎么生長的;沿街店鋪有好多漂亮的招牌,他也要去把它們認真地抄寫下來,甚至畫下來。
他強烈的求知欲和做實驗的愿望,常給他帶來麻煩。
一次,他在父親的農(nóng)場里玩耍,點燃了父親的倉庫,想看看到底會發(fā)生什么狀況,結(jié)果倉庫化為灰燼。阿爾干的事太糟糕、太危險了,不能不聞不問。阿爾為此遭到比以前更嚴厲的毒打。阿爾沒有對父親生氣。在這以后,他似乎從不把疼痛看得很重。
阿爾不久又出麻煩了。一次他與另一男孩游泳,過了一會兒,阿爾發(fā)現(xiàn)他一個人在這里,他等這個男孩轉(zhuǎn)來,但等了好半天仍沒見這個男孩回來。阿爾獨自一人回到家里,對所發(fā)生的事什么也不講,半夜里父母親把他叫醒并問他的朋友怎么了。阿爾說:“我等呀等呀,他再也不回來了?!彼幕锇楹髞肀话l(fā)現(xiàn)已經(jīng)淹死。阿爾不知道他本應該告訴別人已出的事情。這時,他的父親開始覺得阿爾有些不正常,塞繆爾總擔心自己的兒子會對別人造成什么麻煩。
愛迪生7歲的時候,出現(xiàn)了一件對他的發(fā)展有較大影響的事。
1854年,伊利湖南岸沿湖鐵路通車,使得米蘭運河的商船生意大減,并使生意的內(nèi)容也開始發(fā)生變化。塞繆爾的屋瓦生意已沒有辦法再維持下去,因此他們的生活日漸困苦。為了另謀發(fā)展,愛迪生一家又再度遷居了,可是這次并不用帆船牛車。他們乘火車到底特律后,第二天早晨就上了魯比號航船。他們沿圣克萊湖岸繞行了一日,而后便溯著圣克萊爾河一直向上駛?cè)ァ砂端?jīng)處盡是濃林僻野獸類出沒的場所。
小孩們一會兒跑上甲板,一會兒又竄進船艙,注視著兩岸的風景。他們遇見了印第安人駕的獨木船或是裝滿木材的白底船時,便都欣喜不已。
他們在密歇根州休倫北郊的格拉蒂奧特堡定居下來。搬到這里不久,阿爾就患了猩紅熱,病了很長時間。因此,他的母親在那一年沒有送他上學。他只好留在母親身邊,獨自一人玩耍。后來,阿爾的耳朵聾了,人們認為這種疾病是造成他耳聾的原因。
塞繆爾在休倫新買的房子建在松林中的高地上,能看到從休倫湖流出的圣克萊爾河。這幢房屋有十幾個房間,后面有馬房,單只建筑用地就有4公頃,另外有40公頃的果樹園。塞繆爾在這里經(jīng)營制材和小麥買賣,也種植蔬菜。他把蔬菜和果園里生產(chǎn)的水果一起賣到市場,生意做得很大。雖然不再是米蘭的富商,但維持一家三口的生活是綽綽有余。這地方山明水秀,風景優(yōu)美。塞繆爾還計劃在家里的高地上造一座塔,供人們參觀湖光山色,每人收費兩角五分。這座塔建好以后,就在車站張貼廣告。這座塔高約30公尺,立在塔上可以遠眺那蔚藍的休倫湖的水天一色,漸漸地向南消失去。湖中不斷有汽輪、高桅船和各式各樣的船只來往著,因此景色一刻萬變,不可捉摸。參觀的人,每天多到需要排隊。阿爾成為這個塔的小管理員,向每位參觀的人收費。在參觀客多的時候,每天可以達到600人,所以阿爾非常忙碌。過了一些日子,參觀的人數(shù)一天一天的減少,阿爾覺得無聊。阿爾對爸爸說:“爸爸,兩角五分太貴了,如果減價也許又會有人來參觀?!比姞柌杉{阿爾的建議,將收費減到一角,可是參觀的人還是不多。阿爾又想出了一個辦法。他說:“爸爸,在塔頂上,裝個望遠鏡怎么樣?”爸爸說:“想得好!”這座塔很快就裝置了望遠鏡,可是參觀的人數(shù),仍然沒有增加。這樣,這座塔的生意也就無法再做下去了。阿爾變得無事可做。
不過,在管理這座塔的時候,他對工作發(fā)生了興趣。阿爾對父母親這樣說:“我想到鎮(zhèn)上去賣菜?!备改钙鸪醪煌猓捎诎栂蚋改冈偃鞒龀兄Z,表示愿意吃苦,一定要干到底,雙親也就答應了。阿爾用車子載著家里所種的菜到鎮(zhèn)上去賣。大家都對阿爾很友善。紅蘿卜、馬鈴薯、高麗菜的銷路特別好。阿爾為人老實,不好的東西不賣出去,價錢一般也比別人的便宜。過了一些時,阿爾又從別的`農(nóng)家買進水果去轉(zhuǎn)賣。生意越來越興隆,阿爾自己一個人忙不過來,便雇了一位少年來幫忙。阿爾做賣菜生意,一年多就賺了500多元。
由于他們?nèi)覐囊粋€城市搬遷到另一個城市,由于他的疾病,阿爾在8歲時才開始上學念書。進的那所學校,只有一個班級;校長和老師都是那位恩格爾先生。學校課程設置呆板,老師還經(jīng)常體罰學生。老師講課枯燥無味,引不起阿爾的興趣。因此,他從來沒有好好的坐在椅子上過,老師在講臺上教課,他就在下面走動,有時還跑到外面去。
有時候,他會收集附近人家丟棄的物品,而制造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并且?guī)虢淌遥炀屯孢@些東西,完全不注意老師在臺上講些什么。長期下來,老師感到很頭痛,因為他往往妨礙別人的上課。
由于追根究底的個性,阿爾對于課業(yè)方面的問題非常固執(zhí),一個問題未獲解答,他就不會繼續(xù)作下道題目。因此,不了解他個性的老師,便把他當作是一位“遲鈍”的學生,斥他為“糊涂蟲”、“低能兒”。一次,在上算術課的時候,教師講的是一位數(shù)的加法。許多學生都肅靜地聽講。只有阿爾忽然舉手質(zhì)問說:“二加二,為什么等于四?他問得老師張口結(jié)舌,實在沒有辦法可以回答。
這樣,在校學習不到三個月,老師便把他的母親叫來,對她說:“阿爾瓦這孩子一點不用功,還老是提一些十分可笑的問題。昨天上算術課時,他居然問我二加二為什么等于四,你看這不是太不像話了嗎?我看這孩子實在太笨,留在學校里只會妨害別的學生,還是別上學了吧。”他母親非常生氣地說:“我認為阿爾比同齡的大多數(shù)孩子聰明,我將教我的阿爾,他再也不會來到這里!”
當她攜著孩子走出校門時,覺得一陣心酸,眼睛不覺掉下淚來。她始終不承認自己的孩子是低能兒。因為這時她正做女子學校的教師,是一個富有教育經(jīng)驗的人。據(jù)她平日留心地觀察,阿爾不但不是低能兒,而且時時表現(xiàn)出非常優(yōu)秀的品質(zhì)來。在受了這種刺激以后,愛迪生的母親決心用全力教育阿爾,要使他成為世界上第一等人物。
回到家里時,母親這樣問他說:“先生說你是劣等生,你以為羞恥嗎?”愛迪生對母親的問話,回答得很巧妙:“不以為羞恥,但覺得悔恨?!彼又终f:“可是我要知道的事,先生一點也不教我,我不要知道的事,偏偏又教我起來。”母親接過他的話說:“是呀!先生說你是低能兒,但母親不以為然。你明天起,不要到學校里去了。母親今天在先生面前已發(fā)過誓了:學校里當你低能兒,無法教育,我總得在家里好好地教育你。阿爾,我今天也應該和你立一個誓。母親已立了決心,無論如何要使你成為世界上第一等人物,你能不能發(fā)這個誓呢?”阿爾說:“母親,我愿意發(fā)這個誓,我定要做番大事業(yè),使現(xiàn)在說我低能兒的先生聽了寒心?!?/p>
阿爾的母親接著說:“從現(xiàn)在起,我就是你的老師,但我有兩項約束。第一,你要做什么事必須先告訴媽媽,因為你做的事雖好,但也許會妨礙別人。你要知道,給別人惹麻煩是不好的。另外一件事,就是不可再去妨礙別人,長大后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今后你得好好的用功,媽媽要當你的老師,你必須認真聽我的教導。”
阿爾點點頭,眼中充滿了淚水,母親緊緊地抱住阿爾,母子倆人臉上都閃爍著淚光,倆人的心緊緊系在一起。
阿爾一生中只上過三個月的學。
從那以后,他的母親是他的“家庭教師”。愛迪生的母親南希的決定是正確的。此后,愛迪生便在母親的親自指導下如饑似渴地汲取著人類先哲的智慧思想。根據(jù)他母親的固定計劃,無論是冬天還是夏天,在其他孩子玩的時候,他堅持每天學習。有一個當時和愛迪生同游的人記得“我們幾個人在屋前正玩得高興,這時門口出來了一個和善可親的女人,衣著很樸實,戴了一頂時式的花邊便帽。她對我們望了一下,和藹地喊道:‘托馬斯·阿爾瓦,可以進來上課了。’那孩子默默順從著,跟了她進去,臨走時回過頭來帶著憐憫的神態(tài)望望我們。在這美麗的夏日,而且還是假期中,硬要從游嬉中叫去讀那枯燥無味的課本,這該是多么難受的事啊!”
小阿爾雖然具有小孩喜歡玩的天性,但他不反對母親的教育。因為母親教給他的不僅是知識,而且是學習方法。她認為,多思比簡單地死記硬背更重要,只要阿爾看得懂的書,不管多難的,都給他看。愛迪生的母親具有高超的教育才能,她把家庭教育辦得生動活潑。春天,樹木抽出嫩枝時,她和兒子坐在屋門前,邊曬太陽邊上課。夏天,密密麻麻的星星,庭院里一片蔥綠,她和兒子來到高高的t望塔上,一面納涼兒,一面讀書。到入了秋,愛迪生又念上了《魯濱遜飄流記》,《悲慘世界》這一類古典文學作品。冬天,天寒夜里,她又與兒子在一起圍火授課。她講地理,如同把愛迪生帶到世界各地周游,穿洋過海,登山探險;她講英文,又非常注意打下良好的基礎。特別是她教文學,使愛迪生對雨果(victorhugo)愛慕不已。以至朋友們都管他叫維克多·雨果·愛迪生。在這些教育中,愛迪生深深地感到讀書的重要,他說:“讀書對于智慧,也像體操對于身體一樣。”他也認為,母親是真正理解他的人,后來,愛迪生說:“我在早年發(fā)現(xiàn)了慈母是如何有益的。當學校教員叫我笨蛋時,她來到學校為我極力辯護,就從那時,我決定要給她爭臉面,不辜負她對我的盼望。她實在是真正理解我的人?!?/p>
由于母親的良好的教育方法,使得阿爾對讀書發(fā)生了濃厚的興趣。
“他不僅博覽群書,而且一目十行,過目成誦。”8歲時,他讀了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劇作家莎士比亞(shakespeare)、狄更斯(dickens)的著作和許多重要的歷史書籍。到9歲時,他能迅速讀懂難度較大的書,如帕克(richardgreenparker)寫的《自然與實驗哲學》。這本書有好幾百頁,書中內(nèi)容從蒸汽機到氫氣球。關于那個時代的科學的知識,差不多都已包含在內(nèi),是中學畢業(yè)生也覺得難念的一本書。送給他這本書就好像向他打開了一個嶄新的世界。愛迪生如饑似渴,認真讀完了這本名著。后來,愛迪生曾回憶說:“《自然讀本》是我第一次讀到的科學書籍,那時我還不到10歲?!?/p>
阿爾10歲時對化學開始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他在休倫港自己的家中地窖里按照帕克的教科書做了實驗。他向當?shù)氐牡曛饕嗽S多空瓶,爾后回憶起來,竟有200只之多。他在一個個的瓶子里裝了不同的化學藥品。常常搞得險些爆炸,或是發(fā)生別的事故。他的父母既因此擔驚受怕,又為自己的孩子能懂得這些事情而感到自豪。為了不致惹麻煩,他把地窖充當實驗的權利,受到很多限制,特別是在他試驗后雜物零亂地放著不加整理時,他母親就命令他把儀器藥品統(tǒng)丟出門去。但經(jīng)他的苦苦哀求,她也覺得于心不忍,總是應允了他。本來阿爾在貯有毒藥的瓶上總標著“毒”字以示警戒。后來她發(fā)覺別的孩子時常私自的來試弄藥品,覺得危險還是很多,堅持要他隨時鎖藏起來。
在母親的啟蒙下,阿爾在10歲時讀完了吉朋(gib-bon)的《羅馬帝國衰亡史》、休謨(hume)的《英國史》、席爾(sear)的《世界史》。他還讀過托馬斯潘恩(thomaspaine)的著作,很快,愛迪生被潘恩的真知灼見所吸引,并一直影響了他一生。后來他回憶說:“閱讀那位偉大的思想家對政治與神學等問題的論述,我得到了啟示。潘恩使我了解了許多新的問題。我可以清楚地憶起讀過潘恩的著作后那種如見光明的感覺……對于潘恩,我抱有極大的興趣??匆槐椴粔?,我就一遍又一遍,反反復復地研讀。”他還吃力地讀完了牛頓(isaacnewton)的《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一書。這本書教他重視實踐,而不是理論,這也就是他后來為什么成了一名偉大的發(fā)明家,而科學界卻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不承認他的成就的緣故。讀了牛頓的這部杰作,愛迪生開始蔑視數(shù)學,這種態(tài)度并非是由于他不必借助數(shù)學就能一眼看出涉及數(shù)字的許多問題的中心環(huán)節(jié),而是因為愛迪生家的一伙朋友幫助他解釋了《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一書中的許多疑難。愛迪生后來記下了他的看法:“我立刻得出結(jié)論,牛頓如果少知道些數(shù)字問題,他的知識面就會更寬。我從此開始討厭數(shù)學,并一直不曾恢復起對它的好感……我把數(shù)字看成是一種數(shù)學工具,可以用它完成推理的邏輯結(jié)論,但它并不能幫助人們理解這一結(jié)論?!睌?shù)年之后,他宣稱:“我不是數(shù)學家,但我在這一領域里的名次可以處于領先地位。”接下去,他的話更為貼切,也更加狂妄,“我能雇來數(shù)學家,可他們不能雇我?!睈鄣仙髞碓谪敻坏姆e聚上遠遠超過了大多數(shù)數(shù)學家的原因,乃是他夜以繼日地實驗。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的童年時代,人們對電的興趣正如我們現(xiàn)在對宇宙旅行一樣濃厚。對一切事物感興趣的阿爾愛迪生,通過電報對電發(fā)生興趣。
電報是一件具有重要意義的新事物。
到阿爾11歲時,在紐約和幾個城市遠至芝加哥之間架起了電報線,約800英里。報紙上登載了用電報線連接美國的電報員的故事。
11歲那年,愛迪生實驗了他的第一份電報。他確信他也將要發(fā)明一種電報。但是,他需要錢買電器裝置,而塞繆爾愛迪生的生意不好,家里無錢做任何而許多必需做的事。于是,愛迪生決定干干農(nóng)活這一行,通過叫賣新鮮玉米和其他東西,獲得幾百元錢。
1859年,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已12歲。這一年大干線鐵路部分通車。該線從緬因州的波特蘭起,至圣克萊爾河東岸的薩尼亞止。在河的西岸,開辟了連接薩尼亞與休倫港的輪渡;與此同時,又開辟了從休倫港到底特律的南北單線。鐵路為愛迪生提供了機會。
他聽說在從底特律到休倫港的新鐵路線上需要一個男孩在火車上賣水果和餅子,鐵路上不付任何報酬,但可以用很少的錢買下食品,然后在火車上再用高一點的價錢賣出。阿爾要求得到這份工作。
阿爾向母親談了自己的想法,但母親加以反對。他的母親想到了那些可能發(fā)生的可怕事情——火車失去控制相撞、翻車甚至翻個個兒等等。她也擔心阿爾在底特律等火車時會遇見壞人。但是阿爾的父親知道他沒有那么多錢送阿爾上學念書,說阿爾在等火車時能夠?qū)W到有用的東西。阿爾想到的只是掙許多錢搞他的實驗。
經(jīng)過和母親的討價還價,起誓保證,愛迪生終于在從休倫港駛往底特律的早班列車上當上了報童。據(jù)說,他當時曾這樣對母親講:“媽,我是一蒲式耳小麥;我有80磅重了?!痹趷鄣仙?2歲那年,他結(jié)束了他的童年生活。
休倫——底特律的報童。
阿爾愛迪生開始在火車上出售食品時,已是一個中等身材的男孩。他有一對藍色的眼睛,一頭蓬亂、稀少、褐色的頭發(fā)。他穿的衣服并不新,保護的也不好,他似乎不管別人如何看他。他花很少的錢買了一套衣服,由于衣服不太合身,很少穿它。他的母親迫使他洗他的手臉,穿上干凈的襯衫,但似乎沒有人叫他擦他的鞋子。
雖然阿爾對穿著不講究,但人們喜歡他的外表。他總是希望手里有什么事干著,沒事可干的時候,他可以到處休息。對他來說,睡幾分鐘所起的作用就好像別人睡了幾小時一樣。他十分愛忘事,因為盡管他有時也和別人在一起,但腦子里卻總是在想著如何做點新鮮的事情。他和別人談話或者玩游戲時,頭腦里卻常常忙于考慮其它事情。
他認為,他似乎能夠從出售糖果、食品方面賺到大錢。4小時后,火車到了底特律,他便去報館批報,預備在歸途上販賣。火車到站后,小孩們便自動的跑來幫他叫賣剩下的報紙。
不久,鐵路當局又開通了底特律到格拉提渥加鐵路線,車輛每天早發(fā)夜回,中途和那混合車交過。阿爾也安置了一個報童在這輛車上。后來他又每天早晨從底特律裝運兩筐蔬菜,火車到后,他的助手便把菜運到一個租下的由另一個小孩看管的攤上去。由于這些蔬菜比當?shù)爻霎a(chǎn)的好,需要量便大大增加。
除了賣菜以外,他在這條鐵路線上又發(fā)展了幾種營業(yè)。農(nóng)夫們把新鮮牛酪在車站上交給他,托他運到底特律去發(fā)賣。在各種漿果成熟的時節(jié),他用低價將大批漿果批發(fā)到手,然后賣給底特律的果商。除了漿果外,他還販賣各種應時水果。車上的人對于他的活動漸漸發(fā)生興趣,一方面是由于對他工作的欽佩,認為他年紀輕輕就已經(jīng)成為一位出色的商人了,另一方面也因為他們能夠照批發(fā)價格買得貨物。
這時,干線上又增加了一節(jié)列車,在這車上愛迪生又雇了一個男孩作他的幫手。他每天能收入好幾元錢,相當于當時一個成人每天的收入。這樣,不出數(shù)月,他已能在一星期內(nèi)賺到20美元。
下一步,他開始出售自己家周圍菜園里的蔬菜產(chǎn)品。他曾說:“在火車上跑了幾個月之后,我在休倫港開了兩個店鋪——一家出售期刊,另一家賣蔬菜、黃油和適季的草莓。一個店鋪一個伙計,他們與我分享利潤”。他也經(jīng)常帶他們到鎮(zhèn)上餐館去吃飯。
他的營業(yè)收入相當可觀,每天都能抽出一元錢交給母親貼補家用。余下的除了吃飯以外,全用在買書和充實實驗用品上。日長月久,他從沒亂花過一分錢。
火車要在底特律停留6個小時,每天火車進了底特律站,阿爾迅速把事務料理之后,就趕到青年人協(xié)會的閱覽室里看書。不久那里就被辟為底特律公共圖書館。館中有各種各樣的書籍,藏書有16000部。他到圖書館看書,一直到火車駛回的時間才離去。
每當愛迪生靜靜地坐在圖書館看書時,母親的話便在耳邊響起:
“牛頓和瓦特在學校都不算是優(yōu)秀的學生,可是他們并不灰心,仍然繼續(xù)不斷的努力,最后終于發(fā)明了對人類有用的東西。所以只要你好好用功,媽媽相信,你也可以發(fā)明東西?!蹦赣H的話一直鼓舞著他,使他不斷地向艱深的學問挑戰(zhàn)。愛迪生在心中發(fā)誓:“我一定要好好用功,將來成為牛頓和瓦特那樣的偉人?!?/p>
愛迪生廣泛地閱讀,不斷地追求知識。
隨著歲月的流逝,時間長了,上底特律的圖書館去看書成為愛迪生十分開心的事。不論刮風下雨,也不論身體多么勞累,他都堅持不懈,從不耽誤。由于他天天去圖書館,他和圖書館人員也就熟悉起來。一天,管理人員問他讀過多少書了?愛迪生說:“我已經(jīng)讀完第一架上的兩層書了?!惫芾砣藛T聽后,不禁哈哈大笑,然后嚴肅地說:“我看你先后讀的這兩本書,內(nèi)容是毫不相干的呀!你讀書的目的是什么呢?”愛迪生說:“我是按照書架上的次序讀的。我想把這里的藏書全部讀完?!惫芾砣藛T非常佩服年輕的愛迪生讀書的毅力,但認真地勸他:“你的精神真令人欽佩,但讀書要有個明確的目的,什么書都看,效果不好。你以后應選定一個目標,圍繞著這一目標看書才好?!惫芾砣藛T的勸告,使愛迪生深受啟發(fā),他開始懂得了學習要有明確的目的的道理。從此,他更加刻苦努力地學習,并注意學習方法。
“長大后,我一定要蓋一間很大的研究所,里面有這么大的圖書館和這么多的藏書?!?/p>
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愛迪生一回到休倫港,就開始認真地做他的實驗。
雖然一天的工作已使他精疲力盡,但是一回到地下實驗室,他就忘記了身心的疲勞,埋頭做實驗,如果有搞不懂的地方,他就記在筆記本上,第二天再到底特律的圖書館去查找有關資料。
有時,他在圖書館一邊讀書,一邊思考新的實驗方法,回到休倫港,他就用新的方法從事實驗。他完全陶醉在這種全新知識的領域中。
1860年,主張廢除奴隸制度的林肯當選為美國第16屆總統(tǒng)。1861年,美國圍繞解放黑奴問題,爆發(fā)了南北戰(zhàn)爭。這時愛迪生已經(jīng)15歲了。
當時美國的鐵路已很發(fā)達,但火車仍是舊式的,也就是由儲藏室、抽煙室和載客室3節(jié)車廂組成一列火車。其中儲藏室又分成3個房間,一間放貨物和行李,另一間放郵件,還有一間是休息室。這間休息室由于空氣不流通,所以并沒有人到這里來休息,它就成了一個空房間。
阿爾做化學實驗必須等他回家之后才能在地下室做,因為他每天回家很晚,所以感到時間不夠用。于是阿爾想到用車內(nèi)空閑的時間來做實驗。
“如果把休息室改為實驗室的話,在返回休倫港的途中,我就可以嘗試這項實驗了?!?/p>
一有這種念頭,愛迪生便迫不及待地想實現(xiàn)。但是火車的列車長是個少言寡語的人,他一直找不到機會和他商量。愛迪生只得靜靜地等候良機。一天早上,那位列車長見到愛迪生,便微笑地向他打招呼:“早安!怎么這么早就在休息,是不是報紙全賣完了?”“謝謝你,全賣完了……列車長……”
愛迪生認為這是最好的機會,因此鼓起勇氣繼續(xù)往下說:
“列車長,我有一件事想和你商量……”
“到底是什么事?”
“我想借用那間空的休息室,不知道可不可以?”
“你要那間空氣不流通的房間做什么?當然可以借你使用,不過你要小心使用才行,不然一有損壞,我就不好向上級交待?!?/p>
“列車長,真謝謝你!我明天就開始使用?!?/p>
愛迪生很高興,他鄭重地向列車長表示他由衷的感謝。愛迪生就這樣順利地借到了那間休息室。第二天,阿爾就開始搬了些實驗器材和藥品到火車上來做實驗。最初只有一點點藥品,他把賣報的錢全部用在購買實驗器材上,慢慢數(shù)目增加,變成一間完整的車內(nèi)實驗室了。
他仍舊很賣力地賣著報紙,可是當他一進入實驗室,就忘記了外界一切的事物,專注在自己的實驗上。這時愛迪生雖然只有15歲,但是卻已具備了向新事物挑戰(zhàn)的精神。
一旦開始做實驗,就不能在列車內(nèi)跑來跑去賣東西了,需要看住試驗管內(nèi)的藥品反應。于是,阿爾又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個時代美國小學在星期天和星期六都放假,就讓閑著的孩子乘車,替自己賣東西。想到這辦法,阿爾馬上開始進行。孩子們也很樂意,因為他們能不花錢乘車旅行,又可以賺些零用錢。實行了這個辦法,阿爾在星期六和星期天這兩天,便可隨心所欲地做實驗。
想到的事情,馬上就干,這就是阿爾的作風。一天工作結(jié)束了,阿爾付給小幫手零用錢。小幫手把別人付給他的錢交給阿爾,愛迪生從來不點數(shù)。小幫手問阿爾:“你為什么不點一下錢呢?”阿爾回答:“我相信錢數(shù)是對的。”
他從來對錢不是很感興趣,只是關心錢能買什么東西。亨利福特說:“不以蓄財為樂,是愛迪生的特色”。他相信他人直到他們證明再不能被信任時為止。
1862年春初,愛迪生發(fā)現(xiàn)了一件事情,這也可以證明他敏捷的智慧。
他發(fā)現(xiàn)報紙上如果載有戰(zhàn)事消息,那么銷數(shù)就大為增加。若是他能預先得到這類消息,那他便可以先宣傳一番,引得更多的購買者了。他便這樣的記在心中,他找到了一個《底特律自由報》的排字工人,和他約定在新聞稿送上印刷架之前,讓他先看一遍校樣。這樣,愛迪生便可以提前知道第二天報紙的內(nèi)容,判斷一下能賣出多少報紙,然后再決定買進數(shù)。
4月初的一個下午,阿爾在底特律站看見一群人正在看布告板上的新聞。阿爾讀了廣告板上的新聞之后,獲悉許多人在夏伊洛戰(zhàn)役被殺。他心想:“這一下,可不得了!”于是,他很快跑到車站的電信室,對電信員說:“拜托,拜托,請你馬上拍電報給各站,要他們在車站布告張貼夏伊洛激戰(zhàn)的消息”。由于這不是站長的命令,電信員正在猶豫,阿爾焦急地說:“請快點拍出去,像這樣的消息,有必要爭取時間告訴大家。凡是有家人在戰(zhàn)場上的,一定很關心。如果你拍了,以后每天我送一份報紙給你?!彪娦艈T聽說每天會送一份報紙給他,便馬上開始拍發(fā)電報。阿爾隨即跑去《底特律自由報》社。他對賣報的人說:“今天多給我1000份報紙,現(xiàn)在只有300份的錢,不夠的明天付給你。”報社的人佩服地將1000份報紙賣給了他。
阿爾雇了一個孩子幫同把大束的報紙搬往行李車上。火車開出后,他便把它們折疊起來。不久便到了6公里外的猶蒂克,這是火車離開底特律后的第一個小站。這里平時只能售出去兩份,他想這次當可以增加到6份,于是在車子徐徐停下時挾了6份預備下車。他向窗外望去,不由的擦了一下眼睛,驚異起來。月臺上竟擠滿了客人,這時他們正等候著他的報紙。他以通常5美分的價格,售出去了40份。
火車到克利門斯山站時,報價已由5分漲至一角。“洶涌的一群”(后來他曾這樣描寫過)等候著他的來到。這里本來只能銷去12份,可是這次的新價格竟賣出去了150份。到休倫站時情形還是這樣。在這里報價雖然已經(jīng)漲至2角5分,大家都依舊急于知道會戰(zhàn)的消息。
愛迪生回憶說:“就這樣,我一直賣到了休倫港站。我把剩下的報紙搬到了總在那里等我的馬車上,并雇了一個小男孩坐在車后的報紙堆上,以防有人偷竊。然后以每份2角5分或更高的價格把所有剩下的報紙賣得一干二凈?!?/p>
當阿爾經(jīng)過一個教堂時,所有的人都從教堂出來,想買他的報紙。每個人給的錢比他的鄰居給的錢還多,一些人花1美元買一份報紙。沒有什么比閱讀在夏伊洛犧牲或受傷者的名單更重要。
1000份報紙就這樣全部賣光了。阿爾一下子賺到一大筆錢。
他賣報回家后,平日總是給他母親一個美元,但這一天他給母親100美元。
那一次賣報的成功,給愛迪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說:“由此,你可以理解我當時為什么會把電報看成是最好的發(fā)明了吧。因為正是各車站站長在廣告牌上寫了電文,才有如此巨大的成功。于是我毫不遲疑地決定自己要成為一名電報員?!?/p>
由于長斯賣報,愛迪生深深地體會到:報紙上的消息愈新,銷路就愈好,因為每個人都想從報紙上得到最新的消息。南北戰(zhàn)爭期間,每個人都搶購報紙,想早點了解戰(zhàn)爭的消息。同時,搭火車的人也都想看些有趣的報導和讀物以沖淡旅途的寂寞?;谶@兩點,愛迪生認為,若能在車內(nèi)發(fā)行報紙,銷路肯定不錯。賣報的錢已經(jīng)不能滿足添置實驗器材的需要,因此必須再多賺點錢才行。他想如果能自己發(fā)行報紙,一定能賺更多的錢。
但是發(fā)行報紙談何容易。不僅需要印刷機,還要有新聞記者。印刷機的價錢昂貴,愛迪生買不起;而且撰稿人必須是行家,才能寫出好的新聞報導,愛迪生更出不起高價來聘請這些行家。
有一天,愛迪生走在底特律的馬路上,在一家叫做路易斯的商店里發(fā)現(xiàn)一架小型的印刷機,這本是菜館里印刷菜單用的。后來菜館停業(yè),便作價抵給了這家文具店。他謹慎地察看了一番,決定把它買下。他對老板說:“叔叔,請你以最低的價錢賣給我?!崩习逡圆唤獾难酃饪粗鴲鄣仙骸澳氵€這么小,要印刷機做什么?”愛迪生并沒有回答他,只是再一次地要求他說:“我一定要買下這部印刷機,現(xiàn)在我沒有足夠的錢,明天中午我一定帶錢來,請你不要賣給別人。”說著就離開這家商店。
他買到了這部印刷機,終于實現(xiàn)了發(fā)行報紙的美夢。愛迪生從來沒有辦過報,不懂報紙的撰寫方式,所以便開始研究。由于他寫得一手好文章,不久,他就能寫出很好的報導來了。
報紙即將發(fā)行。他既是社長、記者、發(fā)行人,同時又是印刷工人和報童。辦報的全過程都由他一個人包辦,所以他的工作十分繁重。
由于采訪新聞和撰寫報導需要很多的時間,所以他并不想每天出版。他把各地的主要消息收集起來,一周發(fā)行一次,并把這份報紙命名為大干線《先驅(qū)報》。
《先驅(qū)報》有進取的意思,以此作為報刊的名字倒是頗合適的。由此也可看出愛迪生是個天資聰穎的孩子。
《先驅(qū)報》是一種小型的周刊。這份報紙是對開版,比許多報紙小,但內(nèi)容豐富,頗受讀者的歡迎。阿爾以每份8美分的售價賣給別人,每天大約有400人買它。他們當中的許多人,是在鐵路上工作或是住在鐵路附近的人。報紙登載了有關鐵路沿線和在鐵路上工作的人和他們家庭所發(fā)生的事情。愛迪生回憶說:“我的報紙純粹是鐵路新聞,出了車廂,大概沒人發(fā)生興趣。但是我對自己的創(chuàng)造感到十分自豪,把自己看成是地道的報人。我的新聞經(jīng)常是‘詹姆斯溪車站的行李長約翰羅賓遜昨天摔下站臺,一條腿受傷。他的同事都表示同情?!蛘呤牵骸诸D三號機車已進廠大修?!彼约褐v,也有一些更吸引人的新聞,如在“出生”欄下就有:“a·利特爾的妻子在底特律樞紐站g·t·r休息室里生下了一個女孩,此為第二十二例?!?/p>
亨利福特回憶說:“愛迪生常有一種才力,就是他只要用幾個字,便可以把他所要講的意思完全寫出;并非常簡潔。他的思路既清晰,無怪乎他的文章亦條理清晰了?!?/p>
不久后,大干線《先驅(qū)報》傳到國外。那是因為有一回,一位叫喬治斯蒂芬遜(georgestevenson)的英國工程師搭乘了這班車,覺得這份小報很不錯。這位工程師說:“少年人能發(fā)行這樣的報紙,真不簡單,我想買1000份帶回去?!币淮斡?000份這是頭一回。阿爾很高興,其他的事情都放下不做,趕印了1000份賣給那位工程師。這位英國工程師拿走阿爾的《先驅(qū)報》回到英國后,在世界第一流的《倫敦泰晤士報》上大肆贊美愛迪生的出版物——把這份小報稱作第一種在火車上出版的報紙。
像這樣有名氣、暢銷的報紙,阿爾突然決定不辦了。是什么原因呢?原來是有一次,阿爾和人家商量要怎樣才能增加周刊的發(fā)行量,那人告訴他:“想增加發(fā)行數(shù),要多刊載一些讀者喜歡的雜談。人們都喜歡知道他人的秘密和失敗經(jīng)過。如果有這一類的內(nèi)容,大家覺得有趣,就會買了。”
于是,阿爾和一位朋友開始辦起了另一份報紙,該報取名為《秘聞報》。他將附近鎮(zhèn)上一些有趣的傳聞或他人失敗的經(jīng)過都登了上去。該報自然很受讀者歡迎,報紙的發(fā)行量也大大地增加了,但卻使那些被刊載的人非常惱火。休倫港的一個重要人物,由于他的故事被登在《秘聞報》上而十分惱火。一天晚上,他在圣克萊爾河旁遇見阿爾,十分生氣地對阿爾說:“把這些事登出來,實在太不像話!”這人抓住阿爾,兇狠的罵過之后,又將阿爾丟進圣克萊爾河。因此沒多久,阿爾就停止了對《秘聞報》的發(fā)行。
阿爾在火車上自己辦報,傳遞鐵路沿線有關南北戰(zhàn)爭的消息、市場動態(tài)、物價行情等,從采訪到排版、印刷直至出售,都是他一個人。這在一般人看來是根本不可能的,這恰好說明他是一位“刻苦堅毅的天才”。亨利福特對愛迪生曾作過這樣的評價:
“我不是說青年的愛迪生能破天荒的在火車中印刷報紙,也不是說他能在這樣幼年時候辦成第一流的報紙;卻是說他有一種不可遏止的意志去成為科學家。并能運用他的天才向各方面進展;使自己能夠賺錢去實行他真正的工作。
“當時,他還不知道他的真正的工作是什么,但他已知道一定先把物質(zhì)的性質(zhì)弄清楚,才能夠利用物質(zhì)。他不只是一個聰明能賺錢的孩子;他去賺錢不過是想達到目的。他的金錢除了維持簡單生活之外,都用來供給買書籍買化學用品”。
愛迪生買了許多化學用品,放在火車間里,在逢著空暇的時期,努力于化學的研究。那時,人們常常看到,一個不修邊幅的少年,在車廂試驗室里一手翻看著化學課本,一手配制著什么藥品。有時又在擺弄著電池和不少瓶瓶罐罐。德國大學教授弗瑞森斯的《定性分析化學》英譯本,成了他在顛簸的行車中潛心鉆研的內(nèi)容。但是,好景不長。
有一天,火車開到離休倫港約10公里的地方,經(jīng)過曲折的路基,因為路軌輔得不很完善,車身忽然震動起來。有一樣東西砰然一響,落在地上。正埋頭做實驗的阿爾急忙回頭一看,原來是實驗室里放磷塊的玻璃瓶由架子上翻下,瓶子打得粉碎,那塊磷因摩擦而起了火,把車廂地板也燃著了。愛迪生吃驚不小,連忙把自己身上的衣服脫下來,想撲滅那火,可是火勢不小,愈燒愈烈。他正在束手無法之際,一個名叫亞歷山大史蒂文森(alexanderstevenson)的鐵路業(yè)務員推門進來。史蒂文森對阿爾一直友好,但當他看到此景,由不得生氣了。史蒂文森一將火撲滅,就在阿爾的耳部重重打了一巴掌。等到車抵次站,他便對阿爾說:“火車里不能留這樣危險的東西,而且一刻也不能再留,快去快去!”他不由分說立刻勒令阿爾下車,并把所有的實驗用具,印刷機、鉛字、桌凳以至書籍、衣服等全都拋到車廂外。
阿爾無法,只得轉(zhuǎn)回家去。他在火車上闖禍的事,早已傳遍家鄉(xiāng)。有人甚至添油加醋地說,他差一點把整個列車燒光了!只有母親完全了解兒子,不相信那些流言飛語。當他走到家門口的時候,突然看見母親懷著急切的心情,正在門前等他。愛迪生心中的委屈和痛苦,頓時煙消云散了。他回到母親的懷抱,渾身又有了無窮的力量。
母親重新替愛迪生開辟了實驗場所。為了防止意外,新實驗室重設在頂樓上,地窖里只堆放器材和雜物。在這個新的實驗室里,愛迪生開始進行電學實驗。
依據(jù)有關他的生活的最早出版物的說法,愛迪生的耳朵是被車長打聾的。愛迪生本人也曾一度默認了這種說法。還有一種說法,“有一天,他正在做化學試驗時,偶一不慎,旁邊所置的磷,倒于地上,突然間火即沿燒至床上,他受驚急忙逃出,但不幸身已負傷,愛迪生的耳聾,就是此時遭禍的?!?/p>
但是,他在晚年又作過另外一種描述。由于一群人買報,所以他沒有趕上火車,等他來到月臺,火車已徐徐開動。他寫道:“我追上列車,抓住了車后的扶梯,但無法攀上去,差點被甩了下來,因為那時的列車扶梯離地面很高。一個列車員來了,他抓住了我的雙耳,就在他往上提的時候,我覺得耳朵里出現(xiàn)了破裂的聲音。自那以后,我就聾了……如果說是那位列車員傷害了我的聽力,那也是因為救我的命?!?/p>
愛迪生起初只感到耳部疼痛,后來發(fā)生了微弱的聽力受阻,隨著年紀的增長,癥狀也愈加嚴重,最后就完全聾了。至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至今仍是個謎。有人說是猩紅熱的后遺癥,又有人說是遺傳。不過,愛迪生在他漫長的一生中飽受耳聾之苦卻是無人否認的。但他能變害為利。
阿爾在少年時代也常常玩些孩子們的游戲。其中之一就是“電報游戲”。他對于電報術,第一次是在帕克的《自然與實驗哲學》上學到的。在那本書上有10頁左右的篇幅講到模爾斯的偉大發(fā)明。他讀過這本書后便學著架設電線,裝置儀器,開始試驗電報。
當時,美國小孩子們對電報感興趣的很多,成千的孩子都在他們的地窖中,頂樓上或是木屋中進行著這不可思議的實驗。洗鍋的銅底和火爐的鋅墊都被拿了當業(yè)余設計的電池極板。
有一天,阿爾向一個報務員問道:“電究竟怎樣會傳送音訊?”沒有人能解釋這奇怪的現(xiàn)象。
離愛迪生家半里遠的樹林中住著一個叫華德(ward)的鐵路工人。他的繼子詹姆士坎西(jamescancy)非常聽從阿爾的話。詹姆士對于電報術,也特別感興趣,阿爾便要他一同工作。由于沒有出售電報材料的商店,什么都得自己做。阿爾收集了好些攀煙囪管的銅絲,他便把它們攀在他們兩家的屋頂上。他們在樹枝上離地七八尺處把電線架設起來,用玻璃當作絕緣器。小孩們看著這些電線全都望而生畏,因為愛迪生曾警告過他們,不要接觸這些電線,否則就會遭到可怖的命運的!
這些機件全是用手制做的。電磁線圈的電線外面包了些破布,算作絕緣。零星的金屬片用來充當電鍵。
最困難的是電源,首先試用的是摩擦法。他們捉住了許多只貓,想摩擦貓皮產(chǎn)生電流。但是,貓給用力摩擦后,掙脫了阿爾的手逃走了?!坝秘堖€是不行?!卑栐偃ゲ闀?,自己動手制造簡單的電池。產(chǎn)生的電流雖弱而肉體的痛苦卻可免去了。
一天晚上,他們兩人開始試驗通報??参髟陔娋€那頭發(fā)報,阿爾在電線這頭收報。長短不一的嗒嗒聲,在夜深人靜時分顯得格外清脆悅耳。電報機在開始工作了!幾天來他們每夜工作得很晚,父親關心阿爾的身體,規(guī)定他在晚上11點必須睡覺。
這一限制給年輕的阿爾帶來了麻煩。他的報紙通常總得在11點才能賣完,如果在11點睡覺,他就沒有機會做實驗了。于是阿爾又想了一個計謀。平時阿爾晚上回家后,他父親總是看他帶回的《底特律自由報》。這時阿爾思索著為什么不可以把這些新聞像底特律報館那樣的經(jīng)過電報線傳進屋內(nèi)呢。坎西能夠發(fā),阿爾也能夠收,那么這11時必須睡覺的限制就可以取消了。
計策進行得很成功。阿爾把報紙送到華德處,馬上趕回家來。他告訴父親報紙全賣完了,可是他能從電線上把新聞探得來。塞繆爾說道:“也好,去試試看吧?!?/p>
因為事先已經(jīng)和坎西約好了,所以對方馬上回電。最先是戰(zhàn)場的消息,再來是議會的新聞,以及加州發(fā)現(xiàn)新油田等等。阿爾馬上把它寫成文章?!鞍?這真方便。”父親大感驚嘆。他們父子倆人竟遲至午夜1時才就寢。第二夜他們又繼續(xù)冗長的談話,第三夜還是如此。這時塞繆爾準備妥協(xié)了。他告訴阿爾,只要他能夠照常把報紙帶回家,那么他就不再干涉他的工作時間。報紙馬上又在家中出現(xiàn)了,阿爾每晚都和坎西玩“電報游戲”。
發(fā)明家笑著說:“我少年時代的事情,傳說很多,有些事情,連我自己也不曉得。那時候,究竟有沒有摩擦貓毛生電我不記得了??傊@是幾十年前的事情,不過,或許擦過也不一定。不管怎么樣,那時候的我,確實是個很頑皮的孩子。哈哈哈……。”
阿爾對拖動火車的機車頭構(gòu)造也很感興趣。他曾參觀過設在波特——休倫的大干線鐵路機械工場,他在火車上時,只要有空就鉆進機關室,向火車司機尋問鍋爐或齒輪構(gòu)造的問題。后來阿爾就想自己試開機車。阿爾時常向司機請求,但每次都被司機拒絕了,司機總覺得,小孩子開車太危險??墒怯幸惶?,司機由于跳舞跳得很晚,非常想睡覺,便答應了阿爾開車的請求。司機對阿爾說:“從這里向前,有一段路是直的,你可以開開看?!?/p>
阿爾高興地動手開起機車來。司機跑到后面去,馬上就睡熟了。阿爾開著帶有7節(jié)車廂的列車,以每小時12公里的速度行駛。阿爾是頭一回開車,自然覺得很開心。沒多久,鍋爐里的水流出來了。如果沒有水,鍋爐就會爆炸。阿爾趕緊去叫司機,可是司機睡得很熟卻不想起來。阿爾大膽地將閥門關緊,使蒸汽減少。沒多久,又從煙囪噴出泥水樣的東西,弄得機車和阿爾一身漆黑。過了一會兒,泥水不再噴了,直到這時司機還沒醒來。
阿爾下決心開到終點。他曾看到司機不時打開油瓶加油,阿爾心想也該加油了吧。好不容易加好了油,蓋好蓋子,人也非常疲倦了。后來司機叫阿爾打開油瓶的時候,先把蒸汽關好。噴出黑泥水是因為鍋爐里的水增多,使得煤和油都給壓出來了。阿爾不懂這樣做,一直讓蒸汽去吹,吹得渾身漆黑。到終點站時,站上人員發(fā)現(xiàn)阿爾滿身漆黑,一個個不禁大笑起來。
阿爾在他12歲至16歲時,在底特律至休倫線火車上做報童,其主要活動是販菜,研究化學,車上販賣,學習電報,讀書,自編大干線《先驅(qū)報》。如果他后來不被攆出車廂的話,他的鐵路生活和新聞職業(yè)究竟將繼續(xù)到何時,那就簡直無從臆測了。
回到前面提出的問題,我們可以看出:愛迪生是在密歇根一種與一般傳說相反的“繁榮、巨變、美好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
愛迪生讀書的故事讀后感篇二十一
英國的科學家戴維和法拉第發(fā)明了一種叫電弧燈的電燈。這種電燈用炭棒作燈絲。它雖然能發(fā)出亮光,但是光線刺眼,耗電量大,壽命也不長,很不實用。因此,愛迪生就暗下決心:“電弧燈不實用,我必須要發(fā)明一種燈光柔和的電燈,讓千家萬戶都用得上?!?/p>
他的實驗開始著手于燈絲的材料:用傳統(tǒng)的炭條作燈絲,一通電燈絲就斷了。用釕、鉻等金屬作燈絲,通電后,亮了片刻就被燒斷。用白金絲作燈絲,效果也不理想。就這樣,愛迪生試驗了1600多種材料。一次次的試驗,一次次的失敗,很多專家都認為電燈的前途黯淡。英國一些著名專家甚至譏諷愛迪生的研究是“毫無好處的”。一些記者也報道:“愛迪生的理想已成泡影?!睈鄣仙鷳獙κ?,應對所有人的冷嘲熱諷,愛迪生沒有退卻。他明白,失敗乃成功之母,每一次的失敗,意味著又向成功走近了一步。
1879年10月,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愛迪生的老朋友麥肯基來看望他。愛迪生望著麥肯基說話時一晃一晃的長胡須,突然眼睛一亮,說:“胡子,先生,我要用您的胡子?!丙溈匣粝乱痪^交給愛迪生。愛迪生滿懷信心地挑選了幾根粗胡子,進行炭化處理,然后裝在燈泡里??闪钊诉z憾的是,試驗結(jié)果也不理想?!澳蔷陀梦业念^發(fā)試試看,沒準還行。”麥肯基說。這句話深深的觸動了愛迪生,但他明白,頭發(fā)與胡須性質(zhì)一樣,于是沒有采納老人的意見。愛迪生走身,準備為這位慈祥的老人送行。他下意思地幫老人拉平身上穿的棉線外套。突然,他又喊道:“棉線,為什么不試棉線呢”
麥肯基毫不猶豫地解開外套,撕下一片棉線織成的布,遞給愛迪生。愛迪生把棉線放在在u形密閉坩堝里,用高溫處理。愛迪生用鑷子夾住炭化棉線。準備將它裝在燈泡內(nèi)??捎捎谔炕蘧€又細又脆,加上愛迪生過于緊張,拿鑷子的手微微顫抖,因此棉線被夾斷了。最后,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愛迪生才把一根炭化棉線裝進了燈泡。此時,夜幕正在降臨,愛迪生的助手把燈泡里的空氣抽走,并將燈泡安在燈座上,一切工作就緒,大家靜靜地等待著結(jié)果。接通電源,燈泡發(fā)出金黃色的光輝,把整個實驗室照得通亮。13個月的艱苦奮斗,試用了6000多種材料,試驗了7000多次,最后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但是,這燈究竟會亮多久呢1小時,2小時,3小時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這盞電燈足足亮了45小時,燈絲才被燒斷。這是人類第一盞有實用價值的電燈。之后1879年10月21這一天被人們定為電燈發(fā)明日,標志著可使用電燈的誕生。
雖然這樣,愛迪生并沒有滿足,他沒有陶醉于成功的喜悅之中,而是給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dd“45小時,還是太短了,務必把它的壽命延長到幾百小時,甚至幾千小時”。
有一天,天氣悶熱,他順手取來桌面上的竹扇面,一邊扇著,一邊思考著問題?!耙苍S千篇竹絲炭化后效果更好?!睈鄣仙喼笔且姷绞裁礀|西都想試一試。試驗結(jié)果證明,用竹絲作燈絲效果很好,燈絲耐用,燈泡可亮1200小時。經(jīng)過進一步試驗,愛迪生發(fā)現(xiàn)用炭化后的日本竹絲作燈絲效果最好。于是,他開始大批量生產(chǎn)電燈。他把生產(chǎn)的第一批燈泡安裝在“佳內(nèi)特號”考察船上,以便考察人員有更多的工作時間。此后,電燈開始進行尋常百姓家。
之后,人們便一向使用這種用竹絲作燈絲的燈泡。幾十年后,又對它進行了改善,即用鎢絲作燈絲,并在燈泡內(nèi)充入隋性氣體氮或氬。這樣,燈泡的壽命又延長了許多。我們此刻使用的就是這種燈泡。
愛迪生讀書的故事讀后感篇二十二
最近,我像小雞啄米似的一字不漏地看完了《愛迪生的故事》??赐赀@本書,我笑在臉上,甜在心里,越看越有味兒。當我看到愛迪生一本正經(jīng)地孵小雞時,不由得笑起來;當我看到愛迪生的發(fā)明一個個成功時,心里甜滋滋的,像打翻的蜜糖罐。
愛迪生在研制電燈時,為了尋找合適的燈絲,試了1600多種金屬材料,都失敗了。后來,他又試了許多種動物和植物纖維,連看到朋友的長胡子,他都會取幾根來試試。在經(jīng)歷了幾千次的失敗后,愛迪生終于找到壽命達到1590小時以上的燈絲。
我很佩服愛迪生,遇到困難時沒有退縮,才取得了最后的成功。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3676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