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優(yōu)秀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0 13:14:05
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優(yōu)秀15篇)
時間:2023-11-20 13:14:05     小編:文鋒

教案是教師進行教學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jù)。教案的編寫需要結(jié)合教材和教學大綱的要求,確保學生學到合適的知識。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教案范例,供大家參考學習。

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篇一

1、學會本課3個生字。

2、背誦古詩,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所描寫的景象,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

3、體會作者思念親人、思念家鄉(xiāng)的感情,養(yǎng)成積累的習慣。

教師:一則故事、音樂磁帶、搜集重陽節(jié)的常識、教學掛圖或課件。

學生:搜集思念親人的古詩。

1~2課時。

一、介紹詩人,揭示課文題目。

1、我們以前學過王維的古詩嗎?誰會背?(《鳥鳴澗》《畫》《相思》)。

2、王維簡介:唐代著名詩人,少年聰慧,9歲時就以文才出名。他多才多藝,不僅能做詩,而且懂音樂、繪畫,與另一位唐代詩人孟浩然齊名。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就是他17歲時寫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揭題、質(zhì)疑、解題。

二、學生自讀詩歌,初步感知詩意。

1、學生自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

2、同桌互讀詩歌。要求讀通句子。

3、點名讀,讓其他學生注意聆聽,看朗讀者是否達到了以上要求。

4、借助注釋、插圖,結(jié)合自己的閱讀感受,初步感知詩的大意。

三、交流感悟,體會意境。

1、全班齊讀詩歌,然后在四人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2、全班交流。

(1)借助注釋,合作學習,弄清詩句字面意思。學生對哪句有所得就說哪句,順序不限;教師還要重視多方互動與交流的作用,激勵學生融入自己的閱讀感受,綜合理解古詩。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獨”,獨自一人;“異鄉(xiāng)”,他鄉(xiāng);“異客”,陌生的客人。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在外地孤獨一人,人生地疏、舉目無親,倍感孤寂。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逢”,遇到;“倍”,更加;“佳節(jié)”,美好的節(jié)日,本詩指重陽節(jié)。這句話的意思是,每當遇到節(jié)日,我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親人。

遙知兄弟登高處:“遙”,遠;“兄弟”,哥哥和弟弟;“登高”,民間風俗,重陽登高。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在遙遠的地方,想到兄弟們一定都登上了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遍”,全都;“茱萸”,一種含有濃香的植物,古人重陽登高插茱萸,據(jù)說可以防災。這句話的意思是,兄弟們頭上都插著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只缺少我一個人。

(2)質(zhì)疑,交流。疑問主要由學生提出,答案則由交流得出結(jié)論。點名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收獲,弄懂了些什么。(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有趣的民間風俗,對比的寫作手法,簡練的語言風格等)。

(3)有感情地朗讀。

先讓學生自己悟讀,再點名讀并評議,接著集體讀,最后男、女生比賽讀。

(4)背誦詩歌。

自己試背,同桌互背,集體背誦。

四、拓展延伸,遷移練筆。

2、學生練筆,展示交流。(把優(yōu)秀作品張貼在黑板上)。

3、背誦詩歌,深化感情。

五、拓展思路。

1、除了本詩外,你還搜集到了哪些思念親人的詩?(教師引導學生閱讀、交流搜集到的詩歌,留意詩歌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使學生能更深地理解古詩)。

2、課后練習。

(1)把自己搜集的古詩背熟。

(2)自主把自己搜集到的任意一首古詩改寫成記敘文。

(3)辦一期思鄉(xiāng)、思親為主題的古詩手抄報。(小組合作)。

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篇二

1.欣賞并理解古詩,能初步發(fā)現(xiàn)古詩的語言結(jié)構(gòu)特點。

2.理解古詩中“異鄉(xiāng)”、“異客、“憶”、“遍插”、“遙知”、“茱萸”、等字詞的意思,初步掌握古詩的完整詩意。

3.感受古詩中詩人表達的思念家鄉(xiāng)親人之情。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nèi)容。

5.萌發(fā)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1.讓幼兒預先知道“九月九日”是重陽節(jié),了解一些節(jié)日民俗。

2.相關詩句字卡。

3.自制課件。

一、聽老師故事、引出古詩,幫助幼兒初步理解古詩所表達的內(nèi)容。

提問:九月九日這一天,詩人在干什么呢?他想到了些什么?

1.師有感情地朗誦古詩,并出示相應的文字卡片。

提問:古詩里說了些什么?

2.古詩和剛才的故事講的是同樣的事,你覺得它們有什么不同?

三、欣賞古詩,理解故事中的字、詞及古詩所表達的含義。

提問:

1.在這首古詩里你有哪些地方還不明白?

2.這首古詩告訴我們一件什么事?

3.師生完整欣賞并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四、遷移情感,體驗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

2.引導幼兒用喜歡的方式表達對老人的喜愛之情。

在活動中,我用講故事的形式間接地了解古詩的內(nèi)容和意境,并利用多媒體課件來進行教學。我知道圖片是最為直接能吸引幼兒的視線的,故事也是幼兒最為喜歡、最容易理解的,把兩者有機結(jié)合能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學得特別的快,可以有效的幫助孩子理解古詩的內(nèi)容,更加的直觀形象。孩子對于重陽節(jié)都十分的陌生,雖然能夠出示茱萸、重陽糕等相關圖片,但是這兩種物品對于幼兒來說是很少見到的,教師只是一筆帶過,老師應該適時的加以引導或者通過知識經(jīng)驗準備來引導幼兒認識。

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篇三

1、理解詩句的意思。

2、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

理解詩句的意思。

課件。

一課前游戲,復習導入。

1、說說你知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哪些習俗。

春節(jié)、中秋節(jié)、端午節(jié)、重陽節(jié),可以以連線方式表現(xiàn)節(jié)日、日期和習俗。

2、小組比賽背誦《夜書所見》。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通古詩,可輕讀、大聲讀,可獨自讀、同桌齊讀、小組合讀。

2、練習朗讀。先讀準字音,再讀準節(jié)奏。

(1)出示生字卡片,讀準字音。

(2)以指名讀、齊讀等多種方式讀通古詩。

(3)讓學生憑借已有的經(jīng)驗和直覺讀準節(jié)奏。

3、自主學習,老師巡視指導。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古詩。

可以自學,也可幾個人合作學習,用查字典、看注釋、看插圖等方法,理解詩中詞語的意思。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2)交流學習收獲。

(3)質(zhì)疑:還有什么不懂之處?

老師重點指導“異鄉(xiāng)”“異客”的意思。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感情。

三趣味活動。

1、按卡片連詞背誦。

請學生把生字卡片按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排列起來,并試著背誦。

2、詩句連對。

老師說詩句意思,學生背相應句子。

3、情境練背。

學生當小詩人,加動作或表情,先自己朗讀,再上臺表演,達到背誦的目的。

4、賽詩會。

(1)集體賽:每個小組背兩首詩,一首課內(nèi)的,一首課外的,看哪一組背得既響亮又流利。

(2)個人賽:每一小組派一名代表參加比賽,看誰背得最富有感情。

課后習題。

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篇四

1、讓學生自由誦讀已學過的古詩。這樣可為后面要學的古詩營造氛圍,激發(fā)學習積極性。

2、導入新課,簡介作者,并介紹寫作時的背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3、介紹背景時引出一個節(jié)日“重陽節(jié)”檢查學生收集資料的情況,并最后課件出示教師收集的資料。這樣可培養(yǎng)學生自己接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出示了資料后,學生可以看到自己的成功點,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并給予以正確的答案。

第二步;明確目標、嘗試學習。

課件出示學習古詩的步驟:有節(jié)奏的讀詩、理解字詞意思、根據(jù)字詞意思,理解全句全詩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繼續(xù)有感情的讀詩、背誦古詩。

讓學生明確學習古詩的步驟,知道這堂課要學會什么、掌握什么、怎樣去學,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的放失、不要盲目去學習古詩,三年級學生畢竟接觸古詩較少,根據(jù)上首詩已掌握的學習古詩的步驟,形成的基礎,讓他們小組去嘗試學習,開動腦子積極思維,理解能夠獨立學懂的知識。這樣可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讓他們迅速進入角色,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第三步:劃出節(jié)奏、誦讀詩句。

學生在自己已讀基礎上,聽老師范讀全詩,并檢查標的停頓的地方是否劃對。讀后課件出示詩中停頓的地方。根據(jù)符號讓學生再次嘗試讀詩并敢于與老師挑戰(zhàn),讀的好與否。這樣可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挑戰(zhàn),與別人挑戰(zhàn)的精神,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信。

第四步:學習詩句、體會感情。

這首詩字詞的意思并不難,學生學習的難度應該不大,估計在課下通過查找有關資料學會的人應該很多。

在學習古詩中,我采用的形式是“扶”、“放”、“半扶半放”式的學習。

“扶”學生學習題目的“山東”,因為這是古今義發(fā)生變化的詞。

“放”學生解釋“獨”、“異鄉(xiāng)”、“異客”、“倍”、“遙”因為這些詞的解釋基本上沒有什么難點。

“放”學生根據(jù)字詞的解釋來串講全詩的詩意。

“半扶半放”教師質(zhì)疑為何要登高、插茱萸,檢查學生收集的資料,這樣檢查可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提問題的能力,并且培養(yǎng)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本首詩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最后課件出示教師收集的資料,為了給學生一個明確的.答案,以判斷自己的對錯。

“扶”師介紹今天的重陽節(jié)的習俗,又是老人節(jié),從中不失時機的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懂得尊老、愛老、助老。

課件出示詩中字詞句的意思,進一步加深理解,出示字詞句的意思,不是為了局限學生思考的空間,為了讓學生心中有個準繩,并且為體會詩人思想感情做鋪墊。

體會詩人的思想的感情,教育學生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親人。

第五步:反復誦讀、背誦詩歌。

古詩節(jié)奏鮮明、音韻和諧,讀起來瑯瑯上口,要使學生讀好。

1、學生根據(jù)所劃出的節(jié)奏,根據(jù)所體會的思想的感情,去嘗試的朗讀。

2、教師歸納,教給方法。

帶著含義去讀、讀出節(jié)奏感。

3、反復誦讀。

齊讀——個別讀——小組讀,最后全班背誦。

第六步:總結(jié)方法、布置作業(yè)。

我這堂課的設計,突出“詞義句意理解”和“理解句子含義”兩個訓練點,并突出了按照學習古詩的步驟去學習,注重了智力與技能的培養(yǎng),發(fā)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參與性。

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篇五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是盛唐著名詩人王維因重陽節(jié)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而作。詩人一開頭便緊急切題,寫異鄉(xiāng)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xiāng)思人,遇到佳節(jié)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xiāng)的兄弟,按照重陽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千百年來,成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動多少游子離人之心。

我把理解詩句,感受詩中蘊涵的思鄉(xiāng)之情,作為教學本詩的一個重點;同時由于三年級學生對古詩已不再生疏,對學習古詩的方法也有初步的了解,所以我認為通過本詩的學習,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是本課的另一個重點。

這首詩的字里行間蘊含著強烈的感情,而詩人所處的年代與學生十分遙遠,學生的情感難以與詩人產(chǎn)生共鳴,所以體會詩人的情感,理解詩的意境是教學本詩的難點。

根據(jù)本詩的特點,通過教學重難點的分析,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2、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情感,領會詩文的意境。

3、能正確朗讀古詩,掌握朗讀古詩的方法。

4、拓展積累其他幾首思鄉(xiāng)的詩和句子。

1、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語文學習應該“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耙寣W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惫旁娬b讀課更應該以讀為本,讀中感悟,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和情感體驗。

2、古詩是我們祖先遺留下來的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傳統(tǒng)。我們的教學目的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古代詩歌,增加傳統(tǒng)文化的積累;啟發(fā)學生喜歡古詩,并且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陶冶愛美的情趣。但是由于古詩創(chuàng)作的年代離學生比校久遠,所以學生在理解意思,體會意境方面就比較困難。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主要是想通過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總之在整個的教學設計過程中,我始終有一條清晰的脈絡,那就是從整體上把握古詩,通過層層誦讀的方法去指導學生體會它獨特的意韻美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3、語文課堂應該成為傳承和宏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舞臺。古詩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古詩本身又是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古詩教學應該引領學生最大限度地走進這種文化,潛心會文,虛心涵詠,熟讀精思,切己體察,使這種文化滋養(yǎng)學生心智成長。

1、三年級學生學習古詩已有一定的基礎。以往的串講串問,效果不理想。所以我打算運用情境教學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學習,運用多媒體,動用多種感官,進入到詩人描繪的情境中,體會詩句的意境美。

2、在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同時,教會學生學習,寓學法指導于教學的全過程。

根據(jù)這首詩的特點和學生已有的學習古詩的基礎,我按以下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

(一)揭題,讀題,解題。

古詩是我國瑰麗的文化遺產(chǎn),通過對詩人寫作視角的小結(jié),直接揭示本課課題,學生也很明確這是一首思鄉(xiāng)詩。詩歌的學習要在課開始就先聲奪人,抓住情感的基調(diào),因此在讀題上加以強化:“讀詩要從讀題目就開始入情入境?!鳖}目中的“憶山東兄弟”中“山東”地理位置是個難點,采用板畫形式,直觀形象地畫出詩人家鄉(xiāng)蒲州、華山以東、長安的簡單示意圖,突破難點,同時也了解了詩人寫作背景。

(二)誦讀,理解意境。

毛萇曰:“詩者……情動于中而形于言。”魯迅先生也指出:“詩歌是本以發(fā)抒自己的熱情的,發(fā)訖即罷。”這都在說明詩是情感的載體。

古人有“七分詩三分讀”的說法,可見在學習古詩時朗讀的重要性。這是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只有在朗讀(或吟誦)中才能充分發(fā)揮詩歌的抒情、審美的藝術(shù)效果,也只有在朗讀中,學生才能辨味詩的語言,才能加深對詩意的理解,才能被詩中的情感所感染并與之產(chǎn)生共鳴。所以古詩教學中必須要重視反復朗讀。本課朗讀,我設計了“字正腔圓”去初讀,讓學生讀準詩句;“有板有眼”去認真讀,讓學生注重節(jié)奏;“原汁原味”去吟誦,讓學生把握情感基調(diào)。

在此誦讀基礎上,我讓學生再走近詩人,走進古詩,讓學生自己借助工具書,自主學習詩的意思。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我通過?“詩人的身在哪里?心在哪里?”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入情入境。在分析理解“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讓學生展開想像翅膀,從“獨”、“異鄉(xiāng)”、“異客”中體會詩人孤獨寂寞的心情;從“?每逢”、“倍”體會詩人的思鄉(xiāng)思親。通過描繪意境小結(jié)第一句詩,讓學生對讀詩句,加深了學生對千古名句的理解和感悟。通過想像王維和兄弟互相牽掛對方,更深層地體會作者思鄉(xiāng)的傷感。在理解全詩的基礎上,師生通過韻譯、詩文的反復對讀,充分感受詩歌的藝術(shù)力量。

(三)古今鄉(xiāng)愁詩歌拓展,學以致用。

古詩教學,最主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詩學素養(yǎng),通過古詩拓展,為他們的課外閱讀打開新的視窗。本中拓展了兩首古詩:一首是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另一首是現(xiàn)代詩人余光中的《鄉(xiāng)愁》。通過對古今文人墨客詩作的欣賞,熏陶學生的情懷,陶冶情操,提高語文素養(yǎng)。本課中還設計了一個“古詩今用”,把千古名句巧妙地運用到現(xiàn)代意境中,引起人們的情感共鳴,也提高了學生寫作水平。

(四)總結(jié)課文,共勉學生。

課的最后,贈送一首勉勵詩于學生,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我們今天所學的詩僅是古詩滄海中的一粟,作為炎黃子孫應當更廣泛地從民族文化中汲取養(yǎng)料,從而開闊視野,體會我們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讓學生學習語言之美,學習運用美之語言。

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篇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王維十七時的作品。王維當時獨自一人漂泊在洛陽與長安之間,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濟)人,蒲州在華山東面,所以稱故鄉(xiāng)的兄弟為山東兄弟。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9課第二首古詩。

課時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意。

4、想象畫面,體會詩歌感情,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反復吟誦,想象畫面,感受詩情。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后兩句是從“兄弟”的角度來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

課前準備:

收集有關重陽節(jié)與王維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緊扣詩眼,從“心”出發(fā)。

1、師:讀一讀詩題,你能得知什么?

2、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重陽節(jié)和王維的資料。(重陽節(jié)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初。據(jù)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到了東漢,民間又有了重陽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jié)又叫“登高節(jié)”。登高所到之處,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重陽節(jié)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jīng)很普遍。)。

3、師:怎樣記住“憶”?豎心旁表示什么?

回憶源于內(nèi)心,回憶往事,免不了融入個人的情感。詩人在重陽節(jié)回憶起親人,會有著怎樣的情感呢?我們到詩中去發(fā)現(xiàn)。

二、理解詩意,以“意”鋪陳。

1、師:圈出生字,多讀幾遍。放聲讀古詩,做到讀正確,讀流利。

2、同桌互讀,給出評價,尤其注意生字的讀音。

3、同桌互相交流識字方法。

4、師:小聲讀,將自己未讀懂的字詞做上記號。

5、組內(nèi)交流,講講自己已經(jīng)讀懂的,以及還沒讀懂的。

6、結(jié)合生字教學,由字及詞,解決“不懂”。

重點引導:

(1)“異”——“異鄉(xiāng)”“異客”

推薦識字方法:與形近字“導”區(qū)別。

學生口頭組詞:異國、異地……。

師:什么叫“異國”?(其他的國家)那“異鄉(xiāng)”“異客”是什么意思?

(2)“逢”

推薦識字方法:換偏旁(峰、蜂、鋒)。

學生口頭組詞:逢年過節(jié)、相逢……。

師: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想想“逢年過節(jié)”是指什么時候?

師(范寫):應先寫里面,再寫外面,把走之兒寫得長一些才美觀。

(3)“遙”——“遙知”

(4)“插”——“遍插”

師范寫,引導學生注意右半邊的筆順。

師:“遍插”到底插哪兒呢?(提供資料:古人認為在重陽節(jié)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

形成注釋:異:別的,其他的;逢:遇到;遙知:遠遠地推想;遍插:身上到處插滿。

7、師:再讀古詩,借助書上的注釋和大家討論后形成的注釋,自己試著理解詩歌的意思。

三、想象畫面,由“意”入心。

(一)領:想象“獨”,體會“思親”

1、師:讀一讀,想一想:17歲,王維身處“異鄉(xiāng)”作為“異客”是什么滋味呢?(“獨”)。

2、師:“獨”的背后隱藏著一幅幅畫面。讓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近王維當年的生活,尋找一幕幕中他那孤獨的身影。

來到大街,人來人往,熱鬧非凡,而他。

路過大院,親朋相聚,舉杯痛飲,而他。

出門遠游,游人結(jié)伴,互幫互助,而他。

3、師:詩人的心中在想什么?(“思親”)。

4、指導朗讀:再怎么想念親人,你仍在“異鄉(xiāng)”;再怎么孤獨,你仍為“異客”。

5、揭示學法:古詩的語言精煉,學習時可以結(jié)合詩句,想象文字后的一幅幅畫面。身臨其境,自然能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深處。

(二)扶:想象“佳節(jié)”,體會“倍思親”

1、師:反復地讀一讀,第二句詩讓你看到怎樣的畫面?

2、全班交流,統(tǒng)一意見:佳節(jié),往往是家家戶戶團圓的日子。目睹周圍人家的其樂融融,詩人勢必會想起與家人團聚的情景。

3、師:你知道有那些佳節(jié)?(春節(jié)、元宵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

4、師:把你們想到的畫面與大家分享,一同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提供句式:每逢節(jié),我便想起)。

5、指導朗讀:平時也就罷了,而佳節(jié)來臨時別人家舉杯暢飲,慶祝團圓,而詩人卻只能孤獨地回憶這一幅幅畫面,你能說說他此時的心情嗎?(“倍思親”)。

(三)放:想象“少一人”,體會“兄弟情深”

1、師:讀一讀后兩句,你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組內(nèi)交流。

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略作點撥:兄弟們會說些什么?(“少一人”)會祝愿些什么?(聯(lián)系茱萸的資料:茱萸可以避難消災。)。

3、靜靜地默讀,這幅畫面最令人遺憾的是什么?(“少一人”)。

4、余音式朗讀:“少一人”是詩人此時最大的痛,“少一人”在詩人的心中不斷地撞擊著,我們共同來表達詩人心中無奈的吶喊。一組讀后兩句詩,其他三組接連重復“少一人”。

5、師:表面上寫兄弟們想念詩人,但這一切都是作者的推想,你能看出什么?(詩人想念兄弟,兄弟想念詩人,可見“兄弟情深”啊!)。

四、回扣詩眼,感悟詩“心”

1、師:學完整首詩,再來看看“憶”,單單只是回憶嗎?“憶”怎樣解釋才更為貼切?(思念)。

2、師:王維既然如此思念親人,為什么不回去呢?(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詩人當時只有17歲,正在長安想取得功名,實現(xiàn)個人的理想。)。

3、師:好男兒志在四方,不是不想回,而是不能回,這是一種深深的無奈。思念如美酒越釀越深,才會寫出思鄉(xiāng)的名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才會誕生思鄉(xiāng)的名句——“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4、練讀全詩,力圖表達詩人思鄉(xiāng)的情感。

五、指導背誦,學法遷移。

1、再現(xiàn)三組畫面,依托畫面,練習背誦。

2、師:通過反復吟誦來想象詩中蘊藏的畫面,體會詩人情感,這是學習古詩的一個好方法。希望你們在學習其他古詩的時候,也能學到用到。

3、推薦學習:王維另一首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的詩。

雜詩。

君自故鄉(xiāng)來,應知故鄉(xiāng)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六、布置作業(yè)。

1、找一找王維寫的其他古詩,讀一讀,背一背。

2、嘗試用想象畫面的方法自學一首古詩。

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篇七

1、能熟練地,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背誦全詩。

2、深入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感受古詩這一獨特藝術(shù)形式的美,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魅力。

教學重點、難點。

大致理解詩文含義,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詩學習方法。教學方法與手段。

小組合作,以讀為主教學準備教學課件教學過程。

一、導課解題,扣詩眼“憶”

師: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先請大家讀讀詩的題目。

師:讀了題目后,你知道了什么?

介紹重陽節(jié)插茱萸、飲菊花酒、登高望遠的習俗。

師:說得多好哪!那你們是在什么時候才會想、才會思念你的親人?

師:對!思念是一種怎樣的情感哪!大家能不能把這種“思念”的感覺讀出來?

二、初讀古詩,讀正確,讀通順,感受掌握古詩節(jié)奏。

(一)、出示詩,請同學們大聲的朗讀這首詩,注意把生字讀準確,語句讀通順。(二)、強調(diào)生字讀音,正音生字。

理解“茱萸”等生僻詞。

(三)、指名讀古詩。評議,聽了他的朗讀,你感受到什么?

三、再讀古詩,理解詩意。

能將古詩讀正確,讀流利,是一個進步,離學懂課文更近了。下面請大家默讀這首詩,結(jié)合書中的注解,利用手里的字典,可以和同桌討論,試著理解詩句的含義,實在不懂的,可以到講臺這里請求幫助。

四、品讀詩文,感悟思念之情。

緊扣詩中關鍵詞語,點撥指導,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情感。

(一)“異鄉(xiāng)異客”

背景介紹:作者王維十五歲便離開了自己的故鄉(xiāng)永濟,遠赴長安參加科舉考試。

(二)“獨”

(三)“倍思親”

想著和兄弟手足情深;想著享受父母的慈愛關懷,想著和伙伴嬉戲玩?!?。

角色扮演,利用對話具體化情景,一情景一誦讀,體會感情。

轉(zhuǎn)眼離家已兩年有余,徹骨的孤獨讓思念越發(fā)深刻,也讓詩人寫下了這樣一個千古名句——“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1、那個字最能打動你?從“倍”字你能讀懂什么?“每逢佳節(jié)”單指重陽節(jié)嗎?

2、好一句“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一千多年來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對家鄉(xiāng),對祖國的思念:

a、每當國慶佳節(jié),還在他鄉(xiāng)的莘莘學子,會用詩句對家人說:——。

b、中秋來臨,異地求職謀生的人們,會對著明月訴說:——。

c、除夕之夜,家家戶戶歡聚一堂,異國他鄉(xiāng)的海外游子,會面向祖國的方向,深情地說:

當深深的思念,濃濃的鄉(xiāng)愁涌上心頭,王維用詩這一最美的語言,讓生活在一千二百年后的我們,同他一起感懷,一起憂傷,也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兩句詩。

(四)、體會想象情景。

2、而如今,這一切都只能出現(xiàn)在回憶之中,重陽是別人的,團聚是別人的,屬于自己的那支茱萸,又在哪里呢?讀這后兩句。

板書設計:

獨異客倍思親。

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篇八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正確理解詩句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

通過搜集作者生平資料,了解作者,鍛煉搜集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人思念親人思念家鄉(xiāng)的情感。

【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正確理解詩句的意思。

【難點】。

體會詩人思念親人思念家鄉(xiāng)的情感。

朗讀法、設置情境法。

(一)情境創(chuàng)設,激發(fā)興趣。

播放視頻《?;丶铱纯础?,并順勢導入新課。

(二)知人論世,整體感知。

2.教師配樂范讀全文,同學聽讀,初步感知文意。感受本詩的情感基調(diào)。

3.介紹作者王維。

4.結(jié)合書下注釋,翻譯全文。

(三)深入研讀,體會情感。

學生按語文興趣小組分組討論ppt展示的問題串,10分鐘時間后,指名學生具體分析問題的答案。

1.詩人他身處何處?他感覺如何?

2.自己孤獨一人的時候他想到了什么?

3.他獨自登上高樓,又作何感想?

(四)拓展延伸,發(fā)散思維。

你還知道哪些懷念家鄉(xiāng)的詩句呢?說出來我們一起交流一下。

(五)小結(jié)作業(yè),鞏固提高。

1.師生共同總結(jié)。

2.為本首詩配一幅插圖。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選自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三組第9課,本詩是盛唐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登高遠望思念親人和家鄉(xiāng)的名篇。詩人在詩的開篇直扣主題,描寫自己獨自一人身處異鄉(xiāng),在這樣的節(jié)日中,異常思念自己的家鄉(xiāng)和親人。緊接著又寫到自己遠在家鄉(xiāng)的兄弟,按照重陽節(jié)的風俗習慣登高之時,或許遠方的兄弟也在思念身在異鄉(xiāng)的自己。詩中的名句“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從古至今,扣動了無數(shù)游子思鄉(xiāng)的心。

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篇九

同學們現(xiàn)在可能沒辦法理解作者那種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因為現(xiàn)在交通工具那么發(fā)達。下面是百分網(wǎng)小編精心為大家整理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希望對大家理解詩人的感情有幫助,更多內(nèi)容請關注應屆畢業(yè)生網(wǎng)!

1、學生通過學習能理解古詩內(nèi)容,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詩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詩人的孤獨、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2、學會本詩中的生字。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句。

4、能學懂一組思念親友類古詩,提高閱讀、理解古詩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在理解詩句意思的基礎上感受詩句中所表達的詩人的思想感情。

1、學生預習并了解相關知識,收集相關資料。

2、教師準備好課件。

1、同學們,今天我們將學習一組詩,首先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課件出示古詩及背景)

3、是誰在思念?你對王維有什么了解?師補充簡介詩人。

過渡:王維為什么要思念家鄉(xiāng)親人?他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古詩。

(從題目入手,讓學生的課外知識與所學內(nèi)容有機結(jié)合,激發(fā)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使學生對全詩有個整體感知,以問題過渡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1、范讀,齊讀古詩。

2、學生自學,理解詩意:先自由讀理解詩句并劃出不理解的詞句,再小組交流討論。

3、檢查自學情況:首先指名說說已懂得的詩句意思,并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師生共同解決疑難;再指名說;最后齊讀古詩。

5、學生分組自由討論。

6、交流發(fā)言。(重點抓住“獨、異、倍、遍、少一人”等詞語進行體會,相機讓學生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情景并感情朗讀)

7、感情朗讀。

(課堂教學中要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就要給學生自由學習的空間,信任學生,學生是可以讀懂詩句意思的。這部分的教學要讓學生知道讀詩不僅是懂得意思,還要讀出蘊含在詩中的情感、意境,并教給學生從詩句中去體會感悟。)

1、(出示詩句)這首詩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誰來讀一讀?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從那些地方可以看出?

3、詩中寫了詩人所見景物對表達自己的感情有什么作用?

4、感情朗讀。

(復習這首詩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應怎樣去理解體會詩中所蘊含的人物情感,只有抓住了詩中的詞句,去想象,去體會,才能真正的讀懂古詩。)

1、(出示詩句)說說題目的意思,對王安石的了解,簡介寫作背景。

2、學生自學,小組討論,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中所蘊含的情感。

3、班級交流:以小組為單位匯報自學所得。

(這一步驟是讓學生試著用所學到的方法去學習,以實現(xiàn)遷移、運用,使知識和方法逐漸內(nèi)化為一種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為學生的終生學習打下基礎。小組學習討論,讓學生在互相討論交流中增強合作的意識,實現(xiàn)學生能力的互補。)

2、這三首詩中,哪些句子給你的印象最深?你能說一段話用上這句詩嗎?

3、感情朗讀三首詩。

(我們今天學習古人的詩句,不僅是讓學生欣賞漢語文的藝術(shù)美、語言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積累優(yōu)美的詞句,在適當時還應鼓勵學生去應用。這樣,才能真正起到閱讀古詩的作用。)

1、同學們,你們現(xiàn)在離開了自己的父母親人,來到我們實驗學校,肯定也會想家,想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嗎?試一試,寫一兩句詩來抒發(fā)一下自己的情感。

2、背誦三首詩。

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篇十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

獨自在他鄉(xiāng)做他鄉(xiāng)的.客人,每到歡慶佳節(jié)時,就更加思念家中的親人。我在遙遠的異鄉(xiāng)想象著,今天兄弟們登高的時候,大家插戴茱萸,就少了我一個人。

釋義。

1、九月九日:指農(nóng)歷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民間有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等習俗。

2、憶:想念。

3、山東:指華山以東(今山西),王維的家鄉(xiāng)就在這一帶。

4、異鄉(xiāng):他鄉(xiāng)。

5、倍:加倍,更加。

6、遙知:遠遠的想到。

7、登高:陰歷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民間有登高避邪的習俗。

8、茱萸:又名越椒,一種香氣濃烈的植物,傳說重陽節(jié)扎茱萸袋,登高飲菊花酒,可避災。

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篇十一

此詩原注:“時年十七?!闭f明這是王維十七時的作品。王維當時獨自一人漂泊在洛陽與長安之間,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濟)人,蒲州在華山東面,所以稱故鄉(xiāng)的兄弟為山東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陽節(jié),中國有些地方有登高的'習俗?!短接[》卷三十二引《風土記》云:“俗于此日,以茱萸氣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頭,言辟熱氣而御初寒。”

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篇十二

九月九日:即重陽節(jié)。古時在這一天,有佩插茱萸、登高飲菊花酒來避災的習俗。

山東:指華山以東(今山西),王維的家鄉(xiāng)就在這一帶。

異鄉(xiāng):他鄉(xiāng)。

倍:加倍,更加。

遙知:遠遠推想。

茱萸:又名越椒,是一種有濃烈香氣的植物,據(jù)說可以祛邪、避災。

賞析。

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篇十三

一、教學目標。

查找有關資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創(chuàng)作背景。展開豐富想象,用自己語言說說詩句意思。

品重點字詞,美讀詩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和能力。

二、教學重點。

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三、教學準備:小黑板錄音機。

(一)、交流課前查找資料、板題解題。

1、學生交流。(學生有的介紹上網(wǎng)查找的資料;有的介紹從課外書知道的內(nèi)容。)。

2、誰會背王維的詩。

師:同學們懂得真多,今天我們再王維的一首詩。板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解題:從詩歌的題目中你了解到什么?(“九月九日”是農(nóng)歷重陽節(jié),古人在這一天有登高的風俗習慣?!吧綎|”指華山以東作者的家鄉(xiāng)蒲州。題目的意思是,在重陽佳節(jié)里懷念家鄉(xiāng)的兄弟。)。

師小結(jié):王維少年時期就很有文才,有多方面的藝術(shù)才能。他善于描寫自然景色。有人稱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p>

(二)、初讀全詩整體感知。

1.放錄音配樂朗讀。

2.學生自讀。

通過查字典讀準字音??纯茨阕x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指讀全詩。思考。詩中寫了什么時間,在什么地方,什么人的什么事?誰能用一句完整的話說出來。

(詩中寫在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詩人獨自在異地他鄉(xiāng)思念家鄉(xiāng)兄弟的事。)。

(三)、品讀詩句、了解詩意。

這首詩中你認為哪些字用得好?哪些句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生1:我認為“獨”字用得好,“獨”字表現(xiàn)詩人一個人離開家鄉(xiāng)、親人的孤獨心情。

生2:我認為“異”字用得好,說出詩人在外地想念家鄉(xiāng)、親人的感情。

……。

2、你認為這首詩寫得最好是哪一句?你體會到什么?

生: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師:為什么每遇到節(jié)日就加倍地思念親?(自己孤身在外,每逢過節(jié)時,看到別人全家歡聚一堂皇,就感到孤單寂寞,因此,比平時更加思念親人。)。

3、展開想象,用自己語言說說詩意。(獨自一人身在他鄉(xiāng),成為他鄉(xiāng)之客。每遇到美好的節(jié)日,我就加倍地思念故鄉(xiāng)的親人。在遙遠的地方,想到兄弟們都登上高處,一個個都插上茱萸,單單缺少我一個人。)。

(四)、再讀悟情。

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說一說,詩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詩中表達了作者身居外地,逢重陽節(jié),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讀時速度稍慢,聲音稍低緩。)。

2、配樂朗讀。

(五)、想象訓練口語。

1、這是一首思鄉(xiāng)的詩,假如你是詩人你會怎樣說?用什么方法向親人述說思鄉(xiāng)的感情?(學生說了很多方法。)。

2、既然同學們想到用電話,就請你們當詩人,老師當詩人的親人,述說思念之情。(口語訓練,產(chǎn)生情感共鳴)。

附:板書設計。

倍思親。

少一人。

兄弟。

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篇十四

九月九日:指農(nóng)歷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民間很器重這個節(jié)日,在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等習俗,傳說能以此避災。憶:想念。山東:指華山以東(今山西),王維的家鄉(xiāng)就在這一帶。

異鄉(xiāng):他鄉(xiāng),遠離家鄉(xiāng)。

佳節(jié):美好的節(jié)日。

倍:加倍,更加。

遙知:遠遠的想到。

登高:指民間在重陽節(jié)登高避邪的習俗。

茱萸:又名越椒,一種香氣濃烈的植物,重陽節(jié)時有佩戴茱萸的習俗。

譯文:獨自在他鄉(xiāng)做他鄉(xiāng)的客人,每到歡慶佳節(jié)時,就更加思念家中的親人。我在遙遠的異鄉(xiāng)想象著,今天兄弟們登高的時候,大家插戴茱萸,就少了我一個人。

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篇十五

1.學會本課3個生字。

2.背誦古詩,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所描寫的景象,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

3.體會作者思念親人、思念家鄉(xiāng)的感情,養(yǎng)成積累的習慣。

教師:一則故事、音樂磁帶、搜集重陽節(jié)的常識、教學掛圖或課件。

學生:搜集思念親人的古詩。

1~2課時。

一、介紹詩人,揭示課文題目。

1.我們以前學過王維的古詩嗎?誰會背?(《鳥鳴澗》《畫》《相思》)。

2.王維簡介:唐代著名詩人,少年聰慧,9歲時就以文才出名。他多才多藝,不僅能做詩,而且懂音樂、繪畫,與另一位唐代詩人孟浩然齊名。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就是他17歲時寫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揭題、質(zhì)疑、解題。

二、學生自讀詩歌,初步感知詩意。

1.學生自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

2.同桌互讀詩歌。要求讀通句子。

3.點名讀,讓其他學生注意聆聽,看朗讀者是否達到了以上要求。

4.借助注釋、插圖,結(jié)合自己的閱讀感受,初步感知詩的大意。

三、交流感悟,體會意境。

1.全班齊讀詩歌,然后在四人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2.全班交流。

(1)借助注釋,合作學習,弄清詩句字面意思。學生對哪句有所得就說哪句,順序不限;教師還要重視多方互動與交流的作用,激勵學生融入自己的閱讀感受,綜合理解古詩。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獨”,獨自一人;“異鄉(xiāng)”,他鄉(xiāng);“異客”,陌生的客人。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在外地孤獨一人,人生地疏、舉目無親,倍感孤寂。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逢”,遇到;“倍”,更加;“佳節(jié)”,美好的節(jié)日,本詩指重陽節(jié)。這句話的意思是,每當遇到節(jié)日,我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親人。

遙知兄弟登高處:“遙”,遠;“兄弟”,哥哥和弟弟;“登高”,民間風俗,重陽登高。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在遙遠的地方,想到兄弟們一定都登上了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遍”,全都;“茱萸”,一種含有濃香的植物,古人重陽登高插茱萸,據(jù)說可以防災。這句話的意思是,兄弟們頭上都插著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只缺少我一個人。

(2)質(zhì)疑,交流。疑問主要由學生提出,答案則由交流得出結(jié)論。點名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收獲,弄懂了些什么。(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有趣的民間風俗,對比的寫作手法,簡練的語言風格等)。

(3)有感情地朗讀。

先讓學生自己悟讀,再點名讀并評議,接著集體讀,最后男、女生比賽讀。

(4)背誦詩歌。

自己試背,同桌互背,集體背誦。

四、拓展延伸,遷移練筆。

2.學生練筆,展示交流。(把優(yōu)秀作品張貼在黑板上)。

3.背誦詩歌,深化感情。

五、拓展思路。

1.除了本詩外,你還搜集到了哪些思念親人的詩?(教師引導學生閱讀、交流搜集到的詩歌,留意詩歌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使學生能更深地理解古詩)。

2.課后練習。

(1)把自己搜集的古詩背熟。

(2)自主把自己搜集到的任意一首古詩改寫成記敘文。

(3)辦一期思鄉(xiāng)、思親為主題的古詩手抄報。(小組合作)。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3669038.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