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的滿江紅讀后感大全(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0 08:53:17
岳飛的滿江紅讀后感大全(18篇)
時間:2023-11-20 08:53:17     小編:影墨

讀后感是讀者對所讀書籍或文章的一種主觀感受和思考。在寫讀后感時,我們應(yīng)該盡可能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感受,給予讀者正確而真實的反饋。在下面的范文中,作者運用豐富的感情和深入的思考,生動地描繪了自己讀后的感受。

岳飛的滿江紅讀后感篇一

【作者】岳飛【朝代】宋。

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譯文。

我憤怒得頭發(fā)豎了起來,獨自一人登高憑欄遠眺,驟急的風雨剛剛停歇。抬頭遠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來雖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塵土一般微不足道,南北轉(zhuǎn)戰(zhàn)八千里,經(jīng)過多少風云人生。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yè),不要憑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靖康之變的恥辱,至今仍然沒有被雪洗。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著戰(zhàn)車向賀蘭山進攻,連賀蘭山也要踏為平地。我滿懷壯志,打仗餓了就吃敵人的肉,談笑渴了就喝敵人的鮮血。待我重新收復(fù)舊日山河,再帶著捷報向國家報告勝利的'消息!

賞析。

這是一首氣壯山河、傳誦千古的名篇。表現(xiàn)了作者大無畏的英雄氣慨,洋溢著愛國主義激情。紹興六年(公元1136年)岳飛率軍從襄陽出發(fā)北上,陸續(xù)收復(fù)了洛陽附近的一些州縣,前鋒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舉收復(fù)中原,直搗金國的老巢黃龍府(今吉林農(nóng)安,金故都)之勢。但此時的宋高宗一心議和,命岳飛立即班師,岳飛不得已率軍加到鄂州。他痛感坐失良機,收復(fù)失地、洗雪靖康之恥的志向難以實現(xiàn),在百感交集中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滿江紅》詞。生于北宋末年的岳飛,親眼目睹了華夏的山河破碎,國破家亡,他少年從軍,以“精忠報國”、“還我山河”的已任。轉(zhuǎn)站各地,艱苦斗爭,為的是“收拾舊山河”。這首詞所抒寫的即是這種英雄氣。上片通過憑欄眺望,抒發(fā)為國殺敵立功的豪情,下片表達雪恥復(fù)分,重整乾坤的壯志。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了少年路云和月,莫等灑、白了了少年頭,空悲切?!叭眱删洌詡裰菸磸?fù),勸人及時奮起,可為千古箴銘,而“八千里路”嚴峻激烈的復(fù)國征戰(zhàn),尚露熱血之奮搏,遂以“莫等閑”自我激勵,實現(xiàn)其驅(qū)除胡虜,復(fù)我河山之壯志。

岳飛的滿江紅讀后感篇二

岳飛。

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欄通:闌)。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壯志一作:壯士;蘭山缺一作:蘭山闕)。

譯文。

我怒發(fā)沖冠登高倚欄桿,一場瀟瀟細雨剛剛停歇。抬頭望眼四望遼闊一片,仰天長聲嘯嘆。壯懷激烈,三十年勛業(yè)如今成塵土,征戰(zhàn)千里只有浮云明月。莫虛度年華白了少年頭,只有獨自悔恨悲悲切切。

靖康年的奇恥尚未洗雪,臣子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只想駕御著一輛輛戰(zhàn)車踏破賀蘭山敵人營壘。壯志同仇餓吃敵軍的肉,笑談蔑敵渴飲敵軍的血。我要從頭再來重新收復(fù)舊日河山,朝拜故都京闕。

賞析。

岳飛此詞,激勵著中華民族的愛國心??箲?zhàn)期間這首詞曲以其低沉但卻雄壯的歌音,感染了中華兒女。

前四字,即司馬遷寫藺相如“怒發(fā)上沖冠”的`妙,表明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緣獨上高樓,自倚闌干,縱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熱血滿懷沸騰激昂。——而此時秋霖乍止,風澄煙凈,光景自佳,翻助郁悶之懷,于是仰天長嘯,以抒此萬斛英雄壯志。著“瀟瀟雨歇”四字,筆鋒微頓,方見氣度淵靜。

開頭凌云壯志,氣蓋山河,寫來氣勢磅礴。再接下去,作者以“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個字,出乎意料,令人叫絕,此十四字,如見將軍撫膺自理半生壯志,九曲剛腸,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功名是其所期,豈與塵土同埋;馳驅(qū)何足言苦,堪隨云月共賞。(此功名即勛業(yè)義,因音律而用,宋詞屢見)試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識見!

過片前后,一片壯懷,噴薄傾吐:靖康之恥,指徽欽兩帝被擄,猶不得還;故下言臣子抱恨無窮,此是古代君臣觀念。此恨何時得解?功名已委于塵土,三十已去,至此,將軍自將上片歇拍處“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之勉語,說與人體會。雄壯之筆,字字擲地有聲!

以下出奇語,現(xiàn)壯懷,英雄忠憤氣概,凜凜猶若神明。金兵入據(jù)中原,止畏岳家軍,不啻聞風喪膽,故自岳飛言,“匈奴”實不足滅,踏破“賀蘭”直搗黃龍并非夸大其辭?!梆嚥汀?、“渴飲”一聯(lián)合掌;然只有如此才足以暢其情、盡其勢。未至有復(fù)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氣在。

有論者設(shè):賀蘭山在西北,與東北之黃龍府,遙距千里,有何交涉?那克敵制勝的抗金名臣老趙鼎,他作《花心動》詞,就說:“西北欃槍未滅,千萬鄉(xiāng)關(guān),夢遙吳越”;那忠義慷慨寄敬胡銓的張元干,他作《虞美人》詞,也說:“要斬樓蘭三尺劍,遺恨琵琶舊語”!這都是南宋初期的愛國詞作,他們說到金兵時,均用“西北”、“樓蘭”(漢之西域鄯善國,傅介子計斬樓蘭王,典出《漢書·西域傳》),可見岳飛用“賀蘭山”和“匈奴”,是無可非議的。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滿腔忠憤,丹心碧血,傾出肺腑。用文學(xué)家眼光視之結(jié)束全篇,神氣十足,無復(fù)豪發(fā)遺憾,令人神旺,叫人起舞。然而岳飛頭未及白,金兵自陷困境,由于奸計,宋皇朝自棄戰(zhàn)敗。“莫須有”千古奇冤,聞?wù)甙l(fā)指,豈可指望他率軍協(xié)同中原父老齊來朝拜天闕哉?悲夫。

詞不以文字論長短,若以文字論,亦當擊賞其筆力之沉厚,脈絡(luò)之條鬯,情趣之深婉,皆不同凡響,倚聲而歌,乃振興中華之必修音樂藝術(shù)課也。

岳飛的滿江紅讀后感篇三

作者:岳飛。

怒發(fā)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注釋。

怒發(fā)沖冠:形容憤怒至極,頭發(fā)豎了起來。

瀟瀟:形容雨勢急驟。

長嘯:感情激動時撮口發(fā)出清而長的聲音,為古人的一種抒情舉動。

三十功名塵與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過很微不足道。

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戰(zhàn)、路途遙遠、披星戴月。

等閑:輕易,隨便。

靖康恥: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虜走徽、欽二帝。

賀蘭山:賀蘭山脈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與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交界處。

朝天闕:朝見皇帝。天闕:本指宮殿前的樓觀,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譯文。

我憤怒得頭發(fā)豎了起來,獨自登高憑欄遠眺,驟急的風雨剛剛停歇。抬頭遠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來雖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塵土微不足道,南北轉(zhuǎn)戰(zhàn)八千里,經(jīng)過多少風云人生。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yè),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靖康之變的恥辱,至今仍然沒有被雪洗。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著戰(zhàn)車向賀蘭山進攻,連賀蘭山也要踏為平地。我滿懷壯志,打仗餓了就吃敵人的肉,談笑渴了就喝敵人的鮮血。待我重新收復(fù)舊日山河,再帶著捷報向國家報告勝利的消息!

賞析。

岳飛此詞,激勵著中華民族的愛國心??箲?zhàn)期間這首詞曲以其低沉但卻雄壯的歌音,感染了中華兒女。

前四字,即司馬遷寫藺相如“怒發(fā)上沖冠”的妙,表明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緣獨上高樓,自倚闌干,縱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熱血滿懷沸騰激昂。——而此時秋霖乍止,風澄煙凈,光景自佳,翻助郁悶之懷,于是仰天長嘯,以抒此萬斛英雄壯志。著“瀟瀟雨歇”四字,筆鋒微頓,方見氣度淵靜。

開頭凌云壯志,氣蓋山河,寫來氣勢磅礴。再接下去,作者以“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個字,出乎意料,令人叫絕,此十四字,如見將軍撫膺自理半生壯志,九曲剛腸,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功名是其所期,豈與塵土同埋;馳驅(qū)何足言苦,堪隨云月共賞。(此功名即勛業(yè)義,因音律而用,宋詞屢見)試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識見!

過片前后,一片壯懷,噴薄傾吐:靖康之恥,指徽欽兩帝被擄,猶不得還;故下言臣子抱恨無窮,此是古代君臣觀念。此恨何時得解?功名已委于塵土,三十已去,至此,將軍自將上片歇拍處“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之勉語,說與人體會。雄壯之筆,字字擲地有聲!

以下出奇語,現(xiàn)壯懷,英雄忠憤氣概,凜凜猶若神明。金兵入據(jù)中原,止畏岳家軍,不啻聞風喪膽,故自岳飛言,“匈奴”實不足滅,踏破“賀蘭”直搗黃龍并非夸大其辭?!梆嚥汀薄ⅰ翱曙嫛币宦?lián)合掌;然只有如此才足以暢其情、盡其勢。未至有復(fù)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氣在。

有論者設(shè):賀蘭山在西北,與東北之黃龍府,遙距千里,有何交涉?那克敵制勝的抗金名臣老趙鼎,他作《花心動》詞,就說:“西北欃槍未滅,千萬鄉(xiāng)關(guān),夢遙吳越”;那忠義慷慨寄敬胡銓的張元干,他作《虞美人》詞,也說:“要斬樓蘭三尺劍,遺恨琵琶舊語”!這都是南宋初期的愛國詞作,他們說到金兵時,均用“西北”、“樓蘭”(漢之西域鄯善國,傅介子計斬樓蘭王,典出《漢書·西域傳》),可見岳飛用“賀蘭山”和“匈奴”,是無可非議的。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滿腔忠憤,丹心碧血,傾出肺腑。用文學(xué)家眼光視之結(jié)束全篇,神氣十足,無復(fù)豪發(fā)遺憾,令人神旺,叫人起舞。然而岳飛頭未及白,金兵自陷困境,由于奸計,宋皇朝自棄戰(zhàn)敗?!澳氂小鼻Ч牌嬖?wù)甙l(fā)指,豈可指望他率軍協(xié)同中原父老齊來朝拜天闕哉?悲夫。

詞不以文字論長短,若以文字論,亦當擊賞其筆力之沉厚,脈絡(luò)之條鬯,情趣之深婉,皆不同凡響,倚聲而歌,乃振興中華之必修音樂藝術(shù)課也。

寫作背景。

岳飛(1103-1141年),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建炎三年(1129年)秋,兀術(shù)南侵,改任建康(今江蘇南京)留守的杜充不戰(zhàn)而降。金軍得以渡過長江天險,很快就攻下臨安、越州(今紹興)、明洲等地,高宗被迫流亡海上。岳飛率孤軍堅持敵后作戰(zhàn)。他先在廣德攻擊金軍后衛(wèi),六戰(zhàn)六捷。又在金軍進攻常州時,率部馳援,四戰(zhàn)四勝。次年,岳飛在牛頭山設(shè)伏,大破金兀術(shù),收復(fù)建康,金軍被迫北撤。從此,岳飛威名傳遍大江南北,聲震河朔。七月,岳飛升任通州鎮(zhèn)撫使兼知泰州,擁有人馬萬余,建立起一支紀律嚴明、作戰(zhàn)驍勇的抗金勁旅“岳家軍”。

紹興三年,岳飛因剿滅李成、張用等“軍賊游寇”,得高宗獎“精忠岳飛”的錦旗。次年四月,岳飛揮師北上,擊破金傀儡偽齊軍,收復(fù)襄陽、信陽等六郡。岳飛也因功升任清遠軍節(jié)度使。同年十二月,岳飛又敗金兵于廬州(今安徽合肥),金兵被迫北還。紹興五年(1135年),岳飛率軍鎮(zhèn)壓了楊么起義軍,從中收編了五、六萬精兵,使“岳家軍”實力大增。

紹興六年,岳飛再次出師北伐,攻占了伊陽、洛陽、商州和虢州,繼而圍攻陳、蔡地區(qū)。但岳飛很快發(fā)現(xiàn)自己是孤軍深入,既無援兵,又無糧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飛壯志未酬,鎮(zhèn)守鄂州(今武昌)時寫下了千古絕唱的名詞《滿江紅》一詞。

《滿江紅》一詞創(chuàng)作的具體時間應(yīng)該是在岳飛入獄前不久。詞中有多處可以用來證明這一觀點“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這兩句歷來是考證《滿江紅》一詞作者問題最為關(guān)鍵的內(nèi)容,但幾乎所有的解釋都不夠準確。

認為《滿江紅》一詞是岳飛所作的,都把時間定于岳飛第一次北伐,即岳飛30歲出頭時。如鄧廣銘先生就持此說。

這一觀點其實是錯誤的.,理由有五:。

二是岳飛當時對功名非常重視,并在其詞中經(jīng)常有所流露。如寫于紹興二、三年秋屯駐江州時的《題翠巖寺》中“功名直欲鎮(zhèn)邊圻”,以后的《小重山》中“白首為功名”,表明當時岳飛頭發(fā)已白,仍然有心功名。直至紹興十年大破金軍前,岳飛在《寄浮圖慧?!分幸廊槐砻鳌肮I(yè)要刊燕石上”。這些同期及以后的詩詞表明,當時的岳飛非常重視功名。

四是不理解“三十”與“八千”。這是關(guān)鍵中的關(guān)鍵,幾乎所有研究此詞的學(xué)者都把“三十”看作是“三十歲”,因此認定此詞作于岳飛30歲出頭。實際上這里是指“三十年”,即三十年的功名。封建社會的功名是從幼時求學(xué)開始的,并非一出生就能追求的。岳飛自幼時習武讀書到入獄前,正好30年上下,是個約數(shù)。“八千”也是個約數(shù),只是表示征戰(zhàn)路程的艱辛和漫長。

五是不理解“塵與土”與“云和月”的含義。前者是指一錢不值,因為岳飛到入獄時才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歷來非常重視的功名原來毫無價值。后者是指竹籃打水,岳飛十年征戰(zhàn),功毀一旦。如此,此二句就一目了然了:一生追求的功名其實一錢不值,一生漫長的征戰(zhàn)最后前功盡棄。

由此可以大致框定:《滿江紅》一詞應(yīng)該誕生在岳飛于紹興十年七月下旬奉詔被迫班師到入獄之間的一年多時間里。“怒發(fā)沖冠”和“仰天長嘯”。此二句從未有人做過詳細考證,卻是界定《滿江紅》一詞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的重要依據(jù)之一。從字面看,顯示岳飛的憤怒到了極致。在那段時間里,岳飛究竟何時最為憤怒?在班師途中,岳飛撕心裂肺悲憤交加:“所得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fù)!”隨后,岳飛又被剝奪了兵權(quán),聽命于可恥屈辱的和談。但真正令岳飛“怒發(fā)沖冠”的,當是得知對自己的陷害之時。有位好心的部將設(shè)法通知正在廬山的岳飛關(guān)于王俊上告張憲“背叛”的消息。岳飛立刻明白這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從不許勝利到屈膝求和,再到陷害忠良,要加害自己,此時的岳飛終于忍不住“怒發(fā)沖冠”而“仰天長嘯”,應(yīng)該是順理成章的。查張憲入獄應(yīng)該是在紹興十一年九月上旬后,岳飛是十月上旬下廬山的。因此,《滿江紅》一詞的誕生理當就在其間的二十多天里?!盀t瀟雨歇”。此句亦從未有人考證,詩詞是情景交融的,“瀟雨”一詞詩人總是用來形容秋天的冷雨,“歇”顯然是指雨的斷斷續(xù)續(xù)。于是此句也就清楚了:秋雨綿綿時斷時續(xù)。此句既點明了作者是在秋雨中創(chuàng)作,也反映了作者心情的郁悶和沉重?!澳乳e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人們歷來總是把“等閑”看作虛詞,其實不然,它應(yīng)該是岳飛當時真實處境的具體寫照。在此前數(shù)年岳飛所作的詞中,已有“白首為功名”,表明岳飛那時的頭發(fā)已經(jīng)斑白。在隨后軍事上指揮的一系列重大戰(zhàn)役,以及在政治上受到的一系列沉重打擊,顯然在催白岳飛的頭發(fā)。因此,岳飛當然不甘心少年時就有的理想就此破滅。查岳飛一生征戰(zhàn),三十歲時正忙得不可開交,談何“等閑”,唯獨到快四十歲時卻成為一個無職無權(quán)之人而被迫閑散在野,其內(nèi)心之悲切和壯志之不已的激烈沖突可想而知。

上述考證表明,《滿江紅》一詞的內(nèi)容完全符合岳飛入獄前的年齡、心情和處境。岳飛創(chuàng)作《滿江紅》一詞的具體地點是在廬山東林寺,解讀的密碼,就隱藏在詞的字里行間東林寺建于東晉大元九年(384年),南面廬山,北倚東林山,環(huán)合四抱,有如城廓,是佛教凈土宗(又稱蓮宗)的發(fā)源地。岳飛與廬山有不解之緣。紹興六年,岳飛因母亡守喪,岳母墳就在廬山。紹興七年,也因故回到廬山。岳飛與東林寺主持慧海關(guān)系非常密切,曾專門作詩《寄浮圖慧?!贰!稘M江紅》一詞中有三處“密碼”可以用來界定其誕生地點就在東林寺?!芭l(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歷來都公認《滿江紅》一詞是登高而作,卻不知岳飛的具體所處,只得含糊解釋成某處高樓,其實當時岳飛就在東林寺,因為《滿江紅》一詞的開篇就隱藏著創(chuàng)作地點的秘密。廬山東林寺有一則著名的典故。東林寺門口有一條清澈的小溪,名虎溪,要進東林寺就必須經(jīng)小溪上的虎溪橋。據(jù)傳說,東晉時東林寺主持慧遠在寺院深居簡出,人們稱之為“影不出山,跡不入俗”。他送客或散步,從不逾越寺門前的虎溪。如果過了虎溪,寺后山林中的神虎就會吼叫起來。有一次,慧遠與來訪的詩人陶淵明和道士陸修靜談得投機,送行時不覺過了虎溪橋,后山的神虎立刻就長吼不止,三人相視大笑。這個文壇佳話,稱為“虎溪三笑”,一直流傳至今。由于此虎是守寺護僧之神,因此在虎溪橋畔有一頭石虎怒目而視憑欄而踞。了解了虎溪橋畔的神虎和這則典故,就很容易看出,岳飛看著秋雨中威武不屈的石虎觸景生情,利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把自己比作了護國看家的神虎,眼看著趙構(gòu)們“越界”而“仰天長嘯”,這才有后面的“饑餐胡虜肉”和“渴飲匈奴血”之詞。

岳飛的滿江紅讀后感篇四

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欄通:闌)。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壯志一作:壯士;蘭山缺一作:蘭山闕)。

我憤怒得頭發(fā)豎了起來,獨自登高憑欄遠眺,驟急的風雨剛剛停歇。抬頭遠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來雖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塵土微不足道,南北轉(zhuǎn)戰(zhàn)八千里,經(jīng)過多少風云人生。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yè),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靖康之變的恥辱,至今仍然沒有被雪洗。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著戰(zhàn)車向賀蘭山進攻,連賀蘭山也要踏為平地。我滿懷壯志,打仗餓了就吃敵人的肉,談笑渴了就喝敵人的鮮血。待我重新收復(fù)舊日山河,再帶著捷報向國家報告勝利的消息!

岳飛此詞,激勵著中華民族的愛國心??箲?zhàn)期間這首詞曲以其低沉但卻雄壯的歌音,感染了中華兒女。

前四字,即司馬遷寫藺相如“怒發(fā)上沖冠”的妙,表明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緣獨上高樓,自倚闌干,縱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熱血滿懷沸騰激昂?!藭r秋霖乍止,風澄煙凈,光景自佳,翻助郁悶之懷,于是仰天長嘯,以抒此萬斛英雄壯志。著“瀟瀟雨歇”四字,筆鋒微頓,方見氣度淵靜。

開頭凌云壯志,氣蓋山河,寫來氣勢磅礴。再接下去,作者以“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個字,出乎意料,令人叫絕,此十四字,如見將軍撫膺自理半生壯志,九曲剛腸,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功名是其所期,豈與塵土同埋;馳驅(qū)何足言苦,堪隨云月共賞。(此功名即勛業(yè)義,因音律而用,宋詞屢見)試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識見!

過片前后,一片壯懷,噴薄傾吐:靖康之恥,指徽欽兩帝被擄,猶不得還;故下言臣子抱恨無窮,此是古代君臣觀念。此恨何時得解?功名已委于塵土,三十已去,至此,將軍自將上片歇拍處“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之勉語,說與人體會。雄壯之筆,字字擲地有聲!

以下出奇語,現(xiàn)壯懷,英雄忠憤氣概,凜凜猶若神明。金兵入據(jù)中原,止畏岳家軍,不啻聞風喪膽,故自岳飛言,“匈奴”實不足滅,踏破“賀蘭”直搗黃龍并非夸大其辭。“饑餐”、“渴飲”一聯(lián)合掌;然只有如此才足以暢其情、盡其勢。未至有復(fù)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氣在。

有論者設(shè):賀蘭山在西北,與東北之黃龍府,遙距千里,有何交涉?那克敵制勝的抗金名臣老趙鼎,他作《花心動》詞,就說:“西北欃槍未滅,千萬鄉(xiāng)關(guān),夢遙吳越”;那忠義慷慨寄敬胡銓的張元干,他作《虞美人》詞,也說:“要斬樓蘭三尺劍,遺恨琵琶舊語”!這都是南宋初期的愛國詞作,他們說到金兵時,均用“西北”、“樓蘭”(漢之西域鄯善國,傅介子計斬樓蘭王,典出《漢書·西域傳》),可見岳飛用“賀蘭山”和“匈奴”,是無可非議的。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滿腔忠憤,丹心碧血,傾出肺腑。用文學(xué)家眼光視之結(jié)束全篇,神氣十足,無復(fù)豪發(fā)遺憾,令人神旺,叫人起舞。然而岳飛頭未及白,金兵自陷困境,由于奸計,宋皇朝自棄戰(zhàn)敗?!澳氂小鼻Ч牌嬖?wù)甙l(fā)指,豈可指望他率軍協(xié)同中原父老齊來朝拜天闕哉?悲夫。

詞不以文字論長短,若以文字論,亦當擊賞其筆力之沉厚,脈絡(luò)之條鬯,情趣之深婉,皆不同凡響,倚聲而歌,乃振興中華之必修音樂藝術(shù)課也。

岳飛1103—1142年),字鵬舉,南宋杰出的軍事家、戰(zhàn)略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將。他精通韜略,也精于騎射,并長于詩詞、書法,其高尚品格和愛國主義精神為歷代的'人民所傳誦。他在出師北伐,壯志未酬的悲憤心情下寫的千古絕唱《滿江紅》,千百年來一直激勵著無數(shù)中華兒女不畏艱難困苦,自強不息的精忠報國情懷。他率領(lǐng)的隊被稱為“岳家軍”,人們流傳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名句,表示對“岳家軍”的最高贊譽。岳飛廉潔奉公、行若明鏡、事母至孝、嚴以律子、厚以待人、令出如山、賞罰分明、身先士卒、驍勇善戰(zhàn)等優(yōu)良品質(zhì)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仍然符合當代人的道德標準,是構(gòu)建和諧社會所必需的重要元素。

岳飛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岳家軍號稱“凍殺不拆屋,餓殺不打虜”。連金軍也感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岳飛反對宋廷“僅令自守以待敵,不敢遠攻而求勝”的消極防御戰(zhàn)略,一貫主張積極進攻,以奪取抗金斗爭的勝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組織大規(guī)模進攻戰(zhàn)役的統(tǒng)帥。

宋金時期,金滅遼、滅北宋占據(jù)中原,又頻繁發(fā)動南侵戰(zhàn)爭,所到之處燒殺淫擄,許多城市重鎮(zhèn)經(jīng)金軍洗劫,幾成為空城。給國家、民族帶來巨大災(zāi)難和痛苦。因此,抗擊金兵,收復(fù)中原,是時代的要求,也符合廣大人民的愿望?!端问贰贩Q岳飛是“忠憤激烈,議論持正”,所言頗當。而趙構(gòu)、秦檜、萬俟卨等人將永遠是千古之罪人。

岳飛的滿江紅讀后感篇五

怒發(fā)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闌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譯文。

憤怒得頭發(fā)直豎沖開高冠,憑借著欄桿之處,瀟瀟的雨聲剛好停歇。抬頭朝著遠方放眼,仰起首來對著天空大聲呼嘯,奮發(fā)圖強的志氣激動劇烈。年已三十,雖建立了一些功業(yè)卻象塵土,八千里路的行軍戰(zhàn)斗有如披云戴月。一定不要輕意地讓少年的頭發(fā)華白,換來空空的悲傷凄切。

靖康二年北宋的大辱奇恥,還未洗雪,為人臣的憤恨,何時才能息滅!駕駛戰(zhàn)車,沖破阻攔象踏破賀蘭山的空缺。英雄的志氣要像饑餓一樣狠狠的吃掉敵人的`肉,要在說說笑笑的之間口渴了喝盡敵人的血,等待著從頭收拾整理舊時的山河,然后朝拜皇帝的宮闕。

注釋。

怒發(fā)沖冠是指氣得頭發(fā)豎起,以至于將帽子頂起。形容憤怒至極,冠是指帽子而不是頭發(fā)豎起。

瀟瀟是指形容雨勢急驟。

長嘯是指感情激動時撮口發(fā)出清而長的聲音,為古人的一種抒情舉動。

三十功名塵與土是指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過很微不足道。

八千里路云和月是指形容南征北戰(zhàn)、路途遙遠、披星戴月。

等閑是指輕易,隨便。

靖康恥是指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虜走徽、欽二帝。

賀蘭山是指賀蘭山脈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與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交界處。

朝天闕是指朝見皇帝。天闕是指本指宮殿前的樓觀,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岳飛的滿江紅讀后感篇六

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末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坡。

壯志饑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賞析:

“何等氣慨!何等志向!千載下讀之,凜凜有生氣焉?!?/p>

(《日雨齋詞話》)。

這凜凜生氣凸現(xiàn)出一個立下“還我河山”豪邁誓言的英雄。

形象。筆力峭勁,發(fā)語激越,一腔報國熱血現(xiàn)出英雄本色。一。

讀之下,胸中血氣翻涌。

岳飛的滿江紅讀后感篇七

這幾天,我閱讀朗誦了宋朝抗金愛國名將——岳飛的宋詞——《滿江紅》。作者用激情澎湃的豪言壯語多次贊美了將士們的英雄氣慨和體現(xiàn)了一位愛國主義將領(lǐng)對事物的變遷有所預(yù)見,真是讓我對詩詞中的每一句話思緒萬千,感慨萬分。

如詩詞中寫到:“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薄叭γ麎m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币馑际窃里w虛度半生,無業(yè)績可夸耀,行軍千里征程都有如月掩云中,或是八千里征程都在艱難、黑暗之中進行。這種字面詮釋看似通順,但不求得其內(nèi)涵和旨意的聯(lián)貫,意境也很平庸。試想“三十功名”看似自謙實則自負,一般寫實性的“八千里路”怎可與之!而且岳飛十年征戰(zhàn),輪蹄如電,“八千里”不過零頭小數(shù)罷了!“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边@兩句話很好理解,可作用很大,接著上面表達出的壯烈胸懷,急切期望早日為國家收復(fù)山河,不能等待了!到了白了少年頭,那悲傷都來不及了。這段詞表現(xiàn)了一個愛國詩人的壯懷豪情,氣吞云漢,千載后讀之,還稟然有生氣。

如詩詞中又寫到:“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薄皦阎攫嚥秃斎?,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把全詩的中心突出來,為什么急切地期望,胸懷壯志,就因為靖康之恥,幾句話很抽象,但是守渡得很好,又把“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具體化了。

從“駕長車“到”笑談渴飲匈奴血”都以夸張的手法表達了對兇殘敵人的憤恨之情,同時表現(xiàn)了英勇的信心和無畏的樂觀精神。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币源耸瘴?,既表達要勝利的信心,也說了對朝庭和皇帝的忠誠。岳飛在這里不直接說凱旋、勝利等,而用了“收拾舊山河”,顯得有詩意又形象。

這首《滿江紅》的詞句,身受啟發(fā),它以氣為勝,境界開闊,景象博大,氣勢恢弘的壯詞鼓舞了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的人民。岳飛他那悲壯激昂的聲音,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穿過時間的長廊,依然激勵這無數(shù)中華兒女。

岳飛的滿江紅讀后感篇八

怒發(fā)沖冠:形容憤怒至極,頭發(fā)豎了起來。

瀟瀟:形容雨勢急驟。

長嘯:感情激動時撮口發(fā)出清而長的聲音,為古人的一種抒情舉動。

三十功名塵與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過很微不足道。

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戰(zhàn)、路途遙遠、披星戴月。

等閑:輕易,隨便。

靖康恥: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虜走徽、欽二帝。

賀蘭山:賀蘭山脈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與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交界處。

朝天闕:朝見皇帝。天闕:本指宮殿前的樓觀,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岳飛的滿江紅讀后感篇九

宋朝愛國將領(lǐng)岳飛工詩詞,雖留傳極少,但這首滿江紅英勇而悲壯,深為人們所喜愛,它真實、充分地反映了岳飛精忠報國、一腔熱血的英雄氣概。

渴望是八千里路的征戰(zhàn),我要不停的去戰(zhàn)斗,只要這征途上的白云和明月作伴侶。不能等了,讓少年頭輕易地變白了,到那時只空有悲憤。

這一段表現(xiàn)了岳飛急于立功報國的宏愿。

下片,“靖康恥,……朝天闕?!本缚刀甑膰鴲u還沒有洗雪,臣子的恨什么時候才能夠消除呢?我要駕乘著戰(zhàn)車踏破敵人的巢穴,肚子餓了,我要吃敵人的肉;口渴了;我要喝敵人的血。我有雄心壯志,我相信笑談之間就可以做到這些。等待收復(fù)了山河的時候,再向朝庭皇帝報功吧!

這一段表現(xiàn)了岳飛對“還我河山”的決心和信心。

這首詞,代表了岳飛“精忠報國”的英雄之志,表現(xiàn)出一種浩然正氣、英雄氣質(zhì),表現(xiàn)了報國立功的信心和樂觀主義精神?!皦阎攫嚥秃斎?,笑談渴飲匈奴血?!薄笆虖念^、收拾舊山河”。把收復(fù)山河的宏愿,把艱苦的征戰(zhàn),以一種樂觀主義精神表現(xiàn)出來,讀了這首詞,使人體會,只有胸懷大志,思想高尚的.人,才能寫出感人的詞句。在岳飛的這首詞中,詞里句中無不透出雄壯之氣,充分表現(xiàn)作者憂國報國的壯志胸懷。

從“怒發(fā)沖冠”到“仰天長嘯”,先是寫在家里庭院中的情況,他憑觀欄雨,按說這是一種很愜意的生活,可是卻按不住心頭之恨而怒發(fā)沖冠。一句“仰天長嘯”,道出了精忠報國的急切心情。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闭f明了岳飛高尚的人生觀,兩句話把作者的愛與恨,追求與厭惡,說得清清楚楚。岳飛在這里非常巧妙地運用了“塵與土”;“云和月”。表白了自己的觀點,既形象又很有詩意。“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边@兩句話很好理解,可作用很大,接著上面表達出的壯烈胸懷,急切期望早日為國家收復(fù)山河,不能等待了!到了白了少年頭,那悲傷都來不及了。

它有力地結(jié)束詞的上片所表達的作者心情。

下片一開始就是,“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把全詩的中心突出來,為什么急切地期望,胸懷壯志,就因為靖康之恥,幾句話很抽象,但是守渡得很好,又把“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具體化了。從“駕長車”到“笑談渴飲匈奴血”都以夸張的手法表達了對兇殘敵人的憤恨之情,同時表現(xiàn)了英勇的信心和無畏的樂觀精神?!按龔念^,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币源耸瘴?,既表達要勝利的信心,也說了對朝庭和皇帝的忠誠。岳飛在這里不直接說凱旋、勝利等,而用了“收拾舊山河”,顯得有詩意又形象。

愛國將領(lǐng)岳飛此詞,激勵著中華民族的愛國心??箲?zhàn)期間這首詞曲以其低沉但卻雄壯的歌音,感染了中華兒女。

岳飛的滿江紅讀后感篇十

滿江紅。

作者:吳文英朝代:南宋云氣樓臺,分一派、滄浪翠蓬。

開小景、玉盆寒浸,巧石盤松。

風送流花時過岸,浪搖晴練欲飛空。

算鮫宮、只隔一紅塵,無路通。

神女駕,凌曉風。

明月佩,響丁東。

對兩蛾猶鎖,怨綠煙中。

秋色未教飛盡雁,夕陽長是墜疏鐘。

又一聲、g乃[2]過前巖,移釣篷。

岳飛的滿江紅讀后感篇十一

岳飛此詞,激勵著中華民族的愛國心??箲?zhàn)期間這首詞曲以其低沉但卻雄壯的歌音,感染了中華兒女。前四字,即司馬遷寫藺相如“怒發(fā)上沖冠”的妙用,表明這 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緣獨上高樓,自倚闌干,縱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熱血滿懷沸騰激昂?!藭r秋霖乍止,風澄煙 凈,光景自佳,翻助郁悶之懷,于是仰天長嘯,以抒此萬斛英雄壯志。著“瀟瀟雨歇”四字,筆鋒微頓,方見氣度淵靜。

開頭凌云壯志,氣蓋山河, 寫來氣勢磅礴。再接下去,作者以“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個字,出乎意料,令人叫絕,此十四字,如見將軍撫膺自理半生壯志,九曲剛腸,英雄 正是多情人物。功名是我所期,豈與塵土同埋;馳驅(qū)何足言苦,堪隨云月共賞。(此功名即勛業(yè)義,因音律而用,宋詞屢見。)試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識見!

過片前后,一片壯懷,噴薄傾吐:靖康之恥,指徽欽兩帝被擄,猶不得還;故下言臣子抱恨無窮,此是古代君臣觀念。此恨何時得解?功名已委于塵土,三十已去,至此,將軍自將上片歇拍處“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之勉語,說與人體會。雄壯之筆,字字擲地有聲!

以下出奇語,現(xiàn)壯懷,英雄忠憤氣慨,凜凜猶若神明。金兵入據(jù)中原,亦可能敗退“匈奴”實不足滅,踏破“賀蘭”直搗黃龍并非夸大其辭?!梆嚥汀?、“渴飲”一聯(lián)合掌;然只有如此才足以暢其情、盡其勢。未至有復(fù)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氣在。

有論者設(shè):賀蘭山在西北,與東北之黃龍府,遙距千里,有何交涉?那克敵制勝的抗金名臣老趙鼎,他作《花心動》詞,就說:“西北欃槍未滅,千萬鄉(xiāng)關(guān),夢遙 吳越”;那忠義慷慨寄敬胡銓的張元幹,他作《賀新郎》詞,也說:“要斬樓蘭三尺劍,遺恨琵琶舊語”!這都是南宋初期的愛國詞作,他們說到金兵時,均用“西 北”、“樓蘭”(漢之西域鄯善國,傅介子計斬樓蘭王,典出《漢書·西域傳》),可見岳飛用“賀蘭山”和“匈奴”,是無可非議。

“待從頭,收 拾舊山河,朝天闕!”滿腔忠憤,丹心碧血,傾出肺腑。用文學(xué)家眼光視之結(jié)束全篇,神氣十足,無復(fù)豪發(fā)遺憾,令人神旺,叫人起舞。然而岳飛頭未及白,金兵自 陷困境,由于奸計,宋皇朝自棄戰(zhàn)敗?!澳氂小鼻Ч牌嬖?,聞?wù)甙l(fā)指,豈可指望他率軍協(xié)同中原父老齊來朝拜天闕哉?悲夫。詞不以文字論長短,若以文字論,亦 當擊賞其筆力之沉厚,脈絡(luò)之條鬯,情趣之深婉,皆不同凡響,倚聲而歌,乃振興中華之必修音樂藝術(shù)課也。

岳飛的滿江紅讀后感篇十二

怒發(fā)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注釋

怒發(fā)沖冠:形容憤怒至極,頭發(fā)豎了起來。

瀟瀟:形容雨勢急驟。

長嘯:感情激動時撮口發(fā)出清而長的聲音,為古人的一種抒情舉動。

三十功名塵與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過很微不足道。

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戰(zhàn)、路途遙遠、披星戴月

等閑:輕易,隨便。

靖康恥: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虜走徽、欽二帝。

賀蘭山:賀蘭山脈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與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交界處。

朝天闕:朝見皇帝。天闕:本指宮殿前的樓觀,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譯文

我憤怒得頭發(fā)豎了起來,獨自登高憑欄遠眺,驟急的風雨剛剛停歇。抬頭遠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來雖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塵土微不足道,南北轉(zhuǎn)戰(zhàn)八千里,經(jīng)過多少風云人生。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yè),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靖康之變的恥辱,至今仍然沒有被雪洗。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著戰(zhàn)車向賀蘭山進攻,連賀蘭山也要踏為平地。我滿懷壯志,打仗餓了就吃敵人的肉,談笑渴了就喝敵人的鮮血。待我重新收復(fù)舊日山河,再帶著捷報向國家報告勝利的好消息!

賞析

岳飛的滿江紅,激勵著中華民族的愛國心??箲?zhàn)期間這首詞曲以其低沉但卻雄壯的歌音,感染了千萬中華兒女。

前四個字,即司馬遷寫藺相如“怒發(fā)上沖冠”的妙,表明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緣獨上高樓,自倚闌干,縱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熱血滿懷沸騰激昂?!藭r秋霖乍止,風澄煙凈,光景自佳,翻助郁悶之懷,于是仰天長嘯,以抒此萬斛英雄壯志。著“瀟瀟雨歇”四字,筆鋒微頓,方見氣度淵靜。

開頭凌云壯志,氣蓋山河,寫來氣勢磅礴。再接下去,作者以“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個字,出乎意料,令人叫絕,此十四字,如見將軍撫膺自理半生壯志,九曲剛腸,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功名是其所期,豈與塵土同埋;馳驅(qū)何足言苦,堪隨云月共賞。(此功名即勛業(yè)義,因音律而用,宋詞屢見)試看此是何等胸襟,這是何等識見!

過片前后,一片壯懷,噴薄傾吐:靖康之恥,指徽欽兩帝被擄,猶不得還;故下言臣子抱恨無窮,此是古代君臣觀念。此恨何時得解?功名已委于塵土,三十已去,至此,將軍自將上片歇拍處“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之勉語,說與人體會。雄壯之筆,字字擲地有聲!

以下出奇語,現(xiàn)壯懷,英雄忠憤氣概,凜凜猶若神明。金兵入據(jù)中原,止畏岳家軍,不啻聞風喪膽,故自岳飛言,“匈奴”實不足滅,踏破“賀蘭”直搗黃龍并非夸大其辭。“饑餐”、“渴飲”一聯(lián)合掌;然只有如此才足以暢其情、盡其勢。未至有復(fù)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氣在。

有論者設(shè):賀蘭山在西北,與東北之黃龍府,遙距千里,有何交涉?那克敵制勝的抗金名臣老趙鼎,他作《花心動》詞,就說:“西北欃槍未滅,千萬鄉(xiāng)關(guān),夢遙吳越”;那忠義慷慨寄敬胡銓的張元干,他作《虞美人》詞,也說:“要斬樓蘭三尺劍,遺恨琵琶舊語”!這都是南宋初期的愛國詞作,他們說到金兵時,均用“西北”、“樓蘭”(漢之西域鄯善國,傅介子計斬樓蘭王,典出《漢書·西域傳》),可見岳飛用“賀蘭山”和“匈奴”,是無可非議的。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滿腔忠憤,丹心碧血,傾出肺腑。用文學(xué)家眼光視之結(jié)束全篇,神氣十足,無復(fù)豪發(fā)遺憾,令人神旺,叫人起舞。然而岳飛頭未及白,金兵自陷困境,由于奸計,宋皇朝自棄戰(zhàn)敗?!澳氂小鼻Ч牌嬖?,聞?wù)甙l(fā)指,豈可指望他率軍協(xié)同中原父老齊來朝拜天闕哉?悲夫。

這首詞不以文字論長短,若以文字論,亦當擊賞其筆力之沉厚,脈絡(luò)之條鬯,情趣之深婉,皆不同凡響,倚聲而歌,乃振興中華之必修音樂藝術(shù)課也。

岳飛的滿江紅讀后感篇十三

《滿江紅》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飛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表現(xiàn)了作者抗擊金兵、收復(fù)故土、統(tǒng)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精神。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朗誦滿江紅岳飛全文,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宋代:岳飛。

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怒發(fā)沖冠:氣得頭發(fā)豎起,以至于將帽子頂起。形容憤怒至極,冠是指帽子而不是頭發(fā)豎起。

瀟瀟:形容雨勢急驟。

長嘯:感情激動時撮口發(fā)出清而長的聲音,為古人的一種抒情舉動。

三十功名塵與土:年已三十,建立一些功名,不過很微不足道。

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戰(zhàn)、路途遙遠、披星戴月。

等閑:輕易,隨便。

靖康恥: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虜走徽、欽二帝。

賀蘭山:賀蘭山脈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與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交界處。

朝天闕:朝見皇帝。天闕:本指宮殿前的樓觀,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我憤怒得頭發(fā)豎了起來,帽子被頂飛了。獨自登高憑欄遠眺,驟急的風雨剛剛停歇。抬頭遠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來雖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塵土微不足道,南北轉(zhuǎn)戰(zhàn)八千里,經(jīng)過多少風云人生。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yè),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

靖康之變的恥辱,至今仍然沒有被雪洗。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著戰(zhàn)車向賀蘭山進攻,連賀蘭山也要踏為平地。我滿懷壯志,打仗餓了就吃敵人的肉,談笑渴了就喝敵人的鮮血。待我重新收復(fù)舊日山河,再帶著捷報向國家報告勝利的消息!

第一種說法:岳飛第一次北伐,即岳飛30歲出頭時所作。

第二種說法:公元1136年(紹興六年)。紹興六年,岳飛第二次出師北伐,攻占伊陽、洛陽、商州和虢州,繼而圍攻陳、蔡地區(qū)。但岳飛很快發(fā)現(xiàn)自己是孤軍深入,既無援兵,又無糧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飛壯志未酬,鎮(zhèn)守鄂州時寫下了千古絕唱的名詞《滿江紅》。

第三種說法:《滿江紅》創(chuàng)作的具體時間應(yīng)該是在岳飛入獄前不久。

岳飛的滿江紅讀后感篇十四

原文:

怒發(fā)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闌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譯文:

憤怒得頭發(fā)直豎沖開高冠,憑借著欄桿之處,瀟瀟的雨聲剛好停歇。抬頭朝著遠方放眼,仰起首來對著天空大聲呼嘯,奮發(fā)圖強的志氣激動劇烈。年已三十,雖建立了一些功業(yè)卻象塵土,八千里路的行軍戰(zhàn)斗有如披云戴月。一定不要輕意地讓少年的頭發(fā)華白,換來空空的悲傷凄切。

靖康二年北宋的大辱奇恥,還未洗雪,為人臣的憤恨,何時才能息滅!駕駛戰(zhàn)車,沖破阻攔象踏破賀蘭山的空缺。英雄的志氣要象饑餓一樣狠狠吃掉敵人的肉,要在說說笑笑之間口渴了喝盡敵人的血,等待著從頭收拾整理舊時的山河,然后朝拜皇帝的宮闕。

摘要:宮怨詩是唐詩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山水田園詩、邊塞詩、送別詩一樣,也是唐人喜歡吟詠的題材。唐代宮怨詩歌的數(shù)量很多,其中也有不少是洛陽宮怨詩,揭露了宮廷婦女的不幸和痛苦,具有很高的思想價值。本文從具體唐代洛陽詩歌著手,闡述了唐代洛陽宮怨詩的表達宮女的哀怨之情、寄托文人自身的思想感情、抒發(fā)盛衰之感等思想內(nèi)容,為我們進一步了解唐代宮怨詩提供條件。

一、悲壯詞人。

中華民族是詩的國度,是詩的故鄉(xiāng),在歷史的長河中杰出的詩人輩出,但又能文又能武的就不多了,一個充滿悲劇色彩的英雄――岳飛,就在那個時候出現(xiàn)了。岳飛,字鵬舉,河北相州湯陰(今河南安陽)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抗金將領(lǐng),在軍事方面有著過人的軍事才能。又是兩宋以來最年輕的建節(jié)封侯者。由于堅持抗敵,不同意議和而死于奸臣秦檜“莫須有”的罪名之下,年僅39歲。

岳飛能文,在戎馬倥傯中寫作了許多洋溢著愛國熱情的詩篇,收于《岳忠武王文集》(或《岳武穆集》)。最為著名有兩首,一首是表現(xiàn)壯志難酬的.《小重山》,另一首則是千古傳唱的《滿江紅怒發(fā)沖冠》。

他獨上高樓,欄桿拍遍,憂愁難抑,仰天長嘯,長嘯聲中爆發(fā)怒吼。“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前四字,即司馬遷寫藺相如“怒發(fā)沖冠”的妙,表明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還有那鴻門宴中樊噲的“頭發(fā)上直”。如此仇恨,岳飛又作何感想呢?獨上高樓,憑欄而立,不禁熱血沸騰慷慨激昂。“瀟瀟雨歇”四字筆鋒微頓,可見岳飛之氣度非凡。這凌云壯志的開頭氣蓋山河,寫的氣勢如虹,浩浩蕩蕩,引起讀者的無限深思。接下來就是岳飛內(nèi)心世界的獨白,“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边@是岳飛對自己感情的抒發(fā),在這一聲長嘯中,包含了岳飛內(nèi)心多年來壓抑之情,讓人為之動容。再接下來,作者以“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這十四個字,仿佛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多情的老英雄,回顧自己的戎馬生涯。功名是我想要的,豈與塵土同埋,抗金之路何等漫長,路途之中又何足言苦,堪與云月共賞。時光一去不復(fù)返,特別是抗金的最佳戰(zhàn)機,一旦錯過就將永遠消失,在作此詩時,岳飛已到而立之年,時光易逝,作為武將的自己任重道遠,北伐大業(yè),刻不容緩,必須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于是他感慨悲壯的寫下“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在這句中岳飛是對自己的自勉,但話中又隱藏著岳飛復(fù)雜而又凝重的情感,既表達出作者對人民深深地愛,想要收復(fù)失地,建功立業(yè),揚大宋國威,對自己的任重的勉勵,同時又夾雜著內(nèi)心對南宋王朝不思北伐的悲憤之情,時間馬上過去,光愁和想是不行的,一切即將晚矣,悲從中來。這上闋,通過壯志未酬、歲月無情流逝的憤懣,表現(xiàn)出作者迫切想要建功立業(yè)的心態(tài),又夾雜著復(fù)雜的感傷之情,以引起下闋的怒嚎。

一腔悲憤,噴涌而出,“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字字有情,字字皆恨,徽欽兩帝被擄,猶不得還,這是何等的恥辱啊,岳飛身為南宋臣子卻束手無策,這仇恨在岳飛的心中經(jīng)久不滅。而立之年,作為臣子的自己又怎么不想去洗刷祖國的恥辱呢!又應(yīng)該有怎么樣的行動呢?“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幾個字中洋洋灑灑間透漏著作者內(nèi)心的志向,也仿佛讓我們看到了宋兵英勇向前的恢弘氣勢。金兵入據(jù)中原,亦可能敗退,“匈奴”實不足滅,踏破“賀蘭”直搗黃龍,兩個動詞“駕”“踏破”無不表現(xiàn)岳飛內(nèi)心對金兵的仇恨,同時又向我們展現(xiàn)了岳將軍軍事方面的雄韜偉略以及自己對于這場戰(zhàn)爭已經(jīng)有所準備。于是乎,岳飛的壯志與豪情化于筆端,怒吼而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從古到今,多少有著血性的中華兒女,讀到此處,內(nèi)心激情澎湃,有著多少的憤慨!一個英雄馳騁疆場,奮勇殺敵,體現(xiàn)著一種主體力量,正如“饑餐”,只是為了表現(xiàn)岳飛內(nèi)心的“壯志”,是一種氣概的展現(xiàn);而“渴飲”也不過是笑談的話題而已,又有誰會付諸實施呢?但于筆端透漏出來的是一種力量,一種勝利的氣息在彌漫,有著如此的志氣與豪情,勝利不就在眼前么?“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這滿腔的悲憤傾出肺腑,收拾舊山河是為了什么呢?一言以蔽之“朝天闕”。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國恨還在,我等豈能酣睡?等收復(fù)失地,江山統(tǒng)一之后,再回京慶賀。這一闕無不體現(xiàn)岳飛最為動人的感傷,岳飛用這簡單的語句寫下這不簡單的理想,收復(fù)金甌,重建社稷,精忠報國。

悠悠歲月,中華兒女傳承和吟誦,繼承和光大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責無旁貸。

三、悲壯詞人岳飛獨自承受那份悲傷。

我們每個人都有理想,人生也因為有理想而變得多姿多彩,理想有崇高與低下之分,但這只能交予后人來評說,歷史本身也存在著局限性,岳飛的作品則是他自身的真實寫照,一首《滿江紅》英勇悲壯,直抒胸臆,一氣呵成,真實的再現(xiàn)了岳飛精忠報國的英雄氣概,也不難體現(xiàn)岳飛“收復(fù)山河”“精忠報國”的熾熱情懷,而詞作“激昂”之中略帶“深沉”,“深沉”之中又略帶“憂傷”。這憂傷,是岳飛內(nèi)心的嘆惋和寂寞,他的聲音是那個時代的最強音,激蕩的話語擊破茍且者安穩(wěn)的睡夢。岳飛想要身先士卒,報效祖國,在腐敗的環(huán)境下又變的那么脆弱,現(xiàn)實是殘酷的,不僅僅有太多的不如意,而且有著太多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岳飛急于打破這一社會局面,而這必然觸及到同僚們各方面的利益,朝中的文臣武將紛紛阻撓陷害;古代忠君思想的影響,使岳飛主張迎回徽、欽兩位皇帝,而這樣將會直接威脅到君主的地位,所以皇帝的內(nèi)心對岳飛也有所猜忌。岳飛的抗金,只有自己和岳家軍的孤軍奮戰(zhàn),所以在詞中慷慨激昂的背后有著作者孤寂的心,岳飛在面對殘酷現(xiàn)實時也會有著焦慮和不安,而他只有自己去承受這份憂傷。

參考文獻:

[1].王曾瑜.岳飛《滿江紅》詞真?zhèn)沃疇庌q及其系年【j】文史知識.20xx。

[2].代伶俐.《滿江紅》的研究綜述【j】.現(xiàn)代語文.20xx。

岳飛的滿江紅讀后感篇十五

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欄 通:闌)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壯志 一作:壯士;蘭山缺 一作:蘭山闕)

譯文

我憤怒得頭發(fā)豎了起來,帽子被頂飛了。獨自登高憑欄遠眺,驟急的風雨剛剛停歇。抬頭遠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來雖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塵土微不足道,南北轉(zhuǎn)戰(zhàn)八千里,經(jīng)過多少風云人生。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yè),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

靖康之變的恥辱,至今仍然沒有被雪洗。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著戰(zhàn)車向賀蘭山進攻,連賀蘭山也要踏為平地。我滿懷壯志,打仗餓了就吃敵人的肉,談笑渴了就喝敵人的鮮血。待我重新收復(fù)舊日山河,再帶著捷報向國家報告勝利的消息!

注釋

怒發(fā)沖冠:氣得頭發(fā)豎起,以至于將帽子頂起。形容憤怒至極,冠是指帽子而不是頭發(fā)豎起。

瀟瀟:形容雨勢急驟。

長嘯:感情激動時撮口發(fā)出清而長的聲音,為古人的一種抒情舉動。

三十功名塵與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過很微不足道。

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戰(zhàn)、路途遙遠、披星戴月。

等閑:輕易,隨便。

靖康恥: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虜走徽、欽二帝。

賀蘭山:賀蘭山脈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與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交界處。

朝天闕:朝見皇帝。天闕:本指宮殿前的樓觀,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賞析

岳飛這首《滿江紅》,是很引人注目的名篇。

為什么這首詞第一句就寫“怒發(fā)沖冠”,表現(xiàn)出如此強烈的憤怒的感情?這并不是偶然的,這是作者的理想與現(xiàn)實發(fā)生尖銳激烈的矛盾的結(jié)果。因此,必須對這個問題有所了解,才能正確理解這首詞的思想內(nèi)容。岳飛在少年時代,家鄉(xiāng)就被金兵占領(lǐng)。他很有民族氣節(jié),毅然從軍。他指揮的士兵,英勇善戰(zhàn),接連獲勝,屢立戰(zhàn)功。敵人最怕他的士兵,稱之為“岳爺爺軍”,并且傳言說:“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岳飛乘勝追擊金兵,直至朱仙鎮(zhèn),距離北宋的京城汴京只有四十五里了。金兵元氣大傷,準備逃歸,還有不少士卒紛紛來降。岳飛看到這樣大好的抗戰(zhàn)形勢,非常高興,決心乘勝猛追,收復(fù)中原。就在這關(guān)鍵的時刻,當時的宰相秦檜,為了和金人議和,一日連下十二道金字牌,令岳飛班師回朝。岳飛悲憤萬分,說“十年之力,廢于一旦!”秦檜把岳飛看成是他投降陰謀的主要障礙,又捏造說,岳飛受詔逗留,抵制詔令,以“莫須有”(也許有)的罪名,將他害死。岳飛被害時,才三十九歲。了解了這些情況,對這首詞中充滿的強烈感情,就不難理解了。

詞的上片寫作者要為國家建立功業(yè)的急切心情。在開頭這幾句寫在瀟瀟的雨聲停歇的時候,他倚著高樓上的欄桿,抬頭遙望遠方,仰天放聲長嘯,“壯懷激烈”!嘯是蹙口發(fā)出的叫聲?!皦褢选?,奮發(fā)圖強的志向。他面對投降派的不抵抗政策,真是氣憤填膺,“怒發(fā)沖冠”?!芭l(fā)沖冠”是藝術(shù)夸張,是說由于異常憤怒,以致頭發(fā)豎起,把帽子也頂起來了?!叭γ麎m與土”,表現(xiàn)作者渴望建立功名、努力抗戰(zhàn)的思想。在三十歲左右正當壯年,古人認為這時應(yīng)當有所作為,可是,岳飛悔恨自己功名還與塵土一樣,沒有什么成就?!鞍饲Ю锫吩坪驮隆?,是說不分陰晴,轉(zhuǎn)戰(zhàn)南北,在為收復(fù)中原而戰(zhàn)斗?!澳乳e、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作者積極進取的精神。這對當時抗擊金兵,收復(fù)中原的斗爭,顯然起到了鼓舞斗志的作用。與主張議和,偏安江南,茍延殘喘的投降派,形成了鮮明的對照。“等閑”,作隨便解釋?!翱毡小?,即白白的痛苦。下片寫了三層意思:對金貴族掠奪者的深仇大恨;統(tǒng)一祖國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國的赤誠之心?!熬缚怠笔撬螝J宗趙桓的年號。“靖康恥”,指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京城汴京和中原地區(qū)淪陷,徽宗、欽宗兩個皇帝被金人俘虜北去的奇恥大辱?!蔼q未雪”,指還沒有報仇雪恨。由于沒有雪“靖康”之恥,所以,岳飛發(fā)出了心中的恨何時才能消除(“臣子恨,何時滅”)的感慨。這也是他要“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的原因。古代的戰(zhàn)車叫“長車”。賀蘭山,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的西北邊。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這首詞不是岳飛寫的,理由之一就是根據(jù)上面這句話。原因是岳飛講“直搗黃龍,與諸君痛飲”,即渡過黃河向東北進軍,不會向西北進軍的?!榜{長車踏破賀蘭山缺”,不是岳飛的進軍路線。對這句詞的解釋牽涉到這首詞是不是岳飛寫的問題,因而顯得更為重要了。原來這是用典?!段髑逶娫挕份d姚嗣宗《崆峒山》詩:“踏碎賀蘭石,掃清西海塵?!边@兩句詩是針對西夏講的,所以用“賀蘭石”。姚嗣宗是北宋人,岳飛借用這個典故,借用他要打敗西夏的壯志來表達他要打敗金兵的豪情,所以這句詞沒有問題?!吧饺薄?,指山口?!皦阎攫嚥秃斎?,笑談渴飲匈奴血”,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敵人的刻骨仇恨和報仇雪恥的決心?!皦阎尽?,指年輕時的理想。“胡虜”是古代對我國北方少數(shù)民族侮辱性的稱呼?!疤敗保阜?。這里所謂的“胡虜”、“匈奴”,皆代指金貴族掠奪者。最后“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兩句說,等到收復(fù)中原、統(tǒng)一祖國的時候,就去報捷。“舊山河”,指淪陷區(qū)?!瓣I”,宮殿?!碧礻I”,指朝廷。我國古代進步的知識分子,往往都把忠于朝廷看作愛國的表現(xiàn)。封建社會里,尤其在民族矛盾激化,上升為主要矛盾的時期,“忠于朝廷”與愛國常常是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的。所以,岳飛在這首詞中所表露的忠于朝廷的思想,是跟渴望殺盡敵人、保衛(wèi)祖國疆土的壯志,密切結(jié)合著的。

在藝術(shù)上看,這首詞感情激蕩,氣勢磅礴,風格豪放,結(jié)構(gòu)嚴謹,一氣呵成,有著強烈的感染力。

岳飛的滿江紅讀后感篇十六

滿江紅。

作者:吳文英朝代:南宋結(jié)束蕭仙,嘯梁鬼、依還未滅。

荒城外、無聊閑看,野煙一抹。

梅子未黃愁夜雨,榴花不見簪秋雪。

又重羅、紅字寫香詞,年時節(jié)。

簾底事,憑燕說。

合歡縷,雙條脫。

自香銷紅臂,舊情都別。

湘水離魂菰葉怨,揚州無夢銅華缺。

倩臥簫、吹裂晚天云,看新月。

岳飛的滿江紅讀后感篇十七

滿江紅。

作者:吳文英朝代:宋體裁:詞竹下門敲,又呼起、胡蝶夢清。閑里看、鄰墻梅子,幾度仁生。燈外江湖多夜雨,月邊河漢獨晨星。向草堂、清曉卷琴書,猿鶴驚。宮漏靜,朝馬鳴。西風起,已關(guān)情。料希音不在,女瑟媧笙。蓮蕩折花香未晚,野舟橫渡水初晴??锤啉櫋w上碧云中,秋一聲。

岳飛的滿江紅讀后感篇十八

作者:岳飛。

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欄通:闌)。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壯志一作:壯士;蘭山缺一作:蘭山闕)。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3585977.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