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答李淑一教學設計(熱門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9 19:15:13
蝶戀花答李淑一教學設計(熱門15篇)
時間:2023-11-19 19:15:13     小編:曼珠

通過總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在寫總結時要注意語言的簡練和準確,避免使用模糊和抽象的詞匯。以下是一些優(yōu)秀的總結范文,供大家參考,希望能給大家?guī)硪恍﹩l(fā)和思考。

蝶戀花答李淑一教學設計篇一

教學目標。

一:通過欣賞《蝶戀花、答李淑一》和《重整河山待后生》知道我國南北有代表的兩種說唱音樂——南方彈詞、北方鼓詞的主要特點。

二:感受體驗兩個唱段中所表現(xiàn)的革命家情懷與愛國主義精神。

重點:音樂感受。

難點:情感體驗。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齊唱〈〈門前情思大碗茶〉〉。

這首歌曲具有北方鼓詞的特點,它和南方彈詞并列為我國南北具有代表性的兩種說唱劇種。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具有代表性的兩首曲子《蝶戀花、答李淑一》和《重整河山待后生》。

(學生活動)思考1——音樂特點。

思考2——情感體現(xiàn)。

(教師講解)1:音樂背景——題目中的李淑一原是湖南長沙第十中學的語文老師,其丈夫柳直荀1932年在湖北戰(zhàn)役中犧牲。楊開慧是毛澤東夫人,1930年為革命犧牲,時年29歲。1957年春節(jié),李淑一向毛澤東賀年,信中附了一首她1933年寫的懷念柳直荀烈士的詞。同年5月11日,毛澤東回信,并以這首詞作答。這首詞為毛澤東1957年寫成,他用革命的現(xiàn)實主義和革命的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手法,以豐富的想象追思楊開慧、柳直荀兩位烈士,表達了革命者高尚情操和精神境界。1958年他彈詞演員趙開生為這首詞譜曲。

2:音樂特點——《蝶戀花、答李淑一》是解放后彈詞開篇的優(yōu)秀作品之一。唱腔優(yōu)美抒情、細膩委婉,既保留了蘇州彈詞音樂的特點,又賦予了新時代的氣息。

3:情感體現(xiàn)——音樂抒發(fā)了作者對烈士崇敬緬懷之情,揭示了革命者的博大胸懷,最后一句“淚飛頓作傾盆雨”鏗鏘有力,表現(xiàn)出難以抑制的革命激情。

三:聽賞《重整河山待后生》。

(學生活動)思考1——音樂特點。

思考2——情感體現(xiàn)。

(教師講解)1:音樂背景——《重整河山待后生》是電視連續(xù)劇〈〈四世同堂〉〉的主題歌,其旋律是采用京韻大鼓的音調素材寫成的`。它通過眾多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展現(xiàn)了抗戰(zhàn)八年來淪陷區(qū)廣大人民血與淚交織的生活畫面,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血腥統(tǒng)治、漢奸的卑鄙下流的嘴臉,描述了中國人民所遭受的民族災難,反映了在這一歷史時期人民大眾逐漸覺醒的過程和頑強不屈、奮起抗日的精神。

2:音樂特點——旋律激憤、高亢、悲壯,節(jié)奏自由。

3:情感體現(xiàn)——《重整河山待后生》這個唱段,表現(xiàn)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淪陷區(qū)人民的苦難,歌頌了中國人民為雪國恥不怕流血犧牲、大義凜然、堅強不屈的民族精神。歌唱家駱玉笙在演唱時,發(fā)揮了她音域寬闊、抒情色彩濃郁的演唱風格,并糅進了悲壯蒼涼的演唱特點。強化了悲壯的、大義凜然、堅強不屈的音樂情緒。

四:音樂知識(以小組為單位自學)。

1:京韻大鼓。

2:彈詞。

五。小結,下課。

蝶戀花答李淑一教學設計篇二

教學目標:

1.披文入情,由辭體情。

2.體味本詞的寫作特色。

課時:一教時。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導入:

看《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作者是誰?

晏殊。

介紹:中國北宋重臣,詞人。字同叔。謚元獻,世稱晏元獻。范仲淹、歐陽修等皆出其門下。他擅長小令,多表現(xiàn)詩酒生活和悠閑情致,語言婉麗。他善于捕捉事物特征,熔鑄佳句,如“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千古傳誦。

今天,我們來學習的他另一首頗負盛名的詞作――《蝶戀花》。

二.文本研習:

1.聽課文錄音,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詞蘊含了作者怎樣的情緒。

……。

這是一首寫離別相思之情的詞,通過對昨夜到今朝所見景物的描寫,抒寫了離別及別后的傷痛。

2.這是一首婉約詩的代表作品,所謂婉約,指作者的情感不是直露而是通過富有情感的意象來表達的。請同學們找出這首詩的上闋哪些意象寫出了詩人的這種離愁。

……。

(1)蘭和菊本就含有某種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潔),這里用“愁煙”、“泣露“將它們人格化,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2)燕子在這里也賦予了作者的愁緒。一是借燕子的飛去寫出了女子敏感的心理;二是借燕子雙飛反襯了女子的孤單寂寞。

這與蘇軾《水調歌頭》:“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相類。

這樣,詩人的離愁就借助了蘭菊、燕子和明月含蓄地表達了出來。

3.再看下闋,詩人進一步通過意象抒寫了這樣的離情。我們再來找找哪些詞與上面照應。

……。

(1)“凋”碧樹,自然界的變化給予主人公的強烈感受。故“凋”字既寫出了景,又道出了情。

(2)既然主人公有著濃郁的離愁別恨,就要想法排遣,于是,她“便獨上高樓”。卻不料看到了一片無限寥廓的境界,這個空曠寂寞的環(huán)境更加重了詩人的空虛悵惘。

這句話意境開闊,借景抒情,被傳為千古佳句。

(3)“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主人公想要音書寄遠,可惜難以抵達,這樣就把愿望和悲現(xiàn)實的矛盾凸現(xiàn)在了人的面前,增添了全詞悠遠遼闊的意境和令人思之不盡的情致。

三.小結。背誦。

蝶戀花答李淑一教學設計篇三

本是毛澤東同志1957年寫的一首詞。這首詞既是懷念楊開慧,又是兼懷賀子珍,是寫給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兩個女人的,所以成了一首絕唱。課文的文字雖不多,但是其中隱含的道理比較深刻,語言樸實。

為了讓學生讀懂這首詞,這設計了這樣的環(huán)節(jié):

一、讓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先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將不懂的問題集體解決。

二、了解課文的寫作背景,品味重點詞句,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引入了李淑一寫給毛澤東的《菩薩蠻·驚夢》,幫助學生理解毛澤東為什么寫這首詞給李淑一的'原因,進一步感受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引導學生想象這首詞所展現(xiàn)的畫面。

這一環(huán)節(jié)需要學生好好想象,通過畫面的展示來理解文字背后的寓意。我讓學生閉上眼睛,慢慢地回憶詞的內容,學生都很投入。之后的談感受環(huán)節(jié),學生表現(xiàn)的非常積極。

對于詞的教學,我將繼續(xù)探索。

蝶戀花答李淑一教學設計篇四

《蝶戀花·答李淑一》是毛澤東寫于1957年5月11日的一首詞。該詞不僅是抒發(fā)悼念情感之作,寄托了毛澤東對夫人楊開慧烈士和親密戰(zhàn)友柳直荀烈士的無限深情以及對革命先烈的深切悼念和崇高敬意,歌頌了革命先烈生死不渝的革命情懷,激勵廣大人民捍衛(wèi)革命成果。

作品原文。

蝶戀花答李淑一教學設計篇五

《蝶戀花答李淑一》這是一首寓意深遠,內涵豐富,震撼人心的詩歌,它的出現(xiàn)不僅對古詩詞方面產生了積極的作用,而且對藝術歌曲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蝶戀花答李淑一》是偉大領袖毛澤東為在于反動派斗爭中犧牲的楊開慧(毛澤東的夫人)、柳直荀(李淑一的丈夫)兩位烈士所寫的。全國勝利后,李淑一同志在湖南長沙第十中學任語文教員。一九五七年春節(jié),李淑一寫信給毛澤東,談她讀了毛詩的感想,并附了一首她在三三年聽到柳直荀犧牲時寫的菩薩蠻。之后毛澤東作詞《蝶戀花》,并在一九五八年一月在《詩刊》發(fā)表時,題為《游仙(贈李淑一)》,而且在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出版《毛主席詩詞》時,改用現(xiàn)在的題目――《蝶戀花答李淑一》。

這首歌曲的歌詞如下:

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直上重霄九。

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

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這首詞詞中的“楊”指楊開慧;“柳”指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一八九八――一九三二)烈士?!兜麘倩ù鹄钍缫弧愤@首歌曲的歌詞流露出作者深厚的情意、深深地思念之情。通過豐富的想象,深邃的意境描寫,淋漓盡致表現(xiàn)了對先烈革命者們大無畏精神的贊美、歌頌,也體現(xiàn)看祖國人名對先烈的深情懷念和崇高敬意。

(一)旋律的特點。

《蝶戀花答李淑一》這首歌曲的旋律層次分明,降b大調,結束主和弦上。歌曲開頭第一句:我失驕楊君失柳。需要用朗誦的口吻歌唱,特別是在女中音演唱時那種渾厚、圓潤、通暢的音色很快就能把我們帶入深深地沉思之中;第二句:楊柳輕直上重霄九。緊接著一個八度大跳,這又需要豐富的想象力和氣息的控制,用輕盈的聲調歌唱,才能把我們帶入歌曲中所描繪的天宮,與前兩句形成鮮明的對比;第三句和第四句: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歌曲的中間段,也是全曲起承轉合的關鍵處,我們在演唱時,需要用朗誦語調來唱這抒情的旋律,加強氣息的支撐,注意頭腔的運用把聲音送出去,這樣才能把吳剛和嫦娥的形象生動的表現(xiàn)出來。第五句: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歌曲的最后部分是全曲的高潮部分,音區(qū)在高八度上來回走動,這時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找到氣息在小腹上的支點,再加上頭聲的運用,靠嘴唇咬字的力量使聲音通到小腹最深處、用氣息的支點來演唱,才能唱出圓潤,通透,有力度的聲音,再想象人民革命勝利給人帶來無比激動地心情和對烈士們的崇高敬意,使整首歌曲在高潮中結束。

(二)感情色彩的變化。

《蝶戀花答李淑一》這首歌曲,有很多作曲家譜曲。感情基調都是圍繞一個宗旨,我選的是由作曲家瞿希賢譜曲的歌譜。首先,是用深厚的、沉思的一種心情去演唱和悼念兩位烈士;其次,中間段描述了“楊”“柳”在月宮中受到了吳剛和嫦娥的崇高敬意,我們隨之進入一個非常欣喜、愉悅的氣氛之中,這里用了大量的主旋律來體現(xiàn)這種深厚的情感變化;最后,通過高八度的旋律走向使我們用一種強烈、激動地深情去演唱歌舞,在歌詞“飛”上出現(xiàn)ff,這是全曲的最高潮處,我們對烈士及革命先驅們的所有情感頃刻間爆發(fā)出來,非常振奮人心。

我們在演唱是必須把握好這首歌情感的深刻含義,才能在演唱時很好把握這首作品,唱出震撼、鼓舞和發(fā)人深思的深遠意境。

(三)古詩詞字的演唱。

《蝶戀花答李淑一》是由毛澤東作詞的一首詩。我們在學習古詩詞中經常會有一些多音字和通假字的出現(xiàn)。通過深入的分析和了解這首詩歌,我們在演唱時注意讀音要準確。例如“輕”指輕盈地飛升。“”讀“yao”第二聲,很多人唱成了“feng”或“yang”;例如“曾”在歌曲演唱“ceng”第二聲,不是唱“zeng”;歌曲中“雨”字,我們根據(jù)毛澤東的詩詞研究,在演唱“ru”讀第三聲,不是唱“yu”等。

總之,我們在演唱這首歌曲時要結合歌曲的意境、情感的變化、歌詞的正確發(fā)音和我們歌唱技巧,通過靈活運用和配合,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四、總結。

《蝶戀花答李淑一》是毛澤東為了歌頌和贊揚革命烈士們結合音樂作曲家而編成的一首藝術歌曲。通過對歌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歌詞的內涵分析和再結合音樂歌唱著們地演唱來完美的呈現(xiàn)出該作品深遠的歷史意義和不朽的藝術魅力。

蝶戀花答李淑一教學設計篇六

1、理解本詞在懷念親人的情懷中蘊含的豐富的內容。

2、理解詞作的浪漫主義特色。

1、楊開慧(1901-1930),乳名霞,字云錦,湖南長沙縣清泰都(鄉(xiāng))人,毛澤東恩師楊昌濟之女。毛澤東的夫人,1901年9月26日生于長沙東鄉(xiāng)板倉。1913年到長沙讀書,1918年隨父楊昌濟到北京1920年回湘讀書,參加反帝反封建斗爭,同年冬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中共湘區(qū)委員會當任機要和交通聯(lián)絡工作。1923年至1927年,隨毛澤東在上海、韶山、廣州、武漢等地從事革命活動。大革命失敗后,回到家鄉(xiāng)板倉,堅持地下工作1930年10月,被國民政府反動派逮捕,遭受嚴刑拷打,威逼利誘,始終堅貞不屈。曾任湖南省委書記的叛徒任卓宣向何鍵獻策稱:“楊開慧如能自首,勝過千萬人自首。”于是,審訊官提出,楊開慧只要宣布同毛澤東脫離關系即可自由。楊開慧則毅然回答:“死不足惜,惟愿潤之革命早日成功?!边@時,楊母找到蔡元培等,請他們發(fā)電報保釋。軍閥何鍵接電后,馬上下令行刑,并回復蔡元培等詭稱接到電報前已經處決。11月14日,楊開慧在長沙被殺害。此時在江西指揮紅軍反“圍剿”的毛澤東,得知楊開慧犧牲的消息,寄信給楊家說:“開慧之死,百身莫贖?!?/p>

2、本詞寫作背景。

1957年春節(jié),李淑一寫信給毛澤東,談她讀了毛詩的感想,并附了一首她在1933年聽到柳直荀犧牲時寫的《菩薩蠻》。毛澤東5月11日回信,寄上他的這首《蝶戀花》,李淑一詞中有“征人何處覓,六載無消息”句,故毛澤東上來就回答了烈士去處的問題。

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

首句“失”字是實寫,表達了對烈士的深切悼念,同失愛侶,兩個“失”字表達了共鳴之情,體現(xiàn)了對李淑一的革命情誼。

“驕楊”如何理解?為何不用“嬌”?

毛澤東解釋道:“女子為革命而喪其元,焉得不驕?”詞中開篇稱楊開慧為“驕楊”,就是借“驕陽”的諧音書寫了楊在自己心目中的如日中天的生命形態(tài),為革命灑盡熱血的精神品格,同時還透露了自己不無驕傲的內心自豪與積聚多年的無限愴痛。

(1962年,當友人章士釗請教作者“驕楊”一詞寓意時,毛澤東無限崇敬的說:“女子革命而喪其元(頭),焉得不驕?!”稍后,當二兒岸青、二兒媳邵華請求父親把《蝶戀花。答李淑一》手書給他們時,毛澤東當即鋪紙握筆,沉思有頃后,揮筆題寫:“我失楊花君失柳……”岸青邵華還當是父親筆誤,詢問道:“爸爸,不是‘驕楊’嗎?”毛澤東滿懷愛慕和懷念之情道:“稱‘楊花’也很貼切?!?。

第二句“楊柳”用諧音和比喻,兩位烈士的英魂像楊花柳絮一般輕輕飄飄地直上天去。其革命精神將傳布四方,鼓勵生者,教育來人,直至感動天上神仙。這里用“輕飏”二字,首先架設了從實到虛的.一個連接通道,其次,把感情從首句中表現(xiàn)得悲痛轉向對烈士革命精神永生的歌頌,這是這首詞的重心。所以,“輕飏”二字使詞的上半闋從地上到天上,從現(xiàn)實到幻想,產生了一種奇特的飛躍,很自然地完成了感情的轉變。這句用創(chuàng)造了一個幻想世界,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

這兩句從字面上看,寫烈士到天上后受到的熱情款待。從表現(xiàn)手法上看屬于用典。前一句寫烈士一方面向月宮仙人問好,另一方面又詢問仙家有什么特殊的東西,非常生動地描繪了烈士樂觀豪邁的性格。后一句寫吳剛捧出月宮里特有的禮物桂花酒來款待烈士,表現(xiàn)了烈士壯烈犧牲,仙人都為之感動的情景。

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嫦娥伸展寬大的衣袖在萬里長空中獻舞,這兩句是承上闋繼續(xù)寫仙人的敬意。后兩句寫想象英烈們知道自己為之奮斗的事業(yè)終于獲得成功,他們激動、興奮,以至于喜極而泣。“淚飛頓作傾盆雨”,烈士思想感情的巨大波濤借助這夸張的想象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出來?!昂鰣蟆倍职言~義從天上帶回人間,這種奇特非凡的想象,是浪漫主義的象征。沒有這種豐富靈動非凡的想象,就不能充分體現(xiàn)烈士輕飏飛動的靈魂和精神,詞作者的悲痛哀婉與思念之情也將難以達到言近旨遠的美學境界。

《蝶戀花答李淑一》本是一首悼亡詞,詩人卻使之升華,成為一曲忠魂頌。楊開慧不僅是妻子的角色,她和柳直荀一樣是無數(shù)烈士的光輝代表,詞中運用浪漫主義想象勾勒的烈士遠赴天國受到的禮遇,正表達了中國人民對英雄的美好情懷和高尚品格的崇敬。這一構想,使作品的情感空間一下超越了家人私情的狹小格局,升騰拓展出宏闊的社會歷史畫卷。懷念親人的內心情懷與宏闊的社會歷史達到了統(tǒng)一。

比較蘇軾的《江城子》蘇詞表達了對亡妻的不盡思念,很感人,但毛澤東沒有像蘇軾那樣僅僅表達夫妻之情,他的情感屬于他那氣象萬千的偉業(yè)。所以蘇軾“惟有淚千行”,而毛澤東則“淚飛頓作傾盆雨”,因為英烈們的事業(yè)感天地,泣鬼神。

本詞充滿浪漫主義色彩,具體表現(xiàn)手法有:

1、想象與夸張。

2、諧音與雙關。

3、用典:

用典可使詩歌語言精煉,又可增加內容的豐富性,增加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簡意豐、耐人尋味的效果,增強作品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這首詞,作者冥想吳剛、嫦娥兩個神話傳說中的人物迎接烈士的盛情,正具備這種增容的多層次感:人民對英雄的擁戴,對英雄業(yè)績的敬服,作者本人的領袖豪情(連廣寒宮里的非現(xiàn)實的人都如此歸順)等,詞意境界因而超越了字數(shù)的限制而更加開闊,詞的內蘊也因而豐厚起來。

1、背誦。

2、閱讀所發(fā)資料,體會詩人的情懷。

蝶戀花答李淑一教學設計篇七

1、理解本詞在懷念親人的情懷中蘊含的豐富的內容。

2、理解詞作的浪漫主義特色。

二、教學重點:詞人奇特的想象和典故在詞中的表現(xiàn)力。

三、教學難點:懷親的內心情懷與宏闊的社會歷史相統(tǒng)一。

四、教學過程。

(一)背景介紹:

1、楊開慧(1901-1930),乳名霞,字云錦,湖南長沙縣清泰都(鄉(xiāng))人,毛澤東恩師楊昌濟之女。毛澤東的夫人,1901年9月26日生于長沙東鄉(xiāng)板倉。19到長沙讀書,19隨父楊昌濟到北京19回湘讀書,參加反帝反封建斗爭,同年冬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中共湘區(qū)委員會當任機要和交通聯(lián)絡工作。1923年至1927年,隨毛澤東在上海、韶山、廣州、武漢等地從事革命活動。大革命失敗后,回到家鄉(xiāng)板倉,堅持地下工作1930年10月,被政府反動派逮捕,遭受嚴刑拷打,威逼利誘,始終堅貞不屈。曾任湖南省委書記的叛徒任卓宣向何鍵獻策稱:“楊開慧如能自首,勝過千萬人自首?!庇谑牵瑢徲嵐偬岢觯瑮铋_慧只要宣布同毛澤東脫離關系即可自由。楊開慧則毅然回答:“死不足惜,惟愿潤之革命早日成功。”這時,楊母找到蔡元培等,請他們發(fā)電報保釋。軍閥何鍵接電后,馬上下令行刑,并回復蔡元培等詭稱接到電報前已經處決。11月14日,楊開慧在長沙被殺害。此時在江西指揮紅軍反“圍剿”的毛澤東,得知楊開慧犧牲的消息,寄信給楊家說:“開慧之死,百身莫贖?!?/p>

2、本詞寫作背景。

1957年春節(jié),李淑一寫信給毛澤東,談她讀了毛詩的感想,并附了一首她在1933年聽到柳直荀犧牲時寫的《菩薩蠻》。毛澤東5月11日回信,寄上他的這首《蝶戀花》,李淑一詞中有“征人何處覓,六載無消息”句,故毛澤東上來就回答了烈士去處的問題。

(二)品味詞義,體會感情:。

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

首句“失”字是實寫,表達了對烈士的深切悼念,同失愛侶,兩個“失”字表達了共鳴之情,體現(xiàn)了對李淑一的革命情誼。

“驕楊”如何理解?為何不用“嬌”?

毛澤東解釋道:“女子為革命而喪其元,焉得不驕?”詞中開篇稱楊開慧為“驕楊”,就是借“驕陽”的諧音書寫了楊在自己心目中的如日中天的生命形態(tài),為革命灑盡熱血的精神品格,同時還透露了自己不無驕傲的內心自豪與積聚多年的無限愴痛。

(1962年,當友人章士釗請教作者“驕楊”一詞寓意時,毛澤東無限崇敬的說:“女子革命而喪其元(頭),焉得不驕?!”稍后,當二兒岸青、二兒媳邵華請求父親把《蝶戀花。答李淑一》手書給他們時,毛澤東當即鋪紙握筆,沉思有頃后,揮筆題寫:“我失楊花君失柳……”岸青邵華還當是父親筆誤,詢問道:“爸爸,不是‘驕楊’嗎?”毛澤東滿懷愛慕和懷念之情道:“稱‘楊花’也很貼切?!?。

第二句“楊柳”用諧音和比喻,兩位烈士的英魂像楊花柳絮一般輕輕飄飄地直上天去。其革命精神將傳布四方,鼓勵生者,教育來人,直至感動天上神仙。這里用“輕飏”二字,首先架設了從實到虛的一個連接通道,其次,把感情從首句中表現(xiàn)得悲痛轉向對烈士革命精神永生的歌頌,這是這首詞的重心。所以,“輕飏”二字使詞的上半闋從地上到天上,從現(xiàn)實到幻想,產生了一種奇特的飛躍,很自然地完成了感情的轉變。這句用創(chuàng)造了一個幻想世界,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

這兩句從字面上看,寫烈士到天上后受到的熱情款待。從表現(xiàn)手法上看屬于用典。前一句寫烈士一方面向月宮仙人問好,另一方面又詢問仙家有什么特殊的東西,非常生動地描繪了烈士樂觀豪邁的性格。后一句寫吳剛捧出月宮里特有的禮物桂花酒來款待烈士,表現(xiàn)了烈士壯烈犧牲,仙人都為之感動的情景。

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嫦娥伸展寬大的衣袖在萬里長空中獻舞,這兩句是承上闋繼續(xù)寫仙人的敬意。后兩句寫想象英烈們知道自己為之奮斗的事業(yè)終于獲得成功,他們激動、興奮,以至于喜極而泣?!皽I飛頓作傾盆雨”,烈士思想感情的巨大波濤借助這夸張的想象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出來。“忽報”二字把詞義從天上帶回人間,這種奇特非凡的想象,是浪漫主義的象征。沒有這種豐富靈動非凡的想象,就不能充分體現(xiàn)烈士輕飏飛動的靈魂和精神,詞作者的悲痛哀婉與思念之情也將難以達到言近旨遠的美學境界。

(三)比較閱讀,理解本悼亡詞的與眾不同之處。

《蝶戀花答李淑一》本是一首悼亡詞,詩人卻使之升華,成為一曲忠魂頌。楊開慧不僅是妻子的角色,她和柳直荀一樣是無數(shù)烈士的光輝代表,詞中運用浪漫主義想象勾勒的烈士遠赴天國受到的禮遇,正表達了中國人民對英雄的美好情懷和高尚品格的崇敬。這一構想,使作品的情感空間一下超越了家人私情的狹小格局,升騰拓展出宏闊的社會歷史畫卷。懷念親人的內心情懷與宏闊的社會歷史達到了統(tǒng)一。

比較蘇軾的《江城子》蘇詞表達了對亡妻的不盡思念,很感人,但毛澤東沒有像蘇軾那樣僅僅表達夫妻之情,他的情感屬于他那氣象萬千的偉業(yè)。所以蘇軾“惟有淚千行”,而毛澤東則“淚飛頓作傾盆雨”,因為英烈們的事業(yè)感天地,泣鬼神。

(四)本詞的藝術特色:

本詞充滿浪漫主義色彩,具體表現(xiàn)手法有:

1、想象與夸張。

2、諧音與雙關。

3、用典:

用典可使詩歌語言精煉,又可增加內容的豐富性,增加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簡意豐、耐人尋味的效果,增強作品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這首詞,作者冥想吳剛、嫦娥兩個神話傳說中的人物迎接烈士的盛情,正具備這種增容的.多層次感:人民對英雄的擁戴,對英雄業(yè)績的敬服,作者本人的領袖豪情(連廣寒宮里的非現(xiàn)實的人都如此歸順)等,詞意境界因而超越了字數(shù)的限制而更加開闊,詞的內蘊也因而豐厚起來。

(五)作業(yè)。

1、背誦。

2、閱讀所發(fā)資料,體會詩人的情懷。

蝶戀花答李淑一教學設計篇八

1把握詩歌意象,感悟全詩情感。

2對比賞析,體會詩歌煉字之妙。

[教學方法]。

1反復誦讀,體味詞情。

2透析意象,感悟詞意。

3對比解讀,把握詞境。

[教學過程]。

師:南朝江淹在其流傳千古的《別賦》中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是啊,我們的生命總會經遇一些我們雖不愿但卻讓我們永遠無法逃避的傷心之事,譬如離別。千百年來,凡俗的人們不得不為離別的無限愁恨所困,那百轉千回的情思融入文字,便成了曲曲哀婉悱側的絕唱。晏殊的《蝶戀花》正是其中之一。(投影晏殊《蝶戀花》詞作)。

師:好,下面先請同學自由地、輕聲地朗讀這首詞,注意體會詞作的情感。

(學生自由誦讀,教師有意識地聽,對個別學生進行適當點撥)。

師:好,我們請兩位同學來誦讀一下這首詞。注意把體會到的情感通過誦讀給大家傳達出來。讀完后,我們再請其他同學作簡單的點評。

(甲、乙兩個學生朗讀,甲讀得斷續(xù),引起學生低笑,乙則很流暢,并且語速柔緩,學生聽得很安靜)。

師:有同學主動來點評一下嗎?

生1:我覺得乙同學讀得好。很流暢。

師:只是因為流暢?

生1:也很有感情。

(學生笑)。

師:可以給我們具體說說嗎?

生2:老師,我來說。我覺得比較這兩個同學,乙讀得算不錯的,有一種離別的哀傷感,但還不夠。

(學生些微地熱烈起來,有人低聲要求生2朗讀)。

師:不如你給大家示范一下?

(生2稍頓,點頭,又沉吟片刻,然后閉目低誦,誦畢,其余學生默然,稍頃,掌聲如雷)。

生2:我覺得我能懂得她的心情。

師:她?她是誰?

生2:主人公。她在想念遠方的……情人吧,一個人,寂寞地想念,我能懂她的心情。

(有學生說了一句“你有經驗吧”,其余學生微笑,但神情若有所思)。

師:非常好!這位同學在學習過程中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充分調動了自己的生活體驗,即使這體驗并不完全同于詞作里的主人公,但也足以讓他與詞作產生共鳴,所以他能夠很好地把握詞作所要表達的情感。

生3:老師,我覺得不一定要調動我們自己的生活經驗,我們可以就當自己是詞里的主人公,體會她當時的心情,然后再去讀,效果也會很好。

(學生默然而思,微微頷首)。

師:而這樣的姿態(tài)會大大影響我們閱讀的質量。把我們自己放進文字里,我們就是暮秋時節(jié)寂寞地懷念著遠人的閨中少婦。我們就是亡國淪落的李后主,我們就是國破家敗丈夫去世的李清照……換一個身份,我們會做得更好。

(學生面有喜色,似有所得)。

(生中有低聲答者:菊花與蘭花)。

師:菊花與蘭花是什么樣子的?

生1:愁煙、泣露。

生2:哀愁、低泣,在寒煙中。

師:在深秋清晨氤氳的寒煙冷露中哀愁低泣。是花在哀愁低泣嗎?

生:不是,是人。

師:對。接著,你又看到什么?

生:看到羅幕和燕子。

師:細致一點。

生:羅幕染了深秋的寒意。燕子飛走了。

師:還有一個細節(jié)……。

生1:我在看月亮。月光一直照著我的庭院。

生2:不是吧?我覺得應該是在怨恨月光。

師:怨恨什么呢?

生:月光不懂我心里的愁苦,一直照著我。其實我想躲進黑暗里。

(學生低笑,點頭)。

師:何以見得是“一直”?

生:到曉。就是一直到天亮。

師:你一直沒有睡著?

生1:是啊。我在想念遠方的心上人,輾轉反側。

生2:我還登上高樓,昨夜西風凜冽,綠樹都枯了……是這樣吧,老師?

(學生笑,一齊點頭)。

師:對。非常好??磥泶蠹叶寄馨炎约悍胚M文字里,那么現(xiàn)在的領悟是不是比開始深刻多了。

(學生齊答“是”)。

師:好,那么大家再次自由誦讀一下這首詞。

(學生的'誦讀不約而同起來,迂回低緩,詞情蕩漾。)。

(生討論)。

生:有菊花、蘭花、羅幕、雙飛的燕子、明月等等。

師:可以詳細地闡述一下嗎?

生1:我覺得晏殊用“愁煙”“泣露”將“菊”“蘭”人格化了,借此抒發(fā)自己的哀愁;羅幕輕寒,其實是自己感到寒意,深秋的寒意,寂寞的寒意,但卻借羅幕表達;又用燕的雙飛,反襯出入的孤獨;借對明月的埋怨,含蓄地寫出自己徹夜未眠,更有力地表現(xiàn)自己的離恨之深。

師:你補充得很好。前面一位同學闡述得也相當精彩??磥硗瑢W們對這首詞理解得很深刻、很全面。下面我們再看一首詞。(投影杜安世《端正好)與晏殊《蝶戀花》,把印有兩首詞作的練習發(fā)給學生)。

端正好。

[宋]杜安世。

天微冷、雙燕辭去。

月明空照別離苦。透素光、穿朱戶。

夜來西風凋寒樹。

憑闌望、迢迢長路。

花箋寫就此情緒。

特寄傳、知何處?

蝶戀花。

[宋]晏殊。

蝶戀花答李淑一教學設計篇九

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別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

山長水闊知何處。

(學生有議論,贊晏殊的《蝶戀花》寫得好)。

師:這兩首詞作所要表達的意是相同的,都說“離別苦”。但是境界明顯不同。我聽大家的議論,應該比較看好《蝶戀花》。請大家就這兩首詞作中對應的詞句作簡單的分析,可以分組討論,一會請各組分別總結。

組1:老師,我來分析“天微冷、雙燕辭去”與“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兩句。我覺得杜安世的“雙燕辭去”的“辭”用得不好,好像燕子很有感情似的,善解人意向人辭行,這樣主人公的孤獨已經有了一點安慰了,那他所要表達的“離別苦”就不顯得苦了;但“燕子雙飛去”就不同了,這對燕子只顧著自己高興,成雙成對,沒有注意有人在看它們。很無情,這樣就顯得主人公很苦。

(學生微笑點頭)。

組2:“花箋寫就此情緒。特寄傳、知何處?”和“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兩句。我覺得晏殊的句子讀起來更讓人感到傷心欲絕。彩箋加上尺素,山長加上水闊,愈是想聯(lián)系,愈是沒出路,讀起來很難過。

組3:老師,我覺得“夜來西風凋寒樹”與“昨夜西風凋碧樹”這兩句給人的感受也不同。主要在“碧”“寒”兩字?!昂畼洹币呀浐耍焐蛄?;但“碧樹”一夜而凋就不同了,主人公可能因此會想到自己青春將要不再,紅顏易老啊,所以就更覺得“苦”。

師:對,非常好。很細致,很深刻。

組4:“憑闌望、迢迢長路”也不如“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我想一個人在冷落的深秋獨上高樓,想看遠方有沒有自己心上人的影子,但她“望盡天涯路”,什么都沒有看見,這個時候她的悲哀是說不出的,但我感受得到。杜安世的句子直白無味,我沒有感覺。

(學生笑)。

師:好。大家把握得非常好,經你們一分析,兩首詞的意境高低立見,我也豁然開朗,看來你們已經很好地掌握了“學法”,以后不用再擔心你們在詩詞閱讀方面的問題了。好,這節(jié)課我們收獲頗多,最后讓我們回到晏殊的《蝶戀花》,再一次低吟輕誦,再一次體會詞中令人“意奪神駭,心折骨驚”的“離別苦”。

(學生合書,低吟)。

蝶戀花答李淑一教學設計篇十

在《毛澤東詩詞集》中,毛澤東有3首詩是提及楊開慧的,依次是:《虞美人·枕上》、《賀新郎·別友》、《蝶戀花·答李淑一》。李淑一致信毛澤東索詩,毛澤東1957年5月11日復信:“開慧所述那一首不好(按:即《虞美人·枕上》),不要寫了吧。有《游仙》一首為贈。這種游仙,作者自己不在內,別于古之游仙詩。但詞里有之,如詠七夕之類?!?/p>

毛澤東的夫人楊開慧、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同是革命烈士,作者巧妙地把兩人的姓組合成“楊柳”,輕輕飄入云霄。烈士精神不死,作者用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頌揚烈士。詩作用古代美麗的神話傳說,吳剛、嫦娥在天上有知迎接忠魂,翩翩起舞,這場面是莊重而又熱烈的,沒有半點悲悲戚戚。人間忽然傳來勝利的喜訊,他們一道歡喜若狂,淚水化作雨水傾盆而下。

全詩詩意飄逸,感人至深?!皠e于古之游仙詩”,有別在作者的意境不同。“作者自己不在內”——是不在內一起“游仙”,詩中卻又處處見“我”。作者對先烈和親人思念深切,字字句句才情動于中,形于言。在3首思親詩中,這一詩別具一格。

按詞譜,《蝶戀花》前后片各5句(或第二句不分逗,成4句),4仄韻,不換韻。毛澤東填此詞,未依詞譜定格押韻,非一韻到底。毛澤東可能早聽到異議,認為“上下兩韻,不可改,只得仍之?!?《對〈毛主席詩詞十九首〉的批注》)在另一些詞牌中,確有古代詞人未按詞譜的規(guī)定用鄰韻的先例,但在填“蝶戀花”詞時換韻是罕見的。

蝶戀花答李淑一教學設計篇十一

1、沁園春·長沙(1925年)。

2、采桑子·重陽(1929年10月)。

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3、清平樂·會昌(1934年夏)。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戰(zhàn)士指看南粵,更加郁郁蔥蔥。

4、憶秦娥·婁山關(1935年2月)。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5、七律·長征(1935年10月)。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巨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6、沁園春·雪(1936年2月)。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竟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漢,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7、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1949年4月)。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距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8、七律·和柳亞子先生(1949年4月29日)。

飲茶粵海未能忘,索句渝州葉正黃。

三十一年還舊國,落花時節(jié)讀華章。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

9、水調歌頭·游泳(1956年6月)。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璧,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

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

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11、七律·到韶山(1959年6月)。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

紅旗卷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12、七絕·為李進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洞照(1961年9月9日)。

暮色蒼茫看勁松,亂云飛渡仍從容。

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

13、卜算子·詠梅(1961年12月)。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14、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1963年1月9日)。

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嗡嗡叫,幾聲凄厲,幾聲抽泣。螞蟻緣槐夸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正西風落葉下長安,飛鳴鏑。

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四海翻騰云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

蝶戀花答李淑一教學設計篇十二

一九五七年春節(jié),李淑一寫信給毛澤東,談她讀了毛詩的感想,并附了一首她在三三年聽到柳直荀犧牲時寫的菩薩蠻。毛澤東五月十一日回信,“淑一同志:惠書收到了。過于謙讓了。我們是一輩的人,不是前輩后輩關系,你所取的態(tài)度不適當,要改。已指出巫峽’,讀者已知所指何處,似不必再出現(xiàn)三峽’字樣。大作讀畢,感慨系之。開慧所述那一首不好,不要寫了吧。有《游仙》一首為贈。這種游仙,作者自己不在內,別于古之游仙詩。但詞里有之,如詠七夕之類。(下面為這首蝶戀花)”正式發(fā)表時,詞題改為“贈李淑一”,后又改為“答李淑一”。

李淑一詞中有“征人何處覓,六載無消息”句,故此毛澤東上來就回答了烈士的去處的問題。

這是毛詞中唯一的上下闕不同韻的詞。毛澤東寧愿轉韻也要用蝶戀花這個詞牌。

蝶戀花答李淑一教學設計篇十三

《蝶戀花?答李淑一》這篇課文以本年級的研究小課題為方向進行設計,讓學生通過搜集網絡信息,小組交流的方式理解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在多種形式的讀中了解詞意和作者感情。我覺得這篇課文的講授有以下幾個優(yōu)點:

1、通過小組分工的形式搜集背景知識,學生理解了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在小組交流中讀詞,理解詞的大意。

2、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讀出作者的感情,學生讀得有層次,并且對詞的'理解不斷深入。

3、教師的點撥與小結比較到位,掃除了學生理解的障礙。

反思這節(jié)課也有幾點不足:

1、教師設置了幾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在老師設定的框架中學習,設置的問題會不會限定了學生的回答。

2、交流背景知識的環(huán)節(jié),有些知識花太多的時間交流,完全可以一筆帶過。

3、堂上應該講得再少些,留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在堂上熟讀成誦。

總體來說,這節(jié)課的確是思路清晰、有條不紊地進行,學生在交流中理解了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在讀中了解的作者表達的感情,但是也許是詞對學生理解起來有難度,也許是教師在設置問題的時候不夠開放性,總覺得學生的回答就詞談詞,沒能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品出詞味,生活味很難。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蝶戀花答李淑一教學設計篇十四

中國的漢字非常有意思,很多都是由兩個字合起來的,本篇課文就根據(jù)漢字構字規(guī)律所編寫的一首非常有趣的兒歌,讀來朗朗上口。在教學設計中,我們必須徹底摒棄單調的認讀、繁瑣的分析,巧妙地借助教材這一載體,精心設計多種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朗讀中自主識字,在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yǎng)。

《日月明》這一課,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會意字的特點幫助學生識字。教這課時,教可將這些漢字畫成一幅圖畫,做成課件。如:教“明”,課件先演示出“紅日圖”,及漢字“日”,提示學生注意“紅日高照,光芒四射,非常明亮?!比缓笱菔尽懊髟聢D”,及漢字“月”,提示學生注意“明月皎潔”,日月交相輝映,讓學生看著課件中的圖畫,說出明字的由來。這樣,學不僅記住了字形而且還理解了字義。又如教“休”字,課件演示“一棵大樹”,然后出現(xiàn)一個人靠在大樹上休息,讓學生說說“休”字的由來。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自己認識其他生字,同時看課件中的其它圖畫,想想這么記住這些字。學生自學完后,讓學生做小老師,匯報自學情況。學生可能會說:“尖”上面小下面大就表示“尖”?!皬摹币蝗烁S在別人后面表示從?!翱础庇檬执钤谘劬ι媳硎究吹鹊?。讓學生在寬松、自然的狀態(tài)下進入情境,進入課文,去發(fā)現(xiàn)構字規(guī)律,掌握漢字結構,從而感悟漢字文化,積累語言文字。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上,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以獨立或隨機組合的方式組成學習小組,去了解字的組成,猜想字的意思,在小伙伴中進行交流,形成人人爭當小老師的局面。這樣,同學之間互幫互學,深化了對知識的認識;這樣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還給學生,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不難看出:孩子的潛能是巨大的。只要給他們機會、時間,孩子會發(fā)現(xiàn)很多很多。他們的團體合作意識會被調動起來,從而充分體驗合作的愉快。

蝶戀花答李淑一教學設計篇十五

李淑一,當時是湖南長沙第十中學語文教員,原來是楊開慧的好友,20世紀代就同毛澤東熟識。1950年1月17日,她給毛澤東寄去一信,把楊開慧犧牲的情景以及自己的近況告訴他。4月18日,毛澤東回信,深情地說:“直荀犧牲,撫孤成立,艱苦備嘗,極為佩慰?!?957年1月,《詩刊》創(chuàng)刊號發(fā)表毛澤東詩詞18首。李淑一讀后,把她在1933年悼念丈夫柳直荀的《菩薩蠻》詞寄給毛澤東。毛澤東回信給她,稱“有《游仙》一首為贈。這種“游仙”,作者自己不在內,別于古之游仙詩。但詞里有之如詠七夕之類”。這時,湖南師范學院學生在李淑一執(zhí)教的長沙第十中學實習,就寫信給作者,請將這首詞在院刊上發(fā)表。作者復信說:“《蝶戀花》一詞,可以在你們的刊物上發(fā)表?!队蜗伞犯摹洞鹄钍缫弧?。”

這首詞,上片寫楊開慧、柳直荀兩位烈士忠魂到月宮去,受到仙人吳剛的殷勤款待。下片寫仙人嫦娥為兩位烈士忠魂表演歌舞來表示歡迎。兩位烈士忠魂聽到革命勝利的消息,歡喜得掉下淚來。這首詞,表達出作者對兩位烈士無限崇敬的心情,也寫出了兩位烈士的革命精神。

上片:“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薄膀湕睢保笚铋_慧烈士,她忠于革命、勇于犧牲是值得驕傲的。作者寫兩位烈士的忠魂輕輕飄揚筆直升上九重天去。重霄九,古代神話認為天有九重,指天的極高處。作者想象只有圣潔的月宮才適合于接待兩位烈士的忠魂,這是對烈士崇敬的表現(xiàn)。

“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薄皢栍崱奔嬗袉柡煤陀崋柕囊馑迹且环N有禮貌的訊問,(據(jù)蕭滌非先生說,見前《水調歌頭·游泳》的“應”字注。如杜甫《重過何氏》:“問訊東橋竹,將軍有報書。”)吳剛,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稱他是漢朝西河人,跟仙人學修仙,犯了錯誤,被罰在月宮里砍桂樹。桂樹高五百丈,砍下去的斧頭剛舉起,桂樹被砍傷的地方立即長好,因此,他一直在砍。由于吳剛跟桂樹的關系,所以說他用桂花酒來待客,也想象吳剛已經從罰砍桂樹的勞役中釋放出來,成為月宮的接待貴賓的人員。曹植《仙人篇》:“玉樽盈桂酒?!币惨怨鹁茷橄扇孙嬃?。

下片“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薄痘茨献印び[冥訓》:“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之奔月宮?!眾?,后羿妻。漢文帝名恒,漢人改姮為嫦,因稱嫦娥。唐李商隱《嫦娥》詩:“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說嫦娥在月宮里夜夜看到碧海青天的單調景物,不免要感到寂寞,所以說:“寂寞嫦娥?!庇谩凹拍眱勺郑告隙饘χ一甑牡絹?,有很歡迎的意思。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五十六《舞曲歌辭》五《霓裳辭》:“一曰《霓裳羽衣曲》?!薄短埔菔贰吩唬骸傲_公遠多秘術,嘗與玄宗至月宮。”“仙女數(shù)百,皆素練霓衣,舞于廣庭。問其曲,曰《霓裳羽衣》。”所以說嫦娥舒展寬大的袖子舞蹈,來表示歡迎。不在月宮里舞蹈,卻說在“萬里長空”里舞,這是同下文的“淚飛化作傾盆雨”有關。倘在月宮里舞蹈,淚飛就不會如“傾盆雨”落到人間了。

“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睆摹扒覟橹一晡琛崩稂c明忠魂,忠指忠于革命。由于烈士忠于革命,所以在天上還關心人間,關心革命,這就緊接“忽報人間曾伏虎”,忠魂忽然聽見報道,說人間曾經降伏兇暴的虎狼,即指徹底打垮反動派。兩位烈士便歡喜得掉下淚來,眼淚頓時化作傾盆大雨。

在這首詞里,作者寫出了對兩位烈士的紀念。作者不是用個人的懷念來紀念烈士,是用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來告慰烈士的在天之靈。兩位烈士為革命而獻身,對他們來說,最偉大最寶貴的莫過于他們?yōu)橹疇奚母锩聵I(yè)了。把革命的偉大勝利的消息告慰烈士,這是對烈士的最好紀念。再說,這首詞結合美的神話來寫,云階月地的月宮是圣潔的,吳剛、嫦娥的神話是美好的,嫦娥的舞蹈更給人以美的想象,用這樣圣潔的月宮和美好的仙人來接待烈士的忠魂,表達出作者對烈士無限崇敬的心情,使這首詞具有浪漫主義的色彩。這種浪漫主義色彩的作品,在民間文學里也有,如《孔雀東南飛》的末了就寫:“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痹偃缌荷讲S⑴_的悲劇,末了的化蝶也是。這些都是人民對具有忠貞愛情者的美好的祝愿。這首詞是革命的文藝,具有更崇高的革命精神,所以具有的浪漫色彩,也更高于民間文學的祝愿。

最后,再對作者說的“游仙”說一下。游仙詩最早的淵源要追溯到屈原的《遠游》。屈原忠于祖國,正道直行,受到壞人的排擠,無處可以控訴,因此幻想自己跟仙人一起游行,天上地下各個遙遠的處所,沒有不經歷到的。后來曹操也寫了游仙詩,名《氣出倡》,稱“東到泰山,仙人玉女下來遨游”,“乃到昆侖之山,西王母側”,“共飲食到黃昏,多駕合坐,萬歲長,宜子孫”。曹操不相信神仙,他寫游仙詩,可能希望長壽,來統(tǒng)一中國。曹植有《仙人篇》:“韓終與王喬,要我于天衢?!辈苤驳挠蜗桑赡茉谡紊鲜軌褐?,所以有出世的思想。晉朝郭璞的《游仙詩》,《文選》李善注:“凡游仙之篇,皆所以滓穢塵網,錙銖纓紱,餐霞倒景,餌玉玄都。而璞之制,文多自敘,雖志狹中區(qū),而辭無俗累,見非前識,良有以也?!边@里指出游仙詩多講與仙人餐霞餌玉。郭璞多自敘,有他的特點。如“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借問蜉蝣輩,寧知龜鶴年”。講自己與仙人嬉游。這樣的游仙詩,作者自己都在內。自己不在內的游仙詩,像秦觀的《鵲橋仙》,寫七夕牛郎織女相會。如“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作者自己不在內。是一首《蝶戀花》,只是借仙家生活來構成一種高潔美好的情景,來寫出作者對烈士崇敬的心情,使傳統(tǒng)的游仙詩在作者的筆下有了一個新的表現(xiàn)。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3461575.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