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讀后感(專業(yè)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9 18:59:08
蓮花讀后感(專業(yè)16篇)
時間:2023-11-19 18:59:08     小編:文軒

讀后感是一種對書籍的再創(chuàng)造,通過個人的視角和感受,對書中故事、人物和主題進行解讀和評價。在寫讀后感之前,我們可以先做一些讀書筆記,記錄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讀后感是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后,對其內(nèi)容、作者觀點或主題思想進行個人感悟與評價的一種寫作形式。寫一篇精彩的讀后感需要我們在閱讀過程中積累信息、理解作者觀點,同時運用自己的觀點進行深入思考。以下是我整理的一些書籍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

蓮花讀后感篇一

看到本期的同讀共談“心如蓮花開”,使我心中大體了解了文章的脈路,應該講了一個人們常說的話題——心態(tài)。

本文引用了一個故事,道出了一個人生的啟迪,那就是——學會擁有一個蓮花般的心情。

蓮花,本文說它不慕牡丹之雍容華貴,不慕百合之馥郁馨香,不慕蘭花之優(yōu)雅美麗,不慕秀竹之修長挺拔,安靜地做著自己,守著自己,內(nèi)省不浮,也許,這就是蓮的精神,品質(zhì),值得我們學習的心態(tài)。

文章中,那位登上山頂而因為特殊情況而下不來山的朋友,他沒有想辦法放平心態(tài)打起精神走下山,則是垂頭喪氣坐在石頭抱怨自己,把自己登上山頂,尋找美景的快樂本末倒置,惹上一身氣,最后還是通過一位賣山珍的老人指點,才領(lǐng)略到心態(tài)的重要性。

在當你心生消極情態(tài)時,希望你能從容,換一種角度設(shè)想思考,只有這樣,你才具備了蓮的'心態(tài)。

蓮花讀后感篇二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氣的,在寧靜中透露著激越,在冷峻中保持著溫煦,在流動中體現(xiàn)著凝注。他繼承了佛家廣博的智慧與胸懷,輕輕一揮手袖,便裝凌云的壯志,巧妙地幻化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雋永與人性的溫情。他在一篇名為《海拔五百》的散文中寫道:“登山專家只看見山頂,不像我們,能享受海拔五百的樂趣?!蔽以贿@行文字很久感動。我們正在一種叫做“征服”的驅(qū)使中日漸遺落了一種知足常樂的平和心境,于是,我們只能努力想象“高處不勝寒”的孤冷,卻對半山腰的迷人景致視而不見,殊不知,沒有了自由的心情與平靜的心態(tài),再宏偉的目標終究是空想罷了。

拓展閱讀:林清玄《凋零的'美》。

坐在仁愛路一家樓上咖啡屋,看著路上的菩提樹葉子,一片一片地辭別枝極,飄落下來,有時一陣風來,菩提葉竟是滿天翻飛旋舞,在凋零中,有一種自在之美。

有幾株落得早的菩提樹已經(jīng)增生新葉,菩提樹的嫩葉介于鵝黃與粉紅之間,在陽光下,美麗如水月,透明似琉璃。在晶明的落地窗前,看見菩提樹的調(diào)零與新葉,使我想起憨山大師的一首詩:

世界光如水月,

身心皎若琉璃。

但見冰消澗底,

不知春上花枝。

這凋零與新生,原是同一個世界,澗底的冰雪融化了,與春景里枝頭的花開,原是同樣的美?;蛘撸獫局械难┦亲虧欉^花的雨水與露珠;也或者,那燦爛的花顏是吸了冰雪的乳汁而輝煌的吧!

一切因緣的雪融冰消或抽芽開花都是自然的,我們盡一切的努力也無法阻止一朵花的凋謝,因此,開花時看花開,凋謝時就欣賞花的飄零吧!我們盡一切努力,也不能使落下來的任何一片葉子回到枝頭,因此要存著敬重與深情的心,對待大地這種無言的呈現(xiàn)呀!

蓮花讀后感篇三

走過落盡繁華的梧桐樹下,你叫我停下來。

你閉著眼——嶙峋的枯葉,隨著這嶙峋的風,靜靜地落在你同樣嶙峋的肩上,我想為你拂去,你手輕輕的推開我,你說“這樣很好?!薄愕腵手如落葉一般嶙峋、一般無力。

好吧,葉落終是不可避免的——我只能承認,秋天確實來了。

我很少認真地去看秋天的落葉——我總認為那樣太傷感??椿ā暇斩嗪?!

還是幾年前,每當秋天,你抱著尚小的我,對著玲瑯滿目的菊,一盆一盆地指予我看:“這是白菊”、“這是墨菊”、“這是綠荷”……我最喜歡紫菊,只因它比其他菊花漂亮;你也喜歡紫菊,卻是看中了它的高雅不凡,清新怡人。

此后,當我每每看到菊花時,總拍著小手樂呵呵地說:“秋天來了,秋天來了!”而你,可愛地拉拉我的小手:“菊不總是秋天才開的,還有其他季節(jié)開的呢,真傻?!薄阋琅f美麗動人。

長大了些,從小學老師那兒知道了9到11月才是秋天。于是每當9月1日,不論天氣怎樣,總傻乎乎地拉著你去公園里賞菊——賞紫菊,還一邊高喊著“秋天來了,秋天來了!”你卻搖著扇子,輕輕扯去愈來愈多的白發(fā),慢慢地說:“再等天高云淡些,現(xiàn)在還不算真正的秋天?!?/p>

于是,我便接著等秋天。

我俯下身子,對你說:“紫菊開了,我們?nèi)タ醋暇蘸脝??”你的眸子依舊像從前那樣溫婉,露齒一笑。

我們之間其實就像葉落與花開,不是么?

蓮花讀后感篇四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葬花人;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

看不見你頭顱高懸,眼神輕蔑。

世界在旁人的雨水里變得安靜,變得孤獨,變得寂寞。變成了一個讓人悲傷的星球。

曾經(jīng)絢爛過,就別說一切是枉費。

生能盡歡,死亦無憾。

回到那一剎那,歲月無聲也讓人害怕,枯藤長出枝椏,原來時光已翩然輕擦,夢中樓上月下,站著眉目依舊的你啊,拂去衣上雪花,并肩看,天地浩大。

終是誰使弦斷,花落肩頭,恍惚迷離。

靜水流深,滄笙踏歌;三生陰晴圓缺,一朝悲歡離合。

人世間有百媚千紅,唯獨你是我情之所鐘。

問花花不語,為誰落?為誰開?算春色三分,半隨流水,半入塵埃,

資料。

換你心,為我心,始知相憶深。

人世間有百媚千紅,唯獨你是我情之所鐘。

多少紅顏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亂冢。

聽醒木一聲收,故事里她還在等候,說書人合扇說從頭,誰低眼,淚濕了衣袖。

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曾經(jīng)絢爛過,就別說一切是枉費。

蓄起亙古的情絲,揉碎殷紅的.相思。

江水孤寂,兩岸墨綠,到處站的都是你的身影。

蓄起亙古的情絲,揉碎殷紅的相思。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終于為那一身江南煙雨覆了天下,容華謝后,不過一場,山河永寂。

青石長階,染盡生離死別。

愿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誰在歲月里長長嘆息。

蓮花讀后感篇五

“生是過客跋涉虛無之境。”

看這本書的時候心里只是覺得寂靜巨大的寂靜。時光轟然碾過悲戚的故事一幕幕上演聚合離散醉生夢死死亡與奢靡的氣息仿佛破頁而出地縈繞周身。作者安妮寶貝毅然踏上行至墨脫的征程。墨脫傳說中蓮花隱藏的圣地但選擇探詢古老的神秘圣地無異于直視死亡。在路途上隨時有可能遇到塌方或泥石流而喪命生命就像一支蠟燭燃燒到根底端一陣風即可將它熄滅。

安妮寶貝就這樣摒棄塵世間的一切走向一條堅韌而隱忍的路途?!渡徎ā芬粫械膽c昭就像作者一樣與偶然結(jié)識的紀善生共同行至墨脫。描寫旅途的同時敘述了兩人各自的往事如電影一般在眼前一一浮現(xiàn)。紀善生特殊的境遇使他與獨斷獨行性情乖剌執(zhí)拗的蘇內(nèi)河惺惺相惜。與蘇內(nèi)河有幾分相似的慶昭與死亡擦肩而過從此遠離塵世喧囂在拉薩的日瑪旅館長期居住。兩人的命運似乎早已在冥冥中系于一線相遇早已注定。當他們歷盡千辛抵至墨脫慶昭才知道內(nèi)河兩年前因遭遇泥石流而死亡紀善生履行了來墨脫看望她的承諾。紀善生死了我相信。書中以一種玄妙的方式隱喻了他的死亡。沒有內(nèi)河的紀善生太孤獨不敢輕易摘下生活的虛偽面具。他對生命早已倦怠。他老了他累了。

涅磐即為一種超脫生死的意境。想追尋的就去追尋。不必考慮任何的負贅不必在乎任何人的言談。書中的人掙脫了一切枷鎖義無返顧地追尋真正的自由即使代價是生命也不曾踟躇。

而我是否可以像他們一樣執(zhí)著且摧枯拉朽。生命短暫得如過眼煙云時光飛逝得如隙間白駒我應該把握住自己把握住真正意義上的自由。生活真正的丑惡面目是平庸。渾渾噩噩地生活一眼就可以看到生命的盡頭正如跌宕進一個意興闌珊的瑣味的夢。或許人生不過就是南柯一夢在繁復的美麗與曲折悲歡之后悠然醒轉(zhuǎn)新炊卻猶未熟。而有的人無怨無悔有的人卻蹉跎歲月庸碌一生。

我想像內(nèi)河一樣我想像慶昭一樣我想像安妮寶貝一樣。讓自由成為生命的真諦踏上一條自己義無返顧的征程。

蓮花讀后感篇六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氣的,在寧靜中透露著激越,在冷峻中保持著溫煦,在流動中體現(xiàn)著凝注。他繼承了佛家廣博的智慧與胸懷,輕輕一揮手袖,便裝凌云的壯志,巧妙地幻化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雋永與人性的溫情。他在一篇名為《海拔五百》的散文中寫道:“登山專家只看見山頂,不像我們,能享受海拔五百的樂趣?!蔽以贿@行文字很久感動。我們正在一種叫做“征服”的驅(qū)使中日漸遺落了一種知足常樂的平和心境,于是,我們只能努力想象“高處不勝寒”的孤冷,卻對半山腰的迷人景致視而不見,殊不知,沒有了自由的心情與平靜的心態(tài),再宏偉的目標終究是空想罷了。

更多。

蓮花讀后感篇七

高貴素雅,纖塵莫染,一水獨芳的是蓮。

溫潤平和,品盡凡塵,一水獨香的是茶。

蓮開數(shù)瓣,圣潔中妖嬈著靈動的魅惑;茶散數(shù)味,質(zhì)樸中淺笑著空靈的嫣然,同是芬芳美好的事物,同有悠揚清遠的寓意。

喜歡上林清玄是在某一個清露晨流,新桐初引的清晨。柔柔的陽光透過半開的窗簾,輕輕的覆在紅木的書架上,給一個個書名鍍上了閃亮的金框,招搖著卷卷文字的幽香。

從此,喜歡上了林清玄,喜歡上了他的文字里遠離俗塵的清幽,喜歡上了他篇章里說不盡道不清的睿智禪意:佛性隨處可見,禪與人文的交融是那樣輕柔而不著痕跡,琉璃般的心,如大海一般的胸懷。

他,隨喜,隨業(yè),隨順,隨緣。他,總希望能找到一方屬于自己的凈土。對于他而言,文學便是他的凈土。因此,他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氣的,在寧靜中透露著激越,在冷峻中保持著溫煦,在流動中體現(xiàn)著凝注。他繼承了佛家廣博的智慧與胸懷,輕輕揮一揮衣袖,便將凌云的壯志,巧妙地幻化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雋永與人性的那一點溫情。

在他的文字里,隨處可見暮鼓晨鐘的悠遠深邃,那是仿佛空山中林棲者笑看紅塵的遠目,低吟淺唱著超脫了然的心境,在三千大世界中自得的回響著追逐功名利碌的人們無法聆聽的音符。

愛因斯坦曾說過:“生活方式只有兩種,一種是認為世上沒有奇跡,一種是認為無事不是奇跡?!闭J為世上沒有奇跡的人,內(nèi)心是空洞的;認為無事不是奇跡的人內(nèi)心是甜蜜的,還能把甜蜜分給別人。而林清玄就是那種內(nèi)心有甜美的汁液,并能分享的人。他利用文學這種特殊的蜜汁與大家一同分享他的理念。他希望人能明確情感的價值,追尋美好的境界,體會文明的生活。他堅持寫作,對于他而言寫作是一種道心,苦樂如是,成敗如是,得失亦如是。書桌是他的供桌,是他的壇城,是他的朝圣,也是他的凈土,他愿以筆焚香,來供養(yǎng)這個世界,供養(yǎng)眾生,供養(yǎng)一切的“有情”。

他寫生活,卻又超脫于生活;寄意禪,卻又品味人生?!渡徎ㄏ闫肥巧徟c茶,禪與生活水天一色般完美的結(jié)合。

著禪的博大精深和寧靜致遠,香片則氤氳著茶的清香馥郁及美好經(jīng)驗的提升。

禪與茶本是一味,生活與茶禪,則是無不一味。

隨手翻一翻《蓮花香片》,那茶味禪味,味味一味的灑脫就如偈語般智慧無窮的俯瞰著蕓蕓眾生的事態(tài)萬千。

誰說禪離我們的生活太遠太空?

煩躁,苦悶,憂郁時,禪是最好的解藥。

禪,是清幽的境界,比燥悶的沙漠中幽綠的綠洲來得清涼,比高山孤寺中幽長的晨鐘來得灑脫。

掙扎在生活的磨練中,忙忙碌碌也有想靜的時候。

于是想要一杯茶,苦茶。

水是透明無垢的,煙是朦朧虛幻的.,茶葉就在無垢與虛幻的沖擊下由杯底向上翻涌著舒展著干癟的身軀,然后在杯中歡喜的仰望著杯口那一片狹小的天空,興許就這樣滿足了,冒出一兩個氣泡,旋轉(zhuǎn)著寂寞的歌謠沉入杯底。

聽茶的沉吟,水的寧靜,煙的清幽,心也開始飄然。卸下沉重的包袱,才發(fā)現(xiàn)忙忙碌碌,一天就這樣度過,好似忙得暈頭轉(zhuǎn)向,其實是自己原本就不知方向??傄詾檫@世上有太多事需要去做,但世界不少你一個。沒有你,太陽還是照舊東升西落。

我們有時是忙昏頭了,連自己的極限都忘記了,去追求太過遙遠的夢想,去了解不必要的事情真相。其實有的事并非事在人為,如同我們管不了云卷云舒,花開花落。太多的事不是我們力所能及的,太多的死結(jié)不是我們所能解開的,倒不如停下來歇一歇,靜下心,喝一口香茗,與禪共鳴。

禪不是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幻月。禪在茶里,茶在生活中。人生如茶,沉苦時要加一點清涼的菊花,激越時要加一點內(nèi)蘊的普洱;在苦中猶有向上飛揚的心,在樂里不失去敏銳深刻的態(tài)度;這樣,生命的茶才能越陳越醇,越泡越香;生命的禪才能越思越深,越想越誠。

也許茶終究會變淡,但已不必介意,因為你的心中已留下茶的余韻。只要你已靜下心,那余韻就會伴著淡淡的夜光,給你愉悅的夢境。

當你從煩躁,苦悶,憂郁中解脫,精神抖擻的重新投入人生的拼搏,你不必想禪,只需記得在空閑時留給自己祥和的心境。

而禪茶之香,則飄逸在人生的點點滴滴里,那種香,是“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暗香,是“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的冷香,是“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恒久之香,一寸就有千絲萬縷。

蓮花讀后感篇八

12月24日安妮寶貝的《蓮花》,述說的是兩個年輕人徒步走到墨脫,期間所發(fā)生的事情。由于最近中國唯一沒有公路通往的地方――墨脫,已經(jīng)成功通公路了。便想起這本小說。

《蓮花》,描述了前往墨脫的所見所聞,期間的險境,自然,都讓我一度想要去看看。不過,還是沒有書中人的信念與耐力。書中的主人,善生和內(nèi)河從小一起玩,一起長大,一起經(jīng)歷喜與悲。但是,隨著人的成長,他們各自經(jīng)歷了坎坷與悲劇。對于善生,內(nèi)河,我無法判定他們是幸運的或是不幸的。蕓蕓眾生,有幾個人能找到直抵心靈的朋友?真正懂得對方的心,體諒對方,照顧對方,無需言語的表達,一個表情,一個眼神即可明白心中的感情,或許,現(xiàn)實的人正在苦苦地追求著這樣的精神伴侶。

然而,我覺得善生與內(nèi)河太冷靜,太理智,以至于無法享受普通人“麻木”的幸福。所以,他們都無法得到來自對方給予的自己所要的真正的幸福。善生的兩次婚姻均沒有愛情,第一次只有功利,第二次只為結(jié)婚而結(jié)婚,他沒有把任何一個女人放在心內(nèi),這樣的婚姻注定是要失敗的。在善生決定到墨脫探望內(nèi)河,感受到了善生心中對內(nèi)河的真摯,不滅的感情。墨脫,正是善生和內(nèi)河兩人感情的棲息地,沒有雜質(zhì),純凈。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蓮花讀后感篇九

安妮寶貝的《蓮花》讀畢,仍是有患得患失的悵然。只是覺得在自己的精神也如同綁系在安妮身上必需的綁腿,經(jīng)歷過翻山越嶺的跋涉,驟然停下來,原本麻痹的意識便開始清晰起來。

不是那種由于長期連續(xù)風塵仆仆勞頓后腫脹的鈍感,而是一種尖銳的,實實在在的,蠶食般啃噬的凌遲。整個旅程便是個拖沓的過程。所有的敘述在一路的結(jié)伴同行中,將意識深處的苦悶及精神寄托蜿蜒的隨著疲憊但不歇的腳步,盤旋著,一圈一圈,延伸上去,抵達心中既定的皈依――墨脫。

是否便是個朝圣的過程?或是這披星戴月的追尋是為了某種由于內(nèi)心負罪感沉重而刻意選擇的救贖。善生,慶昭,內(nèi)河。敘述的角色便在一個平面上互相轉(zhuǎn)換。很詭異的寫法。恣意的任性,很多時候,我甚至混淆了其敘述角度,其中不乏我由于精神高度緊繃或是急于求成而走馬觀花帶來的如此混淆。我?guī)状蔚膽岩善鹱约旱呐袛?,不知道是自己的錯覺還是確實我的思維稱了安妮的本意,在她的意識流的敘述中,盤根錯節(jié)起來。內(nèi)河慶昭幾次在我眼前模糊起來,如洇了水的潮濕的墨跡一樣,攤成一團不分彼此了?;蛟S安妮本意便是說,內(nèi)河慶昭便彼此是對方另外的一個存在,其實本是一個人,只是以不同的具體的形式出現(xiàn),只是一個比較真實鮮活的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體現(xiàn)在其本身便是敘述角度之一,很感謝這樣的安排,我們從慶昭的眼中看到了一個豐滿的善生,而由于完成對善生的完整的解剖,對他性格以及行為的具象的剝離,我們卻又從善生的夢囈般孤獨的敘述中,萃取出一個若隱若現(xiàn)的人物及這人物身上承載的彼此之間的故事。緩緩的回憶之河在陽光輝映下波光粼粼,只是未料及猝然狂風驟雨,水流暴漲,回憶的堤岸,承受不了負載,在幾欲崩潰下,傾訴就成了一種感情的流瀉,一種郁悶的緩解與分擔。于是整個傾訴與聆聽的過程便串聯(lián)了整個故事的脈絡筋骨,只是這筋骨中我看到更多的是先于彼此遇上之前就帶有的宿命的傷害及疤痕。于是你會發(fā)現(xiàn)這跟日本巖井俊二《情書》的手法有驚人的相似,都是從一個敘述的主體中抽離出另一個與故事息息相關(guān)的人物及其故事,并且由于對回憶的復蘇重現(xiàn),使得整個敘述更豐滿完整,更讓人喟嘆。這是段不能抹殺并在此去經(jīng)年后仍讓你在心痛中聞到芳香的記憶。

只是善生慶昭由于傾訴聆聽之后是否便對彼此曾經(jīng)的認可并產(chǎn)生感情的偎依,書中也很曖昧,沒有清晰的暗示或是直接的闡明。不過相信是“愛”了。即使表面看起來,兩人的感情官能即愛的能力已經(jīng)荒廢了,畢竟兩人看起來都驚人的相似的對周圍,對結(jié)果冷漠,但對過程沉溺。但相信他們是“愛”了,假如照安妮的定義:愛只是一種思維方式。它是一種信仰。它是愿意在某段時間里,與一個人互相交換歷史,記憶及時間的信任。交換各自生命中重要而隱匿的部分。卻對各自無所求。透徹全文,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這由于傾訴的需要而對彼此敞開心扉便是“愛”了。原來在戀人面前我們可以如此的絮叨,即使是自言自語。把握每次傾訴聆聽的端倪,我們便更一步一步靠近“愛”了。

天生感情殘缺的兩人在彼此面前互相坦陳傷口是否便意味著更大的傷害還是由于彼此對傷害的認同感并互相安慰便得以稀釋或抵消。不能斷言。畢竟感情以及由此帶來傷害是不能夠用物理科學電磁領(lǐng)域的“負負得正”現(xiàn)象來解釋的。“后來我知道,必須接受生命里注定殘缺和難以如愿的部分。要接受那些被禁忌的不能見到光明的東西。在這個世間。有一些無法抵達的地方,無法靠近的人,無法完成的事情,無法占有的感情,無法修復的缺陷?!卑材葸€是對這世界仍是絕望多于些微的希望,只是表現(xiàn)的形式由先前的在城市石頭森林離群索居蛻變成另外的形式:流浪放逐自我。她還是對這個世界信任不起來,決絕得殘酷,不由分說就將一切籠罩整個陰晦窒息的稀薄空氣,讓我們在其中茍延殘喘。同樣一輪月亮她看到的往往都是虧損晦暗而不是盈滿清澈,她一直都是這么堅決的冷酷。宿命,悲觀,絕望,血腥,漂泊,晦暗……`一直都是她溺愛的字眼及不曾偏離的觀察判斷世界的原則跟標準。她一直冷漠得很殘酷。于是她更習慣的并一直是咬牙切齒的咽著血腥的敘述。我們從他的文字中聞不到任何清新的氣息而只是讓我們不得不掩鼻而過的腥味。

只是她的堅強這次似乎有了妥協(xié)(抑或是對世界有了重新的認識,認為抗爭已經(jīng)變得無謂或是無力),她在放逐流浪的過程中竭力擺脫世俗的羈絆但最終也回歸到物化的世界。于是,契機便出現(xiàn)了,慶昭把本屬于善生跟內(nèi)河的書信以及故事連同她跟善生的一起交付了“我”。于是疼痛不再隱私。情緒便蔓延到不相關(guān)的人。這違背了她一向的原則。她一直都是孤獨桀驁的人,即使是痛也是自己的事情。她一直有不為人知的過去及疼痛,只是不愿意也不屑去透露表現(xiàn)。脆弱的人往往需要一個堅強的外表。我故做堅強是因為我害怕傷害。當你這樣孤決的想當然的時候你卻承受更大的傷害。我們常常想,我痛苦的很孤單你知道嗎?我們急需傾訴。于是,我們便學會交付,交付幸福,交付痛苦。交付生命中任何可以交付的歷史曾經(jīng)并無所求,于是我們學會“愛”了。

看到尖銳的棱角圓滑起來,不再是那樣咄咄逼人的一味只是傷害??吹桨材萑缦聹剀暗奈淖治乙矔牡氖嬲瓜乱恢本o鎖的眉頭。“有時候他會想象等到他們彼此老去的時候,再在一起,是否會有更多的理解。這種理解的界限是,他將不會再試圖為自己所做過的一切做出任何解釋。他將會因為隱藏了自己對這個世界的抗爭和無能為力而覺得安全。而在他老去的時候,也許他會試圖告訴她這一切。他所有的虛空,困惑,失望以及軟弱。她也將如此?!?/p>

尖銳的棱角逐漸圓滑起來,失了她原本的乖戾跟刺痛,不再是那樣咄咄逼人的一味只是傷害。文字洶涌的猛獸關(guān)進了囚籠。不再肆意的張牙舞爪。只是我們要多久才能習慣適應這本不屬于她的,異常的我們接受不了的溫和呢?她釋然了。我是否也可以不揪著不放呢?我不知道!

蓮花讀后感篇十

“不,善生,我不需要成就。”蘇內(nèi)河如是說。她反復向紀善生表示,他們是不同的,盡管他們是自己一生之中唯一的朋友。我想作者想要通過這種沖突來深化人物的特立鮮明的性格以及命運吧?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經(jīng)常在看書的時候哭泣―――我發(fā)現(xiàn)自己越來越容易被感動,我聽人說,人其實時越活越赤裸的,越成熟越具備付出深情的能力。同時,從17、18時才逐漸形成的觀念及理想也變得越來越清晰,當然,這得益于我對《蓮花》的反復閱讀。蘇內(nèi)河那么坦然的說出,她不需要成就。而《血色浪漫》里面的李奎勇在臨死之前對鐘躍民說的那些話再次印證了內(nèi)河的坦然和正確性。我知道,這世上的許多人并不是像人想的那樣,無知無覺的被利益驅(qū)使,最后到頭來發(fā)現(xiàn)自己獲得的時一場空。人其實是在與旁人的關(guān)系以及這種關(guān)系外延出來的責任之中喪失自我并變成一個不屬于自己的人,他或許是父母的孩子,愛人的配偶,愛人父母的半子女,子女的父母,朋友的朋友,老師的學生,最后,是社會的人。愛因斯坦及馬克思智慧的揭露了這一點,在贊嘆他們敏銳和智慧之余,不得不說,這是人作為一個個體的悲哀,尤其是在現(xiàn)代,或者說,任何時候均無差別,太陽之下,確實沒有新鮮事。

現(xiàn)在在大學里,確實比高中時閑散了許多,從而變得無所事事起來,我有足夠的時間去消化和感悟這種空虛,昆德拉說,人的生命如果只有一次,那么跟沒有存在過是沒有區(qū)別的。然而事實上,我,以及所有同類的生命確實是只有一次的,人類除了肉體可以無限循環(huán),確實無法留下什么。我發(fā)覺自己沒有集體榮譽感,對自己是偉大人類社會的一員沒有自豪感,反而迫不及待的想與之脫離關(guān)系,這一點我至今百思不得其解,因為我畢竟是真心的覺得人類社會很偉大。

不過,我又很慶幸,屬于我個人的觀念變得日漸清晰,我知道我將來要做什么,那是獨立的理想,而不是被任何人、事、物脅迫,想到這一點我覺得很開心,正因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得知我將不會虛度它,這多么令我暢懷。許多人都說過,人活著就是為了承受痛苦。既然這是一種必然,那么最好還是選擇一種自己更愿意承受的痛苦來承受。所以我發(fā)現(xiàn),我也可以不需要成就。一個人,若真的想怎么樣,是沒有任何東西能夠阻止的。

慶昭總是不相信與人的情感,這使我不太喜歡她?;蛟S情感這種東西變得泛濫起來確實不太值得相信,或者因為遭受傷害而覺得它弱小、不可靠,而不再值得被信任,但我始終相信,真情實感是這世界上唯一無堅不摧、無堅可摧的東西。人可以在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的情況下,同時擁有這種維系,它們絕對不是完全對立的,只要情感維系不被所謂的責任義務取而代之、遮蓋本質(zhì),那么它也將保持其本身的真實性并不使人厭倦、疲憊、感到牽絆??辞暹@個事實,我知道我將要離開了。所以我快樂。

蓮花讀后感篇十一

《茉莉香片》就像張愛玲開頭描述的,讓人感到苦澀。整個基調(diào)讓人感到非常的沉郁。聶傳慶內(nèi)心的扭曲與變態(tài),是在過度壓抑的環(huán)境中生活太久造成的。在張愛玲的小說中多以女子做為闡述的主線,但在《茉莉香片》中卻著重的刻畫了聶傳慶一個帶有女性氣質(zhì)的男子形象。

聶傳慶是一個孤傲的形象,他不招人喜歡,別人不喜歡他。但他同樣也不喜歡別人。他耳朵有點聾,最討厭在公車上遇到熟人,但在公車上偏偏遇到了言教授的女兒丹朱。丹朱是一個開朗熱心的“善”女人。他和聶傳慶的性格是截然相反的兩類人。但朱丹卻很愿意去找聶傳慶和他交談。因為她覺得自己應該幫聶傳慶。讓聶傳慶從孤獨中走出來,但她卻不知她的舉動卻在不輕易間“誘惑”了聶傳慶,雖說她不是有意的。

聶傳慶對丹朱內(nèi)心充滿著茅盾,他一面對丹朱及其的憎厭,只因為丹朱是言教授的女兒,他變態(tài)的認為是丹朱搶走了他的一切,搶走了他的幸福。但另一面他又知道丹朱是一個好女人,他自己也不得不被她吸引。但丹朱一直把聶傳慶當做朋友,甚至是個“女人”。就是因為聶傳慶的懦弱與孤僻。使丹朱不把他當做一般男子來看,甚至對他沒有一點的防備。在寂靜的夜里和聶傳慶單獨走在一起也不會有一點害怕。對于這些聶傳慶內(nèi)心是知道的。每想到這些他就更加的憎恨丹朱。因為他覺得自己一切不幸都是丹朱造成的。甚至認為丹朱就不應該存在這個世界。享有丹朱一切的應該是自己。包括丹朱的積極,進取以及她的朋友。

聶傳慶的遭遇是值得同情的,在沒有父愛的環(huán)境里,造就了他扭曲的性格。他確實活得很不幸,活的很壓抑。但他對丹朱的憎恨是無知,對丹朱父親的傾慕是變態(tài)的,他為何不把自己的不幸怪罪于言教授呢?只因為他和他的母親一樣“愛上”了同樣一個人。對于他的“精神偶像”他又怎么恨得起來呢?對言教授的傾慕讓他無法安心讀書,言教授的責罵會讓他感到心痛難過。父親再怎樣罵,罵他狗豬他也不會有一點難過,因為他對他的父親除了憎恨外,更加的是看不起。他把與丹朱結(jié)婚當做自己可以逃出地獄的救命稻草。變態(tài)的認為只要和言家有關(guān)系,哪怕是婚姻自己也能得到幸福。甚至認為只要和丹朱結(jié)婚,便可以支配她,他可以從精神施虐她,從中得到滿足。聶傳慶不僅自己是無能的,他的想法更是可恥的。

在故事的結(jié)尾,聶傳慶積累在心中的怨氣火山似的爆發(fā),他無情的用腳摧殘著丹朱,流露的是殘忍與邪惡。和他懦弱的性格完全不符合。這種轉(zhuǎn)變只因為性格的扭曲與壓抑,無法發(fā)泄所導致的惡果。

蓮花讀后感篇十二

“在這個粗魯?shù)臅r代,細膩是要有的;在這個赤裸的時代,含蓄是要有的;在這個魯莽的時代,溫柔是要有的……只愿人人心間蓮花開?!庇痪砟稌?,我,緩緩翻開了泛黃的紙頁,踱步進入林清玄締造的“另類桃源”。

第一次拿起林老的書,沒有那么多的注定,更無平身所期待的巧合。只是孩童單純的向往吧。白凈素雅的書畫上鐫刻著五個濃墨潑灑出的大字——《處處蓮花開》。一瞬的邂逅,讓心無由的安靜,就若一桶摻著荷香的月光從頭頂緩緩傾瀉,釋光散香。我只想覓一個角落,安安靜靜地去了解這本書,認認真真地去訪尋這個人,無關(guān)任何嘈雜。

開卷。一頁頁白紙黑字,更像一朵朵傾盡溫柔描繪出的芙蓉花。每一字,樸實平淡,卻又是在平淡中醞釀出一個最純最凈的世界。林老說:“以平凡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思,以溫柔心除掛礙?!笔橇?,說出這樣話的人,怎能不擁有一個至善至美的心。怎能不從繁雜中道出一縷禪意?心又澈了一層。

細品林老的書,總會發(fā)現(xiàn),書中萬千總轉(zhuǎn)過一個“禪”字。無論是處處綻開的蓮花,還是一壺溫來下酒的月光,亦或是纏綿于詩詞間的微微茶香,佛性,深入其每一寸。也許是和兩次隱山修行有關(guān)吧,林清玄執(zhí)著于將最深奧的禪意化入筆下一紙素箋中。也有人嘲諷林清玄,他們說,林清玄文章的禪意總是淺之又淺,無需多想,早已自現(xiàn),這樣的文章只稱的上“偽禪”。對于這樣的評價,我是否定的。一個比喻便能盡述我的思量:林老就如一座跨越人佛兩界的橋,他將佛性的“凈”遍灑人間,誠然,他也將塵世的情懷融入“禪”中?!靶拿绖t萬物皆美,情深則萬象皆深”,這便是林老對“禪”最好的解讀。

蓮花處處開,香意自散來。我欣賞林老的這份通徹,更愿意將林老對文字的追求化為我筆下的源源動力。

我多想要似林老般書寫下如水如境的生命之態(tài)。我愿意在繾綣雜世中以情思、以淡然去凝結(jié)一抹厚重墨香。我渴望以己之筆,去勾勒出一條緩緩漫過赤裸腳踝的淺溪,讓文字的暢意四散開來。我向往筆下的文字能還讀者一份本心,誠如林老的文字之于冷血殺人囚犯。我在這邊仰望那頭林老那座高山,一顆飄忽的心似一頁汲滿靈氣的白紙潛入無盡海底,懂得沉淀累積,無關(guān)功名。

最后,謹以林老的一句話作為這篇小感的結(jié)尾:

我愿意學習蝴蝶,再次蛻變,再次祝愿,既不思慮,也不彷徨,既不回頭,也不憂傷。

蓮花讀后感篇十三

彼岸的絕望之花開滿薔薇的島嶼花朵。對于花朵,安妮總有一中割舍不斷的情結(jié)——蓮花。"蓮花代表一種誕生,清除污垢,在黑暗中趨于光。一個超脫幻想的世界的誕生。"。

《蓮花》講述了慶昭和善生,在陌生和偶然中邂逅,然后結(jié)伴前行墨脫,運著善生心中的女子蘇內(nèi)河的故事。故事的情節(jié)簡單,但其中關(guān)于每一個人:變幻的心里,隱秘的敘述卻在荒蕪蒼涼的旅途中大篇大篇的展開,想讀者詮釋每個人千瘡百孔的內(nèi)心,最終所有的繁華,瘋狂,掙扎,絕望,都在宿命的掌心中得于平息。

讀到安妮的文字,總會被她的情緒所導引,被她的情感所震撼。在她的筆下人生猶如一場苦行,在這苦行中有鮮活的人物以及他們的故事。"追尋"是蓮花的主題,絕決它的基調(diào)。文字簡潔樸素,仿佛寫在清冽的水中:——慶昭,善生,內(nèi)河——故事浮現(xiàn)在眼前。這一過程仿佛是一場巨大的傾訴,發(fā)生在對話中。但更多的是來自于他們內(nèi)心的獨白,寂寞的大段獨白。表面平靜無瀾,但內(nèi)心早已暗涌成大海。無一例外,在安妮的小說中,必定有一個這樣的女子:身處邊緣,清冽暴力,分裂的生長,能把一切世俗的東西才在腳下,不懈一顧,但同時有需要大量的感情來填補內(nèi)心的空缺。那種矛盾的痛苦以及性格的缺失,不喜歡擔任何責任的存在,就如同身處絕境邊緣,極端危險,卻兀自迎風而笑,把正個世界拋在身后。內(nèi)河,《蓮花》中最大大的謎,也是承載關(guān)于一些邊緣生活的載體:在她身上,我們再次讀到她有別于眾人普通生活的人生:沒有親情的獨自成長,過早涉世,不被應許的愛情,顛沛流離———自由,孤獨,桀驁,漂泊,人生。而故事的另一個主角,善生,正如內(nèi)河所說,整個人就是一個巨大的傷口。因為他根本就不愛自己。善生的大半生,都背負著別人的夙愿與天長地久,沿著傳統(tǒng)意義和主流世界設(shè)定好的人生軌跡慢慢滑行。工作,結(jié)婚,生兒育女。和所有其他的人一樣。然而,卻無奈,疲憊,空虛,厭倦生活,厭倦一切,直到最終放棄一切,失去一切。墨脫,內(nèi)河,這是一個路途,唯一的,最后的,屬于他自己的路!

安妮作品中的人物仿佛永遠都逃脫不了宿命的掌心。她在內(nèi)河身上寄予了一種神秘的氣質(zhì),受到命運的支配。關(guān)于內(nèi)河的出生,她也描繪得相當唯美:母親看到的河,由高山頂上的雪花和雨水融化而成,平靜寬闊,閃爍只寶石半摧殘的銀亮光芒,跋涉過山巒平原,穿越過村莊,漫過家里的門檻,當穿越而過的時候,河面上綻放了大朵大朵的花,像粉紅的燈籠,漂浮著遠行。大和就如蛇一般緩緩滑行,除了后門,蜿蜒而去。這無意是對內(nèi)河一生的概括:精彩,豐滿,多舛!而善生,那一個同樣來自另一個時空的生命,一株失蹤于晚石炭熱帶雨林中,從鹽化石中被臨摹,然后復活的植物:細而寂靜的葉尖,獨自不能被參照的意志。命中注定,他將從時空中消失,杳無音訊。畢竟,一開始,他就不屬于這個世界,如同內(nèi)河!

一如繼往,書中的絕望,依舊多情而溫綿。

高中時代的內(nèi)河,幼小的完美主義者,渴望感情,追尋感情,帶著火焰撲向他那郁郁不得志的美術(shù)老師——一個已婚的男子。她迅猛地撲向他,撲向她的愛情。而她的愛情,不過是擁抱鏡中那個尋自我認同以及感情的女子,帶者危險的使命!而他,只不過一個失敗的容易手幻覺誘惑的人!愛戀如此純粹劇烈,卻終究無用?,F(xiàn)實面前,不堪一擊,灰飛煙滅,難以挽回。對感情的需索如此卑微真切,不過是需要來自另一個人的重視肯定。十年后,當她奮力推開善生,哭喊著連滾帶爬地靠近尸床,緊緊拉著那男人的尸體不放,并持續(xù)地沙啞失聲的喉嚨發(fā)出歇斯底里的慘叫時,一切,不明而喻:苦難青春所留下的創(chuàng)傷,依舊明亮!時間終究不能愈合彼時的傷痕!其實,她對他早就沒有了愛,也沒有任何恨意。在醫(yī)院,只看到自己淪陷于卑微苦難的青春,無能為力。心中有的,只是憐憫!這是多么虛無的一件事!"我們掙扎的意義何在?"絕望。無奈。

有的人即使在認識多年以后仍然很陌生,彼此之間總是有一種隔膜存在,仿佛走在河的兩岸,遙遙相對,不可觸;。而有些人在出場的一瞬間就是靠近的。"這是一種直覺!。內(nèi)河和善生,他們之間不是世俗層面上的愛情關(guān)系,他們之間是一種復雜而深沉的情意,包括忠誠,羞恥,疏遠,信任,傷害,慰藉,溫暖,冷漠。

他們從一開始就不屬于這個世界!命中注定他們最終將離去。

"如果我們在這個世紀的光明已謝,是否會前往另一個世界。"。

"來,來,來,善生,跟我來"熟悉的聲音來自遠方的召喚。

內(nèi)河說自己是一個走鋼絲的人,走過去是虛無。命中注定要漂泊一生。一直徘徊在世間的邊緣。

蓮花讀后感篇十四

安妮寶貝的《蓮花》,述說的是兩個年輕人徒步走到墨脫,期間所發(fā)生的事情。由于最近中國唯一沒有公路通往的地方――墨脫,已經(jīng)成功通公路了。便想起這本小說。

《蓮花》,描述了前往墨脫的所見所聞,期間的險境,自然,都讓我一度想要去看看。不過,還是沒有書中人的信念與耐力。書中的主人,善生和內(nèi)河從小一起玩,一起長大,一起經(jīng)歷喜與悲。但是,隨著人的成長,他們各自經(jīng)歷了坎坷與悲劇。對于善生,內(nèi)河,我無法判定他們是幸運的或是不幸的。蕓蕓眾生,有幾個人能找到直抵心靈的朋友?真正懂得對方的心,體諒對方,照顧對方,無需言語的表達,一個表情,一個眼神即可明白心中的感情,或許,現(xiàn)實的人正在苦苦地追求著這樣的精神伴侶。

然而,我覺得善生與內(nèi)河太冷靜,太理智,以至于無法享受普通人“麻木”的幸福。所以,他們都無法得到來自對方給予的自己所要的真正的幸福。善生的兩次婚姻均沒有愛情,第一次只有功利,第二次只為結(jié)婚而結(jié)婚,他沒有把任何一個女人放在心內(nèi),這樣的婚姻注定是要失敗的。在善生決定到墨脫探望內(nèi)河,感受到了善生心中對內(nèi)河的真摯,不滅的感情。

墨脫,正是善生和內(nèi)河兩人感情的棲息地,沒有雜質(zhì),純凈。

蓮花讀后感篇十五

點著臺燈看完了《蓮花》的最后幾頁。這一天我感覺分不清現(xiàn)實和自我了。也許墨脫真的是蓮的隱池,超凡脫俗,不容許有一絲塵土,連帶讀者的思緒也是那樣純凈,仿佛在天際一般。

我不明白也無法想象靈魂和肉體的不同步,也許我可以設(shè)想一下,這就如同你追尋的富裕物質(zhì)生活和你的物質(zhì)儲備不同步是一樣的。善生靈魂對某些東西的缺失和之后他對情感的麻木都源于他的童年。在別人眼里他是快樂的成功的,可他從未得到過內(nèi)心的快樂,也許他的心靈已經(jīng)沒有渴望了。內(nèi)河,倒是一個執(zhí)著的女子,不想說是固執(zhí),因為執(zhí)著是褒義。

也許她是快樂的,也許她是在漂泊中尋找歸宿,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追尋什么,只是不斷的前行。我沒有她的勇氣和毅力,只不過我想也許每個人都一樣,誰也不確定自己最終的目的地是哪里,只是在不斷的行進過程中過著這一生。興許晚年回首,才恍然大悟,哦,原來我是這樣走完的。也許這人生再來一次,我會有不同的想法和路線,可是生命是公平的',我們沒辦法按照自己的路線前進只能不斷前行,過程中想想前面的路,回頭看看走過的路。

最后我承認看完這本書后,我有點飄飄然,分不清自我了。

蓮花讀后感篇十六

墨脫。蓮花隱秘的圣地。在看安妮寶貝的《蓮花》之前,我從未聽說過世上有墨脫這個地方,更沒有在地圖上見到過,但卻一下子喜歡上那里,那個隱秘蓮花的圣地,超脫凡俗。

佛家里,蓮花是不可取代的宗教圣物,觀音與如來的蓮花座就是一種圣明的象征,所以聽說有一個隱秘蓮花的圣地,自是神往。紀善生與慶昭前往墨脫的路充滿了艱難險阻,有著路經(jīng)許多城市鄉(xiāng)村都無法面臨的危險情況,安妮的描寫與敘述讓人身臨其境。或許墨脫真的是圣地,所以遠離塵世,讓世俗之人無法接近,也只有慶昭、紀善生、蘇內(nèi)河能夠到達。他們的目的地不是圣地,只是墨脫,到達與不到達都不會有太多的興奮或是遺憾,因為他們一定會到達。想起那句古老的話,心誠則靈,心若是不誠,即使再怎樣身體力行,也無法到達夢的彼岸。所以當許多人都無法到達墨脫而望塵莫及的時候,他們可以不畏艱難地走過一道道陰霾,穿越風沙,劃破手掌,堅定希望,一直到路的盡頭。

他們可以算是墨脫最虔誠的朝圣者。

他們的虔誠,他們墨脫的目的地,只因為一個愛字,是愛,不是愛情。當一個男孩與一個女孩之間只有愛而沒有愛情的時候,我會想到紀善生和蘇內(nèi)河,所以后來看郭敬明的《悲傷逆流成河》的時候,看著齊銘和易瑤,我想到了《蓮花》。

紀善生因為年少時父親的死去,生活在母親的陰影里,內(nèi)心苦苦地想要掙脫卻又一切順從母親,從不會反對什么,不做違背母親心意的事,即使是要犧牲掉自己的什么。因此他是寂寞的,是他的寂寞接納了蘇內(nèi)河。他從不和別人交朋友,從不試著接受一個女孩的愛慕,自閉,沉悶,憂郁,與眾人隔絕。他和內(nèi)河同是天涯淪落人,只是不同的是內(nèi)河勇于接受,尋覓所有,而善生,只會冷漠地拒絕。所以她帶著他在夏令營的一個晚上去看蝴蝶,他可以陪她去打掉孩子,他可以和她背對著背睡在同一張床上,他枕著她的長發(fā)。后來,即使兩個人已經(jīng)十幾年不見,依然通信,見了面,依然談笑風生。再后來,即使內(nèi)河死去,唯一可以幫她取走遺物的,仍是善生。他和她沒有愛情,卻有愛,是彼此一生唯一的朋友,縱然彼此的人生之路,永遠地截然不同。

善生為了自己工作上的利益和一個自己不愛的`女子結(jié)婚,幾年之后有彼此離開。第二個妻子為他割腕自殺,雖然不曾死掉,可是愛情已經(jīng)不在了。紀善生不會愛別人,不愛他的母親,不愛他的妻子,他只會愛自己,如果還有,那就是內(nèi)河,蘇內(nèi)河。

而蘇內(nèi)河,那個十幾歲便與一個大她很多的美術(shù)老師私奔的女孩,也是不幸福的。童年的過去讓她在別人的心里不再貞潔,加上沒有父親的陰影,除了善生沒有人愿意和她在一起。內(nèi)河,她曾轟烈烈地愛過,美麗過,掙扎過,但到頭來,最最受傷的,仍是當初愛得最深的,內(nèi)河。

當年幼的蘇內(nèi)河在黑板的角落寫下她的名字的時候,善生與她的一生,便注定終將顛覆。幾番的風雨周折,尋覓掙扎,愛,受傷,一次次地躺在善生的床上,與善生背對著背,彼此難過,然后黎明的時候,悄悄地離開,又一次尋找沒有成果的愛。愛,她一直尋覓,卻一直無法得到。兩個人彼此溫暖,只有愛,沒有愛情。因為沒有愛情,所以無需彼此折磨,因為有愛,所以善生在內(nèi)河死后,回去一個陌生的地方,領(lǐng)回她的遺物。有愛而沒有愛情的彼此。

我相信安妮是想告訴我們,或者是我讀到,世間種種萬象,也許有些朋友同事同學,只會永遠愛你,關(guān)懷你,給予你無盡的溫暖,為你提供不需回報的幫助,可是,不能給予你愛情。

愛情不是愛,愛是一個人的事,而愛情,是兩個人的事。蘇內(nèi)河與紀善生都只是一個人的愛,所以會感動,不會感傷,不為愛情的愛。

蓮花代表一種新生,超脫凡塵。18歲,不曾有過愛情,不曉得愛情的純潔,但是,愛的純潔,感謝安妮,我懂得了。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3455782.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