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融化與凝固教學設計(通用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9 17:13:05
八年級物理融化與凝固教學設計(通用14篇)
時間:2023-11-19 17:13:05     小編:夢幻泡

總結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回顧所學知識,還可以提升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做出明智決策需要我們充分權衡各種因素。希望大家能從這些范文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寫作思路和表達方式。

八年級物理融化與凝固教學設計篇一

了解物質常見的三種狀態(tài)及狀態(tài)之間是可以轉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義,了解晶體和非晶體的區(qū)別。

了解熔化曲線和凝固曲線的物理意義。

教學重難點。

探究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和凝固的規(guī)律;學習利用圖像分析數(shù)據(jù)找規(guī)律方法。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引言:

物質的三種狀態(tài)及變化。

1、物質有三態(tài):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

2、物質從一種狀態(tài)變成另一種狀態(tài)叫做物態(tài)變。

二、新課:

探究實驗:

1、提出問題:不同物質的熔化與凝固的規(guī)律一嗎?主要是探究熔化與凝固時的溫度變化、狀態(tài)變化規(guī)律。

2、假設和猜想:不同物質的熔化規(guī)律相同。不同物質的熔化規(guī)律不相同。實驗所需器材。

3、試驗設計及要求:把硫代硫酸鈉和蠟加熱,并把溫度計放入兩種物質中,從40℃開始1分鐘觀察它們的狀態(tài)和讀出相應的溫度,直到全部熔化后為止。

思考:

對海波的加熱方式是水浴加熱,實驗中為什么要水浴加熱?

注意事項:

(1)注意溫度計和酒精燈的正確使用。

(2)熔化過程中攪拌器要不斷輕輕攪拌。

4、海波與蠟的熔化曲線分析。

5、結論:

1、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溫度;(達到48℃)熔化過程吸收熱量,保持溫度不變。

2、石蠟沒有一定的熔化溫度。熔化過程吸收熱量,溫度升高。

(二)熔化。

常見的晶體和非晶體。

晶體:海波、冰、食鹽、萘、各種金屬。

非晶體:蠟、松香、玻璃、瀝青。

1、晶體有一定的熔化溫度;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化溫度。

2、熔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

3、晶體熔化條件:

(1)達到熔點;

(2)繼續(xù)吸熱。

幾種晶體物質的熔點。

(三)凝固。

1、晶體凝固時有確定的溫度;非晶體凝固時沒有確定的溫度。

2、凝固點:液態(tài)晶體物質凝固時的溫度。同一種晶體物質,凝固點=熔點。

3、晶體凝固條件:

(1)達到凝固點;

(2)繼續(xù)放熱。

(四)熔化吸熱、凝固放熱。

解釋現(xiàn)象。

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溫度為0℃的房間里,冰能不能繼續(xù)熔化?

八年級物理融化與凝固教學設計篇二

由于這節(jié)課是學生動手探究操作,得出在晶體熔化時溫度保持不變難以控制,并課堂40分鐘時間不夠充足,導致以往多次學生實驗不太成功,那就為之后分析其科學規(guī)律設置了障礙,以致這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無法在課堂上順利完成,學生聽得還是一知半解。見到如此,我備課時調整了教學方法,把學生探究改成了演示,但雖然使用演示溫度計,課堂能夠容易調控教學進程,但是存在問題也是顯而易見,前面幾桌能夠看見溫度變化,但是后面同學還是不能讀出溫度計示數(shù)。但更重要學生不能觀察到物態(tài)變化,不能調動學生自由參與其中科學探索樂趣。

今后的改進意見:

1、對于如何上好這節(jié)課,最關健還是學生對實驗完成效果,否則就無從談起,但如何在40分鐘不僅要求學生能設計實驗并完成操作過程,畫出圖象規(guī)律,這對學生動手能力和組員之間配合協(xié)作能力要有很高要求。所以在課堂前就要省略實驗操作過程,只要求學生能夠能夠通過觀察實驗現(xiàn)象,然后總結規(guī)律,這樣就可為下面討論節(jié)省大量時間。

2、藥品少量點,還要用適合溫水加熱,千萬不能用熱水和冷水。

3、觀察數(shù)據(jù)后在書中表格圖紙上繪制圖線時,要控制好小組討論的`氣氛,使小組每位同學都參入到學習中去,達到共同掌握好知識的效果。

4、在教學中做為老師定要先進行演示,發(fā)現(xiàn)其中操作方法和規(guī)律及實驗改進方法,然后才能在課堂上容易調控學生實驗進程,注重學生分析能力培養(yǎng)。

八年級物理融化與凝固教學設計篇三

a.凝固。

b.液化。

c.熔化。

d.凝華。

2.以下關于物態(tài)變化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嚴寒的冬天,一直冰凍的衣服也會變干,這是升華現(xiàn)象。

b.放在衣櫥里的樟腦丸最終“消失“了,這是蒸發(fā)現(xiàn)象。

c.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有冰花,這是凝華現(xiàn)象。

d.用久的白熾燈泡內壁發(fā)黑,這是凝固現(xiàn)象。

3.下列現(xiàn)象發(fā)生的過程中,吸收熱量的一組是()。

(1)春天,冰雪融化匯成溪流。

(2)夏天,從冰箱里面拿出來的飲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霧在太陽出來后散去。

(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現(xiàn)了霜.

a.(1)(2)。

b.(1)(3)。

c.(3)(4)。

d.(2)(4)。

4.萘的熔點和凝固點都是80℃,當溫度恰是80℃時,萘將處于()。

a.固態(tài)。

b.液態(tài)。

c.固液共存態(tài)。

d.以上三種情況均可能。

5.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夏天,我們看到的冰糕冒“白氣”是一種汽化現(xiàn)象。

b.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c.高壓鍋是利用液體沸點隨液面上方氣體壓強的增大而降低,使食物容易被煮熟。

d.電冰箱是利用致冷物質迅速蒸發(fā)吸熱;使電冰箱內溫度降低。

6.下列現(xiàn)象與物態(tài)變化對應正確的是()。

a.天氣突然變熱墻上起汽水--液化。

b.打開熱水瓶蓋,瓶口冒“白汽”--汽化。

c.冬天洗熱水澡時,窗玻璃“模糊”--升華。

d.冬天的早晨,草坪上的青草葉上有霜--凝固。

7.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a.春天的早晨經常出現(xiàn)大霧,這是汽化現(xiàn)象。

b.夏天揭開冰棒包裝后會看到冰棒冒“白汽”,這是凝華現(xiàn)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現(xiàn)小的露珠,這是液化現(xiàn)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會出現(xiàn)白色的霜,這是凝固現(xiàn)象。

8.下列是對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熱現(xiàn)象的解釋,其中正確的是()。

a.冬天在菜窖里放幾桶水,利用水凝固放熱防止菜被凍壞。

b.衣柜里的樟腦丸變小是因為樟腦丸蒸發(fā)了。

c.清晨花草上的小露珠是由空氣液化而形成的。

d.發(fā)燒時在身體上擦些酒精降溫是因為酒精的溫度低。

9.下列物態(tài)變化中,都需要吸熱的是()。

a.熔化、汽化。

b.汽化、凝固。

c.液化、凝華。

d.熔化、升華。

八年級物理融化與凝固教學設計篇四

探究實驗:

1.提出問題:不同物質的熔化與凝固的規(guī)律一嗎?

主要是探究熔化與凝固時的溫度變化、狀態(tài)變化規(guī)律。

2.假設和猜想:

不同物質的熔化規(guī)律相同。

不同物質的熔化規(guī)律不相同。

實驗所需器材。

3、試驗設計及要求。

把硫代硫酸鈉和蠟加熱,并把溫度計放入兩種物質中,從40℃開始1分鐘觀察它們的狀態(tài)和讀出相應的溫度,直到全部熔化后為止。

為了觀察它們的狀態(tài)和溫度設計表格。

思考:

對海波的加熱方式是水浴加熱,實驗中為什么要水浴加熱?

注意事項:

(1、)。

(2、)熔化過程中攪拌器要不斷輕輕攪拌。

4、海波與蠟的熔化曲線分析。

5、結論:

1.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溫度;(達到48℃)。

熔化過程吸收熱量,保持溫度不變。

2.石蠟沒有一定的熔化溫度。熔化過程吸收熱量,溫度升高。

(二、)熔化。

常見的晶體和非晶體。

晶體:海波、冰、食鹽、萘、各種金屬。

非晶體:蠟、松香、玻璃、瀝青。

1.晶體有一定的熔化溫度;。

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化溫度。

2.熔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

3.晶體熔化條件:

(1)達到熔點;。

(2)繼續(xù)吸熱。

幾種晶體物質的熔點。

(三、)凝固。

1.晶體凝固時有確定的溫度;。

非晶體凝固時沒有確定的溫度。

2.凝固點:液態(tài)晶體物質凝固時的溫度。

同一種晶體物質,凝固點=熔點。

3.晶體凝固條件:

(1)達到凝固點;。

(2)繼續(xù)放熱。

(四、)熔化吸熱、凝固放熱。

解釋現(xiàn)象。

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溫度為0℃的房間里,冰能不能繼續(xù)熔化?

八年級物理融化與凝固教學設計篇五

一、復習測評:

成的,把_______________規(guī)定為0℃,把___________規(guī)定為100℃。

2、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1)根據(jù)待測物體溫度變化范圍,選擇_________合適的溫度計。

的示數(shù)________后方可讀數(shù)。

(3)讀數(shù)時,溫度計不能離開__________,視線必須與溫度計的___________相平。

溫是35℃,那么體溫計的示數(shù)為()。

a、38℃;b、37℃c、36℃d、35℃。

二、新課探究。

(一)引入課題:常見的物質有以互相轉化,例如,,。

1、熔化:。2、凝固:

3、汽化:。4、液化:

5、升華:。6、凝華:

(二)新課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

1、提出問題:2、猜想與假設。

3、設計試驗和進行實驗:

(1)參照課本圖4.2-1,需要器材有:

(2)酒精燈的使用:嚴禁;用完酒精燈必須用蓋滅,不。

能,萬一灑出的酒精在桌子上燃燒起來,不要驚慌,立即。

(3)進行實驗并數(shù)據(jù)記錄:

(4)評估:利用數(shù)據(jù)作出圖像。

(5)說明凝固的過程,并在坐標中作出海波、蠟的凝固圖像。(6)歸納總結:。

1固體分為和。

2晶體:。

3非晶體:。

4熔點:;凝固點:,同一晶體的。

熔點凝固點(相等或不相等)。非晶體沒熔點和凝固點,

5不同晶體的熔點,冰的熔點是,課本84頁小資料中熔點最高的物質是,熔點最低的物質是。

6熔化時熱(填吸或放)。

三、練習與提高。

1、晶體熔化的條件是。

________,這是個_______熱過程。

跟它的________相同,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溫度是_______的,所以非晶體沒有一定的________。

5、如圖所示,是錫的熔化和凝固的圖象,根據(jù)圖象回答:

(1)錫的熔點是______,凝固點是_____。

(2)在bc段,錫處于____________狀態(tài);在de段,錫處于________狀態(tài)。

(3)錫的熔化用了______min,它熔化過程中要______熱,但溫度_______。

(4)錫從10min到12min這段時間間隔內處于___________狀態(tài)。

6、晶體在熔化過程中:()。

a.溫度保持不變,放出熱量b.溫度保持不變,吸收熱量。

c.溫度上升,吸收熱量d.溫度下降,放出熱量。

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一般物質在熔化和凝固的過程中,溫度均保持不變。

b.物體吸收熱量后,溫度一定升高。

c.同一物質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

d.0℃的冰比0℃的水冷一些。

8、下列各組物質中,都是晶體的是:()。

a.冰和水b。銅和固態(tài)水銀。

c.玻璃和石蠟d。海波和萘。

八年級物理融化與凝固教學設計篇六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理解氣態(tài)、固態(tài)和液態(tài)是物質存在的三種形態(tài)。

了解物質的固態(tài)和液態(tài)之間是可以轉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義,了解晶體和非晶體的區(qū)別。

了解熔化曲線和凝固曲線的物理含義。

2、過程和方法。

通過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變化的規(guī)律,感知發(fā)生狀態(tài)變化的條件。

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了解圖像是一種比較直觀的表示物理量變化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對自然現(xiàn)象的關心,產生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的情感。

重點:探究熔化、凝固的規(guī)律。

難點:正確得出熔化、凝固的規(guī)律。

教學器材:杯、水、溫度計、海波、蠟、酒精燈。

教學課時:2課時。

八年級物理融化與凝固教學設計篇七

熔化和凝固是兩種重要的物態(tài)變化,也是生活中常見的兩種現(xiàn)象。學生在小學自然常識學習的基礎上,加之日常生活中的無意觀察,對這兩種現(xiàn)象已有一定的感性認識。教材將其編排于《物質三態(tài)溫度的測量》和《汽化和液化》這兩節(jié)之后,《升華和凝華》和《水循環(huán)》兩節(jié)之前,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即既是對前兩節(jié)知識、能力的鞏固,又為學習后兩節(jié)的內容打了基礎。就本節(jié)內容的編排體現(xiàn)了以下特點:一是突出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二是強調了“過程與方法”,即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2、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探究晶體、非晶體的熔化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概括能力。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通過對實驗的觀察、分析、概括,總結出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并能用圖象表示出來。

1、知識與技能:

(2)知道晶體和非晶體的區(qū)別及熔點和凝固點。

(3)了解熔化圖象和凝固圖象的物理意義。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固體的熔化過程,培養(yǎng)觀察能力。

(2)通過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感知發(fā)生物態(tài)變化的條件,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通過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認識圖象、利用圖象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對自然現(xiàn)象的關心,產生樂于探索自然的情感。

(2)通過實驗培養(yǎng)善于實踐和克服困難的良好意志和品質。

實驗室現(xiàn)有器材基本能滿足本節(jié)課所需實驗器材。冰的來源,可由教師課前利用冰柜或冰箱自制,保存在保溫箱或保溫瓶中備用。相關知識的光盤、圖片學校已配備。相關的投影片需教師課前自制。

實驗探究——閱讀分析——討論歸納。

1、創(chuàng)設情趣,引入新課。

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探索自然的情感,可以借助于播放教學光盤《水的故事》引入新課,教師板題:

2、討論歸納:

在引入新課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歸納熔化和凝固的含義。由于學生對物質的三態(tài)及汽化、液化等知識已掌握,所以采用討論法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活躍了課堂氣氛,但教師要注意把握教學時間。

3、探究冰、松香熔化時的特點:

探究過程通常包括:提出問題,猜想假設、設計實驗、實驗探究,分析論證、交流評估。

(1)由于初二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尚有限,因此,在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時要盡量使問題的口徑小一些,但又不能讓學生的問題局限于教師設定的圈子內。

(2)組織學生猜想、假設時,要調動全體學生的思維,使不同學生的不同猜想都能在全體同學面前表達出來。這樣不僅體現(xiàn)了面向全體,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活躍了課堂氣氛。

(3)實驗設計??梢龑W生自讀教材相關內容,讓學生從中體會如何設計實驗方案,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思維能力。

(4)實驗探究是教學的重點之一。組織學生分組實驗時,教師必須明確實驗順序,先做冰熔化實驗,再做松香熔化實驗,要求學生正確使用器材,提醒學生觀察溫度計示數(shù)的同時還要觀察冰或松香的狀態(tài)變化情況,并及時正確記錄現(xiàn)象和數(shù)據(jù)。

(5)在實驗探索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論證猜想假設,然后交全班交流。

4、總結歸納——形成規(guī)律。

在探究的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分別畫出冰和松香熔化的圖象,然后打出冰、松香熔化圖象的投影片,引導學生討論冰熔化和松香熔化時溫度的特點,以及吸熱、放熱的情況,并由此推理到一般固體熔化時的特點。教師歸納板書。

5、自學訓練[。

關于晶體和非晶體、熔點、凝固點等內容,在實驗探究和討論歸納的基礎上學生已有感性認識,可設計一些自學題讓學生自學后集體討論,教師板書,以達到教學目標。

6、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梳理本節(jié)課學到了什么?閱讀插圖2—31,2—32,2—33,2—34,討論本節(jié)末的想一想。

7、課堂練習。

(1)把冰水混合物拿到室內,若室內溫度為0℃,則冰____熔化,水____凝固(填“能”或“不能”);若室內溫度高于0℃,則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若室內溫度低于0℃,則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

(2)下雪不冷化雪冷。為什么?

(3)如圖是某晶體放熱凝固的圖象,該物質的。

凝固點是_____,凝固時間為_____分鐘,曲線bc。

段表示該物質處于______狀態(tài)。

8、課后實踐作業(yè)。

教材p41“”2。3。

八年級物理融化與凝固教學設計篇八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義,了解晶體和非晶體的區(qū)別;。

了解熔化曲線和凝固曲線的物理意義;。

教學重難點。

探究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和凝固的規(guī)律;。

學習利用圖像分析數(shù)據(jù)找規(guī)律方法;。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引言:

物質的三種狀態(tài)及變化。

1.物質有三態(tài):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

2.物質從一種狀態(tài)變成另一種狀態(tài)叫做物態(tài)變。

二、新課:

八年級物理融化與凝固教學設計篇九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分析。

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

(2)知道力的三要素,會畫力的圖示和力的示意圖。

(3)知道重力產生的原因及其定義,理解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知道重心的概念。

(4)初步了解四種基本相互作用的特點和作用范圍。

高一物理重力教案(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1.力的概念的建立過程,學生對與力的概念存在一些模糊的概念,為了讓學生對力有更清晰的認識,因此教學中應重點講解力的概念的建立過程。

2.重力的三要素的分析過程。因為重力三要素的分析研究方法能為其他內容的學習作鋪墊,所以應是本節(jié)的另外一個核心內容。

難點:

不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的確定,對于不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的確定學生不容易接受,而且也不容易想到,所以在教學中用實際操作突破難點。

八年級物理融化與凝固教學設計篇十

當光射到兩種介質的交界面上,有一部分光返回原介質繼續(xù)傳播,這種現(xiàn)象叫光的反射,如果光射到的是不透明物體的交界面,那么另一部分光會被吸收,但是如果光是射到某種透明介質的交界面上,比如從空氣中射入水中或者玻璃中,另一部分光就要進入水中或者玻璃中傳播.在引入課題中要注意學生的主動性.

方案一:向學生演示動畫,使學生明白光斜入射在空氣和水兩種介質的分界面上,光不僅僅會發(fā)生反射,還會發(fā)生折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帶著問題進入新課的學習.

方案二:演示各種有趣的現(xiàn)象,例如內畫壺、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變彎了等等從而引入新課.

2.新課教學。

(一)定義的講解。

課堂小實驗一:在日常生活中現(xiàn)象十分普遍,請學生們透過玻璃磚看自己的手指,并注意調換觀察的角度,看一下,發(fā)生了什么現(xiàn)象?也可以用鉛筆,或其它物品代替手指進行觀察.

實驗結論:視線越斜,錯位越顯著,如果視線垂直于玻璃磚的側面則沒有發(fā)生錯位.

課堂小實驗二:將一枚硬幣放進水中,讓學生觀察硬幣的位置是否發(fā)生變化.

實驗結論:硬幣的實際位置比看上去的深.

課堂小實驗三:準備一個比較深的大魚缸,里面放入幾條魚,讓學生伸手抓魚,并讓學生談一下感受.

實驗結論:魚的實際位置比看上去的深.

由實驗得出的定義.

(二)的一般規(guī)律。

進行演示實驗,教師先介紹教材圖6-2所示實驗儀器,然后讓一束光從空氣中斜射入水中,讓同學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對照實驗講解哪些是入射光線、折射光線、法線,哪些角是入射角、折射角,對實驗中所觀察到的反射光線略作說明.

圖6-l。

實驗過程中注意觀察并考慮以下問題。

a.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和法線在位置上有什么關系?

b.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在位置上有什么關系?

c.改變入射角的大小,觀察折射光線與折射角發(fā)生什么變化.

d.在整個實驗進行的過程中,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比較是靠近還是遠離法線,折射角與入射角的大小比較有什么特點.

e.讓光線垂直于界面入射,看到什么現(xiàn)象.

實驗結束后請學生回答以上的問題,教師對學生所回答的內容進行適當?shù)闹笇В詈蟮贸稣_的結果,寫出板書.

(三)在折射時光路是可逆的知識點的講授。

通過實驗驗證學生的回答是否與實驗事實相符.

(四)折射角與入射角的關系。

用動畫演示改變入射角的大小,觀察折射角的變化.

3.教學總結。

對于現(xiàn)象和它的初步規(guī)律進行定性分析,由于初中學生剛接觸物理知識,對于折射角與入射角的關系不要進行定量的分析,但可以稍加介紹.注意實驗教學在本節(jié)講授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活動。

【課題】實驗分析。

【組織形式】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演示激光束(或太陽光束)從空氣射入水中時發(fā)生折射.

【備注】。

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fā)現(xiàn)新問題.

八年級物理融化與凝固教學設計篇十一

1.通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進一步加深對電功率概念的理解。

2.通過學生動手操作,鞏固電流表和電壓表的操作技能。

3.通過實驗、比較,進一步理解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的區(qū)別。

會測定小燈泡的功率。

對實際功率和額定功率的理解。

電流表、電壓表及滑動變阻器的正確使用。

實驗法、觀察法、討論法。

電源(電池組)、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小燈泡、開關、導線若干、多媒體。

教學流程:

根據(jù)我校課堂教學模式“1311”,制定以下教學流程:

板書設計:

第三節(jié)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

1.實驗原理:p=ui。

2.實驗電路:

3.實驗結論:

u實u額p實p額較亮,

燈泡的亮度與燈泡的實際電功率有關。

八年級物理融化與凝固教學設計篇十二

八年級下學期物理是整個初中物理的重點和難點所在,大多數(shù)學生學習起來感到非常吃力,如何把本學期的課程上好,讓學生學好就成為了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中心。我根據(jù)上學期的期末成績分析情況制定了工作計劃。二、目標要求:

1.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的實驗能力,自主學習的學習習慣。2.更新教學觀念,鉆研教材教法,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3.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尊重科學、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精神。

三、

教材分析:

物理是一門實驗學科,一些基礎較好、思維靈活、接受性強、自學能力強的學生能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任務成績較好。另一些學生在不同方面不同層次上有很大的差距。有的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上課不專心聽講,不認真做筆記,課前沒預習,課后沒有按時復習,結果不能按時按量的獨立完成作業(yè);有的學生對物理這門學科沒有興趣,這方面女同學較多;還有的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方法上不正確,死記硬背不利于學生在各方面的提高。針對以上各種情況教師要認真制定措施并督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提高自己的成績。五、措施:

1、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分析學生不能學好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就無法形成系統(tǒng)的物理知識結構,久而久之學生就失去了信心。因此,本學期開學起,就要很下功夫培養(yǎng)學生良好好的學習習慣。

2、培養(yǎng)學習物理的興趣。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就可以變苦學為樂學。其中多做有趣的物理實驗和多講物理科學故事一定程度上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平時教學語言要多變和適當增加幽默感,增強語言的感染力。

3、加大備課力度。備課備得好與否,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效果好不好,關系到學生能否學好那堂課教師所授知識。

4、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才能應對復雜多變的新問題。5、想法解決計算題丟分大的問題。

6、培養(yǎng)學生尊重科學、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精神。六、教學進度:

周次。

內容。

第1周7.1力7.2彈力7.3重力單元復習第2周單元檢測與講評。

第11周10.1浮力10.2阿基米德原理10.3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

用單元復習。

第12周11.1功11.2功率11.3動能和勢能11.4機械能及其。

轉化。

第13周12.1杠桿12.2滑輪。

12.3機械效率單元復習第14周復習備考。

大金店二中。

2019.2.21。

八年級物理融化與凝固教學設計篇十三

本節(jié)課對于建立清晰的力的概念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節(jié)主要內容包括:力的概念、力的圖示、重力、四種基本相互作用。

教學中較好的地方:

教學過程安排合理,知識脈絡清晰,重要知識點有強調。講課語言清晰,較有親和力。

教學中還需改進的地方:

教學過程中有時候語言不精簡,或欠科學性。講課過程中有些緊張,不能按照備課的內容講下來。時間安排有些不合理。在學生所學知識的銜接上,比如:重力不等于地球的吸引力,它只是其中的一個分力等暫時講不清楚的內容的解釋和過渡不是很好。四大基本相互作用,不能一下講清楚,我應該鼓勵學生進一步自學,也可以培養(yǎng)其主動探索的學習習慣。

八年級物理融化與凝固教學設計篇十四

1.下列物態(tài)變化中,需要吸熱的是()。

a.凝固。

b.液化。

c.熔化。

d.凝華。

2.以下關于物態(tài)變化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嚴寒的冬天,一直冰凍的衣服也會變干,這是升華現(xiàn)象。

b.放在衣櫥里的樟腦丸最終“消失“了,這是蒸發(fā)現(xiàn)象。

c.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有冰花,這是凝華現(xiàn)象。

d.用久的白熾燈泡內壁發(fā)黑,這是凝固現(xiàn)象。

3.下列現(xiàn)象發(fā)生的過程中,吸收熱量的一組是()。

(1)春天,冰雪融化匯成溪流。

(2)夏天,從冰箱里面拿出來的飲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霧在太陽出來后散去。

(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現(xiàn)了霜.

a.(1)(2)。

b.(1)(3)。

c.(3)(4)。

d.(2)(4)。

4.萘的熔點和凝固點都是80℃,當溫度恰是80℃時,萘將處于()。

a.固態(tài)。

b.液態(tài)。

c.固液共存態(tài)。

d.以上三種情況均可能。

5.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夏天,我們看到的冰糕冒“白氣”是一種汽化現(xiàn)象。

b.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c.高壓鍋是利用液體沸點隨液面上方氣體壓強的增大而降低,使食物容易被煮熟。

d.電冰箱是利用致冷物質迅速蒸發(fā)吸熱;使電冰箱內溫度降低。

6.下列現(xiàn)象與物態(tài)變化對應正確的是()。

a.天氣突然變熱墻上起汽水--液化。

b.打開熱水瓶蓋,瓶口冒“白汽”--汽化。

c.冬天洗熱水澡時,窗玻璃“模糊”--升華。

d.冬天的早晨,草坪上的青草葉上有霜--凝固。

7.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a.春天的早晨經常出現(xiàn)大霧,這是汽化現(xiàn)象。

b.夏天揭開冰棒包裝后會看到冰棒冒“白汽”,這是凝華現(xiàn)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現(xiàn)小的露珠,這是液化現(xiàn)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會出現(xiàn)白色的霜,這是凝固現(xiàn)象。

8.下列是對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熱現(xiàn)象的解釋,其中正確的是()。

a.冬天在菜窖里放幾桶水,利用水凝固放熱防止菜被凍壞。

b.衣柜里的樟腦丸變小是因為樟腦丸蒸發(fā)了。

c.清晨花草上的小露珠是由空氣液化而形成的。

d.發(fā)燒時在身體上擦些酒精降溫是因為酒精的溫度低。

9.下列物態(tài)變化中,都需要吸熱的是()。

a.熔化、汽化。

b.汽化、凝固。

c.液化、凝華。

d.熔化、升華。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342054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