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讀后感(實用2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9 16:51:13
余光中讀后感(實用24篇)
時間:2023-11-19 16:51:13     小編:筆舞

讀后感是讀者在閱讀一本書之后,對書中內(nèi)容和自己的思考感受進行總結(jié)和表達(dá)的一種方式。創(chuàng)作讀后感時,可以嘗試從多個角度去分析書中的內(nèi)容,給出自己的評價和感悟。讀后感是讀完一本書后對讀者自身的感受和思考的總結(jié)與概括,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讀后感了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余光中讀后感篇一

當(dāng)風(fēng)吹起,追求自由的種子展開翱翔的翅膀,斷絕了羈絆,在未知的世界中盡情的探索,忘記了遠(yuǎn)方的思念,忘記了故土的牽掛,似乎在這片新的天地中可以找到永久的寄托。然而,當(dāng)暮色降臨,夜空中沒有了熟悉的星影,月光冷冷寂寂再也沒有溫暖,淚,無知無覺,悄然流下,在眼眶,在心田。

十幾年的風(fēng)雨拼搏,終于,在那一刻,熟悉的故土,眷戀的家人,再也無法成為羈絆,瀟灑揮手,面朝夕陽,踏上遠(yuǎn)方征程,沒有一絲留戀,不再顧及挽留的目光親情,留于身后的只有柏油路上淡淡的斜影。

或許,就像那一顆顆剛剛離開母親懷抱的種子,在這片未知的新奇世界中,一切都可成為前進的理由,都可化為強而有力的脈動。無盡的好奇充斥于血液之中,仿佛興奮劑般催生著四射的活力。這里,似乎就是我生命的全部,是我為之奮斗的一切,這里會有我的榮光,會有我的驕傲。

時間,真的流水般,白駒過隙的消散,不再是初來乍到,沒有了原先的興奮,短短的歲月消磨,突然間心中有了莫名的悸動,想要在夜風(fēng)中狂奔,在月下嚎叫。

那夜,在冷寂月光的陪伴下,我走向了荒無人煙的叢林小道。

風(fēng),狂奔中,在耳畔呼嘯——嗚嗚……,伴隨心碎聲,突然淚流滿面,慢慢的緩行,任憑淚水肆虐,無意間靜靜的抬頭,月,終于明白,為什么會有那莫名的悸動,真的好熟悉,好熟悉——故鄉(xiāng)的月,故鄉(xiāng)的風(fēng)。

仿佛一瞬間,回憶,蒙太奇的閃現(xiàn),流水似的在腦海中流過,徒勞地雙手掬起,卻在指縫間流逝,默默的倚樹而坐,任風(fēng)呼嘯,任月縈繞。

回憶,努力的回憶,淡淡的模糊影像,勾起的沒有視覺,卻是難得味覺,當(dāng)風(fēng)捐雜著草木的在鼻尖飄過,恍然間,久違的味道,深深刺激了味蕾。那是家的味道,家的芳香,強忍了眼際的淚,緩緩合眼,慢慢品味瞬間的感覺。剎那間,家,瞬間置身于以為原本早已淡忘的家中——那是門,厚重的門,緩緩打開,打開了外界的封閉,打開了心中的枷鎖,走入短暫離別,卻恍若隔世的家。手,慢慢的撫摸,家具的絲絲紋路,書桌上熟悉的刻印,陽臺上那顆顆翠綠的植被。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都是那么的催人。

心際間,暖流淌過,恍然明白,家,就算風(fēng)箏飛的再遠(yuǎn),控線的手永遠(yuǎn)在那刻有羈絆的家中。

或許,追求自由的種子,不會永遠(yuǎn)的耐住寂寞,總有一天要展翅翱翔,想要沖破家的羈絆,然而,無論飛的多遠(yuǎn)、多高,總有一天會明白,家,是生命中永遠(yuǎn)的羈絆。

余光中讀后感篇二

鄉(xiāng)愁也許是一枚郵票,也許是一張船票,總而言之,這就是詩人——余光中對祖國深沉的愛與思念。而今,余光中爺爺已離我們而去,讓我們再次走進詩人內(nèi)心,來表達(dá)我們對他深切的懷念吧。

余光中爺爺本是福建人,后來輾轉(zhuǎn)到了臺灣。然而他的這首《鄉(xiāng)愁》感動了無數(shù)的華人讀者,紅遍了大江南北。詩中,詩人將自己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讓人們心靈為之一顫。

當(dāng)時他才22歲,卻被國軍所抓。離別前夕,余光中對家人說:“我會快去快回的,兩三年的光景,我就會回來團聚?!比欢l也沒有料到,他一別大陸就是好多年,他的母親在大陸這頭,默默等待了漫長的半個世紀(jì)。大海無垠,海上沒有一只扁舟將自己日思夜想的兒子送回來。她一直盼啊,盼啊,盼白了頭發(fā),盼干了淚水,直至生命的盡頭,依然沒有盼到自己心愛的兒子。

他在《鄉(xiāng)愁四韻》中深情的呼喊:“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那酒一樣的長江水,那醉酒的滋味,是鄉(xiāng)愁的滋味,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他在《當(dāng)我死時》中殷切地期望:“當(dāng)我死時,葬我、在長江與黃河之間……到多鷓鴣的重慶,代替回鄉(xiāng)?!边@無不飽含著對大陸的思念,對兩岸統(tǒng)一的渴望。

故而,我們要記住那位寫《鄉(xiāng)愁》的游子,記住他那滿腔的愛國情懷。與其說他是“鄉(xiāng)愁詩人”,莫如說他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愛國詩人!

余光中爺爺?shù)膼蹏閼?,?yīng)成為所有華人的內(nèi)在氣質(zhì),不管是現(xiàn)在還是將來!

余光中讀后感篇三

一連三個下午,他守在后院子里那叢月季花的旁邊,聚精會神做那只風(fēng)箏。全家都很興奮。全家,那就是說,包括他,雅雅,真真,和佩佩。一放學(xué)回家,三個女孩子等不及卸下書包,立刻奔到后院子里來,圍住工作中的爸爸。三個孩子對這只能飛的東西寄托很高的幻想。它已經(jīng)成為她們的話題,甚至爭論的中心。對于她們,這件事的重要性不下于太陽神八號的訪月之行,而爸爸,滿身紙屑,左手漿糊右手剪刀的那個爸爸,簡直有點太空人的味道了。

可是他的興奮,是記憶,而不是展望。記憶里,有許多云,許多風(fēng),許多風(fēng)箏在風(fēng)中升起。至渺至茫,逝去的風(fēng)中逝去那些鳥的游伴,精靈的降落傘,天使的駒。對于他,童年的定義是風(fēng)箏加上舅舅加上狗和蟋蟀。最難看的天空,是充滿月光和轟炸機的天空。最漂亮的天空,是風(fēng)箏季的天空。無意間發(fā)現(xiàn)遠(yuǎn)方的地平線上浮著一只風(fēng)箏,那感覺,總是令人驚喜的。只要有一只小小的風(fēng)箏,立刻顯得云樹皆有情,整幅風(fēng)景立刻富有牧歌的韻味。如果你是孩子,那驚喜必然加倍。如果那風(fēng)箏是你自己放上天去的,而且愈放愈高,風(fēng)力愈強,那種勝利的喜悅,當(dāng)然也就加倍親切而且難忘。他永遠(yuǎn)忘不了在四川的那幾年。豐碩而慈樣的四川,山如搖籃水如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那時他當(dāng)然不致于那么小,只是在記憶中,總有那種感覺。那是二次大戰(zhàn)期間,西半球的天空,東半球的天空,機群比鳥群更多。他在高高的山國上,在寬闊的戰(zhàn)爭之邊緣仍有足夠的空間做一個孩子愛做的夢。“男孩的意向是風(fēng)的意向,少年時的思想是長長的思想?!鄙倌陳圩龅氖虑?,哪一樣,不是夢的延長呢?看地圖,是夢的延長??春窈竦姆g小說,喃喃咀嚼那些多音節(jié)的奇名怪姓,是夢的延長。放風(fēng)箏也是的。他永遠(yuǎn)記得那山國高高的春天。嘉陵江在千嶂萬嶂里尋路向南,好聽的水聲日夜流著,吵得好靜好好聽,像在說:“我好忙,揚子江在山那邊等我,猿鳥在三峽,風(fēng)帆在武昌,運橘柑的船在洞庭,等我,海在遠(yuǎn)方?!贝禾靵頃r總那樣冒失而猛烈,使人大吃一驚。怎么一下子田里噴出那許多菜花,黃得好放肆,香得好惱人,滿田的蜂蝶忙得像加班。鄰村的野狗成群結(jié)黨跑來追求他們的阿花,害得又羞又氣的大人揮舞掃帚去打散它們。細(xì)雨霏霏的日子,雨氣幻成白霧,從林木蓊郁的谷中冉冉蒸起。杜鵑的啼聲里有涼涼的濕意,一聲比一聲急,連少年的心都給它擰得緊緊的好難受。

而最有趣的,該是有風(fēng)的晴日了。祠堂后面有一條山路,蜿蜒上坡,走不到一刻鐘,就進入一片開曠的平地,除了一棵錯節(jié)盤根的老黃果樹外,附近什么雜樹也沒有。舅舅提著完工的風(fēng)車,一再囑咐他起跑的時候要持續(xù)而穩(wěn)定,不能太驟,太快。他的心卜卜地跳,禁不住又回頭去看那風(fēng)箏。那是一只體貌清奇,風(fēng)神瀟灑的白鶴,綠喙赤頂,縞衣大張如氅。翼展怕不有六尺,下面更曳著兩條長足。舅舅高舉白鶴,雙翅在暖洋洋的風(fēng)中顫顫抖動。終于“——一——二——三!”他拚命向前奔跑。不到十碼,麻繩的引力忽然松弛,也就在同時,舅舅的喝罵在背后響起。舅舅追上來,檢機落地的鶴有沒有跌傷,一面怪他太不小心。再度起跑時,他放慢了腳步,不時回顧,一面估量著風(fēng)力,慢慢地放線。舅舅迅疾地追上來,從他手中接過線球,順著風(fēng)勢把鶴放上天去。線從舅舅兩手勾住的筷子上直滾出去,線球轤轤地響。舅舅又曳線跑了兩次,終于在平崗頂上站住。那白鶴羽衣蹁躚,扶搖直上,長足在風(fēng)中飄揚。他興奮得大嚷,從舅舅手中搶回線去。風(fēng)力愈來愈強,大有跟他拔河的意思。好幾次,他以為自己要離地飛起,嚇得趕快還給了舅舅。舅舅把線在黃果樹枝上繞了兩圈,將看守的任務(wù)交給老樹。

“飛得那樣高?”四歲半的佩佩問道。

“廢話!”真真瞪了她一眼?!鞍职肿龅娘L(fēng)箏怎么會飛不高?真是!”

“又不是爸爸的舅舅飛!是爸爸的舅舅做的風(fēng)箏!你真是笨屁瓜!”十歲的雅雅也糾正她。

“你們再吵,爸爸就不做了!”他放下剪刀。

小女孩們安靜下來。兩只黃蝴蝶繞著月季花叢追逐。隔壁有人在練鋼琴,柔麗的琴音在空中回蕩。阿盾在廚房里煎什么東西,滿園子都是蔥油香。忽然佩佩又問:

“后來那只鶴呢?”

后來那只風(fēng)箏呢?對了,后來,有一次,那只鶴掛在樹頂上,不上不下,一扯,就破了。他掉了幾滴淚。舅舅也很悵然。他記得當(dāng)時兩人怔怔站在那該死的樹下,久久無言。最后舅舅解嘲說,鶴是仙人的坐騎,想是我們的這只鶴終于變成和尚,羽化隨仙去了。第二天舅甥倆黯然曳著它的'尸骸去禿崗頂上,將它焚化。一陣風(fēng)來,黑灰滿天飛揚,帶點名士氣質(zhì)的舅舅,一時感慨,朗聲吟起幾句賦來。當(dāng)時他還是高小的學(xué)生,不知道舅舅吟的是什么。后來年紀(jì)大些,每次念到“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他就會想起自己的那只白鶴。因為那是他少年時唯一的風(fēng)箏。當(dāng)時他曾纏住舅舅,要舅舅再給他做一只。舅舅答應(yīng)是答應(yīng)了,但不曉得為什么,自從那件事后,似乎意興蕭條,始終沒有再為他做。人生代謝,世事多變,一個孩子少了一只風(fēng)箏,又算得了什么呢?不久他去十五里外上中學(xué),寄宿在校中,不?;丶遥覔Q了一批朋友,也就把這件事漸漸淡忘了。等到他年紀(jì)大得可以欣賞舅舅那種亭亭物外的風(fēng)標(biāo),和舅舅發(fā)表在刊物上但始終不曾結(jié)集的十幾篇作品時,舅舅卻已死了好幾年了。舅舅死于飛機失事。那年舅舅才三十出頭,從香港乘飛機去美國,正待一飛沖天,游子云表,卻墜機焚傷致死。

“后來那只鶴——就燒掉了?!彼f。

三個小女孩給媽媽叫進屋里去吃煎餅。他一個人留在園子里繼續(xù)工作。三天來他一直在糊制這只鶴,禁不住要一一追憶當(dāng)日他守望舅舅工作時的那種熱切心情。他希望,憑著自己的記憶,能把眼前這只風(fēng)箏做得跟舅舅做的那只一模一樣。也許這愿望在他的心底已經(jīng)潛伏了二十幾年了。他痛切感到,每一個孩子至少應(yīng)該有一只風(fēng)箏,在天上,云上,馬上。他朦朦朧朧感到,眼前這只風(fēng)箏一定要做好.要飛得高且飛得久,這樣,才對得起三個孩子,和舅舅,和自己。當(dāng)初舅舅為什么要做一只鶴呢?他一面工作,一面這樣問自己。他想,舅舅一定向他解釋過的,只是他年紀(jì)太小,也許不懂,也許不記得了。他很難決定:放風(fēng)箏的人應(yīng)該是哲學(xué)家,還是詩人?這件事,人做一半,風(fēng)做一半,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表面上,人和自然是對立的,因為人要拉住風(fēng)箏,而風(fēng)要推走風(fēng)箏,但是在一拉一推之間,人和自然的矛盾竟形成新的和諧。這種境界簡直有點形而上了。但這種經(jīng)驗也是詩人的經(jīng)驗,他想。一端是有限,一端是無垠。一端是微小的個人,另一端,是整個宇宙,整個太空的廣闊與自由。你將風(fēng)箏,不,自己的靈魂放上去,放上去,上去,更上去,去很冷很透明的空間,鳥的青衢云的千疊蜃樓和海市。最后,你的感覺是和天使在通電話,和風(fēng)在拔河,和迷迷茫茫的一切在心神交馳。這真是最最快意的逍遙游了。而這一切一切神秘感和超自然的經(jīng)驗,和你僅有一線相通,一瞬間,分不清是風(fēng)云攫去了你的心,還是你擄獲了長長的風(fēng)云。而風(fēng)云團仍在天上,你仍然立在地上。你把自己放出去,你把自己收回來。你是詩人。

太陽把金紅的光收了回去。月季花影爬滿他一身。弄琴人已經(jīng)住手。有鳥雀飛回高挺的亞歷山大椰頂,似在交換航行的什么經(jīng)驗。啾啾囀囀。嘁嘁喳喳唧唧。黃昏流行的就是這種多舌的方言。鳥啊鳥啊他在心里說,明天在藍(lán)色方場上準(zhǔn)備歡迎我這只鶴吧。

終于走到了河堤上,他和女孩子們。三個小女孩尤其興奮。早餐桌上,她們已經(jīng)為這件事爭論起來。真真說,她要第一個起跑。雅雅說真真才七歲,拉不起這么大的風(fēng)箏。一路上小佩佩也嚷個不停,要爸爸讓她拿風(fēng)箏。她堅持說,昨夜地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一個人把風(fēng)箏“放得比汽球還高。”

“你人還沒有風(fēng)箏高,怎么拿風(fēng)箏?不要說放了?!彼f。

“我會嘛!我會嘛!”四月底的風(fēng)吹起佩佩的頭發(fā),像待飛的翅膀。半上午的太陽在她多雀斑的小鼻子上蒸出好些汗珠子。迎著太陽她直霎眼睛。星期天,河堤很少車輛。從那邊違建戶的小木屋里,來了兩個孩子,跟在風(fēng)箏后面,眼中充滿羨慕的神色。男孩約有十二三歲,平頭,拖一雙木展。女孩只有六七歲的樣子,兩條辮子翹在頭上。他舉著那只白鶴,走在最前面。綠喙,赤冠,玄裳,縞衣,下面垂著兩條細(xì)長的腿,除了張開的雙翼稍短外,這只白鶴和他小時候的那只幾乎完全一樣。那就是說,隔了二十多年,如果他沒有記錯的話。

“雅雅,”他說?!澳阏驹谶@里,舉高一點。不行,不行,不能這樣拿。對了,就像這樣。再高一點。對了。我數(shù)到三,你就放手?!?/p>

他一面向前走,一面放線。走了十幾步,他停下來,回頭看著雅雅。雅雅正盡力高舉白鶴。鶴首昂然,車輪大的翅膀在河風(fēng)中躍躍欲起。佩佩就站在雅雅身邊。一瞬間,他幻覺自己就是舅舅,而站在風(fēng)中稚髫飄飄的那個熱切的孩子,就是二十多年前的自己。握著線,就像握住那一端的少年時代。在心中他默濤說:“這只鶴獻給你,舅舅。希望你在那一端能看見。”

然后他大聲說:“一——二——三!”便向前奔跑起來。立刻他聽見雅雅和真真在背后大聲喊他,同時手中的線也松下來。他回過頭去。白鶴正七歪八斜地倒栽落地。他跑回去。真真氣急敗壞地迎上來,手里曳著一只鶴腿。

“一只腿掉了!一只腿掉了!”

“怎么搞的?一他說。

“佩佩踩在鳥的腳上!”雅雅惶恐地說?!拔医兴唛_,她不走!”

“姐姐打我!姐姐打我!”佩佩閃著淚光。

“叫你舉高點嘛,你不聽!”他對雅雅說。

“人家手都舉酸了。佩佩一直擠過來?!?/p>

“這好了。成了個獨腳鶴??丛趺达w得起來!”他不悅地說。

“我回家去拿膠紙好了,”真真說。

“那么遠(yuǎn)!路上又有車。你一個人不能——”

“我們有漿糊,”看熱鬧的男孩說。

“不行,漿糊一下子干不了。雅雅,你的發(fā)夾給爸爸?!?/p>

他把斷腿夾在鶴腹上。他舉起風(fēng)箏。大白鶴在風(fēng)中神氣地昂首,像迫不及待要乘風(fēng)而去。三個女孩拍起手來。佩佩淚汪汪地笑起來。違建戶的兩個孩子也張口傻笑。

“這次該你跑,雅雅,”他說。一聽我數(shù)到三就跑。慢慢跑,不要太快。”

雅雅興奮得臉都紅了。她牽著線向前走。其他的孩子跟上去。

“好了好了。大家站遠(yuǎn)些!雅雅小心啊!一——二——三!”他立刻放開手。雅雅果然跑了起來。沒有十幾步,白鶴已經(jīng)飄飄飛起。他立刻追上去。忽然竄出一條黃狗,緊貼在雅雅背后追趕,一面興奮地吠著。雅雅嚇得大叫爸爸。正驚亂間,雅雅絆到了什么,一跤跌了下去。

他厲聲斥罵那黃狗,一面趕上去,扶起雅雅。

“不要怕,不要怕,爸爸在這里。我看看呢。膝蓋頭擦破一點皮。不要緊,回去搽一點紅藥水就好了。”

幾個小孩合力把黃狗趕走,這時,都圍攏來看狼狽的雅雅。佩佩還在罵那只“臭狗”。

“你這個爛臭狗!我教我們的大鳥來把你吃掉!”真真說。

“傻丫頭,叫什么東西!這次還是爸爸來跑吧。”說著他撿起地上的風(fēng)箏,和滾在一旁的線球。左邊的鶴翅掛在一叢野草上,勾破了一個小洞。幸好出事的那只腿還好好地別在鶴身上。

“姐姐跌痛了,我來拿風(fēng)箏?!闭嬲嬲f。

“好吧。舉高點,對了,就這樣。佩佩讓開!大家都走開些!我要跑了!”

他跑了一段路,回頭看時,那白鶴平穩(wěn)地飛了起來,兩只黑腳蕩在半空。孩子們拍手大叫。他再向前跑了二三十步,一面放出麻索。風(fēng)力加強。那白鶴很瀟灑地向上飛升,愈來愈高,愈遠(yuǎn),也愈小。孩子們高興得跳起來。

“爸爸,讓我拿拿看!”佩佩叫。

“不行!該我拿!”真真說。

“你們不會拿的,”他把線球舉得高高的?!笆忠凰?,風(fēng)箏不曉得要飛到哪里去了?!?/p>

忽然孩子們驚呼起來。那白鶴身子一歪,一條細(xì)長而黑的東西悠悠忽忽地掉了下來。

“腿又掉了!腿又掉了!”大家叫。接著那風(fēng)箏失神落魄地向下墜落。他拉著線向后急跑,竭力想救起它。似乎,那白鶴也在作垂死的掙扎,向四月的風(fēng)。

“掛在電線上了!糟了!糟了!”大家嚷成一團,一面跟著他向水田的那邊沖去,野外激蕩著人聲,狗聲。幾個小孩子擠在狹窄的田埂上,情急地嘶喊著,絕望地指劃著倒懸的風(fēng)箏。

“用勁一拉就下來了,爸爸!”

“不行不行!你不看它纏在兩股電線中間去了?一拉會拉破的?!?/p>

“會掉到水里去的?!毖叛耪f。

“你這個死電線!”真真哭了起來。

他站在田埂頭上,茫然掛著松弛的線,看那狼狽而襤褸的負(fù)傷之鶴倒掛在高壓線上,僅有的一只腳倒折過來,覆在破翅上面。那樣子又悲慘又滑稽。

“死電線!死電線!”佩佩附和著姐姐。

“該死的電線!我把你一起剪斷!”真真說。

“沒有了電線,你怎么打電話,看電視——”

“我才不要看電視呢!我要放風(fēng)箏!”

這時,田埂上,河堤上,草坡上,竟圍來了十幾個看熱鬧的路人。也有幾個是從附近的違建戶中聞聲趕來。最早的那個男孩子,這時拿了一根曬衣服的長竹竿跑了來。他接過竹竿,踮起腳尖試了幾次,始終夠不到風(fēng)箏。忽然,他感到體重失去了平衡,接著身體一傾,左腳猛向水田里踩去。再拔出來時,褲腳管,襪子,鞋子,全沒了水和泥。三個女孩子驚叫一聲,向他跑來。到了近處,看清他落魄的樣子,真真忽然笑出聲來。雅雅忍不住,也笑起來,一面叫:

“哎呀,你看這個爸爸!看爸爸的褲子!”

接著佩佩也笑得拍起手來??礋狒[的路人全笑起來,引得草坡上的黃狗汪汪而吠。

“笑什么!有什么好笑!”他氣得眼睛都紅了。雅雅,真真,佩佩嚇了一跳,立刻止住了笑。他拾起線球,大喝一聲“下來!”使勁一扯那風(fēng)箏。只聽見一陣紙響,那白鶴飄飄忽忽地栽向田里。他拉著落水的風(fēng)箏,施刑一般跑上坡去。白鶴曳著襤褸的翅膀,身不由己地在草上顛躓撲打,紙屑在風(fēng)中揚起,落下。到了堤上,他把殘鶴收到腳邊。

“你這該死的野鳥,”他暴戾地罵道。“我操你娘的屁股!看你飛到哪里去!”他舉起泥漿濃重的腳,沒頭沒腦向地上踩去,一面踩,一面罵,踩完了,再狠命地猛踢一腳,鶴尸向斜里飛了起來,然后木然倒在路邊。

“回家去!”他命令道。

三個小女孩驚得呆在一旁,滿眼閃著淚水。這時才忽然醒來。雅雅撿起面目全非的空骸。真真捧著糾纏的線球。佩佩牽著一只斷腿。三個女孩子垂頭喪氣跟在余怒猶熾的爸爸后面,在旁觀者似笑非笑似惑非惑的注視中,走回家去。

他放下筷子,推椅而起。

“跟爸爸來?!彼p輕說。

他舉起鶴尸。他緩緩走進后園。他將鶴尸懸在一株月桂樹上。他點起火柴。鶴身轟地一響燒了起來。然后是左翼。然后是熊熊的右翼。然后是仰睨九天的鶴首。女孩子們的眼睛反映著火光。飛揚的黑灰白煙中,他閉起眼睛。

“原諒我,白鶴。原諒我,舅舅。原諒我,原諒無禮的爸爸?!?/p>

“爸爸在念什么嘛?”真真輕輕問雅雅。

“我要放風(fēng)箏,”佩佩說。一我要放風(fēng)箏?!?/p>

“爸爸,再做一只風(fēng)箏,好不好?”

他沒有回答。他不知道該怎么回答才好。他不知道,線的彼端究竟是什么?他望著沒有風(fēng)箏的天空。

一九六九年元旦。

余光中讀后感篇四

“酒放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不難看出,余光中自己就有些現(xiàn)代版李白的氣質(zhì)。詩不用說。他的散文寫到興處,也時不時會跳出一句“哈哈”之類的語氣詞,就好像這個人不是在寫文章,而是在和你交心暢談一樣。

余光中的詩使我想起年少時嘗試寫詩的經(jīng)歷。和所有以夢為馬的同齡人一樣,那些詩尚未懂得節(jié)制,往往只是一時興起或無病呻吟,淪為情感發(fā)泄的工具。詩沒有字?jǐn)?shù)規(guī)定,不失為搪塞每周隨筆作業(yè)的最佳選項。生硬的修辭、雜糅的句式、混亂的語序,時而插一句“你難道沒見過江流水涌嗎”式的反問,仿佛故意要人丈二和尚摸不著腦袋。到如今,自認(rèn)為拿得出手的也僅剩下一句:

詩是我靈魂深處的利劍劍既出非見血不止步。

雖免不了自戀的嫌疑,氣勢總歸還有的罷??上甏眠h(yuǎn),明了世事通了人情,別人怎么假我就怎么學(xué),曾經(jīng)的少年意氣早不見蹤影。常常聽到抱怨,說現(xiàn)在的人際交往真是越來越功利虛偽了。不錯,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所謂一團和氣不過是共同利益暫時營造出來的表面現(xiàn)象。有時為了得到別人的認(rèn)可,我們不得不割舍一些原本屬于自己的東西。所謂收斂本性乃是邁向成熟的重要一步嘛。

而如今,我依然在寫詩,但我的詩已經(jīng)失去了鋒芒,出鞘的劍見不了血,只溢出多余的組織液。與其拔劍四顧心茫然,不如把破劍小心收好,別拿出來丟人現(xiàn)眼。我是這么想的。

“詩人”趙麗華的所謂的“詩”《廊坊下雪了》,只有兩句話:

“已經(jīng)是很厚的一層并且仍然在下”

如果說郭沫若寫的“我的我要爆了”等等見證的是中國現(xiàn)代詩初期的青澀,趙麗華的“梨花體”是否已經(jīng)預(yù)言了現(xiàn)代詩的末日?像《廊坊下雪了》這種自我炒作而成名的“名句”,簡直就是在嘲笑中國三千年的詩歌歷史。

舒婷在《神女峰》里寫道:

“與其在懸崖峭壁上展覽千年不如在愛人的肩頭痛哭一晚”

現(xiàn)在看來,這倒更像在給時下流行的感情快餐做廣告。在這個物欲橫流人心浮躁的時代,還有幾個人依然在追求永恒呢?有一句話,叫做“時間是檢驗愛情的唯一標(biāo)準(zhǔn)”。時間的檢驗作用,狹義適用于愛情,廣義則適用于一切事物,詩也不例外。趙麗華所謂的“詩”讓時間檢驗的結(jié)果到底如何;僅僅憑借點擊率,趙麗華所謂的“詩”究竟能存活多久——我也很想看看。

余光中讀后感篇五

深厚的文化積淀,僅是樓房蓋得高且漂亮,亦很難讓人感動。沙葉新在上個世紀(jì)90年代初曾過境香港,跑了好幾家舊書攤,才淘得此書;而我握有的版本,似乎早已有珍本資格矣!港臺名家的所有重要原版書,上個世紀(jì)90年代以前出版者,在大陸,大概均可作如是觀。

余光中認(rèn)為,他的正業(yè)是寫詩:“這只右手不斷燃香,向詩的繆思??墒莾H飲汨羅江水是不能果腹的。漸漸地,右手休息一下,讓左手寫點散文?!边@一寫就是八年,而此書僅是“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的一小部分。

與“美麗的癢”(吻)一樣,“左手的繆思”(大陸譯作“繆斯”),的確是余光中獨創(chuàng)的詞語。這個書名的來歷,早已成為臺灣文學(xué)史中的一個典故:“當(dāng)時用《左手的繆思》為書名,朋友們都覺得相當(dāng)新鮮,也有讀者表示不解。其實我用‘左手’這意象,只是表示副產(chǎn),并寓自謙之意。成語有‘旁門左道’之說,臺語有‘正手’(右)‘倒手’(左)之分,在英文里,‘左手的’(left-handed)更有‘別扭’與‘笨拙’之意?!报D―僅了解其書名之來歷,似乎已窺見作者的功力和驚人之筆。

實則,若論余氏之“妙手”,誠如香港作家黃維梁所云,余光中應(yīng)該有四只手:右手寫詩,左手攻散文,第三第四只手專事批評和翻譯?!蹲笫值目娝肌方Y(jié)集出版時,余氏早已碩果累累:出版了四本詩集,三本譯詩集,一本翻譯小說,一本翻譯傳記。

值得文學(xué)史專家注意的是,余氏左手的繆斯,一上手走的是知性的路子:論艾略特,評畢卡索,介紹梵谷、安格爾,贊揚胡適。筆鋒一開,便光芒照人。繼之而起的感性且抒情式的《石城之行》《記弗洛斯特》《塔阿爾湖》《書齋?書災(zāi)》等,都是讓人拍案叫絕的美文。

原來,九位繆斯之中,未聞有司散文之女神,而《左手的繆思》的出現(xiàn),那真是為上個世紀(jì)五六十年代寂寞、凄涼的中國文壇,閃現(xiàn)出的一道曙光。

如論余光中與五四白話散文之源流關(guān)系,臺灣詩人楊牧曾說過這樣的話:“徐志摩以詩人之筆為散文,灑脫浪漫,草木人事莫不有情,激越飄逸,影響見于蘇雪林,何其芳,張秀亞,胡品清,陳之藩,蕭白,余光中?!?《文學(xué)的源流?中國近代散文》)此話說得很中肯。不過這也僅僅從一個側(cè)面概括了余光中。我以為,若真正把握其實質(zhì),余光中之散文,有著錢鍾書散文的某些素質(zhì)。本來,在《左手的繆思》中,他更多的獻給讀者的,是淵博的詩、畫、音樂的典故與知識,是獨具余氏散文語言的彈性和變化別致的句式及結(jié)構(gòu)。讀錢鍾書的`散文,我們常常驚嘆其用典的艱澀而密不透風(fēng);而讀余光中的散文,我們仿佛看到了其依然追求意象、用典之典雅,但密而有間,又平易近人。他的散文仿佛達(dá)到了情趣、智慧和學(xué)問的有機融合。

余光中的散文觀在其書中已略見端倪,似乎亦不該掉以輕心。

我所期待的散文,應(yīng)該有聲,有色,有光;應(yīng)該有木簫的甜味,釜形大銅鼓的騷響,有旋轉(zhuǎn)自如像虹一樣的光譜,而明滅閃爍于字里行間的,應(yīng)該有一種奇幻的光,當(dāng)他的思想與文字相遇,每如撒鹽于燭,會噴出七色的火花。

縱觀當(dāng)代兩岸散文之發(fā)展,從理論與實踐的結(jié)合上,能達(dá)此境界者,鮮矣;而余光中的散文處女作,正是通往這一境界的拓荒者。

這便使人想起今日大陸某些青年散文家們,一上手便是純感性的路子,變成一種新的風(fēng)花雪月,而忽略了知性和結(jié)構(gòu),總是走不出朱自清的“蹤跡”、徐志摩的“康橋”,然而,發(fā)表了幾十篇后,翻來覆去便難以為繼了。大陸許多散文家的散文,總是單純的抒情,沒有深厚的文化價值和自覺的哲學(xué)追求,很難找到林清玄和董橋這樣的雄厚實力,而余光中一上手便站在一個嶄新的制高點上。如果缺乏深厚的國文功底,缺乏精通一國或數(shù)國外語的借鑒,缺乏知性作脊梁的感性,盡管開筆可能驚人,但到了某一層次,沒有知性的推力,更是難得上攀一分之微。

對于五四新文學(xué)運動一開始所倡導(dǎo)的“美文”,當(dāng)時的余光中反倒比大陸之后的《美文》派們更為清醒:

現(xiàn)代主義在美與真之間,寧取后者?,F(xiàn)代的大作家,無論是艾略特或奧登,漢明威或??思{,皆寧可把令人不悅的真實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而不愿捏造一些粉飾的美,做作的雅,偽裝的天真。

在余光中第二本散文集《掌上雨》中,作者依然堅持:“現(xiàn)代作家們有勇氣面對殘缺與丑惡,他們相信真實的丑比虛偽的美要耐看的多。”

我總覺得,余光中的價值,大概不僅僅得從文學(xué)范疇去尋找其意義,還應(yīng)更放開眼界。如果說,殷海光先生在臺灣哲學(xué)與思想界的意義在于:自命為五四后期的人物――正像許多后期人物一樣,沒有機會享受到五四時代人物的聲華,但卻有份遭受寂寞、凄涼和橫逆的經(jīng)歷;而余光中則是創(chuàng)造性地繼承了五四新文學(xué)的精神,并在寂寞、凄涼和橫逆中把文學(xué)的本體全面推向新的高度的拓荒人。

散文,自然是他自覺表現(xiàn)的一部分。

夏志清先生認(rèn)為,余氏的散文比其詩好。我也認(rèn)為余氏的詩,不如洛夫,而他的散文,在臺灣已享有第一支筆的美譽。

當(dāng)初《左手的繆思》,乃歪打正著啊!

余光中讀后感篇六

1.小時候,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后,鄉(xiāng)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后來啊,鄉(xiāng)愁是一方矮矮的墳?zāi)?。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而現(xiàn)在,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2.實境何如意境,心明遠(yuǎn)勝目明。

3.一切都是忙出來的,惟有文化,是閑出來的。

4.大陸是母親,臺灣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歐洲是外遇。我對朋友這么說過。大陸是母親,不用多說。燒我成灰,我的漢魂唐魄仍然縈繞著那一片后土。那無窮無盡的故國,四海漂泊的龍族叫她做大陸,壯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難叫她做江湖。

5.盡管譯者的名氣難比作家,地位不及學(xué)者,還要面對這么多委屈和難題,翻譯仍是最從容、最精細(xì)、最親切的讀書之道,不但所讀皆為杰作,而且成績指日可待。翻譯一部名著的幾個月甚至幾年之間,幸福的譯者得與一個宏美靈魂朝夕相對,按其脈搏,聽其心跳,真正是一大特權(quán)。

6.就如此,中年以后已成為,我百餮不厭的第一道早餐。和赤霞金曦一起盛在,白玉為底的青花瓷盤。北半球挖空了還有南半,而剩下的甘瀝,涓涓滴滴,統(tǒng)統(tǒng)擠入了碗里,只等我,貪婪地仰天一吸。

7.旅行的意義并不是告訴別人“這里我來過”,而是一種改變。旅行會改變?nèi)说臍赓|(zhì),讓人的目光變得更加長遠(yuǎn)。在旅途中,你會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習(xí)慣,你才能了解到,并不是每個人都按照你的方式在生活。這樣,人的心胸才會變得更寬廣,我們才會以更好的心態(tài)去面對自己的生活。

8.你要明白朋友終會離去,生活中能有人伴在身邊,聽你傾談,傾談給你聽,就應(yīng)該感激。

9.你生氣,是因為自己不夠大度;你郁悶,是因為自己不夠豁達(dá);你焦慮,是因為自己不夠從容;你悲傷,是因為自己不夠堅強;你惆悵,是因為自己不夠陽光;你嫉妒,是因為自己不夠優(yōu)秀。凡此種種,每一個煩惱的根源都在自己這里。所以,每一次煩惱的出現(xiàn),都是一個給我們尋找自己缺點的機會。

10.人如果太絕情,老是理性地慧劍斬情絲,未免太乏味了,像是不良的導(dǎo)體;但若是太自作多情,每次發(fā)生愛情就鬧得天翻地覆,釀成悲劇,又太天真了。愛和美不一樣,愛發(fā)生于實際生活,美卻要靠恰好的距離。水中倒影總比岸上的實景令人著迷。

余光中讀后感篇七

《鄉(xiāng)愁》一詩,側(cè)重寫個人在大陸的經(jīng)歷,那年少時的一枚郵票,那青年時的一張船票,甚至那未來的一方墳?zāi)?,都寄寓了詩人的也是萬千海外游子的綿長鄉(xiāng)關(guān)之思,有如百川奔向東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詩人個人的悲歡與巨大的祖國之愛、民族之戀交融在一起。

鄉(xiāng)愁,本來是大家所普遍體驗卻難以捕捉的情緒,如果找不到與之對應(yīng)的獨特的美的意象來表現(xiàn),那將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墮人抽象化的空泛。這首詩從廣遠(yuǎn)的時空中提煉了四個意象:郵票、船票、墳?zāi)埂⒑{。它們是單純的,所謂單純,絕不是簡單,而是明朗、集中、強烈,沒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亂的蕪蔓之感;它們又是豐富的,所謂豐富,也絕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張力,能誘發(fā)讀者多方面的聯(lián)想?!靶r候”、“長大后”、“后來呵”、“而現(xiàn)在”,這種表時間的時序語像一條紅線貫串全詩,概括了詩人漫長的生活歷程和對祖國的綿綿懷念,前面三節(jié)詩如同洶涌而進的波濤,到最后轟然而匯成了全詩的九級波浪。而詩人個人經(jīng)歷的傾訴,也因為結(jié)尾的感情的燃燒而更為撩人愁思了。

余光中讀后感篇八

“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這就是詩人——余光中內(nèi)心世界的真實寫照。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詩人豐富的情感世界。

余光中本是福建人,大家一度認(rèn)為他是臺灣人。其實,他當(dāng)年是被國民黨押到臺灣去的。原本以為只是兩三年,便可重返大陸??墒?,說好的兩三年,卻沒了歸途。親人在望夫崖,在自己的生命盡頭,一直在盼望著他的歸來。可是,他們始終望不到歸來的船只。海,是平靜的,藍(lán)得耀眼。這片美麗的海,依然見不到船只的蹤影。

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幾十年前,親人看著那漸行漸遠(yuǎn)的軍艦,慢慢遠(yuǎn)去??墒悄撬页休d著家人希望的軍艦,卻再也沒有回來。想必詩人在臺灣,也一定在遠(yuǎn)望海對岸的這塊大陸??墒撬麩o法踏上祖國大陸的熱土。漫漫長夜里,他只能感嘆一句“今宵格外長”!

據(jù)歷史介紹,當(dāng)年蔣經(jīng)國驅(qū)車到蔣府時,看見路邊的一塊石碑。上面寫了四個大字“我要回家”,這是千萬國民黨老兵的心聲。這四個字濃縮了他們濃濃的思鄉(xiāng)情。遙望著故鄉(xiāng),眺望著遠(yuǎn)方,幾位老兵在昏暗的燈光下竊竊私語。談?wù)摰脑掝},是當(dāng)年的家鄉(xiāng)。而今時過境遷,那年的家鄉(xiāng)早已坍圮,不復(fù)存在了。但他們?nèi)匀粓孕拧拔覡繏熘募亦l(xiāng),就在那兒!”

殊不知,回家后,看到的是一片野草瘋長的土地。淚眼朦朧中,詩人找到了自己以前的老房子??墒?,他深深掛念著的母親,卻埋在了野草深處。此時此刻,思鄉(xiāng)情隨著母親飛到了天堂。如果天堂能有思鄉(xiāng)情,詩人就可以和家人團聚,將情感化為擁抱。

鄉(xiāng)愁,讓人無語凝噎。

余光中讀后感篇九

最近,偶然讀到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一首詩《鄉(xiāng)愁》,覺得甚是喜愛。

“小時候,

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p>

短短四句詩,就向讀者講述了詩人小時候就離家求學(xué),與母親只能書信來往的情景。對母親的思念之情、對往昔的追憶之感躍然紙上。

“長大后,

鄉(xiāng)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p>

長大以后,詩人結(jié)了婚、成了家,而心畔卻依然縈繞著那絲絲縷縷、扯不斷理還亂的鄉(xiāng)愁,因為,這時的鄉(xiāng)愁,又多了幾分對愛人的牽掛與依戀。

“后來啊,

鄉(xiāng)愁是一方矮矮的墳?zāi)梗?/p>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點評]結(jié)合自己的深刻感受,指出對這幾句詩的理解與感悟?!岸F(xiàn)在,

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p>

縱觀全詩,小時候、長大后、后來啊、而現(xiàn)在,四個簡單的時間副詞卻精確地架構(gòu)起人生旅程的各個階段。[點評]概括簡潔到位。在詩人的人生中,“鄉(xiāng)愁”一直都伴隨著詩人左右,時時刻刻、分分秒秒。路途的這頭是故鄉(xiāng)和親人的翹首以待,而那頭則是詩人的思念和牽掛,是詩人羈旅多年感受到的疲憊和思索。

余光中讀后感篇十

在拿到余光中先生的散文集《天涯情旅》時,我暗自疑問:這本散文集對于作為幼兒園教師的我有用嗎?此書雖為大師作品,似乎對我沒什么用處。

按耐住心中的躁動,閑暇時光勉強翻閱此書,不知不覺從第一頁翻閱至下一頁再至下一頁,一會兒已至幾十頁,似有魔力一般把原就不愛看書的我深深吸引于其中的海闊天空。在余光中先生散文集的親情篇里,我看到了余光中先生作為四個女兒的父親是如何疑懼于女兒的未來歸宿,以至于產(chǎn)生了《我的四個假想敵》,他在文中說:“我的四個假想敵,不論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學(xué)醫(yī)還是學(xué)文,遲早會從我疑懼的迷霧里顯出原形,一一走上前來,或迂回曲折,囁嚅其詞,或開門見山,大言不慚,總之要把他的情人,也就是我的女兒,對不起,從此領(lǐng)取?!钡鳛楦赣H來說,恐怕這也實乃人之常情,并且先生也絕不是一位不開明的父親,對于未來女婿“省籍無所謂”“學(xué)什么都可以,只要精通中文”“相貌也由的女兒注意”。在《日不落家》中,我感受著一對父母對遠(yuǎn)在他鄉(xiāng)的四個女兒的牽掛與關(guān)心,回味著子女的種種,并且借由電視上的氣象報告,把他們的關(guān)愛帶到高緯,向陌生又親切的城市聚焦。陌生,因為是寒帶。親切,因為是他們的孩子所在。不知不覺中仿佛我又跟著先生一家子來到《螢火山莊》,看到了其樂融融的一家子享受著三代在同一屋頂下團圓的溫馨,以及在近乎隱士的林居中的愜意與悠閑,仲夏夜的螢火蟲、有時亦可見鹿的“仙蹤”,甚是有趣啊。然而夜晚,卻總能看到余光中先生在桌燈下往往坐到深夜,樓上的家人都已鼾然,林中也已寂了萬籟,用先生的話說就是只剩下手中這支筆陪他醒著,從十九歲的少年一直清醒到現(xiàn)在,便感覺惟寂寞始能長保清醒,惟清醒始能永耐寂寞。

閱讀至此,抬頭,轉(zhuǎn)了轉(zhuǎn)有點僵硬的脖子,我不得不感慨于余光中先生的妙筆,竟能如此吸引人探究其中的奧秘,仿佛置身于其中,并且敬佩于先生的深厚功力,不時佐之以文言、俚語和適度的西化,加以熔鑄,成為合金,但又格外的親切、自然。同時,我也不得不為自己淺薄的知識所羞愧,文中一些著名人物、名言名句等聞所未聞,更為之前的疑問感到愚蠢之至。至?xí)r此刻,我確定此書乃如我良師益友啊,磅礴的知識,直通古今中外,引人入境的文字,開闊我的眼界,豐富我的閱歷,無不鞭策著我要以終生學(xué)習(xí)為目標(biāo)。

為什么先生能寫出如此好的散文?于我遙不可及。

在友情篇中,答案呼之欲出。在《思蜀》之中,先生回憶童年說:“最難忘的一景......我則捧著線裝的《古文觀止》,吟哦《留侯論》或是《出師表》。此時四野悄悄,但聞風(fēng)吹蟲鳴......”而先生少年時則有令他敬之、愛之,也有三分畏之的嚴(yán)師又良師,還有令他見賢思齊的溫厚儒雅的大學(xué)長。在此,我看到了先生對文學(xué)的喜愛,自身的刻苦用功以及良師益友的正確引領(lǐng)。在《文章與前額并高》中,我感受著一代大師梁秋實先生對后生晚輩的包容與深刻影響。反觀自己,又有幾時像此刻一般投入于文學(xué)作品之中,少之又少啊。

看了余光中先生的《天涯情旅》仿佛一些遙遠(yuǎn)而又模糊的歷史人物赫然圍繞在我身旁,變得有血有肉一般,是那般生動、靈活。而那些往事,也是那般鮮活、有趣。

不知不覺下午時光匆匆,以至夕陽西下,如果說對這本書一開始我是疑惑與不屑的,那么現(xiàn)在我沉迷于此,震撼于此,實在敬佩于此,眼前仿佛尤有余光中先生在夜深人靜的燈光下清醒著執(zhí)筆“耕耘”的身影。其中余光中先生所說:“惟寂寞始能長保清醒,為清醒始能永耐寂寞?!蔽覍⒎钪疄檎胬?。

余光中讀后感篇十一

余先生回憶起當(dāng)年寫《鄉(xiāng)愁》這首詩時的心境,時光流轉(zhuǎn),仿佛近在眼前。他說:“寫《鄉(xiāng)愁》,我用的是孩子的視角,一種近乎童話的天真。我想,做一個詩人應(yīng)該懷著廣泛的同情。不設(shè)防、不世故,好的詩人應(yīng)該一輩子天真,在這種前提下,所有的比喻都成為可能?!?/p>

我對他的話感受很深,在剛剛考上大學(xué)要來廣州就讀的那年,我在車上,隔著朦朧的玻璃窗,看著父親母親追著車子的身影,眼淚悄然而下。那時候,我是那么的真切的體會到從來沒有離開過家的我,今天終于要離開了。明明知道還能回來,但是,原來離開家的感覺竟然是那么的深沉,就像有千斤重的墜子在拽著我的心,無法拯救自己,無法掙脫那莫名的愁苦……然而,余先生的鄉(xiāng)愁當(dāng)然遠(yuǎn)遠(yuǎn)在我之上,那時是上個世紀(jì)70年代初,他居住在臺北,離開祖國大陸足有20年了,擔(dān)心有生之年回鄉(xiāng)無望。他是那么的驚恐,那么的害怕在他的有生之年都無法回到祖國,回到自己的故鄉(xiāng)。然而卻又是那么的彷徨失措,因為他沒有辦法?。【驮谶@樣一種無限悵惘的情緒下,他把自己的相思、情意寄托在郵票、船票、墳?zāi)?、海峽上,因為那是唯一使他與母親、新娘、祖國聯(lián)系起來的工具啊,也是他的相思唯一可寄托之處??!這讓我想起了一首詩,李之儀的《卜算子》“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fù)相思意?!痹谶@首詩里面,長江水就是唯一使男女主人公聯(lián)系起來的物,借著著滾滾的長江水,他們彼此之間找到了寄托相思之物,在男女主人公的心里,其實是有著萬般的無奈,然而卻又那么的由衷的感謝這唯一能緊密彼此的長江水啊!多么的讓人心痛,為之惋惜的同時卻又不得不跟著男女主人公一起去感謝、贊美這長江水!相思并不叫人心痛,叫人心痛的偏偏是無處話相思……讀著余光中的鄉(xiāng)愁,就有一種心痛,揪心的痛,至少我是如此,他用孩子般純真的心寫出了滄桑的惆悵與孤苦,如果你沒有離開過家鄉(xiāng),那么,你就永遠(yuǎn)不能夠明白,在巧妙文字的背后,其實是一種深沉,一種落葉無法歸根的深沉。

在我看來,欣賞文字不僅僅欣賞它的巧妙,更注重它所帶給人的感受。余先生的詩在乍看之下,讓人佩服它的寓情于物所選的“物”是那么的工整,巧妙,久久回味之下卻發(fā)現(xiàn)巧妙之下涵蓋的是那么深沉的孤苦與無奈。但是,這又讓我想到了更孤苦更無奈的是“惆悵此情難寄”之人。相比之下,余先生還是幸運的,因為他的相思還找得到可寄托之物,也還有可相思之人。

余光中讀后感篇十二

如今,能讀到一本出自名家之手的經(jīng)典詩歌集,并且以嶄新的圖文形式出現(xiàn),對于喜歡讀詩的朋友而言,不僅能聞得氣味,更能嘗出滋味,無疑是件既快樂又奢侈的閱讀體驗。

一直被定位于“鄉(xiāng)愁詩人”的余光中對此曾說:“我的小詩《鄉(xiāng)愁》在大陸流傳頗廣,能背的人很多。這首詩像是一方面介紹了我,另一方面,卻也遮住了我,使不少讀者只見名片而不見其人、把我簡化為‘鄉(xiāng)愁’詩人定了位,《鄉(xiāng)愁》只是我的門牌……”

余光中在《迎接新書上》中稱:“我在大陸出書,散文遠(yuǎn)多于詩,如今有了這本詩選,讀者在《鄉(xiāng)愁》之外,還能多看我的其他詩作,仍不失為遲來的補償?!?/p>

詩歌批評家謝冕將《余光中經(jīng)典》以“七情”劃分,分鄉(xiāng)情、愛情、親情、友情、世情、風(fēng)情、心情,他在本書的選編《序》中說:“我始終認(rèn)為詩是從情出發(fā)的,以表述情感為根本的一種文體?!比羰菍⒂喙庵械脑娪鳛榕?,選取的百余首詩,均為經(jīng)歷過時間打磨經(jīng)久不衰的美人,有著名的《鄉(xiāng)愁》《等你,在雨中》《蓮的聯(lián)想》等名篇。

在余光中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幾乎都是女性,妻子、女兒,他曾形容自己住在女生宿舍,而他與妻子范我存從年輕時期的熾熱戀情牽手至今,在文壇被傳為佳話,也算是稀缺品。國外的有馬克·吐溫,他與奧莉婭僅攜手30多個年頭,共度繁華與貧窮。余光中將他與范我存的感情化作一首首動人情詩,如年輕時的《靈魂的觸須》:“當(dāng)你愛我時,你的眼睛/便時時來尋找我的;/當(dāng)你恨我時,你的眼睛/便留心將我的躲避。/這一對淡褐的敏感的眸子/原是你靈魂的觸須,/從它們的方向我可以探知/你靈魂每刻的消息?!蓖砟甑摹墩渲轫楁湣?“就這么,三十年的歲月成串了/一年還不到一寸,好貴的時光啊/……溫潤而圓滿,就像有幸/跟你同事的每一個日子/……分手的日子,每一粒/牽掛在心頭的念珠……”歲月使愛情轉(zhuǎn)化為親情,上升為不渝的感情。在《削蘋果》里,妻子簡單的削蘋果動作在詩人眼中為無私的奉獻:“把最好的果肉給我/而帶粒的果心總是/靜靜,留給你自己?!?/p>

在速食文化的今天,讀讀這位中國當(dāng)代詩壇“首席繆斯”的各個時期的經(jīng)典作品,無疑是件極愜意而有收獲的事。

余光中,當(dāng)代臺灣詩人與散文家,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8年進入廈門大學(xué)外文系時開始發(fā)表新詩,1949年5月到達(dá)臺灣入臺大外文系,畢業(yè)后進入軍界。退役后進修碩士學(xué)位,并從事編輯與教學(xué)工作。其人“左手為詩,右手為文”,著有詩集《舟子的悲歌》(1952)、《白玉苦瓜》(1974),散文集《左手的繆思》(1963)等各十余部,另外還有評論集《掌上雨》(1967)。

余光中讀后感篇十三

對余光中先生最初的印象源于初中課本里的那一篇《鄉(xiāng)愁》——作為課本里分量集中的一篇詩歌,它反映了作者強烈的思想之情,是在臺灣望著故土的厚重的思念,充滿了游子望歸而歸不得的感嘆!等到終于可以踏上故土,早已物是人非。莫怪先生感嘆:“山河還在,游子已老!”

再后來是先生的《李白》,那一句“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多少的豪情,多少的意氣風(fēng)發(fā),都在那年長安,都在那灣月明里!

而今,再讀先生的散文,看先生年少離開故土,到了臺灣,又旅居歐美……走過了無數(shù)的路,跨過了無數(shù)的橋,甚至在不少的古塔和古堡駐足停留,但先生的內(nèi)心里仍思念山城的月光,思念姑蘇的流水,甚至是從沒到過的北國的長城也都在先生思念的一隅。

先生的文字里偶爾夾雜著幾個英文單詞,但更多的卻充滿著儒家文人的氣息,充滿了中國文人獨特的儒雅、睿智。偶爾幾篇驕傲的自夸,也滿是中國人骨子里的謙遜、不卑不亢,但也有著中國人特有的那種凜然傲氣和文人風(fēng)骨。先生像竹,虛心在內(nèi),傲骨向上。高昂著不屈的頭顱,努力地向上生長;亦奮力地向下扎根,不斷汲取來自各國文化的養(yǎng)分,故成就其文學(xué)的精髓。

凡是過去,皆為序曲。即是過去,便努力的奔向未來。生活里,大多數(shù)人往往會糾結(jié)于過去的某一瞬間,或某一個小小的`細(xì)節(jié),亦或是深陷于一段錯誤的感情無法自拔,或是迷戀某個求而不得的人或事。只是,很多時候,即便再如何捶胸頓足,懊惱不已,那些過去的依然成為過去了,不會再次發(fā)生,也無法改變。很多的懊悔、遺憾、悔恨也都無濟于事,于事無補。

人活于這個世界,總是蹣跚著迷茫著向前,有一個堅定的目標(biāo),并為之熱愛、堅持、付出,那么即便結(jié)局可能并不圓滿,但是收獲的又何止是結(jié)局呢?一段感情里,你付出了也得到了,或許分開了,但過程可能也很美好啊。一些目標(biāo),可能現(xiàn)在實現(xiàn)不了,甚至有些荒唐,但是熱愛你所熱愛的,并堅定地向著它努力,那么終究有一天山無遮,海無攔!

過去的終究是過去,未來仍在前方,不妨繼續(xù)上路吧,把一切遺憾留在身后,讓一切不圓滿慢慢變成一種圓滿。

不念過去,不畏將來!

如此甚好!

精選余光中,在現(xiàn)代詩、現(xiàn)代散文、翻譯、評論等文學(xué)領(lǐng)域都有涉獵,下面小編為大家收集了精選,歡迎閱讀!精選1臺灣著名作家余光......

范文余光中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一在我讀了余光中的散文花鳥后,我立刻對小小的鸚鵡起了由衷的喜......

對于作家余光中的散文,讀者們并不陌生。那么,讀過之后,大家有著怎樣的感想呢?第一篇:余光中散文《聽聽那冷雨》讀后感《聽聽那冷雨》是余光中的散文代表作,正如......

分享余光中,閩南人,一九二八年生于南京。因眷戀母鄉(xiāng),神游古典,亦自命江南人。以下是小編精心準(zhǔn)備的分享,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nèi)容哦!《余光中散文》......

余光中讀后感篇十四

余先生回憶起當(dāng)年寫這首詩時的心境,時光流轉(zhuǎn),仿佛近在眼前。他說:“寫《鄉(xiāng)愁》,我用的是孩子的視角,一種近乎童話的天真。我想,做一個詩人應(yīng)該懷著廣泛的同情。不設(shè)防、不世故,好的詩人應(yīng)該一輩子天真,在這種前提下,所有的比喻都成為可能?!?/p>

我對他的話感受很深,在剛剛考上大學(xué)要來廣州就讀的那年,我在車上,隔著朦朧的玻璃窗,看著父親母親追著車子的身影,眼淚悄然而下。那時候,我是那么的真切的體會到從來沒有離開過家的我,今天終于要離開了。明明知道還能回來,但是,原來離開家的感覺竟然是那么的深沉,就像有千斤重的墜子在拽著我的心,無法拯救自己,無法掙脫那莫名的愁苦......然而,余先生的鄉(xiāng)愁當(dāng)然遠(yuǎn)遠(yuǎn)在我之上,那時是上個世紀(jì)70年代初,他居住在臺北,離開祖國大陸足有了,擔(dān)心有生之年回鄉(xiāng)無望。他是那么的驚恐,那么的害怕在他的有生之年都無法回到祖國,回到自己的故鄉(xiāng)。

然而卻又是那么的彷徨失措,因為他沒有辦法啊!就在這樣一種無限悵惘的情緒下,他把自己的相思、情意寄托在郵票、船票、墳?zāi)?、海峽上,因為那是唯一使他與母親、新娘、祖國聯(lián)系起來的工具啊,也是他的相思唯一可寄托之處啊!這讓我想起了一首詩,李之儀的《卜算子》“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fù)相思意?!?/p>

在這首詩里面,長江水就是唯一使男女主人公聯(lián)系起來的物,借著著滾滾的長江水,他們彼此之間找到了寄托相思之物,在男女主人公的心里,其實是有著萬般的無奈,然而卻又那么的由衷的感謝這唯一能緊密彼此的長江水啊!多么的讓人心痛,為之惋惜的同時卻又不得不跟著男女主人公一起去感謝、贊美這長江水!相思并不叫人心痛,叫人心痛的偏偏是無處話相思......讀著余光中的鄉(xiāng)愁,就有一種心痛,揪心的痛,至少我是如此,他用孩子般純真的心寫出了滄桑的惆悵與孤苦,如果你沒有離開過家鄉(xiāng),那么,你就永遠(yuǎn)不能夠明白,在巧妙文字的背后,其實是一種深沉,一種落葉無法歸根的深沉。

在我看來,欣賞文字不僅僅欣賞它的巧妙,更注重它所帶給人的感受。余先生的詩在乍看之下,讓人佩服它的寓情于物所選的“物”是那么的工整,巧妙,久久回味之下卻發(fā)現(xiàn)巧妙之下涵蓋的是那么深沉的孤苦與無奈。但是,這又讓我想到了更孤苦更無奈的是“惆悵此情難寄”之人。相比之下,余先生還是幸運的,因為他的相思還找得到可寄托之物,也還有可相思之人。

余光中讀后感篇十五

《聽聽那冷雨》是余光中的散文代表作,正如《荷塘月色》之于朱自清。初讀《聽聽那冷雨》,不由大驚:散文可以如此寫?細(xì)讀之則手不釋卷。余光中曾戲稱:“右手寫詩,偶爾左手寫散文,算是副產(chǎn)品。”但這樣的副產(chǎn)品在當(dāng)代散文家中有幾人能出其右?詩一樣的充滿跳躍聯(lián)想的語言是《聽聽那冷雨》的最大特色。作者在文中大量動用了迭字句。文章開始,就對雨作盡情的描繪:時而淋淋漓漓,時而淅淅瀝瀝,天潮潮地濕濕······一句就寫出雨的形聲。接著他跳躍聯(lián)想,寫道:······即使在夢里,也似乎把雨傘撐著······這句奠定了整篇一種“憂傷”的基調(diào)。馬上,他大膽想象:整個中國整部中國歷史無非是一張黑白片子,片頭到片尾,一直這樣下著雨。此時,我窒息般地感覺到余光中內(nèi)心那種深深的鄉(xiāng)愁以及愛國情懷。本文恰似一首長詩,字字句句,充滿令人驚奇的詩的意象。作者筆下的雨時而是“黑白片子”,時而是“宋畫”,時而是“一滴濕漉漉的靈魂”,時而是“溫柔的灰美人”等等。作者憑非凡的才力和卓越的想象力,把鄉(xiāng)愁化為種種意象,而意象又于作者的某段人生遭遇及心靈歷程相連相融。可謂情絲和雨絲交織。余光中用詩樣的語言對雨進行視覺、聽覺、嗅覺等多方面感覺進行描寫,字里行間,古詩韻味俯拾即是,例“牧童遙指”,“劍門細(xì)雨渭城輕塵”,“杏花春雨江南”。愛好古典文學(xué)者看本文,時時會心一笑。而喜愛現(xiàn)代風(fēng)格的讀者也不會失望,例“雨是潮潮濕濕的音樂下在渴望的唇上舔舔那冷雨”一句,已令許多所謂的現(xiàn)代詩人汗顏。語言是思想的載體,語言沒有音樂味,何能成為作家?同樣,思想不深邃,更是不成作家。余光中將思想完美融入語言,正如他所說:一位出色的散文家,當(dāng)他的思想和文字相遇,美如鹽撒于燭,會噴出七色的火花。我讀書,常愛劃句,但是讀《聽聽那冷雨》,竟然摘不下一句,因為每一句話都這么美。文壇宿耆柯靈說:《聽聽那冷雨》直接用文字的雨珠,聲色光影,密密麻麻,縱橫交織而成。這也許可以幫助我們對中國文字和現(xiàn)代文學(xué)的表現(xiàn)力增加一點信心,也應(yīng)該承認(rèn)這在五四以來的'散文領(lǐng)域中,算是別辟一境。評論毫無過獎,也深刻公道。

余光中讀后感篇十六

我《焚鶴人》是余光中的一篇散文,這里的鶴不是活在自然界中的鶴,而是風(fēng)箏鶴。我想起自己有一段時間特別迷戀疊紙鶴,粉紅色的,淡藍(lán)色的紙,白色的紙,竟然疊的出一張張會“飛”的紙鶴,感覺很神奇。風(fēng)箏有很多形狀,蝴蝶的,蒼鷹的等等,而作者寫的偏偏是鶴狀的風(fēng)箏,這人更有一番韻味。鶴自古以來是高潔的象征,這篇散文中也若隱若現(xiàn)吧。

放風(fēng)箏的人應(yīng)該是哲學(xué)家,還是詩人?這件事,人做一半,風(fēng)做一半,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表面上,人和自然是對立的.,因為人要拉住風(fēng)箏,而風(fēng)要推走風(fēng)箏,但是在一拉一推之間,人和自然的矛盾竟形成新的和諧。這種境界簡直有點形而上了。但這種經(jīng)驗也是詩人的經(jīng)驗,他想。一端是有限,一端是無垠。一端是微小的個人,另一端,是整個宇宙,整個太空的廣闊與自由。

“你將風(fēng)箏,不,自己的靈魂放上去,放上去,上去,更上去,去很冷很透明的空間,鳥的青衢云的千疊蜃樓和海市。最后,你的感覺是和天使在通電話,和風(fēng)在拔河,和迷迷茫茫的一切在心神交馳?!狈棚L(fēng)箏的感覺就是這樣,仿佛放飛的是一份靈魂。

余光中的鄉(xiāng)愁我們很早就學(xué)過,其實余光中在這片中也袖而出了單獨拿的鄉(xiāng)愁。直到死去,詩人依然選擇祖國大陸為自己“坦然睡去”的寬闊大床,希望自己葬在黃河和長江之間,這一淋漓盡致的抒發(fā)和表白,讓們從心底深處感受到了余光中對故土家園貫穿生命始終的脈脈深情。

“一瞬間,他幻覺自己就是舅舅,而站在風(fēng)中稚髫飄飄的那個熱切的孩子,就是20多年前的自己。握著線,就像握住一端的少年時代。在心中他默禱說:“這只鶴獻給你,”

散文最后還寫道“線的彼岸究竟是什么?”這里面其實包含著對臺灣與大陸之間的一種期盼。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親原籍江蘇武進,故也自稱“江南人”。

1952年畢業(yè)于臺灣大學(xué)外文系。1959年獲美國愛荷華大學(xué)(lowa)藝術(shù)碩士。先后任教臺灣東吳大學(xué)、臺灣師范大學(xué)、臺灣大學(xué)、臺灣政治大學(xué)。其間兩度應(yīng)美國國務(wù)院邀請,赴美國多家大學(xué)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臺灣政治大學(xué)西語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學(xué)中文系教授。1985年至今,任臺灣中山大學(xué)教授及講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時間兼任文學(xué)院院長及外文研究所所長。

余光中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至今馳騁文壇已逾半個世紀(jì),涉獵廣泛,被譽為“藝術(shù)上的多妻主義者”。其文學(xué)生涯悠遠(yuǎn)、遼闊、深沉,為當(dāng)代詩壇健將、散文重鎮(zhèn)、著名批評家、優(yōu)秀翻譯家?,F(xiàn)已出版詩集21種;散文集11種;評論集5種;翻譯集13種;共40余種。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詩集)、《記憶像鐵軌一樣長》(散文集)及《分水嶺上:余光中評論文集》(評論集)等。

余光中讀后感篇十七

我們大多數(shù)讀者是從“傳說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黃河的肺活量能歌唱/從青海到黃海/風(fēng)也聽見/沙也聽見”以及“而現(xiàn)在/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等詩句里認(rèn)識余光中的,后來才知道他“右手為詩,左手為文”,散文也寫得好。惜乎選本不多,就筆者目力所及,只讀過他的幾篇小品,如《我的四個假敵》、《宛在水中央》、《在水之湄》、《牛蛙記》、《聽聽那冷雨》、《借錢的境界》等,即如此,也早已為其作品中四溢的才氣所熏醉。不過,跟讀粱實秋一樣,總感覺機巧有余而厚重不足。及至讀到人民日報出版社的最新選本《橋跨黃金城》,才似乎窺到了余光中散文藝術(shù)之全豹,不,用他的話說,是全虎,是細(xì)嗅薔薇的猛虎。

虎有威猛之氣。當(dāng)余光中駕著他的小道奇疾馳在遼闊的美國西部的時候,當(dāng)他飲過嘉士伯啤酒開始浮想聯(lián)翩的時候,當(dāng)他陶醉于山、海、塔、高速公路等雄性意象的時候,余光中就是一頭威猛的老虎。在《高速的聯(lián)想》一文中,他說他崇拜速度,并引阿拉伯的勞倫斯的話:“速度是人性中第二種古老的欲望?!痹娙说挠喙庵谢蛟S永遠(yuǎn)不會說出“我倒覺得你(指夫人)煨得更腴了,雄得一塌糊涂!”或者“剩下他,血液閑著,精液閑著,淚腺汗腺閑著,憤怒的吶喊閑著”等痛快淋漓的話,但在散文家的余光中說來卻顯得本真、有人情味。文人不是閹人,不是道貌岸然的偽君子,他應(yīng)該是最健全,最富生氣的人,是猛虎。

當(dāng)然,這僅僅是淺層意義上的猛虎氣。余光中的散文是以想象富贍、節(jié)奏緊張、內(nèi)蘊深厚、造語奇特見長的。他的散文內(nèi)容不外游記、詠物、品藻人物、家居感受、文藝隨筆等幾類,但他是帶著他全面、深厚的文學(xué)修養(yǎng)和凝重的歷史感進入他的意象世界的,所以他可以面對星空作逍遙游,面對蓮花而意興遄飛,從李白、杜甫到米芾、蘇軾,從可口可樂到黃河飲過的血揚子江飲過的淚,從蓋提斯堡的古戰(zhàn)場到周幽王的烽火、盧溝橋的烽火,縱橫開合,火花迭現(xiàn)。用他自己的話說“真正豐富的心靈,在自然流露之中,必定左右逢源,五步一樓,十步一閣,步步蓮花,字字珠玉,絕無冷場”。這種語言的密度是才氣,是歷史的厚重感,是猛虎氣。

“微薔薇,猛虎變成了菲力斯旦;微猛虎,薔薇變成了懦夫”。余光中散文有其陽剛一面,也自然有其陰柔一面。以他最有名的代表作《聽聽那冷雨》為例,語言之迭宕、意象之開合,無不透露出他的猛虎氣,但就“冷雨”這個整體意象來說,它畢竟是陰柔的、古典的。

余光中在自序中評價這個選本,“于我的散文藝術(shù),有相當(dāng)?shù)拇硇浴?,看來他是滿意的。這一點,讓我想起內(nèi)地出的多種多樣的港臺文學(xué)選本,似乎這類反映全貌、遴選精當(dāng)?shù)募犹倭诵┌伞?/p>

余光中讀后感篇十八

《鄉(xiāng)愁》是詩人余光中漂泊異鄉(xiāng),游弋于海外回歸中國后所作的一首現(xiàn)代詩。詩歌表達(dá)對故鄉(xiāng),對祖國戀戀不舍的一份情懷。詩歌中更體現(xiàn)了詩人余光中期待中華民族早日統(tǒng)一的美好愿望。

鄉(xiāng)愁是什么?鄉(xiāng)愁是在外漂泊的人對家鄉(xiāng)憂愁的思念.近代著名文學(xué)家余光中老先生就在他的詩歌集《鄉(xiāng)愁四韻》中寫道:”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酒一樣的長江水,醉酒的滋味,是鄉(xiāng)愁的滋味,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在每一個人的眼里都一樣。鄉(xiāng)愁是憶童年,鄉(xiāng)愁是海外游子思念故鄉(xiāng)、思念祖國的`急切心情。鄉(xiāng)愁是故鄉(xiāng)的改變,原來的土路變成了水泥路。鄉(xiāng)愁是一曲懷古的柔歌……鄉(xiāng)愁在余光中老先生看來是一個地瓜干,地瓜干并不好吃,可他獨好這一口,地瓜不管落在哪里,都會生根發(fā)芽,地瓜是他對故鄉(xiāng)的懷念,也是鄉(xiāng)愁。

我的老家在陜西,我出生卻在江蘇,我來到這里就在這里生活,也回老家轉(zhuǎn)轉(zhuǎn),看一看家鄉(xiāng)的變化,看看自己的至親??纯醇抑泻笤耗穷w老棗樹??纯匆郧皬男∫黄鹜娴酱蟮呐笥?,一起回憶小時候的糗事。少不了的是家鄉(xiāng)的小吃,小時候奶奶做的涼皮,餃子......讓我玩不了的是老陜的甑糕,用糯米和大棗做成又香又糯、又香又甜。也忘不了家里那曾經(jīng)玩的小玩具,跑到后院看見小時候愛不釋手的玩具,不知道為什么鼻梁一酸,眼淚流了下來,腦子里全是像過電影一樣的記憶。鄉(xiāng)愁是什么?我想他是心里永遠(yuǎn)放不下的思念永遠(yuǎn)忘不了的事物。

余光中讀后感篇十九

離家有多少個風(fēng)雨漂泊的日子,就有多少個想家的黃昏;離家有多少里不可逾越的路,就有多少里鄉(xiāng)愁的延伸;離家有多少個曲折,就有多少次淚蒙雙眼。再一次讀到余光中的《鄉(xiāng)愁》,思緒就再一次回到了那個魂牽夢繞的地方。

如一只剛會飛的小鳥渴望投入藍(lán)天的懷抱,用雙翅劃出自己人生的美麗弧線,卻怕遇到狂風(fēng)雨淋,一個帶著慈愛的聲音如一股強大的力量從您的嘴邊滑出:孩子,如果你是一只小鳥,就勇敢地用雙翅打造屬于你自己的天地,于是我學(xué)會了飛。

如一匹剛會獨立生存的小馬渴望投入草原的懷抱,用雙腿跑出自己奔跑的人生,卻怕迷失了方向找不到自我,一根能看懂人心事的目光如一根堅韌無比的擎天柱從你的眼中瀉出:孩子,既然你選擇了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于是我上路了,當(dāng)我不經(jīng)意地回首時,我看到您滴落的淚,在屋舍的那根炊煙的伴隨下,顯得那樣的真實,真實得讓人感動,真實得讓您蒼老。

會!我會的!家鄉(xiāng)您在精神上給我如此之多,您讓我學(xué)會了飛,學(xué)會了跑,學(xué)會了面對生活的種種,我無時不刻不在想您。您是我的精神源泉,更是家園。每逢佳節(jié)更是如此,但家鄉(xiāng)的距離讓我無奈,卻想起席慕容的詩句:曾在綠樹白花前,那樣的輕易的'告別,二十年后的我魂魄夜夜夢歸故里。

冒著淋淋細(xì)雨,走出兩行走向家鄉(xiāng)的足跡,我渴望有這么一天,這種渴望強大如山崩,莊嚴(yán)如死亡。

余光中讀后感篇二十

“小時候,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而今,鄉(xiāng)愁是一彎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大約在我三四年級吧,我不曉得在什么刊物上抄下了這首余光中的鄉(xiāng)愁。小小的我根本不曉得什么是鄉(xiāng)愁,也不曉得那彎海峽隔著我的親人不能回來。我只記得那時對詩很狂熱,不管懂與否,照抄不誤。同學(xué)們看到這首詩,特別是男生,對我擠眉弄眼。就因為“長大后,鄉(xiāng)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大概我上初中后,那個我從未謀面,拋下妻兒老小,在海峽那頭的外公回來了。他白發(fā)蒼蒼,我的母親和姨母的淚流了又流,那矮矮的墳?zāi)拱淹馄鸥粼诶镱^。那深深的遺恨除了外公,我的母親和姨母又有誰能體會出來呢?外婆嗎?她的怨,她的恨應(yīng)最深。但她活著時,從來沒有自怨自艾,她把愛給了我們姐妹幾個。

女人,誰說你的名字叫弱者,我的外婆,一個小腳女人,從三十歲就失去了外公,她獨自一人帶著兩個女兒艱難度日。外婆用她日復(fù)一年,年復(fù)一日的沉默,書寫了對愛情的忠貞不渝;同樣,海峽那岸年青的外公把一頭青絲熬成白霜也沒有再娶。四十多年的杳無音信,那份熱情一點一點的熄滅,父母妻兒竟被那灣淺淺的海峽阻隔著。

遙望大陸,夢魂牽也系,這就是鄉(xiāng)愁嗎?多想聞聞故鄉(xiāng)泥土的芬芳,多想看看故鄉(xiāng)的潮起潮落、山山水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外公啊,您的四十年對外婆,我的母親和姨母是怎樣的一種缺憾?。⌒r候,我的母親和姨母,她們不曉得自己的親人在那遙遠(yuǎn)的地方,夢里沒有父親,有的卻是生活的艱辛。等到她們頭發(fā)斑白的時候,才曉得父親是什么樣子。

月殘了,還有圓了的時候,就連那牛朗和織女還會有每年的七夕相聚,而外公和外婆四十年后再也沒有相見?,F(xiàn)在,或許在天的那邊,他們的魂魄早已相聚在一起了吧!

臺灣啊,母親的頭發(fā)白了又白,那聲聲親喃的呼喚,喚不醒沉睡的你嗎?同樣的炎黃子孫卻要有兩種身份嗎?外公的墳?zāi)咕吐裨嵩诠枢l(xiāng)的山坡上,遠(yuǎn)處是澎湃的大海,墳前是開滿一地的蝴蝶花。

余光中讀后感篇二十一

我在拿到余光中先生的散文集《天涯情旅》時,我暗自疑問:這本散文集對于作為幼兒園教師的我有用嗎?此書雖為大師作品,似乎對我沒什么用處。

按耐住心中的躁動,閑暇時光勉強翻閱此書,不知不覺從第一頁翻閱至下一頁再至下一頁,一會兒已至幾十頁,似有魔力一般把原就不愛看書的我深深吸引于其中的海闊天空。在余光中先生散文集的親情篇里,我看到了余光中先生作為四個女兒的父親是如何疑懼于女兒的未來歸宿,以至于產(chǎn)生了《我的四個假想敵》,他在文中說:“我的四個假想敵,不論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學(xué)醫(yī)還是學(xué)文,遲早會從我疑懼的迷霧里顯出原形,一一走上前來,或迂回曲折,囁嚅其詞,或開門見山,大言不慚,總之要把他的情人,也就是我的女兒,對不起,從此領(lǐng)取?!钡鳛楦赣H來說,恐怕這也實乃人之常情,并且先生也絕不是一位不開明的父親,對于未來女婿“省籍無所謂”“學(xué)什么都可以,只要精通中文”“相貌也由的女兒注意”。在《日不落家》中,我感受著一對父母對遠(yuǎn)在他鄉(xiāng)的四個女兒的牽掛與關(guān)心,回味著子女的種種,并且借由電視上的氣象報告,把他們的關(guān)愛帶到高緯,向陌生又親切的城市聚焦。陌生,因為是寒帶。親切,因為是他們的孩子所在。不知不覺中仿佛我又跟著先生一家子來到《螢火山莊》,看到了其樂融融的一家子享受著三代在同一屋頂下團圓的溫馨,以及在近乎隱士的林居中的愜意與悠閑,仲夏夜的螢火蟲、有時亦可見鹿的“仙蹤”,甚是有趣啊。然而夜晚,卻總能看到余光中先生在桌燈下往往坐到深夜,樓上的家人都已鼾然,林中也已寂了萬籟,用先生的話說就是只剩下手中這支筆陪他醒著,從十九歲的少年一直清醒到現(xiàn)在,便感覺惟寂寞始能長保清醒,惟清醒始能永耐寂寞。

閱讀至此,抬頭,轉(zhuǎn)了轉(zhuǎn)有點僵硬的脖子,我不得不感慨于余光中先生的妙筆,竟能如此吸引人探究其中的奧秘,仿佛置身于其中,并且敬佩于先生的深厚功力,不時佐之以文言、俚語和適度的西化,加以熔鑄,成為合金,但又格外的親切、自然。同時,我也不得不為自己淺薄的知識所羞愧,文中一些著名人物、名言名句等聞所未聞,更為之前的疑問感到愚蠢之至。至?xí)r此刻,我確定此書乃如我良師益友啊,磅礴的知識,直通古今中外,引人入境的文字,開闊我的眼界,豐富我的閱歷,無不鞭策著我要以終生學(xué)習(xí)為目標(biāo)。

為什么先生能寫出如此好的散文?于我遙不可及。

在友情篇中,答案呼之欲出。在《思蜀》之中,先生回憶童年說:“最難忘的一景。。。。。。我則捧著線裝的《古文觀止》,吟哦《留侯論》或是《出師表》。此時四野悄悄,但聞風(fēng)吹蟲鳴。。。。。?!倍壬倌陼r則有令他敬之、愛之,也有三分畏之的嚴(yán)師又良師,還有令他見賢思齊的溫厚儒雅的大學(xué)長。在此,我看到了先生對文學(xué)的喜愛,自身的刻苦用功以及良師益友的正確引領(lǐng)。在《文章與前額并高》中,我感受著一代大師梁秋實先生對后生晚輩的包容與深刻影響。反觀自己,又有幾時像此刻一般投入于文學(xué)作品之中,少之又少啊。

看了余光中先生的《天涯情旅》仿佛一些遙遠(yuǎn)而又模糊的歷史人物赫然圍繞在我身旁,變得有血有肉一般,是那般生動、靈活。而那些往事,也是那般鮮活、有趣。

不知不覺下午時光匆匆,以至夕陽西下,如果說對這本書一開始我是疑惑與不屑的,那么現(xiàn)在我沉迷于此,震撼于此,實在敬佩于此,眼前仿佛尤有余光中先生在夜深人靜的燈光下清醒著執(zhí)筆“耕耘”的身影。其中余光中先生所說:“惟寂寞始能長保清醒,為清醒始能永耐寂寞?!蔽覍⒎钪疄檎胬怼?/p>

余光中讀后感篇二十二

后來啊鄉(xiāng)愁是一方矮矮的墳?zāi)刮以谕忸^母親在里頭。

而現(xiàn)在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先生回憶起當(dāng)年寫這首詩時的心境,時光流轉(zhuǎn),仿佛近在眼前。他說:“寫《鄉(xiāng)愁》,我用的是孩子的視角,一種近乎童話的天真。我想,做一個詩人應(yīng)該懷著廣泛的同情。不設(shè)防、不世故,好的詩人應(yīng)該一輩子天真,在這種前提下,所有的比喻都成為可能?!?/p>

我對他的話感受很深,在剛剛考上大學(xué)要來廣州就讀的那年,我在車上,隔著朦朧的玻璃窗,看著父親母親追著車子的身影,眼淚悄然而下。那時候,我是那么的真切的體會到從來沒有離開過家的我,今天終于要離開了。明明知道還能回來,但是,原來離開家的感覺竟然是那么的深沉,就像有千斤重的墜子在拽著我的心,無法拯救自己,無法掙脫那莫名的愁苦......

然而,余先生的鄉(xiāng)愁當(dāng)然遠(yuǎn)遠(yuǎn)在我之上,那時是上個世紀(jì)70年代初,他居住在臺北,離開祖國大陸足有了,擔(dān)心有生之年回鄉(xiāng)無望。他是那么的驚恐,那么的害怕在他的有生之年都無法回到祖國,回到自己的故鄉(xiāng)。然而卻又是那么的彷徨失措,因為他沒有辦法啊!

就在這樣一種無限悵惘的情緒下,他把自己的相思、情意寄托在郵票、船票、墳?zāi)埂⒑{上,因為那是唯一使他與母親、新娘、祖國聯(lián)系起來的工具啊,也是他的相思唯一可寄托之處啊!

這讓我想起了一首詩,李之儀的《卜算子》“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fù)相思意?!痹谶@首詩里面,長江水就是唯一使男女主人公聯(lián)系起來的物,借著著滾滾的長江水,他們彼此之間找到了寄托相思之物,在男女主人公的心里,其實是有著萬般的無奈,然而卻又那么的由衷的感謝這唯一能緊密彼此的長江水啊!多么的讓人心痛,為之惋惜的同時卻又不得不跟著男女主人公一起去感謝、贊美這長江水!相思并不叫人心痛,叫人心痛的偏偏是無處話相思......

讀著余光中的鄉(xiāng)愁,就有一種心痛,揪心的痛,至少我是如此,他用孩子般純真的心寫出了滄桑的惆悵與孤苦,如果你沒有離開過家鄉(xiāng),那么,你就永遠(yuǎn)不能夠明白,在巧妙文字的背后,其實是一種深沉,一種落葉無法歸根的深沉。

余光中讀后感篇二十三

《聽聽那冷雨》是余光中的散文代表作,正如《荷塘月色》之于朱自清。

詩一樣的充滿跳躍聯(lián)想的語言是《聽聽那冷雨》的最大特色。作者在文中大量動用了迭字句。文章開始,就對雨作盡情的描繪:時而淋淋漓漓,時而淅淅瀝瀝,天潮潮地濕濕······一句就寫出雨的形聲。接著他跳躍聯(lián)想,寫道:······即使在夢里,也似乎把雨傘撐著······這句奠定了整篇一種“憂傷”的基調(diào)。馬上,他大膽想象:整個中國整部中國歷史無非是一張黑白片子,片頭到片尾,一直這樣下著雨。此時,我窒息般地感覺到余光中內(nèi)心那種深深的鄉(xiāng)愁以及愛國情懷。

本文恰恰似一首長詩,字字句句,充滿令人驚奇的詩的意象。作者筆下的雨時而是“黑白片子”,時而是“宋畫”,時而是“一滴濕漉漉的靈魂”,時而是“溫柔的灰美人”等等。作者憑非凡的才力和卓越的想象力,把鄉(xiāng)愁化為種種意象,而意象又于作者的某段人生遭遇及心靈歷程相連相融。可謂情絲和雨絲交織。

余光中用詩樣的語言對雨進行視覺、聽覺、嗅覺等多方面感覺進行描寫,字里行間,古詩韻味俯拾即是,例“牧童遙指”,“劍門細(xì)雨渭城輕塵”,“杏花春雨江南”。愛好古典文學(xué)者看本文,時時會心一笑。而喜愛現(xiàn)代風(fēng)格的讀者也不會失望,例“雨是潮潮濕濕的音樂下在渴望的唇上舔舔那冷雨”一句,已令許多所謂的現(xiàn)代詩人汗顏。

語言是思想的載體,語言沒有音樂味,何能成為作家?同樣,思想不深邃,更是不成作家。余光中將思想完美融入語言,正如他所說:一位出色的散文家,當(dāng)他的思想和文字相遇,美如鹽撒于燭,會噴出七色的火花。

我讀書,常常愛劃句,但是讀《聽聽那冷雨》,竟然摘不下一句,因為每一句話都這么美。文壇宿耆柯靈說:《聽聽那冷雨》直接用文字的雨珠,聲色光影,密密麻麻,縱橫交織而成。這也許可以幫助我們對中國文字和現(xiàn)代文學(xué)的表現(xiàn)力增加一點信心,也應(yīng)該承認(rèn)這在五四以來的散文領(lǐng)域中,算是別辟一境。評論毫無過獎,也深刻公道。

余光中讀后感篇二十四

對余光中先生最初的印象源于初中課本里的那一篇《鄉(xiāng)愁》——作為課本里分量集中的一篇詩歌,它反映了作者強烈的思想之情,是在臺灣望著故土的厚重的思念,充滿了游子望歸而歸不得的感嘆!等到終于可以踏上故土,早已物是人非。莫怪先生感嘆:“山河還在,游子已老!”

再后來是先生的《李白》,那一句“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多少的豪情,多少的意氣風(fēng)發(fā),都在那年長安,都在那灣月明里!

而今,再讀先生的散文,看先生年少離開故土,到了臺灣,又旅居歐美……走過了無數(shù)的路,跨過了無數(shù)的橋,甚至在不少的古塔和古堡駐足停留,但先生的內(nèi)心里仍思念山城的月光,思念姑蘇的流水,甚至是從沒到過的北國的長城也都在先生思念的一隅。

先生的文字里偶爾夾雜著幾個英文單詞,但更多的卻充滿著儒家文人的氣息,充滿了中國文人獨特的儒雅、睿智。偶爾幾篇驕傲的自夸,也滿是中國人骨子里的謙遜、不卑不亢,但也有著中國人特有的那種凜然傲氣和文人風(fēng)骨。先生像竹,虛心在內(nèi),傲骨向上。高昂著不屈的頭顱,努力地向上生長;亦奮力地向下扎根,不斷汲取來自各國文化的養(yǎng)分,故成就其文學(xué)的精髓。

凡是過去,皆為序曲。即是過去,便努力的奔向未來。生活里,大多數(shù)人往往會糾結(jié)于過去的某一瞬間,或某一個小小的細(xì)節(jié),亦或是深陷于一段錯誤的感情無法自拔,或是迷戀某個求而不得的人或事。只是,很多時候,即便再如何捶胸頓足,懊惱不已,那些過去的依然成為過去了,不會再次發(fā)生,也無法改變。很多的懊悔、遺憾、悔恨也都無濟于事,于事無補。

人活于這個世界,總是蹣跚著迷茫著向前,有一個堅定的目標(biāo),并為之熱愛、堅持、付出,那么即便結(jié)局可能并不圓滿,但是收獲的又何止是結(jié)局呢?一段感情里,你付出了也得到了,或許分開了,但過程可能也很美好啊。一些目標(biāo),可能現(xiàn)在實現(xiàn)不了,甚至有些荒唐,但是熱愛你所熱愛的,并堅定地向著它努力,那么終究有一天山無遮,海無攔!

過去的終究是過去,未來仍在前方,不妨繼續(xù)上路吧,把一切遺憾留在身后,讓一切不圓滿慢慢變成一種圓滿。

不念過去,不畏將來!

如此甚好!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3413043.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