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一年級畫自己教學反思 一年級畫教學反思(部教版篇一
整堂課下來,老師教得得心應手,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這得益于老師理念的轉變。教學過程展現(xiàn)的是一種平等對話的過程,是師生雙方共同發(fā)生轉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是真理的化身,而每個學生和老師都有被理解的權利。所以,老師以一個參加者的身份與學生一起開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對話和活動,變知識的單向傳授為師生互動學習,讓課堂學習成為有趣的游戲和活動,老師和同學成為學習上的親密伙伴。
如何轉變學習方式,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fā)點寓教于樂呢?我想到了一個新的點子──塊狀編排。塊狀編排的靈感來自于語文園地的“我會讀”,“我會認”,“我會連”,“我會說”……這些充滿了自信的標題激發(fā)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愿望,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充分的空間。不難看出,“我會讀”──“我的發(fā)現(xiàn)”──“我會想”──“我會寫”,這四個學習塊是一個有層次有梯度的學習鏈接。從把文本讀正確,讓學生走進文本與其進行對話,凸現(xiàn)一年級識字為重點的學習目標定位,到構建學生學習古詩的知識系統(tǒng),引發(fā)學生以更高的學習激情投入到古詩誦讀活動中去。把課上得有情趣必然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情感是在認識過程產(chǎn)生的,認識越深刻,情感體驗也越強烈、越深厚。真正的學習興趣是在知道一點、會一點的時候產(chǎn)生的,是在越來越明白、越來越會的過程中鞏固、加強的。
所以,在教學中,千方百計地讓每位學生取得他們他們能夠取得的成功,讓每個人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這比知識更重要!關注學情,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認識實際,想辦法激勵他們的學習熱情,保護他們的學習興趣,為他們產(chǎn)生學習創(chuàng)造的愿望提供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
二、重視課外誦讀積淀,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志趣
古詩,像一條靜靜流淌的小河,沿著時光綿延,把悠長歲月中天靈物華沉淀的點點精粹送到孩子們身邊。古詩更是一種心靈的溝通。為了讓詩歌和生活融合在一起,讓孩子浸潤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甘露,我們班啟動了中華古詩文經(jīng)典的基本熏陶和修養(yǎng)的活動。三個月來,孩子們已經(jīng)誦讀了三十多篇?,F(xiàn)在,教室里最多見的就是孩子們圍在一起搖頭晃腦地吟誦,老師的個人主頁上,畫紙上,留下了孩子們自己心底煥發(fā)出的詩情畫意??梢哉f,古詩教學在我們班已經(jīng)不再是一種負擔,學生在課外汲取的詩歌營養(yǎng)經(jīng)過老師在“誦讀和導讀課”的展示,經(jīng)過“小詩人”的評選,經(jīng)過“古詩大點兵”等一系列活動情境的驅動,讓孩子們盡情地讀起來、動起來,把學生的生命力量引出來。這“動”,決不是表面的熱鬧,而是視界的敞亮,精神的漫游,思想的翱翔,心靈的舒展,理性的頓悟,智慧的迸發(fā)。
總之,是個體生命的全面發(fā)展和成長。當每個孩子都深深地卷入經(jīng)典詩文的時候,你還擔心他們在課堂上不“親臨現(xiàn)場”,你還擔心他們不“對話交流”,你還擔心他們不“動態(tài)生成”……如此,生命才能活潑地舒展開來,學習才能成為有意義的生活。語文課程是一個情感的世界,是一個詩意的世界,是一個豐富的生命世界。從教材、尤其是從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出發(fā),尋找出一個連接著課程內(nèi)容和學生生活的“知識儲存庫”,并以此為起點,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就能使教學成為一條融匯知識、能力、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主線,就能夠激活學生對文本的通靈感悟,與文本發(fā)生“內(nèi)在的對話”,這樣,文本所蘊涵的智慧的光芒、思想的火花就會把學生生命的靈氣燃燒起來,由此豐富學生的生命體驗,催發(fā)學生生長和發(fā)展。作業(yè)展現(xiàn)出來的創(chuàng)造力更讓我堅信了這一點。
新課堂應關注“人”的發(fā)展,應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尊重生命的獨特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關照生命的整體性,發(fā)掘生命的創(chuàng)造性,讓孩子們的興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創(chuàng)造都在生機勃勃的課堂環(huán)境中煥發(fā)出來,飛揚起來。追求生命的成長,讓老師和孩子們的潛能如花綻放,讓師生之間的情感親密交融。在快樂中學習,讓老師和學生的熱情如涌泉長流,讓師生之間的情思互動碰撞,盡情張揚成長的快樂!
一年級畫自己教學反思 一年級畫教學反思(部教版篇二
一、巧用教材塊狀編排,激發(fā)學生學習情趣
整堂課下來,老師教得得心應手,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這得益于老師理念的轉變。教學過程展現(xiàn)的是一種平等對話的過程,是師生雙方共同發(fā)生轉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是真理的化身,而每個學生和老師都有被理解的權利。所以,老師以一個參加者的身份與學生一起開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對話和活動,變知識的單向傳授為師生互動學習,讓課堂學習成為有趣的游戲和活動,老師和同學成為學習上的親密伙伴。
如何轉變學習方式,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fā)點寓教于樂呢?我想到了一個新的點子──塊狀編排。塊狀編排的靈感來自于語文園地的“我會讀”,“我會認”,“我會連”,“我會說”……這些充滿了自信的標題激發(fā)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愿望,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充分的空間。不難看出,“我會讀”──“我的發(fā)現(xiàn)”──“我會想”──“我會寫”,這四個學習塊是一個有層次有梯度的學習鏈接。從把文本讀正確,讓學生走進文本與其進行對話,凸現(xiàn)一年級識字為重點的學習目標定位,到構建學生學習古詩的知識系統(tǒng),引發(fā)學生以更高的學習激情投入到古詩誦讀活動中去。把課上得有情趣必然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情感是在認識過程產(chǎn)生的,認識越深刻,情感體驗也越強烈、越深厚。真正的學習興趣是在知道一點、會一點的時候產(chǎn)生的,是在越來越明白、越來越會的過程中鞏固、加強的。
所以,在教學中,千方百計地讓每位學生取得他們他們能夠取得的成功,讓每個人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這比知識更重要!關注學情,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認識實際,想辦法激勵他們的學習熱情,保護他們的學習興趣,為他們產(chǎn)生學習創(chuàng)造的愿望提供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
二、重視課外誦讀積淀,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志趣
古詩,像一條靜靜流淌的小河,沿著時光綿延,把悠長歲月中天靈物華沉淀的點點精粹送到孩子們身邊。古詩更是一種心靈的溝通。為了讓詩歌和生活融合在一起,讓孩子浸潤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甘露,我們班啟動了中華古詩文經(jīng)典的基本熏陶和修養(yǎng)的活動。三個月來,孩子們已經(jīng)誦讀了三十多篇?,F(xiàn)在,教室里最多見的就是孩子們圍在一起搖頭晃腦地吟誦,老師的個人主頁上,畫紙上,留下了孩子們自己心底煥發(fā)出的詩情畫意。可以說,古詩教學在我們班已經(jīng)不再是一種負擔,學生在課外汲取的詩歌營養(yǎng)經(jīng)過老師在“誦讀和導讀課”的展示,經(jīng)過“小詩人”的評選,經(jīng)過“古詩大點兵”等一系列活動情境的驅動,讓孩子們盡情地讀起來、動起來,把學生的生命力量引出來。這“動”,決不是表面的熱鬧,而是視界的敞亮,精神的漫游,思想的翱翔,心靈的舒展,理性的頓悟,智慧的迸發(fā)。
總之,是個體生命的全面發(fā)展和成長。當每個孩子都深深地卷入經(jīng)典詩文的時候,你還擔心他們在課堂上不“親臨現(xiàn)場”,你還擔心他們不“對話交流”,你還擔心他們不“動態(tài)生成”……如此,生命才能活潑地舒展開來,學習才能成為有意義的生活。語文課程是一個情感的世界,是一個詩意的世界,是一個豐富的生命世界。從教材、尤其是從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出發(fā),尋找出一個連接著課程內(nèi)容和學生生活的“知識儲存庫”,并以此為起點,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就能使教學成為一條融匯知識、能力、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主線,就能夠激活學生對文本的通靈感悟,與文本發(fā)生“內(nèi)在的對話”,這樣,文本所蘊涵的智慧的光芒、思想的火花就會把學生生命的靈氣燃燒起來,由此豐富學生的生命體驗,催發(fā)學生生長和發(fā)展。作業(yè)展現(xiàn)出來的創(chuàng)造力更讓我堅信了這一點。
新課堂應關注“人”的發(fā)展,應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尊重生命的獨特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關照生命的整體性,發(fā)掘生命的創(chuàng)造性,讓孩子們的興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創(chuàng)造都在生機勃勃的課堂環(huán)境中煥發(fā)出來,飛揚起來。追求生命的成長,讓老師和孩子們的潛能如花綻放,讓師生之間的情感親密交融。在快樂中學習,讓老師和學生的熱情如涌泉長流,讓師生之間的情思互動碰撞,盡情張揚成長的快樂!
一年級畫自己教學反思 一年級畫教學反思(部教版篇三
《 認識鐘表》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的內(nèi)容。這個內(nèi)容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教材以一個孩子一天的生活場景作為學習線索,通過調(diào)動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讓學生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感知“時間”這一抽象的概念,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通過實際教學,感觸頗深,反思如下 :
時間對于學生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他們的生活、學習離不開時間,陌生是他們認識時間、看鐘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體的,這就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提升概括科學地認識鐘表的方法。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時遵循以學生為主體,引導他們觀察、比較、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膽表達,在主體探究中學會認鐘表的方法。
這節(jié)課上下來,我覺得很不滿意,雖然大部分學生真正“動”起來,思維“活”起來。開放式的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知識,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松,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但也有部分學生沒有真正“動”起來。
上課一開始,我抓住學生年齡特征,用猜謎語引出鐘表,引發(fā)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課中我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學具鐘,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揮了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及時反饋交流,讓操作與思維聯(lián)系起來,讓操作成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源泉。教學形式上,重視學生的獨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機結合,課堂中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探究,去發(fā)現(xiàn),去再創(chuàng)造,使每個學生都有一塊屬于自己思維的開拓區(qū)域。
我還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特點,通過一些具體事件如:早上幾時上學,上午幾時放學,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的時間觀念,再通過趣味性的練習,動手撥一個自己喜歡的時刻,并說說這個時刻在干什么。既聯(lián)系了學生生活實際,又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充分利用了學具,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lián)系實際。體現(xiàn)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shù)學。整節(jié)課以玩為主線,把教學內(nèi)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來。教學過程科學合理,層次分明,層層遞進。注重學生數(shù)學學習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教學中注意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使數(shù)學更貼近學生。注意引導學生用數(shù)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身邊的各種事物,學會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提出問題并設法解決問題。
本課也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
1、由于我對新課程教材的理解不夠深刻,僅讓學生初步認識鐘面,認識時針和分針,會看、會寫鐘表和電子表上整時的時刻,初步建立時間觀念,這樣顯然是不夠的,數(shù)學學習的目的不應該是學生“經(jīng)驗”簡單的在再現(xiàn)和累積。
2、由于學生不是經(jīng)常訓練操作實踐的活動,所以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不是很聽老師的指揮,在小組活動中,學生的合作意識較差,從動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語言文學表達出來,學生都無所適從。例如,認識哪個是時針,哪個是分針時,讓學生分辨時不夠深入,沒有讓學生放開說,師有代說的地方。再例如:你是怎樣知道是8時的,指名說撥鐘的方法等等,學生語言組織有問題。
3、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不夠,讓學生猜是什么時刻,雖然也請學生交流討論,但小組合作流于形式。學生沒有獨立思考和觀察,就急于和小組內(nèi)同學去說,有的甚至在玩。結果既沒觀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4、學生所帶的選舉學具模型表不太夠用,有的學生沒有,在操作的時候只能坐在那看別人撥。
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千萬不能“拔苗助長”。同時,教師在課堂上還要有足夠的應變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這樣才會使學生學會數(shù)學、能感受到數(shù)學的魅力,熱愛數(shù)學,主動學習數(shù)學!
一年級畫自己教學反思 一年級畫教學反思(部教版篇四
從拼音到識字再到課文,一年級的孩子正逐漸走近語文,走進美麗的語言世界。雖然他(她)們的理解力還停留感性認知階段,但已經(jīng)學會了由文本展開自己豐富的想像,描繪出唯美的意境。
今天,我?guī)е⒆觽円黄饘W習了《哪座房子最漂亮》一課。這是一首詩歌,全文共有四句話。第一句主要講新房多以及新房是什么樣的。第二句進一步說明新房很多,著重講房前屋后的綠化情況。三、四兩句一問一答,指出小學校的房子最漂亮。簡簡單單的課文,卻有著很大的想像空間。
于是,在教學中我沒有牽著學生們的手,而是在孩子們讀課文的基礎上,問:“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呀?”
生1:我從“屋后樹成行”知道那些小房子的后面有很多大樹。(“怪不得空氣這么新鮮啊!”我接著說。)
生2:我從“青青的瓦”知道那些小房子的頂上的瓦片排得整整齊齊,顏色都是青的,看上去很漂亮。(“恩,你還能認真地觀察圖,真好!”我表揚他。)
生3:我從“房前花果香”知道了那些小房子的前面還種著很多的花,還有果樹。
師:那你們覺得會有些什么花和果樹呢?
(生:桃花、桂花、菊花、玫瑰花、迎春花……蘋果樹、橘子樹、柿子樹……)
[孩子們邊說邊想像著花開,果子成熟時的景象,流露出夸張的神情,當說到各種各樣的果子時,大有饞涎欲滴之感。]
生4:我從“白白的墻,寬寬的門,大大的窗”知道那些房子的墻是白白的,很干凈,門很寬,走起來很方便,窗也是大大的,這樣里面就很亮。
[盡管孩子們的理解有很多是很表面的,但我覺得他們在自己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說出自己的理解,真的挺了不起。特別是“房前花果香”的想像還是很到位的,真為孩子們的進步感到高興啊。]
生5:我知道那個小朋友最愛的還是他們的小學堂,因為他說“哪座房子最漂亮?要數(shù)我們的小學堂。”
師:你知道“小學堂”嗎?(就是“小學?!保⒆觽儺惪谕暤睾傲似饋?。)
那么,他們?yōu)槭裁醋钕矚g的還是他們的學校呢?你覺得學校美在哪呢?
生a:學校有大大的操場,可以讓我們運動。
生b:學校里有很多小朋友,大家一起玩得真快樂。
生c:學校的房子高高的,大大的,里面的地方這么大(邊說還邊比劃),還有健身器材,而那些小房子么很小,玩的地方很少的。
生d:學校里也有白白的墻,而且還有很多小朋友畫的畫,看上去非常漂亮。
生e:我們的教室里還有中隊角,家里是沒有的。(看來這個孩子特別喜歡我們的中隊角,呵呵~~~~)
生f:學校里還有五星紅旗,家里也是沒有的。
生g:在學校里我們還可以學到很多知識,不懂的還可以問問老師,家里就不能學到很多知識了,最多只能自己看看書。(顯然這是個愛學習的孩子。)
……
[孩子們在陳述學校的美時顯然已經(jīng)把自己融合了進去,把我們學校的特點結合了進去,所以大家一致認為雖然鄉(xiāng)下的那些“家”很美,但還是比不上學校美。]
聽著孩子們細數(shù)學校的美,我笑著問:“你們是不是也愛上了我們的學校啊?”“是!”孩子們響亮地回答我。有個孩子還沒等我叫他,就站起來(還用手指著教室外面)說:“我們學校也有花壇,也有很多花,還有桂花……(孩子急著表達都有點結巴了)”看著他著急的樣子,我微笑著說:“別急,慢慢來!”最后,孩子終于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了,原來是說那些小房子前面有花,我們學校也有很多花,開出來也很美。哦,他是不愿意學校不美啊!我也終于明白了:我們的孩子真的很喜歡我們的學校。
當我們的孩子開始愛上學校,愛上班級,愛上老師,說明他(她)也已經(jīng)愛上了學習,對嗎?
一年級畫自己教學反思 一年級畫教學反思(部教版篇五
在“認識鐘表”這堂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學得主動,課堂氣氛熱烈,知識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反思本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認識:
1、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
在一年級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里,已經(jīng)有了一些鐘表的知識儲備:上學的時間、放學的時間、看動畫城的時間……雖然這些認識是淺顯的、感性的,對于不同的學生來說層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為學生學習“認識鐘表”提供了經(jīng)驗基礎。
為此,課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先讓學生在自帶的小鐘上撥出自己喜歡的時刻,再讓學生對所撥的時刻進行分類,再想一想整時是怎樣看出來的?學生通過比較,異中求同,最后概括出“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的規(guī)律。學生依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主動生成了他們自已的數(shù)學知識。
2、創(chuàng)設生動具體的學習情境
把對時刻的認識與現(xiàn)實有趣的情境結合起來,不僅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積極參與嘗試探究學習活動,而且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時間,形成時間觀念,并受到珍惜時間、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習慣的教育。實踐表明,學生對數(shù)學情境的問題很感興趣,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整堂課學生都能保持濃厚的學習熱情。
3、創(chuàng)造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機會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數(shù)學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機會,使學生能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學會傾聽別人的想法,學會交流,增強合作意識。在“認識鐘面”這一環(huán)節(jié)中,主要通過同桌合作的形式,學生拿出學具鐘,撥一撥、比一比、說一說,然后向全班同學匯報。學生在合作中分享著互助與競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實際教學中看出,合作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4、充分體驗“生活數(shù)學”
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安排了“說說你或你的家人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幾時開播”把數(shù)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體驗“生活數(shù)學”。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應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情境,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中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學會交流,使他們在實踐中感受到數(shù)學的價值,理解并體會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對數(shù)學產(chǎn)生親切感。
但是,本節(jié)課也存在很多不足。時間安排不是很合理,前半堂的教學過于拖拉,耽誤了不少時間,導致后面的練習沒有全部完成,今后在這方面要注意。
一年級畫自己教學反思 一年級畫教學反思(部教版篇六
《畫家鄉(xiāng)》一課在新課標語文第二冊的第六組課文中的第三篇課文,讀著《畫家鄉(xiāng)》,好象置身在一座百花盛開的大花園里旅游觀光。你看,那浩瀚的大海,掀起萬傾波濤,海底蘊藏著豐富的寶藏。你看,遼闊的平原,像無邊無際的綠色海洋;茫茫草原一碧千里,別有風光。你看,連綿群山,威武雄壯;一座座現(xiàn)代化城市,高樓大廈聳入云霄。你將再次感受到我們祖國是那么偉大,它像巨人一樣屹立在世界東方,像一只高昂著頭的雄雞在放聲歌唱。歌唱壯麗的河山,秀美的風光,歌唱富饒的土地,豐富的寶藏;歌唱勤勞智慧的各族兒女,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這難得的閱讀材料,應該讓學生好好感悟,讓孩子們好好欣賞,使他們從小熱愛我們的祖國,從小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讓他們提起畫筆,用絢麗的色彩,把祖國大花園裝扮得更加美麗,更加妖嬈。?
教學思路:根據(jù)課文特點,以插圖設計教學主線,體現(xiàn)課堂教學的形象性、情感性、創(chuàng)造性。課文插圖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增加課本的形象性而精心繪制的,利用插圖來組織教學顯得新穎別致,符合學生的心理,能給教學增色不少。
根據(jù)課文段落的特點,可以讓學生結合圖,挑自己喜歡的段落加以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精神。
一)、揭示導入新課
你的家鄉(xiāng)在哪兒?你喜歡嗎?想畫出來給大家看看嗎?
二)、初讀課文,劃出生字,并找找課文寫了哪些人的家鄉(xiāng)。(讓學生根據(jù)拼音自讀課文,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初步 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培養(yǎng)學習的自主性。)
學生讀后,找到了“濤濤的家鄉(xiāng)在海邊。山山的家鄉(xiāng)在山里。平平的家鄉(xiāng)在平原。青青的家鄉(xiāng)在草原。京京的家鄉(xiāng)在城市?!?課文的段落結構相似,學生能找到相關的內(nèi)容。學生的思維力有一定的發(fā)展。)
三)、再讀課文,你喜歡誰的家鄉(xiāng),找出來好好讀一讀,說說你為什么喜歡?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找到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學生非常高興,顯得興趣極高,但讓他說說為什么喜歡時,顯得有些詞不達意,或干脆啞口無言。說明這個問題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是比較困難的,尤其只讀了兩三遍,生活經(jīng)驗不豐富,還不能深刻的理解課文,必須反復朗讀課文,理解詞句意思,并結合課文插圖,全方位理解課文。指導朗讀重點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澳敲础敲础边@種句式,表達了小朋友喜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
四)、結合學生實際,重點指導平原這一段
師:“你能說說,我們的家鄉(xiāng)在哪兒嗎?”學生的回答范圍過于狹小,只說了個小地名。我告訴他們,我們的家鄉(xiāng)跟課文中平平的家鄉(xiāng)一樣,也在平原。除了書上寫到的這些平原的特點,如:金黃的稻子,雪白的棉花等。我們這兒還有什么?學生的回答豐富多彩,如:春天有桃花、梨花、竹筍……夏天有荷花、西瓜……(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理解課文,能讓學生在直觀、感性認識的基礎上,上升到理性的認識,能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課文,也能更好地記住課文內(nèi)容,理解平坦、寬廣的意思,想想我們平時能看到家鄉(xiāng)的邊嗎?讓學生通過實際和課文的對比,了解到其實我們的家鄉(xiāng)比書上寫得更美,物產(chǎn)更豐富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在上這篇課文時,最大的遺憾是沒有課件,沒能向學生展示無邊的大海,蒼翠的群山,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大城市。如果有這些生動的畫面,學生一定會更深刻的理解課文。
一年級畫自己教學反思 一年級畫教學反思(部教版篇七
《雪地里的小畫家》以韻文的形式,不但形象的講述了四種動物爪子和青蛙冬眠的特點,而且語言活潑,富有童趣,讀起來朗朗上口。
如何讓孩子們投入地學習、盡情地朗讀,我覺得首先要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在本節(jié)課的導入部分,我播放了美麗的雪景圖,把學生帶入到了大雪紛飛的雪地里,引起了學生情感的共鳴,在啟發(fā)學生回憶下大雪的時候,看到一片雪白,你的心情怎么樣,想做什么?由次激發(fā)學生朗讀時的喜悅。然后讓學生展示讀,注意在輕快活潑的語調(diào)中,讀出“小畫家們”興奮的心情。
朱自清先生在《論朗讀》中強調(diào)指出:“讀的用處最廣大,語文教學應該重視它?!毙抡n標更明確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笨梢?,朗讀能提高學生感悟語言的能力,把學生帶入教學所需要的情境中去,我在本節(jié)課中就非常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以讀代講,讓學生仿佛個個都成了朗讀高手,都能大膽、自信地向大家展示朗讀才華。
如在讀最后一句時,有同學建議要將這句讀輕點,理由是青蛙還在睡覺,不要驚醒了它。他還將小食指放在嘴邊,發(fā)出“噓”的一聲后輕輕讀,并讀得很有感情,很有韻味。聽著他們的童稚的聲音,讓人覺得他們仿佛就是一群可愛的小精靈。在讀“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的時候,我給學生做了范讀,有的學生說:“老師,你讀得真好,很有感情,聲音也很大,還做了動作,我很佩服你。我也想學你的樣子讀一讀?!闭f完,性質昂揚得讀起來。這時,全班同學都在學老師的樣子邊讀邊做動作,讀得繪聲繪色,將朗讀推向了一個高潮。
識字方面:知道學生讀準“參 睡”,比較“成 晨”的讀音,以記字形整體識記為主,鼓勵學生用熟字來記,通過“蛙”“睡”認識兩個偏旁“蟲”和“目”。學生展示讀,注意在輕松活潑的語調(diào)中讀出“小畫家”的興奮的心情,生動活潑的作畫場面。
但是縱觀整堂課,還有很多遺憾之處。例如:在課堂時間安排上還不夠合理,生字教學占用的時間過多,致使閱讀教學沒有完成,朗讀有些地方指導的還不到位,學生的說話練習少,文章的內(nèi)容沒有得到很好的拓展延伸,沒有達到預設的教學效果。這都是在今后教學中應該注意的。
一年級畫自己教學反思 一年級畫教學反思(部教版篇八
在我校本次賽課決賽中,我執(zhí)教的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畫家鄉(xiāng)》一課。本課描寫了浩瀚的大海、遼闊的草原、連綿的群山以及一座座現(xiàn)代化城市。孩子們通過欣賞,能夠從中懂得從小要熱愛我們的祖國,從小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用五彩的畫筆,絢麗的色彩,畫祖國,畫家鄉(xiāng)。
這次我教的是這一課的第二課時,因此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主要是使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及引導學生感受家鄉(xiāng)的美麗,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感情,使學生產(chǎn)生畫一畫自己美麗的家鄉(xiāng)的愿望和行動。根據(jù)低年級教材的特點以及一年級學生的基礎及認識,因此我把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定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及感受家鄉(xiāng)的美麗。這一教學重點在課堂上做得還不夠,只顧著完成教學任務,沒有花更多的時間讓同學去朗讀、去感悟。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就是模仿課文我也來說一說自己的家鄉(xiāng)。這一教學難點我卻沒能去突破它,能上來說的學生寥寥無幾,真是這節(jié)課的一大遺憾,因為本來還想以此做為突破點,來升華學生熱愛自己家鄉(xiāng)的情感,把課堂氣氛推到最高潮,真是亮點不成反成缺點啊。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去深究,也許是我平時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得不夠;也許是我引導的方法不科學;也許……
根據(jù)本課特點,我以課件設計教學為主線,體現(xiàn)課堂教學的形象性、生動性。利用課件來組織教學顯得新穎形象,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心理,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根據(jù)本課課文段落相似的特點,我先指導學生精讀一段,從中習得學習方法后,再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本節(jié)課的教學流程為:
首先是復習導入。一是再整體感知課文,加深了解五位小畫家以及他們的家鄉(xiāng);二是復習鞏固生字詞,為后面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做好鋪墊。
其次是細細品讀第二自然段,畫中感悟。通過直觀、形象的課件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濤濤家鄉(xiāng)的美麗,并適時地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家鄉(xiāng)的美麗。還讓學生把濤濤家鄉(xiāng)當成自己的家鄉(xiāng)來介紹,鞏固課文內(nèi)容,積累語言,學習課文的表達方式。
接著是讓學生運用從第二自然段中學到的方法(看圖讀文——找喜歡的句子讀一讀——看圖介紹)分組學習其中的一個家鄉(xiāng)。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上,如果組長組織能力強,那么本組的合作學習還有模有樣,能扎扎實實的交流互動。反之,小組合作學習就流于形式??磥硇〗M建設中小組長的培養(yǎng)很關鍵。
最后是創(chuàng)設情境,升華感情。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欣賞我們家鄉(xiāng)具有代表性的風光景物(正氣廣場、青原山、吉安大橋),在欣賞中喚起學生愛家鄉(xiāng),想畫家鄉(xiāng)的情感。這一環(huán)節(jié)在寫話的設計上我做得不夠好,給了學生一個根據(jù)家鄉(xiāng)圖片寫話的框架,有點拔高難度,也有點限制學生的思維。真是矛盾呀,不給學生框架又怕學生不知從何說起,給了學生框架又怕會限制學生的思維。
整堂課下來,我覺得我在教學機智上還不夠成熟,還不能隨機應變地、合理地處理一些課堂上沒有預設到的問題。因此,在“高效課堂”課改道路上,我還要不斷摸索,不斷前進。
一年級畫自己教學反思 一年級畫教學反思(部教版篇九
《山青青》這首兒歌很美,山青,水青,樹青,草青,苗青,田青,鳥兒鳴叫,花兒歡笑,這一切都沐浴在春風春雨里。但是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這些又讓他們難以感知和消化,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在導入階段,我用最能夠活躍學生思維的話題引入新課:大家喜歡春天嗎?那么今天老師就帶你們?nèi)ジ惺艽禾斓拿利惏?隨著畫面的切換和輕音樂的響起,不由的把孩子帶入了課文情境,隨即,孩子們帶著對春天的向往和熱愛進入課文,聽老師范讀,然后自由讀,在讀的過程中,把不認識的生字用鉛筆畫出來,
其次,是在生字教學上,學習生字課本來就是比較枯燥乏味的,所以在認識的時候,我采用自由識記生字的辦法,運用學過的加一加,減一減、猜謎語、編兒歌等方式識記,學生興趣較濃,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男女生比賽、開火車,摘水果等多種形式加強記憶。學生在輕松歡快的氣氛中掃除了生字的障礙,為我順利進行下一個目標打下了基礎。
最后就是在朗讀上下功夫,當學生在對于課文讀熟的情況下,接著就是理解和感悟。由于在課前,我先找了幾幅春天的美景圖片,讓學生充分體會春天景色的美麗,在此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緊接著,我讓學生讀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句,升華他們的感情,讓他們自己說一說讀了這篇美課文后對春景的熱愛之情。在讀的過程中,我善于抓住孩子的閃光點,以多種形式激發(fā)他們朗讀的熱情,比如說:“聽到你的讀聲,我感覺到山更青了,水更青了”等等,
在課文擴展方面,等同學們體會到了詩歌的美之后,由于他們還不能準確完整的用語言來表達自己對春天的熱愛之情,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動手畫一畫心中的春天,用肢體語言也可以,用歌聲來贊美春天也可以,孩子們各抒己見,充分調(diào)動了孩子們學習興趣,最大限度的發(fā)揮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教無定法,設計規(guī)設計,思路規(guī)思路,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我還是有很多的不足,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對于生字的講解,特別是二類生字的指導不夠到位,沒有顧及到后進生的接受程度,學生的書寫以及朗讀不夠準確,比如,前后鼻音的區(qū)分,字的間架結構。
其次是學生的朗讀不夠,我叫讀的大都是平常朗讀的比較好的,對于接受能力慢一點的,感悟差一點的,沒有具體落實,有蜻蜓點水之意。
一年級畫自己教學反思 一年級畫教學反思(部教版篇十
在今天的課堂上,我打破了日常一板一眼的教學,抓住幾個重點來突破,使得孩子們學習熱情高漲,整堂課上笑聲陣陣,每個人都在快樂中收獲著。
笑點之一:我是壞蛋!
學習“蛋”字,我讓孩子們組組詞看,一只只小手舉了起來,于是乎,一連串與“蛋”有關的詞語就撲面而來:雞蛋、鴨蛋、恐龍蛋、鳥蛋、鵝蛋、龜?shù)啊⑸叩啊罢ǖ?”一個聲音突然響起,教室里一下子靜默了下來,也就1、2兩秒的時間吧,馬上有人說:“不對!不對!炸彈不是這個‘蛋’。”也有人說:“對的,炸蛋!”為了事態(tài)不至于發(fā)展成爭論,我馬上示意孩子們看著我,并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地寫下了“炸彈”二字,一本正經(jīng)地說:“不好意思,‘炸彈’應該這樣寫?!?/p>
接著,孩子們繼續(xù)為“蛋”組詞。有個孩子說“王八蛋”,引起下面一陣哄笑。我連忙說:“這個詞我們一般不太用,也希望大家不要用到它?!庇钟幸粋€孩子說:“滾蛋!”再一次引起哄笑,我一看勢頭不對,趕緊翻過生字卡片說:“我們再來讀讀卡片上的詞語吧。”于是,學生們認認真真地讀了起來:鳥蛋、蛋白、壞蛋。孩子們讀完,我笑瞇瞇地說:“嗯,壞蛋。我們這里誰是‘壞蛋’啊?”想不到孩子們幾乎同時用手指指向我,還一臉的壞笑呢。
“原來我才是那個‘大壞蛋’啊!”——我只能這么自我解嘲地說了。
笑點之二:捧、抬、投
“捧、抬、投”這三個生字都是帶有提手旁的,表示手的動作的詞。學生一下子就找到了三者之間的相同點:一都是動詞;二都是帶有提手旁,說明與手有關。但如何區(qū)別這三個動詞呢?我采用了讓學生模擬練習的方法來理解。
【捧】:首先做做捧的動作,再問孩子們都捧過些什么呢?大家七嘴八舌地說:鳥蛋、雞蛋、飯碗、書……我繼續(xù)問:你為什么要捧著呢?孩子們說著各種理由:怕它掉地上破(碎)了;胖弄臟,等等。于是,我便和孩子們一起得出:原來,“捧著”的東西往往是易碎的,小小的,你非常喜歡的,很珍惜的東西。
【抬】:你在什么情況下要用“抬”?第一個爽爽迫不及待舉手了,嗯嗯呀呀了好久才表達清楚,說是小的東西要用“抬”。馬上被顥顥反駁,說:“小的東西還需要‘抬’嗎?你一個人就可以拿了?!А臇|西肯定是大大的,你一個人拿不動的,就需要兩個人一起來抬嘛?!币环捯么蠹以俅喂笮Α?此且荒樀募訕?,我忙說:“那你都抬過些什么呀?”他接著說:“我?guī)桶职痔н^電視機?!薄班?,電視機是很大,又很重的,爸爸一個人搬不動,需要有人來幫忙。”然后,其他孩子還說道:來客人了,幫爸爸抬餐桌;全家人一起抬鋼琴……
看大家說得起勁,我話鋒一轉,說:“那么‘抬頭’是怎么‘抬’的呢?”孩子們馬上一個個抬起頭,我問:“抬頭,你看到了什么?”“天花板!”“電燈!”孩子們喊成一片。
【投】:我問大家:“你有沒有投過什么東西?”“沙包!”一個孩子喊道?!昂?投沙包,試試看!”孩子們快樂地投著、笑著?!斑€投過什么?”“壘球!”“好!投壘球,開始!”“還投過什么?”“鉛球!”“嗯,鉛球來了,看好了!”我做出投鉛球的樣子,惹得孩子們一個個向我學?!白⒁饬耍F(xiàn)在把目光投向我!”孩子們一下子很茫然,不知道該怎么做,我又說:“目光怎么投向我呢?也把目光丟過來嗎?”哈哈哈哈……孩子們笑成一片?!斑@當然不行,那誰聰明的告訴大家該怎么做呢?”有孩子說:“把目光投向沈老師其實就是看著沈老師的意思。”“你太聰明了,這里的‘投’啊,不再是丟出去了,目光怎么丟啊,所以在這里‘投’其實就是什么意思?!薄翱础?”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喊。
在這個過程中,教室里笑聲不斷,孩子們一直沉浸在快樂之中,而就在這個說說、玩玩、笑笑的過程中,掌握了“捧、抬、投”三個動詞的不同用法。
笑點之三:理解詞語方法多
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時,我采取了讓學生自讀自悟再交流的方法,期間孩子們善于讀書、善于學習的鉆研勁兒感動了我。
1.畫圖理解“樹杈”。讀完第1小節(jié),彤彤就率先亮出讀后的收獲:“這兩個鳥蛋是從樹杈上取下來的?!蹦敲?,樹的哪個部位是“樹杈”呢?我讓孩子們通過畫簡筆畫【畫在黑板上】的方式進行直觀理解。盡管花了一點時間,請了三個孩子,但最終呈現(xiàn)出來的“樹杈”和“鳥蛋”大家都認為“可以”了。而在畫的整個過程中,大家的心情是愉悅的?!緵]有把這張畫拍下來,挺可惜?!?/p>
2.體會“小小的鳥蛋涼涼的”。從這里可以獲得兩個信息:一這是一枚小小的鳥蛋;二這鳥蛋摸上去的感覺是涼涼的。于是,我讓孩子們跟著我畫一畫:小小的鳥蛋、鳥蛋涼涼的。再結合課后“我會讀”,引導學生讀后發(fā)現(xiàn):前后的位置調(diào)換了。然后,再讓學生進行拓展說話,孩子們說得興致勃勃,如:小草綠綠的,綠綠的小草;蘋果紅紅的,紅紅的蘋果;月亮彎彎的,彎彎的月亮……從課內(nèi)到課外,學生的思維發(fā)散了,答案是多元化的,這也可與《課堂作業(yè)本》上的作業(yè)結合起來完成。
3.感受“焦急不安”。首先讓學生用換詞的方法,說說“焦急”可以換成什么?(著急)再利用學生已有的經(jīng)歷,讓他們說說你有沒有曾經(jīng)讓媽媽“焦急(或著急)”的事?孩子們思考一下后,說出以下事例:過年和小伙伴玩,媽媽找不到我了;放學時和媽媽沒有約定好在哪里接,媽媽接不到我的時候【這是一件真實的事,因為我也參與了其中,看到了這位媽媽當時的焦急樣,滿臉通紅,大冬天的已經(jīng)出汗了,看到我們直嚷嚷,伸開雙臂摟住兩孩子?!咳缓?,再來感受鳥媽媽的“焦急”,孩子們也就說得有模有樣了。
4.細細品味“小心地、連忙、輕輕地”。在品讀第3小節(jié)時,孩子們不再浮躁,沉靜了下來,細細地讀著,便有了不小的發(fā)現(xiàn),從“小心地、連忙、輕輕地”讀出了這個小朋友很聽媽媽的話、知錯就改、小心翼翼、生怕傷害了小鳥或鳥媽媽、對鳥蛋的愛護等。
讓我感到激動的是,以上的發(fā)現(xiàn)都來自于孩子們,可見他們真的已經(jīng)慢慢學會了讀書,學會了讀懂一篇課文,這次的笑不僅在學生,更在我的心中。
當下課的鈴聲響起時,孩子們不禁感嘆道:“這節(jié)課怎么這么快呀?”是啊,快樂總能把時間縮短,讓我們意猶未盡。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333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