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對過去經歷的回顧和反思,為未來的規(guī)劃提供依據。一份完美的總結應該包含對過去的評價和對未來的展望。以下是專家總結的一些保持健康的小竅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讓語文課堂開放教學的思考篇一
智力性的技能是指借助內部言語在大腦中進行智力活動的方式,如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等技能,它是從語文知識的掌握到能力發(fā)展的中間環(huán)節(jié)。智力性技能的培養(yǎng),需要通過聽、說、讀、寫等練習進行反復的訓練。正如捷克思想家、教育家夸美紐斯所說:“一切語文從實踐去學習比用規(guī)則學習來得容易?!?/p>
我們說的加強練習,不是盲目地追求數(shù)量“以多制勝”,而是在教學內容的前提下,盡量讓學生練得深一些、透一些,“跳一跳摘桃子”,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潛力,讓他們通過練習,結合所講授的知識,掌握其規(guī)律,舉一反三,在優(yōu)化的練習中求快、求好,以取得內容上不斷深化,認識上螺旋形上升,技能逐漸完善,能力自然發(fā)展的效果。
總之,優(yōu)化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是勢在必行的。它是一項復雜的現(xiàn)代系統(tǒng)工程。要完成這項工程,首先要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斷學習新知識、接受新事物、涉足新領域、提高新能力。我們有較高的自身修養(yǎng)和語文修養(yǎng),才能對各類教材融會貫通,駕馭自如;才能把課講得生動活潑、深入淺出、富有吸引力。當學生的智力得以充分開發(fā),能力得以普遍提高,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整體效率的最終目的就能實現(xiàn)。
讓語文課堂開放教學的思考篇二
(江蘇省昆山市玉峰實驗學校)。
摘要:在經濟和科技發(fā)展的今天,毋庸置疑的是:開放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素養(yǎng)的最有價值的教學方式。既然如此,堅持是唯一正確的選擇。那么,如何在來自社會的壓力、人們觀念的束縛中實現(xiàn)小學語文課堂的開放型教學呢?這就需要教師對此有深入的探究和思考,從而更好地展現(xiàn)出開放型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讓語文課堂開放教學的思考篇三
今天和朋友一起吃飯,當談到學生課堂聽課注意力很難集中時,朋友便聊到他小時候聽評書的事情。他說他小時候最愛聽評書,像《楊家將》、《隋唐演義》等,一聽就是半個多小時,興趣盎然,從不感覺厭倦,而且還基本上能將當天聽到的評述內容復述下來,這讓我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產生了思考。
“只要是學生喜歡的,學生就一定能接受”,中華書局祝安順老師在評價兒童國學教育時說。的確,現(xiàn)在的小學課堂,雖然有各種先進的多媒體設備,途徑拓寬了,但課堂的趣味性卻似乎并沒有多大的提升,學生上課的興趣同樣提高不起來,關鍵就在于我們所設計的課堂只關注到了課堂的知識性,只想到該傳授孩子哪些知識,而忽略了該如何傳授,忘記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效課堂的打造,()也是為了提高孩子的興趣,讓學生們感受到課堂是他們參與活動和展示的舞臺,在興趣中自主合作、交流、探究。
究竟該怎樣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呢?我感覺可通過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備課。
備課是課堂教學的關鍵。備課時備“學案”,即學生學習的教案,從學生的學入手。老師要換位思考:“我”是學生,“我”會對這篇文章的哪個方面感興趣。這個興趣就是我們這堂課教學的突破口。備課中,要以怎樣讓學生感興趣為主線,注重每個環(huán)節(jié)教學的方法,力求做到課堂教學方法和知識性、趣味性的統(tǒng)一。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我們還可以搜集大量的相關資料來依托。
二、尊重學生,循循善誘。
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感受,學生在課堂上才會愿意參與,愿意表達。課堂上學生面對同一個問題,往往會有不同的見解,有的可能比較稚嫩、有的可能比較極端,老師首先應當尊重學生的見解,因為這些見解的背后跟這個學生的興趣取向是不可分的,有因才有果。尊重學生的見解,就等于尊重了學生的'興趣。但一些極端的、偏差的理解,我們也不能將錯就錯,還應當循循善誘,在肯定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正確思考。
三、課堂形式多樣化。
不同題材的課文,老師可以運用不同的形式來上課。如:《長城》、《威尼斯小艇》可以通過培養(yǎng)小導游的形式來教學;《巨人的花園》、《小木偶的故事》等童話故事可以通過表演的形式來教學;像《橋》、《金色的魚鉤》則重點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來感悟;《觀潮》、《火燒圓明園》則可以借助一些視頻資料來教學;復習課甚至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來教學……不同類型的課,應當采用不同的方式,精心設計,學生的興趣才不會枯竭。
教雖無定法,但只要圍繞著學生的興趣展開備課、教學,那么你的課堂也一定會變得豐富多彩,學生一定會被你的課堂深深吸引!
讓語文課堂開放教學的思考篇四
一、開放型語文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的新要求。
我們先來剖析某些“啟發(fā)式”的課堂教學過程。勿庸置疑,教師在備課上下了很大工夫,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起、承、轉、合,往往經過反復推敲,特別是一些公開課,那真可謂“精雕細琢”,不厭百回改,其中不少課也確實稱得上漂亮。然而,這樣的課,細一審察,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始終被教師牽著走,他們忙于應付老師的大大小小的各種提問,有的甚至連這人的回答為什么錯、那人的回答為什么對也搞不清楚。試問,他們在課堂上還有什么主動性可言?充其量是老師手里的棋子而已。語文學習應該重誦讀、感悟,但是我們常見一些課堂上充斥著各種問題,用回答問題來替代誦讀與感悟,難怪學生換一篇文章又讀不出什么來,或說不會讀。像這樣,又怎么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素質教育(-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著眼于人的長遠發(fā)展,“滿堂問”的教學形式顯然不適應素質教育(-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的要求。
如果我們從“發(fā)展學生個性”這個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的角度來審視課堂教學,嚴密的課堂結構、煩瑣的提問,消磨了學生的個性,阻扼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追求的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按部就班,提問的答案往往是單一的。如果學生的回答不入“我轂”,教師總是費盡力氣引學生“入轂”。學生“入轂”了,教師就以為大功告成。常言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課文的理解,不像數(shù)理化題目的答案那樣精確唯一,而常常在正確與更正確之間選擇。再說,教師腦子里的答案許多是從參考資料上拷貝而來,這些答案是否唯一正確呢?有沒有別的理解呢?在我看來,正確的方法應該是,鼓勵學生“旁逸斜出”,教學應該有思路,但這里路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它能根據學生的反映隨時作出調整。這樣,課堂教學才有生機,才有活力。
我們再來看封閉性課堂如何處理教材。常見的問題是,教師為了突出教學思路或“教學個性”而人為地肢解課文內容,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下降。盡管大家都認為教師應當擁有個性,應當擁有解讀課文、選擇教學方式的自由,這誠然是不錯的。但張揚個性必須以尊重美的原則為前提,如果破壞了課文的整體美,教師的個性不管怎樣突出,都只能算是?;專逝孱^,不足道也。語文課堂僅局限于一些細枝末葉的問題,僅滿足于老師問、學生答,而沒有或很少美的感受與陶冶,那么,審美教育(-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教學思想整體性?,F(xiàn)代教學論強調整體發(fā)展觀。就語文教學來說,整體性可以從多方面來考察,本文只從閱讀教學的角度來談。閱讀教學的基本模式是“整體――局部――整體”,入手著眼于整體,注重從宏觀上把握課文,領悟文章的主旨內涵,對局部的剖析建立在整體感受的基礎上。例如《內蒙訪古》的教學,首先應當理清內部的相互聯(lián)系,塞外風光、大青山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條件,大青山南麓沃野的戰(zhàn)略地位,趙長城的修筑原因、位置及遺址現(xiàn)狀等,這些內容的邏輯關系如何,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安排,這是從整體上理解。如果一開始就在一些小問題上爭執(zhí)不休,諸如某個動詞使用好壞,這個段落是引用史料,那個段落運用了對比手法等等,那么,即使課堂氣氛是熱鬧的,也是不可取的,其結果容易把學生引入“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誤區(qū)。
[1][2][3]。
讓語文課堂開放教學的思考篇五
在新課改的沖擊下,當前的課堂教學正在發(fā)生著可喜的變化。一方面我們?yōu)槿〉玫某尚Ц械秸駣^,另一方面,又感到束縛課堂教學改革的因素依然不少。表現(xiàn)在教師的教學創(chuàng)造熱情還沒有得到徹底的釋放,一些教師在師生交往、教學方式、教學效果和作業(yè)布置等方面仍舊存在著一些問題。今天,在新課改大力倡導的“簡練、真實、和諧、高效”的教學理念影響下,筆者認為,課堂教學改革需要教師加強“零”思考,實施“零”改革。
一、備課需要“零”教案。
教案,是教師備課中預先的教學方案,也是教師認真鉆研課程標準、教材、教參,分析學生情況后,所形成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思路、教學方法和策略的文本形式。在新課改快速向前推進的形勢下一些學校仍就沿襲著傳統(tǒng)教學管理的模式,片面堅持“量化管理”的思想,追求所謂的“標準和規(guī)范”,使得教師陷入了“格式化”教案的泥潭,刻意追求環(huán)節(jié)的完美、內容厚實、字邊工整、效果美觀。寫占用了教師的大量時間和精力,形成了“以抄代備”的不良現(xiàn)象,備課的功能由“服務于教學”異化為“服務于檢查”。
備課過程的高耗低效使得教師長期處于“戴著鐐銬跳舞”的境地,這與新課改所倡導的“解放教師頭腦、解放教師手腳”相差甚遠。此種背景下,備課就需要“零”教案改革。所謂“零”教案,就是教師可以不寫那些有著固定套路的“純文本”教案,也不再為完成任務而照搬照抄、費時費力。要解放教師,還教師最大的熱情和潛力,賦予備課更大的創(chuàng)造性,使教師養(yǎng)成一種積極主動、注重實效的備課習慣和風氣。
實施“零教案”改革,并不是全盤否定一切教案,只是不再寫那些機械煩瑣的以應付檢查的教案?!傲憬贪浮备皇恰傲銈湔n”,該做的工作還是仍然要做。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的特點,自由選擇備課形式。如:讀一讀,即讀那些與教學相關的課程標準、教材、教師用書和一些報刊資料等;劃一劃,即在教材上劃出這堂課的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知識點等,如果教師有獨特看法,可以在書上直接進行批注;談一談,倡導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與平行班教師談,與同學科教師談,與所教班級學生談,這種談話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搜一搜,即充分利用網絡,分享各地同行的經驗體會以及成熟的資料;記一記,即把教學框架和思路記到課本上,要體現(xiàn)教師的個人風格,力圖杜絕互相抄襲的現(xiàn)象;改一改,指在往年備課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尤其適用于利用計算機進行備課;貼一貼,即教師要做有心人,要留心報刊上有價值的資料、圖片,制作成卡片貼于教科書之中。時間長了,這些都會成為一筆寶貴的教學素材。
“課堂教學的實質不是一種簡單的知識傳遞,而是一種交往過程”,新課改為課堂教學的本質賦予了新的內涵。這種交往,是師生之間主動交往、平等交流、共同分享的過程,無論是空間上,還是心理上,它都應該是一種“零”距離交往。這種“零”距離不是一般意義的“親密無間”,其實質是,盡可能地消除過去師生交往中存在的各種觀念上、行動上的阻隔因素,達成一種雙向互動、平等對話的和諧態(tài)勢,從而實現(xiàn)教學效益的最大化。為此,教師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擺脫對講臺的依賴。教師不能再把講臺作為“永久根據地”和身體的支架,要放下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走下講臺,走進學生,這樣,師生共同參與的教學活動可以多起來。通過走下講臺,教師可以找到融通師生感情的結合點和調節(jié)課堂教學氣氛的切人口,這有利于師生間的充分交流和合作,使課堂效益得到了提高。
二要學會傾聽。傾聽是教師對學生的一種接納,是一種寬容和包含,它會減少師生交往中的誤會和沖突,是一種真正的“教學相長”;通過傾聽,教師可以關注學生的即時表現(xiàn),捕獲學生言語背后的思維過程;傾聽還可以體現(xiàn)教師的熱情期待,在情感上走進學生,達到思維共振和心靈的敞亮。正如專家所言“教育的過程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相互傾聽與應答的過程?!瓋A聽受教育者的敘說,是教師的道德責任”。
三要促進學生之間的交往。教師不僅要做信息的發(fā)布者,更要體現(xiàn)信息交流的平臺價值。讓學生進行交流和分享,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共同成長。教師還要做課堂生成信息的“重組者”,學生動起來了,絕對不意味著教師無事可做了,而是意味著教師要在收集處理這些信息的基礎上形成新的、具有連續(xù)性的興奮點和教學步驟。為此,教師應有一種“功成身退”的精神境界,不妨做一名忠實的聽眾,讓學生之間進行直接的“交談”與“交鋒”,從而使信息能夠實現(xiàn)“零距離”的交互。
師生之間的交往距離越近,彼此越容易情感相悅,互相包容,達成共識,進而實現(xiàn)經驗的共享,共同成長。
三、教學方式“零”霸權。
當前,一些教師的教學方式依然帶有“霸權”色彩,表現(xiàn)為:教師的權威高于一切,理性專制橫行,教學方式變成一種我講你聽的“灌輸式”和“訓養(yǎng)式”的活動,學生成為接受知識的“容器”,許多教師試圖用自己的思想主宰整個課堂,學生在課堂上缺乏自主學習的空間。在這種充斥著“霸權”的氛圍中,學生成了老師的附庸,成了沉默的聽眾和匆匆的過客。
今天,新課改所弘揚的“民主、平等、博愛”的教育主題正在深入課堂,教師必須以學生為本,努力實現(xiàn)教學方式的“零”霸權。所謂“零”霸權,并不是簡單否定教師的教學權威和對教學的主導、統(tǒng)領作用,而是要積極建立一種課堂教學的合作關系,在權力控制與合作平等之間(主要是在人格意義上的平等)上找到一個最佳的切合點。通過合作、對話和分享,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為此,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轉換角色。以往,教師是高高在上的講壇霸主,習慣于從“精彩演講”中獲取成就感,課堂變成了教師表現(xiàn)自我、實現(xiàn)自我的舞臺,在教學語言甚至神態(tài)上的表現(xiàn)為無所不知;在對學生評價中,教師仍以自己對內容的理解作為學生見解的唯一評價標準,不知不覺成了學生自由發(fā)表見解的最大阻力。今天,教師應把自己的角色定住在“導游、主持人、導演、顧問以及平等對話的首席”等等,以一顆平常心,用和善欣賞的目光,傾聽學生的心聲,進行師生之間平等的心靈溝通。
二要消解對教科書的盲目依賴。教師的權威和專制主要來自于對教科書的先期“占有”和絕對信奉,以及不能容許學生對教科書和自己的懷疑。實際上,“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葉圣陶語),既然是例子,說明教材并非是教學的全部,教師要擯棄那種唯教材是用的本本主義,及時吸收生活中鮮活的素材,把它及時地融合到自己的教學中。當前,新課改正在改變教科書一統(tǒng)課堂的局面,教科書知識、教師個人知識和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將組成課堂的知識結構,尤其是教師個人知識和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的比重將大大增加。這種知識結構的變化必然導致教學方式和師生關系的改變,進一步促進教師從知識的傳遞者到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的角色轉變。
三要正確對待參考資料的“標準”答案。語文、歷史、政治等人文學科的內容解釋,都是在師生共同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生成,沒有預設答案,因為文本的學習是由師生對文本的扣問、質疑、延伸來完成,是對文本的再加工和再創(chuàng)造過程。過分強調“標準”進而推行思想的專制,實質上是對學生的求新求異思維的一種“封殺”,這樣只會遏制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發(fā)展。
四要鼓勵學生敢于和權威辯論。教師要鼓勵學生對名家、教材和教師自己提出大膽質疑,這對以往學生學習中的盲從、服從、全盤接受,導致囫圇吞棗、食而不化的現(xiàn)象無疑是一種糾偏和矯正。也許學生的觀點顯得幼稚、簡單甚至錯誤,但這些欠缺都是學生成長中的欠缺,這些錯誤也是一種“美麗的錯誤”。日本學者認為“課堂是個試錯的場所”,我國當代教育家孫維剛先生也主張堅持課堂“無錯原則”,所謂“無錯”并不是無視學生的錯誤,而是認可它的必然性,在此基礎上因勢利導,變錯誤為教育的契機。
四、教學效果“零”泡沫。
新課改給課堂教學帶來活力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假自主”、“假合作”、“假提問”、“假表揚”等泡沫現(xiàn)象。透過這種由課堂泡沫堆砌的“虛假的繁榮”,我們感受到不少教師在追求教學效果方面存在著一些“盲動和浮躁”。
課堂教學泡沫的存在,扭曲了教師對課堂價值的正確理解,助長了教師的教學功利行為,嚴重影響著新課改的順利進展。在加快新課改進程的同時,課堂教學改革也要盡可能實現(xiàn)“零”泡沫。所謂“零”泡沫,即教師要避免教學的形式主義做法,消除投機行為,正視師生生命成長和課堂生態(tài)的存在,努力追求一種“真實、樸實、扎實”的`常態(tài)化教學境界。為此,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要求:
一要教師以生為本,去除演練做假的成分。以生為本就是要求教師不能課前操練,課中表演,少數(shù)參與,多數(shù)旁觀;以生為本就要求教師不能無視學生的學習基礎,不能把學生當做白紙和容器,隨意刻畫和灌輸;以生為本就要求教師應面對學生真實的認知起點,展現(xiàn)學生真實的學習過程,讓每個學生都有所發(fā)展。正如課程專家吳剛平教授所說:“真實的教學情景是具體的、動態(tài)生成的和不確定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才能呈現(xiàn)出來,不是為了觀賞”。
二要教師珍視教學生涯的真實歷程。從根本上來講,課堂是師生的一種生活體現(xiàn),是一段生命歷程記錄。筆者以為,教師上課,不是為了獲得什么贊賞,也不是為了取悅于專家的認可,更不是為了在眾人面前展示自己的風流倜儻,妙語連珠,而是讓自己和學生一起愉悅,互相促進,這45分鐘的生命才顯得有意義。無論精彩與否,留下的腳印都是生命的寫照。
三要教師應敢于承認教學瑕疵,追求過程的動態(tài)生成。真實的課堂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而這教學瑕疵本身就是課堂生態(tài)的一種自然存在,甚至是一種美麗點綴。同時,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所以目標的達成也不可能是整齊劃一的,所以,應當允許實際課堂與預設不一致,甚至出現(xiàn)一定矛盾和意外而這一切又可以成為一種新的可供開發(fā)的生成性教育。生成的課堂應該是學呼喚著教,教催生著學,教師與學生在過程的動態(tài)生成中共同成長。
五、課外作業(yè)“零”負擔。
當前,新課改對作業(yè)的價值賦予了新的內涵,它不應是課堂的“附庸”,而是提升課程意義及人生意義的重要內容。作業(yè)應當成為學生課外的一種生活方式,學生對待作業(yè)的態(tài)度也就應該成為一種生活態(tài)度,讓學生在作業(yè)過程中體驗幸福和快樂、苦惱和辛勞。這樣作業(yè)已不再是強加給學生的負擔,而是學生成長的一種自覺的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學習需要。對照新課改的精神理念,我們的課外作業(yè)要實現(xiàn)“零”負擔改革。這種“零”負擔,不是徹底取消作業(yè),而是改進和完善作業(yè)的形式,實現(xiàn)其“促進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生長”的價值功能。如果說作業(yè)對學生產生一定壓力的話,那也是思維在挑戰(zhàn)未知事物時而產生的興奮感和緊迫感。作業(yè)“零”負擔改革,其目的是積極尋求減輕學生負擔與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平衡點。
一要摒棄無效作業(yè)。那些只是為記憶、為應付考試的作業(yè),尤其是懲罰性作業(yè),其出發(fā)點是狹隘、短淺、盲目的,它強化了學生對待學習的消極態(tài)度,帶給學生揮之不去的壓抑、焦慮和敵對情緒。在一定程度上,學生之所以對學習產生厭煩、逃避甚至抵觸,正是因為繁雜苦澀的作業(yè)抑制了他們對待學校生活的熱情,致使他們對學習的渴望轉變?yōu)槭罱K到絕望。所以,實現(xiàn)作業(yè)“零”負擔,首先就要摒棄那些對學生身心成長無效的作業(yè)。
二要培養(yǎng)學生的作業(yè)自主能力。教師對待作業(yè)的策略,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相信學生,確立“人人發(fā)展”的思想,培養(yǎng)“人人參與”的能力,激發(fā)“人人求新”的欲望,提供“人人動手”的機會,給予“人人成功”的喜悅,鼓勵學生采用讀一讀、查一查、演一演、編一編、議一議、試一試等方式自己的作業(yè),允許學生采用自主創(chuàng)作的方式,把原來千篇一律的作業(yè)本變成個性化的語文作文集、數(shù)學習題集、物理化學實驗報告集,讓學生在每天的寫作業(yè)過程中消除不必要的心理負擔,體驗到學習的愉悅感和成就感。
三要改進作業(yè)批改方式。從減輕教師負擔角度來看,教師可以考慮不同形式的學生組合,以組長為核心對部分作業(yè)進行批改;從范圍來看,可以實行“免檢制”,根據不同學生情況,有選擇地對作業(yè)進行批改,這樣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作業(yè)的呈現(xiàn)方式及評改方式也將數(shù)字化,教師也要學會利用網絡技術使作業(yè)評改成為一種討論、交流的對話過程。
總之,教師加強課堂教學的“零”思考,不是絕對化的“推翻重來”,而是對課改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建設性的思考,是一種“盡可能達到”的價值取向。其目的在于努力撤除那些困擾教學改革的羈絆,激發(fā)教師教學改革的最大熱情和創(chuàng)造力,讓教師的教學方式更顯親和,師生交往更平等、更融洽,教學效率更高,學生的作業(yè)負擔更小……倘如此,我們的課改步子就會更順利,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和學生的成長就會更健康。
讓語文課堂開放教學的思考篇六
【內容摘要】從當前農村小學的語文教學現(xiàn)狀來看,拘泥于教本,機械地讓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等不良現(xiàn)象依然存在。不少教師特別是中老年教師認為開放型課堂是搞花架子,不能提高學生成績;中青年教師認為不用多媒體就不是開放型課堂;大家普遍認為開放型課堂就是把課堂教學一分為二。筆者認為,要想讓我們的課堂做到真正意義上的開放,應牢固樹立新課程標準理念,精心選擇和組織課堂上開放授課的內容,還必須抓住課內、課外教學資源與學生情感的結合點。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對語文課程的開放性作了深刻而準確的闡述:“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chuàng)新活力的,應盡可能滿足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并能夠根據社會的需要不斷自我調節(jié)、更新發(fā)展,應當密切關注當代社會信息化的進程,推動語文課程的變革和發(fā)展?!比绻覀兊恼Z文教學還拘泥于教本,機械地讓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只能是霧里看花,水中望月,無法將課程標準的要求落到實處。只有進行開放型的語文課堂教學,把教材與現(xiàn)實的生活和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優(yōu)化教學內容和教學結構,科學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效率才能事半功倍,我們才能培養(yǎng)出更多的具有扎實語言功底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
從筆者自己的教學經歷和當前一些農村小學的語文教學看,不少老師對開放型的語文課堂教學的認識存在下列誤區(qū):
1.開放型課堂教學是花架子,不能提高學生成績。因為在長期的應試教育模式下,教師片面追求分數(shù),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方式發(fā)展,也扭曲了學校對教學的管理和評價。每年的職稱評定和績效工資發(fā)放等,無不以教師教學實績?yōu)楦緲藴省=處熌??放不開手腳,擔心把社會生活中的事情或現(xiàn)象放進課堂,會影響對課本內容的理解和掌握,“考試又不會考那些的”是語文教師普遍存在的想法。語文本身的性質告訴我們,只要學生的聽說讀寫訓練得到真正的落實,只要學生的潛能和創(chuàng)新品質得到有效的發(fā)揮或挖掘,就會為他奠定堅實的認識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的基礎,靠一時的記憶或許能讓學生取得較好的分數(shù),但卻不能保證學生在以后的學習道路上“一路順風”。從較長的學習時段來考查,只有堅持開放式教學,學生的語文技能和學習品質發(fā)展了、提高了,才能真正地持久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3.開放型教學就是把課堂一分為二。少數(shù)教師認為,只要一節(jié)課用一半的時間來教授新課,一半的時間用來討論發(fā)言,談談實際生活中的事情或現(xiàn)象就是開放教學了。開放式語文教學并不是時間的機械分配,它更注重的是課內、課外的有機結合,強調的是課內課外對學生的技能和品質的最優(yōu)化訓練。事實上,在新課程標準中,教材本身就是一個系統(tǒng)化的知識結構,而作為教學內容的課文并不是固定的和唯一的,要求語文教師結合當前的現(xiàn)實情況和學生實際,合理地取舍增減。《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只有教學內容的優(yōu)化才能讓學生的技能和品質鍛煉得到最優(yōu)化。”所以機械地按時間的多少來評判課堂是否是開放的,顯然是極端片面的。因為在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無論是引入新課、新授、鞏固練習、小結、作業(yè)等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只要能和當節(jié)課的訓練目標有最緊密的聯(lián)系,都可以作為語文教學的開放切入點。把時間一分為二僅僅是形式主義在教學上的體現(xiàn),不會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走出對開放性語文課堂教學認識的誤區(qū),接下來,我們就要思考,怎樣才能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做到開放呢?筆者建議,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要牢固樹立新課程標準理念。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自始自終視它為一種交際工具,其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和諧。開放教學,說到底就是更好地落實新課程標準,作為人際交往工具的語文,是人們思想感情的載體。因此,讓學生學好語文,就是讓他們能正確運用這一工具恰當?shù)乇磉_自己的內心感受,并在這一過程中使人際交往的能力得到鍛煉,使其從中受到心靈的碰撞,向往并樂于追求人世間的一切美好。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樹立新課程標準理念,至少應包括:[1]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就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語言積累、詞句組織、表達技巧、語文習慣及閱讀、寫作及人文因素的提升等)。[2]語文是習得的,不是學得的。作為交際工具,不通過交際實踐,僅僅是單純的學教是絕對脆弱的,因此要十分重視語文實踐(包涵其他內容的實踐,而非單純的語文)。[3]語文教學貴在語文品質的培養(yǎng),語文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技能和學習方式等是支撐學生持續(xù)認識主客觀世界的動力。只有樹立新課程理念,我們的語文教學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教學資源才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只有徹底與舊的、落后的、粗放的語文教學觀念、教學模式決裂,才能讓我們的語文教學煥發(fā)青春與活力。
二、精心選擇和組織課堂上開放授課的內容。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不應停留在教本上,要了解課程改革的前沿信息,不但要時時關注本門學科的發(fā)展變化,也要關注其他學科的改革發(fā)展,從新課程理念要求出發(fā),精心選擇、組合、優(yōu)化教學內容??次覀冞x擇、組合的語文材料是否符合下列要求:[1]是否有利于對學生的人格教育,發(fā)展學生健全人格;[2]是否做到了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整合;[3]是否讓語文教學與現(xiàn)代科學特別是信息技術的緊密結合;[4]是否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5]是否與語文學科的教學特點相一致;[6]是否有利于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提高;[7]是否做到了教學材料的生活化,貼近學生生活現(xiàn)實。
三、優(yōu)秀的開放型語文課堂,關鍵還必須抓住課內、課外教學資源與學生情感的結合點。學生所習得的任何知識及從中受到的情感熏陶,一定是在這些教學資源喚醒和豐富學生的內部需要基礎上完成的。所以我們在選擇、組織教學資源和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過程中,要十分關注課內、外的教學資源與學生在情感因素上能否引起共鳴,于學生內心結構產生沖擊,在情感體驗上得到升華,從而使人格得到發(fā)展和完善。比如,在教生字時,不是讓學生記住它的部件、結構、筆畫等,而讓學生比賽“你是怎樣來記住這個字的”。又如在揭示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時,讓學生自己討論發(fā)言“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你從中懂得了什么”、“在這種情況下我要怎么怎么做”等等。既給了學生自我實踐和創(chuàng)新的空間,又能與課文密切配合,更能讓學生融入課文中人物的情感交織之中,在習得語文知識的同時得到心靈的凈化。因此只有抓住抓好“情感”這個聯(lián)接點,語文開放才能不偏不倚,恰入其分,提倡多年的愉快教學法、快樂學習法、體驗學習等教學模式也才能真正實現(xiàn),才能收到應有的功效。
在語文教學中,充分調動和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潛力,努力使他們不但具有深厚的語言文字的功底,還具有積極向上的人格魅力,這才是我們開放式課堂教學所真正追求的。
【參與文獻】。
2.開放型課堂的實踐與反思,《廣西教育》06期;
3.開放型語文閱讀教學的探索與實踐,《中國農村教育》01期;
4.融入生活讓語文更精彩,《新課程(小學)》期。
讓語文課堂開放教學的思考篇七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睙o數(shù)實踐證明:激發(fā)興趣是構成學生學習的.動力,是課堂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
語文教學,如讓學生僅憑書面語言理解課文,一則無趣,二則浮淺。因此,教師在教授過程中要注意心理學理論的應用。諸如借助作用于視覺、聽覺、膚覺等感官的圖畫、音樂、動作等手段,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使學生思維活躍。
感情自然,自覺、主動地去理解課文,挖掘深意。
在課堂教學中運用高超的語言藝術,也是激發(fā)興趣、自覺學習的重要手段之一。語文教學本身即是語言教學,因此我們應充分運用語言的音韻美、節(jié)奏美、對稱美、聲響美、方言美、色彩美、語符美、詩意美等等,讓它滲透到語文課堂教學的分分秒秒、每個細節(jié),使學生把上語文課當成一種自覺的欣賞、參與,從而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
讓語文課堂開放教學的思考篇八
明確、清楚、切實可行,對每堂課的教材、教法、教學活動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能直接導向所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緊緊地圍繞教學目標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創(chuàng)造出一堂堂既充滿活力又學有所用的優(yōu)質課,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初中語文教科書無論從內容還是體裁上看都可謂“百花齊放”;從層次上看,又可謂“環(huán)環(huán)緊扣、層層遞進”。所以,我們應將初中階段語文教學視為一個整體,將三個年級的教材優(yōu)化組合成整體結構,用控制論原理來實現(xiàn)整體快進。
從大目標上來看,初中的語文學習過程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第一學期),使學生認識學習語文與生活的關系,?著重培養(yǎng)學生一般的語文能力。?第二階段(第二、三、四學期),著重培養(yǎng)學生記敘、說明、議論的三種表達能力。第三階段(第三、六學期),著重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實際運用語文的能力。
大目標明確后,我們就很容易地把握每冊書的“中目標”。如語文第四冊是進一步學習記敘與議論、說明與議論等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議論能力。具體來看本冊八個單元中,每一單元突出一個小目標:記敘與議論相結合。使學生了解文學作品中議論的作用,以及議論中記敘的作用。第二單元又突出一個小目標:說明與議論相結合。在《大自然警號長鳴》這篇文章中,說明是基礎,議論是作者的主旨,充分體現(xiàn)了說明、議論文所有的基本類型。將議論文的論證方式、立論文的三要素、駁論的方法等等逐一交代,清清楚楚,構成了議論文的系統(tǒng)知識。五、八單元為文學體裁的兩個單元,教學特點抓住了,重點應突出小說三要素,詩歌的語言及意境。
有了上述的目標分析,就有了指向,也就能實現(xiàn)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控制,再采取比較閱讀法和單元并舉法,就能實現(xiàn)用時少收效大,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得到雙向和諧的發(fā)展。
讓語文課堂開放教學的思考篇九
語文課堂教學在字詞句篇、語修邏文的反復習練中積淀了太多的嚴肅與呆板,如同一桌吃久吃膩吃得乏味的飯菜,課堂上缺失了妙趣橫生的訓練,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厭練情緒,嚴重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潛能,依據學生喜歡“哄著學”的特點,努力尋找訓練契機,巧妙設計成為語文教學的“調味劑”,適時地把課堂調和得有滋有味,從而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中“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語文學習規(guī)律選擇教學策略”的教學思想。
例如學習《小獅子愛爾莎》,動員學生爭聘“電視臺小采編”。為自己喜歡的一段話設計“場景小標題”,并通過繪聲繪色的朗讀把人與動物之間洋漾著暖暖人文情懷的畫面展示給“觀眾”。
學習《美麗的丹頂鶴》,布置學生為丹頂鶴設計“個性名片”。內容涉及丹頂鶴的別名、出生地、第二故鄉(xiāng)、形象描繪、喜好及拓展信息等,從而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文本理解,摘錄積累、查詢資料的學習過程中來,讓閱讀教學真正成為“悅讀”。
學習《水鄉(xiāng)歌》,鼓勵學生爭做小詩人。還有哪里什么多啊?教師放飛學生思維的翅膀,喚醒學生創(chuàng)造的欲望:。
多?多。
干,萬,,
這樣做既活用了書本語言,又強化了語言實踐。
者的身份適時點拔學生思維和話題走向,充分滿足學生的表達欲望和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適當添加比賽、游戲、演說、辯論等饒具風味的“調味劑”,可以讓教材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美起來。所以,做一名有心的課堂“調味師”吧!引領學生在融合情味、趣味、詩味、韻味等各種語文味的課堂上與文本親密對話,讓看似枯燥的語言符號一次次撞擊學生的心靈,讓學生面對豐盛的語文大餐不但食之有養(yǎng),而且食之有味一一我想這應該是每位教師所神往的教學境界吧!
讓語文課堂開放教學的思考篇十
高中政治課堂生活化是新形勢下現(xiàn)代教育的一種新嘗試,利用生活化的教學場景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化難為易,化繁為簡,變枯燥為有趣,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思想政治課程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因此,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符合教師和學生作為生活性主體特點、認知特點和學科特點,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
高中政治課生活化是指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聯(lián)系生活講政治,把生活經驗政治化,體現(xiàn)“政治教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學觀念。我們要堅信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所有剛剛出生的小嬰兒都是在和事物的接觸中一點一點地學習長大,生活是我們最好的老師,所有的教育最后滿足了生活的需求,才達到了教學的根本目的。因此,生活化的政治課堂教育也是來源于生活,學習于生活,最后運用到生活,這樣才是達到了政治課堂教學的.目的。
二、生活化政治課堂的實施策略。
1.更新教學理念。
現(xiàn)在一些老師還是專注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一味地將其所知道的內容全部傳授給學生,自認為他們所講到的內容學生就都能夠理解,殊不知興趣才是學習的前提,對于政治這一枯燥乏味的學科,老師單一的講解必定會讓學生反感,最后導致一無所獲。但生活化課堂教學的植入就能很好地改變這一現(xiàn)狀,從根本上更新教學理念,活躍課堂氣氛,讓所學內容融入實際生活中去,不僅可以提高學習興趣,還能提高學習效率,尤其是對于政治這門學科,生活化教學能很好地引發(fā)學生的興趣愛好。
在學習政治課“政黨制度”時,政黨制度就是具體規(guī)定的相應條文,不像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多種多樣,其具體的事例講起來也會顯得很枯燥乏味,這時我們就可以讓學生編排一些相關的情景劇,在劇中體會其中的奧秘,自己的理解外加老師的指點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
2.豐富教學內容。
生活化教學的植入讓更多的學生喜歡上了政治,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有興趣才能有學習的動力。例如,在學習“我們的中華文化”時,單單憑借書本上的內容必定不能全面地了解,在此基礎上老師可以通過網絡查找一些資料,把我國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在每一時期的具體故事中列舉出來,這種豐富式教學能讓學生學習到更多方面的知識,同時也能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3.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無論哪種教學方式都應該講究創(chuàng)新,只有不斷地創(chuàng)新,才能更加地吸引人的眼球,這就類似于明星的炒作一樣,增加知名度,提高關注度。在課堂上老師就是要提高學生的關注度,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創(chuàng)新,生活化的方式不能過于單一,有針對性并且有代表性的融入,抓住學生的心理,從他們比較關注的方面著手,這樣才能吸引他們。政治內容比較聯(lián)系實際,而且各個時期都有聯(lián)系,因此也能更好地融入生活。
4.把生活引進課堂,把課堂延伸至生活。
利用高中政治課經常性地開展主題性教育活動等,如,聘請寧德本地的行業(yè)先進、企業(yè)家、創(chuàng)業(yè)先進模范走進課堂,向學生講述創(chuàng)業(yè)故事;聘請他們當客座教師,通過報告、對話、講座等方式,引領學生認識當今社會經濟發(fā)展現(xiàn)狀,豐富了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教學方式及課程內容;利用周末、節(jié)假日帶學生走出校園,到相關的企業(yè)參觀,了解當?shù)貏?chuàng)業(yè)典型的成功經驗;引導學生“走出去”,廣泛調研寧德本地的經濟及產業(yè)結構的發(fā)展現(xiàn)態(tài)勢,到人才交流中心了解人才需求情況;通過多種途徑,體驗不同職業(yè)對人的素質要求等。利用假期可以嘗試打工或小型經營活動,使學生的創(chuàng)業(yè)意識、心理品質、生存和發(fā)展能力得到較強的訓練;如,可以與家人、朋友、同學合伙,也可以獨立投入少許經費嘗試經營、買賣活動;參與家庭或他人的創(chuàng)業(yè)活動;到小工廠、商店、超市等去打工,獲得企業(yè)生產、經營、管理經驗;淘寶開網店、經營微商、擺地攤;用少許資金學習炒股、買債券、儲蓄等。
高中政治課堂生活化的實踐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改善政治課的教學。政治是我們人生的必修課程,它給予我們的是人性的正能量,而生活化政治課堂不僅僅讓我們學習了它,更多的是心靈上的理解、本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黃東平。高中政治課堂生活化實踐研究[j]。中學課程資源,(09)。
[2]胡曉麗。高中政治課堂有效開展生活化教學的策略與方法探析[j]。文理導詢:上旬,(08)。
讓語文課堂開放教學的思考篇十一
讀是寫的基礎,讀對寫的影響在思想、內容、文字等方面。通過讀,可學到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提高思想水平,這對于正確認識生活,從生活中積累寫的材料很有幫助。通過讀,還可以豐富詞匯,積累語句,學習語言體會思想……所以,進行寫的訓練,必須與讀的訓練相結合,這是提高寫的質量的必經之路。讀與寫結合其實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我認為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1.在讀的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謀篇布局的方法。要經常引導學生聯(lián)系課文中言語的思想內容,體會用詞造句的準確性,分析作者思路、文章布局及對事物的獨到見解。通過一次次讀的訓練,引導學生把從讀中學到的方法歸納總結,這樣既會提高讀的能力,同時也為寫打下好的基礎。2.寫的訓練中,經常引導學生把從讀中得到的各種基本功,運用到寫中去。要鼓勵學生把從讀中學到的方法運用于自己的生活實踐,合理的表達出自己的見解。3.寫的訓練要體現(xiàn)創(chuàng)造性。學生寫的內容來源于生活,寫的方法來源于讀,這就會對學生的寫產生束縛作用,制約寫的能力的.發(fā)展。因此,在寫的具體訓練中,既要繼承方法,又要引導學生寫出自己的特色。就如同學畫中國畫一樣,初學離不開臨樣,很熟悉后又必須擺脫束縛,進行合理創(chuàng)造。
二、巧妙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
良好的課堂氣氛,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求知欲,思維能力,有利于保持學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有利于挖掘學生的潛能。課堂教學中教師充分發(fā)揚民主精神,融洽師生關系,教師把愛心帶進課堂,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激勵帶進課堂教師把信任留給學生,把溫暖送給學生,形成平等、寬容、相互理解、尊重人格、民主愉悅的氛圍,創(chuàng)設活潑、輕松、有趣、和諧的課堂氣氛。使學生產生最佳的學習心態(tài),主動參與學習。語文教師應要盡可能打破“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巴”講到底的落后狀況,多利用現(xiàn)代教具。如小黑板、掛圖、投影儀、錄音機等,這樣既可節(jié)約板書,有關內容簡介等課堂教學時間,又可讓學生在單位時間內接受更多的信息,利于學生立體思維。學生感知課文不是孤立地進行,總是跟課文相關背景知識相聯(lián)系,背景知識越清楚,對課文的感知也就越清晰,這就是感知的選擇性。在于運用音樂、圖畫、動畫、影視等手段強化感知,加深學生對情境的內心體驗,采用這種感情強化刺激手段,一定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問題的探究。
在老師沒有把解答方法列出之前,學生應針對自己的難點或疑點進行討論,對老師的問題進行再思考、再探究。此時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如果每一組的問題還不能被很好的解答,那么,教師就應對每一小組不能解決的難題進行再分配,進而根據問題拓展出新有利于解決該問題的小問題。教師要把這些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總結出來,以方便下一步解答問題時的順利進程。這一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了課堂的開放性、學生自主學習性和創(chuàng)造性。并且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的能力和探究、辯論的心態(tài)。1.問題的解決與拓展,教師把學生所得出的問題答案進行分析,在分析的同時注重學生原來的解題方法,要考慮到學生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錯誤,是學生的基礎知識不牢固,還是一些其他原因導致?,F(xiàn)在教師要把一些誤區(qū)給學生詳細的講解清楚,直到學生明白為止。并讓學生學會歸納、總結。最好還能夠離開老師的指引就可以順利解決問題,不斷養(yǎng)成自我思考、自我提問和自我總結的習慣。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最主要的就是,教師應該注意,不要讓自己再次回到原來的那種單調無味的講解,要利用好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或者是犯的錯誤,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在有必要的情況下還可以提問學生,細心傾聽他們到底是在哪一方面走進了誤區(qū),另外,還要把解決這一誤區(qū)的方法詳細無誤地分析給學生。有效的教學源于教師對教學的優(yōu)化,是在傳統(tǒng)教育和現(xiàn)代教育下的不斷融合和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教師要全身心投入到教學中,深挖有關的教學信息,不斷探索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素質,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優(yōu)化目標。
讓語文課堂開放教學的思考篇十二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新課程要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xiàn)代社會和科技發(fā)展的聯(lián)系”,“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薄毒V要》把使學生“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作為新課程的改革目標。我們只有不斷轉變教學觀念,實施開放式教學,才能適應未來教育發(fā)展的需要。
“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教學要突破封閉式的教學,不能僅囿于課堂,囿于教材,要引入社會生活這一源頭活水,激活課堂教學。要充分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努力構建課內外聯(lián)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學體系?!?見《小學語文教學大綱》)。
語文學習要面向社會,引導學生去“閱讀”與“理解”社會這部“大百科全書”,使語文教學洋溢時代氣息,讓學生在熱愛生活、關心國家大事的過程中廣泛地汲取語文養(yǎng)料,在社會生活的實踐中把語文知識轉化為語文能力,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使學生真正獲得在社會上生存、適應、發(fā)展的能力。
教學目標處于教育過程的首要地位,它決定著教學的方向,控制著整個教學活動,它還是教學評價的重要依據。在實施過程中,它又要與具體的現(xiàn)實相適應,同一篇文章,面對不同的教學對象,它們的目標達成度就有所不同。教學目標的開放就是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本著讓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宗旨,針對學生的心理特征、知識水平、生活經歷等實際以及班級群體和學生個體的實際,制訂出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目標,在集體教學中滲透個別教學的因素,既照顧到班級絕大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需要,又要使智力超常的學生能夠充分的發(fā)展,使程度較差的學生有所提高。
語文教學不是孤立的課本教學,不能拘泥于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程式:先字詞句篇,后語修邏文。這樣按部就班的教學,缺乏創(chuàng)意。語文教學應拓展空間,特別要打破以下幾方面限制:
1、打破課本的限制:語文教學要處理好“走進去”與“走出來”的關系。所謂“走進去”,就是走進課本,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本的學習,感受其言,體味其情,領悟其理,吸收前人的思想成果,為后續(xù)學習作準備。所謂“走出來”,就是把語文學習的觸角由課內伸向課外,把課內學到的知識方法遷移到課外,使其獲得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
2、打破學科的限制: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教材中有人文的,科普的,可謂文史經哲無所不包,天文地理一應俱全,這就要求在語文教學中引進相關學科的知識,為語文教學服務。21世紀需要復合型的人才,語文教學打破單一的學科限制的變革,正適應了新世紀培養(yǎng)人才的需要。
3、打破教參的限制:同一篇文章,由于每個人的年齡、知識素養(yǎng)、生活閱歷和性情氣質的不同,對它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因此,教師要破除“非此即彼”的思維方式,破除唯教參是尊的觀念,要引導學生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多結果地進行思考,并在比較中選擇最有創(chuàng)造力的理解。如《孔乙己》的思想內容,教參的解釋是“通過孔乙己這一酸腐文人的塑造,揭露封建科舉制度對舊知識分子的.毒害?!边@好象已成定論。實際上,小說要揭露的是“一般社會對苦人的涼薄”(魯迅語)的現(xiàn)象。對孔乙己這個“苦人”,人們沒有一絲一毫的同情,上至丁舉人,下至“短衣幫”、“小伙計”,甚至連“孩子們”都對孔乙已極盡奚落、挖苦、嘲諷之能事,以此為樂,樂此不疲,這種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實在是令人悲哀,這也正是小說的深刻之處。如果教師拘泥于教參,把某種定論強加給學生,那么就會框死學生的思維。
4、打破對權威的盲從:語文教材中所選大多是名家名篇,倘若認為“既然是名家名篇,肯定不會有誤”,那肯定會禁錮思想,教師要在思想上鼓勵學生不迷信權威,大膽向權威挑戰(zhàn),敢于標新立異,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教學模式是依據教學思想和教學規(guī)律而形成的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遵循的比較穩(wěn)固的教學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體系。近年來,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了各種各樣的教學模式。在語文教學中,采用較多的有以下幾種模式:
1、講解-接受式:指課堂教學中教師對教學內容所作的邏輯性敘述,是教師通過口頭教學語言,系統(tǒng)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模式。近年來,人們似乎對這種模式頗多微詞,把它同“灌輸”、“壓抑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和發(fā)展性”等同起來。實際上,僅就語文學科而言,講解是增進學生認知水平的重要手段,它在建構知識內容,建立新舊知識聯(lián)系,點化學生認知誤區(qū)等方面有獨到的作用。當然,這里的“講解”指的是教師精心準備的優(yōu)選的語言材料。語文學科中好的講解,在影響學生認知興趣和認知結構方面比討論等更有價值。當然講解也有它的負面作用:教學環(huán)境封閉,信息傳輸較單一,不能保證有足夠的凝聚吸引作用,易使學生疲勞,易受外部條件的干擾。
《怎樣構建開放式語文課堂教學》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讓語文課堂開放教學的思考篇十三
教育部早在4號文件中明確指出,實踐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具有特殊作用。但是現(xiàn)有的實驗教學存在學生學習不主動的問題,不利于學生實驗組織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不足,實驗操作技能沒有得到很好的訓練?;谀芰ε囵B(yǎng)過程的復雜性、培養(yǎng)模式及教學方式的多樣性、人才的個性化和發(fā)展目標的多元化等因素,上海大學機電自動化學院通過前期的準備與探索,利用現(xiàn)有自制的開放性實驗設備資源,在實驗項目、實驗設備和實驗時間上,為學有余力、對實驗及實踐活動有濃厚興趣的學生提供了開放性的實踐與嘗試。開放式實驗教學模式的內涵特征就是實驗教學的開放性,即實驗教學的目標是開放的、實驗教學的主體是開放的、實驗教學的方式是開放的、實驗教學的內容是開放的、實驗教學的資源是開放的。讓學生早進實驗室,早進入機械電子學科的研究領域,突出實驗現(xiàn)場的真實性、生動性、豐富性,營造有利于學生自由發(fā)展的環(huán)境和平臺,激發(fā)學生對機械電子學科的實踐興趣和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實驗的設計與研究,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自覺地應用于實際問題,使學生從實際問題中總結、感悟知識,提高學生主動實踐能力與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增加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讓學生自由發(fā)展,使學生的潛能得到釋放,創(chuàng)造力得到充分的挖掘。
開放式的實驗教學模式。將實驗教學空間延伸于實驗室以外,將實驗教學時間延伸到“8小時”以外,極大地拓展了實驗教學的時間和空間。主動參與、自主學習、自由探索,讓他們體驗實驗的快樂,體現(xiàn)了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教育人性化和學習個性化的教育教學理念。實驗室開放是多種途徑的,包括相關課程設計、畢業(yè)設計以及各種學科競賽和“大學生創(chuàng)新項目”等活動。實驗系統(tǒng)是開放的,可重置和可擴展的,這樣的系統(tǒng)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實驗中可以告訴學生,這些系統(tǒng)還能夠在這個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開發(fā),設計出新的功能,或者這些部分可以重新組合為其他功能。這樣的教學可以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提出自己的想法。學院積極支持實驗中心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以競賽為載體和任務驅動,組織學生團隊協(xié)作攻關,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團隊協(xié)作精神。通過多種層次的競賽,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于鍛煉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實踐能力。本著個性化、自我選擇的原則,學生自主設計的研究性、創(chuàng)新性實驗項目,通過任課教師向實驗室提出實驗申請。實驗項目的開展是按主題規(guī)劃實驗項目,分層次組織實驗教學,實驗教學不脫離課程體系,又不局限于課程,既要有利于學生自由設計實驗,又要有利于教學的組織與安排,注重設計型、綜合型、開放型實驗的開發(fā),學生根據需要設計不同的創(chuàng)新實驗,可選擇單一的模塊進行機械或是電氣控制方而的`單個實驗,也可以通過組合來進行機電設備綜合實驗,使學生熟悉機械、電氣控制以及典型機電設備的原理,掌握機電設備的常用設計方法。在實驗過程中,自主安排實驗時間,每周一至周五的白天、晚上,可自行選擇或者重新安排實驗的步驟,逐步培養(yǎng)學生在機電方而的設計應用能力。
三、整合教學內容,優(yōu)化實驗內容。
通過對目前機電實驗設備的調研,結合案例教學實驗的目標,對實驗室建設中需要的設備進行改進和功能設計,實驗室設備要達到:為典型的機電裝置;實驗系統(tǒng)是可開放的;實驗系統(tǒng)是分不同層次和模塊的;實驗室模塊是可以重組的、可擴展的。實驗室的實驗裝置來源于現(xiàn)實的典型機電系統(tǒng),讓學生可以學習到實際中的機電設備的設計原理和制作的過程。同時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想法賦予付諸實踐,能夠通過在實驗室的綜合學習,自行設計和制作出新的機電設備。不管是從認識上,還是在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實驗室都可以給學生進行直觀的感知,對于激發(fā)學生興趣、鍛煉學生的動手方而都能給予幫助。隨著課程體系改革的不斷深入,實驗教學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已經逐步向多層次、模塊化課程結構轉變。模塊化案例教學實驗室已開發(fā)的創(chuàng)新性實驗主要有:典型表而車削成型工藝實驗;典型表而銑削成型工藝實驗;機械制造中的cad;計算機輔助制造(ccam);機電一體化系統(tǒng)的組裝與調試創(chuàng)新性實驗;數(shù)控系統(tǒng)的基本組成;機械傳動方案的選擇;機電系統(tǒng)中單片機的程序設計;plc常用執(zhí)行元件器件以及選擇;步進電機的控制;步進電機的運動測量;plc方案控制設計實驗。目前實驗室對本科生進行開放,可以作為他們創(chuàng)新性實驗的一個場所,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的開發(fā)。因為在這個實驗系統(tǒng)中,所有的機械部分、控制部分都是可重組的、可擴展的,并開放給學生的。
cdio教學理念是“做中學”原則和“基于項目的教學和學習”的集中概括和抽象的表達。利用開放性創(chuàng)新實驗室平臺,吸引、鼓勵廣大學生踴躍參加延伸于課外的實踐創(chuàng)新活動,結合cdio的工程教學理念,通過創(chuàng)設符合各種主題教學內容要求的情境,要求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lián)系的方法,完成主題項目的c(構思),d(設計)、i(實現(xiàn))和o(運作),旨在鍛煉學生主動學習和主動實踐的能力。學生結合競賽課題,自己在實驗課程體系的框架下,構思、設計、實施和運作,最后將已經實現(xiàn)的產品提供給指導教師,指導教師判斷是否達到的預期價值。以答辯的形式向教師匯報系統(tǒng)及其完成情況,并以報告的形式對自己技術團隊工作上的表現(xiàn)進行敘述,評委教師會評估他們的答辯及報告,對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進行評判。實踐能力包括字秀能力(文獻閱讀、項目編制、方案設計)、手秀能力(精通技術方法、設備熟悉、心靈手巧、膽大心細)、口秀能力(鏡像思維、頭腦風暴、即系演講、案例分柳。創(chuàng)新能力包括創(chuàng)新意識(批判性、好奇性、信念力、知性力)、創(chuàng)新思維(逆向思維、換位思考、辯證分析、培養(yǎng)悟性)、創(chuàng)新能力(原始創(chuàng)新、集成創(chuàng)新、吸收創(chuàng)新、團隊創(chuàng)新)。指導教師不拘泥與程式方法的符合度,看重對方法(路徑)的找尋過程,看重結果的創(chuàng)新度,以科學研究和實踐創(chuàng)新為主導,組織協(xié)作學習(討論、交流),教師引導正確的方向,把問題一步一步引向深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五、強化實驗教學平臺的管理與規(guī)范。
實驗室進行開放,增加了實驗室工作人員的工作時間、實驗指導工作量和管理難度,必須安排責任心強的教師進行專人負責管理,同時制定了開放實驗室等特殊的管理制度,完善實驗室安全制度以及準入制度,加強安全教育,規(guī)范實驗操作,安全管理責任到人。采用每周一至周五的白天、晚上,周六、周日的白天全開放形式,配齊、配強實驗室教師,鼓勵教師集體指導、輪換值班負責,鼓勵任課教師參與實踐教學,確保實驗室有教師輔導。實驗室開放是對傳統(tǒng)實驗管理的改革,要求以學生為本來組織實踐教學活動,在使用時間和空間上存在較大的不可預見性,同時實驗教學時間相對集中;采用對綜合性較強的專題實驗、課程設計等實現(xiàn)指定時間段的預約開放、教學計劃外的學科競賽、創(chuàng)新項目、科研實踐活動可預約實現(xiàn)全而開放,確保教學計劃順利進行的同時,提高實驗資源的利用率。
六、結語。
實驗教學是大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實驗教學發(fā)展來看,實驗教學從依附理論課的驗證性轉變?yōu)楠毩?、綜合性課程的應用性、創(chuàng)新性實踐等教學,在轉變過程中,根據學院整體發(fā)展的要求,拓展視野,借鑒國內外高校先進的實驗教學經驗,準確定位培養(yǎng)目標,形成學科競賽、科研創(chuàng)新與教學改革的協(xié)同發(fā)展。近幾年來,本科生通過開放實驗平臺,參加了四屆全國大學生機械產品數(shù)字化設計大賽,獲2個一等獎,8個二等獎;參加了四屆“上圖杯”上海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大賽,獲本科三維建模設計3個一等獎,15個二等獎;參加了第四屆、第五屆“高教杯”全國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創(chuàng)新大賽,獲個人8個二等獎。參加實踐活動的學生能力明顯提高了,多人次獲得上海大學優(yōu)秀畢業(yè)論文和大學生創(chuàng)新項目,在學生中已取得了一定的影響。
讓語文課堂開放教學的思考篇十四
教育改革無止境,作為一線教師的我正努力探索第一課堂教學應當如何變革才能更好地完善孩子的人格,才能最大限度的開發(fā)孩子的潛能。在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不斷對如何貫徹二期課改的精神進行實踐、反思中,我不斷嘗試構建“開放”的課堂教學模式。下面我就從“開放”這個角度進行教學反思。
一、開放的學生思維
發(fā)散思維的基礎上,我們還要引導學生相互比較鑒別,把發(fā)散的思維再收籠起來,這樣就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系統(tǒng)性、嚴謹性和深刻性。
二、開放的教學組織形式
我們的新課改強調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它呼喚與之相適應的課堂新教學組織形式的誕生。在新課改實踐中,我們應該推出許多以人為本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歌舞晚會式”、“答記者問式”、“拔河式”……構建民主、交流的、開放性的課堂氣氛,有利于改變教師對課堂的壟斷地位。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玩中學,以“活動”為主,不“鎖住”學生:讓學生圍繞目標自主選擇教學內容、自主選擇喜歡的學習方法,以“發(fā)現(xiàn)”為主,不“代替”學生;讓學生在知識探索的過程中去發(fā)現(xiàn)結果或規(guī)律,教師不做現(xiàn)成飯喂學生,以“鼓勵”為主,不“鉗制”學生。這樣的課堂,少了不該有的條條框框,多了應該有的自由與寬容,多了促進自主學習應該有的自信和勇氣,在這種不拘一格的教學形式中,在這樣和諧融洽的氛圍中,學生的手指靈活了,思維的閘門開啟了,迸發(fā)出了智慧的浪花,激蕩起創(chuàng)新的激情和成功的歡欣,教師的勞動也涌現(xiàn)出了創(chuàng)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魁力。比如在《詹天佑 》一課中,教師要學生自己去查有關書籍了解,以一個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任務。學生通過較長時間的合作應該說是有效的。教師在此過程中,主要任務是協(xié)助、調控,也可以補充一些學生疏漏的內容。通過這種活動,學生不僅達到了語文課的認識目標,更重要的是啟發(fā)了思維,他們借鑒別人的經驗,建構知識、能力領域新的不平衡,為進一步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開放的教學資源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我們要重新確立教育資源觀:教育資源無處不在,瞬時即逝的教育資源尤其寶貴。學《宋慶齡和她的保姆》時,老師提出“你認為宋慶齡是一個怎樣的人?”學生暢所欲言,豐富了課堂內容,突如其來的“干擾”就這樣自然而然地變成了難得的教育資源。生活中不是缺乏教育資源,而是缺乏善于發(fā)現(xiàn)和有效利用教育資源的眼睛。對于那些在設計好的教案外和常規(guī)課堂內外突然出現(xiàn)的有效教育資源,尤其需要我們積極對待。
2
一、開放式語文教學不能提高學生成績。長期的應試教育模式下,片面追求高分,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方式,也扭曲了學校對教學的管理和評價,每年的業(yè)績考核和獎金福利發(fā)放等,無不以學生的統(tǒng)考成績或名次為根本標準。教師呢?放不開手腳,擔心把社會生活中的事情或現(xiàn)象放進課堂,會占據教學時間,會影響對課本內容的理解和掌握,“考試又不會考那些的”是語文教師普遍存在的想法?!皩W生考砸了,我怎么辦?”事實上,只要我們不改變這種思維方式,不改變原有的教育考核評價制度,不但不能推動素質教育前進,甚至會重返填鴨式教學的老路。語文本身的性質告訴我們,只要學生的聽說讀寫訓練得到真正的落實,只要學生的潛能和創(chuàng)新品質得到有效的發(fā)揮和挖掘,就會奠定堅實的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這一基礎。靠一時的記憶或許能讓學生取得好的分數(shù),卻不能保證學生在以后的學習路上一帆風順。從長遠的目的來考慮,只有堅持開放式教學,才能真正地持久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開放式語文課堂教學反思》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3257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