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讀者在閱讀某本書籍、文章或其他文學作品后,對所讀內容的思考和感受的一種記錄和表達,它不僅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所讀作品,還可以促使讀者思考自己的人生和成長。讀后感可以是對作品主題、情節(jié)、人物形象、語言表達等方面的評論和評價,也可以是作者觸發(fā)的思考和啟示。讀后感需要結合自己的思考和對書籍的理解,形成獨特的觀點和見解。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選的幾篇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在閱讀過程中,我們有時會被作者的情感所觸動,有時會被思想的深度所折服,有時會被故事情節(jié)所感動。這些讀后感既能展示我們對作品的理解和思考,也能啟發(fā)他人對作品的思考。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些精彩的讀后感吧!
今日簡史讀后感篇一
相繼出版《人類簡史》、《未來簡史》這兩本驚世之作的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今夏又出版了一本叫做《今日簡史》的書,可以說是“湊”齊了簡史三部曲,在前兩部曲的鋪墊后,這本新書又會給你我?guī)碓鯓拥乃枷胧⒀绾陀腥つX洞呢,咱們慢慢說。
語出驚人,在當下的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并不稀奇,真正厲害的是,語出驚人并有理有據(jù),或許這是歷史學家的“基本操作”,也可以說是天然優(yōu)勢。正如那句名言所說:“你能看到多遠的歷史,你也能看到多遠的未來?!?/p>
而今,昨天、今天、明天,已經(jīng)全部被赫拉利給打包好,送到你跟前了。你我只需做一個有心人,惠存即可。
通過封面,可以一目了然,全書旨在向你我介紹21個“人類命運大議題”。按照作者自述,寫作本書的重要目的是,讓更多地球村的公民參與到這場曠日持久的討論中來,為整個人類的未來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那么這些議題究竟有多大呢,書里給分為了五大類。科技顛覆:理想的幻滅、就業(yè)、自由、平等;政治挑戰(zhàn):社群、文明、民族主義、宗教、文化認同;絕望與希望:恐怖主義、戰(zhàn)爭、謙遜、神、世俗主義;真相:無知、正義、后真相時代、未來不是科幻小說;生存下去:教育、意義、重新認識自己。
其中有不少,可能就是你我從小耳熟能詳,并且逐漸耳濡目染,也思考比較多的議題。但是畢竟,你我并非歷史學家,也很難對很多議題做到深入淺出的講解,大多數(shù)時候還是個人片面的理解占了較大比重。這也是你我,需要在此時此刻,打開這本書來看的重要理由,為了幫助自己更深刻地理解這些議題。
因為,這些人類命運大議題,個個都值得你我,掰開揉碎,細細品味。何不在這本新書里,以新的視角,開始認識這個世界。來吧,一起加入到這場討論中。
今日簡史讀后感篇二
《今日簡史》雖然在說今天發(fā)生的事情,但關心的卻是未來。舊的世界秩序正在被挑戰(zhàn),新的秩序尚未建立,如何迎接當前人類命運的挑戰(zhàn),成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問題。正如默克爾在2019年新年致辭所說,現(xiàn)在全世界正在被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英國脫歐事件代表的民粹主義和孤立主義所困惑,難道人類社會在世界二戰(zhàn)后建立起來的新秩序也最終仍被新的民粹主義所替代,難道人類社會又可能重回民族孤立、互相攻伐的暗黑年代。德國作為哲學家的故鄉(xiāng),默克爾對當前歐洲的擔心不無道理。
自由主義是一個關于普通人的故事,但是科技正在顛覆自由主義,試圖把未來變成生化人、網(wǎng)絡算法的世界。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將會改變人的思想,通過優(yōu)化算法,科技可以控制人心,讓人類再無自由可言。人工智能搶走人類的工作,使社會形成龐大的無用階級,而小部分精英通過生物革命改造自己的身體,進化成為智神,人類的不平等升級為兩個物種之間的不平等。人類正在失去自己的舊故事,而新的故事還沒有到來。
以自由主義構建的世界觀存在諸多漏洞,各國應該怎么堅持自己的特色道路,攜手迎接未來人類命運?每一個普通人,由于案牘的事務太多,我們很難有閑暇時間考慮這樣的問題。當稍稍能擠出一點時間,可能就在喝杯咖啡的時候,一想到世界發(fā)生的各種各樣的事件,正在潛移默化可能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時候,人們不禁有一種莫名的焦慮。
《今日簡史》的作者盡管沒有提出應對這些挑戰(zhàn)的答案,但是,它卻明確告訴我們,當下人們的焦慮可能源于某種人類對未來世界的不明確性,我們是否能堅信著,只要人類的同理心仍在,我們還是能夠攜手共同合作和面對這些問題,共同編寫屬于人類未來的故事,這也是作者最想要說的,也是每一個人從書中所得到的收獲。
今日簡史讀后感篇三
作者在這章預示了一個“可怕”的未來,即幾十年后(2050),大部分人在工作上可能變得無足輕重,被算法和機器取代。在ai逐漸發(fā)達的今天,這已經(jīng)不是像20世紀初預言紐約到北京只需10多個小時那么天方夜譚,而是正在發(fā)生的事實。無人駕駛汽車、卡車,ai理財專家、法務專家,醫(yī)療助理機器人,無不慢慢在成熟中。甚至連最難被取代的創(chuàng)意類工作(例如,作曲家),也已經(jīng)看到了通過算法機器人取代的可能。
作者提供了兩個解決問題的思路,一個是“全民基本收入(ubi)”,即政府對控制算法和機器人的富豪階層和企業(yè)征稅,然后用這些稅來cover其他人群的生活需求。另一個是“全民基本服務”,即共產(chǎn)主義社會描述的情形。
第一個方案無法解決貧富差距的問題。也就是說,無論窮人對現(xiàn)在的不公平多么憤怒,未來的不公平都將更加變本加厲!對于貧窮國家、貧窮地區(qū)、貧窮階層的人來說,這已經(jīng)是一個事實。
第二個方案雖然對于人來說會更公平,但非常理想化,按照中國現(xiàn)在的發(fā)展水平來說,基本就是幻想。誰也不知道在算法和機器統(tǒng)治人類之前,這會否實現(xiàn)。
因此,如果你沒有成為躍升數(shù)字統(tǒng)治階層的野心,對于自己和下一代的未來,那么最好的出路可能就是尋找一個能夠保障全民最低福利的地方,一直生活下去。
今日簡史讀后感篇四
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橫空出世,顛覆了我們關于人類進化的認知。,他的《未來簡史》再度驚艷四座,刷新了我們對未來的想象,掀起了全球關于人工智能討論的新思潮。現(xiàn)在,“簡史三部曲”收官之作《今日簡史》推出,將目光聚焦到當下,直面今天關乎我們每個人命運的問題和挑戰(zhàn)。
尤瓦爾·赫拉利認為,智人之所以能夠崛起成為地球的主宰者,主要原因在于其具備了虛構故事的能力。然而,在當前這樣一個分化的世界,我們對舊故事已失去信心,對新故事亦遠未達成共識。
《今日簡史》提出,當前人類社會面臨著科技顛覆、生態(tài)崩潰和核戰(zhàn)爭三大挑戰(zhàn)?!皣摇边@一身份認同已不足以應對今天的挑戰(zhàn),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獨立解決全球性問題。人工智能和生物技術正在顛覆原有的社會結構和分配方式,數(shù)據(jù)成為最重要的資源。
在一個信息爆炸卻多半無用的世界,清晰的見解就成了一種力量。對于關乎人類命運的種種議題,尤瓦爾·赫拉利在《今日簡史》中沒有簡單給出答案,而是引發(fā)了我們進一步思考。
今日簡史讀后感篇五
前幾日在書店角落看到《今日簡史》,抱著隨手一翻的心態(tài)看的。但是越看到后面越入迷,這本書居然開始讓我這個相當冷漠的人也開始思考關心人類的命運。
書中的命題非常多,宏觀且浩大。我只能從我自己的角度來講一些其中對我來說印象深刻的點。
1、人類深以為感到驕傲的自由意志可能根本不存在。
我們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無可取代。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們能夠自我思考,自我創(chuàng)造。但作者用尖銳的語言一刀見血地指出“人類沒有選擇欲望的自由,單純就是幾十億個神經(jīng)元交換生化信號后的產(chǎn)物?!笨吹街笥悬c不敢相信,但事實好像就是如此。隨著生物領域和科技的發(fā)展,我們越來越發(fā)現(xiàn)人體并沒有那么的神秘。你以為你做出的一切選擇都是由“我”這個主觀意識決定的,但其實它們可能只是簡單的生化反應。只是速度讓你快到感覺不到而已。
2、人的情緒和感覺并不是我們自認為的“自由選擇”。
隨著生物技術和機器學習不斷進步,要操控人類最深層的情緒和欲望只會變得更簡單,“跟著感覺走”就會越來越危險。因為到最后你甚至發(fā)現(xiàn)不了你所以為的完全由自己做出的決定,實際上已經(jīng)完全被控制了。就像現(xiàn)在我們購買的各種繁多而無用的物品,你以為是你做出的選擇,實際上可能都是廣告商的策略。
3、算法正在攻擊人類。
要想知道宇宙真相、人生意義、自己的身份,最好的出發(fā)點就是開始觀察痛苦、探索痛苦的本質。人生的重大課題可能不是尋找人生的意義,而是如何擺脫痛苦。而各種痛苦最深層的根源可能就是自己的心智。
可能到了最后的最后,我們人類擁有面對未來世界的唯一武器,就是我們的心智,我們的自由意志,就像三體人所懼怕的那樣。
今日簡史讀后感篇六
《未來簡史》講述了以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學技術發(fā)展的日益成熟,人類將面臨著從進化到智人以來最大的一次改變,絕大部分人將淪為“無價值的群體”,只有少部分人能進化成特質發(fā)生改變的“神人”。
未來,人類將面臨著三大問題:生物本身就是算法,生命是不斷處理數(shù)據(jù)的過程;意識與智能的分離;擁有大數(shù)據(jù)積累的外部環(huán)境將比我們自己更了解自己。如何看待這三大問題,以及如何采取應對措施,將直接影響著人類未來的發(fā)展。
今日簡史讀后感篇七
一本書怎么才能稱的上好書?評判標準有很多。此時此刻,本人的評判標準是:我有很強烈的愿望想跟大家推薦它(確切的說應該是它們)――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的簡史三部曲《今日簡史》,《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后兩本書之前就已經(jīng)拜讀,當時看完就覺得驚艷。今天在飛機上讀新鮮出爐的《今日簡史》,那種當初看前兩部簡史的欲罷不能,恨不得鼓掌喝彩的感覺又回來了。
俗話說:有了快感你就喊?,F(xiàn)在我感到好爽好爽,必須吆喝一下。推薦大家去購買閱讀,五星好評。
爽完后,冷靜下來。我嘗試給大家解釋一下這本書為什會讓人感覺爽。作者博古通今,看問題的視角很宏大,且獨辟蹊徑,具有大智慧,文章深入淺出,淺顯易讀,似乎是上天之神派來的寫手。
他讓你看明白了很多過去看不到或者看不明白的事情,而且極有深度。如果我們的聰明是天生的話,那么,智慧則屬于后天開悟。尤瓦爾?赫拉利的簡史三部曲,經(jīng)常會讓你有豁然開朗,眼前一亮的感覺。在這恍然大悟中,我們可能在智慧之路上又前進了那么一點點。
發(fā)之前再想想:其實作者講的很多都是常識。只是我們平常人的知識水平和知識結構很難發(fā)現(xiàn)這些常識。
補充個題外話:移動互聯(lián)時代,我們和海量的信息可以隨時隨地的互動互聯(lián)。手機上的各種軟件占領我們的閑暇時間。這是一把雙刃劍,我這里想說說不好的部分。那就是很多人(包括我)已經(jīng)很少有時間進行閱讀和深度思考。而飛機上,反而提供了一方凈土。沒有網(wǎng)絡,不能打電話,不能吹水。這個時候反而有時間去閱讀,去思考。
反過來想,我們是否應該有意識給自己多創(chuàng)造這樣的環(huán)境?
今日簡史讀后感篇八
如果我們考慮世界向何處去的問題,可能會出現(xiàn)一種技術異化的數(shù)字霸權世界,出現(xiàn)自由主義社會的終結,并帶來全球一體化社會的瓦解。但是,正如同作者的歷史觀認為,研究歷史的目的是為了實現(xiàn)人類的自由,是試圖在歷史規(guī)律的束縛中探索出新的可能性。如果這樣的想法是可能的話,我們則可以對世界秩序的演化有新的憧憬,未來世界也可能會出現(xiàn)另一種全球化。
在自由主義世界秩序崩潰后,退回到國家主義是對全球問題和全球責任的一種逃避。其不僅不足以解決問題,同時也將惡化問題。這可以從當前新冠疫情成為全球公共衛(wèi)生危機中得到征兆。面對全球氣候變化、全球生態(tài)危機和核挑戰(zhàn)等的危機,退回到維斯特伐利亞體系已經(jīng)難以應對全球挑戰(zhàn),難以構筑未來的世界秩序。如果說國家主義是解決部落之間沖突的一種更高層面的共同體的解決辦法,在應對全球挑戰(zhàn)的世界秩序塑造中,則需要超越國家的部落主義,形成一個全球共同體。通過國際合作的機制來應對生態(tài)威脅、核威脅、氣候變化等。
強國家主義只會形成戰(zhàn)爭和以鄰為壑,回到國家主義是一種玩火自焚的辦法。國家主義的強化只會惡化全球發(fā)展和全球合作,世界的未來需要通過立刻行動來解決全球問題,需要有超越國家主義的新的全球化的機制。
當前全球自由主義世界秩序的退潮已經(jīng)無法成為繼續(xù)團結全球化的思想基礎,而國家主義與團結全球化的理想?yún)s背道而馳,宗教的力量也仍然無法團結整個世界。因此人類的未來的出路,以及世界向何處去,迫切需要重新建立新的全球主義的準則。
今日簡史讀后感篇九
一本書怎么才能稱的上好書?評判標準有很多。此時此刻,本人的評判標準是:我有很強烈的愿望想跟大家推薦它(確切的說應該是它們)——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的簡史三部曲《今日簡史》,《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后兩本書之前就已經(jīng)拜讀,當時看完就覺得驚艷。今天在飛機上讀新鮮出爐的《今日簡史》,那種當初看前兩部簡史的欲罷不能,恨不得鼓掌喝彩的感覺又回來了。
俗話說:有了快感你就喊?,F(xiàn)在我感到好爽好爽,必須吆喝一下。推薦大家去購買閱讀,五星好評。
爽完后,冷靜下來。我嘗試給大家解釋一下這本書為什會讓人感覺爽。作者博古通今,看問題的視角很宏大,且獨辟蹊徑,具有大智慧,文章深入淺出,淺顯易讀,似乎是上天之神派來的寫手。
他讓你看明白了很多過去看不到或者看不明白的事情,而且極有深度。如果我們的聰明是天生的話,那么,智慧則屬于后天開悟。尤瓦爾·赫拉利的簡史三部曲,經(jīng)常會讓你有豁然開朗,眼前一亮的感覺。在這恍然大悟中,我們可能在智慧之路上又前進了那么一點點。
發(fā)之前再想想:其實作者講的很多都是常識。只是我們平常人的知識水平和知識結構很難發(fā)現(xiàn)這些常識。
補充個題外話:移動互聯(lián)時代,我們和海量的信息可以隨時隨地的互動互聯(lián)。手機上的各種軟件占領我們的閑暇時間。這是一把雙刃劍,我這里想說說不好的部分。那就是很多人(包括我)已經(jīng)很少有時間進行閱讀和深度思考。而飛機上,反而提供了一方凈土。沒有網(wǎng)絡,不能打電話,不能吹水。這個時候反而有時間去閱讀,去思考。
反過來想,我們是否應該有意識給自己多創(chuàng)造這樣的環(huán)境?
今日簡史讀后感篇十
反對作者對于人工智能和算法的偏頗意見和對于未來的過度悲觀。在我認為,自由意志本身就是自我做出選擇的權利,不管是否相信算法都是人類個人的選擇,很難想象有人會必須被迫服從算法,算法永遠是作為參考,更不用說算法是來源于對大多數(shù)人的分析,有相當?shù)目尚?。我完全難以理解他對于網(wǎng)飛的推薦制度和谷歌地圖的批評,選擇電影時的推薦參考和導航到底對自由意志有什么損害,沒有導航難道要憑自己的直覺找路嗎還是說我們不應該參考推薦而是要在無數(shù)電影里面瞎找最后選一個爛片浪費時間?他的擔憂實在是難以引起共鳴。作為一個非人工智能專業(yè)人士,我還有一點對于他繪出的未來圖景的懷疑。
如果真的如他所說,一切事情都不再有人類的參與,人工智能的參與甚至可以入侵到音樂藝術,醫(yī)生律師都不再被需要,那么是不是人工智能將自己學習研發(fā)自己,又怎么會像他說的一樣創(chuàng)造出任何崗位呢,精英階層和政府真的能夠存在嗎,那么人類的存在是否失去了意義,人類會接受這樣一種未來嗎。我看來是不太可能的,人類或許應該控制人工智能在為人類服務上,否則當人類面臨大規(guī)模失業(yè),科技進步將無人享用。而如果人工智能并不像他說的一樣,而能夠在正確的控制下將其帶來的社會經(jīng)濟進步轉化為普遍的社會福利,那么失業(yè)其實并不值得恐懼,畢竟很多人并不期待繼續(xù)今天自己從事的工作,或許人工智能帶來的是更輕松有選擇的生活。
他對于人類情緒力量的輕視也是難以接受的,即便是神經(jīng)元的反射活動也是千人千面,在我看來就是自由意志,人工智能學習得到的將永遠不會符合所有人,就連大多數(shù)人也不太可能,我始終不會認為自己可以用少數(shù)模式來認識世界和他人,我也不認為人工智能可以做到。
今日簡史讀后感篇十一
原來我所生活的人類社會,充滿虛構的故事,人生是沒有意義的,所謂意義也是靠人類最擅長的,靠說故事支撐起來的。我原以為”往外跑“就能沖出小盒子,但其實還是會有更大的盒子。
國家、貨幣、宗教、企業(yè)……這都是一個個虛構的故事,多人相信了便成”事實“,即使有小部分人不相信,但只要還生活在這個圈子也離不開它。科學是用數(shù)據(jù)說故事,如果追溯起來,科學起源于宗教,因為最初的科學研究就是教會撥款的。
目前世界各地區(qū)越來越和平,并非智人變得”善良“了,而是自從有了核武器,戰(zhàn)爭就成了一種高成本低利潤的交易。相比以前的戰(zhàn)爭,勝利方能擁有的戰(zhàn)敗方肥沃的土地和工業(yè)所需要的原材料,而現(xiàn)在的國家,使經(jīng)濟高增長更多是無形的科技技術,例如:硅谷真的有摸得著的礦產(chǎn)嗎?在未來數(shù)據(jù)的爭奪比土地的爭奪更具誘惑。
別小看智人擅長說故事的本領,正因為會說故事才能使智人成為目前世界的主宰。智人在原始時代從來都不是靠個人的力量和猛獸搏斗取得勝利的,而是靠團結。關于講故事,最早是部落的神話,使部落的智人有共同的信仰,能組織合作和接受分工,共同維護部落的安定。
人生不是虛構的故事。
今日簡史讀后感篇十二
讀完了尤瓦爾赫拉利的這本著作《今日簡史》,這本書是在作者前倆部著作《人類簡史》和《未簡史》的基礎上對人類命運的走向做了一些預測與分析,反思了當下全球人類所面臨的發(fā)展問題,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的結合正在創(chuàng)造人類社會新的故事序,理想的幻滅,舊的故事倒塌只是時間問題,從而折射到現(xiàn)實社會中則是:ai與智人隱性競爭的結果就是未等你長大可能沒有工作。
大數(shù)據(jù)的高度發(fā)展和深入應用會產(chǎn)生數(shù)據(jù)霸權和社會公平的矛盾,未不同國家的主體都會面臨新的政治挑戰(zhàn),自由與平等的議題爭議:誰該擁有數(shù)據(jù)。從而導致全球新的政治挑戰(zhàn),不過這會不斷驅使人類明走向世界大同,國族主義已經(jīng)無法單一解決社會問題,新的無國界社群組織會重構部落再起,這是人類生物屬性的價值體現(xiàn)。
宗教作為人類明發(fā)展的催化劑會依然延續(xù)下去,只是形式會做新的調整,因為人類的精神世界依然需要一片沙漠里的綠洲??萍季哂袀z面性,在ai時代里,永遠不要低估人類的愚蠢,戰(zhàn)爭依然存在,人性的貪婪必然造就新的壓迫與反抗。
地球不是繞著人類轉,曾經(jīng)的地球是由恐龍主宰,然而現(xiàn)在呢,只是物種轉換了角色而已,難道還會有人類之外的角色替代智人,答案在上帝那里。科技顛覆會產(chǎn)生絕望與希望,所以人類依然要謙遜,在沒有達到移民火星的星際穿梭之前,地球生態(tài)的好壞影響著人類后代的發(fā)展。
寫到這里不得不提一個人,就是spaex之父埃隆馬斯克,他人生的最高目標則是做著人類大規(guī)模移民火星的龐大工程,海上火箭回收技術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實,馬斯克的火星之夢代表了人類在星際旅行上已經(jīng)踏出了堅實的一步。未不要妄稱神的名義制造人類自己新的道德困境,在當下世俗主義社會里,要面對不完美,后真相時代依然需要虛構的故事建立合作,智人本身就是一個后真相物種。
教育是改變中唯一不變的事,傳統(tǒng)與未只是時間線上的一種人為界定,知識無疆界。人類依然會面臨新的生存問題,人生的意義在于我們會用語言和字繼續(xù)編織新的故事,自由主義不再是人類明的核心議題,心智和大腦是倆個議題,我們需要重新認識自己,迄今為止我們對自身意識的了解仍然一無所知,禪修只是一種最基本的輔助工具而已。
建議讀完赫拉利的《未簡史》和《人類簡史》之后閱讀此書會有一個思維層次上的認知連續(xù)性,也比較容易理解此書里作者的一些觀點和思考。也許有人會感覺這本書內容不精彩,你要明白這不是小說故事,而是作者的一些人生思考和對人類社會議題的一些分析探討。精彩在他的《未簡史》和《人類簡史》已經(jīng)深有體現(xiàn)。
今日簡史讀后感篇十三
作為尤瓦爾赫拉利三部曲之三的《今日簡史》是一部承接之作,它既建立在《人類簡史》的視野之上,又承接了《未來簡史》對未來的思考,如果你看過《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那你很容易能理解《今日簡史》的邏輯以及所提及的當今社會面臨的問題和機會。
如果讓我用一句話概括《今日簡史》的內容,我會說:在全球21個重要的領域中,舊“故事”瓦解過快,而新“故事”還沒來得及確立。
故事。
先來說說“故事”是什么,用大詞來說叫做“想象共同體”,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大家都認同的事”。
《人類簡史》里面說到人類的第一次革命叫認知革命,可能是因為一次偶然的基因突變,智人擁有了說胡話的能力。可能大部分的動物(包括當時的其他人種)都有自己的語言,但它們最多只能用來描述現(xiàn)實事物或親眼所見的事物,比如說河邊有獅子,而智人卻可以說:獅子是我們部落的保護神。
當整個部落的人都認可了這句話之后,獅子就變成了他們腦中的想象共同體。這種故事的傳播簡單高效,一旦越來越多的人聽到并認可之后,基于這一點的共同認可,他們就更容易產(chǎn)生信任,發(fā)生協(xié)作。
智人消滅其他人種,就是因為智人能夠組織起比其他人種更大規(guī)模的協(xié)作,從而戰(zhàn)勝了比我們更加強壯的其他人種。
一段神話、一家公司、一個國家都只是我們的想象共同體,但是它能有效組織起來的協(xié)作規(guī)模我們已經(jīng)有目共睹了,這就是我們智人力量的源泉。
舊故事和新故事。
一旦理解了故事,我們就明白了這一條邏輯。世界發(fā)展變化過快,舊的想象共同體正在被推翻,而新的想象共同體還未確立。
理想。
二十世紀,全球最重要的三大故事:法西斯主義故事、共產(chǎn)主義故事和自由主義故事,這三個故事本來號稱可以解釋過去、預測未來。
但先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法西斯主義被打敗,然后蘇聯(lián)解體共產(chǎn)主義受挫,最后是自由主義挺身而出占領世界,現(xiàn)在全球人民都彌漫著各種自由、平等的理想。
每一次舊的故事被摧毀,新的故事就會產(chǎn)生,然后世界又會再一次依賴此故事建立協(xié)作,從而讓世界繼續(xù)運轉。但這一次,自由主義已經(jīng)在面臨巨大的困境,而我們還沒有找到好的解決辦法,也沒有新的故事產(chǎn)生,這就給我們人類造成了巨大的考驗。
上面說的只是“理想”這一個議題,這本書里面還有其他的二十個議題:就業(yè)、自由、平等、社群、文明、民族、宗教、文化、恐怖主義、戰(zhàn)爭、謙遜、神、世俗、無知、正義、真相、未來、教育、意義、自己。我們可以再說幾個:。
自由。
自由:面對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的發(fā)展,我們的行為越來越容易被操控了,一旦算法的決策能力超過我們自己的決策能力,我們甚至甘愿過著機器人說什么就是什么的日子,這時還有自由嗎?一旦在自由和生命面前做選擇,我們也只能選擇生命。
宗教。
宗教:宗教發(fā)展的多是為國家服務,提供人們的身份認同,幫助國家更好的管理人民,比如印度教、、儒家等等。全球化讓全世界的人都連在了一起,但現(xiàn)在還沒有一個宗教可以做到為全球所有人提供身份認同。
戰(zhàn)爭。
戰(zhàn)爭:人類從歷史上學會的教訓就是:人類重來不吸取歷史上的教訓。世界太過復雜又聯(lián)系太過緊密,可能僅僅一些愚蠢的小想法,最終卻會釀成巨大的災難。僅僅是覺得有可能會發(fā)生戰(zhàn)爭,就可能開始軍備競賽,就可能真的會發(fā)生戰(zhàn)爭。
無知。
無知:你每天都在用手機,但你卻無法獨自一人創(chuàng)造出手機,我們現(xiàn)在幾乎所有的需求都依賴于其他人的專業(yè)知識,但我們個人其實知道的知識很少,將來還會越來越少。而互聯(lián)網(wǎng)的出現(xiàn)卻讓我們有一種錯覺,我好像知道這個世界每天發(fā)生的事。
······。
面對以上等等這些問題,我們又該如何自處呢?
機會。
問題就是機會,我們人類正是靠著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發(fā)展起來。而這本書就像一個坐標、一張地圖,指向了我們前進的道路,也指出我們的機會,二十一個議題的二十一個機會。
未來可能會出現(xiàn)意義公司,它會滿足你的人生意義;可能會出現(xiàn)平等公司,它解決了我們不平等的境遇,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可能會出現(xiàn)自由公司,它保證了我們的自由決策不被他人操縱和控制。
自我。
但不論未來會出現(xiàn)什么公司,我覺得對個人而言,最重要的可能是清楚自己要什么,也是這本書的最后一個議題:認識自己。
未來的意義公司、平等公司、自由公司你也許可能無法同時享有,可能想要有意義就要放棄自由、想要自由就要放棄平等、想要平等就要放棄意義,知道自己要什么才知道應該放棄什么。
不過,可能連認識自己這一點,神經(jīng)科學家和大數(shù)據(jù)算法也會比我們自己做得更好。
總結人類靠著想象共同體,才能組織出來的大規(guī)模協(xié)作。當今世界的很多“想象共同體”正在被瓦解,而能夠保證協(xié)作的“新想象共同體”還沒有出現(xiàn)。這既是問題也是機會。
今日簡史讀后感篇十四
《今日簡史》這本書單看標題就讓我感觸頗多,“今日”的故事或在進行或未發(fā)生,怎么就已經(jīng)成為“歷史”,開始立傳了?其實不然,歷史一般講述的是過去發(fā)生的事實,而站在今天的角度回溯過往,我們會發(fā)現(xiàn)歷史亦是一種對當下的映射。也就是說,歷史和現(xiàn)實是相通的,有了整個人類過去的關于文明的傳承、積累和進步才得以締造我們當今的世界。簡單地說,這本書就是作者以史為鑒,立足當下,透視未來,從歷史的經(jīng)驗性中去解讀21世紀的人類命運大議題。
首先梳理一下該書的結構,五個章節(jié),21個議題,探討了當今世界最值得思考的問題,涉及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發(fā)展帶來的顛覆性認知,民族、宗教和文化差異造成的沖突,戰(zhàn)爭與恐怖主義威脅帶來的生存挑戰(zhàn),生活在“后真相時代”的我們如何尋找真相以及如何做出改變應對挑戰(zhàn)并更好地生存下去。這些話題可以歸結于科技顛覆、政治挑戰(zhàn)和個體價值的沖擊和重塑三個維度,盡管很宏大,也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回答的,但都與我們休戚相關,值得我們去重視。
書中的精彩內容無須更多贅述,且稍作分析并淺談幾句體會吧。身處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們去談論人類命運的相關議題,當然要聚焦于人本身。21世紀會是一個重大變革的時代,盡管各種社會問題浮出水面,但科技的日新月異還是加速了整個社會前進的步伐,再加之大數(shù)據(jù)革命與人工智能的快速發(fā)展,似乎有種錯覺,我們今天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來得不真實,社會很浮躁,周圍的一切都讓人迷茫。大眾認知水平的局限性加之媒體的催化作用,使集體陷入“情緒在前、事實在后”“認知在前、真相在后”的困境。于是有了“后真相”一詞,它作為傳播學概念,意思是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客觀事實更能影響民意。
如何走出這個困境并沒有一個現(xiàn)成固定的答案,但顯而易見還是要喚醒本能的自我意識吧。盡管當今社會制度下的自由民主具有局限性,人們內心尚存對于自由的渴望,渴望作出些改變,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誠如作者所說,做決定再艱難,仍要選擇自我討論而非自我壓制。
歷史的發(fā)展是非線性上升的過程,每個時代都是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的,我們這個時代需要的就是轉折和改變,時代變革需要每個個體做出自我改變,再反饋社會,推動進步。所以,愿彼此尊崇自己的內心,選擇改變而非墨守成規(guī)。
今日簡史讀后感篇十五
在古代,區(qū)分貴族和平民的因素是擁有土地的多少;到了現(xiàn)代,擁有生產(chǎn)工具的多寡,產(chǎn)生了資本家和無產(chǎn)階級。聽起來,沒有半點平等的味道。
但就在最近這一二十年,科技的進步帶來的巨大平等效應,已經(jīng)深入你我生活的方方面面。網(wǎng)購、團購、共享服務等,讓大多數(shù)人享受到科技帶來的便利之外,還讓你我感受到了持續(xù)的平等感。這種無差別的錯覺,似乎在向你我呼喊:“平等正撲面而來?!?/p>
然而,事實真的像你我感受到的這樣,簡單清晰嗎?不是的。作者反而認為,21世紀可能會產(chǎn)生歷史上最不平等的社會。底層原因,正是由于科技的進步。
最近幾年,哪怕你不關注科技類新聞,大數(shù)據(jù)這個概念恐怕你也不會陌生。相信你也見證了,擁有海量數(shù)據(jù)的科技公司,到達的市值,一浪高過一浪?!皳碛袛?shù)據(jù)就擁有未來”這一結論,呼之欲出。
這就是你我身處的21世紀,數(shù)據(jù)的`重要性已然超越土地和生產(chǎn)工具。數(shù)據(jù)的控制權,變成了科技巨頭們爭相追逐的香餑餑。目前數(shù)據(jù)巨頭們的商業(yè)模式如出一轍:靠提供免費信息、服務和娛樂來吸引我們的注意力,再把我們的注意力轉賣給廣告主。
只是現(xiàn)在,數(shù)據(jù)巨頭們更加看重的不再是廣告收入,而是他們在賺取廣告收入的同時,不斷獲取的數(shù)據(jù)。最壞的結果是,長期來看這可能使你我不再是用戶,而變成商品。
長期來看,只要取得足夠的數(shù)據(jù)和運算能力,數(shù)據(jù)巨頭就能代替你我的大腦,來為我們做出更合理的選擇,甚至直接操控我們,甚至可能重新設計生物或無機的生命形式。
先不說未來,就連當下也有相當人群,生活中已經(jīng)離不開網(wǎng)絡。畢竟,付出一點個人數(shù)據(jù),不用排隊就能享受到那么多便利,一般人幾乎很難抗拒這種免費的得到?;蛟S在不久的將來,選擇斷開網(wǎng)絡連接,保險機構就會拒絕投保,雇主就會拒絕雇傭,醫(yī)療機構也會拒絕提供服務。在健康和隱私的這場大戰(zhàn)中,健康應該會輕松勝出。
于是,所有可能預見的情形,最終歸結為一個問題,如何規(guī)范數(shù)據(jù)的所有權?作者坦言,這可能需要所有律師、政治家、哲學家甚至詩人,一起協(xié)作解決。
作為地球村的一員,在不影響個人正常生活的前提下,你我或許也可以加入其中,參與討論,為了人類共同的未來,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今日簡史讀后感篇十六
終于看完了尤瓦爾赫拉利的簡史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當初看第一本人類簡史的時候就被驚艷到了,尤瓦爾赫拉利提出了很獨創(chuàng)的觀點,風格也有些像我很喜歡的作家凱文凱利,于是一本接一本地讀了下來,感覺第二本未來簡史并沒有想象中的好看,很多觀點也都是別人說過的,也沒有凱文凱利的犀利和驚人。第三本今日簡史,我沒有報多大的希望,以為是個湊數(shù)的作品,但讀完了反而很有驚喜。
回顧歷史是容易的,展望未來也不難,難得就是認清自己,認清當下。
三本書讀下來,可以看清尤瓦爾赫拉利的理論在逐步完善,第一本中驚鴻一瞥一點而過的想法,在第三本里漸漸有了完整的理論和觀點。作為讀者,參與了作者思想完善的過程,還是挺開心的。
作者作為一個猶太人,但似乎對自己的民族有一種近乎是避嫌一樣的故意輕視。
今日簡史讀后感篇十七
無知,第15個議題,也是“真相”主題下的首個議題。作者最想告訴你我的一句話是“你知道的比你想象的少。”
關于無知,最讓人耳熟能詳?shù)?,莫過來自蘇格拉底的“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p>
相信在你過去的生命歷程中,曾不止一次地,經(jīng)歷過下述場景:遇到某個自認的專業(yè)人士,信誓旦旦地向你講述一些,他認為正確的言論,給的理由卻站不住腳,因此,你也很難為之所動,結果就是浪費了自己的時間,聽了一些人云亦云,甚至不知所云的話。
很大程度上,你我也都曾扮演過上述場景的講者或聽者。而這類情況得以“順利”發(fā)生的原因,書里明確指出,是因為人類大腦的想象,總是傾向于相信自己知道更多。
擁有這樣的想象,也是有好處的。很大程度上,人類能夠延續(xù)到今天,也正是靠著這樣的想象。書中將這種想象描述為“知識的錯覺”。這種錯覺帶來的好處是,它讓我們繼續(xù)愉快地生活,并讓一切有跡可循,有效避免無謂的努力。
正如作者在他的《人類簡史》里開的一個腦洞,公司是一種“想象共同體”,一旦想象被實體化,就擁有了實在的生命力。人類大腦也就不會去懷疑它的真實性。這方便了我們更高效地完成協(xié)作,推動歷史的進程。
顯然,這是一種非理性,盡管我們中的大多數(shù),都傾向于自認為很理性。行為主義經(jīng)濟學家和進化心理學家已經(jīng)證明,大多數(shù)人類決策基于情緒反應和思維捷徑,而非理性分析。由此可見,理性其實是一種反人性的思維方式。
書中舉了一個實例來證明這種“知識的錯覺”。我們每天都會使用到的拉鏈,很多人都相信自己對它很了解,畢竟每天都在用,事實是,很少有人能說清楚它的作用原理。
這種常見的錯覺,源自我們容易把存在于他人大腦中的知識,簡單地看成是自己的。生活中更常見的一個現(xiàn)象是“收藏”,看到什么感興趣的知識內容,點擊收藏,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這種知識的錯覺,也有一個很大的弊端,它會讓人有一種傾向,傾向于只結交思想相近的朋友,結果是讓自己已有的各種觀念得到不同程度的強化,而鮮少遭遇挑戰(zhàn)。畢竟,大腦可不喜歡被否定。
這種傾向,還對應著一種叫做“群體思維”的東西。這一思維的一大特征就是“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催^《烏合之眾》的話,你應該對這種群體思維的效果并不陌生。這種思維追求的并不是世界的真相,只要一切看上去是好的,只要沒人嘲笑自己的無知,真相其實并不重要。
對于這種傾向,書中舉的實例是“權力”。即便是至高無上的權力,也不是為了看清現(xiàn)實而存在,因為沒有可以浪費的時間,也就無從探尋真相。權力就像是一把錘子,它能看到的幾乎全是釘子。
巨大的權力,很快會形成一個黑洞,會讓接近它的一切事物變得扭曲,自然看不清真相,因為沒人會告訴你真相。更因為你沒有那么多時間去知道真相。權力的最終目的,是改變現(xiàn)實。
最后,面對這越來越復雜的世界,作者還是給出了一個可能的最好的做法,就是回到2000多年前的蘇格拉底式思維,勇敢地承認自己的無知。因為至少這樣,我們還能較為快樂地度過這為數(shù)不多的人生。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3232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