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師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優(yōu)質(zhì)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9 05:16:21
孔子拜師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優(yōu)質(zhì)18篇)
時間:2023-11-19 05:16:21     小編:影墨

在學習的過程中,總結(jié)是對所學知識進行概括和整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何在團隊合作中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與價值?以下是小編針對不同領(lǐng)域的總結(jié)范文,期待能夠為大家提供一些參考。

孔子拜師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篇一

師:同學們,咱們上課之前先來個熱身運動,把你積累的孔子名言跟大家分享吧。

生匯報交流。

師:知道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傻囊馑紗?意思是說三個人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學習的人??鬃邮沁@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17課孔子拜師(學生齊讀)。

師:課題為什么用拜師,而不用求師、認師呢?(出示課件)說文解字說拜者,服之甚也。服,崇敬、佩服。甚,到了極點。誰在讀課題(出示課件)。

學生讀課題。

師:聽出來了,孔子對老子十分的尊敬。我們帶上動作齊讀課題。

師生帶動作齊讀課題。

師:學習課文之前,我們先來聽寫本課的生字。

聽寫生字風塵仆仆學無止境等候傳授。

師評議。

(一)師:孔子拜老子為師,師板書老子,關(guān)于老子,你知道多少?可以看看老師給你們的資料。

學生匯報。

師:老子的學問淵博,孔子對他佩服到了極點,所以千里迢迢的來到洛陽拜他為師,孔子是怎樣拜師的呢?打開課文67頁,小聲讀第三段,畫出最能體現(xiàn)孔子拜師艱辛的詞語。

學生小聲讀課文。

師:誰能說說最能體現(xiàn)孔子拜師艱辛的詞語。

生:風餐露宿日夜兼程。

(師板書)請跟老師書空。

師:這些詞語寫出了孔子求知路上的不易。聽(出示課件)風聲、雨聲、雷聲。

學生認真聽。

師:假如你是孔子,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你會怎么做?

生:我會懷著永遠不放棄的希望向前走著,去洛陽拜師。

師:又是風來又是雨,孔子你停一停,好嗎?

生:不好,早點見到老師,就能學到更多知識。

師:天黑了,孔子你停一停,好嗎?

生:不好,我得趕路。

師:困了,孔子你怎么不睡覺???

生:我在樹上打個盹就行了。(全場笑)。

師:餓了,孔子你怎么不吃飯啊?

生:我會去樹林里找野果子吃。

師:求學艱辛啊,像這樣白天趕路晚上也在趕路,就是哪個詞?

生齊說:日夜兼程。

師:像這樣頂風吃飯在露天睡覺,哪個詞語表達了這個意思?

生齊說:風餐露宿。

師:帶著你的理解和感受,誰能把這兩個詞語讀一讀。

指兩名學生讀。

師:現(xiàn)在,老師把這兩個詞語送到句子中去,(出示課件)誰會讀這個句子?

生(朗讀):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師:她讀得怎么樣?

生:我覺得她讀得好,因為她把“兼”讀得急,看出很辛苦。

生:我從“兼”字感到孔子日夜趕路,很急、很辛苦。

師:那你讀一讀。(學生朗讀。)還有誰來讀?

(一位學生站起來朗讀)。

師:她讀得怎樣?

生:我覺得她讀得很好,因為她把“終于”讀得很重,說明孔子很高興。

生:因為孔子終于走到洛陽,可以見到老師,很高興,所以我讀得響。

師:好,只要你想得有道理,愛怎么讀就怎么讀。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兩句。

學生自由朗讀。

(二)師:孔子歷盡艱辛,終于走到了洛陽。師生見面,有一段非常生動的對話,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中描寫孔子和老子對話的片段,把你喜歡的句子畫出來,多讀幾遍。

師:誰能夠把你喜歡的句子讀一讀呢?

(指名讀)師:你喜歡讀誰的話?你呢?

一生讀孔子的話,一生讀老子的話。兩個學生分角色讀(兩組)。

師:請你再來讀讀老子說的第一句話。生1讀。

生2讀(生2):你是——(學生拖長音,讀出疑問的語氣。)。

師:你們喜歡誰的讀法?

生3:應該帶有疑問的心情(語氣),所以要拖長音,表示我不認識,他怎么認識我?所以“你是——”

三位學生分別帶著疑問來讀一讀。

師:誰再來讀一讀你喜歡的句子,可以是其中的一句或者兩句。

生4:我喜歡孔子的,“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p>

師:可是老師有時明白,有時不明白,把老子的知識學完了,學習就到頭了嗎?

生4:知識很多,永遠學不完。

師:現(xiàn)在是三年級——。

生4:還要讀四年級,三年后讀中學,再讀大學。

生5:還要考博士。

師:學習就完了嗎?

生6:還要考研究生。

師:是啊,工作了,還要學習,這就叫——。

生(齊):學無止境。(老師板書)。

師:誰能讀讀這句話?

指名讀、齊讀(讀出知識的浩瀚無邊)。

師:你還特別喜歡那句話?

生1讀: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師:非常好,非常有禮貌,彬彬有禮,有禮有節(jié),值得大家學習。

生2: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吧。

師:求知心切呀。

生說。

生:不行,我坐在車上等候,表示我對你的不尊重。

師:多么謙和、知禮的老子呀!假如你就是老子,你會怎樣迎候孔子?

指生上臺表演(他會怎么說怎么做)。

師:咱們現(xiàn)在要在現(xiàn)孔子和老子見面時的情景,分角色表演,我們同坐兩個先試一試。

學生試著表演,師相機指導。請一組上臺匯報。

師:當時的情景是這樣的:在洛陽城外。。。。。。上前行禮,問道:學生表演。

(三)第三段。

師:從此以后,老子怎么教?孔子怎么學?默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

師:孔子是怎么學的?

生(朗讀):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

師:如果用課后孔子的名言來說,孔子怎么學?

生:溫故而知新。

生: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習知道及時復習鞏固,真了不起。

生: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實事求是,沒有不懂裝懂,學得實在。

師:老子怎么教?

生(朗讀):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

師:真是無私呀,不怕孔子超過他。老子還會怎么教?

生:老子一絲不茍地教孔子,一下也不會覺得孔子很煩。

生:老子一字不露地教孔子。

生:老子一心一意地教孔子。

生:老子專心致志地教孔子。

師:我們來齊讀這句話。老師領(lǐng)讀,孔子怎么學?生讀。

老子怎么教?生接讀。

(四)師:想不想夸夸他們呀?

生:孔子的學問很淵博,我尊敬他、佩服他!

生:我夸老子:老子非常無私,毫無保留地教,不怕孔子超過他。

生:我夸孔子:他勤學好問,又謙虛。

生:我夸孔子:孔子的學問已經(jīng)遠近聞名,還去拜師,值得我們學習。

生:隨時請教謙虛好學勤學好問專心致志謙虛謹慎。

師:下聯(lián)——。

生:一字不露一心一意一絲不茍專心致志不厭其煩。

師:橫批——。

生:虛心接受流傳千古專心致志敬佩敬重。

師:帶著崇敬的心情齊讀對聯(lián)。

孔子拜師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篇二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認識“兼、仆”等7個字。會寫“聞、塵”等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遠近聞名、相距、學問”等14個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了解孔子拜師求學的經(jīng)過,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懂得為學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人要真誠、無私、尊敬師長的道理,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孔子拜師求學的經(jīng)過,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懂得為學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的道理。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ppt課件與flash動畫演示)。

2、學生搜集有關(guān)孔子的名言,并自讀課文,記下疑問。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媒體激趣,“走近孔子”

1、談話:同學們,還記得今年的奧運會開幕式嗎?(投影出示)“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你們知道這句話出自什么地方嗎?(《論語》)。

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有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書:孔子)讓我們隨著這段錄像一起走近孔子。(播放flash動畫)。

2、看了這段錄像,你想說些什么?(學生根據(jù)課件內(nèi)容自由說說。)。

3、思考:為什么孔子能成為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學了《孔子拜師》這篇課文,相信你會找到答案。

二、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檢查詞語掌握情況。

日夜兼程風塵仆仆納悶風餐露宿毫無保留傳授佩服。

3、感知課文大意。說說課文講了些什么。

三、研讀感悟課文內(nèi)容。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孔子和老子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請你用“”標出文中讓你感動的句子,并在旁邊寫一寫你的感受。

3、讀一讀你畫的語句,把自己的感受說給同座聽。

4、全班交流:結(jié)合文中的重點語句并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感受。(投影出示相關(guān)語句)。

(1)“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p>

曲阜到洛陽相距很遠,孔子走了幾個月,才走到了洛陽。

(2)孔子聽了再次行禮,說:“多謝老師等候。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p>

從這句話中,你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3)“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

(4)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5)現(xiàn)在你知道為什么孔子能成為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四、拓展延伸。

孔子拜師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篇三

學習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遠近聞名、相距、學問”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孔子拜師的經(jīng)過,激發(fā)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能用查字典、聯(lián)系生活和結(jié)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意思。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fā)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三人行,必有我?guī)?。”這句話是誰說的?你們了解他嗎?介紹孔子。

1.自由讀課文。

2.想想課文按什么順序?qū)懙模?/p>

1.指名讀課文。

2.討論;課文按什么順序?qū)懙模?/p>

1.讀課文。

2.思考、交流:人們崇敬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3.評價。

1.指名小組匯報。

2.相機指點,隨課文理解詞語。

3.指名讀書。

4.歸納解詞方法: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

1.讀。

2.交流意思。

3.說說你在課外收集的孔子名言。

4.閱讀資料袋,交流收集的知識。

1.本課引起興趣,布置活動內(nèi)容。

2.準備怎樣開展活動,討論計劃。

1.抽讀詞卡。

2.擴詞訓練。

3.指點書寫。

4.學生練習。

課后反思:這篇課文引導學生從讀中感悟,從中了解孔子作為一代名師為什么受人尊崇,讓學生運用多種讀法朗讀課文,體會課文表達的含義,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課堂上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做了很好的引領(lǐng),學生自由組成綜合實踐活動小組,開展探究學習。

孔子拜師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篇四

師:同學們,咱們上課之前先來個熱身運動,把你積累的孔子名言跟大家分享吧。

生匯報交流。

二:讀課題。

師:知道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傻囊馑紗?意思是說三個人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學習的人。孔子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17課孔子拜師(學生齊讀)。

師:課題為什么用拜師,而不用求師、認師呢?(出示課件)說文解字說拜者,服之甚也。服,崇敬、佩服。甚,到了極點。誰在讀課題(出示課件)。

學生讀課題。

師:聽出來了,孔子對老子十分的尊敬。我們帶上動作齊讀課題。

師生帶動作齊讀課題。

三:聽寫生字。

師:學習課文之前,我們先來聽寫本課的生字。

聽寫生字風塵仆仆學無止境等候傳授。

師評議。

四:學習課文。

(一)師:孔子拜老子為師,師板書老子,關(guān)于老子,你知道多少?可以看看老師給你們的資料。

學生匯報。

師:老子的學問淵博,孔子對他佩服到了極點,所以千里迢迢的來到洛陽拜他為師,孔子是怎樣拜師的呢?打開課文67頁,小聲讀第三段,畫出最能體現(xiàn)孔子拜師艱辛的詞語。

學生小聲讀課文。

師:誰能說說最能體現(xiàn)孔子拜師艱辛的詞語。

生:風餐露宿日夜兼程。

(師板書)請跟老師書空。

師:這些詞語寫出了孔子求知路上的不易。聽(出示課件)風聲、雨聲、雷聲。

學生認真聽。

師:假如你是孔子,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你會怎么做?

生:我會懷著永遠不放棄的希望向前走著,去洛陽拜師。

師:又是風來又是雨,孔子你停一停,好嗎?

生:不好,早點見到老師,就能學到更多知識。

師:天黑了,孔子你停一停,好嗎?

生:不好,我得趕路。

師:困了,孔子你怎么不睡覺?。?/p>

生:我在樹上打個盹就行了。(全場笑)。

師:餓了,孔子你怎么不吃飯啊?

生:我會去樹林里找野果子吃。

師:求學艱辛啊,像這樣白天趕路晚上也在趕路,就是哪個詞?

生齊說:日夜兼程。

師:像這樣頂風吃飯在露天睡覺,哪個詞語表達了這個意思?

生齊說:風餐露宿。

師:帶著你的理解和感受,誰能把這兩個詞語讀一讀。

指兩名學生讀。

師:現(xiàn)在,老師把這兩個詞語送到句子中去,(出示課件)誰會讀這個句子?

生(朗讀):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師:她讀得怎么樣?

生:我覺得她讀得好,因為她把“兼”讀得急,看出很辛苦。

生:我從“兼”字感到孔子日夜趕路,很急、很辛苦。

師:那你讀一讀。(學生朗讀。)還有誰來讀?

(一位學生站起來朗讀)。

師:她讀得怎樣?

生:我覺得她讀得很好,因為她把“終于”讀得很重,說明孔子很高興。

生:因為孔子終于走到洛陽,可以見到老師,很高興,所以我讀得響。

師:好,只要你想得有道理,愛怎么讀就怎么讀。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兩句。

學生自由朗讀。

(二)師:孔子歷盡艱辛,終于走到了洛陽。師生見面,有一段非常生動的對話,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中描寫孔子和老子對話的片段,把你喜歡的句子畫出來,多讀幾遍。

師:誰能夠把你喜歡的句子讀一讀呢?

(指名讀)師:你喜歡讀誰的話?你呢?

一生讀孔子的話,一生讀老子的話。兩個學生分角色讀(兩組)。

師:請你再來讀讀老子說的第一句話。生1讀。

生2讀(生2):你是——(學生拖長音,讀出疑問的語氣。)。

師:你們喜歡誰的讀法?

生3:應該帶有疑問的心情(語氣),所以要拖長音,表示我不認識,他怎么認識我?所以“你是——”

三位學生分別帶著疑問來讀一讀。

師:誰再來讀一讀你喜歡的句子,可以是其中的一句或者兩句。

生4:我喜歡孔子的,“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

師:可是老師有時明白,有時不明白,把老子的知識學完了,學習就到頭了嗎?

生4:知識很多,永遠學不完。

師:現(xiàn)在是三年級——。

生4:還要讀四年級,三年后讀中學,再讀大學。

生5:還要考博士。

師:學習就完了嗎?

生6:還要考研究生。

師:是啊,工作了,還要學習,這就叫——。

生(齊):學無止境。(老師板書)。

師:誰能讀讀這句話?

指名讀、齊讀(讀出知識的浩瀚無邊)。

師:你還特別喜歡那句話?

生1讀: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師:非常好,非常有禮貌,彬彬有禮,有禮有節(jié),值得大家學習。

生2: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吧。

師:求知心切呀。

生說。

生:不行,我坐在車上等候,表示我對你的不尊重。

師:多么謙和、知禮的老子呀!假如你就是老子,你會怎樣迎候孔子?

指生上臺表演(他會怎么說怎么做)。

師:咱們現(xiàn)在要在現(xiàn)孔子和老子見面時的情景,分角色表演,我們同坐兩個先試一試。

學生試著表演,師相機指導。請一組上臺匯報。

師:當時的情景是這樣的:在洛陽城外。。。。。。上前行禮,問道:學生表演。

(三)第三段。

師:從此以后,老子怎么教?孔子怎么學?默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

師:孔子是怎么學的?

生(朗讀):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

師:如果用課后孔子的名言來說,孔子怎么學?

生:溫故而知新。

生: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習知道及時復習鞏固,真了不起。

生: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實事求是,沒有不懂裝懂,學得實在。

師:老子怎么教?

生(朗讀):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

師:真是無私呀,不怕孔子超過他。老子還會怎么教?

生:老子一絲不茍地教孔子,一下也不會覺得孔子很煩。

生:老子一字不露地教孔子。

生:老子一心一意地教孔子。

生:老子專心致志地教孔子。

師:我們來齊讀這句話。老師領(lǐng)讀,孔子怎么學?生讀。

老子怎么教?生接讀。

(四)師:想不想夸夸他們呀?

生:孔子的學問很淵博,我尊敬他、佩服他!

生:我夸老子:老子非常無私,毫無保留地教,不怕孔子超過他。

生:我夸孔子:他勤學好問,又謙虛。

生:我夸孔子:孔子的學問已經(jīng)遠近聞名,還去拜師,值得我們學習。

生:隨時請教謙虛好學勤學好問專心致志謙虛謹慎。

師:下聯(lián)——。

生:一字不露一心一意一絲不茍專心致志不厭其煩。

師:橫批——。

生:虛心接受流傳千古專心致志敬佩敬重。

師:帶著崇敬的心情齊讀對聯(lián)。

孔子拜師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篇五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掌握“遠近聞名、風塵仆仆、納悶、長進、敬重、品行”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知課文大致內(nèi)容。

3.學會借助課外資料學習語文。

教學重點:

認識本課生字,會寫12個生字。

教學難點:

教學方法:

讀與說。

教學準備:

查閱孔子與老子的相關(guān)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課題解讀。

1、上新課前,

大家已經(jīng)預習過課文,知道孔子的老師是誰了吧?

(老子)對,是老子。(板書)。

3、借助資料帶了解孔子。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現(xiàn)在大家對孔子和老子有了初步的了解,請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學習生字與詞語的情況。

3、檢查讀課文情況,教師適當作指導。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1、齊讀,解釋“遠近聞名”和“淵博”,造句練習。

2、孔子年紀輕輕就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老師,可他為什么還要拜師呢?找出原因,全文找。(知識不夠淵博,學習沒有止境)板書:淵博、學無止境(用自己的話概括)。

3、再讀,這是孔子拜師的開始。

4、學習并講解孔子的語錄。

(課文后面選做題。)。

老子。

淵博。

學無止境。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孔子拜師求學的經(jīng)過,學習孔子虛心好學、尊敬師長,老子誨人不倦的品行。

2、積累文中的優(yōu)美詞句。能用查字典、聯(lián)系生活或結(jié)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3、能結(jié)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區(qū)別“拜訪、拜見”、

“迎候、等候”

兩組詞語。

教學重點:

2、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孔子和老子的對話,通過朗讀感悟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教學難點:

結(jié)合生活和上下文理解“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這句話的意思。

教學方法:

復習、分角色演與讀。

教學準備:

板書拜師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使用板書回顧(課前寫)。

原因:知識不夠淵博、學無止境。

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孔子和老子,知道了孔子想拜師的原因,他認為人活到老應該學到老,學無止境。這節(jié)課來看看孔子拜師的過程和結(jié)果怎么樣。

二、研讀課文,角色朗讀(第二自然段的學習)。

1、請一個學生朗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2、孔子離開家鄉(xiāng)曲阜去洛陽了,課文是怎么寫的,用直線劃出來。

到洛陽。好不好?和課文里的有什么不同?(相距上千里、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終于)為什么這樣寫?相距上千里——說明路途十分遙遠。

風餐露宿——一般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艱苦,孔子一路上十分艱辛。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趕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終于——路途如此遙遠,但憑著毅力和信念,最后還是到了洛陽,所以用終于這個詞。

(板書:過程:相距上千里、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終于)。

4、說話練習:烈日炎炎的白天,孔子在趕路;月明星稀的夜。

晚,孔子還在趕路。這是一幅怎么樣的畫面?。坑米约旱脑拋碚f說這句話的意思。

(千里迢迢、萬水千山;風塵仆仆、跋山涉水、

翻山越嶺;不分晝夜,孔子??;不管風雨,孔子??)。

識如饑似渴的追求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老師把這個詞語送給他:求知若渴。

(板書)。

6、如果你是老子,看到孔子如此執(zhí)著的信念,收不收這個學生呀?好,下面老子出場了,誰來讀讀描寫老子的句子。

“車旁站著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穿著長袍,頭發(fā)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學問”。

7、大家來演一演孔子和老子吧。

(請兩組,其余的讀旁白)。

8、覺得他們說話怎么樣?(很有禮貌)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上前行禮、拜見、請、迎候、再次行禮、多謝)教師適當解釋講解詞語和句子。

9、老師總結(jié),我們是從這些言行舉止中看出他們的品質(zhì),把這兩個詞語送給他們。

(板書:彬彬有禮、謙虛有禮)。

10、好,我們再來讀一讀,要把這種禮貌表現(xiàn)出來。

(角色分組,教師讀旁白)。

11、在這里面老師發(fā)現(xiàn)了兩組近義詞,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嗎?

(拜訪——拜見、迎候——等候)板書。

拜訪——是敬詞,訪問的意思。

拜見——是拜會、會見的意思,是從客人方面說的。

迎候——有等待的意思,是到某個地方等候。

等候——也有等待的意思,但不表示迎接。

12、學生體會:

老子說:“我就在這兒迎候?!睂献佑惺裁戳私??

(愛護晚輩、謙虛有禮)否則不能充分體現(xiàn)。

孔子說:“多謝老師等候。”是晚輩向長輩致謝,不宜換成“迎候”。

13、齊讀第。

2自然段,再次感受他們的美德。

三、研讀課文,繼續(xù)品味。

(學習第三、四段)。

2、強調(diào)“每天不離左右、隨時請教、毫無保留、傳授”。說明孔子和老子是什么樣的人?(一個好學生,一個是好老師)。

(板書:勤學上進、誨人不倦)。

3所以人們佩服他們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你們覺得呢?(也很佩服,很敬重,敬佩)。

4、把這兩個自然段齊聲朗讀一遍。

拜訪-拜見。

原因:知識不夠淵博。

學無止境。

孔子拜師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篇六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他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據(jù)說他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名氣很大。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記錄下來,編成《論語》,這本書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2、自由讀這段話,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4、讀了課題后,你有什么想問的嗎?

5、讀詞語,想想這些詞語的意思。

1、自由讀課文,你們剛才的哪些問題可以解決了?

2、出示第一小節(jié)。

(1)自由讀這段話,說說孔子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孔子的好學就在這里,謙虛就在這里。讀。

3、其實,拜師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出示。

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1)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你能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況嗎?

(3)出示。

在當時沒有汽車,沒有火車,更沒有飛機。孔子卻走過了(),翻過了(),跨過了()。白天(),夜里還要(),真是日夜兼程,一刻也不停息啊!

渴了時,他();

餓了時,他();

累得走不動時,(),哪怕是風餐露宿,也不改。

拜師的決心。

(4)朗讀。

(1)交流出示。

(2)從他的言行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3)“老聃”是誰啊?這里為什么稱他“老聃”?出示。

中國古人的姓名比現(xiàn)代人要復雜一些,大體有姓、名、字、號四項。自稱通常用名,不能用字,以表示自己謙虛有禮;對別人則不能直呼其名,而以字相稱,表示尊重。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4)“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這句話你是怎么理解的?說幾句關(guān)于學習方面的格言。

1、這節(jié)課我們跟著孔子一起拜了一回師。從這件事中我們知道了孔子是個增樣的人?

2、你知道后人都用什么方式紀念他的?

1、搜集有關(guān)孔子的資料及名言,下節(jié)課開記者招待會。

2、下節(jié)課我們還要研究老子是怎樣對待學生的?

孔子拜師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篇七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遠近聞名、相距、學問、風塵仆仆、納悶、迎候、等候、止境、長進、請教、保留、傳授、敬重、品行”等詞語。

2、運用查字典、聯(lián)系生活和結(jié)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了解孔子拜師的經(jīng)過,激發(fā)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懂得為學要勤奮、謙虛、學無止境,為人要謙遜大度、真誠無私。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指名讀,糾正字音。

指名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

二、精讀品悟。

出示: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1、自由讀讀句子,談?wù)勼w會到一個怎樣的孔子?

2、能說說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板書詞語:風餐露宿、日夜兼程。

3、出示地圖:指出曲阜和洛陽的位置。

4、理解詞語“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風塵仆仆”。

想象:曲阜和洛陽上千里的路途中,孔子渴了喝______,餓了吃______,累了就______,天黑了,住在______,用書上的詞語概括,就是——風餐露宿;孔子白天忙著趕路,為了早一點走到洛陽,有時候晚上還要______,用一個詞來描述,就是——日夜兼程:孔子到了洛陽,他的臉上______,衣服上______,鞋子______,孔子這副樣子,用下文中的一個詞來形容,就是——風塵仆仆。

引讀詞語:此去上千里,孔子也許從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一直走到了炎炎夏日,一路上,他——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風塵仆仆;此去上千里,孔子也許從碩果累累的秋天一直走到了寒風凜冽的嚴冬,一路上,他——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風塵仆仆。

5、帶著體會齊讀句子: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6、教師小結(jié):同學們,我們抓住關(guān)鍵詞語,展開想象,讀懂了孔子怎樣拜師。

三、品讀體驗。

教師過渡:是啊,風塵仆仆的孔子不顧旅途的勞累,不顧幾個月來。

的艱辛,片刻沒有休息,就拜見了老師。師徒見面后的這番對話又帶給了我們怎樣的感動呢,請大家同桌之間自由的分角色讀讀這段對話。

同桌分角色練習朗讀。

指名讀。

教師指導:讀好對話,我們不僅要注意人物說了什么,還要注意他們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指導:

(1)孔子幾次向老師行禮?從中你體會到什么?帶著你的體會再來。

讀孔子的話。

(2)“納悶”是什么意思?用你的朗讀表達出來。

(3)老子還為什么事納悶呢?指名讀“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么還要拜我為師呢?”原因是——孔子說:“學習是沒有止境的?!甭?lián)系上下文,讀懂孔子拜師的根本原因是——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3、再次練讀對話。

學生帶著理解自己練習。

師生合作讀對話。

學生再練習。

指生分角色讀對話。

1、指名讀:“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p>

2、交流,指導。

四、拓展延伸。

教師:同學們,孔子這位大思想家、教育家,不僅拜老子這樣的圣人為師,還曾經(jīng)拜一個名叫項橐的七歲小孩為師。讀讀《孔子拜七歲項橐為師》這個故事,你會對“孔子拜師”有新的認識。

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xiàn)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

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基本上能通過把握一段話中重點句,重點詞語來指導學生學習體會。例如第一段抓住“遠近聞名、不夠淵博”,第二段抓住“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風塵仆仆、終于”指導學生體會,孔子的謙虛好學、為求學不怕吃苦的精神。我先在學生理解詞語中各自意思的基礎(chǔ)上,再請學生展開想象,調(diào)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再聯(lián)系課文中的.孔子說說當時孔子路途中是怎樣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難,他又是怎么做的。這樣學生說出來的不是簡單的詞語解釋,呈現(xiàn)的是一種生活場景。這不僅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更好體會情感,還使學生掌握了一種學習方法。在體會之后,再次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這樣,既符合三年級重視詞句訓練的要求,又通過詞句的學習,進一步進行朗讀的訓練,收到較好的效果。

課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shù)。在這節(jié)課上還存在著很多不足:教學中,我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說說對“學習是無止境”的理解,其實學生點到“人活到老就要學到老”而我卻“糾纏不清”反復問學生,以至于學生不會聯(lián)系,實際說沒有舉出實例,本以為經(jīng)過這樣的引導,對學生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可是起到了反作用,下來自己在想,有時候老師說的多了真的還不如不說,讓學生自己去體會自己去領(lǐng)悟!

其次,課堂整體把握不夠。課堂中雖然我以一條線來貫穿全文,但是在談?wù)摽鬃拥钠沸袝r,沒有整體把握。我逐句出示,逐句讀、理解、再讀,缺少與文本語言環(huán)境的相結(jié)合。再次,關(guān)于從句子中理解人的品行,先讓學生自己在文中找找,然后我再出示,而我把孔子和老子的對話直接打到了大屏幕上,沒有把學習思考的機會留給學生,剝奪了他們主動學習的機會!還有就是在感悟讀的過程中比較啰嗦,學生已經(jīng)讀的很好了,而我還是讓學生反復讀浪費掉了一大部分時間,讓最后在學生練習寫沒有了充分的時間!

課堂中還需要我去斟酌地地方很多?;ǜ鄷r間去琢磨、思考、實踐,讓我的課堂逐步走向成熟。

孔子拜師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篇八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最常說的一句話“人生是一個美麗的過程,我是在這每一個經(jīng)歷中歷練并成長起來的。”那么校本教研就是我成長的一個巨大的平臺。針對我剛剛所上的這節(jié)課,我此刻的心情是千頭萬緒的,有欣喜也有遺憾。

欣喜的是我在課堂上看到了孩子們的成長。我們的學生是剛升入三年級的孩子,課文閱讀能力有限。但經(jīng)過幾個月的訓練,特別是針對我們校本教研的主題“通過抓詞句訓練學生朗讀能力”,孩子們都能通過自己的讀找到一些重點的詞和句子了,如今我沒的訓練重點已經(jīng)由找詞句過度到如何理解這些詞語和句子了,而且也有一些孩子的理解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只是語言的表達能力還有所欠缺,這也是我們今后所要努力的一個方向。

在課堂上大家還可以看到,我們的孩子不僅會通過抓詞句理解課文,而且可以展開進一步的思考,自己提一些問題,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課外資料理解一些詞語和句子,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廣泛的進行課外閱讀等。

在教學中我本著一種平平淡淡、簡簡單單、扎扎實實地態(tài)度,真實的再現(xiàn)我們的課堂,不是用動感的表演抓住人,而是用一種深層的、人文的、純語文的精神只美吸引人。力圖讓語文還原本色,復歸本位,反璞歸真,創(chuàng)造了一種純語文的課堂。

另外在我的教學是由各個環(huán)節(jié)組成,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為營。但教學中我們所面對的是一群活生生的群體,所以我教學又不是一成不變的。當我的預設(shè)與生成發(fā)生了矛盾時,我及時做了調(diào)整。如當學習到孔子與老子見面時的情景,孩子突然有了質(zhì)疑“老子為什么稱呼孔子仲尼,而不干脆直接稱他孔丘?”。面對這樣的生成問題我首先對學生的深入思考進行了表揚,同時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學生,讓學生能夠有一個思考的空間,最后我順勢引導講解其實這里是表達了老子對晚輩的一種愛護之情和自己謙虛的品質(zhì)。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進而達到了更好的學習效果。

但預設(shè)也與實際教學發(fā)生了一些沖突,比如:在教學“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我設(shè)計了換掉“風餐露宿”和“日夜兼程”和去掉這兩個詞的練習,幫助學生體會語言運用的恰倒好處和語言文字的精美,進行語言訓練。但孩子們沒有充分理解,所以在換詞的時候出現(xiàn)了問題,學生感到了困難。這讓我體會到教師在問題的提出過程中,語言的引導十分重要,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也表現(xiàn)出孩子的積累還不夠,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應加強語文的積累。

遺憾的是,在這節(jié)課中我與孩子的情緒狀態(tài)不是最佳的,坦率的講不如我們平時在上課的氛圍。我覺得我們的心理素質(zhì)還不夠好,所以今后在這方面應加強訓練。另一方面我在時間的把握上還覺得有些困惑,這也是我在教學中經(jīng)常遇到的一個困惑,也希望今天可以得到各位老師的幫助。

最后我還想說:我的教學是幸福的,這幸福不僅表現(xiàn)在孩子的成長讓我幸福,我的成長同樣讓我感到了幸福,同伴的鼓勵、幫助也讓我感到了幸福。

孔子拜師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篇九

《孔子拜師》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xiàn)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下面百分網(wǎng)小編為大家?guī)怼犊鬃影輲煛方虒W反思的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上完《孔子拜師》以后,心中頗多感受。仔細回想自己的課堂和老師們的點評,我做了以下兩方面的反思。首先,這堂課中閃光的有這么兩點:

一、情境中理解詞語,幫助體悟情感

字、詞、句的理解我們提倡在一定的語境中進行,不能脫離語言環(huán)境。這也是對學生一種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本堂課中的“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兩個詞語的理解。我先請學生展開想象,調(diào)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再聯(lián)系課文中的孔子說說當時孔子路途中是怎樣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難,他又是怎么做的。這樣學生說出來的不是簡單的詞語解釋,呈現(xiàn)的是一種生活場景。這不近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更好體會情感,還使學生掌握了一種學習方法。

二、抓住主線來貫穿課堂

一篇課文是一個整體,我們要在這個整體中找一條主干,來貫穿全文的學習。在這堂課中我就抓住課文的最后一節(jié)。再回到全文讓學生找出哪些言行中看出孔子什么品行。這樣以一條線帶到整個面上,就是教學現(xiàn)得清晰、連貫。

課堂更是一門遺憾的藝術(shù)。之所以要學習是因為還有不足,還需改進。結(jié)合大家的點評,我對自己的課堂中的不足做了下面幾點概括。

一、課堂整體把握不夠: 課堂中雖然我以一條線來貫穿全文,但是在談?wù)摽鬃拥钠沸袝r,沒有整體把握。學生逐句找出寫孔子品行的句子,我逐句出示,逐句讀、理解、再讀,缺少與文本語言環(huán)境的相結(jié)合。特別時在處理孔子與老子的對話時,我把它們割裂了開來,并沒有進行朗讀對話,孔子的語言中理解孔子的品行,老子的語言理解老子的品行。其實他們的話時相互的,從一個人的語言中不僅看出某個人的品行,還可以看出另一個人的品行,有種側(cè)面襯托的作用,而我在處理這部分教學時卻忽略了這一點。所以使體會顯得單一、顯得孤立、支離破碎,沒有了整體感。

三、過分注重預設(shè),忽略課堂生成

每堂課我們都有自己的預設(shè),預設(shè)是為了更好地把握生成。但是有時我們往往會跟著自己的.預設(shè)走,致使課堂中的生成點就這樣被放過了,使學習效率并不那么理想。在本堂課中我原本預設(shè)在了解孔子的資料以后寫“丘”字的。但是當時我忘了問學生孔子名什么,所以并沒有引出這個字,后來就沒有寫了。其實課文中也提到過孔子名丘,那么在學生初讀以后還可以請學生說說孔子名什么,再寫“丘”字,可是當時我想這樣一來可能會打亂下面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結(jié)果這個字就沒有讓學生寫。這也是造成我這節(jié)課沒有寫的時間的原因之一。還有當要求學生聯(lián)系生活理解“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這句話時,學生不能很好地聯(lián)系生活說自己的理解,而說出了從這句話中感到孔子是個怎樣的人時,我?guī)状未驍?,生硬地將學生拉回到我地問題上,到最后還是沒有理解好。所以,有時過分注重預設(shè)會使課堂失去很多活力,會導致學生積極性低落,更甚是不能達成學習目標。

課堂中還需要我們?nèi)フ遄玫氐胤胶芏?。花更多時間去琢磨、思考、實踐,讓我們的課堂逐步走向成熟。

一、談話導入,找準切入點。

在課前預習中,我要求學生充分收集有關(guān)孔子和老子的資料。課堂伊始,我請學生交流自己對孔子的理解,促使學生主動的探究學習,激發(fā)學生對孔子有一個整體的感知。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我及時抓住有效的信息,并以此為切入點相機導入,展開教學。

我個人認為這種導入方式在實施的過程中要注意兩點:首先,教師必須對孔子、老子以及他們生活的時代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對教材的內(nèi)容要吃透,力求在教學中能夠運用自如。其次,時間上要有所把握,不能喧賓奪主,沖淡了對主要內(nèi)容的教學。

二、情境中理解詞語,幫助體悟情感。

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從而讀懂句子,進而讀懂課文,是中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教學中,詞語的理解往往陷入程式化的“說說詞語的意思”“用詞語說話”之中,不免枯燥、呆板。本堂課中在理解“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這句話的意思時,我先讓學生聯(lián)系上文理解,再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理解,讓學生懂得:世上的學問是學不完的,我們要虛心好學,活到老,學到老。

又比如文中“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兩個詞語的理解。我先請學生展開想象,調(diào)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再聯(lián)系課文中的孔子說說當時孔子路途中是怎樣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難,他又是怎么做的。這樣學生說出來的不是簡單的詞語解釋,呈現(xiàn)的是一種生活場景。這不僅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更好體會情感,還使學生掌握了一種學習方法,而且使詞語教學變得既有“語文味”,又充滿了趣味。

三、讓朗讀貫穿課堂的始終

朗讀在語文教學中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它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好學生的朗讀訓練和提高他們的朗讀技巧,有利于發(fā)展其語言,促進表達能力的提高,并且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受到品德和審美教育。在本課教學中,我采用了多種方式的讀,如:輕聲讀、默讀、分角色朗讀、齊讀等等,讓學生讀通課文,讀懂課文,并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

當然,這堂課中也存著在著許多問題:

1、解詞方法還很單一,雖然也用了很多方法,但每次解詞總是想提醒學生到詞語手冊上查,其實有些學生可以自己從字面上理解的,我應該把這些方法明確地告訴學生,讓他們真正掌握學語文的方法。

2、這節(jié)課的重點雖然抓到了,但文章的中心——“孔子的好學精神”學生還體會不夠深,應該在學生理解孔子拜師艱辛時,再讓學生讀一讀,體會孔子的好學。

總之,在教學中我本著一種平平淡淡、簡簡單單、扎扎實實地態(tài)度,真實的再現(xiàn)我們的課堂。不是用花哨的表演抓住人,而是努力用一種深層的、人文的、純語文的精神之美吸引人。力圖讓語文還原本色,復歸本位,反璞歸真,創(chuàng)造一種純語文的課堂。

同時,我也深深地認識到語文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所說的:教師對文本的鉆研深入,決定了你的課堂是否精彩。教師像一位引路人,你對教材理解的深度、廣度,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程度。在我們走上講臺前,應該靜心地把教材多讀幾遍,力求讀得深讀得透。多思考每篇課文怎么去挖掘它的語文特色,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簡單的精彩。 這也是自己今后所要努力的一個方向.

《孔子拜師》一課,讓學生從孔子拜師這個故事中,對我國歷史上產(chǎn)生深遠影響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發(fā)探索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本課的重點詞語很多,也不是太好理解。還有大篇幅的人物對話。課堂容量應該說是比較大的。反思本節(jié)課認為做得比較到位的有這樣幾點:

一、對于整體感知環(huán)節(jié)的處理。

整體感知環(huán)節(jié)一直是我們比較頭疼的部分,以往經(jīng)常用的方法是讓學生說說“這節(jié)課講了一件什么事?”這樣的問題往往會把學生難住或艱難地把課文復述上來。不會真正地收到整體感知的效果。所以在設(shè)計本節(jié)課時,我大膽嘗試用擴充句子的形式來感知。其實在沒有進入課堂之前還是有很多顧慮的,怕學生不明白要干什么?怕學生不會抓不住課文中合適的詞語來補充。做成平時考試的擴充句子……總之有很多的擔心。但事實告訴我們這種方式是可行的,而且在學生交流的同時我都會問“你是讀哪一部分知道的?”這樣既整體感知了課文內(nèi)容還初步感知寫作順序,為接下來的課文分析打下基礎(chǔ)。

二、對于課文中重點詞語的處理。

例如對于“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風塵仆仆”等詞的理解,我先讓學生結(jié)合當時的情況展開想象,調(diào)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讓生說說當時孔子路途中是怎樣生活的,碰到困難他又是怎樣克服的。正象有的老師評課時說到的“這樣學生說出來的就不是簡單的詞語解釋,而呈現(xiàn)的是一種生活場景了。這不僅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更好體會情感,還使學生掌握了一種學習方法。”這也正體現(xiàn)了我們平時經(jīng)常說的無痕教學,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掌握的新的知識和技能。

三、對話部分的處理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主要采用情景再現(xiàn)的方式,讓學生設(shè)想自己就是孔子和老子,通過對人物動作、神態(tài)、語氣的分析引領(lǐng),使學生在朗讀中入境,入境后即會生情。這樣學生既體會人物的品行又把朗讀訓練落到了實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重學法的指導和總結(jié)。

例如在學生交流讀“難讀的句子”時,我引導學生多讀幾遍的同時告訴他們“遇到難讀的句子就要多讀幾遍,才能讀好?!笨此坪唵危@也是對學法的一個指導。再如在補充課題環(huán)節(jié),我先告訴學生“讀書不能專靠嘴上功夫,腦也要跟上,知道自己讀的是什么?”這就是指導學生讀書時要邊讀邊想,才是真正的讀書,這又是學法的一個指導。在補充完課題后我引導學生回憶補充的課題是有一定條理和順序的。這同樣也是一個學法的指導。

盡管我很認真地去備課,力求“面面俱到”,但上完課后才發(fā)現(xiàn),還是有很多地方忽視了或者說處理得不到位。反思有以下幾點:

一、重點詞語抓得不夠。

例如在孔子拜師路上的那一句話中,其實除了“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外“上千里路”、“幾個月”、“終于”等詞都能體現(xiàn)出孔子這一路上的艱辛。而自己備課時沒有真正地做到細心,把這些重點詞語給遺棄了。這是自己最不滿意的一點。

二、忽視了學習伙伴的提示。

在上課前我想象如果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談?wù)剬Α皩W無止境”的理解,學生會因為這方面的經(jīng)驗少,而無話可說,因此就沒有這樣做。后來在網(wǎng)絡(luò)研討的貼子中發(fā)現(xiàn)有老師就很好地處理了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小學——中學——大學——研究生……以及結(jié)合老師或家長的繼續(xù)教育來體會“學無止境”,這樣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也許我先前的擔心是不存在的,如果加上這樣的處理,相信學生對于“學無止境”的理解會更深刻!今后一定要關(guān)注學習伙伴的提示!

三、課件的精細處理。

課件做為教學的輔助工具,確實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例如在《孔子拜師》這一課,學生在認識了孔子、感受了孔子的好品行后,在最后環(huán)節(jié)向?qū)W生出示了孔府、孔廟的圖片,課堂來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如果能配上音樂以及相應的介紹,效果會更好!

這節(jié)課的設(shè)計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很多不足的環(huán)節(jié),今后需要我們更加細心、更加專業(yè)地去設(shè)計。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具有更多精彩的綻放!

最后我還想說:我的教學是幸福的,這幸福不僅表現(xiàn)在孩子的成長讓我幸福,我的成長同樣讓我感到了幸福。

孔子拜師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篇十

教學目標:

1、認識“兼、仆”等7個生字,理解“風餐露宿、日夜兼程、淵博”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感受孔子的謙虛好學,懂得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理解重點詞語,體會人物的品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同學們,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有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出示孔子畫像。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孔子年輕時的一個故事。板書課題:孔子拜師(齊讀課題),解釋“子”的含義,古代特指有學問的人,像老子,莊子,孟子等等。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讀通句子,讀準字音,在不懂的地方打個問號。

師:剛才小朋友們讀書讀得可認真了,現(xiàn)在老師要考考同學們了。

2、檢查生字詞。

課件出示。

孔丘仲尼老聃。

遠近聞名淵博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風塵仆仆。

納悶拜見迎候毫無保留傳授佩服。

帶拼音讀――去拼音讀。

自由讀詞――指名讀――齊讀。

第一組詞語有什么特點?都是人物名。介紹古代人名的特點。(古代人有姓,有名,有字,在名和字的使用上是有講究的,自己稱自己時,用名不能用字,以表示謙虛有禮,對別人就不能直接稱呼名,而要稱字,這也表示謙虛有禮。)。

3、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選擇上面的詞語完成下面的填空。

孔子已經(jīng)是的老師了,但他覺得自己的知識不夠,他認為就,,趕到洛陽拜為師,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地給孔子。

三、再讀課文,深入體會孔子謙虛好學的品質(zhì)。

1、再讀課文,說說孔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交流:謙虛好學。

師:你從課文的哪里知道?

出示第一自然段。

孔子年輕的時候,就已經(jīng)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xiāng)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

自由讀讀這一段,說說你的體會。并把你的感受代入句中讀讀。

理解詞語:遠近聞名淵博。

3、簡介孔子。

讀讀課后的資料袋。

師:是啊,我們的孔子是多么謙虛好學的人啊,我們帶著敬佩之情來讀讀這一段。

4、孔子的謙虛好學還從哪里可以體會出來呢?

出示句子:

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讀了這個句子后,你又有什么深刻的感受?

預設(shè):孔子一路很辛苦。

師:你從哪幾個詞語中感受到了?

風餐露宿,日夜兼程。

這一路上,孔子遇到了哪些困難呢?

情境朗讀:炎炎夏日,孔子,寒冷的冬天,孔子。

(出示曲阜到洛陽的地圖。)。

師:從曲阜到洛陽坐火車最少都要八、九個小時,在古代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我們的孔子而是“走”到洛陽。此時,又有什么感受?把這種感受代入句子中讀讀。

師:孔子風雨兼程,歷盡千辛萬苦,終于走到了洛陽。

再把我們的體會代入句子讀一讀。

師:孔子這樣趕路是為了什么啊?(拜師)這時,你想對孔子說些什么呢?

5、師:孔子終于趕到了洛陽。

課件出示內(nèi)容,師讀(在洛陽城外,孔子看見一駕馬車,車旁站著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穿著長袍,頭發(fā)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學問??鬃酉耄哼@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

出示孔子與老子的對話。

同桌練讀對話,說說從他們的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他們的對話中,哪句讓你最有啟發(fā)?

預設(shè):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

前半句話可以用一個成語來概括嗎?板書(學無止境)。

因為孔子認為“學無止境”所以(孔子離開家鄉(xiāng)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

所以孔子千里迢迢,(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師:讓我們大聲讀讀,把這句話牢牢地記在心里。

6、詞語加油站。

像寫學習刻苦勤奮的詞語很多。出示詞語。

廢寢忘食刻苦鉆研專心致志聚精會神。

如饑似渴孜孜不倦一絲不茍不恥下問。

四、拓展性知識。

我們的孔子不僅向老子拜師,還向很多人拜師。

五、總結(jié)。

正因為孔子的謙虛好學、學無止境,才使他成為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我們也要牢記“學無止境”這四個字,通過學習這把鑰匙,開啟更多扇知識的窗。

孔子拜師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篇十一

三年級,要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很重要的一點是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感悟的能力。什么樣的詞句是重點?如何抓?怎樣感悟?這就需要每篇課文好好琢磨,重點課文認認真真和學生來讀。

《孔子拜師》這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來感悟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初讀課文后,抓住課文最后一段作為線索“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币龑W生進入文中,展開閱讀。

以第一段作為例子,讓學生意識到如何抓重點詞,抓重點詞的好處。

師:孔子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具有什么樣的品行,大家這樣敬重他?請一個同學讀第一段,思考這個問題。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師:這段寫了——

生:孔子拜師的原因。

師:從這部分,你讀出孔子是怎樣一個人?

生:我讀出孔子是一個謙虛的人。

師:你是從哪里讀出來的。

生:孔子已經(jīng)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但他還覺得自己的知識不夠淵博,這就說明他是一個很謙虛的人。

生:重點詞句。

師:對!抓住重點詞句,我們對文章的理解就深了。我們要掌握這種閱讀的方法。你們一起讀讀這段。

生:我還發(fā)現(xiàn)他是一個很愛學習的人。都三十歲了,還離開自己的家鄉(xiāng)去拜老子為師。

師:(板書:好學)從這短短的一段,你們就讀出了這些,我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就是在認認真真地讀書中培養(yǎng)起來的。孩子們,拿起書,再一起讀讀這段,你們的讀和剛才的肯定不一樣。

生齊讀第一段。

(整堂課的閱讀,都滲透了這樣的讀書方法的訓練,學生能夠讀進文中,大部分孩子意識到了抓住課文里人物的言、行來理解人物。感受頗深的一點是,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學中,根據(jù)孩子們的讀書情況和理解情況,及時調(diào)整教學,孩子自己抓住了文中的詞句,一點點感受人物,孩子們自己讀出了孔子和老子的知禮。)

孔子拜師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篇十二

從幾個關(guān)鍵詞語入手,步步追問,引導學生進入當時的情境,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使學生深刻的感受到孔子的求知若渴、勤學好問,老子的誨人不倦。學生的感悟可謂水到渠成。

學習這篇文章時,我結(jié)合課文最后一段:"孔子和老師不僅學知使人們佩服,人們還很敬重他們的人品。",以"孔子和老子有什么讓人敬重的品行"作為統(tǒng)領(lǐng)性的提問。在學生匯報過程中,有的學生看出了孔子愛動腦子,有的學生看出了孔子有禮有節(jié),還有的學生卻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問題,他認為孔子能向別人學習,有的還提出了每個人都有各自喜歡的方向,知道的知識也都不同,我們要學習各種知識,學習每個人的`長處。當學生說到"孔子是個有禮貌的人"時,我又通過表演讀對話,感悟在孔子不僅在語言上,同時在行動上也是十分有禮,也感受到老子也是彬彬有禮的一位學者。這樣,學生能從簡單的語句中挖出深刻的道理,了解到孔子和老子知識豐富,還很有禮,所以我就勢總結(jié)到我們的學習與做人,一個人要想受到人們的尊敬,需要豐富的學問,但只有學問還不夠,還要有好的品行。

總的來說,在這節(jié)課中,在"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幾個方面中,我基本上注重了知識與技能,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但是在過程與方法上,我做得很不夠。在整節(jié)課中,我重視了對學生的激勵,如學生在讀書時聲音太小,我就鼓勵她膽子大點,雖然還是沒有達到要求,但是,總算有了一點進步。還有就是重視了對學生自學時的指導,雖然做得不夠,在學生讀課文,自學時,都提出了要求。

孔子拜師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篇十三

閱讀民間故事,可以滋潤你枯燥的日常生活,愉悅你的精神世界,而且也可以充實你的民間知識。以下是課文《孔子拜師》的教學設(shè)計,希望幫到你。

 

針對文本特點和孩子的學習特點,我確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1、準確地認讀“兼”等7個生字,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等方式,理解“遠近聞名、淵博、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風塵仆仆、學無止境””等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孔子拜師求學的經(jīng)過。

3、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能用查字典、聯(lián)系生活或結(jié)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了解孔子拜師求學的過程,感受孔子品行。

懂得學習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人真誠無私、尊敬師長。

1、今天,老師要帶領(lǐng)大家學習我國古代的一位大思想家――孔子拜師的故事。(板書:孔子拜師)

2、學生交流、介紹孔子和老子

通過預習和搜查資料,小朋友對孔子一定有所了解,誰先來向大家說說你了解到的情況。

1、自由讀課文,要求:邊讀邊做記號;注意讀準生字新詞。

2、檢查自學情況。

出示新詞:

日夜兼程 風塵仆仆 相距 止境 長進 敬重 納悶 風餐露宿 毫無保留 傳授 佩服 曲阜(注意讀準生字的音,特別是讀準:兼、宿)(指名2個讀,開火車讀,齊讀)

3、再認真、仔細地讀讀課文,了解孔子為什么拜師?是怎樣拜師的?

 

1、指名讀第一小節(jié),(出示):

孔子年輕的時候,就已經(jīng)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xiāng)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

2、說說孔子為什么要拜師呢?

【預設(shè):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懂得還不夠多,不夠廣?!?/p>

4、理解:遠近聞名

板書:謙虛好學

6、指導朗讀。

你能把他這種如饑似渴的好學的精神讀出來嗎?

7、過渡:為什么知識這么淵博的孔子,總認為自己還不夠呀?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二段,從第二段中找找答案吧!

 

(一)、默讀二自然段,劃出有關(guān)的句子。

出示句子:

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

1、“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概括成一個詞就是――板書:學無止境

2、聯(lián)系第一自然段,說說“學無止境”意思。

4、小結(jié):是啊,學習是沒有盡頭的。有句俗話說得好“人活到老,學到老”,只有不斷地去學習,去拼搏,才能獲得更多更豐富的知識。

讓我們一起讀好這個句子。

過渡語:好學的孔子又是怎樣拜師的呢?請同學們再輕聲讀讀第二小節(jié),劃出有關(guān)孔子拜師的句子。(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句子)

(二)出示句子:

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3、想象理解“風餐露宿”:

(2)指名讀詞。風餐露宿、日夜兼程是什么意思?

(3)在這么艱難的旅途中,孔子可能會遇到哪些生活上的困難呢?

出示句式,學生想象填空:孔子一路走著,有時肚子餓了,就 ;有時走累了,就 ;白天,孔子在加緊 ,天黑了,孔子還 ;正是這樣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 。

他為什么日夜兼程不停地趕路?板書:求知若渴

4、面對如此好學的孔子,不想再讀讀這個句子嗎?

5、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風塵仆仆”:

(2)風塵仆仆的孔子是怎么樣的?

過渡語:還有哪些句子也是寫拜師的?

(三)出示句子:

孔子拜師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篇十四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遠近聞名、相距、風塵仆仆、納悶、迎候、等候、止境、長進、請教、保留、傳授、敬重、品行”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孔子拜師的經(jīng)過,激發(fā)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能用查字典、聯(lián)系生活或結(jié)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xiàn)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課文在敘述孔子拜師這件事時,線索非常清楚。

1、能用查字典、聯(lián)系生活或結(jié)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2、通過品讀和積累語句,體會孔子的謙虛好學、不畏艱辛及彬彬有禮的品質(zhì)和老子謙遜有禮、誨人不倦的品質(zhì)。

一、交流資料,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咱們上課前先來做個熱身運動,把你們積累的孔子名言與大家分享吧!

生: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

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生: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出示課件:說文解字說,拜者,服之甚也。)。

師:服,崇敬,佩服。甚,到了極點。誰來讀課題?(指名讀)。

師:聽出了你的崇敬,你的佩服。好!全班一起帶著動作讀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

師:孔子拜誰為師?關(guān)于老子你們知道多少,請看老師為你們收集的資料。

(出示課件)。

師:老子的學問這樣淵博,孔子對他佩服到了極點,千里迢迢,洛陽拜師,他是怎樣拜師的呢?請大家翻到課本第67頁,自由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找出最能體現(xiàn)孔子拜師艱辛的詞語。

師:誰來說說最能體現(xiàn)孔子拜師艱辛的詞語是什么?

生:風餐露宿、日夜兼程。

生:風塵仆仆。

師:是的,這些詞語寫出了孔子一路的奔波勞累,告訴我們孔子在拜師途中遇到了很多困難。請看。(出示課件)。

師:假如你們現(xiàn)在都是孔子,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你會怎么做?

生:我會冒著風雨繼續(xù)趕路。

生:我會戴上斗笠繼續(xù)前進。

生:不好!我想早點見到老師,學到更多的知識。

師:天黑了,路上有野獸,危險啦!孔子,你等天亮了再走好嗎?

生:不好,我要早點趕到洛陽,遲到了,老師就不收我了。

師:茫茫雨夜,沒有旅店,孔子,你怎么睡覺?。?/p>

生:我就在破廟里打個盹。

師:荒山野嶺,沒有人家,孔子,你怎么吃飯呢?

生:我就摘點野果子吃。

生:日夜兼程。

師:像這樣頂風果腹,露天睡覺,哪個詞語表達了這個意思?

生:風餐露宿。

師:誰想讀這兩個詞語?(指名讀)還有誰想讀?

師:現(xiàn)在老師把這兩個詞語送到句子中去,誰想讀?(出示課件:“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人人想讀,人人樂讀,達到一個情感的共鳴】。

三、研讀課文,感悟品行:

師:孔子歷盡艱辛,終于走到了洛陽,師生見面有一段非常生動的對話,請大家自由朗讀孔子和老子對話的片斷,把你喜歡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感悟人物品行:謙遜有禮:】。

品讀人物的言行: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了孔子與老子的謙遜有禮?

c、演讀:同桌合作——展示評議。理解破折號的含義。

d、聯(lián)系生活實際,交流:“學習是沒有止境的?!?/p>

3、小結(jié)。

(三)自學1、3自然段,體會孔子的虛心求學和老子的誨人不倦。

孔子拜師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篇十五

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

如果用課后孔子的名言來說,孔子怎么學?

二、研讀老子。

那作為孔子要拜訪的老師xx老子,他又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誰來說說。

老子也毫無保留的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孔子。

毫無保留是什么意思呢?

老子怎么教?真是無私呀,不怕孔子超過他。老子還會怎么教?

三、總結(jié)。

再來讀讀這句話,看來要想贏得人們的敬重,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更要有崇高的品行。讓我們以他們?yōu)榘駱?,不斷努力,有一天,也能成為受人敬重的人?/p>

《孔子拜師》是人教版第五冊的17課,本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xiàn)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求學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

在教授這篇課文時,我著力于運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體會課文中的重點詞語,體會人物品行。比如:我用查字典的方法讓學生理解了“淵博”的意思。而在第二段中的“上千里”我則是利用了課件,先讓學生看看地圖上曲阜和洛陽的距離仿佛很近,但實際上孔子要走50萬米,然后在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結(jié)合起來,把50萬米換算成學校操場的2500圈,這樣就體會了孔子去拜師的路途是多么的遙遠。而“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這兩個重點詞語,先鼓勵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初步理解其字面的含義,然后引導學生想象孔子在拜師的遙遠路途中都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他又是怎樣克服的?這樣兩種方法結(jié)合起來,學生就準確了理解了這兩個詞的意思。這樣的多種方法的.利用,幫助學生更準確的理解了詞語的含義,體會了人物的品行。同時,我在授課中還注意了拓展教學內(nèi)容,使教學范圍更為寬泛。在講授“學習是沒有盡頭的”我先幫助學習把這句話概括為“學無止境”四個字,然后再讓學生聯(lián)系課文來說說含義,再向生活拓展,說說身邊還有哪些人也是這樣學無止境的?在講孔子求學時,我把課后的孔子關(guān)于學習的名言引入到教學中,利用名言說說,孔子還是怎樣向老子學習的,這樣,不僅處理了課后拓展的內(nèi)容,而且更豐富了文本內(nèi)容,加深了理解。

但這節(jié)課的設(shè)計上也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例如:課堂上朗讀的比較少,尤其是孔子和老子見面的對話,更是沒有處理,應該把角色朗讀和理解相結(jié)合,互相促進,這也是這節(jié)的硬傷之處。

孔子拜師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篇十六

1、談話:同學們,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有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出示孔子圖片)讓我們隨著這段錄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體課件。看了這段錄像,你想說些什么?

3、引入:為什么孔子能成為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學了《孔子拜師》這篇課文,就能揭開這個謎底。

二、初讀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檢查詞語掌握情況。

指明朗讀這些詞語:日夜兼程風塵仆仆納悶風餐露宿毫無保留傳授佩服。

3、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請學生分段朗讀,師生評議。

4、感知課文大意。說說課文講了些什么。

三、研讀感悟。

1、孔子和老子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請你用“-”標出文中讓你感動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讀一讀你畫的語句,把自己的感受說給同桌聽。

3、班級交流讀書感受。

學生結(jié)合文中的重點語句并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感受。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認讀、書寫生字。

同桌交流記憶這些生字的方法。注意“丘”與“兵”的區(qū)別,“塵”上面“小”字的寫法。然后練習寫生字。

2、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孔子、老子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3、引入:大家能通過朗讀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嗎?

二、朗讀感悟。

1、生自由練讀。

2、生讀自己感受深刻的語句。教師趁機指導朗讀、感悟。

3、師引讀。

三、演讀感悟。

1、分小組演一演。

2、推薦小組演一演,進一步加深對孔子、老子的印象。

四、拓展。

1、學完本課,你有什么體會?或者你想對孔子和老子說什么?

2、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你了解中國的哪些傳統(tǒng)文化?如何了解的?說一說。

孔子拜師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篇十七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掌握“遠近聞名、風塵仆仆、納悶、長進、敬重、品行”等12個詞語。

2、了解孔子拜師求學的經(jīng)過,感受老子、孔子的品行。

3、懂得為學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人要真誠、無私、尊敬師長。

4、學會借助課文資料袋來學習語文。

多媒體課件(孔子畫像、孔子講學、孔子論著以及人們紀念孔子的場景。)。

1、學生交流心目中的孔子。

2、讀課后資料袋,進一步感受孔子形象。

3、教師小結(jié):一個人能稱為“家”不簡單,孔子卻同時譽為兩個“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而且是“偉大的”,那就更了不起了??鬃訛槭裁磿腥绱顺删湍?,學了這天這篇課文可能會有所啟發(fā)。

《一》、讀題。提示:“子”在那里讀第三聲,古代特指有學問的人。

《二》、感知課文。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想想文中講了幾個人物,寫了怎樣一件事?

2、指名朗讀,及時正音。

3、問題反饋:

課文寫了哪些人物:孔子和老子。屏幕顯示“孔子、孔丘、仲尼;老子、老聃”。簡要解釋古人的“名”與“字”。同時簡介老子的成就。

課文圍繞兩人寫了怎樣一件事?(學生回答,要求語言連貫,簡單扼要。)。

《一》體悟詞句,蓄勢蘊情。

(遠近聞名總覺得還不夠三十歲……)。

2、學生暢談體會:(虛心、好學、對知識永不滿足等)。

3、指導學生緊扣這些重點詞來進行朗讀,(最好加點競賽朗讀)。

《二》自讀自悟,感受人物精神。

剛才我們抓住文中的重點詞語,來體會,來朗讀,效果十分明顯。此刻就根據(jù)這個經(jīng)驗來自學2、3自然段。

1、學生讀、圈、思。

2、檢查自讀效果,完成屏幕填空:

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最后到了洛陽。從此,孔子每一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

3、指名讀,齊讀。

4、給“宿”組詞,(住宿、宿舍、留宿、宿營……),組詞中明白“宿”的意思(?。弧奥端蕖本褪??(住在野外)。“風餐露宿”整個詞的意思呢?(在野外吃,在野外住,很辛苦)。

5、聯(lián)系上下文猜猜“日夜兼程”的意思。并給“兼”擴詞(風雨兼程、文武兼?zhèn)?、品學兼優(yōu)、德才兼?zhèn)?、形神兼?zhèn)涞龋?/p>

6、引導學生緊扣關(guān)鍵詞語來體會這兩句話,暢談感受,讓學生充分感受孔子的謙虛好學。

7、同學們,此刻我相信你們的心里肯定被孔子的精神所感動,我們就帶著這種情緒來讀好這句話。

8、男女生競賽朗讀第一自然段和填空部分??鬃颖緛砭鸵阎R淵博的',此刻跟老子學習后肯定?(更淵博了,知識更豐富了……)這就是課文所說的“學習是沒有止境的”,用四個字來概括?(學無止境)。

《三》、對話朗讀,豐滿人物形象。

通過以上的學習我們對孔子的虛心好學已有了很深的印象。二、三自然段中除了屏幕上的部分,還有很大部分是對話。自己讀讀對話,你還體會到了什么?(說話很有禮貌、謙恭有禮、文質(zhì)彬彬等)。

1、要求把這些對話讀好,邊讀邊揣摩兩人當時的神情、情緒。

2、師生對讀。讀中理解破折號的作用。

3、男女生分主角朗讀。

《四》、筆談收獲,達成內(nèi)化。

讀到那里,你是否對老子和孔子油然而生敬意呢,一齊讀好最后一個自然段。

讀了課文,你有何收獲或你想說些什么,請寫下來。

謙虛好學-毫無保留。

永不滿足-悉心傳授。

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孔子拜師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篇十八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遠近聞名、遠近聞名、相距、學問、風塵仆仆、納悶、迎候、等候、止境、長進、請教、保留、傳授、敬重、品行”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孔子拜師的經(jīng)過,激發(fā)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能用查字典、聯(lián)系生活或結(jié)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1、能用查字典、聯(lián)系生活或結(jié)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2、通過品讀和積累語句,體會孔子的謙虛好學、不畏艱辛及彬彬有禮的品質(zhì)和老子謙遜有禮、誨人不倦的品質(zhì)。

1、理解“風餐露宿、日夜兼程、淵博、風塵仆仆”等詞語。

2、孔子和老子品行的感悟。

1、課前搜集有關(guān)孔子的生平、名言等資料。

2、預習課文,對不理解的詞通過查字典理解。

2、揭題,讀題:孔子拜師。誰?干什么?

課前,我們收集了一些有關(guān)孔子的資料,此刻來開個小小交流會,讓我們大家都來認識這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學生自由發(fā)言,注意不要重復人家的發(fā)言。)。

1、自讀課文:要求:

(1)聽錄音讀課文,聽出哪些字詞的讀音跟你平時的朗讀是不一樣的,做上記號。

(2)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檢查、交流:

(1)出示詞語,認讀(重點正音“曲阜、日夜兼程、孔丘、仲尼、老聃):

(2)(課文中到底寫了幾個人?結(jié)合了解古代人的“姓”、“名”、“字”。)。

(3)交流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1、你覺得孔子是一個怎樣樣的人呢?(初說印象,不必求全求對,引導學生找課文中的有關(guān)句子來說明。)。

2、學生默讀課文,劃出能看出孔子是一個怎樣樣的人的句子。

3、全班交流,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用多媒體課件出示有關(guān)的句子,關(guān)鍵詞語用紅色表示。

(1)“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xiāng)曲阜,去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

從這句話中,你認識到孔子有什么樣的品行?引導學生理解“遠近聞名、淵博”,引導學生感受“謙虛好學“的品質(zhì)。

(2)“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最后走到了洛陽?!?/p>

感悟人物品行:不畏艱辛、求知若渴。

你是從句子的哪些地方看出孔子的品格的?

感情朗讀:讀出孔子的不畏艱辛前往拜師的精神。

聽音樂想象,孔子一路上會遇到哪些困難,他又是怎樣樣想的呢?(個人思考后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孔子也許從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一向走到了炎炎夏日,烈日當頭照著,他……也許他從碩果累累的秋季一向走到了寒風刺骨的嚴冬,寒風凜冽,……渴了,他……;餓了,他……;累了,他……;摔倒了,他……幾乎分不清白天和黑夜。

再次帶著敬仰的感情朗讀這個句子。

(3)孔子與老子見面時的話。(結(jié)合插圖進行教學)。

孔子連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p>

感悟人物品行:謙遜有禮。

辨析近義詞:“迎候、等候”,在這兩句句子里,這兩個詞能夠調(diào)換嗎?為什么不能調(diào)換?

(4)“學習是沒有止境的?!甭?lián)系生活實際,交流。

(5)“從此,孔子每一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p>

感悟品行:虛心求教。

4、小結(jié)學習方法和孔子的品行。

“塵”:第一筆是豎,不是豎鉤。

“迎”:里面不是“卯”或“印”。

“等”:橫畫有長短變化,橫畫間距勻稱。

“授”:右邊是“受”,不是“愛”。

1、聽寫生字詞并認讀。

同桌交流記憶生字的方法。注意“丘”與“兵”的區(qū)別,“塵”上面的寫法。

2、上節(jié)課,我們研讀了課文,孔子給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3、引入:能通過朗讀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嗎?

1、用上節(jié)課的方法,邊讀邊劃出能表現(xiàn)老子品行的句子。

2、全班交流:

(1)“老子說:‘你就是仲尼啊,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么還要拜我為師呢?’”

感悟品行:愛護晚輩。

(2)“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p>

感悟品行:誨人不倦。

3、自由練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迎候”和“等候”這兩個詞語能夠調(diào)換嘛?你是怎樣理解的呢。

“拜訪”和“拜見”呢?

生讀自己感受深刻的語句(提醒學生讀好寫孔子和老子交往時的態(tài)度的詞語以及禮貌用語)。

師引讀,演讀感悟,推薦小組演一演,進一步加深對孔子、老子的印象。

【演讀讓學生進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與感染,真情應對人物形象。】。

學生結(jié)合搜集的資料,班內(nèi)召開“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讀書匯報會,從多方面介紹孔子和老子(鼓勵學生利用教材中的資料袋或引用名言談孔子和老子)。

孔子、老子是我國的大思想家,他們創(chuàng)立了儒家、道家學說。生活中,我們處處能夠感受到豐富多彩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傳統(tǒng)文化,我們準備開展“燦爛的文化”這一活動,用這把金鑰匙去開啟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大門。

1、自由分組: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愛好、特點選取伙伴組成學習合作小組。

2、明確職責:各小組推薦一名同學作組長,具體負責本小組的活動。

3、商定方案:各小組在小組長的帶領(lǐng)下,商定準備哪些資料、怎樣開展活動,組內(nèi)具體分工等事宜。構(gòu)成方案與其他小組交流。

開展“燦爛的文化”這一綜合實踐活動。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3183582.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