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一化學教案必修一(優(yōu)質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8 08:39:08
最新高一化學教案必修一(優(yōu)質18篇)
時間:2023-11-18 08:39:08     小編:筆舞

教案可以指導教師進行評價和反思,促進教學的不斷改進和提高。教師在編寫教案之前,可以進行教學預習和討論,與其他教師交流教學心得和經(jīng)驗。以下是一些教案的編寫要點和實例,供大家參考。

高一化學教案必修一篇一

觀即觀察。

前蘇聯(lián)著名生理學家巴浦洛夫在他的實驗室的墻壁上寫著六個發(fā)人深思的大字——觀察、觀察、觀察!我們在化學實驗中,培養(yǎng)自己良好的觀察習慣和科學的觀察方法是學好化學的重要條件之一。那么怎樣去觀察實驗呢?首先應注意克服把觀察停留在好奇好玩的興趣中,要明確“觀察什么”、“為什么觀察”,在老師指導下有計劃、有目的地去觀察實驗現(xiàn)象。觀察一般應遵循“反應前——反應中——反應后”的順序進行,例如,在試管中加熱堿式碳酸銅,觀察目的是堿式碳酸銅受熱變化后是否生成了新物質;觀察內容和方法是(1)反應前:堿式碳酸銅是綠色粉末狀固體;(2)反應中:條件是加熱,變化過程中的現(xiàn)象是綠色粉末逐漸變黑,試管壁逐漸有水霧形成,澄清石灰水逐漸變渾濁;(3)反應后:試管里的綠色粉末全部變黑,試管壁有水滴生成,澄清石灰水全部渾濁。經(jīng)分析得知堿式碳酸銅受熱后生成了新物質黑色氧化銅、水和二氧化碳。最后與前面三個實驗現(xiàn)象比較、概括出“變化時生成了其他物質,這種變化叫化學變化”的概念。

高一化學教案必修一篇二

(本人為遼寧高三學生,以下內容適用于全國卷及難度類似的省份卷紙,江蘇等hell模式的省份部分內容不適用。)。

作為化競黨,把化學高考題刷到保底85+是高二上學期以前必須完成的任務(這里的保底是指任何全國卷左右難度的題必須85,一般能答90以上)。隨之而來的就是我需要解答來自同學各種各樣的高考題,逐漸也大概摸索到了一些方法。與其說是答題技巧,不如說是一種思維。

首先,不管怎么說,整體來看高考題真的不難。偶爾的確會有幾道偏難怪,但所有人都答一張卷,你不會別人也抓瞎,那些分送給出題人就好,在能做到基礎扎實可靠、答題行云流水之前不必過分糾結它們。

不難體現(xiàn)在什么地方?

1中庸?;瘜W要求很多方面的能力:碎片化知識的記憶,數(shù)字運算,描述性回答(比如問你重結晶的步驟,然后一個大橫線,這種題在近年命題中有上升趨勢),通過已知信息推斷分析等等。

2但這些方面的能力要求并不高,論知識內容的豐富度、碎片度,化學遠小于生物,論計算量和分析難度,化學也低于物理和數(shù)學。因此,只要你能力比較均衡,化學題就不會成為最大的阻礙。相反,如果你在某一個方面能力很差,考察這方面能力的化學題就會讓你很頭疼。

能力均衡很關鍵,但并不是我主要想說的。

3因為每個人都有短板而且各不相同,大家只要努力去提升短板就好了,計算不會的去刷計算題,好好學數(shù)學;不會寫描述性回答的多練練語文概括新聞什么的,我?guī)筒涣颂竺Α?/p>

我今天著重針對的是知識的記憶與運用方面。很多人都和我說,明明有很認真的在背知識點,但是考試就是感覺缺弦了一樣,怎么都用不上。其實化學雖然知識點很多,但一定不要死記硬背,要著重理解,方能更好的使用。(生物就死記硬背吧,我也沒好辦法…)。

所以我今天想分享的方法其實是一種思維的方法。

4高中化學知識并不是零散的點,而是一張互相交織的知識網(wǎng),有機、無機、元素、電化學等等互相之間都可以建立起聯(lián)系。

5一旦這張網(wǎng)建立起來了,你的記憶將會無比順暢。即使你遺忘了某處的知識,你也可以通過其他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將其推出。很多人抱怨化學知識點太零散無從記憶,這恰恰是沒能形成各個知識點間的聯(lián)系。

6這時記憶知識點將極為痛苦,因為你看不到之間的聯(lián)系,也不理解其中的原理。你將不斷地一邊死記硬背一邊不斷遺忘,拆東墻補西墻,這是個一個無窮無盡的死循環(huán),一旦落入這個循環(huán)就很難脫身了。

怎么訓練自己以形成這種知識網(wǎng)呢?

敲黑板,重點來了:我的方法就兩個字:多想。

“多想”是指通過刷題后反思題目并跳躍性聯(lián)想來加深知識點間連接。我不否認刷題是最好的方法,但刷題之后千萬不能只是對個答案了事,那樣刷多少題都救不了你。我的方法是刷完之后分析錯題和好題,想一想背后的原理并不斷聯(lián)想。(這一段要牢牢記住)。

具體來說,這個還分兩個方法:“多想一步”和“跳躍思想”

先說“多想一步”?;瘜W的學習中,很多時候你會想不明白一些問題,而深入思考的核心就在于不要過早借助老師和同學,自己想一想。運用自己的知識儲備,分析問題,試著提出一個解釋。不論解釋是否正確,在這個思維的過程中你可以收獲很多。

舉個簡單例子,很多人曾糾結過氯化鈣能不能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然后去問老師。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自己就能解決嘛。多想一步,如果反應了,預測產物是什么?碳酸鈣和鹽酸,它們兩個又會反應回去,所以氯化鈣和二氧化碳不反應。

同理,假設銅先反應,生成銅離子,但銅離子還會和鐵粉置換,所以鐵粉優(yōu)先反應。

剛才這兩個例子屬于“多想一步”的方法,這個方法最大的好處是它不僅僅能幫助你解決一些簡單但較易混淆的實際問題,還能幫你培養(yǎng)一種主動思考的思維方法,幫助你獨立解決很多問題。而這正是化學學習最重要的。

你總依靠老師和同學,知識總歸是他們的,不是你的。你自己想明白了,知識就永遠屬于你了。以后當你遇到問題的時候,自己先想一想,不要直接放棄抵抗然后去問別人,對自己的思維也是一種鍛煉。當然這條路也不能走到極端,不然就成民科了。

實在思考不出來就不要瞎想(瞎想不等于理性思考)了,去請教師長答疑解惑;想出來一些原因也最好和老師交流確認一下正確性,老師們也會很欣賞你這種探索精神的。

下一個要說的是“跳躍思維”的能力。跳躍思維的核心在于做完一道題之后不僅僅拘泥于題目的知識,而是延伸、發(fā)散。

還是舉例子。就在剛剛有同學問我,為什么制取氯化鐵固體不能加熱蒸干氯化鐵溶液。原因是加熱氯化鐵時氯化鐵會水解。

1)我告訴他答案之后繼續(xù)問,這個答案能不能讓你回想起任何有關的化學知識?他想了半天沒想出來,這就是沒有建立起一個知識網(wǎng)。通過這道題你應該能想到很多,比如氫氧化鐵膠體的制備就是把飽和氯化鐵溶液滴入沸水,鐵離子水解。聯(lián)系得多緊密啊。想到這了你就可以順便回顧一下氫氧化鐵膠體的制備方法、物理和化學性質。

2)繼續(xù)發(fā)散你還可以舉一反三。什么樣的離子加熱會水解?什么樣的鹽可以蒸干溶液制得?甚至你還可以發(fā)散到含結晶水固體物質的制備上。有哪些方法可以得到含結晶水的固體?重結晶的操作步驟是什么?當然太往外的這些發(fā)散并非必要,只是用以說明這個發(fā)散是可以幾乎無窮無盡的。

剛才這個例子簡單一些,再來一個比較有難度的例子。有一道題是這么問的:鋁表面有致密的氧化膜,那么能否用它來腌制咸菜?答案是不能,氯離子會破壞鋁的氧化膜。

演示一下這個思維過程:首先,氯離子在溶液中破壞鋁的氧化膜,應該屬于一個離子反應,而且不涉及氧化還原。離子反應的條件是什么?離子濃度減小,一般來說就是生成沉淀、氣體、弱電解質和絡合物。具體這個反應里,不生成氣體、弱電解質,反應環(huán)境是弱酸性,應該也不會有沉淀。于是我們可以推斷,可能是生成了絡合物。這時候我們再回憶一下鋁的絡合物,高中比較常見的是na3alf6(冰晶石)和naal(oh)4(偏鋁酸鈉)。氯離子的性質和氟離子、氫氧根比較接近,推測也產生了絡合物,可能是[alcl4]-或者[alcl6]3-,通過查資料或者問老師,我們可以知道主要產生了[alcl4]-。再進一步的話,我們可以思考為什么鋁容易形成四配位的配合物,而鈉、鎂幾乎不產生配合物呢?原因是alcl3外圍有6個電子,屬于缺電子化合物,而配合的本質是cl-提供2個電子,這樣就形成了8電子穩(wěn)定結構。你看,在上述的思考過程中,我們依次串聯(lián)、回憶了離子反應條件、常見金屬化合物、絡合反應、原子結構、反應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每次這樣的思考都能幫助你加深以往知識點的記憶,還能起到查缺補漏的作用。一次聯(lián)想或許起不到太大最用,但如果你堅持下去,你的知識體系將成為一個高度自洽的關系網(wǎng),這樣你就再也不會感覺到化學知識點散亂無章、無從下手了。

以上是我想說的主要方法,親測好用,但是這是一個慢過程,就像磨刀一樣,需要日積月累,終究會有某一個時刻你突然驚奇地發(fā)現(xiàn)自己的刀竟然如此鋒利。

高一化學教案必修一篇三

2、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

3、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及其應用。

4、物質的量、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粒子數(shù)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兩個基本公式的應用。

課時安排:約15~20分鐘。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摩爾是物質的量的基本單位,認識到物質的量與微觀粒子之間的關系;掌握摩爾質量的概念。

2、理解提出摩爾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涵義。

3、掌握物質的量、摩爾質量、物質的質量之間的關系。能用于進行簡單的化學計算。

過程與方法:

1.培養(yǎng)邏輯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2.培養(yǎng)計算能力,并通過計算更好地理解概念和運用、鞏固概念。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概念的透徹理解,培養(yǎng)嚴謹、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體會定量研究的方法對研究和學習化學的重要作用。

三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在講解今天的內容之前,老師先考考大家對以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

請問物質是由什么組成的啊?

學生答:分子、原子、離子等微粒。

嗯,是這樣的!物質就是由分子、原子或離子等微觀粒子組成的。

那么這些粒子之間有什么共同點呢?

學生答:都很小,都在不停地運動…。

對!它們都很小!

我們知道,物質之間發(fā)生的化學反應都是分子、原子或離子之間按一定的數(shù)目關系進行的。但是這些微粒都太小,顯然我們是不能一個一個將它們取出來進行反應吧!

那大家告訴我,在實驗室里我們是怎樣取用物質來進行化學反應的啊?

學生答:天平稱固體的質量,量筒量液體的體積。

嗯,雖然我們說物質之間發(fā)生的化學反應都是微利之間按一定比例進行的。但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是稱取一定質量(g)或者量取一定體積(ml)的化學物質來進行我們需要的化學反應的。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微觀粒子的數(shù)目和物質宏觀的質量或者體積之間是存在著一定的聯(lián)系的。

今天我們大家就一起來探討它們之間的這種聯(lián)系!

板書課題:物質的量。

學生答:買一盒、買一箱、、、、、

看來同學們都很留心生活啊!如果我們用盒子把粉筆裝起來,那就方便多了。

其實早就有人想到這個“盒子”了!國際科學界是用“物質的量”來“裝”這些微粒的。

物質的量它是一個物理量,就像同為物理量的質量一樣,它也是有符號和單位的。

回憶所學知識,思考并回答老師的問題,緊跟思路,漸漸進入課題。

緊跟課堂節(jié)奏,思考老師的問題,興趣提升。

意識到微觀粒子時需要集團概念的。

通過對物質組成,分子等微觀粒子共性的回顧,讓學生懂的在研究微觀粒子時“集團意識”的重要性。

通過實例,使學生認識到分組達到了使問題簡化的目的。

過渡到物質的量的概念。

板書:一、基本概念。

1、物質的量。

(5)注意:

“物質的量”是一個統(tǒng)一、不可分割的整體,不能增加也不能減少。不能把它理解為“物質的質量”或“物質的數(shù)量”。

摩爾作為物質的量的單位,這一單位只適用于微觀粒子(如分子,原子,離子,電子,質子等),不適用于宏觀物質。

[問]能否說1mol小麥約含有6.02×1023個麥粒?

[練習]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a)1摩爾氧。

(b)1.5摩爾o2。

(d)摩爾是7個基本物理量之一。

(e)0.5摩大米。

那這個“盒子”里到底裝了多少個微觀粒子呢?

國際上規(guī)定,1mol粒子集合體所含的粒子數(shù)與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數(shù)相同,約為6.02×1023個。

并且也給這個數(shù)值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

板書:2、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

跟進老師的節(jié)奏,結合預習開始學習物質的量及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的相關知識;。

正式過渡,讓學生以良好的狀態(tài)進入課題;。

請問你們是怎樣得到2molfe中鐵原子的個數(shù)的呢?

很好!這樣我們就得到了物質的量n、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na與粒子數(shù)(n)之間的關系了:

n=n×na即:n=n/na。

板書:二、基本公式。

n=n×nan=n/n。

高一化學教案必修一篇四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深化對化學反應的本質認識;。

2、使學生理解濃度、壓強等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1、重視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

2、通過探究實驗認識化學平衡與反應限度,并用得到的結論去指導分析和解決時間問題。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有參與化學科技活動的熱情,有將化學知識應用于生產、生活時間的意識,能夠對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和生活問題作出合理的判斷。

教學難點:

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的原因。

教學過程:

[提問]從物質結構(化學鍵)的角度看,化學反應的本質是什么?

[學生思考回答])。

[教師講解]化學反應的過程就是反應物組成微粒重新組合形成新物質的過程。也就是說,就是舊鍵斷裂、新鍵形成的過程。

例如,在2hbr+cl2=2hcl+br2反應中,h—br、cl—cl斷裂,形成h—cl、br—br。

[板書]二、化學反應的實質及條件:

1、化學反應就是舊鍵斷裂、新鍵形成的過程。

[提問]上述反應中,h—br、cl—cl的斷裂是否是自發(fā)產生的呢?

[學生思考討論]。

[講解]分子中化學鍵并不會自發(fā)斷裂的。只有分子間相互碰撞,化學鍵才可能斷裂,反應才能發(fā)生。

[板書]2、反應物微粒間的碰撞是發(fā)生反應的先決條件。

[提問]是否所有的的碰撞都能使化學鍵斷裂、化學反應得以發(fā)生呢?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相關,回答上述問題。

[教師講解]分子間的碰撞與打籃球相似。正如圖2-2所示。圖(1)表示能量不夠;圖(2)表示雖能量足夠,但是沒有合適的取向;圖(3)則表示有足夠的能量和合適的取向,于是發(fā)生有效碰撞。

[板書]。

3、必須是有效碰撞才能發(fā)生反映。有效碰撞的條件是:

1)微粒要有足夠的能量;。

2)有合適的取向。

4、發(fā)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叫做活化分子,具有較高的能量。

[講解]由于活化分子發(fā)生有效碰撞時,化學反應才能發(fā)生。因此,改變反應體系中的活化分子數(shù)目,就能改變化學反應的速率。接下來一起研究外界條件改變如何影響化學反應速率以及引起速率改變的原因。

[板書]三、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引導學生完成實驗2-2]。

[學生完成實驗,并匯報現(xiàn)象]。

[總結現(xiàn)象]加入1mol/l鹽酸的試管中有大量的氣泡產生;而加入0.1mol/l鹽酸的試管氣泡很慢。

[提問]根據(jù)這一現(xiàn)象,同學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思考并歸納]。

[教師講解]濃度大的鹽酸與大理石反應的速率比濃度小的鹽酸與大理石反應的速率大。因此,由此實驗推知,反應物的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大。

[設問]該結論是否適合所有的化學反應?請同學們繼續(xù)完成下列實驗。

補充實驗:往裝有1ml的0.05mol/lna2s2o3溶液的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1ml0.10mol/l、0.50mol/l的h2so4(盡量做到同時加入)。

[學生完成實驗,并匯報現(xiàn)象]。

[講解]濃度大的硫酸與na2s2o3混合后先有沉淀產生;而濃度小的硫酸與na2s2o3混合時產生沉淀的現(xiàn)象要來得慢。由此可以證明,反應物的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大。

[小結]1、在其他條件不變時,反應物的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大。

[提問]為什么增大反應物濃度可以加快反應速率?

[學生先思考討論]。

[講解并板書]原因:濃度增大,單位體積內活化分子數(shù)目增多,有效碰撞次數(shù)增加,反應速率加快。

[學生思考回答]。

[講評](內容略)。

[提問]如果對上述反應體系進行壓縮,反應速率是否回改變?為什么?

[學生討論]。

[教師講解]壓縮體積,使得反應體系內的壓強增大。這一過程如圖2-4所示。壓強增大一倍,其體積將縮小至原來的一半,而體系內分子的數(shù)目保持不變,因此其結構也就使得單位體積中的分子數(shù)增加一倍,換句話說,就是各物質的濃度增大一倍。濃度增大,反應速度也就增大。

[小結并板書]2、在其他條件不變時,增大壓強,反應速率增大。

實質:壓強改變,引起濃度的改變。

適用范圍:僅適用與體系中有氣體物質的反應。

[學生討論]。

[講評]充入he,體系的壓強增加。但是,體系壓強的改變并未引起各物質濃度的改變,因此反應速率將不會發(fā)生改變。請同學們特別要注意:對于壓強的改變,只有引起反應體系中物質濃度的變化才對反應速率產生影響。

[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

[鞏固練習]。

[作業(yè)布置]。

1、復習本節(jié)內容;。

2、預習下節(jié)課內容。

高一化學教案必修一篇五

1.1知識與技能:

2.掌握鈉、鋁、鐵與氧氣的反應。

3.了解金屬鈉與水的反應,會解釋鈉與水反應的各種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

4.設計鐵與水蒸氣反應的實驗裝置,了解鐵與水蒸氣的反應。

1.2過程與方法。

通過鈉在空氣中緩慢氧化和鈉加熱時氧化的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對比能力和分析能力。

1.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充分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喜悅,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2.1教學重點。

1.鈉的氧化反應。

2.鈉與水的反應。

3.鋁與naoh溶液的反應。

2.2課題難點。

1.金屬與氧氣反應規(guī)律。

2.鈉與水的反應,鐵與水蒸氣的反應。

4.鋁與naoh溶液的反應。

教學工具。

教學課件。

一、新課導入。

閱讀教材第46頁第一自然段,回答并解釋原因。

ppt投影金屬元素在地殼中的百分含量示意圖。

學生讀圖,并說出地殼中含量前五位的元素。

歸納整理:地殼中含量前五位的元素:o、si、al、fe、ca。

學生思考回答。

二、新課教學。

歸納整理:金屬的物理性質:有金屬光澤、易導電、易導熱、有延展性。

閱讀教材,觀察并分析第46頁圖3-2,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離子反應的,寫出離子方程式。

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思考、交流,回答。

(1)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物。

(2)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與酸反應放出氫氣。

(3)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

思考與交流:利用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比較na、mg、al、fe的還原性強弱,預測鈉與氧氣反應的條件。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評析。

實驗探究:

1.用鑷子夾取存放在煤油中較大塊的金屬鈉,用濾紙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在玻璃片上,觀察鈉的表面。

2.用小刀從中間切開,觀察鈉的“真面目”:顏色、光澤,感受鈉的硬度,并注意觀察切面的顏色變化。

1.鈉與氧氣的反應。

常溫下:4na+o2=2na2o。

過渡:如果加熱,鈉又有什么變化呢?

實驗探究:

1.用坩堝鉗夾持坩堝放在三角架的泥三角上,用小刀切下綠豆粒大小的鈉塊,用濾紙吸干煤油后放入坩堝中,點燃酒精燈進行加熱。

2.觀察現(xiàn)象和生成的固體顏色、形態(tài)。

歸納整理并板書:

思考與交流:你認為鋁能否與氧氣反應?若能,反應的理由是什么?若不能,依據(jù)是什么?

討論推測:鐵能與氧氣反應,根據(jù)金屬活動性,鋁比鐵活潑,應該能與氧氣反應,但在生產生活中鋁卻不會生銹,也可能不與氧氣反應。

實驗探究:

1.用坩堝鉗夾住一小塊鋁箔,在酒精燈上加熱并輕輕晃動,觀察現(xiàn)象。

2.重新取一塊鋁箔,用砂紙打磨,除去其表面的氧化膜,加熱。

學生觀察、對比、思考,描述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氧化膜熔點高,加熱時氧化膜包裹著的內層鋁熔化而不會滴落。

思考與交流:請解釋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鐵制品需要刷漆或采用其他措施防腐,而鋁制品則不用。

解釋:這是因為鐵銹比較疏松,不能保護內層金屬,而鋁表面的氧化膜比較致密,可以保護內層金屬不被氧化。1.金屬鈉是_______色固體,質地_______,將鈉放在空氣中一會兒,會發(fā)現(xiàn)金屬鈉的表面變暗,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將鈉放在空氣中燃燒,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物的顏色是___________色。

2.保存金屬鈉時,應放在()。

a.水中b.煤油中c.棕色瓶中d.酒精中。

過渡。

實驗探究:在燒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幾滴酚酞溶液,然后放入一小塊鈉。

學生觀察并描述現(xiàn)象。

歸納整理:現(xiàn)象:浮、熔、游、響、紅。

思考與交流:出現(xiàn)上述現(xiàn)象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思考交流回答。

歸納整理:

?。衡c的密度比水小。

熔:反應放熱且鈉的熔點比較低。

游:有氣體生成。

響:生成的氣體能燃燒。

紅:有堿生成。

思考與交流:結合實驗現(xiàn)象,從氧化還原反應的角度分析生成氣體的成分。并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解釋:鈉的化合價升高,必然有一種元素的化合價降低,在水中氧的化合價為最低價不能降低,只能是氫元素的化合價降低,產物為氫氣。

(二)金屬與水和酸的反應。

1.鈉和水的反應。

化學方程式:2na+2h2o=2naoh+h2↑。

離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

思考與交流:設計一個實驗證明鈉與水反應產生的氣體是h2。

實驗設計:

通過點燃生成的氣體來證明。

思考與交流:金屬鈉著火,能否用水滅?為什么?應該如何處理?

學生交流回答。

解釋:不能。因為鈉能與水發(fā)生反應,且生成的氫氣能燃燒,火會更旺,應用沙子蓋滅。

思考與交流:根據(jù)金屬與鹽溶液反應的規(guī)律,請你預測鈉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現(xiàn)象。

學生交流回答。

過渡:下面我們來通過實驗來驗證一下你的預測是否正確。

實驗探究:取一試管,加入少量硫酸銅溶液,再加入一小塊鈉,觀察現(xiàn)象。

歸納整理:現(xiàn)象:有藍色沉淀生成。

思考與交流:根據(jù)金屬與鹽溶液反應的規(guī)律,我們預測應該有紅色固體銅生成,而實驗結果是有藍色沉淀生成,那么沉淀的成分是什么?試解釋產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

學生思考交流回答,教師補充。

歸納整理:當把鈉放入硫酸銅溶液時,由于鈉非常活潑,先與水反應,生成的naoh再與cuso4反應,生成cu(oh)2沉淀。

思考與交流:設計一套實驗裝置,使鐵粉與水蒸氣反應。(提示:從水蒸氣的產生、鐵粉與水蒸氣的反應,反應產物的檢驗等環(huán)節(jié),討論反應裝置的設計。)。

ppt展示幾名學生畫的裝置圖,師生共同分析各裝置的優(yōu)缺點,歸納整理出最佳方案。

實驗探究:按照教材第51頁圖3-9進行演示,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強調實驗中應注意的問題。

2.鐵和水蒸氣的反應3fe+4h2o(g)fe3o4+4h2。

思考與交流:對比鈉、鐵與水的反應條件,以及鈉與鐵的活潑性,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歸納整理:當不同的還原劑和同一種氧化劑反應時,所需要的條件越低,該還原劑的還原性越強。

過渡: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較活潑的金屬在一定條件下能與水反應,那么金屬與酸反應會是怎樣一種規(guī)律呢?下面請同學們回顧初中學習過的金屬與酸的反應,總結金屬與酸反應的規(guī)律。

(三)金屬與酸的反應。

[學生實驗探究金屬與酸的反應情況]。

實驗目的:能否通過實驗的方法比較鎂、鋅、鐵、銅的金屬活動性?

實驗用品:鐵絲、銅絲、鋁條、稀鹽酸、稀硫酸、試管。

實驗要求:

每4名學生為一組,分工合作進行實驗探究,并將全體學生分成a、b兩大組。

a組:取3支試管,分別加入一小段鐵絲、銅絲、鋁條,然后分別加入少量的稀鹽酸(控制相似的實驗條件,即保證同種酸的體積相同),仔細觀察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填寫實驗報告。

b組: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進行類似的實驗。

鹽酸稀硫酸。

2.在實驗的基礎上提出問題:

(2)比較三種金屬分別與鹽酸、稀硫酸反應的難易和劇烈程度,將三種金屬的活動性按由強到弱的順序進行排列。

3.引出金屬活動性順序:從以上實驗可以看出,鐵、鋁能置換出鹽酸或稀硫酸中的氫元素,而銅不能置換出酸中的氫元素。由此得出,這幾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鐵、鋁比銅活潑。而鋁跟酸反應比鐵劇烈,則鋁的活動性比鐵強。

人們經(jīng)過長期的實踐,總結出常見金屬在溶液中的活動性順序如下:

金屬活動性由強逐漸減弱。

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動性就越強;。

學生討論:金屬活動順序中為什么有氫的位置?有何作用?

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能與酸反應放出氫氣,而排在氫后面的金屬不能與酸反應放出氫氣。

[活動天地]。

1).在上面的實驗中,鐵分別與鹽酸、稀硫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硫酸亞鐵,并放出氫氣;鋁分別與鹽酸、稀硫酸反應生成氯化鋁、硫酸鋁,并放出氫氣。試寫出這些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fe+hcl—fe+h2so4—。

al+hcl—al+h2so4—。

2).觀察上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分析這些反應有什么共同特點?

3).得出置換反應定義:由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與另一種化合物,這類反應叫做置換反應。

4).強調:鐵跟稀鹽酸、稀硫酸反應后顯+2價,用鐵鍋炒菜,鐵和胃酸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給人體補充鐵元素,可以預防缺鐵性貧血。

(四)、實驗探究金屬與鹽的反應。

【實驗探究金屬與鹽的反應】。

實驗目的:金屬能否與鹽溶液發(fā)生置換反應?

實驗用品:鋅片、鐵絲、銅絲、硫酸銅溶液、硝酸銀溶液、氯化鈉溶液、試管。

實驗要求:取3支試管,分別加入一小段鋅片、鐵絲、銅絲,然后分別加入適量的硫酸銅溶液、硝酸銀溶液、氯化鈉溶液,仔細觀察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填寫實驗報告。

cuso4溶液agno3溶液nacl溶液。

zn。

fe。

cu。

1).在實驗的基礎上提出問題:

(1)哪些物質之間會發(fā)生反應?反應產物是什么?

(2)對照金屬活動性順序,找出金屬和鹽溶液發(fā)生置換反應有什么規(guī)律?

2).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小結: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位置在前面的金屬可以把位于其后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里置換出來。

(五)、金屬鋁與氫氧化鈉的反應。

2al+2naoh+2h2o===2naalo2+3h2↑。

金屬鋁既能和酸反應也能和堿反應。

(六)、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

1.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動性就越強。

2.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鹽酸、稀硫酸中的氫。

3.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化合物溶液里置換出來。

問題與思考:

在線測試。

1.家用鋁鍋、鐵鍋為什么不能用來長時間盛放酸性食品?下列物質能否發(fā)生反應?寫出能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銀與稀鹽酸。

(2)鋅與硫酸銅溶液。

(3)銅與硫酸鋅溶液。

(4)鐵與稀鹽酸反應。

3.新買的鋁壺用來燒開水時,凡是水浸到的地方都會變黑,這與水含下列哪種鹽有關()。

a.鈉鹽b.鉀鹽c.鈣鹽d.鐵鹽。

4.填寫下列表格。(“混合物”欄中括號內為雜質。)。

混合物除去雜質使用的物質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銅粉(鐵粉)。

fecl2溶液(cucl2)。

5.有x、y、z三種金屬,如果把x和y分別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產生氫氣,y不反應;如果把y和z分別放入硝酸銀溶液中,過一會兒,在y表面有銀析出,而z沒有變化。根據(jù)以上實驗事實,判斷x、y和z的金屬活動性順序。

感悟與收獲。

1.金屬能與氧氣、酸以及某些鹽溶液發(fā)生化學反應。

2.金屬活動性順序能表示常見金屬的化學活動性,還能用來判斷金屬和酸、金屬和鹽溶液之間能否發(fā)生置換反應。

3.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請同學們再來談一談鑒別真假黃金的幾種辦法。

課后反思: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2、科學引導,啟發(fā)學生運用已學過的化學知識設計實驗方案,驗證提出的設想;。

3、集體討論,組織學生在實驗的基礎上比較觀察到的不同現(xiàn)象,分析產生的原因,得出正確的結論。

通過問題、假設、驗證、結論,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逐步懂得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知道觀察和實驗是獲得知識的基本方法,初步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探索勇氣。

實際教學中,通過設計實驗方案,實驗操作、紀錄實驗現(xiàn)象,分析實驗現(xiàn)象這一系列步驟,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和比較分析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鞏固練習。

1.在進行鈉和水反應的實驗中,有如下操作和實驗現(xiàn)象,請根據(jù)鈉的性質解釋說明。

(1)剛用小刀切開的金屬鈉斷面呈_____色,在空氣中放置幾分鐘后發(fā)生的變化為。

________________。

(2)切下來的金屬鈉塊要用吸干煤油后方可放入水中實驗。

(3)金屬鈉塊必須用_______夾取,而不能用手拿取。

(4)金屬鈉塊投入水中后,鈉很快熔成一個閃亮的小球并浮于水面上,這是因為。

(5)鈉小球在水面上迅速游動,這是因為。

(6)如果水中在未加鈉之前已滴入酚酞試液,反應后溶液由無色變?yōu)開___________色,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實驗室里做鈉跟水反應的實驗時,用到的儀器有()。

多數(shù)金屬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具有較強的還原性,在自然界多數(shù)以化合態(tài)形式存在。

分析對比:完成下表。

本課小結。

1.鈉與氧氣在不同條件下反應的現(xiàn)象和產物。

2.不同金屬相同條件下與氧氣反應,反應現(xiàn)象和產物不同。說明與金屬的活潑性有關系。

3.通過鈉與水和鹽的反應,我們知道了鈉是一種很活潑的金屬,性質和其他金屬有所不同。

4.學習了鐵與水蒸氣的反應。

5.總結歸納了金屬與酸反應規(guī)律。

板書設計。

一、金屬與非金屬的反應。

1.鈉與氧氣的反應。

常溫下:4na+o2====2na2o。

加熱條件下:2na+o2na2o2。

2.鋁與氧氣的反應:4al+3o2=2al2o3。

二、金屬與酸和水的反應。

1.鈉與水的反應。

現(xiàn)象:浮、熔、游、響、紅。

化學方程式:2na+2h2o=2naoh+h2↑。

離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

2.鐵與水的反應:3fe+4h2o(g)fe3o4+4h2。

3.金屬與酸的反應。

三、鋁與鹽酸、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

化學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離子方程式:2al+6h+=2al3++3h2↑。

2al+2oh-+2h2o=2alo2-+3h2↑。

【作業(yè)】課本p48、p50科學探究;p53習題1-9。

高一化學教案必修一篇六

最近幾年來,化學高考更注重基礎知識和課本知識的考察,而教材中所涉及到的概念和理論是中學化學的基礎,在整個化學復習中起著奠基、支撐的作用。復習時一定要以課本為本,充分發(fā)揮課本的主導作用,堅決貫徹基礎知識過關的原則??忌欢ㄒY合《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弄清每個章節(jié)的知識點和要求、基本規(guī)律的來龍去脈,及上下章節(jié)內容的關聯(lián)。

不僅要加深對基本概念、基本規(guī)律的理解與運用,而且還要弄清概念、規(guī)律的形成過程。如對于化學反應速率,我們不僅要知道怎樣去計算,還要知道化學反應速率是怎樣來定義的,定義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有哪些等。

2、突出重點,掌握學科主干。

在高考化學復習中,知識點較多、較雜、較廣,要提高復習效率,就必須突出重點,注重化學主干知識。重點即高考的熱點、難點,像電化學當中的電解池和原電池、鹽類水解、電離平衡,化學反應的速率和限度等。這些基本規(guī)律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內容,復習時應當重點把握。另外,平時復習還必須注意一些重要方程式的書寫。

高一化學教案必修一篇七

(一)要科學地閱讀教材和資料書新教材在充分考慮學生心理、生理特征、教育教學原理、學科特點、社會發(fā)展等諸多因素的基礎上精心編制而成的,具有極高的閱讀價值,課前閱讀能把握好重點方能提高聽課效率,課上閱讀使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分析思考問題,發(fā)現(xiàn)疑點,展示其特長,減少惰性,減少兩極分化,課后充分利用資料書,可以及時彌補課堂上因疏忽等原因而產生的疑惑,并使已有的知識得到進一步升華,安排閱讀應抓住時機,應本著閱讀后能解決問題,能在提出新問題,再閱讀再解決問題的原則,通過閱讀仔細推敲,全面準確地領會知識的內涵,明確聯(lián)系,掌握規(guī)律,使知識成塊、成串,逐步培養(yǎng)自學能力。

(二)課上注意學習化學方法,課下注意搞好復習總結高一新教材以化學基本理論開始,指導學生認識概念的涵義,理解概念的本質,明確概念產生、發(fā)展、完善的過程,重視概念的運用和遷移,促使概念系統(tǒng)化,對元素化合物知識指導學生采用對比、歸納的方法找出知識的共性、差異性及遞變規(guī)律,如鹵族元素要要善于從代表物――cl2出發(fā),找出它們之間的相似性、差異性、遞變性、特殊性的歸納方法并加以應用,以掌握科學地學習研究化學的方法。高一新生常出現(xiàn)“一講就會,一做就錯”的現(xiàn)象,究其原因是知識不系統(tǒng),知識點不到位,方法不靈活等,為了避免上述現(xiàn)象,要經(jīng)常復習。

(三)注重培養(yǎng)自己的實驗技能高中學生只具備了一些基本的實驗操作方法和能力,其它各方面的方法和能力還未形成,新教材使用的過程中應有改進實驗的意識,增強動手能力。

所以,請同學們多參加實驗活動,這樣,可以給自己創(chuàng)造一片廣闊的天地,多動手、勤動腦,理論聯(lián)系實際,形成多方面的能力,同時開發(fā)內在的潛力。高中化學與高中化學的銜接問題是高一化學教學中一開始就面臨的一個難題。高一是高中化學學習的關鍵期,千萬不能落后。希記這篇文章能幫助同學們做好初高中化學的銜接過渡,讓大家更好地適應高中的化學學習,提高學習效果。

高一化學教案必修一篇八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了解波蘭巨變、兩德統(tǒng)一的過程;掌握蘇聯(lián)解體的過程,探討東歐巨變、蘇聯(lián)解體的實質和原因;理解多極化趨勢加強的具體內容,探討在此趨勢下過國際關系的特征。

(二)過程與方法:通過歷史資料、歷史圖片,加強學生對抽象歷史知識的理解;通過合作探究,增強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能力;通過思路引領,使學生掌握學習歷史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三)情感價值與價值觀:讓學生認識到社會主義運動雖然遭受挫折,但并不意味著失敗,它是前進道路上的曲折,社會主義建設必須走適合本國國情的道路。

二.重點與難點:

重點:兩極格局的結束和多極化趨勢加強的表現(xiàn)。

難點:兩級格局解體的原因,以及多極化趨勢下和平與動蕩的國際關系出現(xiàn)的原因。

三.教學設計:

導入:

一、東歐劇變和蘇聯(lián)解體。

1、東歐劇變:

【設問】東歐劇變(1)什么變了?——社會制度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1)實質:社會制度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2)表現(xiàn):波蘭劇變、德國統(tǒng)一等。

結合圖片講解波蘭劇變、德國統(tǒng)一。

東歐劇變的方式各有不同,大都是通過選舉和平方式演變的。例如波蘭。1989年西方國家支持的波蘭團結工會在大選中獲勝,組織政府。波蘭開始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另一種和平方式是通過國家的統(tǒng)一來完成的。例如德國。二戰(zhàn)后德國一分為二,即實行社會主義的民主德國,我們稱其為東德和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聯(lián)邦德國,我們稱其為西德。兩者之間以柏林墻間隔。然而在1989年,這道柏林墻已經(jīng)不能阻隔東德公民大量外逃。1990年,兩德統(tǒng)一,統(tǒng)一后的德國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1989年至1990年,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波蘭、匈牙利、民主德國、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國,政權紛紛易手,執(zhí)政四十多年的共產黨、工人黨均喪失統(tǒng)治地位,完全放棄了社會主義的方向。

由此可見,東歐劇變一是時間短,二是變化大。因此我們用東歐劇變來形容。

【設問】(3)東歐劇變的原因?

為什么東歐各國會發(fā)生劇變?

(3)原因:a內部:長期受制于蘇聯(lián),照般蘇聯(lián)模式;。

經(jīng)濟發(fā)展緩慢,導致經(jīng)濟危機;。

各國黨和政府忽視民主和法制。

b外部:蘇聯(lián)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影響;。

西方和平演變政策。

東歐劇變成了兩極格局結束的前奏。1991年,蘇聯(lián)解體,兩極格局結束。

2、蘇聯(lián)解體:

【設問】為何如此一泱泱大國,在1991年轟然倒塌?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下面,我們就先從其解體過程窺探一二。

蘇聯(lián)在斯大林統(tǒng)治期間,建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經(jīng)濟體制,此時已經(jīng)不適應生產力的發(fā)展。為維持世界大國的地位蘇聯(lián)需要改革。1985年,戈爾巴喬夫當選為蘇共中央總書記。他上臺之初,把注意力集中在經(jīng)濟改革上。但是困難重重,無法打開局面。1988年起,他轉而進行政治改革。戈爾巴喬夫提出政治多元化觀點。

但他的改革并不成功,相反加劇了民族矛盾,民族分離活動愈演愈烈,也最終催生了八一九事件的發(fā)生。

這次事變的實質是黨內一些高級干部為社會主義所做的一次失敗的努力。在八一九事件中,蘇軍被葉利欽所控制,也表明了蘇共失去了其在蘇聯(lián)國內的統(tǒng)治地位,蘇聯(lián)的政權性質發(fā)生了變化。

1991年底,俄羅斯等11個蘇聯(lián)加盟共和國的領導人正式宣布成立“獨立國家聯(lián)合體”,同時宣布“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lián)盟”停止存在。兩級格局也隨之瓦解。

【設問】【引導學生討論回答】蘇聯(lián)為何解體?

(2)原因:

內部:1)歷史原因:蘇聯(lián)體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錯誤(根本)。

2)現(xiàn)實原因:戈爾巴喬夫上臺后推行的錯誤路線和政策(直接)。

外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lián)實行“和平演變”戰(zhàn)略。

【問題拓展】我們應該從中吸取什么樣的經(jīng)驗教訓?

經(jīng)驗教訓:

2.建設社會主義必須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努力把經(jīng)濟建設搞上去,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

3.社會主義國家必須不斷深化改革,以解放生產力。同時,在改革中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方向,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不動搖。

4.必須重視國內民族問題,正確處理民族關系。

5.要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權主義,反對強權政治。

6.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以保障經(jīng)濟建設;要搞好執(zhí)政黨的自身建設,堅持黨的群眾路線。

7.必須不斷提高我們的綜合國力,以適應國際競爭的形勢。

二、和平與動蕩并存。

【設問】那么,導致世界動蕩的因素有哪些呢?

下面我們通過一個典型案例進行分析:

1、北約轟炸南聯(lián)盟。

兩極格局結束后,在冷戰(zhàn)陰影掩蓋下的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原南斯拉夫各共和國紛紛宣布獨立。1992年,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個共和國宣布聯(lián)合組成“南斯拉夫聯(lián)盟共和國”,簡稱“南聯(lián)盟”。從圖中可以看出在這個聯(lián)盟中,塞爾維亞是主體。然而在塞爾維亞南部的科索沃地區(qū)恰恰相反,科索沃地區(qū)90%是阿爾巴尼亞族人。阿爾巴尼亞族人要求脫離塞爾維亞獨立,從而引發(fā)了塞、阿兩族的沖突,并釀成流血事件。從此科索沃地區(qū)一直處于動蕩之中。1999年初,科索沃的塞爾維亞警察與當?shù)胤凑溲b又發(fā)生沖突,這次沖突導致40余人死亡。當時歐洲輿論一邊倒的指責南聯(lián)盟政府蓄意對阿爾巴尼亞族進行屠殺。于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高舉著“人權高于主權”的旗號干涉南聯(lián)盟內政。他們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即科索沃高度自治,南聯(lián)盟從科索沃撤軍,北約派多國部隊進駐。這一方案顯然很難被接受,于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向南聯(lián)盟發(fā)動了長達78天的狂轟亂炸。

造成世界局勢動蕩的因素有哪些?

a“冷戰(zhàn)”結束后,一些地區(qū)和國家內部長期壓抑的民族、種族、宗教、領土等矛盾相繼爆發(fā)。

b美國試圖獨霸全球,不斷插手別國事務和地區(qū)爭端。

c國際恐怖主義呈現(xiàn)泛濫趨勢。

三、多極化趨勢的加強。

我比較贊同第三種觀點。

經(jīng)濟決定政治。我們來看一看2000年至2002年世界各國的國民生產總值。

從這張圖表中我們可以看出美國依舊處于世界地位,超級大國的地位并沒有動搖。但與此同時,又有一些新的力量在崛起。因此美國極力構筑的以自己為主導的單極世界的設想很難實現(xiàn)。相反,各種新崛起的力量正把世界向多極化方向推進。

1、歐盟。

2、日本。

日本成為經(jīng)濟大國后,極力爭取聯(lián)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謀求政治大國的地位。

3、俄羅斯。

蘇聯(lián)解體后,俄羅斯聯(lián)邦取代了蘇聯(lián)在聯(lián)合國的地位,并擁有可以和美國匹敵的軍事力量。隨著國內經(jīng)濟的不斷好轉,俄羅斯的國際地位有了很大改善。

4、中國。

中國作為的發(fā)展中國家,致力于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新秩序,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

當然,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各國的經(jīng)濟、政治實力還處于變化之中,多極化畢竟是未來的發(fā)展趨勢,還未形成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國際關系結構。

【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回顧歷史:東歐劇變,蘇聯(lián)解體,兩極格局結束。

我們立足現(xiàn)在:和平與動蕩并存。“一超多強”局面顯現(xiàn)。

我們展望未來:“多極化”趨勢不斷加強。

希望同學們能回顧歷史、立足現(xiàn)在、展望未來,爭取更加和平美好的世界。

高一化學教案必修一篇九

我說課題目是《物質的分類》,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課: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教學內容位于新課標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1第二章《化學物質及其變化》第一節(jié)《物質的分類》。物質的分類是新課程背景下化學教學的新內容之一,簡單分類法及其應用更是伴隨新課程而生的一個內容。課標中要求根據(jù)物質的組成和結構進行分類。在整個高中化學必修1和必修2中,本節(jié)課起到很好的承先啟后、提綱挈領的重要作用。承前啟后意味著學生通過對分類法的學習能夠對以往的化學知識進行系統(tǒng)化的梳理,并且為今后將要學習的更為龐大的化學知識體系奠定重要的基礎。而所謂提綱挈領則是與新課程內容設置的方式改變密切相關。大家知道,新課程打破了以往教材中“族”的概念,而是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類別作為知識編排的主線,就在這樣一種新的教材內容編排體系下,掌握這種分類的方法,以類別的視角去研究化學就顯得尤為的重要。

2、教學目標的確定及依據(jù)。

根據(jù)《化學課程標準》,結合教材,本著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自主、全面、主動發(fā)展的原則,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

根據(jù)物質的組成、性質對物質進行分類,掌握樹狀分類法、交叉分類法兩種方法。

(2)過程與方法。

學會運用分類的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嘗試自主學習,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驗分類在,生產社會中的作用,領悟分類在認識和研究化學物質中的意義,體會科學探究的價值。

3、教學重點:交叉分類法。

教學難點:根據(jù)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

課時安排:1課時。

二、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是剛上高一的學生,處于初高中過渡時期,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基礎還很少。在初中化學的學習中,學生只是簡單掌握了一些化學物質和化學反應。其實,初中階段純凈物、混合物及酸、堿、鹽等的學習,就是物質分類方法的具體應用、但在思維上,學生正從直覺型經(jīng)驗思維向抽象型思維過渡,學生還沒有把分類形成一種方法,沒有形成化學學習的思想。本部分教學內容正好對初中化學中學習過的化學物質及反應進行總結和歸納,并進行適當?shù)耐卣购吞岣?,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化學物質,進而掌握分類方法,形成分類觀。

三、教法、學法分析。

本部分教學內容少,也很簡單,如果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不僅學生沒什么興趣,就是教師自己也覺得教之無味。而新課程理念下我們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來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一個設計者、組織者、指導者,學生處于主動地位,是學習的主角。所以本節(jié)課采用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的“知識問題化、問題情境化”的教學模式,在共享集體成果的基礎上達到對所學知識比較全面、正確的理解,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在采用的活動探究式教學中每一個活動以問題作為情境,采取多種小組活動,通過學生組內的合作與交流,不同小組間的交流與共享,問題得以解決,學生得出相應的結論。

四、教學過程設計。

1、教學流程。

本節(jié)主要教學內容設計為三個模塊,即分類的含義、分類的方法、分類的意義。

模塊1:生活中的化學——分類的含義(思維的發(fā)散階段、分類方法形成的感知階段)。

【問題情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學習中自覺地不自覺地運用分類法對我們身邊的各種物質、用品進行分類。比如垃圾的分類。

【提出學習任務】在2分鐘內盡可能多地寫出你所知道的應用分類法的例子。討論分類的意義。

【學生學習活動】1、1觀看垃圾分類廣告,嘗試對垃圾進行分類;

1、2感受廣告內容,認識分類及分類標準的重要性;

1、3舉出生活中分類的實例,討論生活分類的意義。

設計意圖:以生活垃圾分類作為切入點,讓學生形成思維的發(fā)散,感受生活中的分類所帶來的便捷,并且通過對大量對分類的感性認識上升到對分類標準的理性認識,為更好的解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我們做好了鋪墊。

模塊2:從生活到化學——分類的方法。

【問題情境】拉瓦錫對元素是如何分類的?

【提出學習任務】任務1:對拉瓦錫元素表中已學過的元素進行重新分類;

任務2:對一組化學物質的探究分類。

【學生學習活動】學生分組合作探究學習。學生分組匯報,學生的分類形式會有多種。體會到了分類的含義。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探究活動,自主合作學習,得出分類的概念。我讓同學對一組化學物質的探究分類活動是想要學生明白,其實分類它本身并不是重點,而是我們如何根據(jù)分類對象的特點去尋找分類方法才是關鍵。

模塊3:分類的意義。

問題情境:分類有哪些常見的方法?

提出學習任務:閱讀教材相關內容,分類有哪些常見的方法?它們各自的特點是什么?

學生閱讀思考討論。

通過師生共同交流,體會和理解樹狀分類法和交叉分類法。

設計意圖:本板塊教學內容簡單,學生有能力獨立完成這一教學任務,同時能訓練學生的閱讀、歸納能力。對于兩種方法的特點,要求學生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學生不一定能很好地獨立完成,教師可通過師生交流,幫助學生概括。

五、板書設計。

簡單分類法及其應用。

1、交叉分類法:對同樣的事物按照不同標準進行重復分類。

2、樹狀分類法:對同類物質進行分類。

六、教學評價方式。

本節(jié)課采用了以下幾種評價方式:

1、紙筆評價:重點考查學生運用分類思想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

2、活動表現(xiàn)評價:小組活動記錄單是一種形式。我還設計課后活動記錄檔案袋。

高一化學教案必修一篇十

練即保證做一定的課內練習和課外練習題,它是應用所學知識的一種書面形式,只有通過應用才能更好地鞏固知識、掌握知識,并能檢驗出自己學習中的某些不足,使自己取得更好成績。

此外,當我們把高中化學的大部分內容學完的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化學中時分較多的,是實驗題和計算題,這說明我們的困難主要在于基礎知識掌握的不夠牢固,欠缺綜合性問題解題能力。xx名師化學課程對每個基本概念逐個擊破,在第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講中著重講解了實驗題模塊,第二十九講教授了學生在化學計算題中的解題技巧。

高一化學教案必修一篇十一

2.初步學會用電子式表示簡單的原子、離子和離子化合物。

1.通過分析化學物質的形成過程,進一步理解科學研究的意義,學習研究科學的基本方法。

2.在分析、交流中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敢于質疑,培養(yǎng)獨立思考能力幾與人合作的團隊精神。

發(fā)展學習化學的興趣,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與和諧。

離子鍵、化學鍵。

【教學方法】。

討論、交流、啟發(fā)。

ppt等。

問題:食鹽是由什么微粒構成的?

食鹽晶體能否導電?為什么?

什么情況下可以導電?為。

什么?

這些事實說明了什么?

學生思考、交流、討論發(fā)言。

多媒體展示圖片(食鹽的晶體模型示意圖及熔融氯化鈉和溶液導電圖)。

解釋:食鹽晶體是由大量的鈉離子和氯離子組成。我們知道陰陽離子定向移動。

才能形成電流,食鹽晶體不能導電,說明這些離子不能自由移動。

問題:為什么食鹽晶體中的離子不能自由移動呢?

學生思考、交流、回答問題。

闡述:這些事實揭示了一個秘密:鈉離子和氯離子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而且很強烈。

問題:這種強。

烈的相互作用是怎樣形成的呢?

要回答上述問題,請大家思考氯化鈉的形成過程。

學生思考、交流、發(fā)言。

板演氯化鈉的形成過程。

因為是陰陽離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所以叫離子鍵。鍵即相互作用。氯化鈉的形成是由于離子鍵將鈉離子與氯離子緊緊地團結在一起。

板書:離子鍵:使陰陽離子結合的相互作用。

學生思考、討論、發(fā)言。

歸納:離子鍵是陰陽離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即有吸引力(陰陽離子之間的靜電引力),也有排斥力(原子核與原子核之間、電子與電子之間),所以陰陽離子之間的距離既不能太近也不能太遠。它們只能在這兩種作用力的平衡點震動。

如果氯化鈉晶體受熱,吸收了足夠的能量,陰陽離子的震動加劇,最終克服離子鍵的束縛,成為自由移動的離子。此刻導電也成為可能。

引申:自然界中是否存在獨立的鈉原子和氯原子?為什么?

說明:原子存在著一種“矛盾情緒”,即想保持電中性,又想保持。

發(fā)展的原動力”。問題:還有哪些元素的原子能以離子鍵的方式結合呢?

這種結合方式與它們的原子結構有什么關系嗎?

學生思考、交流、討論。

cao、mgcl2、na2o等。

活動探究:分析氯化鎂的形成過程。

我們把通過離子鍵的結合成的化合物叫離子化合物。即含有離子鍵的化合物叫離子化合物。

板書:離子化合物:許多陰陽離子通過靜電作用形成的化合物。

離子化合物的電子式:naf、cao、mgcl2、na2o、k2s。

列舉兩個,其余由學生練習。

問題:氯氣、水是由什么微粒構成的?

是不是它們的組成微粒間也存在著作用力呢?

學生思考、交流、發(fā)言。

說明:兩個氯原子之間一定是通過強烈的相互作用結合成氯氣分子的,水中的氫原子與氧原子之間一定也存在著很強烈的相互作用。而且這些強烈的相互作用力與離子鍵有些不一樣。我們將這種相互作用叫共價鍵。我們將在下一節(jié)課學習。

我們將物質中這些直接相鄰原子或離子間的強烈的相互作用力統(tǒng)稱為化學鍵。

板書:化學鍵:物質中直接相鄰原子或離子之間的強烈的相互作用。

總結:世界上物質種類繁多,形態(tài)各異。但是我們目前知道的元素卻只有100多種,從組成上看正是100多種元素的原子通過化學鍵結合成千千萬萬種物質。才有了我們這五彩斑斕的大千世界。而這些原子形成物質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即由不穩(wěn)定趨向于穩(wěn)定。這是自然規(guī)律。

課后思考題:

1.認識了氯化鈉的形成過程,試分析氯化氫、氧氣的形成。

2.結合本課知識,查閱資料闡述物質多樣性的原因。

二、共價鍵。

1.概念:原子之間通過共用電子對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價鍵。

2.成鍵微粒:一般為非金屬原子。

形成條件:非金屬元素的原子之間或非金屬元素的原子與不活潑的某些金屬元素原子之間形成共價鍵。

分析:成鍵原因:當成鍵的原子結合成分子時,成鍵原子雙方相互吸引對方的原子,使自己成為相對穩(wěn)定結構,結構組成了共用電子對,成鍵原子的原子核共同吸引共用電子對,而使成鍵原子之間出現(xiàn)強烈的相互作用,各原子也達到了穩(wěn)定結構。

板書:3.用電子式表示形成過程。

講解:從離子鍵和共價鍵的討論和學習中,看到原子結合成分子時原子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這種作用不僅存在于直接相鄰的原子之間,也存在于分子內非直接相鄰的原子之間。而前一種相互作用比較強烈,破壞它要消耗比較大的能量,是使原子互相聯(lián)結形成分子的主要因素。這種相鄰的原子直接強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學鍵。

板書:三、化學鍵。

相鄰原子之間的強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學鍵。

討論:用化學鍵的觀點來分析化學反應的本質是什么?

教師小結:一個化學反應的的過程,本質上就是舊化學鍵斷裂和新化學鍵形成的過程。

作業(yè):

板書設計:

二、共價鍵。

相鄰原子之間的強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學鍵。

高一化學教案必修一篇十二

1、使學生理解數(shù)列的概念,了解數(shù)列通項公式的意義,了解遞推公式是給出數(shù)列的一種方法,并能根據(jù)遞推公式寫出數(shù)列的前幾項。

(1)理解數(shù)列是按一定順序排成的一列數(shù),其每一項是由其項數(shù)確定的。

(2)了解數(shù)列的各種表示方法,理解通項公式是數(shù)列第項與項數(shù)的關系式,能根據(jù)通項公式寫出數(shù)列的前幾項,并能根據(jù)給出的一個數(shù)列的前幾項寫出該數(shù)列的一個通項公式。

(3)已知一個數(shù)列的遞推公式及前若干項,便確定了數(shù)列,能用代入法寫出數(shù)列的`前幾項。

2、通過對一列數(shù)的觀察、歸納,寫出符合條件的一個通項公式,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通過由求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及良好的思維習慣。

(1)為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列的興趣,體會數(shù)列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可由實際問題引入,從中抽象出數(shù)列要研究的問題,使學生對所要研究的內容心中有數(shù),如書中所給的例子,還有物品堆放個數(shù)的計算等。

(2)數(shù)列中蘊含的函數(shù)思想是研究數(shù)列的指導思想,應及早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數(shù)列與函數(shù)的關系。在教學中強調數(shù)列的項是按一定順序排列的,“次序”便是函數(shù)的自變量,相同的數(shù)組成的數(shù)列,次序不同則就是不同的數(shù)列。函數(shù)表示法有列表法、圖象法、解析式法,類似地,數(shù)列就有列舉法、圖示法、通項公式法。由于數(shù)列的自變量為正整數(shù),于是就有可能相鄰的兩項(或幾項)有關系,從而數(shù)列就有其特殊的表示法——遞推公式法。

(3)由數(shù)列的通項公式寫出數(shù)列的前幾項是簡單的代入法,教師應精心設計例題,使這一例題為寫通項公式作一些準備,尤其是對程度差的學生,應多舉幾個例子,讓學生觀察歸納通項公式與各項的結構關系,盡量為寫通項公式提供幫助。

(4)由數(shù)列的前幾項寫出數(shù)列的一個通項公式使學生學習中的一個難點,要幫助學生分析各項中的結構特征(整式,分式,遞增,遞減,擺動等),由學生歸納一些規(guī)律性的結論,如正負相間用來調整等。如果學生一時不能寫出通項公式,可讓學生依據(jù)前幾項的規(guī)律,猜想該數(shù)列的下一項或下幾項的值,以便尋求項與項數(shù)的關系。

(5)對每個數(shù)列都有求和問題,所以在本節(jié)課應補充數(shù)列前項和的概念,用表示的問題是重點問題,可先提出一個具體問題讓學生分析與的關系,再由特殊到一般,研究其一般規(guī)律,并給出嚴格的推理證明(強調的表達式是分段的);之后再到特殊問題的解決,舉例時要兼顧結果可合并及不可合并的情況。

(6)給出一些簡單數(shù)列的通項公式,可以求其項或最小項,又是函數(shù)思想與方法的體現(xiàn),對程度好的學生應提出這一問題,學生運用函數(shù)知識是可以解決的。

高一化學教案必修一篇十三

1.了解居室裝修中常用的幾種材料的主要成分及其應用。

2.掌握水泥、玻璃、陶瓷的主要化學成分、工業(yè)制備及用途。

3.學會根據(jù)居室不同房間的特點選擇適當?shù)难b飾材料。

4.了解居室裝修可能帶來的污染及防止或減少污染的方法。

【情感目標】。

通過對居室裝修材料的探究,使學生認識到化學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及科技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的美好情感。

【重點難點】。

1.了解居室裝修中常用的幾種材料的主要成分及其應用。

2.掌握水泥、玻璃、陶瓷的主要化學成分、工業(yè)制備及用途。

3.學會根據(jù)居室不同房間的特點選擇適當?shù)难b飾材料。

【教學過程】。

【討論】。

1.為什么要進行裝修?裝修材料的作用是什么?

2.廚房、衛(wèi)生間的裝修主要用到哪些裝修材料?為什么要選擇這些材料進行裝修?

3.起居室即客廳的裝修主要用到哪些材料?為什么要選擇這些裝修材料?

4.陶瓷、水泥的主要化學成分是什么?生產陶瓷、水泥的主要原料是什么?

一、廚房、衛(wèi)生間的裝修。

【提問】你知道家庭裝修中都用了哪些人造石材嗎?

廚房、衛(wèi)生間、地面:防滑瓷磚。

墻面:?;u、拋光磚裝修。

屋頂:鋁合金等光潔板材為宜。

衛(wèi)生潔具:易清洗的陶瓷產品。

陶瓷。

【講述】。

裝修的目的是保護主體結構,延長建筑物的使用壽命;保證室內使用功能,創(chuàng)造一個舒適、溫馨、安逸、理想的居住環(huán)境和工作場所。除此之外還能改善環(huán)境功能、聲音功能和藝術功能。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及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影響著人們的精神生活。廚房、衛(wèi)生間、起居室的裝修都要用到瓷磚。瓷磚堅硬、耐磨、耐水,不會腐朽霉變,便于清洗。瓷磚的種類、花色品種也多,便于選擇使用。(展示陶器和精美瓷器的照片或看投影、錄像)。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合稱。陶瓷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發(fā)明。大約距今一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發(fā)明了陶器。

生產陶瓷的主要原料是:黏土、長石、石英。黏土是自然界的硅酸鹽巖石經(jīng)過漫長的風化作用形成的。黏土的主要化學成分可表示為:xal20,ysi02yh:o。不同的黏土x、y、z的比例不同。高嶺土是黏土礦物中的一種,又叫瓷土,瓷土的質量和燒制技術決定著瓷器的質量。

瓷磚的優(yōu)點:堅硬、耐磨、耐水、不會腐朽霉變,便于清洗。

陶瓷的制作原料:主要是以黏土、長石、石英為主要顏料經(jīng)過粉碎、成型、煅燒等過程的制品.

陶瓷的種類、性能與應用。

1.釉面磚:是用陶土或瓷土淋上釉料后燒制成的面磚.釉面細膩,光亮如鏡,便于擦拭清洗.尤其適用于廚房、衛(wèi)生間以及衛(wèi)生條件要求非常嚴格的環(huán)境的裝修.

2.通體磚:是不上釉,燒制后對表面打磨,使其有很好的防滑性和耐磨性的面磚.一般說的“防滑地磚”大部分是通體磚。

3.拋光磚:通過通體磚拋光處理而成的面磚,薄輕但堅硬,非常耐磨。

4.?;u:是一種高溫燒制的瓷質磚,是所有瓷磚中最硬的一種。

人造石材的應用:

人造大理石:廚房、衛(wèi)生間裝修常常使用人造石材.例如,廚房的臺面和衛(wèi)生間的臺面和盆材等使用的人造大理石就是人造石材.用不飽和樹脂加入礦物填料、顏料和少量引發(fā)劑,經(jīng)過一定的加工,可以制成色彩美麗的人造大理石.

人造大理石具有足夠的強度和剛性,以及耐水、耐腐蝕、耐老化、無輻射等優(yōu)點.

人造瑪瑙:以氫氧化鋁代替其他礦物填料制成的具有一定透明性、色彩柔和的仿瑪瑙制品.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氫氧化鋁、顏料制成的人造石,質量則更好.

二、起居室的裝修。

1.玻璃。

思考:生產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是什么?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寫出制造普通玻璃時發(fā)生的比學反應方程式。

[講述】生產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石英砂、純堿、石灰石,玻璃成分可表示為:

6si02.na2o.cao。

2.涂料。

【講述】涂料可分為天然涂料和合成涂料兩大類。天然涂料的使用具有悠久的歷史。但天然涂料資源有限,在建筑裝修中幾乎都使用合成涂料。合成涂料中的關鍵材料是成膜物質——高分子合成樹脂。為減少溶劑對環(huán)境的污染,現(xiàn)在家庭墻面裝修大量使用的是水溶性乳膠漆。

【學生活動】根據(jù)烯烴雙鍵能發(fā)生加聚反應的原理,自己寫出醋酸乙烯酯和丙烯酸發(fā)生聚合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講述】醋酸乙烯酯一丙烯酸共聚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

涂料的應用非常廣泛。裝修中制作家具或購買的家具都要使用涂料,涂料中的有機溶劑揮發(fā)存在著對環(huán)境的污染問題,因此光固化涂料是性能優(yōu)良的環(huán)保涂料。

思考:涂料的種類、性能與應用?

作用:涂料涂覆在墻壁表面,能形成牢固附著的連續(xù)薄膜,可以起到保護、裝飾和標志的作用.大多涂料都是有機高分子材料.

分類:天然涂料和合成涂料。

涂料的成分:包括成膜物質、顏料、溶劑和助劑。

(1)成膜物質:又稱基料,是構成涂料的基礎.它的作用是將涂料中的其它成分黏結成整體,當涂料干燥硬化后,能附著于被涂物表面形成均勻而堅韌的薄膜.

(2)溶劑:包括有機溶劑(如二甲苯、甲苯、醋酸丁酯等)和水,主要作用是使基料溶解或分散成為黏稠的液體,以便施工.

三、臥室的裝修。

1.木地板。

分類:實木地板和復合地板。

高檔的實木地板多為硬木。木質結構疏松額度實木地板多為樺木、松木、杉木等。在安。

裝前做淋漆表面處理。

經(jīng)濟適用的地板:速生楊木涂上耐磨的聚氨酯硬膜漆做成的木地板。制?。轰從?、木。

屑、小徑材料粉碎后用脲醛樹脂或糠醛樹脂黏結、模塑、熱壓成型形成基層,然后再起上面。

再黏結壓制一層印刷紙基的三聚氰氨樹樹脂裝飾面。

【討論】臥室的地面裝修都有哪些方法?黏合劑都有哪些用途?黏合劑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講述】臥室的地面裝修可以鋪木地板,木地板又可分為實木地板、復合木地板、竹木地板。也可以采用鐐地磚,然后貼地板革或鋪地毯。生產復合木地板和各種復合板材時都要用到大量的黏合劑,黏合劑又叫膠黏劑,簡稱膠。生產家具和進行裝修時也要用到黏合劑。

2.粘合劑。

種類:

1.天然黏合劑糨糊膠水骨膠皮膠魚鰾膠。

2.合成黏合劑一般由黏料(基本組成,決定黏合劑的黏結性能)、固化劑、填料和其。

它添加劑組成.

常見黏合劑熱固性樹脂、熱塑性樹脂、合成橡膠、混合型黏料。

【討論】起居室和臥室的墻面都有哪些裝修方法?你認為哪種裝修方法好?說出理由。

四、室內環(huán)境污染。

化學污染:來自人造板材、涂料和黏合劑等釋放的有機物如甲醛、苯、甲苯、丙酮等。

物理污染:可吸入顆粒、電磁波。

生物污染:細菌、病毒。

放射性污染:氡。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進行居室裝修的人越來越多,但裝修后的居室美觀卻未必舒適。裝修用的材料越多,可能帶來的污染物就越多。使用劣質裝修材料,有的造成主人長年患病,有的甚至造成施工人員中毒暈倒。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環(huán)保意識的增強以及監(jiān)管力度的加大,綠色環(huán)保型裝修材料會越來越多。為確保健康,一定不要購買劣質材料進行裝修。裝修好的房子最好請環(huán)保部門進行室內空氣質量檢測,并通風換氣一定時間以后再居住。

高一化學教案必修一篇十四

(一)學習目標確定的依據(jù)。

必修模塊要求選修模塊要求。

《課程標準》要求《模塊學習要求》《課程標準》要求《模塊學習要求》。

能列舉合金材料的重要應用。

1、能列舉鋁合金材料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應用。

2、了解銅合金在工業(yè)生產和高科技領域的應用。

認識金屬與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異,知道生活中常見合金的組成。

1、認識金屬與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異。

2、知道生活中常見合金的組成。

(二)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能列舉鐵合金材料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應用。

(2)了解銅合金在工業(yè)生產和高科技領域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運用合金材料在生活中的應用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2)對教材和教師給出的合金信息進行分類歸納概括,引導學生信息加工。

(3)體驗科學知識和社會生活的互相影響的過程。

(4)通過完成小論文,體驗科學研究和收集整理信息的過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多種多樣的活動,鼓勵學生積極提出問題,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疑、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并通過相互交流、角色扮演的活動,增進感情,培養(yǎng)合作的精神。

(2)通過金屬材料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實例,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熱情和求知欲,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服務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學重難點分析。

材料發(fā)展的歷史從生產力的側面反映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文明使,鑒于金屬材料在一個國家的國民經(jīng)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和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所以本節(jié)主要學習合金的性能、常見合金的組成和重要用途、如何正確選用金屬材料等。此外金屬材料自身還在不斷發(fā)展,傳統(tǒng)的鋼鐵工業(yè)在冶煉、澆鑄、加工和熱處理等方面不斷出現(xiàn)新工藝。新型的金屬材料如高溫合金、形狀記憶合金、儲氫合金、永磁合金、非晶態(tài)合金等相繼問世,大大擴展了金屬材料的應用范圍。所以介紹金屬材料面臨的挑戰(zhàn),激發(fā)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基于以上觀點確立教學重點為:

(1)生活中鐵合金及銅合金的主要成分及性能定為本節(jié)的知識重點;

(2)培養(yǎng)學生的獲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是教學的重點;

(3)解決怎樣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是教學重點。

難點為:

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

三、教學內容安排。

(一)本節(jié)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節(jié)內容是在初中介紹的金屬和金屬材料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和提高。金屬種類選了“鈉、鋁、鐵、銅”,具有代表性:除鈉外,其他三種金屬都是常見金屬,學生有感性的認識,能與日常生活中金屬的應用相結合。鑒于金屬材料在國民經(jīng)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編寫一節(jié)金屬材料的內容,以體現(xiàn)教科書內容的時代性,反應教學與生產、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

(二)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jié)課是人教版化學1第三章第三節(jié)教學內容,是金屬知識的應用,密切聯(lián)系生產、生活實際。教學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通過實物、圖片、錄象等展示,讓學生對金屬材料形成一個初步概念再學習。

合金的性能、常見合金的組成和重要用途。

第二部分:再通過金屬材料及有關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初步認識合理使用金屬材料的意義。

合金以及金屬材料的內容學生在初三已有一定知識基礎,課標要求也僅為“能列舉鐵合金材料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應用,了解銅合金在工業(yè)生產和高科技領域的應用”故不應過多介紹各種合金材料組成、性質、用途,以致過多使用課堂資源。應該著力開展實踐活動(小論文要延伸至課外,做好動員和指導即可),組織好關于選用材料的討論。這些教學內容充分體現(xiàn)了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理應獲得相應的重視和教學資源。

四、教學資源建議。

(一)利用大量的圖片信息和視頻材料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的教學中,可展示常見鐵和銅金屬材料的實物,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展示多種金屬材料的圖片或視頻,以幫助學生加深對合金等金屬材料的認識。

(二)引用大量的生活中的事例。

(三)可充分利用相關網(wǎng)站。

五、教學方法、學習指導策略。

這節(jié)課在“知識與技能”上要求不高,教學的.重點是如何在課堂教學中以知識為載體落實“過程與方法”實現(xiàn)“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教學過程中建議靈活地應用多種學習方式,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有機結合起來,組織多樣化的學習活動。

1.獨立思考。

2.交流討論。

3.展示交流。

4.學生小結。

六、教學資源建議。

(一)上網(wǎng)查閱我國材料科學的發(fā)展史。

(二)可上網(wǎng)查閱相關資料,就是否應該停止使用鋁質飲料罐交流討論。

(三)任選你感興趣的關于合金的課題進行調查,完成一篇關于合金的小論文。

七、課堂評價建議。

對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的達成度,可以通過活動表現(xiàn)評價表的方式進行。

小組成員:

小組分工:

評價的內容評價細目結果備注。

abc。

主題選擇1、為什么選擇此設計思路?

2、對能否完成好此設計思路是否進行論證?

活動過程評價1、學生的參與意識。

2、分析問題的思路是否清晰?

3、收集資料對所學知識的學習、理解是否有恰當?shù)膸椭?/p>

資料收集與整理1、小組成員能否分工?通過多種手段收集相關資料?

2、能否對收集資料進行有序的分類整理?

3、收集的資料是否充分并能圍繞設計思路?

交流與表達1、能否對所選設計思路作準確、有條理的表達?

2、能否對他人觀點做準確、恰當?shù)难a充?

3、能否對他人的觀點提出合理的質疑并能正確回答他人質疑?

整體評價1、參與意識。

2、合作意識。

3、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4、交流表達能力。

5、查閱和整理資料能力。

6、處理現(xiàn)場提問的應變能力。

整體表現(xiàn)評價結果。

高一化學教案必修一篇十五

一、教學目的:

1.了解鈉的物理性質、結構及用途。

2.掌握鈉的化學性質、存在和保存方法。

3.認識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存在、保存和用途的思維方法。

4.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及化學美。

二、教學重點:鈉的化學性質。

三、教學用品。

四、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法。

五、教學過程。

(引言)在人類已發(fā)現(xiàn)的一百多種元素中,有一類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都為1的活潑金屬,由于它們的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可溶于水的強堿,因此,又將它們統(tǒng)稱為堿金屬。

(板書)第二章堿金屬。

(設問)堿金屬的家庭成員都有哪些呢?(學生閱讀課文有關內容后回答,并寫出其元素符號)。

(過渡)本節(jié)課我們就來討論堿金屬中具有代表性的金屬——鈉。

(板書)第一節(jié)鈉。

(學生實驗)請用鑷子從你們桌上的試劑瓶中取出一小塊鈉,并用濾紙吸干表面的液體(注意:不可用手接觸),放在玻片上,用小刀切割,并仔細觀察新切面的顏色(把切下的一小塊鈉留在玻片上)。

(設問)你們看到了什么現(xiàn)象?說明了鈉的哪些性質?(鈉的新切面呈銀白色,有金屬光澤,能用刀切,說明鈉的`硬度小)。

[板書]一、鈉的物理性質。

顏色狀態(tài)硬度熔點密度導電性。

(展示)用玻管截取的鈉的樣品。

[演示]鈉的導電性實驗。把電極兩端插入瓶里的金屬鈉中,接通電源,可以發(fā)現(xiàn)串聯(lián)在線路上的燈泡發(fā)亮,提起電極,燈泡熄滅。(說明鈉的導電性很強)。

[學生實驗]觀察留在玻片上鈉新切面顏色的變化(鈉表面變暗,失去光澤。)。

(設問)為什么在密封的玻管內的鈉能保持光亮的銀白色,而我們剛才切割的鈉卻不能呢?(玻管隔絕空氣,剛切割的鈉卻與空氣充分接觸,說明鈉與空氣中的物質發(fā)生了反應)。

[板書]二、鈉的化學性質。

1.鈉與氧氣等非金屬反應。

(講解)na在常溫下可被空氣中的o2氧化成na2o,純凈的na2o是一種白色粉末。

(教師)請大家寫出鈉和氧氣反應生成氧化物(氧化鈉)的化學方程式。4na+o2====2na2o(白色固體)。

[思考]一塊鈉如久置在空氣中會發(fā)生哪些變化?

(教師)下面我們改變鈉與氧氣的反應條件,觀察現(xiàn)象是否同上。

(學生實驗)切一小塊鈉用濾紙吸干表面液體,放在石棉網(wǎng)上加熱,觀察現(xiàn)象。

(請一個同學描述所看到的現(xiàn)象,其他同學補充)(鈉首先融化成球狀,然后燃燒,產生黃色火焰,生成一種淡黃色固體)。

(現(xiàn)象分析)鈉融化成球狀說明什么?(鈉的熔點低)生成淡黃色固體說明在加熱時鈉與氧氣生成了一種與氧化鈉不同的物質,這種物質是過氧化鈉(na2o2)。

2na+o2=△===na2o2(淡黃色固體)。

(思考)根據(jù)na與o2反應生成na2o和na2o2的條件,分析比較na2o與na2o2的穩(wěn)定性。

(結論)na2o2比na2o穩(wěn)定。

[講解]鈉與氧氣反應條件不同,產生了不同的現(xiàn)象,生成了不同的產物。

(設問)鈉除了能和前面所述的非金屬單質o2反應外,還能和哪些非金屬單質反應?

(學生回憶初中學過的na與cl2的反應)。

(講解)另外,鈉還可以和硫單質反應,甚至發(fā)生爆炸,生成na2s。

[過渡]鈉在空氣里很容易燃燒,如果鈉著火,能否用水來滅火?

(實驗)向你們桌上盛水的小燒杯里滴入幾滴酚酞,然后投入切下的一小塊鈉(注意鈉塊只要綠豆大小,不要用手接觸金屬鈉),并蓋上表面皿,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浮、熔、游、紅)。

(教師)請大家根據(jù)上述實驗現(xiàn)象,討論以下問題:

(投影)1.鈉為什么會浮在水面上?

2.鈉為什么會熔化成一個小球?

3.小球為什么會在水面上游動?

4.滴入酚酞后溶液為什么會變色?

5.保存鈉的無色液體是否是水?

(學生討論及回答)。

(教師)通過以上實驗及討論結果,請大家歸納出鈉的性質。

[板書]2.鈉與水反應。

(演示實驗)在錐形瓶中裝滿水和帶有大頭針、漏斗和導管的膠塞做na與水反應的實驗,并檢驗生成的氣體。

(教師)由實驗現(xiàn)象可知,鈉與水反應還生成了h2。

[板書]2na+2h2o====2naoh+h2↑。

(投影討論)1.根據(jù)以上實驗討論及分析,你覺得鈉的化學活性怎樣?并與初中所學金屬活動順序表相比照。

2.分析上面各反應中,na元素化合價的變化,能否從原子結構方面來說明?

(結論)1.鈉的化學性質非?;顫姡c金屬活動順序表相一致。

2.鈉在上述反應中,化合價均由0價變?yōu)?1價,這是由于鈉原子的最外層只有一個電子之故,因此,鈉在化學反應中易失電子,具有還原性,是一種強還原劑。

(設問)通過對鈉的性質的討論,并參閱課本有關內容,回答以下問題:

(投影)1.鈉元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態(tài)存在?為什么?主要存在于哪些物質中?

2.怎樣保存金屬鈉?為什么要這樣保存?

3.鈉有哪些用途?

(板書)二、鈉的存在及用途。

學生回答,投影并板書)1.鈉在自然界以化合態(tài)存在,主要存在于nacl、na2so4等物質中,由于鈉的性質活潑,所以須密閉保存,少量鈉保存在煤油中。

2.鈉的用途。

a.制過氧化物。

—k合金用做原子反應堆的導熱劑。

c.制稀有金屬如ti、ta、ni等。

d.制高壓鈉燈。

(小結)鈉是一種化學性質活潑的金屬,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態(tài)存在,有著廣泛的用途。

布置作業(yè)。

1.鈉能否和cuso4溶液發(fā)生置換反應?說出理由。

2.鈉著火以后能否用水來滅火?

3.試分析鈉在空氣中久置所發(fā)生的變化及現(xiàn)象。

高一化學教案必修一篇十六

1.了解韓愈關于尊師重道的論述和本文的思想意義。

2.學習借鑒本文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3.積累文言知識,掌握實詞“傳、師、從”,虛詞“以、也、則、于、乎、所以”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區(qū)別古今異義詞語。

4.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yǎng)謙虛好學的風氣。

教學重點和難點。

1.了解文章的整體思路。

2.學習本文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并解題]。

1、同學們,你們每節(jié)課都要喊“老師好”,用此表示心中對老師的尊重。古人也曾用“天、地、君、親、師”來表達對老師的尊重。“天”和“地”都是虛的,教師是排在國君和父母一之后的,實際上名列第三位,可見其重要性*。教師是傳播人類文明的使者,沒有教師,人類的文明之火就無法傳遞下去。那么,老師的作用是什么?為什么要從師學習?擇師的標準又是什么呢?讓我們走進韓愈的《師說》來探個究竟吧!

2、關于“說”

“說”,古代議論、說明一類的文章的總稱,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種文體。它與“論”無大異,所以后來統(tǒng)稱說理辨析之文為論說文?!段恼卤骟w序說》指出:“說者,釋也,解釋義理而以己之意述之也?!笨梢?,“說”屬于議論文的范疇??梢韵葦⒑笞h,也可以夾敘夾議,一般為陳述自己對某種事物的見解?!罢f”與“論”相比要隨便些。像《捕蛇者說》《馬說》《愛蓮說》都屬“說”一類文章?!罢f”,古義為陳述和解說,因而對這類文體都可以按“解說……的道理”來理解。《師說》意思是解說關于“從師”的道理。中學階段出現(xiàn)的這種體裁的文章有:《愛蓮說》、《馬說》等。

3、古文運動。

古文運動,實際是以復古為名的文風改革運動,韓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載道”、“文道結合”的觀點,主張學習先秦、兩漢“言之有物”、“言貴創(chuàng)新”的優(yōu)秀散文,堅決摒棄只講形式不重內容華而不實的文風。本文第4段他贊揚李蟠“好古文”,就是指愛好他們倡導的那種古文。韓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響文壇,還熱情地鼓勵和指導后進寫作古文。經(jīng)過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終于把文體從六朝以來浮艷的駢文中解放出來,奠定了唐宋實用散文的基礎。

二、[走進作者]韓愈(768——824),字退之,河陽(今河南孟縣)人。祖籍昌黎,因為昌黎韓氏是望族,所以后人又稱他為“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稱“韓吏部”。死后謚“文”,也稱“韓文公”。他幼年貧窮,刻苦自學,25歲中進士,29歲以后任宣武節(jié)度使屬官、后來任國子監(jiān)祭酒、吏部侍郎等職,中間曾幾度被貶,他的整個中年時代是不得志的。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反對六朝以來浮華艷麗的文風,竭力主張“文以載道”,提出了“惟陳言之務去”、“辭必己出”的口號,對當時和后世的影響極其深遠。

韓愈不僅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而且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許多為人們所傳誦的優(yōu)秀散文。他的散文,題材廣泛,內容深刻,形式多樣,語言質樸,風格剛健,氣勢雄壯,因此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后世尊他為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之首。

三[探尋背景]這是韓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論說文。文章論述了從師表學習的必要性*和原則,批判了當時社會上“恥學于師”的陋習,表現(xiàn)出非凡的勇氣和斗爭精神。

中國古代的學校教育十分發(fā)達,從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學。韓愈寫這篇文章時35歲,正在國子監(jiān)任教。那么,韓愈為什么說“古之學者必有師”,“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原來他聽說的“師”,有其獨特含義。既不是指各級官府的學校老師,也不是指“授之書而習其句讀”的啟蒙教師,而是指社會上學有所成,能夠“傳道受業(yè)解惑”的人。韓愈既以這樣的人自我標榜,也以好為人師而著稱?!缎绿茣繁緜髡f他“成就后進士,往往知名。經(jīng)愈指授,皆稱韓門弟子”。

唐代,魏晉以來的門閥制度仍有沿襲。貴族子弟都入弘文館、崇文館和國子學。他們無論學業(yè)如何,都有官可做。韓愈寫《師說》的社會背景,可以從柳示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的一段話里看出。柳宗元說:“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如是者數(shù)矣?!庇纱丝梢?,韓愈作《師說》,大張旗鼓地宣揚自己的觀點,是難能可貴的。

實際上,可以把《師說》看作韓愈提倡“古文”的一個莊嚴宣言。六朝以來,駢文盛行,寫文章不重視思想內容,講求對偶聲韻和詞句華麗,盡管也產生了一些藝術成就很高的作品,卻導致了文學創(chuàng)作中浮一靡一之風的泛濫。這種風氣,直到中唐仍流行不衰。在唐代,韓愈不是第一個提倡“古文”的人,卻是一個集大成者。他無論在文學理論還是在創(chuàng)作實踐上,都有力地促成了“古文運動”的興起、發(fā)展,并身體力行,培養(yǎng)了大批有志于古文創(chuàng)作的年輕人。

四.[語篇脈絡梳理]語篇品讀。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p>

古代求學的人一定有老師。老師,(是)靠(他)來傳授真理、講習學業(yè)、解釋疑難的。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知識和道理的,誰能沒有疑難呢?有了疑難而不向老師求教,那些疑難就始終無法解決了。生在我前頭的人,他懂得真理和知識本來就比我早,我應該向他學習;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真理和知識比我早,我也應該向他學習。我(向他們)學習的是真理和知識,哪管他們的年齡比我大還是比我小呢?因此不管地位貴賤,不管年紀大小,真理和知識在哪里,老師也就在哪里。

高一化學教案必修一篇十七

教材分析:金屬、非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構成了許許多多的物質,形成了豐富多彩的世界。要想了解物質世界,了解化學,就要從構成常見物質的元素知識開始。金屬元素知識是中學化學的基礎知識,也是學生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經(jīng)常要接觸、需要了解和應用的基本知識。這些知識既可以為前面的實驗和理論知識補充感性認識的材料,又可以為化學2介紹的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化學反應與能量元素等理論知識打下重要基礎;也可以幫助學生逐步掌握學習化學的一些基本方法;還能使學生真正認識化學在促進社會發(fā)展、改善人類的生活條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鈉和鋁與氧氣的反應。

(2)知道鋁的氧化膜對內部金屬的保護作用。

2.過程與方法。

(1)能夠對金屬鈉常溫下能否與氧氣反應和鋁能否在空氣中燃燒作出假設。

(2)能夠根據(jù)所作的假設設計實驗,并加以驗證。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感受金屬與人們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

(2)通過對金屬鈉、鋁性質的科學探究,發(fā)展學習化學的興趣,樂于探究物質變化的奧秘。

(3)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增強學好化學、服務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教學重點:(1)鈉的氧化反應。

(2)鋁的氧化膜的驗證和鋁的氧化膜對內部起著保護作用。

教學難點:鈉與氧氣反應的產物分析。

教學方法:實驗——探究——討論——歸納。

教學準備:鈉塊、小刀、鑷子、濾紙、表面皿、自制裝置、鋁片、火柴、酒精燈、三角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美麗的焰火往往可以烘托節(jié)日的氣氛,五顏六色的焰火猶如空中綻開的花朵。那么,同學們在欣賞這美麗的焰火之余,有沒有想過焰火的五顏六色從何而來呢?原來呀,就是往煙花里面加入了含有不同金屬元素的化學物質,比如發(fā)出黃色火焰的就是加入了含有鈉元素的化學物質,發(fā)出紫色火焰的就是加含有鉀元素的化學物質,發(fā)出綠色火焰的就是加入含有銅元素的化學物質,而我們所說的鈉、鉀、銅都屬于金屬元素,其實人類對金屬的研究從古代就開始了,東漢的馬踏飛燕體現(xiàn)了青銅器與工藝的完美結合,再遠到法國的埃菲爾鐵塔近到中國發(fā)射的神七,都體現(xiàn)了人類對金屬的研究從來沒有停止過腳步,今天我們就沿著前人的腳步也進行金屬相關性質的一些研究。

推進新課:

引入:多媒體課件展示金屬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的比例圖。

學生活動:觀看多媒體課件,初步了解金屬在地殼中的含量。

設問:地殼中排在前四位的元素分別是哪些?

學生活動:觀察金屬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的比例圖回答問題。

設問:在自然界中,絕大多數(shù)金屬以化合態(tài)形式存在,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金屬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較少,易失去電子,因而化學性質活潑。

設問:結合初中知識,回憶金屬可與哪些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

學生活動:回憶、討論、作答。

思考交流:觀看課本第45頁圖3-2分析這些反應,并寫出這些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歸納:(1)金屬與氧氣反應:如:fe、al、cu等絕大多數(shù)的金屬都可以與氧氣發(fā)生反應。

(2)金屬與酸反應:金屬活潑性順序表中h以前的金屬;越活潑的金屬與酸反應越劇烈。

(3)金屬與一些鹽溶液反應:活潑金屬置換較不活潑金屬。

板書:2al+3cuso4=al2(so4)3+3cu。

2mg+o2=2mgo。

cu+2agno3=cu(no3)2+2ag。

mg+2hcl=mgcl2+h2。

過渡:金屬的這些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將是我們今后研究某一金屬的出發(fā)點和立足點,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金屬與非金屬的反應。

板書:一、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講述:其實初中我們就已經(jīng)學過了一些金屬跟氧氣的反應,今天我們將在此基礎上,先來研究活潑金屬鈉與氧氣的反應。

展示:向學生展示一小塊金屬鈉,用濾紙吸干表面的煤油后,用刀切去一端外皮。

引導探究: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討論金屬鈉的顏色、光澤,感受鈉的硬度。

注意事項:1、凡是接觸鈉的用具都必須是干燥的。

2、取用鈉后剩余的鈉應放回原瓶,殘余的鈉的碎屑不能隨意丟棄。

設問:同學們有沒有注意到新切開的鈉表面在空氣中發(fā)生什么變化?

(設計意圖與預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

學生活動:通過實驗現(xiàn)象簡單描述出鈉的'物理性質。

板書:1、鈉的物理性質。

色、態(tài)銀白色光澤、固體硬度較小。

密度比水小熔、沸點較低。

導熱、導電性良好。

設問:新切開的鈉表面顏色為什么會變暗?請同學們畫出鈉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學生活動:分組討論、交流,小組代表交流結果。

小結:鈉非?;顫?,在空氣中會發(fā)生變化,因此要保存到石蠟油或者煤油中,以隔絕空氣。鈉與氧氣發(fā)生反應生成白色的氧化鈉。

(設計意圖與預期目標)。

使學生開始接觸“結構決定性質”的化學思想。

板書:2、鈉與氧氣的反應。

4na+o2=2na2o。

學生活動:分析上述反應的化合價變化以及電子轉移情況,并用雙線橋法表示。

實驗探究:把一小塊金屬鈉放在改進的實驗裝置中,加熱,指導學生觀察現(xiàn)象。

板書:2na+o2=na2o2。

設問:通過na與o2反應的不同產物,我們得出什么結論?

小結:反應物相同時,如果反應條件不同,則生成物有可能不同。

設問:剛才我們是把活潑金屬鈉進行加熱,如果換成活潑金屬鋁會怎樣呢?

實驗演示:鋁粉在空氣中劇烈燃燒,發(fā)出強光。

實驗探究:請一位同學上臺演示課本第48頁“科學探究”實驗,并描述觀察到的現(xiàn)象。

板書:3、鋁與氧氣的反應。

4al+3o2=2al2o3。

合作探究:鋁片沒有發(fā)生燃燒的原因。

小結:活潑金屬容易與氧氣反應,在表面生成一層氧化膜。有的氧化膜疏松,不能保護內層金屬,如鐵銹;有的氧化膜致密,可以保護內層金屬不被繼續(xù)氧化,如鎂、鋁等。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第49頁“資料卡片:鋁的氧化膜”。

講述:活潑的金屬在空氣中易于氧氣反應,生成一層氧化膜,像鎂、鋁這樣的金屬會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膜,從而保護內層金屬不被繼續(xù)氧化。

(設計意圖與預期目標)。

通過自學課本內容,讓學生了解化學在生活中的應用,使其產生對化學知識的親近感。

練習反饋:(投影)。

1、在地殼中含量最大的金屬元素是()。

a、鋁b、鐵c、銅d、金。

2、金屬鈉應該怎樣保存?

3、na2o2與na2o誰更穩(wěn)定?

(設計意圖與預期目標)。

使學生在學習完知識后,及時進行鞏固,并檢驗學生學習效果。

課堂小結: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鈉、鋁與氧氣的反應,知道了鋁的氧化膜對內部金屬的保護作用。隨著我們學習的深入,我們會掌握更多的知識,進一步的開拓視野。下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學習金屬與酸和水的反應。

布置作業(yè):課本習題1、2、3、4。

板書設計:

金屬與非金屬的反應。

一、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1、鈉的物理性質。

色、態(tài)銀白色光澤、固體硬度較小。

密度比水小熔、沸點較低。

導熱、導電性良好。

2、鈉與氧氣的反應。

4na+o2=2na2o2na+o2=na2o2。

3、鋁與氧氣的反應。

4al+3o2=2al2o3。

高一化學教案必修一篇十八

一、設計思想:

根據(jù)新課程要求,在教學中要注重實驗探究和交流活動,學生所需掌握的知識應通過學生自己實驗探究和教師引導總結得來,真正把學生作為主體確立起來。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構建課程內容問題化,引導學生在問題情景中尋找問題、解決問題。盡量把學生帶入“真實”的問題中去,充分利用高中生具有強烈的探究世界的動機,關注身邊的人與事,關注社會層面的問題和自然界真實問題。

本節(jié)課的教材依據(jù)是蘇教版高一年級必修二專題二第三單元《化學能與電能的轉化》。原電池是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學生對“電”有著較豐富的感性認識。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以及電學、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和氧化還原反應等知識,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電池入手,通過各種電池的展示,提出疑問:這些電池是如何產生電流的?調動學生主動探索科學規(guī)律的積極性。再通過實驗探究,引導學生從電子轉移角度理解化學能向電能轉化的本質以及這種轉化的綜合利用價值。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內容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在整個中學化學體系中,原電池原理是中學化學重要基礎理論之一,是教學大綱和考綱要求的重要知識點。因此,原電池原理教學在整個中學化學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在本章教學中,原電池原理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說是承前啟后,因為原電池原理教學是對前三節(jié)有關金屬性質和用途等教學的豐富和延伸,同時,通過對原電池原理教學過程中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分析、歸納、總結,從而從本質上認清金屬腐蝕中最主要的電化學腐蝕的原因,為后續(xù)金屬腐蝕的原因分析及尋找金屬防護的最佳途徑和方法提供了理論指導。

(二)教材內容分析。

教材從實驗入手,通過觀察實驗,而后分析討論實驗現(xiàn)象,從而得出結論,揭示出原電池原理,最后再將此原理放到實際中去應用,這樣的編排,由實踐到理論,再由理論到實踐,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三、學情分析:

原電池原理及構成原電池的條件是本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該內容比較抽象,教學難度大,學生一時難于理解。引入新課時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電池入手,通過各種電池的展示,引導學生根據(jù)所學知識分析產生電流的原因,再通過鋅、銅與硫酸的簡單組合,實驗探究體驗電流的產生,引出原電池的概念。再利用分組實驗的方式探究原電池的工作原理、構成條件。同時從電子轉移的方向確定原電池正極、負極,電極上發(fā)生的反應,并寫出電極反應式、電池總反應。認識到可以利用自發(fā)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中的電子轉移設計原電池,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所用。在此基礎上介紹一些常見的化學電源,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四、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原電池原理和構成條件,正確判斷原電池的正負極。

熟練書寫電極反應和總反應方程式,并能設計較簡單的原電池。

通過探索實驗、現(xiàn)象比較、設疑誘導、知識講授和鞏固練習,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自學能力。

通過對實驗的探索,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作用,并且培養(yǎng)學生不斷追求科學真理的精神;通過多媒體畫面,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各種電池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及廢舊電池對環(huán)境的危害,使學生了解社會、關心生活、關注環(huán)境,增強主人翁意識。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2965892.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