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鳥教案設計意圖(實用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8 07:17:11
翠鳥教案設計意圖(實用20篇)
時間:2023-11-18 07:17:11     小編:夢幻泡

教案能夠指導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果。在教案編寫過程中,要注意教學內容之間的聯(lián)系和銜接,形成系統(tǒng)的教學過程。這些教案范文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展示。

翠鳥教案設計意圖篇一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2、那你對翠鳥有哪些了解呢?(它是我國東南部常見的候鳥。頭大體小,嘴長,有棱角,末端尖銳,常棲息水邊的樹枝或巖石上,有海漁業(yè)。)。

(1、學生不知道,那么你們想不想認識翠鳥,和它交朋友呢?)。

(2、看來大家對翠鳥的了解還真不少,我相信你們學了《翠鳥》這篇課文后,對翠鳥一定會有更加深入地了解,你也會更加喜歡翠鳥。)。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字音,讀通課文。遇到特別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然后讀給同桌同學聽一聽。

2、生字檢查。

3、生字會讀了,我相信讀起課文來就暢通無阻了,現(xiàn)在誰愿意把課文讀給大家聽。

4、讀了課文咱們就和翠鳥交上了朋友,喜歡翠鳥嗎?課文中的作者也和我們一樣特別喜愛翠鳥,文中就有一句話告訴我們了,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用----劃出來。

(我們真想捉一只翠鳥來喂養(yǎng)。)。

自己讀讀這句話,把小作者喜愛翠鳥的語氣讀出來。

誰自告奮勇愿意來讀?一起讀。

是呀!小作者那么喜歡翠鳥,真想捉一只來喂養(yǎng),他為什么這么喜歡翠鳥呢?

就讓我們一起去看一段錄像,聽一聽錄音,想一想小作者為什么會這么喜歡翠鳥?

誰來說一說?

三、細讀課文,挖掘含義。

1、好,這節(jié)課我們就重點來研究翠鳥的美麗,課文的哪幾自然段描寫了翠鳥的美麗?(1、2)。

2、找得真準,我們就仔仔細細來讀讀這兩節(jié),想一想哪些句子寫出了翠鳥的美麗?

在這些句子中你最喜歡讀哪幾個句子,為什么?

a、它小巧玲瓏,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下面,長著一張細長的嘴。

你為什么喜歡讀這句話?(寫出了翠鳥的小巧、可愛。)。

你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板書:小巧玲瓏)。

讀讀這一節(jié),哪些地方描寫了翠鳥的小巧玲瓏,找出有關詞語。(板書:紅色的小爪透亮靈活的眼睛細長的嘴)。

你能不能把翠鳥的小巧玲瓏,可愛的樣子讀出來呢?自己讀一讀。

誰來讀?我們一起試一試。

過渡:你還喜歡讀哪幾個句子?或翠鳥的美麗除了他的顏色鮮艷,還表現(xiàn)在哪里?

b、頭上的羽毛像橄欖色的頭巾,繡滿了翠綠色的花紋。

背上的羽毛像淺綠色的外衣。

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襯衫。

t、你為什么喜歡讀這句話?(顏色美、寫成人一樣)(板書:頭上橄欖色)。

t、這一節(jié)中像這樣的句子還有嗎?

t、你能說說這兩句話好在哪里嗎?(板書:背上淺綠色腹部赤褐色)。

t、是呀!運用恰當?shù)谋扔骶涫乖瓉淼木渥痈由鷦有蜗螅旅胬蠋焷砜伎即蠹遥凑l能把這幾個句子說得生動形象。

孔雀那長長的尾巴像,真!

這頭象的身子像,腿像。

小白兔的眼睛像,多。

t、誰能讀好這三句話呢?四人小組讀一讀,選出讀得最好的同學。

一起讀。

t、再看看第2節(jié),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先總起后分述)。

(板書:顏色鮮艷)。

t、像這樣總分結構的段落,我們該怎樣學習呢?一起來單元提示。(出示單元提示)。

自己讀單元提示,同桌之間討論一下,像這樣的段落該怎樣學?

誰來說?(劃出句子)。

一起讀這句話。

t、小結:課文的第2自然段,就是先總說翠鳥的顏色鮮艷,然后從頭上、背上、腹部的羽毛進行具體描寫怎樣鮮艷。

t、現(xiàn)在,你能不能看著板書來說一說翠鳥的顏色非常鮮艷。

同桌之間試試看。指名說。一起說。

3、同學們,小作者喜歡翠鳥不但因為翠鳥長得美麗,還有其他更重要的原因呢,是什么呢?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學習。

四、拓展延伸,進行說話訓練。

仿照第2自然段的樣子,按照總分結構寫一段話。選擇其中的一個總起句,四人小組說一說。指名說。

我們的校園真美麗?。?/p>

我的玩具娃娃真可愛!

我們的教室真干凈呀!

翠鳥教案設計意圖篇二

教學目標:

1、會認15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了解翠鳥的外形特點及生活習性。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描寫翠鳥捕食小魚時動作敏捷的句子。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培養(yǎng)學生保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激發(fā)學生喜愛動物,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和說明的,以及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教學重點:

1、運用綜合識字方法學會本課的15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2、通過學習課文對翠鳥外形和行動的描寫,體會翠鳥外形特點和動作靈敏之美,學習作者的觀察順序和方法。

教學難點:

1、學習課文的同時感悟翠鳥的美及人類要愛護、保護鳥類的道理。

2、體會翠鳥的外形特點與捕魚本領之間的關系,透過具體的語句感受作者對鳥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師:老師對“翠鳥”的“翠”很感興趣,不知道這個“翠”什么意思?小朋友查查字典看。

生:“翠”的意思是“綠色”。

師:那翠鳥是不是只有一種顏色--綠色呢?大家讀一讀課文,找一找有關句子。

生:我從課文的第二自然段知道翠鳥的顏色不是只有一種,而是有很多種,是很鮮艷的。

(生讀第二自然段)板書:鮮艷。

師:“鮮艷”是怎樣的?

生1:鮮艷就是有很多種顏色,不是只有一種。

生2:鮮艷就是顏色很顯眼,很艷麗。

生3:鮮艷就是別人一看就喜歡的,很吸引別人的顏色。

師:對呀,那么,翠鳥身上到底有哪些顏色那么鮮艷呢?把描寫顏色的詞用你喜歡的符號標出來。

討論后師板書:橄欖色、翠綠色、淺綠色、赤褐色。

師:翠鳥身上有那么多顏色,為什么人們要叫它翠鳥呢?

生1:我知道了,因為翠鳥只有頭上有一點橄欖色,腹部有點赤褐色,其他的都是翠綠色和淺綠色,所以叫它翠鳥。

生2:因為翠綠色和淺綠色都是綠色,翠鳥身上綠色最多,所以叫它翠鳥。

師:對呀,翠鳥身上的顏色以綠色為主,還有橄欖色和赤褐色,漂亮嗎?喜歡它嗎?那么把你喜歡翠鳥的語氣讀出來,試試看。

師:我們來研究一下作者的寫法,讀一讀“學習提示”。

師:你知道了什么?

生:第二自然段是用先總起后分述的方法寫的。

師:請你讀一讀總起句。

師:你認為這個句子的關鍵詞是什么?

師:你從這里體會到了作者對翠鳥有一種怎樣的感情?

師:作者很喜歡翠鳥,你喜歡翠鳥嗎?(生齊:喜歡)你把你喜歡它的感覺讀出來。

師:翠鳥除了顏色很可愛外,還有什么也很可愛呢?讀一讀第一自然段。

師:你覺得翠鳥還有什么也很可愛?

師:它為什么喜歡停在水邊的葦稈上呢?

生:因為它要捕魚。

師:所以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我發(fā)現(xiàn)翠鳥“小巧玲瓏的身子”、“透亮靈活的眼睛”和“一張細長的嘴”都對捉魚有好處。

師:所以它有一個外號叫--釣魚郎,又叫--魚狗。

師:看圖,你能看著圖向大家介紹一下翠鳥嗎?

指導教師:祁建華。

翠鳥教案設計意圖篇三

1、了解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的特點,進而理解這些特點和翠鳥捉魚本領的關系,初步知道翠鳥的特點是為了適應環(huán)境而漸漸形成的,教育學生懂得愛鳥、護鳥。

2、學習作者觀察的順序和抓住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

3、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課文中的一些詞語。

4、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優(yōu)化課堂結構。

5、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1-3自然段。

教學重點。

抓住描寫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的詞句,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的觀察順序和觀察方法。

課前準備:多媒體(教學錄像)、投影儀。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形象感知,導入新課。

播放關于翠鳥的教學錄像,直觀形象地認識翠鳥,進而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1、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2、學生互相交流難點字詞。

3、分組分段朗讀課文。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1、投影翠鳥,學生自讀,思考:這段寫翠鳥的什么?(外形)。

2、提示:課文從三個方面描寫了翠鳥的外形,是哪三個方面呢?

3、四人小組自學。

4、交流討論,教師適時點撥。

(1)第一句:寫了翠鳥愛停在葦稈上。突出外形特點:“紅色的小爪子”。

(2)第二--五句:寫翠鳥的顏色。用一個詞概括(“鮮艷”)。

重點理解:作者是怎樣把翠鳥的顏色鮮艷寫具體的?

頭上:橄欖色頭巾,翠綠色花紋。

背上:淺綠色的外衣。

腹部:赤褐色的襯衫。

聯(lián)系上文,理解“鮮艷”的意思(形容顏色又鮮明又美麗)。

思考:為什么作者用“頭巾”“外衣”“襯衫”來打比方?體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一種感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3)第六句。

學生自讀句子,找出能概括本句的詞語(小巧玲瓏)。

“小巧玲瓏”是什么意思?哪些地方能看出它小巧玲瓏?

眼:透亮靈活。

嘴:又尖又長。

聯(lián)系上文理解“小巧玲瓏”(形容又小又靈巧精致)。

5、結合板書,小結本段。

6、指導訓練朗讀。

板書設計:

紅色的小爪子。

外形顏色鮮艷頭上(頭巾)背上(外衣)腹部(襯衫)。

小巧玲瓏眼(透亮靈活)嘴(又尖又長)。

第二課時。

一、試背第一自然段。

二、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齊讀課文,思考主要寫了什么?(翠鳥的活動特點)。

2、學習第二自然段。

自讀,理解每句話寫了翠鳥活動的特點。

第一句:動作敏捷。

(1)“貼著水面疾飛”說明翠鳥飛得低而快。重點理解“貼”和“疾”。

(2)“一眨眼,又輕輕地停在葦稈上了?!闭f明翠鳥停得急而輕。在停與飛的對比中感受翠鳥的動作敏捷。

第二句:專心機警。

抓重點詞體會,如:“一動不動”“注視”“等待”

通過比較“看著水面”與“注視著水面”而理解“注視”(集中注意力看)。

播放翠鳥飛與停的慢鏡頭,讓學生具體感知。

3、學習第三自然段。

播放翠鳥捉魚的過程,學生自讀課文,思考這段寫了什么?(翠鳥捉魚的過程)。

提示學生從翠鳥捉魚的過程中找出翠鳥活動的兩個特點。

第1、2句:銳利的眼睛。

抓住“悄悄”“露”“盡管……還是……”體會。并理解“銳利”(尖銳鋒利,指感覺靈敏)。

第3、4句:行動迅速敏捷。

勾出捉魚的動作:“蹬開”“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貼著”“飛走”。從捉魚過程中體會到(1)翠鳥的動作熟練連貫,不猶豫不落空。(2)動作在一瞬間完成,連機靈的小魚也沒反應過來??梢姶澍B行動迅速敏捷。

“只有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蕩漾?!比敹挒槭裁磽u晃?(翠鳥蹬開葦稈去叼魚)水波為什么蕩漾?(魚兒被翠鳥叼出水面)。

提示:“搖晃”和“蕩漾”的時間都不可能太長,而翠鳥卻完成了離開葦稈到叼起小魚飛走的一連串動作,這說明(翠鳥的迅速敏捷)。這是作者從側面寫出了翠鳥的迅速敏捷。

4、、討論:翠鳥捉魚的本領與它的外形有什么關系?

啟發(fā):(1)翠鳥為什么能停在葦稈上“一動不動地注視著泛著微波的水面”?(因為它有一雙能“緊緊抓住葦稈”的小爪子。)(2)翠鳥為什么目光“銳利”,能發(fā)現(xiàn)機靈的小魚?(因為它有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3)翠鳥為什么能在疾飛中叼起水中的小魚?(因為它有一張“又尖又長”的嘴。)(4)翠鳥的羽毛以綠色為主,這對它悄悄等待捉魚有什么作用?(與草、樹的顏色相近而有掩護的作用,不易被發(fā)現(xiàn)。)。

總結:翠鳥捉魚的本領是由它的外形決定的,并且是由它外形各部分的特點整體發(fā)揮作用的結果。

5、結合板書,小結本段。

6、訓練朗讀。

板書設計:

活動1、迅速敏捷:疾飛。

2、專心機警:注視。

捕魚1、眼睛銳利:悄悄。

2、行動迅速:蹬、叼、飛。

第三課時。

一、朗讀第1--3自然段。

二、指名簡要概述已學內容。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在欣賞了翠鳥美麗的外形和捉魚的精彩表演之后,你會產生什么想法呢?引入學習第一句。

“真想捉一只翠鳥來飼養(yǎng)”強調“真想”,感受那種非常喜愛、迫不及待的心情。

2、但這種想法可能嗎?引入學習第2--6句。

理解“陡峭”,板書“打消想法”。

3、導讀:于是,我們只能……。

從“遠遠地看著”“希望它……多停一會兒”中感受對翠鳥的喜愛。板書“希望”。

4、進行愛鳥、護鳥教育。

思考討論:假如你有機會接近甚至捉到了翠鳥,你該怎么辦?

6、齊讀。

四、總結全文。

五、指導背誦。

板書設計:

真想。

打消想法喜愛翠鳥。

希望。

翠鳥教案設計意圖篇四

引導幼兒比較兩種物體的高矮,懂得高與矮的比較是相對的。培養(yǎng)幼兒比高矮的興趣,發(fā)展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懸掛氣球,同樣大小的紅色、綠色大長方體積木各一塊,兩張小雞和小鴨圖片,一把貼絨小椅子。

2.每人一份高矮不同的材料:紅色、綠色的小長方體積木、圓柱體積木各若干,木珠若干,大小不同的量杯各一個,套管、盤子各一個。(盤子的正面有方格,反面有凸釘)。

活動過程:

集體活動:

1.誰拍到了氣球。

請甲乙兩名幼兒來拍懸掛著的氣球(不能踮起腳或跳躍),可看到甲拍到了氣球,乙卻拍不到。(教師為什么甲拍到了氣球,乙卻拍不到——引出比高矮話題)。

2.與同伴比高矮。

幼兒兩兩組合比高矮(也可以和老師比),講出誰高、誰矮或兩個人一樣高。自由交換伙伴再比,可多次進行。(教師:甲和乙比,甲高乙矮;甲和丙比,甲矮丙高)。

3.比用具。

4.比積木。

教師出示紅色、綠色長方體大積木各一塊,變換擺放方法,讓幼兒觀察比較:兩塊積木平放——一樣高;紅積木豎起來,綠積木平放——紅高綠矮;紅積木平放,綠積木豎起來——紅矮綠高。教師拿掉紅積木,問:綠積木是高還是矮?(幼兒無法比)由此使幼兒懂得了一種物體不能比出高矮,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體之間才能比出高矮來。

分組操作:

幼兒人手一份高矮不等的材料進行比較。

1.讓幼兒用同樣方法將相同數(shù)量的小長方體積木在桌子上搭高。(教師問:你們誰搭得高,誰搭得矮?幼兒:一樣高)。

2.讓幼兒將相同數(shù)量的木珠穿入套管,再插在凸釘盤上,相互比高矮。(教師:看看誰插得高,誰插得矮?幼兒:一樣高)。

3.讓幼兒將大小不同的兩只量杯比高矮。(教師問:哪只高,哪只矮?幼兒:大杯高,小杯矮)。

4.請幼兒把6塊紅圓柱體積木搭在一起,再把5塊綠圓柱體積木搭在一起,然后比一比。(教師:哪個高,哪個矮?幼兒:紅圓柱體積木比綠圓柱體積木高。教師:用什么方法能讓紅圓柱體積木比綠圓柱體積木矮呢?幼兒:拿走兩塊紅圓柱體積木,或加上兩塊綠圓柱體積木就行了)。

演示游戲:

教師出示小雞、小鴨的圖片(遮住下半部分)玩游戲。(教師用小雞的口吻說我小雞高,你小鴨矮。教師然后又用小鴨的口吻說:不,我小鴨高,你小雞矮)。

雞從椅子上取下來與小鴨比,使幼兒懂得比高矮必須在同一平面上。延伸活動:

教師讓幼兒到操場上去找任何一種物體與自己比高矮。如,讓幼兒比過后說,我和大樹比,樹高我矮;我和欄桿比,我高欄桿矮。教師提醒幼兒要站在同一平面上做比較。

教師請幼兒回家后和爸爸、媽媽分別比高矮,如果小朋友和爸爸、媽媽三個人一起比高矮,該怎樣比?把比的方法告訴大家。

翠鳥教案設計意圖篇五

1.學習本課生字詞語,積累優(yōu)美詞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3.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及按觀察順序描述的方法。

4.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增強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重點。

學習邊讀邊想象畫面,了解翠鳥的美麗、可愛、機敏,理解作者的觀察、描寫方法。

教學難點。

翠鳥的外形特點和翠鳥的捉魚本領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收集有關翠鳥的文字資料、圖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激趣導入。

放一段鳥叫的聲音,讓學生說說是什么聲音?播放鳥的圖片,然后板書課題(翠鳥)。

二、明確學習目標,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準字音。

2.想想課文是從哪幾方面描寫翠鳥的。

3.讀了課文,你明白了哪些內容?請同學回答。

三、播放翠鳥圖片,說說翠鳥漂亮嗎?什么樣的翠鳥才漂亮?在課文中找一找,讀給同學們聽。

四、播放翠鳥漂亮的圖片讓學生觀看,學生反復讀第一自然段。

五、過渡:翠鳥不僅長得十分漂亮而且還是捉魚的能手呢,聽讀二、三自然段,然后比一比,誰把翠鳥讀活了?把你喜歡的詞和句子畫下來。

學生自由讀二、三自然段,指導讀出翠鳥動作的敏捷、靈活、神速。

六、觀看翠鳥捉魚的敏捷、靈活、神速。

1.自由讀最后兩個自然段,邊讀邊想,提出不懂的問題。

2.學生可能提出下列問題:

(1)老魚翁怎么知道我們想捉翠鳥?

3.有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讀來理解,有的問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各抒己見。

4.指名讀最后兩個自然段。

5.觀看翠鳥的住處和其它的野生動物圖。

八、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自然段。

九、總結學習本課收獲。

十、課后活動。

1.舉行背誦比賽。

2.用彩筆話靜態(tài)的或動態(tài)的翠鳥。

翠鳥教案設計意圖篇六

1、能利用小椅子做運動,學會跨障礙跑。

2、樂于參與競爭,有初步的集體榮譽感。

活動準備。

1、人手一把小椅子。

2、音樂、小粘貼。

活動過程。

一、入場,熱身活動。

小朋友,跟各位老師打招呼,老師帶領幼兒做椅子游戲熱身。

二、自由探索,提升經驗。

剛才我們用小椅子做了一個很好玩的游戲,孩子們玩的開不開心?(開心)小朋友們想一想小椅子還有哪些玩法?幼兒自由探索(走、跑、跳、騎大馬、跨等),請個別幼兒進行展示。

我們還可以幾個小朋友合作,看我們的椅子還有什么更好的玩法?(激發(fā)幼兒大膽想象)請個別幼兒進行展示,幼兒嘗試。

今天來了一位神秘的小客人,小朋友們看是誰啊?(小鹿)小鹿今天要教小朋友們一個新本領,把椅子放倒,小朋友跑著從椅子上單腿跨跳(教師示范),小朋友們,想不想試一下,請小朋友把你們的小椅子按老師的方式擺好,按自己身上的粘貼分成兩隊,第一名幼兒從起點出發(fā),跨跳完成后,跑回原點拍下一名幼兒的手,最先跑完的一隊獲勝(注意關注體弱和膽小的幼兒,鼓勵并給與幫助)。第一輪游戲結束后,教師總結幼兒在比賽中遇到的問題,再次進行比賽。

三、參與競爭,相互鼓勵。

我們的本領都學得很不錯了,那接下來我們就進行一場冠軍爭奪賽。要想奪得冠軍,必須要克服困難,首先一起看一下有哪些困難:經過小河、跨過障礙、繞過樹林取得笑臉獎牌。

教師介紹比賽規(guī)則:將幼兒分成兩組,每組的第一名幼兒先出發(fā),闖過難關,取得一枚粘貼,然后原路返回,拍下一名幼兒的手,下一名幼兒再出發(fā),依次進行。最先全部取得獎牌的一隊為獲勝隊。(為獲勝隊鼓掌喝彩,為沒有獲勝的隊鼓掌鼓勵)。

四、放松運動。

把小椅子移至場地邊上。聽輕音樂,放松身體。

五、結束,退場。

翠鳥教案設計意圖篇七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主要介紹了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全文共有四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介紹了翠鳥的外形特點;第2、3自然段描述了翠鳥的活動特點,并講述了翠鳥捕捉小魚的過程;第4自然段介紹了翠鳥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并表達了“我們”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知識梳理。

1、詞語積累:

翠鳥葦稈腹部襯衫透亮又尖又長清脆一眨眼泡泡逃脫飼養(yǎng)漁翁石壁打消念頭。

2、優(yōu)美句子:

頭上的羽毛像橄欖色的頭巾,繡滿了翠綠色的花紋。

背上的羽毛像淺綠色的外衣。

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襯衫。

設計理念。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進行描寫和說明的,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二是培養(yǎng)學生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本文的教學重點是了解翠鳥外形和動作上的特點。教學難點是體會翠鳥的外形特點與捕魚本領之間的關系,透過具體的語句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學習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翠鳥、葦稈、腹部”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培養(yǎng)學生保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4.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體會關鍵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學習重點。

抓住描寫翠鳥外形和動作的語句,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學習難點。

體會翠鳥的外形與捕魚本領之間的關系,透過具體的語句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第一課時。

一、快樂導入(用時:5分鐘)。

1.導入新課,嘗試審題。

(投影儀出示翠鳥圖片)。

介紹:翠鳥生長在我國東部和南部的許多地方,它不僅美麗,還有高超的捉魚本領,所以人們又稱它“叼郎”。

2.板書課題。

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1.讀課題。

2.思考:

(1)翠鳥是什么樣子的?

(2)翠鳥是怎樣捉魚的?

(3)翠鳥的家在哪里?

二、自學字詞,理清脈絡(用時:15分鐘)。

1.教師總結學生所寫內容,引出:課文是怎樣來描寫翠鳥的呢?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

2.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字詞。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不理解的詞語在小組內尋求幫助。重點指導讀音:“赤”“襯”“衫”是翹舌音。

3.組織學生討論、研究,并進行自主評價。

(1)學生交流“腹”和“泛”的寫法。

(2)臨摹“翠”與“翁”,“稈”與“透”。

4.小組內展示生字、評價哪個字寫得規(guī)范或者哪部分寫得美。

1.學生自由讀課文,與自己所寫內容進行對比,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畫出文中的生字和不理解的新詞。

2.小組合作依次匯報討論怎樣識記生字。

3.學生交流、總結生字的寫法,在老師的指導下寫。

根據(jù)同桌的建議分別再寫一寫。

4.小組長組織評價,誰的字寫得既準確又美觀。

三、熟讀課文,體會情感(用時:10分鐘)。

1.教師指名讀文。

(1)點名讀文。

(2)匯報:你對翠鳥有了哪些理解?

(3)教師整理學生的發(fā)言,啟發(fā)歸納概括:作者寫了翠鳥的哪幾個方面?

2.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作者的感情。

1.(1)幾名學生分自然段朗讀全文,其他學生聽讀課文,識記內容。

(2)學生集體交流獲得的內容。(如:它的顏色鮮艷,能快速地捕獲到小魚)。

(3)學生自主概括文章內容。(如:全文主要介紹了翠鳥的外形和動作特點以及要保護翠鳥這三個方面的內容)。

2.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地方讀給老師和同學聽。

四、品讀課文,探究發(fā)現(xiàn)(用時:10分鐘)。

1.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1)點名讀第1自然段,在頭腦中勾勒翠鳥的外形,都介紹了它哪幾部分?

(2)再自由讀一讀,聯(lián)系上下文,有什么發(fā)現(xiàn)?

(4)教師總結總分式寫法。指出我們的習作中可以嘗試運用這種方法。

2.(1)相機指導朗讀。翠鳥美麗的外形惹人喜愛,讀出喜愛之情,心情要高興。

(2)用填空的形式指導背誦第1自然段。

1.學生合作、交流。

(1)一生讀文,其他學生聽讀課文,勾勒形象。(匯報內容:爪子--羽毛--眼睛--嘴。)。

(2)自由讀文,自主發(fā)現(xiàn)。

(3)師生互動預設。(如,按照由下到上的順序描寫,其中描寫羽毛部分是按照由上到下的順序。比喻句的寫法:比如“頭巾”“外表”等,使語言生動形象,使翠鳥人性化。抓住“顏色鮮艷”的中心句。)。

(4)學生感受這種寫法,并嘗試寫一段話。

2.學生自由朗讀,體會寫法,讀出喜愛之情。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用時:8分鐘)。

1.復習字詞。(出示習題)。

2.回顧第1自然段。

1.完成習題。

2.說一說:(翠鳥的外形……)。

二、樂中探究,樂中交流(用時:22分鐘)。

1.引導學生品讀課文第2、3自然段,了解翠鳥的活動特點。

(1)從哪些詞和句子可以突出翠鳥是捕魚能手。邊讀邊畫。

(2)學生匯報。

2.教師引導學生交流不懂的問題。并深入思考:翠鳥的外貌特點和動作特點之間的關系,結合語句來說。

3.讀第4、5自然段,教師組織學生交流: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句子所包含的人物情感的變化。

4.啟發(fā)思考漁翁的話蘊含什么道理?

5.指導朗讀,讀出喜愛及不舍的感情。

(1)學生畫詞和句子。

(2)結合語句匯報。(翠鳥叫聲清脆,愛貼著水面疾飛。)。

2.小組內交流,匯報。

3.聯(lián)系上下文,匯報人物情感的變化。

(從“真想捉一只翠鳥來飼養(yǎng)”“我們的臉有些發(fā)紅”這些句子中感受到我們的情感變化:喜愛翠鳥--想占為己有--讓翠鳥回歸自然。)。

4.思考老漁翁的話。(真心喜愛翠鳥,就是給它自由。)。

5.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一句話。

三、樂中提升(用時:10分鐘)。

通過學習翠鳥這篇課文我們知道了什么?

翠鳥教案設計意圖篇八

林美珠翠鳥(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積累優(yōu)美詞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3.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及按觀察順序描述的方法;

4.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增強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重點:

學習邊讀邊想象畫面,了解翠鳥的美麗、可愛、機敏,理解作者的觀察描寫方法。

教學難點:

翠鳥的外形特點和翠鳥的捉魚本領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收集有關翠鳥的文字資料、圖片、課件。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出示翠鳥圖片,指名介紹翠鳥外形;

2.全班齊背第一自然段。

二.學習二、三段。

1.出示課件,學生觀看翠鳥捕魚的過程;

2.找出描寫翠鳥捕魚的段落,并指名讀;

3.各組按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學習二、三段;

4.各組進行交流,教師結合學生所講進行指導;

5.朗讀比賽,師生進行評議;

6.有感情地朗讀二、三段。

三.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了解翠鳥外形特點和捉魚本領之間的關系,以及對學生進行愛鳥教育。

四.知識拓展,學生結合自己本節(jié)課的收獲和疑問,自己布置一道家庭作業(yè)。

五.播放歌曲《小鳥,小鳥》。

翠鳥教案設計意圖篇九

1、了解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的特點,進而理解這些特點和翠鳥捉魚本領的關系,初步知道翠鳥的特點是為了適應環(huán)境而漸漸形成的,教育學生懂得愛鳥、護鳥。

2、學習作者觀察的順序和抓住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

3、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課文中的一些詞語。

4、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優(yōu)化課堂結構。

5、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1—3自然段。

教學重點。

抓住描寫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的詞句,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的觀察順序和觀察方法。

課前準備:多媒體(教學錄像)、投影儀。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形象感知,導入新課。

播放關于翠鳥的教學錄像,直觀形象地認識翠鳥,進而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1、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2、學生互相交流難點字詞。

3、分組分段朗讀課文。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1、投影翠鳥,學生自讀,思考:這段寫翠鳥的什么?(外形)。

2、提示:課文從三個方面描寫了翠鳥的外形,是哪三個方面呢?

3、四人小組自學。

4、交流討論,教師適時點撥。

(1)第一句:寫了翠鳥愛停在葦稈上。突出外形特點:“紅色的小爪子”。

(2)第二——五句:寫翠鳥的顏色。用一個詞概括(“鮮艷”)。

重點理解:作者是怎樣把翠鳥的顏色鮮艷寫具體的?

頭上:橄欖色頭巾,翠綠色花紋。

背上:淺綠色的外衣。

腹部:赤褐色的襯衫。

聯(lián)系上文,理解“鮮艷”的意思(形容顏色又鮮明又美麗)。

思考:為什么作者用“頭巾”“外衣”“襯衫”來打比方?體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一種感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3)第六句。

學生自讀句子,找出能概括本句的詞語(小巧玲瓏)。

“小巧玲瓏”是什么意思?哪些地方能看出它小巧玲瓏?

眼:透亮靈活。

嘴:又尖又長。

聯(lián)系上文理解“小巧玲瓏”(形容又小又靈巧精致)。

5、結合板書,小結本段。

6、指導訓練朗讀。

第二課時。

一、試背第一自然段。

二、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齊讀課文,思考主要寫了什么?(翠鳥的活動特點)。

2、學習第二自然段。

自讀,理解每句話寫了翠鳥活動的特點。

第一句:動作敏捷。

(1)“貼著水面疾飛”說明翠鳥飛得低而快。重點理解“貼”和“疾”。

(2)“一眨眼,又輕輕地停在葦稈上了?!闭f明翠鳥停得急而輕。在停與飛的對比中感受翠鳥的動作敏捷。

第二句:專心機警。

抓重點詞體會,如:“一動不動”“注視”“等待”

通過比較“看著水面”與“注視著水面”而理解“注視”(集中注意力看)。

播放翠鳥飛與停的慢鏡頭,讓學生具體感知。

3、學習第三自然段。

播放翠鳥捉魚的過程,學生自讀課文,思考這段寫了什么?(翠鳥捉魚的過程)。

提示學生從翠鳥捉魚的過程中找出翠鳥活動的兩個特點。

第1、2句:銳利的眼睛。

抓住“悄悄”“露”“盡管……還是……”體會。并理解“銳利”(尖銳鋒利,指感覺靈敏)。

第3、4句:行動迅速敏捷。

勾出捉魚的`動作:“蹬開”“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貼著”“飛走”。從捉魚過程中體會到(1)翠鳥的動作熟練連貫,不猶豫不落空。

(2)動作在一瞬間完成,連機靈的小魚也沒反應過來??梢姶澍B行動迅速敏捷。

“只有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蕩漾?!比敹挒槭裁磽u晃?(翠鳥蹬開葦稈去叼魚)水波為什么蕩漾?(魚兒被翠鳥叼出水面)。

提示:“搖晃”和“蕩漾”的時間都不可能太長,而翠鳥卻完成了離開葦稈到叼起小魚飛走的一連串動作,這說明(翠鳥的迅速敏捷)。這是作者從側面寫出了翠鳥的迅速敏捷。

4、討論:翠鳥捉魚的本領與它的外形有什么關系?

啟發(fā):(1)翠鳥為什么能停在葦稈上“一動不動地注視著泛著微波的水面”?(因為它有一雙能“緊緊抓住葦稈”的小爪子。)。

(2)翠鳥為什么目光“銳利”,能發(fā)現(xiàn)機靈的小魚?(因為它有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

(3)翠鳥為什么能在疾飛中叼起水中的小魚?(因為它有一張“又尖又長”的嘴。)。

(4)翠鳥的羽毛以綠色為主,這對它悄悄等待捉魚有什么作用?(與草、樹的顏色相近而有掩護的作用,不易被發(fā)現(xiàn)。)。

總結:翠鳥捉魚的本領是由它的外形決定的,并且是由它外形各部分的特點整體發(fā)揮作用的結果。

5、結合板書,小結本段。

6、訓練朗讀。

第三課時。

一、朗讀第1——3自然段。

二、指名簡要概述已學內容。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在欣賞了翠鳥美麗的外形和捉魚的精彩表演之后,你會產生什么想法呢?引入學習第一句。

“真想捉一只翠鳥來飼養(yǎng)”強調“真想”,感受那種非常喜愛、迫不及待的心情。

2、但這種想法可能嗎?引入學習第2——6句。

理解“陡峭”,板書“打消想法”。

3、導讀:于是,我們只能……。

從“遠遠地看著”“希望它……多停一會兒”中感受對翠鳥的喜愛。板書“希望”。

4、進行愛鳥、護鳥教育。

思考討論:假如你有機會接近甚至捉到了翠鳥,你該怎么辦?

6、齊讀。

四、總結全文。

五、指導背誦。

翠鳥教案設計意圖篇十

1、讓學生感受、體驗作者是怎樣抓住事物的特點來進行描寫的。

2、讓學生體會文中德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上的作用。

3、培養(yǎng)學生愛護鳥類的意識,進行環(huán)保教育。

1、認識翠鳥外形的特點。

2、學習翠鳥抓魚時的動作特點。

(一)導言師問:

生1:可愛。

生2:美麗。

生3:我覺得它很機靈……(老師適時板書:美麗機靈)。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師問:

哦,原來翠鳥給同學們留下了美麗的印象,老師也有同感,那有沒有哪位同學可以告訴老師哪一個自然段是描寫了翠鳥的美麗的?趕快找出來。

生答:第一自然段描寫了翠鳥的魅力。

師:很好,那同學們現(xiàn)在趕快讀一下第一段,看是從那些方面進行描寫的,自己自由讀,大聲地讀!

師問:請同學來告訴我們,翠鳥的哪些地方讓你覺得美麗了?

生1答:我覺得她那紅色的小爪子很美麗。

生2答:透亮靈活的眼睛。

生3答:鮮艷的羽毛。

生4答:又尖又長的嘴。

(老師適時板書:小爪子羽毛眼睛嘴)。

師:好,現(xiàn)在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句話仿佛地讀,看看誰能通過朗讀把翠鳥的美在哪里讀出來。

(學生自由朗讀,反復讀)。

師問:誰來把你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生1:我喜歡這一句:“翠鳥喜歡停在水邊的葦桿上,一雙紅色的小爪子緊緊地抓住葦桿?!?/p>

師問:她讀得怎么樣?你聽出了翠鳥美在哪里了嗎?

生答:挺不錯的,我聽出了小爪子的美。

師問:你能不能想她一樣讀一讀?

(師適量找?guī)孜粚W生讀一讀,并進行評讀)。

師問:還有喜歡其它句子的同學想讀一讀嗎?

生答:我喜歡的是這一句:“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下面,長著一張又尖又長得嘴?!?/p>

師問:哦,你喜歡的是這一句,同學們覺得這位同學讀得怎么樣?

生答:我覺得不夠好,聽不出翠鳥的美在哪里。

師問:那你認為怎樣讀才能讀出它的美呢?

(師適時指導)。

師問:其實老師很喜歡描寫翠鳥羽毛的這一句,有沒有同學跟老師喜歡的是一樣的?

(句子在屏幕中顯示出來)。

誰給大家讀一讀?

(師適時指導:在讀的時候要突出顏色的詞語)。

師:同學們讀得這么好,如果能把他背下來,那就更棒了,準備幾分鐘再合作背誦。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師:我們知道,翠鳥不僅美麗而且還很機靈,課文里面哪些自然段描寫了翠鳥的機靈的?快找一下。

生:第二三自然段。

生1:它一動不動,注視著泛著微波的水面,等待著小魚游到水面上來。

生2:盡管機靈,還是難以逃脫翠鳥銳利的眼睛。

生3:翠鳥叫聲清脆,愛貼著水面疾飛,一眨眼,又輕輕地落在葦桿上了。

師引導:說到這里,老師有個問題出示句子:翠鳥叫聲清脆,愛在水面上飛。翠鳥叫聲清脆,愛貼著水面疾飛。

師:自己讀一下,多讀幾遍,看哪一句讓你讀得更有感覺,讀得更明白。

生:我覺得“翠鳥叫聲清脆,愛貼著水面疾飛。”更好。

師:能說說原因嗎?

生1:我覺得這一句中多了“貼著”和“疾飛”,讓我更感覺到翠鳥飛得快。

生2:我覺得這一句寫得更具體更詳細。

(師生一起來做,從動作模仿中耕形象地了解“貼”和“疾”的含義)。

師順勢引導:你看,正因為作者描寫時用詞用得如此準確,我們才能這么形象的看到翠鳥抓魚時飛翔的樣子,所以我們在平時的寫作或說話的時候,就要學習作者的這種方法。

師:還有其它讓你感覺到翠鳥機靈的句子嗎?

生1:只有葦桿還在搖晃,水波還在蕩漾。

生2:翠鳥蹬開葦桿,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小魚,貼著水面一下子飛遠了。

師:一聽到這一句,老師又有問題了出示句子:翠鳥離開葦稈,很快地飛過去。翠鳥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師:同學們可以讀一讀這兩句,然后跟你的同位說說你更喜歡哪一句,并說說為什么。

(給時間學生交流)。

師:好,現(xiàn)在誰覺得只告訴同位還不夠,還想跟全班同學說說的?

生1:我覺得第二句更好,因為第二句感覺更形象。

生2:我喜歡第二句,因為用到了比喻。

生3:我也喜歡第二句,好像已經看到了翠鳥飛的樣子,飛得很快。

師引導:不錯,我們在讀著這句話時仿佛已經看到了翠鳥捕魚時飛的樣子,像箭一樣飛過去,你看多形象啊!同學們再讀幾遍,再感受一下。

(三)延伸教育。

師:同學們,翠鳥不僅美麗而且機靈,老師真想養(yǎng)一只,大家說老師這種做法對嗎?為什么?(給時間四人小組討論,讓學生抒己見)。

生1:不對,小鳥是我們的朋友,我們不應該把他關起來。

生2:小鳥是屬于大自然的,我們不能剝奪它的自由,她會很可憐。

生3:小鳥跟我們一樣需要自由,這樣它才會幸福……。

翠鳥教案設計意圖篇十一

開課即展示翠鳥標本,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

該課的教學采用了目標教學法,課前定標,質疑導學中達標,總結課文時查標,使學生的學習目的明確,有據(jù)可依。

恰當?shù)剡\用了多種媒體輔助教學,利用圖畫投影展現(xiàn)靜態(tài)的翠鳥,vcd及電腦動畫體現(xiàn)動態(tài)的翠鳥。鮮明的畫面,動聽的音響,迅速將學生帶入教學情境中去,同時又利用文字投影出示重點句段,從而使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迅速結合。使得作者按順序抓特點來描寫翠鳥的教學重難點得以突破。

在該課的教學設計中,不僅注重教給學生抓住重點詞語聯(lián)系圖畫及上下文來理解課文的方法,還注重培養(yǎng)學生質疑問難,自讀勾劃的良好自學習慣,從而保證雙基訓練能落到實處。

一、形象感知,導入新課。

播放關于翠鳥的教學錄像,直觀形象地認識翠鳥,進而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1、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2、學生互相交流難點字詞。

3、分組分段朗讀課文。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1、投影翠鳥,學生自讀,思考:這段寫翠鳥的什么?(外形)。

2、提示:課文從三個方面描寫了翠鳥的外形,是哪三個方面呢?

3、四人小組自學。

4、交流討論,教師適時點撥。

(1)第一句:寫了翠鳥愛停在葦稈上。突出外形特點:“紅色的小爪子”。

(2)第二——五句:寫翠鳥的顏色。用一個詞概括(“鮮艷”)。

重點理解:作者是怎樣把翠鳥的顏色鮮艷寫具體的?

頭上:橄欖色頭巾,翠綠色花紋。

背上:淺綠色的外衣。

腹部:赤褐色的襯衫。

聯(lián)系上文,理解“鮮艷”的意思(形容顏色又鮮明又美麗)。

思考:為什么作者用“頭巾”“外衣”“襯衫”來打比方?體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一種感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3)第六句。

學生自讀句子,找出能概括本句的詞語(小巧玲瓏)。

“小巧玲瓏”是什么意思?哪些地方能看出它小巧玲瓏?

眼:透亮靈活。

嘴:又尖又長。

聯(lián)系上文理解“小巧玲瓏”(形容又小又靈巧精致)。

5、結合板書,小結本段。

6、指導訓練朗讀。

板書設計:

紅色的小爪子。

外形顏色鮮艷頭上(頭巾)背上(外衣)腹部(襯衫)。

小巧玲瓏眼(透亮靈活)嘴(又尖又長)。

一、試背第一自然段。

二、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齊讀課文,思考主要寫了什么?(翠鳥的活動特點)。

2、學習第二自然段。

自讀,理解每句話寫了翠鳥活動的特點。

第一句:動作敏捷。

(1)“貼著水面疾飛”說明翠鳥飛得低而快。重點理解“貼”和“疾”。

(2)“一眨眼,又輕輕地停在葦稈上了?!闭f明翠鳥停得急而輕。在停與飛的對比中感受翠鳥的動作敏捷。

第二句:專心機警。

抓重點詞體會,如:“一動不動”“注視”“等待”

通過比較“看著水面”與“注視著水面”而理解“注視”(集中注意力看)。

播放翠鳥飛與停的慢鏡頭,讓學生具體感知。

3、學習第三自然段。

播放翠鳥捉魚的過程,學生自讀課文,思考這段寫了什么?(翠鳥捉魚的過程)。

提示學生從翠鳥捉魚的過程中找出翠鳥活動的兩個特點。

第1、2句:銳利的眼睛。

抓住“悄悄”“露”“盡管……還是……”體會。并理解“銳利”(尖銳鋒利,指感覺靈敏)。

第3、4句:行動迅速敏捷。

勾出捉魚的動作:“蹬開”“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貼著”“飛走”。從捉魚過程中體會到(1)翠鳥的動作熟練連貫,不猶豫不落空。(2)動作在一瞬間完成,連機靈的小魚也沒反應過來??梢姶澍B行動迅速敏捷。

“只有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蕩漾。”葦稈為什么搖晃?(翠鳥蹬開葦稈去叼魚)水波為什么蕩漾?(魚兒被翠鳥叼出水面)。

提示:“搖晃”和“蕩漾”的時間都不可能太長,而翠鳥卻完成了離開葦稈到叼起小魚飛走的一連串動作,這說明(翠鳥的迅速敏捷)。這是作者從側面寫出了翠鳥的迅速敏捷。

4、、討論:翠鳥捉魚的本領與它的外形有什么關系?

啟發(fā):

(1)翠鳥為什么能停在葦稈上“一動不動地注視著泛著微波的水面”?(因為它有一雙能“緊緊抓住葦稈”的小爪子。)。

(2)翠鳥為什么目光“銳利”,能發(fā)現(xiàn)機靈的小魚?(因為它有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

(3)翠鳥為什么能在疾飛中叼起水中的小魚?(因為它有一張“又尖又長”的嘴。)。

(4)翠鳥的羽毛以綠色為主,這對它悄悄等待捉魚有什么作用?(與草、樹的顏色相近而有掩護的作用,不易被發(fā)現(xiàn)。)。

總結:翠鳥捉魚的本領是由它的外形決定的,并且是由它外形各部分的特點整體發(fā)揮作用的結果。

翠鳥教案設計意圖篇十二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掌握字詞,了解翠鳥美麗的外形特點和生動有趣的活動特點,教育。

學生從小要愛護鳥類。

2、學習作者先總寫后分述,先總說再舉例的寫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知道翠鳥美麗可愛的外形和生動有趣的活動特點。

教學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導言“:

同學們,你們都認識哪些鳥?(生答)大家認識的鳥真多!你們認識這種鳥嗎?(投影儀出示翠鳥圖,生答,不認識)它的名字叫翠鳥(板書課題)大家看翠鳥的羽毛大多數(shù)是什么顏色?(綠色)那么翠就是綠色。

二、講授新棵:

1、指生讀文:

想:翠鳥給你留下什么印象?(生答師板書)美麗可愛。

2、自由讀文:

想:這篇文章可分幾段?每段都寫了什么?

3、檢查分段和概括段意的情況。

4、逐段學習:

(1)指生讀第一段:

想:a作者是抓住哪幾方面寫翠鳥外形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

b翠鳥的爪子是什么樣的?(指生邊看投影邊結合課文說)。

c翠鳥的羽毛是什么樣的?

d了解作者都擁有了哪些顏色,認識橄欖色、翠綠色、淺綠色、赤褐色。

e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第一段。

(2)默讀第二段:

a邊讀邊畫出表示翠鳥等魚動作的詞語(生答師板書:貼、飛、停、注視等)。

b結合課文內容理解:貼、疾飛、注視等詞。

c自由談翠鳥捉魚的這部分內容。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

(3)自學第三段:

(4)指一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三、小結:

這篇課文從外形、活動和住處這三方面全面地向我們介紹了翠鳥,由于作者觀察細致,抓住翠鳥的特點寫出了翠鳥的美麗可愛,表達了作者人喜愛之情。

同學們,鳥是人類的朋友,它不但美麗還給人們帶來無窮的樂趣,希望大家愛鳥護鳥,成為鳥類忠實的保護者。

四、布置作業(yè):

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外形:顏色鮮艷,小巧玲瓏。

活動等魚:貼、飛、停、注視等。

翠鳥捉魚:蹬、飛、叨、貼、飛喜愛。

住外:隱蔽。

翠鳥教案設計意圖篇十三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強大動力。因此,教學內容的處理、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過程的設計都應凸現(xiàn)一個“趣”字。本課以“謎語創(chuàng)作”和“情境交際”激趣,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和諧、互動的閱讀教學氛圍。在“謎語創(chuàng)作”和“情境交際”中實現(xiàn)“自主、合作、探究”這一學習方式的轉變,并在此活動中讓學生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充分體現(xiàn)“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這一閱讀理念。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并理解“小巧玲瓏、隱約可見“等詞語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能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3通過朗讀、想象、品味,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翠鳥的可愛,產生對小動物的觀察興趣和喜愛之情。

教學流程。

一、謎語促疑,使學生產生新奇之感。

1出示謎語:一雙眼睛一張嘴,一對翅膀兩只爪,羽毛豐滿真漂亮。猜猜這是什么鳥?

2老師對學生的答案都予以肯定,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

3出示課題:翠鳥。

4你們想用翠鳥創(chuàng)作一則謎語嗎?那好心動不如行動,讓我們開始閱讀課文吧!

二、謎語激趣,使學生產生探究之欲。

1自讀課文,咬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讀中正音,讀中指導正確讀文。

3默讀課文,要求:課文向我們介紹了翠鳥的哪些特點?你能用這些特點創(chuàng)作謎語嗎?一句兩句都可以。愿意的請寫在黑板上。

三、謎語深化,使學生享合作之樂。

1身體小巧玲瓏:利用文中語句說說你的創(chuàng)作用意,并能用朗讀展示。

2羽毛鮮艷特別:利用翠鳥圖片,通過“賞、讀、悟、誦”領略翠鳥的羽毛之美,體會課文語言之美。

3鳴聲清脆動聽。

翠鳥教案設計意圖篇十四

教學設計的意圖就是要明確教學的目的,也就是教學設計所要達成的目標,一般情況下,教學設計是為了達成某種目的而進行的,因此意圖也就是你要進行教學設計的目的!

怎樣寫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

一、教材內容分析本課教材是本節(jié)的重點是。

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五、教學環(huán)境及資源準備。

你具體選要寫小學數(shù)學的哪節(jié)課。然后按下面幾個部分寫。也可以網上搜索具體內容的教學設計。

大班健康活動:《戶外體育活動游戲》教案。

一、設計意圖:幼兒活潑好動,摸、爬、滾、打是他們自娛自樂,相互嬉戲的最愛。大班幼兒對自己的身體各部份有一定的認識,在嬉戲中能有意識地積極尋找多種方法運用身體某些部位去完成一些高難動作。我根據(jù)本班幼兒的實際能力,設計了“靈巧的身體”系列活動,在活動中,幼兒積極思考、嘗試,利用身體各部分來移動,滿足了幼兒的興趣與需要。為盡量地滿足幼兒創(chuàng)造游戲的興趣與欲望,特設計本次活動?;顒又荚谧層變涸谟鋹偟那榫w下,積極動腦,大膽參與,主動地探索箱子的不同玩法。

翠鳥教案設計意圖篇十五

教師活動:

1、引導學生品讀課文第2、3自然段,了解翠鳥的活動特點。

(1)從哪些詞和句子可以突出翠鳥是捕魚能手。邊讀邊畫。

(2)學生匯報。

2、教師引導學生交流不懂的問題。并深入思考:翠鳥的外貌特點和動作特點之間的關系,結合語句來說。

3、讀第4、5自然段,教師組織學生交流: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句子所包含的人物情感的變化。

4、啟發(fā)思考漁翁的話蘊含什么道理?

5、指導朗讀,讀出喜愛及不舍的感情。

學生活動:

1、(1)學生畫詞和句子。(2)結合語句匯報。(翠鳥叫聲清脆,愛貼著水面疾飛。)。

2、小組內交流,匯報。

3、聯(lián)系上下文,匯報人物情感的變化。(從“真想捉一只翠鳥來飼養(yǎng)”“我們的臉有些發(fā)紅”這些句子中感受到我們的情感變化:喜愛翠鳥——想占為己有——讓翠鳥回歸自然。)。

4、思考老漁翁的話。(真心喜愛翠鳥,就是給它自由。)。

5、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一句話。

翠鳥教案設計意圖篇十六

一、學習目標:

1.讓學生感受、體驗作者是怎樣抓住事物的特點來進行描寫的。

2.讓學生體會文中德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上的作用。

3.培養(yǎng)學生愛護鳥類的意識,進行環(huán)保教育。

二、學習重點:

1.認識翠鳥外形的特點。

2.學習翠鳥抓魚時的動作特點。

三、教具準備:

四、教學過程。

(一)導言。

生1:可愛。

生2:美麗。

生3:我覺得它很機靈。

……。

(老師適時板書:美麗機靈)。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師問:哦,原來翠鳥給同學們留下了美麗的印象,老師也有同感,那有沒有哪位同學可以告訴老師哪一個自然段是描寫了翠鳥的美麗的?趕快找出來。

生答:第一自然段描寫了翠鳥的魅力。

師:很好,那同學們現(xiàn)在趕快讀一下第一段,看是從那些方面進行描寫的,自己自由讀,大聲地讀!

師問:請同學來告訴我們,翠鳥的哪些地方讓你覺得美麗了?

生1答:我覺得她那紅色的小爪子很美麗。

生2答:透亮靈活的眼睛。

生3答:鮮艷的羽毛。

生4答:又尖又長的嘴。

(老師適時板書:小爪子羽毛眼睛嘴)。

師:好,現(xiàn)在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句話仿佛地讀,看看誰能通過朗讀把翠鳥的美在哪里讀出來。

(學生自由朗讀,反復讀)。

師問:誰來把你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生1:我喜歡這一句:“翠鳥喜歡停在水邊的葦桿上,一雙紅色的小爪子緊緊地抓住葦桿。”

師問:她讀得怎么樣?你聽出了翠鳥美在哪里了嗎?

生答:挺不錯的,我聽出了小爪子的美。

師問:你能不能想她一樣讀一讀?

(師適量找?guī)孜粚W生讀一讀,并進行評讀)。

師問:還有喜歡其它句子的同學想讀一讀嗎?

生答:我喜歡的是這一句:“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下面,長著一張又尖又長得嘴。”

師問:哦,你喜歡的是這一句,同學們覺得這位同學讀得怎么樣?

生答:我覺得不夠好,聽不出翠鳥的美在哪里。

師問:那你認為怎樣讀才能讀出它的美呢?

(師適時指導)。

(師適時指導:在讀的時候要突出顏色的詞語)。

師:同學們讀得這么好,如果能把他背下來,那就更棒了,準備幾分鐘再合作背誦。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師:我們知道,翠鳥不僅美麗而且還很機靈,課文里面哪些自然段描寫了翠鳥的機靈的?快找一下。

生:第二三自然段。

生1:它一動不動,注視著泛著微波的水面,等待著小魚游到水面上來。

生2:盡管機靈,還是難以逃脫翠鳥銳利的眼睛。

生3:翠鳥叫聲清脆,愛貼著水面疾飛,一眨眼,又輕輕地落在葦桿上了。

師引導:說到這里,老師有個問題。

出示句子:

翠鳥叫聲清脆,愛在水面上飛。

翠鳥叫聲清脆,愛貼著水面疾飛。

師:自己讀一下,多讀幾遍,看哪一句讓你讀得更有感覺,讀得更明白。

生:我覺得“翠鳥叫聲清脆,愛貼著水面疾飛?!备?。

師:能說說原因嗎?

生1:我覺得這一句中多了“貼著”和“疾飛”,讓我更感覺到翠鳥飛得快。

生2:我覺得這一句寫得更具體更詳細。

(師生一起來做,從動作模仿中耕形象地了解“貼”和“疾”的含義)。

師順勢引導:你看,正因為作者描寫時用詞用得如此準確,我們才能這么形象的看到翠鳥抓魚時飛翔的樣子,所以我們在平時的寫作或說話的時候,就要學習作者的這種方法。

師:還有其它讓你感覺到翠鳥機靈的句子嗎?

生1:只有葦桿還在搖晃,水波還在蕩漾。

生2:翠鳥蹬開葦桿,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小魚,貼著水面一下子飛遠了。

師:一聽到這一句,老師又有問題了。

出示句子:

翠鳥離開葦稈,很快地飛過去。

翠鳥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

師:同學們可以讀一讀這兩句,然后跟你的同位說說你更喜歡哪一句,并說說為什么。

(給時間學生交流)。

師:好,現(xiàn)在誰覺得只告訴同位還不夠,還想跟全班同學說說的?

生1:我覺得第二句更好,因為第二句感覺更形象。

生2:我喜歡第二句,因為用到了比喻。

生3:我也喜歡第二句,好像已經看到了翠鳥飛的樣子,飛得很快。

師引導:不錯,我們在讀著這句話時仿佛已經看到了翠鳥捕魚時飛的樣子,像箭一樣飛過去,你看多形象啊!同學們再讀幾遍,再感受一下。

(三)延伸教育。

(給時間四人小組討論,讓學生抒己見)。

生1:不對,小鳥是我們的朋友,我們不應該把他關起來。

生2:小鳥是屬于大自然的,我們不能剝奪它的自由,她會很可憐。

生3:小鳥跟我們一樣需要自由,這樣它才會幸福。

……。

第[1]頁。

關閉窗口。

打印本頁。

返回頂部。

翠鳥教案設計意圖篇十七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25課《翠鳥》。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熟練地朗讀課文,并能背誦喜歡的段落。

2、能力目標:提高對課文的理解及感悟能力,學會采用一定方法背誦喜歡的段落,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進行描寫的。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教學重點:了解翠鳥外形和動作的特點。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課前準備:課文插圖或翠鳥圖片。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鳥嗎?都喜歡哪些鳥?為什么?(學生饒有興趣地自由說)。

師:是呀!鳥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都喜歡它。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再來認識一位新的朋友——翠鳥(板書并出示“翠鳥”圖)大家一起來叫一叫它的名字好嗎?哪位同學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你看到的翠鳥?(生交流自己看到的翠鳥)能用一個詞來形容翠鳥嗎?(漂亮)。

師:剛才大家對翠鳥進行了仔細地觀察,看看課本上是怎樣描寫的?請打開課本p98,找出相關的內容讀一讀。(學生自由讀)。

二、學習課文:

文章通過哪幾方面描寫了翠鳥的美?(生交流)哪位同學想把翠鳥的美讀出來呢?(指名讀、評讀、范讀)。

過渡語:翠鳥可不只是外表美,它捕魚的本領也很高呢!文中哪一段寫翠鳥捕魚的情景?

快速瀏覽課文。

(1)指名回答。

(2)自學前二自然段,投影出示自學要求:默讀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了解翠鳥的什么特點?并用筆畫出表現(xiàn)翠鳥動作敏捷的詞句。

(1)指名回答。要求:先讀后畫,再談談自己的感受。

(2)順勢朗讀,評讀,適當范讀。

過渡語:同學們,看著這小巧玲瓏,動作敏捷的翠鳥,你們有什么想法?

(結合學生想捉一只翠鳥的想法)同學們,看來大家也同文章的小作者想法一致,你們覺得能不能捉一只翠鳥來飼養(yǎng)呢?(學生闡述自己的觀點)。

教師適時向學生進行保護鳥類的教育。

師:看來想捉一只翠鳥的愿望是不可能實現(xiàn)了,我們只好遠遠地看著它那美麗的羽毛,希望它在葦稈上多停一會兒,請帶著自己的體會自由讀后兩個自然段。

三、抄寫生字。

1、主記憶字形,提出難寫的字。

2、指導書寫。

3、抄寫生字。

四、板書設計;

外形:顏色鮮艷、小巧玲瓏。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二、學習描寫翠鳥外形特點的段落:

1、先看第一段。

a、學生自由朗讀,把你認為最能表現(xiàn)翠鳥外形特點的好詞、好句畫出來,并說出理由。

b、指名回答,重點抓住“顏色鮮艷”來體會,并感受運用比喻表達的好處。

c、生讀第一段,師相機指導。

d、試背誦這一段。

2、學習描寫翠鳥動作的段落,學生交流體會。

a找出描寫動作的詞語,體會其動作迅速、敏捷。

b練習朗讀,讀出翠鳥動作迅速敏捷。

c從哪兒看出翠鳥機靈?通過小魚的機靈,突出翠鳥機靈。

翠鳥教案設計意圖篇十八

1、認識1和許多,感知許多可以分成1個1個,1個1個合起來是許多。

2、鼓勵幼兒大膽參與活動和講述。

【教案準備】。

1、事先布置好場景:蘿卜地、玩具城、小熊家。

2、大樹一棵、與幼兒人數(shù)相同的樹葉。

3、與幼兒人數(shù)相同的小兔頭飾和蘿卜。

【教案流程】。

一、活動引入:

師扮兔媽媽:“剛才,媽媽收到一封信,信上面說熊媽媽病了,她的孩子們都不在家,她一個人很孤單,很想念我們,寶寶們,我們一起去看看熊媽媽吧?!?/p>

二、初步感知許多可以分成1個1個,1個1個合起來是許多:

1、兔媽媽帶寶寶出發(fā),途徑一塊蘿卜地,兔媽媽提醒小兔每人拔一個蘿卜送給熊媽媽。

(1)讓寶寶們拔完后看看自己拔的是幾個?(1個)并且要說出來。

(2)師:“寶寶們真能干,每人不多不少都拔了1個蘿卜,現(xiàn)在把蘿卜先給媽媽幫你們拿著吧?!薄獙殞毎烟}卜都交給兔媽媽,這時引導寶寶們說“小白兔,拔蘿卜,一個一個是許多?!?/p>

2、繼續(xù)前進,兔媽媽帶小兔們來到了玩具商場,媽媽再次引導幼兒每人給熊媽媽帶一個玩具去。

(1)先引導寶寶們說出商場有“許多玩具”,然后每人拿一個。

(2)在兔媽媽的引導和鼓勵下,寶寶和媽媽一起編出一句兒歌“玩具娃娃有許多,分成一個又一個。”

3、來到熊媽媽家里,兔媽媽請孩子們排隊把禮物送給熊媽媽,提醒寶寶們邊送邊說“熊媽媽,我送給你一個玩具”、“熊媽媽,我送給你一個蘿卜?!?/p>

三、進一步感知1和許多的關系:

1、師:“寶寶們,剛才我們去熊媽媽家的時候,我們家的大樹上的葉子都給風吹落了,大樹爺爺都傷心了,我們該怎么辦呢?(幫助樹爺爺長上葉子。)。

2、請寶寶們每人拿一片葉子給大樹爺爺貼上,邊貼邊告訴樹爺爺“大樹爺爺,我給你貼一片葉子。”

3、在兔媽媽的鼓勵下,孩子們再次和媽媽一起編出一首兒歌“許多樹葉飛滿天,寶寶一人分一片,一片一片合起來,樹上葉子許多多?!?/p>

四、教師小結,鼓勵孩子,結束活動。

翠鳥教案設計意圖篇十九

教師活動:

1.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1)點名讀第1自然段,在頭腦中勾勒翠鳥的外形,都介紹了它哪幾部分?

(2)再自由讀一讀,聯(lián)系上下文,有什么發(fā)現(xiàn)?

(4)教師總結總分式寫法。指出我們的習作中可以嘗試運用這種方法。

2.(1)相機指導朗讀。翠鳥美麗的外形惹人喜愛,讀出喜愛之情,心情要高興。(2)用填空的形式指導背誦第1自然段。

學生活動:

1、學生合作、交流。

(1)一生讀文,其他學生聽讀課文,勾勒形象。(匯報內容:爪子——羽毛——眼睛——嘴。)。

(2)自由讀文,自主發(fā)現(xiàn)。

(3)師生互動預設。(如,按照由下到上的順序描寫,其中描寫羽毛部分是按照由上到下的順序。比喻句的寫法:比如“頭巾”“外表”等,使語言生動形象,使翠鳥人性化。抓住“顏色鮮艷”的中心句。)。

(4)學生感受這種寫法,并嘗試寫一段話。

2、學生自由朗讀,體會寫法,讀出喜愛之情。

翠鳥教案設計意圖篇二十

課題6、翠鳥教學案序號。

授課時間年月日課型新授。

教學目標與重點、難點常規(guī)教學。

1、讓學生了解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的特點。

2、了解翠鳥的特點和捉魚的本領有關系。

自主、綜合、拓展、創(chuàng)新通過對翠鳥外形和活動特點的了解理解課文。

學習目標與學法指導常規(guī)學習。

1、學習課文的主要內容。

2、學會觀察順序和抓住特點觀察的方法。

自主、綜合、拓展、創(chuàng)新。

通過對課文內容的了解,懂得愛鳥護鳥,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義。

教與學總體思路方法及輔助手段。

采用“設疑引入-了解內容-質疑爭疑惑-談感受體會”的教學思路。充分使用錄音機,掛圖輔助教學。

自主、綜合、拓展、創(chuàng)新。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拓展到其他會捉魚的鳥的認識,并使學生懂得愛鳥,護鳥的重要作用。

板書設計6、翠鳥。

課內外練習設計翠鳥動作:疾飛、注視、等待。捉魚過程:悄悄、蹬開、叼起,飛走盡管…還是…還是…還是…課內練習:1、聽寫生詞。

教后改進意見課外練習:背誦課文。

1、本課要重視朗讀的訓練。

2、學生對抓住事物特點寫還需多加指導。

教師教與學的活動學生自主活動課中改進意見。

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你們喜歡小鳥嗎?你們認識哪些鳥?你們知道有一咱會捉魚而又長得非常漂亮的鳥嗎?它的本領可大啦。它的名字叫翠鳥。(板書:翠鳥)。

二、整體感知:

1、出示翠鳥掛圖,同時放課文錄音,學生邊聽邊正音。2、對照掛圖釋題。教學第一部分:(1)生讀思考:你們覺得翠鳥什么美?(小爪子美,色彩美,眼睛美,小嘴也美)(2)說翠鳥的色彩美用了一個什么詞?教學鮮艷:色彩非常鮮明好看。(3)翠鳥的顏色非常鮮艷。怎樣鮮艷?(用頭巾,外衣,襯衫來打比方,表現(xiàn)對翠鳥的喜愛之情)(4)本段主要介紹了什么?(翠鳥的外形)。

4、朗讀第一部分,進一步理解課文。

5、結合“小巧玲瓏”的理解為學習下一部分作鋪墊。(形容又小又靈巧精致)。

教師教與學的活動學生自主活動課中改進意見。

和它的外形有什么關系?

總結a、因為有一雙能“緊緊抓住葦稈”的小爪b、有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c、長著一張“又尖又長的嘴”弄清:只有各部分特點整體發(fā)揮作用才有此本領。(3)“只有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蕩漾”寫和不寫有什么不同?點拔:寫了更感到翠鳥尺得快。(自由朗讀,體會所講內容)。

7、教學第三部分(四自然段)“我們”什么希望翠鳥在葦稈上多停一會?點拔:為了多看幾眼,喜愛它。

三、小結四、布置作業(yè):朗讀課文學生討論師指導充分討論個別發(fā)言一生讀其他思考討論解決。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2937662.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