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體和正方體教案人教版(匯總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8 06:45:12
長方體和正方體教案人教版(匯總16篇)
時間:2023-11-18 06:45:12     小編:紙韻

教案旨在明確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為教師提供教學的具體操作指導。教案的編寫需要考慮學生的不同學習能力和學習方式。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精選教案范例,僅供參考,希望能給您帶來啟示。

長方體和正方體教案人教版篇一

《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單元是學生由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的一次過渡,也是學生學習其它立體圖形的基礎。是學生對圖形認識的一個轉折點,它從平面圖形過渡到立體圖形,從計算面積到計算體積,而且對于學生空間觀念的發(fā)展更是一個質的飛躍。特別是對于那些構建空間念能力薄弱的學生來說,本單元的學習是有一定難度的。而對長方體正方體特征的充分認識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雖然說長方體在學生的身邊隨處可見,但是要發(fā)現它的特征,還是不怎么容易的。我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一課時注重做到以下幾點:

1、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先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關于長方體和正方體已經了解了哪些知識。然后根據學生的回答組織教學。

2、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動手操作,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在解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一個長方體,最多能同時看到幾個面?”我讓學生把一個長方體放在課桌上,然后坐著觀察,站著觀察,再換個角讀觀察,學生在觀察后得到結論:最多能同時看到3個面。在探究長方體特征時,我先和學生認識面、棱、頂點,然后把學生分成四人一小組,運用長方體事物,在小組內通過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發(fā)現長方體面、棱、頂點的特征。學生在操作討論交流中很快發(fā)現了長方體的很多特征,我想這樣發(fā)現的特征學生肯定印象深刻。

3、注重知識的條理性,培養(yǎng)學生有條理地研究問題,有條理地總結結論。在研究長方體特征時,我讓學生分別從面、棱、頂點三方面去研究,學生對于研究有了方向。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結束后我組織學生有條理地總結,并有條理地板書。

4、新增了有兩個面是正方體的特殊長方體。同樣讓學生自己先研究再交流,發(fā)現這樣的長方體除正方體外的四個長方體完全相同,為后面學習長方體的表面積做鋪墊。

5、在練習中注重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yǎng)。如在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棱的特征以后,我增加了一些題目,已知長方體的長、寬、高,求棱長總和;已知正方體的棱長總和,求棱長。

本節(jié)課學生充分發(fā)揮了他們的自主性、積極性,為他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知識建構過程。

長方體和正方體教案人教版篇二

教學目標:。

3、能較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解答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設想:。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

1.談話。

師:你們快要畢業(yè)了,我們班級陳艾菲的媽媽為我們班級的每個孩子準備了一份特殊的禮物。對!是一本長方體的相冊,里面有我們班每一個同學的照片。

多媒體:相冊。

2.引題。

師:你能說說什么是長方體的表面積呢?

二.實踐操作,探究方法。

1.提出問題。

師:長方體的表面積和什么有關呢?

師:小組可以先討論討論,再把算式寫在紙上,貼到黑板上來。

2.分組合作進行計算。

3.小組討論并把算式貼在黑板上:

方法一:30×28×2+30×5×2+28×5×2。

方法二:(30×28+30×5+28×5)×2。

4.在完整解答過程中要注意什么?注意寫“解”,單位。

5.小結: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一般有哪幾種方法?

(根據總結,演示多媒體)。

6.練習:

師:老師的難題解決了。那你們昨天不是回家測量了長方體形狀物體的長、寬、高,現在你們給同桌求它的表面積好嗎?注意只列式不計算。

出示幾份學生計算物體的表面積:

(1)餐巾紙盒。

問:求餐巾紙盒的表面積有什么用呢?

(2)大櫥。

問:求大櫥的表面積有什么用呢?

7.出示課題: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探討了什么問題呢?

8.這里有個長方體,看看哪個算式是正確的?

(1)已知長方體的長2厘米、寬7厘米、高6厘米,求它的表面積的正確算式是()。

a.2×7×2+6×7×2+6×2。

b.(2×7+2×6+6×7)×2。

c.2×7+2×6+6×7。

(2)給一個長和寬都是1米、高是3米的長方體木箱的表面噴漆,求噴漆面積的正確算式是(?。?。

a.(1×1+1×3+1×3)×2。

b.1×1×2+1×3×4。

c.1×1×2+1×4×3。

問:那2、3、兩個算式有什么道理呢?小組可以先討論討論。

師:先說說1×1×2+1×3×4有什么道理?

(多媒體演示)。

師:那1×1×2+1×4×3有什么道理呢?

生:1×1×2求的是上下底的面積,正方形的邊長就是長方形的寬。1×4就是4個長方形拼成的大長方形的長,×3就是大長方形的面積。

(3)一個長方體的長、寬、高都是4m,它的表面積是多少?(?。?。

a.4×4×4 。

b.(4×4+4×4+4×4)×2。

c.4×4×6。

問:為什么第3個答案也是正確的?

(多媒體演示)。

9.問:這節(jié)課你掌握了哪些本領?

完整板書:和正方體。

三.鞏固練習:

(小組討論)。

生:計算的結果是能做成的。

生:6×6=36(平方分米)。

(4×1.5+4×2+2×1.5)×2=34(平方分米)。

師:鐵皮的面積是36平方分米,書箱的表面積是34平方分米,看來是夠的,那老師就開始做了。

(教師演示)。

問:不夠了,為什么會不夠呢?

問:那怎么辦?

生:把旁邊多余的切下來移到左面這里,用焊接的方法拼起來。

師:所以在制作物品的過程中,還不能單看表面積的大小是否合適,還需要考慮到其他種種因素,我們不能把所學的知識生搬硬套地運用到實踐中去,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四、課后拓展練習:

多媒體出示:一個火柴盒。

師:我就把這個問題留給同學們,請同學們課后來解決好嗎?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幾個同學合作解決。明天上課時我們來作交流。

五、課堂小結。

長方體和正方體教案人教版篇三

投影出示練習六第l題。

解答練習六第2題,步驟同第1題。

教師: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往往不是算長方體的每一個面的面積,而是需要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

出示例3。

學生讀題,找出條件和問題。

讓學生看第25頁例1下面的“想”,并填好空。然后,引導學生列出算式:6×5×2+6×4×2+5×4×2+6×4。

提問:6×5×2、6×4×2、5×4×2分別求的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邊在算式下標明上下、前后、左右,接著,讓學生檢查一下,有沒有漏算或者重復計算的面,然后讓學將計算過程和結果填在書上。

提問:這道題還可以怎么列式呢?

同桌同學討論,解答。教師巡視。

指名匯報算式:(6×5+6×4+5×4)×2。

提問:問什么先算3個面的面積和再乘以2?

學生用以長方體教具演示幫助學生回答,然后,將黑板上的原長方體的展開圖的前、下、右面裁下,與左、上、后面進行重疊,幫助學生弄清道理。

提問:這兩種計算方法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聯(lián)系?(第一種方法是先分別算出上、下面的面積和,然后再加起來。第二種方法,實現算出前面、右面、下面的面積再乘以2。第二種方法是第一種方法根據乘法分配律變成的。)。

提問:哪一種方法更漸變?(第二種)。

前左下。

的寬找錯了)。

接著,教師小結: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最關鍵的事要正確找出3組面中每個面的長和寬。

三、課堂練習。

做例1下面的做一做中的題目。先讓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予指導,然后匯報解法,并說出思考過程。

四、全課總結。

長方體或者正方體的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要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關鍵是要準確找到每個面的長和寬。

五、布置作業(yè)。

練習第3、4題。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長方體和正方體教案人教版篇四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概念。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具運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什么是長方體的長、寬、高?什么是正方體的棱長?

2.指出長方體紙盒的長、寬、高,并說出長方體的特征。指出正方體的棱長,并說出正方體的特征。

二、新課講授。

(1)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長方體紙盒,在上面分另標出上、下、前、后、左、右六個面。

師生共同復習長方形的特征。請同學們沿著長方體紙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開,得到右面這幅展開圖。

(2)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正方體紙盒,分別標出上、下、前、后、左、右六個面,然后師生共同復習正方體的特征。讓學生分別沿著正方體的棱剪開。得到右面正方體展開圖。

觀察后,小組議一議。引導學生總結長方體的表面積概念。長方體或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1)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經常需要計算哪些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

(2)出示教材第24頁例1。

理解分析,做一個包裝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紙板,實際上是求什么?(這個長方體飯包裝箱的表面積)。

先確定每個面的長和寬,再分別計算出每個面的面積,最后把每個面的面積合起來就是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

(3)嘗試獨立解答。

(4)集體交流反饋。

老師根據學生的解題思路進行板書。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28+0.28+0.2+0.2+0.35+0.35=1.66(m2)。

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

方法三:(上面的面積+前面的面積+左面的面積)2。

(0.70.4+0.50.4+0.70.5)2=0.832=1.66(m2)。

(6)請同學們嘗試自己解答教材第24頁例2,集體交流算法,請學生說說你是怎樣解答計算正方體表面積的。

三、課堂作業(yè)。

1.完成教材第23頁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頁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頁練習六第1、2、3、4、6、7題。

四、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長方體和正方體教案人教版篇五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在理解底面積的基礎上,使學生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統(tǒng)一計算公式。

(2)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過程與方法。

(2)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驗合作探究的樂趣。

(2)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教學重點理解底面積的含義,統(tǒng)一公式的推導。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指出下圖中長方體的長、寬、高和正方體的棱長。(投影顯示)。

2、填空。

(1)長、正方體的體積大小是由確定的。

(2)長方體的體積=。

(3)正方體的體積=。

二、探索研究。

1.觀察。

(1)長方體體積公式中的“長×寬”和正方體體積公式中的“棱長×棱長”各表示什么?(將復習題中的圖用投影顯示出“底面積”)。

結論: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棱長。

2.思考。

(1)這條棱長實際上是特殊的什么?

(2)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又可以寫成什么?

v=sh。

三、課堂實踐。

1.做第35頁的“做一做”的第1題。學生獨立做后,學生講評。

2.做第35頁的“做一做”的第2題。

首先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是橫截面;把這根木料豎起來實際上就是什么?再讓學生做后學生講評。

3.做練習七的第9題,學生獨立解答,老師個別輔導,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學生小結今天學習的內容。

五、課后實踐。

做練習七的第10、11、12題。

旁批:

后記:

長方體和正方體教案人教版篇六

教學目標:

1、通過實物認識長、正方體,通過學生的觀察、對比、小組討論,了解長、正方體的特點。

2、在操作中認識長、寬、高和正方體的棱長。

3、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通過實物認識長、正方體,了解長(正)方體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已經學過哪些平面圖形?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這兩種平面圖形之間有什么關系?我們以前學過的這些圖形都是平面圖形,今天我們要認識兩種立體圖形——長方體和正方體。(板書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一)新課引入:指著各種形體的教具提問,哪些物體的形體是長方體?請學生把長方體挑出來。在日常的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學生舉例。我們?yōu)槭裁窗堰@些形狀稱做長方體呢?長方體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

(二)認識長方體。

1.教師拿出火柴盒的模型,說明面、棱和頂點。

2.學生拿學具小組討論,并出示小組討論提綱,同時討論后填寫操作實驗報告。

面棱頂點長方體數量形狀大小數量長度數量位置。

(1)探究完成實驗報告。

(2)匯報討論結果。

(3)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4.引導學生指出自己手中學具的長、寬、高,改變學具的位置,在指出長、寬、高。向學生說明長、寬、高根據長方體所擺的位置不同而改變。

5.練習:要求根據特征判斷下面圖形是不是長方體?并說出長方體立體圖形的長、寬、高是多少厘米。

(教具)。

(三)認識正方體。

1.學生找出正方體實物來獨立觀察,觀察后按提提綱獨立回答問題,獨立填寫實驗操作報告。獨立觀察提綱:

(2)摸一摸,正方體有多少條棱?它們的長度相等嗎?

(3)找一找,正方體有幾個頂點?獨立填寫實驗操作報告:面棱頂點正方體數量形狀大小數量長度數量位置1.班集體討論,訂正學生獨立完成的實驗報告,并完成教師板書,注意啟發(fā)學生自己總結正方體的特征2.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何異同?相同點: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不同點:形狀、大小、長短不同,正方體有6個面都是正方形,面積都相等,12個棱長都相等。3.引導學生認識長、正方體的關系:

(四)新課小結。

這結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還有什么問題?

三、看書質疑(略)。

四、鞏固練習。

(1)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

(2)長方體的六個面都是長方形。()。

(3)正方體是由六個正方形組成的圖形。()。

(4)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長方體和正方體教案人教版篇七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及分析綜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教師談話:我們已學過一些幾何圖形,你們還記得是哪些嗎?

(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2、出示下面的實物.。

教師提問:這些物體是什么形狀的呢?

引入:這一單元我們要繼續(xù)深入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今天先學習對長方體的認識.。

(板書課題:長方體的認識)。

二、學習新課.。

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學生舉例)。

(一)認識長方體的面.。

1、教師演示告訴學生什么是長方體的面,并讓學生摸一摸.。

2、讓學生按照前、后、上、下、左、右的順序,數一數長方體共有幾個面.再觀察每個面都是什么形狀的.(板書:長方體有6個面,6個面都是長方形.)。

3、提問:6個面中有沒有不都是長方形的情況呢?

(板書: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4、提問:長方體的6個面還有什么特征呢?(板書: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二)認識長方體的棱.。

1、讓學生摸一摸長方體兩個面相交的地方,說明這叫長方體的棱.。

2、讓學生把直尺放在棱上,發(fā)現直尺平平的.說明棱是直的,是線段,可以度量.。

3、提問:長方體有多少條棱?想一想,怎樣數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引導學生把棱分成三組,也可用同一顏色把每組互相平行的棱標出來.數出每組各有4條棱,有3組,一共有12條棱.(板書:有12條棱)。

4、讓學生量一量每組中棱的長度,說一說發(fā)現了什么?

(板書:互相平行的4條棱的長度相等)。

5、總結特征:有12條棱,互相平行的4條棱的長度相等。

(三)認識長方體的頂點.。

1、讓學生摸一摸長方體三個面相交的地方,說明這叫長方體的頂點.。

2、數一數長方體有幾個頂點.(按照一定的順序數)。

(板書:有8個頂點)。

(四)總結長方體的特征.。

(五)認識長、寬、高.。

出示長方體框架,引導學生觀察并回答:

1、長方體的12條棱可以怎樣分組?每組棱的長度有什么關系?

(分3組,每組4條棱長度相等)。

2、相交于一個頂點的棱有幾條?它們的長度有什么特點?

(3條棱,3條棱的長度不相等.)。

4、指導學生理解長、寬、高的概念.。

(六)教學識圖,發(fā)展空間觀念.。

1、讓學生把長方體學具放在課桌左上角,引導學生觀察,并提問:你們能看到幾個面?

2、教師啟發(fā)提問:怎樣用圖表示出來呢?可同時板書畫圖.。

長方體和正方體教案人教版篇八

教學內容。

教材第33~34頁內容及例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

(2)理解并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3)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過程與方法。

(1)經歷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的探究過程。

(2)通過合作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激發(fā)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2)體驗合作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點??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和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確定長方體每一個面的長與寬。

教學準備???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展開的教具、視頻展示臺。學生準備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各一個。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說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2、看圖回答。

(1)指出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2)哪些面的面積相等?

(3)填空:

上、下兩個面的長是???????寬是???????。

這個長方體???左、右兩個面的長是???????寬是???????。

前、后兩個面的長是???????寬是???????。

3、想一想。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幾個面?

二、實踐探索。

1.個別學習-------表面積的概念。

(1)老師和同學們都拿出準備好的長方體和正方體并在上面分別用“上”、“下”、“左”、“右”、“前”、“后”標在6個面上。

(2)沿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棱剪開并展平。

(3)你知道長方體或者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什么嗎?

學生試著說一說。

2.小組合作學習-------計算塑料片的面積。

(1)想:這個問題,實際上就是要我們求什么?

使學生明確:就是計算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

(2)學生分組研究計算的方法。

(3)找?guī)酌碚f一說所在小組的意見。

解法(一):(是分別算出上、下,前、后,左、右面的面積之和,然后算總和。)。

6×5×2+6×4×2+5×4×2。

=60+48+40。

=148(平方厘米)。

解法(二):(是先算出上、前、左這三個面的面積之和,再乘以2)。

(6×5+6×4+5×4)×2。

=74×2。

=148(平方厘米)。

(4)比較上面兩種解法有什么不同?它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三、課堂實踐。

做第26頁的“做一做”,學生獨立列式算出后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你發(fā)現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了嗎?

結論:

=長×寬×2+長×高×2+寬×高×2。

長方體的表面積。

=(長×寬+長×高+寬×高)×2。

五、課堂練習。

做練習六的第1、2題,學生口答,學生講評。

六、課后實踐。

做練習六的第3、4題在作業(yè)本上。

旁批:

后記:

長方體和正方體教案人教版篇九

課題二:

教學要求??使學生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初步學會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培養(yǎng)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同時發(fā)展他們的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填空:1、????????叫做物體的體積。2、常用的體積單位有:?????、?????、?????。3、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

師:我們已經知道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那么怎樣計算任意一個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

二、實踐探索。

1.小組學習------長方體體積的計算。

出示:一塊長4厘米、寬3厘米、高2厘米的長方體橡皮泥,用刀將它切成一些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

提問:請你數一數,它的體積是多少?有許多物體不能切開,怎樣計算它的體積?

實驗:師生都拿出準備好的12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塊,按第32頁的第(1)題擺好。

觀察結果:(1)擺成了一個什么?

(2)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板書:長方體:長、寬、高(單位:厘米)。

4???3???1。

含體積單位數:4×3×1=12(個)。

體積:4×3×1=12(立方厘米)。

(3)它含有多少個1?立方厘米?

(4)它的體積是多少?

同桌的同學可將你們的小正方體合起來,照上面的方法一起擺2層,再看:

(1)擺成了一個什么?

(2)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3)它含有多少個1立方厘米?

(4)它的體積是多少?(同上板書)。

通過上面的實驗,你發(fā)現了什么?(可讓學生分小組討論)。

結論: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用字母表示:v=a×b×h=abh。

應用:出示例1,讓學生獨立解答。

2.小組學習--正方體體積的計算。

結論: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用字母表示為:v=a3。

說明:a×a×a可以寫成a3,讀作:a的立方。

應用:出示例2,讓學生獨立做后訂正。

三、課堂實踐。

1.做第34頁的“做一做”的第1題。

(1)先讓學生標出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

(2)再根據公式算出它們各自的體積。

(3)集體訂正。

2、做第33頁的“做一做”的第2題。

3、做練習七的第4、6題。

四、課堂小結。

五、課后實踐。

做練習七的第5、7題。

長方體和正方體教案人教版篇十

1.初步認識正方體、長方體,感知它們的特征。

2.能運用觀察、比較的方法認識形體。

3.在活動中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yǎng)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各種正方體、長方體積木及玩具。

一、通過小故事,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接到一個電話,前幾天森林里刮大風,把小兔子家的房子吹倒了,小兔子非常著急,怎么辦呢?(小朋友幫助小兔搭房子)二、引導幼兒觀察搭房子的材料--積木,認識正方體、長方體。

2.請每個幼兒拿一塊積木,看一看、摸一摸自己拿的積木是由什么圖形組成的?(先讓幼兒自由講講,再請個別幼兒回答)(二)引導幼兒數一數手里的積木一共有幾個圖形組成。

1.師:有的小朋友的積木是由長方形組成的,有的小朋友的積木是由正方形組成的,也有的小朋友的積木是由長方形和正方形組成的,你能告訴我,你的積木上一共有幾個圖形嗎?(幼兒數,老師觀察)2.請用不同方法數的幼兒倒前面來示范數。

3.全體幼兒用與剛才不同的方法再次數數。

(三)引導幼兒觀察每個面的形狀。

2.小結:由六個長方形或四個長方形、兩個正方形組成的形體是長方體,由六個一樣大的正方形組成的形體是正方體。

三、幫小兔子搭房子。

1.師:現在,就請小朋友用這些材料來搭房子吧,要搭得既堅固又漂亮。(幼兒建構房子)

2.參觀房子,說一說搭房子的積木是什么形體的?

四、遷移經驗,運用自己感知的正方體、長方體的特征判斷自己的禮物是什么形體。

2.分別請拿正方體禮物的幼兒和拿長方體禮物的幼兒到前面來,其它幼兒檢查是否正確。

五、活動延伸請幼兒課后在幼兒園、在家里找一找,有哪些東西也是正方體和長方體的,然后告訴小朋友和老師。

本節(jié)課我通過比較法、觀察法、對比法,讓幼兒能直觀看到形與體的區(qū)別和本質聯(lián)系,從而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點,從而解決活動的重難點使活動有效開展?;顒娱_展中,幼兒興趣濃厚,經過操作比較,能大膽表達形與體的區(qū)別,知道體是在形的基礎上構成的,而且在拓展環(huán)節(jié),幼兒能拓展思維,積極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體的,使經驗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內化。

長方體和正方體教案人教版篇十一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數學第十冊第25頁至26頁和練習六第1~4題。

:使同學獲得長方體、正方體的外表積的概念,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初步學會長方體外表積的計算方法;發(fā)展同學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同學的概括、推理能力。

:教師準備長方體、正方體外表積展開的教具,同學每人準備長方體、正方體紙盒和火柴盒各1個。

一、復習和準備練習。

1.練習六第1題。指出各長方體的長、寬和高各是多少。

2.指出以上各長方體前面的長和寬,并口算出前面的面積。

3.練習六第2題第(1)題。把同學分成三組,每組同學指出一個長方體右側面的長和寬,然后在練習本上計算出它的面積,再指名說出算式一起訂正。

4.練習六第2題第(2)題。把同學分成三組,每組同學指出一個長方體上面的長和寬,然后在練習本上計算出它的面積,最后指名說出算式并進行訂正。

二、新課。

(1)引導同學觀察自身準備好的長方體紙盒,并依照要求操作:分別用“上”、“下”、“左”、“右”、“前”、“后”標明六個面。然后回答下面問題:

長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形狀?

讓同學分別沿著長方體紙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開,再展平。(教師將長方體外表積教具展開貼在黑板上。)。

(2)引導同學觀察自身準備好的正方體紙盒,并按要求操作:分別用“上”、“下”、“左”、“右”、“前”、“后”標明六個面。然后回答問題:

正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形狀?正方體有幾組面積相等的正方形?

讓同學分別沿著正方體的棱剪開,再展平。(教師將正方體外表積教具展開貼在黑板上。)。

(3)教師指著兩個展開圖說明:長方體或正方體6個面的面積總和叫做它的外表積。(板書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外表積)。

2.教學例1:長方體外表積的計算方法。

說明: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經常遇到要計算長方體的外表積。

(1)教師在黑板上出示例1的題和圖。

(2)指定同學讀題,復述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然后提問:要求“做這樣一個長方體紙盒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紙板”就是要計算什么?(就是要計算這個長方體的外表積。)。

(4)讓同學打開課本看第26頁例1,邊觀察長方體邊考慮,然后在課本上填寫。

(5)訂正計算結果。先依次訂正上下、前后、左右每個面的長、寬和面積是多少,再訂正長方體的外表積。著重提問:每一步連乘表示什么?同學邊回答,教師邊板書如下:

6×5×2+6×4×2+5×4×2。

上、下兩面前、后兩面左、右兩面。

面積的和面積的和面積的和。

(6)提問:這道題還可以怎樣列式解答?自身做做看。獨立解答后,集體討論進行訂正。著重討論為什么先算3個面的面積和,再乘2。同學回答,教師板書:

(6×5+6×4+5×4)×2。

上面前面左面。

面積面積面積。

(7)引導同學比較后提問:這兩種計算方法有什么不同?(第一種方法是先分別算出上、下面的面積和,前、后面的面積和,以和左、右面的面積和,然后加起來。第二種方法是先算上面、前面、左面三個面的面積和,再乘上2。)。

提問:這兩種方法有什么聯(lián)系嗎?

引導同學說出:根據乘法分配律可以把第一個式子改變成第二個式子。第二個式子更簡便些。

(8)小結:

從上面的計算中看出,計算長方體外表積時最關鍵的是找出什么?(引導同學說出:要正確找出3組面中每個面的長和寬,就容易算出每個面的面積和長方體的外表積。)。

(9)完成例1下面的“做一做”。

先要求同學獨立列出算式,一起訂正,提問:“先找哪組面?再找哪一組面?最后找哪一組面?”然后再讓同學解答出來。同學完成書上“做一做”的題目后,還可以丈量自帶的火柴盒的長、寬和高,算出它的外表積。

三、本課小結。

提問: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新知識?”

“正確計算長方體外表積的關鍵是什么?”

四、安排作業(yè)。

1.閱讀課本第25~26頁。

2.在練習本上做練習六第3題和第4題。

(一)教學要求。

1.使同學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知道外表積和體積(容積)的'含義。

2.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和容積單位(升、毫升),掌握這些單位間的進率和名數變換。

3.使同學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學會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外表積和體積,并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教材說明。

同學在低年級初步認識了一些簡單的立體幾何圖形,已經能夠識別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形體。在前面幾冊教材中還學習了一些平面幾何圖形的特征,以和它們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本單元教材是在此基礎上教學的。這是同學比較深入地研究立體幾何圖形的開始。由研究平面圖形擴展到研究立體圖形,是同學發(fā)展空間觀念的一次飛躍。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幾何圖形。通過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可以使同學對自身周圍的空間和空間中的物體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是進一步學習其他立體幾何圖形的基礎。另外,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也是同學形成體積的概念、掌握體積的計量單位和計算各種幾何形體體積的基礎。

這一單元共分成三節(jié):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外表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一節(jié)中,還介紹了容積的概念。

教材首先引導同學觀察墨水瓶盒、罐頭盒、排球等實物,說明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立體圖形,而以前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圖形都是平面圖形,使同學從直觀上初步了解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不同。接著,要求同學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指出在這些立體圖形中,哪些是長方體,并拿一個長方體來仔細觀察,籠統(tǒng)概括出長方體的特征。然后,再讓同學通過觀察一些正方體實物,籠統(tǒng)概括出正方體的特征。最后,把長方體和正方體進行比較,說明正方體是長、寬、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長方體,并用集合圖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滲透了集合思想。為了使同學較好地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間觀念,教材強調要同學自身多動手,除了讓同學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量一量,來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以外,還要求同學動手用硬紙做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這樣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也為后面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外表積和體積做了準備。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外表積是在同學認識并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的基礎上教學的。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外表積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通過學習這局部內容,還可以加深同學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征的理解,發(fā)展他們的空間觀念。教材先通過讓同學操作,把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紙盒的6個面展開,協(xié)助同學認識外表積的概念。這樣可以把外表積的概念與剛剛建立起來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很好地聯(lián)系起來,為下面學習計算外表積做好準備。接著,通過例1和例2,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外表積的計算方法。

關于長方體和正方體外表積的計算,教材中沒有分別總結計算公式。這樣做有利于更好地發(fā)展同學的空間觀念,而且有助于同學根據實際情況去想計算的方法。由于在實際生活中,有時不需要求出長方體或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例如粉刷房間的墻壁,做不帶蓋的長方體鐵皮桶等,就要具體考慮需要計算哪幾個面的面積。教材中通過例3,協(xié)助同學考慮怎樣解決這些實際問題,同時加強了這方面的練習,防止同學生搬硬套計算方法。

體積對同學來說是一個新概念。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一節(jié)里,教材先通過把石頭放入有水的玻璃杯里的實驗,說明物體占有空間。然后又通過觀察火柴盒、工具箱和水泥板等物體,說明每個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不同,進而引出物體的體積概念。接著,說明為了計量物體體積的大小,必需要規(guī)定計量體積的單位,并通過實物或教具讓同學認識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實際大小。在此基礎上,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這里,教材仍然強調了讓同學自身動手操作,通過用方木塊拼擺長方體,認識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寬、高的關系,引導同學總結出長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接著,再類推出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最后,把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統(tǒng)一成“底面積×高”。這是所有柱體體積的計算公式,也為以后學習計算圓柱和圓錐的體積打下基礎。

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以后,教材利用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引導同學推導出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這樣布置既分散了難點,又便于同學理解和掌握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同時也為以后實際計算時靈活處置計量單位做了準備。接著,教材又介紹了容積的概念,以和容積單位與體積單位的關系。

為了防止同學把體積和外表積的概念混淆起來,教材中加強了這局部知識的對比練習。教材第44頁先引導同學把這些知識進行復習,然后通過例7讓同學獨立練習,以加強同學對體積和外表積的理解和區(qū)別。

在本單元的教材中,還出現了用字母表示體積的計算公式,并在習題中布置了少量用簡易方程解答的有關體積的題目,以復習鞏固以前學過的一些代數初步知識。

教材說明。

這局部內容是在同學過去初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礎上,進一步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教材先列舉了一些常見的物體,如墨水瓶盒、罐頭盒、魔方玩具等,說明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立體圖形,與以前學過的一些平面圖形不同,再讓同學根據以前對長方體的初步認識,指出哪個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這樣有利于同學分清長方形和長方體的概念,便于同學逐步形成有關立體圖形的空間觀念。然后,教材通過例1,讓同學拿一個長方體的紙盒來細致地觀察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引導同學通過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數一數,逐步籠統(tǒng)概括出長方體的特征,指出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其中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相等。這里只說明長方體的特征,不是下定義。在這基礎上,教材又通過例2,用細木條(或鐵絲)做棱,用橡皮泥粘成一個長方體框架,使同學能夠比較清楚地看到長方體的12條棱之間的關系,讓同學進一步進行籠統(tǒng)概括,從而引出長方體的長、寬、高的概念。接著,教材又通過魔方玩具和醫(yī)用橡皮膏盒等形狀引出正方體的概念,并讓同學拿一個正方體的紙盒來觀察,籠統(tǒng)概括出正方體的特征,指出正方體是由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最后,讓同學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說明正方體是一種特殊的長方體,并用集合圖表示它們的關系。

“做一做”中的習題是讓同學通過動手制作模型,加深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的認識,同時也為以后學習外表積做了初步的準備。

在練習五中,首先通過讓同學觀察和丈量實物的長、寬、高,看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直觀圖,來加深同學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發(fā)展空間觀念。例如,第1、2題和第5、6題。接著,又把一個長方體和它的每個面聯(lián)系起來,讓同學弄清它們之間的關系。例如,第3題和第7題要求同學說出圖中長方體每個面(長方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這就要求同學能把每個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的長、寬、高對應起來,一方面加深對長方體的認識,發(fā)展空間觀念,另一方面也為計算外表積做些準備。第8題是在前面各題的基礎上再加深認識,并算一算向上的面的面積。

1.這局部內容可以布置2課時進行教學。完成練習五中的習題。

2.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以前,可以先讓同學回憶以前學過哪些幾何圖形,接著拿出一些不同形狀的實物,如紙盒、罐頭盒等,讓同學識別,說一說這些物體是什么形狀的。然后向同學說明,以前學習的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等都是平面上的圖形,叫做平面圖形,而現在看到的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立體圖形,它們都占有一定的空間。由于同學以前已經初步認識過長方體和正方體,這時可以讓同學在出示的實物中,找出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和正方體。

3.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由于同學對立體圖形還不夠熟悉,應該加強直觀演示和操作。最好讓每個同學都拿一個長方體紙盒或其他長方體的實物,引導同學觀察,找出長方體的特征。

依照教材上的例1,讓每個同學都拿出一個長方體紙盒來觀察。先引導同學認識長方體的面??梢宰屚瑢W拿著長方體實物,依照前、后、上、下、左、右的順序,先數出一共有幾個面。再引導同學觀察每個面的形狀,說出每個面是什么形狀。然后讓同學比較各個面,提問:“有沒有形狀大小都相同的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逐步引導同學籠統(tǒng)概括出“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形狀大小完全相同?!?/p>

接著引導同學認識長方體的棱??梢宰屚瑢W用手摸一摸長方體兩個面相交的地方,說明這叫做長方體的棱。還可以讓同學用直尺放在棱上,說明棱是直的,因此棱是線段,是可以度量的。再讓同學數一數長方體一共有多少條棱。在同學數的時候,可以啟發(fā)同學想一想,怎樣數才干做到不重復、不遺漏。引導同學把棱分成三組。教學前,教師可以把教具中每組互相平行的棱各自用同一種顏色標出來,讓同學數一數每組中各有幾條棱,再算出長方體一共有多少條棱。然后讓同學用尺量一量每一組中棱的長度,說說發(fā)現了什么。最后,引導同學得出“長方體有12條棱,可以分成3組,每組互相平行的4條棱的長度相等,也可以簡單地說相對的棱的長度相等”。

認識長方體的頂點時,可以讓同學用手摸一摸長方體每三條棱相交的地方,說明這叫做長方體的頂點。再數一數長方體一共有多少個頂點。數頂點時,也應提醒同學用一只手拿住長方體不動,依照一定的順序數。

最后,引導同學概括出長方體的特征。說明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它有12條棱,8個頂點。在一個長方體中,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接著,教師可以依照教材上的例2,用木條(或鐵絲)做一個長方體框架,讓同學觀察,以突出長方體中12條棱的關系。先引導同學觀察,一個長方體中的12條棱可以怎樣分組,每一組棱的長度有什么關系。然后再引導同學觀察,長方體中相交于一個頂點的棱有幾條,這幾條棱的長度怎樣?相交于其他頂點的棱各有幾條,它們的長度怎樣?由于有三組互相平行的棱,每組棱的長度相等,我們可以取相交于一個頂點的3條棱作代表,把相交于一個頂點的3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說明長方體的形狀和大小是由它的長、寬、高決定的,知道了一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就可以知道這個長方體是什么樣子。為了協(xié)助同學正確理解長方體的長、寬、高,可以讓同學把長方體橫放、豎放、再側放,根據長方體擺放的不同情況,讓同學說出它的長、寬、高。這樣既可以防止同學死記硬背什么叫做長、寬、高,又可以發(fā)展同學的空間觀念。教學長、寬、高的概念以后,教師還可以出示一些長方體的直觀圖,使同學學會看圖,指出圖中長方體的長、寬、高,為以后進一步學習做準備。在這之后,可以讓同學完成第21頁上的“做一做”,并指導同學做練習五中的1~3題。

4.教學正方體的認識時,可以參照長方體的教學,由觀察實物開始,逐步籠統(tǒng)概括出正方體的特征。最后應注意向同學說明,由于正方體的所有的棱的長度都相等,所以它的長、寬、高都叫做棱長。在這以后,可以指導同學完成第22頁的“做一做”,并進行一些練習。

長方體和正方體教案人教版篇十二

在理解底面積的基礎上,使學生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統(tǒng)一計算公式,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概念。

重點

理解底面積。

儀器

教具

投影儀

1、指出下圖中長方體的長、寬、高和正方體的棱長。(投影顯示)

(1)長、正方體的體積大小是由確定的。

(2)長方體的`體積=。

(3)正方體的體積=。

(1)長方體體積公式中的“長×寬”和正方體體積公式中的“棱長×棱長”各表示什么?(將復習題中的圖用投影顯示出“底面積”)

結論: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棱長

(1)這條棱長實際上是特殊的什么?

(2)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又可以寫成什么?

結論: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用字母表示:v=sh

1.做第20頁的“練一練”。學生獨立做后,學生講評。

首先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是橫截面?再讓學生做后學生講評。

3.做練習三的第9、10題,學生獨立解答,老師個別輔導,集體訂正。

學生今天學習的內容

做練習三的第11、12、13題。

長方體和正方體統(tǒng)一的體積公式

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棱長

長(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用字母表示:v=sh

長方體和正方體教案人教版篇十三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已經學過哪些平面圖形?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這兩種平面圖形之間有什么關系?我們以前學過的這些圖形都是平面圖形,今天我們要認識兩種立體圖形——長方體和正方體。(板書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一)新課引入:指著各種形體的教具提問,哪些物體的形體是長方體?請學生把長方體挑出來。在日常的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學生舉例。我們?yōu)槭裁窗堰@些形狀稱做長方體呢?長方體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

(二)認識長方體。

1.教師拿出火柴盒的模型,說明面、棱和頂點。

2.學生拿學具小組討論,并出示小組討論提綱,同時討論后填寫操作實驗報告。

面棱頂點長方體數量形狀大小數量長度數量位置。

(1)探究完成實驗報告。

(2)匯報討論結果。

(3)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4.引導學生指出自己手中學具的長、寬、高,改變學具的位置,在指出長、寬、高。向學生說明長、寬、高根據長方體所擺的`位置不同而改變。

5.練習:要求根據特征判斷下面圖形是不是長方體?并說出長方體立體圖形的長、寬、高是多少厘米。

(教具)。

(三)認識正方體。

學生找出正方體實物來獨立觀察,觀察后按提提綱獨立回答問題,獨立填寫實驗操作報告。獨立觀察提綱:

(1)數一數,正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形狀?相對的面的形狀、大小有什么特點?

(2)摸一摸,正方體有多少條棱?它們的長度相等嗎?

(3)找一找,正方體有幾個頂點?獨立填寫實驗操作報告:面棱頂點正方體數量形狀大小數量長度數量位置1.班集體討論,訂正學生獨立完成的實驗報告,并完成教師板書,注意啟發(fā)學生自己總結正方體的特征2.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何異同?相同點: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不同點:形狀、大小、長短不同,正方體有6個面都是正方形,面積都相等,12個棱長都相等。3.引導學生認識長、正方體的關系:

(四)新課小結。

這結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還有什么問題?

三、看書質疑(略)。

四、鞏固練習。

(2)長方體的六個面都是長方形。()。

(3)正方體是由六個正方形組成的圖形。()。

(4)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長方體和正方體教案人教版篇十四

2、能運用觀察、比較的`方法認識形體。

3、在活動中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各種正方體、長方體積木及玩具。(積木四散放在幼兒座位后面。請配班老師在幼兒搭好房子回座位后將玩具放在幼兒的椅子下面)。

師:今天老師接到一個電話,前幾天森林里刮大風,把小兔子家的房子吹倒了,小兔子非常著急,怎么辦呢?(小朋友幫助小兔搭房子)。

(一)認識搭房子的材料。

1、師:我們一起看看搭房子的材料是什么呀?這些積木都一樣嗎?

2、請每個幼兒拿一塊積木,看一看、摸一摸自己拿的積木是由什么圖形組成的?(先讓幼兒自由講講,再請個別幼兒回答)。

(二)引導幼兒數一數手里的積木一共有幾個圖形組成。

1、師:有的小朋友的積木是由長方形組成的,有的小朋友的積木是由正方形組成的,也有的小朋友的積木是由長方形和正方形組成的,你能告訴我,你的積木上一共有幾個圖形嗎?(幼兒數,老師觀察)。

2、請用不同方法數的幼兒倒前面來示范數。

3、全體幼兒用與剛才不同的方法再次數數。

(三)引導幼兒觀察每個面的形狀。

2、小結:由六個長方形或四個長方形、兩個正方形組成的形體是長方體,由六個一樣大的正方形組成的形體是正方體。

1、師:現在,就請小朋友用這些材料來搭房子吧,要搭得既堅固又漂亮。(幼兒建構房子)。

2、參觀房子,說一說搭房子的積木是什么形體的?

2、分別請拿正方體禮物的幼兒和拿長方體禮物的幼兒到前面來,其它幼兒檢查是否正確。

請幼兒課后在幼兒園、在家里找一找,有哪些東西也是正方體和長方體的,然后告訴小朋友和老師。

長方體和正方體教案人教版篇十五

1.使學生認識長方體的特征,初步掌握長方體的概念,建立和發(fā)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的能力。

3.通過學生的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復習。

教師:我們已經學習了一些平面圖形,都有哪些圖形呢?

二、新授。

1.導入。

教師出示教具,導入新課。

2.學習長方體的特征。

(1)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

(2)研究長方體的特征。

(3)認識長方體的立體圖形。

3.教學例2。

三、鞏固練習。

1.下列圖中哪些是長方體,哪些不是長方體,是長方體的指出它的長、寬、高。

2.判斷題。

(1)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2)長方體有可能相鄰的兩個面的面積相等。()。

(3)長方體的每一個面一定是長方形。()。

3.說出下面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厘米?

四、家庭作業(yè):第23頁第1、2、3題。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

3.滲透事物是相互聯(lián)系、發(fā)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一、復習。

1.長方體有()個面,()條棱,()個頂點。長方體的6個面一般都是()形,也有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形,()面積相等;()長度相等。

2.有一個長方體,長5分米,寬3分米,高2分米,它所有棱的棱長之和是()。

二、新授。

1.展示動畫圖像:

(1)將長方體的.較長邊縮短,使長、寬、高都相等。

(2)將長方體的較短邊延長,使長、寬、高都相等。

2.觀察學具正方體。

3.繼續(xù)展示動畫圖像,進一步明確:

(1)正方體的六個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2)正方體的12條棱長度相等;

(3)有8個頂點。

5.填表。

三、鞏固練習。

1.判斷題。

(1)正方體的六個面面積一定相等。()。

(2)相交于一點的三條棱相等的長方體一定是正方體。()。

2.一個正方體每條棱長3分米,它的棱長之和是多少分米?

3.用一條長48厘米的鐵絲折成一個正方體的框架,這個正方體的棱長是多少厘米?

四、家庭作業(yè):第23頁4——10題。

長方體和正方體教案人教版篇十六

1、通過活動,能正確地認識正方體與長方體的名稱及特征。

2、能在活動中培養(yǎng)自己的觀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動中提高對認識立體圖體的興趣。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5、能與同伴合作,并嘗試記錄結果。

正方體、長方體制作材料紙若干張,正方體、長方體積木若干塊。

1、集體活動。

觀察兩張制作材料,講述異同?!靶∨笥芽蠢蠋煄砹藘蓮埣?,請你仔細觀察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點:都有6個圖形組成。不同點:一張紙上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組成。還有一張紙上有正方形和長方形組成。)2、幼兒操作活動。

“今天老師就要請小朋友用這兩張紙來變魔術,怎么做呢?”

(1)介紹制作形體的方法。

出示示意圖,教師簡單講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講述異同,介紹形體名稱。(正方體、長方體。)“你們做的兩件東西像什么?“(積木、盒子)“它們一樣嗎?”(不一樣)“怎么不一樣?”(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還有長方形。

老師手指正方體的一面,這就叫面。我們一起數數它有幾個面。(6個)“這6個面都是怎樣的?”(同樣大小的正方形。)由6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形體它的名字就叫正方體?!罢埬惆涯阕龅恼襟w找出來,說說它是什么樣的?”現在請你們拿出你制作的另一個形體,數數上面有幾個面?每個面一樣嗎?(不一樣。)怎么不一樣?(6個面里有正方形和長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長方體。

歸納小結:正方體的6個面是一樣大小的正方形。長方體的6個面,有的`都是長方形(面對面的一樣大);有的4個面是長方形(面對面的一樣大),2個面是正方形。

出示貼有正方體與長方體標記的兩個籃子?!斑@里有兩個籃子,籃子上分別貼有什么樣的標記?”(正方體、長方體。)請你們把桌子上的各種形體送進帶有特征標記的籃子,并說說你送的是什么形體。

4、搭積木游戲。

本節(jié)課我通過比較法、觀察法、對比法,讓幼兒能直觀看到形與體的區(qū)別和本質聯(lián)系,從而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點,從而解決活動的重難點使活動有效開展。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2929815.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