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類型的報告有不同的寫作風格和要求,需要根據(jù)具體情況來選擇合適的寫作方式。在撰寫報告時,要注意語言的精煉和表達的準確性,避免使用含糊、模糊或歧義的詞語。通過閱讀這些范文,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報告的寫作技巧。
環(huán)境科學實驗報告篇一
實驗目的觀察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
實驗器材木板、白紙、橡皮泥、木棒。
實驗步驟1、做一個簡易的日影觀測儀。
2、每隔十分鐘,量鉛筆影子的長度,在白紙上做下記錄。
實驗現(xiàn)象1、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隨著太陽方向的改變而改變,影子總是和太陽的方向相反。
2、陽光下物體影子長短的變化是隨著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而變化的,太陽位置最高時影子最短,太陽位置最低時,影子最長。
實驗結論1、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隨著太陽方向的改變而改變,影子總是和太陽的方向相反。
2、陽光下物體影子長短的變化是隨著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而變化的,太陽位置最高時影子最短,太陽位置最低時,影子最長。
儀器管理員簽字。
環(huán)境科學實驗報告篇二
實驗目的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并注意收集實驗數(shù)據(jù)用事實說話。
實驗器材生態(tài)瓶、小魚、水草。
實驗步驟1、減少生態(tài)瓶里的水。
2、增加生態(tài)瓶里的生物。
實驗現(xiàn)象1.由于水量減少,動植物的生存空間減少,氧氣量減少,水少的小魚浮出水面的次數(shù)比較多。
2.水草增加,產(chǎn)生的氧氣量就增加,魚浮出水面的次數(shù)會減少;小魚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魚浮到水面的次數(shù)會增多。
實驗結論減少水和添加動物、植物會引發(fā)生態(tài)群落的變化。
備注。
儀器管理員簽字。
環(huán)境科學實驗報告篇三
實驗目的分析綠豆種子發(fā)芽需要的條件(陽光)。
實驗器材綠豆芽、實驗盒、
實驗步驟將種有相同綠豆芽的兩個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條件不變,過一段時間觀察。
實驗現(xiàn)象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的綠豆芽生長較好,放在黑暗的地方的綠豆芽生長的不好甚至死亡。
實驗結論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
儀器管理員簽字。
環(huán)境科學實驗報告篇四
實驗名稱:吹紙片(奇怪的紙片)。
實驗目的:空氣是否有壓力。
所用器材:2張條形紙片(約30cm----40cm)。(裝置)。
1、準備2張紙片。
2、用兩手分別捏住紙片的一端,讓它自然下垂,使兩紙片間的距離約2厘米。
3、用力向紙片中間吹氣。
4、觀察有什么現(xiàn)象。
實驗現(xiàn)象:
只聽“哧”的一聲,那兩張紙合起來了。
認識結論:
空氣中有壓力,當我們吹氣時,就把紙中間的空氣吹跑了,兩與旁的空氣向內擠壓,兩張紙就合起來了。
環(huán)境科學實驗報告篇五
實驗目的植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環(huán)境。
實驗器材綠豆芽、水、紙巾。
1、在一個盤子里鋪上幾層吸水紙,把5粒剛發(fā)芽的綠豆并排放在吸水終上,保持吸水紙一端濕潤。
2、3----5天后觀察觀察。
實驗現(xiàn)象豆芽的根會向有水的方向生長。
實驗結論植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環(huán)境,當環(huán)境改變后它們會努力的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
實驗人。
儀器管理員簽字。
環(huán)境科學實驗報告篇六
實驗目的認識光的反射及應用。
2、將夾橫立在桌上,并在桌面上放一頁有字的紙。
3、打開手電筒開關,對著卡紙,觀察文字。
實驗現(xiàn)象。
黑色反光弱,紅色反紅光,黃色反黃光,綠色反綠光,白色反光能力強。
實驗結論。
深色反光弱,淺色反光能力強。
實驗人。
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環(huán)境科學實驗報告篇七
實驗目的能設計一個生態(tài)瓶建造方案。
實驗器材大飲料瓶、泥土、水草、水生小動物。
實驗步驟1、先在瓶底裝入一層淘洗干凈的沙(如要加幾塊小石子也就在這時候放)。
2、裝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種上自己準備的水草。
4、再放入小動物。
5、進行觀察記錄。
實驗現(xiàn)象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
實驗結論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
儀器管理員簽字。
環(huán)境科學實驗報告篇八
“記錄”是小學科學教育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在整個科學教育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學課程標準》所給出的“具體內容標準中”有眾多的內容直接與研究記錄有關,如“用簡單的材料,設計科學實驗,并做實驗記錄”,“用感官或者簡單的工具對事物進行觀察,并用文字和圖來表達”等等。縱觀目前的小學科學教學,科學記錄越來越得到了我們老師的重視,大部分課中都要求學生做科學記錄,但許多僅僅是做一下記錄方便匯報而已,大多流于形式。許多科學實驗探究課的記錄都與我們科學課記錄的目標背道而馳,記錄低效甚至是無效的。那么如何在小學科學課中進行有效的記錄?對此,我根據(jù)自己近幾年的實踐與研究,說說自己對科學課記錄的一些思考與做法。
(一)記錄內容廣泛,種類多。
從《科學課程標準》和科學出版社的教材內容中很容易看出,小學科學課中的記錄種類繁多,涉及面廣,的確是小學生科學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如“鳳仙花、蠶寶寶”飼養(yǎng)過程中動植物的成長記錄;“100毫升水里到底能溶解多少克食鹽”實驗記錄;“觀測云、溫度、風向等”的信息收集記錄以及其他的測量記錄、調查記錄、統(tǒng)計記錄等等。學生要想完成這些探究記錄,必須需要一定的探究能力,包括:實驗設計與操作、實驗觀察、統(tǒng)計分析、調查、測量等。
(二)科學記錄隨意無序,不受重視。
科學記錄在當前的小學科學課堂中沒有收到相應的重視,科學記錄只是張“紙”,涂涂畫畫都很隨意。在我們聽課的時候,常會發(fā)現(xiàn)有的小組學生在記錄時并沒有按記錄單的要求記;有的小組在記錄時間花得很少;有的小組記錄的與觀察實驗的結果不一致;更有甚者的面對記錄單不知道該填什么。學生不能正確填寫記錄,導致學生在交流學習結果時,只有寥寥數(shù)語,匯報缺乏支撐。而且,很少有老師會對學生的科學記錄做一些實質性的評價,只是上臺匯報的個別學生展示了他們的成果而已。顯然,這樣的教育違背了科學教育的宗旨。
(三)學生參與度不高。
在科學課堂上探究活動中,小組內成員都是經(jīng)過分工合作的,記錄員是負責記錄實驗結果的,大多數(shù)同學將這一任務推給記錄員一人,導致他們只參與實驗過程,不理會實驗的記錄。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實驗探究過程中,學生積極性特別高,一到記錄時便推三擋四,漠視記錄,懶于動筆,對待科學問題上容易輕信其他學生,記錄員記錯、記漏也得不到及時糾正。其實,學生科學態(tài)度的不端正也是造成記錄參與度不夠的原因之一。
(四)探究記錄價值難以體現(xiàn)。
在一些課堂,記錄的作用僅僅局限于孩子們在本堂課所謂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僅僅局限于孩子們匯報時的一剎那,在上完課后,就出現(xiàn)了“遺忘在課桌上的記錄紙”,有的甚至進入了垃圾桶,于是記錄信息就無法得到進一步的改進、整理及再利用,無法讓記錄成為我們學生和教師資料的積累,也就無法真正體現(xiàn)出記錄的價值所在。我們不能否認學生在實驗或觀察這些具體活動中,在記錄的那一刻,他們甚至產(chǎn)生思維的.火花,但是教師如不想辦法幫助學生保留,這些火花有可能像流星,一閃即逝。記錄的價值就在于教師是否能將學生的科學記錄轉化成他們的思維內化的過程,即明確發(fā)現(xiàn)實驗的現(xiàn)象。
(五)科學記錄缺乏評價。
長期以來,考試一直是學科評價的主要手段,但隨著新課程實施,學科教學目的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過去,我們只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現(xiàn)在關注學生學習的全過程,從單一的考試發(fā)展到多元評價。在科學課堂上,老師往往只重視科學信息是否記錄了,并沒有對信息的價值進行有效評價,或者對學生的科學記錄過程給予必要的、適當?shù)墓膭钚?、指導性的評價。這樣教師就無法真正提高學生的記錄水平,最終不能使評價為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服務。而且評價方式太單一,應倡多人參與,可以是學生組內自評,互評,還可以通過家長參與記錄評價,與學校、教師的教育要求保持一致。
以上幾點問題凸顯了現(xiàn)階段很多教師對科學記錄的價值不明了這一問題。記錄的價值在哪里?這是每一個科學教師應該理清的問題?!坝涗洝弊鳛榭茖W教育活動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它是學生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及結果的書面呈現(xiàn),清晰地體現(xiàn)著學生科學學習活動的成長足跡。因此,科學記錄的獨特價值不在于展示,而在于意義生成。也就是說,記錄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呈現(xiàn)某些信息,也不是為了歸檔供日后查閱,而是為了解釋性理解,為了提出新的問題。它是實現(xiàn)師生共享共創(chuàng)、共同發(fā)展的一個有效途徑。
(一)“科學記錄”,記錄什么?
基于這樣的任務,我認為科學記錄本應該記錄以下方面的內容:
1、知識點與科學概念。將一節(jié)課中的主要實驗探究結論記錄在相應的記錄本中;或將本節(jié)的科學概念稍做記錄,得以鞏固。
2、探究實驗中的原始數(shù)據(jù)。要求學生在小組進行實驗時,要真實地把實驗中得出的數(shù)據(jù)和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及時記錄下來。記錄可以是李彪、繪畫、表格、圖片、統(tǒng)計圖等。
3、課外科學知識的摘抄等。一些課外延伸探究活動的記錄,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科學知識和趣聞,一些平時腦子里閃過的一些問題都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學生愛科學,必定喜歡讀科學類的叢書,可以從書叢中記錄自己感興趣的部分。
(二)指導記錄技巧,讓記錄具有實效。
另外,教師對“記錄”價值的真正理解及實現(xiàn),不完全是一個認識問題,還有待于教師在教育實踐中的體驗和認同。因此,我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指導學生學會如何記錄:
1、及時記錄。實驗結論必須根據(jù)學生自己在研究實踐中獲得的第一手資料和研究結果作出。論證中引用的文獻資料只能作為參考,不能作為結論的直接依據(jù),學生可以總結一下自己的看法,但這些看法也必須嚴格以自己的實驗結果為依據(jù),絕對不容許撇開科學實驗結果,泛泛而談,這不僅沒有任何科學上的意義,也是與科學實驗客觀性背道而馳的。當然,如果學生在實驗基礎上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或者今后繼續(xù)研究的方向,這是完全適宜的,也是應該鼓勵的。
2、追求真實,快樂記錄。孩子的好奇心,只是對表面事物和感官現(xiàn)象做出反應,它是瞬間的和無意思的行為。所以,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實驗材料的吸引力遠遠地大于教師。所以,教師要充分創(chuàng)設條件,引導孩子進行探究過程的同時,還要快樂記錄,不要讓科學記錄成為他們的負擔,繼而草草了事,應該激發(fā)孩子內心真正的需求,使研究記錄成為探究活動的必要環(huán)節(jié),表達探究成果的重要方式,使孩子的探究是有價值的行為。
3、勤于記錄,給及評價。首先,孩子要做到每課有記錄,教師每課必查。學生還要擁有自己連續(xù)使用的記錄本??勺寣W生以自己喜歡的形式,如繪畫、文字、圖片、表格日志等,來記錄自己科學探究中發(fā)現(xiàn)的最原始的數(shù)據(jù),勤記錄,多記錄。其次,還可以通過課后展示,學期評比等手段激發(fā)學生的成就感,讓他們擁有自信心,有成功的體驗。
(三)培養(yǎng)小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
由于小學生剛剛開始參與科學實驗活動,開始科學記錄,各種設計上的和操作記錄上的錯誤在所難免,有些科學記錄往往違背了一些基本的生活與科學常識。這是很正常的,我們要鼓勵他們仔細分析整個實驗過程,從中找出原因,吸取教訓,得出正確的科學記錄。在進行科學實驗記錄同時,還要求學生以科學家嚴謹、仔細、客觀、堅韌、刻苦的精神為榜樣,防止任何敷衍了事、馬馬虎虎、主觀武斷或虎頭蛇尾的工作態(tài)度。
(四)教師應將科學記錄內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
當學生做到了“每課必錄”后,教師可以做出一定的“回應”。
首先,通過對記錄的解讀,客觀的了解學生研究活動的進程和學生的研究能力,比如:他們的觀察是否全面,實驗是否正確,測量是否準確;搜集、整理信息,進行合理解釋的能力怎么樣;學生參與科學學習活動是否主動積極、是否持之以恒、是否實事求是、是否尊重事實等。更重要的是教師對學生“記錄”的認真解讀,不僅是對學生為了完成探究目標而進行努力的肯定,更是對學生勞動成果的尊重。
其次,平時課堂上可以充分交流記錄。交流記錄可以讓同學們互相了解對方的探究過程及方法、分享自己獲得成功的快樂。它比學生在研究活動過程中的自發(fā)交流分享更具價值和意義。這是因為讓記錄成果在集體面前展示、交流分享,需要學生把在動手做的過程中形成的內部思維語言轉化成書面文字或圖畫形式,再在交流匯報中反饋成日頭語言,它要求學生言起來有序、有據(jù)、有理,思維更富有邏輯性,此間獲取的信息需處理得更加完善。
最后還可以珍藏記錄。這種珍藏或者是以學生自己帶回家的方式,或者是在教室里的某個區(qū)域開設專門的陳列區(qū)的方式,或者是檔案袋的方式等。這些對待學生勞動成果的方式不僅可激發(fā)學生的成就感,增強他們學好科學的信心,而且還為學生的成長過程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形成性評價,是體現(xiàn)學生學習過程、記錄成長軌跡的較好方式。
因此,我對學生的科學記錄要求是嚴格的。通過幾個學期的應用,收獲頗多:
1、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他們的科學學習由被動變?yōu)橹鲃?,并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2、提高了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科學過程技能得到了一定的磨練,發(fā)展了科學思維。
3、使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觀察習慣,他們的觀察更客觀了,更全面了。
科學記錄的運用使我們的科學教育增添了無限的生機。今后,我還將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和學習能力,對學習記錄的形式和內容進行適當?shù)恼{整,在實踐應用中不斷摸索、不斷改進,從而提高科學記錄本的有效性,讓其更豐富,更完善,更人性化,為科學教育搭建“展翅的天空”,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服務。
環(huán)境科學實驗報告篇九
實驗地點實驗室。
實驗目的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并注意收集實驗數(shù)據(jù)用事實說話。
實驗器材生態(tài)瓶、小魚、水草。
1、減少生態(tài)瓶里的水。
2、增加生態(tài)瓶里的生物。
實驗現(xiàn)象。
1.由于水量減少,動植物的生存空間減少,氧氣量減少,水少的小魚浮出水面的次數(shù)比較多。
2.水草增加,產(chǎn)生的氧氣量就增加,魚浮出水面的`次數(shù)會減少;小魚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魚浮到水面的次數(shù)會增多。
實驗結論。
減少水和添加動物、植物會引發(fā)生態(tài)群落的變化。
備注。
實驗人。
儀器管理員簽字。
環(huán)境科學實驗報告篇十
實驗地點:室外。
實驗目的:物體的'顏色和吸熱。
實驗器材:白色紙、粉色紙、黑色紙、黑色蠟光紙、鋁箔紙對折做成的紙帶,溫度計。
1、把不同顏色的直對著做成袋狀。
2、分別插上溫度計放在陽光下。
實驗現(xiàn)象:
1、深色紙比淺色紙升溫快。
2、黑色蠟光紙比黑色無光紙升溫慢。
實驗結論:物體的顏色與吸熱的本領有關,深色物體比淺色物體吸熱快備注。
實驗人:xxx。
實驗人實驗時間:xx年xx月xx日。
儀器管理員簽字:xxx。
環(huán)境科學實驗報告篇十一
實驗目的驗證光的傳播路線。
實驗步驟1、用夾子夾住卡紙,橫立在桌面上排成整齊的一行,間隔距離為15cm(沒有孔的放在最末端)。
2、用手電筒照射有孔卡指和管口。
實驗現(xiàn)象光在物質中是直線傳播。
實驗結論光在同一物質中沿直線傳播。
備注。
環(huán)境科學實驗報告篇十二
讓小燈泡亮起來。
自主認識小燈泡、電池、導線的構造。
(裝置)電池、電池夾、開關、小燈泡、燈座、導線、回形針、紙片等。
1、用一根導線、一個燈泡、一節(jié)電池,連接好電路,讓小燈泡亮起來;
2、增加電池夾、小燈座、開關,讓小燈泡亮起來。
簡單電路由電源、用電器、開關和導線四個部分組成。
燈泡要亮須有電源、導線、開關等。
環(huán)境科學實驗報告篇十三
實驗目的物體的顏色和吸熱。
實驗器材白色紙、粉色紙、黑色紙、黑色蠟光紙、鋁箔紙對折做成的紙帶,溫度計。
1、把不同顏色的直對著做成袋狀。
2、分別插上溫度計放在陽光下。
實驗現(xiàn)象。
1、深色紙比淺色紙升溫快。
2、黑色蠟光紙比黑色無光紙升溫慢。
實驗結論物體的顏色與吸熱的本領有關,深色物體比淺色物體吸熱快備注。
實驗人。
環(huán)境科學實驗報告篇十四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科學課是以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同時又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綜合學科。科學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yǎng)全體學生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但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不僅是通過教師的知識講解或學生機械的記憶就可以實現(xiàn)的,而是依賴于科學探究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感悟,學生只有經(jīng)歷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實驗探索或者驗證的過程,通過學生的動口、動手、動腦才能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慢慢地形成。而很多探究活動要通過實驗教學來實現(xiàn)的,因此實驗教學是小學科學探究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意識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實驗教學與實驗報告單的填寫又是密不可分的。
經(jīng)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我發(fā)現(xiàn)實驗報告單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記錄實驗現(xiàn)象、實驗數(shù)據(jù)、探究結果等,而且在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增強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探究能力、鞏固新知識,及時彌補不足之處等方面大有用處。下面就以上幾個方面談談個人的看法。
有些學生知道實驗是怎么做的,但叫他填寫實驗報告的時候他卻寫不出正確的假設、過程和結論。例如在教學《小水珠到哪里去了》一課時:水蒸發(fā)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報告單時出現(xiàn)了假設和結論表述不完整、假設的因素和實驗步驟中的因素不一致、假設中同時改變幾個因素、在實驗現(xiàn)象后面寫結論以及實驗報告寫的不完整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的產(chǎn)生是由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不強造成的。在針對實驗報告單上的問題討論交流時,學生認真思考,積極發(fā)言,對實驗過程進行了理性思考,得出了正確的結論。由此可見,填寫實驗報告單可以訓練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從而幫助學生不斷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表達與交流是科學探究的重要活動之一”。
科學語言是表達和交流科學信息的一種通用語言。學生用口語表達與交流時,老師發(fā)現(xiàn)不了的錯誤在實驗報告單上發(fā)現(xiàn)了。例如:小車運動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時,李程遠同學說小車運動的快慢與小車自身的“重力”大小有關時,一部分學生聽成了“動力”,引起同學們的不解。還有在填寫實驗報告單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別字等等。因此,在科學實驗教學中,讓學生填寫實驗報告單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讓學生及時糾正錯誤,能使學生的科學思想表達更規(guī)范、正確和嚴謹,真正掌握相關的科學術語、科學概念及其表達形式,逐漸提高其掌握和運用的科學語言的表達能力。
填寫實驗報告單,學生通過對假設、實驗設計等的編寫,使實驗操作過程在頭腦中得以預演,可以明顯提高動手實驗的能力。例如在做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什么有關的實驗時,學生把假設、不變的因素、改變的因素都確定并填寫好,實驗操作時就做到心中有數(shù),實驗得以順利進行。
學生通過填寫完整的實驗報告,使實驗的目的、過程、結果在頭腦中得以重現(xiàn),不足之處得以顯現(xiàn)。因此,填寫實驗報告有助于學生鞏固新知識,及時彌補不足之處。例如通過對水蒸發(fā)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報告單的討論交流,學生能能針對自己的不足之處加以整改、彌補,把假設和結論寫完整,假設中只改變一個因素,把假設的因素和實驗步驟中的因素保持一致,如實記錄實驗現(xiàn)象,通過分析實驗記錄,寫出正確的結論。
科學世界是一個充滿問題、充滿思考的神奇世界,學生非常向往,樂意探究。但由于種種原因,現(xiàn)在的小學科學課堂缺乏這種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沒有建立起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心理環(huán)境和認知環(huán)境,所以學生學習科學感到很深奧、難理解,導致興趣缺失。作為學校、作為教師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科學的環(huán)境,每一個教學實驗都要想方設法去做,不管是演示實驗還是分組實驗都能夠調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當你走進課堂,哪怕手里只拿了一支蠟燭、一盒火柴,學生就會激動不已、充滿期盼;如果說要去實驗室上實驗課,學生總是歡呼雀躍。由此可見,學生多么想上實驗課,多么想動手操作,上實驗課簡直成了一種奢望,而實驗教學恰恰是一種常態(tài),科學教師應該堅持上好每一堂課。除了實驗室、教室外,教師還應該充分利用大自然這個大課堂,利用便利的自然環(huán)境,充足的生物資源,豐富的物質資源,進行實地考察研究,讓學生走進自然、觀察自然、描述自然、認知自然。當把這一切讓學生在最后以實驗報告單的形式寫下來的時候,他們就不會感到困難,而變得興趣盎然。
小學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做好實驗是學好科學的基礎??傊?,實驗報告的書寫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實驗的目的、方法和技能,還能通過對實驗現(xiàn)象和結果的分析得出自己的體會和結論,使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都得到升華,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嚴謹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從而提高其科學素養(yǎng)。教師應重視實驗報告單的各項功能在實驗教學中的充分發(fā)揮,利用實驗報告單提高科學實驗教學效果。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2623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