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意義與性質教案(熱門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6 16:37:17
比例的意義與性質教案(熱門19篇)
時間:2023-11-16 16:37:17     小編:念青松

一個好的教案可以提供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教案需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進度,避免教學過于簡單或過于困難。在教案編制過程中,了解一些成功的教學案例是非常有幫助的。

比例的意義與性質教案篇一

《比例的基本性質》這節(jié)課在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的基礎上教學的,為下節(jié)課教學解比例打下基礎。教材利用三角形的縮小做素材,引導學生根據(jù)圖中的數(shù)據(jù)寫出不同的比例,以其中一個比例為例教學比例各項的名稱,在讓學生說出其他幾個比例的內項和外項。在觀察各個比例中的內項和外項的基礎上,發(fā)展規(guī)律,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質。教材還介紹了分數(shù)形式的比例基本性質的表達方法?!霸囈辉嚒苯虒W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的方法。“練一練”和練習十第1-4題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學生面對的都是些經(jīng)過人類長期積淀和錘煉的間接經(jīng)驗。由于教學大綱規(guī)定,許許多多的知識點,使得教師只能用簡單的“傳授——接受”的教學方式來進行。而學生只是記憶、再現(xiàn)這些知識點,淪為考試的奴隸。其實知識是死的,課堂教學絕不僅僅讓學生擁有知識,更應該讓學生擁有智慧,擁有獲取知識的方法。

從教育心理學角度看,學生智慧的發(fā)展,離不開智慧的熏陶。智:是人類個體的認識過程或認知結構,即對外部信息的感知、整理、聯(lián)想、儲存很搜索、提取、操作,或通過此過程形成的認知水平。慧:是人類個體所認知事理的評判過程和評判標準。我校通過創(chuàng)設智慧課堂,使教學觸及學生的世界,伴隨他們的認知活動,做到了“以智促知”。

1、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fā),主動建構知識。在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時,讓學生自己選擇例子來探索,在探索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得到結論。讓學生處于積極探索的狀態(tài),喚醒了學生學習中一些零散的體驗,并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將這些體驗“數(shù)學化”,提煉出數(shù)學知識。

在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抽象的數(shù)學結論,更應注重學生的“發(fā)現(xiàn)”意識,引導學生參與探討知識的形成過程,盡量挖掘學生的潛能,能讓學生通過努力,自己解決問題。這一教學過程,讓學生通過計算、觀察、發(fā)現(xiàn)、自學的方式,使學生在自己探索中學習知識,發(fā)現(xiàn)知識,并通過討論,說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的依據(jù),促進了學生學習的順利進行。

2、用教材教,體現(xiàn)教學的民主性。因為學生對比的知識了解甚多,所以在研究“比例的基本性質”的時候,不是教師出示教材中的例子,而是讓學生自己舉例研究,使研究材料的隨機性大大增強,從而提高結論的可信度。這樣也能讓學生體會到歸納法研究的過程,并滲透科學態(tài)度的教育。

整個教學過程力求體現(xiàn)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從中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的能力。如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歸納比例的基本性質,重視在練習中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使練習的針對性更強,鞏固練習在層次上由易到難,在形式上由封閉走向開放,讓學生的聰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真正主動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

3、在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進行判斷時,要求學生講明理由,培養(yǎng)學生有根據(jù)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在填寫比例中未知數(shù)時,不僅要求學生說出理由,還要求學生進行檢驗,這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檢驗習慣和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4、給予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自由馳騁的思考空間,允許他們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方法,在開放式、個性化的學習中生成靈感,碰撞智慧。正是學生用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來解決問題,課才變得生動和真實,學習才顯得如此活潑和有效。數(shù)學的學習成了充滿靈性的創(chuàng)造過程,成了放飛心靈的快樂之旅。課堂已不僅是學科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智慧培育的圣殿。

葉瀾教授曾說:“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fā)生命活力”,確實我們教師應該把課堂看作是學生演繹精彩生命的舞臺,把主動權、選擇權下放給學生,讓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實踐,才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才會有層出不窮的生成,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這節(jié)課是概念教學,不太好講。在上課之前我感覺自己做了充分的準備。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入手,方便快捷,為新課做好準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使學生在探索中學習。然后在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時,我讓學生看書自學,再小組交流,這樣符合“新課標”的要求,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本節(jié)課的學習方式是多樣的,有觀察比較、小組交流、師生交流、同位交流、多方驗證。另外,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我采用了自主觀察與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而且整節(jié)課的設計,總體感覺還是比較適合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的,在結構上,我也注重了前后呼應,使整堂課也顯得比較緊湊。

但是上完課之后,我發(fā)現(xiàn)還存在很多問題。

1、教師激勵性的語言還欠缺,還不能用多種語言來激勵學生。如果感情更深些,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更好的參參與學習。

2、上課心態(tài)、情緒還不夠平穩(wěn),計算機技能、教學機智、自身素養(yǎng)還有待提高。為促進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最后有點趕時間。

3、面對一些即時生成的課程資源,我還不能及時抓彩,把這些有效的教學資源開發(fā)、放大,讓它臨場閃光,從而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讓“死”的知識活起來,讓“靜”的課堂動起來,變單純的“傳遞”與“接受”為積極主動的“發(fā)展”與“建構”。

我覺得通過這一節(jié)課我學到了好多,作為一名教師,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設計課程,要考慮到學生。作為一名教師,在今后的日子里,還要好好努力,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

比例的意義與性質教案篇二

教學要求:

2、使學生能正確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能正確進行判斷。

3、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知識整理。

1回顧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形成支識網(wǎng)絡。

2我們學習哪些知識?用合適的方法把知識間聯(lián)系表示出來。匯報同學互相補充。

復習概念。

什么叫比?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區(qū)別?

什么叫解比例?怎樣解比例,根據(jù)什么?

什么叫呈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關系?什么叫反比例的關系?

什么叫比例尺?關系式是什么?

基礎練習。

1填空。

六年級二班少先隊員的人數(shù)是六年級一班的8/9一班與二班人數(shù)比是()。

小圓的半徑是2厘米,大圓的半徑是3厘米。大圓和小圓的周長比是()。

甲乙兩數(shù)的比是5:3。乙數(shù)是60,甲數(shù)是()。

2、解比例。

5/x=10/340/24=5/x。

3、完成26頁2、3題。

綜合練習。

1、a×1/6=b×1/5a:b=():()。

2、9;3=36:12如果第三項減去12,那么第一項應減去多少?

3用5、2、15、6四個數(shù)組成兩個比例():()、():()。

實踐與應用。

1、如果a=c/b那當()一定時,()和()成正比例。當()一定時,()和()成反比例。

板書設計:整理和復習。

比例的意義。

比例比例的性質。

解比例。

正反比例正方比例的意義。

正反比例的判斷方法。

比例應用題正比例應用題。

反比例應用體題。

比例的意義與性質教案篇三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認識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稱,體會數(shù)學的規(guī)律美。

2、利用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主動探究的精神,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愉悅。培養(yǎng)學生進行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判斷、概括的能力,發(fā)展學生思維。

一、 談話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

我們的祖國方圓960萬平方公里,幅員遼闊卻能在一張小小的地圖上清晰可見各地位置。建筑設計師可將濱江四區(qū)的設計構想展示在一張紙上。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識,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有關比例的一些知識。

二、 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一) 教學比例的意義

1、 8厘米

出示

6厘米

4厘米

3厘米

(1)根據(jù)表中給出的數(shù)量寫出有意義的比。[生匯報]

(2)哪些比是相關聯(lián)的?[生說,師板書]

(3)根據(jù)以往經(jīng)驗,可將相等的兩個比怎樣?(用等號連接)

教師并指出這些式子就是比例。

2、 讓學生任意寫出比例,并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比例的意義。

3、 教師板書: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例也可用分數(shù)形式表示。

4、 寫出比值是1/3的兩個比,并組成比例。

(二) 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1、 比例和比有什么區(qū)別?

2、 認識比例的各部分

(1)讓學生自己取。

(2)組成比例的四個數(shù)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

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

板書: 8 : 6 = 4 : 3

內 項

外 項

(3)讓學生找出自己舉的比例的內外項。

( )

12

2

( )

=

(4)找出分數(shù)形式比例的內外項位置又是怎樣的?

3、 出示 【啟迪學生思維,展開審美想象】

(1) 這個比例已知的是哪兩項,要求的又是哪兩項?學生試填。

(2) 學生反饋,教師板書。

(3)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 指導學生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質,并板書:在比例里,兩個外項之積等于兩個內項之積。

4、 用比例性質驗證你所寫比例是否正確。

5、練習 8 : 12 = x : 45

0.5

x

20

32

=

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

如何證明你的解是正確的?

(三) 小結:今天這堂課你有什么收獲?

三、 鞏固練習

1、下面哪幾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4

1

12 : 24 和18 : 36

0.4 : 和0.4 : 0.15

14 : 8 和7 : 4

5

2

2、根據(jù)18 x 2 = 9 x 4 寫出比例?!倔w會到數(shù)學的邏輯美,規(guī)律美】

比例的意義與性質教案篇四

第3課時(總第22課時)。

一、教材內容。

【復習內容】。

教科書第12冊第112頁“整理與反思”和第115頁“練習與實踐”第5、6題。

【知識要點】。

1.中位數(shù)、眾數(shù)、平均數(shù)有什么不同。

2.怎樣求一組數(shù)據(jù)的平均數(shù)。

3.體會有關統(tǒng)計量在表示數(shù)據(jù)特征方面的特點和作用。

4.掌握簡單統(tǒng)計量的計算方法。

【教學目標】。

1.讓這生進一步體會數(shù)據(jù)與現(xiàn)實生活的的密切關系。

2.進一步明確各種統(tǒng)計圖在描述數(shù)據(jù)方面的特點及作用,

3.進一步體會有關“平均數(shù)、眾數(shù)、中位數(shù)”在表示數(shù)據(jù)特征方面的特點和作用。

4.進一步掌握簡單統(tǒng)計量的基本計算方法。

二、教學建議。

眾數(shù)和中位數(shù)是根據(jù)《標準》的要求新增加的教學內容,眾數(shù)和中位數(shù)都是統(tǒng)計量,在平均數(shù)不能有效地反映出一組數(shù)據(jù)的基本特點時,往往選用眾數(shù)或中位數(shù)來表達數(shù)據(jù)的特點,在復習時應通過對“整理與反思”中第三個問題的討論,不僅要讓學生進一步明確中位數(shù)、眾數(shù)和平均數(shù)的求法,而且要讓學生體會到:中位數(shù)、眾數(shù)和平均數(shù)都是表示一組數(shù)據(jù)特征的統(tǒng)計量,但由于數(shù)據(jù)自身特點不同,這幾種統(tǒng)計量在表示數(shù)據(jù)特征時所具有的代表性也就有所區(qū)別。

三、知識鏈接。

統(tǒng)計、眾數(shù)、中位數(shù)(六上p79、80例2、例3)。

四、教學過程。

集體討論復習:

1.什么是“中位數(shù)、眾數(shù)與平均數(shù)”?并說說它們有什么不同?

2.舉例說說怎樣求平均數(shù)、眾數(shù)和中位數(shù)?

(一)出示龍城超市上個星期售出的甲、乙兩種品牌的飲料箱數(shù)如下圖。

(1)在這個星期中,兩種品牌飲料的銷售量在哪一天相差最大?

(2)甲飲料周日的銷售量比周一多百分之幾?

(3)甲飲料這個星期平均每天銷售多少箱?乙飲料呢?

(二)出示生物小組的同學每次用10粒綠豆做發(fā)芽試驗,下面是他們經(jīng)過整理的10次發(fā)芽情況。

發(fā)芽粒數(shù)0578910。

次數(shù)124111。

(1)這10次試驗中,發(fā)芽的綠豆一共有多少粒?總的發(fā)芽率是多少?

(2)這10次試驗中,發(fā)芽粒數(shù)的眾數(shù)是多少粒?

(三)出示教材中115頁第5題。

1、先讓學生把圖中每個直條所表示的人數(shù)標出來。

3、從整體上比較兩個年級學生牙齒健康情況。

4、指導一年級學生齲齒顆數(shù)的眾數(shù)。

一年級共有50個學生,那么就有50個反映每個人齲齒顆靈敏的數(shù)據(jù),而這50個數(shù)據(jù)中,齲齒是1顆的共有19個,所以一年級齲齒顆數(shù)的眾數(shù)是“1顆”

5、引導回答,六年級齲齒顆數(shù)的眾數(shù)。

6、學生獨立計算第(3)個問題。

(四)出示第6題,引導觀察表格。

1、指導學生用計算器計算平均數(shù)。

2、指導學生計算每組數(shù)據(jù)的中位數(shù),組織學生討論計算中位數(shù)要注意什么?

(先把數(shù)據(jù)按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的順序進行排列)。

3、表示這組男生體重的一般情況,平均數(shù)和眾數(shù)哪個更合適?

(用中位數(shù)代表男生體重的一般情況比較合適,因為男生體重的數(shù)據(jù)中,有8個低于平均數(shù),只有兩個高于平均數(shù),平均數(shù)的位置明顯偏離這組數(shù)據(jù)的中心。)。

習題精編。

一、基礎訓練。

1.在47、25、36、18、47、58、25、47中,眾數(shù)是(),中位數(shù)是(),平均數(shù)是()。

每人銷售件數(shù)1800540250210150120。

人數(shù)113532。

2.某公司銷售部人員15人,銷售部為了制定某種商品的月銷售定額,統(tǒng)計了這15人某月的銷售量,如下表:

這15人銷售件數(shù)的眾數(shù)是()。

二、綜合應用。

1.某超市工作人員月工資如下表:

經(jīng)理副經(jīng)理員工a員工b員工c員工d員工e員工。

f員工g員工h員工。

i

(1)這個超市人員工資的平均數(shù)是(),眾數(shù)是(),中位數(shù)是()。

(2)哪個數(shù)據(jù)表示這個超市人員的月工資水平比較合適?為什么?

2.在海陵2007年青年歌手大獎賽中,11位評委給一位歌手的打分如下。

9.79.79.89.69.59.69.49.19.49.69.6。

(1)這組數(shù)據(jù)的平均數(shù)、中位數(shù)、眾數(shù)各是多少?

3.某鞋店上個月女鞋進貨和銷售的情況如下表:

尺碼353637383940。

進貨數(shù)量/雙30100150905020。

銷售數(shù)量/雙1794120833715。

(1)你認為這樣進貨合理嗎?為什么?

(2)鞋店在確定進貨量時利用了哪些統(tǒng)計知識?

第4課時(總第23課時)。

一、教材分析。

【復習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復習,進一步體會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含義,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會用分數(shù)表示一些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

2、進一步體會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能判斷簡單游戲規(guī)則是否公平,能設計簡單的公平游戲規(guī)則。

3、使學生通過復習,進一步體會可能性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到生活中很多現(xiàn)象都具有隨機性,培養(yǎng)簡單的推理能力,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內容分析】。

原來我國小學數(shù)學教材中只有統(tǒng)計而沒有概率,并且只占很小篇幅。這可能與我國傳統(tǒng)文化重整合輕分析,重人倫輕自然,重義輕利,重道輕器有關;另一方面,在計劃經(jīng)濟時期人們遇到更多的是確定的現(xiàn)象,沒有感受到統(tǒng)計與概率的必需。而在《標準》中“統(tǒng)計與概率”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

蘇教版的這一套新教材共安排了四次概率知識的教學。一次安排在二年級上冊,主要讓學生感受確定現(xiàn)象與不確定現(xiàn)象,初步體會可能性的含義。第二次安排在三年級上冊,主要是讓學生能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詞語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讓學生體會事件中的各種情況發(fā)生的可能性有時相等,有時不相等,學會用經(jīng)常、偶爾等詞語來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性。第三次安排在四年級上冊,進一步體會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可能性不相等會影響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從而修改或設計簡單的公平游戲規(guī)則。最后一次安排在六年級上冊,主要是讓學生學會用分數(shù)來表示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能設計一個方案,符合指定的要求,并能對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作出預測,闡述自己的理由。

概率是一個既難教又難學的內容,因為概率有其固有的思想方法,有別于講究因果關系的邏輯思維和確定性思維。特別是學生在正式開始學概率之前就已經(jīng)形成了一些錯誤概念,我們的教學即便是基于對錯誤概念了解之上,某些錯誤還是頑固得難以消除。因此,教師在復習中一方面要特別注意創(chuàng)設情境,鼓勵學生用真實的數(shù)據(jù)、活動以及直觀的模擬實驗去檢查、修正或改正自己對概率的認識。另一方面,教師也要注意將統(tǒng)計與概率、分數(shù)與百分數(shù)等知識相結合,進一步溝通知識間的內存聯(lián)系,體會數(shù)學學習的價值。

二、教學建議。

【容易出錯之處】。

1、對于隨機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由于學生頭腦中固有的錯誤認識的影響,學生對于“不可能、一定、可能”等可能性含義仍會發(fā)生混淆,教師在復習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具體、現(xiàn)實性的例子來說明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2、讓學生獨立設計一些游戲規(guī)則,這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游戲規(guī)則公平性的認識,另一方面也要讓學生在交流設計方案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一定的思路,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規(guī)則進行適當?shù)臋z驗,以確認選擇的方法是否符合指定的要求。

【策略提示】。

1、練習與實踐的第1題要讓學生說說連線的思考過程,突出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而不確定中,有些結果出現(xiàn)的可能性會大一些,而有些結果出現(xiàn)的可能性會小一些。

2、第2題(2)要突出判斷的理由。交流后教師可再引導學生思考,任意摸1個球,球上的數(shù)是素數(shù)的可能性大,還是合數(shù)的可能性大?還可以讓學生說說球上的數(shù)是大于3的可能性大,還是小于3的可能性大?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加深對可能性含義的認識。

3、第3題要先讓學生說說對“明天的降水概率是80%”的理解,然后再進行判斷。

4、第4題學生對做“石頭、剪刀、布”游戲,來判斷誰先套圈的方法,理解上會有一定的困難,六年級上冊教材關于這個問題,書上出示了游戲產(chǎn)生的所有結果,再讓學生進行判斷。教學中如果學生理解有困難,也可以讓學生統(tǒng)計出游戲的所有結果,再作出判斷。關于第(3)題設計游戲規(guī)則,教師要提醒學生,設計的方法應該有可能出現(xiàn)三種結果,而且每種結果出現(xiàn)的可能性要相等。

5、第5題(2)可以鼓勵學生根據(jù)指定的可能性設計不同的選法,以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開放性,也要提醒學生在每次選擇后及時進行驗算,以確認選擇的方法是否符合指定的要求。教師也可以同桌互相出題,設計選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過程。

三、知識鏈接。

1、三年級上冊p95.

2、四年級上冊p81。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可能性的含義以及可能性的大小。

1.出示下列四個圖形。

3.師小結:有些事情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事情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這些都是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4.用分數(shù)來表示圖3、4的口袋中摸到黑球和白球的可能性大小.

二、完成后進行交流。

三、完成練習與實踐的1-3題。

1、完成第1題,要讓學生連線后,說說連線時的思考過程。

2、第2題在學生獨立判斷的基礎上,再說說思考的方法。

3、第3題,要抓住怎樣理解“明天的降水概率是80%”這句話的?再讓學生按要求進行判斷。

四、復習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

1、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讓學生判斷游戲是否公平,為什么?

2、啟發(fā)學生思考,要使游戲規(guī)則公平,你認為口袋里可以怎樣放球,為什么?

3、小結:不管怎樣放球,只要使參加游戲的小朋友摸到指定的球的可能性大小相等,這樣的游戲規(guī)則就是公平的。

五、指導完成練習與實踐的4-5題。

1、讓學生交流對題目的理解。

2、讓學生各自判斷第(1)題中的三種方法是否公平,再交流思考的過程。

3、交流時可讓學生排一排“石頭、剪刀、布”的游戲,可能有幾種不同的結果。

4、完成第5題。著重要讓學生說說每個分數(shù)的思考過程,注意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

六、全課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復習,你對可能性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課后再收集一些有關可能性的例子,從中提出一些問題進行解答。

習題精編。

1、判斷。

(1)我扔硬幣4次,正面朝上的一定有2次。()。

(2)浙江的夏天溫度可能超過30℃。()。

(3)明天我遇到的第一個人一定是我班的同學。()。

(4)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發(fā)生事故的可能性很大。()。

2、連線。

4、利用下邊的空白轉盤設計一個實驗,轉盤上設計紅色、黃色和綠色三塊區(qū)域,使指針停在紅色區(qū)域的可能性分別是停在綠色區(qū)域和黃色區(qū)域的2倍。

5、在一個書包里放3只黃乒乓球和5只白乒乓球,讓你每次任意摸出1只球,這樣摸100次。

(1)摸出黃乒乓球的次數(shù)大約占總次數(shù)的幾分之幾?

(2)摸出的黃球大約會有多少次?

球隊。

比分。

場次甲隊乙隊。

第一場20。

第二場21。

第三場11。

第四場12。

第五場23。

過關測試。

1、某班40名同學在一次體育課上跳高的成績如下:(單位:厘米)。

9499911149210910710592103。

9592100951061001081099795。

106105104107102114100949799。

99103104959810410810296102。

根據(jù)上面的成績填寫下表,并回答下面的問題。

某班同學跳高成績統(tǒng)計表4月3日。

人數(shù)。

占總人數(shù)的百分數(shù)。

(1)跳高100厘米及以上的同學有()人,占全班同學的()%。

(2)這組數(shù)據(jù)的平均數(shù)、中位數(shù)、眾數(shù)各是多少?哪一個統(tǒng)計量最能反映這個班跳高成績。

(3)制成條線統(tǒng)計圖。

2、畫一畫。

(1)摸出的一定是(2)摸出的不可能是。

3、看圖回答問題。

2006年成才出版社兩套六年級輔導用書銷售情況統(tǒng)計圖。

2007年1月。

(1)《數(shù)學二級跳》第二季度銷量比《數(shù)學一點通》多()%。

(2)《數(shù)學一點通》2006年全年銷售()萬冊。

(3)()2006年開始銷量大一些,()的銷量全年一直呈上升趨勢。

(4)該出版社準備2007年保留其中一套,應該保留哪一套?為什么?

4、7月份,小華家繳當月水費40元,當月電費90元,當月煤氣費70元。三種費用各占水、電、氣總支出的百分之幾?利用下面的圖形制成扇形統(tǒng)計圖。

6、有兩個圓形轉盤,任意轉動指針,要使a盤指針停在紅色區(qū)域的可能性為,使b盤指針停在紅色區(qū)域的可能性為,請你設計各轉盤顏色區(qū)域。把你的設計畫出來,并涂上顏色。

ab。

編寫單位:泰州師專泰興附屬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嚴紅梅。

編寫人員:朱國華翁桃嚴紅梅。

比例的意義與性質教案篇五

1、教學內容: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是人教版數(shù)學第十二冊的內容。比例的知識在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習了比的知識和除法、分數(shù)等的基礎上教學的,是本套教材教學內容的最后一個單元。而本節(jié)課內容是這個單元的第一節(jié)課,主要屬于概念教學,是為以后解比例,講解正、反比例做準備的。學生學好這部分知識,不僅可以初步接觸函數(shù)的思想,而且可以用來解決日常生活中一些具體的問題。

2、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標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六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可以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2)認識比例的各部分名稱。

(3)學會用比例的意義或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并寫出比例。

3、教學重、難點:

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并寫出比例。

4、教法、學法:

根據(jù)本節(jié)教材內容和編排特點,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主要讓學生在“計算——觀察、比較——概括——應用”的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

二、說程序設計。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獲得,能力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基于此,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設計。

(一)復習導入。

讓學生根據(jù)所給信息寫出四個比。目的就是為新授進行鋪墊,搭建腳手架,同時也為學生后面區(qū)分比例和比打下基礎。

(二)教學新課。

第一部分:先出示幾個比,讓學生計算它們的比值,然后通過觀察、比較,給這些比分類。通過學生自己的觀察、發(fā)現(xiàn),根據(jù)比值是否相等來分類。接著追問:“兩個比的比值相等,那他們之間可以用什么符號連接呢?”是讓學生深刻地了解到,只要兩個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說兩個比相等。運用黑板上的幾個比例式,告訴學生象這樣的式子就叫做比例,給學生直觀的印象,然后列舉一個反例,讓學生對比觀察,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他們之間的共同特點,抽象概括出比例的意義。教學比例的意義后,及時組織練習。第一個是判斷導入部分的四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并說明理由。第二個練習是,判斷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運用了比例的意義,而且對比的性質也有一定的運用,以培養(yǎng)學生從多種角度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個練習是寫出比值是4的兩個比,并組成比例。三個練習,每一個都在逐步的延伸,意在達到熟練運用比例的意義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部分:在認識比例的各部分名稱時,我讓學生看課件自學,然后讓他們自己說說比例里各部分的名稱。在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質時,我先讓學生計算,然后觀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進一步驗證規(guī)律,最后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質。

(三)鞏固練習。

在鞏固練習環(huán)節(jié)中,第1題是三個判斷題,是對基本概念的鞏固。第2題是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寫出比例,這里需要從學生逆向思維的角度去解決問題。第3題是用四個數(shù)組比例,這題學生在組的過程中沒有方法和順序,那么在交流過程中就需要教師去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方法,總結規(guī)律,使學生不僅把題做對,而且指導自己更好解決問題。第4題是拓展題,讓學生根據(jù)當前所學的知識猜數(shù),一方面鞏固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知識,另一方面,為下節(jié)課“解比例”做鋪墊: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如果知道了比例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求出另外一項,這是下節(jié)課要研究的內容“解比例”。

三、說教后反思。

這節(jié)課是概念教學,在上課之前自己感覺整節(jié)課的設計挺不錯的,開始的分類,由放到收,讓學生在探索中學習。而且在知識點的獲取時,讓學生自主觀察發(fā)現(xiàn),分析比較,概括出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整節(jié)課的設計,總體感覺還是比較適合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的,在結構上,我也注重了前后呼應,使整堂課也顯得比較緊湊。

新課上完之后,我覺得這節(jié)課的內容學生掌握得還比較好,尤其是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寫出比例,這里需要學生從逆向思維的角度去思考,因此需要加強學生這一方面知識的反復練習,才能使學生熟練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我覺得通過這一節(jié)課我學到了好多,作為一名教師,千萬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我還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

比例的意義與性質教案篇六

2、認識比例的各部分名稱,會組成比例.。

二、能力目標。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

三、情感目標。

1、對學生進一步滲透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2、使學生感悟到美源于生活,美來自生產(chǎn)和時代的進步,提高審美意識。

教學重點。

比例的意義與性質教案篇七

教學目標:

2、利用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主動探究的精神,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愉悅。培養(yǎng)學生進行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判斷、概括的能力,發(fā)展學生思維。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

我們的祖國方圓960萬平方公里,幅員遼闊卻能在一張小小的地圖上清晰可見各地位置。建筑設計師可將濱江四區(qū)的設計構想展示在一張紙上。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識,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有關比例的一些知識。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8厘米。

出示。

6厘米。

4厘米。

3厘米。

(1)根據(jù)表中給出的數(shù)量寫出有意義的比。

(2)哪些比是相關聯(lián)的?

(3)根據(jù)以往經(jīng)驗,可將相等的兩個比怎樣?(用等號連接)。

教師并指出這些式子就是比例。

2、讓學生任意寫出比例,并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比例的意義。

3、教師板書: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例也可用分數(shù)形式表示。

4、寫出比值是1/3的兩個比,并組成比例。

1、比例和比有什么區(qū)別?

2、認識比例的各部分。

(1)讓學生自己取。

(2)組成比例的四個數(shù)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

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

板書:8:6=4:3。

內項。

外項。

(3)讓學生找出自己舉的比例的內外項。

()。

12。

2

()。

=

(4)找出分數(shù)形式比例的'內外項位置又是怎樣的?

3、出示【啟迪學生思維,展開審美想象】。

(1)這個比例已知的是哪兩項,要求的又是哪兩項?學生試填。

(2)學生反饋,教師板書。

(3)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指導學生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質,并板書:在比例里,兩個外項之積等于兩個內項之積。

4、用比例性質驗證你所寫比例是否正確。

5、練習8:12=x:45。

0.5。

x

20。

32。

=

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

如何證明你的解是正確的?

(三)小結:今天這堂課你有什么收獲?

三、鞏固練習。

1、下面哪幾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4

1

12:24和18:36。

0.4:和0.4:0.15。

14:8和7:4。

5

2

2、根據(jù)18x2=9x4寫出比例?!倔w會到數(shù)學的邏輯美,規(guī)律美】。

3、從1、8、0.6、3、7五個數(shù)中。

(1)選出四個數(shù),組成比例。

(2)任意選出3個數(shù),再配上另一個數(shù),組成比例。

(3)用所學知識進行檢驗。

四、實際應用。

不久前,汪駿強家的菜地邊高高矗立起一個新鐵塔,這天午后,陽光明媚,鄰居家剛讀一年級的小明又拉著汪駿強來到鐵塔下,玩著玩著,小明問道:“強強哥哥,這鐵塔干嘛用?”“鐵塔嘛,架設高壓線用的,以后等電線架好了,可不能再來玩了,更不能攀登,高壓線可危險了!”“那這個鐵塔有多高壓呀?”

同學們,如果你是汪駿強,你準備怎么辦?

執(zhí)教者方艷。

比例的意義與性質教案篇八

1.知識與技能:認識比例,知道比例的的內項和外項,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會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觀察、比較,培養(yǎng)學生分析、比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經(jīng)歷認識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質的過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國旗中隱含的數(shù)學規(guī)律,豐富關于國旗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愛國旗、愛祖國的情感。

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和應用意義,會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學生思考回答(挖掘學生生活經(jīng)驗)。

同學們知道的真多,說明同學們平時認真觀察,是個有心人。

1.你了解到哪些關于國旗大小的知識?

學生交流,給學生充分的交流機會。

(1)猜測。

預設:生1、長和寬的比值相等;生2、寬和長的比值相等,

(2)小組驗證。

每個小組任選兩種規(guī)格國旗,驗證一下每種國旗長和寬之間存在的.規(guī)律。

(3)展示交流小組驗證結果,學生到黑板前板書得出結論。

預設:每種國旗的長和寬的比都是3:2,他們的比值相等。

每種國旗的寬和長的比是2:3,他們的比值相等。

怎么判斷兩個比是不是成比例?

試一試,判斷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2:3和6:94:2和28:405:2和10:420:5和1:4。

2.小組內驗證猜測結果。

3.展示驗證猜測情況。得出結論,

預設:

“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相乘的積就等于兩個內項相乘的得數(shù)”。

“在比例里,把兩個外項乘起來,再把兩個內項乘起來,它們的得數(shù)是一樣的”。

教師歸納總結。

同學們說得對,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質。

誰能用分數(shù)形式表示以上比例?怎樣求兩個內項和兩個外項的積呢?(分子和分母交叉相乘)。

同學們學習了比例的意義與性質,那么能利用它們解決實際問題嗎?

1.判斷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1)6:9和9:12。

(2)1/2:1/5和5/8:1/4。

(3)1.4:2和7:10。

(4)0.5:0.2和10:4。

2.判斷。

(1)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0.6:1.6與3:4能組成比例()。

(3)如果4a=5b,那么a:b=4:5()。

3.填空。

5:2=80:()。

2:7=():5。

1.2:2.5=():4。

在一個比例里,兩個外項互為倒數(shù),其中一個內項是6,另一個內項是()。

在一個比例里,兩個內項的積是12,其中一個外項是2.4,另一個外項是()。

4.寫出比值是5的兩個比,并組成比例。

5.根據(jù)3a=5b把能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四、自主反思、深入體驗。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比例的意義與性質教案篇九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義,認識比例的各部分名稱,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學會應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并能正確的組成比例。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

課件。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談話,播放課件,引出主題圖。

(播放視頻,生觀察,并說看到的內容)。

師:看到這些畫面你的心情怎么樣?(激動、興奮、驕傲、自豪……)。

師:是啊,老師和你們一樣,每當聽到雄壯的國歌聲,看見鮮艷的五星紅旗,老師的心情也十分激動,國旗是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征,是神圣的。

問:畫面上這幾面國旗有什么不同?(大小不一樣)。

師:雖然這幾面國旗大小不一樣,但是長和寬的比值都是一樣的,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有關比例的知識。(板書:比例)。

(課件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說出長和寬各是多少)。

問:你能根據(jù)這些國旗的長和寬的尺寸,寫出長與寬的比,并求出比值嗎?請同學們先寫出學校內兩面國旗長與寬的比,并求出比值。(生動手寫比、求比值)。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生匯報求比值的過程)。

師:請同學們觀察你求出的學校內兩面國旗的比值,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

師: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我用“=”把這兩個比連起來,可以嗎?(可以)。

師:從圖上四面國旗才尺寸中你還能找出哪些比求出比值,也寫成這樣的等式呢?請同學們自己動筆試一試(生動手寫比,求比值,寫等式,并匯報)。

師:指學生匯報的等式小結,像這樣由比值相等的兩個比組成的等式就是比例,誰能概括出比例的意義?(板書課題,生匯報,是板書意義)。

問:判斷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關鍵看什么?(關鍵看它們的比值是否相等)。

(小練習,課件出示)。

(1)自學比例的名稱。

師: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理解了比例的意義,那么在比例中各部分名稱是怎樣的,各部分名稱與各項在比例中的位置又有什么關系呢?打開書34頁,自學34也上半部分,比例各部分的名稱。(生自學名稱,匯報,師板書名稱)。

各小組派一名代表匯報合作學習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

師: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具有這樣的特性呢?分組驗證課前寫出的比例式。

師:問想一想,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除了根據(jù)比例的意義去判斷外還可以根據(jù)什么去判斷?(生回答: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

三、鞏固練習(見課件)。

四、匯報學習收獲。

比例的意義與性質教案篇十

導學目標:

2、通過引導探究、概括歸納、討論、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學生初步感知事物間是相互聯(lián)系、變化發(fā)展的。

導學重點: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導學難點: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判段兩個數(shù)能否成比例,并正確的組成比例。

預習學案。

1、什么是比?

2、口算下面各比的值,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12:1634:185:310:66:10。

導學案。

探究比例的意義。

例1一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80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200千米。列表如下。

時間(時)25。

路程(千米)80200。

80:2=200:55:3=10:66:10=9:15802=。

像這樣由兩個相等的比組成的式子我們把它叫做比例。

練習:

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下面的比例是否正確。

1、20:5=1:42、12:133、0.6:0.2=34:14。

先獨立完成,再在小組內交流。

我們已經(jīng)知道組成一個比的兩個數(shù)分別叫做這個比的前項和后項,組成比例的四個數(shù)也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

看課本48頁,在圖上這四面國旗的尺寸中,能找出哪些比來組面比例?

四人小組討論,老師巡視,給予指導。

請小組匯報討論結果,老師根據(jù)學生的匯報,將組成的比例分類板書在黑板上。

老師結合板書歸納:根據(jù)同學們找的結果,我們看到,這四面國旗的長與寬的比值都相等,所以每兩面國旗的長與寬的比都可以組成比例。同樣,這四面國旗的寬與長的比值也都相等,所以每兩面國旗的寬與長的比也都可以組成比例。另外我們還發(fā)現(xiàn)每兩面國旗的長與長的比值與寬與寬的值也相等,所以每兩面國旗的長與長的比,與寬與寬的比也可以組成比例。根據(jù)兩個相等的比可以組成比例,從四面國旗的尺寸中,我們可以組成許多個比例。

二、比例的基本性質。

板書:

80:2=200:55:3=10:66:10=9:15。

內項。

外項。

觀察黑板上的比例式,你以發(fā)現(xiàn)比例的內項與外項之間有什么關系嗎?小組討論。教師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總結并在比例式下板書如下,并說明:通過計算,我們發(fā)現(xiàn)兩個外項的乘積等于兩個內項的乘積。

802=200580×5=2×200。

53=1065×6=3×10。

610=9156×15=10×9。

小組合作,舉幾個這樣的例子驗證一下。

從上面的計算我們發(fā)現(xiàn),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觀察黑板上分數(shù)形式表示的比例式,內項乘內項怎樣乘?外項乘外項怎樣乘?得到分子與分母交叉相乘。

練習。

1、6:3=8:52、0.2:2.5=4:50。

3、2:3=12:134、1.2:0.6=10:5。

課堂檢測新課標第一網(wǎng)。

1、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下面的比例是否正確:

(1)3:5=9:15。

(2)2.5:5=25:0.5。

(3)1002=。

(4)13:2=16:4。

(1)6:9=9:12。

(2)1.4:2=7:10。

(3)5:2=58:14。

(4)34:110=7.5:1。

3.選擇題(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入括號內)。

(1)()與3:5能組成比例。a.10:6b.13:15c.30:50。

(2)()與5:8能組成比例。a.15:18b.10:16c.3:5。

(3)4:5與()能組成比例。a.14:15b.8:10c.15:12。

(4)7:9與()能組成比例。a.70:90b.17:19c.3:4。

你能比較一下“比”與“比例”有什么聯(lián)系與區(qū)別嗎?

板書設計。

一、比例的意義二、比例的基本性質。

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

比例的意義與性質教案篇十一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掌握正反比例的變化的規(guī)律、

一、導入新課。

(一)昨天老師買了一些蘋果,吃了一部分,你能想到什么?

(二)教師提問。

1、你為什么馬上能想到還剩多少呢?

2、是不是因為吃了的和剩下的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

教師板書: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

(三)教師談話。

在實際生活中兩種相關的量是很多的.,例如總價和單價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總價和。

數(shù)量也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你還能舉出一些例子嗎?

二、新授教學。

例1、一列火車行駛的時間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時間(時):路程(千米)。

1:90。

2:180。

3:270。

4:360。

5:450。

6:540。

7:630。

8:720。

1、寫出路程和時間的比并計算比值、

(1)2表示什么?180呢?比值呢?

(2)這個比值表示什么意義?

(3)360比5可以嗎?為什么?

2、思考。

(1)180千米對應的時間是多少?4小時對應的路程又是多少?

(2)在這一組題中上邊的一列數(shù)表示什么?下邊一列數(shù)表示什么?所求出的比值呢?

教師板書:時間、路程、速度。

(3)速度是怎樣得到的?

教師板書:

(4)路程比時間得到了速度,速度也就是比值,比值相當于除法中的什么?

3、小結:有什么規(guī)律?

比例的意義與性質教案篇十二

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掌握正比例變化的規(guī)律。

請同學口述三量關系:

(1)路程、速度、時間;(2)單價、總價、數(shù)量;(3)工作效率、時間、工作總量。

(學生口述關系式、老師板書。)

今天我們進一步研究這些數(shù)量關系中的一些特征,請同學們回答老師的問題。

幻燈出示:

生:60千米、120干米、180千米……

師:根據(jù)剛才口答的問題,整理一個表格。

出示例1。(小黑板)

例1一列火車行駛的時間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師:(看著表格)回答下面的問題。表中有幾種量?是什么?

生:表中有兩種量,時間和路程。

師:路程是怎樣隨著時間變化的?

師:像這樣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這兩種量就叫做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

(板書: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

師:表中誰和誰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

生:時間和路程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

師:我們看一看他們之間是怎樣變化的?

生:時間由1小時變2小時,路程由60千米變?yōu)?20千米……時間擴大了,路程也隨著擴大,路程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生:路程由480千米變?yōu)?20千米、360千米……

師:從上面變化的情況,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樣的規(guī)律?(同桌進行討論。)

生:時間從小到大,路程也隨著從小到大變化;時間從大到小,路程也隨著從大到小變化。

師:我們對比一下老師提出的兩個問題,互相討論一下,這兩種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分組討論)

師:請同學發(fā)表意見。

生:第一題時間擴大了,行的路程也隨著擴大;第二題時間縮小了,所行的路程也隨著縮短了。

師:根據(jù)時間和路程可以求出什么?

生:可以求出速度。

師:這個速度是誰與誰的比?它們的結果又叫什么?

生:這個速度是路程和時間的比,它們的結果是比值。

師:這個60實際是什么?變化了嗎?

生:這個60是火車的速度,是路程和時間的比值,也是路程和時間的商,速度不變。

駛多少千米,速度都是60千米,這個速度是一定的,是固定不變的量,我們簡稱為定量。

師:誰是定量時,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同擴同縮?

生:速度一定時,時間和路程同擴同縮。

師:對。這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的商,也就是比值一定時,它們同擴同縮。我們看著表再算一算表中路程與時間相對應的商是不是一定。

(學生口算驗證。)

生:都是60千米,速度不變,符合變化的規(guī)律,同擴同縮。

師:同學們總結得很好。時間和路程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路程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時間擴大,路程也隨著擴大;時間縮小,路程也隨著縮小。擴大和縮小的規(guī)律是:路程和時間的比的比值總是一樣的。

師:誰能像老師這樣敘述一遍?

(看黑板引導學生口述。)

師:我們再看一題,研究一下它的變化規(guī)律。

出示例2。(小黑板)

例2某種花布的米數(shù)和總價如下表:

(板書)

按題目要求回答下列問題。(幻燈)

(1)表中有哪兩種量?

(2)誰和誰是相關聯(lián)的量?關系式是什么?

(3)總價是怎樣隨著米數(shù)變化的?

(4)相對應的總價和米數(shù)的比各是多少?

(5)誰是定量?

(6)它們的變化規(guī)律是什么?

生:(答略)

師:比較一下兩個例題,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生:都有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

師:對。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正比例關系。這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新內容。(板書課題:正比例的意義)

師:你能按照老師說的敘述一下例1中兩個相關聯(lián)的量之間的關系嗎?

生:路程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它們的比值(也就是速度)一定,所以路程和時間是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是正比例關系。

師:想一想例2,你能敘述它們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為什么?(兩人互相試說。)

師:很好。請打開書,看書上是怎樣總結的?

(生看書,并畫出重點,讀一遍意義。)

師:你能舉出日常生活中成正比例關系的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的例子嗎?

生:(答略)

師:日常生活和生產(chǎn)中有很多相關聯(lián)的量,有的成正比例關系,有的是相關聯(lián),但不成比例關系。所以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否成正比例關系,要抓住相對應的兩個量是否商(比值)一定,只有商(比值)一定時,才能成正比例關系。

1.課本上的“做一做”。

2.幻燈出示題,并說明理由。

(1)蘋果的單價一定,買蘋果的數(shù)量和總價( )。

(2)每小時織布米數(shù)一定,織布總米數(shù)和時間( )。

(3)小明的年齡和體重( )。

師:今天主要講的是什么內容?你是如何理解的?

(生自己總結,舉手發(fā)言。)

師:打開書,并說出正比例的意義。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

(略)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第一部分:復習三量關系,為本節(jié)內容引路。

第二部分:新課從創(chuàng)設正比例表象入手,引導學生主動、自覺地觀察、分析、概括,緊緊圍繞判斷正比例的兩種相關聯(lián)的兩個量、商一定展開思路,結合例題中的數(shù)據(jù)整理知識,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由討論表象到抽象概念,使知識得到深化。

第三部分:鞏固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新知識,由此驗證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幫助學生掌握判斷方法。最后指導學生看書,抓住本節(jié)重點,突破難點。安排適當?shù)木毩曨},在反復的練習中,加強概念的理解,牢牢掌握住判斷的方法。合理安排作業(yè),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總之,在設計教案的過程中,力爭體現(xiàn)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精神,使學生認識結構不斷發(fā)展,認識水平不斷提高,做到在加強雙基的同時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并為以后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比例的意義與性質教案篇十三

1、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能根據(jù)正比例的意義判斷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養(yǎng)學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用發(fā)展變化的觀點來分析問題的能力。

理解兩個變量之間的比例關系,發(fā)現(xiàn)思考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的變化規(guī)律、

啟發(fā)引導法。

自主探究法。

課件。

一、定向導學(5分)。

1、已知路程和時間,求速度。

2、已知總價和數(shù)量,求單價。

3、已知工作總量和工作時間,求工作效率。

4、導入課題:今天我們來學習成正比例的量。

5、出示學習目標。

2)能根據(jù)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二、自主學習(8分)。

自學內容:書上45頁例1。

自學時間:8分鐘。

自學方法:讀書法、自學法。

自學思考:

1、舉例說明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成正比例的量要具備幾個條件?

(1)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這兩個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正比例關系。例如底面積一定,體積和高成正比例。

y/x=k(一定)。

(4)不計算,根據(jù)圖像判斷,如果杯中水的高度是7厘米,那么水的體積是175立方米,225立方厘米的水有9厘米。

2、歸類提升。

三、合作交流(5分)。

1、正比例圖像是什么樣子的?

2、完成46頁做一做。

3、各組的b1同學上臺講解。

四、質疑探究(5分)。

1、第49頁第1題。

2、第49頁第2題。

3、你還有什么問題?

五、小結檢測(8分)。

1、什么是正比例關系?如何判斷是不是正比例關系?

2、檢測:49頁第3題。

六、堂清作業(yè)(9分)。

練習九頁第4、5題。

比例的意義與性質教案篇十四

2.通過觀察、比較、歸納,提高學生綜合概括推理的能力.。

3.滲透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進行“運用變化觀點”的啟蒙教育.。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掌握正反比例的變化的規(guī)律.。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掌握正反比例的變化的規(guī)律.。

(一)昨天老師買了一些蘋果,吃了一部分,你能想到什么?

(二)教師提問。

1.你為什么馬上能想到還剩多少呢?

2.是不是因為吃了的和剩下的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

教師板書: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

(三)教師談話。

在實際生活中兩種相關的量是很多的,例如總價和單價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總價和。

數(shù)量也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你還能舉出一些例子嗎?

例1.一列火車行駛的時間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時間(時)。

1

2

3

4

5

6

7

8

……。

路程(千米)。

90。

180。

270。

360。

450。

540。

630。

720。

……。

(1)。

(2)2表示什么?180呢?比值呢?

(3)這個比值表示什么意義?

(4)360比5可以嗎?為什么?

(1)180千米對應的時間是多少?4小時對應的路程又是多少?

(2)在這一組題中上邊的一列數(shù)表示什么?下邊一列數(shù)表示什么?所求出的比值呢?

:時間、路程、速度。

(3)速度是怎樣得到的?

(4)路程比時間得到了速度,速度也就是比值,比值相當于除法中的什么?

(5)在這組題中誰與誰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它們是如何相關聯(lián)的?舉例說明變化規(guī)律.。

3.小結:有什么規(guī)律?

:商不變。

1.華豐機械廠加工一批機器零件,每小時加工的數(shù)量和所需的加工時間如下表.。

工效(個)。

10。

20。

30。

40。

50。

60。

……。

時間(時)。

60。

30。

20。

15。

12。

10。

……。

(1)計算工效和時間的乘積.。

(2)這一組題中涉及了幾種量?誰與誰是相關聯(lián)的量?

(3)請你舉例說明誰與誰是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

(4)在這一組題中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如何變化的?(舉例說明)。

3.小結:有什么規(guī)律?(板書:積不變)。

運走的噸數(shù)。

10。

20。

30。

40。

剩下的噸數(shù)。

90。

80。

70。

60。

總噸數(shù)(和不變)。

100。

100。

100。

100。

(1)總噸數(shù)是怎樣得到的?

(2)誰與誰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

(3)它們又是怎樣變化的?變化的規(guī)律是什么?

運走的噸數(shù)少,剩下的噸數(shù)多;運走的噸數(shù)多,剩下的噸數(shù)少;總和不變。

1.這三組題每組題中誰與誰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

2.在變化過程當中,它們的異同點是什么?

共同點:都有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量也隨著變化。

不同點:第一組商不變,第二組積不變,第三組和不變.。

3.分別概括。

4.強調第三組題中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叫做不成比例。

5.教師提問。

(1)兩種量成正比例必須具備什么條件?

(2)兩種量成反比例必須具備什么條件?

(五)字母關系式。

判斷下面各題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一種圓珠筆。

總價(元)。

1。2。

2。4。

3。6。

4。8。

6

7。2。

支數(shù)。

1

2

3

4

5

6

單價(元)。

1

2

4

5

10。

支數(shù)。

100。

50。

25。

20。

10。

(1)表中有哪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

(2)說出幾組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的比。

(3)每組等式說明了什么?

(4)兩種相關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當速度一定,時間路程成什么比例?

當時間一定,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

當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成什么比例?

3.長方形的面一定,長和寬。

4.修一條路,已修的米數(shù)和剩下的米數(shù).。

(一)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說明理由.。

1.蘋果的單價一定,購買蘋果的數(shù)量和總價.。

2.輪船行駛的速度一定,行駛的路程和時間.。

3.每小時織布米數(shù)一定,織布總米數(shù)和時間.。

4.長方形的寬一定,它的面積和長.。

(二)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說明理由.。

1.煤的總量一定,每天的燒煤量和能夠燒的天數(shù).。

2.種子的總量一定,每公頃的播種量和播種的公頃數(shù).。

3.李叔叔從家到工廠,騎自行車的速度和所需時間.。

4.華容做12道數(shù)學題,做完的題和沒有做的題.。

比例的意義與性質教案篇十五

3.滲透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進行運用變化觀點的啟蒙教育.。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掌握正反比例的變化的規(guī)律.。

一、導入新課。

(一)昨天老師買了一些蘋果,吃了一部分,你能想到什么?

(二)教師提問。

1.你為什么馬上能想到還剩多少呢?

2.是不是因為吃了的和剩下的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

教師板書: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

(三)教師談話。

在實際生活中兩種相關的量是很多的,例如總價和單價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總價和。

數(shù)量也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你還能舉出一些例子嗎?

二、新授教學。

例1.一列火車行駛的時間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時間(時):路程(千米)。

1:90。

2:180。

3:270。

4:360。

5:450。

6:540。

7:630。

8:720。

1.寫出路程和時間的比并計算比值.。

(1)2表示什么?180呢?比值呢?

(2)這個比值表示什么意義?

(3)360比5可以嗎?為什么?

2.思考。

(1)180千米對應的時間是多少?4小時對應的路程又是多少?

(2)在這一組題中上邊的一列數(shù)表示什么?下邊一列數(shù)表示什么?所求出的比值呢?

教師板書:時間、路程、速度。

(3)速度是怎樣得到的?

教師板書:

(4)路程比時間得到了速度,速度也就是比值,比值相當于除法中的什么?

(5)在這組題中誰與誰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它們是如何相關聯(lián)的?舉例說明變化規(guī)律.。

3.小結:有什么規(guī)律?

比例的意義與性質教案篇十六

1、教學內容: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是浙教版數(shù)學第十二冊的內容。比例的知識在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習了比的知識和除法、分數(shù)等得基礎上教學的,是本套教材教學內容的最后一個單元。而本節(jié)課內容主要屬于概念教學,是為以后解比例,講解正、反比例做準備的。學生學好這部分知識,不僅可以初步接觸函數(shù)的思想,而且可以用來解決日常生活中一些具體的問題。

2、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標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六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計算、觀察、比較,讓學生概括、理解比例的意義和比例的基本性質。

(2)認識比例的各部分名稱。

(3)學會用比例的意義或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并寫出比例。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參與意識、自主探究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判斷、概括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3、教學重、難點: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比例的意義與性質教案篇十七

1.使學生初步認識正比例的意義、掌握正比例意義的變化規(guī)律。

2.學會判斷成正比例關系的量。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掌握正比例變化的規(guī)律。

請同學口述三量關系:

(1)路程、速度、時間;(2)單價、總價、數(shù)量;(3)工作效率、時間、工作總量。

(學生口述關系式、老師板書。)

今天我們進一步研究這些數(shù)量關系中的一些特征,請同學們回答老師的問題。

幻燈出示:

生:60千米、120干米、180千米……

師:根據(jù)剛才口答的問題,整理一個表格。

出示例1。(小黑板)

例1 一列火車行駛的時間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師:(看著表格)回答下面的問題。表中有幾種量?是什么?

生:表中有兩種量,時間和路程。

師:路程是怎樣隨著時間變化的?

師:像這樣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這兩種量就叫做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

(板書: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

師:表中誰和誰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

生:時間和路程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

師:我們看一看他們之間是怎樣變化的?

生:時間由1小時變2小時,路程由60千米變?yōu)?20千米……時間擴大了,路程也隨著擴大,路程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生:路程由480千米變?yōu)?20千米、360千米……

師:從上面變化的情況,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樣的規(guī)律?(同桌進行討論。)

生:時間從小到大,路程也隨著從小到大變化;時間從大到小,路程也隨著從大到小變化。

師:我們對比一下老師提出的兩個問題,互相討論一下,這兩種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分組討論)

師:請同學發(fā)表意見。

生:第一題時間擴大了,行的路程也隨著擴大;第二題時間縮小了,所行的路程也隨著縮短了。

師:根據(jù)時間和路程可以求出什么?

生:可以求出速度。

師:這個速度是誰與誰的比?它們的結果又叫什么?

生:這個速度是路程和時間的比,它們的結果是比值。

師:這個60實際是什么?變化了嗎?

生:這個60是火車的速度,是路程和時間的比值,也是路程和時間的商,速度不變。

駛多少千米,速度都是60千米,這個速度是一定的,是固定不變的量,我們簡稱為定量。

師:誰是定量時,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同擴同縮?

生:速度一定時,時間和路程同擴同縮。

師:對。這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的商,也就是比值一定時,它們同擴同縮。我們看著表再算一算表中路程與時間相對應的商是不是一定。

(學生口算驗證。)

生:都是60千米,速度不變,符合變化的規(guī)律,同擴同縮。

師:同學們總結得很好。時間和路程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路程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時間擴大,路程也隨著擴大;時間縮小,路程也隨著縮小。擴大和縮小的規(guī)律是:路程和時間的比的比值總是一樣的。

師:誰能像老師這樣敘述一遍?

(看黑板引導學生口述。)

師:我們再看一題,研究一下它的變化規(guī)律。

出示例2。(小黑板)

例2 某種花布的米數(shù)和總價如下表:

(板書)

按題目要求回答下列問題。(幻燈)

(1)表中有哪兩種量?

(2)誰和誰是相關聯(lián)的量?關系式是什么?

(3)總價是怎樣隨著米數(shù)變化的?

(4)相對應的總價和米數(shù)的比各是多少?

(5)誰是定量?

(6)它們的變化規(guī)律是什么?

生:(答略)

師:比較一下兩個例題,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生:都有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

師:對。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正比例關系。這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新內容。(板書課題:正比例的意義)

師:你能按照老師說的敘述一下例1中兩個相關聯(lián)的量之間的關系嗎?

生:路程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它們的比值(也就是速度)一定,所以路程和時間是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是正比例關系。

師:想一想例2,你能敘述它們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為什么?(兩人互相試說。)

師:很好。請打開書,看書上是怎樣總結的?

(生看書,并畫出重點,讀一遍意義。)

師:你能舉出日常生活中成正比例關系的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的例子嗎?

生:(答略)

師:日常生活和生產(chǎn)中有很多相關聯(lián)的量,有的成正比例關系,有的是相關聯(lián),但不成比例關系。所以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否成正比例關系,要抓住相對應的兩個量是否商(比值)一定,只有商(比值)一定時,才能成正比例關系。

1.課本上的“做一做”。

2.幻燈出示題,并說明理由。

(1)蘋果的單價一定,買蘋果的數(shù)量和總價( )。

(2)每小時織布米數(shù)一定,織布總米數(shù)和時間( )。

(3)小明的年齡和體重( )。

師:今天主要講的是什么內容?你是如何理解的?

(生自己總結,舉手發(fā)言。)

師:打開書,并說出正比例的意義。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

(略)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第一部分:復習三量關系,為本節(jié)內容引路。

第二部分:新課從創(chuàng)設正比例表象入手,引導學生主動、自覺地觀察、分析、概括,緊緊圍繞判斷正比例的兩種相關聯(lián)的兩個量、商一定展開思路,結合例題中的數(shù)據(jù)整理知識,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由討論表象到抽象概念,使知識得到深化。

第三部分:鞏固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新知識,由此驗證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幫助學生掌握判斷方法。最后指導學生看書,抓住本節(jié)重點,突破難點。安排適當?shù)木毩曨},在反復的練習中,加強概念的理解,牢牢掌握住判斷的方法。合理安排作業(yè),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總之,在設計教案的過程中,力爭體現(xiàn)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精神,使學生認識結構不斷發(fā)展,認識水平不斷提高,做到在加強雙基的同時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并為以后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比例的意義與性質教案篇十八

1、教學內容:

2、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標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六年級同學的實際水平,可以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2)認識比例的各局部名稱。

(3)學會用比例的意義或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并寫出比例。

3、教學重、難點:

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并寫出比例。

4、教法、學法:

根據(jù)本節(jié)教材內容和編排特點,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依照同學的認知規(guī)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同學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主要讓同學在“計算——觀察、比較——概括——應用”的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

課堂教學是同學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獲得,能力發(fā)展的重要途徑?;诖耍以O計了如下的優(yōu)秀教案。

(一)復習導入。

讓同學根據(jù)所給信息寫出四個比。目的就是為新授進行鋪墊,搭建腳手架,同時也為同學后面區(qū)分比例和比打下基礎。

(二)教學新課。

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教學比例的意義;第二部分,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第一部分:先出示幾個比,讓同學計算它們的比值,然后通過觀察、比較,給這些比分類。通過同學自身的觀察、發(fā)現(xiàn),根據(jù)比值是否相等來分類。接著追問:“兩個比的比值相等,那他們之間可以用什么符號連接呢?”是讓同學深刻地了解到,只要兩個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說兩個比相等。運用黑板上的幾個比例式,告訴同學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另外結合教材引導學生觀察,在一個比例中,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給同學直觀的印象,然后列舉幾個例子,讓同學對比觀察,引導同學認識比例的外項和內項以及他們之間的一些特點,并適時組織練習。

第二部分:在認識比例的各局部名稱后,我借助多媒體課件,讓他們自身說說比例里各局部的名稱。通過觀察討論總結出比例的基本性質:在一個比例中,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在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質時,我先讓同學計算,然后觀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進一步驗證規(guī)律,最后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質。

(三)鞏固練習。

在鞏固練習環(huán)節(jié)中,第1題是用2,3,4,6四個數(shù)組成比例,是對基本概念的鞏固。第2題是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寫出比例,這里需要從同學逆向思維的角度去解決問題。第3題是拓展題,讓同學根據(jù)當前所學的知識猜數(shù),一方面鞏固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知識,另一方面,為下節(jié)課“解比例”做鋪墊: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假如知道了比例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求出另外一項,這是下節(jié)課要研究的內容“解比例”。最后通過例題和練習進行鞏固這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最后我進行了課堂總結,/soft/讓學生自己歸納:本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你還有什么疑惑?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在一堂課結束之前,我還安排了一定的作業(yè)時間,既當堂檢查了教學效果,又減輕了學生的課后負擔,并在作業(yè)時,我進行了個別輔導,讓后進生能得到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學習無止境,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更加努力地鉆研教材、設計教法,力爭使每一節(jié)數(shù)學課都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最后我忠心希望各位領導、老師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比例的意義與性質教案篇十九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省義務教材第十二冊)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認識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稱,體會數(shù)學的規(guī)律美。

2、利用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主動探究的精神,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愉悅。培養(yǎng)學生進行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判斷、概括的能力,發(fā)展學生思維。

一、 談話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

我們的祖國方圓960萬平方公里,幅員遼闊卻能在一張小小的地圖上清晰可見各地位置。建筑設計師可將濱江四區(qū)的設計構想展示在一張紙上。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識,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有關比例的一些知識。

二、 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一) 教學比例的意義

1、 8厘米

出示

6厘米

4厘米

3厘米

(1)根據(jù)表中給出的數(shù)量寫出有意義的比。

(2)哪些比是相關聯(lián)的?

(3)根據(jù)以往經(jīng)驗,可將相等的兩個比怎樣?(用等號連接)

教師并指出這些式子就是比例。

2、 讓學生任意寫出比例,并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比例的意義。

3、 教師板書: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例也可用分數(shù)形式表示。

4、 寫出比值是1/3的兩個比,并組成比例。

(二) 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1、 比例和比有什么區(qū)別?

2、 認識比例的各部分

(1)讓學生自己取。

(2)組成比例的四個數(shù)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

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

板書: 8 : 6 = 4 : 3

內 項

外 項

(3)讓學生找出自己舉的比例的內外項。

( )

12

2

( )

=

(4)找出分數(shù)形式比例的內外項位置又是怎樣的?

3、 出示 【啟迪學生思維,展開審美想象】

(1) 這個比例已知的是哪兩項,要求的又是哪兩項?學生試填。

(2) 學生反饋,教師板書。

(3)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 指導學生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質,并板書:在比例里,兩個外項之積等于兩個內項之積。

4、 用比例性質驗證你所寫比例是否正確。

5、練習 8 : 12 = x : 45

0.5

x

20

32

=

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

如何證明你的解是正確的?

(三) 小結:今天這堂課你有什么收獲?

三、 鞏固練習

1、下面哪幾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4

1

12 : 24 和18 : 36

0.4 : 和0.4 : 0.15

14 : 8 和7 : 4

5

2

2、根據(jù)18 x 2 = 9 x 4 寫出比例?!倔w會到數(shù)學的邏輯美,規(guī)律美】

3、從1 、8、0.6、3、7五個數(shù)中

(1) 選出四個數(shù),組成比例。

(2) 任意選出3個數(shù),再配上另一個數(shù),組成比例。

(3) 用所學知識進行檢驗。

四、 實際應用

不久前,汪駿強家的菜地邊高高矗立起一個新鐵塔,這天午后,陽光明媚,鄰居家剛讀一年級的小明又拉著汪駿強來到鐵塔下,玩著玩著,小明問道:“強強哥哥,這鐵塔干嘛用?”“鐵塔嘛,架設高壓線用的,以后等電線架好了,可不能再來玩了,更不能攀登,高壓線可危險了!”“那這個鐵塔有多高壓呀?”

同學們,如果你是汪駿強,你準備怎么辦?

執(zhí)教者 方 艷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253212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