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才能擁有更加美好的生活品質。利用圖表和數(shù)據(jù)等形式做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和分析,增加可視化效果。這些優(yōu)秀的作品是我們的學習榜樣,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園林藝術的論文篇一
摘要: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迄今為止已有五千多年的發(fā)展歷史,在長期的改革與發(fā)展過程中,民族聲樂藝術美學特征十分鮮明,作為中華民族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聲樂藝術的表現(xiàn)方式呈現(xiàn)出多元化態(tài)勢,不拘一格的表現(xiàn)形式將中華民族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刻畫得淋漓盡致。基于此,本文重點探究了中華民族聲樂藝術的美學特征,旨在對中華民族聲樂藝術美學進行系統(tǒng)、全面的研究,為聲樂藝術美學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民族聲樂藝術;美學特征;探究。
21世紀作為中華民族聲樂藝術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的黃金時期,其美學特征愈加鮮明,一方面凝結著無數(shù)聲樂藝術作家的勞動成果;另一方面集中了中國人民艱苦奮斗、勤勞勇敢的智慧與結晶。通過對中華民族聲樂藝術美學特征的研究與探析,我們能夠從中了解和掌握民族聲樂藝術的自然特性和美學特性,有利于傳統(tǒng)中華民族聲樂藝術的科學轉型和深度創(chuàng)新,其意義深遠而重大。
1、中華民族聲樂藝術的內涵闡釋。
中華民族聲樂藝術從不同的層面分析,其內涵有所不同。從廣義層面而言,中華民族聲樂藝術大致可以被劃分為三類:一是戲曲演唱;二是曲藝說唱;三是民歌演唱。從狹義層面而言,所謂的中華民族聲樂藝術,實質上指的是符合新時期的民族聲樂,也就是所謂的富有當代特色的民歌演唱,與傳統(tǒng)的民族聲樂存在必然關聯(lián),均富有民族特色和民歌氣息,其藝術審美理念完全一致。中華民族聲樂藝術不但完全繼承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藝術文化元素,而且融入了西方藝術文化元素,其歌唱形式與傳統(tǒng)民族聲樂藝術稍有差異??梢哉f,中華民族聲樂藝術具備兩面特性,一方面擁有中華民族傳統(tǒng)藝術文化氣息;另一方面具備西方聲樂藝術文化氣息,可謂是兩者的統(tǒng)一、集合體。
2、中華民族聲樂藝術的美學研究的重要性。
中華民族聲樂藝術發(fā)展初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和制約,其活躍程度并不高。然而,儒家、道家等學派十分重視民族聲樂藝術,并將其作為自身道德修養(yǎng)的一部分,由此將民族聲樂藝術上升到了美學層面,從美學角度出發(fā),進一步深化改革,提出民族聲樂藝術改革和創(chuàng)新的新思路。[1]新中國成立之后,隨著改革開放、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中華民族聲樂藝術的美學特征逐漸被顯現(xiàn)出來,并作為中華民族聲樂藝術的基礎特征之一,從美學層面而言,中華民族聲樂藝術顯得更加符合時代發(fā)展特性,并且與西方聲樂藝術一脈相承,能夠有機統(tǒng)一、結合起來。因此,中華民族聲樂藝術的美學特征極其重要,作為中華民族聲樂藝術實現(xiàn)跨越式發(fā)展的基石和保障。
3、中華民族聲樂藝術的美學特征。
3.1中華民族聲樂藝術的情感美學特征。
美學作為研究人類意識、知覺和情感的一門多元化學科,聲樂同樣是洞察人類情緒的一門藝術學科,自古以來,二者之間的關聯(lián)十分緊密,共同豐富著人類的情感世界?!稑酚洝纷鳛橹袊糯魳返挠涊d范本,部分內容闡述了音樂對人類情緒的影響作用,認為音樂是由人類根據(jù)自己的情緒所創(chuàng)作,也是反映人類情緒的一種主要工具。[2]音樂作為聲樂藝術的核心組成部分,與詩詞結合起來,實現(xiàn)了聲樂藝術的多元化和多樣性,聲樂藝術實質上就是對人類情感世界的真實寫照,也是人類情感美學特征的重要體現(xiàn)。聲樂藝術之所以魅力無限,正是由于其具備兩個主要因素:一是聲音;二是情感。前者即就是來自音樂中的聲音,通過演唱者口中所傳遞出來的聲音;后者就是音樂、歌曲中涵蓋的復雜情感要素,包含了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作情緒和生活情感等。聲樂藝術的情感美學特征同時擁有抒發(fā)情感、傳遞感情的作用,作為創(chuàng)作者抒發(fā)情感和傳遞感情的主要途徑之一。也就是說,創(chuàng)作者在聲樂創(chuàng)作過程中,將自己的情感要素、復雜情緒融入其中,達到藝術美學的高度,觀眾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創(chuàng)作者此刻波瀾起伏的情緒和多元化的情感要素。中華民族聲樂藝術發(fā)展過程中,受到西方聲樂藝術美學特征的深遠影響,逐漸形成了聲情、詞情、曲情等美學特征,這些美學特征與中華民族聲樂藝術創(chuàng)作息息相關,極大豐富著中華民族聲樂藝術創(chuàng)作手段,凝練出中華民族聲樂藝術潛在的情感美學要素。
3.2中華民族聲樂藝術的創(chuàng)造性美學特征。
中華民族聲樂藝術除了具備情感美學特征之外,還作為一種具備創(chuàng)造性美學特征的藝術綜合體。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民族聲樂藝術在長期的矛盾斗爭和方式轉型過程中,逐漸積累起了創(chuàng)造性美學特征。也就是說,中華民族聲樂藝術始終處于創(chuàng)造過程。新世紀的中華民族聲樂藝術,在傳承中國傳統(tǒng)民族聲樂藝術的基礎上,發(fā)揮出了當代民族聲樂藝術的美學特征,一方面在學習傳統(tǒng)民族聲樂藝術;另一方面在創(chuàng)造新的民族聲樂藝術。與此同時,在傳承民族聲樂藝術的同時,不斷學習和借鑒西方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的聲樂藝術,可謂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不僅符合傳統(tǒng)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而且呈現(xiàn)出鮮明的時代特性?!肮艦榻裼?、洋為中用”作為當代中華民族聲樂藝術創(chuàng)造性美學特征的主要表現(xiàn)方式。首先,古為今用是當下中華民族聲樂藝術在作詞、譜曲、歌唱過程中,完整繼承傳統(tǒng)中華民族聲樂藝術固有特點,通過學習和借鑒傳統(tǒng)中華民族聲樂藝術中的精華思想和創(chuàng)作技巧,來豐富當今中華民族聲樂藝術,突出創(chuàng)造性美學特征;其次,洋為中用是新時期中華民族聲樂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過程中,不斷學習和借鑒西方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的先進經驗、創(chuàng)作技巧,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結合我國基本國情和民族聲樂藝術發(fā)展特點,將西方國家和地區(qū)民族聲樂藝術作品中有用的東西拿出來,融入中華民族聲樂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過程中去,以此來豐富中華民族藝術創(chuàng)作手段,突出中華民族藝術創(chuàng)造性美學特征,最終實現(xiàn)與西方聲樂藝術相接軌。
3.3中華民族聲樂藝術的現(xiàn)代性美學特征。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華民族聲樂藝術走出國門。然而,在走出國門,實現(xiàn)現(xiàn)代性美學特征的過程中,中華民族聲樂藝術作品要符合中華民族傳統(tǒng)歷史風格,符合中國當下基本國情和民族聲樂藝術創(chuàng)作理念,在此基礎上,學習和借鑒西方發(fā)達國家、地區(qū)的民族聲樂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理念與創(chuàng)作技巧,堅持傳統(tǒng)與借鑒齊頭并進。與此同時,中華民族聲樂藝術要繼續(xù)傳承和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民族聲樂藝術典范,始終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發(fā)展道路,在不忘本的基礎上,有選擇性、有針對性的對待西方聲樂藝術文化。唯有此,方可取得實質性的藝術創(chuàng)作成效,突出中華民族聲樂藝術現(xiàn)代性美學特征。21世紀以來,中華民族聲樂藝術發(fā)展速度十分驚人,其國際地位日益提升,已然成為國際民族聲樂藝術領域中的主力軍。究其原因,取決于中華民族聲樂藝術鮮明的美學特征,充分提升了中華民族聲樂藝術的美學高度,呈現(xiàn)出了情感美學、創(chuàng)造性美學和現(xiàn)代性美學特征,完全符合中國傳統(tǒng)民族聲樂藝術發(fā)展態(tài)勢和國際聲樂藝術創(chuàng)新軌跡。隨著國際文化藝術的進一步發(fā)展和革新,中華民族藝術在傳承傳統(tǒng)民族藝術創(chuàng)作方法的同時,不斷學習和借鑒西方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的聲樂藝術創(chuàng)作技巧,豐富了中華民族聲樂藝術創(chuàng)作方法,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聲樂藝術創(chuàng)作方法的多元化和多樣性,最終有利于中華民族聲樂藝術國際地位的提升和美學特征的集中體現(xiàn)。
參考文獻:
[1]劉暄、文化視野下的當代中華民族聲樂藝術特征[j].音樂探索.(04).
[2]趙燕、中華民族聲樂的審美特征探析[j].作家,.
[3]趙金霞、我國現(xiàn)代民族聲樂藝術的特征[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03).
園林藝術的論文篇二
因此,它對理解園林方案非常直接,在構思的每一個階段中,它對開拓設計思維,提高設計認識,變換設計手法都起著積極的作用。電腦效果圖以它所具有多視角的模型、逼真的效果、真實的環(huán)境和對復雜細部的表現(xiàn),吸引了園林師和業(yè)主。作為立體形態(tài)表現(xiàn)的園林效果圖,它和園林實體是一種準確的縮比關系,因此,設計師在構思中,可以首先在三維模型上推敲各形式要素的關系。
因此效果圖應該滲透于園林設計的全過程,而不是為了表達而表達。總之,園林效果圖應該成為園林設計過程中的思考、推敲和修訂的過程。
園林藝術的論文篇三
只見一帶翠嶂擋在面前。眾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賈政道:非此一山,一進來園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眾人都道:極是。非胸中大有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眾人都道:極是。非胸中大有丘壑,焉能想到這里。
說畢,往前一望,見白石,或如鬼怪,或似猛獸,縱橫拱立。上面苔蘚斑駁,或藤蘿掩映,其中微露羊腸小徑。賈政道:我們就從此小徑游去,回來由那一邊出去,方可遍覽。
說畢,命賈珍前導,自己扶了寶玉,逶迤走進山口。
抬頭忽見山上有鏡面白石一塊,正是迎面留題處。賈政回頭笑道:諸公請看,此處題以何名方妙?眾人聽說,也百說該題疊翠二字的',也有說該題錦嶂的,又有說賽香爐的,又有說小終南的,種種名色,不止幾十個。原來眾客心中,早知賈政要試寶玉的才情,故此只將些俗套敷衍。寶玉也知此意。
賈政聽了,便回頭命寶玉擬來。寶玉道:嘗聽見古人說:編新不如述舊,刻古終勝雕今。況這里并非主山正景,原無可題,不過是探景的一進步耳。莫如直書古人曲徑通幽這舊句在上,倒也大方。眾人聽了,贊道:是極,好極!二世兄天分高,才情遠,不似我們讀腐了書的。賈政笑道:不當過獎他。他年小的人,不過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罷了。再侯選擬。
說著,進入石洞,只見佳木蘢蔥,奇花爛漫,一帶清流,從花木深處瀉于石隙之下。再進數(shù)步,漸向北邊,平坦寬豁,兩邊飛鏤插空,雕甍繡檻,皆隱于山坳樹杪之間。
園林藝術的論文篇四
建筑與環(huán)境的結合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力求與基址的地形、地勢、地貌結合,自由穿插,靈活應變。為配合自然界中的各種典型環(huán)境,還創(chuàng)造出了各種不同的造型的建筑類型,每一種類型中又演變出豐富變化的形式。做到總體布局上依形就勢,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
中國古典園林一般以山水作為景觀構圖的主題,園林建筑只是為了加強自然環(huán)境整體的美,突出自然的美,因此建筑強調依山就勢,自然天成。建筑的體量較小,有助于擺正建筑與自然景色之間的恰當?shù)年P系,在體量上不壓倒風景,而且利于建筑和自然風景之間穿插融合。
中國園林建筑與自然環(huán)境的協(xié)調還表現(xiàn)在它自身形象的輪廓、線條、色彩與自然風貌的統(tǒng)一上,能動地、創(chuàng)造性地適應環(huán)境,創(chuàng)造出許多與環(huán)境相統(tǒng)一的造型。
2、表現(xiàn)含蓄,精巧雅致。
含蓄效果就是中國古典園林重要的建筑風格之一。追求含蓄與我國詩畫藝術追求含蓄有關,在繪畫中強調意貴乎遠,境貴乎深的藝術境界;在園林中強調曲折多變,含蓄莫測。這種含蓄可以從兩方面去理解:其一,其意境是含蓄的;其二,從園林布局來講,中國園林往往不是開門見山,而是曲折多姿,含蓄莫測。在空間的組織上,往往有直有曲,有靜有動,有大有小,有虛有實,有正有變,有疏有密,有隱有顯相輔相成,辯證統(tǒng)一,創(chuàng)造了富有活力的,奇巧變幻的空間境界。
中國園林建筑的巧主要得之于木構架的靈活性,同時在布局上又很注意以巧取勝,它沒有西方古典建筑那種龐大的體量,一般都是小巧玲瓏,它從結構、造型、空間得處理到建筑的整體布局都是一種巧妙而和諧的安排,它的布局與整體之間是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具有靈活應變、活的、生長的特征。
欲揚先抑是是常用的一種造園手法,也是表現(xiàn)含蓄的一種體現(xiàn),如在進門口處設置一坐假山,把里面的景色擋一擋,使人進入原理有眼前一亮的感覺。又如首先在門外以美麗的荷花池、橋等景物把游人的心緊緊吸引住,但是圍墻高筑,僅露出園內一些屋頂、樹木和圓內較高的建筑,看不到里面全景,這就會使人引起暇想,并引起了解園林景色的興趣。江南園林中,漏窗往往成為含蓄的手段,窗外景觀通過漏窗,隱隱約約,這就比一覽無余地看有生趣得多。當游人在此游覽時,使人左右逢源,目不暇接,妙趣橫生。
整個園林的建筑從整體到部分不僅注意總體造型上的美,而且注意裝修、裝飾的美,注意陳設的美,注意小品建筑的美,它們之間的位置、大小、粗細、寬窄、質地都恰到好處,有精到的分寸感、統(tǒng)一感。它不僅是一種形象的美,也是一種合乎結構與構造邏輯的美。
3、強調意境。
中國古典園林追求意境,意境是人們對園林建筑形象、色彩、氣氛的一種感受。一般來說,園林要突出幽雅,以人工的巧奇,創(chuàng)造宛自天開的景色,然后將精巧的建筑融化在自然的懷抱之中,便營造出幽雅的意境。為了使園林有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之地,園林中必須建筑各種相應的建筑,但是園林中的建筑不能壓倒或破壞主體,而應突出山水這個主體,與山水自然融合在一起,力求達到自然與建筑有機的融合,并升華成一件藝術作品。
在體物的基礎上立意,意境才有表達的可能。然后根據(jù)立意來規(guī)劃布局,剪裁景物。園林意境的豐富,必須根據(jù)條件進行設計,是通過外物與景象來抒發(fā)、寄托、表現(xiàn)、傳達情意。
總之,園林建筑設計要把建筑作為一種風景要素來考慮,使它和周圍的山水、巖石、樹木等融為一體,共同構成優(yōu)美景色。風景是主體,建筑是其中一部分。
4、色彩明快、裝飾精巧。
在中國古典園林中,無論是北方的皇家園林還是江南的私園以及其他風格的建筑,其色彩都極鮮明。北方皇家園林建筑色彩多鮮艷華麗。琉璃瓦、紅柱、彩繪,放映出皇家園林的大氣。江南園林建筑冊多用大片粉墻為基調,配以黑灰色的小瓦,栗殼色梁柱、欄桿、掛落。內部裝修也多用淡褐色或木材本色,襯以白墻,與水磨磚所制灰色門框,形成素凈,明快的色彩,表現(xiàn)園林建筑輕松活潑的特點。
園林藝術的論文篇五
摘要:書法藝術在中國園林設計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它既是賞景的說明書,又是點化景物的圣手,而書法藝術所表現(xiàn)的文學情趣,更是為園林造境平添了諸多詩情畫意。此外,書法藝術本身具有的獨立的形式美感,也成為園林藝術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園林,是中國古代最富藝術特色的建筑形式之一,在中國文化中一直以來享有重要的地位。中國園林肇始于商周時期,最初的形式是“囿”,在圈定的范圍內放養(yǎng)禽鳥野獸以供王室貴族狩獵為樂。《孟子·梁惠王下》說,“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矣,雉兔者往矣,與民同之”即說明這一情況。這一時期園林修筑樸素自然,少事人工。春秋戰(zhàn)國時期,禮崩樂壞,諸侯奢侈享樂之風盛行,競相修建宮室苑囿,園林藝術開始發(fā)展,構亭營橋,種植花木等人為經營的形式已經顯現(xiàn)。至秦漢時期,園林建設的規(guī)模空前盛大,阿房宮“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唐杜牧《阿房宮賦》),上林苑“左蒼梧,右西極。丹水更其南,紫淵徑其北。終始灞浐,出入涇渭;酆鎬潦潏,紆馀委蛇”,而且“離宮別館,彌上跨谷,高廊四柱,重坐曲閣”(司馬相如《上林賦》)其時由于神仙思想的彌漫,“一池三山”(東海有仙山的象征)也成為該時期園林設計的普遍形式。模山范水,開啟以后園林人工建筑的先河。
魏晉時期,士人精神覺醒,審美趨于自覺,園林從秦漢時期的重規(guī)模、重宏大轉向重精神、重審美。隱逸山林,享受風月,保全精神,潔身自好。山水園林給士人提供了幽游自在的生存方式?!暗菛|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歸園田居》)便是園林生活的最佳寫照。其時隨著山水詩、山水畫及其畫論大量出現(xiàn),也促進了造園活動的開展。唐宋時期中國園林達到成熟階段,由于山水詩畫的流行,園林創(chuàng)作中,詩畫入景,以畫設景,形成了唐宋“寫意山水園林”的特色。明清時期,是中國園林藝術的高峰。將山水詩、畫的意境與造園藝術結合在一起,創(chuàng)造出“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佳境,使自然美與藝術美達到高度的統(tǒng)一。整體來看,中國園林發(fā)展過程經歷了一個從模仿自然到追求詩情畫意的過程,在這一轉變中,起主導作用的是古代文人,文人將內在的審美情趣通過物化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創(chuàng)設一個情景交融的審美環(huán)境。詩畫之外,書法藝術也是構成園林藝術美的重要元素。如果把園林看作是一幅美妙的圖畫的話,書法就是畫面上的題跋?!叭舸缶爸?,若干亭榭,無字標題,任是花柳山水,也斷不能生色?!?/p>
關于題跋的作用,古代畫家多有論述,元代畫家黃公望云:“或畫山水一幅,先立題目,然后著筆。若無題目,便不成畫。”[2]594明沈灝云:“題與畫互為注腳,此中小失,奚啻千里?!保?]594清鄭燮題《畫竹》云:“以字作石,補其缺耳?!保?]598清方薰《山靜居畫論》云:“題款圖畫始自蘇、米,至元、明遂多以題語位置畫境者,畫亦由題益妙。高情逸思,畫之不足,題以發(fā)之?!保?]599總之,題跋在中國畫里的作用主要有點題、補充畫面構成和營造意境的作用。據(jù)此觀照園林設景,書法藝術在園林設計中的作用大致符合以下幾條。
一、題景。
據(jù)當代學者考證,園林題名始于宋代[3],是與宋代文人畫題跋互為表里的。如蘇舜欽的滄浪亭,司馬光的獨樂園,沈括的夢溪園等。而徽宗皇家園林艮岳的題名,則將這一風氣推廣開來。如綠萼堂、揮云廳、流碧館、漱玉軒、倚翠樓、躡云臺等等。而唐代之前,私家園林是沒有題名的,一般以所在地名名之。如著名詩人兼畫家王維的住所在輞川,以輞川別業(yè)名之。白居易在廬山的園林以“草堂”稱之。園林題名不僅僅是增加文學意味,還有一個更實際的作用,那就是把混合在一起的景點區(qū)分開來,便于欣賞和言說,從而豐富了園林的內容。從這一點上看來,題名有說明各個景點的作用。一座園林通常是由一定數(shù)量的景點構成的,景點像一顆顆珍珠,鑲嵌在園林之中,串聯(lián)珍珠的絲線便是園林中的條條曲徑。
如果沒有題名,就像一篇文章不分段落,給讀者造成閱讀的困難,更難以體驗其中的妙處。為了方便游客入園攬勝,造園家便別出心裁地給每個景點冠以優(yōu)雅的名稱,以書法的形式明確下來。如蘇州拙政園,計有景點36處,均有明確的書法題寫。像蘭雪堂、秫香館、芙蓉榭、綴云峰、荷風四面亭、聽雨軒、見山樓、浮翠閣、香洲、梧竹幽居等。書法點景便于游人了解園中景點的內容、分布位置和所在路線,如拙政園“梧竹幽居”景點,該景點位于中部池東,主景是一座四面洞開的亭子,旁植梧桐、翠竹,“梧竹幽居”四字匾額為明代蘇州書畫大家文征明所題,既貼切地概括了該處景點的主要內容,又充滿詩情畫意,營造了幽雅的意境。上海南翔古猗園有“五老聽琴”一景,五塊豎立的湖石圍著一張低矮的石桌,如果沒有題名的話,觀者很難有此聯(lián)想,其中的意趣便無法體驗。而且有些景點建筑區(qū)別不大,如果沒有題名,難有一個真切的印象。再如古猗園中的亭子,就有幽賞亭、孕清亭、梅花亭、怡翠亭、孤山香雪亭、嘉樹亭、仿雪亭、荷風竹露亭之多,沒有題名,難以區(qū)別。所以書法題景,首先是區(qū)別不同景點的作用。
二、點睛。
園林書法的作用又不止于題景,還有聚集景物,點其精神的作用。園林專家陳從周說,造園如綴文,園中大小景點,各各不同,錯落有致,方顯有味。或以石勝,或以水勝,或以花木勝,或以亭臺勝。詩文書法乃景點之眼睛,如美人之目,彰顯精神,“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之中”,而缺少題寫的景點,終難以給人留下鮮明的印象。又云:“看山如玩冊頁,游山如展手卷,所謂‘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何以得之?有賴于題詠。故畫不加題則顯俗,景無摩崖(匾對)則難明,文與藝未能分割也?!彼詧@林景物的客觀美還必須借以文學化的題詠加以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這樣客觀和主觀、實景和虛境、外物和內心才能交融起來。欣賞景物的感受因為有了富于詩意的題詠而更加豐富多彩。如拙政園“蘭雪堂”后面的“綴云峰”,乃是一座太湖石疊成的假山,以“綴云”二字命之,既突出其高度,又富有文采,充滿詩情畫意,極大地拓展了游人的審美空間。在拙政園“秫香館”的西南面,隔溪有一土山,山上有一長亭,取名“放眼亭”,因白居易詩“任頭生白發(fā),放眼望青山”(《洛陽有愚叟》)之句,頓使一尋常的亭子生色增香。拙政園“荷風四面亭”位于湖中的島上,三面植柳,四面環(huán)水,夏日荷香四面,風吹香動,此景醉人。亭上懸掛書法對聯(lián)一副:“四面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闭媸敲顦O。陳從周先生說:“亭榭之額真是賞景的說明書,拙政園的荷風四面亭,人臨其境,即無荷風,亦覺風在其中,發(fā)人遐思。而聯(lián)對文辭之雋永,書法之美妙,更令人一唱三嘆,徘徊不已?!痹囅牒贾菸骱爸械摹疤K堤春曉”“曲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如果沒有這樣如詩如畫的點睛詞語,恐怕遜色不少吧。
三、造境。
在園林建筑中,書法既有多彩的藝術形式,也有雅致的文學內容??梢哉f書法和文學互為表里。張懷璀《書斷》曾說:“文章之為之用,必假乎書,書之為征,期合乎道,故能發(fā)揮文者,莫近乎書?!痹趫@林設計中,書法以其獨立的藝術形式,生發(fā)著文學性的內容。如果說“點睛”是以園林中的實境為依托的話,那么,書法對園林藝術中虛境的營造與渲染,更具有其他藝術形式無法比擬的作用。宋詩云,“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園林中看似平常之地,一經書法的題詠,便有聲有色,境界全出。如拙政園“梧竹幽居”,俗稱“月到風來亭”,內有文征明的書額和對聯(lián):“爽借清風明借月,動觀流水靜觀山?!庇^者如果慢慢加以品味,仿佛可以感受皓月當空、清風徐徐的夏夜之美,和遠望群山、近看流水的那種悠然自得的心情。以虛境表現(xiàn)實境,極大地豐富了審美感受,這要歸功于書法藝術的造境作用。
再如,拙政園“與誰同坐軒”,取義于蘇東坡的詞句: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使這座扇形建筑充滿詩情畫意,觀者似乎看到一位古雅的文士在清風明月之夜,獨坐小亭,靜享天地之樂。而倚虹亭廊柱上懸掛著的一副楹聯(lián),更是將虛境生發(fā)的有生有色,“婆娑青鳳舞松柏,縹緲丹霞聚偓佺”,蒼松翠柏之間青鳳飛舞,絢爛縹緲的云氣之中仙人們歡聚,境界奇妙而祥和,一派幻境。大大開拓了景物的文學意境。再如,《莊子·秋水》有濠梁之辯,表現(xiàn)莊子個人體驗的游魚之樂,充滿著智慧和趣味,園林設計中用這一典故生發(fā)意境的不在少數(shù),如無錫寄暢園的“知魚檻”、頤和園的諧趣園的“知魚橋”、香山靜宜園的“知魚濠”、圓明園的“知魚亭”、北海公園的“濠濮澗”,都很好地拓展了景點的意境。由此可見,書法在園林藝術中的造境作用十分巨大,園林審美意象的生成離不開書法藝術所具有的聯(lián)想與想象的作用。由于書寫內容是詩、詞、歌、賦、曲、文等形式,在聯(lián)想與想象的作用下,使書寫內容的意象更為豐富多彩,又在此作用下形成了具有典雅、優(yōu)美的意境。
四、生色。
園林設計中,書法成為山水、建筑的眉目,為其注入了豐富的文學和審美內涵,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有了眉目和精神,景點才富于生機和活力,才擁有主題和靈魂,才有風雅的文化氛圍。但不容忽視的是,書法藝術還以自身獨特的'形式組成了園林內容的一個部分,為園林的整體美添彩生色。書法是造型藝術,組成書法的點劃、線條、墨色、結構、章法、書體都具有獨立的美感。園林設計中的書法,雖然書寫的載體變?yōu)橹?、木、金、石,但仍然遵循書法美的特點。
一是點畫、線條之美。關于點畫、線條,唐代著名書法理論家孫過庭在《書譜》中說:“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資,鸞舞蛇驚之態(tài),絕岸頹峰之勢,臨危據(jù)槁之形?;蛑厝舯涝?,或輕如蟬翼,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边@里孫過庭用自然界事物的千變萬化來形容書法藝術的點劃之美。在園林設計中,書寫置身于自然環(huán)境之中,書法筆劃的長短、輕重、剛柔、徐疾、肥瘦、枯潤,給人以豐富的審美感受,和園林中的建筑的線條、花木的姿態(tài)、山水的性情交相互應。更容易引發(fā)觀者的想象和聯(lián)想,進一步豐富園林美的內容。
二是體態(tài)之美。中國書法在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書體和書風,也積淀了不同的審美內涵。篆、隸、草、楷、行,體態(tài)各異,褚、虞、歐、顏、柳風格不同。孫過庭《書譜》云:“篆尚婉而通,隸欲精而密,草貴流而暢,章務檢而便。然后凜之以風神,溫之以妍潤,鼓之以枯勁。和之以閑雅。故可達其情性,形其哀樂。”即是講不同的書體給人的感受不一。在園林書法中,篆書古雅凝重,隸書寬博敦厚,草書奔放馳騁,真書端莊規(guī)整、行書流利婉轉,給園林空間營造了不同的審美情調,或典雅、或莊重、或清新、或飄逸。拙政園匾額“塔影亭”,顏體楷書,厚重沉雄,富有氣勢;“別有洞天”,以隸書寫之,雅致從容;“與誰同坐軒”,篆隸兼施,夸張變形的書體,充滿著清新和俏皮;“芙蓉榭”以行書入筆,秀雅文靜。而遠香堂楹聯(lián)“曲水崇山,雅集逾獅林虎阜;蒔花種竹,風流繼文畫吳詩”,以文雅的王體行書書寫,宛如行云流水,雋永秀麗,意趣蘊藉?!昂娠L四面”取自清代文人、書畫家李鴻裔的《柳堤》詩句,“柳浪接雙橋,荷風來四面”。將弱柳拂橋,荷香醉亭的美妙一一道出,匾額書法承續(xù)詩文之美,以儒雅流美,沉著婉轉的行書表現(xiàn),線條流暢飽滿,結體雍容大方,給人閑適、清雅的享受。
三是內涵之美。書法呈現(xiàn)的不僅是一種視覺形式的美感,還是民族文化積淀的視覺符號。書法形式凝聚了整個民族的文化心理、哲學思想、審美習慣。民族文化的剛與柔、陰與陽、虛與實、有與無,都凝聚在書法藝術里。書法里面的“計白當黑”原則,就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的辯證法。園林書法,作為一種文化符號,給中國園林藝術提供了豐厚的文化底蘊和精神??傊?,書法藝術在園林設計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它既是賞景的說明書,又是點化景物的圣手,而書法藝術所表現(xiàn)的文學情趣,更是為園林造境平添了諸多詩情畫意,此外,書法藝術本身具有的獨立的形式美感,也成為園林藝術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參考文獻]。
[1]曹雪芹.紅樓夢(上冊)[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224.。
[2]周積寅.中國畫論輯要[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85.。
[3]金學智.中國園林美學[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0:49.。
[4]陳從周.梓翁說園[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園林藝術的論文篇六
劉姥姥雖然出場只有三次,但卻是貫穿《紅樓夢》發(fā)展始末的人,她三入賈府推動了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也為王熙鳳和巧姐的命運埋下了伏筆。
劉姥姥三進大觀園。
那我們便來簡單的說一說劉姥姥進賈府的故事。劉姥姥第一次進賈府是帶著孫子板兒一同前來。
此時,年過古稀的劉姥姥因沒有錢財度日,她想到了祖上和王夫人之父的交情,于是前往賈府“認親戚”。劉姥姥拜托了周瑞家,得以平兒的引薦,才見到了王熙鳳。雖然劉姥姥沒有見到王夫人,但她收獲了王熙鳳給她的二十兩銀子。這為劉姥姥打通賈府上下關系,作了的鋪墊。
劉姥姥二進進賈府是帶著回禮前來,劉姥姥感念王熙鳳給她的二十兩紋銀,等到家中的瓜果蔬菜熟透后,她拿著果蔬前來拜見王熙鳳。隨后,劉姥姥偶遇了賈母,賈母見劉姥姥和自己一般大,便對劉姥姥很照顧。在賈母的示意下,劉姥姥和眾人一同進入了大觀園。席間,劉姥姥用機智幽默的`語言給眾人帶來了無數(shù)歡樂,大家都喜歡上了這位樸實憨厚的婦人。
劉姥姥三進賈府是為了解救王熙鳳之女巧姐。劉姥姥很感恩多年來賈府上下對自己的恩惠,當賈府落敗后,劉姥姥第一個挺身而出將巧姐救于水火之中。
不難看出,劉姥姥進賈府,如同一條鮮明的故事線索,引出了后來的故事情節(jié)。
《紅樓夢》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底層小市民代表人物劉姥姥。整部小說中,劉姥姥作為一個外來者,她的出場兼具著多重作用。而劉姥姥進大觀園則為賈府落敗起了鋪墊作用。那么,我們就來講述一下劉姥姥進大觀園的二三事吧!劉姥姥在大觀園中,成為了賈府上下的開心果。
因曹雪芹對劉姥姥進大觀園時的場景描述的非常生動,便衍生了很多歇后語。比如:劉姥姥進大觀園——洋相百出,又或者劉姥姥進大觀園——大開眼界等。
劉姥姥第二次進大觀園,滿載果蔬而來。隨后,劉姥姥碰見了正在散步的賈母,因為倆人年紀相當,很快便熟絡了起來。劉姥姥二進大觀園時,給人印象最深的一幕便是“劉姥姥醉臥怡紅院”了。在賈母盛情邀請下,劉姥姥親自體驗了上流社會的生活。她和眾多大觀園中的姑娘一起吃飯、猜燈謎、說俗語,將賈母、王熙鳳等人逗得哈哈大笑。其中,最有名的一句便是“老劉老劉,食量大如牛,吃個老母豬不抬頭”。這句話不僅逗笑了賈府人,也逗樂了讀者。
對劉姥姥來說,這次進大觀園仿佛置身于一個新奇世界一般,她看哪里都覺得異常新鮮,劉姥姥眼神中流露出的驚艷和詫異,都生動地刻畫出劉姥姥是位沒有見過世面的鄉(xiāng)野村婦,進而和賈府人形成了鮮明對比。此時,作者借劉姥姥的觀感,展示了賈府富麗堂皇的盛景,也體現(xiàn)了賈府生活的奢侈。
劉姥姥的作用。
劉姥姥是《紅樓夢》中一位最有血有肉的人物,她的出現(xiàn)對紅樓人物命運走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接下來,就來淺析一下劉姥姥的作用。首先,劉姥姥的作用為結構作用。劉姥姥身為旁觀者,她三進榮國府見證了賈府的盛與衰。
劉姥姥第一次進榮國府時,講述了榮國府眾人的關系,為接來下故事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劉姥姥二進榮國府,見證了賈府的繁榮盛景。作者借劉姥姥之口,講述了賈府眾人生活的奢靡。劉姥姥三進榮國府,見證了賈府的落魄與衰敗。此時,劉姥姥化身為一名義氣使者,她將巧姐救于水火之中。
其次,劉姥姥的作用為凸顯賈府人物關系。劉姥姥為了進榮國府,她找到了周瑞家的,隨后認識了平兒,在平兒的引進之下,劉姥姥見到了王熙鳳。劉姥姥二進榮國府時,認識了賈母、王夫人、林黛玉、寶玉等人。不難發(fā)現(xiàn),劉姥姥幾乎將賈府大小人物都進行了串聯(lián),更加刻畫了各自的性格特征。比如,劉姥姥在櫳翠庵喝茶時,襯托出妙玉為人心高氣傲的性格特征。雖然妙玉是佛家弟子,但是她依然不具備眾生平等的觀念。
第三,劉姥姥還具有象征意義的作用。劉姥姥出現(xiàn)在《紅樓夢》中,代表著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劉姥姥和大觀園眾人說笑時,用“大火燒了毛毛蟲”體現(xiàn)了自己對田園生活的認知,也也暗喻了腐朽體制終將衰敗。
園林藝術的論文篇七
唐代是中國古典園林的全盛時期,園林藝術發(fā)展到較高水平。在初唐建莊置宅的時代風尚中,公主們依仗天子帝后的寵愛和享有的特權,霸山占水,又以其特別雄厚的經濟實力,競造莊宅,模仿皇宮而精巧過之,可以說公主莊園展現(xiàn)出的園林藝術幾乎涵括了當時中國古典園林藝術之精華,其莊園之宏大,園中人工造景之奇特,景致營造之華麗,這一切都遠非其他大臣貴戚的莊園可比擬。天子帝后頻頻臨幸,侍臣文士游賞賦詩,吟詠公主莊園宅第的詩歌便一批批、一首首創(chuàng)制出來。在初唐公主莊園宅第詩中,我們可以看到其中處處彌漫著中國古典園林藝術之美。本文擬從神仙思想對園林藝術的影響、人工山水園景的建造、動植物的蓄養(yǎng)栽植、建筑與山水花木的搭配融合等幾個方面來分析初唐公主莊園宅第詩所體現(xiàn)的園林藝術之美。
中國古典園林受神仙思想影響較大,秦始皇迷信神仙方術,于蘭池宮中挖池筑島,摹擬海上仙山?!稓v代宅京記》引《秦記》云:“始皇引渭水為池,筑為蓬、瀛,刻石為鯨,長二百丈?!保?]p43漢武帝造昆明池,班固《西都賦》云:“集乎豫章之宇,臨乎昆明之池,左牽牛而右織女,似云漢之無涯?!保?]p316都想把神仙境界搬進自己的園林,向往與神仙接近。唐朝王室人員多受道教濡染,曾有數(shù)位公主入道觀,唐代公主在莊園的建造上也熱衷于摹擬道教中的神仙境界,比之秦皇漢武,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公主莊園“飛橋象河漢,懸榜學蓬萊”(趙彥昭《安樂公主移入新宅侍宴應制同用開字》),[3]卷103“穿池疊石寫蓬壺”(韋元旦《奉和幸安樂公主山莊應制》),[3]卷69“主第巖扃架鵲橋”(趙彥昭《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莊應制》),[3]卷91讓人一走進公主們的莊園,“往往花間逢彩石(彩石:織女支機石),時時竹里見紅泉(紅泉:絳河之水,即天河之水)”(蘇颋《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莊應制》),[3]卷73仿佛一不小心就會觸上仙物,稍不留神就會踏入仙境,正如上官婉兒一走進長寧公主的莊園,就覺得自己是在“逾昆閬,邁蓬瀛”(上官婉兒《游長寧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其一),[3]卷5有了別樣的感覺。連皇帝駕臨,也是在“鳳凰樓下交天仗,烏鵲橋頭敞御筵”(蘇颋《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莊應制》),[3]卷73使文士大臣們身臨此境便“不羨乘槎云漢邊”(蘇颋《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莊應制》),[3]卷73因為公主們的莊園宅第已勝似仙境樓臺。在中國古代人們的意識中,普遍存在著“仙人好樓居”的想象,這在公主們莊園宅第的建造上有明顯的反映。她們要么把亭臺建在水邊池畔,要么把樓閣筑于山顛云霄,以期更能與神仙接近,甚至在云出霧沒的樓閣中尋找一絲成仙飛升的感覺。如沈佺期《侍宴安樂公主新宅應制》云“皇家貴主好神仙,別業(yè)初開云漢邊”,[3]卷96盧藏用《奉和幸安樂公主山莊應制》云“皇女瓊臺天漢潯”,[3]卷93蘇颋《夜宴安樂公主新宅》云“仙使高臺十二重”,韋嗣立《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莊應制》云“參差臺榭入煙霄”,[3]卷91岑羲《奉和幸安樂公主山莊應制》云“銀榜重樓出霧開”,[3]卷93蕭至忠《陪幸長寧公主林亭》云“畫橋飛渡水,仙閣迥臨虛”,[3]卷104公主們的瓊臺樓閣就這樣倩影憧憧,迥入云霄,給人以人間不在、天上才有之感。
中國古典園林往往在神仙思想的影響下,在自然地勢山體水貌的'基礎上,疊山理水,營造人工園林景致。秦始皇在上林苑中開鑿長池,引入渭河水,池中又疊土砌造蓬萊山。漢武帝在建章宮摹擬云南洱海開鑿昆明池,池中堆土成洲島。兩者開了中國園林疊山理水的先河。[4]p1073南北朝時期,造園風氣大盛,人們積累了一些疊石為山的經驗。至唐代,人們更加懂得了積石、累石、疊石的妙處,積石、累石、疊石藝術得到廣泛應用,唐人記錄中已大量出現(xiàn)。[5]p262一271而理水則可利用水的靜態(tài)的美和動態(tài)的美來營境造景,正如明代造園專家計成《園冶圖說》云:“雖由人作,宛自天開”。[6]p48初唐公主們的莊園寬廣延綿,在莊園景致的建造上,以寫實性山水為主,輔以寫意性的摹擬造景,以造型優(yōu)美能引發(fā)聯(lián)想的山巖水態(tài)造境,點綴渲染,增添園中趣味和浪漫情調。據(jù)《資治通鑒》載,安樂公主鑿定昆池,累石像華山,引水像天津,[7]卷209如韋元旦《奉和幸安樂公主山莊應制》描繪安樂公主的莊園“穿池疊石寫蓬壺”,[3]卷69引人聯(lián)想無邊;上官婉兒《游長寧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其十六描述長寧公主的莊園“泉石多仙趣,巖壑寫奇形”,[3]卷5引得文士大臣在游賞中詩情萌發(fā),禁不住“傍池聊試筆,倚石旋題詩”(上官婉兒《游長寧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其二十一)。[3]卷5沈佺期《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莊應制》描繪太平公主的莊園,石則“尋河取石舊支機”,[3]卷96水則“竹里泉聲百道飛”,[3]卷96巧妙利用巖石的態(tài)勢,置石用料考究華美,引水百泉流走和鳴。杜審言《和韋承慶過義陽公主山池五首》描寫義陽公主的莊園“攢石當軒倚,懸泉度牖飛”(其四),[3]卷62“池分八水背,峰作九山疑”(其五),[3]卷62置石于窗外,引流泉飛瀉而下,宛若從半天落下天河水,頓成絕妙之景。引水仿關中八川,造峰似蒼梧九疑,濃縮南北山水景致于一園,詩人們在游賞一天之后,于“雨余清晚夏,共坐北巖幽”(其一),[3]卷62若嫌意猶未盡,還可“別向后池塘”(其二)[3]卷62繼續(xù)游賞,山山水水之美景讓詩人們流連忘返。此外,還可以水為鏡,倒景為圖,復制出一幅幅山水圖畫,讓云飄水中、江流天際,讓日月樓閣在池水中升沉起伏,欲靜還動,虛實相含,為莊園景致增添一種朦朧的美感、別樣的情調。初唐的公主們筑樓于池邊,使“水邊重閣含飛動”(宗楚客《奉和幸安樂公主山莊應制》),[3]卷46讓“朱樓畫閣水中開”(李嶠《太平公主山亭侍宴應制》),[3]卷61架設橋梁跨山越水,讓人感覺“浮橋直見海中移”(趙彥昭《奉和幸安樂公主山莊應制》),[3]卷103故意讓人形成一種審美錯覺,以錯為美,給山水審美賦予特殊的情調。
三、植物的栽植及動物的蓄養(yǎng)。
園中有了山水美景,還需配以花木與魚鳥等動植物,方顯靈動和生氣。我國植物品種繁多,觀賞性樹木花草在上古時代的各種文字記載中就已經很多了。翻開《詩經》,其中《山有扶蘇》云“山有扶蘇,隰有荷花”,《淇奧》云“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桃夭》云“桃之夭夭,灼灼其華”。[8]在《詩經》時代,人們已經注意到了植物花草的芳姿美態(tài),時而以草樹起興,營造某種氛圍;時而以花木喻人,象征人的美好年華。至屈原筆下,香草香花更是充盈其詩篇之中,《九歌湘夫人》云“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蓋……合百草兮實庭,建芳馨兮廡門……”,[9]人們已經懂得種植香花異草于庭院以觀賞其美、日嗅其香了。到漢武帝修上林苑時,群臣遠方進貢的名果異樹,植物種類多達幾千種。再經喜愛山水自然的魏晉之人增植豐富,到隋唐時代,觀賞植物王國里的品種已蔚為大觀。李德裕的平泉山莊中栽植了繁富多樣的草木花卉品種,李格非于《洛陽名園記》中謂李衛(wèi)公平泉花木有百余種。[10]卷24安樂公主鑿定昆池時,司農卿趙履溫專為其種植花木。宋之問《太平公主山池賦》言太平公主莊園“翳薈蒙蘢,含青吐紅……奇樹抱石,新花灌叢?!保?1]卷240關于公主莊園的草木花卉,可推想而知不會遜于身為朝臣的李德裕的平泉莊。植以嘉樹芳草,再養(yǎng)以珍禽異獸,既可為園中增添景致,也會為園中景致憑添盎然生機,人們游覽其間,更生發(fā)出無限美感,享受到無窮樂趣。沈佺期《同李舍人冬日集安樂公主山池》云:“亭插宜春果,山沖太液泉”、“梅花寒待雪,桂葉留晚煙”;[3]卷97張說《晦日詔宴永穆公主亭子賦得流字》云:“園庭含淑氣,竹樹繞春流”;[3]卷87李適《侍宴長寧公主東莊應制》云:“山花添圣酒,竹樹繞熏琴”;[3]卷70宋之問《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莊應制》云:“澗草自迎香輦合,巖花應待御筵開”;[3]卷52上官婉兒《游長寧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其九云:“斗雪梅先吐,驚風柳未舒”(;[3]卷5劉洎《安德山池宴集》云:“春晚花方落,蘭深徑漸迷。蒲新節(jié)尚短,荷小蓋猶低”。[3]卷33詩人們游覽公主(或駙馬)的莊園時,果木花草總是他們眼中的一道亮色,他們從中觀季節(jié)變化,賞花草爭芳,沉醉在飛花亂下、叢篁似昏的奇異景色中。張易之《侍從過公主南宅侍宴探得風字應制》云“鳥吟千戶竹,蝶舞百花叢”;[3]卷80杜審言《和韋承慶過義陽公主山池五首》其一云“海燕巢書閣,山雞舞畫樓”;其四云“鹿麛沖妓席,鶴子曳童衣”;[3]卷62李邕《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莊應制》云“織女橋邊烏鵲起,仙人樓上鳳凰飛”;[3]卷155岑文本《安德山池宴集》云“鳥戲翻新葉,魚躍動清漪”。[3]卷33在公主(或駙馬)萬木千花的莊園中,鳥吟蝶舞,鵲起鳳飛,魚戲水而動,鶴與人相親,園林中躍動著生機,跳蕩著生命的韻律。園林中有了生機,便使園林風景有了靈魂,增添了魅力。
四、建筑與山水花木的搭配融合。
中國古典園林往往體現(xiàn)出一種建筑美與自然美的融糅,如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所言,建筑“力求與山、水、花木這三個造園要素有機地組織在一系列風景畫面之中……在園林總體上使得建筑美與自然美融糅起來,達到一種人工與自然高度協(xié)調的境界?!保?2]p14蘇颋《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莊應制》詩云:“往往花間逢彩石,時時竹里見紅泉?!保?]卷73疊石于花間,竹林中引溪水流走,將人工創(chuàng)意融入自然景致之中。上官婉兒《游長寧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其十四云:“水中看樹影,風里聽松聲。”[3]卷5樹影最美的是水中倒影,樹木在波光粼粼的水中搖晃著裊裊娜娜的身影,似起舞,若飛動,使山水花木建筑融合一體。美國學者斯蒂芬歐文認為“建筑不僅僅是‘在’風景中:它還被構筑在一種動態(tài)的關系中———彎曲、規(guī)避、撞擊其自然環(huán)境?!保?3]如盧藏用《奉和幸安樂公主山莊應制》詩云:“皇女瓊臺天漢潯,星橋月宇構山林”;[3]卷93馬懷素《奉和幸安樂公主山莊應制》詩云:“掩映雕窗交極浦,參差繡戶繞回塘”;[3]卷93沈佺期《同李舍人冬日集安樂公主山池》詩云:“紫巖妝閣透,青嶂妓樓懸”。[3]卷97公主莊園中樓閣畫棟雕梁,長廊曲折通幽,礙云霞之出沒,突幽巖而參差,既是園中一大美景,又可作觀景之臺,如陶濟《山水美與建筑園林》一文所言:“可行,可望,可游,可居”。[4]p1219劉憲《侍宴長寧公主東莊》詩云:“畫橋飛渡水,仙閣涌臨虛。”[3]卷71趙彥昭《安樂公主移入新宅侍宴應制同用開字》詩云:“飛橋象河漢,仙榜學蓬萊?!保?]卷103公主莊園中的亭臺樓閣散落在山顛池畔,高可與天漢相齊,低則任花木掩映,曲廊猶如美麗的虹橋,穿山越水,把建筑、山水、花木動態(tài)地組合起來,如同一條千變萬化、異彩紛呈的多景藝術畫廊。人于其間行走,如通人間天上。初唐公主莊園宅第詩中體現(xiàn)的園林藝術之美,既是對歷史存在的記錄,也給人們帶來審美愉悅。這對我們今天創(chuàng)建小康社會,建設美好家園,仍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和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
園林藝術的論文篇八
(園林是人與自然緊密結合、相互交融的產物,園林是建筑藝術的一朵奇葩,創(chuàng)作素材廣泛,創(chuàng)作手法豐富、靈活。我們極有有必要將中外優(yōu)秀園林藝術介紹給學生,開闊他們的眼界,提高審美品位,感受園林藝術“巧奪天工”的魅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們中華民族園林藝術的特殊地位,也是我們學生必須了解的。因此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深刻領會到中國園林藝術的精髓,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民族自豪感,同時拓寬眼界、兼容并蓄,領略外國造圓藝術的成就不能故步自封,這樣才能對中外的園林藝術概貌有一個總體的認識,從而客觀評價中國園林在世界上的地位、意義和價值,更好的理解民族傳統(tǒng),將其發(fā)揚光大。
(二)重點
園林藝術的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風格迥異的分支,各有其獨特的文化傳統(tǒng)、審美追求、造圓手法和藝術風格。無需爭辯他們之間藝術水平的高低,而應包容的看待藝術的多樣性,因此確定本課重點是:
幫助學生了解中外園林的主要流派及其特征,建立對園林藝術概況的認識,培養(yǎng)初步的鑒賞能力。
(三)難點
園林藝術表面看來五光十色,而形形色色的風格其實都是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這些形式背后有更深層的自然、社會、文化乃至生活方式等原因,復雜交織在一起。這種相互關系及其內在規(guī)律,是我們在學習藝術史中應當特別注意的。因次確定本課教學重點為:
探索不同園林藝術流派的產生原因及發(fā)展脈絡,從而學會分析藝術現(xiàn)象背后的本質原因和決定因素。
講授、演示、討論
課件
(一)導入
學生活動:感受、欣賞、簡單回答,產生認識和欣賞的強烈動機,從而進入良好的學習準備狀態(tài)。
(二)中國山水園林
這節(jié)在本課做重點介紹,分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兩方面介紹,讓學生了解中國古代造圓被是同書法、繪畫藝術緊密相連的,有濃厚的文化氣息、與古典文學淵源深遠、并且深受寫意山水畫的影響。
教師活動:多媒體展示頤和園、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等著名園林
提出問題:
學生活動:觀看多媒體展示,通過了解課本內容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總結出:中國古典園林寫訪自然、寄情山水的藝術特色
(三)日本傳統(tǒng)園林“枯山水”
枯山水繼承了中國山水的藝術特色和中國園林有很深的淵源,但通過其發(fā)展演變又不同與中國山水而獨具特色。
教師活動:多媒體課件展示日本東京龍安寺方丈園,提示學生觀察欣賞其獨特的藝術特色。
學生活動:欣賞討論,明確枯山水的獨特風格。
(四)西方三國古典園林
意大利、法國、英國同屬于西方的古典園林藝術,他們有相同的文化背景而又各有特色,在這里我們并在一節(jié)通過比較的方法來了解西方的古典園林,通過比較找出他們的異同點這樣能更好的理解西方古典園林藝術。這一部分內容較多,通過多媒體有重點的對各國代表性的園林進行分析概括,盡可能的達到言簡意賅。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伴隨多媒體展示,欣賞各國優(yōu)美的.古典園林藝術精品,感受至高無上的審美情趣。
2、參考概括課本知識,同時完成相關問題
最后總結出:三國不同的造園風格,英法兩國古典園林具有代表性的造園大師及其作品。
(五)現(xiàn)代景觀園林
這一節(jié)作為欣賞輕松的環(huán)節(jié),用多媒體展示豐富多彩的現(xiàn)在園林藝術,讓學生繼續(xù)開闊視野,了解現(xiàn)代園林藝術的實用、多樣性和開放性。
本課采用多媒體展示
園林藝術的論文篇九
中國古典園林以其高度的藝術成就和獨特的風格聞名于世,是世界三大園林體系之一。下面小編收集的中國園林藝術相關介紹,歡迎閱讀。
提到中國古代皇家園林,不得不說頤和園,作為中國古代四大名園之一,頤和園集傳統(tǒng)造園藝術之大成,既有北方山川的雄渾宏闊,又有江南水鄉(xiāng)的清麗婉約,并蓄皇家園林恢弘富麗的氣勢和民間宅居的精巧別致,又充滿自然之趣,高度體現(xiàn)了“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造園準則。它是利用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風景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某些設計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園,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
意境是中國藝術創(chuàng)作和鑒賞方面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美學范疇。簡單來說,意即主觀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觀的生活、景物。意境產生于藝術創(chuàng)作中。兩者的結合,即創(chuàng)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鑄于客觀生活、景物之中,從而引發(fā)鑒賞者類似的情感激動和理念聯(lián)想。所謂的園林意境,則是通過園景形象所反映出來的情意,使游覽者觸景生情并產生情景交融的一種藝術境界。葉朗認為:明清園林美學的中心內容,是園林意境的創(chuàng)作和欣賞[1]。中國古典美學的“意境”一說在園林藝術、園林美學中得到了獨特的體現(xiàn)。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意境”的內涵在園林藝術中的顯現(xiàn)比在其他藝術門類更為清晰突出,也更容易把握。
中國古典園林意境的實質同意境的實質一樣,是園主內省和外觀的統(tǒng)一,是園主的主觀情思和客觀的景物融為一體。拙政園就是反映了王獻臣的思想感情,他為人處世的`準則、他的愛好、趣味等。
總之,中國古典園林意境的實質,就是園林藝術體現(xiàn)出的思想感情與園景內在本質的統(tǒng)一的聯(lián)系。中國古典園林意境的本質就是意和境的契合。
不論是描寫山水還是鄉(xiāng)村田園,都要符合一定的自然規(guī)律,符合自然界各種景物的構成規(guī)則。中國古典園林的創(chuàng)造則是通過對園林景觀的描述體現(xiàn)出大自然的生態(tài)美,不受限于地理環(huán)境,既可小中見大又可大中見小。唐代詩人白居易說“畫無常工,以‘似’為工;學無常師,以‘真’為師”。既然是“似”,那就不是“同”,造園更是如此。僅是通過表象的相似而引出內里的思想。追求的是“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意境之美。
園林意境的創(chuàng)造是復雜的過程,也是景觀設計的最高境界,要求設計者有深厚的文化藝術素養(yǎng),對自然物和人類生活的無比熱愛。要創(chuàng)造園林的意境則要意在筆先,首先要立意。造園還要因地制宜,計成在《園冶》中就提出了“相地合宜”的原則。任何造園“立意”不能脫離客觀的既然條件,完全憑主觀意愿去想象。既不脫離客觀的境物又超越這有限的境物,通過對整體藝術形象的把握構思出情景交融、虛實結合、顯現(xiàn)造化自然的生機勃勃景象。古典園林意境創(chuàng)造的思想方法可以用惲南田的話來概括,他在其著作《南田論畫》中這樣說:“境貴乎遠,不靜不遠也。境貴乎深,不曲不深也”。宗白華先生說,藝術家憑借他深靜的心襟,發(fā)現(xiàn)宇宙間深沉的境地;他們在大自然里偶遇枯槎頑石,勺水疏林,都能以深情冷眼,求其幽意所在[2]。這也正是張璪所說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中國的園林山水不拘泥與自然山水的外在形式,大膽而又自由地擺脫對外界事物的模仿和再現(xiàn),創(chuàng)造出以小見大,寓有限于無限之中的象征性自然,顯現(xiàn)出自然山水精神的空間意象[3]。這就是“離形得似” 的“神似”之作。但是這神似并不是造園家的天馬行空,而是通過對自然的觀察加以他們自身的深刻感受而成。
總之,中國古典園林意境的創(chuàng)造就是要讓觀賞者在游園時,通過景語的媒介作用,獲得體驗與感受,并結合自身的經歷和認知,同觀賞對象進行心靈的悟對與交流,由情景交融達到身心愉悅乃至精神上的升華。
中國古典園林中意境的體現(xiàn)可通過濃縮自然山水創(chuàng)設“意境圖”、預設意境的主題和語言文字等方式來體現(xiàn)。
中國古代園林與西方傳統(tǒng)的規(guī)則幾何形園林迥然不同,而是以自由、變化、曲折為特點。它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將人工美與自然美相結合,從而做到“雖由天作,宛自天開”,形成了自然式山水風景園的獨特風格。中國園林意境的表達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借助人工的疊山理水,移天縮地創(chuàng)造“咫尺山林”。
2.預先設定一個意境主題,然后借助建筑、山、水、花木所搭配成的物境來表現(xiàn)預定的主題。
3.意境并未預先設定,而是待園林建成后,借助景題、匾、聯(lián)、刻石等文字信號,用象征、寓意、聯(lián)想等手法,表達情操、理想、哲理等。如南岸區(qū)濱江綜合性公園規(guī)劃設計方案中對于各個亭的命名。
園林藝術的論文篇十
早在千百年前,園林藝術就是人類文明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重要的文化瑰寶。每個地區(qū)和民族的園林文化都各具特色,充分展示了當?shù)氐娜宋牡孛病M瑫r,其是一個具有綜合性的載體,匯聚了建筑、自然與美學等多個元素。本文以生態(tài)作為切入點,對園林藝術的生態(tài)智慧進行深度探究,并展開詳盡闡述。
1.1自然崇拜。
就大自然本質而言,其屬于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較佳的修復性能,從某個角度來看,園林建造是人類對自然的崇拜的產物,它是對自然的模仿和再現(xiàn)。早在明代時期,著名的園林設計家計成就對園林和自然的關系,進行了闡述,他提出:“雖由人做,宛自天開。”將自然作為一切設計的基礎及核心。自然景觀是園林的根基,在造園的時候,山、水、建筑及花草樹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約有四分之三都是自然,人類對自然的崇拜充斥于園林藝術的各個角落,所以其中涵蓋生態(tài)的理念也不足為奇。
1.2建筑生態(tài)觀。
建筑是園林藝術中中的一個關鍵元素,它是一種處于人類和自然之間的微觀環(huán)境,出自于人類之手,其不但會對人類產生功效,而且也會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產生功效,對于應用者和周邊環(huán)境都會產生影響。關于建筑的生態(tài)觀早在千百年前就被我國勞動人民發(fā)現(xiàn),在中國古文化當中,十分推崇人和自然的和諧,注重天人合一,而這樣的理念一直延續(xù)到當前,并且在我國的傳統(tǒng)建筑中都有所體現(xiàn)。在漢代時期,王莽就以國家部門立法的方式對民眾提出明確要求,必須將自然的元素體現(xiàn)在各自的院落當中,園藝也就是從這個時期開始發(fā)展。由此可見,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自古以來就被作為文明的一種象征。除此之外,風水學對于我國傳統(tǒng)建筑當中的生態(tài)學有著較為全面的闡釋,在其發(fā)展過程中充分體現(xiàn)了生態(tài)智慧。覓龍、察砂、觀水與點穴是風水的四大關鍵,其中,察砂指的是在對宅院進行建造的時候不但要找到山脈,而且還要將四周的狀況考慮在內。古代的科學技術有限,對于風雨雷電都無法應對,然而古人選擇了另一種方式,即相生相克,在選址的時候要求周圍的小山可以將風隔擋,從而使住宅更加安全舒適。觀水,不僅僅停留在字面意思,同時也將基本的'生活條件納入思量范疇,水是萬物之源,其是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質,而古代民眾對于水也有相應的要求,必須甘甜清澈,以確保身體康泰。貌似神秘的風水學在這樣的解釋下更易于被公眾接受和理解,其本質就是古代民眾的經驗,其源自于民眾對宅院四周環(huán)境的生態(tài)體系的重視和全方位規(guī)劃。隨著城市建設的加快,愈來愈多的民眾走向城市,和自然接觸的機會愈來愈少。風水學在主張建筑四周自然環(huán)境的適宜及精神的舒適度的同時,將朝向、風向等也納入考慮范圍,對于建筑四周的人文生態(tài)環(huán)境特別重視,并且將生態(tài)循環(huán)措施及發(fā)展策略列為關鍵,我國的許多古建筑的設計都體現(xiàn)出這一點。部分關注中國風水文化的外國學者之處,中國在古代就開始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將生態(tài)理念和自然模仿中的生態(tài)元素加以完美融合,從而體現(xiàn)出園林藝術的生態(tài)智慧。
園林藝術的論文篇十一
苑景區(qū)又可分成湖區(qū)、平原區(qū)和山區(qū)三部分。宮殿區(qū)是皇帝處理政務和帝后居住的地方,包括“正宮”、“松鶴齋”、“萬壑松風”和“東宮”(已毀)四組建筑。正宮是宮殿區(qū)的主體建筑,包括9進院落,分為“前朝”、“后寢”兩部分。主殿叫“澹泊敬誠”,是用珍貴的楠木建成,因此也叫楠木殿。各種隆重的大典都在這里舉行。其后的殿堂分別叫“四知書屋”、“煙波致爽”、“云山勝地”等,是皇帝處理朝政、讀書和居住的地方?!盁煵ㄖ滤钡钍且蛔彘_間平房。1860年,英法聯(lián)軍進攻北京,清帝咸豐逃到避暑山莊避難,在這座房子里批準了《中俄北京條約》等幾個賣國條約。苑景區(qū)的精華基本上在湖區(qū),康熙曾夸耀說,“天然風景勝西湖”。湖區(qū)雖然沒有頤和園的昆明湖那么大,但是由于洲島錯落,湖面被長堤和洲島分割成5個湖,各湖之間又有橋相通,兩岸綠樹成蔭,山莊主要的風景建筑又都散落在湖區(qū)的周圍,因此顯得曲折有致,秀麗多姿。湖區(qū)的風景建筑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勝建造的,如“煙雨樓”,是模仿浙江嘉興南湖煙雨樓的形狀修的。金山島的布局仿自江蘇鎮(zhèn)江金山。湖中的兩個島分別有兩組建筑,一組叫“如意洲”,一組叫“月色江聲”?!叭缫庵蕖鄙嫌屑偕健鐾?、殿堂、廟宇、水池等建筑,布局巧妙,是風景區(qū)的中心。“月色江聲”是由一座精致的四合院和幾座亭、堂組成。每當月上東山的夜晚,蛟潔的月光,映照著平靜的湖水,山莊內萬籟俱寂,只有湖水在輕拍堤岸,發(fā)出悅耳的聲音,“月色江聲”的題名便是由此而來。
園林藝術的論文篇十二
摘要:分析了當前我國現(xiàn)代園林植物生態(tài)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闡述了解決此問題的現(xiàn)代園林植物生態(tài)設計對策。
關鍵詞:現(xiàn)代園林;生態(tài)設計;環(huán)境污染;植物。
在新時期,如何合理利用綠色植物對環(huán)境的生態(tài)作用是園林設計師必須掌握的基礎科學。園林植物生態(tài)設計不僅要考慮植物的高生態(tài)價值,還要在強調生態(tài)價值的同時,追求其功能、景觀、文化以及經濟價值。它不僅以實現(xiàn)當代人類的需求為目標,還考慮其他生物以及子孫后代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需求。追求生態(tài)、功能、景觀、文化、經濟的多種價值,實現(xiàn)生態(tài)、經濟、社會等綜合效益的最佳。
但由于在設計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從而導致了園林工程生態(tài)質量良莠不齊,影響了園林的生態(tài)與整體效果。因此,只有分析其中原因并予以解決,才能使現(xiàn)代園林中的植物充分發(fā)揮其應有的綠化、美化及生態(tài)功能,提高園林工程質量,為人們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
1、當前現(xiàn)代園林植物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在現(xiàn)代園林建設中,設計是首要步驟。近幾年的園林建設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有的設計作品僅投其某個領導或業(yè)主的喜好,不考慮當?shù)氐牡匦?、人文、氣候等客觀因素,不能做到因地制宜;在植物選擇上不能充分考慮其生態(tài)習性,使園林建設在耗費了人力、物力、財力后,得不到理想的效果;有的設計不考慮實地位置及周圍環(huán)境,采用“拿來主義”,照抄照搬;有的設計植物品種沒有特色,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造成植物景色千篇一律,不能適應現(xiàn)代社會審美觀念的需要;有的設計人員未經過專業(yè)培訓,僅憑實踐經驗,對設計作品的思路、布局未進行認真、清晰的分析,對植物配置的原則、比例及生態(tài)作用未仔細的思考和研究,導致設計不符實際,布局不合理;有些綠化施工隊伍無施工資質和施工經驗,帶來了如綠地積水、苗木死亡等諸多問題,嚴重破壞了綠地的觀賞效果;當前綠化施工打破了傳統(tǒng)的施工季節(jié),為了完成任務,反季節(jié)栽植處處可見,尤其是炎熱的夏季,樹木蒸騰量高,成活率低,往往事倍功半,大大浪費了人力、物力。
2、現(xiàn)代園林植物生態(tài)設計的對策。
2.1確定生態(tài)的設計計劃。
現(xiàn)代園林植物設計首先要創(chuàng)造意境,達到情景交融。園林設計作為藝術特征具有創(chuàng)造性,反映生活,鮮明、生動、準確完美地表達思想感情,將建設對象的“形”和想表達的“意”結合起來,達到情景交融、畫中有詩的境界。其次要將所有設計的內容定位準確。融合各種先進文化、學科,突出特色,展現(xiàn)自身風格魅力,甚至一種政治、文化態(tài)度。第三是現(xiàn)代園林設計與城市綠化總體規(guī)劃相結合,從形式和布局上滿足整體規(guī)劃的要求。從規(guī)劃角度出發(fā),城市綠地系統(tǒng)的點、線、面相結合,各生態(tài)綠地之間既有聯(lián)系,又有各自獨特的藝術特征。第四是在設計前必須要進行實地準確的勘查測量,充分掌握實地的氣候條件,并根據(jù)不同的綠地功能需要,突出設計特色,本著適地適樹、經濟合理的原則進行;在植物材料的配置上不能過分追求自我、新鮮、奇特,應做到喬木、灌木、植被的比例搭配,充分考慮植物的生態(tài)效益,創(chuàng)造舒適自然的生活環(huán)境。
2.2現(xiàn)代園林中植物的生態(tài)設計配置。
2.2.1植物的選擇。
植物選擇是整個園林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植物選擇有助于風格和特色的形成。在配置植物時,應滿足功能上的要求。除了植物的基本功能(如吸收co2、釋放o2、吸塵、降低噪音、殺菌等)外,植物在不同的場所具有不同的功能。如行道樹主要的功能是遮蔭,前幾年,很多園林設計師在配置植物時,往往忽略了植物的此項功能,行道樹大量采用大王椰子、假檳榔等棕櫚科植物,到了夏天,無法遮擋烈日,所以近幾年深圳的一些小區(qū)都把原來栽種的棕櫚科植物換成遮蔭效果好的闊葉樹木,從而體現(xiàn)了設計功能。又如防護林植物的主要功能是防護,所以防風林要選擇抗風性強的木麻黃、海檬果、棕櫚科植物、紅樹等;防污染的林帶要選擇抗污染強的植物,如夾竹桃、樟樹等。植物選擇還應根據(jù)園林景觀風格和特色的不同,做出不同的安排。若營造具有亞熱帶風情的園林景觀,必須配置大量的棕櫚科植物、熱帶景觀植物以及色彩較為絢麗的花灌木;若營造加勒比風情的園林景觀,則以水景和棕櫚園林為主題,在設計上充分結合生態(tài)海景的`四大元素,創(chuàng)造棕櫚園林、水體等環(huán)境景觀;若營造地中海風情的園林,則要設定開放式的草地、精修的喬灌,亦或是地上、墻上、木欄上處處可見的花草藤木組成的立體綠化;若營造西班牙風情的園林,則在規(guī)劃上多采用曲線,并多用色彩鮮艷的花卉。
園林藝術的論文篇十三
摘要:改革和研究過程中,不僅需要相關教育工作者建設課程,開展和教學改革與研究相關的項目,而且需要給課程建設出謀劃策,緊密聯(lián)系課程建設和藝術設計的專業(yè)課程,確保課程教學的效果,提升教學的質量。本文簡析色彩構成對于藝術設計的專業(yè)精品課程建設重要性,著重分析色彩構成的課程與各個專業(yè)課程相結合的效果,同時把色彩構成作為實例分析藝術設計專業(yè)的精品課程建設對策,以培養(yǎng)出藝術設計的專業(yè)人才。
重要性色彩的構成主要是根據(jù)構成的原理,把色彩按照一定關系法則調配與組合出與美好的色彩關系相適合的色彩構成。它主要由色彩生理性、物理性與心理性著手,深入研究色彩調和與配色原理,同時經位置、形狀與面積等搭配的關系,分析色彩構成的規(guī)律,以提升色彩的敏感度。主張由科學角度去研究色彩,雖然能夠幫助學生充分了解色彩,但是學生只可以掌握一些表面的東西,并不能真正理解色彩構成真諦。色彩構成的課程強調的是訓練學生思維方式,改變學生傳統(tǒng)思維,使得學生充分理解理視覺的規(guī)律。
二、色彩構成的課程與各個專業(yè)課程相結合的效果。
在學生學習色彩和心理、色彩基本的原理、色彩調和、色彩混合以及色彩對比以后,可以完成與色彩構成相符的作業(yè)。然而,學生并不能將所學知識應用在實踐操作中,也不積極思考各種知識間的相關性。所以在實際教學中,學生不僅需要對固有的色彩知識進行學習,而且需要重視后續(xù)學科延展性。根據(jù)藝術設計專業(yè)特點,需要在專業(yè)課程中結合色彩構成,具體如下。其一,使學生在雜志社尋找服裝模特的圖片,然后復印成規(guī)定圖片,進行剪裁。其二,教師給學生布置相應的作業(yè):同類色彩強對比一張,相對應弱對比一張;互補色色彩強對比一張,相對應弱對比一張。強度比指的是高純度的色彩對比,而弱對比則指低純度的色彩對比。上述作業(yè)不僅考驗了純度、色相與明度對比的關系,而且考驗了學生掌握冷暖與鮮灰調的情況。同時需要學生配置圖片中模特服裝色彩,但是這個過程要學生重視的是色相的對比準確性,服裝和模特之間色彩搭配的關系協(xié)調性。其三,在搭配好色彩的整體關系以后,需要重視細節(jié)搭配,教師需要指導學生練習服裝花紋、衣服配飾以及頭飾等色彩的配置。
三、把色彩構成作為實例分析藝術設計專業(yè)的精品課程建設對策。
1.藝術設計專業(yè)精品課程師資隊伍的建設。
(1)構建一支結構合理、學術水平比較高的師資隊伍。在課程建設中,師資隊伍水平與能力屬于課程建設關鍵因素與前提,與人才培養(yǎng)質量有著密切聯(lián)系。由于藝術設計的專業(yè)有自身特色,加之存在職稱結構與學歷偏低的問題,所以在藝術專業(yè)的師資隊伍建設時,需要分析藝術設計的專業(yè)發(fā)展情況。在建設色彩構成的課程過程中,需要從崇高的職業(yè)道德、學術的水平高、結構科學合理以及教研能力強等目標著手,建設一支高學歷與高職稱教師隊伍。學校還要實時組織教師去國外交流學習,提高教師團隊業(yè)務能力與研究能力,進而提升教師專業(yè)水平與綜合素質。(2)推動教學改革和研究順利地進行。在進行教學改革和研究時,不僅需要積極開展課程建設,而且需要落實與教學改革、研究相關的項目,給課程建設奠定基礎,同時聯(lián)系課程建設、藝術設計的專業(yè)課程以及地方院校藝術設計的專業(yè)課程系統(tǒng),確保課程建設正常進行。在研究藝術設計專業(yè)的教學時,教師需要不斷教學成果,發(fā)表教學研究的學術論文,對階段性課程教研成果進行總結。
2.藝術設計專業(yè)精品課程教學條件的建設。
(1)建設課程教材。教材建設與課程發(fā)展有著緊密聯(lián)系,教材屬于課程教學前提。現(xiàn)階段,我國教材的出版業(yè)發(fā)展比較迅速,藝術設計的基礎教材越來越豐富,教師選擇的范圍比較廣。尤其色彩構成的教學建設情況比較好,在藝術設計的專業(yè)選擇教材時,需要按照學校藝術設計的專業(yè)適用性,選擇與教學目標相符合的色彩構成教材。另外,在應用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中,需要加設色彩、設計等周邊輔助的教材,應積極進行電子教材的建設;還要按照教學的需要,對色彩構成的課程講義進行編寫;對色彩構成的課程教材進行改編;拓展藝術設計的專業(yè)教材知識;對色彩構成作品庫與習作集進行收編。(2)建設實踐教學。學校通過實踐教學,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同時可以提高學生實際應用的能力與動手操作的能力。近幾年,在應用與理論方面藝術設計的專業(yè)均取得較大進展,尤其是在計算機技術不斷更新與發(fā)展的新時代。相對而言,藝術設計的專業(yè)屬于一種新專業(yè),不管是計算機硬件設備,還是相關項目實施,都處在逐漸發(fā)展的階段。就目前而言,藝術設計的專業(yè)課程實踐教學無法與新時代藝術設計的專業(yè)發(fā)展需求相適應,還需要加強實踐教學的基礎設施建設。在進行實踐教學時,需要對實踐教學的內容進行重置,對實踐教學的方法進行改革,有機結合課程教學與實踐教學,按照課程應用性與綜合性強特點,對課程實踐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規(guī)劃,進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3.藝術設計精品課程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建設。
(1)重視知識綜合性與系統(tǒng)性,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與實踐合作精神。由于色彩構成的課程有極強的實踐性與綜合性,學生在學習基礎原理與理論知識以后,需要將所學知識應用到藝術設計實際創(chuàng)造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把色彩構成形式美的法則、色彩應用方法當作主導,讓學生明確所學內容,明確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教師還要評價學生創(chuàng)新情況。在后續(xù)課程學習中,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不同小組,5~6個人組成一組,通過課題小組形式進行實踐教學,經課程實踐的反復練習,讓學生學會分工與合作,必要時教師可以進行指導,使得每個小組都可以完成一套設計的作品,教師還要展示一些優(yōu)秀作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上述教學方式,學生不僅可以充分掌握課程教學內容,而且可以對學生分工合作與團隊合作精神進行鍛煉,進而提高教學的效果。(2)對藝術設計的科學教學手段進行改善,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的精神。在傳統(tǒng)藝術設計的專業(yè)教學中,主要是把教師當作主體,學生只可以被動地聽課,這種教學模式會影響了學生學習積極性,無法提高教學效果。因此,迫切需要學校對教學方法進行改善,可以采取現(xiàn)代化教學技術進行教學,利用形象化教學的手段,將抽象知識變得更加具體,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質量。在現(xiàn)代教學中,教師只可以是主導地位,學生才是主體。教師需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還需要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的精神,突破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方法限制,增色訓練實踐、課堂交流與作品鑒賞等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學和教共同進步的目標。此外,需要結合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把色彩理論知識進行系統(tǒng)化的講解,必要時鼓勵學生結合色彩知識和實際應用,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四、結束語。
在廣告、環(huán)境藝術以及園林景觀等設計的專業(yè)中,均可以應用課程結構建設與延續(xù)性教學的手段,改善教學的效果。在實際教學中,還需要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評價,重視學生創(chuàng)意發(fā)揮,調動學生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進而培養(yǎng)出專業(yè)人才。
參考文獻:
園林藝術的論文篇十四
1.1在地形地貌中應用生態(tài)美思想。
對于現(xiàn)代園林藝術設計來說,地形地貌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對于園林設計有著十分關鍵的影響。如何根據(jù)當下城市發(fā)展的地形地貌特點來進行專業(yè)的、整體性和完整性的園林設計,是園林設計師們重點考慮的問題。一方面,在進行園林藝術設計的時候,設計師們應該充分挖掘和利用自然環(huán)境本身獨一無二的美,在不影響自然美感的情況下進行園林設計,保證其與自然環(huán)境能夠充分地融合在一起;從另一方面來說,園林設計師還應該根據(jù)自然環(huán)境和相關情況去進行分析、判斷,保證園林景觀設計能與自然環(huán)境的大背景巧妙地分離,使其整體看起來更加整齊劃一。除以上兩點外,園林設計師在進行設計的時候,還應該重點考慮由于地形地貌原因而給游園游客帶來的各種問題,應該更好地保證其能夠順利行走,在保持生態(tài)美感的同時,應避免因為路面不平和過于坎坷而造成游覽障礙。
1.2在園林植物中應用生態(tài)美思想。
園林植物是構成園林設計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園林植物的生態(tài)形象直接關系到園林設計整體情況的好壞。就目前情況來說,我國園林設計中主要有觀葉植物、觀花植物和觀景植物三種,還有一些類似于綠地、園林和風景植物的經濟植物和防護植物等等。就總體情況來說,現(xiàn)代園林設計師習慣將園林植物按照不同的顏色、形狀、味道、姿態(tài)等相關標準來進行劃分,在對園林進行植物挑選的時候,為了保證自然生態(tài)美感的完全展示,設計師們應該因地制宜,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園林植被的選擇,在進行植物擺放安排的時候,應該注意到盡量使植物能夠整齊劃一、有規(guī)則地進行排列。此外,園林設計師在進行園林植物擺放的時候,還應該注意與整體大環(huán)境所要表達出來的主題相關聯(lián),根據(jù)每種植物不同的形態(tài)、顏色和質地等等進行劃分,盡量做到錯落有致、主次分明,突出重點和中心。例如,現(xiàn)代社會園林設計師們?yōu)榱烁玫赝怀鰣@林景觀的層次性,通常會選擇落葉闊葉林和常綠闊葉林進行混合種植,這二者的有機結合就能夠優(yōu)勢互補,保證園林景觀的生機勃勃,更好地展現(xiàn)生態(tài)美。值得注意的是,園林植物的配置方式往往可以劃分為點植和叢植兩大類別。所謂的點植,主要就是指在植物配置方面只有幾棵花木適合擺在廳堂前面,用來進行房屋環(huán)境的點綴,在擺放的時候要特別注意,應該選擇大小不一的花木,切忌同等大小的平衡擺放,這樣會破壞美感;所謂的叢植,主要是指棵數(shù)較多的花木,在擺放的時候應該根據(jù)大環(huán)境的情況進行綜合考量,切忌將其根據(jù)三角形或四邊形的樣式整齊擺放,而要突出其生態(tài)美感。
1.3在水景設計中應用生態(tài)美思想。
水景設計是現(xiàn)階段園林植物的一個靈魂式的、核心的要素,對于體現(xiàn)園林整體設計的生機和活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夠很好地賦予園林設計以生命力,是決定園林設計成敗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園林設計師在進行水景景觀設計的時候,首先應考慮園林景觀的整體情況和設計風格,注意水景景觀的選擇和布置,要與整體園林景觀相協(xié)調。同時,在選擇水景景觀時還應該更多地考慮該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和氣候因素,保證水景設計的正常運行。例如,現(xiàn)在我國有很多城市存在著嚴重缺水的情況,因此,相關人員在該地區(qū)進行園林水景景觀設計的時候,就應該注意到這些問題,盡量減少在該地進行水景景觀設計,而且應該選擇那些防風、防塵性較好的水景景觀,以便于其長期的存在和發(fā)展。在相對較為安靜的園林設計中,水景景觀的設計初衷是為了在園林設計中營造出一種安靜、閑適、優(yōu)美的意境,是為了更好地陶冶情操。而在一些比較熱鬧、人流量較大的園林設計中,設計師在進行水景景觀選擇的時候,應該注意樣式的新穎和多樣化,要能夠更好地調動游客的情緒,營造一種熱烈的氛圍。除了上述內容,園林設計師在進行水景景觀設計的時候,還應該考慮到與園林景觀的整體建筑類型相符,注意到其遠觀效果,在突出該地自然特色的情況下,重點進行不同水景景觀的設置。在進行水生植物種植的時候,應該根據(jù)不同水生植物的特性進行深水、中水和淺水等配置,保證水生植物的正常生長。
2結語。
本文從生態(tài)園林的重要作用入手,探索生態(tài)美思想在現(xiàn)代化園林設計中的應用。從地形地貌、園林植物和水景設計這三大方面探討園林設計中生態(tài)美的形式,強調在堅持“環(huán)境優(yōu)先,以人為本”的原則下進行生態(tài)園林設計。設計師在進行園林景觀設計的時候,要綜合把握和考量整體設計風格和城市特色,將自然景觀和園林設計有機結合在一起,共同打造充滿美感的生態(tài)園林。園林的美是人們生活質量的真實寫照,所以必須加以重視。
園林藝術的論文篇十五
培養(yǎng)目標:本專業(yè)培養(yǎng)具備生態(tài)學、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風景園林規(guī)劃與設計等方面的知識,能在城市建設、園林、林業(yè)部門和花卉企業(yè)從事風景區(qū)、森林公園、城鎮(zhèn)各類園林綠地的規(guī)劃、設計、施工、園林植物繁育栽培、養(yǎng)護及管理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yǎng)要求:本專業(yè)學生主要學習生態(tài)學、園林植物、觀賞園藝、園林設計、園林建筑、園林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繪畫及表現(xiàn)技法、規(guī)劃設計、園林植物栽培繁育及插花藝術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城鎮(zhèn)綠化、園林建筑、園林工程、園林植物造景等規(guī)劃設計及園林植物的栽培、繁育及養(yǎng)護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畢業(yè)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備扎實的數(shù)學、物理、化學等基本理論知識;。
2.掌握生物學、林學、建筑學、設計藝術學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5.了解國內外園林學科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及發(fā)展動態(tài);。
6.熟悉我國國土綠化、風景名勝區(qū)及森林公園建設、環(huán)境保護、森林資源及國土資源管理保護的方針、政策和法規(guī)。
主干學科:生物學、林學、建筑學。
主要課程:生態(tài)學(包括景觀生態(tài)、植物生態(tài)、城市生態(tài))、觀賞植物學、園林植物遺傳育種、插花藝術、園林史、繪畫、設計初步、環(huán)境藝術學、植物造景設計原理等。
修業(yè)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農學學士。
自己活著,就是為了使別人活得更美好。
園林藝術的論文篇十六
本文由自我介紹網提供參考閱讀!
各位尊敬的領導:
您們好!
我是***大學園林技術專業(yè)的學生,非常高興能有這個機會在這里向大家展示自己,本人做事認真負責,性格開朗,勇于迎接新挑戰(zhàn),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處事能力,專業(yè)知識牢固,愛好廣泛。
各方面動手強,踴躍參與各種社會實踐。
生活方面,加強動手操作能力,且擴大了自己的知識面;任職班文娛和組織委員期間,認真負責并與班其他干部積極組織全班開展各種有益文體活動,多次成功組織全班的主題班會和校內外各種活動,增強了組織能力和團體合作能力;在大學生活的假期里,積極尋找相關專業(yè)的'實踐工作,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在校期間,尊敬老師,團結同學,樂于助人,有強烈的集體主義觀念。
園林藝術的論文篇十七
在家庭建筑當中運用生態(tài)策略可以使小環(huán)境得到有效改善。就當代家庭來說,借助對中國傳統(tǒng)的生態(tài)思想與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運用,可以將多個自然能源加以科學融合,規(guī)劃出較佳的布局,從而使民眾的居住環(huán)境生態(tài)環(huán)保。3.2外部改善生態(tài)大環(huán)境園林藝術充分展現(xiàn)出生態(tài)策略的重要性,就外部大環(huán)境來說,對于保持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十分有利,在四周的環(huán)境里融入相應的設計思想,有效借助四周的自然資源,譬如風能等,不但可以使外部污染降低,而且還可以節(jié)約能源。除此之外,一旦和自然環(huán)境的融合足夠完美,那么就會使城市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及四周的小氣候環(huán)境受到正面影響,有助于提升民眾的居住舒適度,推動城市的長久健康發(fā)展。
3.3生態(tài)城市建設的借鑒意義。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民眾的生活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也引發(fā)心多新的問題,譬如環(huán)境污染就是當前全世界所關注的重點。同時,建筑垃圾也對城市環(huán)境造成極大勿擾。自從我國提出要創(chuàng)建綠色生態(tài)城市依賴,超過五十多個城市申請建造生態(tài)城市,而全國以生態(tài)、低碳為發(fā)展方向的地級市則高達259個,而提出上述申請的此類城市為233個。由此可見,生態(tài)城市的建設已經成為我國的新常態(tài)。園林藝術當中的生態(tài)智慧指出了一條良好的發(fā)展之路,對于我國建設生態(tài)城市而言具有極佳的借鑒性。當前,科技的發(fā)展日新月異,催生了一系列新的事物和詞匯,然而促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原則一直都沒有發(fā)生改變。將傳統(tǒng)的生態(tài)觀與先進的科學技術進行充分結合,將生態(tài)元素融進所有的建設當中,有助于提升民眾的居住體驗。
4結論。
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當中,生態(tài)價值觀以天人合一為核心,而園林藝術里的生態(tài)智慧恰好將這一點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其同時也是我國民眾對人與自然的關系探尋的真實展現(xiàn)。當前,環(huán)境污染愈演愈烈,能源也不斷較少,若想使人類良好的發(fā)展,就必須創(chuàng)造可再生能源,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對于城市建設來說,在建筑設計當中合理運用生態(tài)智慧策略是必然選擇,同時也是一種現(xiàn)代化的科學理念,值得大力推崇。
參考文獻。
[1]陳宓,梁衛(wèi)格,苑韻.中國古典園林建筑藝術生態(tài)美學智慧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2).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2487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