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教案是教師對教學過程進行規(guī)劃和組織的重要手段。編寫教案時要注意教學評價的方法和標準,確保教學效果的評估。下面是一份針對本學期教學內容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參考。
敕勒歌教案篇一
(一)看圖畫導入課題。
1出示插圖投影片、掛圖或光盤。使學生面對反映北方草原風光的圖景,說一說看到的情景,抒發(fā)自己的感受。
請同學們聽錄音——放課文朗讀錄音。
3解題。
(二)讀通詩句,認識生字。
1自己借助拼音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
2在課文中畫出生字,借助拼音讀正確。
3檢查識字情況。
4檢查指導讀課文,把詩句讀流暢。
(三)讀懂詩句,了解字詞。
1自讀課文,提出自己不懂的詞句。學生嘗試互相解疑,教師點撥講解難懂的詞語句子。
2教師針對學生質疑講一講詩句的大意,學生仿照口述。
(四)反復朗讀,體會詩的意境。
1放課文朗讀錄音,或教師范讀。將學生帶入情境。
2學生自己讀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指名讀,評議指導,反復練習。
3多種形式開展朗讀比賽。
(五)看圖有感情地朗誦。
1再次出示圖畫,學生看圖練習背誦。
2小組選代表到臺前看圖吟誦,評議后齊背。
(六)指導寫字。
(七)完成課后練習第3題。
敕勒歌教案篇二
一、歌曲導入:
播放騰格爾《天堂》,課件展示草原圖片。
師:一曲《天堂》唱盡了游牧民族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寫盡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讓人為之陶醉。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敕勒歌》。(課件中出示標題)。
二、作家作品常識:
《敕勒歌》是南北朝時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車、回鶻,是今天維吾爾族的主要族源。
《樂府詩集》將《敕勒歌》收入《雜歌謠辭》?!稑犯娂肥撬未痪幹臉犯娍偧饕浟藘蓾h到唐五代的樂府詩,兼集先秦歌謠,共一百卷。傳世名篇佳作眾多,如《木蘭辭》、《陌上桑》、《十五從軍征》、《孔雀東南飛》等。
三、朗讀指導:
1、播放示范朗讀動畫(聽一遍)。
師生共同朗讀一遍。
3、自由朗讀:可以大聲朗讀,也可低聲吟唱,注意朗讀要求模仿示范朗讀把詩歌讀通、讀懂。(兩分鐘)。
4、跟讀:放示范朗讀學生小聲跟讀兩遍,體會詩歌的韻律。
5、匯報朗讀:找3人單獨朗讀,及時指導評價。
四、重點分析:
1、請快速把詩朗讀一遍,然后討論一下你在詩中都看到了什么?在哪里看到的?從詩中看到了什么?(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
師:我們看見了天空,是什么樣子的呢?(生:蒼蒼及時板書)。
師:還能看到草地,又是什么樣子的'???(生:茫茫及時板書)。
師:這蒼蒼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顯得怎么樣?
生:很大、望不到邊等順勢總結板書:遼闊無邊。
還能看到什么?牛羊風吹過來草低下頭看見了許多牛羊。
草怎么樣?茂盛牛羊怎么樣?肥壯板書:茂盛肥壯。
回頭再看一看,天空、草地是什么狀態(tài)的景物描寫?靜態(tài)描寫。
草低、見牛羊呢?動態(tài)描寫動靜結合的寫法。
詩中有靜有動,形成了一種動靜結合的美,使詩顯得有生氣,今后同學們在寫作的過程中也要多運用這種寫作方法,這樣我們的作文會寫得更好。板書設計:
敕勒歌。
蒼蒼茫茫靜。
(遼闊無邊)。
草低見牛羊動。
(茂盛肥壯)。
2、“敕勒川,陰山下”一句有何作用?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聳云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
詩中將天空大地,用與牧民們日日相伴最為親近的生活居所來比喻,表現出草原牧民們對自己家園的熱愛,對草原的贊美,他們謳歌草原、謳歌牛羊,就是贊美家鄉(xiāng)、贊美生活。
4、詩中為什么不寫人?是否無人?
并非無人,“見牛羊”句暗示了人的存在。
不寫人,是為了突出表現草原的浩瀚蒼茫的自然特征。
5、在浩瀚蒼茫的自然背景下,“風吹草低見牛羊”帶給你怎樣的感覺?
生機感、喜悅感、怡然自在感。
五、當堂背誦。
六、作業(yè):
(基于原詩、合理想象、注意抒情)歌曲欣賞中結束本課。
敕勒歌教案篇三
教學目標:
1.讀懂詩句,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詩,感受詩中所描繪的景色;學習用動靜結合來體現草原美的寫法。
3.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體會大草原的富饒、廣闊和美麗,體會敕勒族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感受作者那種對大草原那種無比喜悅和熱愛之情。
4.學生會背誦這首民歌。
教學重點:
1.學習11生字。
2.正確、流利的讀詩,感悟詩的意思。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口語訓練:
二、導入課題。
(一)歌曲導入:
播放騰格爾《天堂》,課件展示草原圖片。
師:一曲《天堂》唱盡了游牧民族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寫盡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讓人為之陶醉。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敕勒歌》。(課件中出示標題)。
(二)作家作品常識:
《敕勒歌》是南北朝時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車、回鶻,是今天維吾爾族的主要族源。
《樂府詩集》將《敕勒歌》收入《雜歌謠辭》?!稑犯娂肥撬未痪幹臉犯娍偧?,主要集錄了兩漢到唐五代的樂府詩,兼集先秦歌謠,共一百卷。傳世名篇佳作眾多,如《木蘭辭》、《陌上?!?、《十五從軍征》、《孔雀東南飛》等。
三、探究新知。
(一)朗讀指導:
1.播放示范朗讀動畫(聽一遍)。
師生共同朗讀一遍。
3.自由朗讀:可以大聲朗讀,也可低聲吟唱,注意朗讀要求模仿示范朗讀把詩歌讀通、讀懂。(兩分鐘)。
4.跟讀:放示范朗讀學生小聲跟讀兩遍,體會詩歌的韻律。
5.匯報朗讀:找3人單獨朗讀,及時指導評價。
(二)、重點分析:
1.請快速把詩朗讀一遍,然后討論一下你在詩中都看到了什么?在哪里看到的?從詩中看到了什么?(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
詩中有靜有動,形成了一種動靜結合的美,使詩顯得有生氣,今后同學們在寫作的過程中也要多運用這種寫作方法,這樣我們的作文會寫得更好。
2.“敕勒川,陰山下”一句有何作用?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聳云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
詩中將天空大地,用與牧民們日日相伴最為親近的生活居所來比喻,表現出草原牧民們對自己家園的熱愛,對草原的贊美,他們謳歌草原、謳歌牛羊,就是贊美家鄉(xiāng)、贊美生活。
4.詩中為什么不寫人?是否無人?
并非無人,“見牛羊”句暗示了人的存在。
不寫人,是為了突出表現草原的浩瀚蒼茫的自然特征。
5.在浩瀚蒼茫的自然背景下,“風吹草低見牛羊”帶給你怎樣的感覺?
生機感、喜悅感、怡然自在感。
四、當堂作業(yè)。
五、作業(yè):
板書設計:
敕勒歌。
蒼蒼茫茫靜。
(遼闊無邊)。
草低見牛羊動。
(茂盛肥壯)。
課后反思:
敕勒歌教案篇四
1出示插圖投影片、掛圖或光盤。使學生面對反映北方草原風光的圖景,說一說看到的情景,抒發(fā)自己的感受。
請同學們聽錄音——放課文朗讀錄音。
3解題。
1自己借助拼音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
2在課文中畫出生字,借助拼音讀正確。
3檢查識字情況。
4檢查指導讀課文,把詩句讀流暢。
1自讀課文,提出自己不懂的詞句。學生嘗試互相解疑,教師點撥講解難懂的詞語句子。
2教師針對學生質疑講一講詩句的大意,學生仿照口述。
1放課文朗讀錄音,或教師范讀。將學生帶入情境。
2學生自己讀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指名讀,評議指導,反復練習。
3多種形式開展朗讀比賽。
1再次出示圖畫,學生看圖練習背誦。
2小組選代表到臺前看圖吟誦,評議后齊背。
敕勒歌教案篇五
1、請用規(guī)范的正楷字默寫《敕勒歌》:
2、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敕勒()()穹廬()籠蓋()見牛羊()。
3、《敕勒歌》選自,是時期北方族的一首(體裁)。詩歌表達了草原牧民的情感。同時,也表現了草原牧民們的生活景象。
二、理解運用。
蒙古人。
騰格爾。
潔白的氈房炊煙升起。
我出生在牧人家里。
遼闊的草原。
是哺育我成長的搖籃。
敕勒歌教案篇六
《敕勒歌》是南北朝時期的樂府詩歌,本節(jié)教案我精心組織,認真搜集資料,經過多次思考,最后制定了本教學設計及配套課件。課后,我反思自己的教學,既有成功,也有不足。
成功的地方。
1、導入設計較好,我由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引入新課,學生從畫面上先感受草原的遼闊壯麗,拉近了學生與課本的距離,使學生快速走進課文。
2、拓展較好。由敕勒人熱愛自己的家園,激起學生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在此,我設計“家鄉(xiāng)園”圖片展,讓學生在音樂中欣賞家鄉(xiāng)的風景。加深了學生的印象,使學生的感情得到升華。
3、問題設計合理。關于詩歌中為什么選穹廬比喻天空,是教學中的難點,為此,我設計介紹敕勒族的特點,幫助學生突破了難點,很好的理解了這個問題。
失敗的地方。
1、朗讀環(huán)節(jié),學生讀的太少,雖然進行了指導,但沒有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大部分學生掌握朗讀技巧之后,我應再設計一個環(huán)節(jié),讓男女生朗讀比賽。
2、對學生的評價不到位。
3、知識把握還不全面,很多預設的知識沒有及時展示出來,而且語言組織不到位。
敕勒歌教案篇七
1、知識與能力:
了解樂府;讀懂詩句,能夠想象詩中所描繪的風光。
2、過程與方法: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情感與價值觀:
激發(fā)熱愛自然、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朗讀詩歌;。
2、對詩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學難點】。
“天似穹廬”的比喻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預習作業(yè):
1、解決生字,熟讀課文。
2、根據你對這首詩歌的理解,畫出你心目中的草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騰格爾的《天堂》,讓學生初步感知草原人對草原的熱愛。
二、背景資料:(投影)。
《敕勒歌》是南北朝時北朝敕勒族的民歌,收錄在《樂府詩集》中。樂府,是漢代設立的一個音樂機構,它的任務是制禮作樂、搜集歌辭和訓練樂員。所搜集的配樂的詩歌,就叫樂府詩,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
敕勒族,古代少數民族,今維吾爾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時期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與內蒙古自治區(qū)南部)一帶。這個民族在北方遼闊的草原上,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隨時可以搬動的“穹廬”(今俗稱“蒙古包”)。
三、詩歌朗讀:
1、聽范讀錄音。
2、學生自己讀,注意體會感情,把握語氣語調。
3、指名學生朗讀,師生簡單評議。
四、問題探究:(投影)。
2、詩中為什么不寫人?是否無人?
五、小結:
1、齊讀詩歌。
2、這是一首草原的贊歌,它歌詠了北國草原的富饒、壯麗,抒發(fā)了敕勒人對養(yǎng)育他們的草原的無限熱愛之情。
3、展示學生作品。
敕勒歌教案篇八
《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是南北朝時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敕勒,當時的北方少數民族之一。民歌歌詠了大草原蒼茫遼闊、壯麗富饒的風光,抒發(fā)了敕勒人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的豪情。全詩風格豪爽,語言明白如話,具有濃郁的草原氣息。
二、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理解“蒼蒼、茫茫”等詞語的意思。
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通過圖文對照,想象畫面,大致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草原的高遠遼闊。
三、教學重點。
朗讀和背誦古詩,大致理解詩句的意思。
四、教學難點。
想象并體會大草原蒼茫遼闊、壯麗富饒的風光,體會敕勒人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五、教學準備生字詞卡片教學課件。
六、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以“歌”入題,介紹詩歌朝代及民族特點。
1、同學們,你們喜歡唱歌嗎?在什么情況下唱歌?
2、板書課題,講解,齊讀課題。
敕勒,指敕勒人;敕勒歌,就是敕勒人所唱的歌。
3、介紹敕勒族,了解其民族、地域特點,板書課題。
二、播放音樂范讀視頻,欣賞詩歌。
他們唱的是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
講解:野的讀音,古音讀ya,現在統(tǒng)一讀ye。
三、學生練習朗讀,初步識字。
1、自由朗讀,讀準字音。
2、識字指導。
出示生字詞認讀(6個生字——似、廬、籠、蓋、蒼、茫)。
帶拼音認讀,去拼音認讀,認讀詞語。
3、指名朗讀詩歌,評價字音是否準確。
四、指導朗讀,讀出節(jié)奏。
1、同桌互助朗讀,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
2、推薦讀,讀正確,讀流利。
3、師生配合讀,讀出節(jié)奏和民歌的韻味。
4、看課文插圖,想象畫面,練習朗讀。
五、學習詩歌,理解感受詩歌意境。
1、緊扣“歌”的特點,借助圖片,學習第一句。
“川”平地;敕勒川,就是敕勒人居住的大草原,在我國北方,今天的內蒙古、陰山一帶。
播放圖片,理解地域特點。
2、看了圖片,你覺得那里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3、在敕勒人眼里,天是什么樣的?地又是什么樣的?
理解“穹廬”,圖片出示蒙古包,指導理解。(敕勒人用自己熟悉和最親近的帳篷的圓頂來比喻遼闊的天空,形象可愛。)。
4、指導朗讀,體會感情。
指讀:誰來試著讀一讀這一句?
師生合作讀:我來用敕勒人的話來說,你們來讀詩歌。
男生、女生賽讀,齊讀。
3、小結:這一句,交代了敕勒人生活的地方,讓我們感受到了大草原的遼闊,和他們對自己家園的喜愛。(板書:喜愛)。
4、借助插圖,發(fā)揮想象,學習第二句。
請大家仔細看課文的插圖,說說你看到的天是什么樣的?大草原又是什么樣的?(天藍藍的,草原沒有邊際)。
理解“蒼蒼”“茫?!薄0鍟禾焐n蒼野茫茫。
看圖想象,指導朗讀。
想象,引讀,理解,感受草原的壯美、富饒。
6、欣賞畫面,聽歌曲《天堂》。
深情的歌唱,讓我們仿佛走進了遼闊的草原,看到了巍巍的群山,鮮嫩的水草,肥美的牛羊。
六、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七、推薦詩歌,拓展積累。
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是南北朝時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接下來,老師給大家推薦北朝民歌的另外兩首名作。這兩首民歌和敕勒歌一樣,語言明白如話,風格豪爽,塑造了兩個不同的英雄形象,具有濃郁的草原氣息。
《企喻歌》(其一)。
男兒欲作健,結伴不需多。鷂子經天飛,群雀兩向坡。
《木蘭辭》(節(jié)選)。
開我東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
當戶理云鬢,對鏡貼花黃。
出門看伴,伙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1、自由朗讀,讀正確,讀流利。
2、同桌之間說說自己的理解。
3、提出不明白的問題,集體討論。
4、練習朗讀,體會人物的形象。
八、板書設計。
敕勒歌。
天蒼蒼。
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熱愛贊美。
敕勒歌教案篇九
“古詩誦讀”是教材中的一種新課型,既然是誦讀,課堂上就應該有瑯瑯的讀書聲。教學中,我采用多種形式讀,如:個別讀、分男女生讀、齊讀、找朋友讀等,學生能在這種不時變換的讀中讀詩的樂趣,從而領悟詩的意境,提高朗讀能力,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另外還注意培養(yǎng)學生認真聽他人讀書的習慣。
在次課的教學中,我還重視激勵、喚醒、鼓舞學生。從插圖入手,巧妙運用電教媒體化靜為動,變無聲為有聲,通過絢麗的畫面,鮮艷的色彩,悅耳的音樂為學生創(chuàng)設優(yōu)美的詩境。這樣有助于學生較為迅速、深刻地感知詩文,體會詩人蘊含在詩中的思想感情。
敕勒歌教案篇十
3、師:(出示ppt9)在詞典上,“川”字有三種解釋,請你判斷一下,“敕勒川”的“川”應當選擇第幾種解釋?(請用手勢回答)。
4、是的,“川”在此處指遼闊無邊的草原,那么“陰山”指什么,你想起了哪句詩歌?詩句“不教胡馬度陰山”中的“陰山”與此處的“陰山”指的是同一座山。這座山在今天內蒙古的中部,自西向東綿延數百里。讀著這句詩,你腦海里出現了怎樣的畫面?指名說。
5、一句“敕勒川,陰山下”,不僅交代了敕勒族人生活的地點,而且描繪出了一望無際的草原,連綿起伏的群山,給人以無限遼闊(板書:連闊)、無比雄偉(板書:“雄偉)的印象。請你讀,讀出這種遼闊雄偉的氣勢來——(指名讀)。
6、很好,讓我們來看看詩歌的第2句,請一名女生來讀——。
7、要讀懂這句詩,先要了解“穹廬”是什么,看(出示ppt10),“穹廬”就是這些白色的、供敕勒族人生活的氈帳,也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蒙古包。請你想想看,“天似穹廬”,是說天空像什么?到底像不像呢?讓我們閉上眼睛來想象一下。
師描述:現在,你來到了遼闊無邊的草原中央,抬頭往上看,湛藍的天空是那么高,那么遠;再往前看,一直努力向前看得更遠些,遠處的草原與天空仿佛連在了一起;然后,你向左看、向右看,轉過身向后看,天空和草原的界線全都看不清了。這時,你感覺天空真像——(一頂巨大的蒙古包)把整個草原給——(罩住了、蓋住了)。
敕勒歌教案篇十一
欣賞視頻歌曲《天堂》,一曲《天堂》了草原人對家鄉(xiāng)的熱愛、贊美,的確如此,那遼闊曠野、茫茫草原、潔白的浮云、嘹亮的牧歌,無不充滿著誘人的魅力。此時,進行草原的圖片展示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敕勒歌》是南北朝時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樂府詩集》將《敕勒歌》收入《雜歌謠辭》?!稑犯娂肥撬未痪幹臉犯娍偧?,主要記錄了兩漢到唐五代的樂府詩和先秦歌謠,共一百卷。傳世名篇佳作眾多,如《木蘭辭》、《陌上?!?、《十五從軍征》、《孔雀東南飛》等。
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車、回鶻,是今天維吾爾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時敕勒族相當繁盛,史書記載有十二個部落。敕勒族一個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住隨時可移動的“穹廬”。
聽錄音朗誦,指導學生朗讀。主要是從音調、音量、聲音的強弱、速度的快慢上進行指導,并注意詩中個別字的讀音,找?guī)酌麑W生進行試讀,另找?guī)酌麑W生進行評價,師生反復揣摩進行朗讀。
整體感悟從整體上把握這首詩的內容
第一句:介紹地理位置
第二句:景色景物描寫
第三句:草原景色描寫
敕勒歌:敕勒是我國古代北方的一個少數民族。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歌。
敕勒川:川,平原。文中指敕勒族居住的草原。
陰山:陰山山脈,大部分在今內蒙古自治區(qū)境內。
穹廬:蒙古人住的圓形帳篷,也稱蒙古包。
籠蓋:籠罩、遮住、蓋住。
蒼蒼:深青色,本課可理解為藍藍的。
茫茫:遼遠,沒有邊際。
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默寫全詩
3、完成學案
敕勒歌教案篇十二
1.會認5個字,注意多音字“見”。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結合圖畫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感受詩中描寫草原的無比壯闊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蒼茫的景象。
朗讀古詩,熟讀成誦,在朗讀中感受詩所描寫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一、看圖激趣,揭示課題
1.師:今天,老師想帶大家到草原去看看。(課件出示:大草原圖片并配樂)
2.師: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學生回答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古詩,讀準字音,結合注釋,讀通古詩。
2.檢查生字,出示:敕勒穹廬籠罩見
3.多種形式認讀生字
4.學生自讀整首詩邊讀邊想,你看到了些什么?
5.指名朗讀,師生評議。(評議從讀正確方面進行)
三、品讀詩文,熟讀成誦
1.課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許多的蒙古包
師:你看到了什么?由學生說出大意即可。
師:詩中哪句是描寫圖中的內容?指名朗誦
在圖片旁出示: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罩四野。
自由讀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學生質疑
老師針對課件講述;敕勒是一種族名,敕勒川是這種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聳云霄的陰山腳下。好i大家看圖,這就是陰山,多么雄偉壯闊呀!看天空就像圓頂大帳篷,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誰愿意來讀讀這4句詩呢?趕快試試吧!
學生自由讀,指名讀。
師評:我聽出來了,陰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陰山下”。示范讀第1、1句。
師評: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廬,籠罩四野?!笔痉蹲x第3、4句。
分小組賽讀第1至4句。
2.詩人還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讀讀最后3句。
課件出示:風吹來了,草叢里露出許多的羊群。
從圖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小組交流。
指名回答:誰愿意來讀一讀?
教師評價放在學生對詩的感受上。如:老師看得出你真的喜歡大草原!你把牧草吹彎了腰,訃我們看到這么多的牛羊!大草原可真大、真美啊!
3.請大家把整首詩連起來讀讀,小組互相聽一聽,看誰讀得棒,把掌聲送給他。
全班交流朗誦。
4、評比“背誦高手”,看誰能用最短的時間背下古詩。
四、小結
五、拓展
1.今天我們學習《敕勒歌》這首詩,你一定有很多的收獲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
2.大草原就是―幅美麗畫卷,趕快拿出你的紙和筆把它畫下來吧!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罩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敕勒歌教案篇十三
1、通過反復朗讀,感受詩中所描繪壯美景色。
2、理解詩歌大意,感受作者熱愛生活、熱愛草原的情懷。
一、自主探究
歌曲導入
一讀,讀得清楚
要求:讀懂詩歌的意思,了解詩歌的內容。
1:這首民歌寫了那些景物?作者站在什么位置?
2、發(fā)揮你的想象,把你頭腦中的畫面描繪出來。
3、小組交流、組內展示。
二讀:讀得好聽
要求:能把握好停頓、速度的快慢;音調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強弱。
1、通讀全詩,讀準字音、節(jié)奏。
例:a、穹廬敕勒見牛羊
b、敕勒/川,陰山/下。
2、朗讀展示。
三讀:讀得有味:
要求:仿照示例,學會品味語言。
例:(略)
我認為________最精彩,因為___________。
二、展示評價:
我自信,我成功!親愛的同學們,請快快舉起你的右手,去大膽展示自我吧!
三、達標檢測:
1、基礎題:加點字注音
2,課外了解有關草原的文章或者歌曲,查閱資料,了解“樂府詩歌”。
敕勒歌教案篇十四
1.讀懂詩句,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詩,感受詩中所描繪的景色;學習用動靜結合來體現草原美的寫法。
3.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體會大草原的富饒、廣闊和美麗,體會敕勒族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感受作者那種對大草原那種無比喜悅和熱愛之情。
4.學生會背誦這首民歌。
1.學習11生字。
2.正確、流利的讀詩,感悟詩的意思。
教學時間:1課時
一、口語訓練:
二、導入課題
(一)歌曲導入:
播放騰格爾《天堂》,課件展示草原圖片。
師:一曲《天堂》唱盡了游牧民族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寫盡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讓人為之陶醉。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敕勒歌》。 (課件中出示標題)
(二)作家作品常識:
《敕勒歌》是南北朝時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車、回鶻,是今天維吾爾族的主要族源。
《樂府詩集》將《敕勒歌》收入《雜歌謠辭》?!稑犯娂肥撬未痪幹臉犯娍偧?,主要集錄了兩漢到唐五代的樂府詩,兼集先秦歌謠,共一百卷。傳世名篇佳作眾多,如《木蘭辭》、《陌上?!贰ⅰ妒鍙能娬鳌?、《孔雀東南飛》等。
三、探究新知
(一)朗讀指導:
1.播放示范朗讀動畫(聽一遍)
師生共同朗讀一遍。
3.自由朗讀:可以大聲朗讀,也可低聲吟唱,注意朗讀要求模仿示范朗讀把詩歌讀通、讀懂。(兩分鐘)
4.跟讀:放示范朗讀學生小聲跟讀兩遍,體會詩歌的韻律。
5.匯報朗讀:找3人單獨朗讀,及時指導評價。
(二)、重點分析:
1.請快速把詩朗讀一遍,然后討論一下你在詩中都看到了什么?在哪里看到的?從詩中看到了什么?(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
詩中有靜有動,形成了一種動靜結合的美,使詩顯得有生氣,今后同學們在寫作的過程中也要多運用這種寫作方法,這樣我們的作文會寫得更好。
2."敕勒川,陰山下"一句有何作用?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聳云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
詩中將天空大地,用與牧民們日日相伴最為親近的生活居所來比喻,表現出草原牧民們對自己家園的熱愛,對草原的贊美,他們謳歌草原、謳歌牛羊,就是贊美家鄉(xiāng)、贊美生活。
4.詩中為什么不寫人?是否無人?
并非無人,"見牛羊"句暗示了人的存在
不寫人,是為了突出表現草原的浩瀚蒼茫的自然特征。
5.在浩瀚蒼茫的自然背景下,"風吹草低見牛羊"帶給你怎樣的感覺?
生機感、喜悅感、怡然自在感
四、當堂作業(yè)
五、作業(yè):
將《敕勒歌》改寫為一段寫景抒情的文字
板書設計:
敕勒歌
蒼蒼茫茫靜
(遼闊無邊)
草低見牛羊 動
(茂盛肥壯)
課后反思:
敕勒歌教案篇十五
1、出示插圖投影片、掛圖或光盤。使學生面對反映北方草原風光的圖景,說一說看到的情景,抒發(fā)自己的感受。
請同學們聽錄音——放課文朗讀錄音。
3、解題。
(二)讀通詩句,認識生字。
1、自己借助拼音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
2、在課文中畫出生字,借助拼音讀正確。
3、檢查識字情況。
4、檢查指導讀課文,把詩句讀流暢。
(三)讀懂詩句,了解字詞。
1、自讀課文,提出自己不懂的詞句。學生嘗試互相解疑,教師點撥講解難懂的詞語句子。
2、教師針對學生質疑講一講詩句的大意,學生仿照口述。
(四)反復朗讀,體會詩的意境。
1、放課文朗讀錄音,或教師范讀。將學生帶入情境。
2、學生自己讀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指名讀,評議指導,反復練習。
3、多種形式開展朗讀比賽。
(五)看圖有感情地朗誦。
1、再次出示圖畫,學生看圖練習背誦。
2、小組選代表到臺前看圖吟誦,評議后齊背。
(六)指導寫字。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2484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