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一課說課稿范文(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6 04:49:55
草原一課說課稿范文(18篇)
時間:2023-11-16 04:49:55     小編:紙韻

寫一份總結(jié)可以讓我們時刻保持警醒,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發(fā)展方向。寫一篇完美的總結(jié)需要明確總結(jié)的目的和對象。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數(shù)學題目,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草原一課說課稿篇一

根據(jù)《大綱》要求,欣賞民歌的學習是音樂教學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欣賞不同風格、不同體裁的民歌,從而加深同學們對祖國的熱愛,并擴大音樂視野,提高欣賞音樂的能力。

1、教材分析:本課是第初一下冊第四課的《內(nèi)蒙草原》,本課將主要欣賞學習《草原上》和《賽馬》兩首民歌。《草原上》是內(nèi)蒙古典型的民歌。

2、教學目標:

1)了解內(nèi)蒙古民歌的特點與風土人情的關系。

2)能分辨出民族民歌的風格。

3)培養(yǎng)增進學生熱愛少數(shù)民族音樂的情感。

3、教學重點、難點:

能按歌曲的旋律、節(jié)奏等特點分辨不同民族的民歌。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jù)教材的內(nèi)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通過“聽”歌曲的旋律、節(jié)奏等要素,讓學生去感知音樂,從而來分辨不同民族的民歌特點。通過直觀圖象來了解少數(shù)民族的風土人情。

由于少數(shù)民族的民歌分布廣泛,知識面涉及較廣,歌曲的風格各不相同。為了能幫助學生了解民歌特點的形式與所居住的地域和生活習慣,使他們更好地掌握民歌的風格。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視覺圖象法:少數(shù)民族的風土人情對我們漢族的孩子來說不那么了解。為了使他們更直接地了解到內(nèi)蒙古族人們的生活習慣,我運用電腦軟件制作了一些他們吃、住、穿等方面的風情畫面,給學生視聽結(jié)合,避免枯燥的說教形式,使本來抽象的內(nèi)容變得具體形象化。

2、對比欣賞法:在了解兩個民族的風土人情時,我運用畫面表格形式將民族的人物作對比,將歌曲特點作對比,從而使學生更清楚的了解民族風土人情、歌曲特點。

在教學中我還運用了創(chuàng)設情景、興趣引入法、感性到理性、音樂律動等方法。音樂家修海林認為“音樂審美必須要求體驗到音樂的意境”,在這一課,我充分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盡量讓學生體驗到音樂的意境,從屏幕上看到內(nèi)蒙古的風土人情關系,聽到民歌不同的風格特點。

本課主要是欣賞少數(shù)民族歌曲,了解歌曲的風格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將采用目標教學模式進行。

1、前提測評。

這環(huán)節(jié)中我運用創(chuàng)設情境,興趣引入法。

1)首先了解學生對我國56個民族,知道多少?有沒有誰到過其中一民族旅游?

2)然后我將會運用多媒體向?qū)W生展示課本中一些民族的風情,從而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引起他們的有意注意及興趣。

2、認定目標。

我將口述3個目標(略)。

3、導學達標。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用感性的到理性的教學法。

2)然后我將運用視覺圖象的教學法,把學生“帶入”蒙古。(師一邊介紹一邊出示圖片)出示中國版圖知道位置,了解內(nèi)蒙古人們的吃、穿、住、生活風俗習慣,這樣能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感覺,使抽象的東西變得形象具體化。接著讓他們欣賞一首具有典型蒙古風格特點的歌曲《草原上》,《賽馬》。(帶著問題去聽)。

3)在一段長時間內(nèi)的視覺圖象后,為了讓學生能松馳下,我將運用音樂律動法,感受蒙古風格的舞蹈。做簡單的(壓手腕、騎馬、跺肩)動作,來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之后讓學生給歌曲小結(jié)。

4)接著欣賞一段舞蹈,欣賞后讓他們分組討論。(它在中國版圖的位置?對他們民族你了解有多少等等。)之后我用同樣的方法進行簡單的介紹風土人情。

6)最后運用表格形式對這兩首樂曲的旋律、節(jié)奏等內(nèi)容作對比。

4、達標測評。

這環(huán)節(jié)我將緊緊圍繞學習目標、教學內(nèi)容,設計了三條練習,為檢測學生對本節(jié)內(nèi)容是否掌握達標。

1)聽辨兩首歌曲各屬哪一民族?

2)分辨兩個人物各屬哪一民族?

3)找出兩首民歌在中國版圖上的位置。

草原一課說課稿篇二

在小學學段的教師招聘考試中,散文的考查一直是一個重點同時也是一個難點,《草原》選自人教版五年級下第一組第一課,是考查的重點篇目,文章從草原的風光與人情兩個方面展開描寫,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草原美景。中公考試研究院為大家提供了詳細的教學設計范例以供參考。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草原》。

我認為對教材的深入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草原》選自人教版五年級下第一組第一課,這篇寫景抒情的散文,給我們展現(xiàn)一幅美麗的草原風光,也給我們展示了熱情的草原民族,文章條理清晰,作者從風景到人情的描寫展現(xiàn)了草原上的風土人情,最后用一句含義深刻的詩結(jié)尾,體現(xiàn)了作者對草原的依依不舍。

我們常說教學的主體是學生,五年級的學生對這樣寫景抒情類型的文章并不陌生,但對于內(nèi)蒙古草原上的風土人情不能很好的理解,需要教師加以適時引導。

根據(jù)教材以及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一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會本課的渲、勒等生字,明確文章分為風光和人情這兩個部分,有感情的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過程與方法】采用小組合作探究法、朗讀感悟法、情境教學法,提高學生感悟理解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草原風光的美麗,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根據(jù)教學目標我確定的教學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理清文章的兩個主要描寫方面,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體會草原風光的美麗,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小組合作探究法、朗讀感悟法、情境教學法。

那么接下來我將著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huán)節(jié)。

(一)導入新課

我會采用視頻導入,播放關于草原風光的視頻,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眼中所看到景象,閉上眼睛想象自己就在這樣的大草原上,可能看到什么、聽到什么,順勢導入本課,跟隨作者老舍一起走進美麗的草原。這樣導入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能夠讓學生感受草原的風光,順勢導入本課。

(二)整體感知

首先,讓同學通讀全文,設置這樣一個問題:

1、通過課題我們知道了本文主要是描寫草原的,那么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對草原進行具體描寫的呢?梳理文章大意,標出不認識的生字詞。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本文從風光和人情兩個方面展開描寫。適時講解生字“渲”字,并板書:風光,人情,渲。

2、引導學生朗讀感悟:在學生了解本文是圍繞兩個部分展開描寫的之后,我會把全班分為兩個小組,分別去朗讀相應的段落,體會散文的語言美。

3、最后,引入賽讀:男女生比賽從文中選取一些自己喜歡的句子,看看那組讀得更有感情。

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可以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寫作思路,并且對于文章的語言有了初步的感悟。

(三)深入研讀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逐步引導學生走入文本與文本對話的過程

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到這樣一句,“四面都有小丘……輕輕流入云際?!辈⑶殷w會句中說的“白色的大花”指的是什么,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將羊群比喻為白色的大花,生動形象的為我們展示了草原的生機,并且講解比喻的修辭手法。板書:比喻。

接下來,我會引導學生結(jié)合課下注釋,理解“渲染”“勾勒”體會畫面感。草原風光的總特點是洋洋灑灑的,風過草原給我們呈現(xiàn)了一幅綠色的中國畫,而不是一幅描繪細致的工筆畫,這里從側(cè)面寫出了草原的意境美。

下面我會設置承上啟下的問題,在這樣的草原上生活著一個可愛的民族,他們對待客人是怎樣的呢?請你找到關于“人情”描寫的相關段落,勾畫出草原人們待客的句子和客人的表現(xiàn)。引導學生由景色入情,體會草原民族的熱情,迎客、吃飯、飯后載歌載舞。

引導學生思考,客人與草原民族的語言是不相通的,我們?yōu)槭裁茨苋缫患胰艘话闫錁啡谌谀兀恳龑W生感悟草原人們的熱情,民族團結(jié)深入人心。

最后,全班朗誦文中最后一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體會作者分別時的心情,總結(jié)全文。

通過這樣層層深入的問題,學生可以把握文中的主旨,感悟蒙古族的真情。至此,我達成了教學的三維目標,做到了語文教學時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

(四)延伸作業(yè)

搜集與蒙古族相關的資料,思考民族團結(jié)的重要性。畫出你心目中的草原,并且為你的畫配上相應的文字。這樣不僅能夠鞏固課上所學,同時可以發(fā)散學生的思維,達到“課雖下,味還在,趣仍濃”的目的。

我的板書抓住了文章的兩個重要部分,草原和人情,并且各選一處的進行精講,最后引導學生體會這種“難舍難分”的感情。這樣的板書清晰直觀,重點明確。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nèi)容,如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草原一課說課稿篇三

了解有關蒙古族的風土人情,讓學生感受蒙古族音樂豪放的風格特點,掌握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動作。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感受蒙古族音樂豪放的風格特點,指導學生有感情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能夠以小組合作進行舞蹈,打擊樂和演唱表演等活動。

本課的教法、學法、教學手段等在教學程序中體現(xiàn)。共分為四個部分:

(一)導入:播放多媒體課件,在本課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音樂聲中,帶領學生坐上音樂列車去旅行。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使課題巧妙地展開,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讓學生從開始就進入到了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通過欣賞不但了解蒙古風土人情,拓寬了視野,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了音樂知識。并滲透了愛國主義教育,特別是伴奏音樂《草原就是我的家》,在不知不覺中對學生進行了歌曲滲透,為后面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聆聽音樂,感受情感,用情歌唱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本課的主要部分歌曲教學怎樣才能教得扎實、新穎,讓學生愛學、樂學,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歌曲演唱,而且要以情帶聲的演唱是我的目標,于是在導入的基礎上,我設計了以馬兒上山坡的音階小練習。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

1、音階練習

師讀:騎著馬兒上山坡

生唱:1 2 3 4 5 5 5

師讀:騎著馬兒下山坡

生唱: 5 4 3 2 1 1 1

師讀:騎著馬兒走一走

生唱: 3 5 3 5

師讀:騎著馬兒跑一跑

生唱: 1 1 1 1 3 3 3 3 1 —

師讀:騎著馬兒跳一跳

生唱: 1 1 1 1

師讀:馬兒馬兒快停下

生唱: 1 7 6 5 4 3 2 1

接下來通過教師的范唱讓學生熟悉旋律,用身體動作去感受,下面就由我來做一下范唱,然后讓學生按節(jié)奏讀詞,舞蹈欣賞等形式,學生在多次學習體驗中一直在無形地感受著歌曲的魅力。緊緊抓住了音樂教育以聽為中心的原則,使后面的教學水到渠成。只經(jīng)老師簡單點撥,學生便能輕松學會歌曲。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歌曲情緒。我啟發(fā)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積極思考,大膽表現(xiàn),怎樣唱歌會更好聽?運用教學課件啟發(fā)學生,表達音樂情感。并運用聲勢節(jié)奏為歌曲伴奏,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體現(xiàn)了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

(三)歌曲拓展

學習簡單的蒙古族筷子舞的基本動作,我為同學們準備了筷子,通過舞蹈學習,讓學生全體參與,共同感受蒙族音樂美、舞美,加強對音樂作品的感受體驗。

(四)即興創(chuàng)編,表現(xiàn)音樂

本環(huán)節(jié)是本課的高潮部分也是難點部分。通過讓學生分組抽簽來完成不同蒙古包上的任務。

第一個蒙古包是讓學生跳起歡快的舞蹈,要讓學生聽清要求:學生可以用老師教的動作或自己創(chuàng)編的動作來表演,無論怎么樣跳都要跟上音樂的節(jié)奏,而且動作要優(yōu)美舒展,注意音樂一停,馬上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第二個蒙古包的問題是請學生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聽清要求老師準備了一部分的打擊樂器,有的同學有,有的同學沒有,沒有的同學請你用身體的各個部位或周圍的物品來為歌曲伴奏,拍手拍腿都可以,注意也要跟上音樂的節(jié)奏,音樂停伴奏也要停。

第三個蒙古包的問題就是請學生用手中的畫筆描繪出美麗的草原(如時間不夠回家完成)

在這個活動中既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也使學生學會相互合作與溝通,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的自由發(fā)展提供一個開放的空間與平臺。在培養(yǎng)集體意識的同時,感受集體創(chuàng)作帶來的無窮快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最后在學生意猶未盡之時,坐上火車結(jié)束了我們本節(jié)課的蒙族之旅,緊扣“游”這一情境,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思,快樂地結(jié)束了本節(jié)課。

以上是我在本節(jié)課教學過程中的點滴體會,不足之處請大家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草原一課說課稿篇四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草原》一課。

《草原》這篇課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五十年代訪問內(nèi)蒙古的親身經(jīng)歷和感受寫下的一篇訪問記。文章記敘了他第一次訪問內(nèi)蒙古草原時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作者通過對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斷認識這條明線,以及自己情感發(fā)展的暗線,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對漢族人民的深情厚誼,充分體現(xiàn)出祖國是各族人民團結(jié)友愛的大家庭。

根據(jù)課程標準及教材所處年段的要求,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學會14個生字,會認4個字,能正確讀寫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禮貌、拘束、摔跤、襟飄帶舞等詞語。背誦課文一、二自然段。

2、能力目標: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jié)、和諧的教育。

3、情感目標: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養(yǎng)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依據(jù)上述教學目標,我所確定的教學重難點是:

1、通過語言文字展開豐富的想象,在腦海中再現(xiàn)課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體會句中所含的意思。

2、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及表達上的作用。

教學目標的分解與時間安排:

本課準備用兩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將課文讀正確流利嘗試著讀出感情,整體掌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第二課時,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完成教學目標中2、3的要求。今天我重點說一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根據(jù)審美教育具有形象性、情感性、自由性和直覺性的特點,安排充分的時間,讓學生真真切切地讀,在朗讀中有所感悟,讀出趣味。嘗試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走進自主探究的境界,自讀自悟,達到“情由景生”的效果,領略草原的特點,陶冶愛美的情趣。

本文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了解課文內(nèi)容,積累優(yōu)美的話句,更應該用語文的手段解決課文的問題,借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上課所采用的策略主要是朗讀、圖像、交流、寫作、資料、制作手抄報,并為學生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創(chuàng)設好良好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使其在圖、文、聲、像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在這種新的學習環(huán)境下,營造一種愉悅民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成為教學的著眼點和落腳點,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為落實以上教法與學法,需要制作一個網(wǎng)站型課件,讓學生在教師提供的資料庫中進行閱讀與探究,以解決學習中的疑難。這樣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拓展信息空間,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信息量大、且自由、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更好的完成學習任務。

聽錄音:配樂朗誦《刺勒歌》,揭示課題。(這樣的設計的目的在于:以著名的草原民歌《刺勒歌》開課,把學生帶入美麗、神奇的大草原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欲望。)。

2、教師小結(jié)揭示探究主題。

(這樣設計的目的在于:通過對上節(jié)課內(nèi)容的回顧,直接切入教學重點,把“天涯碧草”和“蒙漢情深”這兩部分有機結(jié)合。指明探究方向。)。

小問題:這是怎樣的草原?

1、這是()的草原。

括號中填自己的感想,橫線上填寫課文中的相關句子。

2、認真讀讀這些句子,體會其中的美。

1、打開網(wǎng)站課件,草原資料庫,學生根據(jù)問題,通過視頻欣賞、閱讀課文、品析詞句、感情朗讀的方式進行學習。

2、學生交流,匯報,教師點撥、小結(jié)。

3、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草原美的驚嘆之情?聽音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這樣的設計在于:學生根據(jù)子問題,利用課件,進行探究學習,讓學生既領略到草原美景,又品味文字,引導學生從感性到理性,深入感悟語言,受到美的熏陶。在此基礎上,傾聽草原歌曲,更激發(fā)了學生對草原的贊美之情。)。

小問題:這是怎樣的草原人?

1、蒙古族人民怎樣接待遠方的客人?

2、小組成員選擇適合本組的,能最大限度的表現(xiàn)蒙古族人民接待遠客的匯報方法,如感情讀、抓詞句說、講故事、想象描述、表演……等進行匯報。

1、自己觀看“接待遠客”的視頻、圖片、動畫資料和文字介紹,小組選擇喜歡的內(nèi)容,合作學習。

2、小組交流、老師指導。

3、學生匯報。

(這樣的設計目的在于:利用多媒體資料庫進行自主探究和協(xié)同學習,展開小組討論,集體匯報交流,更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行為上更具主動性,互動性,創(chuàng)造性。著重體現(xiàn)了學生對問題深入全面的理解,語言表達能力的加強,思維條理性的提高,同時,也使學生學會了合作,提高了協(xié)作學習的能力。)。

2、你們心中所有的千言萬語,概括起來就是——“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這樣設計的目的在于:通過前面的探究,使學生對草原的風光美與人情美發(fā)出內(nèi)心由衷的贊嘆,體會了“何忍別”,升華了感情)。

1、學生網(wǎng)上閱讀。

草原一課說課稿篇五

著名語言大師老舍先生五十年代第一次訪問內(nèi)蒙古,寫下了《內(nèi)蒙風光》,本文就節(jié)選自《內(nèi)蒙風光》?!恫菰愤@篇課文,作者以熱情洋溢的筆調(diào),描寫了內(nèi)蒙古大草原的美麗風光以及受到草原人民熱情歡迎的情景,表達了蒙漢人民的深厚情誼。

本文通篇文質(zhì)兼美,堪稱寫景、抒情的典范佳作?!恫菰愤@篇課文是五年級下冊語文課本第一單元第一篇課文。第一單元的主題為“走進西部”,帶學生去親近西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繼續(xù)訓練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還要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優(yōu)美的語言和含義深刻的句子,想想這樣寫的好處。

作為五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有了一定的認知范圍,所以我要求學生通過課前預習提前掌握:

1.求自己解決生字詞,讀通讀懂課文,能根據(jù)自然美和人情美劃分段落。

2.通過搜集資料了解草原,了解草原人民的風俗習慣。

學生通過自主預習后,已經(jīng)基本掌握了生字詞,對課文理解內(nèi)容有了初步的感知,初步領略到了草原的風光美和人情美。

學習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在以上對文本解讀后,我為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知識目標:

會讀課后4個二類生字,會寫課后14個生字,能用不同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詞語;

2、能力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

一、二自然段。

(2)、通過揣摩優(yōu)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學習作者抒發(fā)情感的方法。

3、情感目標:

感受草原的風光美和人情美,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激發(fā)學生了解西部的興趣。

學習重點:感受草原風光與人情的美好。

學習難點:

1、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體會表達方法;

2、引起學生認識西部,了解西部的興趣。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說過:人的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根據(jù)學情我特制定本文教法如下:

1.誦讀法: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用多種形式誦讀課文,從讀中學,從讀中悟,讓學生在讀書聲中理解課文內(nèi)容,受到優(yōu)美文字的熏陶。

2.談話法:在教學過程中,多次采用談話法,讓學生自主討論,匯報自己的收獲。

3.多媒體情境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現(xiàn)美景,讓學生在動聽音樂中想象體會美的情境,受到美的熏陶。多媒體演示起著直觀的作用,有助于突破教材的難點。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币虼耍易寣W生采用合作交流法、多樣朗讀法,來達成學習目標。

學生準備:

(1)收集有關草原風光的圖片、文字資料,收集其他表現(xiàn)民族團結(jié)的圖片或文字資料,并將材料進行歸類整理,然后潛心閱讀,做到學有所獲。

(2)按常規(guī)要求完成課前預習,為課上師生平等對話打下基礎。

教師準備:自制課件:草原風光錄像,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蒙古民族風情錄像和圖片資料;批閱學生的課前預習作業(yè),了解學生自主學習情況,擬出導學方案。

第一板塊:導入新課創(chuàng)設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币虼?,開課之初,我首先多媒體播放配有畫面的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把學生帶入大草原綺麗的風光中:湛藍的天空中飄著朵朵白云;一碧千里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正悠閑地吃草、散步。遠處的小河像一條明晃晃的長帶迂回曲折……這樣用音樂、圖像渲染的情境,能帶給學生強烈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入其境,愛其美”,在感到喜悅、快樂的同時,讓學生談談自己欣賞后的感受。此時,他們強烈的求知欲也就油然而生。于是順勢揭開課題,進入第二環(huán)節(jié)。

【設計意圖】:美的樂曲,美的語言,美的畫面,帶給學生的一定是賞心悅目的精神享受。在這樣美的氛圍中,學生對草原早已心馳神往?!抡n伊始,情趣已生。

第二板塊:自讀課文感知美。

大教育學家孔子說過:“獨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币虼耍易屝〗M合作學習。

1、小組長組織組員讀書,或齊讀,或個別讀,或二人讀等等。讀書形式由組長決定,聽讀過程中要完成三個任務:

(1)糾正字音,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2)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討論課文講了件什么事?

(3)要互相質(zhì)疑,嘗試解疑,如若組內(nèi)也不能解決,由小組長整理,向其它組求教或向老師提出,此間教師巡視輔導。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彌補獨立學習的不足,談話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2、談話:用簡練的語言說說你讀了這篇課文之后的感受?

學生不一定能說出“人情美”,但一定會說出“景美”。

第三板塊:品讀體驗,走進美。

我將從這兩個環(huán)節(jié)和學生共同完成這篇課文的學習。

(一)走進“景色美”。

我會這樣問:“草原景色美麗。那作者是用怎樣的語言才把草原的景色寫得如此美麗呢?”

1.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一段,邊讀邊畫出你認為寫得美的句子,并在旁邊寫出你的感受。

新課標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有助于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通過“靜靜地默讀”“邊讀邊標”,給學生充分時間獨立鉆研文本,感悟意境,促使學生走進文本。

2.生通過自學可能會找到這些句子。

課件出示:

(1)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3)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4)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5)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也在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這時,我先讓學生針對這些句子自由暢談,然后想象描述自己所看到的畫面。我預設到學生可能對“一碧千里、翠色欲流、渲染、勾勒”這些詞語的理解有難度。對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兩個詞語,我采用多媒體演示和讓學生想象的方法,去感受草原的美景。而“渲染、勾勒”兩個詞語,我則用國畫的簡單演示法,讓學生有個直觀的認識。在學生直觀感受和想象畫面的基礎上,我再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幫助學生突破難點。

為了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我引導學生分析“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也在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钡染渥硬捎昧耸裁葱揶o手法,體會這些修辭的好處。然后分析“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薄凹仁谷梭@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來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边@些句子哪是寫景,哪是抒情,從而理解課文表達上的特點是:語言優(yōu)美,善于運用比喻、擬人的寫法和情景交融。

接著,我引導學生對這一段重點朗讀并指導背誦。

3.結(jié):天空為草原涂抹了明朗的色彩,小丘渲染了草原柔美的線條,牛羊更賦予草原以生命的活力。草原實在是太美了,讓我們齊讀這段感受草原的美吧!接著我引導學生對這一段重點朗讀并指導朗誦。

(板書:景美)。

4.透學習方法。

畫句子、談體會、看畫面、讀課文。

【設計意圖】:高年級的閱讀教學應該滲透寫作方法。在這一段的設計中,就體現(xiàn)了這一點,使學生由情景美的感悟深入語言美。另外,滲透學習方法,教學生“會學”。

(二)走進“人情美”

我會這樣說:“草原的天很可愛,景色也很迷人,草原的人民又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

(板書:人美)。

體現(xiàn)蒙古族同胞熱情好客的語句很多,下面我們利用剛才的學習方法,把體現(xiàn)蒙古族同胞熱情好客的語句畫出來,和你的同桌說說你的體會。

學生通過自學可能會找到這些句子。

1.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衣裳,群馬疾馳,衣袖飛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抓住“飛”字,換成“跑”行嗎?引導學生讀出急切的語氣。)。

2.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jié)互助。

(體會蒙漢人民心靈相通。)。

3.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再回敬。

(體會蒙古人民熱情款待。)。

4.“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俗話說:“畫龍貴在點睛?!?,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上,我將引導學生緊緊的抓住“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一點題之句,讓學生反復誦讀,在讀中揣摩體會蒙漢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學生在朗朗的讀書聲中,情感得到升華,把蒙漢情升華為民族情。

(板書:蒙漢情深)。

5.師小結(jié):是?。〔菰系拿利愶L光讓我們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更使我們深受感動,難以忘懷。這都是因為我們蒙漢民族是生活在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我們各民族是互利互助、團結(jié)友愛的民族。

【設計意圖】:抓住點題之句,采用分析和反復誦讀的方法,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達到學習目標。

第四版塊:拓展視野延續(xù)美。

1、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民族團結(jié)互助的事情又何止這些呢?你還知道哪些?

2、暢談收獲。(從課文內(nèi)容、寫作方法、思想內(nèi)涵等各方面去談)。

3、作業(yè)“超市”(練習設計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讓他們根據(jù)個人的實際情況自主選擇或重新設計。)。

(1)假如你是隨行參觀的一個人,話別之際,你也一定會邀請蒙族老鄉(xiāng)到你的家鄉(xiāng)去做客的。請同學們想想,該如何向他們介紹家鄉(xiāng)的美景和風俗習慣呢?試著說一說,再寫下來。

(2)本文描寫的是老舍先生代隨同作家協(xié)會第一次訪問內(nèi)蒙古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樣的呢?請根據(jù)收集的資料想一想,說一說,寫一寫。

(3)自由設計。(如:把自己喜歡的詞句摘抄在“摘抄本”中;選用本課中所喜歡的詞句聯(lián)綴起來寫一段話。)。

【設計意圖】:一方面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拓寬學生的視野,為本組“走進西部”其他課文的學習做好鋪墊。另一方面分層設計作業(yè)關注學生的差異性,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同時讓每個層次的孩子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

好的板書是一篇“微型的教案”,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板書將如此設計:

天空空氣蒙熱情的遠迎。

草地,小丘景美漢人美激情的相見。

羊群情盛情的款待。

深深情的話別。

【設計意圖】:板書設計力求簡明完整直觀形象,梗概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使學生對課文的結(jié)構(gòu),表現(xiàn)的中心一目了然,不僅體現(xiàn)了教材的重、難點,而且有助于學生揣摩寫法。

草原一課說課稿篇六

《我是草原小騎手》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小學音樂課本第七冊第五課《賽馬》中的表演內(nèi)容之一。是一首蒙古族風格樂段結(jié)構(gòu)的兒童歌曲。歌曲結(jié)構(gòu)清晰。詞作者以質(zhì)樸、精煉的語言,表述了大草原上蒙古族兒童的生活情趣。曲作者根據(jù)歌詞內(nèi)容選用民族羽調(diào)式,采用明快的節(jié)奏,生動的表現(xiàn)了蒙古族兒童勇敢、樂觀的豪爽性格。在第六和第十四小節(jié)運用了七度和八度大跳,并在結(jié)束中采用了富有蒙古族特色的襯詞,即“啊哈嗬伊”,進一步抒發(fā)了草原兒童的自豪感。

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跳躍的旋律,使草原小騎手的人物形象特點非常鮮明,給人以豪爽、親切之感。

掌握孩子特點是學習的關鍵,四年級的學生處于小學中段,大部分學生具有一定的歌唱和聽辨能力,對音樂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在這一課的學習中,教師需要學生聯(lián)系起以往學習的知識經(jīng)驗,遷移到這首作品的學習中,在教學中重點感受、體會、表現(xiàn)草原小騎手豪爽的性格、開朗、自信的生活態(tài)度。在演唱歌曲時要流露出草原小騎手自豪神氣的精神面貌。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中重在啟發(fā)學生思考用什么樣的演唱語氣、情感塑造草原小騎手的形象。同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空間、搭建展示的平臺、提供合作學習的機會。

一、感受蒙古族歌曲《我是草原小騎手》歡快活潑的情緒,知道這是一首蒙古族風格的歌曲。

二、學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騎手》,能有表情的、自豪的演唱歌曲。

三、體驗草原小騎手爽朗、自豪的性格,引導、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運用活潑、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

用歌聲表現(xiàn)出小騎手爽朗、自豪的性格。

為了更好的達到教學目的,我準備的教具有ppt課件、錄音機、磁帶等。

合理安排教學程序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之一,于是我把這節(jié)課分成四個板塊:導入;歌曲學習、分析;技能學習;歌曲表現(xiàn)。

以教材主要音樂內(nèi)容為依托,讓學生在活動中將音樂本身與音樂畫面、音樂情感緊密地融合在一起,最終達到感受美,表現(xiàn)音樂美的目的。教學方式采用啟發(fā)式、談話式、提問式、討論式。

第一板塊:課題導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抓住這一關鍵點,把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就吸引過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也是學習的一種程序。于是我設置了以下環(huán)節(jié):

1.語言導入。

播放《美麗的草原》風光片。

2.蒙古族簡介。

課件。

第二板塊:學習歌曲。

1、首先初步感知歌曲:(播放音樂),讓學生去聽賞歌曲,找出歌曲最突出的特點。(表現(xiàn)出強烈的自豪感)。

2、復聽、分析。

草原小騎手活潑、爽朗的性格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音樂上是怎樣體現(xiàn)的呢?

板書:2/463|663|567|66||。

指導學生視唱樂譜,找出裝飾音—在7上加了下滑音,從而使歌曲更具有特色。

對比視唱:2/463|663|567|66||。

2/463|663|567|66||。

為歌曲演唱作鋪墊。

3、在學生已入情的前提下,安排學生學唱,但要提示學生注意音量的控制。

第四板塊:歌曲表演。

1.齊唱、男女生分唱。

2.小組唱、獨唱。

小結(jié):學生小結(jié)。

結(jié)束語: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對蒙古族小朋友的生活有了初步的了解,蒙族是歌能歌善舞的民族,是一個豐富的音樂寶庫,望同學們課下多搜集、多聽這方面的音樂,會加深對這個民族的了解。

草原一課說課稿篇七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是小學語文組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草原》。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四大板塊來進行我的說課。

首先,說教材。我將從教材簡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四個方面來說教材。

《草原》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一組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是老舍先生,這是一篇敘事散文,記敘了作者第一次訪問內(nèi)蒙古陳巴爾虎旗的經(jīng)歷,描繪了草原的自然美景和主人的熱情好客,表現(xiàn)了蒙漢情深。作為本組課文的首篇,對本組課文的教學具有示范引領作用。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的任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再根據(jù)第三學段的目標要求,我將從三個維度確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能正確讀寫本課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感受草原的美好風光及風土人情,體會蒙漢情深的深厚情誼,激發(fā)學生了解西部的興趣。

根據(jù)課文特點及學生認知水平,我確定教學重點是感受大草原的美好風光和風土人情。難點是: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激發(fā)學生熱愛西部的情感。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選擇教法學法必須遵循課標、教材特點及學生的認知水平,因材施教。我所教的五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

為此,我將采用引導點撥法、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教法展開我的教學。在學法的選擇上我將引導學生采用朗讀感悟法、合作探究法等學法學習。

各位評委老師:接來下我將重點說說我的教學過程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將從五個環(huán)節(jié)展開教學: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為此,我將按排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文章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的?同時在讀的過程中對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有疑問的句子勾畫出來,并做好批注。待學生閱讀完畢,再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交流討論匯報,教師隨機點名學生回答,適時點撥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教學:

(三)研讀品析,體會情感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感受、欣賞、評價的能力。為此,我將安排同學們再讀課文并思考: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草原之美的?閱讀完畢,點名學生回答,現(xiàn)有學生自評反饋,教師再做總結(jié)。隨后,教師通過多媒體出示文章重點句子,讓學生朗讀感悟,如: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學生朗讀感悟后,同桌間交流體會和感受,教師適時加以引導點撥。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基于課程標準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體現(xiàn)。

(四)總結(jié)全文,深化鞏固

經(jīng)過前幾個環(huán)節(jié),對課文的分析學習,教學進入了總結(jié)階段。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將通過多媒體播放大草原錄像。播放過程中要求學生觀看,看后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談談感受。這一設計能從視覺上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五)布置作業(yè),課外延伸

一堂課的結(jié)束,并不意味著學習活動的完結(jié),而是應當以此為新的起點,激發(fā)學生再次學習的熱情,為此,我將本課的作業(yè)設計為:

1、抄寫文中自己喜歡的優(yōu)美詞句。

2、背誦課文第1、2自然段。

各位評委老師,以上就是我的教學過程安排,下面我將說一說我的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教學的導航圖,根據(jù)作者寫作思路。我將在黑板板書:

自然風光

風土人情

這樣設計的板書形象直觀,簡明扼要,有利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對學習具有促進作用。

草原一課說課稿篇八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草原是我家》,本課程選自西師版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美麗的大草原》,教學對象小學五年級學生,課時為一課時。

《音樂課程標準》強調(diào):音樂教學應以審美為核心,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精心組織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把課堂教學變成師生交流、合作、體驗、創(chuàng)造、表現(xiàn)和享受美的過程;注重學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發(fā)展個性的空間。我的教學目的有:

1.知識目標: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蒙古草原的音樂及風俗習慣,學唱《草原就是我們的家》。體會蒙漢的民族情深,激起學生了解西部,熱愛西部之情。

2.能力目標:通過學習,讓學生做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學習用輕快、富于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

3. 情感目標:通過學習讓同學們體會草原音樂的情感以及蒙漢的民族情深,激起學生了解西部,熱愛西部之情。

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及新課標的要求,我設計了“看”“想”“說”“唱”等環(huán)節(jié),重點是要求學生了解大草原,學會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們的家》。采用欣賞音樂、圖片的方式,使學生置身于美的情景中,激發(fā)他們的情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學會歌曲。難點是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學會歌曲并有感情的演唱。我準備采用讓學生通過欣賞的方式激發(fā)起對大草原的向往,同時也激發(fā)起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是幫助學生學。同時新課標強調(diào):教師應把課堂教學變成師生交流、合作、體驗、創(chuàng)造、表現(xiàn)和享受美的過程;注重學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因此,我在教授本課時,選擇了探究發(fā)現(xiàn)教學模式。主要的教學方法有:創(chuàng)設情景法、直觀教學法、啟發(fā)式教學法、示范法、講授法、比較法、討論法、歸納總結(jié)法等。引導學生采用合作探究法、討論交流法等,讓學生用親身的感受、體驗,主動的去掌握運用知識。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鋼琴、教科書。

教學過程:

1.引入

多媒體展示本課課題,背景音樂《草原就是我們的家》。教師提問:“同學們知道我國哪個民族是在大草原上呢?”學生回答。教師;“對,蒙古族是一個生活在大草原上的民族,它有一個特點就是離不開馬,他們的勞動生活離不開馬,行路離不開馬,連吃住娛樂都離不開馬。他們有一個響亮的名字‘馬背上的民族’。說了這么多,那蒙古族生活在哪呢?他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俗話說的好:‘百聞不如一見’,還是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边@一環(huán)節(jié)主要采用創(chuàng)設情景和啟發(fā)式教學,很自然的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氣氛,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

2、感受鑒賞

播放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欣賞草原圖片。播放德德瑪簡介。了解的著名歌唱家德德瑪。播放摔跤、射箭、騎馬等圖片。教師:“同學們看了這么多關于大草原的資料,相信對大草原又有了新的了解了,此刻同學們一定是對大草原充滿了向往。同學們請欣賞歌曲:《天堂》?!崩蠋熖釂杻墒赘璧墓餐黝}是什么?(都是贊美大草原,贊美自己的家鄉(xiāng))

3、歌曲學習

聽完了歌唱家們對自己家鄉(xiāng)的贊美,我們是不是也可以用我們的歌聲來贊美一下美麗的大草原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歌曲《草原就是我們的家》。

(1)、試聽歌曲,體會歌曲的情感;熟悉歌曲旋律;教師講解該歌曲演唱的情緒;

(3)、分小組練習,每個小組學會一小段,學會后連起來演唱,教師鋼琴伴奏。

(4)、全班跟著鋼琴有感情的齊唱。

4、 拓展

教師提問:“同學們還能想出那些關于草原的歌曲?”《駿馬奔馳保邊疆》、《吉祥三寶》《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呼倫貝爾大草原》《敖包相會》《草原之夜》。

5、評價總結(jié)

教師:“今天我們欣賞了蒙古大草原的風景,了解了蒙古人民的各種活動,還學習了蒙古歌曲,真可以說是滿載而歸啊。不過老師更希望同學們親自去蒙古大草原看一看,親身感受一下大草原的感覺,相信還會有新的感覺。好了,我們今天大草原的旅游到這里就結(jié)束了,同學們再見!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我的說課到此結(jié)束。謝謝大家!

草原一課說課稿篇九

各位領導、老師:

您們好!下面我將《草原》一課的教學設計向大家做一匯報。

這是一篇敘事散文,著重記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nèi)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

通過學習,達到如下目標:

1、使學生了解祖國的內(nèi)蒙古大草原景色美麗,感受到兄。

弟民族之間的深情厚意。

2、領悟課文具體描寫景物的一些方法。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指導學生背誦第一自然段。

4、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體會蒙漢人民之間的深情厚意。

難點:體會草原不僅一碧千里,而且生氣勃勃。

下面從五方面談一下本課的教學思路:

1、圍繞教學重點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

我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話中的“何忍別”作為教學的突破口,把體會草原一碧千里、生氣勃勃的美景與感悟蒙漢之間的深情厚意有機的結(jié)合起來,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以避免逐段逐句的煩瑣分析。

2、精選教學策略,引導學生自讀自悟。

學習“天涯碧草”這部分內(nèi)容時,我力求通過多層次的讀,引導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審美樂趣。首先引導學生抓住“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边@個重點句自讀課文,初步感悟語言;然后通過同學交流、看古今草原的對比圖片、教師導讀、配合風光片段和音樂朗讀等手段深化感悟,欣賞品味語言;最后在練習背誦的過程中增加積累,發(fā)展語感。

3、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培養(yǎng)語文綜合能力。

文中的敘事部分是教學的重點,在“讀、畫、批”的自學基礎上開展小組學習。四位成員共同選擇適合本組的、能最大限度的表現(xiàn)蒙漢情深的匯報方法,如感情讀、抓重點詞句說、講故事、想像描述等等,而且學生還可以邊說邊播放老師準備好的課件或展示自己搜集的資料以增強匯報效果。小組成員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鍛煉了語文綜合能力。

4、使用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體現(xiàn)教學手段的最優(yōu)化。

5、自己選擇作業(yè),加強課內(nèi)外聯(lián)系。

在布置作業(yè)時,我力求體現(xiàn)課內(nèi)外結(jié)合。必做作業(yè)是根據(jù)教材要求制定的,主要涉及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選做作業(yè)是根據(jù)教材的題材、體裁等方面向課外延伸,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做,使他們“得法于課內(nèi),收益于課外”!

以上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不妥之處,敬請指正。

草原一課說課稿篇十

一、教材分析:

2、教材簡析:這篇課文按作者進入草原后所經(jīng)歷的事情為順序,記敘了作者第一次訪問內(nèi)蒙古草原看到的景色,以及受到蒙古人民熱情歡迎的情景,贊美了草原景美人更美,作者非凡的文筆給了我們美的享受。

本冊第二單元的訓練重點是體會句子含著的意思,第五單元的訓練重點是“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而本課是第四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所以本課不僅起著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理解品味句子的能力而且要注意閱讀速度的訓練,同時繼續(xù)鞏固小學階段所安排的其它重點訓練項目。

3、教學重點、難點:根據(jù)單元訓練重點和本課內(nèi)容的編排,我把教學重點確定為借助文字,展開想象,再現(xiàn)情景感受草原之美和“蒙漢情深”,而品味理解句子的深刻含義,體會比喻、擬人的妙用則是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

二、教學目標:

結(jié)合本課的特點和學生的身心特點,特制定三維教學目標如下:

1、認知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并感受內(nèi)蒙古草原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

2、技能目標:引導學生透過文字,借助想象,入情入境感受草原的景美,人美及文章的語言美,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審美能力和語言感悟能力。

3、情感目標:體會到偉大祖國地域遼闊,景色秀麗,感受蒙漢兩族人民間的深刻情意。

三、教法學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無論是教或?qū)W,只要掌握了切實可行的方法,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篇課文文筆清新,語言優(yōu)美,在教學時要抓住一個“美”字真正體現(xiàn)“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放手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自主學習”的方式去感受美,欣賞美,領悟美,進而去表現(xiàn)美,這也是我要教給學生的方法,此外,我還采用讀議法、表演法并配以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打開心窗,放飛想象,受到美的熏陶,并陶冶良好的情操。

四、教具準備:

草原風光美不勝收,可是大多數(shù)同學卻沒有身臨其境地感受過,所以在上課之初我將展示草原風光片并配以胡松華演唱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吸引學生的視聽,讓學生入情入境,為理解課文做好準備。

五、教學程序: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huán)境,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彼栽诮虒W過程中我們要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使其得到個性化的自主發(fā)展,基于以上考慮,本篇文章的整體設計將分以下兩個環(huán)節(jié)進行。

(一)自讀自悟,合作探究,賞景析文。

(二)師生互動,體情悟道,內(nèi)外溝通。

下面就具體談本課的教學設計:

(一)自讀自悟,合作探究,賞景析文。

《草原》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其中蘊含著豐富的自然美和社會美的因素,我將在教學中融入美育,使課堂教學按照美的規(guī)律運做起來,從而增加語文教學的形象性和生動性,更有效地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所以本節(jié)課我將分以下幾個層次進行教學。

1、創(chuàng)設情景,自主表達。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fā)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牢牢地把學生吸引住”,的確,好的開始是課堂成功的一半,所以上課伊始,我就巧妙地利用多媒體課件向?qū)W生展示迷人的草原風光并配以胡松華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學生通過這樣的視聽感受,心神一下子進入了那廣闊無邊,藍天碧野的大草原,我將不失時機地導入:“今天,我們就和作家老舍一起去感受草原美麗迷人的風光”。這樣的導入以美的氛圍一下子就喚起了學生對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

風光片播放完了,眼前的畫面停止了,學生腦海中的畫面卻還在流動,他們嘴里感嘆不已,眼中流露出無限向往,心中充溢著對美的深切感慨。此時此刻學生的頭腦就像急待點燃的火把,我趁熱打鐵:“同學們,剛才足不出戶就欣賞了草原的迷人風光,那現(xiàn)在你能不能試著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你剛才的所見所感。”一針催化劑,激活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學生個個磨拳擦掌,躍躍欲試,站起來就可能是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他們的描述中可能會有絢麗的色彩,動人的聲音,為了使語言美起來,他們還可能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但學生的表達能力畢竟是有限的,盡管學生的語言是經(jīng)過揣摩加工的,是飽含感情的,但他們已不能再現(xiàn)出風景的美,然而學生卻在這樣的過程中進行了情境再現(xiàn),搜集信息,整合語言,勇敢表達,有力地強化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主意識。

2、合作探究,賞析語言。

在學生意猶未盡之時,我也參與其中,有感情地背誦出課文第一段,學生聽后,兩相比較誰優(yōu)誰劣,不言而喻,學生在感受到這種差距后可能心里首先會愧疚,自責,繼而涌起無窮的動力會產(chǎn)生:“我也要寫出這樣的好句子”的想法,至此,學生的學習內(nèi)驅(qū)力被充分地調(diào)動起來,我將引導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體會作者語言的妙處,自己品味后和組員交流一下各自的感受。讓學生在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基礎上賞析語言,進入學生討論范圍的句子可能會有“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白色的大花”等,學生可能會體會到這句話給人的感覺是色彩鮮明清新秀麗,它還運用了比喻的修辭,使語言更生動更形象,學生還可能會展開想像,向老舍先生學習用自己的比喻句重新描述這樣的美景。無論如何學生在這樣的思維碰撞中學會了學習,學會了創(chuàng)造,更學會了傾聽,接納,欣賞,學會了與他人相處的藝術,使自己具有一定的親和力,逐漸形成團隊合作精神。

3、虛擬角色,師生互動。

語文學習是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綜合實踐活動,“一千個觀眾含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對文本多樣化的理解集中體現(xiàn)了學生主體性的確立,為了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自主意識使其學習方式由傳統(tǒng)的接受式轉(zhuǎn)變?yōu)樘骄渴胶秃献魇?。我將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與學生互換角色,向“小老師們”質(zhì)疑,尋求幫助。長期的師道尊嚴早已在一定程度上閉塞了學生的言路。為了使學生以輕松的心態(tài)快速地入情入境,在確信學生完成了第二個教學層次的學習任務后,我將故作焦急地說:“唉呀,各位大師們都已經(jīng)大徹大悟了,可我還有幾點疑問,還要請你們多多賜教呀!“真誠的求助,詼諧的語言,搞笑的動作,一下子讓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和樂善好施的本性,自然而然地進入虛擬的教師角色,他們會滿眼熱情,一臉期待地望著我這個“大學生”心里卻積極快速地整合著剛才合作交流所獲得的信息,我話峰一轉(zhuǎn)迅速質(zhì)疑“文中的渲染,勾勒有什么區(qū)別,如何理解?”問題一出可謂是一方呼喚,八方響應,可能有的同學會用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式幫我解釋,還可能有的同學會搬來字典或其參考書去見證他的答案的正確性,美術興趣小組的同學還可能到黑板前寥寥幾筆,把兩者的區(qū)別形象地展示給我,不管怎樣我尊重學生的不同見解對于他們的熱心幫助,我都將回報以誠摯的謝意,無限的感激,甚至可以將佩服之情溢于言表,我會說;“謝謝,謝謝,面對既熱情又聰明的你們我可真是有點自嘆不如呀!”凡此種種無疑都是對學生的極力肯定,學生聽后眼睛會更有神,笑容會更燦爛,思維會更活躍,表達欲望會更強烈,必將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到下面的解疑過程中,我還將適時地提出問題,如文中說:“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等問題,讓學生積極參與,充分展示個人風采,使其個性得到張揚,心智逐步健全。這樣為學生提供了積極參與于課堂教學的機會,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問,促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學習心態(tài)。在這個過程中我和學生之間實現(xiàn)了動態(tài)的信息交流彼此形成了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學生做為學習的主人,以平等的身份參與教學,在愉悅交往中縮短了師生的心理距離,使他們都能在教學過程中得到多方面的發(fā)展,使課堂教學成為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學習,教室成為創(chuàng)造性傳遞的最好場所。

4、入情入境,熟讀成誦。

讀可以:顯形,激趣,動情,啟智,育人?!?/p>

可以變乏味的語言符號為鮮活生動的畫面,在本步驟中我將引導學生識自己喜歡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之見于書,入于耳,發(fā)于心,出于口,口,眼、耳、腦,并用,以達到建立語感而融會貫通,心領神會而產(chǎn)生情思共鳴的目的。

(二)師生互動,體情悟道,溝通內(nèi)外。

語文教學應使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語言美,意境美,更要引導學生去挖掘去感受文中的人性美,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受到一次次健康的心理教育,逐步形成其健全的人格,最終成為德才兼?zhèn)涞娜?。鑒于此,本課有以下幾個層次組成。

1、設置情境,激發(fā)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鼻‘?shù)恼Z言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真情,也可以激發(fā)其情趣,使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所以在上課之初,我巧設如下情境:“各位好,我們朝陽旅游行社開發(fā)一條新鄭至內(nèi)蒙古的旅游專線,因為拓展業(yè)務的需求,特招小小導游員3名,如果您有意可參加我們馬上就要開始的面試活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介紹一下內(nèi)蒙古草原的迷人風光”。此語一出,群情激越,學習熱情高漲,學生一下子就被這個充滿了趣味挑戰(zhàn)的活動吸引住,開始回憶梳理上節(jié)課的知識,經(jīng)過加工再創(chuàng)造就成為他的導游詞,然后娓娓到來,這樣不僅復習了舊知,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競爭意識,把學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課堂上來,當然為了下個教學程序的需要,我只錄用1至2名導游員。

2、以趣促讀,以說助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習內(nèi)驅(qū)力將被極大地激發(fā)起來,產(chǎn)生極強的學習動機,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能夠表現(xiàn)出超常的勇氣、毅力和智慧,所以在學生意猶未盡之時,我趁熱打鐵,以“時間倉促,未完成招聘任務”為由,決定給學生準備時間進行第二次面試機會,不過這次將測試題目變?yōu)榻榻B內(nèi)蒙古風情,那些在第一輪面試失敗的同學會有一種絕處逢生之感,必將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其中。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協(xié)作的方式,在自讀自悟,小組交流,融合修整,激情介紹的過程中理解課文,了解內(nèi)蒙古的民族風情,讓學生在協(xié)作競爭的氛圍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感和成功的喜悅。

3、整合信息,體會深情。

至此,學生對課文已經(jīng)有了整體的認識,但他們所獲取的信息還處于游離狀態(tài),他們對于課文的理解還處于“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朦朧狀態(tài)。古人云:“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我將在此環(huán)節(jié)中巧設問題引導學生化零為整,體會深情,我會問“蒙古人民是在什么樣的日子里會這樣的表現(xiàn),學生一語道破是在歡迎貴賓時。讓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形式概括出作者一行在第2~5自然段中依次經(jīng)歷了什么?學生在我的引導下可能會概括為“熱情的遠迎,激情的相見,盛情的款待,深情的話別?!边@樣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課文著力表現(xiàn)的是蒙古同胞的熱情、淳樸以及蒙漢兩族人民的深情厚意,而對于“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理解則是水到渠成。

4、總結(jié)寫法,指導寫作。

在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寫作時筆墨過于分散,不能很好地圍繞所確立的中心組織材料,針對這種情況我特意這樣問:“你從哪些具體描寫中體會到蒙漢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說說你的理由。”學生動手劃,動口說,學生自己找,組內(nèi)議,全班談,進一步加深對“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斜陽”的理解,同時也讓學生逐步明白只有圍繞所確立的中心選材,組材,才能有力地表現(xiàn)中心。當然還可以借助一些表現(xiàn)手法,如本課所運用的比喻,擬人等修辭,使文章的語言顯得生動形象,鼓勵學生在自己的寫作實踐中去借鑒本課的寫作特點,逐步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5、以讀促解,升華情感。

要想讓學生把作者的認識轉(zhuǎn)化成自己的認識,把作者的感情轉(zhuǎn)化成自己的感情,就必須設法使學生的心態(tài)化入言語角色,同步進入語言所描繪的感情氛圍中,正是所謂的“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所以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讓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誦讀體現(xiàn)蒙漢兩族人民深情厚誼的句子和自己喜歡的句子,讓學生入情入景,以鞏固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升華學生的感情。

6、拓展視野,共享資料。

陶行知說:“教育孩子的奧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鑒于學生的認知能力,求知欲望和我們所處的信息環(huán)境特點,我在課前要求學生充分開采身邊的信息資源,搜集有關民族團結(jié)的資料,使學生探究的過程中分析,比較,選擇,培養(yǎng)了學生搜集事整合信息的能力,全班交流進一步拓展孩子的視野,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

當然,一堂好課的結(jié)束是課外閱讀的開始,我將鼓勵學生繼續(xù)搜集自己感興趣的與課文內(nèi)容有關的資料,以進一步擴大學生的視野。

至此,本節(jié)課的六個教學層次全部結(jié)束。

以上幾個方面是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的基本思路,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相信學生,正確估計學生,扶中有放,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獲取知識的過程中,通過自主控究,小組合作,最大限度地體會到學習的無限樂趣,成功的快感,及合作中競爭的妙處,不斷加強學生的自主意識,探究能力,協(xié)作能力。

六、板書設計:

深???????????????????????????深情的話別。

板書簡明完整直觀形象,梗概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使學生對課文的結(jié)構(gòu),表現(xiàn)的中心一目了然,不僅體現(xiàn)了教材的重、難點,而且有助于學生揣摩寫法。

七、新課程理念和誘思探究教學理論的體現(xiàn):

我設計本課的基本理念就是:“變教為誘,變學為思,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最大程度地獲得美的體驗”,這樣的理念也很好地體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如在讓學生介紹草原風光和民族風情時,設置小小導游員面試活動,創(chuàng)設了情景交融的氛圍,也形成了一個教學情意場,讓學生回歸生活,聯(lián)系實際,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

此外,在教學中實施賞識教育,運用贊賞性語言、眼神、神態(tài)和學生交流,達到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激勵效果。

再有,建立評價機制,體現(xiàn)“以學定教,教是為了學”的導向,把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xiàn)作為評價的主要內(nèi)容:小組互評,學生互評,合作探究中的行為表現(xiàn),參與熱情,情感體驗和創(chuàng)造性成果,使評價具有個性化,多元化,人文化的特點。

在教學實踐中,我切實地領悟到:贊可夫的話;教學方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心理需要,這種教學就會高度有效,”因此,我相信這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一定能使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自主學習,這是學生發(fā)展進而也是教學發(fā)展的根本。

草原一課說課稿篇十一

這是一堂氣氛熱烈的語文課,教學時,教師普遍感到要讓學生感悟到草原之美,并進一步把感受到的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是十分困難的,往往會出現(xiàn)教師反復引導,學生反應冷淡的冷清局面。

在教學過程中,重視了學生的讀。圖文結(jié)合逐段指導感情朗讀,邊讀邊想象畫面。形式多種多樣,反復讀,學生興趣高漲,感悟草原的美景。

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學生能夠用準確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了,教師正是捕捉了這一點,將學生發(fā)言時運用的準確優(yōu)美的語言一一寫在黑板上,書寫時還加上了簡潔而又富有激勵性的話語。這樣做,將學生的語言當作了課堂評價的資源,一方面使發(fā)言者得到充分肯定而深受鼓舞,一方面又激起了其他學生的競爭熱情。全班學生發(fā)言的積極性都被調(diào)動起來了。同時,板書的語言也是一種示范,能更充分地發(fā)揮師生交流的作用,又避免了小學生發(fā)言易重復的問題。于是,我們看到了一個個獨特的詞語從學生的口中迸發(fā)出來。

本教學片段中,學生的心始終處于被激活的狀態(tài),因而,課堂教學的推進就有了不竭的動力。

草原一課說課稿篇十二

吳老師本堂《草原人家》一課,許多地方值得我學習。

第一、本堂課吳老師有四次讓學生朗讀,有個體的讀,也有齊讀;有重點知識板塊的讀,也有補充材料的讀。通過朗讀的方式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也豐富了教學的手段。

第二、吳老師繼續(xù)堅持她一貫的“小組合作競賽法”,將重點(也是難點)知識通過這樣的方式開展教學并落實。比如:探究“馬賽人為什么要在赤道南北兩地不停地來回遷徙?”她結(jié)合課本知識提供“非洲地圖”和“非洲降水量柱狀圖”,有效的資料更有助于學生探討和解決問題。

第三、輔助資料使用的精準。課堂導入的環(huán)節(jié)使用了“水草心的博客”,一下子就吸引了全體學生包括聽課老師的注意力,很快就進入主題。還有像“非洲地形圖”“非洲氣候圖”“降水量柱狀圖”,在分析每個問題時運用的都很是到位。

我們一直都說課堂要“有效”,吳燕連老師這樣的課堂我覺得就是有效的課堂。

草原一課說課稿篇十三

《錫林郭勒大草原》一課描寫了我國內(nèi)蒙古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廣闊美麗和草原上歡騰的場面,表達了作者熱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學習這篇課文的主要目的是激發(fā)學生對我國草原的熱愛,同時體會課文從不同方面描寫草原特點的寫作方法,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展開合理想像,理解句子的意思。

通過聽王老師的課使我對課文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首先,草原的美麗不僅僅表現(xiàn)在它的廣闊,還體現(xiàn)在其自然景觀的無雕琢,藍天白云,大大小小清亮的湖水,湖水中閃爍的太陽的七彩光芒,綠色草原上盛開的各色野花,組成了一幅色彩艷麗的圖畫,作者在這部分的描寫中由遠及近,層層展示了草原的廣闊美麗。其次,草原上歡騰的場面是由動物無拘無束的活動,牧民們悠閑自在的生活狀態(tài)構(gòu)成的。課文中描寫的動物從天上飛的到地上跑的,進行著各自的活動互不干擾,小牧民神氣活現(xiàn)的歌唱著自己美好的生活。草原從靜態(tài)的廣闊美麗到動態(tài)的歡騰,展現(xiàn)了生動的生活氣息。

對課文的深入理解和整體把握使我站在了一個比較高的位置,在課堂教學中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收放自如。在教學中,我按照王老師的思路,在我們班上了一節(jié)。但是我又加入了更多的相關資料充實課文的內(nèi)容,如:課題“錫林郭勒”的意思;內(nèi)蒙古的地圖;草原上各種湖水、野花、動物活動的圖片等,我把這些資料制作成課件,在課上提供給學生,作為他們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依據(jù),并在學習野草時復習學習過的古詩《草》,在體會草原上牧民的生活時介紹蒙古族的民情生活,這些資料的融入極大的'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使他們對草原、對牧民的生活有了更多感性的認識,由于有了這些資料的鋪墊,學生在編寫歌詞時變得輕松、自如,不覺得沒話可寫。

結(jié)尾和小牧民一起歌唱,在歌聲中結(jié)束教學,使學生覺得意猶未盡。

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充滿了新意,在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都有體現(xiàn),在本課的學習過程中給我印象深刻的有這樣幾個例子:在總結(jié)草原廣闊美麗時,畢云瀚說:草原是美麗的,有一碧千里的野草,有清亮的湖水,有各種各樣的野花,組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有一些比較好的教學方法。

俗話說“興趣是的老師”,語文特級教師于漪說過:“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課文的環(huán)節(jié),一開課就要把學生牢牢的吸引住。教學開始我播放草原色彩艷麗的圖畫,草原上各種湖水、野花、動物活動的。圖片等,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感受到草原的廣闊,美麗,帶著這種感覺來從文字上來感受草原的廣闊,美麗。使學生眼中有圖,心中有話,并能激發(fā)學生想說,敢說,搶著說。

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的表達能力,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在體會草原上牧民的生活時介紹蒙古族的民情生活,這些資料的融入極大的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使他們對草原、對牧民的生活有了更多感性的認識,由于有了這些資料的鋪墊,學生很快理解草原是個歡騰的世界,能說出有哪些動物在活動,對草原的喜愛不言而喻。結(jié)尾和小牧民一起歌唱,在歌聲結(jié)束教學,使學生覺得意猶未盡。

整堂課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充滿了新意,在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都有體現(xiàn)。學生自讀自悟,介紹大草原的美麗、廣闊、歡騰,品味其中的重點詞句。孩子們抓住“清亮、一洼洼”感受湖水的清透;通過“開滿”“各種各樣”“清香”等詞感受野花的多、美、香。抓住“一直”“鋪向”來理解草原的廣闊。

學生有了初步的感受還不夠,若要親身感受草原的景色就要披文入境、發(fā)揮想像。在學習野草這部分內(nèi)容時,學生們通過抓住“滿眼綠色”想到草很多,我問“假如此時你站在草原上,放眼望去,展現(xiàn)在你眼前的是一幅怎樣的畫面昵?”學生說“野草很多,很多,到處都是綠綠的青草,真漂亮!我又繼續(xù)引發(fā)學生想像那綠綠的青草一直鋪向遠方,都鋪到了哪里?學生答:“山嶺上,深谷里,平原上,很遠很遠的地方,望不到邊”。

此時,我出示了一張圖片,說“那青青的野草一直鋪向遠方,仿佛與藍藍的天空連在了一起,多遼遠??!”這張圖片及教師的語言給了學生視覺和聽覺上的沖擊,此時再讓學生朗讀則讀出了草原的廣闊與美麗。

在學習湖水這部分內(nèi)容時,讓學生感受到湖水的神奇是難點,我用兩組句子進行對比,讓學生談有什么不同感受:

1、草灘上嵌著清亮的湖水。

2、高低不平的草灘上嵌著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陽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話故事里的寶鏡一樣。學生體會到了第二個句子不僅寫出了湖水清透干凈,還寫出了湖水很多,但學生并沒有感受到湖水的神奇。于是,我請大家輕輕把眼睛閉上,我來描述這樣的設計不僅讓學生感受到草原湖水的神奇美麗,又突破了難點,發(fā)展了學生的語言。

當然,課堂教學是難以完美的,本教學還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需要改進:

1、教師語言的感染力不夠,導致有部分學生發(fā)言不積極。

2、在介紹歡騰的草原這一節(jié),沒有更深的理解“歡騰”的世界。

草原一課說課稿篇十四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藝術”是新一輪課程改革中一門較為綜合性的課程,它集音樂、美術、舞蹈等藝術表達形式為一體,集中地對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和藝術表現(xiàn)能力進行有機地熏陶和訓練,在課程改革中具有較為特殊的地位。

《來自草原的故事》是教科版小學藝術教材第六冊第七單元《民族樂器的傳說》中的一個課題。

一堂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教學內(nèi)容的研究和把握,依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所確定的總的教學思路、教學定位的反映和教學效果的體現(xiàn),包括對結(jié)果的預測和對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識制,以及在達成過程中的體現(xiàn)。

因此,我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第一,學生在聽《馬頭琴的傳說》的過程中,認識和了解蒙古族的樂器——馬頭琴,結(jié)合欣賞馬頭琴的樂曲及蒙古族的民歌與風光,了解蒙古族人民的風俗、傳說、樂器及各種藝術形式。

第二,通過欣賞歌曲、樂曲及其他一些活動,使學生對馬頭琴的造型、材料、音色特點有深刻的認識。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透過馬頭琴藝術了解蒙古族的音樂藝術精華。

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達成課堂教學的時效性呢?下面,我說說教法和學法。

1、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學習情境。

2、讓學生搜集圖文資料、欣賞歌曲樂曲、聽辨樂器音色,使學生在視覺、聽覺、感覺等多方面了解蒙古族和馬頭琴。

3、根據(jù)三年級學生的特點,用故事、律動、音樂、表演等形式讓學生了解蒙古族,并以此來提高他們的藝術表現(xiàn)力。

4、制作教學課件,課件包括音樂、圖片、歌曲、風光短片等內(nèi)容,有利于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

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以及小學藝術學科特點,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認識水平,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識馬頭琴。

1、播放蒙古大草原的風光短片,了解蒙古族。

2、觀察馬頭琴的圖片,了解結(jié)構(gòu)特點。

3、聽音樂故事《馬頭琴的傳說》。

4、聽辨馬頭琴演奏的樂曲和二胡演奏的樂曲。

(二)、學唱歌曲,感受音樂。

1、區(qū)辨馬頭琴圖片。

2、學唱民歌《嘎達梅林》。

(三)、欣賞舞蹈、模仿表演。

1、認識游牧民族的蒙古包。

2、學蒙古族舞蹈。

(四)、師生互動、載歌載舞。

師生共同跳起蒙古舞,在馬頭琴的音樂聲中結(jié)束本課。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將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想方設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融形、聲、畫為一體的優(yōu)美教學情境,啟發(fā)鼓勵學生思考探索,大膽表現(xiàn)。努力營造民主、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引導他們在親身體驗中探求新知、體驗邁向成功的歡樂,以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讓他們學得興趣盎然。

以上是我不太成熟的教學構(gòu)思與設想,敬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草原一課說課稿篇十五

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內(nèi)蒙古民歌音調(diào)為素材創(chuàng)作的兒童歌曲。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動的節(jié)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動感,表現(xiàn)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時的喜悅心情。

歌曲為2/4拍,五聲羽調(diào)式,為擴充了的一段體結(jié)構(gòu)。四個樂句的句尾和句首基本采用了八度跳進,表現(xiàn)了小牧民手擎羊鞭、快樂歡唱的形象。第三樂句在節(jié)奏上作了變化,八分休止符的運用,盡情地抒發(fā)了對美麗的家鄉(xiāng)的贊美之情。歌曲的襯腔“啊哈嗬”是該曲的擴充部分。舒展的節(jié)奏、富有動力感的旋律,表現(xiàn)了小牧民豪放的性格和放牧時的愉快心情。最后重復了第四樂句的曲調(diào),天真活潑、自豪的情感表達了草原兒童對自己家鄉(xiāng)和甜美生活的贊美。

(二)目標確定及分析。

根據(jù)新課標和我對教材的理解,結(jié)合中低年級學生好奇、好動、模仿能力強及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實踐的能力增強的實際水平,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出發(fā),我將本課的目標定為以下三個:

1、認知目標:學習歌曲《我是草原上的小牧民》,能用歡快、自豪的聲音演唱歌曲。

2、能力目標: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為歌曲伴奏等音樂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表現(xiàn)力、合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學唱《我是草原小牧民》等相關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熱愛家鄉(xiāng)的品質(zhì)。

(三)重難點確定及分析。

1、重點:音樂教學的過程,應該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積極、主動的體驗與感悟音樂的過程,葉圣陶先生說過:“教師之教,不在于全盤授予,而在于相機誘導,必令生運其才志、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增、乃為善教也。”為此,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通過唱、舞、奏、創(chuàng)等音樂實踐,感受內(nèi)蒙古歌舞的民族風格。

2、難點:教學難點則是歌曲節(jié)奏較密集,學生演唱有一定難度。

鈴、教學課件、教學光盤、范唱磁帶等。

讓學生得到生動活潑的發(fā)展,我遵循音樂教學的基本理念,精心組織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努力為學生享受音樂、表現(xiàn)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提供機會。我的基本策略是,以“唱”為本,把“情”貫穿始終,尊重學生的獨特的情感與創(chuàng)造體驗,將現(xiàn)代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有機結(jié)合起來,同時將充分發(fā)揮評價的積極作用,努力使每個學生具有自信心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這將體現(xiàn)在我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師生的每一次評價、課堂的每一處聲響。教師致力于創(chuàng)設一種親、助、樂的人際情景,努力構(gòu)建一個自主、民主、寬松、和諧、愉快、互助的真情空間。

我設計了如下四個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

2、學習歌曲,培養(yǎng)興趣。

3、體驗創(chuàng)新,激發(fā)熱情。

4、課后延伸,資源共享,今天我重點介紹第1、3個環(huán)節(jié)。請跟我一同走進教學過程進行策略分析,在這里,將呈現(xiàn)我的教法和學法指導。

(一)激趣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

聆聽著熟悉的旋律《草原就是我的家》,舞動著優(yōu)美的姿勢,進入教室,師生一起進行三拍拉手舞蹈,讓學生一進教室就融入民主、和諧的氛圍中,這樣的情景引入,達到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的良好效果,無疑是師生間情感共鳴的第一個音符,音樂停止,師說道:現(xiàn)在老師給你們表演一段舞蹈,請你們猜猜是哪個民族的舞蹈?這樣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給激發(fā)出來了,回答后趁勢對他們說:你們想不想學?這時同學們的情緒又一次地高漲了起來。接下來跟師學動作然后配上音樂一起跳。這樣讓學生帶著愉悅的心情去感受內(nèi)蒙古歌舞的音樂風格,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還利用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進行趣味發(fā)聲,師由遠到近模擬馬蹄聲讓他們聽聽這是什么聲音?隨后請大家隨音階從低到高來模仿,這種形式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還為后面的的歌曲教學及上好本節(jié)課做好了鋪墊。

(二)學習歌曲培養(yǎng)興趣。

牳據(jù)大綱要求,我將繼續(xù)采用聽唱法學習歌曲,我安排了聆聽錄音范唱、生隨琴模唱、隨錄音演唱、歌曲接龍(分角色)等幾個小環(huán)節(jié)學唱歌曲,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我讓學生多次聆聽并在輕聲跟唱歌曲的教學方法下,他們對本首歌曲的節(jié)奏就自然掌握了,教師抓住全曲中的靈魂句“草兒青青羊兒肥,美在心里喜在心”進行渲染,讓同學們切實的從歌曲中感受到祖國山河的魅力,從而激發(fā)同學們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無疑是師生間,同學間融洽互助學習,情感共鳴的第一個音符,達到作者的德育目的。

(三)體驗創(chuàng)新,激發(fā)熱情。

音樂創(chuàng)造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創(chuàng)造”是發(fā)揮學生想象力和思維潛能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生積累音樂創(chuàng)作經(jīng)驗和發(fā)掘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過程和手段,對于培養(yǎng)具有實踐能力的創(chuàng)造性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接下來把學生分為三組:舞蹈組、唱歌組、伴奏組進行分組訓練,其中伴奏組分別用四分節(jié)奏和八分節(jié)奏進行伴奏。

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到學生中間一同排練,并進行指導。

然后師引導:大家唱起來、跳起來、舞起來把!這時教室里有唱、有跳、有敲……。

建構(gòu)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景、協(xié)作、會話、意義建構(gòu),”是學習環(huán)境中的四大要素,“情景、協(xié)作”對學習成功至關重要,所以我將充分利用多媒體和學生的角色扮演,盡可能營造逼真的學習情景,組織學生通過合作來再現(xiàn)歌曲形象,對歌曲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

師生一起跟錄音表演,將課堂推向高潮,學生的情感體驗,體態(tài)語言,聲音表現(xiàn)水乳交融,師生情感相互碰撞,實現(xiàn)課我合一。這樣氣氛還愁表現(xiàn)不好歌曲歡快的情緒和小牧民喜悅的心情嗎?這樣的氛圍學生不僅學好歌曲,心中對人生和生活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也會由然而生。

(四)課后延伸,資源共享。

課堂也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渠道,我在教學本課后,就給學生留下了一個廣闊的空間:課后可以發(fā)展特長;推薦欣賞;收集圖片文字資料了解多元文化及各地風土人情;在下一節(jié)的課堂交流中實現(xiàn)資源交流共享。這樣富有彈性的設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使音樂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這正是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教師要為兒童成為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提供養(yǎng)料和機會。

總結(jié)以上過程和策略,我認為我的教學特色是:

1、面向全體學生突出學科特點。

2、創(chuàng)造合作互動尊重獨特體驗。

3、運用現(xiàn)代手段打破時空限制。

4、實現(xiàn)學科整合了解多元文化。

以上設計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在此,請各位領導和同行們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草原一課說課稿篇十六

各位領導、老師:

您們好!下面我將《草原》一課的教學設計向大家做一匯報。這是一篇敘事散文,著重記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nèi)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

1 、使學生了解祖國的內(nèi)蒙古大草原景色美麗,感受到兄弟民族之間的深情厚意。

2 、領悟課文具體描寫景物的一些方法。

3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指導學生背誦第一自然段。

4 、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教學重點:體會蒙漢人民之間的深情厚意。

難點:體會草原不僅一碧千里,而且生氣勃勃。

1、 圍繞教學重點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 我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話中的“何忍別”作為教學的突破口,把體會草原一碧千里、生氣勃勃的美景與感悟蒙漢之間的深情厚意有機的結(jié)合起來,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以避免逐段逐句的煩瑣分析。

2、 精選教學策略,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學習“天涯碧草”這部分內(nèi)容時,我力求通過多層次的讀,引導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審美樂趣。首先引導學生抓住“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边@個重點句自讀課文,初步感悟語言;然后通過同學交流、看古今草原的對比圖片、教師導讀、配合風光片段和音樂朗讀等手段深化感悟,欣賞品味語言;最后在練習背誦的過程中增加積累,發(fā)展語感。

3、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培養(yǎng)語文綜合能力。文中的敘事部分是教學的重點, 在“讀、畫、批”的自學基礎上開展小組學習。四位成員共同選擇適合本組的、能最大限度的表現(xiàn)蒙漢情深的匯報方法,如感情讀、抓重點詞句說、講故事、想像描述等等,而且學生還可以邊說邊播放老師準備好的課件或展示自己搜集的資料以增強匯報效果。小組成員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鍛煉了語文綜合能力。

4、使用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體現(xiàn)教學手段的最優(yōu)化。 體會草原不僅一碧千里,而且生氣勃勃是本課的難點,為此我制作了課件,通過解放前草原的荒涼景象與解放后六畜興旺的繁榮景象做比較,通過觀看草原風光片段,通過配樂朗讀,學生如同置身于草原之中,一種愉悅的、對草原的熱愛之情在學生心底油然而生。

5、自己選擇作業(yè),加強課內(nèi)外聯(lián)系。在布置作業(yè)時,我力求體現(xiàn)課內(nèi)外結(jié)合。必做作業(yè)是根據(jù)教材要求制定的,主要涉及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選做作業(yè)是根據(jù)教材的題材、體裁等方面向課外延伸,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做,使他們 “得法于課內(nèi),收益于課外”! 以上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不妥之處,敬請指正。

草原一課說課稿篇十七

各位老師:

上午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nèi)容是小學藝術教材三年級第七單元《民族樂器的傳說》,本單元含“來自草原的故事”、“瑤家敲起郭咚郭”、“葉笛聲聲”三個課題,教材旨在通過讓學生從了解幾種較有特色的民族樂器,進而去了解這些更有特色的民族,從而引導學生從藝術的角度感受和體驗少數(shù)民族富有特色的藝術。下面我主要針對“來自草原的故事”這一課題談談自己的教學設想。

本課選取我國蒙古組的民族樂器馬頭琴,以民間傳說故事引起學生興趣,講述樂器的來歷,欣賞馬頭琴演奏的樂曲。使學生對馬頭琴這一少數(shù)民族樂器、樂曲,從形象、聲音到發(fā)展過程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和了解。

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及特點,結(jié)合學生實際情況,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第一,學生在聽《馬頭琴的傳說》的過程中,認識和了解蒙古組的樂器——馬頭琴,結(jié)合欣賞馬頭琴的樂曲及蒙古族的民歌與風光,了解蒙古族人民的風俗、傳說、樂器及各種藝術形式。第二,通過欣賞歌曲、樂曲及其他一些活動,使學生對馬頭琴的造型、材料、音色特點有深刻的認識。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透過馬頭琴藝術了解蒙古族的音樂藝術精華。

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某些少數(shù)民族已經(jīng)有所了解和認識,但較為模糊,甚至會產(chǎn)生混淆。我通過讓學生搜集圖文資料、欣賞歌曲樂曲、聽辨樂器音色,使學生在視覺、聽覺、感覺等多方面學習了解蒙古族和馬頭琴。根據(jù)三年級學生好動樂演的特點,我用故事、律動、表演等學生喜歡又容易接受的形式來讓他們走進蒙古族,了解蒙古族,并以此來提高他們的藝術表現(xiàn)力。

在認知規(guī)律中,低年級學生以感性思維為特征,而進入中年級的三年級,在感性基礎上會稍稍增加一些理性的色彩,因此,我在本課中設計了這樣一些認知活動,讓學生通過聽辨多種樂器的聲音,和辨別多種樂器的圖片,從聽覺和視覺兩個角度去感知馬頭琴;通過交流各自搜集來的關于馬頭琴和蒙古族的資料,讓學生課前就去接觸了解有關內(nèi)容,使得學習更深入、更有針對性;通過欣賞馬頭琴樂曲和蒙古族歌曲使學生對蒙古族音樂特色有進一步的了解。

為了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我讓學生課前去搜集一些關于蒙古族的資料,可以是故事、傳說、風俗、音樂等等,我也制作了教學課件,課件包括音樂、圖片、歌曲、風光短片等內(nèi)容,有利于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并使得整個教學過程更有聲有色,教學結(jié)構(gòu)更為嚴謹,教學環(huán)節(jié)更為緊湊,教學效果更為突出。

根據(jù)本課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我設計了“馬頭琴的傳說”、“草原上的歌聲”和“馬背上的民族”三大版塊的學習活動。

首先是第一板塊:馬頭琴的傳說。

我用大屏幕播放一段描寫蒙古大草原的風光短片,并以馬頭琴音樂為背景音樂。然后問學生: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從而引出蒙古族代表樂器——馬頭琴。接著讓學生互相交流課前各自搜查到的相關資料,然后一起聆聽以馬頭琴演奏為北京音樂的故事《馬頭琴的傳說》。媒體出示馬頭琴的圖片,邊聽邊觀察馬頭琴的外形結(jié)構(gòu)特點。(馬頭琴是蒙古族特有的拉弦樂器,他的音箱是梯形的,兩面蒙著馬皮、牛皮或羊皮,以琴頭似馬頭而得名,用兩根弦拉奏。)。

聽辨兩首樂曲的片段,分別是馬頭琴演奏的樂曲和二胡演奏的樂曲,從比較識別中進一步感受馬頭琴的獨特音色。讓學生通過聽、辨、說多種方式對馬頭琴的音色特點感受更加深刻。(馬頭琴的聲音低回婉轉(zhuǎn),深情動人,好似馬兒在向主人傾訴……)。

接著是第二板塊:草原上的歌聲。

媒體畫面出示多種樂器的圖片,讓學生很快找出馬頭琴。然后我深情地說:在綠色的草原上,生活著勤勞的蒙古族,馬頭琴的背后藏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你知道嘎達梅林的故事嗎?(請學生簡述故事)。

播放蒙古民歌《嘎達梅林》,聽時出示卡片歡快、憂傷;熱情、沉靜。聽完后讓學生根據(jù)感受到樂曲情緒做出選擇。然后讓學生輕聲跟唱,先唱會歌曲后再唱唱樂譜,說說哪個音出現(xiàn)得最多,了解小調(diào)歌曲的調(diào)式特點。

最后是第三板塊:馬背上的民族。

蒙古族人民勤勞勇敢,他們生活在廣闊的大草原上,他們是游牧民族,沒有固定的居住地點,哪里有青草,就在哪里居住,因此他們的房子是可以移動的蒙古包。(媒體出示蒙古包)因此蒙古族還被大家稱作“馬背上的民族”。在蒙古族舞蹈中也常常有騎馬的動作,他們的服裝也都是為了方便騎馬而設計的,如穿的鞋子是馬靴。

欣賞蒙古族的舞蹈,體會夸張而強烈的動作和節(jié)奏。讓學生看后說說感受,然后再請大家分組來模仿其中的動作表演,大家給予評價。

通過以上三個板塊的學習,同學們對蒙古族和馬頭琴應該有了深刻的認識,這時,畫面停留在遼闊無邊的大草原,并配以馬頭琴的背景音樂,老師課堂小結(jié):今天我們學習了……讓我們記住這偉大的民族、動人的歌舞和美妙的音樂吧!以求收到意猶未盡、回味無窮的藝術效果。

以上是我對《來自草原的故事》一課的教學構(gòu)思與設想,在實際教學中也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新問題或一些即時的場景,我會盡量發(fā)揮教學機智,處理、把握好,如果處理得好,那將會是本課教學過程中獨具特色的亮點,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也會更加記憶深刻,本課教學任務也能完成得更加出色。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草原一課說課稿篇十八

音樂教育有著與其他學科不同的教學方法。主要體現(xiàn)為:從感性入手,采用體驗的方式,以情動人,以美感人,重視教育的潛效應。

《草原放牧》是琵琶協(xié)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中的一段音樂。琵琶協(xié)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與鋼琴協(xié)奏曲《黃河》、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祝》并稱為我國的三大協(xié)奏曲。琵琶協(xié)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是依據(jù)動畫片《草原英雄小姐妹》中的主題歌《草原贊歌》編創(chuàng)而來的。本課欣賞的《草原放牧》這段音樂表現(xiàn)了龍梅和玉榮這對小姐妹歡樂放牧的情景。新的時期重溫英雄小姐妹的事跡對促進當代兒童思想道德素質(zhì)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根據(jù)本課的特點,結(jié)合音樂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我設計教學目標如下:

1、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對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興趣,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2、知識目標:使學生能夠正確理解樂曲的情緒、情感及表現(xiàn)內(nèi)容,初步了解民族樂器——琵琶。

3、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想象力和音樂感知能力。

教學重點:

本課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對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興趣,發(fā)展學生的音樂想象力、感知力和音樂鑒賞能力。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樂曲的情緒、情感及所塑音樂形象。

(一)歡樂舞蹈滲透主題。

教學活動伊始,我設計了以電影《草原英雄小姐妹》主題歌《草原贊歌》為伴奏的一段簡單的蒙古族舞蹈,與同學們一起歡樂舞蹈,同時利用心理學無意注意的原理,滲透主題,加深學生對主旋的注意。

(二)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主題。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教育方式的創(chuàng)新,追求一種無權(quán)威的學習機制,追求一種自由、和諧、雙向交流的教學分為。我首先將感情的紐帶拋給學生,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形勢了解了蒙古族的風土人情,既體現(xiàn)了學科綜合的基本理念,又為教學營造出了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在同學們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描述完草原之后我說:同學們想一想,藍天白云下,羊群如同碧空中流動的白云;馬群好似綠浪中奔騰的浪花;乳白色的蒙古包猶如撒落在翡翠盤中的珍珠。放眼望去,天地相連、渾然一體,仿佛一伸手就能觸摸到那潔白的云朵。同學們,你們想不想馬上走進這美麗的大草原?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領略這迷人的草原風光。

我以詩化的語言配上優(yōu)美的多媒體課件和無伴奏合唱《牧歌》的背景音樂,為教學創(chuàng)設了情境,使學生仿佛真的置身于美麗的草原之中。

(三)強化體驗深入主題。

在欣賞音樂時,為解決本課難點,強化學生對音樂的體驗,有效幫助學生理解樂曲的情緒、情感和所塑音樂形象,我選擇了協(xié)奏曲中的另一段音樂《與暴風雪搏斗》和本課音樂《草原放牧》對比欣賞的方法?!恫菰拍痢愤@段音樂:節(jié)奏輕快活潑,具有舞蹈性,表現(xiàn)了兩姐妹在草原放牧歡歌跳舞、天真爛漫的快樂情景;《與暴風雪博斗》:用琵琶模擬風雪聲,主旋律若隱若現(xiàn),表現(xiàn)了兩姐妹為保護羊群,不畏嚴寒,與風雪博斗的情景。音樂的非語義性和不確定性為學生的不同想象與聯(lián)想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為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想象能力和音樂感知能力,我首先讓學生自己感受音樂塑造的形象,暢所欲言。這時我適時引出《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然后再度欣賞《草原放牧》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對音樂形象的正確理解。情緒、情感截然不同的兩段音樂,有效幫助學生理解了樂曲的情緒、情感和所塑音樂形象。在音樂欣賞過程中,我牢牢把握情感這條主線,積極引導學生對所聽音樂做出反應如:語言反應(描述自己對音樂的感受);身體反應(運用動作表現(xiàn)音樂);歌唱反應(模唱樂曲的主題旋律)等。通過音樂情緒與情感的這種特質(zhì),不斷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升學生的情感強度,使人的情緒、情感同音樂的情緒、情感和諧地溝通與交流。

(四)開闊視野拓展主題。

弘揚民族音樂是音樂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通過欣賞琵琶協(xié)奏曲《草原放牧》和琵琶獨奏《草原放牧》使學生對民族樂器琵琶的音色有了一定的了解。通過親眼看琵琶、親手摸琵琶、親自彈撥琵琶,使學生對琵琶這一古老的民族樂器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欣賞《女子十二樂坊》的表演激起了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熱情,使他們對民族音樂產(chǎn)生了熱愛之情乃至對中華民族的熱愛之情。

隨著音樂的流動,學生的興趣在體驗中得到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在體驗中得到發(fā)展;學生的情感在體驗中得到升華。我想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可以說為學生終身熱愛音樂、學習音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2292063.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