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備課的重要工具,有助于教師更好地把握教學進度。教案的編寫需要注意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解決方案。教案是教師為了達到教學目標而制定的一份詳細計劃,它可以幫助教師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步驟,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知識基礎,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設置合適的學習活動。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自制蠟燭教案篇一
1、整體閱讀課文,能夠感知課文內容,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2、通過閱讀文本,能夠了解課文中的人物形象,以及通過人物形象,作品寄予的作者的情感。
3、揣摩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領會作品中語言的深刻含義,培養(yǎng)學生的確良語言感受能力。
1、通過閱讀文本,能夠了解課文中的人物形象,以及通過人物形象,作品寄予的作者的情感。
2、揣摩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領會作品中語言的深刻含義,培養(yǎng)學生的確良語言感受能力。
1、通過閱讀文本,能夠了解課文中的人物形象,以及通過人物形象,作品寄予的作者的情感。
2、揣摩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領會作品中語言的深刻含義,培養(yǎng)學生的確良語言感受能力。
本文教學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根據文本內容,推測課文所寫作的時代背景,猜測作者的身份。
2、整體閱讀課文,能夠感知課文內容,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3、通過閱讀文本,能夠了解課文中的人物形象,以及通過人物形象,作品寄予的作者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整體閱讀課文,能夠感知課文內容,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2、通過閱讀文本,能夠了解課文中的人物形象,以及通過人物形象,作品寄予的作者的情感。
〖教學難點
通過閱讀文本,能夠了解課文中的人物形象,以及通過人物形象,作品寄予的作者的情感。
〖主要教學內容與步驟
1、速讀課文,然后說說課文是以何場戰(zhàn)爭為背景來加以描寫的?請找出文章中能夠反映時代背景的語句。
(這是一篇戰(zhàn)地通訊。1944年,蘇聯紅軍進行戰(zhàn)略反攻,分別從南北兩側驅逐法西斯德軍。西蒙諾夫作為隨軍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收集到了這則感人肺腑的故事。這則故事選自散文特寫集《從黑海到巴倫支?!贰R髮W生找出相應的語句加以詮釋 。)
2、根據課文內容,猜測作者是何種身份的人?說出相應的理由。
引導學生介紹課文作者:
西蒙諾夫,蘇聯俄羅斯作家。生于軍官家庭。1934年開始寫作。1938年畢業(yè)于高爾基文學院。曾任《文學報》主編、《新世界》雜志編委、《文學俄羅斯》報編委等職。1939年任軍事記者,以后一直從事戰(zhàn)爭題材的創(chuàng)作。劇本《我城一少年》(1941)表達了蘇聯人民對即將來臨的戰(zhàn)爭的必勝信心,長篇小說《日日夜夜》(1943~1944),描寫了蘇紅軍在保衛(wèi)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中的英勇事跡。戰(zhàn)爭后期,曾隨軍經過東歐各國,直至柏林,寫有特寫和短篇故事集《從黑海到巴倫支?!?4卷)。戰(zhàn)后曾到過美國,寫有劇本《俄羅斯問題》(1946),該劇本揭露了美國統(tǒng)治集團發(fā)動新戰(zhàn)爭的企圖。還發(fā)表有詩集《友與敵》。《我城一少年》《俄羅斯人》《日日夜夜》《俄羅斯問題》《友與敵》均獲得斯大林獎金。
西蒙諾夫曾于1949年10月訪問我國。1950年出版《戰(zhàn)斗的中國》一書,描寫了中國人民進行的解放戰(zhàn)爭。1957年至1971年發(fā)表《生者與死者》三部曲獲1974年列寧獎金。
3、速讀課文,復述課文,然后再用一句話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引導學生復述課文內容,然后交流并討論。
4、根據課文內容,然后結合具體的內容,分析作品中的老婦人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老婦人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蠟燭出來說明了什么。并說說這個人物形象身上寄托著作者怎樣的感情。
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明確老婦人的性格特征與刻畫此人物形象的意義。
5、小結本課時教學:
布置思考題:作品中如何刻畫老婦人這個人物形象的?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閱讀文本,在了解課文中的人物形象的基礎上,把握作品寄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學習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2、揣摩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領會作品中語言的深刻含義,培養(yǎng)學生的確良語言感受能力。
〖教學重點
1、閱讀文本,在了解課文中的人物形象的基礎上,把握作品寄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學習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2、揣摩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領會作品中語言的深刻含義,培養(yǎng)學生的確良語言感受能力。
〖教學難點
1、閱讀文本,在了解課文中的人物形象的基礎上,把握作品寄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學習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2、揣摩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領會作品中語言的深刻含義,培養(yǎng)學生的確良語言感受能力。
〖主要教學內容與步驟
1、復習導入。
2、再讀課文,找出課文中刻畫老婦人的細節(jié)描寫之處,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找出相應的內容,然后交流這樣寫的好處。
3、再找出刻畫老婦人所用的描寫方法:
引導學生進行心理活動、語言等方面的描寫,交流評價,看誰寫的最為妥貼。
4、引導討論:
作品中反復描寫戰(zhàn)爭的場面,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文章中的蠟燭除了實指蠟燭外,還有沒有其他深刻的含義?
這篇戰(zhàn)地通訊非常感人,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這樣的藝術效果是怎樣產生的?
討論后引導學生進行交流。
5、小結課文教學,布置作業(yè):
課后閱讀《生死攸關的燭光》(見自讀課本)。
自制蠟燭教案篇二
內容預覽:
3蠟燭。
西蒙諾夫。
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感受反法西斯陣營的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
2.體會本文真摯感人的語言。
(二)能力目標:
透過行為領悟人性的本質。
(三)德育目標:
讓學生體會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體會真情,領悟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
教學方法:朗讀法、引導法。
教具準備:錄音機、投影儀。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整體感知。
1.作者簡介及背景。
主旨:一首贊美詩。一曲頌歌。贊美反法西斯同盟國各國戰(zhàn)斗的友誼。謳歌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紅軍的深厚感情。
3.我們今天,不是討論人物、事件的感人上,而是他感人的程度如何?
1)環(huán)境危險,炮火連天--想到老婦人不顧生死。
2)年老體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婦人力量的源泉。
3)保護遺體--想到老婦人對烈士的感情。
4)燭光閃爍--想到老婦人奉獻的精神。
4.那么,這里的燭光,又有什么特殊的象征意義?
1)紅軍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的哀思。
3)兩國人民戰(zhàn)斗情誼的象征。
5.最后兩句話是什么意思?
結尾兩句話謳歌南斯拉夫母親對蘇聯紅軍烈士最崇高最熱烈最誠摯的感情。這種感情不分國界,情同母子。這種感情建立在正義的反侵略的基礎上,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
6.總結老婦人的形象。
1)老婦人飽受德法西斯強盜侵略之苦,她對侵略者滿懷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他對蘇聯紅軍滿懷敬意。
2)年輕的紅軍戰(zhàn)士犧牲在南斯拉夫的國土上,他無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獻自己的愛戴和敬意。
3)他為紅軍戰(zhàn)士的英雄氣概所激勵變得無所畏懼,她進入了一種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艱難,安葬烈士。
4)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寶貴的生命,她為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心愛的寶物,把結婚的喜燭點在烈士的墳頭,并徹夜守在墳頭,陪伴烈士的英靈,表現出深沉而強烈的母親般的愛。
7.這是一篇戰(zhàn)地通訊,但是其中主要是記敘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嗎?
8.你還能舉出像老婦人這樣的例子嗎?
三、教師小結。
文章中的南斯拉夫老婦人不顧生死,不顧年老體衰,滿懷愛意地埋葬蘇聯紅軍烈士的遺體,這種感情,達到了跨越國界,母子情深的境界,使我們每一個人的思想都得到升華。希望同學們都能體會這種美好的感情。
四、課后練習:1)課后練習二。2)課后練習三。
五、布置作業(yè)。
把你設想的老婦人的心理寫下來,整理到練習本上,并且用上研讀與練習中的字詞,300字左右即可。
六、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學習本課時,我讓學生復述課文,在復述中把握記敘文的要素。逐步提高學生閱讀記敘文的能力。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抓住老婦人的形象分析。更深層次的體會人物感情。理解文章主題。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自制蠟燭教案篇三
1、整體閱讀課文,能夠感知課文內容,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2、通過閱讀文本,能夠了解課文中的人物形象,以及通過人物形象,作品寄予的作者的情感。
3、揣摩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領會作品中語言的深刻含義,培養(yǎng)學生的確良語言感受能力。
教學重點。
1、通過閱讀文本,能夠了解課文中的人物形象,以及通過人物形象,作品寄予的作者的情感。
2、揣摩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領會作品中語言的深刻含義,培養(yǎng)學生的確良語言感受能力。
教學難點。
1、通過閱讀文本,能夠了解課文中的人物形象,以及通過人物形象,作品寄予的作者的情感。
2、揣摩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領會作品中語言的深刻含義,培養(yǎng)學生的確良語言感受能力。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1、引導學生根據文本內容,推測課文所寫作的時代背景,猜測作者的身份。
2、整體閱讀課文,能夠感知課文內容,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3、通過閱讀文本,能夠了解課文中的人物形象,以及通過人物形象,作品寄予的作者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整體閱讀課文,能夠感知課文內容,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2、通過閱讀文本,能夠了解課文中的人物形象,以及通過人物形象,作品寄予的作者的情感。
教學難點。
通過閱讀文本,能夠了解課文中的人物形象,以及通過人物形象,作品寄予的作者的情感。
教學過程。
1、速讀課文,然后說說課文是以何場戰(zhàn)爭為背景來加以描寫的?請找出文章中能夠反映時代背景的語句。
(這是一篇戰(zhàn)地通訊。1944年,蘇聯紅軍進行戰(zhàn)略反攻,分別從南北兩側驅逐法西斯德軍。西蒙諾夫作為隨軍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收集到了這則感人肺腑的故事。這則故事選自散文特寫集《從黑海到巴倫支?!?。要求學生找出相應的語句加以詮釋。)。
2、根據課文內容,猜測作者是何種身份的人?說出相應的理由。
引導學生介紹課文作者:
西蒙諾夫,蘇聯俄羅斯作家。生于軍官家庭。1934年開始寫作。1938年畢業(yè)于高爾基文學院。曾任《文學報》主編、《新世界》雜志編委、《文學俄羅斯》報編委等職。1939年任軍事記者,以后一直從事戰(zhàn)爭題材的創(chuàng)作。劇本《我城一少年》表達了蘇聯人民對即將來臨的戰(zhàn)爭的必勝信心,長篇小說《日日夜夜》,描寫了蘇紅軍在保衛(wèi)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中的英勇事跡。戰(zhàn)爭后期,曾隨軍經過東歐各國,直至柏林,寫有特寫和短篇故事集《從黑海到巴倫支?!罚?卷)。戰(zhàn)后曾到過美國,寫有劇本《俄羅斯問題》,該劇本揭露了美國統(tǒng)治集團發(fā)動新戰(zhàn)爭的企圖。還發(fā)表有詩集《友與敵》?!段页且簧倌辍贰抖砹_斯人》《日日夜夜》《俄羅斯問題》《友與敵》均獲得斯大林獎金。
西蒙諾夫曾于1949年10月訪問我國。1950年出版《戰(zhàn)斗的中國》一書,描寫了中國人民進行的解放戰(zhàn)爭。1957年至1971年發(fā)表《生者與死者》三部曲獲1974年列寧獎金。
3、速讀課文,復述課文,然后再用一句話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引導學生復述課文內容,然后交流并討論。
4、根據課文內容,然后結合具體的內容,分析作品中的老婦人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老婦人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蠟燭出來說明了什么。并說說這個人物形象身上寄托著作者怎樣的感情。
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明確老婦人的性格特征與刻畫此人物形象的意義。
第二課時。
1、閱讀文本,在了解課文中的人物形象的基礎上,把握作品寄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學習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2、揣摩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領會作品中語言的深刻含義,培養(yǎng)學生的確良語言感受能力。
教學重點。
1、閱讀文本,在了解課文中的人物形象的基礎上,把握作品寄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學習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2、揣摩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領會作品中語言的深刻含義,培養(yǎng)學生的確良語言感受能力。
教學難點。
1、閱讀文本,在了解課文中的人物形象的基礎上,把握作品寄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學習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2、揣摩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領會作品中語言的深刻含義,培養(yǎng)學生的確良語言感受能力。
教學過程。
1、復習導入。
2、再讀課文,找出課文中刻畫老婦人的細節(jié)描寫之處,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找出相應的內容,然后交流這樣寫的好處。
3、再找出刻畫老婦人所用的描寫方法。
引導學生進行心理活動、語言等方面的描寫,交流評價,看誰寫的最為妥帖。
4、引導討論。
作品中反復描寫戰(zhàn)爭的場面,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文章中的蠟燭除了實指“蠟燭”外,還有沒有其他深刻的含義?
這篇戰(zhàn)地通訊非常感人,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這樣的藝術效果是怎樣產生的?
討論后引導學生進行交流。
5、布置作業(yè)。
課后閱讀《生死攸關的燭光》。
自制蠟燭教案篇四
1、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感受文章的的感人之處。
2、品味文章中細膩的描寫,領會物象與其內在情感的聯系。
3、認識戰(zhàn)爭的殘酷性,感悟內在的人性美。
【教學過程】。
一、物象導入。
要求學生用“蠟燭”造一個句子,比較評價這些句子的妙法所在。
(設計意圖:意在言語訓練中引出本文學習:今天我們將學習一篇〈蠟燭〉的課文,看看這篇文章中“蠟燭”有何意義。)。
二、內容感知。
閱讀后完成100字以內的課文簡介。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視班級情況給予一定的提示,但簡介中必須含“蠟燭”二字,目的在于以寫帶讀,訓練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概括能力。)。
三、語言品味。
朗讀交流文中耐人尋味的語句,品味細膩感人的描寫。
1、11次炮火描寫。
(為人物活動設置了一個典型環(huán)境,寫出了德軍的殘忍瘋狂,突現了老婦人的不顧生死、臨危不懼。)。
2、6次對蠟燭的描寫。
(燭光,象征著紅軍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的哀思,是兩國人民戰(zhàn)斗情誼的見證。)。
3、4次黑色圍巾的描寫。
(表達沉痛哀悼的莊重情感,寫出了老婦人與犧牲的蘇聯紅軍戰(zhàn)士之間跨越國界的深沉而強烈的母親般的愛。)。
4、三爬三跪的動作描寫。
(三次“爬”寫出了老婦人年老力衰,三次“跪”寫出了行動不便老婦人對犧牲戰(zhàn)士的沉痛哀悼。)。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采用小組學習與班級交流相結合的形式,重在引領學生通過朗讀揣摩文中的描寫手法,認識戰(zhàn)爭的殘酷、蠟燭的的深沉含義、圍巾所渲染的莊重氣氛、老婦人對紅軍烈士的深厚情誼。)。
四、延伸拓展。
1、完成句子:這是一支蠟燭,它。
(設計意圖:此題置于“延伸拓展”部分,實際是對本文學習的一次總結與深化,既是內容概括,又是情感深化,與“內容簡介”有相通的部分,但又更進一層。例如:這是一位南斯拉夫老婦人點在蘇聯紅軍烈士墳前的蠟燭,它燃燒出的是紅軍烈士的生命之光,它寄托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的哀思。)。
2、交流其他有特定含義的物象。
(設計意圖: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不僅僅是蠟燭,生活中,文學作品中還有許多事物賦予了人們的情思,以此題延展學生在課堂學習的空間。)。
五、布置作業(yè)。
課后從物象、內容、情感三方面賞讀《百合花》(茹志鵑)。
(設計意圖:這篇小說是借白凈純潔的“百合花”的意象來表現中國戰(zhàn)爭中小通訊員和新媳婦他們都有百合花一樣高尚純潔美好的心靈,軍民之間的感情也像百合花一樣純潔高尚美好,戰(zhàn)士和戰(zhàn)士之間的情感也像百合花一樣純潔高尚美好,一句話,百合花,象征著人性美性格百合花。在題材、主題與寫法上與蠟燭一文都有相通之處,課外閱讀既是鞏固課堂教學,也是拓展訓練。)。
自制蠟燭教案篇五
1、通過把握記敘文六要素,概括文章大意。
2、分析老婦人的人物形象,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3、分析燭光含義,把握文章的思想內涵。【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分析老婦人的人物形象,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揣摩重點語句,分析蠟燭的象征意義,把握文章的思想內涵。【教學方法】。
誦讀法。
點撥法。
合作探究法【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一.導入。
請同學讀導讀,概括提取關鍵詞。明確:戰(zhàn)爭。
老婦人。
蘇聯紅軍。
蠟燭。
瓦礫。
地窖。
鞠躬。
匍匐。
閃爍。
顫巍巍。
迫擊炮。
2、這是一篇戰(zhàn)地通訊,主要是記敘成分,默讀課文,時間:1944年9月19日(第一段)地點:貝爾格萊德的薩伐河(第一段)。
人物:老婦人瑪.育乞西、蘇聯紅軍契柯拉耶夫事件:(起因)一位蘇聯紅軍戰(zhàn)士在南斯拉夫的國土上犧牲了。(2—7段)(經過)南斯拉夫母親不顧危險,安葬了這位年輕的戰(zhàn)士。(8—27)。
這是一篇記人的記敘文,那么這篇文章主要寫了哪個人物?
明確:老婦人(瑪俐.育乞西)。
那么讀了這篇課文,你對這個老婦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為什么?請用詞語或短語來概括她。(形象及其依據)請同學回答:.....(從哪兒看出來的?)。
4、分析一下文中老婦人的行為有哪些讓你感動的?感動的是什么?明確:1)將生死置之度外,冒著炮火安葬紅軍烈士。(15段)。
2)年老體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22段)“跪”說明年老體弱,行動艱難(23段)“路并不遠,總共不到十步,……”這樣細致的描寫仿佛情景歷歷在目,好像連老婦人的喘息聲都能聽得見。
3)像掩埋親人一樣掩埋烈士。(25段)“跪到死者旁邊”、“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額”可以看出老婦人埋葬烈士的禮儀非常具體,她把死者當做是她至親的人,非常感人。4)點在墳上的蠟燭具有特殊的意義。(28段)“跪在……揣在懷里……喜燭……珍藏”這個蠟燭對她意義非凡,然而她卻把它點在了蘇聯紅軍的墳頭。表達了她對烈士深深地敬愛和哀痛。
在掩埋紅軍的這個過程中老婦人,作者三次寫了老婦人“爬”,“跪”,a老婦人跪在那坑里,用手掌舀出那些水。
b休息夠了,老婦人跪到死者旁邊,用手在死者身上畫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額。
c她默默地走過那些紅軍身邊,在墳旁跪下,從黑色的大圍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蠟燭來。
3、請同學們分析一下“燭光”在文中有什么深層含義?
明確:1)紅軍烈士的生命之光。
2)寄托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的哀思。
3)是兩國人民戰(zhàn)斗情誼的象征五.文章主旨。
‘
自制蠟燭教案篇六
知識目標:
1、感受反法西斯陣營的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
2、體會本文真摯感人的語言。
能力目標:
透過行為領悟人性的本質。
教育目標:
讓學生體會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
重點難點:
體會真情,領悟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
策略和方法:
朗讀法、引導法。
教學媒體:
錄音機、投影儀。
一、導入。
(學生講的實在很精彩。)。
二、整體感知。
1、作者簡介及背景。
主旨:一首贊美詩。一曲頌歌。贊美反法西斯同盟國各國戰(zhàn)斗的友誼。謳歌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紅軍的深厚感情。
3、我們今天,不是討論人物、事件的感人上,而是他感人的程度如何?
1)、環(huán)境危險,炮火連天——想到老婦人不顧生死。
2)、年老體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婦人力量的源泉。
3)、保護遺體——想到老婦人對烈士的感情。
4)、燭光閃爍——想到老婦人奉獻的精神。
(這個問題如果不先給出一個例子,學生是很摸不著頭腦的。)。
4、那麼,這里的燭光,又有什麼特殊的象征意義?
1)、紅軍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的哀思。
3)、兩國人民戰(zhàn)斗情誼的象征。
5、好了,下面你又可以難一難我了!
1)、最后兩句話是什麼意思?
結尾兩句話謳歌南斯拉夫母親對蘇聯紅軍烈士最崇高最熱烈最誠摯的感情。這種感情不分國界,情同母子。這種感情建立在正義的反侵略的基礎上,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
2)、有同學很聰明,就拿課后題問我。所以,順便給他們處理課后練習了。
3)、課后練習二。
4)、課后練習三。
6、那麼誰來.總結一下老婦人的形象?
(說的很多很雜,但都沒有條理性。)。
1)、老婦人飽受德法西斯強盜侵略之苦,她對侵略者滿懷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他對蘇聯紅軍滿懷敬意。
2)、年輕的紅軍戰(zhàn)士犧牲在南斯拉夫的國土上,他無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獻自己的愛戴和敬意。
3)、他為紅軍戰(zhàn)士的英雄氣概所激勵變得無所畏懼,她進入了一種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艱難,安葬烈士。
4)、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寶貴的生命,她為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心愛的寶物,把結婚的喜燭點在烈士的墳頭,并徹夜守在墳頭,陪伴烈士的英靈,表現出深沉而強烈的母親般的愛。
7、這是一篇戰(zhàn)地通訊,但是其中主要是記敘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嗎?
(回答的很好??墒俏矣X得要是在開頭問會更好。)。
8、你還能舉出像老婦人這樣的例子嗎?
課后記:這是一篇簡單好懂的文章。其中的感情最打動學生的心。
自制蠟燭教案篇七
1、認識14個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將自己感悟到的語氣讀出來,培養(yǎng)朗讀能力。
3、練習講童話故事,學習編童話故事。
學會生字詞,學習編童話故事。
游戲法、競賽法、朗讀感悟法。
制作課件。
三課時。
1、這幾天我們學習了幾篇童話故事,同學們喜歡學習這樣的課文嗎?
2、板題,齊讀課題。
1、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畫出自然段。
2、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指導讀準字音,學生評價。
3、畫出生字詞,同桌互相學習,組詞、說話。
4、小老師上臺教讀生字,擴詞。教師正音。
5、教師帶讀生字,學生齊讀生字。
1、齊讀生字、指名讀生字、開火車讀生字。
2、游戲鞏固生字:火眼金睛游戲、找朋友游戲。
3、學習詞語庫:
1)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
2)選擇自己喜歡的詞語說話。理解詞義。重點指導“小心翼翼”、“你推我搡”。
3)在這一課里你還積累了哪些好詞?
1、指名分節(jié)朗讀課文,學生評價,教師正音。
2、品讀課文。
抓住學生感興趣的地方,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地發(fā)表見解,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利用人物的語言和動作指導學生的朗讀。如寫烏龜和黃鼠狼的表情和動作的句子,教師要抓住他們的動作特征,進行朗讀感悟。
1、(出示要寫的字)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2、“一字開花”游戲。
3、仔細觀察生字,發(fā)現生字書寫的特點。
注意指導:火字旁的書寫以及“處”的書寫。
4、學生在田字格本上練寫。
5、進行組詞練習。
自制蠟燭教案篇八
知識目標:
1、感受反法西斯陣營的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
2、體會本文真摯感人的語言。
能力目標:
透過行為領悟人性的本質。
教育目標:
讓學生體會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
重點難點:
體會真情,領悟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
策略和方法:
朗讀法、引導法。
教學媒體:
錄音機、投影儀。
一、導入。
(學生講的實在很精彩。)。
二、整體感知。
1、作者簡介及背景。
主旨:一首贊美詩。一曲頌歌。贊美反法西斯同盟國各國戰(zhàn)斗的友誼。謳歌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紅軍的深厚感情。
3、我們今天,不是討論人物、事件的感人上,而是他感人的程度如何?
1)、環(huán)境危險,炮火連天――想到老婦人不顧生死。
2)、年老體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婦人力量的源泉。
3)、保護遺體――想到老婦人對烈士的感情。
4)、燭光閃爍――想到老婦人奉獻的精神。
(這個問題如果不先給出一個例子,學生是很摸不著頭腦的。)。
4、那麼,這里的燭光,又有什麼特殊的象征意義?
1)、紅軍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的哀思。
3)、兩國人民戰(zhàn)斗情誼的象征。
5、好了,下面你又可以難一難我了!
1)、最后兩句話是什麼意思?
結尾兩句話謳歌南斯拉夫母親對蘇聯紅軍烈士最崇高最熱烈最誠摯的感情。這種感情不分國界,情同母子。這種感情建立在正義的反侵略的基礎上,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
2)、有同學很聰明,就拿課后題問我。所以,順便給他們處理課后練習了。
3)、課后練習二。
4)、課后練習三。
6、那麼誰來.總結一下老婦人的形象?
(說的很多很雜,但都沒有條理性。)。
1)、老婦人飽受德法西斯強盜侵略之苦,她對侵略者滿懷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他對蘇聯紅軍滿懷敬意。
2)、年輕的紅軍戰(zhàn)士犧牲在南斯拉夫的國土上,他無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獻自己的愛戴和敬意。
3)、他為紅軍戰(zhàn)士的英雄氣概所激勵變得無所畏懼,她進入了一種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艱難,安葬烈士。
4)、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寶貴的生命,她為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心愛的寶物,把結婚的喜燭點在烈士的墳頭,并徹夜守在墳頭,陪伴烈士的英靈,表現出深沉而強烈的母親般的愛。
7、這是一篇戰(zhàn)地通訊,但是其中主要是記敘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嗎?
(回答的很好??墒俏矣X得要是在開頭問會更好。)。
8、你還能舉出像老婦人這樣的例子嗎?
課后記:這是一篇簡單好懂的文章。其中的感情最打動學生的心。
自制蠟燭教案篇九
內容預覽:
3蠟燭。
西蒙諾夫。
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感受反法西斯陣營的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
2.體會本文真摯感人的語言。
(二)能力目標:
透過行為領悟人性的本質。
(三)德育目標:
讓學生體會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體會真情,領悟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
教學方法:朗讀法、引導法。
教具準備:錄音機、投影儀。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整體感知。
1.作者簡介及背景。
主旨:一首贊美詩。一曲頌歌。贊美反法西斯同盟國各國戰(zhàn)斗的友誼。謳歌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紅軍的深厚感情。
3.我們今天,不是討論人物、事件的感人上,而是他感人的程度如何?
1)環(huán)境危險,炮火連天--想到老婦人不顧生死。
2)年老體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婦人力量的源泉。
3)保護遺體--想到老婦人對烈士的感情。
4)燭光閃爍--想到老婦人奉獻的精神。
4.那么,這里的燭光,又有什么特殊的象征意義?
1)紅軍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的哀思。
3)兩國人民戰(zhàn)斗情誼的象征。
5.最后兩句話是什么意思?
結尾兩句話謳歌南斯拉夫母親對蘇聯紅軍烈士最崇高最熱烈最誠摯的感情。這種感情不分國界,情同母子。這種感情建立在正義的反侵略的基礎上,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
6.總結老婦人的形象。
1)老婦人飽受德法西斯強盜侵略之苦,她對侵略者滿懷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他對蘇聯紅軍滿懷敬意。
2)年輕的紅軍戰(zhàn)士犧牲在南斯拉夫的國土上,他無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獻自己的愛戴和敬意。
3)他為紅軍戰(zhàn)士的英雄氣概所激勵變得無所畏懼,她進入了一種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艱難,安葬烈士。
4)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寶貴的生命,她為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心愛的寶物,把結婚的喜燭點在烈士的墳頭,并徹夜守在墳頭,陪伴烈士的英靈,表現出深沉而強烈的母親般的愛。
7.這是一篇戰(zhàn)地通訊,但是其中主要是記敘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嗎?
8.你還能舉出像老婦人這樣的例子嗎?
三、教師小結。
文章中的南斯拉夫老婦人不顧生死,不顧年老體衰,滿懷愛意地埋葬蘇聯紅軍烈士的遺體,這種感情,達到了跨越國界,母子情深的境界,使我們每一個人的思想都得到升華。希望同學們都能體會這種美好的感情。
四、課后練習:1)課后練習二。2)課后練習三。
五、布置作業(yè)。
把你設想的老婦人的心理寫下來,整理到練習本上,并且用上研讀與練習中的字詞,300字左右即可。
六、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學習本課時,我讓學生復述課文,在復述中把握記敘文的要素。逐步提高學生閱讀記敘文的能力。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抓住老婦人的形象分析。更深層次的體會人物感情。理解文章主題。
自制蠟燭教案篇十
2、體味文章思想感情,感受人物豐富的情感世界。
通過分析人物外貌、動作描寫,品味感受人物豐富的情感世界。
1課時
1。 預習課文,
2。 查找有關二戰(zhàn)時期解放南斯拉夫的情況
蠟燭,曾是人們常用的照明工具,在黑暗中,一點昏黃的光往往勾起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勾出無限遐想。于是,無論中外,都有許多詩文以蠟燭為題。例如,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現在,蠟燭已失去它本身的實用價值,但我們仍常用它來寄托某種情感:喜慶,或是憂傷……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西蒙諾夫的《蠟燭》更是抒寫了一種人類最美好的情感,純潔而又令人震撼。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拂曉 瓦礫 地窖 鞠躬 顫巍巍
2、介紹二戰(zhàn)解放南斯拉夫情況。(建議小組討論候選代表發(fā)言)
3、作者簡介
1。自由朗讀:讀懂大意。
對德軍炮火的11次描寫
對蠟燭的6次描寫
對黑圍巾的4次交代
對老婦人動作的反復描寫(3次“爬”、3次“跪”)
提示:
對炮火的多次描寫,為人物活動設置了一個典型環(huán)境,寫出了德軍的殘忍瘋狂,突現了老婦人的不顧生死、臨危不懼。
在一個特殊的環(huán)境、特殊的氛圍中,反復描寫蠟燭有著特殊的意義。燭光,象征著紅軍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的哀思,是兩國人民用血肉凝結的深厚情誼的象征。
“黑色的大圍巾”表沉痛哀悼的莊重情感,寫出了老婦人對犧牲的蘇聯紅軍戰(zhàn)士的跨越國界的深沉而強烈的母親般的愛。
3次“爬”寫出了老婦人年勞力衰;3次“跪”寫出了行動不便的老婦人對犧牲的蘇聯紅軍戰(zhàn)士的深痛哀悼。
1 、再讀全文,其中是否有些片斷令你感動?請你為大家朗讀一下,并說說令你感動的原因。(學生任意選擇片斷朗讀,原因的說明言之成理即可??蛇x擇重點語句作詳細的討論和分析)。
題材感人,重點描寫老婦人掩埋蘇聯烈士的過程,突出蠟燭、燭光。
感人的原因:環(huán)境危險,炮火連天;老婦人年老體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老婦人像掩埋親人一樣掩埋烈士;點在墳上的蠟燭有特殊的意義。
2。課文倒數第二小節(jié)這樣描寫,有什么作用?
勾畫了戰(zhàn)后的環(huán)境、燭光的背景,控訴著法西斯強盜對人類文明的肆意踐踏,再次點出燭光非同尋常的意義,足以表現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至高無上的感情。這種感情,不分國界,情勝母子,它建立在正義的反侵略戰(zhàn)爭的基礎上,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
3。文章中的老婦人始終沒有說一句話,她豐富的內心世界是通過動作來表現的,給我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精讀文章倒數第四、五兩段,展開想像,揣摩一下老婦人有哪些心理,回答問題。
投影思考題:
1。老婦人為什么不說話,她心里是怎樣想的?
2。老婦人為什么對他們深深一鞠躬?她心里是怎么想的?
學生齊讀或分讀,自由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學生體會課文意蘊,啟發(fā)學生就文句提出一個個問題推想。
文章中的南斯拉夫老婦人不顧生死,不顧年老體衰,滿懷愛意地埋葬蘇聯紅軍烈士的遺體,這種感情,達到了跨越國界,母子情深的境界,使我們每一個人的思想都得到升華。
把你設想的老婦人的心理寫下來,整理到練習本上,300字左右即可。
自制蠟燭教案篇十一
《蠟燭》以散文章法構筑畫面來顯現作家的主觀情緒。這類小說同樣離開了情節(jié)的框架,作家精心準備了一幅畫面,畫面可能是一個人很短時間內的生活內容,透過畫面,我們卻可以看到他一生的生活狀態(tài)或心靈狀態(tài),體味出作家對敘述對象的主觀情懷和愛憎情感。不妨看看人教版八年級上《蠟燭》教案設計。
認知目標:
1、感受反法西斯陣營的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
2、體會真摯感人的語言。
能力目標:透過行為領悟人性的本質。
教育目標:讓學生體會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
重點難點:體會真情,領悟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
策略和方法:朗讀法、引導法。
教學媒體:錄音機、投影儀。
課時安排:2課時。
一、導入。
二、整體感知。
1、作者簡介及背景。
主旨:一首贊美詩。一曲頌歌。贊美反法西斯同盟國各國戰(zhàn)斗的友誼。謳歌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紅軍的深厚感情。
3、我們今天,不是討論人物、事件的感人上,而是他感人的程度如何?
1)、環(huán)境危險,炮火連天——想到老婦人不顧生死。
2)、年老體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婦人力量的源泉。
3)、保護遺體——想到老婦人對烈士的感情。
4)、燭光閃爍——想到老婦人奉獻的精神。
(這個問題如果不先給出一個例子,學生是很摸不著頭腦的。)。
4、那麼,這里的燭光,又有什麼特殊的象征意義?
1)、紅軍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的哀思。
3)、兩國人民戰(zhàn)斗情誼的象征。
5、好了,下面你又可以難一難我了!
1)、最后兩句話是什麼意思?
結尾兩句話謳歌南斯拉夫母親對蘇聯紅軍烈士最崇高最熱烈最誠摯的感情。這種感情不分國界,情同母子。這種感情建立在正義的反侵略的基礎上,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
2)、有同學很聰明,就拿課后題問我。所以,順便給他們處理課后練習了。
3)、課后練習二。
4)、課后練習三。
6、那麼誰來總結一下老婦人的形象?
(說的很多很雜,但都沒有條理性。)。
1)、老婦人飽受德法西斯強盜侵略之苦,她對侵略者滿懷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他對蘇聯紅軍滿懷敬意。
2)、年輕的紅軍戰(zhàn)士犧牲在南斯拉夫的國土上,他無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獻自己的愛戴和敬意。
3)、他為紅軍戰(zhàn)士的英雄氣概所激勵變得無所畏懼,她進入了一種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艱難,安葬烈士。
4)、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寶貴的生命,她為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心愛的寶物,把結婚的喜燭點在烈士的墳頭,并徹夜守在墳頭,陪伴烈士的英靈,表現出深沉而強烈的母親般的愛。
7、這是一篇戰(zhàn)地通訊,但是其中主要是記敘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嗎?
(回答的很好??墒俏矣X得要是在開頭問會更好。)。
8、你還能舉出像老婦人這樣的例子嗎?
板書設計:
母親的眼淚戴黑色的圍巾。
老婦人紅軍戰(zhàn)士。
自制蠟燭教案篇十二
1.知識與能力。
二課時?!窘虒W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二、整體感知1.作者簡介及背景。2.給下列字詞注音:
(1)燒灼橋頭堡地窖匍匐腋下顫巍巍瓦礫拂曉鞠躬育乞西契柯拉耶夫舀(2)理解詞匯:3.文學常識:
通訊是記敘文體的又一實用文體,包括人物通訊、事件通訊等。它和新聞一樣,要求及時準確地報道現實生活中有意義的人和事(時效性),但報道的人和事比新聞更具體更系統(tǒng)注重故事性和生動性。
通訊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根據表現主題的需要,對材料進行精心的選擇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寫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質意義。
《蠟燭》是一篇戰(zhàn)地通訊。背景:
1944年9月,蘇聯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蘇軍進入南斯拉夫領土達成協(xié)議。隨后又在克拉約瓦最后商定了共同行動計劃,10月5日,簽署了關于保加利亞軍隊參加對南斯拉夫領土上的德軍作戰(zhàn)的南保協(xié)定。
貝爾格萊德戰(zhàn)役的企圖是:通過蘇、南、保三國軍隊的共同努力,粉碎“塞爾維亞”集團軍積集群,解放被占領的塞爾維亞地區(qū)和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前往駐希臘的“e”集團軍群的交通線,不讓該集團軍群從巴爾干島南部退卻。這樣,就構成了蘇、南軍隊統(tǒng)一的作戰(zhàn)正面,并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爾后爭取本國的完全解放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二戰(zhàn)——蘇德戰(zhàn)事簡介。
1941年6月,納粹黨控制西歐后,德軍侵略蘇聯,破壞了雙方1939年簽定的條約。德軍長驅直入蘇聯,圍攻列寧格勒和斯大林格勒。蘇聯損失慘重,百姓生活困苦。
德國以為勝利在即,但俄羅斯人堅決抵抗。俄羅斯寒冷的冬天凍死了很多毫無準備的德國士兵。1943年1月,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zhàn)敗,90000多名德國士兵成為俘虜。雖然戰(zhàn)爭仍然持續(xù)兩年,但這是納粹黨末日的開端同年,蘇聯紅軍迫使德軍退回邊境,最后把他們逼到柏林。接著在1944年6月,隨著同盟軍度過地中海,攻入意大利,期待已久的“第二戰(zhàn)場”終于開辟。
1945年5月,德國投降。
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損失非常慘重。國民受到德軍殘酷對待,約有幾百萬平民傷亡。
主旨:一首贊美詩。一曲頌歌。贊美反法西斯同盟國各國戰(zhàn)斗的友誼。謳歌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紅軍的深厚感情。
5.六要素確認:
三、我們今天,不是討論人物事件,而是體悟其中情節(jié)感人的程度如何?1.環(huán)境危險,炮火連天——想到老婦人不顧生死。
2.年老體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婦人力量的源泉。3.保護遺體——想到老婦人對烈士的感情。4.燭光閃爍——想到老婦人奉獻的精神。
(這個問題如果不先給出一個例子,學生是很摸不著頭腦的。)。
四、那么,這里的燭光,又有什么特殊的象征意義?1.紅軍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的哀思3.兩國人民戰(zhàn)斗情誼的象征。
五、最后兩句話是什么意思?
結尾兩句話謳歌南斯拉夫母親對蘇聯紅軍烈士最崇高最熱烈最誠摯的感情。這種感情不分國界,情同母子。這種感情建立在正義的反侵略的基礎上,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
六、課后練習二。課后練習三。用一句話說說這篇文章是贊美什么的。
明確:贊美反法西斯同盟國各國戰(zhàn)斗的友誼,謳歌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紅軍的深厚感情。
七、那么誰來總結一下老婦人的形象?(說的很多很雜,但都沒有條理性。)1.老婦人飽受德法西斯強盜侵略之苦,她對侵略者滿懷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他對蘇聯紅軍滿懷敬意。
2.年輕的紅軍戰(zhàn)士犧牲在南斯拉夫的國土上,他無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獻自己的愛戴和敬意。
3.他為紅軍戰(zhàn)士的英雄氣概所激勵變得無所畏懼,她進入了一種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艱難,安葬烈士。
4.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寶貴的生命,她為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心愛的寶物,把結婚的喜燭點在烈士的墳頭,并徹夜守在墳頭,陪伴烈士的英靈,表現出深沉而強烈的母親般的情感。
第二課時。
八、細節(jié)閱讀感人因素:
1.環(huán)境危險,炮火連天——想到老婦人不顧生死。2.年老體弱,掩埋吃力——想到老婦人力量的源泉。3.視若親人,沉痛哀悼——想到老婦人對烈士的感情。4.燭光閃爍,真情祭悼——想到老婦人奉獻的精神。
九、自主研讀。
三次寫“跪”、三次寫“爬”、三次“休息”
十、對炮火的描寫。
1.在方場的中央,我們那五個人被對岸敵人的迫擊炮火趕上了。在炮火下,他們伏在地上有半小時之久。最后,炮火稀了一點兒,兩個輕傷的抱著兩個重傷的爬了回來。
2.他們老是用迫擊炮轟擊方場和附近的街道,整整一天,只有短短的幾次間歇。
3.德國人的炮火一直轟到太陽落山。
4.德國人又開炮了,炮彈在這小小的方場上炸開了,黑色的泥土直翻起來,柱子似的。
5.德國人還在轟擊,可是沒有一顆炮彈打在老婦人的近旁。6.德國人還在開炮,可是跟先前一樣,那些炮彈落得離老人很遠。7.天氣很冷,四下里很靜,除了炮彈的炸裂聲外,沒有任何其他聲音。8.德國人的炮火沒有停止過,可是炮彈仍舊落在離老婦人很遠的地方。9.德國人的炮還在轟擊,但是,和先前一樣,炮彈落下的地方都離老婦人很遠。
10.炮彈爆炸的當兒,蠟燭的火焰不過抖了一下。但是有好幾次,炮彈落得相當近,蠟燭被爆炸的風吹滅了,有一次,竟給震倒了。
再沒有炮彈落在方場上了。
十一、合作交流。
對炮火的多次描寫(環(huán)境描寫)有什么作用?
明確:對炮火的多次描寫,為人物活動設置了一個典型環(huán)境,寫出了德軍的殘忍瘋狂,突現了老婦人的不顧生死、臨危不懼。
1.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來。她把那大蠟燭插到墳堆的頂上,點了起來。這晚上沒有風,蠟燭的火焰向上直升,一點也不搖晃。
2.炮彈爆炸的當兒,蠟燭的火焰不過抖了一下。3.蠟燭被爆炸的風吹滅了,有一次,竟給震倒了。
4.在已經被破壞的鐵欄桿附近,聳立著一個小小的墳堆。一支蠟燭,旁邊還有生銹的洋鐵片給它擋住了風,在墳堆上閃耀著柔和的火焰。蠟燭快點完了,燭芯快給蠟淚淹沒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閃爍。
他們圍著墳堆,靜默地站著,看著這漸漸暗淡下去的燭光。在炮火燒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彎了的鐵器和燒死了的樹木中間,那位南斯拉夫母親的惟一珍愛的東西她的結婚的花燭還是明晃晃地點在一個蘇聯青年的墳頭。
十三、對黑圍巾的描寫。
1.做好了墳堆后,老婦人就從她那黑色的大圍巾底下,摸出她離開地窖的時候揣在懷里的東西,老婦人對著這燭光,坐在墳邊,一動也不動,兩臂交叉抱在胸前,披著那黑色的大圍巾。
2.這時候,一個披著黑色大圍巾的高身材的老婦人走近來了。她默默地走過那些紅軍身邊。
3.在墳旁跪下,從黑色的大圍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蠟燭來。4.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圍巾拉直了,顫巍巍地走了。
十四、對老人的動作的描寫三次寫“爬”
1.她從地窖里爬出來,想招呼那五個紅軍到她那里去。她認定,她自己住的地方比較安全。
2.然而她剛爬出一半,一顆炮彈落在近旁炸開了。
3.老婦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東西來,揣在懷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
三次寫“跪”
1.老婦人跪在那坑里,用手掌舀出那些水。
2.休息夠了,老婦人跪到死者旁邊,用手在死者身上畫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額。
3.她默默地走過那些紅軍身邊,在墳旁跪下,從黑色的大圍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蠟燭來。
十五、拓展延伸。
了解更多的關于“二戰(zhàn)”的作品、影片。
十六、學生小結本課收獲。
十七、布置作業(yè)。
十八、教學后記這是一篇簡單好懂的文章。其中的感情最打動學生的心。
附:板書設計。
母親的眼淚戴黑色的圍巾老婦人蠟燭。
體現血肉情深紅軍戰(zhàn)士兒子的英勇用結婚的喜燭。
自制蠟燭教案篇十三
1、把握文章的思路,能夠復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2、體會文中蘊涵的思想感情,理解超越國界,情同母子的感情。
3、激發(fā)愛的情感,培養(yǎng)理解和想象的能力。
深入體會文中的感人的地方。
蠟燭的象征意義的理解。
1、資料收集。
2、預習課文。
3、多媒體課件。
這是一篇戰(zhàn)地通訊,寫的是一位南斯拉夫母親的情懷。表現在對蘇聯紅軍的行為上。這節(jié)課力求以蠟燭為主線,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對文章的內容和語言的品味,把握母親的情懷。設計教學時考慮文章的長度和要求,適當進行一些挑選,使課堂更加緊湊。
一、導入
同學們,大家都知道,蠟燭是我們生活中微不足道的東西,人們對它可能不太會有太多的關注,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的那兩枝點在南斯拉夫國土上的蠟燭至今仍然閃耀著微弱的光芒,它照亮了所有憎惡戰(zhàn)爭,熱愛和平的人們的心。今天,讓我們重溫60多年前的那感人的一幕,去體會一種人類最美好的感情,一種不分國界,情同母子的感情。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蘇聯作家西蒙諾夫的戰(zhàn)地通訊《蠟燭》。
二、背景和常識介紹
教師安排兩個學生回答,然后加以指點。
教師安排兩個同學回答,然后加以指點,歸納。
三、蠟燭啊蠟燭,你是如何被點亮
大家都知道,這篇課文以《蠟燭》為題,全文中多次出現蠟燭,今天我們這節(jié)課便以蠟燭為主線,講解分析課文。老師一共為大家安排了向蠟燭提出4個問題,首先我們先問問蠟燭:
蠟燭啊蠟燭,你是如何被點亮?
教師解釋一下需要學生完成的任務。安排快速閱讀課文。要求是抓住主要情節(jié),內容準確。
一位蘇聯紅軍為了解放南斯拉夫,不幸犧牲,一位南斯拉夫母親將他安葬在南斯拉夫的國土上,并且為他的墳頭上點燃了兩支她珍藏了45年的結婚喜燭,用以表達對烈士的哀思和敬意。
四、蠟燭啊蠟燭,你為何如此令人潸然淚下
教師組織學生探討文章的感人之處。側重于段落,句子和環(huán)境,人物。具體表現在:
1、炮火連天
2、老人衰弱
3、安葬行為
4、點亮蠟燭
5、燭光閃爍
(教師適當加以指點,可以多讀讀,加以體會。)
教師引導學生從句子理解,語言運用,環(huán)境描寫,人物刻畫等方面加以分析。
五、蠟燭啊蠟燭,你到底代表了什么
參考:是母親對兒子的愛
是一種對烈士的哀思
是一種對和平的渴望
是一種戰(zhàn)斗的情誼等等
(教師適當拓寬思路,允許有不同見解。)
六、蠟燭啊蠟燭,我想對你說
1、今天我們學習了本文,也了解了蠟燭的含義,如此令人感動的蠟燭啊,我們有很多話要對你講。蠟燭啊,蠟燭,我們想對你說……。
每個人闡發(fā)自己的心聲,說1~2句話。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談談自己對學習完本文后的感受。)
(由學生自己發(fā)言,其他同學適當評點。)
七、總結
本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中的南斯拉夫老婦人不顧生死,不顧年老體衰,滿懷愛意地埋葬蘇聯紅軍烈士的遺體,這種感情超越了國界,令人敬佩,使我們每一個人的思想都得到升華,希望每一個同學都能體會這種美好的感情。
八、布置作業(yè)
1、針對自己學習本文的感受寫一篇文章,可以側重談談自己的理解和鑒賞等方面的內容。
2、課后尋找類似的文章,收集到以后整理好張貼在教師的“文學天地”中,其他同學可以在課后閱讀,增長見聞。
以上兩個作業(yè)每位同學可以選擇其中的一個做。
自制蠟燭教案篇十四
1、通過觀察蠟燭燃燒的有趣現象,初步感知蠟燭燃燒與空氣中的氧氣有關。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3、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在感知蠟燭燃燒現象的過程中體驗探索的樂趣。
1、每組幼兒4支蠟燭,一個透明的大杯子,一個透明的小杯子,一個打火機。
(一)運用課件激發(fā)幼兒興趣,了解蠟燭的用途。
1、師:今天張老師請來了一個小客人,是誰呢?(ppt1出示蠟燭寶寶)讓我們一起來和蠟燭寶寶打個招呼吧!
師:蠟燭寶寶帶來了問題要考考你們呢,請你們想一想,人們在什么時候需要蠟燭呢?
幼:過黑黑的山林時,停電的時候,過生日的.時候……師:小朋友們說得很對,蠟燭的用途確實很大,不僅可以給人帶來光明,還可以給我們帶來快樂呢!
(二)啟發(fā)聯想,初步感知空氣與蠟燭燃燒的關系。
師:那張老師請小朋友們仔細想一想,我們用什么方法可以將燃燒的蠟燭熄滅呢?
幼:用嘴巴可以把蠟燭吹滅、用扇子扇也可以將蠟燭扇滅、把蠟燭拿到外面讓風一吹也會熄滅、把蠟燭放在水里就熄滅了……師:用杯子蓋上去能使蠟燭熄滅嗎?讓我們來試一試吧!
2、幼兒分組操作實驗。
老師幫助有困難的孩子打火,提醒孩子注意安全并仔細觀察。
3、引導幼兒之間交流實驗結果。
師:這個辦法能讓蠟燭熄滅嗎?(能)那你們知道為什么杯子蓋到燃燒的蠟燭上,蠟燭會熄滅呢?(請幼兒說一說)師總結:原來蠟燭燃燒時需要空氣中的氧氣。當我被杯子蓋住后,里面的氧氣就會越來越少。最后氧氣沒有了,蠟燭也就熄滅了。
師:噢!原來蠟燭燃燒需要什么?幼兒:氧氣。
(三)引導幼兒自主探索,讓幼兒在探索中發(fā)現蠟燭燃燒的有趣現象。
幼:2只蠟燭,一個大玻璃杯,一個小玻璃杯。
師:請你去試一試。
2、幼兒再次操作,老師指導并問觀察到的現象。
請幼兒自由回答,老師再總結:小杯子里氧氣少,先熄滅,大杯子里的氧氣多,后熄滅。
師:這個實驗好玩嗎?老師還留一個更好玩的實驗給小朋友,如果把一長一短的蠟燭放在同一個杯子里,那哪只蠟燭先熄滅呢?帶著這個問題請你回家跟爸爸媽媽一起研究吧,明天把結果告訴我。
自制蠟燭教案篇十五
1、感受反法西斯陣營的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
2、體會本文真摯感人的語言。
能力目標:透過行為領悟人性的本質。
教育目標:讓學生體會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
體會真情,領悟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
朗讀法、引導法。
錄音機、投影儀。
(學生講的實在很精彩。)
主旨:一首贊美詩。一曲頌歌。贊美反法西斯同盟國各國戰(zhàn)斗的友誼。謳歌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紅軍的深厚感情。
3、我們今天,不是討論人物、事件的感人上,而是他感人的程度如何?
1)、環(huán)境危險,炮火連天想到老婦人不顧生死。
2)、年老體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婦人力量的源泉。
3)、保護遺體想到老婦人對烈士的感情。
4)、燭光閃爍想到老婦人奉獻的精神。
(這個問題如果不先給出一個例子,學生是很摸不著頭腦的。)
4、那麼,這里的燭光,又有什麼特殊的象征意義?
1)、紅軍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的哀思。
3)、兩國人民戰(zhàn)斗情誼的象征。
5、好了,下面你又可以難一難我了!
1)、最后兩句話是什麼意思?
結尾兩句話謳歌南斯拉夫母親對蘇聯紅軍烈士最崇高最熱烈最誠摯的感情。這種感情不分國界,情同母子。這種感情建立在正義的反侵略的基礎上,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
2)、有同學很聰明,就拿課后題問我。所以,順便給他們處理課后練習了。
3)、課后練習二。
4)、課后練習三。
6、那麼誰來總結一下老婦人的形象?
(說的很多很雜,但都沒有條理性。)
1)、老婦人飽受德法西斯強盜侵略之苦,她對侵略者滿懷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他對蘇聯紅軍滿懷敬意。
2)、年輕的紅軍戰(zhàn)士犧牲在南斯拉夫的國土上,他無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獻自己的愛戴和敬意。
3)、他為紅軍戰(zhàn)士的英雄氣概所激勵變得無所畏懼,她進入了一種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艱難,安葬烈士。
4)、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寶貴的生命,她為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心愛的寶物,把結婚的喜燭點在烈士的墳頭,并徹夜守在墳頭,陪伴烈士的英靈,表現出深沉而強烈的母親般的愛。
7、這是一篇戰(zhàn)地通訊,但是其中主要是記敘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嗎?
(回答的很好??墒俏矣X得要是在開頭問會更好。)
8、你還能舉出像老婦人這樣的例子嗎?
自制蠟燭教案篇十六
1、分析品味重點語句,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2、分析人物動作描寫,體味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
3、感悟本文真摯感人的人性美。
通過分析人物動作描寫,品味感受人物豐富的情感世界。
2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上第三課《蠟燭》。你們應該都用過蠟燭吧,那我考考你們:我們經常什么時候、什么場合用到蠟燭?(提問,讓學生思考后回答。)。
明確:蠟燭在不同的場合和不同的時間都代表不同的寓意。比如:我們過生日,家里辦喜事時要用蠟燭……這里蠟燭起著烘托喜慶氣氛、祝福的作用;當發(fā)生意外事故,家人親朋好友不幸逝世時,人們點蠟燭是用來寄托懷念、哀思。此外,我們由“蠟燭”還可以聯想到人們常常借蠟燭歌頌教師的奉獻精神(“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借蠟燭烘托出久別重逢的情意與溫馨(“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借蠟燭寫離別(“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蠟燭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寓意,那么這篇課文為什么以“蠟燭”為題,有什么深意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作者以及文體簡介。
西蒙諾夫,前蘇聯作家。1934年開始寫作。1938年畢業(yè)于高爾基文學院。1939年任軍事記者,以后一直從事戰(zhàn)爭題材的創(chuàng)作。曾任《文學報》主編、《新世界》雜志編委、《文學俄羅斯》報編委、蘇聯作協(xié)副總書記和書記處書記等職。主要作品有劇本《我城一少年》、《俄羅斯人》、《俄羅斯問題》,詩集《友與敵》,長篇小說《日日夜夜》,三部曲《生者與死者》等。1949年訪問中國,并于次年出版了描寫中國人民進行解放戰(zhàn)爭的《戰(zhàn)斗的中國》一書。其中作品《我城一少年》《俄羅斯人》《日日夜夜》《俄羅斯問題》《友與敵》均獲斯大林獎金,《生者與死者》獲列寧獎金。
通訊是記敘文體的又一實用文體,包括人物通訊、事件通訊等。它和新聞一樣,要求及時準確地報道現實生活中有意義的人和事(時效性),但報道的人和事比新聞更具體更系統(tǒng),注重故事性和生動性。通訊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根據表現主題的需要,對材料進行精心的選擇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寫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質意義。
三、整體把握,感知課文。
1、戰(zhàn)爭是殘酷的、野蠻的,它帶給人類的是屠殺、是毀滅。同學們請看下面這些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圖片。當看完這些圖片時,也許你們就會對這篇課文會有更深刻的理解了。
2、自由朗讀:讀懂大意,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提問: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或者。
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明確:本文的主要事件是寫一位蘇聯青年紅軍戰(zhàn)士,為解放南斯拉夫而犧牲,一位南斯拉夫婦女不忍其暴尸戰(zhàn)場,不顧年老體弱,艱難地將其掩埋,并將珍藏了45年的兩支結婚喜燭點燃在戰(zhàn)士墳頭,悼念烈士表達敬意。文章主題贊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國戰(zhàn)斗的友誼,歌頌了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紅軍的深厚感情。
3、這是一篇戰(zhàn)地通訊,它主要是記敘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嗎?
時間:1944年9月19日。
地點:貝爾格萊德的薩伐河。
人物:老婦人瑪利·育乞西、紅軍戰(zhàn)士契柯拉耶夫。
事件:一位蘇聯紅軍戰(zhàn)士在南斯拉夫國土上犧牲了(原因),南斯拉夫母親不顧槍林彈雨,以驚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經過),最后拿出自己唯一珍愛的結婚花燭點在烈士的墳頭,悼念烈士表達敬意(結果)。
4、讀了課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這是一首贊美詩,一曲頌歌,贊美反法西斯同盟國各國戰(zhàn)斗的友誼,謳歌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紅軍的深厚感情。
四、探究寫法,揣摩感悟。
1、再讀全文,文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動?請你為大家朗讀一下,并說說令你感動的原因。
提示:炮火連天,環(huán)境危險。
年老體弱,掩埋艱難。
掩埋形式,情同母子(跪吻嘴唇、前額)。
燃起蠟燭,意義特殊(珍藏45年的結婚喜燭)。
徹夜守墳,陪伴烈士。
對德軍炮火的11次描寫。
對蠟燭的6次描寫。
對黑圍巾的4次交代。
對老婦人動作的.反復描寫(3次“爬”、3次“跪”)。
提示:對炮火的多次描寫,為人物活動設置了一個典型環(huán)境,寫出了德軍的殘忍瘋狂,突現了老婦人的不顧生死、臨危不懼。
在一個特殊的環(huán)境、特殊的氛圍中,反復描寫蠟燭有著特殊的意義。燭光,象征著紅軍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的哀思,是兩國人民用血肉凝結的深厚情誼的象征。
“黑色的大圍巾”表沉痛哀悼的莊重情感,寫出了老婦人對犧牲的蘇聯紅軍戰(zhàn)士的跨越國界的深沉而強烈的母親般的愛。
三次“爬”寫出了老婦人年老力衰;三次“跪”寫出了行動不便的老婦人對犧牲的蘇聯紅軍戰(zhàn)士的深痛哀悼。
3、通過這么反復的描寫,表達了老婦人一種什么樣的情感?
文中老婦人對烈士的情感可概括為“敬愛”和“哀痛”,談談你對此的理解。
老婦人飽受法西斯侵略之苦,滿懷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和平,她對蘇聯紅軍充滿敬意;戰(zhàn)士犧牲,她心情無比沉痛,她為紅軍戰(zhàn)士的英雄氣概所激勵,變得無所畏懼,進入一種忘我境界,不顧安危,出入炮火,獻出心愛之物,徹夜守墳。
本文贊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國的戰(zhàn)斗友誼,歌頌了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紅軍的深厚感情。
一、揣摩語句,體味文章豐富的意蘊。
補充說明這支蠟燭非同尋常的意義,表現了老婦人給紅軍戰(zhàn)士獻出的是一份最珍貴的感情。
黑色,表示沉痛哀悼的莊重情感,這一著色,渲染了肅穆氣氛,表達了老夫人的哀悼之情。
“這一點火焰”是指那微弱的燭光,“不會熄滅”、“永遠燃著”是有象征意義的。象征著老婦人對烈士的敬意,象征著紅軍戰(zhàn)士為了和平而獻出了生命;也象征著兩國軍民的感情,象征著一個母親對兒子的深情厚誼——這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不分國界,情同母子。
這句話描寫了老婦人的動作。雖然沒有說話,但是此時她的心理是極為復雜的,有對烈士犧牲的哀痛,也有對紅軍戰(zhàn)士的敬意。因為她飽受法西斯的侵略之苦,對侵略者懷有深仇大恨,所以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對這些為了南斯拉夫人民幸福而奉獻了自己全部生命的戰(zhàn)士,她深懷敬意,所以她對紅軍戰(zhàn)士莊嚴地“深深一鞠躬”。
不好。原句勾畫了經戰(zhàn)爭破壞后的環(huán)境,勾畫了燭光的背景,“炮火燒焦了的土地”“炸彎了的鐵器”“燒死了的樹木”,控訴著法西斯強盜對人類文明的踐踏。原句再次點出這支蠟燭的非常來歷,足以表現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至高無上的感情。原句不寫老婦人和烈士的名字,而說“南斯拉夫母親”和“一個蘇聯青年”,揭示這種感情的意義,是兩國軍民感情的集中表現,這種感情達到了母子情深的境界。
二、課堂小結。
這篇文章反映了二戰(zhàn)時期法西斯陣營將人類拖入深重的苦難,反法西斯陣營的各國軍民在埋葬法西斯強盜的戰(zhàn)斗中結下了深深的情誼。在這場正義的戰(zhàn)爭中,各國人民用血肉鑄成了堅固的城墻,許多感人肺腑的形象,令人難忘。
“蠟燭”是光明的象征,是奉獻的象征,一支小小的蠟燭將穿透戰(zhàn)爭的陰霾,燃亮在世界和平的前夜。《蠟燭》是一首贊美詩,一曲頌歌,這首頌歌將永遠回蕩在熱愛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頭。讓我們?yōu)榧t軍烈士致哀,讓我們用行動表達對南斯拉夫母親的崇敬之情吧!我們熱愛和平,我們期盼著世界遠離戰(zhàn)爭,人類遠離罪惡的那一天。
三、布置作業(yè)。
文章中的老婦人始終沒有說一句話,豐富的內心活動都是通過她的動作表現出來的。試揣摩倒數第四段,設想一下文段中表現的老婦人的心理活動,并用一二百字寫下來。
自制蠟燭教案篇十七
課型:新授課
(一)知識目標:
1.感受反法西斯陣營的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
2.體會本文真摯感人的語言。
(二)能力目標:
透過行為領悟人性的本質。
(三)德育目標:
讓學生體會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體會真情,領悟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
教學方法:朗讀法、引導法。
教具準備:錄音機、投影儀。
教學時間:一課時
一、導入。
二、整體感知。
1.作者簡介及背景。
主旨:一首贊美詩。一曲頌歌。贊美反法西斯同盟國各國戰(zhàn)斗的友誼。謳歌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紅軍的深厚感情。
3.我們今天,不是討論人物、事件的感人上,而是他感人的程度如何?
1)環(huán)境危險,炮火連天--想到老婦人不顧生死。
2)年老體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婦人力量的源泉。
3)保護遺體--想到老婦人對烈士的感情。
4)燭光閃爍--想到老婦人奉獻的精神。
4.那么,這里的燭光,又有什么特殊的象征意義?
1)紅軍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的哀思。
3)兩國人民戰(zhàn)斗情誼的象征。
5.最后兩句話是什么意思?
結尾兩句話謳歌南斯拉夫母親對蘇聯紅軍烈士最崇高最熱烈最誠摯的感情。這種感情不分國界,情同母子。這種感情建立在正義的反侵略的基礎上,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
6.總結老婦人的形象。
1)老婦人飽受德法西斯強盜侵略之苦,她對侵略者滿懷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他對蘇聯紅軍滿懷敬意。
2)年輕的紅軍戰(zhàn)士犧牲在南斯拉夫的國土上,他無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獻自己的愛戴和敬意。
3)他為紅軍戰(zhàn)士的英雄氣概所激勵變得無所畏懼,她進入了一種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艱難,安葬烈士。
4)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寶貴的生命,她為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心愛的寶物,把結婚的喜燭點在烈士的墳頭,并徹夜守在墳頭,陪伴烈士的英靈,表現出深沉而強烈的母親般的愛。
7.這是一篇戰(zhàn)地通訊,但是其中主要是記敘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嗎?
8.你還能舉出像老婦人這樣的例子嗎?
三、教師小結
文章中的南斯拉夫老婦人不顧生死,不顧年老體衰,滿懷愛意地埋葬蘇聯紅軍烈士的遺體,這種感情,達到了跨越國界,母子情深的境界,使我們每一個人的思想都得到升華。希望同學們都能體會這種美好的感情。
四、課后練習: 1)課后練習二。 2)課后練習三。
五、布置作業(yè)
把你設想的老婦人的心理寫下來,整理到練習本上,并且用上研讀與練習中的字詞,300字左右即可。
六、板書設計:
學習本課時,我讓學生復述課文,在復述中把握記敘文的要素。逐步提高學生閱讀記敘文的能力。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抓住老婦人的形象分析。更深層次的體會人物感情。理解文章主題。
自制蠟燭教案篇十八
本班級共有37人,學生聰明好學、活潑,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并且能夠很好地配合老師開展學習,動手能力強,大膽,敢想敢說,集體榮辱感強。
本篇課文是一篇短小劇本,反映的是發(fā)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法國某城市的故事。女主人伯若德夫人的家是反法西斯組織的一個聯絡點,為安全起見,伯若德夫人把一份秘密文件藏在半截蠟燭里。為保住蠟燭里的秘密,伯若德夫人、杰克、杰奎林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與敵人展開了驚心動魄的斗爭。
1.通讀課文,了解劇本的形式和特點,和一般記敘文比較寫法上的不同。
2.默讀課文,明白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能通過人物的語言和劇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為和心理,體會伯諾德一家在危急關頭和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智勇敢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劇本的語言特點。
3.通過朗讀課文,感受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敏,勇敢,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4、讀記本課的“解釋”等詞語,并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指導學生認真朗讀,通過對伯諾德一家人從容鎮(zhèn)靜的動作、神情、語言、心理描寫去體會一家人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兩條綠線內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清文章脈絡。
一、揭題:
圍繞“半截蠟燭”定了什么內容?……。
3、請同學們圍繞問題自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自由輕易朗讀課文。
2、小組朗讀檢查,讀通課文,解疑。
3、課堂交流:解決了哪些問題。
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提示如下(順便理清脈絡)。
課文先寫……接著寫……。
然后寫……最后……。
4、再讀課文,檢查字詞:
音:蠟燭許諾遭到盯住琳瑯滿目樓梯搖曳強盜秘密厄運。
雖然絕妙微弱絕密鎮(zhèn)定。
義:厄運:厄,困苦,災難。困苦的遭遇。
厲聲:聲音嚴厲。
從容:不慌不忙。
搖曳:搖蕩。
鎮(zhèn)定:遇到緊急的情況不慌亂。
三、指導分段朗讀。
四、課堂練習。
1、抄寫詞語。
2、朗讀、思考課后練習4。
教學目標。
1、通過對人物語言、動作、神情、心理活動等的讀讀、悟悟,感受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智、勇敢,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2、通過合作的形式,把故事編成課本劇演一演,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當_____時,伯諾德夫人_____(怎么做)_____(結果怎樣)。
當_____時,大兒子杰克_____(怎么做)_____(結果怎樣)。
當_____時,小女兒杰奎琳_____(怎么做)_____(結果怎樣)。
2、那么,伯諾德夫人一家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二、引入新課。
三、學習第一場戲。
1、請大家打開課本,自由讀第一場戲(第三自然段),思考:你準備通過伯諾德夫人的哪些動作(。)、神態(tài)(~~~)、語言(——)及心理活動(……)來演出她的勇敢、機智。把重點詞句用相應的符號圈畫出來。
動作:(急忙)取、(輕輕)吹。
請一位同學做一個吹的動作。再做輕輕吹的動作。
重點提示:為什么要輕輕吹?大家一起讀句。
語言:關鍵讀好哪個詞?(亮)為什么?
要讀得不引起德軍的懷疑?指導朗讀。
心理活動:個別讀,從中體會到什么?
圈畫重點詞。引讀。
假如你就是伯諾德夫人,你能把這段心理活動以你自己的口吻表達出來嗎?。
指導這是你的心理獨白,你這么大聲說出來,不引起敵人的懷疑才怪呢。誰再來做一回伯諾德夫人。
3、小結。
5、杰克、杰奎琳什么特點?
旁白。給老師一個機會好嗎?
6、布置任務。為了確保演員發(fā)揮最好水平,給一點合作的時間,下面的同學以小組為單位,商量一下如何把文中提示我們的動作、語言、神情及心理活動表演出來。
7、演員表演,觀眾注意看他們的動作,仔細聽他們的語言,還要觀察什么呢,自己動腦看吧。
簡評:主角演得怎樣?(激趣:假如我是當時的總統(tǒng)戴高樂,我一定會為你有這樣的好公民而驕傲,獎你一枚榮譽勛章。)。
其它同學演得好嗎?(激勵:甘當綠葉,演好配角從而反襯出主角的機智、勇敢這種精神值得敬佩。)。
怎么沒人表揚我呀?說明(老師讀得旁白和分角色朗讀時的旁白一樣嗎?
是的,在課本劇中,有些描寫人物動作、語言、神情及心理活動的內容完全可以由演員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去演出來。旁白不必把所有的提示語都念出來。)。
四、學習第二、第三場戲。
1、小結布置:剛才,我們通過共同合作、探究,非常成功地完成了第一場戲的演出。能采用剛才的方法自己合作完成后二場戲的演出嗎?第二場戲的主角是——?第三場戲的主角是——?組長起立,代表小組選擇其中一場戲。
2、同法默讀一出戲,思考:你準備從人物的哪些動作、語言、神情及心理活動來演好機智、勇敢的杰克或杰奎琳?圈畫關鍵詞句。
3、交流杰克。
動作:(慢慢站、端、從容搬回、生火、坐待)重點提示:在什么情況下表現得這么從容的?讀句。
語言:關鍵讀好哪個地方?(真冷)指導朗讀。
其它角色又要演好哪些表現呢?分角色朗讀,邊讀邊想該抓住哪些方面演出其它角色的特點。
4、交流杰奎琳。杰奎琳的機智、勇敢你認為關鍵是演好哪個地方。
重點提示:嬌聲。理解。(博得敵人的好感,這樣一來,當她提出要求時才不會糟拒絕)。
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在長期的對敵斗爭中,小小年紀便懂事了,和媽媽哥哥一樣機智、勇敢)。
誰能當回杰奎琳,用嬌聲對德軍說這句話。
聯系當時情況的危急,聯系她說的話,誰能猜出杰奎琳此時一定在想些什么?再讀她說的話。
還有哪個地方表演時也該注意的?(鎮(zhèn)定、道晚安)給你個機會,找一個你最信得過的朋友跟你合作讀軍官的話,其它同學一起讀旁白。同學們繼續(xù)想象一下怎樣把杰奎琳的機智、勇敢給表演出來。
5、小結。
通過剛才的探討,大家有信心把這二場戲演好嗎?注意演員關鍵要演出文中提示的人物動作、語言、神情,有本領的還可增加一些你認為更能突出主角機智、勇敢的表現或心理活動。
旁白注意不要喧兵奪主。小組合作開始排練。
6、挑選兩組表演。下面同學作評委,評出最佳主角獎和最佳配角獎。
7、簡評。
結合評最佳主角獎。抓住動作、語言、神情、心理活動再次感受主角的機智、勇敢。
結合簡評配角獎。感謝你們的演出,讓我們看到了一群兇殘的但又尚有些人性的德國鬼子。也更加讓我們感受到了伯諾德一家的機智、勇敢。
結合品品文末句子。望著這盞在最后一級樓梯熄滅的蠟燭,你想說什么?引讀兩次描寫情況危急的句子。(出示)。
五、總結。
在這么危急的情況下,伯諾德夫人一家以國家利益為重??孔约旱臋C智、勇敢終于成功地保住了蠟燭中的機密,多么愛國的一家人?。?/p>
六、總結延伸。
自制蠟燭教案篇十九
1、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感受文章的的感人之處。
2、品味文章中細膩的描寫,領會物象與其內在情感的聯系。
3、認識戰(zhàn)爭的殘酷性,感悟內在的人性美。
要求學生用“蠟燭”造一個句子,比較評價這些句子的妙法所在。
(設計意圖:意在言語訓練中引出本文學習:今天我們將學習一篇〈蠟燭〉的課文,看看這篇文章中“蠟燭”有何意義。)
閱讀后完成100字以內的課文簡介。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視班級情況給予一定的提示,但簡介中必須含“蠟燭”二字,目的.在于以寫帶讀,訓練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概括能力。)
朗讀交流文中耐人尋味的語句,品味細膩感人的描寫。
1、11次炮火描寫。
(為人物活動設置了一個典型環(huán)境,寫出了德軍的殘忍瘋狂,突現了老婦人的不顧生死、臨危不懼。)
2、6次對蠟燭的描寫。
(燭光,象征著紅軍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的哀思,是兩國人民戰(zhàn)斗情誼的見證。)
3、4次黑色圍巾的描寫。
(表達沉痛哀悼的莊重情感,寫出了老婦人與犧牲的蘇聯紅軍戰(zhàn)士之間跨越國界的深沉而強烈的母親般的愛。)
4、三爬三跪的動作描寫。
(三次“爬”寫出了老婦人年老力衰,三次“跪”寫出了行動不便老婦人對犧牲戰(zhàn)士的沉痛哀悼。)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采用小組學習與班級交流相結合的形式,重在引領學生通過朗讀揣摩文中的描寫手法,認識戰(zhàn)爭的殘酷、蠟燭的的深沉含義、圍巾所渲染的莊重氣氛、老婦人對紅軍烈士的深厚情誼。)
1、完成句子:這是一支 蠟燭,它 。
(設計意圖:此題置于“延伸拓展”部分,實際是對本文學習的一次總結與深化,既是內容概括,又是情感深化,與“內容簡介”有相通的部分,但又更進一層。例如:這是一位南斯拉夫老婦人點在蘇聯紅軍烈士墳前的蠟燭,它燃燒出的是紅軍烈士的生命之光,它寄托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的哀思。)
2、交流其他有特定含義的物象。
(設計意圖: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不僅僅是蠟燭,生活中,文學作品中還有許多事物賦予了人們的情思,以此題延展學生在課堂學習的空間。)
課后從物象、內容、情感三方面賞讀《百合花》(茹志鵑)。
(設計意圖:這篇小說是借白凈純潔的“百合花”的意象來表現中國戰(zhàn)爭中小通訊員和新媳婦他們都有百合花一樣高尚純潔美好的心靈,軍民之間的感情也像百合花一樣純潔高尚美好,戰(zhàn)士和戰(zhàn)士之間的情感也像百合花一樣純潔高尚美好,一句話,百合花,象征著人性美性格百合花。在題材、主題與寫法上與蠟燭一文都有相通之處,課外閱讀既是鞏固課堂教學,也是拓展訓練。)
自制蠟燭教案篇二十
西蒙諾夫。
課型:新授課。
(一)知識目標:
1.感受反法西斯陣營的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
2.體會本文真摯感人的語言。
(二)能力目標:
通過行為領悟人性的本質。
(三)德育目標:
讓學生體會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體會真情,領悟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
教學方法:朗讀法、引導法。
教具準備:錄音機、投影儀。
教學時間:一課時。
一、導入。
二、整體感知。
1.作者簡介及背景。
主旨:一首贊美詩。一曲頌歌。贊美反法西斯同盟國各國戰(zhàn)斗的友誼。謳歌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紅軍的深厚感情。
3.我們今天,不是討論人物、事件的感人上,而是他感人的程度如何?
1)環(huán)境危險,炮火連天--想到老婦人不顧生死。
2)年老體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婦人力量的源泉。
3)保護遺體--想到老婦人對烈士的感情。
4)燭光閃爍--想到老婦人奉獻的.精神。
4.那么,這里的燭光,又有什么特殊的象征意義?
1)紅軍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的哀思。
3)兩國人民戰(zhàn)斗情誼的象征。
5.最后兩句話是什么意思?
結尾兩句話謳歌南斯拉夫母親對蘇聯紅軍烈士最崇高最熱烈最誠摯的感情。這種感情不分國界,情同母子。這種感情建立在正義的反侵略的基礎上,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
6.總結老婦人的形象。
1)老婦人飽受德法西斯強盜侵略之苦,她對侵略者滿懷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他對蘇聯紅軍滿懷敬意。
2)年輕的紅軍戰(zhàn)士犧牲在南斯拉夫的國土上,他無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獻自己的愛戴和敬意。
3)他為紅軍戰(zhàn)士的英雄氣概所激勵變得無所畏懼,她進入了一種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艱難,安葬烈士。
4)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寶貴的生命,她為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心愛的寶物,把結婚的喜燭點在烈士的墳頭,并徹夜守在墳頭,陪伴烈士的英靈,表現出深沉而強烈的母親般的愛。
7.這是一篇戰(zhàn)地通訊,但是其中主要是記敘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嗎?
8.你還能舉出像老婦人這樣的例子嗎?
三、教師小結。
文章中的南斯拉夫老婦人不顧生死,不顧年老體衰,滿懷愛意地埋葬蘇聯紅軍烈士的遺體,這種感情,達到了跨越國界,母子情深的境界,使我們每一個人的思想都得到升華。希望同學們都能體會這種美好的感情。
四、課后練習:
1)課后練習二。
2)課后練習三。
五、布置作業(yè)。
把你設想的老婦人的心理寫下來,整理到練習本上,并且用上研讀與練習中的字詞,300字左右即可。
六、板書設計:
學習本課時,我讓學生復述課文,在復述中把握記敘文的要素。逐步提高學生閱讀記敘文的能力。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抓住老婦人的形象分析。更深層次的體會人物感情。理解文章主題。
自制蠟燭教案篇二十一
1.了解蠟燭燃燒需要空氣,瓶子的大小影響蠟燭燃燒時間長短的關系。
2.感知蠟燭在生活中的多種用途和與人們的關系。
3.能在活動中大膽想象探索實驗原因。
4.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經驗準備:有見過蠟燭燃燒的經驗。
物質準備:蠟燭大小不同的瓶子。
一、以給同伴過生日上午活動,引出活動的興趣。
教師為幼兒提前過生日,通過點蠟燭,吹滅蠟燭引出下面活動。
二、探究問題,大膽想象探索實驗答案。
1.教師提出問題,幼兒探索。
小結:原來,有風就可以把蠟燭吹滅。
2.出示瓶子,提出問題,怎樣用瓶子把蠟燭熄滅?
提問:今天我給你們準備了一樣東西,看,瓶子,
想個辦法看看能不能用這個瓶子把蠟燭熄滅呢?
小結:把蠟燭放在瓶子里,沒有氧氣就不著了。
三、動手操作實驗,交流實驗結果,了解空氣是蠟燭燃燒的必要條件。
1、出示瓶子,教師講解實驗注意問題。
提問:你用什么樣的方法可以把蠟燭熄滅,蠟燭熄滅的過程有什么變化?
2、幼兒動手操作,探索實驗過程,交流實驗結果。
提問1:你的蠟燭滅了沒有?你是用什么樣的方法把蠟燭熄滅的?
提問2:我們發(fā)現原來這個蓋子蓋上去蠟燭就會熄滅,想想為什么?
小結:原來把瓶子蓋住之后,外面的空氣跑不到瓶子里面去,然后蠟燭燃燒把瓶子里的空氣一點點燃燒掉了,最后蠟燭就熄滅了,說明了蠟燭燃燒需要空氣。
四、進行誰的蠟燭燃燒時間長的游戲比賽,了解瓶子的大小能影響蠟燭燃燒時間的長短。
1.講解游戲規(guī)則和應注意的問題。
2.交流比賽結果,探索實驗過程,了解瓶子的大小能影響蠟燭燃燒的時間的長短。
我們看一看為什么有的人可以燃燒到55,有的可以燃燒到19就滅了為什么?
小結:因為蠟燭燃燒需要空氣,空氣越多,蠟燭燃燒時間越長,所以這個游戲關鍵在于瓶子,瓶子越高,裝的.空氣就多,蠟燭燃燒時間越長。
五、玩“拯救火焰”游戲,了解空氣是蠟燭燃燒的必要條件。
1.教師講解游戲規(guī)則,提出問題。
2.幼兒動手操作探究,交流實驗結果。
提問:為什么把瓶子拿開,蠟燭就會燃燒?
小結:瓶子里的空氣快要燃燒殆盡的時候,我們猛的一拿瓶子,外面的空氣迅速跑到里面去了,然后蠟燭就又可以燃燒了起來了。
六、觀察不同種類的蠟燭,感受蠟燭的多種用途和與我們生活的關系。
我們今天玩了好多燃燒蠟燭的游戲,知道了很多蠟燭燃燒的秘密,今天老師還帶了別的蠟燭,你們去看一看。
提問:你在生活中見過哪些不同的蠟燭,它有什么不同的作用?
子蠟燭,都給我們帶來了生活的便利,過生日需要它,有時候可以給我們營造很溫馨的氛圍,也可以照明,可以裝飾我們的家,把我們的的家裝飾的更漂亮。
七、活動延伸:
教師在區(qū)角投放各種大小高矮胖瘦不同的瓶子,引導幼兒繼續(xù)探索不同的瓶子與蠟燭燃燒時間長短的關系。
這節(jié)課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有詩歌激情導入法,自主閱讀教學法、心靈體驗閱讀教學法,學習方法主要是自主合作學習。詩歌激情導入法其實就是創(chuàng)設一個學習情境,為學生沉浸到課文意境中去做一個鋪墊。自主閱讀教學法就是組織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閱讀實踐,由整體感知到深入地品味文章的意蘊。心靈體驗閱讀法是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體會語言的深邃的內涵,體驗作品展現的生活,體驗作品震撼人心的意境。自主合作學習法基本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在自主閱讀和心靈體驗的過程中都要用上,主要是讓同學與同學之間、同學與老師之間產生思維的碰撞,生成思想的火花。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始終都是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學習和探究。
自制蠟燭教案篇二十二
: 蠟燭,曾是人們常用的照明工具,在黑暗中,一點昏黃的光往往勾起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勾出無限遐想。于是,無論中外,都有許多詩文以蠟燭為題。例如,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F在,蠟燭已失去它本身的實用價值,但我們仍常用它來寄托某種情感:喜慶,或是憂傷……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西蒙諾夫的《蠟燭》更是抒寫了一種人類最美好的情感,純潔而又令人震撼。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拂曉瓦礫地窖鞠躬顫巍巍
2、介紹二戰(zhàn)解放南斯拉夫情況。(建議小組討論候選代表發(fā)言)
3、作者簡介
1.自由朗讀:讀懂大意。
.目的尋讀:為了突出某種形象、某種感情,作者往往會對有些內容反復交代和描寫。文章對哪些內容進行了不厭其煩的反復描寫? 理解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對德軍炮火的11次描寫對蠟燭的6次描寫對黑圍巾的4次交代 對老婦人動作的反復描寫(3次“爬”、3次“跪”) 提示: 對炮火的多次描寫,為人物活動設置了一個典型環(huán)境,寫出了德軍的殘忍瘋狂,突現了老婦人的不顧生死、臨危不懼。 在一個特殊的環(huán)境、特殊的氛圍中,反復描寫蠟燭有著特殊的意義。燭光,象征著紅軍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的哀思,是兩國人民用血肉凝結的深厚情誼的象征。 “黑色的大圍巾”表沉痛哀悼的莊重情感,寫出了老婦人對犧牲的蘇聯紅軍戰(zhàn)士的跨越國界的深沉而強烈的母親般的愛。3次“爬”寫出了老婦人年勞力衰;3次“跪”寫出了行動不便的老婦人對犧牲的蘇聯紅軍戰(zhàn)士的深痛哀悼。
1 、再讀全文, 其中是否有些片斷令你感動?請你為大家朗讀一下,并說說令你感動的原因。(學生任意選擇片斷朗讀,原因的說明言之成理即可。可選擇重點語句作詳細的討論和分析)。 題材感人,重點描寫老婦人掩埋蘇聯烈士的過程,突出蠟燭、燭光。感人的原因:環(huán)境危險,炮火連天;老婦人年老體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老婦人像掩埋親人一樣掩埋烈士;點在墳上的蠟燭有特殊的意義。
2.課文倒數第二小節(jié)這樣描寫,有什么作用? 勾畫了戰(zhàn)后的環(huán)境、燭光的背景,控訴著法西斯強盜對人類文明的肆意踐踏,再次點出燭光非同尋常的意義,足以表現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至高無上的感情。這種感情,不分國界,情勝母子,它建立在正義的反侵略戰(zhàn)爭的基礎上,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
3.文章中的老婦人始終沒有說一句話,她豐富的內心世界是通過動作來表現的,給我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自制蠟燭教案篇二十三
1、通過觀察,了解各種各樣的蠟燭,說出蠟燭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能主動參與到自制活動中,并體驗成功的快樂。
3、初步了解蠟燭燃燒與空氣的關系,對此現象產生濃厚的興趣。
2、蠟燭若干,玻璃口杯一個。
1、教師帶領孩子進入教室,一起感受美麗而又溫馨的燭光。
2、引導幼兒觀察點燃的蠟燭,說說自己看到的有趣現象。
如:滴下來的蠟燭油像眼淚,而且有點燙;
小火苗會隨風“跳舞”。
說一說小火苗像什么呢?
(像星星、像花蕊、像太陽、像螢火蟲……)。
3、引導幼兒用自己的動作來表現燭火的樣子。
1、讓幼兒了解蠟燭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1)請幼兒共同來欣賞各種各樣的蠟燭實物。
(2)引導幼兒說出蠟燭的用途,談談自己在什么時候用過蠟燭?
(停電的時候、過生日的時候、打燈籠的`時候……)。
2、請幼兒講一講應該如何點燃蠟燭。(火柴、打火機……)。
(1)引導幼兒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將蠟燭熄滅。
(用手扇或用嘴巴吹)。
(2)教師用另一種方法將蠟燭熄滅。首先點燃一根蠟燭,固定好,然后用一個玻璃口杯罩在蠟燭上,看看結果怎樣?(熄滅)。
3、教師引導幼兒將自己桌面上的玻璃杯罩在點燃的蠟燭上,瓶口緊貼硬幣,看一看與教師剛才做的有什么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
相同之處:蠟燭熄滅了。
不同之處:瓶內有上升的水柱。
小結:蠟燭的燃燒需要空氣,杯內的空氣燒完了,蠟燭也就要熄滅了,就像我們人一樣,同樣也需要空氣。
欣賞各種各樣的蠟燭。
本文由媽媽小編編輯整理。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2286284.html】